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用餐好习惯的养成
小班幼儿进餐习惯的培养

4、与家长沟通配合。老师定期与家长沟通交流,了解幼儿的进餐情况,共 同并促进幼儿良好进餐习惯的形成。
通过实施这些措施,一段时间后,孩子们的进餐习惯有了明显的改善,挑食、 偏食的现象减少了,营养摄入也更加均衡。同时,孩子们在用餐过程中的秩序感、 文明礼仪等方面也有了明显的进步。
总结
培养小班幼儿良好的进餐习惯是一项基本且重要的任务,家长和幼儿园应当 紧密配合,共同这一问题。通过饮食文明礼仪教育、培养良好的饮食习惯和建立 正确的饮食观念等措施的实施,我们可以有效地改善幼儿的进餐习惯,促进他们 健康成长。
通过故事《红嘴绿鹦鹉》、《三只小猪》、《小猪变形记》等生动有趣的故 事情节让孩子知道挑食的危害性;通过《蔬菜好处多》使孩子了解各种蔬菜的营 养;通过《宝宝爱上幼儿园》让孩子爱上幼儿园的饭菜。另外在生活活动中我们 经常提醒孩子“今天我们吃什么”,使孩子对饭菜产生兴趣。在进餐过程中及时 纠正孩子的偏食现象。
重点要点
饮食文明礼仪教育
餐前餐后礼仪是饮食文明教育的重要内容。在餐前,教师要引导幼儿养成洗 净手、规整衣服的好习惯,并教育他们学会等待。在餐后,教师应当引导幼儿学 会清理餐桌、收拾餐具,并保持环境整洁。同时,教育幼儿不喧闹、不乱扔食物, 学会尊重他人、爱护环境。
培养幼儿好的饮食习惯
良好的饮食习惯对于幼儿的健康成长至关重要。教师和家长应当引导幼儿养 成定时进餐、不偏食、不暴饮暴食的习惯。同时,教育幼儿保持餐桌整洁,学会 用正确的姿势用餐,如坐姿端正、一手扶碗、一手握勺等。这样不仅有利于幼儿 的身体健康,还有助于培养他们的独立性和自理能力。
结论
小班幼儿良好进餐习惯的培养是促进幼儿健康成长的重要环节。通过饮食教 育、符合幼儿特点的餐前准备、给予适当的指导与帮助以及利用鼓励和奖惩机制 等多种策略,可以有效地培养小班幼儿良好的进餐习惯。教师和家长应当在日常 生活中注重对幼儿进餐习惯的培养,耐心引导,使幼儿养成健康的进餐习惯,为 幼儿的全面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幼儿如何培养正确的饮食习惯

幼儿如何培养正确的饮食习惯在幼儿成长的过程中,培养正确的饮食习惯对于他们的健康发展至关重要。
正确的饮食习惯不仅可以预防营养不良和肥胖等问题,还有助于培养他们对食物的选择意识和饮食习惯。
本文将介绍几种方法和具体技巧,帮助幼儿培养正确的饮食习惯。
一、提供多样化的食物选择为了让幼儿接触不同种类的食物,教育者和家长应该提供多样化的食物选择。
他们可以将各种食物进行分类,如蔬菜、水果、谷物、蛋类、奶制品、肉类等,并尽量选择新鲜、健康的食材。
可以在幼儿餐桌上多样地摆放各类食物,让幼儿在学习进食的过程中自主选择。
此外,饮食教育者还可以组织幼儿参观农场、市场等地,让他们亲自参与食材的挑选和制作过程。
二、树立良好的饮食示范教育者和家长是幼儿的重要榜样,他们的饮食习惯对幼儿有着重要的影响。
因此,教育者和家长应树立良好的饮食示范,不仅从饮食内容上细心挑选食材,还要注意饮食礼仪和饮食行为。
他们可以与幼儿一同进食,向幼儿解释食物的营养价值和吃法,引导幼儿学会慢慢咀嚼、细细品味。
此外,教育者和家长还可以与幼儿一起参加健康食谱的制作,让幼儿亲自参与食材的准备和烹饪,从而增强他们对食物的兴趣。
三、营造良好的用餐环境良好的用餐环境对于幼儿培养正确的饮食习惯起到重要作用。
教育者和家长可以为幼儿提供安静、整洁的用餐场所,避免外界的干扰和噪音。
同时,餐桌上应该有适量的食物,不过度摆放,以免过量。
不建议使用电子设备或电视等娱乐方式分散幼儿的注意力,营造一个专注于用餐的氛围。
此外,教育者和家长还可以利用用餐时间与幼儿交流,倾听他们的想法和感受。
四、制定规律的用餐时间规律的用餐时间有助于幼儿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
教育者和家长应该制定固定的用餐时间表,包括早餐、午餐、晚餐和两个小食时间,让幼儿在固定时间进食。
这样不仅有助于维持幼儿的饥饱感,还有利于他们培养规律的饮食习惯。
同时,教育者和家长还要注意幼儿是否有饮食不规律或吃得太快等不良习惯,及时调整并进行引导。
在幼儿园培养健康用餐习惯的教案

在幼儿园阶段,培养健康用餐习惯是非常重要的。
这个时期正是儿童成长发育的黄金时期,营养摄入对于儿童的身体发育和智力发展至关重要。
因此,幼儿园老师应当注意如何教育孩子养成健康的饮食习惯。
下面将会讨论在幼儿园如何培养健康用餐习惯。
教学目标1.学生能够了解营养素的重要性以及身体需要哪些营养素。
2.学生能够意识到均衡饮食的重要性,知道如何根据自己需要选择健康的食物。
3.学生能够掌握正确的用餐习惯,学会享受美食的同时,避免暴饮暴食等不健康的饮食行为。
教学方法1.观察法:老师可以带领孩子们到厨房和餐厅等地方观察菜谱和食谱。
2.课堂讨论:老师可以为孩子们提供一些案例和问题,让他们了解有关健康饮食方面的信息,并让他们分享他们的看法和想法。
3.游戏法:老师可以组织一些游戏和活动,让孩子们在玩耍的同时学习饮食知识。
教学计划第一堂课:了解健康饮食的重要性和均衡饮食的原则1.引入:通过一些小游戏,将孩子们的注意力引向健康饮食话题。
2.讲解:讲解有关营养,均衡饮食和饮食习惯的知识,为孩子们提供一定的专业性知识,让他们知道健康饮食的重要性和均衡饮食的原则。
3.操作:通过制作健康营养午餐盒的实践操作方法,让孩子们参与到了解营养和健康饮食中。
第二堂课:了解各种食物的功效和选择饮食1.讲解:老师提供有关各种食物的营养素和功效的相关知识。
2.讨论:通过孩子们分享不同的饮食习惯,培养他们热爱美食的同时,也爱护自己的身体。
3.操作:老师邀请孩子们来到食堂做餐点或者参观食堂的菜单,让孩子们了解选择食物的方法,培养他们选择健康食品的意识。
第三堂课:建立健康的用餐习惯1.讲解:老师提供一些相关饮食习惯的知识,如:Eating slow,吃饭时细嚼慢咽的吃饭方法等;2.游戏:老师组织孩子们趣味游戏,培养他们的用餐习惯,如用勺子或者筷子吃菜等。
3.讨论:通过孩子们分享各种容易犯的饮食错误和如何改正这些错误的方法,培养他们的自我认知和自我修正意识,营造出一个高质量的饮食氛围。
幼儿良好的饮食行为习惯培养计划

