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复习学案
七年级上册第四章复习课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数学七年级上册第四章《基本平面图形》复习课教学设计E C A D BE C A D B 教 学 过 程 教 学 过 程 设计意图:通过展示班级设计的完善的知识树和结构图,希望学生能以此为榜样,在接下来的复习总结中能更系统、更全面。
第二环节:知识回顾,形成体系通过提问课本基本内容并板书知识结构的形式复习本章知识。
设计意图:通过板书整章知识结构,让学生对本章知识之间的联系有更具体的认识,同时在课上对重点的内容进行提问,并着重板书,加深学生的记忆。
第三环节:小组交流, 释疑解惑本环节按知识点组织学生交流解惑、变式总结: 知识点一:线段、直线、射线出示以下两题的几何书写并变式提升:5、如图,在直线上顺次取A ,B ,C 三点,且线段AB=10cm, BC=4cm,O 是线段AC 的中点,求线段AO 的长.变式:在直线上取A ,B ,C 三点,且线段AB=10cm, BC=4cm,O 是线段AC 的中点,求线段AO 的长.6、如图,线段AC=14cm, BC=6cm,C 是线段AB 上一点,D 是线段AC 的中点,E 是线段BC 的中点,求线段DE 的长.变式:如图,线段AB=20cm,C 是线段AB 上一点,D 是线段AC 的中点,E 是线段BC 的中点,求线段DE 的长.设计意图: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变式的题目,能根据已知条件画图并解决问题,初步体会分类讨论、整体的数学思想。
知识点二:角教学过程出示以下两题的几何书写并变式提升:5、如图,已知:∠AOB=70°,∠BOC=30°,OM平分∠AOC,求∠BOM的度数.变式:已知:∠AOB=70°,∠BOC=30°,OM平分∠AOC,求∠BOM的度数.6、如图,已知OM平分∠AOC,ON平分∠BOC, ∠AOC=40°,∠COB=60°,求∠MON的度数.变式:如图,已知OM平分∠AOC,ON平分∠BOC,∠AOB=100°,求∠MON的度数.设计意图:引导学生类比线段中解决问题的方法独立思考并解决变式的题目,再次体会分类讨论、整体的数学思想并感受数学中的类比思想。
第四章学案复习
太原市实验中学高中生物思维导学案第四章细胞的物质输入和输出学科:生物课时:1 编写人:冯英群审核人:徐俊萍编号:G1B1 13第一节物质跨膜运输的实例一.细胞的吸水和失水(一)渗透作用:1.条件:、。
2.水分子扩散的方向:浓度溶液→浓度溶液。
(即顺相对含量梯度方向运输)(二)动物细胞的失水和吸水1.当外界溶液的浓度比细胞质的浓度时,细胞吸水膨胀。
2.当外界溶液的浓度比细胞质的浓度时,细胞失水皱缩。
(三)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1.成熟植物细胞的相当于一层半透膜。
原生质层包括、和。
2.原理:(1)失水原理:当浓度小于浓度时,细胞液中的水分就透过原生质层进入外界溶液,使细胞壁与原生质层收缩。
由于原生质层比细胞壁的伸缩性,发生(“质”指原生质层,“壁”指细胞壁)现象。
(2)吸水原理:当浓度大于浓度时,外界溶液中的水分就透过原生质层进入细胞液,使细胞壁与原生质层恢复原状,发生现象。
3.实验结果①判断细胞的死活②测定细胞液浓度范围③比较不同植物细胞的细胞液浓度大小④比较一系列溶液的浓度的大小⑤鉴别不同种类的溶液(如KNO3溶液和蔗糖溶液)二.物质跨膜运输的其他实例1.细胞膜和其他生物膜都是膜。
这一特性是活细胞的一个重要特征。
2.生物膜的功能特点:。
第2节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一.生物膜结构的探索历程 二.流动镶嵌模型的基本内容① 构成生物膜的基本支架,它具有 。
②蛋白质: 在磷脂双分子层表面,有的部分或全部 磷脂双分子层中,有的 于整个磷脂双分子层,大多数蛋白质也是可以运动的。
③糖被是由蛋白质和糖类结合形成的 。
分布在细胞膜的 。
具有保护、润滑和细胞识别等作用。
三.生物膜的结构特点: 。
第3节 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一、小分子或离子物质的跨膜运输方式 1.比较表(1)物质浓度(在一定的浓度范围内)(2)氧气浓度(3)温度:可影响生物膜的流动性和酶的活性,因而会影响物质跨膜运输的速率。
二.大分子物质的运输方式物质运输的方式(在下面横线上分别写出连接序号) 方式特点实例a.主动运输①不需载体和能量Ⅰ水、O2、CO2、甘油、乙醇1b.自由扩散②需载体,不需能量Ⅱ红细胞吸收葡萄糖2c.协助扩散③需载体和能量Ⅲ小肠上皮细胞吸收葡萄糖3d.胞吞和胞吐④需能量,不需载体Ⅳ大分子、颗粒物质4。
第四章复习课导学案定稿3
第四章复习课导学案使用时间____年___月___日第___周星期_____第___节班级_____姓名______ 复习目标:记忆人地关系思想演变四个阶段的状况;掌握人类所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及其成因、对策;记忆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内涵、原则、实现人地关系协调发展途径。
复习重点:本节基础知识.复习难点:结合具体案例,掌握分析环境问题的思路和方法。
第一部分——知识盘点一、环境问题的概念与类型1.概念:由于或使环境条件发生了变化,并对的生存和发展造成影响和破坏的问题。
2.类型:问题、由环境污染演化而来的问题、问题、自然资源衰竭问题。
二、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1.资源枯竭(1)成因:人类长期大规模地和破环自然资源。
(2)表现:自然资源数量锐减,质量下降。
(3)后果:资源不能满足人类需求。
2.生态破环(1)成因:人类长期砍伐森林和开垦草原。
(2)表现: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生物多样性受损。
(3)后果:生态恶化。
2.环境污染(1)成因:人类生产和生活排放。
(2)表现:水污染、大气污染、土壤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噪声污染等。
(3)后果:下降,严重危害人类和其他生物的生存与发展。
(1)背景:20世纪60年代以来,日趋严重的、资源危机和等问题,使人们认识到,地球提供自然资源的能力和都是有限的。
(2)目的:合理开发利用、保护人类的生存环境、各国都获得良好的发展。
(3)纲领:《21世纪议程》2.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涵(1)概念:既满足的需求,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
(2)核心思想:健康的经济发展应建立在生态可持续能力、和人民积极参与自身发展的基础上。
(3)基本观念①发展的观念:鼓励经济增长,特别是发展中国家,社会经济发展是第一位的。
②的观念:代际之间的公平,区际之间的公平。
③环境的观念:与环境保护彼此联系,互为因果。
④的观念:全人类都享有过健康而富裕的生活的权利、每个国家和地区都享有发展的权利,每个人都享有正当的权利。
《第四章 物态变化》复习课学案
《第四章物态变化》复习课学案●复习目标1.能说出生活环境中常见的温度计,了解温度计的工作原理;会测温度2.说出六种物态变化的名称、状态的变化、发生的条件和特点、相应的吸放热情况。
3.尝试将生活和自然界中的一些现象与物质的熔点或沸点联系起来。
4.知道生活中的一些自然现象(如:雨、冰、雾、霜、冰花等)是怎样形成的。
●复习过程一、切入情景阅读以下短文,说出与文中划线部分相对应的物态变化名称。
