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中国近代建筑师及建筑

合集下载

中国近代建筑

中国近代建筑
4. 建筑学科在中国近代大学教程中得到确立,并出版了以近
代科学为基础的建筑学著作;
5. 传统砖木结构建筑体系实现了近代化。
4· 衰落期(1937年——1949年)
这一时期,由于日本侵华战争和内战,建筑活动基本停 止。在日伪控制区有些临时性工程,采用了欧洲现代主义
建筑(特别是柯布西耶)
三·中国近代建筑的特点 1· 传统建筑与近现代建筑并存。 近代中国半封建半殖民地的性质,本质上有代表封建 关系的传统建筑,和殖民地性质的西式建筑两类。
这两种建筑活动的互相作用(碰撞、交叉和融合),构
成了中国近代建筑史的主线。
1.关于近代建筑史分期问题
2.关于近代建筑的生产关系--建筑系统的现代化过程
3.关于近代建筑教育 4.关于近代中外建筑家(近代建筑思想、重要建筑作品) 5.关于近代建筑类型与技术

仅就中国建筑近代化过程的宏观而言,三个重要时期:
被中国社会接受而推行的基督教中国化运动以及相应的对 中国建筑造型母题的使用; 以南京中山陵设计为例的中国风格新建筑的创作; 以营造学社为代表的中国古代建筑研究及其对中国风 格新建筑创作的推动。
中国营造学社
-- 近代中国唯一的古建筑研究的专门机构。事实上它不 仅主导了对于传统建筑的研究与保护,还主导了对于中国 建筑风格特征的阐释。
④新兴的中国资本主义商业城市,如南通、无锡、 石家 庄、蚌埠(津浦铁路与淮河交汇,有小渔村迅速发展 起来); ⑤政治文化中心,如国民政府所在地南京。
3· 从建筑风格、思潮看,“共时”的特点,远超出 “历 时”的特征。 · 随着西风东渐,西方2千多年经历的各种建筑式样、风 格,以及正在发生的新建筑,几乎同时传入中国,如 希腊式、罗马式、哥特式、拜占庭式、文艺复兴式、 古典主义、巴洛克、折衷式等。 · 另一方面,传统建筑也因为西化洋化,出现了诸多变 体;

中国近代建筑

中国近代建筑

马勒(犹太人)住宅——1936年建成,北欧挪威式
里 弄 住 宅
居住大院 张闻天故居—— 始建于1892年, 江南农村特色, 一正两厢房砖木结构。
居住大院 黄炎培故居—— 江南三进式宅楼 清,二层砖木结构楼房, 粉墙黑瓦, 屋宇雕梁画栋
居住大院 马家花园—— 1912年始建, 庄园式园林建筑。
交通部大楼
国民大会堂 广州中山纪念堂


施工技术——营造厂 ,“大包”、“中包” 、 “小包”,临时工人。 建 筑 风 格——第一种是仿古式(又称宫殿式、复 古式)。第二种是“现代式”当时称为“现代化的 中国建筑”,具有新功能和采用新技术、新造型 的建筑,适当点缀某些经过简化的传统构件和细 部装饰来取得民族格调。
孙中山故居—— 故居建于20世纪初, 为两层欧式楼房, 占地面积1013平方米。 外墙饰以灰色卵石, 屋顶铺盖洋红色鸡心瓦。
周恩来公馆—— 20世纪20年代, 西班牙风格。
爱庐—— 1930年建成, 法国式, 宋美龄陪嫁之物
孔祥熙住宅——西欧风格
沙逊别墅——1932年建,英式乡村风格
鲁迅故居——绍兴民居
居住大院
居住大院
高层公寓



高层建筑 ——钢框架、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 ,单 元组成标准层 ,设有电梯、暖气、煤气、热水等 设备 ,外观多为简洁的摩天楼形式,底层为服务 设施 。 工业建筑 ——砖木混合结构厂房 ,钢结构和钢筋 混凝土结构厂房。 公共建筑 ——行政建筑和会堂建筑外国使领馆、 工部局、提督公署 ,金融建筑和交通建筑 ,火车 站建筑,文化教育建筑 ,商业服务业建筑 ,商 业服务业建筑 ,
中国建筑史
近代建筑(1840——1949)
中国近代建筑包含着新旧两大体系

中国建筑史近代建筑

中国建筑史近代建筑

新建筑体系是近代化、城市化相联系的 建筑体系,是向工业文明转型的建筑体 系。
它的形成有两个途径:
一是从早现代化国家 输入和引进的; 二是从中国原有建筑改造、转型的。
一整套近代所需要的新建筑类型,很大程度上 都是直接从资本主义各国同类型建筑便捷地输入与 引进的。
新建筑体系在建筑类型上已大体形成较为齐全 的近代公共建筑、近代居住建筑和近代工业建筑的 常规品类。
新建筑运用了近代的新材料、新结构、新设备, 掌握了近代施工技术和设备安装,形成了一套新技 术体系和相应施工队伍。通过出国留学和国内开办 建筑学科成长了第一代、第二代建筑师。
中国建筑突破长期封建社会中与西方建 筑隔膜的状态,纳入了世界建筑潮流的影响 圈,形成中西建筑文化大幅度交汇。
新建筑体系是中国近代建筑发展新事物, 是近代中国建筑史研究的主要内涵。
从数量上说,旧建筑体系仍然占据着优势。 广大的农村、集镇、中小城市以至大城市的 旧城区,仍然以旧体系的建筑为主。大量的 民居和其他民间建筑基本上保持着因地制宜、 因材致用的传统品格和乡土特色,虽然局部 地运用了近代的材料、结构和装饰。从建筑 的发展趋势来看,中国近代建筑的主流则是 新建筑体系。
五四运动到抗日战争爆发(1919~1937) 这是中国近代建筑事业 繁荣发展的阶段。20~30年代,上海、天津、北京、南京等大城 市和一些省会城市,建筑活动日益增多。南京、上海分别制定了 《首都计划》和《大上海都市计划》,建造了一批行政建筑、文 化建筑、居住建筑。上海、天津、广州、汉口和东北的一些城市, 新建了一批近代化水平较高的高楼大厦。特别是上海,这时期出 现了28座十层以上的高层建筑。建筑技术在这20年间有较大进步。 许多高层、大型、大跨度、复杂的工程达到很高的施工质量。一 部分建筑在设计上和技术设备上已接近当时国外的先进水平。中 国建筑师的队伍壮大了。从国外留学归国的建筑师纷纷成立中国 建筑师事务所,并且在中等和高等学校中设立建筑专业(见中国建 筑教育),引进和传播发达国家的建筑技术和创作思想。1927年成 立了中国建筑师学会和上海市建筑协会,分别出版了专业刊物 《中国建筑》(1932年创刊)和《建筑月刊》(1932年创刊)。 1929年成立了中国营造学社,建筑学家梁思成、刘敦桢在学社进 行的研究工作,为中国建筑史这个学科奠定了基础。中国近代建 筑在这一阶段不只是单纯地引进西方建筑,而且是结合中国实际 创作出一些有中国特色的近代建筑。

