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代建筑师及建筑
中国建筑师历史沿革
中国建筑师历史沿革
中国建筑师历史可以追溯到古代,几千年来,中国建筑师为中国的建筑文化做出了重要贡献。
古代建筑师(前3000年-1840年)
古代中国有许多著名的建筑师,他们设计了许多标志性的建筑物,如万里长城和故宫。
古代建筑师注重传统和宗教,他们的设计融入了中国的文化和哲学理念。
近现代建筑师(1840年至今)
自19世纪中叶以来,中国建筑师开始接触到西方建筑理论和技术。
他们研究并吸收了西方的建筑设计方法,并将其融入到中国的建筑实践中。
这导致了中国建筑风格的多样化和现代化。
近现代中国建筑师中有许多杰出的人物,他们在建筑设计和城市规划方面做出了重要贡献。
例如,梁思成和林徽因夫妇是中国现
代建筑史上的重要人物。
他们积极探索中国传统建筑与现代建筑的结合方式,并提出了一系列理论和方法。
当代建筑师
当代中国建筑师继续创造出许多标志性的建筑作品,并在城市发展和设计中发挥重要作用。
他们不仅关注建筑的外观和功能,还注重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
一些当代中国建筑师在国际上也取得了广泛的认可和影响力。
他们在设计上充分发挥创意,打破传统的界限。
总结:
中国建筑师历史经历了古代、近现代和当代几个阶段的发展。
古代建筑师注重传统文化和哲学思想,近现代建筑师学习西方理论并融入中国建筑实践,当代建筑师注重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
中国建筑师在设计和城市规划方面取得了重要成就,并为中国的建筑文化做出了贡献。
建筑师吕彦直。
吕彦直人物生平
• 清光绪二十年(1894年)出生于天津。 • 1911年考入清华学堂(今清华大学前身)留美预备部读书。 • 1913年毕业,以庚款公费派赴美国留学,入康奈尔大学(CornellUn iversity),先攻读电气专业,后改学建筑,接受西方学院派教育,5 年后毕业。 • 1924年,他与首批从国外留学归来的庄俊、范文照、张光忻、巫振 英等人发起成立中国建筑界第一个学术团体,旨在发展壮大建筑师队 伍,开展学术研究。经数年筹备,至1927年冬始成立“中国建筑师 公会”,1931年改名中国建筑师学会。 • 1925年 9月,他以简朴、庄重的钟形图案(指陵园总体),在40多 种设计方案评选中,一逾群雄,荣获首奖。 • 1927年5月,由他主持设计的广州中山纪念堂和纪念碑,在28份中外 建筑师应征设计方案中,再夺魁首,从此蜚声海内外。 • 因积劳成疾,于1929年3月18日患肝癌在上海不治逝世,年仅36岁。
我最喜爱的建筑师之 吕彦直
土建学院15级建筑班 曲涛
• 吕彦直 (1894—1929),安徽滁县(今 滁州市)人。中国近代杰出的建筑师。 在短促的一生中,他为弘扬民族文化,在 中国近代建筑史上写下了辉煌的一页。他 设计、监造的南京中山陵和由他主持设 计的广州中山纪念堂,都是富有中华民 族特色的大型建筑组群,是我国近代建筑 中融汇东西方建筑技术与艺术的代表作, 在建筑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被称作中国 “近现代建筑的奠基人”。鉴于他对建造孙 中山陵墓的杰出贡献,在他逝世后,南 京国民政府曾明令全国,予以褒奖,陵 园立碑纪念,这在中国是没有先例的。
以祭祀活动的公共性,取代了皇帝 祭祀活动的私人性。
他们来过中山陵
中山陵在某种意义上绝不仅仅是一 座陵墓,更是一种民族精神的凝聚
在建造中山陵时,吕彦直曾说:
中国近代建筑史知识点总结
中国近代建筑史知识点总结中国近代建筑史可以追溯到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这个时期是中国建筑发展的一个重要阶段,也是中国建筑风格和形式发生了巨大变革的时期。
在这一时期,中国建筑不仅受到了西方建筑风格的影响,而且在传统文化的基础上进行了改革和创新。
因此,了解中国近代建筑史是了解中国建筑文化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
中国近代建筑史的主要特点包括:一、西方建筑风格的影响在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随着西方列强的入侵和侵占,中国开始接触到西方建筑风格,特别是欧洲建筑风格。
这种西方建筑风格包括了古典主义、新古典主义和现代主义等多种风格,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新古典主义建筑风格。
这些西方建筑风格的影响使得中国建筑在形式和结构上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从而使得中国近代建筑呈现出了与传统建筑极为不同的特点。
二、传统文化和西方文明的融合在中国近代建筑史上,中国传统文化与西方文明的融合是一个显著的特点。
从建筑的形式和结构来看,中国近代建筑继续了传统建筑的风格和特点,同时又吸收了西方建筑风格的影响,使得新的建筑形式呈现出了独特的中国风格。
这种传统文化和西方文明的融合不仅在建筑形式上有所体现,而且在建筑设计和装饰上也有很多的发展。
三、政治、经济和社会因素的影响在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中国经历了一系列的政治、经济和社会变革。
这些变革不仅影响了中国的社会结构和生产关系,而且也对建筑文化和建筑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中国近代建筑在这一时期既承载了政治和社会变革的历史痕迹,又反映出了社会发展的新风貌。
因此,理解中国近代建筑史也需要了解这些政治、经济和社会因素的影响。
通过对中国近代建筑史的了解,可以认识到中国近代建筑的丰富多样性和独特魅力。
中国近代建筑的历史是一个充满传统与现代结合的历史,是一个承载着中国历史和文化的历史,是一个反映社会变革和发展的历史。
因此,通过对中国近代建筑史的研究和了解,可以更好地认识和理解中国的建筑文化,可以更好地传承和发展中国的建筑传统和艺术精髓。
当代中国百名建筑师名单
当代中国百名建筑师名单随着中国城市化进程的快速推进,建筑行业迎来了一个全新的发展时代。
在这个充满机遇与挑战并存的领域里,一批才华横溢、具有独特设计理念和创造力的建筑师涌现出来。
他们以自己独特的建筑语言和风格,为中国城市的变迁注入了新的活力。
下面是当代中国百名建筑师名单,让我们一起来了解这些伟大的建筑师们。
1. 王澍:代表作品有中国美术学院富阳校区、宁波历史博物馆等。
他注重结合自然与环境,致力于打造独特且有机的建筑形式。
2. 梁思成:中国近代建筑设计的奠基人之一,被誉为“中国建筑学的鼻祖”。
他主张结合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建筑,代表作品有北京门头沟万佛禅寺、上海胜利门等。
3. 邵国理:他是中国当代最有影响力的建筑师之一,在将西方建筑理念引入中国的同时,充分融合了中国传统文化,代表作品有上海环球金融中心、上海外滩茂悦大酒店等。
4. 褚冠军:以简约的设计语言和对空间的独特驾驭能力而闻名,代表作品有北京国家体育场(鸟巢)、广州大剧院等。
5. 毛岳群:他是中国最具实验性的建筑师之一,善于将当代艺术融入建筑设计,代表作品有上海世博会中国馆、宁波博物馆等。
6. 周德华:他注重建筑与自然的融合,同时在设计中体现出对环境可持续性发展的关注,代表作品有广州塔、深圳华为研发中心等。
7. 孟凡利:他以精湛的空间创造和对细节的极致追求而著名,代表作品有北京首都国际机场T3航站楼、北京O-Tower等。
8. 余德耕:他注重建筑与文化传承的结合,以创新的设计语言展现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代表作品有北京电视塔、北京建国门广场等。
9. 欧阳山:以独特的设计思路和对空间的精准把控而闻名,代表作品有广州比华利大厦、哈尔滨市音乐厅等。
10. 朱锋:他以对城市设计的独到见解和对建筑形态的创新演绎而受到广泛赞誉,代表作品有北京首都机场商务区、上海中环国际广场等。
除了以上列举的建筑师外,当代中国还有许多其他杰出的建筑师,如李兴钢、张纪中、阿尔托、冯·裴析德等等。
中国近现代著名建筑历史学家,建筑教育家和建筑师。广东新会人。
语句品析:
1、你是怎样理解“梁思成只能属于这个 世纪”这句话的?
