清明节》教学设计
清明节(教学设计)小学生主题班会
小学班会教案清明节课时:1课时年级:小学四年级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清明节的起源、习俗和意义,增强对传统节日的认识。
2. 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尊老爱幼、缅怀先人的美好品质。
3. 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培养合作精神。
教学重点:1. 清明节的起源、习俗和意义。
2. 祭祀活动的组织与实施。
教学难点:1. 清明节的历史背景。
2. 祭祀活动的具体操作。
教学过程:一、导入1. 教师出示清明节相关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清明节。
2. 学生分享自己对清明节的了解和感受。
二、学习清明节知识1. 教师讲解清明节的起源、习俗和意义。
2. 学生认真听讲,做好笔记。
三、讨论祭祀活动1. 教师引导学生讨论祭祀活动的意义和组织形式。
2. 学生分享自己的看法和经验。
四、动手实践1. 教师指导学生制作清明节祭祀用品,如纸钱、花环等。
2. 学生分组合作,完成祭祀用品的制作。
五、祭祀活动1.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祭祀活动,向先人表达敬意和怀念。
2. 学生参与祭祀活动,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
六、总结与反思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次班会的收获和感受。
2. 学生分享自己的心得体会。
教学评价:1. 学生对清明节的认识程度。
2. 学生祭祀活动的参与度和表现。
3. 学生动手实践的能力和合作精神。
教学反思:本次班会通过讲解、讨论、实践等方式,让学生深入了解清明节的历史背景、习俗和意义,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
在祭祀活动中,学生积极参与,表现出对先人的敬意和怀念。
同时,通过动手实践,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培养了合作精神。
在今后的教学中,可以进一步挖掘清明节的文化内涵,引导学生关注传统文化,传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
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合作精神,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重点关注的细节:清明节的历史背景详细补充和说明:清明节是中国传统的重要节日之一,有着悠久的历史背景和深厚的文化内涵。
它起源于古代的寒食节,据史书记载,寒食节在春秋时期就已经存在,而清明节则是在汉代正式形成的。
清明节教学设计
《清明节》教学设计一、活动目标:1、了解关于清明节的来历;2、了解清明节的习俗;3.继承优良传统,不断提高自己的文化品位,不断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
二、活动过程:(一)诗歌导入1、同学们知道这首诗歌吗“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清明唐杜牧)清明节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之一,在仲春与暮春之交,也就是冬至后的108天。
中国汉族传统的清明节大约始于周代,距今已有二千五百多年的历史。
《历书》:“春分后十五日,斗指丁,为清明,时万物皆洁齐而清明,盖时当气清景明,万物皆显,因此得名。
”清明一到,气温升高,正是春耕春种的大好时节,故有“清明前后,种瓜点豆”之说。
清明节是一个祭祀祖先的节日,传统活动为扫墓。
2006年5月20日,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2、你知道清明节的来历吗清明节是中国民间传统节日,是重要的“八节”(上元、清明、立夏、端午、中元、中秋、冬至、除夕)之一,一般是在公历4月5号前后,节期很长,有10日前8日后及10日前10日后两种说法,这近20天内均属清明节。
清明节的起源,据传始于古代帝王将相“基祭”之补。
后来民间亦仿效,于此日祭祖扫墓,历代沿袭而成为中华民族一个固定的风俗。
清明节”的得名还源于中国农历24节气中的清明节气。
冬至后第108天就是清明节气。
清明节气共有15天。
作为节气的清明,时间在春分之后。
这时冬天已去,春意盎然,天气清朗,四野明净,大自然处处显示出勃勃生机。
用“清明”称这个时期,是再恰当不过的一个词。
(二)清明节的习俗:清明节的习俗是丰富有趣的,除了讲究禁火、扫墓,还有踏青、荡清明节扫墓秋千、踢蹴鞠、打马球、插柳等一系列风俗体育活动。
相传这是因为寒食节要寒食禁火,为了防止寒食冷餐伤身,所以大家来参加一些体育活动,以锻炼身体。
清明节,民间忌使针,忌洗衣,大部分地区妇女忌行路。
傍晚以前,要在大门前洒一条灰线,据说可以阻止鬼魂进宅。
中国传统节日清明节主题活动教案模板
中国传统节日清明节主题活动教案模板
清明节是中国传统节日之一,为了让学生更好地了解和体验这一节日,我们设计了以下主题活动教案:
一、活动目标:
1. 了解清明节的起源、风俗和意义;
2. 学习清明节相关的诗词和歌曲;
3. 体验清明节的传统习俗,如扫墓、祭祖等;
4. 提高学生的文化认知和审美情操。
二、活动准备:
1. 教师准备清明节的相关资料,如图片、视频等;
2. 打印清明节相关的诗词和歌曲,做成手抄报或PPT展示;
3. 准备清明节的相关实物,如花圈、米果等;
4. 安排学生家长来校参与活动。
三、活动流程:
1. 开场活动:播放清明节的介绍视频,让学生了解清明节的起源和意义;
2. 学习环节:教师向学生介绍清明节的风俗和习俗,学生一起阅读清明节的经典诗词和歌曲;
3. 体验活动:学生分组制作花圈和祭祖用品,体验扫墓祭祖的传统习俗;
4. 创作活动:学生根据体验写下感悟,或创作清明节相关的作品,如诗歌、书法等;
5. 结业式:邀请学生家长参与清明节的祭祖仪式,共同祭奠先人,传承中华传统文化。
四、活动评价:
1. 学生们对清明节的了解和体验是否准确深刻;
2. 学生在活动中的表现和创作成果;
3. 学生家长对活动的评价和意见。
通过这样的清明节主题活动教案,相信学生能够更加深入地了解和体验中国传统节日的魅力,感受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
祝愿这个活动能够取得圆满成功!。
清明节教案传统文化教育活动设计
清明节教案传统文化教育活动设计清明节是中国传统的重要节日,旨在纪念和悼念先祖,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为了进一步提高学生对清明节的认识和理解,设计了以下传统文化教育活动。
