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种中国南海红树林内生真菌 次级代谢产物的研究课件
南海红树林内生真菌GX—3代谢产物研究
南海红树林内生真菌GX—3代谢产物研究摘要:采用反复硅胶柱色谱法、Sephadex LH-20凝胶色谱法等分离纯化南海红树林内生真菌GX-3的代谢产物,并通过理化常数测定和光谱分析鉴定其化学结构。
结果表明,从南海红树林内生真菌GX-3的菌体中分离得到6个代谢产物。
经波谱解析,分别为:环(苯丙-甘)二肽(1)、环(丙-亮)二肽(2)、Fusaric acid (3)、3,6-di-sec-butyl-1,4-dihydroxypiperazine-2,5-dione(4)、环(脯-亮)二肽(5)、环(甘-亮)二肽(6)。
初步药理活性显示化合物1对口腔癌细胞KB、KBv200的抗肿瘤活性的LD50值分别为6.5和11.2 μmol/L。
通过鉴定,所有化合物均系首次从南海红树林内生真菌GX-3中分离得到。
关键词:红树林;内生真菌;代谢产物海洋微生物资源由于具有可持续开发性,其活性物质生产不受天然资源难再生的限制,能通过发酵进行胞外生产,与现代微生物技术相结合,较容易实现工业化生产,特别是其生产不对环境造成危害,符合当今绿色化学发展的方向。
而多数报道均显示海洋真菌都与红树林有着紧密的联系[1,2],对红树林真菌生物活性物质的研究已成为海洋微生物资源开发利用,寻找天然药物先导化合物的重要途径。
近十几年来,已有学者对中国南海红树林内生真菌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并从中分离获得了一系列结构新颖、药理活性良好的海洋天然化合物[3-9]。
1 材料与方法1.1 仪器和试剂美国Varian公司的INOV A-500NB超导核磁共振谱仪、INOV A-300NB核磁共振仪、VG ZAB-HS双聚焦质谱仪、Thermo DSQ电子轰击电离质谱仪和Thermo MAT95XP高分辨质谱仪;北京泰克仪器有限公司的X-4数字显示显微熔点测定仪。
所用试剂均为广州化学试剂厂生产,化学纯,溶剂经重蒸后使用;柱层析硅胶为青岛海洋化工厂生产的200~300目硅胶,硅胶H,薄层硅胶GF254。
《三株植物内生真菌次级代谢产物及其生物活性研究》
《三株植物内生真菌次级代谢产物及其生物活性研究》一、引言植物内生真菌是生态系统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它们与宿主植物之间形成了复杂的共生关系。
近年来,随着对植物内生真菌的深入研究,越来越多的次级代谢产物被发现并展现出独特的生物活性。
本文将针对三株植物内生真菌的次级代谢产物及其生物活性进行详细研究,旨在为相关领域的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二、材料与方法1. 材料本研究选取了三株具有代表性的植物内生真菌,分别来自不同地区和不同种类的植物。
这些真菌经过分离、纯化后,用于后续的实验研究。
2. 方法(1)次级代谢产物的提取与分离:采用适当的溶剂对内生真菌进行提取,通过柱层析、薄层扫描等技术分离出次级代谢产物。
(2)生物活性检测:通过体外实验和体内实验,检测次级代谢产物的生物活性,如抗菌、抗肿瘤、抗氧化等。
(3)结构鉴定:利用现代分析技术,如核磁共振、质谱等,对次级代谢产物的结构进行鉴定。
三、实验结果1. 次级代谢产物的提取与分离结果通过适当的溶剂提取和柱层析、薄层扫描等技术,成功分离出三株内生真菌的次级代谢产物。
这些产物在紫外灯下呈现不同的荧光特性,表明其化学结构具有多样性。
2. 生物活性检测结果(1)抗菌活性:三株内生真菌的次级代谢产物均表现出不同程度的抗菌活性,对革兰氏阳性菌和革兰氏阴性菌均有抑制作用。
其中,某株真菌的代谢产物对某种病原菌的抑制效果尤为显著。
(2)抗肿瘤活性:通过体外实验,发现某株内生真菌的次级代谢产物具有显著的抗肿瘤活性,能够抑制肿瘤细胞的生长。
这一结果为抗肿瘤药物的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
(3)抗氧化活性:三株内生真菌的次级代谢产物均具有一定的抗氧化活性,能够清除自由基,减轻氧化应激对机体的损伤。
3. 结构鉴定结果通过现代分析技术,成功鉴定了三株内生真菌次级代谢产物的化学结构。
这些产物包括多种酮类、酚类、萜类等化合物,具有不同的生物活性。
四、讨论本研究发现的三株植物内生真菌的次级代谢产物具有丰富的生物活性,如抗菌、抗肿瘤、抗氧化等。
固体发酵培养南海红树林内生真菌1403次级代谢产物研究
固体发酵培养南海红树林内生真菌1403#次级代谢产物研究蔡奕彪蔡小玲(中山大学化学与化学工程学院海洋天然产物有机研究所;广东省生物功能分子重点实验室,广东广州510275)摘要:海洋红树林内生真菌次级代谢产物化学结构新颖、种类繁多,是天然药物先导化合物的重要来源。
本文对南海红树林内生真菌1403#进行了固体发酵培养,得到醌类等类型的化合物。
关键词:红树林内生真菌;次级代谢产物;固体培养海洋多变复杂的环境导致了海洋微生物的多样性。
海洋微生物因其特殊的生存环境而具有产生新型生物活性物质的巨大潜力。
近年来,从海洋真菌中分离鉴定了许多结构新颖的次级代谢产物,这些化合物显示了良好的抗肿瘤、抗细菌或抗真菌等生物活性,为新药的开发和各种疑难疾病的治愈提供了新的希望[1]。
红树林是一种热带盐滩上特有的植物群落,因此组成这个群落的几种主要种类在形态、生理、生态的各个方面都有它的特殊性:主要表现在胎萌现象以及根系的多样性中,以及红树林区经常受到海水的浸淹,土壤中的含盐量很高(一般在4.6~27.8‰之间),因而红树植物绝大部分属于盐生植物,具有排除或分泌盐分的结构,能将吸入体内的盐分分别经过茎、叶表面分布的盐腺排出,排在茎、叶表面的盐分晶体被雨水等淋洗掉。
如桐花树、海榄雌等植物,就有泌盐的机能,能排除过量的盐分,以适应高盐度的基质[2-3]。
在固体发酵中,菌体可以更高效地利用培养基中的营养物质,促进次级代谢产物的产生,同时,可能是因为固体发酵更好的模拟了其生活环境,且当菌株附着与固体基质上生长时,供氧丰富,生长密度大,生存竞争更为激烈,因此产生的次级代谢产物的量也会提高。
固体发酵还有含水量少,废水、废渣少,环境污染少等优点[4]。
醌类化合物(quinonoids) 指分子中具有不饱和环二酮结构(醌式结构)或容易转变为这种醌式结构的天然有机化合物。
主要包括:苯醌、萘醌、菲醌、蒽醌四类。
它是一种色素,在植物中主要存在于蓼科大黄、何首乌、虎杖;茜草科茜草、豆科决明子、番泻叶、百合科芦荟、唇形科丹参、紫草科的紫草等。
红树植物角果木内生真菌Cladosporium sp.JS1-2的次级代谢产物研究
文章编号:1001-8689(2020)07-0655-05红树植物角果木内生真菌Cladosporium sp. JS1-2的次级代谢产物研究白猛1, 2 王海洋1 练余兴 1 刘亚1 刘婷1 郑彩娟1,2,* 陈光英1, 2,*(1 热带药用资源化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海南师范大学化学与化工学院,海口 571127;2 海南省热带药用植物化学重点实验室,海南师范大学,海口 571127)摘要:从红树植物角果木内生真菌枝孢霉属Cladosporium sp. JS1-2的发酵产物中共分离得到5个异香豆素类化合物(1~5),1个苯并呋喃衍生物(6),1个异色满衍生物(7),以及5个其他类化合物(8~12),通过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对化合物的结构进行了鉴定。
通过微量稀释法测定所有化合物的抗菌活性,其中化合物6~8和11对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 )的MIC 值均为12.5μg/mL ,阳性对照环丙沙星(ciprofloxacin)的MIC 值为3.12μg/mL 。