(这是对梁思成在这个世纪做出重 大贡献的肯定,也是对梁思成以后 中国古建筑、世界古建筑遭到损毁, 再无这样人物的出现的深深遗憾。)
2.与《人民科学家的精神风采》相 比,本文与它有什么异同?
讨论发言:选文第二段明确了“房子” 与“建筑”之间的区别,那么,你认为 他们之间的差别是什么?
房子是实用的,是遮风挡 雨的居所,而建筑是艺术,是 人类精神和美感的体现
文章中,作者说,梁思成拥有了“建 筑的灵魂”,结合所选文字,请你谈谈 这个“建筑灵魂”的具体内涵是什么?
对枯燥的架构分析、材料分析、形状勾 勒等等建筑专业常识,包容了历史与现 实的人类精神,将自己的全部生命,与 他所接触的对象融为一体
鉴真和尚纪念堂
人民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雄纪念碑
国徽
合作探究
1、课文概括梁思成主要事迹是什么?
一是勘察山西应县木塔的情形,二是 为保护奈良做出的努力。
2、梁思成是个怎样的人?
对自己从事的事业无比热爱,兢兢业 业,是个冷静的历史主义者。一个真正有 文化精神的人。
品读赏析:
品读课文,深入了解梁思成的事 迹,读一读,说说这些事迹体现了 梁思成怎样的精神?
自由论坛
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城乡建 设的步伐大大加快,大拆大建,许 多文化古迹顷刻间荡然无存,请你 结合课文,谈谈这种“建筑灵魂” 是否还适宜于二十一世纪?
小结全文:本文赞赏拥有“建筑 灵魂”、富有胆识、执着保护文 化遗产的梁思成的精神思想,肯 定了重视人类文化精神、文化遗 产的历史时代,感叹该时代保护 文化遗产上仍存的遗憾。
中国近代著名的五大建筑大师,梁思成上榜,你还知道有谁吗
中国近代著名的五大建筑大师,梁思成上榜,你还知道有谁吗?杨廷宝(1901.10-1982.12),字仁辉,国立中央大学建筑系教授,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近现代建筑设计开拓者之一,著名建筑学家,多次参加、主持国际交往活动,在推动建筑国际学术交流方面做出了重要贡献,在国际建筑学界享有很高的声誉,被誉为“近现代中国建筑第一人”。
梁思成(1901年4月20日---1972年1月9日),籍贯广东新会,生于日本东京,毕生致力于中国古代建筑的研究和保护,是建筑历史学家、建筑教育家和建筑师。
梁思成曾任中央研究院院士(1948年)、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学部委员,参与了人民英雄纪念碑、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等作品的设计。
童寯(拼音:Tóng Jùn),建筑学家,建筑教育家。
他设计的作品凝重大方,富有特色和创新精神。
数十年不间断地进行东西方近现代建筑历史理论研究,对继承和发扬我国建筑文化和借鉴西方建筑理论和技术有重大贡献。
他是位建筑界融贯中西、通释古今的大师。
早在30年代初,进行江南古典园林研究,是我国近代造园理论研究的开拓者。
刘敦桢(1897.9.19-1968.5.1),现代建筑学、建筑史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学部委员),字士能,号大壮室主人。
湖南新宁人。
1921年毕业于日本东京高等工业学校(现东京工业大学)建筑科。
南京工学院(现东南大学)教授。
中国建筑教育及中国古建筑研究的开拓者之一。
毕生致力于建筑教学及发扬中国传统建筑文化。
吕彦直(1894—1929),安徽滁县(今滁州市)人,籍贯安徽滁县(今滁州市),曾祖父起由山东东平迁居滁县(今滁州市),中国近代杰出的建筑师。
他设计、监造的南京中山陵和由他主持设计的广州中山纪念堂,都是富有中华民族特色的大型建筑组群,是中国近代建筑中融汇东西方建筑技术与艺术的代表作,在建筑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被称作中国“近现代建筑的奠基人”。
近代中国建筑中的建筑师与作品
近代中国建筑中的建筑师与作品近代中国建筑史上涌现出许多杰出的建筑师和精彩的作品,他们开创了中国现代建筑的新风貌,为中国建筑界留下了不朽的贡献。
以下将介绍一些近代中国建筑中的著名建筑师及其代表作品。
首先要提到的是现代中国建筑的奠基人——梁思成和林徽因夫妇。
梁思成是中国第一位留学建筑的学者,他致力于将中国古典建筑美学与现代国际建筑风格相结合,创造独具中国特色的现代建筑风格。
而林徽因则是著名的女建筑师、诗人和作家,她擅长设计现代中式建筑,作品充满了禅意和古典气息。
二人合作设计的夫子庙聚星楼便是他们的代表作之一,融合了古典建筑风格和现代设计理念,展现了中国建筑独特的魅力。
除了梁思成和林徽因,近代中国建筑界还有许多值得一提的建筑师,如贝聿铭和易卜生。
贝聿铭是一位享誉世界的建筑大师,他设计了许多标志性建筑,如北京大学百周年纪念馆、美国国家艺术博物馆等。
他的设计风格简约大气,追求自然与人文的完美结合,为中国现代建筑树立了典范。
而易卜生则是一位瑞典建筑师,他在中国留下了许多杰出的作品,如北京大学图书馆、新中国科技馆等。
他的设计注重功能性与实用性,同时融入了现代主义的创新思想,为中国建筑注入新的活力。
此外,还有一些年轻的建筑师在近代中国建筑界崭露头角,如王澍和马岩松等。
王澍是中国建筑界的新锐代表,他擅长运用自然材料和传统工艺,打造出独具韵味的现代建筑。
他设计的农家院、杨家村等项目展现了对于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创新。
而马岩松则是一位敢于突破传统的设计师,他的作品充满了未来科技感,如鸟巢、水立方等建筑堪称现代建筑的代表之作。
近代中国建筑中的建筑师与作品众多,每一位建筑师都为中国建筑界带来了新的想法和变革。
他们在传统文化与现代设计之间不断探索,创造出令人惊叹的建筑杰作,为中国建筑界注入了新的活力与创意。
期待在未来能看到更多杰出建筑师和作品的诞生,为中国建筑事业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中国近代著名建筑师
卢毓骏(1904~1975)卢毓骏先生1904年生于福建省福州市。
1920年赴法国勤工俭学,后入巴黎国立公共工程大学学习,1925年在巴黎大学都市规划学院任研究员。
1929年回国,在南京考试院工作。
1949年到台湾,并于1961年创办台湾“中国文化大学”建筑与都市设计系。
他的主要建筑设计作品有南京考试院、考选委员会、大考场及铨叙部,汤山望云别墅,南京高等法院,台湾科学馆,交通大学电子研究所、教职员宿舍,“中国文化大学”校园规划及华冈校舍、大仁馆、大义馆、大伦馆、菲华楼、大恩塔,“司法行政部”大法庭及法官训练所,台中日月潭玄及慈思塔、考试院等。
他的专著有《防空建筑工程学》、《防空都市计划学》、《新时代都市计划学》、《现代建筑》、《中国建筑史与营造法》。
他发表的论文主要有《建筑艺术新论》、《三十年来中国之建筑工程》、《新时代工业化之应有认识》、(明堂新考——个中国建筑师想像中的中国古代明堂》、《反映有机文明的中国建筑》、《都市计划及造园》、《以柔克刚——防御原子弹建筑的若干构想》等。
他认为,一个好的建筑设计必须与都市计划有良好的配合。
在教学中,他强调学生要尽力多涉猎艺术、工学、设备等方面的专业知识,并多接触文学、哲学,只有如此才能加强设计的深度。
卢毓骏先生于1975年在台湾病逝。
南京考试院刘鸿典(1904~1995)刘鸿典先生,字烈武,1904年生于辽宁省宽甸县。
1932年毕业于东北大学建筑系,获学士学位。