活动一:清明节起源与风俗讲解活动目的:通过讲解清明节的起源和相关风俗,让学生了解清明节的意义和习俗,培养学生尊重传统文化的意识和兴趣。
活动安排:1. 开场小游戏:请学生分组,每组选一位代表回答与清明节相关的起源问题。
2. 讲解起源与历史:采用PPT或者展示板的形式,讲解清明节的来源和历史背景。
3. 传统风俗介绍:通过图片和视频的展示,向学生介绍清明节的传统风俗,如上坟、扫墓、祭拜等。
4. 互动问答:让学生自由提问并回答有关清明节的问题。
5. 整理学习心得:请学生根据所学内容,写下自己对清明节起源与风俗的认识和感受。
活动二:清明文化手工制作活动目的:通过手工制作体验,让学生进一步了解清明节的文化内涵,培养动手能力和创造力。
活动安排:1. 材料准备:准备纸张、颜料、毛笔、剪刀、胶水等制作手工所需材料。
2. 制作传统纸扎:向学生介绍传统纸扎的制作方法和样式,引导他们制作自己喜欢的纸扎作品,如金鱼、花等。
3. 绘制传统画作:教导学生使用毛笔和颜料绘制清明节相关的传统图案,如柳枝、菖蒲等。
4. 制作清明祭品:指导学生制作符合清明节风俗的祭品,如纸钱、纸灯等。
5. 展示与分享:让学生展示自己的手工作品,并向其他同学分享作品背后的意义和制作过程。
活动三:清明诗词朗诵与赏析活动目的:通过学习和赏析清明节相关诗词,让学生感受诗词之美,培养审美情趣和文学素养。
活动安排:1. 清明诗词导读:选择一些与清明节相关的经典诗词,向学生介绍其背景和意义。
2. 诗词朗诵:请学生自愿报名参与诗词朗诵活动,每位学生准备一首清明节相关的诗词,进行朗诵。
3. 诗词赏析与分析:学生可以互相分享所朗诵诗词的意境和感受,进行赏析和讨论。
4. 创作诗词:鼓励学生根据自己对清明节的理解和感悟,创作一首属于自己的清明诗词。
清明节教案(优秀11篇)
清明节教案(优秀11篇)清明节大班活动教案篇一一、活动时间:4月3日、4月4日二、活动地点:户外、大自然三、活动目标:1、让孩子走近自然、亲近自然,感受春天的美景,感受生活。
在与大自然的接触中感受人与自然的和谐。
2、培养亲子之间的情感。
3、学会观察和总结春天的景色。
四、活动准备:照相机、手机五、活动介绍:清明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清明节来到,万物凋零的寒冬就过去了,风和日丽的春天真正开始了。
春天的诗很美,春天的梦很甜,春天的脚步更快。
倾听春天的声音,是天籁般的深邃,追逐春天的影子是微笑的期盼,在清明节让我们一起踏青、放风筝、寻找关于春天的景色吧。
六、活动过程:1、利用清明节假期,家长带领幼儿一起去到大自然,踏青、放风筝、寻找春天等等。
2、任选一种(可踏青,可放风筝,可寻找春天的事物)叙事型留下美好瞬间,将照片在假期前一天上传到班级QQ群。
3、教师制作PPT幻灯片4、教师借助幻灯片进行活动(1)回忆春游情景,让幼儿总结一下假期和爸爸妈妈外出踏青的事迹(2)学习古诗《清明》杜牧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寒食》韩翃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3)仿编儿歌春天来了……假期,家长和孩子可以通过踏青春游,让幼儿们了解传统风俗,锻炼身体,充分感受春景的美好,踏青的过程中带孩子认识各种花草,它们的名字,花的颜色,有几个花瓣。
从中都可以丰富孩子们的探索发现能力和孩子的空间想象能力!“草场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
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古语都在说春天是放风筝的季节。
没当空中飞舞大大小小的风筝,春天真的近了,又近了一些。
用放风筝的方式迎接春天,那是最恰如其分的。
爸爸妈妈和孩子一起参与放风筝的活动,亲子之间其乐融融,可以促进孩子心理和情绪发展的极好方式。
放风筝时,孩子仰望扶摇直上的风筝,可以使其心旷神怡,催人奋发向上,锻炼孩子的手眼协调能力。
初中 清明节 教案
初中清明节教案课程目标:1. 了解清明节的起源、习俗和意义。
2. 学习有关清明节的诗词和文学作品。
3. 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和爱国情怀。
教学重点:1. 清明节的起源和习俗。
2. 有关清明节的诗词和文学作品。
教学难点:1. 理解清明节的文化内涵。
2. 欣赏和分析清明节的相关诗词和文学作品。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相关的PPT和教学素材。
2. 学生准备笔记本和笔。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你们知道清明节吗?清明节是什么时候?2. 学生回答后,教师简要介绍清明节的起源和意义。
二、讲解清明节习俗(10分钟)1. 教师讲解清明节的习俗,如扫墓、踏青、放风筝等。
2. 学生认真听讲,记录重要信息。
三、学习清明节诗词(15分钟)1. 教师展示清明节相关的诗词和文学作品,如杜甫的《清明》、白居易的《钱塘湖春行》等。
2. 学生朗读诗词,感受其中的意境和情感。
3.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和欣赏诗词的韵律、意象和表达技巧。
四、清明节文化讨论(10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清明节对于中国人来说有什么特殊的意义?2. 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的观点和感受。
3. 教师总结学生的讨论,强调清明节的文化内涵和爱国情怀。
五、实践活动(10分钟)1. 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首清明节相关的诗词,进行朗诵或表演。
2. 各组展示自己的作品,其他学生和教师给予评价和鼓励。
六、总结和反思(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清明节的学习内容和自己的收获。
2. 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感受和思考。
教学延伸:1. 学生可以回家后,与家人一起参加清明节的习俗活动,如扫墓、踏青等,并记录下自己的感受和体验。
2. 学生可以阅读更多关于清明节的相关文学作品,如小说、散文等,并写下自己的读后感。
教学反思:本教案通过讲解、朗读、讨论和实践活动等多种教学方式,让学生深入了解清明节的起源、习俗和意义,并学习有关清明节的诗词和文学作品。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学生的参与和思考,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和爱国情怀。