中国近代建筑史知识点总结

中国近代建筑史知识点总结

中国近代建筑史知识点总结中国近代建筑史可以追溯到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这个时期是中国建筑发展的一个重要阶段,也是中国建筑风格和形式发生了巨大变革的时期。

在这一时期,中国建筑不仅受到了西方建筑风格的影响,而且在传统文化的基础上进行了改革和创新。

因此,了解中国近代建筑史是了解中国建筑文化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

中国近代建筑史的主要特点包括:一、西方建筑风格的影响在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随着西方列强的入侵和侵占,中国开始接触到西方建筑风格,特别是欧洲建筑风格。

这种西方建筑风格包括了古典主义、新古典主义和现代主义等多种风格,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新古典主义建筑风格。

这些西方建筑风格的影响使得中国建筑在形式和结构上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从而使得中国近代建筑呈现出了与传统建筑极为不同的特点。

二、传统文化和西方文明的融合在中国近代建筑史上,中国传统文化与西方文明的融合是一个显著的特点。

从建筑的形式和结构来看,中国近代建筑继续了传统建筑的风格和特点,同时又吸收了西方建筑风格的影响,使得新的建筑形式呈现出了独特的中国风格。

这种传统文化和西方文明的融合不仅在建筑形式上有所体现,而且在建筑设计和装饰上也有很多的发展。

三、政治、经济和社会因素的影响在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中国经历了一系列的政治、经济和社会变革。

这些变革不仅影响了中国的社会结构和生产关系,而且也对建筑文化和建筑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中国近代建筑在这一时期既承载了政治和社会变革的历史痕迹,又反映出了社会发展的新风貌。

因此,理解中国近代建筑史也需要了解这些政治、经济和社会因素的影响。

通过对中国近代建筑史的了解,可以认识到中国近代建筑的丰富多样性和独特魅力。

中国近代建筑的历史是一个充满传统与现代结合的历史,是一个承载着中国历史和文化的历史,是一个反映社会变革和发展的历史。

因此,通过对中国近代建筑史的研究和了解,可以更好地认识和理解中国的建筑文化,可以更好地传承和发展中国的建筑传统和艺术精髓。

中国近代建筑特点及当代著名建筑举要

中国近代建筑特点及当代著名建筑举要

中国近代建筑特点及当代著名建筑举要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教育随笔、日记赏析、句子摘抄、古诗大全、经典美文、话题作文、工作总结、词语解析、文案摘录、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 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such as educational essays, diary appreciation, sentence excerpts, ancient poems, classic articles, topic composition, work summary, word parsing, copy excerpts, other materials and so on, 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中国近代建筑特点及当代著名建筑概览一、引言近代中国建筑作为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历史长河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

中国建筑史近代建筑

中国建筑史近代建筑

中国建筑史近代建筑中国的建筑历史可以追溯到几千年前,经历了不同朝代的影响和演变。

在近代时期,中国建筑经历了一系列重要的变革和发展。

本文将探讨中国近代建筑的特点、代表性建筑以及对现代建筑的影响。

近代中国建筑的特点之一是中西结合。

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社会面临巨大的变革,西方的文化和思想开始传入中国。

这也对中国的建筑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传统的中国建筑形式与西方建筑元素相结合,创造出独特的风格。

例如,西式的方形和拱券在中国传统的屋顶和梁柱上得到了运用。

这种中西结合的风格在中国近代建筑中十分常见。

20世纪初,中国出现了一批代表性的近代建筑。

其中最有名的当属北京的天安门广场和故宫博物院。

天安门广场是中国最大的城市广场,也是世界上最大的城市广场之一。

广场以其庄严肃穆的建筑风格而闻名,其中最著名的是天安门城楼和人民英雄纪念碑。

故宫博物院是中国最著名的博物馆之一,也是世界上最大的古建筑群之一。

故宫以其宏伟壮丽的建筑、精美的园林和珍贵的艺术品而享有盛誉。

此外,近代中国建筑还受到了社会和政治因素的影响。

20世纪初,中国经历了一系列政治运动和革命,这对建筑界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例如,创建于上海的中国共产党的根据地-中共一大会址是中国近代建筑的代表作之一。

这座建筑体现了当时革命浪潮和社会变革的精神。

同样,随着中国的经济崛起,一些高楼大厦的建设也成为近代中国建筑的标志。

北京的中国中央电视台总部大楼和上海的环球金融中心等高层建筑都代表了中国经济发展的迅猛步伐。

近代中国建筑不仅在本国产生了影响,也对世界建筑发展做出了贡献。

例如,中国建筑师贝聿铭设计了美国华盛顿特区的国家美术馆,展现了中国建筑与西方建筑相结合的独特风格。

此外,一些传统中国建筑元素也开始在全球范围内被运用,为现代建筑增添了东方的魅力。

综上所述,中国建筑史近代建筑经历了许多变革和发展。

中西结合的风格、代表性建筑的兴起以及社会和政治因素的影响,都为近代中国建筑增添了独特而丰富的色彩。

中国近代建筑师

中国近代建筑师

1吕彦直,(1894—1929),我国近代杰出的建筑师个人概况中文名:吕彦直别名:吕仲宜国籍:中国民族:汉族出生地:安徽滁县出生日期:1894逝世日期:1929个人背景职业:建筑师毕业院校:美国康奈尔大学个人贡献主要成就:担任美国建筑师墨菲助手代表作品:广州中山纪念堂,南京中山陵2刘鸿典先生,字烈武,1904年生于辽宁省宽甸县。