后在上海市中心建设委员会建筑师办事处任技术员,在此期间曾获实业部颁发的建筑师证书。
1936~1939年在上海交通银行任建筑师。
1939~1941年在上海浙江兴业银行总行任建筑师。
1941年在上海创办宗美建筑专科学校,兼营建筑师业务。
1947~1949年成立鼎川营造工程司,执行建筑师业务。
新中国成立后任东北工学院建筑系二级教授,兼教研室和建校设计室主任。
1956年任西安冶金建筑学院(现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建筑系首任系主任。
中国建筑大师梁思成
中国建筑大师梁思成梁思成(1901-1972)我国近代建筑史上的一代宗师著名的建筑学家建筑史学家建筑教育家中国建筑教育的奠基人之一中国古建筑研究的先驱者之一中国古建筑和文物保护工作的倡导者之一胜利后首都城市规划工作的推动者建国以来几项重大设计方案的主持者解放后一些建筑组织的倡导者系统地调查整理研究了中国古代建筑的历史和理论是这一学科的开拓者和奠基者1901.4.20 出生于日本东京,原籍为广东省新会县1915-1923 北京清华学校学习1924-1927 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建筑系、宾夕法尼亚大学研究院,先后获学士、硕士学位1927-1928 美国哈佛大学研究院肆业1928-1931 沈阳东北大学建筑系主任、教授1931-1946 中国营造学社法式组主任,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通讯研究员及兼任研究员1944-1945 任教育部战区文物保存委员会副主任1946-1947 美国耶鲁大学兼任教授,联合国大厦设计顾问建筑师,美国普林斯顿大学赠授文学博士1948 当选为中央研究院院士1946-1972 清华大学建筑系主任1972.1.9 逝世于北京梁思成教授1901年4月20日于日本,19l5年~1923年就学于北京清华学校,1924年赴美留学入康乃尔大学,不久转学人宾夕法尼亚大学建筑系,1927年获宾夕法尼亚大学建筑系硕士,1927、1928年在哈佛大学美术研究院学习。
1928年回国,到沈阳东北大学创办了建筑系,并任教授兼系主任直到1931年。
1931~1946年担任中国营造学社研究员、法式部主任。
l94l年还担任前中央研究院研究员。
1946年为清华大学创办了建筑系,担任教授兼系主任到1972年。
在这期间,还曾于1946年ll月、1947年6月,应美国耶鲁大学之聘为访问教授。
l947年1月~1947年6月,作为中国代表担任联合国大厦设计委员会顾问。
1948年获得美国普林斯顿大学荣誉博士学位。
解放后,于1952年加入中国民主同盟,195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当选为第一、二、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三届人大常务委员会委员,政协常务委员会委员,及民盟中央常委等职。
中国著名的建筑师
的凯泰建筑公司任建筑师。1930年在上海自办杨锡谬建筑师事务所,并任《中国建筑》
杂志发行人。1934年任上海《申报》建筑专刊主编。1948年复入凯泰建筑公司。1949年
与顾鹏程等人合办联合建筑师事务所。1951年入北京建筑设计院,任总建筑师兼三室主
任。1964年调人市规划局,后又回到市建院。
他的主要建筑设计作品有:上海中法报台、上海特区法院、百乐门舞厅、国立上海
商学院、南京饭店、大都会花园餐厅、北京太阳宫体育馆、网球馆、北京工人体育馆、
北京工人体育场、北京陶然亭游泳场、北京红领巾湖室外游泳场等项目。
杨锡谬先生曾任北京市人大代表,中国建筑学会第一、二、三、四届理事。
卷》。
刘敦桢先生于1968年4月30日在南京逝世。
赵深(1898~1978)
赵深先生1898年8月15日生于江苏省无锡县,1911年考入清华学校,1920年赴美国
宾夕法尼亚大学建筑系留学,1923年获硕士学位。他曾参加芝加哥大学摩天教学大楼的
设计。1926年与杨延宝同赴欧洲考察建筑。1927年3月回国,在上海青年会建筑处任建
会常务理事、副理事长。
由他设计或负责主持的工程主要有:原中山图书馆(现改名为中山文献馆)、广州
中山纪念堂(任工程顾问)、广州市政府全署(现市政府办公大楼,该方案获方案竞赛
第一名)、黄花岗七十二烈士牌楼、襄勤大学工学院师范学院教学楼、苏联展览馆(中
苏友好大厦)、广东科技馆、羊城宾馆(现东方宾馆旧楼)等建筑。
建筑师事务所,1932年该所更名为华盖建筑师事务所,他主要是主持图室工作,直至
民国建筑大师
民国建筑大师近代中国历史上,有一群为我们留下丰富建筑文化遗产的民国建筑大师。
他们以独特的设计理念、出色的技艺和勇于创新的精神,为中国建筑界树立了榜样。
本文将带你走进他们的世界,领略他们留下的精彩建筑。
一、伍式宝伍式宝是中国近代著名的建筑大师之一。
他以其纯粹的建筑艺术风格和对传统文化的独到理解而闻名。
伍式宝曾在上海工艺美术学院就学,深受西方建筑思想的影响,他的作品融合了中西方建筑风格,既兼具现代感,又富有中国文化的独特韵味。
伍式宝最著名的作品之一就是上海市徐汇区的静安寺。
他将传统中国寺庙的建筑元素与现代化的技术手法相结合,打造了一座独特而崇高的建筑。
这座寺庙充满了东方神秘的氛围,同时又充满了现代化的精致细节,令人叹为观止。
二、梁思成梁思成是中国建筑史上的巨匠,被誉为“现代中国建筑的奠基人”。
他对中国传统建筑的研究和创新贡献巨大,对于保护和传承中国古建筑文化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梁思成的作品有很多,其中最著名的就是北京颐和园的修复工作。
他以其对古代文化的深刻理解和对细节的极致追求,成功地修复了颐和园的许多建筑,使其重焕了昔日的辉煌。
他的设计理念也为后人树立了一个典范,成为中国近代建筑历史上的一座里程碑。
三、贝聿铭贝聿铭是一位享誉世界的现代建筑大师,他在中国的建筑界也有着重要的贡献。
贝聿铭以其富于创意的设计和注重细节的建筑手法而闻名。
他在中国的作品中,最著名的就是北京中国国家大剧院,它以其独特的外形和壮丽的内部设计成为了中国标志性的建筑之一。
贝聿铭的建筑作品多次获奖,他的设计理念也受到了世界范围内的赞誉。
他的作品不仅仅是建筑,更是艺术品,它们融汇了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建筑的精髓。
四、张戎张戎是中国建筑界一位非常重要的建筑师,他被誉为“中华民国的建筑师”。
张戎在其生涯中设计了许多著名建筑,包括了南京总统府、西塔尼教堂和天津大剧院等。
张戎的作品充满了时代气息与文化底蕴,他通过创新的设计手法,成功地将中西方建筑元素融合在一起,创造了许多具有独特风格的建筑。
中国近代建筑师
中国近代建筑师近代中国是一个经历了许多重大变革和尖锐冲突的时期。
在这个时期,众多中国建筑师凭借才华和努力成为了国家建筑史上的重要角色。
他们以其独特的艺术语言和卓越的设计理念,为中国的建筑界带来了新的风貌。
在本文中,将介绍一些中国近代建筑师的代表作品。
一.梁思成梁思成是中国近代建筑史上最重要的建筑师之一。
他以其对中国古建筑研究的热情和深入,为中国的建筑风格注入了新的活力。
梁思成将对古代传统建筑的理解与现代西方建筑的理念相结合,开创了中国现代建筑的新篇章。
梁思成的代表作之一是北京故宫博物院的修缮工程。
在20世纪50年代,由于长时间的战乱和年久失修,故宫博物院的建筑面临着严重的破损和破坏。
梁思成作为修缮工程的主持人,利用其对古代建筑的深入研究和保护意识,成功地修复了故宫博物院,并使其恢复了以往的辉煌和壮丽。
