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
依托海上风电场建设广东海洋立体观测网——访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研究员于红兵
的 “议 限定 , “海 xUU场选 川 ,
KliJ I f'Ji离 岸距 离 小少 j= 1(】公 q 、 涂宽
超过 I()公 时沁域 水深 小 少 10米的
海域 “ ;行要求 “一 个海 L,rxUU场 外缘
边 线 包络 海 域
【jlIJ l l07Y I-f、[
是 发 展 海 洋 观 光 旅 游业 。在辽 阔的大海 j:,风 机成排 布阵 ,如果政 府或企 业加 以 【jl导 。在风 机的颜色 以及 布阵等方 面进行 优化设 计 ,使之 成为海 上的一道风 景线 ,从而发展海 上观 光旅 游业 。 同时可 以在 风电场 中 建 立科普平 台 ,用 以宣传 生 态 、绿 色能源 ,将 环保思想 宣传 与能 源开发 并行 ,提高 企 业使命感 。
尔竹 lJ Ⅱ仵 业 I 1 Jxl,ix场 , fJl数 尺
5f】~6f)仃 之 M
所 以 .海 l I【l场 -般 址 离 中¨
× j l匕较 远 fi9f , 这 x.『j: 1 :人 Inj. .
能 蜕足沧海 · ,fI』埘陔 I)‘ 的 水助 / 1
境 他 波浪 、海 流 、潮 影 址比较小 的
四 是 促 进 海 洋 科 学 的研 究 , 主要表现 在海洋 观测 、监测 方面 。 风 电场 离 海 岸线 都有 相 当距 离 . 有 海 域 使用 权 证 .有 固 定 的构 筑 物 ,有 定 期 的管 理 ,非 常适 合 建 立 海 洋 观 测 点 。 目前 中 围 在海 洋 观 测 方 面 ,和 国 际 的 发 达 国 家 相 比 ,还 是 比较 落 后 的 ,尤 其 是 海域 20~30米 等深线 的海 洋观测 数 据 ,相 当 缺 乏 。 广 东 目 前在 发 展 海 L风 电 ,政 府 完 全 可 以借 助 这 些 海 上 电 项 目 ,和 企 业 合 作 , 借 助 科 研 单 位 的 技 术 支 撑 ,建 ●: 小 同海 20~30米等深线 的海洋 观 测 网 ,完 善 海 洋 观 测 基 础 数 据 , 为 全 省 的 防灾 、减 灾 预 警 、预 报 提 供 实 时 资 料 , 从 而更 好 地 指 导 海 洋 生 态 文 明建 设 和 海 洋 产 业 发 展 ,、
中科院南海海洋研究所将迁驻南沙
中科院南海海洋研究所将迁驻南沙
佚名
【期刊名称】《海洋与渔业》
【年(卷),期】2011(000)011
【摘要】近日,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与广州南沙开发区管委会签署合作协议,南海海洋研究所主体将迁驻南沙,大力发展南沙的海洋经济。
【总页数】1页(P5-5)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Q959.839
【相关文献】
1.中科院南海海洋研究所图书馆网络信息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J], 李莎;肖少如;黄林丛;李林
2.南海北部浮游生物调查--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生态学科组首次开放航次采样成果 [J], 宋星宇;黄良民;许战洲;李涛;苏强
3.我所南海区域海洋学研究成果喜人—纪念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创办人邱秉[J], 赵焕庭
4.中科院南海海洋研究所发现激素调控对虾卵巢成熟新机制 [J],
5.中科院南海生态环境工程创新研究院落户南沙 [J], 南方日报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南海海洋研究所
南海海洋研究所南海海洋研究所(South China Sea Institute of Oceanology)是中国科学院下属的全国海洋科学研究机构,位于中国广东省广州市。
成立于1956年,是中国最早建立的海洋研究机构之一。
南海海洋研究所以深入研究南海地区的海洋环境、生态学、物理学、化学、地质学和海洋生物学等为主要目标。
该研究所拥有一支由数十名研究人员组成的专业团队,并拥有现代化的研究设备和实验室。