幼儿良好的饮食行为习惯培养计划
一、目标
通过有步骤的培养,让幼儿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如规律进餐、注意饮食分类、容量控制等。
二、具体步骤
1. 规律进餐。
每天固定的三餐时间,不要乱吃零食。
2. 注意饮食分类。
每餐分别把不同食物分类摆在不同位置,帮助幼儿养成分辨食物的能力。
3. 口味偏爱程度逐步加强。
起初可搭配一些幼儿喜欢的食物,增加其他食物的接受度。
4. 吃饭时间短逐步延长。
从15分钟逐步增加到20-30分钟,培养完整进餐的意识。
5. 量度合理控制。
使用适量的餐具,一餐分两次进食,避免过量进食。
6. 餐后轻松活动。
餐后20分钟内禁止剧烈运动,促进消化吸收。
7. 嘉奖正面行为。
表扬幼儿管饱的饮食习惯,增加自信心。
8. 家长身体力行。
家长也遵守良好饮食规律,做好表率作用。
9. 定期评估和调整计划。
根据幼儿饮食情况及时调整支持措施。
三、预期效果
经过系统的培养,幼儿能养成规律进餐、合理饮食、适度饱足的良好饮食习惯。
培养宝宝良好饮食习惯的方法有哪些

培养宝宝良好饮食习惯的方法有哪些良好的饮食习惯不仅能保证小儿正常的食欲,,而且有助于婴幼儿胃肠功能的发育完善,健康生长。
培养宝宝良好的进餐习惯,平时家长就得多留心,下面小编精心整理了宝宝良好饮食习惯的培养方法,供大家参考,希望你们喜欢!培养宝宝良好饮食习惯的方法1、饮食要定时定量即使3-4个月的婴儿也要按时喂奶,不要一哭就喂。
小婴儿一般3小时一次,夜间停一次。
不定时喂奶容易导致小儿消化功能紊乱,引起腹痛、呕吐或腹泻,喂得过饱势必会引起消化不良。
1岁以上的幼儿,每日除正常三餐外,上、下午各加一次点心,不要随意吃水果或零食。
2、做好餐前准备进餐前应让孩子停止剧烈活动,需要上厕所、洗手,待休息片刻后再坐下吃饭。
进食时勿玩玩具,也不能边吃边玩或边跑边吃,要有一个安静、舒适的环境。
家长要千万注意,不能强迫孩子进食,以免引起反感而拒食。
3、食品种类要丰富食品种类多能提供各种营养素,并起到食物的互补作用。
但不要一齐放在小儿面前,应吃完一样再给一样,每次不要给得太多,待吃完后再添,避免养成剩饭剩莱的不良习惯。
食品丰富并不意味着孩子可以挑食,任何偏食和挑食都是坏习惯。
第一次供给的新食品量宜少,并安排在孩子容易接受的时候,使其产生爱吃这种食品的心理;经常改变花样和烹调方法增加食品的色、香、味,也有利于增进食欲。
4、训练自食人工喂养的婴儿,从5~6个月起就可以训练他用两只手扶奶瓶,9~10个月时可试着让他自己拿奶瓶吃,1岁以后逐步训练用小匙吃。
但成人需协助其完成应吃的数量,不可因怕浪费时间或弄脏衣服而禁止自食。
训练孩子自己吃饭是天经地义的事,有助于培养孩子的独立性,减少依赖性。
5、细嚼慢咽从小培养孩子进食要细嚼慢咽,不要囫囵吞枣。
食物经口腔的咀嚼拌和,食物与唾液充分混匀,有利于小儿的消化吸收。
吃,不单只是生理需求,也包含了心理层级的需求,只有家长多用点心,营造愉快的健康用餐环境,让吃成为一件既快乐又健康的亲子互动活动,才能让孩子在正确的饮食习惯中健康成长。
幼儿用餐环节需要注意哪些要点

幼儿用餐环节需要注意哪些要点《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明确要求:“幼儿园教育要注重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尤其是培养幼儿良好的进餐习惯。
良好的进餐习惯有助于幼儿身心健康和谐发展。
”为此,我们要掌握幼儿用餐环节要注意的要点,这样才能让幼儿会用餐,用好餐。
一、培养与教育在注意对幼儿良好的进餐习惯培养与教育。
(一)进餐习惯1.保持均衡饮食。
要教育幼儿养成不挑食、不偏食、不浪费粮食的好习惯。
2.学会独立进餐。
要鼓励幼儿自己动手使用餐具,并学会正确地自己动手吃饭。
3.保持专心进餐。
要教育幼儿能专心进餐,吃饭时不做其他事情。
4.保证定时进餐。
家长及保育老师要保证孩子每天都能按时就餐。
5.注意细嚼慢咽。
老师一家长要注意提醒孩子不要吃得过快或太慢,30分钟以内为宜。
6.做到礼貌用餐。
要教育孩子学会文明用餐:不咀嚼出声,口中含食不说话,不能用手抓菜,不能用自己的筷子拨归等。
(二)培养措施1.加强教育。
多给幼儿教育,或用视频、图片等来让孩子看一看、说一说,认识到哪些吃饭行为是好习惯。
2.创设环境。
要创造轻松愉快的就餐环境和气氛,在餐前可以让幼儿闻一闻饭菜的香味,3.鼓励用餐。
告诉孩子吃了这些就能长得高、长得快,甚至让孩子参与到做饭的过程中,引起孩子对食物的兴趣;孩子如果吃饭有进步时,成人应及时给予肯定,让幼儿感受到进步的快乐,激发幼儿的自信心;要鼓励孩子对各种不同的食物都尝试,4.独立进餐。
家长不要给孩子喂饭,不要因为吃饭慢逼着、催着,甚至直接去包办。
5.以身作则。
教师与家长要注意做好示范,做出榜样,自己要有个良好用餐习惯,不挑食、不偏食、不浪费。
二、观察与指导在幼儿进餐前、中、后,教师要注意观察,发现问题及时指导,及时纠正。
(一)观察进餐要点1.进餐前(1)幼儿情绪:要注意观察幼儿进餐前的情绪,是否愉悦、期待,是否漫不经心、漠视等状态。
(2)幼儿卫生:进餐前是否洗手,保持手部清洁。
检查桌面、餐具等是否整洁、干净、安全。
帮助幼儿建立良好的饮食习惯

