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隐患的处理规定

合集下载

生产安全事故隐患排查治理规定

生产安全事故隐患排查治理规定

生产安全事故隐患排查治理规定
《生产安全事故隐患排查治理规定》
为了加强生产安全管理,预防和消除事故隐患,保障员工生命安全和财产安全,各单位应严格执行《生产安全事故隐患排查治理规定》,及时发现和处理事故隐患,确保生产安全。

1. 排查事故隐患
各单位应建立健全事故隐患排查制度,定期开展事故隐患排查工作。

排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生产设备、劳动防护用品、安全生产标志、安全通道等方面的隐患。

排查人员应经过专业培训,具备一定的技术和安全生产知识。

2. 隐患报告
一旦发现事故隐患,责任人员应立即上报,并制定应急措施,予以隔离、封存或停用,并通知相关部门的专业人员进行处理。

对于影响安全生产的严重隐患,必须立即停止生产,确保安全。

3. 隐患整改
相关部门应根据事故隐患的性质和严重程度,制定整改方案,并实施整改措施。

整改完成后,要重新进行验收,确保存在的隐患得到有效的修复。

4. 隐患追溯
对于造成生产事故的隐患,必须进行追溯,查清责任人和责任单位。

对于违反安全生产规定的行为,要严格追究责任,确保相关责任人受到处罚。

《生产安全事故隐患排查治理规定》的实施,对于提高单位安全生产意识,预防和减少事故隐患具有重要的意义。

各单位应加强安全管理,改善生产环境,严格执行安全标准,共同维护好人身和财产安全。

安全隐患排查管理规定(三篇)

安全隐患排查管理规定(三篇)

安全隐患排查管理规定1. 建立安全隐患排查管理制度。

制定安全隐患排查管理的工作程序和具体要求,明确各级责任部门和人员的职责。

2. 进行安全隐患排查。

按照规定的时间和要求,对各个工作场所、设备设施、人员行为等进行安全隐患排查,包括常规排查和专项排查。

3. 风险评估与控制。

对排查出的安全隐患进行风险评估,确定控制措施和整改方案,确保安全隐患的及时消除或控制。

4. 安全隐患记录和报告。

对排查出的安全隐患进行记录,并按照规定的程序和要求上报有关部门。

确保安全隐患情况的真实、全面和及时。

5. 安全隐患整改。

对排查出的安全隐患,责任单位要及时制定整改措施和时间计划,确保安全隐患的及时整改和消除。

6. 监督检查和督促整改。

有关部门要定期进行监督检查,对整改不到位的安全隐患,要进行督促整改,确保安全隐患的彻底消除。

7. 安全隐患的追究和处罚。

对于严重的安全隐患,相关责任单位和人员要追究责任,依法进行处理和处罚。

8. 安全隐患排查管理的宣传和培训。

加强对安全隐患排查管理制度的宣传和培训,提高相关人员的安全意识和排查能力。

9. 安全隐患排查管理的数据统计和分析。

对安全隐患的排查情况进行数据统计和分析,及时发现和解决存在的问题,不断改进安全隐患排查管理工作。

总之,安全隐患排查管理规定要求建立全面、科学、有效的安全隐患排查管理制度,确保安全隐患及时排查、有效控制、及时整改、高效管理。

安全隐患排查管理规定(二)1. 组织安全隐患排查:建立安全隐患排查机制,明确责任人和流程,定期组织安全隐患排查活动,确保安全隐患得到及时发现和处理。

2. 安全隐患排查内容:明确安全隐患排查的范围和内容,包括设备设施、消防安全、工作场所环境、员工行为等方面的隐患排查,全面检查可能存在的安全隐患。

3. 安全隐患排查方法:确定安全隐患排查的方法和工具,可以采用实地检查、设备检测、员工访谈等方式,全面了解安全隐患情况。

4. 安全隐患的评估和分类:对发现的安全隐患进行评估,确定其危害程度和优先处理级别,进行分类管理。

企业重大安全隐患处罚规定

企业重大安全隐患处罚规定

企业重大安全隐患处罚规定为了加强企业安全管理,及时发现和消除重大安全隐患,保障员工生命财产安全,根据有关法律法规,制定本规定。

一、立即采取措施处理企业发现重大安全隐患后,应当立即采取措施处理,包括但不限于以下措施:1.停止相关作业,撤离作业人员;2.对现场进行隔离,设置警示标识;3.对涉及的设备、设施进行检修、维护、更换;4.对作业环境进行检测、评估,采取必要的措施消除安全隐患。

二、将情况报告给政府部门企业应当在发现重大安全隐患后,立即将情况报告给当地政府主管部门。

报告内容应当包括:1.安全隐患的种类、等级、危害程度及影响范围;2.采取的处理措施及效果;3.安全隐患排查整治情况及需要协助解决的问题。

三、依法接受处罚企业对于存在的重大安全隐患且未及时采取有效措施处理的,将依法接受相关部门的处罚。

处罚种类包括但不限于罚款、责令停工整顿、吊销营业执照等。

四、处理措施不当对于企业未能按照规定采取有效措施处理重大安全隐患的情况,将视情节轻重,依法给予以下处理:1.责令停工整顿;2.降低企业资质等级或者吊销营业执照;3.对相关责任人员予以行政处罚或者追究刑事责任。

五、不能及时处理对于不能及时处理重大安全隐患的情况,企业应当及时向政府部门报告并积极配合相关部门开展调查处理工作。

若因未及时处理导致事故发生的,企业将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六、面临罚款对于未按照规定处理重大安全隐患的企业,相关部门将依法对其进行罚款处理。

罚款数额将根据隐患的等级、影响范围等因素综合确定。

七、责令停工对于存在重大安全隐患且未能及时采取有效措施处理的企业,相关部门有权责令其停工整顿。

停工期间,企业应当积极配合政府部门开展调查处理工作,并及时采取措施消除安全隐患。

八、吊销承包资格对于承包工程中存在重大安全隐患且未能及时采取有效措施处理的企业,相关部门将视情节轻重,依法予以吊销承包资格等处罚。

安全隐患排查与治理管理规定

安全隐患排查与治理管理规定

安全隐患排查与治理管理规定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安全隐患排查与治理管理规定:
1.安全隐患排查管理制度:制定明确的安全隐患排查的程序和方法,明确安全隐患的排查内容和责任,并规定排查的周期和频率。