南海海洋研究所的研究内容涵盖了南海海洋生物多样性、海洋环境保护、海洋资源开发利用和海洋灾害预防等领域。
通过长期的海洋科学研究,该研究所为保护南海海洋环境、促进海洋可持续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在海洋生物多样性方面,南海海洋研究所开展了大量的生态调查和物种分类研究,为保护南海海洋生物多样性提供了科学依据。
他们的研究成果有助于了解南海地区的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并推动了海洋保护区的建立。
在海洋环境保护方面,南海海洋研究所致力于研究南海的水质、大气环境、沉积物等。
他们通过监测和分析,提供了南海环境污染的科学数据,并提出了环境保护的对策和建议。
在海洋资源开发利用方面,南海海洋研究所关注南海的石油、天然气、渔业和海洋矿产资源。
他们开展了石油勘探、渔业资源评估和海洋矿产资源勘查等工作,为南海的资源开发提供了科学支撑和技术指导。
在海洋灾害预防方面,南海海洋研究所开展了涉及海洋气象、海洋地震和海啸等方面的研究。
他们通过对南海地区海洋灾害的研究和预测,提高了南海地区的灾害防范和应对能力。
南海海洋研究所积极参与国际合作项目和交流活动,与世界上许多国家和地区的海洋研究机构建立了合作关系。
通过与国际同行的合作,南海海洋研究所拓宽了研究视野,提高了科研水平,并为世界海洋科学事业的发展做出了贡献。
总之,南海海洋研究所在南海地区的海洋科学研究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他们通过深入的研究和实践,致力于保护南海海洋环境、促进资源可持续利用,并为南海的可持续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南海水产研究所
南海水产研究所南海水产研究所是中国科学院下属的一所以南海水产资源开发利用和保护为主要研究方向的综合性研究机构。
成立于1958年,位于广东省广州市。
南海水产研究所的成立旨在通过科学研究和技术创新,提高南海水产资源的开发、利用和保护水平,推动中国南海渔业的可持续发展。
南海水产研究所配备了一流的科研设备和实验室,拥有一支由著名的水产学家、海洋科学家和渔业专家组成的研究团队。
研究所的科研工作主要集中在南海水产资源调查与评估、海洋生态学、渔业遥感与信息技术、渔业生态学、水产品加工与贮藏等方面。
在南海水产资源调查与评估方面,南海水产研究所通过与中国渔业资源监测中心和广东省海洋与渔业厅合作,开展了大规模的南海渔业资源调查,为渔业资源合理利用和保护提供了科学依据。
在海洋生态学方面,南海水产研究所研究海洋生态系统的结构、功能和演化规律,以及海洋生物的适应性和相互关系。
通过对南海海洋生态系统的研究,为南海的生态保护和重要生态功能区域的规划提供科学依据。
在渔业遥感与信息技术方面,南海水产研究所利用卫星遥感技术、无人船和自动控制技术等,实时监测南海海洋环境和渔业资源的动态变化,并开发了一系列的渔业信息系统,提供渔业资源评估、捕捞预警和资源管理等方面的决策支持。
在渔业生态学方面,南海水产研究所研究南海渔业系统的相互关系,探索渔业活动对海洋生态系统的影响,并提出合理的渔业管理措施,以实现渔业的可持续发展。
在水产品加工与贮藏方面,南海水产研究所研究与开发具有高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的水产品加工技术和贮藏技术,提高水产品的质量和销售水平。
南海水产研究所还积极开展国际合作,与国际渔业组织、国际大洋钻探计划和其他国际机构合作,推动南海渔业科技合作与交流,并参与国际海洋科学研究项目,提高南海海洋科学研究的国际影响力。
总之,南海水产研究所在南海水产资源开发利用和保护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通过科学研究,为南海渔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支持和技术保障。
公务卡管理细则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
公务卡使用流程图
消费
报销
还款
对账单日10号前
索取正规发票 和POS单
账单月28日前
独立填写报销单 权限、种类审批 合法合理性审核
账单月底前
建行公务卡 额度恢复
财务报销流程之特殊情况
