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增强党报科技新闻的亲和力

合集下载

党报如何提高报道的亲和力

党报如何提高报道的亲和力

传播方法/党报如何提高报道的亲和力◎曾莉李玉麟随着网络等新兴媒体的快速发展,不断对传统媒体带来冲击和挑战。

党报做为党和人民的喉舌,从诞生的那天起,就与广大读者保持着息息相关、血脉相连的联系,就是为了传播党和人民的声音,就是为了宣传贯彻好党的方针政策。

党报要增强竞争力,在竞争中发展和取胜,在注重权威性的同时,还需要增加亲和力、吸引力、感染力,做有温度、有态度的新闻。

要增强党报的亲和力、吸引力、感染力,需要解决的问题有许多,关键要从从以下四个方面着手,即新闻的报道方式、语言的写作方式、新闻的采访方式。

一、让严肃的时政新闻变得“和蔼而亲”时政类新闻占据党报较大的版面,承担着传递信息、引导舆论等重要职能,具有及时性、真实性等特点。

长期以来,这类新闻由就有一定的于严肃性,写法容易套路化、公式化,在亲和力、吸引力方面略有不足,一定程度上拉远了于广大读者之间的距离,制约了时政新闻发挥引导和激发的作用.要善于从时政会议中挖掘实用信息,把政府视角变成百姓视角。

对读者来说,不需要一份对其疾苦漠不关心、对其麻烦事不闻不问的报纸。

读者需要的是,能反映他们根本利益,时刻关注他们身边人、身边事,一心为他们着想,给他们办实事的报纸。

党报就是要聚焦百姓生活、倾听百姓的呼声、反应百姓的困难。

会议报道不是要单纯报道某个会议召开,也不是会议内容单调的传声筒、复读机,记者应该依靠自己对热点、焦点问题的掌握,从中找出与老百姓生活息息相关信息信息,服务民生、接地气,就能收到良好的传播效果。

同时,要懂得“换位思考”。

采写时政会议新闻时,记者从百姓角度审视某个会议,把会议内容与百姓亟需解决的事情结合起来,加深政府和百姓之间的理解、引起双方的共鸣。

时政要闻版要有新面貌,增加对读者的吸引力。

许多时候,会议消息、领导活动消息都集中在要闻版,领导讲话有的是“指出”,有的是“要求”,有的是“强调”,对读者没有吸引力,不但达不到想要的宣传效果,还让党报的长处变成了短处。

浅谈如何增强党报新闻的可读性

浅谈如何增强党报新闻的可读性

的 是 为 了增 强 其 指 导 性 , 失 去 了 指 导 性 , 高 可读 性 就 失 去 了 若 提
意 义 新 闻 指 导 性 . 既包 括正 面 经 验 , 包 括 反 面 教 训 ; 包括 鼓 也 既 想 从 中 获得 其未 知 、 知 信 息 的 一 种需 求 。 就 不 难 看 出 , 者需 动 性 、 励 性 因 素 , 包 括 启 迪 性 、 化 性 因 素 。一 般来 说 , 闻 指 欲 这 读 激 也 感 新 要 是 新 闻 可读 性 的 出发 点 。 实 , 者 与报 纸 间 , 观 上 是 一 种供 其 读 客
导 性 越 强 , 会 反 响越 大 ; 之 就 越 小 , 没 有 反 响 。 为增 强新 是 可 读性 的 出 发点 。 者 看 报 读 新 闻 , 非 是 读 读 无
求 关 系 。读 者 因 需 求 才 肯花 钱 买 报 看 ; 纸 因 为有 所 供 , 赢 得 了 报 才 广 大 读 者 。 菜 品 品种 对 、 新 鲜 , 者 就 越 多 ; 之 , 者 就 越 少 , 越 读 反 读
浅 谈 如 1- 强 党 报 新 闻 的 - 读 性 -增 = 3 = j-
谢 国静
( 山东 省 临 沂 市 临 沂 日报 社 山东
临沂
2 60 ) 7 0 0
囱 妻 G1 ~ 2
文 献 标 识 码 : A
文 章编 号 : 0 8 9 5 2 1 1 一 1 O 0 1 0 — 2 X( 0 0) O 0 8 一 1
曾 写 了 一 篇 关 于 农 民 增 收 致 富 的 消 息 , 文 被 报 社 评 为年 度 好 新 此
闻 。新 闻研 究 室 的 专 家 在 点评 中 给 予 了 高 度 评 价 : 是 为 了增 强 一

从接受美学视角浅析党报新闻作品的亲和力

从接受美学视角浅析党报新闻作品的亲和力
其 最 根 本 的特 征 是 把 读 者 提 到 文 学 理 论 和美 学 研 究 的 中 心地 位 , 要 探 讨 读 者 在 主 文 学 传 播 中 的地 位 和作 用 、 者 的 期 待 视 读 野 以及 文本 未 定 性 和 意 义 空 白 。 ①
从 接受美 学理 论 中吸取 营养 , 丰富 、 完善
现 其 新 闻价 值 。 以 , 所 以受 众 为 中心 , 受 把 众 细 分 化 , 重 受 众 的反 馈 环 节 , 变 得 注 就 越 来 越 重要 。 党 报作 为我 国 的机 关 报 , 直 以严 肃 一 的 、 威 的形 象 出 现 在 公 众 面 前 。 在 当 权 但
今报纸 多元化 、 专业化 的冲击下 , 以及在 整个 新闻传播体式 ( 报纸 、 广播 、 电视 网
络 、 机等 ) 渐趋 于成熟 的大 背景下 , 手 逐
的传 播模式 已经从 过去 的传 者本位 转变
为受者本位 , 再到现在 的传者和受者的互
动模式 , 以求满足受众对信息的个性化需 求 。受众不仅是新 闻信息流动 的 目的地 ,
也是新闻作 品产生 的动力之一 。因而 , 任 何媒体和媒 体人 ,都 要考虑到受 众 的需
要 。 报 业 竞 争 日益 激 烈 的今 天 , 着 晚 在 随
这种 图式用尧 斯的术语 叫做 “ 审美 经验 的期 待视 野 ” 在某种程 度上 , 。 一个读 者 的审美经验 的期待视 野 已预先 决定 了他
其在受众心中的刻板 印象 , 增强亲和力, 而增强竞争 力。 从
【 关键词 】 党报 亲和 力 受众本位 接 受美学 期待视 野
随着市场经济的不 断深 入 , 闻媒介 新
读者知觉创作 的综 合 , 同时是揭示和创造 的过程 。 根据发生认 识论 的原理 , 者阅 读

