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教版历史八年级下第六、七主题导学案

合集下载

八年级历史下册 第7课 改革开放的起步 农村和城市的改革导学案(无答案) 川教版

八年级历史下册 第7课 改革开放的起步 农村和城市的改革导学案(无答案) 川教版

农村和城市的改革学习目标1、记住农村改革开始的时间、地点、制度名称,城市改革的方针、重点。

2、归纳建国后农村几次重要改革。

3、分析理解农村城市改革的原因和重大意义。

学习重点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国有企业改革学习难点我国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确立的必要性;学法指导仔细阅读教材,完成预习自测的填空,并在教材上勾画下来。

教材助读一、农村改革(首先)1、背景:人民公社弊端。

2、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1)率先的典型:________年,安徽凤阳县小岗村(安徽、四川探索)。

(2)以“包产到户(主),________________”为主要内容。

(3)作用①打破了农业生产的“________”,极大地调动了________的社会主义积极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②推动了农村管理体制的变革,________年公社消失3、调整________________,发展非农产业的多种经营和乡镇企业;发展现代农业。

二、城市改革(重点)1、所有制的改革:将单一的公有制经济改革为以________为主体,多种经济成份共同发展2、国有企业改革: 开始:扩大企业的自主权内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预习自测1. 国有企业改革首先开始于()A. 推进企业改组联合B.改革经营模式C.建立现代企业制度D. 扩大企业自主权2.凤阳花鼓词唱到“说凤阳,道凤阳,改革的鼓点先敲响,三年跨了三大步,如今飞出金凤凰。

”凤阳的改革是始于 ( )A. 政企分开B. 联产承包C.推行公司制D.引进外资、技术3.在我国经济体制改革中,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重点是 ( )A.公私合营企业改革B.国有企业改革C.私营企业改革D.外资企业改革学始于疑1、农村为什么要改革?怎样改?改革前后有什么不同?2、城市所有制改革前后有什么不同?为什么要以公有制为主体?质疑探究探究问题一:以包产到户为主要内容的家庭联承包责任制为什么会在全国迅速推广?探究问题二:新中国成立以来,我们党和政府对农村生产关系进行了哪几次重大调整?各有哪些作用?当堂检测1. 在我国改革开放中,首先进行改革的是 ( )A. 国有企业B. 农村地区C. 政府机关D.乡村学校2. 20世纪70年代,在全国率先进行“包产到户”,自负盈亏的地方是()A. 安徽凤阳小岗村B. 四川绵阳地区C.江苏江阴华西村D. 天津大邱庄3. 以下几种做法不利于我国经济发展的是()A. 按劳分配B.市场经济体制C. 大锅饭D.分田到户4.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对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主要形式是 ( )A.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B.专业化、商品化、社会化C.统分结合,双层经营D.发展乡镇企业5. 政社合一的农村人民公社制度实际已不存在是在哪一年以后 ( )A.1980年B.1982年C.1984年D.1985年课后反思课后训练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说凤阳,道凤阳,凤阳本是好地方,自从出了朱皇帝,十年倒有九年荒。

川教版-历史-八年级下册-第7课 改革开放的起步导学案

川教版-历史-八年级下册-第7课 改革开放的起步导学案

7.改革开放的起步导学案设计:赵永强审核:任绪峰任蕊【学习目标】1.知道中国的改革是从农村开始的;通过对农村率先搞“包产到户”典型的学习,了解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主要内容。

2.理解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意义和改革农村产业结构的深远影响。

3.知道经济特区的建立,记住第一次办特区主张的人物和时间。

4.了解四大经济特区的名称、所属省份和设立时间。

5.理解经济特区的含义、特点及其作用和影响。

【学习重点】1.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行。

2.经济特区的建立【学习难点】1.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必要性。

2.经济特区之“特”、经济特区的作用。

【预习热身】细读课文,将下列问题的序号和标题标注在课文相应的地方,并对下列内容进行勾划,填空部分划双横线一、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行1.时间及典型代表:1978年开始,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生产队成为全国农村率先搞“___________”的一个典型。