“早春,冰封的河面解冻,层层叠叠的流凌从黄河上游奔涌而下,气势之壮观不亚于大海边的惊涛拍岸;盛夏,晴朗的天空说变脸就变脸,狂风推着乌云从天边翻滚而来,转眼间暴雨倾盆,直下得河满沟平;晚秋,清凉的银色早晨,太阳缓缓升起,南方秋叶上晶莹的露珠悄悄散去,北方大地上银色的霜衣渐渐消失。
”二、导入学习构建知识网络(根据复习目标,自主复习,构建本章知识网络。
)三、深入探究(一)在小组内提出你在复习过程中所遇到的疑难问题,小组讨论后,生成组内疑难问题,提出来共同讨论。
(二)研究以下问题(先独立思考,再组内交流,准备小组展示):问题1:做实验:向手上“吹气”和“哈气”有什么不同感觉?你能解释吗?巩固拓展:水烧开时,会看见从壶嘴向外喷出的“白气”,从冰箱里拿出的冰棍,也可以看见冒“白气”,这些“白气”的状态是什么?怎样形成的?问题2:冰达到0℃一定熔化吗?水降到0℃一定凝固吗?将0℃的冰和0℃的水混合,冰的质量是否变化?水的质量是否变化?巩固拓展:物体吸收了热量,则物体的温度()A.一定升高 B.一定降低C.一定不变 D.可能升高,也可能不变(三)检测练习1、摄氏温度把的温度规定为O℃,把1标准大气压下的温度规定为100℃。
如图所示,温度计示数。
2、在烧瓶里放少量的碘,并用酒精灯对烧杯微微加热,过一会儿停止加热。
在此实验中可以看到,固态的碘没有熔化,而直接变成紫色的碘蒸气,这种现象叫。
停止加热后,碘的蒸气没有液化,而直接变成固态的碘,这种现象叫。
八年级物理第四章复习导学案(一)
(1);(2);
(3);
3、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最大,为____________m/s,合____________km/s。
4、在光的反射现象中,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在_________;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___________________,反射角______入射角。
(3)光线:物理学中,用表示光的传播和。如:(光用光线来描述是利用了“理想模型法”)
(4)利用光沿直线传播解释现象:影子、日食和月食、小孔成像(针孔照相机)等。小孔成像的特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小孔成像跟小孔的形状无关)
【预习自测】
1、光在____________中是沿直线传播的。
第四章多彩的光(1--4)
姓名:小组名称:
小组评价:教师评价:
【使用说明与学法指导】
1、请同学们认真阅读《第四章》,划出重要知识,并理解记忆,用红笔做好疑难标记;在限定的时间内规范地完成预习案,AA完成所有题目,BB完成除(**)的所有题目,CC完成不带(*)的题目.
2、将学案中自己的疑难问题和易忘、易错的知识点以及解题方法和规律,及时总结在典型题笔本上,多理解记忆.
【合作探究】
1、举例说明光的传播条件。
2、举例作图说明光是反射规律。
3、举例作图说明平面镜成像规律。
4、举例作图说明光的折射规律。
【课堂达标】
1、光在_____沿直线传播。小孔成像、影子的形成都是由_______造成的。
2、光的反射定律:光反射时,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_________内;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在_________;反射角______入射角。
七年级下册第四章复习课教学设计
第四单元第四章人体内物质的运输教学设计复习目标:1、复习血液的组成和各成分的主要功能,能解读血常规化验单2、复习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的结构特点与功能3、复习心脏的结构与功能4、正确区分动脉血和静脉血5、正确画出血液循环的途径复习重难点:1、血液的组成成分和各成分的功能2、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的结构与功能特点3、心脏的结构与功能4、血液循环的途径一、预习案(知识梳理)学习建议:先复习书本内容,通过小组讨论完成本章的知识填空,梳理清楚本章的知识脉络。
3、心脏结构图结构①是_____________;结构②是_____________;结构③是_______________;结构④是_____________;结构⑤是___________;结构⑥是______________。
与①相连的血管是______________;与②相连的血管是______________与③相连的血管是____________;与④相连的血管是________________。
4、血液循环:包括体循环和肺循环体循环和肺循环的途径是:心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输血与血型(1)、输血的原则是_________________。
(2)、人类的血型主要有四种,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输血关系表(见书本70页)二、探究案------大雄人体探险记一、探险背景:暑假的一天中午,大雄爸爸上班去了,妈妈也去出去买东西,哆拉A梦因为昨天晚上看到一只老鼠,吓得一晚上没有睡觉,现在正在午睡,只有大雄一个人在无聊地发呆。
这个暑假大雄已经要求哆拉A梦带他去进行了宇宙探险、非洲探险、恐龙时代探险等等。
“下一次去哪里探险好呢?”大雄心里想。
突然,手上感到一阵疼痛,看着红肿的手臂,令大雄想起了昨天因为不肯借最新的漫画书给胖虎,害得被他狠狠地K了一顿。
八年级地理第四章 复习教案第二课时
第四章复习教案第一课时复习目标:1、熟记四大地理区域的基础知识点。
2、能够熟练运用本节知识点做对检测题。
教学方法填图分析法:利用对地图的熟悉和填写进行学习。
拓展探究法:利用对教材的把握进行拓展探究,深入巩固教材重点和难点。
教学过程:一、板书课题,揭示目标。
同学们,今天我们来复习第四章今天的复习目标是:(出示“复习目标”投影)秦岭淮河一线北方地区1.主要地形、地形区,主要城市。
2.农业生产特点、粮食作物、气候、兴修水利、防治水患。
3.能源基地和重工业基地。
南方地区1.气候、地形特征及其与农业生产、灾害防治的关系。
2.丰富的有色金属,考查矿产名称及分布。
3.工业区的名称与分布。
青藏地区1.地理位置和范围,本区包括的省份及主要地形名称。
2.“高”“寒”的气候特征以及在它影响下的农、牧业生产特点。
3.能源和矿产资源,主要城市、主要交通运输方式。
西北地区1.地理位置和范围、主要地形。
这一部分主要以读图题的形式来命题,要求记住范围、地形名称并填图。
2.“干旱”为主的自然特征以及因这一特征而形成的农、牧业生产特点,常以综合题的形式命题。
3.主要矿产地、主要城市。
4.保护草原,治理沙漠这是一个热点问题。
二、复习指导1、内容:第四章知识点2、时间:20分钟3、要求:看图记忆课本上的知识点,认真逐一将图和学习行动过关。
三、学生复习、记忆,教师巡视督促,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四、检测:(发试卷检测)给大家15分钟做检测题。
【基础测评】试题总体设计说明:区域性和综合性是地理学的两大特点。
地理环境的基本特征总是与组成地理环境的各要素之间的内在联系密切相关的;区域地理的特征,即区域以内的某些共性,总是同这个地区的位置、自然、经济、社会、历史等条件密切联系着的。
一、单项选择题1.下列有大片沼泽性荒原有待开发的是()A.三江平原B.华北平原C.黄土高原D.松辽平原【解析】东北平原分布有沼泽地,但只是三江平原上有分布,松嫩平原、辽河平原上没有分布。
第四章期末复习学案
一、有关概念:(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简称直角坐标系。
水平方向的数轴称为___轴或___轴;竖直方向的数轴称为___轴或___轴。