浅论如何增强时政新闻报道的亲和力

浅论如何增强时政新闻报道的亲和力

地 气 、生动 的 同期声 更是 少 之又少 。播 闻报道 更加 的关 注 民生 、贴近 民生 ,从 感 染力 。再 次 ,多 保 留活 泼 、有趣 、亲
音员对 于时政性新 闻的播报也 比较有 “ 播 而更具亲和力 。 和 的一 面。 比如 目前央 视在 报道 习 近平 2 . 2 时政新 闻报道 的语 言和模 式要 总 书记 调研新 闻的时 候 ,就 多次 保 留 了 音腔 ”,虽然标准 、大气但是略显生硬 , 使 得时 政新 闻报 道整体 看来 缺 乏亲 和力 通俗生动 总书记戴草帽 、挽裤腿 、撑雨伞等镜头 , 为 了让 时政新 闻报道 更加 亲 民 ,就 表 现 出了领 导人 亲 和 、亲 民的一 面 ,就 和吸引力 。 2 增 强时政新 闻报道亲和力的措 施
到人 民熟悉 的生 活场 所 ,拉 近 与群众 的 时政 新 闻报道 的内容 非常 权威 、严 距 离 ,让 群众 切 实感受 到 时政新 闻报道 肃 ,但是 有 时缺少 对关 键 信息 的解 读 , 的 内容 实实 在在 地 与他们 生 活相关 ,让 尤 其是 电视 新 闻 ,不能 像报 纸一 样 反复 时政新 闻充 满 生活 气息 、增 添亲切 感 。 回看 ,许 多重 要政 策不 容易 在短 时 间让 比如央 视 《 新 闻联 播 》在报 道李 克强 总 观 众完 全 明 了。这 就需 要 在报 道 中 ,尽
关 键 词 : 时政 新 闻 ; 电视 报 道 ; 亲和 力
1 时政新闻报道缺 乏亲和力的原 因 时政新 闻是 价值 性 比较 高 的新 闻 , 因为它往 往传递 出党 和国家 的施政 纲领 , 但 由于报道存 在格式化 、 刻板化 的特点 , 使其 不太 容易 为普 通 民众接 受 ,其 原 因 主要有 以下几方面 。 1 . 1 时政新闻报道容易流于格式化

新时代如何提高党报的影响力和传播力

新时代如何提高党报的影响力和传播力

[作者简介] 刘政(1972—),男 ,四川巴中人,巴中日报社编辑。 - 150 -
媒介经营管理 meijie jingying guanli
对社会造成恶劣的影响。如何减少甚至消除这种现象对 实现我国的繁荣昌盛具有重要意义。党报作为主流媒体 的引路者,应加强新闻记者队伍建设,抵制虚假报道, 营造良好的党报发展生态。
二、新时代下党报发展的困境
(一)传播途径增加,影响力提升不明显 新媒体时代下,为顺应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 党报紧跟时代的步伐,不断拓宽信息发布渠道,以使更 多人了解到党报的内容,并且与之形成互动,起到宣传 教育的效果。为此,党报新增了官方微博、新闻客户端 等渠道,以便人们更加方便获得资讯。虽然党报的发布 渠道增多了,但人们并没有给予更多的关心以及关注, 甚至认为党报所发布的内容不是很丰富,对于人民群众 所关心和关注的事情报道得相对较少,因此,大部分人
的一个问题。
[关键词] 党报;影响力;新时代
[中图分类号] G21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473X(2019)08-0150-02
党报作为国家的机关报纸,一直以来都是社会的 主流媒体,引导着经济的发展、时代的进步和社会的稳 定,对国家的繁荣昌盛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但在科学 技术迅速发展的新时代兴起的新媒体,使党报的影响力 在一定程度上受到冲击,提高党报的内部影响力对实现 国家的繁荣昌盛、社会稳定和谐十分重要。
三、提高党报影响力的策略
(一)发挥媒体资源的优势 相对于非主流媒体,党报具有更多的优势资源,如 党报的政治性、权威性、品牌性等,党报的这些资源优 势有利于提高其影响力。党报应该充分发挥这些优势, 积极建立起媒体的引导机制,充分发挥党报的核心舆论 作用,寻求提高新闻权威的新方法、新方式,从而提高 新时代党报的内部影响力。而关注民生、解决民生问题 一直是我国的大事,党报通过客观真实地报道社会问 题,纠正某些舆论的错误导向,有利于不断扩大其影响 力,更好地发挥党报在促进国家繁荣昌盛、社会稳定等 方面中的重要作用。因此,党报应该充分运用其所拥有 的优势资源,不断提高党报地位。同时,党报还应不断增 加报道的角度,通过用全方位报道来打动主流读者,用高 度的思想引导大众,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二)增强舆论引导作用 人们都会关心与自身利益切实相关的事情,因此, 党报首先需要做的就是树立为人民服务的意识。一直以 来党报都有与紧密联系群众的特点,近几年随着信息技 术的高速发展,党报积极寻求与民众的线上沟通,开始 使用微博、客户端等新媒体。虽然党报运用新媒体实现 了在网络上与读者的沟通,但忽略了与群众在现实中的 沟通。因此,党报要想提高舆论影响力,必须关注群众 的疾苦、关注民生问题,将服务群众放在首要位置,让 普通民众感受到国家对自己的关注与关心。如对于群众 诉求和需要解决的实际问题,党报应及时了解事实真 相,对获得的信息进行分类,并其采取适当的解决方 法,把普通大众反映的每一件小事都落实到位,真正解 决人民群众所提出的问题,以此提高党报在群众中的舆 论影响力。 (三)培养高素质新闻工作者 新闻的报道与影响取决于新闻报道工作团队的整体 素质,一个高素质的新闻工作团队必然会增强人民群众 对其的信任。为了增强的权威性和可信度,党报必须从 根本上消除影响党报的一系列消极因素。首先,需要做 的就是贴近群众,真实报道群众所反映的情况和社会存 在的问题。通过全面真实报道,为民生呼吁、为群众解 决问题,同时积极宣传党的政策和相关知识,引导群众 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其次,要真正实现传帮带,将老记 者们的优秀传统继续发扬,传承老记者们的经验以及工 作作风。最后,要加强记者监督。当前社会中,极少数 记者经受不住利益的诱惑,出现了一些负面事件,极大 地影响了新闻工作者的形象,造成了极其恶劣的影响。