清明节诗词教学设计方案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 了解清明节的文化背景和习俗。
- 熟悉至少一首与清明节相关的古诗词。
- 学习诗词的朗读技巧和赏析方法。
2. 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 通过角色扮演,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创造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体会古人对亲人的思念之情,培养学生的感恩意识。
- 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增强文化自信。
二、教学内容1. 清明节简介:介绍清明节的起源、习俗和意义。
2. 古诗词赏析:《清明》——唐代杜牧。
三、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展示清明节相关的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讨论清明节的习俗和意义。
2. 提问:你们知道哪些与清明节相关的诗词?(二)自主学习1. 学生自主阅读《清明》这首诗,初步了解诗歌内容。
2. 学生思考: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三)合作探究1. 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选择一首与清明节相关的古诗词进行赏析。
2. 小组成员合作完成以下任务:- 朗读诗歌,体会诗歌的韵律美。
- 分析诗歌中的意象,理解诗歌的内涵。
- 谈谈对诗歌的理解和感悟。
(四)课堂展示1. 各小组选派代表进行诗歌赏析展示。
2. 教师点评,给予鼓励和指导。
(五)拓展延伸1. 学生创作一首与清明节相关的诗词,表达自己的情感。
2. 邀请学生分享自己的作品,共同欣赏。
四、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如发言积极性、合作精神等。
2. 诗词赏析能力:通过小组展示和个体创作,评价学生对诗词的理解和赏析能力。
3. 情感态度: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情感体验,如是否能够体会到诗人的情感,是否能够表达自己的情感等。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学习清明节相关的古诗词,让学生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审美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同时,教师应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给予针对性的指导和帮助。
2024年幼儿园小班清明节教案《古诗清明》
2024年幼儿园小班清明节教案《古诗清明》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让幼儿了解清明节是中国传统节日,了解《清明》这首古诗的内容。
2.能力目标:培养幼儿的朗读能力和理解能力,提高幼儿对古诗词的欣赏能力。
3.情感目标:让幼儿在清明节这个节日中体会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培养幼儿的文化自信。
二、教学准备1.教具准备:《清明》古诗卡片、孩子们的白纸冥钞和毛笔。
2.教学环境:整洁、安静的幼儿园教室。
3.教师准备:认真研读《清明》古诗,熟悉古诗的背景知识。
三、教学内容1. 清明节的介绍清明节,又称踏青节,是中国传统节日之一。
清明节是为了纪念我国伟大的诗人杜牧,杜牧在他的文学代表作《清明》中,抒发了他对逝去亲人的深切思念之情。
清明节期间,人们会扫墓、搓麻将、放风筝、踏青等,是一个融合了怀旧情感和欢乐气氛的节日。
2. 《清明》古诗赏析《清明》是唐代诗人杜牧的作品,共有五句话。
这首诗以写大自然景色为主,引起人们对逝者的回忆,表达了对世事无常的深切感慨。
该诗通过简洁明了的诗句,描绘了一个寂静而凄美的画面,让人深深感受到离别之情。
3. 活动安排1.讲解《清明》古诗,让幼儿认识这首诗的背景和意义。
2.让幼儿轮流朗读《清明》古诗,培养他们的朗读能力。
3.让幼儿用毛笔在白纸冥钞上写下自己对逝去亲人的祝福和思念之情。
4.带领幼儿一起玩青蛙跳、踏青等与清明节相关的游戏,让幼儿体会节日的快乐氛围。
四、教学方法1.讲授法:通过讲解和赏析《清明》古诗,让幼儿了解文学作品的背景和内涵。
2.示范法:教师示范朗读《清明》古诗,引导幼儿跟读。
3.体验法:通过写毛笔祝福和游戏等形式,让幼儿亲身体验清明节的文化氛围,提高他们的参与度和兴趣。
五、教学反思在这次清明节教学活动中,幼儿们积极参与,表现出对传统文化的浓厚兴趣。
他们不仅学会了《清明》古诗,还理解了清明节这个节日的意义,培养了对传统文化的热爱。
同时,也引起了幼儿对亲人的思念和感慨,有助于培养幼儿的情感情绪。
清明节教学设计
《清明节》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知道清明节的日期;了解清明节前后自然界的变化、农事活动及节日风俗。
2.培养观察自然界变化的能力。
3.培养热爱自然、关心农业生产及怀念革命先辈的思想情感。
[教学重难点]1、了解清明节的来历,知道清明节的日子及习俗,乐于参与清明节的活动。
2、初步了解家族中人与人之间的亲属关系,怀念先祖、尊重长辈等。
3、敬仰怀念革命烈士,懂得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教学过程]一、复习提问,导入新课1.在小学常识课中,我们已经学了哪些民间传统节日?2.说出这些传统节目的具体日子?3.在这些传统节日里,人们有哪些风俗活动?这节课我们来学习又一个民间传统节日——清明节,板书课题。
二、日期与自然界变化1.小组活动:①翻开年历,找出今年的清明节是哪一天?②讨论你们是凭什么确定这一天就是清明节的?③查一查2010年一2014年的清明节的具体日子。
④比较清明节的具体日子有什么规律?⑤清明节的日期确定与已学的其他传统节日相比较有什么区别? 2.汇报小结:清明节既是我国民间的一个传统节日,又是我国二十四个节气中的一个节气日。
清明节一般在每年公历的四月五日前后。
3.默读课文第一小节,说说清明节前后,自然界发生了哪些变化?三、农事活动清明前后,气温回升,雨量增多,在农村开始了繁忙的耕作。
1.说说家乡清明节前后的农业生产活动,农民伯伯在田间做哪些农活?哪些作物开始下种?2.为什么在清明前后开始春耕春种、植树造林?四、清明节风俗1.默读课文最后一小节,讨论清明节前后,家乡一般有哪些活动? 2.说说去年清明节自己参加活动的情景和体会。
今年清明节家里有些什么活动?3.讨论今年清明节我们班打算搞哪些活动?小结:清明节我们应该参加有意义的活动,去春游要注意安全,去上坟祭祖要移风易俗,不搞迷信活动。