它们统称坐标轴。
公共原点O 称为_______。
(2)①若平面内有一点P (如图),我们应该如何确定它的位置?(过点P 分别作x 、y 轴的垂线,将垂足对应的数组合起来形成一对有序实数,这样的有序实数对叫做点的_______,可表示为P (a ,b )②若已知点Q 的坐标为(m ,n ),该如何确定点Q 的位置?(分别过x 、y 轴上表示m 、n 的点作x 、y 轴的垂线,两线的交点即为点Q )(3)点坐标的特征:①四个象限内点坐标的特征:两条坐标轴将平面分成4个区域称为象限,按逆时针顺序分别记作第一、二、三、四象限。
②数轴上点坐标的特征:x 轴上的点的纵坐标为0,可表示为_____________;y 轴上的点的横坐标为0,可表示为_____________。
③象限角平分线上点坐标的特征:第一、三象限角平分线上点的横、纵坐标相等,可表示为_________;第二、四象限角平分线上点的横、纵坐标互为相反数,可表示为__________。
④对称点坐标的特征:P(a ,b)关于x 轴对称的点的坐标为___________;P(a ,b)关于y 轴对称的点的坐标为___________;P(a ,b)关于原点对称的点的坐标为___________。
二、例题讲解例1:函数y13x -中自变量x 的取值范围是 ( )A .x ≤2B .x =3C .x <2且x ≠3D .x ≤2且x ≠3x例2: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菱形OABC的顶点坐标是(3,4)则顶点A、B的坐标分别是()A. (4,0)(7,4)B. (4,0)(8,4)C. (5,0)(7,4)D. (5,0)(8,4)例3: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将点P(-2,3)沿x轴方向向右平移3个单位得到点Q,则点Q的坐标是()A.(-2,6)B.(-2,0)C.(-5,3)D.(1,3)例4:在一次“寻宝”游戏中,“寻宝”人找到了如图所标示的两个标志A(2,3)、B(4,1),A、B两点到“宝藏”点的距离都是10,则“宝藏”点的坐标是()A.(1,0)B.(5,4)C.(1,0)或(5,4)D.(0,1)或(4,5)例5: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ABC的三个顶点的坐标分别为A(0,1),B (-1,1),C(-1,3)。
第四章实数复习学案
课题第四章 实数 (复习学案)学习目标 1、 了解无理数、实数、平方根、立方根的概念和意义,能按要求对实数进行分类。
2、 会用根号表示数的平方根、算术平方根、立方根,并能进行相关的计算。
重、难点 对实数进行分类,平方根、立方根的相关计算 教师引导 学习过程知识点一:平方根及算术平方根 例1、求下列各数的平方根及算术平方根: (1)900 (2)1 (3)6449(4)14 练习一:1、求下列各数的平方根及算术平方根:(1)2.25,169, 0.81, 2.89 0.0009 (2) 410- , 610- , 971 , 0 , 11(3)121, 1.96, 106 0.04 2、求下列各式的值:(1)100 (2)144 (3)12125(4)01.0- (5) 225- (6)25142- 归纳、概括:1、一般地,如果一个正数x 的平方等于a ,即 ,那么这个正数x 就叫做a的 ,记为 ,读作 。
特别地,我们规定0的算术平方根是2、负数a 可以有算术平方根?3、一般地,如果一个数x 的平方等于a ,即 ,那么这个数x 就叫做a 的 ,记为 ,读作 。
特别地,我们规定0的平方根是 知识点二:立方根概念:一般地,如果一个数x 的立方等于a ,即 ,那么这个数x 就叫做a 的立方根(也叫做三次方根),0的立方根是 例2:求下列各数的立方根: (1)-27 (2)1258(3)0.216 (4)-5 练习3、求下列各数的立方根:(1)0.001 (2)-1 (3)2161- (4)8000 (5)278(6)-512练习4、求下列各式的值: (1)38-3064.0 31258- ()339(2)3125.0; 364- ; 335 ; ()3316(3)38 ; 33)3(- ;()33125 327-知识点二:实数 实数练习5:求下列各数填入相应的集合内:3737737773.0,0,948-5-722320225-741233,,,,,,,,,,π···(相邻两3之间7的个数逐个加1) 4, 32 ,327- ,0.31,-π, ..51.0(1)有理数集合:﹛ ┉﹜ (2)无理数集合:﹛ ┉﹜ (3)正实数集合:﹛ ┉﹜ (4)负实数集合:﹛ ┉﹜ 相反数,倒数,绝对值练习6:写出下列各数的相反数、倒数、绝对值: (1)-5 (2)1-π (3)3278(4)实数a (a ≠0) 四、联系拓广例题3:1、已知a 的平方根为3b-1和b+5,则a= ,a 的立方根是 2、若x -2+y 2=0,则x+y= 变式练习3. 某数的平方根为a+3和2a-15,则a=已知|x-1|+(y+3)2+z y x ++=-0,则x= y= z=4.已知m 的平方根是k +1和2k ﹣2,则k= . 5.若x 、y 为实数,且|x +y |+=0,则的值为 .6.若+|b +1|=0,则a 2018+b 2019= .7.如图,在数轴上点A 表示的实数是 . 8.如图,数轴上点C 表示的数为 .9.如图,CB=1,OC=2,且OA=OB ,BC ⊥OC ,则点A 在数轴上表示的实数是 .例题4:解下列方程:10.2a =________ 2a()a =________. ()ax 2=(-7)2,则x =______.11.计算:(1﹣)0﹣(﹣)﹣2= . 12.计算:= .13.计算:(x ﹣1)0+()﹣2﹣=14.计算:(π+1)0+|﹣|﹣2﹣2= . 15.计算:()﹣1﹣(﹣1)0= 16.计算:22+|﹣1|﹣= .17.计算: ﹣()﹣1+|1﹣|= .18.计算:﹣= .19.计算:()﹣3=4)3(92=-y 0835273=+-)(x。
第四章复习(1)教案
第四章因式分解一、学生起点分析学生的知识技能基础:学生已经学习了因式分解的两种方法:提公因式法与公式法,逐步认识到了整式乘法与因式分解之间是一种互逆关系,但对因式分解在实际中的应用认识还不够深,应用不够灵活,对稍复杂的多项式找不出分解因式的策略.因此,教学难点是确定对多项式如何进行分解因式的策略以及利用分解因式进行计算及讨论.学生活动经验基础:在本章内容的学习过程中,学生已经经历了观察、对比、类比、讨论、归纳等活动方法,获得了一些对多项式进行分解因式以及利用分解因式解决实际问题所必须的数学活动经验基础,同时在以前的数学学习中学生已经经历了很多合作学习的经验,具备了一定的合作与交流的能力.二、教学任务分析在前几节的学习中,学生已经掌握了提取公因式与公式法的用法,本课时安排让学生对本章内容进行回顾与思考,旨在把学生头脑中零散的知识点用一条线有机地组合起来,从而形成一个知识网络,使学生对这些知识点不再是孤立地看待,而是在应用这些知识时,能顺藤摸瓜地找到对应的及相关的知识点,同时能把这些知识加以灵活运用,因此,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1.知识与技能:(1)使学生进一步了解分解因式的意义及几种因式分解的常用方法;(2)提高学生因式分解的基本运算技能;(3)能熟练地综合运用几种因式分解方法.2.过程与方法:(1)发展学生对因式分解的应用能力,培养寻求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2)注重学生对因式分解的理解,发展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和推理能力.3.情感与态度:通过因式分解综合练习和开放题练习,提高学生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开放意识;通过认识因式分解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三、教学过程分析本节课设计了七个教学环节:知识回顾——总结归纳——小试牛刀——总结归纳——能力提升――活学活用——永攀高峰.第一环节 知识回顾活动内容:1、举例说明什么是分解因式。