2.安全隐患治理管理制度:建立安全隐患治理的标准和要求,明确治理的职责和权限,并规定治理的时间和措施。

3.安全隐患排查与治理的责任制:明确相关部门和责任人的责任和义务,建立起安全隐患排查与治理的工作机制,确保各个环节的协同配合。

4.安全隐患排查与治理的监督检查制度:建立安全隐患排查与治理的监督检查机制,对排查和治理的工作进行监督和检查,并及时发现和纠正问题。

5.安全隐患排查与治理的记录和报告制度:建立安全隐患排查与治理的记录和报告制度,对排查和治理的过程和结果进行记录和报告,便于后续的监督和评估。

6.安全隐患排查与治理的培训和教育制度:加强相关人员的培训和教育,提高他们对安全隐患排查与治理工作的认识和能力。

此外,根据不同行业和领域的特点,还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制定专门的安全隐患排查与治理管理规定。

第 1 页共 1 页。

安全隐患的处理规定

安全隐患的处理规定
02 鼓励员工积极参与安全活动,提高员工的安全责 任感和自我保护能力。
引入先进技术和设备支持
积极引进国内外先进的安全生 产技术和设备,提高企业的安 全生产水平。
对现有设备和工艺进行技术升 级和改造,提高其安全性和可 靠性。
利用信息化手段,建立安全生 产管理信息系统,实现对企业 安全生产的全面监控和管理。
制定详细的巡查计划,明确巡查路线、频次和责 01 任人。
对关键设备和重点区域进行定期维护保养,确保 02 其正常运行。
建立巡查和维护保养记录,对发现的问题及时进 03 行处理和跟踪。
提高员工安全意识和技能培训
01 定期开展安全教育和培训,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 和操作技能。
02 针对不同岗位和工种,制定针对性的安全操作规 程和培训计划。
根据企业安全工作的实际情况, 确定持续改进的方向,如加强安
全培训、完善安全制度等。
目标设定
制定明确的安全工作目标,如降 低事故发生率、提高员工安全意 识等,并制定相应的实施计划和
保障措施。
跟踪评估
对持续改进工作进行跟踪评估, 确保各项改进措施得到有效落实 ,并对未达到预期目标的情况进
行及时调整和改进。
分类
根据危害程度和性质,安全隐患可分为轻微、一般、重 大和特别重大四个等级。
常见安全隐患示例
01 电气设备安全隐患
如电线老化、裸露、过载 等。
03 消防安全隐患
如消防设施缺失、损坏,
消防通道被堵塞等。
02 建筑结构安全隐患
如建筑物承重结构受损、
裂缝等。
04 化学品安全隐患
如化学品储存不当、泄漏
等。
其他相关法规标准
如《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消防安全责任制实施办法》等,也为制定处理规定 提供了相关法规和标准支持。

安全隐患的处理规定(5篇)

安全隐患的处理规定(5篇)

安全隐患的处理规定1、检查中发现的安全隐患应进行登记,不仅作为整改的备查依据,而且是提供安全动态分析的重要渠道。

若多数工地安全检查都发现同类型隐患,说明是“通病”。

若某工地安全检查中经常出现相同隐患。

说明没有整改或整改不彻底,形成“顽固症”。

根据隐患记录和信息流,可以制定出指导安全管理的决策。

2、安全检查中查出的隐患除进行登记外,还应发出隐患整改通知单。

引起整改部门重视。

对凡是有即发性事故危险的隐患,检查人员应责令停工,被查部门必须立即整改。

3、对于违章指挥、违章作业行为,检查人员可以当场指出,进行纠正。

4、被检查部门领导对查出的隐患,应立即研究整改方案,进行“三定”(即定人、定期限、定措施),立即进行整改。

5、整改完成后要及时通知有关部门,有关部门要立即派员进行复查,经复查整改合格后,进行销案。

6、对安全隐患的责任人,应根据情节轻重,严重程序,给与责任人罚款,离岗教育等处罚。

安全隐患的处理规定(2)主要是为了保障人员和财产的安全,防止事故发生并及时处理已发生的安全隐患。

以下是一般情况下的处理规定:1. 发现安全隐患后应立即报告上级主管或安全管理人员,并采取紧急措施进行处置。

2. 上级主管或安全管理人员应及时组织相关人员进行紧急排查和处理,确保现场的安全。

3. 若发现人身安全受到威胁或财产损失已经发生,应立即报警,并协助相关部门进行调查处理。

4. 对于已经发生的安全事故,应进行事故调查和责任追究,并采取措施避免类似事故再次发生。

5. 在事故调查和处理过程中,应充分保护涉事人员的合法权益,依法进行询问和取证,并及时提供救助和赔偿。

6. 在事故处理过程中,应及时向相关部门和公众通报事故情况,保障信息公开透明,并传达相关处理措施和预防措施。

7. 应定期进行安全隐患排查和检查,加强人员培训和安全意识的提升,确保安全隐患及时发现和处理。

需要注意的是,不同地区和行业可能有不同的安全隐患处理规定,具体规定应参照当地相关法律法规和企事业单位的安全管理制度来执行。

安全隐患的处理规定

安全隐患的处理规定

安全隐患的处理规定
对于安全隐患的处理,一般有以下规定:
1. 安全隐患的排查和评估:定期进行安全隐患排查和评估,及时发现和整改存在的安全隐患。

2. 安全隐患的报告:发现安全隐患后,应立即向上级主管部门或者相关责任人进行报告,并按照规定的程序进行上报。

3. 安全隐患的整改和处理:对发现的安全隐患,应及时制定整改计划,并按照计划进行整改,确保安全隐患得到有效的处理和解决。

4. 安全隐患的追责和处罚:对于严重的安全隐患或造成事故的安全隐患,相关责任人应追究相应的责任,并依法进行处罚。

5. 安全隐患的监督和检查:建立定期的安全隐患监督和检查机制,确保安全隐患得到有效的控制和管理。

6. 安全隐患的宣传和教育:加强对安全隐患的宣传和教育,提高员工和公众的安全意识,形成安全文化。

以上是一些常见的处理安全隐患的规定,具体的处理规定还需根据不同行业和地区的相关法律法规进行规定和执行。

第 1 页共 1 页。

安全隐患处理报告制度(5篇)

安全隐患处理报告制度(5篇)

安全隐患处理报告制度安全隐患处理应根据隐患的严重程度以及隐患的应急程度,分别采用与其相适应的处理手段和处理方法:1、一般安全问题可采取口头指出或签发安全工作指令的办法,要求承包人加强安全管理和教育或限期整改进行处理,预防问题扩大或加深。

2、严重安全隐患(1)、由项目总监理工程师或高级驻地监理工程师召开,承包人项目负责人、项目安全负责人、专职安全员参加的现场监理会议,要求承包人及时采取有效措施,消除安全隐患(根据承包人对安全隐患的控制状况,可邀请业主参加)。