五、反馈练习判断下列各题的对错:1.每年的四月五日是清明节。
( )2.历书上的日子旁写着清明两字的这一天就是清明节。
( )3.中秋节、清明节,人们搞的风俗活动内容基本相同。
清明节主题班会教学设计
清明节主题班会教学设计清明节主题班会教学设计(精选20篇)作为一名教职工,就有可能用到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
那么优秀的教学设计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清明节主题班会教学设计,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清明节主题班会教学设计篇1活动目标1、初步理解古诗内容,想象诗中描写的景象。
2、激发对古诗吟诵的兴趣,初步学习按古诗的节律吟诵。
3、了解清明节人们踏春扫墓的传统习俗。
4、了解节日的来历,知道节日的日子及习俗,乐于参与节日的活动。
5、愿意积极参加活动。
活动准备画有古诗情节的图片一幅,VCD教材。
活动过程(一)故事导入,观察讲述,引起学诗兴趣。
1、教师根据古诗讲述“清明”的.故事。
2、出示图片,提问,你在刚才的故事里,这张图片上看到了什么呢?(古时候的一个小孩,一个老人…)他们在干什么呢?(在问路,在说话…)天气怎么了?(下雨)(二)观看VCD片,观赏体验,感受古诗意境。
1、教师讲解:小朋友们,你们知道现在是什么季节吗?(春天)在春天呢,有一天是清明节,清明节人们都要干什么啊?(幼儿自由回答)2、教师小结:清明节是人们踏春扫墓的日子。
古时候,有一位杜牧的诗人,就在这天写了一首诗,让我们一起来看一下吧!3、教师播放VCD,请幼儿观看。
4、问:刚才我们看了碟片,知道了故事中的人在清明节发生了什么事啊?(请幼儿讨论。
)5、向幼儿介绍那个老人就是行人,那个小孩就是牧童,刚才看的那首诗呢,就是描写行人向牧童问路的情节。
(三)教师朗诵,解读诗句,帮助幼儿理解。
1、教师有表情,有节奏的朗诵一遍,请幼儿欣赏。
2、朗诵第二遍,请幼儿边听边对照图片内容。
3、教师请幼儿回答有没有在诗歌中听到什么?4、解读其中的诗句,理解个别字词“雨纷纷”、“欲断魂”、“借问”、“遥指”,帮助幼儿理解古诗内容。
(四)学习朗诵,表达感情,幼儿感受古诗意境。
1、教师朗诵第三遍,请幼儿慢慢跟读。
2、幼儿分组学念,感受古诗意境。
清明节(教学设计)-小学生主题班会通用版
小学班会教案清明节(教学设计)-小学生主题班会通用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清明节的起源、习俗和意义,培养学生的传统文化素养。
2. 通过讲述革命先烈的故事,引导学生缅怀先烈,珍惜当下,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
3. 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二、教学内容1. 清明节的起源和习俗2. 清明节诗词欣赏3. 革命先烈故事分享4. 主题班会活动三、教学过程1. 导入1.1 教师简要介绍清明节的起源和习俗,引导学生了解清明节的重要性。
1.2 学生分享自己对清明节的了解和感受。
2. 清明节诗词欣赏2.1 教师带领学生欣赏关于清明节的诗词,如杜牧的《清明》。
2.2 学生齐读诗词,感受诗词中的意境。
3. 革命先烈故事分享3.1 教师讲述革命先烈的故事,如黄花岗七十二烈士的事迹。
3.2 学生发表自己对革命先烈的敬仰之情,讨论如何珍惜当下,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
4. 主题班会活动4.1 学生分组,每组设计一个清明节主题的活动,如制作清明节手抄报、举办清明节诗词朗诵比赛等。
4.2 各小组展示活动成果,其他同学给予评价和建议。
5. 总结与反思5.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次班会的收获,让学生认识到清明节的重要性。
5.2 学生分享自己的感悟,表示要珍惜当下,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
四、教学评价1. 学生对清明节的认识和了解程度。
2. 学生在班会活动中的参与度和表现。
3. 学生对革命先烈的敬仰之情和爱国情怀的激发。
五、教学建议1. 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引导学生了解清明节的起源和习俗,培养学生的传统文化素养。
2. 在讲述革命先烈的故事时,教师要注重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让学生珍惜当下,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
3. 班会活动的设计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能力和创新精神,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六、教学资源1. 清明节诗词欣赏素材2. 革命先烈故事素材3. 班会活动设计素材七、教学反思本次班会教学设计旨在让学生了解清明节的起源、习俗和意义,培养学生的传统文化素养,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
《清明节》教学设计
《清明节》教学设计清明节教学设计导言清明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之一,也是中国与世界其他国家交流的重要文化元素之一。
为了让学生更好地了解和体验清明节的文化内涵,我们设计了以下教学活动。
教学目标- 了解清明节的历史背景和由来- 掌握清明节的传统俗和活动- 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兴趣教学内容和步骤第一课:清明节的由来和意义1. 通过图片、视频等多媒体资料,介绍清明节的历史背景和相关传说故事。
2. 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对清明节的了解和印象。
3. 教师进行知识点的总结和讲解,引导学生正确理解清明节的意义和重要性。
第二课:清明节的俗和风俗1. 分析清明节的俗和风俗,如扫墓、祭祖、踏青等。
2. 利用图片、视频等多媒体素材,展示清明节的各种俗和与之相关的民俗文化。
3. 学生分组进行小研究,选择一种具有代表性的清明节俗进行深入了解和分享。
第三课:清明节的亲子传统活动1. 引导学生认识清明节作为一个重要的亲子传统节日,了解和体验亲子活动的重要性。
2. 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家庭在清明节期间的传统活动和俗。
3. 指导学生设计一个亲子活动方案,以传统的清明节活动为主题。
教学评价- 学生小组展示和分享清明节相关的研究成果。