同时对所有化合物进行棉铃虫幼虫生长抑制活性测试,结果表明化合物4、5、8、9和11对棉铃虫幼虫的IC 50值均为100μg/mL ,阳性对照印楝素(azadirachtin)的IC 50值为50μg/mL 。
关键词:内生真菌;枝孢霉属;次级代谢产物;生物活性 中图分类号:R978.1 文献标志码:AStudies on secondary metabolites from the endophytic fungus Cladosporium sp.JS1-2 from mangrove plant Ceriops tagalBai Meng 1, 2, Wang Hai-yang 1, Lian Yu-xing 1, Liu Ya 1, Liu Ting 1, Zheng Cai-juan 1, 2 and Chen Guang-ying 1, 2(1 Key Laboratory of Tropical Medicinal Resource Chemistry of Ministry of Education, School of Chemistry and Chemical Engineering, Hainan Normal University, Haikou 571127; 2 Key Laboratory of Tropical Medicinal Plant Chemistry of Hainan Province, Hainan NormalUniversity, Haikou 571127)Abstract Five isocoumarins (1~5), one benzofuran derivative (6), one isochroman derivative (7), and five other compounds (8~12), were isolated from the culture extract of Cladosporium sp. JS1-2, an endophytic fungus obtained from the mangrove plant Ceriops tagal . The structures were identified on the basis of physiochemical properties and spectroscopic data analyses. All compounds were tested their antibacterial activities by microdilution method. Compounds 6~8 and 11 displayed antibacterial activities against Staphylococcus aureus with the same MIC values of 12.5μg/mL, the positive control was ciprofloxacin, with the MIC value of 3.12μg/mL. All compounds were also evaluated for their growth inhibition activities against newly hatched larvae of Helicoverpa armigera Hubner, compounds 4, 5, 8, 9 and 11 displays their growth inhibition activities with the same IC 50 values of 100μg/mL, the positive control was azadirachtin, with the IC 50 value of 50μg/mL.Key words Endophytic fungus; Cladosporium sp.; Secondary metabolites; Biological activity 收稿日期:2019-07-01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No. 21662012);研究生创新项目(No. Hyb2018-26);大学生创新项目(No. cxcyxj2018009)作者简介:白猛,男,生于1990年,在读博士研究生,专业方向为天然有机化学,E-mail:******************通讯作者,郑彩娟,E-mail:******************,陈光英,E-mail:*******************红树林生态系统分布在热带、亚热带陆海交替和过渡地域的海岸带,红树植物长期生长于高盐、受周期性潮水浸淹、强风、高温、强紫外辐射和缺氧的特殊环境。
南海红树林内生真菌No.ZZF71代谢产物研究
本 文 首 次 报 道 对 南 海 红 树 林 内 源 真 菌 N . Z 7 代谢产 物 的研 究工作 。通过静 置发 酵培 oZ F 1 养, 从真菌 N 。Z 7 oZ F 1的菌 体 和发 酵培 养液 中提 取 分离得到 6个代谢 产物( 1 , 图 ) 分别鉴定其 结构为 : 环 ( 异亮 ) 肽 ( ) 8羟基.一 甲基.. 亮. 二 1 、一 1羟 3甲基一一 2 (一 3 甲基一一 2烯氧 )9 一 杂蒽 .一 ( ) 三 油 酸甘 油 一H 氧 9酮 2 、 酯 ( )麦角 甾醇( ) 甘露醇 ( )苯 乙酸( ) 3、 4、 5、 6。
文章 编号 :0 41 5 ( 0 8 0 -8 30 10 — 6 20 ) 70 9 -3 6
南 海 红 树 林 内生 真 菌 N . Z 7 代 谢 产 物 研 究 oZ F 1
杨 瑞云 , 忠 京 邵 长伦 , 永 成 , 世 宁 黄 一, 林 周
( .广西 师范 大学化 学化 工学院 , 1 广西 2 .中山大学化 学与化 学工程 学 院 , 广东 3 .广西 民族 大学化 学与 生态工 程学 院 , 广西 4 .中国海洋 大学 医药学 院 , 山东 桂林 广州 5 10 ; 4 0 4 50 7 ; 12 5
收 稿 日期 :07】 ・2 修 回 日期 :0 80 -0 20 -12 ; 2 0 -22
基金项目: 国家 83科技攻关计划资助项 目( 0 3 A 20 0 ; 6 20 A 64 1 ) 广东省 自然科学重点基金资助项 目( 27 2 013)
联系人简介 : 林永成(9 5 )男 , 14 - , 教授 , 主要从事天然产物化学 的研究。E a : s c a . s.d .n m i c l @m i s u eu c ley ly
南海红树林内生真菌Cephalosporium sp.(2090#)次级代谢产物研究
角瓶 , 内装培养液 30 L 经 11 0 1 P 高温 0 m , 2 ℃( .M a) 灭菌 2 rn 5 i 后在超净工作台上接种。共接种 7 L a 0, 2 ℃静置培养四周后 , 5 分别收集发酵液和菌体。
1 4 提 取分 离 .
7 L发酵 物过 滤得 菌体 和发酵 液 , 0 发酵 液浓 缩
(. 1 广东医学院药学院 , 广东 东莞 5 30 ;.胶南市第一中学 , 288 2 山东 3 .中国海洋 大学 医药 学院 , 山东 青 岛 2 60 ; 60 3
4 .中山大学化 学 与化学 工程 学 院 , 广东
关键词 : 红树林 内生真菌 ; 次级代谢 产物 ; 环二肽 ; 甾醇
青岛 260 ; 640
发酵 培 养 基 为 葡 萄 糖 1 0 , 白 胨 0 2 , .% 蛋 .%
授采 自南 海 红 树 的 内 生 真 菌 , 菌 的 种 属 尚 未 鉴 该
酵母 膏 0 1 , 海 盐 02 % ,H . 。50 L三 .% 粗 .5 p 70 0 m
定, 本文首次研究了该菌的次级代谢产物。从该菌 的菌体浸提液中分离得到七个已知化合物, 通过波 谱解析 以及文献 对 照 , 分别 鉴定 为 : ( 一 ) 肽 环 亮 亮 二 ( )环 ( 亮 ) 1 , 丙一 二肽 ( )环 ( 一 亮 ) 肽 ( )环 2, 亮 异 二 3, ( 一 ) 肽( ) 脯 异亮 二 4 和环 ( 苯丙一 ) 肽 ( )麦 角 甾 甘 二 5, 醇() 6 和过氧化麦角 甾醇 ( ) 7。
1 实 验 部分
1 1 仪器 与试 剂 .
