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面活性剂期末复习提纲全

合集下载

表面活性剂复习资料.

表面活性剂复习资料.

表面活性剂第一章表面活性剂的基本概念表面活性剂基本概念1、请解释表面张力、表面活性剂、临界胶束浓度、浊点、Krafft点等概念。

表面张力是指垂直通过液体表面上任一单位长度、与液体面相切的,收缩表面的力。

液体内部分子所受的力可以彼此抵消,但表面分子受到液相分子的拉力大,受到气相分子的拉力小(因为气相密度低),所以表面分子受到被拉入液相的作用力表面活性剂是指在加入很少量时就能显著降低溶液的表面张力,改变体系界面状态,从而产生润湿、乳化、起泡、增溶等一系列作用,以达到实际应用要求的物质。

临界胶束浓度:表面活性剂在水溶液中形成胶团的最低浓度,称为临界胶团浓度。

浊点(C. P值):非离子表面活性剂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降低,溶液由澄清变混浊时的温度即浊点。

临界溶解温度(krafft点):离子型表面活性剂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加,当温度增加到一定值时,溶液突然由浑浊变澄清,此时所对应的温度成为离子型表面活性剂的临界溶解温度。

界面与表面:界面就是指物质相与相的分界面。

是指两相接触的约几个分子厚度的过渡区。

若其中一相为气体,这种界面通常称为表面。

即液相或固相与气相的界面称为表面。

常见的界面有:气-液界面,气-固界面,液-液界面,液-固界面,固-固界面。

水溶液的表面张力随溶质浓度的变化可分为三种类型。

1、表面张力随其溶质浓度的增加略有上升,且往往近于直线(曲线A)2、表面张力随溶质浓度增加而逐渐下降,在浓度很稀时,下降较快,随浓度增加下降变慢(曲线B)。

3、在溶液浓度稀时,溶液的表面张力随溶质浓度的增加急剧下降,当溶液的浓度增加到一定值后,溶液的表面张力就不再下降了(曲线C)。

表面活性剂的定义:加入少量就能使水的表面张力大幅度地降低,从而明显改变体系的界面性质和状态的化合物——表面活性剂。

如肥皂中的脂肪酸钠,洗衣粉中的烷基苯磺酸钠等。

最早的表面活性剂——肥皂。

例如20ºC时,纯水的表面张力γ为72.75mN/m,加入0.1%的脂肪酸钠,γ即降为25mN/m。

表面活性剂 复习

表面活性剂  复习

一、名词解释:1、界面吸附:指物质由相内部富集与界面的现象;2、Stern 电位ψs:固体表面外侧的Stern 面至溶液本体相的电位差为Stern 电位ψs3、Zeta 电位ζ:由滑移面至溶液本体相的电位差,称为电位ζ。

4、扩散双电层厚度k-1:k-1为扩散双电层的理论厚度。

5、吸附效率:界面吸附效率为单位浓度所能达到的界面吸附量,用22/C Γ。

6、吸附效能:界面吸附效能则为界面所能达到的最大吸附量,即饱和吸附量∞Γ7、界面张力降低效率:表面活性剂的单位本体浓度引起表面张力降低的值,用π/c 表示。

8、界面张力降低效能:即表面活性剂降低表面张力的最大值,用CMC π表示。

9、临界胶束浓度CMC :溶液的表面现象(表面张力、临界张力)与其内部性质(摩尔电导、电导率、渗透压、浊度以及密度变化等)存在相互一致的内在关系,即溶液所有的物理性质的变化存在一个范围小、统一的浓度突变点。

该突变点即为临界胶束浓度。

10、胶束的聚集数:胶束大小的量度是聚集数,即缔合成胶束的表面活性剂分子(或离子)数。

11、增溶:不溶于水的物质,在使用醇及其他溶剂的情况下,由于添加少量表面活性剂而透明地溶于水的现象称为增溶。

12、离子型表面活性剂的温度K T :离子型表面活性剂的Krafft 温度是离子型表面活性剂的临界胶束浓度--温度曲线与离子型表面活性剂的饱和浓度--温度曲线的交点,称为临界溶解温度k T ,为三相点,在该点饱和溶液与胶束和结晶三相共存。

13、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的浊点P T :升温至某一温度时,会发生浑浊分相,通常此温度成为浊点。

14、20pC :与纯溶剂表面张力o γ相比,溶液表面张力γ下降20mN/m 时,各种本体相浓度20=πC 的对数的负值:2020lg =-=πC pC 。

15、前进接触角、后退接触角以及接触角滞后:在固/液界面扩展后测量的接触角叫做前进接触角,以A θ表示;而在固/液界面缩小后测量的接触角叫后退角,以R θ表示,前进接触角与后退接触角之间的差值(A θ—R θ)叫做接触角滞后。

表面活性剂 复习

表面活性剂  复习

一、名词解释:1、界面吸附:指物质由相内部富集与界面的现象;2、Stern 电位ψs:固体表面外侧的Stern 面至溶液本体相的电位差为Stern 电位ψs3、Zeta 电位ζ:由滑移面至溶液本体相的电位差,称为电位ζ。

4、扩散双电层厚度k-1:k-1为扩散双电层的理论厚度。

5、吸附效率:界面吸附效率为单位浓度所能达到的界面吸附量,用22/C Γ。

6、吸附效能:界面吸附效能则为界面所能达到的最大吸附量,即饱和吸附量∞Γ7、界面张力降低效率:表面活性剂的单位本体浓度引起表面张力降低的值,用π/c 表示。

8、界面张力降低效能:即表面活性剂降低表面张力的最大值,用CMC π表示。

9、临界胶束浓度CMC :溶液的表面现象(表面张力、临界张力)与其内部性质(摩尔电导、电导率、渗透压、浊度以及密度变化等)存在相互一致的内在关系,即溶液所有的物理性质的变化存在一个范围小、统一的浓度突变点。

该突变点即为临界胶束浓度。

10、胶束的聚集数:胶束大小的量度是聚集数,即缔合成胶束的表面活性剂分子(或离子)数。

11、增溶:不溶于水的物质,在使用醇及其他溶剂的情况下,由于添加少量表面活性剂而透明地溶于水的现象称为增溶。

12、离子型表面活性剂的温度K T :离子型表面活性剂的Krafft 温度是离子型表面活性剂的临界胶束浓度--温度曲线与离子型表面活性剂的饱和浓度--温度曲线的交点,称为临界溶解温度k T ,为三相点,在该点饱和溶液与胶束和结晶三相共存。