2、分解因式与整式乘法有什么关系?3、分解因式常用的方法有哪些?4、试着画出本章的知识结构图。
新人教七年级上册第四章第四章复习导学案
新人教七年级上册第四章章末复习一、复习导入1.导入课题:同学们,通过对本章的学习后,你对本章的知识结构和知识要点、知识应用等方面是否有个清醒的认识呢?为了加强同学们对本章的知识的理解和应用,下面我们一起来对本章进行小结复习.2.三维目标:(1)知识与技能①认识一些简单的几何体的平面展开图及会画从不同方向看立体图形的平面图形.②掌握直线、射线、线段、角这些基本图形的概念、性质、表示方法和画法,会进行线段、角的基本运算.(2)过程与方法①通过引导学生共同回顾本章知识点,建立知识间联系.②结合图形,指导学生进行线段与角的计算,形成识图和解题能力.(3)情感态度逐步培养学生读图能力,体会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3.学习重、难点:重点:知识要点及简单应用.难点:运用几何知识进行简单推理和计算.二、分层复习1.复习指导:(1)复习内容:教材第146页至第147页第二行.(2)复习时间:5~8分钟.(3)复习方法:边看书、边回顾、边交流总结归纳,将知识结构和概念性质、解题方法技巧、简单的几何应用,整理记录笔记并相互展示交流.(4)复习参考提纲:①②点、线、面之间有什么联系?直线、线段、射线之间有什么联系和区别?点动成线,线动成面.联系:射线、线段都是直线的一部分,线段是直线的有限部分.区别:直线无端点,长度无限,向两方无限延伸.射线只有一个端点,长度无限,向一方无限延伸.线段有两个端点,长度有限.③线段、角的大小如何度量?角度单位间如何换算?线段的长度用刻度尺来度量,角的大小用量角器度量.1°=60′,1′=60″.④如果∠α与∠β互余,那么∠α+∠β=90°,反过来成立吗?成立⑤如果∠α与∠β互补,那么∠α+∠β=180°,反过来成立吗?成立⑥如图,点M、N分别是AC、BC的中点,AB=10 cm,求MN 的长.由题意,MC=12AC,CN=12CB,所以MN=MC+CN=12AC+12CB=12AB=5 cm⑦如图,∠AOB=90°,∠BOC=30°,OM、ON分别平分∠AOB 和∠BOC,求∠MON的度数.由题意:∠MOB=12∠AOB,∠BON=12∠BOC,所以∠MON=∠MOB+∠BON=12∠AOB+12∠BOC=60°⑧在本章知识中,直线、线段和角有哪些重要结论?相互交流一下.2.自主复习:学生可参照复习指导进行复习.3.互助复习:(1)师助生:①明了学情:教师深入课堂巡视,了解学生对本章知识的掌握情况,倾听交流学习中的问题以及学生们反馈的疑难信息.②差异指导:教师对学习中的共性问题或突出的个性问题适时点拨引导.(2)生助生:学生进行小组内的交流,疑点在生与生之间交流互助解决.4.强化复习:(1)知识结构.(2)知识要点.(3)重要结论.(4)研究问题的方法.(5)知识运用.1.复习指导:(1)复习内容:典例剖析.(2)复习时间:8分钟.(3)复习方法:按例题的分析引领,积极思考,并予以解答.(4)复习参考提纲:例1:如图,是一个建筑材料从三个不同方向看的图形,根据图中提供的数据(单位:cm),请你求出这个几何体的体积.分析:根据三个不同方向看的图形想象出几何体的形状,再依据它的体积计算方法和图中数据进行计算.这个几何体的体积为2×1×1=2 (cm3).例2:①如图,已知点C在线段AB上,且AC=6 cm,BC=14 cm,点M、N分别是AC、BC的中点,求线段MN的长度.②在①中,如果AC=a cm,BC=b cm,你能猜测出MN的长度吗?请用一个代数式表述你发现的结果,并说明理由.③如果第①题叙述改为:“已知线段AC=6 cm,BC=14 cm,点C 在直线AB上,点M、N分别是AC、BC的中点,求MN的长度.结果会有变化吗?如果有,求出结果.分析:①根据中点的概念易求出MN的长;②按①中的思路写出含a 、b 的代数式;③分析“点C 在直线AB 上”和“点C 在线段AB 上”的区别,想一想,点C 与点A 、B 的位置关系确定吗?若不确定,该如何考虑解决?③ MN=10 cm ;②2a b+; ③Ⅰ.C 在AB 中间,此时MN=AC+BC2=10 cm;Ⅱ.C 在A 左边,此时MN=2BC AC+=4 cm. 2.自主复习:同学们在复习指导下进行复习,力求独立求解,若有困难,可请教他人或相互协作完成.3.互助复习: (1)师助生:①明了学情:教师深入课堂了解学生的学习进度,遇到的困难和出现的问题,尤其关注例2的第③小题.②差异指导:根据学情进行相应指导.(2)生助生:小组内相互交流研讨,互帮互学. 4.强化复习:(1)各小组展示学习成果,得出例题的规范解答.(2)练习:①一个角的补角与这个角的余角的和比平角少10°,求这个角的度数.②已知∠AOC=86°,∠BOC=42°,射线OD 、OE 分别是∠AOC 、∠BOC 的平分线,求∠DOE 的度数.解:①50°;②第一种情况:,∠DOE=64°;第二种情况:,∠DOE=22°三、评价1.学生的自我评价:让各组学生代表交流自己在本节课中如何复习,如何交流探讨,有哪些新收获、新发现和悬而未决的问题.2.教师对学生的评价:(1)表现性评价:教师对学生在学习中的态度,方法和成效进行归纳点评.(2)纸笔评价:课堂检测题.3.教师的自我评价(教学反思):本课时的复习目的是使学生进一步系统掌握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进一步提高综合应用数学知识,灵活地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本章关键是要抓住基本概念,并通过图形将全章知识串联起来,利用知识间的联系加强理解,便于实际应用,提高计算能力.一、基础巩固1.(10分)下列图形不是立体图形的是(C)A.圆柱体B.球C.圆D.三棱锥2.(10分)若∠1=35°12′,∠2=35.1°,∠3=35.2°,则下列结论正确的是(B )A.∠1=∠2B.∠1=∠3C.∠2=∠3D.∠1=∠2=∠3 3.(10分)下列用几何语言叙述图形的含义正确的有(D )点A 在直线l 外 直线l 经过点O 直线a 、b 交于点O 点A ,B ,C 在直线l 上A.1个B.2个C.3个D.4个4.(10分)如图所示,点C 是线段AB 上的一点,且AC =2BC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C )A.BC =12AB B.AC =12AB C.BC =13AB D.BC =13AC5.(10分)如图是一个立体图形从下列不同方向看到的平面图形,则这个立体图形是圆锥.A.从正面看B.从左面看C.从上向下看 6.(10分)时钟显示为7:30时,时针与分针所夹的角是45°. 7.(10分)如图所示,已知点O 是直线AB 上一点,∠AOC=90°,∠EOD =90°,那么图中互余的角的对数有4对.二、综合应用8.(10分)设∠α,∠β度数分别为(2n -1)°和(68-n )°,且∠α,∠β都是∠ν的补角.(1)试求n的值;(2)∠α与∠β能否互为余角,为什么?解:(1)n=23;(2)能,当n=23时,∠α=∠β=45°,此时∠α+∠β=90°,所以∠α与∠β互余.9.(10分)计算:(1)133°15′16″×4(2)31°42′÷5(精确到1″)解:133°15′16″×4=532°60′64″=533°1′4″解:31°42′÷5=6°+1°42′÷5=6°+102′÷5=6°+20′+2′÷5=6°20′+120″÷5=6°20′24″三、拓展延伸10.(10分)如图,∠AOB=90°,在∠AOB外部作锐角∠AOC,且∠AOC=30°,射线OM平分∠BOC,ON平分∠AOC.(1)求∠MON的度数;(2)如果(1)中,∠AOB=α,其他条件不变,求∠MON的度数;(3)如果(1)中,∠AOC=β(β为锐角),其他条件不变,求∠MON的度数.从(1)、(2)、(3)中的结果,你能得出什么规律?解:(1)∠MON=∠MOC-∠NOC=12∠BOC-∠AOC=45°.(2)∠MON=∠MOC-∠NOC=12∠BOC-∠AOC=2α.(3)∠MON=∠MOC-∠NOC=12∠BOC-∠AOC=45°得出规律:∠MON的度数与∠AOC的度数无关,与∠BOA的度数有关,且等于∠BOA度数的一半.。