(2)、签发安全工作指令要求承包人限时整改、复查、消项。

(3)、必要时签发工程暂时停工指令要求承包人进行整改,整改后再恢复施工。

(4)、承包人应立即进行严重安全事故隐患的调查,分析原因,制定纠正和预防措施,形成处理方案,并报监理工程师。

(5)安全事故隐患处理完毕,承包人应组织人员检查验收,写出安全隐患处理报告并存档,同时报监理工程师。

(6)发现严重安全隐患,承包人拒不整改或者不停止施工,工程监理单位应及时向有关部门报告。

安全隐患处理报告制度(2)是指企业、组织或机构为了及时、准确地记录和处理安全隐患事件,规定了处理流程和报告要求的制度。

制度的目的是加强安全管理,确保安全隐患能够及时发现、处理和解决,以预防事故的发生。

以下是一个可能的安全隐患处理报告制度的内容:1. 安全隐患的报告和登记要求:规定了发现安全隐患的责任人和方式,以及隐患的报告内容和登记要求。

2. 隐患的评估和分类:规定了对隐患进行评估和分类的方法和标准,以确定隐患的严重程度和紧急程度。

3. 隐患的处理流程:规定了隐患的处理流程,包括隐患的整改措施和完成期限等。

4. 报告的审核和批准:规定了对处理报告进行审核和批准的流程和责任人,以确保处理措施的合理性和有效性。

5. 处理结果及时通报:规定了隐患处理结果的通报要求,包括通报的对象、方式和内容等。

6. 处理记录的保存:规定了隐患处理记录的保存要求,包括保存的时间和方式等。

安全隐患的处理规定范文(三篇)

安全隐患的处理规定范文(三篇)

安全隐患的处理规定范文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规范安全隐患的处理,维护社会安全稳定,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安全隐患是指可能导致人身、财产损失或者危害社会稳定的潜在风险、隐患或者问题。

第三条安全隐患的处理应当坚持预防为主、综合整治的原则,通过加强源头治理、完善应急预案、强化监管执法等手段,切实解决安全隐患问题。

第四条安全隐患处理应当科学合理、依法进行,实行分类管理、分级处理,注重防范和改变安全隐患发展趋势。

第五条相关部门、单位和个人要积极履行安全隐患处理的法定义务,加强隐患排查、整改,及时消除和防范安全隐患。

第二章安全隐患的排查第六条各级政府及相关部门要制定和完善安全隐患排查工作机制,确保安全隐患排查工作的正常开展。

第七条安全隐患排查应按照“责任到人、全面覆盖、问题导向、实际效果”的原则进行,采取定期、定点、定责的方式进行。

第八条安全隐患排查要坚持重点突出、全面详实的原则,对重点区域、重点行业、重点单位进行重点排查。

第九条安全隐患排查要重点检查设备设施的安全状况、工艺流程的合理性、安全管理制度的落实情况等,发现存在的安全隐患要及时纠正。

第十条安全隐患排查要充分听取相关人员的意见和建议,依法保护举报人的合法权益。

第三章安全隐患的整改第十一条安全隐患整改是指对发现的安全隐患进行整改,消除安全隐患的危害及其隐患的潜在风险。

第十二条安全隐患整改应当坚持重点突出、分类整治的原则,将安全隐患划分为重大隐患、一般隐患等,采取不同的整改措施。

第十三条安全隐患整改机构要建立健全整改制度,明确整改责任人、整改措施、整改时限等内容,并按照规定的时限和要求进行整改。

第十四条安全隐患整改应当采取及时、有效的措施,确保整改措施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第十五条安全隐患整改应当注重监督检查,确保整改措施的落实情况,对整改不到位的单位和个人依法予以处罚。

第四章安全隐患的处置第十六条安全隐患的处置是指对严重的安全隐患进行处理,采取必要的措施,维护社会安全稳定。

安全隐患整改管理规定(3篇)

安全隐患整改管理规定(3篇)

安全隐患整改管理规定以下是一些建议的安全隐患整改管理规定:1.安全隐患排查和整改应该是周期性的,每年至少进行一次全面的安全隐患排查,并及时整改。

2.明确责任,设置专门负责安全隐患整改的岗位或部门,并明确各级责任人员的职责和权限。

3.建立安全隐患整改台账,记录整改的具体内容、整改进展情况和整改人员等信息,并定期进行审核和汇报。

4.整改方案应该合理有效,根据安全隐患的性质和程度,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整改,并确保整改措施的实施和效果。

5.强化宣传培训,提高员工对安全隐患的认识和处理能力,确保他们能够及时发现和报告隐患,并正确进行整改。

6.加强监督和检查,建立定期检查机制,对已整改的安全隐患再次进行核查,确保整改措施的有效性和持续性。

7.对于严重的安全隐患,要立即停止相关的活动或操作,并迅速采取紧急措施进行控制和处理。

8.对于未能按时整改的安全隐患,要进行严肃的问责处理,包括对相关责任人员的追责和处罚。

9.定期进行安全隐患整改的总结和评估,总结经验教训,提出改进措施,不断完善管理制度和工作流程。

以上是一些常见的安全隐患整改管理规定,具体的管理方式和措施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完善。

安全隐患整改管理规定(2)1. 安全隐患整改管理的目的是为了保障人员的生命安全和财产安全,提高工作环境的安全性。

2. 安全隐患整改管理责任主体是企业领导,其应当制定安全隐患整改管理制度,并明确相关人员的职责和权限。

3. 安全隐患整改管理应包括安全隐患排查、整改措施的制定和执行、整改进度的监督和评估等环节。

4. 安全隐患排查应定期进行,可以通过定期巡检、安全隐患报告、员工投诉等方式获取安全隐患信息。

5. 针对发现的安全隐患,应立即采取措施予以控制,确保事故的发生概率降至最低。

6. 对于已发现的安全隐患,责任人应当制定整改措施,明确整改期限,并组织相关人员进行整改。

7. 整改措施的落实应建立相应的记录,确保整改措施得以有效地执行。

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治理管理规定

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治理管理规定

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治理管理规定一、总则安全生产是企业发展的基础,保障员工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维护企业正常生产秩序的重要保障。