13、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的浊点P T :升温至某一温度时,会发生浑浊分相,通常此温度成为浊点。

14、20pC :与纯溶剂表面张力o γ相比,溶液表面张力γ下降20mN/m 时,各种本体相浓度20=πC 的对数的负值:2020lg =-=πC pC 。

15、前进接触角、后退接触角以及接触角滞后:在固/液界面扩展后测量的接触角叫做前进接触角,以A θ表示;而在固/液界面缩小后测量的接触角叫后退角,以R θ表示,前进接触角与后退接触角之间的差值(A θ—R θ)叫做接触角滞后。

表面活性剂1复习题总结

表面活性剂1复习题总结

第一章:表面活性剂的概述1.表面活性剂的定义:在浓度很低时,能大大地降低溶剂的表面张力,当浓度达到一定值时,随浓度的增加,表面张力不再变化或变化不明显。

Surface active agent (surfactant)Definition :At low concentration, the substance can sharply reduce the surface tension of the solvent; when the concentration reaches a certain value, the surface tension of the solvent has no change or does not change significantly with increasing the concentration of this substance 。

2.表面活性剂的两亲结构:(1).溶液表面的吸附(2).溶液内部胶团的形成Amphiphilic characteristics of surfactants:(1)Adsorption on solution surface,(2)Micelle formed in the solution .3.表面张力的定义:垂直通过液体表面上任一单位长度,与液面相切收缩液体表面的力。

表面张力的作用示意图Surface tension – the force per length that brings aboutthe contraction of liquid surface4.影响表面张力的因素:不同物质,分子间的作用力不同,分子间的作用力越大,相对应的表面张力就越大。

(1)体系的影响 不同种类的物质,其表面张力有何规律?通过大量的实验发现,各类液体的表面张力的数值分布在0.1~103 mN/N 数量级。

最低液体的表面张力是1K 时液氮的表面张力,其值为0.365 mN/N ,最高液体的表面张力是1550℃时铁的表面张力,其值为1880 mN/N 所有物质中,表面张力有如下规律:金属化合物 > 离子键化合物 > 极性物质 > 非极性物质(2)温度 一般来说,同一物质,表面张力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All substances, surface tension has the following rules: metallic bond > ionic bond > polar bond > nonpolar bondEffect of temperature :Generally speaking, for the same substance: Temperature 越高 surface tension 越低5.常见的表面现象:(1.)液体的曲率与附加压力 不同类型的液体在容器中,液体的弯曲程度也不同,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ΔR =1/R1+1/R2,ΔR > 0 液面呈现凸液面ΔR < 0 液面呈现凹液面ΔR = 0 液面呈现平液面Laplace 公式: ΔP=P -P 外=2γ/R(2)毛细现象在毛细力的作用下,液体发生宏观流动的现象。

表面活性剂期末复习

表面活性剂期末复习

第一章表面活性剂绪论1 基本概念:(1)表面张力表面张力是指作用于液体表面单位长度上使表面收缩的力(N/m)(2)表面活性物质能使水的表面张力明显降低的溶质称为表面活性物质。

(3)表面活性剂表面活性剂是指在加入少量时就能显著降低溶液表面张力并改变体系界面状态的物质。

(4)表面活性剂有效值能够把水的表面张力降低到的最小值。

显然,能把水的表面张力降得愈低,该表面活性剂愈有效。

(5) C20C20:降低溶液表面张力20mN·m-1 时所需的表面活性剂浓度,该值愈小表明表面活性剂在界面的吸附能力愈强。

(6)cmc临界胶束浓度简称CMC表面活性剂在溶液中开始形成胶束的最低浓度称为临界胶束浓度。

(7)胶束两亲分子溶解在水中达一定浓度时,其非极性部分会互相吸引,从而使得分子自发形成有序的聚集体,使憎水基向里、亲水基向外,减小了憎水基与水分子的接触,使体系能量下降,这种多分子有序聚集体称为胶束。

随着亲水基不同和浓度不同,形成的胶束可呈现棒状、层状或球状等多种形状。

(8)胶束聚集数胶束聚集数:指缔和成胶束的表面活性剂分子或离子的数量,可度量胶束的大小。

疏水性↑,胶束聚集数↑胶束聚集数=胶束量(胶束的分子量)/表面活性剂的分子量(9)Krafft 点Krafft 点:1%的表面活性剂溶液加热时由浑浊变澄清,溶解度急剧增加时的温度。

Krafft 点低,表面活性剂的低温水溶性越好;离子型表面活性剂通常在Krafft 点以上使用(10)浊点浊点:1%的聚氧乙烯型非离子表面活性剂溶液加热时,溶液由澄清变浑浊时的温度。

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通常在浊点以下使用浊点越高,溶解度越好,使用范围越广2 基本数值(1)水在20℃时的表面张力为72.8mN/m(2)大部分表面活性剂的cmc在10-6~10-1mol/l3 重要关系(1)表面张力的影响因素及其一般规律影响表面张力的因素——分子间力有关温度对表面张力的影响:随温度升高,分子间力降低,液体的表面张力降低;压力对表面张力的影响:随压力升高,气相密度升高,液体表面的内向合力降低,液体的表面张力降低;(2)cmc的影响因素及其一般规律内因:(1)碳氢链的长度:碳数↑,cmc↓(2)碳氢链的分支:分支↑,cmc↑(3)极性基团位置:极性基团居中,cmc↑(4)碳氢链中引入双键、极性基团,cmc↑(5)疏水链的性质:CH链→CF链,cmc↓(6)亲水基团的种类:n-SAA <<ionic-SAA≈amphionics –SAA外因:温度:ionic-SAA在其Krafft point 以上使用nonionic-SAA在其cloud point 以下使用无机强电解质:加入使ionic-SAA的cmc↓,对nonionic-SAA影响不大无机盐和有机添加剂:影响胶束的形状(3)表面活性剂结构与性能关系的一般规律γ极性的碳氢化合物>γ非极性碳氢化合物;γ芳环或共轭双键化合物>饱和碳氢化合物;同系物中相对分子质量较大者表面张力较高4 表面活性剂的分类方法及其主要类型表面活性剂分类方法有多种,根据来源可分为天然表面活性剂与合成表面活性剂;根据溶解性质可分为水溶性表面活性剂与油溶性表面活性剂;根据极性基团的解离性质分为离子型表面活性剂与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两大类;再根据离子型表面活性剂所带电荷,又分为阳离子、阴离子、两性离子表面活性剂。