1932年毕业于东北大学建筑系,获学士学位。

后在上海市中心建设委员会建筑师办事处任技术员,在此期间曾获实业部颁发的建筑师证书。

1936~1939年在上海交通银行任建筑师。

1939~1941年在上海浙江兴业银行总行任建筑师。

1941年在上海创办宗美建筑专科学校,兼营建筑师业务。

1947~1949年成立鼎川营造工程司,执行建筑师业务。

新中国成立后任东北工学院建筑系二级教授,兼教研室和建校设计室主任。

1956年任西安冶金建筑学院(现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建筑系首任系主任。

历任中国建筑学会第一、二、五届理事会理事,建工部教材编审委员会委员、国家建委科学研究审查委员会委员,是国家有特殊贡献专家津贴获得者,他还参加了《中国大百科全书·建筑·园林·城市规划进、《美术辞林》、《陕西省地方志》等大型辞书的编撰工作.他的主要建筑作品有上海市中心游泳池、上海市中心图书馆、福州交通银行、南通交通银行、杭州交通银行、上海南京西路美琪大厦。

上海虹口中国医院、上海淮海中路上方花园风格各异的独立别墅群。

东北工学院校园总平面设计、东北工学院冶金馆、长春分院教学楼。

沈阳工学院采矿馆、淮南矿区火力发电厂等他还主持了华山风景区及多个城市规划的评议会。

参加了兵马涌二、三号坑、陕西省历史博物馆、临潼贵妃池重建,广州市游乐园。

西安火车站、西安市南大街拓宽工程等多项设计方案的评议。

刘鸿典先生于1995年在西安病逝。

3陆谦受(1904~1992)广东省新会人。

幼年随父赴英,1930年毕业于伦敦英国建筑学会建筑学院(Dip.A.A),为英国皇家建筑学会会员(A.R.I.B.A)。

近代中国建筑中的建筑师与作品

近代中国建筑中的建筑师与作品

近代中国建筑中的建筑师与作品近代中国建筑史上涌现出许多杰出的建筑师和精彩的作品,他们开创了中国现代建筑的新风貌,为中国建筑界留下了不朽的贡献。

以下将介绍一些近代中国建筑中的著名建筑师及其代表作品。

首先要提到的是现代中国建筑的奠基人——梁思成和林徽因夫妇。

梁思成是中国第一位留学建筑的学者,他致力于将中国古典建筑美学与现代国际建筑风格相结合,创造独具中国特色的现代建筑风格。

而林徽因则是著名的女建筑师、诗人和作家,她擅长设计现代中式建筑,作品充满了禅意和古典气息。

二人合作设计的夫子庙聚星楼便是他们的代表作之一,融合了古典建筑风格和现代设计理念,展现了中国建筑独特的魅力。

除了梁思成和林徽因,近代中国建筑界还有许多值得一提的建筑师,如贝聿铭和易卜生。

贝聿铭是一位享誉世界的建筑大师,他设计了许多标志性建筑,如北京大学百周年纪念馆、美国国家艺术博物馆等。

他的设计风格简约大气,追求自然与人文的完美结合,为中国现代建筑树立了典范。

而易卜生则是一位瑞典建筑师,他在中国留下了许多杰出的作品,如北京大学图书馆、新中国科技馆等。

他的设计注重功能性与实用性,同时融入了现代主义的创新思想,为中国建筑注入新的活力。

此外,还有一些年轻的建筑师在近代中国建筑界崭露头角,如王澍和马岩松等。

王澍是中国建筑界的新锐代表,他擅长运用自然材料和传统工艺,打造出独具韵味的现代建筑。

他设计的农家院、杨家村等项目展现了对于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创新。

而马岩松则是一位敢于突破传统的设计师,他的作品充满了未来科技感,如鸟巢、水立方等建筑堪称现代建筑的代表之作。

近代中国建筑中的建筑师与作品众多,每一位建筑师都为中国建筑界带来了新的想法和变革。

他们在传统文化与现代设计之间不断探索,创造出令人惊叹的建筑杰作,为中国建筑界注入了新的活力与创意。

期待在未来能看到更多杰出建筑师和作品的诞生,为中国建筑事业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中外建筑史 -6近代建筑

中外建筑史 -6近代建筑

里弄住宅
最早于19世纪50~60年代出现在上海,是从欧洲输
入的密集居住方式;
后来汉口、南京、天津、福州、青岛等地也相继在
租界、码头、商业中心附近形成里弄住宅区。
上海的里弄住宅按不同阶层居民的生活需要分为石
库门里弄、新式里弄、花园里弄和公寓式里弄。
特点:里弄住宅布局紧凑,用地节约,空间利用充
——五四运动到抗日战争爆发(1919~1937) ①上海、天津、北京、南京等大城市和一些 省会城市,建筑活动日益增多。 ②上海、天津、广州、汉口和东北的一些城 市,新建了一批近代化水平较高的高楼大厦。 ③不只是单纯地引进西方建筑,而且是结合 中国实际创作出一些有中国特色的近代建筑。
外滩20号沙逊大厦
以上。
这些高层公寓多位于交通方便的地段,以不同间数
的单元组成标准层,采用钢框架、钢筋混凝土框架 等先进结构,设有电梯、暖气、煤气、热水等设备, 有的底层为商店,有的有中西餐厅等服务设施,外 观多为简洁的摩天楼形式。
例如上海百老汇大厦(现上海大厦)高21层,上海毕
卡地公寓(现衡山公寓)高15层。
房舍宽敞,有大片绿地,建筑多为一、二层楼的砖(石)木
结构;设备考究,装饰豪华,外观大多为法、英、德等国的 府邸形式,居住者主要是外国官员和资本家。辛亥革命前后 ,中国上层人物也开始仿建。 ,建造数量增多。 同文宅。
20年代以后,从豪华型独院式高级住宅转向舒适型花园住宅 实例:近代实业家张蹇在南通建造的“濠南别业”;上海吴
青岛提督公署
江苏省咨议局
1.
行政建筑和会堂建筑
从20年代后期起:
国民党政府在南京、上海、广州等地建造了一批办公楼和
大会堂;
如上海市政府大楼,南京外交部大楼、交通部大楼,南京