与此同时,________也实行了包产到组。

2.内容:建立和普遍实行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为主要内容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3.意义:调动了______________,解放了______________,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

4.其他:调整了农村产业结构,全面活跃农村经济。

5.国家对农业的支持:积极推动_____________进步,发展______、_____ _、______农业,促使传统农业向现代化农业转化;支持农村___________ __合理有序地向________流动。

二、经济特区的建立1.条件: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实行___________的政策。

_______年4月,_________在中央工作会议期间,第一次提出办特区的主张。

2.建立:1980年,国家决定试办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四个经济特区。

3.特点:特区实行_______经济,利用侨资、外资进行建设;国家为外商提供优惠的证词待遇和良好的投资环境。

2021年八年级历史下册 第7课 伟大的历史转折导学案 川教版

2021年八年级历史下册 第7课 伟大的历史转折导学案 川教版

2019-2020年八年级历史下册第7课伟大的历史转折导学案川教版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的历史转折♦农村和城市的改革♦开放的中国走向世界♦世界经济的奇迹♦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建设♦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主题概述】1、课与课之间的联系本主题叙述了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历史,是中国现代史学习的重点。

其中,第7课《伟大的历史转折》,召开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使我国进入了以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为主要任务的历史新时期;第8课《农村和城市的改革》、第9课《开放的中国走向世界》和第10课《世界经济的奇迹》,讲述改革开放以来的经济建设和取得的巨大成就;第11课《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建设》,讲述了政治和法制建设所取得的重大成就;第12课《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通过六件历史大事集中概述了邓小平理论,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形成和发展,以及对我国现代化的指导作用。

2、理论提升以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为标志,我国开始了建国后党和国家历史发展的伟大转折,进入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新时期。

从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到国有企业改革攻坚,从沿海经济特区建立,到多层次对外开放格局形成,以及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建设的逐步推进,党和人民开创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产生了把马克思主义同当代中国实践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邓小平理论,这一切构成了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

第7课伟大的历史转折【史苑拾遗】改变中国之会:别样故事讲述十一届三中全会12月22日,北京迎来冬至。

这一天,北京距离太阳最远。

但是十一届三中全会的胜利闭幕却让每一个中国人心头都暖洋洋的。

当天通过了《中国共产党第十一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公报》,公报中最后一段话这样说:明年是伟大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三十周年。

十一届三中全会号召全党同志、全军指战员和全国各族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各党派和无党派爱国民主人士:我们在明年把工作中心转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并取得应有的成就,将是对建国三十周年的最好献礼……12月23日,广播公报响彻千家万户。

川教版八年级历史下册第七课导学案

川教版八年级历史下册第七课导学案

民中初二历史导学案第二学习主题第七课课型新授主备人审核人使用人序号备课时间审核时间使用时间班级姓名学习目标1、掌握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的背景、内容、时间、历史意义。

2、理解十一届三中是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转折。

3、理解邓小平再次复出对党和国家产生的深远影响,以及针对“两个凡是”真理标准问题讨论的现实意义。

4、知道四项基本原则的基本内容。

学习重点十一届三中全会学习难点关于真理问题的讨论与十一届三中召开的内在联系,“两个凡是”方针的实质和危害导学内容学法指导导学过程【自主预习】一.基础知识1.1978年5月,《光明日报》发表____________,从根本上否定了________的错误方针,揭开了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全国性大讨论的_______。

2.文革结束后,导致我国在前进道路上出现徘徊局面原因()A修正主义B自由主义C“两个凡是”D坚持社会主义3.1980年,党中央为恢复名誉,使党的历史上最大的冤案得到平反。

4.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转折意义的会议是()A十一届三中全会B十二大C十三大D十四大5.十一届三中全会决定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A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上来B阶级斗争上来C工人队伍的整顿上来D解决工人下岗问题二.深入探究(一)人民再次选择了邓小平1.邓小平再次复出对党和国家产生了哪些深远影响?2“.两个凡是”指什么?说说它产生的背景、实质以及危害。