人教版第四章种群和群落复习学案
第4章种群和群落第1节种群的特征1.种群的概念在一定自然区域内,同种生物的全部个体的总和叫种群。
种群概念中的内涵:(1)两个要素:“同种”即同一物种的生物。
种群是物种在自然界中存在和繁殖的基本单位。
“总和”不等于同种个体的简单相加,同种个体之间相互联系表现出个体不具有的特征。
个体只能具有性别、年龄、出生、死亡等特征。
(2)两个条件:“时间”和“空间”,即种群具有时空限制。
(3)两个方面:进化观点看——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
生态观点看——种群是生物群落的基本组成单位。
2.数量特征(1)种群密度①定义:在单位面积或单位体积中的个体数就是种群密度。
种群密度变动的原因一般认为是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综合作用的结果。
因此,凡影响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的因素都会影响种群密度的大小。
②种群密度的调查方法:样方法和标志重捕法方法一:样方法(1)使用范围:多用于植物或活动范围比较小的动物(2)含义:在被调查种群的分布范围内,随机选取若干个样方,通过计数每个样方内的个体数,求得每个样方的种群密度,以所有样方种群密度的平均值作为该种群密度的估计值。
(3)样方大小的选取:草本植物:1m×1m;灌木:5m×5m;乔本:10m×10m。
(4)取样方法:①点状取样法点状取样法中常用的为五点取样法,如左下图所示,当调查的总体为非长条形时,可用此法取样。
在总体中按梅花形取5个样方,每个样方的长和宽要求一致。
这种方法适用于调查植物个体分布比较均匀的情况。
②等距取样法当调查的总体为长条形时,可用等距取样法,如右下图所示,先将调查总体分成若干等份,由抽样比率决定距离或间隔,然后按这一相等的距离或间隔抽取样方的方法,叫做等距取样法。
例如,长条形的总体为100 m长,如果要等距抽取10样方,那么抽样的比率为1/10,抽样距离为10 m,然后可再按需要在每10 m的前1 m内进行取样,样方大小要求一致。
北师大版八年级下册数学《第四章复习》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八年级下册数学《第四章复习》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北师大版八年级下册数学《第四章复习》主要包括了第四章的内容,即二次根式、二次方程、二次不等式以及函数的性质。
这一章节的内容是初中数学的重要部分,也是初高中数学衔接的关键。
在教学设计中,我们需要让学生通过复习加深对基本概念的理解,强化对基本方法的掌握,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章内容时,可能存在对二次根式的理解不够深入,对二次方程和二次不等式的解法掌握不牢固,以及对函数性质的理解不够全面等问题。
因此,在教学设计中,我们需要针对学生的这些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讲解和辅导。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二次根式的基本概念和运算方法;2.让学生熟练掌握二次方程和二次不等式的解法;3.让学生理解并掌握函数的性质,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二次根式的化简和运算;2.二次方程和二次不等式的解法;3.函数的性质的理解和应用。
五. 教学方法采用讲解法、问答法、案例分析法、小组讨论法等,结合多媒体教学,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教学PPT和教学案例;2.准备相关习题和测试题,以便进行巩固和拓展;3.准备黑板和粉笔,以便进行板书。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实际问题,引出二次根式、二次方程和二次不等式以及函数性质的重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讲解二次根式的基本概念和运算方法,通过PPT和板书进行展示,让学生理解和掌握。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进行相关的练习,巩固对二次根式的理解和掌握。
4.巩固(10分钟):通过问答法,让学生回答二次方程和二次不等式的解法,并进行讲解和辅导。
5.拓展(10分钟):讲解函数的性质,并通过案例分析法,让学生理解和掌握。
6.小结(5分钟):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小结,让学生明确学习的主要内容。
7.家庭作业(5分钟):布置相关的习题,让学生进行巩固和提高。
第四章 世界的气候复习学案 崔佳菲●●
第四章世界的气候复习学案1、两人一组回忆复习本章知识点①天气和气候的区别?②气候的两个重要因素是什么?③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是什么?2、自学检测①下面描述属于气候的是()A.狂风暴雨B.四季如春C.风和日丽D.彩霞满天②天气的特点是()a短时间b长时期c常变化d少变化A.ad B..bcC..ac D.bd③.关于气温的说法正确的是A.北半球的陆地最高气温出现在八月份B.气温年较差就是一个地方的最高气温减去最低气温的差C.气温一般是从低纬向极地逐渐降低D.海洋和陆地相比,陆地受热慢放热也慢④.天气与人类息息相关,对人类的活动的影响表现在()a生活方面b农业生产方面c军事d交通方面e工业生产和工程建设方面f商业、旅游活动和休闲娱乐等方面A.abc B.abcd C.bcdef D.abcdef ⑤.天气对人类带来说太重要了,如果能够预知近期的天气,就可以()a及早做好各种准备b充分利用看到的天气c避免和预防不利天气的危害A.ab B.bc C.ac D.ab3、巩固训练①下面关于空气污染指数的叙述中错误的是()A..污染指数大,空气清新,对人体健康有利B.污染指数大,空气污浊,对人体健康有害C.污染指数越小,空气质量状况越优D.污染指数越大,空气污染越严重②.下面关于降水的说法,正确的是()A..降水就是指降雨B.有雨必定有云,有云就会有雨C.降水是一种天文现象D.降水包括雨、雪、冰雹等多种形式③.赤道附近地区的年降水量一般在()A..200毫米左右 B.500毫米左右C.1000毫米左右D.2000毫米左右④.下列地区中,冬季多雨、夏季少雨的地区是( )A.我国华北平原 B.非洲刚果盆地C.地中海沿岸 D.亚马孙河流域⑤.海南岛终年如夏,降水多;黑龙江省北部冬季漫长,多冰雪。
两地气候的主要因素是( )A.纬度位置B.海陆位置C.地形地势 D.洋流分布⑥.受海陆的影响,同一纬度的海洋和陆地气温不同。
第四章 复习学案1
第 2 题图
第 4 题图
任务二: 图形的全等 三角形全等 的性质
1、全等三角形的性质: 全等三角形的________相等, 3 、 如 图 , 若 △ ABC ≌ △ EFC, 且 CF=5m, ∠ EFC=70 ° , 则 第 2 小组 对应角相等。 BC=_____cm,∠B=___. 汇报,老 2、如图,△ABC≌△ADE,则,AB= ,∠E=∠ . 师评价 A 若∠BAE=120°,∠BAD=40°,则∠BAC= .