帮助幼儿建立良好的饮食习惯幼儿饮食是健康成长的重要保障。
近年来,随着社会生活的快节奏和饮食结构的改变,幼儿饮食习惯也面临一些挑战。
作为一名资深教育家,我将就如何帮助幼儿建立良好的饮食习惯进行探讨,并提供一些实用的方法和具体技巧。
一、培养正确的饮食观念幼儿期是饮食习惯养成的关键时期,正确的饮食观念是建立良好饮食习惯的基石。
教师可以通过以下途径培养幼儿的正确饮食观念:1.饮食教育:给幼儿提供基本的饮食知识,如五谷杂粮、蔬菜水果的营养价值,促使他们从小就了解到饮食与健康的关系。
2.示范与引导:教师要成为幼儿饮食习惯的良好榜样,在饮食选择、取舍、餐桌礼仪等方面给予示范与引导。
3.口味培养:及早培养幼儿对多样化口味的接受能力,引导他们尝试不同的食物,逐渐形成良好的口味喜好。
二、提供多样化的饮食选择幼儿对食物味道的好恶往往是主观的,他们通常更喜欢某些食物而对其他食物抱有偏见。
教师应该提供多样化的饮食选择,帮助幼儿摄取全面均衡的营养。
1.丰富食材:每天为幼儿提供丰富的食材,包括五谷杂粮、蔬菜、肉类、鱼类等,保证幼儿的膳食多样性。
2.精心搭配:合理搭配食材,如主食搭配蔬菜、肉类等,既能使幼儿获得所需的营养,又能增加口感的变化,提高食欲。
3.创意烹饪:通过烹饪创意,改变食物的形式与口感,增加幼儿对食物的兴趣,如制作有趣的造型饭团、水果沙拉等。
三、营造良好的用餐环境用餐环境对幼儿的进食行为和饮食习惯具有重要影响。
为了帮助幼儿建立良好的饮食习惯,我们可以从以下方面努力:1.场所准备:打造干净整洁的用餐场所,保持厨房、餐具、餐桌等卫生清洁,减少细菌的感染和传播。
2.氛围烘托:用温馨、愉悦的语言和音乐烘托用餐氛围,创造舒适的用餐环境,使幼儿感到愉快和安心。
3.用餐礼仪:教导幼儿正确的用餐礼仪,如正确使用餐具、进食时保持座位端正、细嚼慢咽等,从小培养他们良好的餐桌习惯。
四、家校合作促进饮食教育家庭是孩子饮食习惯形成的重要基础。
幼儿用餐好习惯教案

幼儿用餐好习惯教案教案标题:培养幼儿用餐好习惯教案目标:1. 帮助幼儿了解健康饮食的重要性。
2. 培养幼儿良好的用餐习惯和礼仪。
3. 增强幼儿的自理能力和社交技能。
教学重点:1. 健康饮食的概念和重要性。
2. 用餐前的准备和规范。
3. 用餐中的礼仪和行为规范。
4. 用餐后的整理和清洁。
教学准备:1. 幼儿用餐区域的准备:餐桌、餐具、餐巾等。
2. 食物图片、幼儿绘本或故事书。
3. 幼儿参与的游戏或活动。
教学过程:引入活动:1. 展示一些健康食物的图片,引发幼儿对健康饮食的兴趣。
2. 通过简短的故事或绘本,介绍一个小朋友因为养成了好的用餐习惯而变得更加健康和快乐。
教学步骤:1. 用餐前的准备和规范:a. 引导幼儿洗手并介绍洗手的重要性。
b. 向幼儿展示正确使用餐具的方法,如握刀叉的姿势等。
c. 教授幼儿如何摆放餐具和准备餐巾。
2. 用餐中的礼仪和行为规范:a. 引导幼儿坐直并保持良好的姿势。
b. 教授幼儿如何慢慢咀嚼食物、不发出声音等。
c. 鼓励幼儿与同桌的小伙伴友好交流,分享食物和表达感谢。
3. 用餐后的整理和清洁:a. 引导幼儿将餐具放置在指定的位置,并清理桌面。
b. 教授幼儿如何正确使用纸巾或湿巾擦拭嘴巴。
c. 引导幼儿将垃圾扔进垃圾桶,并清理餐桌周围的区域。
活动巩固:1. 分发食物图片,让幼儿辨认健康食物,并说出它们的好处。
2. 进行角色扮演游戏,让幼儿模拟用餐场景,展示他们学到的好习惯和礼仪。
3. 结束时,对幼儿的表现给予肯定和鼓励。
教学延伸:1. 邀请家长参与,与幼儿一起制定并执行健康饮食计划。
2. 在日常生活中,不断强化和提醒幼儿养成良好的用餐习惯和礼仪。
3. 组织与用餐相关的手工制作活动,如制作餐具袋、餐桌摆饰等。
评估方法:1. 观察幼儿在用餐过程中是否遵守规范和礼仪。
2. 与幼儿进行简短的对话,了解他们对健康饮食和用餐习惯的理解程度。
教案总结:通过本教案,幼儿将学会健康饮食的重要性,并养成良好的用餐习惯和礼仪。
幼儿园安全教案:养成宝宝用餐好习惯

幼儿园安全教案:养成宝宝用餐好习惯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进步,各种配套设施也越来越完善,幼儿园作为一种普及的教育方式,可谓是家长们的重要选择。
在幼儿园中,安全教育一直是重中之重,而养成习惯的教育更是其中的一项内容,为了保障孩子们的健康和安全,我们今天将为大家讲一讲:幼儿园安全教案:养成宝宝用餐好习惯。
第一步:营造舒适的用餐环境孩子们的好习惯往往在他们的生活环境中被养成,营造一个舒适的用餐环境就成为了很重要的一步。
需要注意的是,餐桌、餐椅和餐具的选择。
优质的餐具具有以下特点:无毒无味、耐高温、耐磨损、易清洁、不易滑落等。
餐具的配色和造型也要与幼儿的心理特征相适应,比如应该用色鲜艳、造型可爱的餐具来吸引幼儿们的注意力。
是环境的整洁卫生。
饮食卫生对孩子的健康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幼儿园应该加强对食堂、厨房、卫生间等场所的卫生和杀菌,保证孩子们用餐的安全环境。
同时,要给孩子树立正确的卫生观念,要求他们养成勤洗手、勤洗脸的好习惯。
第二步:培养孩子们的自理能力孩子们自理能力的培养也是非常重要的一步,针对孩子们在用餐过程中的一些不良习惯,幼儿园可以提供一些指导和帮助。
比如,通过营造开朗轻松的氛围来引发幼儿的兴趣,让他们自觉地排队、洗手、夹菜等,这不仅可以培养孩子们的自理能力,也有助于孩子们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同时,幼儿园还要让孩子们了解各种食品的名称和功效,让他们懂得如何科学合理地搭配膳食,以及如何正确使用餐具等。
对于那些吃饭慢、挑食或者吃剩饭菜的孩子们,可以通过一些启发性的方法来改变他们的行为,比如让他们参与制作食品、了解菜品的制作过程等。
第三步:建立健康的用餐习惯养成良好的用餐习惯,是营造幼儿园安全饮食环境的重要一步。
孩子们应当注意餐桌礼仪,包括不大声喧哗、不张开嘴大吼大叫等。
饮食应当科学合理,不要贪多嚼不烂,不要一味追求口感和美味,而是根据自己的身体需要来科学搭配餐食。
孩子们要养成勤出汗、勤锻炼的良好习惯,这样才能保持身体的健康和活力。
幼儿园教案:如何教孩子文明用餐