表面活性剂提纲

表面活性剂提纲

第一章前言
1.1 三次采油技术的简介
1.2三次采油技术的重要意义和发展前景
第二章三次采油技术的分类
2.1三次采油技术的分类
2.1.1碱驱
2.1.2聚合物驱
2.1.3表面活性剂驱
第三章表面活性剂在三次采油中的发展应用
3.1 驱油用表面活性剂的要求、种类和驱油方式 3.2传统表面活性剂研究
3.3双子表面活性剂研究
第四章表面活性剂驱的发展趋势
4.1廉价表面活性剂驱的开发和应用
4.2新型表面活性剂驱的开发和应用
4.3表面活性剂助剂驱的开发和应用
4.4表面活性剂驱新工艺的开发和应用
4.4.1多元复合剂驱的应用
4.4.2操作方法的改进。

表面活性剂化学复习题

表面活性剂化学复习题

表面活性剂化学复习题表面活性剂化学复习题一.名词解释1.表面活性:因溶质在表面发生吸附(正吸附)而使溶液表面张力降低的性质。

2.界面:当任意两相接触时, 两相之间决非是一个没有厚度的纯几何面,而是一个具有相3.4.子所处的能量状态和受力情况等方面均有差别,由此而产生的各种物理和化学现象称之为表面(界面)现象。

5.表面张力:垂直通过液面上任一单位长度、与液面相切的收缩表面的力,简称为表面张力,其单位为mN/m。

6.表面活性剂:在浓度极低时就能明显地降低溶液的表面张力。

7.胶束:表面活性剂溶于水中,当其浓度较低时呈单分子分散或被吸附在溶液的表面上而降低表面张力。

当表面活性剂的浓度增加至溶液表面已经饱和而不能再吸附时,表面活性剂的分子即开始转入溶液内部,由于表面活性剂分子的疏水部分与水的亲和力较小,而疏水部分之间的吸引力较大,当达到一定浓度时,许多表面活性剂分子(一般50~150个)的疏水部分便相互吸引,缔合在一起,形成缔合体,这种缔合体称为胶团或胶束。

8.吸附:水溶液中的表面活性剂分子由于其疏水作用,能自发地从溶液内部迁移至表面,采取亲水基伸向水中、疏水基伸向空气的排列状态。

这种从水内部迁至表面,在表面富集的过程叫吸附。

9.表面过剩:其意义是若自1cm2的溶液表面和内部各取一部分,其中溶剂的数目一样多,则表面部分的组分i比内部所多的摩尔数,记为Γi 。

10.双水相体系:是指某些物质的水溶液在一定条件下自发分离形成的两个互不相溶的水相。

11.低表面能固体:表面能小于100mJ/m2的固体称为低表面能固体,聚合物和固态有机物。

12.高表面能固体:无机固体和金属的表面能多大于100mJ/m2,称为高表面能固体。

13.临界胶束浓度:表面活性剂溶液中开始形成胶束的最低浓度称为临界胶束浓度,14.亲水—亲油平衡值HBL:亲水基和疏水基之间在大小和力量上的平衡程度的量度。

15.克拉夫特点(krafft):溶解度随温度的变化存在明显的转折点,即在较低的一段温度范围内溶解度随温度上升非常缓慢,当温度上升到某一定值时溶解度随温度上升而迅速增大,把该温度称为克拉夫特点(又称临界溶解温度)。

表面活性剂期末考试复习重点

表面活性剂期末考试复习重点

(1)阴离子:十二烷基苯磺酸钠:sodium lowoyl benzene sulfate ,C 12H 25-苯-SO 3Na ,DBS 或SPA ;硬脂酸钠:sodium stearate ,C 17H 35COONa ,St ;(2)阳离子:苄基三甲基氯化铵,benzyl trimethyl ammonium chloride,BTMAC;(3)非离子:脂肪醇聚氧乙烯醚,primary alcohobl ethoxylate ,AED:RO -[-CH 2CH 2O -]n -H ;(4)两性:十二烷基甜菜碱:dodecyl dimethyl betaine,C 12H 25-N +(CH 3)2CH 2COO -。

(1)溶解度:C 原子数越多,疏水性越强,越难溶解。

krafft 点逐渐升高(2)表面张力:烷基链中带有支链的表面活性剂的表面张力较低。

随着C 原子数增加,γ下降,CMC 下降。

(3)润湿力:随着直链烷基苯环酸钠烷基碳原子的增加,瑞润湿力下降趋势。

(4)起泡性:形同浓度下,随着直链烷基碳原子数的增加其发泡性下降。

(5)洗净性:随着直链烷基碳的原子数增加,洗净力逐渐提高(6)生物降解性:直链烷基本硫酸盐比支链的生物降解性好但随着烷基碳链长度的增加,水溶性呈下降趋势;(2)krafft 点:C 原子数越多,krafft 点温度越高;(3)表面活性:错误!未指定书签。

随着烷基碳链长度的增加,表面活性剂的张力逐渐下降错误!未指定书签。

分子结构相同时,其大小与溶液的浓度有关,一般下,火星岁融余额浓度的升高而降低,降到一定数值又随浓度升高而增加。

(4)临界胶束浓度:随C 的增加,其浓度降低。

2)应用:消毒杀菌剂,如洁尔灭;腈纶均染剂;抗静电剂;矿物浮选剂;相转移催化剂;织物柔软剂;其他的防腐剂、头发调理剂、沥青乳化剂、农药杀虫剂、化妆品添加剂、抗氧化剂和发泡剂等。

)环氧化物的影响:结构不同,反应活性不同,R越大,反应速率越低。

表面活性剂复习资料

表面活性剂复习资料

表⾯活性剂复习资料表⾯活性剂复习资料⼀、名词解释1.表⾯活性:因溶质在表⾯发⽣吸附(正吸附)⽽使溶液表⾯张⼒降低的性质。

2.表⾯:把⼀个相和它本⾝蒸汽接触的分界⾯称之。

3.界⾯:把⼀相与另⼀相(结构不同)接触的分界⾯称之。

4.表⾯(界⾯)现象:处于任何相态的任何物质的表⾯与其体相相⽐较, ⼆者在组成、结构、分⼦所处的能量状态和受⼒情况等⽅⾯均有差别,由此⽽产⽣的各种物理和化学现象。