的角平分线, ∠1=40°, ∠2=30°, 则∠C= ____, ∠BED= .
9 、一个三角形最多有 个直角,有 个锐角。 10、在一个直角三角形中,两个锐角相等,则这两个锐角的度 数是 。 11、工人师傅在做完门框后.为防变形常常像图 4 中所示的那样上两条斜拉的木条 (即图中的 AB , CD 两根木 条) , 这样做 根据的 数学 道 理 是 。 教师批阅(书写:A+ A B+ B C 正确:A+ A B+ B
A E
F
D C
第3题
B
C
E
12、如图,∠B=50°,∠C=60°,AD 为△ABC 的角平分线,求∠ADB 1、下列长度的各组线段中,能组成三角形的是( ) A、5,6,11 B、8,8,16 C、4,5,10 D、6,9,14 的度数。 A 2、如图,AE⊥BC,BF⊥AC,CD⊥AB,则△ABC 中 AC 边上 A 的高是哪条垂线段。 ( ) D A:AE B:CD C:BF D:AF
(2)图中相等的线段有___________________; (3)除对顶角和上面已经写出的对应角外,图中其余相等的角 个钝角,有 (小于平角的角)有
A O
人教版九年级总复习第四章光现象复习教案1
人教版九年级总复习第四章光现象复习教案1教案设计意图:本节课的设计方式采用了复习的方式,以知识点为线索,通过讲解、示例、练习等多种方式,帮助学生巩固光现象这一章的知识。
活动的目的是使学生对光现象有更深入的理解,提高他们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目标:1. 理解光的传播、反射、折射等基本概念。
2. 掌握光现象的常见应用,如镜面反射、漫反射、透镜成像等。
3. 能运用光现象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光的传播、反射、折射等基本概念和光现象的常见应用。
难点:光的传播规律、透镜成像原理以及光现象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投影片、幻灯片、黑板、粉笔。
学具:笔记本、练习册、相关书籍。
活动过程:一、引入(5分钟)通过一个生活中的实例,如太阳光的传播,引出本节课的主题——光现象的复习。
二、讲解(10分钟)1. 光的传播:讲解光的传播方式、速度和规律。
2. 光的反射:讲解镜面反射和漫反射的原理。
3. 光的折射:讲解光的折射现象和透镜成像原理。
三、示例(10分钟)通过投影片、幻灯片等教具,展示光现象的常见应用,如眼镜的透镜成像、摄影的曝光等。
四、练习(10分钟)发放练习册,让学生独立完成相关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活动重难点:重点:光的传播、反射、折射等基本概念和光现象的常见应用。
难点:光的传播规律、透镜成像原理以及光现象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通过本节课的复习,学生对光现象有了更深入的理解,但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仍有待加强。
课后,可以让学生收集生活中的光现象实例,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
同时,可以引导学生阅读相关书籍,拓展对光现象的了解。
重点和难点解析:在本次教案设计中,有几个重点和难点是我认为需要特别关注的。
光的传播、反射、折射等基本概念是理解光现象的基础,因此,讲解这些基本概念是本次教学的重点。
在讲解过程中,我采用了投影片、幻灯片等教具,以生动形象的方式展示光的传播、反射、折射等现象,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这些基本概念。
第四章多彩的光复习学案
第四章《多彩的光》复习学案【学习目标】1知道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2、了解光的反射和折射规律,知道平面镜成像特点。
能利用所学的知识解释简单的光现象3、认识凸透镜的会聚作用和凹透镜的发散作用;了解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应用---放大镜、照相机、投影仪;4、了解近视眼、远视眼的成因及探究视力矫正的方法;【学习过程】一:基本知识梳理㈠、光的直线传播:2、规律:光在是沿直线传播的。
4、应用:①激光准直②影子的形成③日食月食的形成④小孔成像。
5、光速:光在真空中速度C= 。
(二)、光的反射:2、反射定律: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在上,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于,反射角入射角。
光的反射过程中光路是的。
3、分类:⑴镜面反射:应用:迎着太阳看平静的水面,特别亮。
黑板“反光”等,都是因为发生反射⑵漫反射:定义:射到物面上的平行光反射后,每条光线遵守光的。
应用:能从各个方向看到本身不发光的物体是由于光射到物体上发生的缘故。
(三)平面镜成像:1、成像特点:2、成像原理:光的定律。
3、作用:(1)成像(2)改变光路(四)、光的折射2、光的折射定律:⑴折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内。
⑵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
⑶光从空气斜射入水或其他介质中时,折射角入射角。
光从水中或其他介质斜射入空气中时,折射角入射角。
光从空气垂直射入(或其他介质射出),折射角=入射角= 度。
3、在折射时光路是的。
(1)、透镜1、中央厚、边缘薄的透镜叫做,它对光线有作用,又叫做;中央薄、边缘厚的透镜叫做,它对光线有作用,又叫做。
(2)、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其应用1、凸透镜成像规律表格。
2、照相机是凸透镜成像的应用;幻灯机是凸透镜成像的应用;放大镜是凸透镜成像的应用。
物体在视网膜上形成的是的实像。
近视眼将物体的像成在了,远视眼将物体的像成在了,近视眼要佩戴镜,远视眼要佩戴镜。
(五)光的色散1、太阳光通过三棱镜后可分解成七种颜色的光,此现象叫做。
2、色光的“三基色”是;二:典型例题解析例题1:如图所示的四种现象中,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是()例题3:在利用光具座进行凸透镜成像的实验探究中:(1)如图甲所示,一束平行于凸透镜主光轴的光线经过凸透镜后,在光屏上形成了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