- 学生亲子活动的方案设计和实施情况评估。
教学延伸- 组织学生参观当地的清明节传统活动。
- 鼓励学生通过写作、绘画等方式,表达对清明节的理解和感受。
通过以上教学设计,我们可以帮助学生更全面地了解和体验清明节的文化内涵,培养他们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兴趣。
请按照教学步骤和目标进行具体的教学实施,并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适当的调整和完善。
传统节日清明节教学设计
传统节日清明节教学设计传统节日清明节教学设计(通用16篇)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学对象的特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安排,确定合适的教学方案的设想和计划。
那么写教学设计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以下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传统节日清明节教学设计(通用16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传统节日清明节教学设计1活动目的:1.让幼儿理解扫墓的意义,培养幼儿尊重烈士的情感。
2.教育幼儿更加热爱我们的祖国,更加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活动准备:白纸、线、彩笔。
活动过程:1.让幼儿知道清明节是我国传统的扫墓日子。
①教师:每年4月4,5或6日是清明,它是我国农历二十四个节气中的一个,又是传统的扫墓日子,为了纪念革命先烈和死去的亲人,人们往往在这一天扫墓。
②讨论:人们是怎样过清明节的?2.教师解释:扫墓为什么选择清明呢?原因之一,清明时节气候转暖,雨水增多,草木蔓生,陵园墓地不免要荒芜,需要整理;之二,清明前后,山青水秀,桃红柳绿,人们借此大好春光,出去郊游;之三,为怀念古人介之推,而现在已将清明节扫墓作为缅怀革命先烈的主要活动了。
3.集体制作花圈。
教师:无数革命先烈为了人们的解放事业,为了使小朋友都能过上今天的幸福生活,在战争中光荣牺牲了。
为了纪念他们,今天我们将组织为烈士扫墓活动,现在,先请小朋友和老师一起制作一个花圈。
动手制作,教师扎竹圈,写挽联,然后把幼儿做好的小花绕在花圈上,再贴上挽联。
4.扫墓。
教师讲解扫墓活动应注意的事项(要严肃,不乱讲话,表示对先烈的尊重),然后由二位幼儿抬着花圈,其余幼儿排好队出发。
传统节日清明节教学设计2活动目标1、知道清明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了解当地过清明节的风俗。
2、了解清明节的来历,学习策划与清明节有关的活动。
活动准备《小朋友的书、春天里》;画笔、画纸;幼儿向家长了解清明节的来历和风俗,以及清明节这一天的安排。
活动过程一、交流清明节的来历和风俗。
2024年幼儿园大班教案《清明节》
2024年幼儿园大班教案《清明节》一、教学目标1.了解清明节的来历和意义;2.掌握清明节的时间和习俗;3.能够简单描述清明节的风俗和活动;4.培养幼儿的社会情感和团队意识。
二、教学准备1.清明节的相关图片和资料;2.宣传清明节的手工制作材料;3.清明节的歌曲、游戏、故事等素材;4.动画视频和其他多媒体资源。
三、教学内容1. 清明节的来历清明节又称踏青节,源于中国古代古时候的前后两春、即春分前后的一个节气,清明节是中国传统节日之一。
清明节是我国民间的一个传统节日,在清明节这一天,人们都会祭祖、扫墓、踏青等活动,该节也是重要的祭祖节日。
2. 清明节的意义清明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之一,清明节是中国传统的节气,也是中华民族的重要传统节日,清明节也是一个季节和习俗节日,是众多传统习俗节日之一,清明节也是我国古老的传统节日之一。
3. 清明节的时间清明节是公历的4月4日至6日之间。
4. 清明节的习俗1.扫墓祭祖:清明祭祖,人们烧纸钱、香、祭品等,寄托对祖先的思念和尊敬。
2.踏青赏花:清明时节,正值春天花开,人们常常踏青赏花,感受春天的气息。
3.吃清明食品:清明节有许多特色食品,如清明饼、青团等。
5. 清明节的故事清明节和许多传统节日一样,有许多美丽的传说和故事,如《纪芝传》等。
四、教学过程1.用图片资料介绍清明节的来历和意义;2.引领幼儿制作宣传清明节的手工作品;3.教唱关于清明节的歌曲;4.讲述关于清明节的有趣故事;5.进行清明节的游戏等活动。
五、教学反思通过今天的教学,幼儿们了解了清明节的来历和意义,掌握了清明节的时间和习俗,同时也培养了他们的社会情感和团队意识。
希望幼儿们能够在日后的生活中传承并发扬我国传统节日的文化,珍惜家庭和社会的温暖。
六、延伸活动1.写信给家长分享学习清明节的心得;2.观看清明节相关的动画视频;3.参观当地的清明节民俗活动。
希望以上的教案内容能够帮助幼儿更好地了解和体验清明节文化,培养他们的民族自豪感和传统文化传承意识。
初中生清明节活动教案设计
初中生清明节活动教案设计一、活动背景清明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也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深厚的民俗传统,是学生们了解传统文化、增强民族认同感的良好契机。
为了让初中生更好地了解清明节的文化内涵,培养他们的爱国情怀,我们设计了这次清明节活动。
二、活动目标1. 让学生了解清明节的起源、历史和传统习俗,增强民族认同感。
2. 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尊重英烈的情感。
3. 引导学生体验清明节的文化内涵,提高他们的文化素养。
三、活动内容1. 清明节的起源和历史2. 清明节的习俗和传统3. 清明节的文化内涵四、活动过程1. 引入活动:通过播放清明节的相关视频或图片,引起学生的兴趣,然后简要介绍清明节的起源和历史。
2. 活动一:讲述清明节的习俗和传统。
让学生们分组讨论,每组选择一个习俗或传统,如扫墓、踏青、放风筝等,然后向全班同学介绍。
3. 活动二:清明节的文化内涵。
让学生们分组研究,每组选择一个与清明节相关的文化元素,如诗词、故事、历史人物等,然后向全班同学分享。
4. 活动三:清明节的故事或诗词朗诵。
让学生们分组准备,每组选择一个与清明节相关的故事或诗词,然后进行朗诵或讲述。
5. 总结活动:让学生们谈谈自己对清明节的感受和认识,强调清明节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要尊重和传承传统文化。
五、活动评价1. 学生对清明节起源、历史和习俗的掌握程度。
2. 学生对清明节文化内涵的理解和体验。
3. 学生参与活动的情况,如合作意识、表达能力和创新精神等。
六、活动资源1. 清明节的相关视频或图片。
2. 清明节习俗和传统的资料。