5.表⾯张⼒:垂直通过液⾯上任⼀单位长度、与液⾯相切的收缩表⾯的⼒,简称为表⾯张⼒,其单位为mN/m.。

6.表⾯活性剂:能吸附在表(界)⾯上,在加⼊量很少时即可显著改变表(界)⾯的物理化学性质,从⽽产⽣⼀系列的应⽤功能.7.吸附:表⾯活性剂从⽔内部迁⾄表⾯,在表⾯富集的过程8.表⾯过剩:其意义是若⾃1cm2的溶液表⾯和内部各取⼀部分,其中溶剂的数⽬⼀样多,则表⾯部分的组分i⽐内部所多的摩尔数,记为Γi (1)。

9.胶束;两亲分⼦溶解在⽔中达⼀定浓度时,其⾮极性部分会互相吸引,从⽽使得分⼦⾃发形成有序的聚集体,使憎⽔基向⾥、亲⽔基向外,以减少憎⽔基与⽔分⼦的接触,使体系能量下降,这种多分⼦有序聚集体称为胶束。

10. 双⽔相体系;是指某些物质的⽔溶液在⼀定条件下⾃发分离形成的两个互不相溶的⽔相。

11.表⾯能⼩于100mJ/m2的固体称为低表⾯能固体,聚合物和固态有机物。

12.⽆机固体和⾦属的表⾯能多⼤于100mJ/m2,称为⾼表⾯能固体。

13. 临界胶束浓度;表⾯活性剂溶液中开始形成胶束的最低浓度称为,简写为cmc)。

14.亲⽔-亲油平衡值(HLB值);亲⽔基和疏⽔基之间在⼤⼩和⼒量上的平衡程度的量度。

15.krafft点:离⼦型表⾯活性剂,在温度较低时,表⾯活性剂的溶解度⼀般都较⼩,当达到某⼀温度时,表⾯活性剂的溶解度突然增⼤,这⼀温度被称为krafft点16.浊点;即⼀定浓度的⾮离⼦表⾯活性剂溶液在加热过程中,活性剂突然析出使溶液浑浊的温度点。

表面活性剂化学复习题资料

表面活性剂化学复习题资料

单选1.没有外力的影响液体总是趋向于成为[ A ]A.球体B.正方体C. 长方体D. 四面体2. 在食品工业中表面活性剂用作乳化剂、分散剂和[ C ]A.蒸煮剂B.施胶剂C.稳定剂D.润湿剂3.对于表面活性剂溶液,临界胶束浓度越小,达到表面吸附饱和所需浓度[A ]A.越低B.越高C.不能定性判断D.可以定量判断4.亲油基相同,聚氧乙烯链越长,其亲水性[ B ]A.越弱B.越强C.不变D.无法预测5.表面活性剂浓度越大,形成的胶束[ B ]A.越少B.越多C.越大D.越小6.天然稳泡剂主要有明胶和 [ C ]A.蛋白胶B.凝胶C.皂素D.硅胶7.粉状洗涤剂可分为民用洗涤剂和[ C ]A.商用洗涤剂B.军用洗涤剂C.工业洗涤剂D.农业洗涤剂8.只适用于测定离子表面活性剂临界胶束浓度的方法是[B ]A.表面张力法B.电导法C.染料法D.光散射法9. 在医药行业中表面活性剂用作杀菌剂、助悬剂和[C ]A.蒸煮剂B.施胶剂C. 增溶剂D. 柔软剂10.因溶质在表面发生正吸附而使溶液表面张力降低,这类物质被称为[ B]A. 非表面活性物质B.表面活性物质C. 活性溶剂D.非活性溶剂11.非离子表面活性剂胶束聚集度大,导致增容作用强,并具有良好的乳化和A.润湿能力B.吸附能力C.稳定能力D.去稳定能力12.亲水基相同,亲油基的链越长,亲油性[A ]A.越大B.越小C.不发生变D.发生突变13.增溶作用属于[ C ]A.非热力学稳定体系B.动力学稳定体系C.热力学稳定体系D.化学变化14.破乳的方法有机械法,物理法和[ D ]A. 实践法B.生物法C.理论法D. 化学法15.通常人们习惯将润湿角大于90度的叫做[B ]A.浸湿B.润湿C.乳化D.不润湿16.泡沫是分散体系,气体是[A ]A.分散相B.连续相C.分散介质D.均相17.存在等电点的电离平衡的表面活性剂是[A ]A.两性离子表面活性剂B.非离子表面活性剂C. 阳离子D. 阴离子18.润湿过程主要分为三类,沾湿,浸湿和[ D ]A.浸润B.涂布C. 扩展D. 铺展19.在造纸中表面活性剂用作蒸煮剂、施胶剂、柔软剂和[ D ]A.助悬剂B.染色剂C.润湿剂 D .消泡剂20.用于工业生产过程和设备保养、维护过程中使用的洗涤剂属于[ A ]A.工业洗涤剂B.设备洗涤剂C.配方洗涤剂D.民用洗涤剂21.一般而然,分子量越大,乳化性能力[ A ]A.越好B.越差C.不发生变D.无法判断22.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在水中[ D ]A.水解B.不水解C.电离D. 不电离23.乙醇、丁醇和乙酸[ C ]A.不属于表面活性物质B.属于表面活性剂C.属于表面活性物质D.属于特种表面活性剂24.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其水溶液临界胶束浓度随碳原子数的增加而[B ]A.升高B.降低C.不变D.不能确定25.增溶作用可使被增溶物的化学势降低,该过程是[D ]A.与水溶助长作用相同B.非自发进行的C.与乳化相同D.自发进行的26.破乳剂的种类主要包括阴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和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B ]A.负离子表面活性剂B.阳离子表面活性剂C.正离子表面活性剂D.两性离子表面活性剂27.浮选过程使用的浮选剂包含捕集剂、调整剂和[ A ]A.起泡剂B.消泡剂C.乳化剂D.破乳剂28.小气泡内的压力与大气泡内的压力相比[A ]A.小气泡内的压力大于大气泡内的压力B.小气泡内的压力小于大气泡内的压力C.小气泡内的压力等于大气泡内的压力D.无法判断29.重购洗涤剂的主要成分一般选用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和[ C ]A.阳离子表面活性剂B.两性离子表面活性剂C.非离子表面活性剂D.特种表面活性剂30.乳状液的类型包括水包油型,油包水型和[ C ]A.园圈型B.哑铃型C.复合型D.套圈型填空1.季铵盐分子中所含的杂环主要是吗啉环、哌嗪环、喹啉环、咪唑环和吡啶环。

表面活性剂化学(期末)