二.贝聿铭贝聿铭是中国近代建筑界最具国际影响力的建筑师之一。
他的作品遍布世界各地,而他对传统文化的理解和尊重成为了他设计作品的独特卖点。
贝聿铭的代表作之一是北京国家大剧院,这座建筑成为了中国现代建筑的标志之一。
设计师巧妙地将建筑与自然环境融为一体,以其流线形外观包容了大剧院内部的各种功能。
这座建筑的圆形结构引起了全球建筑界的瞩目,贝聿铭因此成为了国际建筑界的重要人物。
三.张学良张学良是中国近代建筑师中备受瞩目的一位。
他对城市规划和建筑设计有着深厚的理解和独到的见解。
他的作品注重人文关怀和可持续发展,为中国的城市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张学良的代表作之一是上海金茂大厦。
这座摩天大楼以其独特的外观和卓越的设计成为了上海地标性建筑。
张学良在设计金茂大厦时注重了建筑与周围环境的和谐,为城市的发展增添了独特的韵味。
四.李越崎李越崎是中国首位女性建筑师,她将自己的设计理念注入到中国建筑界中。
她的作品强调人文关怀和社会责任,为中国的建筑带来了新的思考和观念。
李越崎的代表作之一是深圳乌篷船博物馆。
这个博物馆以其别具一格的设计和独特的创意吸引了全球的注目。
梁思成建筑近代建筑大师的设计艺术
梁思成建筑近代建筑大师的设计艺术梁思成是中国近代建筑领域的重要人物,被誉为中国建筑的鼻祖之一。
他以其独特的设计艺术和对传统中国建筑文化的挖掘和传承而闻名。
本文将重点探讨梁思成在建筑设计方面的艺术表现。
梁思成生于1901年,父亲是著名学者梁启超,从小就接受了良好的教育和深厚的学术熏陶。
他早年留学英国,并在那里学习了建筑设计和城市规划的先进理念。
回国后,梁思成投身于中国现代建筑事业的推动和发展,并与妻子林徽因一同致力于改造传统建筑和发掘中国建筑的独特之处。
梁思成的设计艺术深受传统中国建筑的影响。
他深入研究了中国古代建筑的构造和空间感,深刻理解传统建筑的哲学和审美观念。
在他的作品中,可以看到对传统建筑元素的灵活运用和创新,以及对中国文化和历史的尊重与传承。
梁思成的设计注重和谐统一。
他讲究建筑与自然环境的协调,注重空间的流畅和通透。
他认为建筑应该与周围的自然环境相互融合,与人的生活方式相契合。
他的设计作品体现了这种理念,以其简洁而又富有韵律感的线条和流线形状而著称。
梁思成的作品还表现出对功能性和实用性的关注。
他强调建筑的实际使用价值,并追求建筑与功能需求的紧密结合。
他注重建筑内部空间的布局和功能划分,使建筑物能够满足人们的生活和工作需要。
此外,梁思成的设计手法也十分独特。
他大胆运用了现代主义的表现手法,如采用钢筋混凝土结构和玻璃幕墙等先进技术。
他的作品在保持传统建筑美学的基础上,注入了现代建筑的理念和范式,展现出了他对建筑演进的独到见解。
梁思成的影响力不仅仅局限于建筑设计领域。
他对中国建筑教育的贡献也是不可忽视的。
他主张以传承和创新为基础的教育理念,倡导培养具备专业素养和扎实学识的建筑师,为中国的建筑事业培养了一大批优秀人才。
总结起来,梁思成是一位建筑设计大师,他以独特的设计艺术和对传统中国建筑的发掘与传承而闻名。
他的作品融合了传统建筑的精髓和现代建筑的理念,呈现出独特的艺术魅力。
他的设计注重和谐统一、功能实用,并运用现代主义手法进行创新。
中国建筑史 梁思成
中国建筑史梁思成中国建筑史可以追溯到古代的原始社会,经历了几千年的演变和发展。
在这漫长的历史长河中,有许多杰出的建筑师和学者,其中梁思成是中国建筑史上最令人瞩目的人物之一。
梁思成,是中国近代著名的建筑学家和建筑史学家,他出生于1901年,是中国现代建筑学派的奠基人之一。
梁思成从小就对古代建筑和中国传统文化充满了浓厚的兴趣,他的父亲梁启超是中国著名的思想家和改革家,这也对他的成长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梁思成最早接触到的是西方建筑的教育和理论,他曾先后留学于美国和英国,深入研究了欧美的建筑和城市规划。
但是,他并没有被西方的建筑理念所束缚,而是将西方的理论与中国传统的建筑进行了巧妙的融合。
梁思成回到中国后,开始了对中国传统建筑的深入研究和保护工作。
他深入民间,亲自考察实地,对中国的历史建筑进行了系统的分类和整理,将其按照时代、地域和风格进行了划分,形成了中国建筑史学科的体系。
梁思成的学术研究成果对于中国建筑史的发展产生了积极而深远的影响。
梁思成最著名的成就之一是对北京故宫的保护和修复工作。
20世纪40年代初,故宫遭受了严重的战争破坏,许多建筑物受到了毁灭性的伤害。
梁思成积极参与了对故宫的保护工作,他研究了故宫的历史和建筑,亲自参与了修复工程的规划和设计。
他坚持了"不易其容,只修框架"的原则,保持了故宫原有的历史风貌,同时采用了一些新的修复技术和材料,确保了修复后的建筑物不仅具有美观的外观,而且符合现代建筑的安全标准。
梁思成还积极推广了中国传统建筑的特点和价值。
他写了许多关于中国建筑史和建筑学的重要著作,向世界传达了中国古代建筑的魅力和独特性。
他提倡借鉴传统建筑的研究和经验,运用到现代建筑中,以推动中国建筑学的发展和进步。
梁思成的贡献不仅仅在于学术研究和保护工作,在他的影响下,许多年轻人开始关注和学习中国传统建筑,他们以梁思成为榜样,致力于传承和发展中国的建筑文化。
总之,梁思成是中国建筑史上一位具有深远影响的学者和建筑师,他对于中国建筑的研究、保护和推广都做出了重大贡献。
近代南京执业建筑师汇总
近代南京执业建筑师汇总2011年10月1.陈穆生卒:1910~?籍贯:江苏江宁(今江苏南京)教育背景:中央大学建筑工程系毕业,1938.1经历:毕业后即去延安.1949年任上海金融管理委员会主要负责人(主任?)注:承刘光华教授告知陈的籍贯及经历。
另据费麟《怀念妈妈,温故知新》一文(《建筑学报》,2004年8期),张玉采在中央大学入选校篮球队,“当时领队是陈穆(解放后曾任人民银行行长),曾带队去上海参加江南八大校的比赛。
”2.陈登鳌生卒:1916~1999.10.27籍贯:江苏无锡教育背景:(上海)私立沪江大学商学院建筑系毕业,1937经历:(上海)大地建筑师事务所从业人员(1941),南京分公司建筑师南京市都市计划委员会正工程师3.陈均沛(Chan,G.P.)生卒:?~?籍贯:广东台山教育背景:(北京)清华学校津贴生(美)密歇根大学肄业(美)纽约工程大学(New York Engineering College)毕业(美)哥伦比亚大学研究院经历:1929.3.16~南京国都设计技术专员办事处技士1929.10经李锦沛、赵深介绍加入中国建筑师学会南京铁道部建筑课作品:——中山陵永慕庐(1929,新金记康号营造厂)4.陈裕华(字蕴辉,Chen Yu-hwa)生卒:1902~?籍贯:浙江鄞县教育背景:(南京)金陵大学理科毕业,1924年夏(美)伊利诺伊大学建筑系毕业,1928.6(美)康奈尔大学土木工程系毕业,硕士,1931.6经历:Stone &Webster Engineering Co.,Boston,MA.设计人(2年)1931~(南京)陈明记营造厂工程师(2年)1933年中央大学建筑工程系教师1933.10实业部建筑科技师登记中国工程师学会正会员(机械,1934)中央大学建筑工程系教授(1937,1年)中国工程师学会(土木,1937)(上海)私立之江大学建筑工程系教授自营(南京)陈裕华建筑师事务所(从业人员:何立蒸)1953~1960南京工学院建筑工程系教授注:陈明记营造厂1897娘创办于南京,是南京本地最早的一家营造厂。
中国近代著名建筑师