3. 清明节的故事或诗词。
七、活动注意事项1. 活动要注重学生的参与和体验,避免单纯的知识讲解。
2. 引导学生尊重和传承传统文化,培养他们的爱国情怀。
3. 注意安全,特别是在户外活动时,要确保学生的安全。
通过这次活动,我们希望初中生们能够更好地了解清明节的文化内涵,增强民族认同感,培养他们的爱国情怀。
民族音乐教育:幼儿园《清明》节日教案
民族音乐教育在幼儿园中的教学非常重要,幼儿时期是孩子们人格发展和认知能力形成的关键时期,培养孩子对民族音乐的热爱,有利于他们的坚强性格和广泛的文化认同感。
《清明》是中国传统节日之一,在幼儿园中开展《清明》节日教案,不仅可以让孩子们体验到传统文化的魅力,也可以培养他们的情感、思维和审美能力。
一、教学目标1.了解中国传统节日——清明节。
2.学习古筝曲目《清明上河图》,了解中国传统音乐。
3.通过听、认、唱、跳等种方式,培养孩子的音乐感受力和表现力。
4.通过集体协作和表演激发孩子们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认同感。
二、教学内容及步骤1.清明节介绍在教学前,可以让孩子们参与制作简单的清明节装饰,如草人、彩虹桥等。
介绍清明节的起源和传统习俗,让孩子们了解清明节的文化内涵。
2.古筝曲目《清明上河图》的欣赏介绍古筝及其演奏方式,播放《清明上河图》的音乐录音,让孩子感受到这首曲子的美妙和优美,启发孩子们对中国传统音乐的兴趣和热爱。
3.歌曲《清明节到了》的演唱让孩子们学习《清明节到了》的歌曲,通过观看视频和听歌曲练习,让孩子们学会词曲表达和音乐节奏感。
同时,加入简单的舞蹈动作,让孩子们更好地把歌曲内涵描绘出来,提高孩子的表演能力。
4.清明节小品的表演可以让孩子们扮演清明祭扫的人物,如祭扫的老人、牛头马面等,通过表情和动作组合,表现出祭扫仪式的场景。
在学习中引导孩子们感受传统文化的内涵、了解人文历史,激发孩子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认同感。
5.清明节手工制作可以让孩子们在学习中制作简单的清明节手工,如剪纸、草人等,这些手工制品可以在节日期间助长孩子们的民族文化认知和审美能力。
三、教学思路在教学中,教师应该贯穿“知、思、行”三个环节,让学生在知识的积累中思考,让思考成为行动的指向和推动,最终让学生在行动中得到思考和反馈。
建议教师可以通过示范、引导、参与学生等多种教学方式,让课堂充满活力与趣味,学生在理解、感受、表达中不断学习和成长。
《清明节》教学设计
《清明节》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清明节的由来、习俗和文化内涵。
2、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和热爱,增强民族自豪感。
3、通过诗词、故事等形式,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审美能力。
4、引导学生在清明节期间进行文明祭扫,树立环保和安全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1)清明节的历史渊源和主要习俗。
(2)理解清明节所蕴含的文化意义和价值。
2、难点(1)如何让学生深刻体会清明节背后的人文精神。
(2)引导学生将传统文化与现代生活相结合,传承和创新清明节的文化内涵。
三、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清明节的相关知识,包括历史、习俗、文化内涵等。
2、讨论法组织学生讨论清明节的意义和个人感受,促进学生思考和交流。
3、欣赏法让学生欣赏与清明节相关的诗词、绘画、音乐等艺术作品,感受其艺术魅力。
4、实践法安排学生参与清明节的相关活动,如制作青团、绘制彩蛋等,增强学生的体验和认知。
四、教学过程1、导入(5 分钟)通过播放一段关于春天景色的视频或展示一些春天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春天的节日有哪些,从而引出清明节。
提问:“同学们,春天是一个充满生机和希望的季节,在这个季节里有很多节日。
你们能说一说都有哪些吗?”2、知识讲解(20 分钟)(1)清明节的由来讲述春秋时期晋文公重耳和介子推的故事,解释清明节的起源。
“相传在春秋时期,晋国公子重耳为躲避祸乱而流亡他国。
在流亡途中,重耳饥饿难耐,介子推割下自己大腿上的肉煮汤给他喝。
后来重耳成为国君,封赏功臣时却忘了介子推。
介子推不愿争功讨赏,带着母亲隐居绵山。
重耳为了逼介子推出山,下令放火烧山,结果介子推母子被烧死在山中。
重耳为了纪念介子推,规定在这一天禁火、吃冷食,后来逐渐演变成了清明节。
”(2)清明节的习俗介绍清明节的主要习俗,如扫墓、踏青、插柳、放风筝、吃青团等。
“清明节最重要的习俗之一就是扫墓,人们会前往祖先的墓地,清扫墓碑、献上鲜花、祭品,表达对逝者的思念和敬意。
踏青也是清明节的传统活动,人们在这个时候会走出家门,欣赏春天的美景,感受大自然的生机。
清明节传统教学设计
清明节传统教学设计简介清明节是中国传统的节日之一,也是重要的祭祖活动。
在这一天,人们会祭拜祖先,扫墓,参与各种传统活动。
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和传承清明节的传统文化,我们可以设计一节丰富有趣的清明节传统教学课程。
教学目标通过本课程,学生将能够:1. 了解清明节的起源和意义;2. 掌握清明节的传统俗和活动;3. 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和尊重传统的品质;4. 激发学生对历史文化的兴趣。
教学内容1. 清明节起源和意义的介绍:- 向学生简要介绍清明节的历史背景和起源;- 解释清明节的意义及其在中国文化中的重要作用。
2. 清明节传统俗和活动的讲解:- 向学生介绍传统的清明节俗,如祭祖、扫墓、踏青等;- 通过图片、视频等多媒体资料展示传统活动的方式和特点。
3. 传统食品的介绍:- 向学生介绍清明节期间的传统食品,如寿司、清明粥等;- 可以准备一些样品,让学生品尝并了解其寓意和制作方法。
4. 亲身体验传统活动:- 组织学生进行清明节传统活动,如包粽子、制作纸扎等;- 指导学生亲自参与和体验传统活动,加深对传统文化的理解和记忆。
教学方法1. 讲解法:通过课堂讲解和示范向学生介绍清明节的相关知识和传统活动。
2. 多媒体展示:利用图片、视频等多媒体资料展示传统活动的方式和特点,增加学生的兴趣和参与度。
3. 亲身体验:通过组织学生参与传统活动,让学生亲自体验和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
教学评估1. 听说读写:组织学生进行听说读写相关练,检验学生对清明节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
2. 亲身体验评估:观察学生在参与传统活动时的态度和表现,评估他们对传统文化的理解和体验能力。
拓展延伸1. 关联其他文化节日:将清明节与其他文化节日进行比较,帮助学生理解不同节日的文化内涵和差异。