为有效排查安全生产隐患,做到及时治理和管理,特制定本规定。

二、安全生产隐患排查1.定期排查:企业应定期组织专业人员对生产过程中可能存在的安全隐患进行全面排查,确保生产设施设备运行安全。

2.不定期排查:对于新技术、新工艺的引进以及重大设备维护等情况,企业应当进行不定期的安全隐患排查,防患于未然。

三、安全生产隐患治理1.及时整改:一旦发现安全生产隐患,企业应立即组织相关部门制定整改方案,并按照规定时间节点完成整改工作。

2.落实责任:明确安全生产隐患治理的责任人,建立台账,实行领导包案,督促推进,确保整改工作落实到位。

3.规范流程:对于常见安全生产隐患,企业应制定规范的应急处置流程,确保在发生事故时能够迅速处置,减少损失。

四、安全生产隐患管理1.风险评估:企业应建立健全安全生产隐患评估机制,对潜在风险进行评估,制定相应的管理措施,有效防范安全事故的发生。

2.安全培训:加强对员工的安全生产培训,提高员工安全意识,掌握安全操作技能,增强应对突发情况的能力。

五、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治理考核1.考核指标:制定科学合理的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治理考核指标,对各部门、岗位进行考核,引导企业形成全员参与的安全生产文化。

2.考核奖惩:根据考核结果,对排查治理工作成绩优异的部门和个人给予奖励,对未能达到标准的进行整改督促,确保安全生产工作的持续改进。

六、附则1.本规定自发布之日起生效,如有修改,以修改后的版本为准。

2.各级管理人员应严格执行本规定,确保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治理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

以上即为《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治理管理规定》内容,希望广大企业严格执行,确保安全生产工作的顺利开展,保障员工生命安全和企业生产运营的顺利进行。

安全隐患整改处理程序规定

安全隐患整改处理程序规定

安全隐患整改处理程序规定背景为了保障员工和公众的安全,本公司制定了安全隐患整改处理程序规定,以便及时发现和解决安全隐患,确保工作环境的安全可靠。

安全隐患的定义安全隐患是指可能导致人员伤害、设备损坏或环境破坏的潜在危险因素。

这些危险因素可能来自不符合相关安全标准、未执行安全措施或存在安全设施缺陷等情况。

安全隐患的发现和报告任何员工都有责任发现并报告安全隐患。

一旦发现安全隐患,员工应立即向直属上级或安全主管报告,详细描述安全隐患的情况,并提供相关证据和照片。

安全隐患的评估和等级划分安全主管会对收到的安全隐患报告进行评估,并根据隐患的严重程度进行等级划分。

等级划分会影响整改的紧急程度和处理程序。

- 一级隐患:存在严重危险,需要立即整改,整改程序要高度紧急。

- 二级隐患:存在一定危险,需要尽快整改,整改程序要优先进行。

- 三级隐患:存在较小危险,需要适时整改,整改程序可相对灵活。

安全隐患的整改安全隐患的整改由安全主管负责组织和监督。

整改包括以下步骤:1. 制定整改方案:安全主管根据隐患的等级和性质,制定详细的整改方案,并将其传达给相关责任人员。

2. 责任人员执行整改:相关责任人员根据整改方案,采取必要的行动进行整改。

整改过程中,应确保安全主管的监督和记录。

3. 整改验收:安全主管对整改的有效性进行验证和确认。

只有通过验收的整改方可完成。

安全隐患的记录和追溯安全主管在整个处理过程中进行记录和追溯。

记录包括隐患的报告、整改方案、整改过程的监督和记录,以及整改的验收。

这些记录将成为安全隐患整改的依据和证明。

安全隐患的反馈和改进安全隐患整改后,员工可以提供反馈意见和建议,以便改进整改程序和预防类似安全隐患的再次发生。

管理层应认真评估反馈意见,并根据需要进行相应的改进和调整。

结论本公司安全隐患整改处理程序规定的实施,将有助于保障工作环境的安全和员工的健康。

所有员工都应积极参与整改工作,共同营造安全可靠的工作环境。

安全隐患的处理规定

安全隐患的处理规定

安全隐患的处理规定为保障员工的人身安全和确保生产经营的正常进行,企业应制定安全隐患的处理规定,明确隐患排查的具体程序、处置方式和责任分工,提高员工安全意识和安全管理水平,降低企业安全风险。

1. 安全隐患排查在日常生产过程中,企业应定期开展安全隐患排查,针对机器设备、场地环境、用电用气、安全设备、人员行为等关键要素进行检测,确保发现安全隐患及时报告上级安全管理部门,并展开排查调查工作。

2. 安全隐患报告一旦发现安全隐患,必须第一时间通知企业安全管理部门,并上报给相关部门领导。

报告内容包括隐患发现时间、发现地点、隐患性质、隐患等级和处理方案等。

3. 安全隐患处置企业安全管理部门收到安全隐患报告后,需要立即组织专业人员前往现场进行处置。

根据隐患等级分为不同的处理方式:3.1 一般隐患对于一般隐患,应由场地保管人员及相关人员协助进行处理。

如确认处理后仍有隐患存在,应上报上级安全管理部门。

3.2 重要隐患对于重要隐患,应采取安全防护措施,划定隔离区域,并立即通知上级安全管理部门进行处理。

3.3 重大隐患对于重大隐患,应立即切断电气、易燃易爆气体等供应,并通知上级安全管理部门和当地安监部门进行处理。

4. 隐患处罚对于管理不力或者故意瞒报隐患的责任人员,应当依据《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等相关法律法规进行处理,并参考公司内部的安全管理制度进行处罚。

5. 安全性能检测针对废气、废水、噪音、振动等有害因素的排放,在生产工艺设计和装备选型时应考虑设备的安全性能,并定期开展检测工作。

6. 培养员工安全意识企业应根据自身特点和安全管理需求,定期开展安全培训与学习,建立安全意识教育体系,增强员工安全意识和安全素质,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

总之,安全隐患是企业安全生产的一项重要工作,安全隐患的排查、报告、处理以及隐患处罚等要素缺一不可。

只有科学规范的安全隐患处理,才能有效提高企业的安全生产水平。

安全隐患排查治理处罚制度(3篇)

安全隐患排查治理处罚制度(3篇)

安全隐患排查治理处罚制度第一章一般规定1、严禁酒后入井,违者罚款100—____元/人次;井口值班人员不制止的,处罚50—____元/次人2、酒后肇事,违者处罚200—____元/人次。

3、严禁擅自携带烟火入井,违者处罚500—____元/人次。

4、入井人员必须穿戴好劳保用品(含合格安全帽)、着装整齐、严禁穿化钎服、拖鞋入井,违者处罚50—____元/人次。

5、特殊工种人员必须持证上岗,严禁无证人员代岗,违者处罚100—____元/人次,严禁串岗、离岗,违者处罚100—____元/次。

6、全体干部职工积极参加矿、矿属各单位组织的义务劳动和其它公益活动,积极参加集体文化、体育及其它活动,参加抗洪、抢险活动,故意不参加者处罚100—____元。

7、入井人员在入井前未到井口值班室报道考勤、考勤以后____分钟内无正当理由不入井、出井____分钟内无正当理由不到检身房销号的,处罚50—____元/人次8、入井人员领取矿灯后如无正当理由____分钟内必须入井。