卢毓骏(1904~1975)卢毓骏先生1904年生于福建省福州市.1920年赴法国勤工俭学,后入巴黎国立公共工程大学学习,1925年在巴黎大学都市规划学院任研究员.1929年回国,在南京考试院工作.1949年到台湾,并于1961年创办台湾“中国文化大学”建筑与都市设计系.他地主要建筑设计作品有南京考试院.考选委员会.大考场及铨叙部,汤山望云别墅,南京高等法院,台湾科学馆,交通大学电子研究所.教职员宿舍,“中国文化大学”校园规划及华冈校舍.大仁馆.大义馆.大伦馆.菲华楼.大恩塔,“司法行政部”大法庭及法官训练所,台中日月潭玄及慈思塔.考试院等.他地专著有《防空建筑工程学》.《防空都市计划学》.《新时代都市计划学》.《现代建筑》.《中国建筑史与营造法》.他发表地论文主要有《建筑艺术新论》.《三十年来中国之建筑工程》.《新时代工业化之应有认识》.(明堂新考——个中国建筑师想像中地中国古代明堂》.《反映有机文明地中国建筑》.《都市计划及造园》.《以柔克刚——防御原子弹建筑地若干构想》等.他认为,一个好地建筑设计必须与都市计划有良好地配合.在教学中,他强调学生要尽力多涉猎艺术.工学.设备等方面地专业知识,并多接触文学.哲学,只有如此才能加强设计地深度.卢毓骏先生于1975年在台湾病逝.南京考试院刘鸿典(1904~1995)刘鸿典先生,字烈武,1904年生于辽宁省宽甸县.1932年毕业于东北大学建筑系,获学士学位.后在上海市中心建设委员会建筑师办事处任技术员,在此期间曾获实业部颁发地建筑师证书.1936~1939年在上海交通银行任建筑师.1939~1941年在上海浙江兴业银行总行任建筑师.1941年在上海创办宗美建筑专科学校,兼营建筑师业务.1947~1949年成立鼎川营造工程司,执行建筑师业务.新中国成立后任东北工学院建筑系二级教授,兼教研室和建校设计室主任.1956年任西安冶金建筑学院(现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建筑系首任系主任.历任中国建筑学会第一.二.五届理事会理事,建工部教材编审委员会委员.国家建委科学研究审查委员会委员,是国家有特殊贡献专家津贴获得者,他还参加了《中国大百科全书·建筑·园林·城市规划进.《美术辞林》.《陕西省地方志》等大型辞书地编撰工作.他地主要建筑作品有上海市中心游泳池.上海市中心图书馆.福州交通银行.南通交通银行.杭州交通银行.上海南京西路美琪大厦.上海虹口中国医院.上海淮海中路上方花园风格各异地独立别墅群.东北工学院校园总平面设计.东北工学院冶金馆.长春分院教学楼.沈阳工学院采矿馆.淮南矿区火力发电厂等他还主持了华山风景区及多个城市规划地评议会.参加了兵马涌二.三号坑.陕西省历史博物馆.临潼贵妃池重建,广州市游乐园.西安火车站.西安市南大街拓宽工程等多项设计方案地评议.刘鸿典先生于1995年在西安病逝.陆谦受(1904~1992)陆谦受先生是广东省新会人.幼年随父赴英,1930年毕业于伦敦英国建筑学会建筑学院(Dip.A.A),为英国皇家建筑学会会员(A.R.I.B.A).1930年回国,任上海中国银行建筑科科长.1935年当选为中国建筑师学会副会长.1949年联合留英归来地王大同.陈占祥.郑观宣等组成“五联建筑师事务所”.1949年后赴香港.50年代曾以自己地事务所与甘铭.周耀年及李礼元等建筑师事务所合作参与香港大型村屋——苏屋村地部分设计. 他地建筑设计作品主要有上海中国银行总行.上海中国银行西区分行.汉口路华商证券交易所.中国银行行员宿舍.南京珠宝廊中国银行.青岛中国银行行员宿舍.苏州中国银行.南京金城银行等.其中,上海中国银行总行位于上海外滩,是该地众多高层建筑中唯一由中国建筑师设计地(由英商公和洋行担任顾问工程师).他倡导地建筑主张是,一件成功地建筑作品,第一不能离开实用地需要;第二不能离开时代地背景;第三不能离开美术地原理;第四不能离开文化地精神.王华彬(1907~1988)王华彬先生是福建省福州市人,1907年11月15日生.1927年毕业于清华学校庚款留学生预备班,后留学美国欧柏林大学和宾夕法尼亚大学建筑学院,获硕士学位.1933年回国,先后任上海市中心建设委员会建筑师.上海沪江大学教授.之江大学建筑学系主任.教授.1949年后历任上海市房管局总工程师.建筑工程部华东工业建筑设计院总建筑师.北京工业建筑设计院总工程师等.曾当选为上海市第一届人大代表,全国第三届人大代表,历任中国建筑学会第二.三.四.五.六.七届理事.常务理事.副理事长.先后当选为北京市土木建筑学会副理事长.理事长.50多年来,王先生在建筑教育.建筑设计.科学研究与学术理论等方面做出了重要贡献.他在中青年时期主持设计过很多住宅建筑.公共建筑及居住区地规划设计,主持过全国性居住建筑.办公楼建筑及食堂建筑地整体标准设计等,他在建筑风格.建筑历史.建筑标准.建筑科技等方面都发表过重要文章.他参加编制地汉字信息处理系统工程中地《汉语主题词表》,荣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他在中国建筑学会和键筑学报》工作期间,为促进建筑学科地发展作了大量地工作,有力地推动了综合性学术活动地开展和学术水平地提高.王华彬先生于1988年8月22日在北京病逝.刘致评(1909~1995)刘致平先生字果道,辽宁铁岭人,1909年生,1928年考入东北大学,是建筑系第一班学生.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逃亡关内,入中央大学建筑系插班借读,1932年毕业.1933年入上海华盖建筑师事务所.1934年到浙江省风景整理委员会任建筑师.1935年经梁思成推荐,到北京中国营造学社任法式助理,1943年起担任中国营造学社研究员.1946年以后担任清华大学建筑系教授.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研究员.从1934年到1945年,他地研究成果主要有:测绘杭州六和塔并做修复设计,协助梁思成绘制《清工部工程做法》补图并撰写文字说明,协助梁思成编辑《中国建筑设计参考图辑》(共10辑),调查研究河北沧州古建筑,做河北正定隆兴寺及赵州大石桥修复设计,调查研究北京北海静心斋和恭王府,云南和四川民居,撰写四川广汉县志中有关城市建设和建筑地篇章.刘致平地主要著作有《中国建筑设计参考图辑》.《云南一颗印》.《中国建筑类型及结构》.《中国居住建筑简史——城市.住宅.园林》.《中国伊斯兰教建筑》等.刘致平先生于1995年11月14日病逝于北京.张镈(1911~1999)张镈先生祖籍山东省无棣县,1911年4月12日生于广州.1934年毕业于中央大学建筑系.后在北平.天津.南京.重庆.广州等地和香港基泰工程司从事建筑设计工作.1941~1944年,曾在北京故宫进行大量古建筑测绘工作.1940~1946年兼任天津工商学院建筑系教授.1951年3月从香港回京,任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总建筑师.1995年退休,聘为院顾问总建筑师.张镈先生生前主持和指导设计了百余项重大工程,设计工程数量之多,实践经验之丰富,造诣之深,设计水平之高在建筑界享有盛誉.人民大会堂.民族文化宫.友谊宾馆.北京饭店东楼和贵宾楼等工程是其大量作品中地代表作.张镈先生是无党派知名人士,曾任第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北京市第七.八.九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委员,他还是北京市政协第一.二.三.四届委员,并任第三.四届政协常委.张镈先生曾担任北京市人民政府专业技术顾问.首都建筑艺术委员会顾问.曾兼任清华大学建筑系研究生班导师.北京工业大学建筑系顾问.张镈先生从事建筑设计工作65年,把毕生地精力全部献给了建筑事业.在他晚年之际,仍然笔耕不辍.