中国近代建筑ppt课件

中国近代建筑ppt课件
15
上海延安中路的马勒住宅
16
辛亥革命前后,中国上层人物也开始仿建。从近代 实业家张謇在南通建造的“濠南别业”,可以看出 这类中国业主的独院式高级住宅的特点:建筑形式 和技术设备大多采取西方做法,而平面布置、装修、 庭园绿化等方面则保存着中国传统特色。
20年代以后,独户型住宅形态逐渐从豪华型独院 式高级住宅转向舒适型花园住宅,建造数量增多, 在上海、南京等城市形成了成片的花园住宅区。
26
上海海关
27
2、金融建筑和交通建筑 金融交通建筑包括银行交 易所、邮电局、火车站、汽车站、航运站等。银行 为金融机构,控制着社会经济的命脉。为显示资力 雄厚、博取客户信赖,许多银行竞相追求高耸宏大的 建筑体量,坚实雄伟的外观和富丽堂皇的内景,大多 采用古典式、折衷式的建筑形式,也有少数采用民 族形式。
22
新式里弄住宅(1919-1930)
23
二、公共建筑
近代各种类型的公共建筑,在19世纪下半叶陆续在 中国出现,到20世纪30年代,其类型已相当齐全了。 主要有: 1、行政建筑和会堂建筑 20世纪20年代以前建造的行政
建筑和会堂建筑,主要是外国使领馆、工部局、提督公署之 类的办公用房和清政府的“新政”活动机构、军阀政权的 “咨议”机构以及商会等的建筑。这类建筑基本上仿照资本 主义国家同类建筑,布局和造型大多脱胎于欧洲古典式、折 衷式宫殿和府邸的通用形式。从20年代后期起,国民党政府 在南京、上海、广州等地建造了一批办公楼和大会堂,如上 海市政府大楼,南京外交部大楼、交通部大楼,南京国民大 会堂,广州中山纪念堂等,这些都是中国建筑师设计的具备 近代功能的民族形式的建筑。
14
一、住宅
• 1、独院式住宅
• 1900年前后出现了独院式高级住宅。这些 住宅基本上是当时西方流行的高级住宅的 翻版,一般都处在城市的环境优越地段。 房舍宽敞,有大片绿地,建筑多为一、二 层楼的砖(石)木结构;内设客厅、卧室、 餐厅、卫生间、书房、弹子房等,设备考 究,装饰豪华,外观大多为法、英、德等 国的府邸形式,居住者主要是外国官员和 资本家。

中国近代建筑师

中国近代建筑师

中国近代建筑师近代中国是一个经历了许多重大变革和尖锐冲突的时期。

在这个时期,众多中国建筑师凭借才华和努力成为了国家建筑史上的重要角色。

他们以其独特的艺术语言和卓越的设计理念,为中国的建筑界带来了新的风貌。

在本文中,将介绍一些中国近代建筑师的代表作品。

一.梁思成梁思成是中国近代建筑史上最重要的建筑师之一。

他以其对中国古建筑研究的热情和深入,为中国的建筑风格注入了新的活力。

梁思成将对古代传统建筑的理解与现代西方建筑的理念相结合,开创了中国现代建筑的新篇章。

梁思成的代表作之一是北京故宫博物院的修缮工程。

在20世纪50年代,由于长时间的战乱和年久失修,故宫博物院的建筑面临着严重的破损和破坏。

梁思成作为修缮工程的主持人,利用其对古代建筑的深入研究和保护意识,成功地修复了故宫博物院,并使其恢复了以往的辉煌和壮丽。

二.贝聿铭贝聿铭是中国近代建筑界最具国际影响力的建筑师之一。

他的作品遍布世界各地,而他对传统文化的理解和尊重成为了他设计作品的独特卖点。

贝聿铭的代表作之一是北京国家大剧院,这座建筑成为了中国现代建筑的标志之一。

设计师巧妙地将建筑与自然环境融为一体,以其流线形外观包容了大剧院内部的各种功能。

这座建筑的圆形结构引起了全球建筑界的瞩目,贝聿铭因此成为了国际建筑界的重要人物。

三.张学良张学良是中国近代建筑师中备受瞩目的一位。

他对城市规划和建筑设计有着深厚的理解和独到的见解。

他的作品注重人文关怀和可持续发展,为中国的城市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张学良的代表作之一是上海金茂大厦。

这座摩天大楼以其独特的外观和卓越的设计成为了上海地标性建筑。

张学良在设计金茂大厦时注重了建筑与周围环境的和谐,为城市的发展增添了独特的韵味。

四.李越崎李越崎是中国首位女性建筑师,她将自己的设计理念注入到中国建筑界中。

她的作品强调人文关怀和社会责任,为中国的建筑带来了新的思考和观念。

李越崎的代表作之一是深圳乌篷船博物馆。

这个博物馆以其别具一格的设计和独特的创意吸引了全球的注目。

第6章中国近代建筑师及建筑

第6章中国近代建筑师及建筑
中外建筑史Company Logo
6.1中国近代建筑概述

(2)发展兴盛期,1900-1937年 3)发展后期,1927-1937年



中国近代主流城市迅速发展,建筑活动进入鼎盛时期。中 国近代边缘城市得到发展,建筑活动相对兴盛。 1927年国民政府迁都南京,实施《首都计划》,南京城市 发展进入兴盛期。南京取代北京发展成为中国近代主流城 市。 新建筑体系进一步发展。 现代建筑运动波及中国,中国近代建筑出现向现代建筑过 渡的趋势。 第一代中国建筑师队伍形成。 中国建筑师群体对中国民族形式建筑探索的第一次高潮期。 中国的建筑教育事业起步。 “中国营造学社”成立,对中国古代建筑的研究作出杰出 贡献。
中外建筑史Company Logo
6.2中国营造学社及中国建筑教育事业的起步

(1)中国营造学社




梁思成于1942年开始编撰《中国建筑史》,林徽因、莫宗 江、卢绳参加,1944年编撰成书 校勘重印宋《营造法式》、明《园冶》、《髹饰录》、清 《一家言· 居室器玩部》等古籍。 学社出版了《中国营造学社汇刊》,共7卷23期。在汇刊 上发表了梁思成、刘敦桢及学社其他研究人员撰写的中国 古建筑调查报告、修缮复原计划、营造史料阐述、哲匠史 料阐述等大量学术著作。 学社也培养了刘致平、陈明达、莫宗江、单士元、卢绳、 罗哲文等一批中国古代建筑史研究专家,为新中国成立后 中国古代建筑史研究工作的进一步开展奠定了基础。 梁思成在杨文起、祖鹤州两位老匠人的帮助下,读懂了清 工部《工程做法》,又深入研究整理了学社整理了学社收 集的大量民间做法抄本,1932年编撰了《清式营造法则例》 一书,于1934年出版,这是我国第一部用现代科学技术的 观点方法总结中国古代建筑构造做法的著作。 1935至1936年,还出版了梁思成主编,刘致平编纂的《建 筑设计参考图集》共十集。

近现代建筑大师及其代表作分析优质PPT课件

近现代建筑大师及其代表作分析优质PPT课件














第11页/共12页

感谢您的观看。
第12页/共12页





印痕 ·意象


TRACE · IMAGE


·TRACE: n.痕迹, 踪迹


·IMAGE: 意象,意——我之意;象——物之象


目标:从历史片断出发,建立自我的历史图景












第2页/共12页




从历史片断出发,建立自我的历史图景


FROM WHERE?