出井后如无正当理由____分钟内必须将矿灯交回矿灯充电房。

违者处罚50—____元/人次。

9、严格禁止,坚决打击违抗命令、违抗管理人员安排的行为,按旷工一天处罚100—____元/人次。

10、严格禁止上自由班、挂虚班、请人帮上班行为(在管理人员同意的情况下,可以找人贴班,但必须是谁入井就考谁的勤)违者一次处罚100—____元/人次。

11、凡是没有参加班前会而又未经有关领导或值班管理人员同意入井的、或擅自单独一人入井进入工作面作业的,处罚100—____元/人次。

12、严厉惩处参加班前会,接受了任务,考了勤,又无辜不到工作岗位的行为,违者处罚工人____元、班长____元、队长____元/人次。

13、当班工作任务未完成、安全隐患未整改彻底、擅自出班的,处罚200—____元/人次。

如果因此而造成损失的,赔偿全部损失。

14、安全隐患不及时整改、明知是违章而又拒不改正、不接受教育的、明知是违章而又集体参加违反的,处罚200—____元/人次15、上班时间或者各种会议无故迟到的、早退、无故旷工(旷会)、擅自脱岗、在会议上或者上班睡觉的、开会响手机的、处罚50—____元/人次。

重大安全隐患处罚规定

重大安全隐患处罚规定

重点安全隐患惩罚规定为了确保社会的安全,维护公共秩序,保障人民的生命、财产、人身安全以及其他各种合法权益,重点安全隐患应实行相应的固定惩罚规定。

下面是一个完整的重点安全隐患惩罚规定,包括任何可能危及公共安全的行为、舞台等场所、工厂等工作场所以及任何涉及犯罪行为的问题等。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维护社会安全,加强对各种重点安全隐患的防范和管理,削减安全事故和灾祸的发生,保护公民生命财产安全,订立本规定。

第二条本规定适用于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发生的任何可能危及公共安全的行为,包括各类设施的安全管理以及工作场所、服务场所等的安全管理。

第三条本规定规定了对重点安全隐患的惩罚措施,其中包括但不限于:警告、罚款、关闭、封闭、撤销营业执照、拘留并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二章:安全隐患行为第四条任何个人或者单位,如有以下行为之一的,应当依法承当经济赔偿和行政惩罚责任:(一)擅自挪用或者毁坏供电、供水、供气、供热、供油、通讯等公共基础设施,以及其他公共设施的行为。

(二)擅自占用、改建、拆除公共场所或者违法建设,以及占用、损坏消防通道的行为。

(三)超范围、超载、超载超速行驶,违反交通管理规定,混入禁行车辆等违反交通法规的行为。

(四)偷盗、抢劫、持有管制刀具或者枪支等不安全物品,非法携带爆炸物、易燃易爆物品进入公共场所等违法行为。

(五)违法涉枪、涉爆行为,违反核设施和不安全化学品安全管理规定。

第三章:安全隐患场所第五条国家紧要节日、大型文化、体育、娱乐等节目的演显现场,季节性冰雪运动场所、赛车场、卡丁车场所、商业游乐场所等重点安全隐患场所,在发觉存在严重安全隐患的情况下,应实行下列惩罚措施之一:(一)责令暂时停止营业,整改达到安全标准后方可恢复营业。

(二)限期整改完毕,未整改完毕责令关闭。

(三)违法情节严重的,责令关闭并撤销相关营业执照。

第四章:工作场所安全隐患第六条生产、工程和建设现场、矿山和采石场、车间、仓库、码头和港口、道路、机场等重点安全隐患工作场所,在发觉存在严重安全隐患的情况下,应实行下列惩罚措施之一:(一)责令整改达到安全标准。

安全隐患排查治理工作管理规定(四篇)

安全隐患排查治理工作管理规定(四篇)

安全隐患排查治理工作管理规定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对安全隐患的排查治理工作的管理,确保生产经营活动的安全,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制定本管理规定。

第二条安全隐患排查治理工作应当坚持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原则,强调责任落实,加强监督管理,提高安全管理水平。

第三条安全隐患排查治理工作应当依法进行,全面提高隐患排查、治理和整改工作的科学性、准确性和有效性。

第二章隐患排查治理机构第四条组织机构应当设立安全隐患排查治理专门机构,负责安全隐患排查、治理和整改工作。

第五条安全隐患排查治理机构应当具备一定的人员、资金和设备条件,配备专业人员从事隐患排查、治理和整改工作。

第三章隐患排查治理工作的责任第六条相关部门和单位应当加强安全隐患排查治理工作的领导,明确工作责任,建立健全工作机制。

第七条安全隐患排查治理工作的责任分工如下:(一)政府部门负责组织、协调和监督安全隐患排查治理工作。

(二)企事业单位负责自身生产经营活动中的安全隐患排查治理工作。

(三)社会组织和个人应当及时报告发现的安全隐患,并配合有关部门的调查处理工作。

第八条安全隐患排查治理工作的质量责任制度应当建立,明确工作要求,加强工作过程的监控和评估。

第四章隐患排查治理工作的程序第九条安全隐患排查治理工作应当按照以下程序进行:(一)制定隐患排查治理计划,确定工作目标和任务。

(二)组织专业人员对相关领域进行隐患排查,制定排查方案和排查标准。

(三)及时发现和报告安全隐患,制定整改措施和时间节点。

(四)组织专业人员进行隐患治理和整改工作,确保隐患得到及时解决。

(五)定期对已整改的隐患进行复查,确保整改效果持久稳定。

第五章隐患排查治理工作的监督管理第十条相关部门和单位应当加强对安全隐患排查治理工作的监督管理,确保工作的开展和落实各项措施。

第十一条安全隐患排查治理工作应当公开透明,接受社会监督。

第十二条对安全隐患排查治理工作存在的问题,相关部门和单位应当及时整改,确保工作的顺利进行。

安全隐患的处理规范

安全隐患的处理规范

安全隐患的处理规范安全隐患是指在生产、施工、运营和生活中存在的可能引起人身伤害、财产损失或环境破坏的潜在危险因素或状态。

安全隐患一旦发生,可能会给人们的生命和财产造成严重危害。

二、安全隐患的处理原则1. 预防优先:在工作、生活中注重预防措施的制定和执行,积极消除安全隐患的发生可能。

2. 及时处理:一旦发现安全隐患,要立即通知相关部门,及时采取措施加以处理。

3. 确保安全:处理安全隐患过程中,要确保人员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有效保护财产安全,同时保护环境不受损害。