仪器 : 国 Bue 公 司 V C O 2型 富 立叶 德 rkr E T R2
变换红外光谱仪 ( T R s c o e r ; 国 V r n F — etm t )美 I p r e a a i 公 司 IO A 50 B超 导 核 磁 共 振 谱仪 ; 国 V N V 0 N 英 G 公 司 Z BH A —S双聚 焦 磁 质 谱 仪 ; 国 Ee et 公 德 lm na r 司 Vr LC SO元素 分 析仪 。 ai E HN — o 试 剂 : 萄 糖 C 蛋 白胨 B 酵 母 膏 B 粗 葡 R, R, R,
三株海洋真菌活性次生代谢产物及其碱调节研究
三株海洋真菌活性次生代谢产物及其碱调节研究海洋真菌是活性海洋天然产物的重要来源。
由于海洋真菌生活在寡营养,弱碱的海水环境中,可能形成独特代谢机制,产生有别于陆生真菌的次生代谢产物,近年来逐渐成为研究的热点之一。
为了寻找海洋来源真菌中的“Talented strains”和结构新颖的活性代谢产物,本论文对分离自南海直针小尖柳珊瑚Muricellaabnormalis、海南文昌头苑红树植物海漆Excoecaria agallocha根部样品和东营黄河入海口滩涂植物蒙古鸦葱Scorzonera mongalica三种不同海洋来源样品中分得的真菌,通过化学和生物学相结合的筛选模式,从中获得3株海洋来源“Talentedstrains”;对这3株“Talented strains”进行系统的次生代谢产物研究,并选择其中的一株“Talented strains”进行了碱胁迫发酵培养的初步研究。
取得的主要研究成果有:1.海洋天才真菌的筛选。
从实验室菌株库提供的10株海洋来源真菌为筛选对象。
以MCF-7肿瘤细胞增殖抑制、抑菌和抗炎试验作为生物活性筛选模型,TLC薄层色谱和HPLC指纹图谱作为化学筛选模型,采用生物活性和化学评价相结合的集成筛选模式,最终获得3株海洋“Talented strains”,并对3株“Talentedstrains”碱胁迫发酵培养条件进行探索研究。
2.对3株海洋“Talented strains”次生代谢产物进行系统研究。
包括对“Talented strains”进行发酵条件摸索,如培养基、发酵天数、碱源及盐度等,选择最佳培养条件进行大发酵,获得发酵浸膏。
通过薄层色谱、硅胶柱色谱、Sephadex LH-20柱色谱、反相高效液相色谱等分离方法,从3株海洋天才真菌次生代谢产物中,应用现代波谱技术(UV,IR,NMR,MS,X-Ray等)和化学方法分离鉴定了76个单体化合物的化学结构。
其中新化合物23个:从团青霉Penicillium commune518#的代谢产物中获得了12个新的芳香聚酮类化合物(1–12);从扩张青霉Penicillium expansum091006的代谢产物中得到1个新的没药烷型倍半萜衍生物(25)和1个新的二聚苯酚类衍生物(29);从互隔交链孢菌Alternaria alternata007#的代谢产物中得到4个新的混源萜类化合物(40–43)。
南海红树林内生真菌Sk-2代谢产物研究
南海红树林 内生真菌 S k 一 2 代谢产物研究
杨 建香
f 桂林 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学报编辑部 , 广西 桂林 5 4 1 0 0 1 )
[ 摘 要】 目的:研究南海红树林 内生真菌 s k 一 2的代谢产物。方法 :采用反复硅胶柱色谱法、 S e p h a d e x
L H 一 2 O凝 胶色 谱法 等进行 分 离纯化 , 并通过 理化 常数 测定和 核磁 数据分 析鉴 定其 化学结 构。结 果 : 从南海 红树 林 内 生 真菌 S k - 2的培 养 液 中分 离得 到 4个 代 谢 产 物 。经 波 谱 解 析 ,分 别 为 :大 黄 素 甲醚 ( 1 ) , 3 , 6 一 d i s e c b u t y l 一 1 , 4 一 d 1 h y d r o x y p 1 D e r a z { n e 一 2 , 5 一 d i o n e ( 2 ) . 7 , 8 一 二 甲基 苯 并 [ g ] 蝶啶 一 2 , 4( 1 H , 3 H ) 一二酮( 3 ) 过氧 化麦角 甾醇( 4 ) 。结论 : 四个化 合物 均首次 从南 海红树 林 内生真菌 S k 一 2中分 离得到 。
研究表明, 海 洋 微 生物 将 成 为 下 个 世 纪 开 发 新 型 药 物 的重 要 资 源[ 3 1, 海 洋 微 生 物 是 产 生新 的 生 物 活 性 物 质 的极 好 来 源之 一 , l 4 1 而 海 洋 微 生 物 中 的红 树 林 内生 真菌 , 已成 为海 洋微 生 物 资 源开 发 利用 , 寻 找 天然 药物 先导 化合 物 的重要 途径 。 本 文对 南 海 红 树 林 内生 真 菌 S K一 2的次 级 代 谢 产 物 进 行 系 统研 究 , 从 培 养 液 中分 离 得 到 4个 化 合 物: ( 1 )大 黄 素 甲醚 ; ( 2 ) 3 , 6 一 d i s e c b u t y l 一 1 , 4 一 d i h y d r o x —
南海红树林内生真菌Gx-4c代谢产物研究
o n c h r o a t m o g r a p h y we l "  ̄u s e d t o ep s a r a t e nd a s u b l i —
i n a t e t h e me t a b o l i t e s .B y l l l e a n s o f c o n s t a n t t e s t nd a s p e c t r a l a n a l y s i s ,t he i r c h e mi c a l s t r u c t u r e s w i l l b e i d e n t i - l f e d .R e s e a r c h r e s u J t s : f o u r me t a b o l i t e s w e r e s e p a r a t e d f r o m G x— l c . T h e p r i ma r y a c i t v e a n a l y s i s s h o w s ha t t l T l e —
杨建香 邱声祥 余志 刚 林永 成
(1 .中国科 学院 华南植 物 园植 物资 源保 护 与可持 续利 用重 点实验 室 ,广 东 广州 5 1 0 6 5 0 ; 2 .桂林 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广 西 桂林市 5 4 1 0 0 1 ; 3 .中山大学化学与化学工程学院 ,广东 广州 5 1 0 2 7 5 )
一
羟基 一 3一甲基 一1 H一 2 一 苯吡 喃 一 1 一酮 一 5一 羧酸( 3 ) 、 3 , 4 一 二氢 一 8 一羟基 一 3 , 5 一 二 甲基 一 l H一 2一 苯吡喃 一1 一酮( 4 ) :
初步药理活l 生 显示化合物 1 对口腔癌细胞 K B 、 K B vபைடு நூலகம்00的抗肿瘤活l 2 生 值分别为7 . 5 和l 1 . 2 M o l 。研 究结果表明: 所有化合物
南中国海红树林海洋真菌2492号次级代谢产物研究
南中国海红树林海洋真菌2492号次级代谢产物研究*王 军1,佘志刚2,姜广策2,林永成2,L 1L 1P 1Vrijmoed3(1.中山大学药学院,广东广州510080;2.中山大学化学和化学工程学院,广东广州510275;3.香港城市大学生物学和化学系,香港)摘 要:研究了来自香港海红树林Phra gmites australi 的海洋真菌2492号的次级代谢产物。
用乙酸乙酯对该菌的培养液进行了液-液萃取,用硅胶柱层析法对提取物进行分离纯化,并用IR,MS,UV NMR 波谱法推导确定了单离到化合物的结构。
结果在发酵液中分离纯化得到4个有生物活性的生物胺,分别是Hypoxylin A (2),Hypoxylin B (1),N _乙酰酪胺(3)和2492_1(4)。
关键词:海洋真菌;代谢产物;生物胺中图分类号:O6291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529-6579(2005)02-0132-03 海洋微生物是寻找药物先导的一个新的源泉,人类已从海洋微生物的次级代谢产物中发现了许多有生物活性的结构新颖的化合物[1]。
但由于陆地环境和海洋环境之间存在极大的差异,人们对海洋微生物的培养和分离条件仍然了解得很少,极需进一步的研究[2,3]。
近几年,对来自南中国海红树林的海洋真菌的次级代谢产物进行了系统的研究,从中发现了大量的有生物活性的化合物,揭示了海洋真菌具有极大的药用开发前景。