历史的痕迹、片断、光、影、像、文字、词汇、符号

时间线索(事件?);

类型线索(可比性);…


·表达

Expression:
强调图像







第5页/共12页




要求 Request:


·媒介

A2 纸质


·形式

文字:手写,不多于500字

图片:手绘(不得使用照片,复印图片)


·时间

3周









中国近代著名建筑师

中国近代著名建筑师

卢毓骏(1904~1975)卢毓骏先生1904年生于福建省福州市.1920年赴法国勤工俭学,后入巴黎国立公共工程大学学习,1925年在巴黎大学都市规划学院任研究员.1929年回国,在南京考试院工作.1949年到台湾,并于1961年创办台湾“中国文化大学”建筑与都市设计系.他地主要建筑设计作品有南京考试院.考选委员会.大考场及铨叙部,汤山望云别墅,南京高等法院,台湾科学馆,交通大学电子研究所.教职员宿舍,“中国文化大学”校园规划及华冈校舍.大仁馆.大义馆.大伦馆.菲华楼.大恩塔,“司法行政部”大法庭及法官训练所,台中日月潭玄及慈思塔.考试院等.他地专著有《防空建筑工程学》.《防空都市计划学》.《新时代都市计划学》.《现代建筑》.《中国建筑史与营造法》.他发表地论文主要有《建筑艺术新论》.《三十年来中国之建筑工程》.《新时代工业化之应有认识》.(明堂新考——个中国建筑师想像中地中国古代明堂》.《反映有机文明地中国建筑》.《都市计划及造园》.《以柔克刚——防御原子弹建筑地若干构想》等.他认为,一个好地建筑设计必须与都市计划有良好地配合.在教学中,他强调学生要尽力多涉猎艺术.工学.设备等方面地专业知识,并多接触文学.哲学,只有如此才能加强设计地深度.卢毓骏先生于1975年在台湾病逝.南京考试院刘鸿典(1904~1995)刘鸿典先生,字烈武,1904年生于辽宁省宽甸县.1932年毕业于东北大学建筑系,获学士学位.后在上海市中心建设委员会建筑师办事处任技术员,在此期间曾获实业部颁发地建筑师证书.1936~1939年在上海交通银行任建筑师.1939~1941年在上海浙江兴业银行总行任建筑师.1941年在上海创办宗美建筑专科学校,兼营建筑师业务.1947~1949年成立鼎川营造工程司,执行建筑师业务.新中国成立后任东北工学院建筑系二级教授,兼教研室和建校设计室主任.1956年任西安冶金建筑学院(现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建筑系首任系主任.历任中国建筑学会第一.二.五届理事会理事,建工部教材编审委员会委员.国家建委科学研究审查委员会委员,是国家有特殊贡献专家津贴获得者,他还参加了《中国大百科全书·建筑·园林·城市规划进.《美术辞林》.《陕西省地方志》等大型辞书地编撰工作.他地主要建筑作品有上海市中心游泳池.上海市中心图书馆.福州交通银行.南通交通银行.杭州交通银行.上海南京西路美琪大厦.上海虹口中国医院.上海淮海中路上方花园风格各异地独立别墅群.东北工学院校园总平面设计.东北工学院冶金馆.长春分院教学楼.沈阳工学院采矿馆.淮南矿区火力发电厂等他还主持了华山风景区及多个城市规划地评议会.参加了兵马涌二.三号坑.陕西省历史博物馆.临潼贵妃池重建,广州市游乐园.西安火车站.西安市南大街拓宽工程等多项设计方案地评议.刘鸿典先生于1995年在西安病逝.陆谦受(1904~1992)陆谦受先生是广东省新会人.幼年随父赴英,1930年毕业于伦敦英国建筑学会建筑学院(Dip.A.A),为英国皇家建筑学会会员(A.R.I.B.A).1930年回国,任上海中国银行建筑科科长.1935年当选为中国建筑师学会副会长.1949年联合留英归来地王大同.陈占祥.郑观宣等组成“五联建筑师事务所”.1949年后赴香港.50年代曾以自己地事务所与甘铭.周耀年及李礼元等建筑师事务所合作参与香港大型村屋——苏屋村地部分设计. 他地建筑设计作品主要有上海中国银行总行.上海中国银行西区分行.汉口路华商证券交易所.中国银行行员宿舍.南京珠宝廊中国银行.青岛中国银行行员宿舍.苏州中国银行.南京金城银行等.其中,上海中国银行总行位于上海外滩,是该地众多高层建筑中唯一由中国建筑师设计地(由英商公和洋行担任顾问工程师).他倡导地建筑主张是,一件成功地建筑作品,第一不能离开实用地需要;第二不能离开时代地背景;第三不能离开美术地原理;第四不能离开文化地精神.王华彬(1907~1988)王华彬先生是福建省福州市人,1907年11月15日生.1927年毕业于清华学校庚款留学生预备班,后留学美国欧柏林大学和宾夕法尼亚大学建筑学院,获硕士学位.1933年回国,先后任上海市中心建设委员会建筑师.上海沪江大学教授.之江大学建筑学系主任.教授.1949年后历任上海市房管局总工程师.建筑工程部华东工业建筑设计院总建筑师.北京工业建筑设计院总工程师等.曾当选为上海市第一届人大代表,全国第三届人大代表,历任中国建筑学会第二.三.四.五.六.七届理事.常务理事.副理事长.先后当选为北京市土木建筑学会副理事长.理事长.50多年来,王先生在建筑教育.建筑设计.科学研究与学术理论等方面做出了重要贡献.他在中青年时期主持设计过很多住宅建筑.公共建筑及居住区地规划设计,主持过全国性居住建筑.办公楼建筑及食堂建筑地整体标准设计等,他在建筑风格.建筑历史.建筑标准.建筑科技等方面都发表过重要文章.他参加编制地汉字信息处理系统工程中地《汉语主题词表》,荣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他在中国建筑学会和键筑学报》工作期间,为促进建筑学科地发展作了大量地工作,有力地推动了综合性学术活动地开展和学术水平地提高.王华彬先生于1988年8月22日在北京病逝.刘致评(1909~1995)刘致平先生字果道,辽宁铁岭人,1909年生,1928年考入东北大学,是建筑系第一班学生.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逃亡关内,入中央大学建筑系插班借读,1932年毕业.1933年入上海华盖建筑师事务所.1934年到浙江省风景整理委员会任建筑师.1935年经梁思成推荐,到北京中国营造学社任法式助理,1943年起担任中国营造学社研究员.1946年以后担任清华大学建筑系教授.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研究员.从1934年到1945年,他地研究成果主要有:测绘杭州六和塔并做修复设计,协助梁思成绘制《清工部工程做法》补图并撰写文字说明,协助梁思成编辑《中国建筑设计参考图辑》(共10辑),调查研究河北沧州古建筑,做河北正定隆兴寺及赵州大石桥修复设计,调查研究北京北海静心斋和恭王府,云南和四川民居,撰写四川广汉县志中有关城市建设和建筑地篇章.