抓好五个环节 增强时政新闻亲和力

抓好五个环节 增强时政新闻亲和力
的, 一般 不 再 刊 发 监 督 报 道 。
相继批 示 , 由省 厅 成 立 调 查 组 直接 介 入 调 查处理 ; 阳《 价 医药费吓退 “ 合 ” 阜 高 参 农
民 》 件 , 样 得 到 卫 生厅 主 要 领 导 的 重 稿 同
元 。 同时 , 案 的 6名 村 干 部 受 到 党 纪 处 涉
维 转 向 前瞻 型 . 昨 天 的事 实 背 景 与 今 日 把
致 百姓 不 愿 意 看 , 响 了传 播 效 果 。 影 胡 锦涛 总书记 20 0 8年 6月 2 日在 0 人 民 日报 社 考 祭 工 作 时 , 新 闻 报 道 提 出 就 了具 体 的 要 求 。 指 出 ,必 须 坚 持 以 人 为 他 “ 本 , 强 新 闻 报道 的 亲和 力 、 引 力 、 染 增 吸 感 力 。 时 政 新 闻 报 道 只 有 增 强 亲和 力 , 能 ” 才 产生吸引力 , 形成 感染 力 。 者认 为 , 该 笔 应
卫生 厅 厅 长 和 明光 市委 书记 、 市长 高度 重 视 , 人 都 分 别 批 示 了处 理 意 见 , 省 厅 三 在
效果好——
及 时 跟踪 , 时 通 报 , 取 领 导 重 视 , 及 争 注 重 反 馈报 道
舆 论监 督 报 道 , 一 定 程 度 上 是 把 双 在
分 表 达 意 见 。通 过 各 方 现 身 发 言 表 达 意
见 报 后 , 委 常 委 、 省 长 赵 树 丛 在 报 纸 省 副
上 专 门 作 出批 示 , 求 卫 生厅 领 导 给 予 重 要 视 , 卫 生 厅 厅 长 高 开焰 和 分 管 副 厅 长 也 省
督 办 , 河 县 委 、 政 府 召 开 专 门 会 议 研 五 县

创新新闻报道增强地方党报贴近性

创新新闻报道增强地方党报贴近性

创新新闻报道增强地方党报贴近性随着媒体竞争的加剧,读者对阅读的需求也越来越高,这对地方党报,面临更加严峻的挑战。

如何走出一条有特色的地方党报创新之路,笔者认为还是要回到“三贴近”原则,努力改革和创新宣传内容及报道方式,增加了党报的贴近性和亲和力。

贴近群众,是坚持新闻事业党性原则的必然要求,也是“全党办报,群众办报”优良传统的集中体现。

如今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下,读者是否买报读报,首先要看对自己有没有用。

为适应这种需要,以本地普通人的生活作为新闻着眼点。

地方党报要将眼光下放,关注民情、民生,多角度反映百姓生活和呼声,多层次揭示普通人的命运和生存状态。

新闻采编者昀后确定的选题要真正为广大基层读者所欢迎。

笔者以《宁波日报》为例,谈谈对地方党报增强贴近性提出一些建议。

一、报道突出服务性。

近几年来,宁波日报增强了服务读者的力度,增加了实用新闻版或专栏,专门为读者提供气象、供水、供电等服务。

比如开设三年的《宁波质量报告》定期曝光一些质量违规案件,给读者及时提醒也起到了舆论监督作用。

再如,在每年的黄金周、春节等节日,报纸开设专刊,吃、喝、游、购、娱等方面无所不包。

2005年8月22日,新华社播发了一条563字的电讯稿,题目是《美制镇痛药“万络”可能致全球6万人死亡》。

此前,治疗风湿性关节炎的常规药物“万络”被指会增加服用者心脏病和中风发病几率的消息,已于去年10月由该报在同城媒体中独家刊发,且安排在头版显著位置,当时就曾引起过读者的高度关注。