幼儿园教案:如何教孩子文明用餐作为一个家长,你知道让孩子学习如何文明用餐是多么重要。
在幼儿园里,老师可以通过一些教学活动和游戏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餐桌习惯。
如何让孩子在吃饭的同时养成良好的社交习惯和礼仪,本文将为您介绍。
1.培养卫生意识孩子们的卫生意识往往比较低,在吃饭时也会犯一些不卫生的错误。
比如不洗手,把饭菜倒在桌子上,吃饭时用手捏食物等等。
在教学中,要引导孩子养成正确的卫生习惯,让他们知道饭菜应该放在口里,而不是桌子上或地上。
老师可以在课堂上用故事或图片告诉孩子,吃饭前先要洗手。
吃完饭要刷牙,等等。
在餐桌前也可以和孩子一起做一些有趣的游戏,例如“找不同” (找到不卫生的地方,如垃圾桶中垃圾未被处理干净等)。
2.教授基本的礼仪孩子们在餐桌上也需要遵守一定的礼仪。
例如,坐直,说话要轻声细语,不宜大声喧哗,不在餐桌上玩耍等。
老师可以在课堂上教孩子如何使用餐具。
从最基本的筷子、勺子、叉子开始,让我们的孩子掌握使用餐具的技能。
还可以适当利用画板、卡片等教具进行教学,展示如何摆放餐具(比如碗是应该放在左边还是右边)等。
3.引导小朋友用中文说话在一些国际化的幼儿园,会有各种语言背景的孩子。
在餐桌上,老师需要教孩子使用中文说话,让孩子们知道要尊重语言文化,避免语言隔阂而影响交往。
在教学中,老师可以引导孩子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简单的会话。
例如,在午餐时,老师和孩子们一起点餐,让他们学习如何接受服务员的服务,如何点餐等。
在这个过程中,老师还可以教孩子说简单的“请”谢谢”等常用用语。
4.适当运用游戏与活动游戏和活动是让孩子们学习的最佳方式之一。
在餐桌上,老师可以设计一些小游戏或活动,以更好地教育孩子。
例如,让孩子们尝试良好的用餐礼仪,奖励他们完成任务,或者让孩子们练习使用餐具,颁发称号等等。
文明用餐是我们的小朋友必须掌握的基本技能之一。
作为家长和教育工作者,让我们一起为孩子们营造一个文明、和谐的用餐氛围,让他们从小养成良好的习惯,成为真正的优秀人才。
幼儿园教案:培养幼儿良好的用餐习惯

幼儿园是我们孩子成长基础的再生地,一个好的幼儿园教案会帮助孩子培养许多良好的习惯和特质,其中之一就是良好的用餐习惯。
在学前教育阶段,培养孩子良好的用餐习惯对于孩子身体健康和品德素质的提升都至关重要。
一、为什么要培养良好的用餐习惯?1. 饮食状况对身体健康的影响在幼儿园,孩子往往要在学校吃饭。
健康的饮食状况对于身体健康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孩子的营养摄入和能量消耗量成正比,每日规律饮食对于他们的身体状况和身体健康来说是非常重要的。
2. 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在日常生活中,孩子逐渐要学会自己单独吃饭。
只有在扩展自理能力的同时,还要着重培养孩子的良好习惯:例如,吃饭时不要搭左手肘、揩嘴、满嘴说话等等。
这些习惯可以让孩子立即转变为一个文明、有礼的孩子。
3. 团结协作精神的培养吃饭不是孩子独自享受的时刻,而是在幼儿园中增强团结协作精神和加强生活内务能力的机会。
用餐时间不仅仅是为了填饱肚子,同时也可以促进团队成员之间的友谊和相互之间的关怀,同时也是和老师以及同学们共度时间的重要环节。
二、幼儿园用餐教案怎么定制?1. 细致周全的准备工作使用工具前,幼儿园师生应上下一心作好准备工作,将饭菜细致周全地准备好,并重视食品卫生,做到杜绝问题食品的搭配。
?2.靠近沟通,启发孩子们了解“干净卫生”的重要性在每天用餐前藉由互动讨论,加强孩子们对于“干净卫生”方面的认识。
教师可以利用玩具和儿歌帮助孩子们了解卫生常识,例如:用手消毒液勤洗手、不随意用手抓取食物、不能对别人喷嚏,等等。
3. 倡导文明良好的用餐习惯教师可以引导孩子们形成良好的用餐习惯,例如:坐直、吃慢、朝前看等等,对无良好习惯的孩子可以在平时进行口头提醒、指示和纠正,让孩子们在用餐中形成公共地盘的文明礼仪和良好习惯。
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应当兼顾孩子们的个人习惯和文化背景。
三、如何培养幼儿良好的用餐习惯?1. 培育用餐基础的礼仪意识在用餐前,教师应教授孩子们一些简单易懂的基础餐桌礼仪,例如,上饭前洗手、用餐时坐直、不让食物溅到身上。
养成文明用餐好习惯——幼儿餐桌礼仪教案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意识到文明用餐的重要性。
而这种意识应该从儿童时期就开始养成,这样才能培养出一个懂得尊重食物,尊重环境,尊重他人的文明用餐习惯。
因此,作为一名幼儿教师,我们需要通过启发、引导和养成等方式,帮助幼儿培养出文明用餐的好习惯。
在教学中,我们可以结合幼儿的实际情况,制定出一份幼儿餐桌礼仪教案,让学生在体验中学习,从而更加深入的掌握和理解其内涵。
一、核心内容1.坐姿端正,不乱吃东西,不讲话打闹;2.尊重食物,不浪费食物;3.尊重别人,不与人抢食物;4.尊重环境,不乱扔餐具纸巾等。
二、教学步骤1.引入(5分钟)幼儿识图游戏,老师出示食物的图片,让幼儿猜测食物与餐具的搭配。
2.讲解(15分钟)老师向幼儿介绍正式课程内容,重要性和注意事项。
3.示范(20分钟)老师模拟在餐桌上的吃饭习惯,演示如何坐姿端正,吃饭时要注意的事项。
4.操练(30分钟)老师分成小组,给幼儿分发餐具,让他们来练习,观察幼儿的表现,发现摆放餐具不符合要求的,及时纠正。
5.总结(10分钟)老师带领幼儿回忆课程内容,评价课程中每个幼儿的表现优劣,再次强调文明用餐的重要性。
三、教学方法1.启发式教学在引入课程前,通过与幼儿交流,询问他们对餐桌礼仪的认知和理解,了解幼儿对于文明用餐的态度,为后续课程的制定做一个基础。
2.游戏化教学老师可以选择一些与用餐礼仪有关的游戏,比如说从玩具中挑选出与用餐相关的玩具,分类归纳玩具等等,幼儿们可以在游戏中体会到文明用餐的快乐。
3.实践式教学在教学过程中,老师需要充分利用课堂实地演示,让幼儿在实践中学习,将餐桌礼仪的知识直接应用到日常的用餐中,培养幼儿身体的记忆。
四、注意事项1.教师先仔细安排好用餐环境,桌面清洁整齐,餐盘碗具摆放整齐。
2.餐桌礼仪的讲解要针对幼儿的认知程度,表述清晰易懂,不要引入过多学术性用语。
3.要对自己要求更高,作为幼儿的榜样和榜样,小学生的教学能力和环境经营能力都是一个重要的因素。
幼儿园进餐环节指导要点