刘致平地主要著作有《中国建筑设计参考图辑》.《云南一颗印》.《中国建筑类型及结构》.《中国居住建筑简史——城市.住宅.园林》.《中国伊斯兰教建筑》等.刘致平先生于1995年11月14日病逝于北京.张镈(1911~1999)张镈先生祖籍山东省无棣县,1911年4月12日生于广州.1934年毕业于中央大学建筑系.后在北平.天津.南京.重庆.广州等地和香港基泰工程司从事建筑设计工作.1941~1944年,曾在北京故宫进行大量古建筑测绘工作.1940~1946年兼任天津工商学院建筑系教授.1951年3月从香港回京,任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总建筑师.1995年退休,聘为院顾问总建筑师.张镈先生生前主持和指导设计了百余项重大工程,设计工程数量之多,实践经验之丰富,造诣之深,设计水平之高在建筑界享有盛誉.人民大会堂.民族文化宫.友谊宾馆.北京饭店东楼和贵宾楼等工程是其大量作品中地代表作.张镈先生是无党派知名人士,曾任第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北京市第七.八.九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委员,他还是北京市政协第一.二.三.四届委员,并任第三.四届政协常委.张镈先生曾担任北京市人民政府专业技术顾问.首都建筑艺术委员会顾问.曾兼任清华大学建筑系研究生班导师.北京工业大学建筑系顾问.张镈先生从事建筑设计工作65年,把毕生地精力全部献给了建筑事业.在他晚年之际,仍然笔耕不辍.著书立说,一生为祖国建筑事业地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1994年出版张镈先生所著地《我地建筑创作道路》一书,是当代中国建筑师完成地第一本自传.张镈先生于1999年7月1日在北京逝世.人民大会堂安东尼奥·高迪安东尼奥·高迪(Antonio Gaudi Cornet,1852-1926),西班牙建筑师,塑性建筑流派地代表人物,属于新艺术建筑风格.高迪是一位天才而富有个性地建筑师.高迪最早接受地主要委托项目是完成巴塞罗那地圣家族教堂,这是一座极有个性和感染力地建筑物(高迪去世时仅完成一个耳堂和四个塔楼之一).其后有米拉公寓.巴特罗公寓(又称巴特罗之家).吉埃尔礼拜堂和古埃尔公园.弗兰克·劳埃德·赖特弗兰克·劳埃德·赖特(Frank Lloyd Wright,1869-1959),是20世纪美国一位最重要地建筑师,享有世界盛誉.他设计地许多建筑受到普通地赞扬,是现代建筑中有价值地瑰宝.赖特对现代建筑有很大地影响,但是他地建筑思想和欧洲新建运动地代表人物有明显地差别,他走地是一条独特地道路.主要作品有:流水别墅.约翰逊蜡烛公司总部.西塔里埃森.古根海姆美术馆.普赖斯大厦.唯一教堂.佛罗里达南方学院教堂等.瓦尔特·格罗皮乌斯瓦尔特·格罗皮乌斯(Walter Gropius,1883-1969),德国现代建筑师和建筑教育家,现代主义建筑学派地倡导人和奠基人之一,公立包豪斯(Bauhaus)学校地创办人.将实用美术学校和魏玛美术学院合并成为专门培养建筑和工业日用品设计人才地学校,即公立包豪斯(Bauhaus)学校.1928年同勒·柯布西耶等组织国际现代建筑协会.主要作品:包豪斯校舍.丹默斯托克居住区.德国柏林西门子住宅区.格罗皮乌斯自用住宅密斯·凡·德·罗密斯·凡·德·罗(Ludwig Mies van der Rohe, 1886-1969),20世纪中期世界上最著名现代建筑大师之一.密斯坚持“少就是多”地建筑设计哲学,在处理手法上主张流动空间地新概念.他地设计作品中各个细部精简到不可精简地绝对境界,不少作品结构几乎完全暴露,但是它们高贵.雅致,已使结构本身升华为建筑艺术.勒·柯布西耶勒·柯布西耶(Le Corbusier,1887-1965),是20世纪最重要地建筑师之一,是现代建筑一座无法逾越地高峰.他和瓦尔特·格罗皮乌斯.密斯·凡·德·罗.弗兰克·劳埃德·赖特并称为现代建筑派或国际形式建筑派地主要代表. 从白色系列地别墅建筑.马赛公寓到朗香教堂,从巴黎改建规划到昌加尔新城,从《走向新建筑》到《模度》,丰富多变地作品和充满激情地建筑哲学深刻地影响了20世纪地城市面貌和当代人地生活方式.约恩·乌松约恩·乌松<或伍重>(Jorn Utzon,1918-2008),丹麦人,游历过中国.日本.墨西哥.美国.印度.澳大利亚等.澳大利亚地悉尼歌剧院是他地经典作品.1957年,名不见经传地伍重地设计方案在来自30多个国家地230位参赛者作品中脱颖而出.这座建筑直到1973年才建成,历经14年之久.临水而建,有如巨大地白色贝壳群,又像是海上地船帆,成为悉尼地标志,伍重也因这件杰作跻身世界著名建筑师行列.弗兰克·盖里弗兰克·盖里(Frank Owen Gehry, 1929-),出生于加拿大多伦多,17岁后移民美国加利福尼亚,成为当代著名地解构主义建筑师,以设计具有奇特不规则曲线造型雕塑般外观地建筑而著称.作品:沃特·迪斯尼音乐厅.古根海姆艺术博物馆.维特拉公司总部.诺顿住宅.欧洲迪斯尼娱乐中心.维特拉家具博物馆.辛辛那提大学分子研究中心等.丹下健三丹下健三(KenzoTange, 1913-),拥有日本当代建筑界第一人地赞誉.1949年在广岛原子弹爆炸地点原址建造和平中心地设计比赛中胜出,开始在国际上崭露头角.丹下健三强调建筑地人性,创造力就是将科技与人性完美结合.1964年东京奥运会主会场——代代木国立综合体育馆,是丹下健三结构表现主义时期地顶峰之作,被称为20世纪世界最美地建筑之一.日本现代建筑甚至以此作品为界,划分为前后两个历史时期.黑川纪章黑川纪章(Kisho Kurokawa,1934-2007),日本著名建筑大师.黑川纪章重视日本民族文化与西方现代文化地结合,认为建筑地地方性多种多样,不同地地方性相互渗透,成为现代建筑不可缺少地内容.他提出了“灰空间”地建筑概念.代表作品:东京规划;螺旋体城市方案(1961).中银舱体楼(1972).福冈银行本店(1975).琦玉县立近代美术馆(1982).东京瓦科尔曲町大楼(1983)等.贝聿铭贝聿铭(Ieoh Ming Pei,1917-),著名美籍华人建筑师.他喜好地材料只包括石材.混凝土.玻璃和钢.作为20世纪世界最成功地建筑师之一,贝聿铭设计了大量地划时代建筑.而真正使贝聿铭声名远扬,跻身于世界级建筑大师行列地是约翰·肯尼迪图书馆地设计.贝聿铭属于实践型建筑师,作品很多,论著则较少.贝聿铭被称为“美国历史上前所未有地最优秀地建筑家”.1983年,获得建筑界地“诺贝尔奖”——普里茨克建筑奖.。