持卡人因不可抗因素(如航次出海等)不能在免息还 款期前到财务处报销的,应事前书面备案说明。 事后在免息还款期前,由持卡人或处室其他人员向资
资信影响等责任,由持卡人承担。 持卡人在执行公务中不得使用公务卡提取现金。
卡片权利义务
公务卡遗失或毁损后,应及时自行到发卡银行
申请挂失、补办,并同时通知资产财务处。
持卡人因调动、辞职、退休等原因离开单位,
应按要求清理公务卡项下债权债务,停止使用
公务卡,到资产财务处办理退卡手续。
公务消费范围
还款期前,使用公务卡消费的发票单独打印相关ARP
报销单,结算方式选择“公务卡”,附上课题卡本和 报销凭证到财务处轮候报销。
会计人员进行合法性、合理性审核,对符合报销
条件的予以报销,对不符合报销条件的,有权全部或 部分不予报销,对不予报销的部分,由持卡人自行偿 还。
财务报销流程之报销须知
报销凭证:
(1)刷卡后经持卡人消费签名的交易凭条(POS单)。 (2)与POS单等值的正规发票。 (3)相关权限、种类审批材料。 (如:大额审批表、低值易耗品审批表等)
将相应款项退回资产财务处,并由资产财务处及
时退回零余额账户。
14
专用材料费
指单位购买日常专用材料的支出。具体包括药品及医疗耗 材,农用材料,兽医用品,实验室用品,专用服装,消耗 性体育用品,专用工具和仪器,艺术部门专用材料和用品 ,广播电视台发射台发射机的电力、材料等方面的支出。
地质资料: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2008年岗位招聘启事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成立于1959年1月,所址广州,是我国规模最大的综合性海洋研究机构之一。
我所以南海及其邻近海域为重点,以热带海洋环境与生态过程、边缘海地质演化与油气资源、热带海洋生物资源可持续利用、中尺度海洋研究观测体系及其关键技术为优先发展领域,建设具有鲜明区域与学科特色,具有重要国际影响的热带海洋科学研究与技术支撑基地、高层次热带海洋科学人才培养基地,海洋高技术产业研发与成果转化基地,成为我国南海海洋科技发展的开放型探索与技术支撑关键平台。
按照我所知识创新工程三期人才工作总体部署和研究所各学科组科研发展之需要,拟向国内外招聘相关专业人才,具体岗位及条件要求如下:一、招聘岗位及专业要求1. 海洋天然药物化学学科组(PI:刘永宏):助研岗2名,博士后1-3名,天然产物相关专业。
2.海洋动物分子生物学与遗传学学科组(PI:喻子牛): 助研岗1名,博士后1名,水产动物遗传学、分子生物学相关专业。
3. 数值模拟学科组(PI:蔡树群): 助研岗1名,博士后1名,物理海洋相关专业。
4. 微波遥感应用研究学科组(PI:齐义泉): 助研岗1名,从事海洋动力过程模拟和资料同化研究;研习员1名(项目聘用),从事数据库和GIS技术;博士后2名,方向不限。
5. 遥感与海洋生态学科组(PI:唐丹玲): 助研岗1名,博士后1-2名,海洋遥感、海洋生态学、海洋学或藻类生物相关专业,研习员或行政助理1人(项目聘用)。
6. 海洋沉积与古环境学科组(PI:陈木宏): 助研岗1名,博士后1-2名,要求地层古生物与石油地质专长。
7. 海洋生物技术与遗传育种学科组(PI:何毛贤): 助研岗2名,海洋生物、分子遗传学相关专业。
8. 海洋光学学科组(PI:曹文熙): 助研岗2名,博士后1名,海洋物理、海洋光学遥感、海洋技术相关专业。
9. 藻类生理生态学学科组(PI:殷克东): 助研岗1人,海洋碳循环、海洋病毒生态学以及生物地球化学相关专业,博士后1-2名,生态学及有机分析化学相关专业。
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介绍-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研究生部
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简介研究所概况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始建于1950年8月,是从事海洋科学基础研究与应用基础研究、高新技术研发的综合性海洋科研机构。
海洋所是国家知识产权局全国专利战略试点单位,是中国科学院博士研究生重点培养基地,我国海洋科学研究机构中唯一的海洋科学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单位,设有10个博士点、12个硕士点和海洋科学博士后流动站。