幼儿园进餐环节指导要点一、培养良好饮食习惯幼儿园是孩子成长的重要阶段,良好的饮食习惯对孩子的身体健康和成长发育至关重要。
因此,在进餐环节,教师需要引导幼儿养成定时定量、不偏食、不挑食的良好饮食习惯。
教师可以向幼儿介绍各种食物的营养成分和作用,鼓励他们尝试各种不同的食物,确保他们获得全面的营养。
二、保持餐具清洁卫生餐具的清洁卫生直接关系到幼儿的健康,因此教师在进餐环节需要特别注意餐具的清洁卫生。
每次用餐前,教师需要将餐具彻底清洗干净,并进行消毒处理。
同时,教师还需要教育幼儿正确的洗手方法和餐具使用方式,确保他们在用餐过程中保持清洁卫生。
三、确保食物安全卫生幼儿的食物应该安全卫生,以避免食品污染和疾病传播。
教师需要严格把关食物的来源和制作过程,确保食物新鲜、无毒无害。
同时,在烹饪过程中,教师需要遵循食品安全卫生标准,注意食物的加工、储存和分发等环节,防止食品污染和交叉感染。
四、耐心引导幼儿用餐幼儿在用餐过程中可能会遇到各种问题,例如不适应新食物、用餐姿势不正确等。
此时,教师需要耐心引导幼儿用餐,帮助他们解决问题。
教师可以鼓励幼儿自己动手吃饭,培养他们的自理能力。
同时,教师还需要注意观察幼儿的用餐情况,及时发现并处理异常情况。
五、注意幼儿进餐姿势正确的进餐姿势不仅有助于幼儿的身体健康,还能够培养他们的文明礼仪。
因此,教师在进餐环节需要注重培养幼儿的进餐姿势。
教师可以向幼儿介绍正确的坐姿、碗筷使用方法等基本礼仪,并引导他们进行实践。
同时,教师还需要及时纠正幼儿的错误姿势,帮助他们养成正确的进餐姿势。
六、培养节约粮食意识在幼儿园进餐环节中,教师需要注重培养幼儿的节约粮食意识。
教师可以向幼儿介绍粮食的来之不易,引导他们珍惜粮食、不浪费食物。
同时,教师还需要对幼儿进行饮食教育,让他们明白过量饮食对身体健康的危害,鼓励他们按需取食、适量进食。
七、鼓励幼儿自主取餐在幼儿园进餐环节中,教师需要鼓励幼儿自主取餐。
这样可以培养幼儿的独立能力和自我管理能力。
如何帮助幼儿培养良好的食物选择习惯

如何帮助幼儿培养良好的食物选择习惯幼儿的饮食习惯对其健康成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不仅可以提高幼儿的免疫力和抵抗力,还可以帮助他们维持健康的体重和身体发育。
在幼儿养成良好的食物选择习惯方面,家长和老师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以下是一些帮助幼儿培养良好食物选择习惯的建议:1.以身作则:家长和老师应该以身作则,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成为孩子的榜样。
幼儿时期是孩子模仿的一个重要阶段,如果家长和老师自己不注重饮食健康,孩子很难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
2.提供多样化的食物:幼儿阶段是孩子形成饮食习惯的关键期,家长和老师应该尽量提供多样化的食物,保证孩子获得全面的营养。
食物的口味和颜色也可以激发孩子的好奇心,增加他们对食物的兴趣。
3.不要强迫孩子吃:不要强迫孩子吃他们不喜欢的食物,这样容易引起孩子的厌食情绪。
可以尝试让孩子参与到食物的选择和准备过程中,让他们感到自主和尊重。
4.培养孩子的饮食自制能力:教会孩子区分健康食物和垃圾食物,学会适量食用,不偏食,不嗜吃零食。
同时,培养孩子的进餐礼仪和餐具使用习惯,养成正确进食的习惯。
5.鼓励孩子参与户外活动:良好的饮食习惯和适量的运动是保持身体健康的重要因素。
鼓励孩子积极参与户外活动,多进行体育锻炼,增强体质,提高免疫力。
6.建立固定的饮食规律:规律的饮食时间可以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减少吃零食的机会。
家长和老师可以制定固定的饮食计划,保证孩子每日规律吃饭,避免不良的进食习惯。
总的来说,培养孩子良好的食物选择习惯需要家长和老师的共同努力和引导。
通过提供多样化的食物、以身作则、不强迫孩子吃和规律的饮食计划等方法,可以帮助幼儿养成健康的饮食习惯,促进其身心健康的发展。
同时,家长和老师也应该注重饮食教育,让孩子了解健康饮食的重要性,懂得如何健康地选择食物,养成终身受益的健康饮食习惯。
幼儿进餐礼仪