中国近代建筑师及建筑55页PPT

中国近代建筑师及建筑55页PPT

40、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孔子
谢谢!
36、自己的鞋子,自己知道紧在哪里。——西班牙
37、我们唯一不会改正的缺点是软弱。——拉罗什福科
xiexie! 38、我这个人走得很慢,但是我从不后退。——亚伯拉罕·林肯
39、勿问功的秘诀为何,且尽全力做你应该做的事吧。——美华纳
中国近代建筑师及建筑
26、机遇对于有准备的头脑有特别的 亲和力 。 27、自信是人格的核心。
28、目标的坚定是性格中最必要的力 量泉源 之一, 也是成 功的利 器之一 。没有 它,天 才也会 在矛盾 无定的 迷径中 ,徒劳 无功。- -查士 德斐尔 爵士。 29、困难就是机遇。--温斯顿.丘吉 尔。 30、我奋斗,所以我快乐。--格林斯 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外建筑史Company Logo
6.5杨廷宝




1915年,入北京清华学校(清华大学前身) 1921年,赴美国留学,在宾夕法尼亚大学学建筑。他的建筑设计和水 彩画得到保尔· 克芮和瓦尔特· 道森的指导,学习成绩优异 1924年曾先后获得全美建筑系学生设计竞赛的艾默生奖(Emerson Prize Competition)一等奖和Municipal Art Society Prize Competition一等奖 1926年,离美赴欧洲考察建筑 1927年,回国加入基泰工程司,先是关颂声、继而朱彬、杨廷宝、杨 宽麟组成建筑事务所(其后梁衍、张镈等人也参加了一段时间)。杨 廷宝先生是建筑设计方面的主要负责人(他的作品都称基泰工程司而 不计个人姓名)。基泰工程司业务范围开始时在以天津为中心的北方 地区,30年代后,转向上海、南京一带,业务遍及全国许多城市,是 当时有影响的建筑事务所之一(当时还有庄俊、沈理源、范文照、董 大酉、李惠伯等人事务所,以及赵深、陈植、童寯等3人合作的华盖 建筑师事务所。杨廷宝在事务所的工作直至1949年止。 1940年起,他兼任中央大学建筑系教授。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历 任南京工学院建筑系教授、系主任、副院长、建筑研究所所长、中国 科学院技术科学部委员、中国建筑学会第五届理事长。 1957年和1965年,两次被选为国际建筑师协会副主席。
中外建筑史Company Logo
6.3梁思成
中外建筑史Company Logo
6.4刘墩桢

生平简介







刘敦桢(1897~1968年),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建筑 史学的开拓者,中国古建筑研究领域的先驱者,中国现代 建筑学的重要奠基人,中国建筑学教育的重要开创者。 1913年留学日本,1921年毕业于东京高等工业学校建筑 科。 1922年回国后在上海华海建筑师事务所工作。 1925年起任教于苏州工业专科学校建筑科、南京第四中 山大学及中央大学。 刘敦桢曾任中央大学建筑系主任、工学院院长,重庆大学 教授。他是中国建筑教育的开拓者之一。在中央大学创立 中国最早的建筑系。 致力于发扬中国传统建筑文化,1930年加入中国营造学 社。刘敦桢著有《佛教对于中国建筑之影响》、《北平智 化寺如来殿调查记》、《大壮室笔记》、《明长陵》、 《大同古建筑调查报告》、《易县清西陵》、《河北西部 古建筑调查记略》、《河南北部古建筑调查记》、《西南 古建筑调查概况》等论文,为中国古建筑研究树立楷模。 1949年后任南京大学建筑系教授,南京工学院建筑系教 授、主任。 1953年创办中国建筑研究室,出版了《中国住宅概况》。 1959年起主编《中国古代建筑史》。 其著作已编成《刘敦桢文集》,共4卷。
中外建筑史Company Logo
6.2中国营造学社及中国建筑教育事业的起步

(1)中国营造学社




1930年朱启钤创办,社址设在北平,营造学社得到管理中 美庚款的“中华教育文化基金董事会”与“中英庚款董事 会”的经费资助 梁思成于1931年入社,任法式主任 刘敦桢于1932年入社,任文献主任 先后有单士元、莫宗江、陈民达、刘致平、罗哲文、卢绳、 王世襄等学者入社,高峰期的1934年—1937年职员人数共 有17人。 中国营造学社于1945年解散,历时15年,但是主要工作是 在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以前短短的六、七年时间里完成的。 中国营造学社完成了重要建筑古籍的整理、校对及出版工 作,调查了两千多处古建筑,测绘了206组重要的古建筑, 通过这些工作,大致清理了中国古代建筑的发展脉络。
中外建筑史Company Logo
6.3梁思成