现有职工近600人,科技人员400余人,其中高级研究与工程技术人员近200人;中国科学院院士4人、中国工程院院士2人;博士生导师107人。
建所50多年来,研究所面向国家需求和国际海洋科学前沿,重点在蓝色(海洋)农业优质、高效、持续发展的理论基础与关键技术,海洋环境与生态系统动力过程,海洋环流与浅海动力过程以及大陆边缘地质演化与资源环境效应等领域开展了许多开创性和奠基性工作,取得了800余项科研成果,其中获国家一等奖6项,国家二等奖14项,全国科学大会奖14项,中国科学院和省部(委)重大成果奖、山东省最高科技奖、科技一等奖129项,国际奖10项,为我国国民经济建设、国家安全和海洋科学技术的发展做出了重大创新性贡献。
海洋所从1979年恢复研究生招生制度以来,共招收研究生1400余人,其中:博士生700余人,硕士700余人。
共培养博士后科研人员70余人;毕业博士476人,毕业硕士561人;授予学位近800余人:博士500多人,硕士350多人。
目前在站博士后近30人,在读研究生500余人,其中博士生260余人、硕士生240余人。
历史沿革1950年8月1日,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青岛海洋生物研究室成立。
有工作人员30人;主任童第周,副主任曾呈奎、张玺。
1954年1月1日,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青岛海洋生物研究室更名为中国科学院海洋生物研究室,直属中国科学院。
有工作人员220人;主任童第周,副主任曾呈奎、张玺。
1957年1月1日,中国科学院海洋生物研究室扩大建制为中国科学院海洋生物研究所。
鞠建华博士研究员海洋微生物天然产物及其生物合成学科组
鞠建华博士海洋微生物天然产物及其生物合成学科组组长E-mail: jju@职务描述1. 中国科学院热带海洋生物资源与生态重点实验室主任2. 广东省海洋药物重点实验室主任3. 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个人简介鞠建华,男,1972年生,理学博士,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中国科学院大学岗位教授。
广东省海洋药物重点实验室主任(2010-),中国科学院热带海洋生物资源与生态重点实验室副主任(2010-),海洋微生物天然产物及其生物合成学科组组长。
2014年获得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同年入选科技部“创新人才推进计划”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2015年入选广东省百千万人才工程领军人才。
主要从事海洋微生物活性次级代谢产物的发现、生物合成和抗感染、抗肿瘤创新药物研发工作,从海洋微生物中发现了具有抗感染、抗肿瘤等活性天然产物500余个,开发了海洋微生物的组合生物合成和异源表达技术,阐明了12种特征活性代谢产物的生物合成机制,揭示了咔啉碱合成酶、Dieckmann缩合酶、细胞色素P450氧化酶等26种新颖生物合成酶的催化功能,筛选出3个自主产权的抗结核杆菌感染、抗胶质瘤和抗白血病候选海洋药物,其中1个在系统临床前研究。
主持国家科技部863计划重点课题、973计划子课题、NSFC-广东联合基金重点项目、国家海洋经济创新发展区域示范专项课题、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团队和中科院科技创新交叉团队项目等20余项。
获得第五届施维雅青年药物化学奖(2002)、第七届药明康德生命化学研究奖(2013)。
中国药学会海洋药物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微生物学会海洋微生物专业委员会委员,广东药学会药物化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热带海洋学报副主编,中国海洋药物编委,广州市科技创新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学科会评专家。