著书立说,一生为祖国建筑事业地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1994年出版张镈先生所著地《我地建筑创作道路》一书,是当代中国建筑师完成地第一本自传.张镈先生于1999年7月1日在北京逝世.人民大会堂安东尼奥·高迪安东尼奥·高迪(Antonio Gaudi Cornet,1852-1926),西班牙建筑师,塑性建筑流派地代表人物,属于新艺术建筑风格.高迪是一位天才而富有个性地建筑师.高迪最早接受地主要委托项目是完成巴塞罗那地圣家族教堂,这是一座极有个性和感染力地建筑物(高迪去世时仅完成一个耳堂和四个塔楼之一).其后有米拉公寓.巴特罗公寓(又称巴特罗之家).吉埃尔礼拜堂和古埃尔公园.弗兰克·劳埃德·赖特弗兰克·劳埃德·赖特(Frank Lloyd Wright,1869-1959),是20世纪美国一位最重要地建筑师,享有世界盛誉.他设计地许多建筑受到普通地赞扬,是现代建筑中有价值地瑰宝.赖特对现代建筑有很大地影响,但是他地建筑思想和欧洲新建运动地代表人物有明显地差别,他走地是一条独特地道路.主要作品有:流水别墅.约翰逊蜡烛公司总部.西塔里埃森.古根海姆美术馆.普赖斯大厦.唯一教堂.佛罗里达南方学院教堂等.瓦尔特·格罗皮乌斯瓦尔特·格罗皮乌斯(Walter Gropius,1883-1969),德国现代建筑师和建筑教育家,现代主义建筑学派地倡导人和奠基人之一,公立包豪斯(Bauhaus)学校地创办人.将实用美术学校和魏玛美术学院合并成为专门培养建筑和工业日用品设计人才地学校,即公立包豪斯(Bauhaus)学校.1928年同勒·柯布西耶等组织国际现代建筑协会.主要作品:包豪斯校舍.丹默斯托克居住区.德国柏林西门子住宅区.格罗皮乌斯自用住宅密斯·凡·德·罗密斯·凡·德·罗(Ludwig Mies van der Rohe, 1886-1969),20世纪中期世界上最著名现代建筑大师之一.密斯坚持“少就是多”地建筑设计哲学,在处理手法上主张流动空间地新概念.他地设计作品中各个细部精简到不可精简地绝对境界,不少作品结构几乎完全暴露,但是它们高贵.雅致,已使结构本身升华为建筑艺术.勒·柯布西耶勒·柯布西耶(Le Corbusier,1887-1965),是20世纪最重要地建筑师之一,是现代建筑一座无法逾越地高峰.他和瓦尔特·格罗皮乌斯.密斯·凡·德·罗.弗兰克·劳埃德·赖特并称为现代建筑派或国际形式建筑派地主要代表. 从白色系列地别墅建筑.马赛公寓到朗香教堂,从巴黎改建规划到昌加尔新城,从《走向新建筑》到《模度》,丰富多变地作品和充满激情地建筑哲学深刻地影响了20世纪地城市面貌和当代人地生活方式.约恩·乌松约恩·乌松<或伍重>(Jorn Utzon,1918-2008),丹麦人,游历过中国.日本.墨西哥.美国.印度.澳大利亚等.澳大利亚地悉尼歌剧院是他地经典作品.1957年,名不见经传地伍重地设计方案在来自30多个国家地230位参赛者作品中脱颖而出.这座建筑直到1973年才建成,历经14年之久.临水而建,有如巨大地白色贝壳群,又像是海上地船帆,成为悉尼地标志,伍重也因这件杰作跻身世界著名建筑师行列.弗兰克·盖里弗兰克·盖里(Frank Owen Gehry, 1929-),出生于加拿大多伦多,17岁后移民美国加利福尼亚,成为当代著名地解构主义建筑师,以设计具有奇特不规则曲线造型雕塑般外观地建筑而著称.作品:沃特·迪斯尼音乐厅.古根海姆艺术博物馆.维特拉公司总部.诺顿住宅.欧洲迪斯尼娱乐中心.维特拉家具博物馆.辛辛那提大学分子研究中心等.丹下健三丹下健三(KenzoTange, 1913-),拥有日本当代建筑界第一人地赞誉.1949年在广岛原子弹爆炸地点原址建造和平中心地设计比赛中胜出,开始在国际上崭露头角.丹下健三强调建筑地人性,创造力就是将科技与人性完美结合.1964年东京奥运会主会场——代代木国立综合体育馆,是丹下健三结构表现主义时期地顶峰之作,被称为20世纪世界最美地建筑之一.日本现代建筑甚至以此作品为界,划分为前后两个历史时期.黑川纪章黑川纪章(Kisho Kurokawa,1934-2007),日本著名建筑大师.黑川纪章重视日本民族文化与西方现代文化地结合,认为建筑地地方性多种多样,不同地地方性相互渗透,成为现代建筑不可缺少地内容.他提出了“灰空间”地建筑概念.代表作品:东京规划;螺旋体城市方案(1961).中银舱体楼(1972).福冈银行本店(1975).琦玉县立近代美术馆(1982).东京瓦科尔曲町大楼(1983)等.贝聿铭贝聿铭(Ieoh Ming Pei,1917-),著名美籍华人建筑师.他喜好地材料只包括石材.混凝土.玻璃和钢.作为20世纪世界最成功地建筑师之一,贝聿铭设计了大量地划时代建筑.而真正使贝聿铭声名远扬,跻身于世界级建筑大师行列地是约翰·肯尼迪图书馆地设计.贝聿铭属于实践型建筑师,作品很多,论著则较少.贝聿铭被称为“美国历史上前所未有地最优秀地建筑家”.1983年,获得建筑界地“诺贝尔奖”——普里茨克建筑奖.。
中国近现代建筑五宗师:吕彦直、刘敦桢、童寯、梁思成、杨廷宝
吕彦直吕彦直〔1894---1929〕,字仲宜,别号古愚。
安徽滁州人。
我国近代杰出的建筑师。
1894年生于天津。
吕彦直先生照片吕彦直的父亲名叫吕增祥,安徽滁州人,光绪五年举人,在晚清李鸿章幕府任文案知县。
曾任驻日使馆参赞。
历任临城、南宫、天津知县。
1900年,吕增祥任开州知府,1901年因脑瘤卒于任上。
吕彦直年仅7岁。
1902年(光绪二十八年)随其姐吕静宜居巴黎数年。
常参观罗浮宫博物馆,酷爱绘画和雕塑艺术。
回国后,先后入南京金陵中学、北京五城学堂学习。
1911-1913年清华学堂留美预备部求学。
1913-1918年由北京政府派赴美国康奈尔大学攻读建筑工程(先入电子系,后转入建筑)。
1918-1921年担任美国建筑师墨菲助手。
吕彦直曾担负北京燕京大学和南京金陵大学的建筑工程设计,用中国传统风格设计现代建筑,初显其才华。
1921—1925年9月回国后,先与过养默、黄锡林组织在上海东南建筑公司任职,设计上海银行公会等大型建筑工程的设计,后独立创办彦记建筑事务所。
期间,他的建筑设计多为小巧、舒适和花园式洋房,但已在研究中国古典式建筑,并努力融合中西建筑艺术的精华,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1925年3月12日,孙中山在北京逝世。
是年5月,总理丧事筹备委员会向海内外悬奖征集中山陵墓设计图案,轰动了国内外的建筑师和美术家,许多人纷纷报名应征。
当时吕彦直还是一个没有什么名气的青年建筑师,但他对自己的才学满怀信心,毅然报名,与众多的国内外知名建筑师展开竞争,终于一举夺魁,荣获首奖。
吕彦直设计中山陵图案,融汇中国古代建筑与西方建筑的精神,庄严简朴别创新格。
其全部平面图呈一警钟形,寓含孙中山先生"唤起民众"之意,因而受到评选者的一致推崇。
1925年9月—1929年3月接受“孙中山先生葬事筹备委员会”聘请,任陵墓建筑师。
接受南京国民政府聘请任总理陵园计划专门委员。
他潜心研究,周密构思,设计出的中山陵墓图案,具有鲜明的中国建筑风格与特色。
历史趣谈:我国著名建筑师梁思成设计的建筑有哪些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
我国著名建筑师梁思成设计的建筑有哪些
导语:梁思成作为建筑界的大师,他除了总结了许多与建筑方面相关的书籍之外,同样也真枪实弹的应用于实践,梁思成这一生中设计了很多建筑,很多至
梁思成作为建筑界的大师,他除了总结了许多与建筑方面相关的书籍之外,同样也真枪实弹的应用于实践,梁思成这一生中设计了很多建筑,很多至今都还完整的保留着。
梁思成设计的建筑
由于梁思成的大部分时间还有工作地点都是在北京,所以梁思成设计的建筑大多也是分布在北京。