见参考书81页。

(二)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1.真理标准问题讨论的意义以及与十一届三中召开的内在联系?第二问:它是一场深刻的思想解放运动,为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奠定了思想基础。

(三)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1.十一届三中全会的指导思想是什么?确立的党和国家的工作重点是什么?这次会议上,中共作出了哪些重大决策?1)时间:1978年12月2)内容:思想上→彻底否定“两个凡是”的方针,重新确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政治上→作出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新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政策。

川教版历史八年级下册第6课《伟大的历史转折》说课稿

川教版历史八年级下册第6课《伟大的历史转折》说课稿

川教版历史八年级下册第6课《伟大的历史转折》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伟大的历史转折》是川教版历史八年级下册第6课的内容。

本节课主要讲述了我国历史上具有重要意义的三大转折事件:辛亥、五四运动和新主义的胜利。

通过学习这些历史事件,学生能够了解中国近代史的发展脉络,认识历史转折的重要意义,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历史责任感。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对历史事件有一定的了解。

但学生在分析历史问题时,往往过于关注表面现象,缺乏对历史事件深层次原因和意义的认识。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从多角度分析历史问题,提高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辛亥、五四运动和新主义的胜利这三大历史转折的背景、过程和意义,认识历史转折在中国近代史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等方式,培养学生分析历史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增强历史使命感,认识历史转折对我国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意义。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辛亥、五四运动和新主义的胜利这三大历史转折的背景、过程和意义。

2.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从多角度分析历史问题,认识历史转折的重要意义。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自主学习、合作探讨、教师讲解相结合的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历史图片、文献资料等,生动形象地展示历史事件,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辛亥、五四运动和新主义胜利的历史图片,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知识,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教材,了解三大历史转折的背景、过程和意义。

3.合作探讨:分组讨论,引导学生从多角度分析历史问题,分享自己的观点和感受。

4.教师讲解:针对学生的讨论,教师进行讲解,总结历史转折的重要意义,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历史。

6、7课历史八年级下导学案

6、7课历史八年级下导学案

初二年级 历史学科 导学案编写教师:苏华伟 审核教师:秦 刚 复审教师:曹婷婷 班级: 姓名:课题:第6课 艰难曲折的探索历程【认定目标】(心中有目标,你就会走向成功)1.知道中国共产党第八次代表大会召开的时间、地点、主要内容及其主要成果,认识其历史意义。

2.了解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和“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及其产生的原因和造成的严重失误。

【解惑质疑】1.八大的正确方针为什么没有贯彻下去?(换句话说,党中央为什么会犯“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这样的严重错误?)2.从1956年到1966年这十年间,中国共产党为为了建设社会主义进行了艰难曲折的探索。

其中有成功的经验和失误的教训,从中我们可以得到什么启示?【归纳整理】:一、中共八大 (1)时间: ;地点:主要内容:①②历史评价:(2)中共八大在党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过程中取得的重要成果是什么?【反馈达标】1.(2011·宁夏中考)“当前党和人民的主要任务是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实现国家工业化,逐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需要”。

提出这一重要论述的会议是A.中共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 B.中共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C.中共第十三次全国代表大会 D.中共第十四次全国代表大会2.(2011·山东济宁)“脚踏黄河水倒流,搬来泰山做枕头;决心苦战十五年,(钢产量)赶上英国不发愁”。

与这首民歌相关的历史事件是A.三大改造B.人民公社化运动C.“大跃进”运动D.十年“文革”3.(2011·福建福州)“每个生产队办一个食堂,社员家里不开伙,铁锅铜勺都献出去大炼钢铁,只管到时候到食堂打饭打菜。