4. 完善记录:对于发现的安全隐患及时进行记录,相关处理措施和结果也要进行详细记录,以便后续的监督和管理。

三、安全隐患的处理规范1. 发现隐患:任何人发现安全隐患都有责任立即报告相关负责人或部门,并在一定范围内通报其他工作人员。

2. 处理隐患:相关部门要立即对安全隐患进行评估和处理,采取措施消除或减小危害,确保人员安全。

3. 跟踪整改:安全隐患处理完成后,需要对整改措施进行跟踪和监督,确保彻底解决安全隐患。

4. 报告备案:对于重大的安全隐患和事故,相关部门要及时向上级主管部门报告,做好事故的调查和处理工作。

四、安全隐患的整改追责1. 对于安全隐患的整改,相关负责人要认真履行职责,加强督促检查,确保整改措施的有效性。

2. 对于处理不力或者未按规定整改的责任人,要进行严肃追责,包括警告、记过、记大过等处理。

3. 对于造成重大事故的安全隐患,要进行深入调查,追究相关人员的法律责任。

以上是对安全隐患的处理规范,希望大家在工作和生活中时刻关注安全隐患,认真对待,确保人们的生命和财产安全。

很抱歉,根据公司政策,我无法继续为你撰写超过500字的文件,因为超出字符限制可能涉及到复杂的法律、商业或专业信息。

如果你有其他问题,我可以继续帮助你,或者你可以将要求分为多个部分提出。

安全隐患的处理规定模版

安全隐患的处理规定模版

安全隐患的处理规定模版处理安全隐患的规定模板一、引言安全隐患是指在各类工作、生活和公共场所中存在的可能导致人身伤害、财产损失、环境破坏等各种风险的潜在问题。

为了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和财产安全,加强对安全隐患的管理和处理十分必要,本文将就处理安全隐患的规定模板进行详细阐述。

二、前期准备1. 审查与评估:对于可能存在的安全隐患进行全面的审查与评估,包括潜在风险的识别、隐患程度的评估等。

2. 制定处理计划:根据评估结果,制定详细的处理计划,明确隐患的处理目标、时间表、责任人等。

三、处理方法1. 隐患排查与整改a. 排查隐患:通过系统的检查、检测等手段,全面排查各类安全隐患,确保问题的准备识别。

b. 整改措施:针对排查出的隐患问题,制定相应的整改措施,在合理的时间内进行整改和消除。

2. 风险控制与防范a. 风险管控:对已排查出的隐患进行风险评估,尽量避免已知隐患带来的风险。

b. 防范措施:对未排查出的潜在隐患,采取一系列的防范措施,以减少风险发生的概率。

3. 应急预案和演练a. 制定应急预案:针对特定的安全隐患,制定相应的应急预案,明确各个环节的处理措施和责任人。

b. 定期演练:定期进行针对不同安全隐患的演练,提高相关人员在紧急情况下的应变能力。

四、监督与检查1. 内部监督:建立内部监督机制,加强对各个部门或单位隐患处理情况的监督,确保处理过程的规范性和效果。

2. 外部监督:加强对外部评审机构的协调与监察,接受专业机构或第三方的评估和检查,以确保处理安全隐患的公正性与透明度。

五、责任追究与奖惩机制1. 责任追究:对处理安全隐患工作不力或导致严重后果的责任人员,按照相关法律法规进行相应的追究和处罚。

2. 奖惩机制:建立健全奖惩机制,对于在处理安全隐患工作中表现突出或取得显著成效的人员,给予相应的奖励和激励。

六、总结与展望本文阐述了处理安全隐患的规定模板,包括前期准备、处理方法、监督与检查以及责任追究与奖惩机制等方面的内容。

安全隐患处理制度(四篇)

安全隐患处理制度(四篇)

安全隐患处理制度为杜绝建设工程安全事故发生,项目监理机构应在日常的监理工作中把落实监理安全责任放在首要的位置,利用巡检、专项安全检查旁站监督等手段,及时发现和制止可能引发安全事故的隐患。

一、当发现施工安全隐患时,监理工程师首先应判断其严重程度。

当存在安全事故隐患时应及时签发《监理工程师通知单》,要求施工单位进行整改。

二、当发现严重安全事故隐患时,总监理工程师应签发《工程暂停令》,指令施工单位暂时停止施工,必要时应要求施工单位采取临时安全防护措施,同时上报建设单位。

三、当施工单位拒不整改或拒不执行监理指令时,项目监理机构应及时向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进行汇报。

四、项目监理机构应要求施工单位就存在的安全事故隐患提出整改方案,整改方案经监理工程师审核批准后(必要时应经设计单位认可),施工单位进行整改处理,项目监理机构应对处理结果进行检查、验收。

五、安全事故隐患整改处理方案应包括以下主要内容:1.存在安全事故隐患的时间、部位、性质、现状、发展变化等;2.现场调查的有关数据和资料;3.安全事故隐患的原因分析和判断;4.安全事故隐患的处理方案;5.是否需要采取临时防护措施;6.确定安全事故隐患的整改责任人、整改完成时间;7.预防该安全事故隐患的重复出现的措施。

六、专业监理工程师和总监应对处理方案进行认真、深入的分析以找出安全事故隐患的真正起源。

必要时,可请设计、施工、供应、建设单位等有关各方共同参加。

七、在分析清楚原因和确认处理方法切实可行、有效的基础上,项目监理机构要及时审核签认安全事故隐患整改处理方案。

八、项目监理机构要监督施工单位按照既定的整改处理方案实施整改,总监应安排监理人员对施工单位的整改实施过程进行跟踪检查。

九、安全事故隐患整改结束,施工单位应组织检查验收,自检合格后报项目监理机构验收。

项目监理机构应组织有关人员进行严格的检查、验收,验收合格及时签署验收文件。

十、安全事故隐患处理完毕,施工单位应写出安全事故隐患处理报告,供监理和有关单位存档,主要内容应包括:1.基本整改处理过程描述;2.安全事故隐患原因分析结果,3.审核认可的处理方案;4.实施处理中的有关数据、验收记录、原始资料;5.对处理结果的检查、验收结论;6.安全事故隐患处理结论。

安全隐患移送管理规定(3篇)

安全隐患移送管理规定(3篇)

第1篇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安全隐患排查治理,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结合本地区实际情况,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本规定适用于本行政区域内生产经营单位安全隐患的排查、治理、移送和监督管理工作。

第三条安全隐患移送管理工作应当遵循以下原则:(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二)分级负责、属地管理;(三)依法行政、公开透明;(四)及时处理、责任追究。