幼儿进餐礼仪幼儿时期是培养孩子良好饮食习惯的关键时期,而正确的进餐礼仪是培养孩子良好饮食习惯的重要一环。
以下是一些幼儿进餐礼仪的建议,希望能帮助家长们培养孩子良好的饮食习惯。
1. 洗手:进餐前,幼儿应该养成洗手的好习惯。
洗手可以有效地去除手上的细菌,减少疾病的传播。
家长可以教导孩子正确洗手的方法,包括用肥皂搓手、冲洗干净等。
2. 就座:进餐时,幼儿应该就座在餐桌前。
家长可以告诉孩子正确的就座方式,比如坐直、双脚放平等。
同时,家长也应该为孩子准备适合孩子大小的餐具和座椅,以确保孩子的舒适度。
3. 餐前祈祷:进餐前,家长可以教导孩子进行简单的餐前祈祷。
这是一种培养孩子感恩之心的方式,让孩子明白食物的来之不易,学会珍惜食物。
4. 用餐姿势:幼儿进餐时应该保持正确的用餐姿势。
家长可以告诉孩子端正坐姿,身体保持直立,双手放在大腿上,用餐时要慢慢咀嚼食物,不要大口吞咽。
5. 文明用餐:幼儿进餐时应该保持文明礼仪。
家长可以教导孩子用餐时要保持安静,不要吵闹、打闹。
同时,也要教导孩子用餐时要不喧哗、不说脏话。
6. 吃饭顺序:幼儿在进餐时应该按照一定的顺序吃饭。
家长可以告诉孩子应该先吃主食,再吃菜肴,最后吃甜点。
这样可以保证孩子摄入均衡的营养。
7. 懂得分享:幼儿应该学会分享食物。
家长可以告诉孩子在家庭聚餐时,要懂得分享食物,尊重他人的需求。
同时,也要教育孩子不要贪吃,要适量吃饭。
8. 不挑食:幼儿应该学会不挑食。
家长可以给孩子提供多样化的食物,培养其对不同食物的兴趣和接受能力。
同时,也要告诉孩子不要挑食,要尝试新的食物。
9. 不浪费:幼儿应该学会不浪费食物。
家长可以告诉孩子要量力而行,不要盛太多食物,吃不完的食物应该储存起来,以免浪费。
同时,也要教育孩子珍惜粮食资源。
10. 餐后收拾:幼儿应该学会餐后收拾。
家长可以告诉孩子用餐后要将餐具放在指定的位置,清理自己的用餐区域。
这样可以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和责任感。
以上是一些幼儿进餐礼仪的建议,希望能帮助家长们培养孩子良好的饮食习惯。
培养幼儿自主吃饭锻炼方法

培养幼儿自主吃饭锻炼方法导言幼儿期是培养孩子独立性的关键时期之一,而自主吃饭是培养幼儿独立性的一项重要内容。
通过自主吃饭,孩子能够获得更多的自主能力锻炼,培养良好的饮食习惯,促进身心健康的全面发展。
本文将介绍几种培养幼儿自主吃饭的方法。
1. 实施家庭共同就餐制度建立家庭共同就餐制度是培养幼儿自主吃饭的基础。
家庭共同就餐可以让孩子模仿大人在餐桌上的行为,学会正确的用餐姿势和用餐礼仪。
重要的是,共同就餐时家人可以互相交流,给幼儿提供一个愉快的用餐环境。
家长还可以通过与孩子共同准备餐桌、盛装食物等方式,鼓励孩子参与到用餐过程中,培养他们对自助用餐感兴趣。
2. 设计适合幼儿使用的餐具和环境为了让幼儿更容易自主用餐,家长可以选择适合他们使用的餐具和环境。
首先,选用适合幼儿手型的餐具,比如使用小巧的勺子和叉子,以及易握的碗和杯子。
其次,餐桌和椅子的高度要符合幼儿的身高,让他们能够舒适地坐着,并且能够自由地使用餐具。
此外,可以准备一些颜色鲜艳且具有吸引力的餐具和餐盘,以激发幼儿对用餐的兴趣。
3. 给予幼儿适当的自主权利在幼儿自主吃饭的过程中,给予他们一定的自主权利是非常重要的。
家长可以让幼儿自己选择自己喜欢的食物和饮品,根据自己的喜好和饥饿程度来控制食量。
此外,还可以鼓励幼儿参与到食物准备的过程中,比如让他们帮忙洗水果、搅拌面糊等。
这样不仅能够增加孩子的参与感,还可以提升他们对食物的认识和兴趣。
4. 培养幼儿饮食的多样性幼儿的饮食多样性对于他们的成长发育非常重要,而家庭是培养幼儿饮食多样性的关键环境。
家长可以提供各种不同口味、颜色和质地的食物,鼓励幼儿尝试新的食物。
在膳食安排上,要注意合理搭配蛋白质、碳水化合物和脂肪等营养成分,确保幼儿获得均衡而丰富的营养。
此外,家长还应该注意避免让孩子过度依赖某一种食物,以免造成不良的饮食习惯。
结语培养幼儿自主吃饭是一个需要耐心和细心教育的过程。
家长要给予幼儿充分的支持和鼓励,在培养幼儿自主吃饭的过程中,注重创造积极的用餐环境,提供适宜的餐具和食物,同时给予适当的自主权利。
幼儿良好进餐习惯的培养研究

幼儿良好进餐习惯的培养研究引言幼儿期是一个重要的成长阶段,这个阶段的饮食习惯对于孩子的身体健康和发展至关重要。
良好的进餐习惯不仅能够促进幼儿的身体健康,还可以培养他们的自理能力和生活习惯。
现代社会的生活节奏快,家长们往往忽视了幼儿进餐习惯的培养,导致幼儿出现挑食、偏食、暴饮暴食等不良饮食习惯。
对于幼儿良好进餐习惯的培养研究显得尤为重要。
一、了解幼儿的饮食需求幼儿的饮食需求与成年人有很大的不同,他们需要的营养成分更为丰富和多样化。
幼儿期是身体发育最为迅速的时期,他们需要足够的蛋白质、脂肪、维生素、矿物质等营养成分来支持身体健康和发育。
家长和教育者需要了解幼儿的饮食需求,合理搭配食物,确保他们能够获得充足的营养。
根据中国营养学会发布的《儿童膳食指南》,3-6岁的幼儿每天需要的热量在1300-1600卡路里之间,蛋白质摄入量应占总热量的10%-15%,脂肪不宜过高,维生素和矿物质的摄入也非常重要。
在食物的搭配上,应该尽量保证蔬菜、水果、肉类和谷类的摄入,并适当搭配一定的奶类、蛋类和豆类食物,确保幼儿能够获得全面的营养。
二、培养幼儿的饮食兴趣要想培养幼儿的良好进餐习惯,首先要培养他们对饮食的兴趣。
幼儿时期,他们的好奇心很强,对世界充满了新鲜感,因此家长可以利用这一点,通过制作精美的菜肴、寓教于乐的方式,吸引幼儿对食物产生兴趣。
家长可以和幼儿一起参与食物的准备和烹饪过程,让他们亲身体验食物的变化和美好。
在餐桌上,可以通过图画、故事、游戏等方式引导他们对食物的兴趣,让进餐变得愉快而有趣。
家长还可以让幼儿参与食物的选择和购买过程,给予他们一定的权利和责任感,从而培养他们对食物的认识和兴趣。
三、营造良好的进餐环境良好的进餐环境对于幼儿的饮食习惯培养至关重要。
家长需要为幼儿营造一个安静、整洁、舒适的用餐环境,避免嘈杂和干扰。
在餐具的选择上,应该选用适合幼儿使用的餐具,尽量让幼儿自己动手,使用适当的餐具。
在进餐时间上,家长需要保持定时,避免让幼儿产生饥饿感和暴饮暴食的行为。
浅谈幼儿良好进餐习惯的培养