生产该药品的厂家——国际制药巨头默沙东自去年10月1日起,开始在全球范围内回收“万络”。

后来,宁波也回收了6万余盒。

当晚夜班编辑看到这则稿子时已经是晚上9点多了。

宁波有没有因服用“万络”引起不良反应甚至致死者?服用者能不能索赔?这些事关患者生命安全和经济权益的事应该立即报道出去。

当晚,编辑立即联系了跑线记者,并开始搜集去年的该报所做的相关报道,同时撰写了编辑点评。

新华社的消息、本报记者昀新的连线报道、本报相关报道的回顾以及编辑点评被强势推出。

试论党报新闻亲和力

试论党报新闻亲和力

试论党报新闻亲和力党报,承担着围绕党和政府的中心工作,服务大局、弘扬主旋律的重要使命,党报如何在媒体格局发生巨大变化的形势下,更好地发挥喉舌作用,发挥好党委、政府与群众的桥梁纽带作用,提升党报传播力、影响力和公信力,是地方党报应该长期关注的课题。

标签:党报;新闻;亲和力一、党报新闻亲和力党报新闻亲和力指的是党报新闻在内容选取、报道写作、语言文风和编排设计这四个方面都具有亲和力,都为读者所喜欢、所接受,在读者中产生强大的舆论引导和宣传鼓舞作用。

其中,内容选取是党报新闻亲和力的新闻选材层面;报道写作、语言文风和编排设计是党报新闻亲和力的新闻业务层面。

(一)党报新闻亲和力的构成党报新闻亲和力涵盖新闻的选材层面与新闻的业务层面。

因为在党报环境下考量,较之新闻亲和力更具有针对性。

1.选材层面放在党报环境下考量,从新闻理论角度而言,在坚持党报党性原则不动摇的前提下,党报新闻素材的选取更应具备新闻价值五要素:(l)时新性。

选取新近发生的国内、国际的还未被大众所知道的事件,抢在第一时间发布,以把握主流媒体的话语权与主动权,事件发生的时间离党报公开报道的时间越短,党报新闻亲和力越强。

(2)重要性。

报道国内重大的时政要闻、政治决策、重大经济信息、重要科技发明、重大灾难与疾病、天气的显著变化等等,党报所报道的重要信息越多,党报新闻亲和力越强。

(3)接近性。

党报上报道的新闻离当地群众越近越接“地气”,报道的新闻越能引起当地群众共鸣,党报新闻亲和力越强。

(4)显著性。

党报报道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换届选举、报道广大干部群众团结奋进的先进事迹等为国人所瞩目的事件,这类事件关注度越高,党报新闻亲和力越强。

(5)趣味性。

选取读者喜闻乐见的富有人情味又体现高尚情操的题材,党报一定要保持格调高雅,不媚俗、不庸俗、不低俗,这类生动活泼的新闻素材越多,党报新闻亲和力越强。

2.业务层面党报因党委机关报的地位使然,在业务操作手法上也有自己的特性。

新时代地方党报如何增强新闻活力

新时代地方党报如何增强新闻活力

新时代地方党报如何增强新闻活力作者:雷昊来源:《科学导报》2020年第42期随着互联网的高速发展和科技的不断进步,大众获取信息的方式已经发生了重大变化。

新媒体的传播力和渗透率变得越来越强,大众获取新闻信息的渠道已经由单一变得越来越广泛和多元化。

地市级党报作为当地党的宣传喉舌,是党和政府的传声筒,是地方领导与百姓沟通交流的重要平台。

地市级党报的办报效果好不好,百姓是否关注,满意程度高不高,直接决定了报纸的传播力度、深度和广度,对于报纸影响力,占领信息制高点,能否让党的声音传播得更远更广泛起到决定性作用。

鉴于当前很多地市级党报的新闻报道形式过于单一化,办报思路始终围绕当地领导政务活动展开,内容空洞,缺乏新闻活力。

为了跟上时代脚步,办人民喜爱的党报,必须提升报纸质量,增强新闻活力,赢得读者市场。

1.加强新闻策划能力。

加强党报的新闻策划是做活报道的必要条件。

新闻的选题策划在整个报纸中起到引领作用,只有优秀的选题,才能报道出优秀的新闻作品。

地市级党报要深度挖掘当地有价值的新闻内容,围绕本地区的政治建设、经济发展、生态保护、民生福祉等内容,采取多角度多维度的宣传报道形式,并围绕选题开办一系列耳熟能详、百姓叫得响的品牌栏目。

要加强新闻策划团队建设和素质培养。

作为党报,策划人员要树立正确的新闻价值观,提升社会责任心,加强正能量的新闻策划水平。

要善于发现切合民生的新闻线索,使整个新闻报道弘扬时代主旋律。

2.要做活民生报道。

民生报道与百姓生活息息相关,群众喜闻乐见。

新闻记者要真正地深入基层一线,拓宽视野、增进与群众的情感,捕捉接地气的新闻素材,抓住活鱼,策划撰写出反映民情民意的好新闻作品。

要找准党报做活民生新闻的突破口,从人民群众切实利益出发,找准哪些是生活中的普遍性,哪些是社会热点,把出发点和落脚点放在引导读者正面认识事实的角度上,做好宣传报道。

3.传递领导担当作为惠民生的理念。

党报的核心工作是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宣传党的纲领、路线和政策的重要平台。

《谈科技新闻的亲和力》

《谈科技新闻的亲和力》

期末论文《谈科技新闻的亲和力》科目:科技新闻报道指导老师:马苗学生:杨涵雯学号:2007100610117班级:07级新闻一班谈科技新闻的亲和力摘要:科技新闻是对新近发生或发现的科技事件、科技现象所进行的科学性、知识性的报道,科技新闻涉及到人类科技活动的各个研究领域,高深理论、专业术语、专业名词多,不少本专业及相关领域的人很难弄得十分明白,这就容易导致一些科技新闻写的枯燥乏味陷进技术圈子里跳不出来,使科技新闻的传播价值和传播效果大打折扣。