本文报导了首次对采自南中国海海洋真菌2492号的次级代谢产物的初步化学研究工作。
2492号海洋真菌从香港红数林Phragmites australi 中分离得到,菌体为白色,种属未定;采用了悬浮养殖的方式,对它进行了发酵,从培养液的乙酸乙酯提取物中分离得到了4个化合物,根据13C NMR,1H NMR,DEP T 谱等波谱数据推导确定它们的结构为非肽类含氮化合物,分别是Hypoxylin A (2),Hypoxylin B (1),N _乙酰酪胺(3)和2492_1(4)。
中国南海红树林内生真菌ZZF42次级代谢产物的研究
南海红树林内生真菌ZZF42代谢产物的研究吴春燕,刘岚地址:广州市新港西路135号中山大学化学与化学工程学院摘要从南海红树林内生真菌ZZF42培养液的乙酸乙酯提取物中,分离得到一浅黄色粉末,经EI-MS、1H NMR、APCI-MS分析,确定为环(甘-苯丙)二肽、环(苯丙-苯丙)二肽、环(苯丙-酪)二肽。
该菌菌体的正己烷提取物用硫酸甲醇法进行甲酯化处理后,GC-MS分离并鉴定了8种成分,面积归一法确定其相对含量,分别为:α-柏木烯(0.85%)、十四酸甲酯(0.54%)、十五酸甲酯(1.00%)、(9Z)-十六碳烯酸甲酯(3.86%)、十六酸甲酯(39.78%)、(9E,12E)-十八二烯酸甲酯(22.25%)、(9Z)-十八烯酸甲酯(27.45%)、、十八酸甲酯(4.26%)。
关键词红树林内生真菌ZZF42;次级代谢产物;环二肽;气相色谱-质谱联用红树林为自然分布于热带亚热带潮间带的木本植物群落,是海洋环境中特有的森林类型。
这类特殊植物体的内生真菌在物种分布、代谢途径或代谢产物多样性方面都有其特性。
这类真菌具有产生结构新颖、生物活性多样的化合物的潜力,是潜在的微生物药物开发资源。
到目前为止已报导的红树林微生物产生的代谢产物包括生物碱类(杂环生物碱、大环生物碱等),大环内酯,环肽类,醌类,萜类,聚醚类,甾醇类,多糖类,不饱和脂肪酸等。
其中部分具有活性,活性主要集中在抗菌类、杀虫、酶类、酶抑制剂、抗氧化、细胞毒活性等1。
真菌ZZF42是从南海红树林Kandelia candel中获得的一株内生真菌,以GYT为培养基,在实验室发酵培养200L。
培养液的乙酸乙酯提取物中,分离得到一浅黄色混合物,经EI-MS、1H NMR、APCI-MS分析,确定为环(甘-苯丙)二肽、环(苯丙-苯丙)二肽、环(苯丙-酪)二肽。
该菌菌体的正己烷提取物用硫酸甲醇法进行甲酯化处理后,GC-MS分离并鉴定了8种成分,面积归一法确定其相对含量,分别为:α-柏木烯(0.85%)、十四酸甲酯(0.54%)、十五酸甲酯(1.00%)、(9Z)-十六碳烯酸甲酯(3.86%)、十六酸甲酯(39.78%)、(9E,12E)-十八二烯酸甲酯(22.25%)、(9Z)-十八烯酸甲酯(27.45%)、、十八酸甲酯(4.26%)。
南海红树内生真菌#HA-094代谢产物的研究
酸(V) ( 2 ,4 I 、 2 E 2 R)一麦 角甾 一 , ,2一三烯 一3 一醇 ( 、a一8 572 J 9 V) 5 a一表 二氧 一( 2 2 R)一2 2 E,4 4一
麦 角 甾 一 ,2一二 烯 一 一醇 ( I 、2 E,4 62 3 V ) ( 2 2 R)一 4一甲基 麦 角 甾 一7 2 2 ,2一三 烯 一 一 a一 口一三 5 6 醇 ( ) 利 用波 谱 分 析 方法 , 这 7个 化 合 物 进 行 了解 析 . 合 物 I系首 次 从 该 茵 属 中 分 离得 到 . Ⅶ , 对 化 关键词 : 红树 林 ; 生真 茵 ; 内 代谢 产 物 中 图分 类号 : 2 5 R 8 文献标识码 : A 文 章 编 号 :62— 9 6 20 ) 1 0 0 O 17 04 f0 7 0 — o 6一 3
S u y o ea o i so n o h t u g sNo HA -0 4 t d n m t b l e fe d p y ef n u . t 9
i ma r v r e f o o t n ng o e t e r m s u h Chi e c a t na s a o s
C mme c Ha b n 1 0 7 C i a 2 o re, r i 5 0 6, h n ; -C i a S ae Ke a o a oy o t r l n i mi t r g , h n tt y L b rt r fNau a d B o mei D u s a c
L U Ha—e ・, I e — a GUO S u —ig ,IYu bn I i LN W nhn , h h n xn J —i
( .C n r f eec n e e p n o i c n e a d E vr m na S i c s H ri nv r t o 1 e t s rha d D v l me t n Lf S i c n n i n e tl e e , abnU i s y f eoR o e e o n c e i
南海红树林内生真菌 Aspergillus versicolor ZJ-ML1两个新的次级代谢产物研究
第39卷第3期黄冈师范学院学报V o l.39N o.3 2019年6月J o u r n a l o fH u a n g g a n g N o r m a lU n i v e r s i t y J u n e2019南海红树林内生真菌A s p e r g i l l u s v e r s i c o l o r Z J-M L1两个新的次级代谢产物研究吴颖楠,佘志刚(中山大学化学学院,广州510275)摘要利用现代分离技术从南海红树林内生真菌A s p e r g i l l u s v e r s i c o l o r Z J-M L1中分离出两个聚酮类新化合物d e h y d r o p a l i t a n t i n(1),3-h y d r o x y-2-o x o-2H-c h r o m e n e-6-c a r b o x y l i c a c i d(2)和两个已知香豆素类化合物p e s t a l a s i n E(3),3-h y d r o x y m e t h y l-6,8-d i m e t h o x y c o u m a r i n(4),通过一维和二维1H N M R和13C N M R谱图,高分辨质谱(H R E S I M S)及比对文献等解析方法确定了化合物的结构,并测试了分离化合物的α-葡萄糖苷酶抑制活性㊂关键词红树林内生真菌;次级代谢产物;α-葡萄糖苷酶抑制活性中图分类号 O629.9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1003-8078(2019)03-0032-05收稿日期2019-03-05d o i10.3969/j.i s s n.1003-8078.2019.03.07作者简介吴颖楠,女,河南濮阳人,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为海洋真菌活性代谢产物㊂通讯作者佘志刚,男,湖北浠水人,教授,博士,主要研究方向为海洋天然产物和海洋药物㊂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1741162,2187713,21472251);广东省自然科学重点基金(2016A040403091);广东海洋经济发展专项基金(G D M E-2018C004)㊂T w on e w p o l y k e t i d e s f r o ms e c o n d a r y m e t a b o l i t e s o fm a n g r o v e e n d o p h y t i c f u n g u sA s p e r g i l l u s v e r s i c o l o r Z J-M L1f r o mt h e S o u t hC h i n a S e aW UY i n g-n a n,S H EZ h i-g a n g(S c h o o l o fC h e m i s t r y,S u nY a t-S e nU n i v e r s i t y,G u a n g z h o u510275,C h i n a)A b s t r a c t T w on e w p o l y k e t i d e s c o m p o u n d s i n c l u d i n g d e h y d r o p a l i t a n t i n(1),3-h y d r o x y-2-o x o-2H-c h r o m e n e-6-c a r b o x y l i c a c i d(2)a