浅谈幼儿良好进餐习惯的培养幼儿期是孩子生长发育的关键期,摄取丰富的营养是幼儿健康成长的保证。
因此,幼儿正确的进餐习惯的养成直接关系到幼儿的健康成长。
我在长期的幼教实践中,总结出一套适合幼儿特点,简单易行的正确进餐的好方法。
较好地解决了幼儿挑食,偏食等一些不良进餐的习惯,收到了明显的效果。
一、营造适宜的环境,培育幼儿良好的进餐习惯良好的环境,对幼儿的行为能产生积极的影响。
它能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使幼儿通过自身活动与周围环境相互作用,从而获得丰富的经验得到主动发展。
1、创设良好的进餐氛围,引导幼儿愉快进餐幼儿进餐是否有食欲与情绪好坏紧密相关。
而宽松和谐的进餐氛围,平等亲切的师生关系,有利于增进幼儿食欲。
幼儿进餐时,我们采取了:一是放音乐。
就是在幼儿进餐时,有选择地播放一些优美悦耳的旋律,使幼儿边进餐,边欣赏音乐,愉快的进餐;二是对进餐表现好的幼儿,老师要用眼神投给他们赞许的目光。
用亲切的摸头等形式表示赞扬,这会激励他们更积极用餐;三是对进餐中有过失的幼儿一定要宽容。
如有的掉饭菜,有的剩饭,还有的把饭扣在地上等,这时我们不能训斥、命令、批评。
否则会影响他们的食欲。
而要采用亲切、关心的态度,使这种宽容、谅解成为幼儿的开胃菜,促进幼儿的饮食。
2、创设丰富的墙饰,渗透正确进餐习惯物质环境是幼儿学习和探究的中介和桥梁。
我们通过开展丰富的墙饰活动,引导幼儿与环境互动。
在互动中学会科学进餐的知识,懂得进餐时怎样做是对的,怎样做是错误的,增强幼儿科学进餐的自觉性。
开学初,我们通过多种方式了解到绝大多数幼儿存在着挑食,偏食,边吃饭边玩耍,甚至个别幼儿进餐不吃一点菜等一些不良习惯。
针对这些不良习惯,首先创设了“饭菜香,我们爱吃”的主题墙饰。
接着就创设了第一个子栏目“我会这样做”。
把幼儿吃饭是存在的普遍问题制成录象,让幼儿边观察边寻找,边对号入座。
然后,又用图式展示在墙面上,易于幼儿理解。
在这个基础上,师生还一起看图编成了琅琅上口的儿歌。
建立幼儿的良好饮食习惯