”这种现象发生在A.抗日战争时期B.人民解放战争时期C.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时期 D.“文化大革命”时期4.(2011·广东茂名)右边图中的现象的出现是因为A.遵循了客观规律 B.解放了思想C.违背了客观规律 D.实现了农业合作化5.(2011·山东菏泽)建国以来,我国农村的土地政策经历了四次大变化,其中使农业生产遭到严重破坏的是A.土地改革B.农业生产合作化运动C.人民公社化运动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6.【2014 湖北省荆州市】11.1961年,中共中央召开全国经济工作会议,对国民经济提出“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方针。

川教版八下第六主题第2课教案

川教版八下第六主题第2课教案

单位:配龙镇中心学校年级:八年级(下)学科历史课题:第六学习主题:第2课教育和体育事业的蓬勃发展执教:吴涛课时一课时课标要求一、识记与理解记住教育“三个面向”的具体内容。

知道重要的教育法规的名称。

记住我国“教师节”的具体时间。

了解实现现代化的基础在教育。

知道国家扩大高等教育的规模、大幅度扩大招生的原因。

记住我国体育工作的方针。

二、能力与方法通过学生自主的探究活动,寻找中国成为亚洲体育强国和中国申奥成功的原因,培养学生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新中国教育、体育事业所取得的巨大成就。

激发学生的拼搏精神,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主义情感。

通过学习邓小平提出的“三个面向”,培养学生立足家乡、胸怀祖国、面向世界,为中华崛起而学习的精神。

教举重点和难点一、重点教育、体育工作的巨大成就二、难点对教育、体育工作取得重大成就原因的分析教学过程一、检查提问:我国第一颗原子弹、氢弹爆炸成功各在什么时间?二、导入:请学生思考并概述自己的爷爷、奶奶或爸爸、妈妈受教育的情况,旨在从学生身边的人和事人手,创设问题情景,由此导入新课。

三、讲授:(一)教育(二)体育四、总结:新中国建立后我国教育事业有了长足发展,到21世纪初,我国如期实现了“两基”这一宏伟目标,尤其是义务教育普及率在发展中的人口大国中居于领先地位。

这是一个了不起的历史性成就,为提高国民素质作出了巨大贡献。

我国体育尤其在改革开放以后日新月异,“奥运精神”通常被解释为“更快、更高、更强”,然而,支撑和造就“更快、更高、更强”的是什么?那便是它的基础——自信、自强、自尊。

奥运会是短暂的,但奥运会带给我们的启示是永恒的;赛场上的胜负是暂时的,但自强不息的精神是永远的;为胜者夺金而欢呼激动是一时的,争取自身学习上的“金牌”才是我们每个学生应当不断追求的。

五、布置作业:知识与能力训练第六学习主题第2课练习六、布置预习:预习第六学习主题第3课板书设计第六学习主题:第2课教育和体育事业的蓬勃发展教育1、三个面向:①提出时间②提出人③内容2、深化教育改革重点3、加强教育事业的措施:①颁布《义务教育法》和《教育法》②实施“希望工程”③法定教师节——1985年——每年9月10日体育1、发展体育的方针2、成就:①1959年——容国团——我国第一个世界冠军②中国女排——“五连冠”③我国成为亚洲第一体育强国④2001年7月我国申奥成功。

川教版历史八年级下册第7课《改革开放的起步》教学设计

川教版历史八年级下册第7课《改革开放的起步》教学设计

川教版历史八年级下册第7课《改革开放的起步》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改革开放的起步》是川教版历史八年级下册第7课的内容,主要讲述了改革开放从1978年开始的历程。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包括: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对外开放以及改革开放的意义。

教材通过丰富的史料和生动的图片,使学生了解改革开放的历史背景、发展过程和重要意义。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了解了新中国的成立和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他们对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有一定的认识,但对我国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对外开放等知识点的理解较为肤浅。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深入掌握改革开放的相关知识,并培养他们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改革开放的历程,掌握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对外开放的主要内容,认识改革开放的重大意义。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改革开放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改革开放的历程、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对外开放的主要内容。

2.难点:改革开放的意义、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施过程、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特点。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播放改革开放时期的纪录片、图片等,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改革开放的历史背景。