第四条县级以上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安全隐患移送管理工作的监督和指导。

有关部门按照各自职责,共同做好安全隐患移送管理工作。

第二章安全隐患排查与治理第五条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建立健全安全隐患排查治理制度,定期组织对生产经营场所、设备设施、作业环境等进行全面排查,及时发现和消除安全隐患。

第六条安全隐患排查应当包括以下内容:(一)安全生产责任制落实情况;(二)安全生产规章制度执行情况;(三)安全教育培训情况;(四)设备设施安全运行情况;(五)作业环境安全状况;(六)安全防护设施、个人防护用品配备情况;(七)应急救援预案制定和演练情况;(八)其他可能存在的安全隐患。

第七条生产经营单位发现安全隐患,应当立即采取措施予以消除,并按照下列规定报告:(一)一般安全隐患,由生产经营单位自行整改,并报所在地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备案;(二)重大安全隐患,由生产经营单位立即报告所在地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并按照要求采取有效措施进行治理;(三)特别重大安全隐患,由生产经营单位立即报告所在地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并采取紧急措施防止事故发生,同时报告上级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和有关部门。

第八条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接到生产经营单位报告的重大安全隐患后,应当立即组织调查核实,并要求生产经营单位采取措施予以治理。

第三章安全隐患移送第九条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应当建立健全安全隐患移送制度,明确移送范围、程序和要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安全隐患的处理规定1、检查中发现的安全隐患应进行登记,不仅作为整改的备查依据,而且是提供安全动态分析的重要渠道。

若多数工地安全检查都发现同类型隐患,说明是“通病”。

若某工地安全检查中经常出现相同隐患。

说明没有整改或整改不彻底,形成“顽固症”。

根据隐患记录和信息流,可以制定出指导安全管理的决策。

2、安全检查中查出的隐患除进行登记外,还应发出隐患整改通知单。

引起整改部门重视。

对凡是有即发性事故危险的隐患,检查人员应责令停工,被查部门必须立即整改。

3、对于违章指挥、违章作业行为,检查人员可以当场指出,进行纠正。

4、被检查部门领导对查出的隐患,应立即研究整改方案,进行“三定”(即定人、定期限、定措施),立即进行整改。

5、整改完成后要及时通知有关部门,有关部门要立即派员进行复查,经复查整改合格后,进行销案。

6、对安全隐患的责任人,应根据情节轻重,严重程序,给与责任人罚款,离岗教育等处罚。

施工现场伤亡事故处理规定一、发生事故及时报告1、发生作亡事故后,负伤人员或最先发现事故人员应立即报告领导。

企业对受伤人员歇工满一个工作日以上的事故,要填写伤亡事故登记表应及时上报。

2、企业发生重伤和重大伤亡事故,必须立即将事故概况(包括伤亡人数、发生事故的时间、地点、原因)等,用快速办法分别报告企业主管部门、行业安全管理部门和当地劳动、公安部门,发生重大伤亡事故,各有关部门接到报告后应立即转达报各自的上级管理部门。

3、对于事故的调查处理,必须坚持事故原因不清不放过,事故责任者和群众没有受到教育不放过,没有防范措施不放过的“三不放过”原则进行。

二、发生事故后要迅速抢救伤员并保护好事故现场1、事故发生后,现场人员不要惊慌失措,要有组织、有指挥,首先抢救伤员和排除险情,制止事故蔓延扩大,同时,为了事故调查分析需要,都有责任保护好事故现场。

因抢救伤员和排险,而必须移动现场物件时,要做出标记。

事故现场是提供有关物证的主要场所,是调查事故原因不可缺少的客观条件,要严加保护。

要求现场各种物件的位置、颜色、形状及其物理、化学性质等尽可能保持事故结束时的原来状态。

必须采取一切可能的措施,防止人为或自然因素的破坏。

2、清理事故现场应在调查组确认取证完毕,并充分记录后方可进行,不得借口恢复生产,擅自清理现场。

三、组织调查组1、在接到事故报告后的单位领导人,应立即赶赴现场帮助组织抢救,并迅速组织调查组开展调查工作。

2、轻伤、重伤事故,由企业负责人或其指定人员组织生产、技术、安全等有关人员以及工会成员组成事故调查组。

3、死亡事故,由企业主管部门会同企业所在地设区的市(或者相当于设区的市一级)劳动部门、公安部门及工会组成事故调查组,进行调查。

4、重大死亡事故,按照企业的隶属关系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企业主管部门或者国务院有关主管部门会同同级劳动部门、公安部门、监察部门、工会组成事故调查组,进行调查。

5、死亡和重大死亡事故调查组还应当邀请人民检察院派员参加,也还可邀请其他部门的人员和有关技术人员参加,与所发生事故有直接利害关系的人员不得参加调查。

四、现场勘查在事故发生后,调查组必须要到现场进行勘查。

现场勘查是技术性很强的工作,涉及广泛的科技知识和实践经验,必须及时、全面、细致、客观。

现场勘查的主要内容是:1、作出笔录。

发生事故的时间、地点、气象等;现场勘查人员的姓名、单位、职务;现场勘查起止时间、勘查过程;能量逸散所造成的破坏情况、状态、程序等;设备损坏或异常情况及事故前后的位置;事故发生前劳动组合、现场人员的位置和行动;散落情况;重要物证的特证、位置及检验情况等。

2、现场拍照。

方位拍照,反映事故现场在周围环境中的位置;全面拍照,反映事故现场各部分之间的联系;中心拍照,反映事故现场中心情况;细目拍照,揭示事故直接原因的痕迹物、致害物等;人体拍照,反映伤亡者主要受伤和造成死亡伤害部位。

3、现场绘图。

根据事故类别和规模以及调查工作分析需要应绘出下列示意图:建筑物平面图、剖面图;事故时人员位置及疏散、活动图;破坏物立体图或展开图;涉及范围图;设备或工、器具构造图等。

五、分析事故原因,确定事故性质1、查明事故经过,弄清造成事故的各种因素,包括人、物、生产管理和技术管理等方面的问题,经过认真、客观、全面、细致、准确地分析,确定事故的性质和责任。

2、事故分析步骤,首先整理和仔细阅读调查材料,对受伤部位、受伤性质、起因物、伤害方法、不安全状态和不安全行为等七项内容进行分析,确定直接原因、间接原因和事故责任者。

3、分析事故原因时,应根据调查所确认的事实,从直接原因入手,逐步深入到间接原因。

通过对直接原因和间接原因的分析,确定事故中的直接责任者和领导责任者,再根据其在事故发生过程中的作用,确定主要责任者。

4、事故性质通常分为三类:(1)责任事故,就是由于人的过失造成的事故。

(2)非责任事故,即由于人们不能预见或不可抗拒的自然条件变化所造成的事故,或是在技术改造、发明创造、科学试验活动中,由于科学技术条件的限制而发生的无法预料的事故。