建立幼儿的良好饮食习惯饮食习惯对于幼儿的健康成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良好的饮食习惯不仅可以提供充足的营养物质,还可以培养健康的生活方式。
作为资深教育家,我将在本文中探讨如何有效地建立幼儿的良好饮食习惯,并提供一些具体的方法和技巧。
第一,引导幼儿正确的认知饮食。
幼儿对于食物的认知能力较弱,往往难以正确分辨健康食物和不健康食物。
教育者可以通过展示图片、视频或者实物,引导幼儿认识各类食物,了解它们的特点和营养价值。
同时,要告诉幼儿不同食物对身体的影响,如维生素、矿物质等。
通过正确的认知饮食,幼儿可以更好地选择健康的食物。
第二,提供多样化的食物选择。
幼儿时期是培养口味的关键时期,应该给予幼儿多样化的食物选择,培养他们对各类食物的喜好。
教育者可以准备各种种类的食物,包括水果、蔬菜、谷物、蛋类、乳制品等。
在饭前让幼儿参与食物的准备过程,并鼓励他们尝试新的食物。
在幼儿食用不同种类的食物时,逐渐建立他们对各类食物的偏好,从而形成良好的饮食习惯。
第三,营造良好的饮食环境。
创造一个温馨的饮食环境可以帮助幼儿更好地享受用餐过程,并形成良好的饮食习惯。
首先,要确保用餐的时间和场所都相对固定,避免影响幼儿的食欲。
其次,餐桌上的食物摆放应美观整洁,色香味俱佳,用餐的氛围轻松愉快。
餐桌上应放置幼儿合适大小的餐具,让幼儿有自主吃饭的能力。
在就餐时,家长和教育者可以做一个良好的典范,让幼儿模仿成年人正确的用餐行为。
第四,教育幼儿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
通过教育幼儿正确的饮食习惯,可以帮助他们建立良好的生活习惯。
首先,要教育幼儿适量进食,不贪吃、不挑食。
教育者可以通过讲故事、唱歌、制作小游戏等形式,向幼儿传递正确的饮食观念。
第二,要培养幼儿的餐桌礼仪,教导他们慢慢咀嚼食物,不乱吐饭、不说脏话等。
第三,要教育幼儿科学的进食方法,如每天定时定量进餐,不吃过量零食等。
通过教育,幼儿可以更好地掌握健康的饮食习惯。
综上所述,建立幼儿的良好饮食习惯对于他们的健康成长至关重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幼儿用餐好习惯的养成
幼儿期是习惯养成的关键期,这一时期养成的良好习惯,将影响着孩子今后一生的发展。
孩子的发展最主要的是要有健康的体魄,而健康的第一步主要取决于从小养成良好的饮食进餐行为习惯,摄取丰富的营养食品。
小班幼儿是一个刚从家庭生活来到幼儿园集体生活的一个群体,在家访中我们了解到,班中幼儿在家的进餐情况普遍以家长喂为主,吃饭注意力不集中,有的是家长追着喂,挑食的情况也普遍存在。
结合孩子在园的表现,将班中幼儿进餐的问题进行了汇总,分别为:全程需喂型、边吃边玩型、喜欢挑食型、饭量较少型、饭粒四散型。
针对这些情况,我们开展了针对性的教育。
1 以丰富的教学手段为途径,促进幼儿健康进餐
刚入园的小班幼儿不习惯坐在桌边进餐,不会使用餐具,吃得饭粒到处都是,这样既浪费粮食,又不利健康。
我和班上的老师和阿姨配合,着重对幼儿进行了吃饭不掉饭粒的好习惯的养成教育。
我给孩子们讲故事《一粒米》,孩子们从中知道了农民伯伯种粮食的辛苦,一粒米来之不易,懂得了应该爱惜粮食,不浪费粮食。
通过学习故事《嘴巴上的洞洞》,孩子们知道了吃饭干净才不是漏嘴巴,才是人见人爱的乖宝宝,在平时进餐时,发现好多幼儿喜欢把小脚蜷缩在屁股底下,所以,我教孩子们形成正确就餐姿势,及时纠正幼儿的坐姿和使用餐
具姿势,随时提醒幼儿把掉下的饭粒或吃剩下的残渣捡起来放在空盘中。
开始有的幼儿不习惯,吃完饭搬起椅子就走,我就把他请回来,和他一起把饭粒一粒粒地拣干净,我还用积极的语言鼓励他们“小朋友比一比,看谁吃饭最干净,谁就是干净宝宝,是小饭粒的好朋友”,于是孩子们吃饭时特别用心,特别注意不掉饭粒,掉了马上捡起来。
吃完饭还跑到我面前对我说:“老师,我一个饭粒也没掉。
”对于吃得特别干净的孩子,把幼儿的照片拍下来,在电视机里展示出来。
于是,我抓住这个典型的正面教育时机,进一步对幼儿进行良好的进餐习惯的养成教育。
在进餐的过程中,我时常对保持干净的幼儿或小组给予小红花、五角星的奖励,这样,有效地促进了他们的积极性,进餐脏乱、掉饭粒的现象有了明显的改观。
2 以游戏活动为抓手,培养幼儿用餐的好习惯
小班孩子最喜欢玩娃娃家游戏,并且很喜欢扮演大人来照顾娃娃,于是,我们就设计了“喂娃娃吃饭”的游戏,让孩子体验喂娃娃吃饭时的感受。
我们还编了一首儿歌:小宝宝,来来来,张开嘴,吃一口,一勺饭,一勺菜,嚼一嚼,往下咽。
让孩子们边喂娃娃吃饭,边念儿歌。
几次游戏后,孩子们就会像在游戏时喂娃娃吃饭那样,自己吃饭了,不知不觉中也加快了进餐的速度。
在幼儿用餐前,老师在孩子的桌面上有爱清洁小兔的图示,老师提醒幼儿用餐时要注意保持桌面干净,告诉幼儿将
骨头等放入空碗中。
然后组织幼儿用餐。
在幼儿用餐过程中,保育员只要发现桌上脏了,就过去将桌子擦干净,帮助幼儿将骨头等放入盘中。
老师对吃饭干净的幼儿及时给予表扬。
经过了一段时间,幼儿已经基本形成良好的用餐习惯,能自觉保持桌面、地面的干净。
幼儿能将骨头等物主动放入盘中,当有幼儿不小心将东西掉在桌上、地上时,能主动捡起放入盘中。
整个班的桌面、地面都比较干净。
因为保育员随时擦桌子、帮助幼儿将骨头放入盘中的行为,在无声地提醒幼儿用餐时,要注意保持桌面卫生。
对弄脏桌面的幼儿来说,是一种无声的批评。
在班里总会有些孩子不愿吃一些食物。
我们遵照循序渐进的原则,培养幼儿好的用餐习惯。
第一步,允许孩子不吃不喜欢的食物。
因为此时如果教师强迫孩子吃不喜欢的食物,只会增加孩子的心理负担或产生更强烈的排斥心理,这对健康是极为不利的。
此时允许孩子不吃。
但要让他明白,今天他没有吃的食物是很有营养的。
老师希望他下次能吃一点。
如:我班有几个特别的孩子,如:浩浩小朋友,刚开学时,幼儿园的东西几乎什么都不吃,老师、阿姨喂他,他把饭菜含在嘴巴里,一动都不动,当老师去喂他们的小朋友时,他看老师一不注意,就去把饭菜吐在垃圾桶里。
牛奶、饼干也同样不吃,针对这种情况老师及时与家长联系,了解孩子在家的用餐情况。
结果孩子的奶奶告诉我,孩子在家里也不喜欢吃东西,菜
只喜欢红烧狮子头,牛奶要吃草莓味的酸牛奶饮品。
针对这种情况,老师首先允许他带一些自己喜欢的东西。
但是,一定要吃一些幼儿园的东西,这样才允许孩子自带一些吃的东西。
经过一段时间的培养,孩子的用餐情况有了一定的好转。
对孩子的一点点进步老师都给予肯定、鼓励。
现在,孩子再也不把自己家里的食物带到幼儿园了,幼儿园的饭菜也坚持吃完了。
第二步,劝孩子吃一点不喜欢吃的食物。
当孩子再次碰到不喜欢吃的同一食物时,教师要用孩子容易接受的方法劝孩子吃一点。
例如,有孩子不喜欢吃蘑菇,教师就说:“小白兔最喜欢吃蘑菇了,吃了蘑菇蹦蹦跳跳力气大。
你也来做小白兔,好吗?”有孩子不喜欢吃鱼,教师就用筷子夹好一块鱼,做“游”的动作,一边说:“小鱼、小鱼游啊游,游到宝宝的嘴巴里!”当孩子吃了一点点后,老师要及时地用微笑、拍手、翘大拇指等方式肯定和鼓励他,让孩子知道吃饭也是一件有趣和快乐的事情。
这对小班孩子来说很重要。
第三步,要求孩子吃完不喜欢吃的食物。
当孩子第三次碰到不喜欢吃的同一食物时,教师应当用鼓励的语气要求孩子尽量吃完。
3 以家园沟通为桥梁,巩固幼儿的良好进餐习惯
良好习惯的养成需要时间的积累和磨练,更需要家长的积极配合。
首先家长要做好榜样作用。
孩子到三岁左右,就引导他乖乖地坐着自己拿调羹吃饭,不可边吃边玩。
家庭成员都共同遵守餐桌规矩,例如在吃饭前,可引导孩子关注一
下谁还没坐到餐桌边,让孩子感受到用餐必须是在餐桌上做的事,并能和家人一起愉快地享受用餐时光,进餐时尽可能排除引发孩子玩的因素,并尽可能将看电视与吃饭时间错开,当孩子把饭粒洒落在桌面上时,父母应引导孩子将它们捡起,培养孩子节约粮食的习惯。
孩子的挑食、偏食现象可能是家长们最头疼的问题了,作为挑食儿童的家长,给孩子做饭应多花心思,除了合理搭配食物的色、香、味以外,还发挥一点想象力,例如把食物拼成孩子喜欢的造型或卡通图案,以此来刺激儿童的胃口,减少孩子的挑食现象。
在家园的有效合作促进下,现在孩子们的进餐情况有了很大的改善,我们也深知,一个良好习惯的养成需要我们持之以恒的努力,我们也将一如既往地把这项工作更深入地开展下去,为幼儿发展打好最坚固的根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