2.问题驱动法: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探讨,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3.案例分析法: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等为例,让学生深入了解改革开放的具体实践。

4.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查阅相关资料,制作课件,准备教学道具。

2.学生准备:预习教材,搜集相关资料。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播放改革开放时期的纪录片或图片,引导学生回顾上一节课所学的社会主义建设知识,为新课的学习营造氛围。

历史八下 第6课 艰辛探索与建设成就 导学案

历史八下   第6课 艰辛探索与建设成就   导学案

第6课《艰辛探索与建设成就》导学案【学习目标】1、了解中共八大指出的主要任务和1958年提出的“总路线”,了解“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的表现、影响及其教训;2、知道国民经济调整的方针与结果;3、了解“文化大革命”中民主法制、国民经济和社会事业遭受严重破坏的主要史实;4、简要分析出现曲折和失误的原因;5、知道社会主义建设的成就和模范人物英雄事迹,学习他们艰苦奋斗、全心全意为人民奋斗的的精神。

【复习回顾】1.列举三大改造改造了哪三个方面?2.三大改造完成的时间及意义?【新课学习】一、在探索中曲折前进1.探索中的良好开端——中共八大【自主学习】中共八大召开的背景:时间、地点:主要内容:历史意义:【问题探究】为什么说中共八大是探索社会主义道路的良好开端?2.探索中的失误(1)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是什么(1958年,中共八大二次会议):(2)如何评价“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运动导致什么后果?3、国民经济调整中共中央提出的方针:取得了什么成效?【问题探究】造成严重失误的原因与教训有哪些?对于我们今天有何启示?二、“文化大革命”【自主学习】1、原因:2、起止时间:3、实际指挥部:4、形成了哪两大反革命集团?又是如何被粉碎的?5、“文化大革命”结束的标志是什么?【问题探究】“文化大革命”造成了哪些危害?从中我们应该吸取哪些教训?三:建设成就【自主学习】1、举例说明工业生产能力和技术水平大大提高?2、工业布局改善、门类增多的表现?3、交通、水利建设成就:4、科学技术成就:【问题探究】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涌现出来哪些英雄人物?他们身上的哪些优秀品质是值得我们学习的?【课堂练习】1.1958年,中国共产党提出的建设社会主义总路线的主要教训是()A.要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B.经济建设一定要高速度发展C.社会主义阶段要实行按劳分配D.经济指导方针要符合客观经济规律2.党在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过程中的严重失误是()A.浮夸风B.整风运动C.大炼钢铁D.“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3.“文化大革命”结束的标志是()A.粉碎林彪反革命集团B.周恩来、邓小平扭转了经济的下滑C.粉碎江青反革命集团D.毛泽东批评以江青为首的“四人帮”请回答下列问题(1)、我国在探索社会主义道路过程中出现过哪些重大失误?从中我们应该吸取哪些教训?(2)为克服困难,我国从1961年进行经济调整的八字方针是什么?(3)列举1956—1976年间我国取得哪些重大科研成就?。

最新八年级下册《中国历史》(川教版)导学案参考答案(20140302)

最新八年级下册《中国历史》(川教版)导学案参考答案(20140302)

最新八年级下册《中国历史》(川教版)导学案参考答案丰县教育局教研室初中历史中心组编(2014年3月2日)(以下参考答案仅供老师们参考。

不当之处,敬请指正。

谢谢大家!高华谨致)第一学习主题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巩固第1课中国人民站起来了1.C 2.A 3.A 4.C 5.C 6.B 7.B 8.B 9.D 10.A 11.A 12.D 13.D 14.(1)错误:1948年,改正:1949年;(2):错误:南京,改正:北京;(3)错误:刘少奇,改正:毛泽东;(4)错误:新疆,改正:西藏。

15.(1)开国大典(或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庆典);(2)毛泽东、朱德、周恩来、刘少奇、刘伯承、陈毅、宋庆龄、李济深、张澜、高岗等。