n d t w ok n o w n c o u m a r i n s c o m p o u n d s p e s t a l a s i nE(3),3-h y d r o x y m e t h y l-6,8-d i m e t h o x y c o u m a r i n(4)w e r e i s o-l a t e db y a c o m b i n a t i o n o f v a r i o u s c o l u m n c h r o m a t o g r a p h i c t e c h n i q u e s f r o mt h e e x t r a c t o fm a n g r o v e e n d o p h y t i c f u n g u s A s-p e r g i l l u s v e r s i c o l o r Z J-M L1.T h e i r s t r u c t u r e sw e r e i d e n t i f i e do n t h e b a s i s o f1Da n d2D NM R,H R E S I M S a n d c o m p a r e d t h e l i t e r a t u r e s.T h e i s o l a t e d c o m p o u n d sw e r e e v a l u a t e d f o r t h e i rα-g l u c o s i d a s e i n h i b i t o r y a c t i v i t i e s.K e y w o r d s m a n g r o v e e n d o p h y t i c f u n g u s;s e c o n d a r y m e t a b o l i t e s;α-g l u c o s i d a s e i n h i b i t o r y a c t i v i t i e s海洋是一个庞大的生物多样性资源池,覆盖大约70%的地球表面㊂从海洋生物中分离出的化合物种类繁多㊁结构新颖㊂目前海洋来源的新结构化合物总数已经超过了3万种,并且每年还有超过1000种新结构化合物被发现[1-3]㊂到2019年3月为止,有头孢菌素㊁利福霉素㊁阿糖胞苷㊁阿糖腺苷㊁齐考诺肽㊁曲贝替定㊁甲磺酸艾日布林㊁阿特赛曲斯㊁Ω-3-脂肪酸乙酯和A p l i d i n等14种海洋药物经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F D A),欧洲医药管理局(E M A)及澳大利亚药品管理局(T G A)批准上市㊂此外,还有32种海洋来源的天然产物处于I(11种),I I(14种)和I I I(7种)期临床实验[4-6],以上表明开发海洋药物具有巨大的前景㊂由于复杂严酷的生存环境,海洋微生物拥有独特的基因资源和代谢途径,能产生不同于陆地的㊁具有特殊结构和生理活性的产物㊂就多样性和工业化规模操作的可行性而言,海洋微生物的潜力更是远远大于其它海洋动植物㊂海洋微生物可以利用现代微生物发酵工程技术进行再生产,具有无原材料后顾之忧,不会破坏生态平衡且易实现产业化等优势,是具有远大开发前景的可再生性药物资源,为研究与开发海洋微生物制品和海洋微生物药物提供了丰富的原料㊂海洋真菌次级代谢产物是海洋微生物代谢产物的主要㊃33㊃第3期吴颖楠,等:南海红树林内生真菌A s p e r g i l l u s v e r s i c o l o r Z J-M L1两个新的次级代谢产物研究来源,从2010年起,海洋真菌新的次级代谢产物占海洋微生物的比例平均超过50%,约占海洋天然产物三分之一[7],其中活性化合物超过50%㊂表明海洋真菌是发现新化合物,开发海洋药物的重要资源㊂在过去的二十年里,本课题组一直从事海洋真菌及其活性次级代谢产物研究,已经从南海红树林内生真菌中分离得到结构新颖的,具有抗癌活性㊁抗结核㊁抗炎㊁抗心血管疾病和酶抑制剂等活性的萜类,聚酮类,生物碱类等化合物[8-15]㊂在从海洋真菌中筛选新的活性次级代谢产物研究时,发现一株采自南海沿岸红树植物木榄的内生真菌A s p e r g i l l u s v e r s i c o l o r Z J-M L1的粗提物具有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活性,并从中纯化出四个聚酮类化合物,包括两个新的聚酮类化合物d e h y d r o p a l i t a n t i n(1),3-h y d r o x y-2-o x o-2H-c h r o m e n e-6-c a r b o x y l i c a c i d(2)和两个已知香豆素类化合物p e s t a l a s i nE(3),3-h y d r o x y m e t h y l-6,8-d i m e t h o x y c o u m a r i n(4)(图1和图2),在药理活性测试中,新结构化合物1~2具有中等强度的α-葡萄糖苷酶抑制活性㊂图1化合物1~4结构图F i g.1C h e m i c a l s t r u c t u r e s o f c o m p o u n d s1~4图2化合物1~2的1H-1H C O S Y和HM B C相关示意图F i g.2K e y1H-1H C O S Y(b o l d l i n e)a n dHM B C(a r r o w)c o r r e l a t i o n s o f c o m p o u n d s1~21实验部分1.1仪器与试剂仪器:X4型熔点仪,上海精密仪器仪表有限公司,中国;U V-3150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S h i m a d-z u,日本;S T A449F3/N i c o l e t6700S T A-I R红外仪,耐驰,德国;安捷伦核磁共振波谱仪(500M),B r u k e r B i o s p i n,瑞士;L C Q D E C A X PL C-M S质谱仪,T S Q Q u a n t u m U l t r aH R-L C-M S质谱仪,T h e r m o f i s h-e r,美国;日立H I T A C H I高效液相色谱仪,P r i m a i d e,日本㊂试剂及材料:东北大米,粗海盐,马铃薯葡萄糖琼脂,马铃薯葡萄糖水;工业级甲醇(浸泡菌体),乙酸乙酯(C P,萃取浓缩的菌液),甲醇(A R),二氯甲烷(A R),乙酸乙酯(A R),石油醚(A R),以上均从广州光华试剂公司购买;氘代试剂(S i g m a,美国);S e p h a d e xL H-20葡聚糖凝胶(G E H e a l t h c a r e,英国),柱层层析硅胶(200~300目,中国青岛),薄层层析G F254硅胶板(中国青岛)㊂1.2菌种来源及鉴定菌株A s p e r g i l l u s v e r s i c o l o r Z J-M L1采自中国南海沿岸红树植物木榄的新鲜果实部位㊂通过I T S 间隔序列所得的碱基序列,利用B l a s t进行比对分析,得到匹配度为99%的菌属A s p e r g i l l u s v e r s i c o l o r (L N809060.1),故鉴定为杂曲霉A s p e r g i l l u s v e r s i c o l o r㊂该菌种目前保藏在中山大学化学学院天然室㊂1.3菌种发酵培养及提取分离菌株A s p e r g i l l u s v e r s i c o l o r Z J-M L1在P D A平板活化后,转接到用高压蒸汽灭菌后的大米培养基(50g的东北大米和50m L的3ɢ盐度海盐水,60瓶,规格1000m L锥形瓶),在室温条件下培养了28天㊂所得的菌体用工业级甲醇浸泡提取三次,浓缩液用乙酸乙酯萃取三次得到粗浸膏4.3g㊂将粗浸膏溶解加入硅胶粉进行拌样,采用柱层析方法,用石油醚/乙酸乙酯(V P E/V E t O A c:8/2,7/3,5/5)梯度洗脱进行初步分离得到3个组分(F r.1~F r.3)㊂F r.2(189m g)经过S e p h a d e xL H-20柱层析(M e OH)分离后经过正相硅胶柱层析(M e O H/C D2C l2=1ʒ40)纯化得到化合物2~4;F r.3(146m g)经过S e p h a d e x L H-20柱层析(M e O H)及正相硅胶柱层析(M e O H/C D2C l2=1ʒ30)分离后又通过R P-H P L C(M e O H/㊃43㊃黄冈师范学院学报第39卷H2O=70ʒ30,1.0m L㊃m i