怎样解决这个问题?关键要在报道的亲和力上下功夫。

关键词:科技新闻亲和力可读性前苏联科普学家伊林曾说过:“没有枯燥的科学,只有枯燥的叙述。

”要正确掌握科技新闻报道方法,提高科技新闻的可读性,就必须增强科技新闻的亲和力。

所谓亲和力,在新闻传播的意义上是指与受众之间的紧密感、亲切感、信任感、互动性和关注度、接受度。

也就是说,当一家媒体报道的信息和观点能使受众在自然而然和心悦诚服中所接受。

科学是一种教育也是一种气质。

增强科技新闻的亲和力,要充分发挥好新闻媒体的转化器作用,把这类复杂、专业性较强的科技转化为老百姓喜闻乐见的形式,这是考量一个媒体的重要标志。

谁的转化工作做得好,谁就能获得更多读者的喜爱和认同。

转化,实际上就是一个表达方式的问题,同时也是一个表达技巧的问题。

(1)也就是说科技新闻报道要有社会新闻化倾向,被广大读者普遍接受的一种新闻传播形式,因其独特的视角、通俗的语言和贴近生活等特点受到广大读者的喜欢。

美国媒介研究理论家保罗·莱文森认为一种媒体越是符合人性化的模式,越是在各种媒体的生存竞争中具有顽强的生命力。

为此,增强科技新闻亲和力,要从形式和内容上采取多管齐下,搞好人性化故事化的报道。

从报道形式上,首先从视觉第一印象上,要增强科技新闻报道的亲和力。

科技新闻编排形式要简约易读。

在编辑学中,我们看到这样的情形,同样一篇报道,不同的版式处理方式,就会产生截然不同的传播效果,编排形式处理得当,读者阅读率就高,传播效果就好,反之亦然。

论如何增强党报时政新闻的亲和力

论如何增强党报时政新闻的亲和力

论如何增强党报时政新闻的亲和力时政新闻在媒体的报道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但长期以来,由于时政新闻报道内容单一、形式僵化,缺乏亲和力,导致受众不愿意看,影响了新闻的传播效果。

因此,应通过对报道思维、报道视角、报道内容、报道形式、报道语言几个方面来增强时政新闻的亲和力。

标签:新闻报道;时政新闻;亲和力时政新闻在媒体报道活动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但长期以来,由于时政新闻报道重领导、轻群众,重工作、轻生活,报道语言公式化、概念化,缺乏亲和力,导致受众不愿意看,影响力传播效果。

胡锦涛同志2008年6月20日在人民日报社考察工作时指出“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增强新闻报道的亲和力、吸引力、感染力”时政新闻报道只有增强亲和力,才能产生吸引力,形成感染力。

因此,要增强时政新闻的亲和力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体制改革在坚定不移的坚持党报党性原则的前提下,让党报获得更多的话语权,让时政新闻的写作更加灵活,让舆论监督的力度更为强大,让党报的宣传之味日益淡化。

党报究竟是要替党说话还是要替百姓说话,这都需要在新闻体制上进行革新,让党报新闻思想从“指令性新闻模式”向“指导性新闻模式”转变,借用《联合早报》评论员杜平的一席话“过时、过细、过严、过死的新闻管制手段,是阻止中国媒体‘做大做强’的最大障碍。

官方媒体之所以不能向世界发出有说服力的声音,甚至还在失去本国民众的信任,原因就在于自己人掐住了自己人的喉咙,使其有话说不出,说出来也没有力量,久而久之就不会说话。

”我国党报要更具有新闻亲和力,要更为读者所接受、所喜欢,应从下述两方面着手:其一,使党报新闻摆脱旧有的宣传本位,回归新闻本位;其二,党委宣传部门转变观念,在强化党委对报纸的政治影响和政治领导的同时,赋予报社一定的自主权和自由裁量权。

二、转变思维打造时政新闻的亲和力,首先需要媒体一改过去的惯性思维,要在报道思维方式上先行突破,报道思维的转变是根本。

一是思维方式要从趋同型转向求异型,求异型思维在认识过程中往往关注于事物间差异性与特殊性,现象与本质的不一致性,已知事物的局限性。

提升党报时政新闻亲和力技巧

提升党报时政新闻亲和力技巧
提 升 党 报 时 政 新 闻亲和 力技 巧
口邓 文露
( 京 山 县新 闻 中心 , 湖北 京山 4 3 1 8 0 0 )
作 为党 的喉舌 ,党报承担着宣传党 的路线 、 方针 、 政策 的重任 , 因而各 类时
政 类 新 闻 占据 党 报较 大 的版 面 ,长 时 间
事实上 , 不论是 “ 文山” 还是“ 会海 ” ,
通讯 员 , 几 乎每月都 向《 湘潭 日报 》 投 稿
数篇 , 我们虽然不是来稿 即登 , 但编发率
也达 到 了 7 0 %。
发挥 计生领 导和专家 的权威作 用 。
在重要 时期刊发计生领导和专家的文章 可以帮助解疑释惑 。 近年来 , 由于有些来
“ 脚板新 闻” 。同时 , 记者要 在宣传报 道
发挥业余通讯员生力军作用。发挥 业余通讯员生力军作用 ,对于地市党报
不正确 的言论扰乱 了正常 的生 育秩序 。
加之现在 的计生工作 已经 由重管理转 向 重服务 ,很多人误 以为 国家放宽计生政 策了 , 社会上甚至有传闻 , 非单独家庭也 可以放开生二胎。在这种情况下 ,我们 在《 湘潭 日报》 的理论视野专版适时刊发
体现 报 道 作 者 的群 众 性
发挥专线记者 的主力军作用 。计划
2 0 1 4/ 6期
中国地市报人 7 5
读 者 眼球 的最 大 “ 策略” 。
时政新 闻写作难度大 ,是因为它既
离 不 开严 肃性 , 又 不 能 忽 视通 俗 性 , 要 让
弊病 。 此外 , 在会 议 新 闻 导语 中 , 要 抓 住 核
极性 、 减轻记者 的工作压力 , 而且还能为
其他 地方 的计 生工作 提供 经验参考 , 对