在新中国刚刚成立时,北京天安门广场的设立就是由梁思成来完成的。
后来不久,为了纪念那些在抗日战争中死去的英雄,又设立了人民英雄纪念碑,这座建筑最大的特点是它的避雷针采用了带状的设计风格,而不是传统的针状,因而给建筑物增加了几分美感。
这也是梁思成设计的建筑之一。
当时梁思成作为建筑师,他的声誉还是比较高的,很多重要的建筑物人们都会找他来设计。
甚至在中南海地区怀仁堂的建筑翻新设计工作,也是由梁思成来完成的。
除了这些之外,北京的用来迎接奥运会的天宁寺也是由梁思成一手设计的。
另外,在其他地区也有梁思成设计的建筑,如为了纪念鉴真和尚东渡,而在扬州为他修建的鉴真和尚纪念堂,这便是由梁思成设计的建筑。
还有李庄的旋罗店以及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徽,这些都是梁思成的杰作。
还有北京大学的女生宿舍楼,以及吉林大学的图书馆和教学楼,礼堂等,这些也都属于梁思成设计的建筑。
可以说,大到著名的建筑,小到一个小小的宿舍楼,教学楼等,有很多建筑物都是梁思成设计的。
生活常识分享。
中国当代百名建筑师资料总结
知名建筑师总结当代中国百名建筑师名单院士组马国馨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顾问总建筑师简介:马国馨(1942.2.28~),男,我国当代著名建筑师,清华大学建筑专业博士,国家一级注册建筑师,中国工程院院士,第二届“梁思成建筑奖”获得者,全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顾问总建筑师。
代表作品:北京国际俱乐部;毛主席纪念堂【1978年全国科学大会特别奖】;第十一届亚运会北京国家奥林匹克体育中心与亚运村【1991年全国第五届优秀工程设计建筑金奖】;北京首都国际机场第二航站楼【2003年全国第十届优秀工程设计建筑金奖】;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雕塑园王小东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博士生导师简介:高级建筑师,建筑工程学部工程院院士,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博士生导师。
设计思想:提倡有文化、有个性的建筑,认为提高整个社会的文化素质和建筑师本人的素质非常重要,建筑师应是学者型的人,尊重人、尊重社会、尊重环境使建筑能够和人、社会、环境协调对话。
自然地表现出对传统、地域、民族文化的内在的流露。
代表作品:乌鲁木齐烈士陵园;新疆友谊宾馆三号楼齐康东南大学建筑研究所所长简介:齐康(1931年10月28日- ),男,中国科学院院士、建筑学家、建筑教育家,东南大学建筑研究所所长。
2000年荣获全国首届梁思成建筑奖,设计思想:在建筑设计中,齐康继承老师杨廷宝的长处,十分重视中国国情,注重整体环境,吸取并运用中西建筑传统经验和手法;善于运用中西方建筑传统手法,探索中国现代建筑风格。
建筑理念包含着丰富的哲学思想,建筑设计中重视空间的处理,就是要“留出空间、组织空间、创造空间”。
注重对历史文化的传承,同时强调转化与创新。
语录:每一个城市都是有记忆、有坐标的。
比如说一个游子回到故乡,他能依着某个建筑找到以前的记忆。
建筑必须为人服务,以人为本,这一观念必须贯彻到规划和建设的每一步中。
轶事:齐康院士指出中国现代建筑的“三宗罪”,并直言中国的建筑正逐渐“沦”为外国建筑师的实验品。
陈慈黉故居故事
陈慈黉故居故事
陈慈黉是中国近代著名的建筑师和设计师,他的故居位于广东省珠海市香洲区前山街道办南湾大道 127 号。
陈慈黉故居是一座具有
浓郁岭南风格和文化特色的古民居,建于清朝末年,是陈慈黉的父亲为陈慈黉所建。
故居内保存着大量的历史文物和建筑艺术品,包括精美的砖雕、木雕、石雕和灰雕等,是中国近代民居建筑的宝贵遗产。
据说,陈慈黉故居的故事始于清朝末年。
当时,陈慈黉的父亲是一位富有的商人,他为了让自己的儿子能够受到良好的教育,于是决定将儿子送到广州读书。
陈慈黉在广州读书期间,开始对建筑设计和建筑艺术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毕业后,陈慈黉返回家乡,开始从事建筑设计和建筑艺术工作。
陈慈黉故居是一座典型的岭南风格古民居,其建筑特点是以青砖墙、花岗岩石板地面、瓦片屋顶和木雕、砖雕、石雕等艺术品为主。
故居内的大厅、房间、走廊等建筑结构严谨、布局协调,体现了中国古代民居建筑的精湛技艺和独特魅力。
据说,陈慈黉在建造故居时,非常注重建筑质量和建筑风格。
他亲自设计故居的图纸,并聘请了当地的优秀工匠进行建造。
在建造过程中,陈慈黉经常亲自监督施工,以确保故居的建筑质量和建筑风格。
因此,陈慈黉故居被誉为“岭南建筑艺术的杰作”。
如今,陈慈黉故居已成为一座对外开放的博物馆,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参观和欣赏。
故居内展示了陈慈黉先生的建筑成就和生平事迹,以及中国近现代建筑的发展进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6.3梁思成
生平简介
梁思成(1901~1972年),建筑学家和建筑教育家。 1901年出生于日本东京,原籍为广东省新会县。 1915—1923年北京清华学校学习。 1924—1927年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建筑系、宾夕法 尼亚大学研究院先后获学士、硕士学位。 1927—1928年美国哈佛大学研究院肄业。 1928—1931年沈阳东北大学建筑系主任、教授。 1931—1946年中国营造学社法式组主任,中央研究 院历史语言研究所通讯研究员及兼任研究员。 1944—1945年任教育部战区文物保存委员会副主任。 1946—1947年美国耶鲁大学聘问教授,联合国大厦 设计顾问建筑师,美国普林斯顿大学赠授文学博士。 1948年当选为中央研究院院士。 1946—1972年清华大学建筑系主任。 1972年逝世于北京。
中外建筑史Company Logo
6.4刘墩桢
主要作品 :光华亭
位于中山陵东面小山阜上,建于1931-1934年,是用孙中 山先生奉安大典时华侨的赠款建造的。 亭的屋脊、屋面、斗拱、梁柱藻井等全用大理石雕成,花 纹至细,刻工至巨,为陵园亭中最精美之工程。
中外建筑史Company Logo
6.5杨廷宝
中外建筑史Company Logo
6.1中国近代建筑概述
(2)发展兴盛期,1900-1937年 3)发展后期,1927-1937年
中国近代主流城市迅速发展,建筑活动进入鼎盛时期。中 国近代边缘城市得到发展,建筑活动相对兴盛。 1927年国民政府迁都南京,实施《首都计划》,南京城市 发展进入兴盛期。南京取代北京发展成为中国近代主流城 市。 新建筑体系进一步发展。 现代建筑运动波及中国,中国近代建筑出现向现代建筑过 渡的趋势。 第一代中国建筑师队伍形成。 中国建筑师群体对中国民族形式建筑探索的第一次高潮期。 中国的建筑教育事业起步。 “中国营造学社”成立,对中国古代建筑的研究作出杰出 贡献。
中外建筑史Company Logo
6.5杨廷宝