第四章 章末复习学案
第四章 基因的表达 周清一编写人:赵战锋 审核:高一生物组寄语:没有好习惯,成功不容易;有了好习惯,失败不容易。
【复习目标】1.概述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
2.举例说明基因与性状的关系。
【复习重点和难点】重点(1)遗传信息转录和翻译的过程。
(2)中心法则。
(3)基因、蛋白质与性状的关系。
难点:遗传信息转录和翻译的过程;基因、蛋白质与性状的关系。
【复习过程】一、RNA 的结构1. 基本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化学成分:→3. 结构:一般是_______,且比DNA 短。
4.二、遗传信息的转录1. 特点:(1)场所:____________; (2)模板:__________的一条链;(3)产物:__________。
2. 过程 (1)解旋:________解开,碱基得以暴露。
(2)配对:细胞中游离的________ 与转录用的DNA 的一条链上的碱基互补配对。
(3)连接:在_________ 的作用下,依次连接,形成一个mRNA 分子。
(4)脱离:合成的________从DNA链上释放,DNA________恢复。
三、遗传信息的翻译1. 特点:(1)场所:_______ ; (2)模板:_______ ; (3)原料:游离的各种________;(4)产物:具有______ 的蛋白质。
2. 密码子:(1)位置:_______上。
(2)实质:决定1个氨基酸的___个相邻的碱基。
(3)种类:_____种。
含氮碱基 A 腺嘌呤 G_______ C 胞嘧啶_________3. 工具(1)“装配机器”——_____________。
(2)“搬运工”——___________。
①结构:呈_______________,一端是携带氨基酸的部位,另一端为__________。
②特性:每种tRNA 只能识别并转运______种氨基酸。
4. 过程(1)mRNA 进入细胞质,与___________结合。
《第四单元复习》学案设计
吴起县第二中学先学后研学案设计七年级()班科目设计人审核人授课人学生姓名授课时间学案时数总课时数语文刘虎鹏张海娥2011.11 课时总第课时课题第四单元复习学习目标1、复习本单元五篇课文的主旨,要点,主要写作特点。
2、听写“读一读,写一写”中的生字词。
3、背诵文下注释。
4、培养学生热爱科学,学会运用科学知识解决生活中问题的能力。
一、【自我识记】内容增删1、字词:各课课后“读一读,写一写”,要求会注音,会默写,能说出意思。
(1)字音、字形(详见第5页)(2)重点词语意思。
海枯石烂:海水枯干,石头腐烂。
形容经历了极长的时间。
峰峦:山峰和山峦。
峦,小而尖的山,或连绵的山。
预兆:事前显露出来的迹象。
轻盈:文中形容卷云像女子的动作、体态一样轻巧优美。
弥漫:(烟尘、雾气、水等)充满,布满。
里程碑:比喻在历史发展过程中可以作为标志的大事。
小心翼翼:形容举动十分认真谨慎,丝毫不敢疏忽。
窸窣:形容细小的摩擦声音。
弱肉强食:指动物中弱者被强者吃掉。
借指弱者被强者欺凌、吞并。
喑哑:嗓子干涩发不出声音或发音低而不清楚。
津津有味:形容兴味浓厚。
惊慌失措:惊恐慌张,不知如何是好。
本单元文言文《山市》文下的所有注释及文章翻译。
2、熟读课文,每课至少读三遍。
3、每课的作家作品,以及课下注释要求记住。
(1)作家、作品①《化石吟》作者张锋,当代诗人,科普工作者。
②.《看云识天气》作者朱泳燚(yì),当代科普作家。
③.《绿色的蝈蝈》作者法布尔,法国著名昆虫学家。
法布尔是第一位在自然环境中研究昆虫的科学家,他穷毕生之力深入昆虫世界,在自然环境中对昆虫进行观察与实验,真实地记录下昆虫的本能与习性,著成了《昆虫记》这部昆虫学巨著。
④.《月亮上的足迹》作者朱长超,记者,作家。
⑤.《山市》作者蒲松龄,字留仙,又字剑臣,世称“聊斋先生”,号柳泉居士,山东淄川人。
清代文学家,著有《聊斋志异》。
(2) 同桌互相背诵文下注释。
(详见课本)以上任务由小队长检查,完成后由小队长签名:二、【帮你理解】课文复习内容概括、主旨探究(根据中心词句)①《化石吟》是一首赞美化石的科学抒情诗,展示了人类对化石的研究成果,再现了亿年前的神奇景象,从而赞美科学的神奇与人类的伟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氧化碳等废物 氧、营养物质
右心房
主动脉
组织细胞
肺静脉
肺泡 第四章 人体内物质的运输 第2课时 复习学案
一、知识回顾:
(一)心脏的结构
1.写出图中心脏各部分的名称:
① ② ③ ④ ⑤ ⑥ ⑦ ⑧ ⑨ ⑽ ⑾
2.心脏壁主要是由 组织构成。
心房与心室之间、心室与动脉间的瓣膜分别是 、 。
瓣膜的功能:房室瓣朝向 开,保证血液由 到 流动;动脉瓣朝向 开,保证血液由 到 流动。
3.心脏的功能:心脏的 发达,能够强有力地 ,像
泵一样,将血液泵至 。
心脏的中间由一层厚厚的 分隔开。
左侧收集来自 的血液,并将这些血液泵至 ;右侧收集来自 的血液,并将这些血液泵至 ,所以, 心室的壁比 心室的壁厚。
4.心脏有四个腔,分别是 、 、 、 ;四腔的功能:左右心房收缩,分别将血液压至 和 ;左右心室收缩,分别将血液泵至 和 ;全心舒张,血液经 被吸进 。
(二)血液循环的途径
1.体循环的途径:左心室→ →各级动脉→ →各级静脉→ →右心房。
经过体循环后,血液成分的变化由 血变为 血。
体循环血液成分的变化:血液由含 丰富、颜色鲜红的 变成含 较少、颜色暗红的 。
2. 肺循环的途径:右心室→ →肺部毛细血管网→ →左心房。
肺循环的作用:血液中的 进入肺泡,肺泡中的 进入血液,完成气体交换。
肺循环血液成分的变化:血液由含 较少、颜色暗红的 变成含 丰富、颜色鲜红的 。
动静脉血的主要区别是:含 少,颜色 的血液是静脉血;含 多,颜色 的血液是动脉血。
(2)两条循环路线的共同点: 3、心脏的工作过程:
、
4、请完成以下血液循环的途径:
(三)输血与血型
1、 人类的血型分为A 型、_______型、O 型和__________型四种.
2、 一个人大量出血而危及生命的时候,必须通过输血进行抢救,应以输入_______血为原则.
任何血型的人都可以输入少量的_________血;AB 血型的人,除可输入O 型外,也可以输入少量的A 型或_________型血.
3、 成年人的血量大致相当于本人体重的__________.