(3)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

结束了一百多年来帝国主义勾结封建统治者剥削压迫中国人民的历史,实现了民族的解放和国家的独立。

使中国人民从此站立起来,成为国家的主人。

中华民族从此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壮大了世界和平、民主和社会主义的力量,鼓舞了世界被压迫民族和被压迫人民争取解放的斗争。

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经过28年英勇斗争的结果。

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这是历史的结论。

第2课新中国政权的巩固1.A 2.D 3.C 4.D 5.A 6.D 7.A 8.B 9.B 10. D 11.A 12.A 13.C 14.B 15.A16.目的:直接目的是为了满足全国广大农民对土地的要求;根本目的是解放农村生产力,促进农村经济发展。

文件:《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结果:到1952年冬,除少数民族地区和台湾省外,全国基本上完成了土地改革。

意义:①土地改革消灭了封建剥削制度,使新解放区的三亿多农民获得了土地。

②从而解放了农村生产力,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

第二学习主题社会主义道路的初步探索与曲折发展第3课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1.B 2.A 3.B 4.C 5.C 6.C 7.C 8.C 9.B 10.D 11.B 12.C 13.A 14.B 15.D 16.C 17.D 18.C 19.D 20.D 21.A 22.B 23.B24.(1)1950年开始的土地改革运动;由地主土地所有制转变为农民土地所有制。

川教版历史教材八年级下册全册教案

川教版历史教材八年级下册全册教案

川教版历史教材八年级下全册教案川教版初中历史教案八年级下册第1课中国人民站起来了【课程标准】讲述开国大典的史实,认识新中国成立的历史意义。

简述西藏和平解放的基本史实。

【课程目标】一、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是中国历史新纪元的开始,具有伟大的历史意义。

西藏的和平解放对祖国统一和中华民族的意义,培养学生维护祖国统一的思想感情。

通过学习,得出“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的历史结论。

激发爱国主义情感,树立为国家的繁荣昌盛而努力学习的信念。

二、过程与方法:通过插图,对开国大典形成一定的感性认识,然后讲述史实。

提供思考的方向,讨论理解新中国成立的意义。

解放西藏,认识问题的复杂性,理解西藏和平解放的重大意义。

三、知识与能力:一届政协的召开及其内容(,开国大典的时间、过程与盛况,西藏和平解放的时间、经过。

从而培养学生口头表达能力和对历史事件的概述能力,培养学生辩证思维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重点;新中国成立的意义。

难点:新中国成立的历史意义及革命胜利的原因。

【教学步骤】第2课新中国政权的巩固【课程标准】讲述黄继光、邱少云等英雄事迹,体会志愿军战士的爱国主义和革命英雄主义精神。

知道《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理解废除封建土地制度的意义。

【课程目标】一、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和平幸福来之不易,要珍惜。

认识抗美援朝的正义性。

认识土地改革的历史意义。

巩固政权时期内政外交的关系。

二、过程与方法:通过讨论,理解中国抗美援朝的原因;通过观察地图,学习战争的过程;通过讲述、归纳,学习战斗英雄黄继光、邱少云;教师指导下讨论、理解抗美援朝胜利的原因与意义,学习辩证地综合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帮助学生对教材主干知识体系进行梳理、整合。

根据教材中的插图及引用资料,加深学生对解放后土地改革的理解和认识。

三、知识与能力:抗美援朝的原因、指挥者、简要过程、战斗英雄、结果。

《土改法》的颁布,土改的意义。

从而培养学生读图、识图的能力,从史实中归纳概括、提取有效信息,解决问题的能力。

川教版历史八年级下册第6课《伟大的历史转折》教学设计

川教版历史八年级下册第6课《伟大的历史转折》教学设计

川教版历史八年级下册第6课《伟大的历史转折》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本课《伟大的历史转折》是川教版历史八年级下册的第6课。

本课主要讲述了中国共产党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重要作用,以及这一时期的历史转折。