如何让党报评论更具亲和力

如何让党报评论更具亲和力

如何让党报评论更具亲和力作者:田磊来源:《记者观察·中旬刊》2019年第10期摘要:基于党报的特殊地位,在其发表评论的过程中同样具有较高的严肃性与威信力,整体较为缺少亲和力,无法真正形成党报报道与人民群众的良好互动,阻碍了党媒作用的发挥。

提升党媒评论的亲和性,以更加亲民的方式完成党报媒体自身的职责已经成为新时期党媒工作的重要内容。

关键词:党报媒体;新闻评述;亲和力一、提升党媒评论亲和力的作用(一)拉近党报媒体与新闻受众之间的距离亲和力更多强调党报媒体要采用更加亲民的表达方式完成新闻报道内容,在媒体工作过程中,党报通过提高自身的亲和力能够更好地拉近党报媒体与新闻受众间的距离。

以《宁夏日报》为例,在评论中更多采用党政官方语言,导致新闻受众对其内容的接受度较低,受众群体逐渐缩减。

而在改革后选取更加亲民的表达形式,以人民生活作为切人点,新闻报道评论亲和性增强,获取了更多新闻读者的支持。

(二)提高新闻受众的接受程度在传统的新闻报道中,党报媒体更加关注自身官方主流媒体地位的展示,在新闻评论中大都采用较为官方、刻板的语言,整体理解难度较高,造成了读者阅读兴趣的降低,影响了党报新闻信息的传播。

通过对党报媒体新闻评论进行改革,提升自身亲和力首先能够拉近党报媒体与新闻受众之间的距离,减少新闻报道过程中新闻阅读的强制性,增强阅读体验感。

在《宁夏日报》的新闻评论改革中,强调对新闻评述语言的应用要更加偏重于白话类,提高语言的可理解性,同是注重自身语言风格的转变,提升语言的趣味性。

(三)适应新媒体时代的发展要求在日常工作的過程中,通过打造更加平等的新闻互动关系能够提升新闻受众的阅读满意度,展示党报媒体在新时期的发展特征。

重视党媒评价建设能够为新时期党报新闻发展提供方向参考,提高其与时代的融合度,更好地履行自身的社会责任。

二、提升党媒评价亲和力的途径(一)转变观念,积极适应市场发展需求提升党媒亲和力首先要从党媒编辑人员自身观念的改变切入。

浅谈如何增强党报的权威性

浅谈如何增强党报的权威性

浅谈如何增强党报的权威性作者:王萍来源:《柴达木开发研究》2011年第03期党报的权威性是由党报的性质、地位、任务和作用所决定的。

党报的权威性具体体现在观点必须正确且旗帜鲜明,提供的精神食粮必须积极健康,所付诸的文字必须规范准确;体现在大局意识和群众意识方面,即大局意识就是要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坚持以正面宣传为主的方针,弘扬时代主旋律,群众意识就是要坚持为人民群众提供新闻信息服务与以人民群众为新闻主体的一致性。

一、增强党报的权威性,必须坚持正面宣传报道的主流导向作用我们的社会正在走向多元化,在这多元化的社会中谁来奏响主旋律的基调?靠的就是党报的正面报道。

正面报道就是以一种客观、健康、向上的舆论引导社会。

正面报道不是讲违背客观事实的好话、空话、套话,也不是迎合个别领导的喜好,而是反映最广大公众所喜闻乐见和关注的事件,以一种建设性的思路去剖析发展中出现的问题。

党报的宣传坚持以正面报道为主,但是我们也应该认识到,正面报道有很多种方式,歌颂是一种方式,批评也是一种方式,但根本目的都是为了促进党和国家的事业向前发展。

所以,只要有利于推动社会进步和发展,只要不是站在反对主流价值观的立场上,这样的报道都属于正面报道,也都是党报可以采用的。

正面报道宣扬主流价值观,但并不是一味地跟踪热点、跟踪领导,而是要保持相对冷静、独立的思考,否则会陷入一种肤浅和平庸。

搞好正面报道关键是要关注和分析老百姓的心态,贴近群众,贴近生活,贴近实际,这样可以使党报过于严肃的面目变得活跃、活泼起来。

从根本上说,党的意志和人民的心声是统一的。

坚持正面报道为主,不应该把宣传党的正确路线、方针、政策同揭露某些部门的错误执行方法、个别的贪污腐败行为对立起来。

不排斥批评揭露的正面报道,才能取得读者的信任和拥护,这正是党报的生命力所在。

二、增强党报的权威性,必须找准宣传报道亲民的切入点作为党报,其权威性无可置疑。

但是以怎样的方式,更好地体现它的权威性,使读者更乐意接受这种权威性,从而更好地认同报纸以及报道的内容,则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