2. 安全意识教育:在教学过程中,强调安全意识,指导学生正确参与传统活动,避免意外发生。
以上是一篇关于清明节传统教学设计的文档,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清明节课教学设计方案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 了解清明节的来历、习俗和意义。
- 学会制作清明节的手工作品,如风筝、纸花等。
- 能够运用文字和图画表达对先人的怀念之情。
2. 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学生收集、整理和分享信息的能力。
- 通过实践操作,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感受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增强民族自豪感。
- 培养学生对先人的尊敬和怀念之情,树立正确的生命观。
二、教学重难点1. 重点:- 清明节的来历和习俗。
- 清明节手工作品的制作。
2. 难点:- 对清明节文化内涵的深入理解。
- 手工作品的创意设计。
三、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 教学课件、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源。
- 清明节手工作品的制作材料。
- 小组合作所需的工具和材料。
2. 学生准备:- 收集有关清明节的资料。
- 准备制作手工作品的材料。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播放视频:展示清明节的庆祝活动和习俗,引发学生兴趣。
2. 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清明节是什么时候吗?清明节有什么习俗呢?(二)讲授新课1. 清明节的来历:讲解清明节的起源、传说和演变过程。
2. 清明节的习俗:介绍扫墓、踏青、放风筝、吃青团等传统习俗。
3. 清明节的意义:引导学生思考清明节的文化内涵和现实意义。
(三)小组合作1. 分组: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4-6人。
2. 任务分配:每个小组负责收集、整理和分享有关清明节的信息。
3. 合作交流:各小组分享收集到的信息,进行讨论和总结。
(四)实践操作1. 手工作品制作:指导学生制作清明节手工作品,如风筝、纸花等。
2. 展示作品:各小组展示自己的手工作品,分享制作过程中的趣事。
(五)总结与反思1. 总结: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清明节的文化内涵和现实意义。
2. 反思:引导学生思考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收获和不足,提出改进意见。
五、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合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传统文化清明节教学设计
传统文化清明节教学设计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总归要编写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
我们该怎么去写教学设计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传统文化清明节教学设计,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传统文化清明节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1、指导学生使用工具书或用联系上下文的方法,学习并理解本课生字词,以提高学生主动学习字词的兴趣及能力。
2、引导学生质疑、解疑,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组织学生反复默读,深入地理解课文,使学生在学习文本的过程中,感受并崇尚民族文化及民族精神。
[重点难点]理清文章的思路,理解“清明”的含义.[教具准备]生字词卡片;春秋五霸晋文公的简介及春秋战国的地图等相关课件.[教学时间]三课时[教学流程]第一课时:一、启发谈话,调动积累,引起阅读期待。
1、今天,我们一起学习29课,请与老师一起板书课题。
(教师示范并提示书写时注意的事项)2、谁愿意把你知道的有关”清明节”的信息说一说,与大家一起分享。
3、大家对清明节是怎样来的;清明节是什么样的节;清明节有哪些习俗等有关知识有了一定的了解。
谁能再谈一谈你对“清明”一词的理解?(学情预设:此时学生的理解,或是表面的、浮浅的、单一的,或是略有感知却不知如何准确回答的)小结:大家对“清明”一词有了初步的理解。
我相信,待我们深入地学习课文后,你对这个词会有更深刻地理解。
二、自读课文,学习生字词,初步感知文本。
1、自读课文。
要求:①划出文中的生字词,借助拼音读准字音。
②利用工具书,查出解释,并结合上下文理解词义。
(传统、流亡、感人肺腑、狼吞虎咽、郑重、治国安邦、清明、念着、荒山野岭、恸哭、寒食节、祭奠、鞭策、座右铭、井井有条、安居乐业、不居功劳、不图富贵)③把课文多读几遍,达到读通、读顺、读熟的目标。
2、检查自读的情况。
①同桌互读互查,检查生字词及读书的情况。
②师生借助字卡,认读生字词。
③指名读课文,注意正音。
其他同学思考,课文主要讲什么?④师生讨论、归纳课文的.主要内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清明节》教学设计
一、活动目标:
1、了解关于清明节的来历;
2、了解清明节的习俗;
3.继承优良传统,不断提高自己的文化品位,不断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
二、活动过程:
(一)诗歌导入
1、同学们知道这首诗歌吗?“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清明唐杜牧)
清明节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之一,在仲春与暮春之交,也就是冬至后的108天。
中国汉族传统的清明节大约始于周代,距今已有二千五百多年的历史。
《历书》:“春分后十五日,斗指丁,为清明,时万物皆洁齐而清明,盖时当气清景明,万物皆显,因此得名。
”清明一到,气温升高,正是春耕春种的大好时节,故有“清明前后,种瓜点豆”之说。
清明节是一个祭祀祖先的节日,传统活动为扫墓。
2006年5月20日,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2、你知道清明节的来历吗?