教材内容主要包括:改革开放的背景、改革开放的进程、改革开放的成果以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本课内容对于学生理解我国近现代史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课之前,已经掌握了我国近现代史的一些基本知识,对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进行革命和建设的过程有一定的了解。

但学生对于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历史转折点以及其意义可能理解不够深入。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通过史料分析,深入理解改革开放的历史背景和意义,以及中国共产党在这一历史进程中的重要作用。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准确识记改革开放的背景、进程、成果以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2.过程与方法:通过史料分析,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历史素养。

3.情感态度价值观:学生能够认识到中国共产党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重要作用,增强对中国共产党的认同感。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改革开放的背景、进程、成果以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2.难点:改革开放的历史意义以及中国共产党在这一历史进程中的重要作用。

五. 教学方法1.史料教学法:通过展示相关的历史史料,使学生了解改革开放的背景、进程、成果以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2.问题驱动法: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3.小组合作学习:学生分组讨论,共同完成学习任务,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团队精神。

六. 教学准备1.教材:川教版历史八年级下册第6课《伟大的历史转折》。

2.史料:与本课内容相关的史料图片、文字资料等。

3.多媒体设备:电脑、投影仪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我国改革开放前后的对比图片,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从而引出本课的主题《伟大的历史转折》。

八年级历史下册 第6课 十年 文化大革命 的内乱教案 川教版 教案

八年级历史下册 第6课 十年 文化大革命 的内乱教案 川教版 教案

第6课十年“文化大革命”的内乱教案教学目标(一)知识与目标记住“文化大革命”开始和结束的时间。

了解四五运动的原因、经过。

(二)过程与方法理解“文化大革命”发生的原因和危害。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文革”不是任何意义上的革命和进步,而是一场历史性的动乱和灾难,它使新中国的某某法制和国民经济都遭到严重破坏教学重点“文化大革命”发生的原因和危害、四五运动教学难点“文化大革命”给国家和人民带来的严重灾难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从“三大改造”以来,出现过哪些缺点和失误?.三大改造后期的要求过急,工作过粗,改变过快,产生了一些“左”倾错误的后遗症。

1958年的“总路线”反映了广大群众迫切要求改变我国经济落后的愿望,但因缺少经验,急于求成,忽视了客观的经济规律,“左”倾错误有所发展。

接着发动“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全国出现高指标、瞎指挥、浮夸风和“共产”风。

教师讲授:由于这些严重失误加上自然灾害,使国家和人民面临建国以来最为严重的经济困难。

党和政府从1961年春天开始调整国民经济,不久就取得明显成效。

但是党内“左”倾思想却没有被抑制住,终于造成了灾难性的后果。

由此导入新课。

二、题板书与目标展示 2分钟1、课题板书2、目标展示(知识目标)三.自主学习与探究 10分钟1、“文化大革命”发动的时间是什么,它的实质是什么?2、“文化大革命”开始的标志是什么,司令部代表有哪些,某某国历史上最大的一起冤案是什么?3、林彪反革命集团是怎样形成的?他为什么发动反革命政变?其结局怎样?4、“文化大革命”期间经济下滑的局面是怎样扭转的?5、“四五运动”的性质和意义的什么?6、“文化大革命”结束的标志是什么?7、“文化大革命”对我国带来怎样的影响?四、交流与合作学习 7 分钟1、学生合作学习自学提纲与交流。