进一步增强新闻宣传吸引力、感染力和亲和力的对策建议

进一步增强新闻宣传吸引力、感染力和亲和力的对策建议

进一步增强新闻宣传吸引力、感染力和亲和力的对策建议(XX县委宣传部)坚持以人为本,增强新闻报道的吸引力、感染力和亲和力,是新闻宣传工作长期恪守和坚持的一项重要原则。

如何采取有效的手段不断增强新闻宣传的吸引力、感染力和亲和力又是长期探索的一个重要课题。

作为一名在基层从事新闻宣传工作的普通干部,深知新闻宣传要想达到预期的目的和效果,增强其吸引力、感染力和亲和力是尤为重要的。

笔者以为,必须把体现党的主张和反映人民心声统一起来,把坚持正确导向和通达社情民意统一起来,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原则,才能进一步增强新闻报道的亲和力、吸引力和感染力。

总体而言,总结为一下几个方面的对策和建议:一是贴近实际,不断改进深度报道。

深度报道是新闻宣传最容易达到预期目的的一种报道形式。

近几年,我们围绕全县大局,贴近实际采写稿件,不断完善和逐步克服了深度报道“长而不深”、“深不可读”的欠缺。

比如,在组织采写“XX县新农村建设系列报道”中,我们摈弃固有的材料式堆积稿件,贴近实际,用鲜活的人物实例和感人的故事展现XX县新农村建设发生的突出变化。

同时,围绕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自主创新、宏观调控、“三农”工作、环境保护、矿业、旅游、社会事业等问题,先后策划和组织了多套重点系列报道。

这些报道事实生动、场景真实,提高了可读性,大大增强了新闻宣传的亲和力、吸引力和感染力。

二是深入基层,不断改进作风文风。

基层是新闻的富矿,是新闻宣传工作者成长的沃土。

作为在基层从事宣传工作的干部,更容易了解基层、到一线、到新闻事件发生的现场。

只有和老百姓面对面的交流,和那些朴实的鲜亮典型人物事迹亲密接触,才能采写出更多让众人喜闻乐读的好文章。

比如,在今年年初抗击雪灾的过程中,笔者提前出现在现场采写的一篇稿件——《“牛司令”为养殖户捐赠5吨饲料》,稿件适时的表现了一个普通牧民帮助周边牧民抗击雪灾的过程。

当时,稿件很快就发在了报纸的重要位置,之所以有这样的效果,笔者以为,深入基层、改进作风和文风是功不可没的。

向科技要传播力——浅谈党报媒体融合发展的科技创新与应用

向科技要传播力——浅谈党报媒体融合发展的科技创新与应用

科技传播实践研究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第38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6年6月,中国网民已达7.1亿,手机网民突破6.56亿。

面对媒体格局深刻调整、舆论生态重大变化,在融合发展的竞技场上,没有第一,只争朝夕。

作为新闻舆论的引导者,党报更应锐意改革,趋时而变,加快媒体融合步伐,运用科技手段提升党报引导力、传播力、影响力,履行好新闻舆论工作职责和使命。

1 以科技理念提升党报引导力1)以科技理念为引领。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了“构建和发展现代传播体系,提高传播能力”的重要命题。

这是党对新时期新闻宣传工作的重要部署。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座谈会”上指出:“要适应分众化、差异化传播趋势,加快构建舆论引导新格局。

”思想认识的高度,决定融合发展的深度;理念创新的程度,决定融合发展的力度。

党报作为构建现代传播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牢记职责,不辱使命,与时俱进,改革创新。

在这个互联网时代,党报需要构筑自己的媒体阵营,通过媒体融合,让发出的声音更响亮、传播更广泛、影响更有效。

2)以科技理念为方向。

观念就是价值,思想就是力量。

在网络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作为纸质媒体的党报,如何应对互联网的挑战?是势不两立还是相互融合?孝感日报传媒集团(以下简称孝报集团)给出的答案是:以顺应促逆势。

集团确立了“媒体融合,优势互补、一体发展”的大思路,积极应变,与时俱进,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在内容、平台、经营等方面的深度融合,真正让媒体融合产生化学反应,促进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的互动互融,形成融合发展的现代传播体系。

经过融合发展的蜕变,集团综合收入在4年时间内翻了两番。

真实的数据充分证明了融合发展的生产力、创造力和生命力。

3)以科技理念为动力。

媒体融合既是技术革新,也是观念更新,更是体制机制创新,是一项全局性、系统性工程。

近年来,孝报集团按照现代新闻传播规律和新兴媒体发展规律,强力推进各项改革,实现体制机制全方位颠覆式创新,通过拆除壁垒,借助新媒体拓宽传播渠道,建立中央厨房式的全媒体新闻采编平台,大胆实施采编流程再造,改造升级生产要素,完善考核体系和分配机制,调动了全员参与融合发展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推进了媒体生产要素的深度融合。

浅析如何增强科技报道的亲和力

浅析如何增强科技报道的亲和力

作者: 薛净
作者机构: 河北大学新闻传播学院09级新闻专业研究生
出版物刊名: 新闻世界
页码: 57-58页
年卷期: 2010年 第9期
主题词: 科技报道 亲和力 科技新闻 影响力
摘要:我国的科技报道对受众的关注度不够,在语言和内容上也有一定的欠缺和不足,这些都造成了新闻报道的亲和力不足,也影响了媒体对受众的影响力。

媒体在传播报道科技新闻对要做好对自身的定位,做好受众分析,从业者要增强自身的科技知识修养;科技报道的语言要平实,贴近受众,版面也应简单生动。

增强科技新闻报道的亲和力,有利于增强媒体的影响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如何增强党报科技新闻的亲和力
科学技术已经渗透到我国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