表面活性剂化学(期末)
碳氢链中疏水基团的疏水性越强,表面活性剂的 临界胶束浓度将会越小。(全氟代化合物)
(f) 亲水基团的种类
水溶液中,离子型表面活性剂的临界胶束浓度远 比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的大。在同系物中,聚氧 乙烯型表面活性剂的临界胶束浓度随氧乙烯单元 数目的增加而有所提高。
(g) 外加无机盐和有机添加剂
添加无机盐等添加剂,会使离子型表面活性剂的 临界胶束浓度降低,但对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的 临界胶束浓度影响不大。
基本原理:从毛细管滴头滴下液体时,溶液 表面张力越大,则滴下的液滴也越大。
γ=W/(2πRf)=Vρg/(2πRf)
(2) 毛细管上升法
γ=RΔρg(h+r/3)/2
(5) 最大气泡压力法
γ=Pm/2R
2.2.4 表面活性
1-表面张力随溶液浓度的增加而 稍有增大;(无机盐、多羟基有机物) 2-表面张力随溶液浓度的增加而 逐渐减小;(极性有机物) 3-溶液的浓度较低时,表面张力 急剧地降低,浓度到一定值后, 表面张力几乎不变化。(表面活性剂)
(4) 离子型表面活性剂
HLB=∑亲水基HLB基团数 -∑亲油基HLB基团数+7
HLB基团数-各种基团的HLB值, 可从相关手册上查到。
(6) 复配的表面活性剂
HLB=∑(HLBi×qi)
HLBi-复配体系中某一种表面活 性剂的HLB值; qi-某一种表面活性剂在复配体 系中的质量分数。
表面活性剂HLB值与用途
第1章 绪论
1.1 表面活性剂的定义
表面活性剂是这样的一种物质,在加入量很少 时就可以明显地降低溶剂(通常为水)的表面(或 界面)张力,改变体系的界面状态,从而产生 润湿、乳化、起泡、增溶及分散等一系列作用, 从而达到实际应用的需要。

表面活性剂复习备考

表面活性剂复习备考

作业题整理1.如何理解表面活性剂。

答:表面活性剂应当是这样一类物质,其分子中含有亲水基和疏水基,在加入量很少时即能明显降低溶剂(通常为水)的表面(或界面)张力,改变物系的界面状态,能够产生润湿,乳化,起泡,增溶及分散等一系列作用,从而达到实际应用的要求。

2.举例说明常见阴离子,阳离子,非离子,两性表面活性剂的中文名,英文名,英文简写及结构式。

答案略3.小结阴离子表面活性剂的合成。

答案略4.总结磺酸型阴离子表面活性剂的结构与性质的关系。

答:(1)烷基苯磺酸盐:①溶解度:直链烷基苯磺酸钠,烷基取代基的碳原子数越少,烷基链越短,疏水性越差,在室温下越容易溶解在水中。

Krafft点越高,溶解度越低;反之,溶解度越高。

②表面张力:在相同浓度下,直链烷基苯磺酸钠的表面张力随碳原子数增多而减小;烷基链中带有支链的表面张力普遍较低。

③润湿力:随着直链烷基苯磺酸钠烷基碳原子数的增加,表面活性剂的润湿力呈下降趋势。

④起泡性:相同浓度下,十四烷基的直链烷基苯磺酸钠发泡性最好,其次是十二烷基苯磺酸钠。

而十八烷基苯磺酸钠由于在水中溶解度较低,起泡性较差。

(2)α-烯烃磺酸盐:①溶解性:疏水基碳链越长,溶解度越低。

②表面张力:当α-烯烃磺酸盐碳氢链含有15~18个碳原子时,其溶液的表面张力较低。

在碳氢链较短(小于15)时,其表面张力最高。

③去污力:在碳原子大于12时明显提高,在15~18范围内保持较高水平,超过18个又呈下降趋势,其中16时去污力最高。

④起泡力:碳氢链含有碳原子数为14~16时,具有良好的起泡力。

⑤生物降解性:其生物降解性较高,更为完全。

⑥毒性:毒性低,刺激性较小。

(3)烷基磺酸盐:①SAS脱脂作用随链长增大(碳原子数增多)而增强,在碳原子数为15时达到最大,然后开始下降。

②SAS润湿力随链长增大而减小,从碳原子数13开始,几乎变化不大,15时最小。

③直链烷基磺酸钠临界胶束浓度随碳原子数增大而减小。

④SAS溶解度随碳链长增大而减小。

表面活性剂期末复习提纲全

表面活性剂期末复习提纲全

1、定义:能降低表面力的物质,都具有表面活性。

表面活性剂是指能显著降低溶剂表面力的,并具有一定结构、具有亲水亲油特性和特殊吸附性能的物质。

并不是所有具有两亲结构的分子都是表面活性剂。

对于正构烷基来说,碳链长度必在8个碳原子以上。

3、分类:离子型1)阴离子型RCOONa羧酸盐ROSO3Na硫酸酯盐RSO3N磺酸盐ROPO3Na2磷酸酯盐2)阳离子型RNH2HCl 伯胺盐RNH(CH3)HCl仲胺盐RN(CH3)3HCl 叔胺盐RN+(CH3)3Cl—季铵盐3)两性型RNHCH2CH2COOH 氨基酸型RN+C(CH3)3CH2COO—非离子型1)RO—(CH2CH2O)n—H 聚氧乙烯型2)RCOOCH2C(CH2OH)3多元醇型4、用途:力降低剂、渗透剂、润湿剂、乳化剂、增溶剂、分散剂、絮凝剂、起泡剂、消泡剂、抗静电剂、杀菌剂、缓蚀剂、柔软剂、防水剂、织物整理剂、匀染剂等。

5、在分子中除上述元素外还含有F、Si、B等元素,则成为特种表面活性剂,或元素表面活性剂。

新型表面活性剂:1)Gemini表面活性剂:是一类带有两个疏水链、两个亲水基团和一个桥联集团的化合物。

2)Bola型表面活性剂:一个疏水部分连接两个亲水部分构成的两亲化合物3)可解离型表面活性剂:酸解离、碱解离。

4)冠醚类表面活性剂:冠醚类表面活性剂实在冠醚的环上引入疏水基得到的一类具有选择性络合阳离子,且具有表面活性及能形成胶束等复合性能的两亲化合物。

5)反映型与螯合型表面活性剂:反应型:带有反应基团;螯合型:由有机螯合剂如EDTA、柠檬酸等衍生的具有螯合功能。

7、净吸力:垂直于液体表面、指向液体部的和吸力。

由于净吸力,表面的分子有被拉入液体部的倾向,所以任何液体表面都有自发缩小的倾向。

表面力:当部分子被拉到表面上时,同样受到向下的净吸力。

表面力可定义为增加单位面积所消耗的功,分子间力引起净吸力,净吸力引起表面力,表面力永远和液体表面相切,和净吸力相互垂直。

大学表面活性剂复习资料(考试用)