n-1)进一步纯化得到化合物1㊂1.4α-葡萄糖苷酶抑制活性测试α-葡萄糖苷酶实验是参考一定的标准步骤[16-17]㊂以阿卡波糖(A c a r b o s e)为阳性对照,D M S O为空白对照,将被测试的化合物溶解在D M S O中,葡萄糖苷酶和底物(对硝基苯酚-α-葡萄糖苷,p N P G)溶于0.01M磷酸缓冲液(p H=7)㊂在96孔板中依次加入60μL磷酸缓冲液,20μL葡萄糖苷酶溶液,10μL样品溶液,混合均匀后在37ħ恒温条件下反应10m i n;然后再加入10μL底物,混匀后在37ħ恒温条件下反应20m i n;最后用酶标仪在单波长405n m处测试体系吸光度的变化值㊂将测试的样品浓度进行梯度稀释,按照上述步骤进行测试,每个浓度平行三次㊂分别按照下述公式计算5个梯度浓度的抑制率(抑制率在50%上下都存在),做出曲线并拟和,曲线上50%抑制率对应的浓度就是样品的I C50值㊂抑制率(%)=[(B-S)/B]*100%式中:B,加入空白对照D M S O时的吸光度变化值;S,测试样品吸光度的变化值㊂2结果与讨论化合物1,白色固体㊂高分辨质谱H R-E S I-M S给出的准分子离子峰为251.1289[M-H]-(理论值为:251.1288),分子式为C14H20O4,不饱和度为Ω=5㊂I R谱图显示有3380㊁3005㊁2950㊁2931㊁2875和1715c m-1吸收峰,可知化合物含有O H,C=O和C H=C H官能团㊂结合1D NMR和H S Q C谱图(表1)显示含有一个羰基碳,δC199.6;六个烯烃碳:δC128.4㊁132.3㊁132.5㊁139.3㊁142.3㊁151.0;两个次甲基碳:δC70.9㊁76.8;四个亚甲基碳:δC54.5㊁36.1㊁33.8㊁23.3;一个甲基,δC14.0;以上共占据4个不饱和度,则可知化合物1含有一个环㊂1H-1H C O S Y谱图显示H-4与H2-3和H-5相关;HM B C谱图显示, H2-3与C-1和C-5相关;H-4与C-2和C-6相关;H-5与C-1和C-3相关;则可得到六元环片段(图2)㊂根据H2-7与C-2和C-6相关,可知C-1位连有羟甲基㊂在1H-1H C O S Y谱图中,H-2 与H-1 和H-3 相关;H-4 与H2-5 和H-3 相关;H2-6 与H2-5 和H3-7 相关;结合H-1 与C-1和C-3存在HM B C相关,则可知C-2位连有1,3-庚二烯片段㊂在N O E S Y谱图中,H-3 与H2-3相关;H-2 与H-4 相关可知片段1,3-庚二烯的双键构型都为E式㊂1H NM R显示H-3a与H-4的耦合常数为J4,3a=3.1H z;H-3b 与H-4的耦合常数为J4,3b=3.3H z,则H-4处于e键;H-5与H-4的耦合常数为J4,5=2.9H z;N O E-S Y谱图显示H-5与H-3b相关,H-5处于a键,即两个羟基处于同侧[18]㊂化合物1命名为d e h y d r o p a l i-t a n t i n(1),经文献检索,化合物1为未见文献报道的化合物(图1)㊂表1化合物1的1D和2D NM R数据表(500/125MH z,C D C l3)T a b.11Da n d2D NM Rs p e c t r o s c o p i c d a t a(500/125MH z,C D C l3)o f c o m p o u n d1P o s i t i o nδC,t y p eδH,m u l t(J i nH z)1H-1H C O S Y HM B C1132.5,C2151.0,C333.8,C H22.99,d d(18.2,3.1);2.89,d d(18.2,3.3)C-1,C-5 470.9,C H4.40,m H-3,5C-2,C-6 576.8,C H4.29,d(2.9)C-1,C-3 6199.6,C754.5,C H24.57,d(11.6);4.39,d(11.6)C-2,C-61 128.4,C H6.86,m C-1,C-32 139.3,C H6.86,m H-1 ,33 132.3,C H6.32,d d d(15.1,8.3,1.3)4 142.3,C H6.09,m H-3 ,55 36.1,C H22.17,m6 23.3,C H21.48,m H-5 ,77 14.0,C H30.95,t(7.4)化合物2,白色粉末㊂高分辨质谱H R-E S I-M S给出其准分子离子峰为205.0143[M-H]-(理论值为: 205.0142),分子式为C10H6O5,不饱和度为8㊂结合1H及13CN M R谱图(表2),一个苯环,两个羰基,一个双键共占据了7个不饱和度,则化合物2含有一个环,表明化合物2含有一个香豆素骨架㊂1H N M R谱图第3期吴颖楠,等:南海红树林内生真菌A s p e r gi l l u s v e r s i c o l o r Z J -M L 1两个新的次级代谢产物研究显示有三个芳香质子信号峰:δH 8.10(d ,J =1.8H z ,H -5),8.00(d d ,J =8.6H z ,1.8,H -7),7.35(d ,J =8.6H z ,H -8);一个孤立烯烃质子信号峰7.10(s ,H -4)㊂在1H -1HC O S Y 谱图中,H -7与H -8相关,表明H -7与H -8处于邻位,H -7与H -5处于间位(图2)㊂HM B C 谱图显示,H -5/7与C -11相关,则表明C -6位连有羧基;H -4与C -2/5相关,可知C -2位相连羟基,从而得到化合物2的平面结构,命名为3-h y d r o x y-2-o x o -2H -c h r o m e n e -6-c a r b o x yl i c a c i d (2)(图1)㊂经文献查阅,化合物2为未见文献报道的化合物㊂表2 化合物2的1D 和2D NM R 数据表(500/125MH z ,M e t h a n o l -d 4)T a b .21Da n d2D NM Rs p e c t r o s c o p i c d a t a (500/125MH z ,M e t h a n o l -d 4)o f c o m po u n d2P o s i t i o n δC ,t y p e δH ,m u l t (J i nH z)1H -1H C O S Y HM B C 2160.4,C3143.6,C4115.7,C H 7.10,sC -2,55129.4,C H 8.10,d (1.8)C -116129.4,C 7130.0,C H 8.00,d d (8.6,1.8)H -8C -118117.0,C H 7.35,d (8.6)H -79153.4,C 10122.1,C 11169.3,C化合物3,白色粉末,质谱E I M S 给出其分子离子峰为222[M ]+,分子式为C 11H 10O 5,不饱和度为7㊂13CNM R 谱图(表3)显示有六个芳香碳:δC 155.8㊁149.2㊁137.8㊁121.5㊁104.3㊁104.0;两个烯烃碳:δC 139.6㊁130.3;一个羰基碳δC 162.5,可知化合物3为一个香豆素类化合物㊂查阅文献,鉴定化合物3为已知化合物p e s t a l a s i nE [19]㊂化合物4,无色针状晶体,质谱E I M S 给出其分子离子峰为236[M ]+,分子式为C 12H 12O 5,不饱和度为8㊂其1H 及13CNM R 谱图与化合物3相似(表3),除了在1H -NM R 谱图中多了一个甲基质子信号峰δH 3.80(s );在13CNM R 谱图中多了一个甲基碳信号峰δC 56.1,故推测C -6位的羟基被甲基化㊂经文献检索,鉴定化合物4为已知化合物3-h y d r o x y m e t h y l -6,8-d i m e t h o x yc o u m a r i n [20]㊂表3 化合物3~4的1H 和13C NM R 数据表(500/125MH z ,M e t h a n o l -d 4)T a b .31Ha n d 13C NM Rs p e c t r o s c o p i c d a t a (500/125MH z ,M e t h a n o l -d 4)o f c o m po u n d s 3~4P o s i t i o n 3 δC ,t y p e δH (J i nH z )4δC ,t y p e δH (J i nH z )2162.5,C160.4,C3130.3,C 130.9,C 4139.6,C H 7.79,s138.3,C H 7.88,t (1.7)5104.0,C H 6.54,d (2.5)101.4,C H 6.80,d (2.7)6155.8,C 157.4,C 7104.3,C H 6.70,d (2.5)103.1,C H 6.79,d (2.7)8149.2,C 148.8,C 9137.8,C 137.8,C 10121.5,C120.9,C11360.1,C H 24.48,d (1.4)59.8,C H 24.51,d (1.8)6-O C H 356.1,C H 33.80,s 8-O C H 356.7,C H 33.91,s56.6,C H 33.94,s以阿卡波糖为阳性对照,对化合物1~4进行了α-葡萄糖苷酶抑制活性筛选㊂实验结果表明,化合物1和2具有中等强度的α-葡萄糖苷酶抑制活性,I C 50分别为410.8㊁465.3μM ,优于阳性对照阿卡波糖的活性(I C 50=840.2μM )(表4)㊂㊃53㊃㊃63㊃黄冈师范学院学报第39卷表4化合物1~4的α-葡萄糖苷酶抑制活性T a b.4α-g l u c o s i d a s e i n h i b i t o r y a c t i v i t i e s o f c o m p o u n d s1~4C o m p o u n d s1234A c a r b o s eI C50/μM410.8465.3>1000>1000840.2本文从采自南海沿岸红树植物木榄的内生真菌A s p e r g i l l u s v e r s i c o l o r Z J-M L1乙酸乙酯萃取物中纯化两个聚酮类新化合物d e h y d r o p a l i t a n t i n(1),3-h y d r o x y-2-o x o-2H-c h r o m e n e-6-c a r b o x y l i c a c i d(2)和两个已知香豆素化合物p e s t a l a s i nE(3),3-h y d r o x y m e t h y l-6,8-d i m e t h o x y c o u m a r i n(4),利用1D和2D NM R,H R E S I M S及比对文献等解析手段确定了新化合物1~2结构㊂活性实验显示化合物1~2显示中等强度的α-葡萄糖苷酶抑制活性㊂参考文献:[1] B l u n t JW,C o p p BR,K e y z e r sR A,e t a l.M a r i n en a t u r a l p r o d u c t s[J].N a tP r o dR e p,2017(34):235-294.[2] B l u n t JW,C a r r o l lA R,C o p p BR,e t a l.M a r i n en a t u r a l p r o d u c t s[J].N a tP r o dR e p,2018(35):8-53.[3] C a r r o l lA R,C o p p BR,D a v i sR A,e t a l.M a r i n en a t u r a l p r o d u c t s[J].N a tP r o dR e p,2019(36):122-173.[4] M a y e rA MS,G l a s e rKB,C u e v a sC,e t a l.T h e o d y s s e y o fm a r i n e p h a r m a c e u t i c a l s:a c u r r e n t p i p e l i n e p e r s p e c t i v e[J].T r e n d s i nP h a r m a c o l o g i c a l S c i e n c e s,2010,31(6):255-265.[5] M a y e rA M S.T h eG l o b a lM a r i n eP h a r m a c e u t i c a l sP i p e l i n e[J/O L].M a r i n eD r u g s,2019:0033263[2019-03-21].h t t p://m a r i n e p h a r m a c o l o g y.m i d w e s t e r n.e d u/c l i n i c a l_p i p e l i n e.h t m l.[6]张善文,黄洪波,桂春,等.海洋药物及其研发进展[J].中国海洋药物,2018,37(3):77-92.[7] B l u n t JW,C o p p BR,K e y z e r sR A,e t a l.M a r i n en a t u r a l p r o d u c t s[J].N a tP r o dR e p,2012(29):144-222.[8] H u a n g X,H u a n g H,L iH,e t a l.A s p e r t e r p e n o i d A,aN e wS e s t e r t e r p e n o i d a s a n I n h i b i t o r o fM y c o b a c t e r i u mt u b e r c u l o-s i sP r o t e i nT y r o s i n eP h o s p h a t a s eB f r o mt h eC u l t u r e o f A s p e r g i l l u s s p.16-5c[J].O r g L e t t,2013,15(4):721-723.[9] X i a oZ,H u a n g H,S h a oC,e t a l.A s p e r t e r p e n o l s Aa n dB,N e wS e s t e r t e r p e n o i d s I s o l a t e d f r o maM a n g r o v eE n d o-p h y t i cF u n g u sA s p e r g i l l u s s p.085242[J].O r g L e t t,2013,15(10):2522-2525.[10] L i uZ,C h e nY,C h e nS,e t a l.A s p t e r p e n a c i d s Aa n dB,T w oS e s t e r t e r p e n o i d s f r o maM a n g r o v eE n d o p h y t i cF u n-g u s A s p e r g i l l u s t e r r e u s H010[J].O r g L e t t,2016,18(6):1406-1409.[11] C u iH,L i nY,L u oM,e t a l.D i a p o r i s o i n d o l e s A-C:T h r e e I s o p r e n y l i s o i n d o l eA l k a l o i dD e r i v a t i v e s f r o mt h eM a n-g r o v eE n d o p h y t i cF u n g u s D i a p o r t h e s p.S Y S U-HQ3[J].O r g L e t t,2017,19(20):5621-5624.[12] C u iH,L i uY,L i J,e t a l.D i a p o r i n d e n e s A-D:F o u rU n u s u a l2,3-D i h y d r o-1H-I n d e n eA n a l o g u e sw i t hA n t i-i n f l a m m a t o r y A c-t i v i t i e s f r o mt h eM a n g r o v eE n d o p h y t i c F u n g u sD i a p o r t h e s p.S Y S U-H Q3[J].JO r g C h e m,2018,83(19):11804-11813. [13] H u a n g H,F e n g X,X i a oZ,e t a l.A z a p h i l o n e s a n d p-T e r p h e n y l s f r o mt h eM a n g r o v eE n d o p h y t i cF u n g u s P e n i c i l-l i u mc h e r m e s i n u m(Z H4-E2)I s o l a t e d f r o mt h eS o u t hC h i n aS e a[J].JN a tP r o d,2011,74(5):997-1002. [14] L iH X,J i a n g JY,L i uZ M,e t a l.P e n i p h e n o n e sA-Df r o mt h e M a n g r o v eF u n g u s P e n i c i l l i u m d i p o d o m y i c o l aHN4-3Aa s I n h i b i t o r s o fM y c o b a c t e r i u mt u b e r c u l o s i sP h o s p h a t a s eM p t p B[J].JN a t P r o d,2014,77(4):800-806.