1915年,入北京清华学校(清华大学前身) 1921年,赴美国留学,在宾夕法尼亚大学学建筑。他的建筑设计和水 彩画得到保尔· 克芮和瓦尔特· 道森的指导,学习成绩优异 1924年曾先后获得全美建筑系学生设计竞赛的艾默生奖(Emerson Prize Competition)一等奖和Municipal Art Society Prize Competition一等奖 1926年,离美赴欧洲考察建筑 1927年,回国加入基泰工程司,先是关颂声、继而朱彬、杨廷宝、杨 宽麟组成建筑事务所(其后梁衍、张镈等人也参加了一段时间)。杨 廷宝先生是建筑设计方面的主要负责人(他的作品都称基泰工程司而 不计个人姓名)。基泰工程司业务范围开始时在以天津为中心的北方 地区,30年代后,转向上海、南京一带,业务遍及全国许多城市,是 当时有影响的建筑事务所之一(当时还有庄俊、沈理源、范文照、董 大酉、李惠伯等人事务所,以及赵深、陈植、童寯等3人合作的华盖 建筑师事务所。杨廷宝在事务所的工作直至1949年止。 1940年起,他兼任中央大学建筑系教授。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历 任南京工学院建筑系教授、系主任、副院长、建筑研究所所长、中国 科学院技术科学部委员、中国建筑学会第五届理事长。 1957年和1965年,两次被选为国际建筑师协会副主席。
中外建筑史Company Logo
6.2中国营造学社及中国建筑教育事业的起步
(1)中国营造学社
梁思成于1942年开始编撰《中国建筑史》,林徽因、莫宗 江、卢绳参加,1944年编撰成书 校勘重印宋《营造法式》、明《园冶》、《髹饰录》、清 《一家言· 居室器玩部》等古籍。 学社出版了《中国营造学社汇刊》,共7卷23期。在汇刊 上发表了梁思成、刘敦桢及学社其他研究人员撰写的中国 古建筑调查报告、修缮复原计划、营造史料阐述、哲匠史 料阐述等大量学术著作。 学社也培养了刘致平、陈明达、莫宗江、单士元、卢绳、 罗哲文等一批中国古代建筑史研究专家,为新中国成立后 中国古代建筑史研究工作的进一步开展奠定了基础。 梁思成在杨文起、祖鹤州两位老匠人的帮助下,读懂了清 工部《工程做法》,又深入研究整理了学社整理了学社收 集的大量民间做法抄本,1932年编撰了《清式营造法则例》 一书,于1934年出版,这是我国第一部用现代科学技术的 观点方法总结中国古代建筑构造做法的著作。 1935至1936年,还出版了梁思成主编,刘致平编纂的《建 筑设计参考图集》共十集。
中外建筑史Company Logo
6.1中国近代建筑概述
(1)初始期,1840-1900年
最早开放为通商口岸的广州、上海、天津、汉口 等城市陆续开辟租界区并逐步发展成为独立的城 市新区。西方建筑随殖民者主要在租界区内及传 教士在中国各地的建筑活动传入中国,新建筑体 系初具雏形。 西方建筑主要通过三条渠道——教会传教渠道、 早期通商渠道与民间传播渠道对中国近代建筑产 生影响。后期西方建筑的影响逐步扩散到中国各 地。 洋务运动期间建造了中国最早的一批工业建筑。
中外建筑史Company Logo
6.2中国营造学社及中国建筑教育事业的起步
(2)中国建筑教育事业的起步
1923年5月,“江苏省第二工业学校”获准升格为“公立 第二工业专门学校”,同年11月改称“公立苏州工业专门 学校”,这一年苏州工专增设了由留日归国的柳士英等创 办的建筑科,学制三年,是中国第一个高等专科的建筑科。 1927年秋,苏州工专并入刚刚成立的国立第四中山大学, 1928年4月改称为“国立中央大学”,1932年中央大学 “建筑科”改为“建筑系”。 1928年梁思成、林徽因创办东北大学建筑系,同年北平大 学艺术学院也设立了建筑系。 1932年,广东省勷勤大学成立,广东省立工业专门学校改 为该校的工学院,林克明建议校方设立建筑工程系,这个 建议获得批准,并任命林克明为建筑工程系教授兼系主任, 1937年勷勤大学建筑工程系并入中山大学。 1937年重庆大学土木系增设建筑专业,同年天津工商学院 设立建筑系。这一时期中国建筑教育事业的兴起培养了新 一代建筑人才,就是中国第二代建筑师。
杨廷宝(1901~1982年),河南南 阳人,建筑学家和建筑教育学家 中国近现代建筑设计开拓者之一 长期从事建筑设计创作工作,为我国 建筑设计事业做出了杰出贡献,并创 导建筑设计要吸取古今中外优秀建筑 文化,密切结合实际,结合国情。 在建筑教育上培养了大批建筑设计优 秀人才,为我国建筑设计事业奠定了 基础。曾多次参加、主持国际交往活 动,对推动建筑方面的国际学术交流 做出了重要贡献,在国际建筑学界享 有很高的声誉。
中外建筑史Company Logo
6.3梁思成
主要作品:鉴真和尚纪念堂(1973)
位于中国江苏扬州市古大明寺内。建于1973年, 以纪念对中日两国文化交流作出重大贡献的鉴真 和尚(688~763)。 堂院占地2540平方米,前面是门厅,上悬匾额; 中间为碑厅,内立横式纪念碑;后为殿堂,按唐 代寺庙殿堂的风格建造,堂内正中为鉴真楠木雕 像,东西两侧壁上是鉴真东渡事迹的饰布画。两 侧回廊长达80米,构成一组单独的堂院。 在这项设计中,梁思成根据1200年前鉴真和尚东 渡日本传播中国文化,在日本兴造了奈良招提寺 的史实,特地采用了中国唐代建筑的式样和风格, 以象征中日两国人民之间的传统友谊。1984年, 荣获中国优秀建筑设计一等奖。
Company name
第6章 中国近代建筑师及建筑
教学内容
6.1中国近代建筑概述 6.2中国营造学社与中国建筑教育事业的起步 6.3梁思成 6.4刘墩桢 6.5杨廷宝 6.6童寯 6.7吕彦直
中外建筑史Company Logo
6.1中国近代建筑概述
初始期,1840-1900年 发展兴盛期,1900-1937年 凋零期,1937-1949年
中外建筑史Company Logo
6.3梁思成
中外建筑史Company Logo
6.4刘墩桢
生平简介
刘敦桢(1897~1968年),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建筑 史学的开拓者,中国古建筑研究领域的先驱者,中国现代 建筑学的重要奠基人,中国建筑学教育的重要开创者。 1913年留学日本,1921年毕业于东京高等工业学校建筑 科。 1922年回国后在上海华海建筑师事务所工作。 1925年起任教于苏州工业专科学校建筑科、南京第四中 山大学及中央大学。 刘敦桢曾任中央大学建筑系主任、工学院院长,重庆大学 教授。他是中国建筑教育的开拓者之一。在中央大学创立 中国最早的建筑系。 致力于发扬中国传统建筑文化,1930年加入中国营造学 社。刘敦桢著有《佛教对于中国建筑之影响》、《北平智 化寺如来殿调查记》、《大壮室笔记》、《明长陵》、 《大同古建筑调查报告》、《易县清西陵》、《河北西部 古建筑调查记略》、《河南北部古建筑调查记》、《西南 古建筑调查概况》等论文,为中国古建筑研究树立楷模。 1949年后任南京大学建筑系教授,南京工学院建筑系教 授、主任。 1953年创办中国建筑研究室,出版了《中国住宅概况》。 1959年起主编《中国古代建筑史》。 其著作已编成《刘敦桢文集》,共4卷。
中外建筑史Company Logo
6.2中国营造学社及中国建筑教育事业的起步
(1)中国营造学社
1930年朱启钤创办,社址设在北平,营造学社得到管理中 美庚款的“中华教育文化基金董事会”与“中英庚款董事 会”的经费资助 梁思成于1931年入社,任法式主任 刘敦桢于1932年入社,任文献主任 先后有单士元、莫宗江、陈民达、刘致平、罗哲文、卢绳、 王世襄等学者入社,高峰期的1934年—1937年职员人数共 有17人。 中国营造学社于1945年解散,历时15年,但是主要工作是 在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以前短短的六、七年时间里完成的。 中国营造学社完成了重要建筑古籍的整理、校对及出版工 作,调查了两千多处古建筑,测绘了206组重要的古建筑, 通过这些工作,大致清理了中国古代建筑的发展脉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