大学表面活性剂复习资料(考试用)

表面活性剂化学复习资料名词解释题目第一章表面活性剂的概述1.表面:液体或固体和气体的接触面。

(物质和它产生的蒸汽或者真空接触的面)2. 界面:液体与液体,固体与固体或液体的接触面。

(物质相与相之间的分界面称之为界面)3. 表面张力:指垂直通过液面上任一单位长度、与液面相切的收缩表面的力(N/m)。

4. 表面自由能:指液体增加单位表面上所需做的可逆功,或恒温恒压下增加单位表面积时体系自由能的增值,或单位表面上的分子比体相内部同分子量所具有的自由能过剩值,称为表面自由能(J/m2)。

5. 表面活性:在液体中加入某种物质使液体表面张力降低的性质叫表面活性。

如肥皂中的脂肪酸钠,洗衣粉中的烷基苯磺酸钠等。

6. 表面活性剂:是指在某液体中加入少量某物质时就能使液体表面张力急剧降低,并且产生一系列应用功能,该物质即为表面活性剂。

第二章表面活性剂的作用原理1. 吸附:表面上活性剂这种从水内部迁至表面,在表面富集的过程叫吸附。

2. 低表面能固体:表面活性剂的表面能<100mJ/m2的物质3. 高表面能固体:表面活性剂的表面能>100mJ/m2的物质。

4. 胶束:两亲分子溶解在水中达一定浓度时,其非极性部分会互相吸引,从而使得分子自发形成有序的聚集体,使憎水基向里、亲水基向外,减小了憎水基与水分子的接触,使体系能量下降,这种多分子有序聚集体称为胶束。

(2)反胶束:表面活性剂在有机溶剂中形成极性头向内,非极性头尾朝外的含有水分子内核的聚集体,称为反胶团。

(3)临界胶束浓度:表面活性剂溶液的表面张力随着活性剂浓度的增加而急剧地降低,但是当浓度增加到一定值后,表面张力随溶液浓度的增加而变化不大,此时表面活性剂从分子或离子分散状态缔合成稳定的胶束,从而引起溶液的高频电导、渗透压、电导率等各种性能发生明显的突变,这个开始形成胶束的最低浓度称为临界胶束浓度(CMC)。

(4)亲水-亲油平衡值(HLB):系表面活性剂中亲水和亲油基团对油或水的综合亲合力,是用来表示表面活性剂的亲水亲油性强弱的数值。

(完整版)表面活性剂复习题答案

(完整版)表面活性剂复习题答案

表面活性剂复习题一、单项选择题1.在造纸中表面活性剂用作蒸煮剂、施胶剂、柔软剂和[D]A.助悬剂B.染色剂C.润湿剂D.消泡剂2.没有外力的影响液体总是趋向于成为[A]A.球体B.正方体C.长方体D.四面体3.对于表面活性剂溶液,临界胶束浓度越小,达到表面吸附饱和所需浓度[A]A.越低B.越高C.不能定性判断D.可以定量判断4.亲油基相同,聚氧乙烯链越长,其亲水性[B]A.越弱B.越强C.不变D.无法预测5.表面活性剂浓度越大,形成的胶束[B]A.越少B.越多C.越大D.越小6.乳状液的类型包括水包油型,油包水型和[C]A.园圈型B.哑铃型C.复合型D.套圈型7.润湿过程主要分为三类,沾湿,浸湿和[D]A.浸润B.涂布C.扩展D.铺展8.天然稳泡剂主要有明胶和[C]A.蛋白胶B.凝胶C.皂素D.硅胶9.粉状洗涤剂可分为民用洗涤剂和[C]A.商用洗涤剂B.军用洗涤剂C.工业洗涤剂D.农业洗涤剂10.非离子表面活性剂胶束聚集度大,导致增容作用强,并具有良好的乳化和[A]A.润湿能力B.吸附能力C.稳定能力D.去稳定能力11.在医药行业中表面活性剂用作杀菌剂、助悬剂和[C]A.蒸煮剂B.施胶剂C.增溶剂D.柔软剂12.因溶质在表面发生吸附(正吸附)而使溶液表面张力降低,这类物质被称为[B]1A.非表面活性物质B.表面活性物质C.活性溶剂D.非活性溶剂13.只适用于测定离子表面活性剂临界胶束浓度的方法是[B]A.表面张力法B.电导法C.染料法D.光散射法14.亲水基相同,亲油基的链越长,亲油性[A]A.越大B.越小C.不发生变D.发生突变15.增溶作用属于[C]A.非热力学稳定体系B.动力学稳定体系C.热力学稳定体系D.化学变化16.破乳的方法有机械法,物理法和[D]A.实践法B.生物法C.理论法D.化学法17.通常人们习惯将润湿角大于90度的叫做[B]A.浸湿B.润湿C.乳化D.不润湿18.泡沫是分散体系,气体是[A]A.分散相B.连续相C.分散介质D.均相19.用于工业生产过程和设备保养、维护过程中使用的洗涤剂属于[A]A.工业洗涤剂B.设备洗涤剂C.配方洗涤剂D.民用洗涤剂20.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在水中[D]A.水解B.不水解C.电离D.不电离21.在食品工业中表面活性剂用作乳化剂、分散剂和[C]A.蒸煮剂B.施胶剂C.稳定剂D.润湿剂22.乙醇、丁醇和乙酸[C]A.不属于表面活性物质B.属于表面活性剂C.属于表面活性物质D.属于特种表面活性剂23.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其水溶液临界胶束浓度随碳原子数的增加而[B]A.升高B.降低C.不变D.不能确定24.一般而然,分子量越大,乳化性能力[A]A.越好B.越差C.不发生变D.无法判断25.增溶作用可使被增溶物的化学势降低,该过程是[D]A.与水溶助长作用相同8.非自发进行的C.与乳化相同口.自发进行的26.破乳剂的种类主要包括阴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和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B]A.负离子表面活性剂B.阳离子表面活性剂C.正离子表面活性剂D.两性离子表面活性剂27.浮选过程使用的浮选剂包含捕集剂、调整剂和人]A.起泡剂B.消泡剂C.乳化剂D.破乳剂28.小气泡内的压力与大气泡内的压力相比[A]A.小气泡内的压力大于大气泡内的压力B.小气泡内的压力小于大气泡内的压力C.小气泡内的压力等于大气泡内的压力D.无法判断29.重购洗涤剂的主要成分一般选用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和[C]A.阳离子表面活性剂B.两性离子表面活性剂C.非离子表面活性剂D.特种表面活性剂30.存在等电点的电离平衡的表面活性剂是[A]A.两性离子表面活性剂B.非离子表面活性剂C.阳离子D,阴离子二、填空题31.阴离子表面活性剂是具有阴离子亲水集团的表面活性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定义:能降低表面力的物质,都具有表面活性。