[15] C a iR,W uY,C h e nS,e t a l.P e n i i s o c o u m a r i n sA-J:I s o c o u m a r i n s f r o m P e n i c i l l i u mc o mm u n e Q Q F-3,a nE n d o-p h y t i cF u n g u s o f t h eM a n g r o v eP l a n tK a n d e l i a c a n d e l[J].JN a tP r o d,2018,81(6):1376-1383.[16] R i v e r a-C h a'v e z J,F i g u e r o aM,G o n z a'l e zM DC,e t a l.α-G l u c o s i d a s e I n h i b i t o r s f r o maX y l a r i a f e e j e e n s i sA s s o c i-a t e dw i t hH i n t o n i a l a t i f l o r a[J].JN a tP r o d,2015,78(4):730-735.[17] R i v e r a-C h a'v e zJ,F i g u e r o a M,G o n z a'l e z M D C,e ta l.T h i e l a v i n sA,Ja n dK:α-G l u c o s i d a s e i n h i b i t o r s f r o mM E X U27095,a ne n d o p h y t i c f u n g u s f r o m H i n t o n i a l a t i f l o r a[J].P h y t o c h e m i s t r y,2013(94):198-205. [18] M y o b a t a k eY,T a k e m o t oK,K a m i s u k i S,e t a l.C y t o t o x i c a l k y l a t e dh y d r o q u i n o n e,p h e n o l,a n d c y c l o h e x e n o n e d e-r i v a t i v e s f r o m A s p e r g i l l u s v i o l a c e o f u s c u s G a s p e r i n i[J].JN a tP r o d,2014,77(5):1236-1240.[19] X u J,K j e r J,S e n d k e r J,e t a l.C y t o s p o r o n e s,c o u m a r i n s,a n d a n a l k a l o i d f r o mt h e e n d o p h y t i c f u n g u s P e s t a l o t i o p s i s s p.i s o l a t e d f r o mt h eC h i n e s em a n g r o v e p l a n t R h i z o p h o r am u c r o n a t a[J].B i o o rM e dC h e m,2009,17(20):7362-7367.[20] H u a n g H,L iQ,F e n g X,e ta l.S t r u c t u r a l e l u c i d a t i o na n d NM Ra s s i g n m e n t so f f o u ra r o m a t i c l a c t o n e s f r o m am a n g r o v e e n d o p h y t i c f u n g u s(N o.G X4-1B)[J].M a g nR e s o nC h e m,2010,48(6):496-499.责任编辑王菊平。
中国南海红树林内生真菌ZZF42次级代谢产物的研究
报告人:吴春燕 学号:04328040 专业:应用化学(化学生物学) 导师:刘岚 副教授
报告提纲
选题意义 国内外研究现状 研究思路 实验及讨论
结论
选题意义
海洋真菌是海洋微生物的一个重要 分支。从海洋真菌分离出的次级代谢 物中约70%-80%具有生物活性。 红树林内生真菌代谢产物 包括生物碱类 (杂环生物碱、 大环生物碱等),大环内酯, 环肽类,醌类,萜类,聚 醚类,甾醇类,多糖类, 不饱和脂肪酸等。
培养菌种
接菌 配制 培养液200L 发酵 40天 收菌
培养液:60℃下 200L 5L
EA 萃取5次
EA 提取物
菌体 晒干
MO浸泡 一个月
MO 提取物
分离、鉴定代谢产物
(08.03——08.05)
关于培养液中代谢产物的讨论
PE:EA=1∶2 (体积比) 洗脱得到的 组分经反复 柱层析、薄 层制备色谱 纯化,得到:
6.639 6.665
400
Your comment here
9.196
1H
NMR分析(溶于氘代DMSO)
300
700
8.131 7.869 7.909 7.837
200
600
500
100
2000
400
0
300
1500
7.50 ppm (t1)
7.00
200
6.50
δH 6.81~6.83(d, J=8.1) 6.64~6.67(d, J=8.1)
感谢 “创新化学实验与研究基金” 及在场的所有老师和同学们!
我的报告到此结束!
其
它
红树林细菌Bacillus sp.次生代谢产物研究
红树林细菌Bacillus sp.次生代谢产物研究唐金山;高昊;洪葵;姜苗苗;周光雄;王乃利;姚新生【期刊名称】《中国药物化学杂志》【年(卷),期】2008(18)3【摘要】目的研究红树林细菌Bacillus sp.发酵液中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各种色谱方法进行成分分离,综合运用多种波谱学手段确定单体化合物的结构.结果从一株红树林细菌Bacillus sp.的发酵物中分离得到6个单体化合物和一个混合物,单体化合物分别鉴定为N-oleoyl-threonine(1)、大豆素(2)、尿嘧啶(3)、胸腺嘧啶(4)、腺嘌呤核苷(5)、腺嘌呤脱氧核苷(6),混合物鉴定为环(脯-甘)二肽(7)和1,5-dideoxy-3-C-methyl-arabini-tol(8).结论化合物1、8为首次从该属菌株中分离得到.【总页数】4页(P206-209)【作者】唐金山;高昊;洪葵;姜苗苗;周光雄;王乃利;姚新生【作者单位】沈阳药科大学,中药学院,辽宁,沈阳110016;暨南大学,中药及天然药物研究所,广东,广州510632;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热带作物生物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海南,海口,571101;沈阳药科大学,中药学院,辽宁,沈阳110016;暨南大学,中药及天然药物研究所,广东,广州510632;沈阳药科大学,中药学院,辽宁,沈阳110016;沈阳药科大学,中药学院,辽宁,沈阳110016;暨南大学,中药及天然药物研究所,广东,广州510632【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284.1【相关文献】1.内生细菌Bacillus sp.对菠菜枯萎病的防治效果研究 [J], 吴赟生;张森泉;张荣;李平东2.海洋细菌Bacillus sp.次生代谢产物的研究 [J], 乔莉;周玉枝;陈欢;姚遥;徐剑锟;裴月湖3.海洋细菌Bacillus sp.中环二肽类代谢产物的研究 [J], 姚遥;田黎;李娟;裴月湖4.海洋细菌Bacillus sp. HN07的分离鉴定及所产碱性纤维素酶性质研究 [J], 徐庆强;王延明;张志明;卓跞;殷丽莎;郭琳;杜宗军5.异养硝化细菌Bacillus sp. LY脱氮性能研究 [J], 何霞;赵彬;吕剑;何义亮;靳强;张文英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