在J. Am. Chem. Soc.(IF=12.1)、Angew. Chem. Int. Ed. (IF=11.3)、Org. lett.(6.4)、PNAS、Nature Chem. Biol.、Antimicrob. Agents Chemother.、J. Nat. Prod.、ChemBioChem等国内外学术刊物发表论文121篇(其中SCI论文82篇),论文近5年被引用超过1600次,多篇论文被Nature Chemical Biology, Faculty of 1000, Science-Perspectives和Global Medical Discovery等作为研究亮点评述,被自然指数中国增刊评为2014年广州个体科研产出领先者,获授权专利13项,参与撰写专著3部。
自动化研究所岗位设置方案
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岗位设置方案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实现我所人力资源管理的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根据中国科学院《关于印发〈中国科学院岗位管理实施办法〉的通知》(科发人教字[2007]207号),结合我所科技发展规划,制定本方案。
第二条我所各类岗位应围绕科技发展规划的要求,遵循按需设岗、职数控制、结构合理、动态优化、管理规范的原则,按院核准的岗位总量和结构比例设置相应的岗位。
第三条本方案适用于我所在岗人员。
涉及所级领导干部的,按照干部人事管理权限的有关规定执行。
第二章岗位类别与岗位等级第四条我所设置创新岗位和项目聘用岗位,分别包括科技、支撑和管理三类岗位。
第五条科技岗位是指在所属各科技部门从事定向基础研究和战略高技术研究工作,具有相应专业技术水平和能力要求的工作岗位。
我所科技岗位包括自然科学研究系列、工程技术系列专业技术岗位。
自然科学研究系列和工程技术系列专业技术岗位各设置12个等级,其中,研究员(正高级工程师)岗位设4个等级、副研究员(高级工程师)岗位设3个等级、助理研究员(工程师)岗位设3个等级、研究实习员(助理工程师)岗位设2个等级。
各岗位等级与国家通用专业技术岗位等级对应关系如下:研究员(正高级工程师)一级岗位至四级岗位分别对应专业技术一至四级岗位;副研究员(高级工程师)一级岗位至三级岗位分别对应专业技术五至七级岗位;助理研究员(工程师)一级岗位至三级岗位分别对应专业技术八至十级岗位;研究实习员(助理工程师)一级岗位至二级岗位分别对应专业技术十一至十二级岗位。
第六条支撑岗位是指为我所科技工作提供支撑与辅助性工作的岗位,主要包括平台技术支撑、网络与信息保障、科学考察船队、图书编辑与情报工作、学术与行政助理等岗位。
我所支撑岗位包括工程技术系列、船员系列、图书资料和出版系列等专业技术岗位,也包括工勤技能系列岗位。
除工勤技能系列岗位外,支撑岗位原则上执行专业技术系列,其中科学考察船队执行船员系列。
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简介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成立于1959年1月,是我国规模最大的综合性海洋研究机构之一,已进入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试点序列。
现有职工388人,研究员47人,博士导师43人,中科院“百人计划”11人,“国家杰出青年基金”2项。
拥有海洋科学博士后流动站,海洋生物学、物理海洋学、海洋地质学博士学位授予点和6个硕士学位授予点,在学研究生234人,博士后和客座流动专家30余人。
重点研究热带半闭合型边缘海海洋水-地-生(物)圈层结构及其相互作用特征与演变规律,探讨其对资源形成和环境变化的控制和影响,发展具有南海特色的热带海洋资源与环境过程理论体系和应用技术。
根据我国实施“科技兴海”战略和维护海洋权益的需求,以南海区域海洋过程的理论创新为重点,推动海洋应用技术的重大突破,开展海洋矿产资源勘查、海洋生物资源开发利用、海洋工程环境与军事环境评价和预测等方面的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大科学问题研究,并促进应用开发和成果转化,为国家发展海洋经济和维护海洋权益作出基础性、战略性和前瞻性的重大贡献。
重点学科领域:热带海洋环境动力过程、边缘海地质演化、热带海洋生物资源可持续利用。
基础研究主要集中在中科院热带海洋环境动力学重点实验室、中科院边缘海地质重点实验室、中科院热带海洋生物可持续利用重点实验室、广东省中科院应用海洋生物学重点实验室及广东省海洋药物重点实验室;应用基础研究和高技术创新研究主要集中在4个学科研究室(物理海洋、海洋环境与生态、海洋地质和应用海洋生物研究室)和科技产品开发中心;环境调查、环境评价和工程勘察等咨询服务主要集中在海洋环境工程中心。