表面活性剂是指能显著降低溶剂表面力的,并具有一定结构、具有亲水亲油特性和特殊吸附性能的物质。

并不是所有具有两亲结构的分子都是表面活性剂。

对于正构烷基来说,碳链长度必在8个碳原子以上。

3、分类:离子型1)阴离子型RCOONa羧酸盐ROSO3Na硫酸酯盐RSO3N磺酸盐ROPO3Na2磷酸酯盐2)阳离子型RNH2HCl 伯胺盐RNH(CH3)HCl仲胺盐RN(CH3)3HCl 叔胺盐RN+(CH3)3Cl—季铵盐3)两性型RNHCH2CH2COOH 氨基酸型RN+C(CH3)3CH2COO—非离子型1)RO—(CH2CH2O)n—H 聚氧乙烯型2)RCOOCH2C(CH2OH)3多元醇型4、用途:力降低剂、渗透剂、润湿剂、乳化剂、增溶剂、分散剂、絮凝剂、起泡剂、消泡剂、抗静电剂、杀菌剂、缓蚀剂、柔软剂、防水剂、织物整理剂、匀染剂等。

5、在分子中除上述元素外还含有F、Si、B等元素,则成为特种表面活性剂,或元素表面活性剂。

新型表面活性剂:1)Gemini表面活性剂:是一类带有两个疏水链、两个亲水基团和一个桥联集团的化合物。

2)Bola型表面活性剂:一个疏水部分连接两个亲水部分构成的两亲化合物3)可解离型表面活性剂:酸解离、碱解离。

4)冠醚类表面活性剂:冠醚类表面活性剂实在冠醚的环上引入疏水基得到的一类具有选择性络合阳离子,且具有表面活性及能形成胶束等复合性能的两亲化合物。

5)反映型与螯合型表面活性剂:反应型:带有反应基团;螯合型:由有机螯合剂如EDTA、柠檬酸等衍生的具有螯合功能。

7、净吸力:垂直于液体表面、指向液体部的和吸力。

由于净吸力,表面的分子有被拉入液体部的倾向,所以任何液体表面都有自发缩小的倾向。

表面力:当部分子被拉到表面上时,同样受到向下的净吸力。

表面力可定义为增加单位面积所消耗的功,分子间力引起净吸力,净吸力引起表面力,表面力永远和液体表面相切,和净吸力相互垂直。

表面力是液体表面的一种强度性质。

影响表面力的因素:1)物质本性:查表2)相界面性质:查表3)温度越高表面力越小4)压力越大表面力越小10、表面力测试方法:1)毛细管法:干净的玻璃毛细管插入液体中,若此液体能够润湿毛细管壁,则因为表面力的作用,液体沿毛细管上升直到上升的力(2πrΎcosθ)被液程的重力(πr2ρgh)所平衡而停止上升,这时2πΎcosθ=πr2ρgh或者ϒ=ρghr/2cosθ,其中ϒ为表面力,当液体能完全润湿毛细管时,θ=0o,可计算出表面力。

2)环法:用铂丝制成的圆挂环,挂在扭力秤上,转动扭力丝,使环缓慢上升,液体呈圆柱形,当环与页面突然脱离时,所需拉力F与重力mg相等,与拉力相等故有:F=mg=4πRϒ试验中还要乘一个校正因子f,f与半径、体积有关。

3)最大压力气泡法:实验时令毛细管管口与被测液体的表面接触,随着毛细管外压力差的增大,毛细管口的气泡慢慢长大,泡的曲率半径R从大变小至半球形,当曲率半径R 与毛细管半径r相等,R达到最小值,压差最大ΔP max=ρgh,实验证明:Ύ=(r/2)*ρgh.11、表面活性源于表面活性剂分子的两亲结构,亲水与疏水作用共同产生作用,表面活性剂在表面富集,导致水的表面力下降。

界面吸附的一般为单分子层,当表面吸附饱和时,分子在溶液部自聚形成胶团。

开始形成胶团的浓度称为临界胶束浓度,简称CMC。

12、表面力曲线:水溶液的表面力随浓度的变化可分为三类。

1)表面力随浓度增加而缓慢升高,大致呈直线关系,如多数无机盐水溶液、蔗糖等多羟基有机物。

2)随浓度增加而逐步降低,如相对分子质量较低的极性有机物及其衍生物。

3)在浓度很低时急剧下降,很快达到最低点,此后溶液表面力随浓度变化很小,达到最低点的浓度一般在1%以下,如长度大于8个碳原子的碳链和足够强大的亲水基团构成的极性有机化合物。

13、离子型表面活性剂的溶解度在温度升到一定值时会陡然上升,这个温度叫做该表面活性剂的krafft点。

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的水溶液溶解度则往往随温度上升而降低,在升至一定温度时出现浑浊,经放置或离心可得到两个液相,该温度称为表面活性剂的浊点。

14、表面活性剂的表面活性表面力的降低及形成胶团能力来表征。

表面力降低的量度分为:一是降低溶剂表面力至定值,所需表面活性剂的浓度;二是表面力降低所能达到的最大程度。

前一种称为表面活性剂表面力降低的效率,后一种称为表面活性剂表面力降低的能力,可用CMC的倒数代表降低表面力的效率,通常也已降低20mN/m表面力所需表面活性剂在溶液的浓度c20或pc20(=—lgc20称为效率因子)作为表面力降低的效率的量度。