4、 医学研究表明,对于一个健康的成年人,如果一次失血不超过________ml ,所丧失的血浆成
分和血细胞,可以在短期内得到补充。
5、从1998年起,我国实行无偿献血制度,提倡_________周岁的健康公民自愿献血
6、心率是指单位时间内(一分) 的次数。
一分时间内 次数与心率一致。
7、冠脉循环是指血液由主动脉基部的 及其分支,进入心肌内部的 ,再由静脉流回 的循环。
二、巩固练习 (一)选择题
1.血液循环的动力器官是( ) A 、主动脉 B 、心脏 C 、肺动脉 D 、心肌
2.心脏的四个腔中,心壁最厚的是( )A 、左心房 B 、右心房 C 、左心室 D 、右心室
3.与左心室、右心房相连的血管分别是( ) A 、主动脉,肺动脉 B 、主动脉,上、下腔静脉 C 、肺动脉,肺静脉 D 、肺动脉,上、下腔静脉
4.静脉血与动脉血相比,主要不同之处是( )
A .含营养物质少
B .含代谢终产物多
C .含氧少
D .在静脉中 5.体循环是从哪里开始的?( )
A .左心房
B .左心室
C .右心房
D .右心室
6.肌肉注射某种药物,若跟踪检测,则最先应从心脏的哪个腔发现这种药物( ) A .左心房 B .左心室 C .右心房 D .右心室
7.在肺循环中,流出肺的血液将首先进入心脏的( )
A .左心房
B .左心室
C .右心房
D .右心室 8.关于血液循环的叙述中,错误的一项是( ) A.体循环和肺循环两条循环途径在心脏处连通在一起 B.体循环和肺循环两部分构成了完整的循环路线 C.在血液循环中,先进行肺循环,再进行体循环 D.肺循环的路线短,体循环的路线长、范围广
9.人体内的血液在心脏和血管中循环流动,其动力来自( )
________收缩,分别将血液压至左心室和右心室 ________收缩,分别将血液泵至主动脉和肺动脉 ________舒张,血液经静脉被吸进心房
A.毛细血管
B.动脉
C.静脉
D.心脏
10.用猪或羊的心脏做灌流实验时,要想使水从主动脉流出,应将水注入( ) A.上腔静脉 B.下腔静脉 C.肺动脉 D.肺静脉 11.左心室、左心房,右心室、右心房中的血液分别是( )
A .动脉血、静脉血、动脉血、静脉血
B .动脉血、动脉血、静脉血、静脉血
C .静脉血、动脉血、静脉血、动脉血
D .静脉血、静脉血、动脉血、动脉血 12.下列血管中流动着静脉血的血管是( )
A 、主动脉
B 、肺动脉
C 、肺静脉
D 、组织细胞外部的毛细血管 13.心脏内房室瓣向一个方向开放,保证血液的流向为( ) A.静脉→心室→心房 B.心房→心室→静脉 C.心房→心室→动脉 D.心室→心房→动脉
14.某人因炎症造成下肢静脉内出现大量血栓(血凝块)。
如果血栓脱落后在血液中移动,最有可能停留在 ( )
A.脑
B.上肢
C.肾
D.肺
15.血液在体循环和肺循环中流动的共同规律是: ( ) A 、心室、动脉、毛细血管、静脉、心房 B 、心室、 静脉、毛细血管、动脉、心房 C 、心房、动脉、毛细血管、静脉、心室 D 、心房、 静脉、毛细血管,动脉、心房
16肌肉注射某种药物,若跟踪检查,则先从心脏的哪个腔发现这种药?( ) A 、左心房 B 、左心室 C 、右心房 D 、右心室 17.下列关于体循环和肺循环的叙述正确的是
A .都能将动脉血转变为静脉血
B .都能将静脉血转变为动脉血
C .同时进行,在心脏处汇合
D .互不相通,彼此独立 18.体内静脉血和动脉血形成的场所分别是( )
A 、组织间毛细血管、肺泡壁毛细血管
B 、肺泡壁毛细血管、组织间毛细血管
C 、静脉管内、动脉管内
D 、动脉管内、静脉管内 19.在血液循环中,静脉血变成动脉血的场所是( )
A 、肺静脉
B 、组织细胞间的毛细血管
C 、肺动脉
D 、肺泡外的毛细血管
20.某患者既可以接受少量A 型血,也可以接受少量B 型血,你认为这个患者是ABO 血型中的 ( )
A 、O 型
B 、AB 型
C 、A 型
D 、B 、型
21.当人手指出血时,血块凝集时周围会出现淡黄色半透明的液体,这种液体是 ( )
A 、血浆
B 、血清
C 、组织液
D 、淋巴液
22.某人因失血过多需要输血,验血结果是:此人的血液与A 、B 血清均不发生凝集现象,此人的血型是 ( ) A 、A 型 B 、B 型 C 、AB 型 D 、O 型
23.健康的成年人一次失血为多少才能引发生命危险 ( )
A 、800-1000毫升
B 、1200-1500毫升
C 、600-700毫升
D 、200-400毫升 (二)非选择题
1、下图是人的血液循环系统某个部分的结构示意 图,据图分析作答:
1)若B 为心脏的左侧,则A 为 ,C 为 ,流( 血)。
2)若B 为心脏的右侧,则A 为 ,C 为 ,流( 血)。
3)若B 为肾小球, 则A 为 ,C 为 ,流( 血)。
4)若B 为肾小管外的毛细血管, 则A 为 ,C 为 ,流( 血)。
5)若B 为小肠绒毛内毛细血管, 则A 为 ,C 为 ,流( 血)。
6)若B 为肺泡周围毛细血管, 则A 为 ,C 为 ,流( 血)。
2、右图是人体心脏结构示意图,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下列数字代表的结构名称。
2
4 6 7 (2)在心脏的1.2.3.4四个腔中,充满动脉血的心腔有 ,血管有 ;充满静脉血的心腔有 ,血管有 。
(3)血液在心脏中只能从心房流向心室,从心室
向 ,而不能倒流,原因是[ ] 和[ ] 能控制血液流动的方向。
3、下图是人体循环系统、呼吸系统、消化系统、泌尿系统相关图解。
请据图回答:
⑴血液流经小肠时____________的含量增多,这是因为小肠是__________________的主要场所。
⑵血液流经肾脏时_______________的含量减少,这是因为肾脏是_______________的场所。
⑶血液流经组织细胞后,_____________的含量会减少,这是因为它要参与分解有机物,为生命活动提供__________________。
⑷其内流动的血液含氧和营养物质都很丰富,该血管[ ] 。
⑸肺泡和其周围的组织获得氧和养料、排出废物的循环途径是 。
⑹其内流动的血液含营养物质最多、含氧最少的血管[ ] 。
⑺[6]的最小功能单位是 ,它包括 、 和 。
4、(本题10分)下图为肺的内部结构及血液循环
示意图,请据图分析回答:
(1)图中标有③的结构称,此处适于气体交换的特
点是 。
(2)在图中括号内分别填上血液循环途径的名称。
(3)图中②是指 ,请在图中用箭头标出血
管C 中血液流动的方向。
(4)由于在“组织”处发生气体交换,使B →A 处
的血液由 血变成 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