拥有4个野外台站:海南热带海洋生物实验站国家野外重点试验站和中国生态系统研究网络“CERN”站、大亚湾海洋生物综合实验站中科院开放站和中国生态系统网络研究“CERN”重点站、湛江海洋经济动物实验站、汕头海洋植物实验站。
并拥有“实验2号”、“实验3号”两艘大型海洋科学考察船以及正在建造的一艘新型小水线面双体综合科学考察船,还拥有热带海洋生物标本馆和信息中心。
中科院南海所 质量管理体系
中科院南海所质量管理体系摘要:一、引言二、中科院南海所简介三、质量管理体系的建立与实施1.质量管理体系的重要性2.质量管理体系的建立过程3.质量管理体系的实施与改进四、质量管理体系对中科院南海所的影响1.提高科研工作效率2.保障科研成果质量3.提升研究所整体形象五、结论正文:一、引言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简称“中科院南海所”)是我国在南海地区具有重要影响力的海洋科学研究机构。
本文将重点介绍中科院南海所在质量管理体系方面的建设情况。
二、中科院南海所简介中科院南海所成立于1959年,是我国专门从事南海海洋科学研究的国家级研究机构。
研究所的主要任务是开展南海海洋科学的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为我国海洋科学事业发展和社会经济发展提供科技支撑。
三、质量管理体系的建立与实施1.质量管理体系的重要性质量管理体系是科研单位为实现科研目标,通过制定和实施一系列质量政策和措施,不断提高科研工作质量的过程。
对于中科院南海所这样的研究机构来说,建立和实施质量管理体系具有重要意义。
2.质量管理体系的建立过程中科院南海所在质量管理体系建立过程中,依据国家和行业相关标准,结合研究所的实际需求,形成了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文件。
同时,对全体员工进行了质量管理体系知识的培训,确保全体员工了解并遵循质量管理体系要求。
3.质量管理体系的实施与改进在质量管理体系实施过程中,中科院南海所通过内部审核、管理评审等手段,持续监控和评估质量管理体系的运行情况,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改进。
此外,研究所还积极引入外部评审,邀请专家对质量管理体系进行评审,以确保体系的持续改进和优化。
四、质量管理体系对中科院南海所的影响1.提高科研工作效率通过质量管理体系的建立和实施,中科院南海所实现了科研工作的规范化、标准化,有效提高了科研工作效率。
2.保障科研成果质量质量管理体系对科研过程进行严格把控,确保科研成果的质量得到有效保障。
此外,通过质量管理体系的持续改进,研究所的科研成果质量得到了进一步提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
离退休党支部考核评价指标体系(试行) 一、考核评价指标
二、考核评价办法
考核评价工作在所党委领导下,成立考评工作小组具体组织实施。
每年度评价考核一次。
(一)考评程序和办法
1、党支部提交年度工作总结,并进行自评。
2、考评小组按考核评价指标进行实地考核打分。
3、考评结果报所党委审定。
4、公布考评结果。
(二)计分办法
考评计分采用百分制计算。
增减分指标如下:
(1)加分指标。
在精神文明方面,党支部或党员当年获省直机关奖励的,党支部3分/项、党员1分/项;获省部院级以上奖励的,党支部5分/项、党员2分/项。
(2)减分指标。
党支部或党员受党纪政纪处分的,每例减2—5分;受刑事处罚的,每例减6—10分。
三、奖惩办法
l、根据各党支部考评得分的排名,按15—20%比例给予奖励。
由所党委授予“先进党支部”称号;根据党支部党员人数,按人均500
—1000元的标准一次性发给奖金(其中20%奖给党支部正副书记)。
2、考评得分未达到60分的党支部,为不合格党支部,所党委将限期整改。
如整改不力的,责成提前换届。
四、附则
1、此考核评价体系考评的对象为离退休党支部。
2、此考核评价体系从2005年起试行,由所党委负责解释。
中科院南海海洋所离退休党支部工作考核评价打分表
被考评党支部:年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