生平简介


梁思成(1901~1972年),建筑学家和建筑教育家。 1901年出生于日本东京,原籍为广东省新会县。 1915—1923年北京清华学校学习。 1924—1927年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建筑系、宾夕法 尼亚大学研究院先后获学士、硕士学位。 1927—1928年美国哈佛大学研究院肄业。 1928—1931年沈阳东北大学建筑系主任、教授。 1931—1946年中国营造学社法式组主任,中央研究 院历史语言研究所通讯研究员及兼任研究员。 1944—1945年任教育部战区文物保存委员会副主任。 1946—1947年美国耶鲁大学聘问教授,联合国大厦 设计顾问建筑师,美国普林斯顿大学赠授文学博士。 1948年当选为中央研究院院士。 1946—1972年清华大学建筑系主任。 1972年逝世于北京。

初始期,1840-1900年 发展兴盛期,1900-1937年 凋零期,1937-1949年
中外建筑史Company Logo
6.1中国近代建筑概述

(1)初始期,1840-1900年



最早开放为通商口岸的广州、上海、天津、汉口 等城市陆续开辟租界区并逐步发展成为独立的城 市新区。西方建筑随殖民者主要在租界区内及传 教士在中国各地的建筑活动传入中国,新建筑体 系初具雏形。 西方建筑主要通过三条渠道——教会传教渠道、 早期通商渠道与民间传播渠道对中国近代建筑产 生影响。后期西方建筑的影响逐步扩散到中国各 地。 洋务运动期间建造了中国最早的一批工业建筑。
Company name
第6章 中国近代建筑师及建筑

教学内容



6.1中国近代建筑概述 6.2中国营造学社与中国建筑教育事业的起步 6.3梁思成 6.4刘墩桢 6.5杨廷宝 6.6童寯 6.7吕彦直
中外建筑史Company Logo
6.1中国近代建筑概述
中外建筑史Company Logo
6.1中国近代建筑概述

(2)发展兴盛期,1900-1937年 1)发展前期1900-1912年






上海、天津、汉口租界区大肆扩展范围并进一步发展。 哈尔滨、大连、青岛等新兴城市建成并形成近代城市,陆 续制定初期城市规划并付诸实施。 古都北京在清廷实行“新政”期间开始了城市的近代化进 程。 中国近代建筑的先驱城市广州、上海、天津、汉口等商埠 城市;哈尔滨、大连、青岛等新兴城市及古都北京构成这 一时期最具影响力的中国近代主流城市群。 清末新式官方建筑全盘西化,这种趋势一直延续到民国初 年。 西方建筑师首先在教会大学校舍建筑领域探索中国建筑民 族形式。 西方建筑的影响进一步扩散,新建筑体系逐步形成。




杨廷宝(1901~1982年),河南南 阳人,建筑学家和建筑教育学家 中国近现代建筑设计开拓者之一 长期从事建筑设计创作工作,为我国 建筑设计事业做出了杰出贡献,并创 导建筑设计要吸取古今中外优秀建筑 文化,密切结合实际,结合国情。 在建筑教育上培养了大批建筑设计优 秀人才,为我国建筑设计事业奠定了 基础。曾多次参加、主持国际交往活 动,对推动建筑方面的国际学术交流 做出了重要贡献,在国际建筑学界享 有很高的声誉。
中外建筑史Company Logo
6.2中国营造学社及中国建筑教育事业的起步

(1)中国营造学社




梁思成于1942年开始编撰《中国建筑史》,林徽因、莫宗 江、卢绳参加,1944年编撰成书 校勘重印宋《营造法式》、明《园冶》、《髹饰录》、清 《一家言· 居室器玩部》等古籍。 学社出版了《中国营造学社汇刊》,共7卷23期。在汇刊 上发表了梁思成、刘敦桢及学社其他研究人员撰写的中国 古建筑调查报告、修缮复原计划、营造史料阐述、哲匠史 料阐述等大量学术著作。 学社也培养了刘致平、陈明达、莫宗江、单士元、卢绳、 罗哲文等一批中国古代建筑史研究专家,为新中国成立后 中国古代建筑史研究工作的进一步开展奠定了基础。 梁思成在杨文起、祖鹤州两位老匠人的帮助下,读懂了清 工部《工程做法》,又深入研究整理了学社整理了学社收 集的大量民间做法抄本,1932年编撰了《清式营造法则例》 一书,于1934年出版,这是我国第一部用现代科学技术的 观点方法总结中国古代建筑构造做法的著作。 1935至1936年,还出版了梁思成主编,刘致平编纂的《建 筑设计参考图集》共十集。
中外建筑史Company Logo
6.3梁思成

主要作品:鉴真和尚纪念堂(1973)



位于中国江苏扬州市古大明寺内。建于1973年, 以纪念对中日两国文化交流作出重大贡献的鉴真 和尚(688~763)。 堂院占地2540平方米,前面是门厅,上悬匾额; 中间为碑厅,内立横式纪念碑;后为殿堂,按唐 代寺庙殿堂的风格建造,堂内正中为鉴真楠木雕 像,东西两侧壁上是鉴真东渡事迹的饰布画。两 侧回廊长达80米,构成一组单独的堂院。 在这项设计中,梁思成根据1200年前鉴真和尚东 渡日本传播中国文化,在日本兴造了奈良招提寺 的史实,特地采用了中国唐代建筑的式样和风格, 以象征中日两国人民之间的传统友谊。1984年, 荣获中国优秀建筑设计一等奖。
中外建筑史Company Logo
6.4刘墩桢

主要作品 :光华亭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位于中山陵东面小山阜上,建于1931-1934年,是用孙中 山先生奉安大典时华侨的赠款建造的。 亭的屋脊、屋面、斗拱、梁柱藻井等全用大理石雕成,花 纹至细,刻工至巨,为陵园亭中最精美之工程。
中外建筑史Company Logo
6.5杨廷宝
中外建筑史Company Logo
6.1中国近代建筑概述

(2)发展兴盛期,1900-1937年 3)发展后期,1927-1937年



中国近代主流城市迅速发展,建筑活动进入鼎盛时期。中 国近代边缘城市得到发展,建筑活动相对兴盛。 1927年国民政府迁都南京,实施《首都计划》,南京城市 发展进入兴盛期。南京取代北京发展成为中国近代主流城 市。 新建筑体系进一步发展。 现代建筑运动波及中国,中国近代建筑出现向现代建筑过 渡的趋势。 第一代中国建筑师队伍形成。 中国建筑师群体对中国民族形式建筑探索的第一次高潮期。 中国的建筑教育事业起步。 “中国营造学社”成立,对中国古代建筑的研究作出杰出 贡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