一般以CMC时的表面力表面力降低值作为能力的量度。

15、HLB,表面活性剂两亲性的亲水亲油平衡值:HLB=亲水基的亲水性/亲油基的亲油性,HLB越大亲水性越强,越小亲油性越强。

石蜡HLB=0,油酸HLB=1,油酸钾HLB=20,十二烷基硫酸钠HLB=40作为标准,HLB在0到40间,转折点为10。

16、用表面活性剂来乳化油相介质,当表面活性剂的HLB值与油相介质所需的HLB值相同时,生成的乳液稳定性最好,可测定HLB值。

其他方法:1)浊点、浊数、相转变温度法:聚氧乙烯醚型非离子表面活性剂的HLB值与使其水溶液发生混浊的温度之间有关系,通过测定浊点可知HLB值。

其他方法:临界胶束浓度法;分配系数、溶解度法;水合热法;核磁共振法;色谱法;分子结构式法;结构因子法;结构参数法;极性指数法。

18、HLB值与PIT关系:在低温下可以形成O/W型乳状液的非离子表面活性剂温度升高,溶解度减少,HLB下降,到达某一温度使乳状液从O/W型变成W/O型。

该温度称为PIT,又称亲水亲友平衡温度T HLB(HLB温度),此温度下表面活性剂的亲水亲友性质正好平衡。

19、影响PIT的因素:1)表剂的种类及浓度:亲水性越强PIT越大,浓度越大PIT越小油相极性越低PIT越大2)无机盐的影响3)油的种类及体积分数4)油水相体积比率。

20、亲水基的结构和性能关系:疏水基的结构影响较小对性能。

不同亲水基对表面活性剂性能的影响主要在溶解性、化学稳定性、生物降解性、安全性、温和型等方面。

疏水基的结构和性能关系:1)疏水性排序:脂肪族烷烃≥环烷烃>脂肪族烯烃>脂肪及芳香烃>芳香烃>带弱亲水基的烃基2)随疏水基中碳原子数目的增加,溶解度、CMC等皆有规律的减小,降低水的表面力能力增强。

3)疏水链长度对称性越差溶解性越好,表面活性越低,ϒCMC越大。

3)有分支的CMC高,ϒCMC低。

4)烷基链数目有影响22、分子有序组合体:表面活性剂分子由于疏水作用在溶液部自聚形成多种不同结构、形态和大小的分子有序组合体或有序分子组合体,包括在表面形成的单分子层。

共同特点是它们已接近纳米数量级,有“量子尺寸效应”,表现出与大块物质迥异的个性。

23、分子有序组合体再聚集形成高级结构:1)胶束:O/W型胶束2)反向胶束W/O型胶束3)微乳液:特点:①它的形成使界面力达到超低,即小于10-3Mn/m;②它能同时增溶油和水。

4)溶致液晶5)单分子层和多层聚集体6)类脂黑膜7)囊泡24、分子有序组合体有一个共同特点,都是由表面活性剂分子或离子以其极性基向水、非极性基远离水或向非水溶剂形成的。

共同结构原则:定向排列的两亲分子单层是它们共同的基础结构单元,不同的是结构单元的弯曲特性和多个结构单元间的组合关系。

分子有序组合体的形成机制:非极性基的疏水效应。

26、分子有序组合体的形态取决于:1)表面活性剂的几何形状,特别是亲水基和疏水基在溶液中各自横截面积的相对大小,将其定义为临界排列参数R。

R=V/a0l c,V是表面活性剂分子疏水部分体积,l c是疏水链最大伸展长度,a0是头基面积。

R=0—1/3,分子呈圆锥形,易于形成球形或者椭球形基团;R=1/3—1/2/、分子呈去顶的圆锥形,易于形成较大的柱状或棒状胶团;R=1/2—1,仍呈去顶的圆锥形,易形成囊泡和层状胶团;R=1,呈圆柱形,易于形成层状结构;R>1,呈倒截顶圆锥形,易于形成更大的有序提,如微乳、反胶团等。

2)表面活性剂浓度,浓度小于CMC时,分子或离子可能缔合;略大于CMC,胶团成球状,聚集数为30到40;在浓度为十倍的CMC或更高的溶液中,形成棒状胶团,继而形成巨大的层状胶团。

3)在离子型表面活性剂中加入与表面活性剂有相反离子的无机盐时,表面活性提高CMC降低;表面活性剂反离子浓度增高,扩散双电层厚度减小,聚集数增加。

4)非离子表面活性剂胶团随温度升高而变大,当温度达到浊点,胶团长到极限,胶团聚集,发生相分离,溶液由澄清均相变为混浊,进一步相分离形成双水相。

27、胶团的结构:1)核:一个由疏水的碳氢链构成的类似于液态烃的核。

2)外壳:不是宏观界面而是胶团与单体水溶液间的一层区域,主要是由水化的表剂亲水基构成的。

28、临界胶束浓度的测定:1)表面力法:根据表面活性剂溶液的表面力随浓度变化的差异来确定CMC的方法,在表面活性剂的浓度低于CMC时,表面力急剧下降;高于CMC 是,表面力下降的十分缓慢,甚至几乎停止。

以表面力对浓度作图,可以在曲线中求得该表面活性剂的临界胶束浓度。

2)电导法:当溶液浓度大于临界胶束浓度后,表面活性剂会缔合成体积较大的胶束,胶束的数量和浓度逐渐增大,胶束带的电荷引起溶液电导率发生变化,曲线发生弯折。

曲线的转折点对应的浓度就是CMC。

3)光散射法:大于CMC 时形成胶团,胶团是几十个或更多的表面活性剂分子或离子的缔合物。

这些粒子的尺寸进入光波波长的围,光通过表面活性剂溶液时会发生散射,光散射强度与粒子大小有关。

在浓度低于CMC时,溶液中只有表面活性剂单分子存在,散射光弱;当浓度大于CMC时,胶团形成,散射光的强度也大得多,转折点即为CMC。

4)染料法:表面活性剂离子与带相反电荷的染料离子在CMC前后颜色发生明显改变。

5)加溶法:利用当表面活性剂浓度超过CMC后,不溶于水的烃类的溶解度剧增,查表。

29、囊泡:两亲分子产生自聚呈双层形式。

双层弯曲并封闭形成了一种分子有序组合体。

天然表面活性剂卵磷脂形成的结构就成为脂质体;合成表面活性剂组成,则称之为囊泡。

囊泡分为两类:单室囊泡、多室囊泡。

30、液晶:是指处于高度有序的单晶和无序的液态之间或介晶相状态的物质,它既具有类似液体的无序状态而且至少在一个方向上又具有类似晶体的有序状态。

分为溶致液晶(纯物质或混合物的各项异性浓溶液,只在一定浓度及温度围形成)和热致液晶,常见的液晶相有三种:层状相、六方相和立方相。

31、表面活性剂—水体系的水的质量分数的变化可引起液晶相的转变,随水质量分数的增加其相变序列一般是:固体→层状液晶→立方液晶→六方液晶→胶团→溶液(不断加水)32、乳状液是一个多相分散体系,其中至少有一种液体以液珠的形式均匀地分散于另一种和他不相混溶的液体之中,液珠的直径一般大于1微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