清明节是中国民间传统节日,是重要的“八节”(上元、清明、立夏、端午、中元、中秋、冬至、除夕)之一,一般是在公历4月5号前后,节期很长,有10日前8日后及10日前10日后两种说法,这近20天内均属清明节。
清明节的起源,据传始于古代帝王将相“基祭”之补。
后来民
间亦仿效,于此日祭祖扫墓,历代沿袭而成为中华民族一个固定的风俗。
清明节”的得名还源于中国农历24节气中的清明节气。
冬至后第108天就是清明节气。
清明节气共有15天。
作为节气的清明,时间在春分之后。
这时冬天已去,春意盎然,天气清朗,四野明净,大自然处处显示出勃勃生机。
用“清明”称这个时期,是再恰当不过的一个词。
(二)清明节的习俗:
清明节的习俗是丰富有趣的,除了讲究禁火、扫墓,还有踏青、荡清明节扫墓秋千、踢蹴鞠、打马球、插柳等一系列风俗体育活动。
相传这是因为寒食节要寒食禁火,为了防止寒食冷餐伤身,所以大家来参加一些体育活动,以锻炼身体。
清明节,民间忌使针,忌洗衣,大部分地区妇女忌行路。
傍晚以前,要在大门前洒一条灰线,据说可以阻止鬼魂进宅。
因此,这个节日中既有祭扫新坟生离死别的悲酸泪,又有踏青游玩的欢笑声,是一个富有特色的节日。
扫墓清明祭扫仪式本应亲自到茔地去举行,但由于每家经济条件和其它条件不一样,所以祭扫的方式也就有所区别。
插柳据说,插柳的风俗,也是为了纪念“教民稼穑”的农事祖师神农氏的。
(三)关于清明的民间传说:
介子推关于寒食,有这样一个传说:相传春秋战国时代,晋献公的妃子骊姬为了让自己的儿子奚齐继位,就设毒计谋害太子申生,申生被逼自杀。
申生的弟弟重耳,为了躲避祸害,流亡出走。
在流亡期间,重耳受尽了屈辱。
原来跟着他一道出奔的臣子,大多陆陆续续地各奔出路去了。
只
剩下少数几个忠心耿耿的人,一直追随着他介子推像。
其中一人叫介子推。
有一次,重耳饿晕了过去。
介子推为了救重耳,从自己大腿上割下了一块肉,用火烤熟了就送给重耳吃。
十九年后,重耳回国做了君主,这就是着名春秋五霸之一的晋文公。
晋文公执政后,对那些和他同甘共苦的臣子大加封赏,唯独忘了介子推。
有人在晋文公面前为介子推叫屈。
晋文公猛然忆起旧事,心中有愧,马上差人去请介子推上朝受赏封官。
可是,差人去了几趟,介子推不来。
晋文公只好亲自去请。
可是,当晋文公来到介子推家时,只见大门紧闭。
介子推不愿见他,已经背着老母躲进了绵山。
晋文公便让他的御林军上绵山搜索,没有找到。
于是,有人出了个主意说,不如放火烧山,三面点火,留下一方,大火起时介子推会自己走出来的。
晋文公乃下令举火烧山,孰料大火烧了三天三夜,大火熄灭后,终究不见介子推出来。
上山一看,介子推母子俩抱着一棵烧焦的大柳树已经死了。
晋文公望着介子推的尸体哭拜一阵,然后安葬遗体,发现介子推脊梁堵着个柳树树洞,洞里好像有什么东西。
晋文公将血书藏入袖中。
然后把介子推和他的母亲分别安葬在那棵烧焦的大柳树下。
为了纪念介子推,晋文公下令把绵山改为“介山”,在山上建立祠堂,并把放火烧山的这一天定为寒食节,晓谕这天禁忌烟火,只吃寒食。
学戴柳插柳
清明节植树的习俗,发端于清明戴柳插柳的风俗。
是什么原因使得平凡的柳条有了如此非同寻常的身价?有三种传说。
最古老的传说,是说为了纪念教民稼穑耕作的祖师—神农氏,后来由此发展出祈求长寿的意蕴。
再晚点的传说与介子推有关。
据说晋文公率众臣登山祭奠介子推时,发现
介子推死前曾经靠过的老柳树死而复活,便赐老柳树为“清明柳”。
更晚点的传说是唐太宗给大臣柳圈,以示赐福驱疫。
这三种说法有一点是相通的,那就是都相信柳枝具有灵性,可以避邪。
(四)总结
这节课我们了解了清明的来历、风俗、民间传说,这个节日中既有祭扫新坟生离死别的悲酸泪,又有踏青游玩的欢笑声,是一个富有特色的节日。
板书设计
清明节
扫墓、踏青、荡秋千、踢蹴鞠、打马球、插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