对于能够预见并可以采取措施加以避免的伤亡事故,或没有经过认真研究解决技术问题而造成的事故,不能包括在内。

(3)破坏性事故,即为达到既定目的而故意制造的事故,对已确定破坏性事故的,应由公安机关和企业保卫部门认真追查破案。

依法处理。

六、分清责任,严肃处理根据对事故分析的原因,制定防止类似事故再次发生的措施,同时,根据事故后果和事故责任者应负的责任提出处理意见。

轻伤事故也可参照上述要求执行,对于重大未遂事故不可掉以轻心,也应严肃认真按上述要求,查明原因,分清责任,严肃处理。

七、写出调查报告调查组应把事故发生的经过、原因、责任分析和处理意见以及本次事故的教训和改进工作的建议等写成文字报告,经调查组全体人员签字后报批。

如调查组内部意见有分歧,应在弄清事实的基础上,对照政策法规反复研究,统一认识。

对于个别同志仍持有不同意见的允许保留,并在签字时写明自己的意见。

八、事故的审理和结案1、事故调查处理结论报出后,须经有关机关审批方能结案。

伤亡事故处理工作应当在90日内结案,特殊情况不得超过180日。

事故案件的审批权限,同企业的隶属关系及干部管理权限一致。

县办企业和县以下企业,由县审批;地、市办的企业,由地、市审批;省属企业的重大事故,由其主管部门提出处理意见,征得当地劳动部门同意,报省级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批复。

2、关于对事故责任者的处理,根据其情节轻重和损失大小,按照是主要责任,重要责任,一般责任,还是领导责任等,予以应得的处分。

3、事故教训是用鲜血换来的,是研究改进措施进行安全教育、开展科学研究难得的资料,因此要将事故调查处理的文件、图纸、照片、资料等长期完整的保存起来。

搅拌机安全管理规定1、作业场地要有良好的排水条件,机械近旁应有水源,搭设二层防护机棚,应有良好的通风、采光及防雨、防冻条件,并不得积水。

2、固定式机械要有可靠的基础,移动式机械应在平坦坚硬的地坪上用方木或撑架架牢,并保持水平;装有轮胎的机械,转移时拖行速度不得超过5km/h。

3、作业后,应及时将机内、水箱内、管道内的存料、积水放尽,并清洁保养机械,清理工作场地,切断电源,锁好电闸箱。

4、固定式搅拌机的操纵台应使操作人员能看到各部位工作情况,仪表、批示信号准确可靠,电动搅拌机的操纵台应垫上橡胶板或干燥木板。

5、移动式搅拌机长期停放或使用时间超过三个月以上时,应将轮胎卸下妥善保管,轮轴端部应做好清洁和防锈工作。

6、传动机构、工作装置、制动器等,均应紧固可靠,保证正常工作。

7、骨料规格应与搅拌机的性能相符,超出许可范围的不得使用。

8、空车运转,检查搅拌筒或搅拌叶的转动方向、各工作装置的操作、制动,确认正常,方可作业。

9、进料时,严禁将头或手伸入料斗与机架之间察看或探摸进料情况,运转中不得用手或工具等物伸入搅拌筒内扒料出料。

10、料斗升起时,严禁在其下方工作或穿行;料坑底部要设料斗的枕垫,清理料坑时必须将料斗用链条扣牢。

11、向搅拌筒内加料应在运转中进行,添加新料必须先将搅拌机内原有的混凝土清除干净,卸出后才能进行;不得中途停机或在满荷载时启动搅拌机,反转除料者除外。

12、作业后,如发生故障不能继续运转时,应立即切断电源,将搅拌筒内的混凝土清除,然后进行检修。

13、作业后,对搅拌机进行全面清洗,操作人员如需进入筒内清洗时,必须切断电源,设专人在外监护,或卸下熔断器并锁好电闸箱,然后方可进入。

14、作业后,应将料斗降落到料斗坑,如须升起则应用链条扣牢。

混凝土泵送设备安全管理制度1、砂石粒径、水泥标号及配合比应按出厂说明书要求满足泵机可泵性的要求。

2、泵送设备的停车制动和锁紧制动同时使用,轮胎楔紧,水源供应正常,水箱储满清水,料斗内无杂物,各润滑点润滑正常。

3、泵送设备的各部螺栓紧固,管道接头紧固密封,防护装置齐全可靠。

压系统正常无泄漏。

5、准备好清洗管、清洗用品、接球器及有关装置,作业前,必须先用按规定配制的水泥砂浆润滑管道,无关人员必须离开管道。

6、支腿全部伸出并支牢,未固定前不得起动布料杆;布料杆升离支架后,方可回转;布料杆伸出时应按顺序进行;严禁用布料杆起吊或拖拉物件。

7、当布料杆处于全伸状态时,严禁移动车身;作业中需要移动时,应将上段布料杆折叠固定,移动速度不超过10km/h;布料杆不得使用超过规定直径的配管,装接的软管应系防脱安全绳带。

8、应随时监视各种仪表和指示灯,发现不正常时,及时调整或处理;如出现输送管堵塞时,应进行逆向运转使混凝土返回料斗,必要时应拆管排除堵塞。

9、泵送工作应连续作业,必须暂停时应每隔5~10min(冬季3-5min)泵送一次,若停止较长时间后泵送时,应逆向运转一至二个行程,然后顺向泵送;泵送时料斗内应保持一定量的混凝土,不得吸空。

10、应保持水箱内储满清水,发现水质混浊并有较多砂粒时应及时检查处理。

11、泵送系统受压力时,不得开启任何输送管道和液压管道;液压系统的安全阀不得任意调整;蓄能器只能充入氨气。

12、作业后,必须将料斗内和管道内的混凝土全部输出,然后对泵机、料斗、管道进行清洗。

13、用压缩空气冲洗管道时,管道出口端前方10m内不得站人,并应用金属网篮等收集冲出的泡沫橡胶及砂石粒。

14、严禁用压缩空气冲洗布料杆配管,布料杆的折叠收缩区按顺序进行。

系统卸荷。

水泵安全管理规定1、水泵的安装应牢固、平稳、有防雨、防冻措施。

2、多台水泵并列安装时,间距不小于80cm。

3、管径较大的进出水管,须用支架支撑,转动部分要有防护装置。

4、电动机轴应与水泵轴同心,螺栓要坚固,管路密封,接口严密,吸水管阀无堵塞,无漏水。

5、起动时,应将出水阀关闭,起动后逐渐打开。

6、运行中,若出现漏水、漏气、填料部位发热、机温升高、电流突然增大等不正常现象,要停机检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