不断扩大科技宣传,拓宽科普渠道,增加科技信息的密度,提高人们的科技意识,已经成为社会舆论的一个热门话题。

科技新闻是科学技术领域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

主要包括科技政策、科技理论、科技信息、科技动态、科技人物等,与社会、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生态、环境、人口密切相关,涉及人们生活、生产、生存、发展的方方面面。

按照通常的观点,新闻是一项速朽的事业,最经不住时间的考验,对于科技新闻而言,不仅速朽,还要加上枯燥、难懂等特点。

但是回顾将近两年我所做的科技新闻报道工作,我发现科技新闻也可以做到不那么枯燥,不那么难懂,有时候甚至还很有趣。

“硬新闻”要“软着陆”让科技新闻走进百姓生活
“硬新闻”表面上看,远离群众日常生活,但实际上这些新闻中都蕴含着群众的切身利益。

过去因为过于追求报道的形式,而没有将其挖掘出来。

科技新闻可以利用自身的特性完成这个任务,不仅使“硬新闻”“软着陆”,还要“着
陆好”,既要增强“硬新闻”的可读性和亲和力,又要坚持党报的权威性。

这就要求跑科技新闻的党报记者要真正地沉下去,“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

”走进实实在在的平民百姓生活,了解群众的所需所想,同时还要具备较高的理论水平,将党的政策和精神吃透,掌握其内涵,成为党与群众联接的纽带,使宣传报道生动现实、有血有肉,让群众感到贴心、实在。

我经常在想:读者为什么要看科技新闻?“使用与满足”理论告诉我,读者是为了满足自我的某种“需要”来接触大众传播信息的,通过这种接触,读者可以得到某种程度上的满足。

也就是说,读者在整个传播过程中并非被动的接受。

这就要求传播者考虑读者的需求。

党报的科技新闻报道不能一味板起面孔,枯燥地传达信息,而要体现出人文的存在和人文精神的力量,增强亲和力,才能实现最大的新闻价值和传播效果。

党报的科技新闻因其传播面广、传播速度快等特性成为科技与社会发展的“晴雨表”。

从科技新闻报道中,读者可以感受到时代进程的脉络及社会发展的轨迹。

谁都知道科技很重要,经济社会发展,生活品质提升,哪一个都离不开科技。

事实上,我们每天也都在享受着科技成果带给我们的种种恩惠。

尽管如此,人们对“科技”两字总有一种距离感。

与此同理,大多数科技新闻比起社会新闻、经济新闻、文化新闻来,也往往让读者“敬而远之”。

因此,增强科技报道的亲和力和可读性,是从事科技报道的记者必须去跨越的一道坎。

“软化”科技新闻当好语言“翻译”
科学界和新闻界是两个具有不同价值取向又相互依存的群体。

科学研究要求严谨、周密、无懈可击,强调“十年磨一剑”的深奥;而新闻是易碎品,今天的新闻就是明天的历史,新闻报道要求新、求异,强调吸引人、通俗易懂。

因此,从价值取向上来说,科技界和新闻界具有天生的矛盾,但两者又互为依存。

离开了科技界的合作,记者的科技新闻报道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科技是一个国家的立国之本,我国每年都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进行科学研究和发展科技,众多的科技工作者在做些什么、想些什么、取得什么成果、还有什么不足等等,广大的读者都应有“知情权”。

此外更为重要的是,科学知识的普及程度关系到一个国家国民素质的高低,而我国公众所接受的科学知识大都是来源于新闻媒体的报道。

毋庸讳言,大量科技题材对非专业人士来说,的确是严谨、理性甚至深奥的,读起来很累,但是科技也有它生动、丰富、妙趣的一面。

为了增加科技新闻的可读性和趣味性,
就需要软化科技新闻。

有人讲,科技新闻是“翻译的艺术”,也就是说,给科学以通俗的阐述,所以,科技新闻记者在某种程度上就是科技语言的翻译,在科技信息和读者之间,发挥桥梁的作用。

科技新闻涉及到人类科技活动的各个研究领域,高深理论、专业术语、专业名词很多,不是本专业及相关领域的人很难弄得十分明白,这就容易导致一些科技新闻写得枯燥乏味,陷进技术圈子里跳不出来,使科技新闻的传播价值和传播效果大打折扣。

怎样解决这个问题?关键是要掌握科技新闻写作的一些技法。

前苏联科普作家伊林曾说过:“没有枯燥的科学,只有枯燥的叙述。

”我国科学大师钱学森也指出,科学本身比有些人的科学幻想高一千倍。

原子世界、宇宙天体、分子结构、遗传信息,实在丰富得很,那么,如何才能写得生动精彩呢?首先,我认为要精心设计导语。

“导语是记者展示其杰作的橱窗。

”一个好的消息导语一般要做到两点:一是要抓住事物的核心,二是要能吸引人看下去。

其次, 要注重实用性,让科技新闻不仅可读而且管用。

如我采写的科技新闻《我市鼓励民营科技企业通过创业板上市融资》、《我市科技成果拥有人可享有20%的股权》、《我市鼓励“两库”人才创办科技型企业》等稿件,就是我对科技政策的解读,在解读时,我抓住政策的要点,做了深入浅
出的解释,读者反响很好。

一项好的政策,一旦被企业接受,其产生的效益是不可估量的。

反之,政策的导向作用就难以发挥。

有一个太阳能生产企业的老总看了我采写的《我市鼓励民营科技企业通过创业板上市融资》的科技新闻报道以后,打电话对我说,订了一年的《太原日报》,只要有这一条政策解读帮上忙,就很值了。

其实,在实际采访中,我认为科技新闻不外乎两类:一类是帮助读者扩大视野、增长见识的,一类是可以直接为读者所用的实用的科技信息。

太原日报麻毓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