2、教师巡回指导。

五、学生展示学习成果1、“文化大革命”发动的时间是什么,它的实质是什么?(1966年——1976年)(领导者错误发动被反革命集团利用的内乱)2、“文化大革命”开始的标志是什么,司令部代表有哪些,某某国历史上最大的一起冤案是什么?(写的《炮打司令部——我的一X大字报》)(、X少奇)(X少奇被开除出党)[林彪集团与“四人帮”的覆灭]1、林彪反革命集团是怎样形成的?(“文化大革命”中,林彪利用对他的信任,以党中央副主席兼中央军委副主席的身份,打着拥护的旗号,煽动打倒一切、全面内战,残酷迫害正直的干部和群众,安插亲信、培植死党,逐渐形成一个反革命集团。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川教版八年级历史下第六学习主题科技、教育与文化导学案第17课摘取科学技术的明珠导学案点击新目标1、知道我国在核科学技术\航天技术\农业科学和医疗技术方面的标志性成果,了解863计划;2、理解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应用给人类社会带来的影响;3、通过收集本课相关资料培养学生查找资料、团结协作的能力;通过讨论网络技术给我国带来的影响,培养学生辨证地分析问题的能力;4、学习老一辈科学家为科学献身的精神和强烈爱国的情感,增强学生为建设祖国的决心和信心,并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链接旧知识1、齐读16课知识建构2、填一填:被誉为两弹元勋的人是,被誉为铁人的人是。

3、列举20世纪70年代我国外交的三大成就。

课前小热身1、预习课文,勾画重点内容,并完成知识建构。

2、组内交流,全班展示。

课堂进行时1、导入新课:同学们还记得二战后期给日本毁灭性打击的事件是什么吗?哪个同学能给我们讲讲相关故事吗?3、重难点问题探究:(1))我国是一个爱好和平的国家,为什么要研究原子弹?(2)中国农民说:吃饭靠两平:一是邓小平,二是袁隆平。

你能说说这是为什么吗?他们为什么如此爱戴两平呢?4、小组合作探究:(1)1945年美国向日本广岛、长崎投放原子弹,使日本国民和经济遭受灭顶之灾;今天日本地震使其核电站遭破坏,造成核辐射,威胁了众多人的生命安全…….这说明核是威力巨大、杀伤力极强的武器。

可我们都在想法研制和掌握。

它能给我们带来哪些利弊?如何才能兴利除弊?(2))同学们平时喜欢上哪些网站?上网的目的是什么?你认为网络有哪些不良影响?作为中学生应怎样防止和抵制网络的不良影响?(3)你知道863计划吗?它包含哪些方面的内容?你能就其中一个方面说说你的看法或感想吗?5、课堂小结:请同学们归纳我国建国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并在组内抽答,老师抽查。

课堂大练兵完成指导丛书上1—4题和材料解析题课后谈收获我记住了我想到了第18课教育和体育事业的蓬勃发展导学案点击新目标1、记住教育“三个面向”的具体内容,知道重要的教育法规的名称,记住我国的“教师节”的具体时间和我国体育工作方针及其成就。

2、通过学生自主的探究活动,培养学生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3、通过教育、体育事业取得的成就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主义情感。

链接旧知识1、齐读17课知识建构1、预习课文,勾画重点内容,并完成知识建构。

2、组内交流,全班展示。

课堂进行时[教法]读书指导法、自主合作探究式1、[导入新课]讲述电影《一个都不能少》片段,引导学生思考:你能为失学的少年儿童做点什么?2、[讲授新课](板书)一、教育讲述:对比新中国成立前后教育事业的面貌指出:“文革”期间我国教育事业遭到灾难性的破坏3、读书,思考问题:①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教育事业的发展?②说出教育的“三个面向”的内容?③党和国家把教育作为社会主义建设的战略重点,提出了什么战略?④1999年国家进行教育改革,改革的重点是什么?⑤国家颁布了哪些教育法律,怎样普及义务教育?⑥高等教育扩大规模,扩大招生是在哪一年?记记:教师节的时间(板书)二、体育4、讲述:新中国成立前,我国体育事业的落后5、说说:①我国体育运动的指导方针是什么?②我国在世界级比赛中的获奖佳绩。

③我国承办了哪一届奥运会?我国申奥成功的原因有哪些?6、课堂小结:今天我们主要学习了两大内容教育:旧中国的教育情况新中国至“文革”前的教育改革开放的中国教育事业的发展体育:解放前中国体育的落后新中国成立后体育事业的蓬勃发展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希望同学们都能够意识到自己肩负的责任,立足家乡、胸怀祖国、面向世界、为中华民族的强盛和繁荣而努力学习,最终使自己成为一名对家庭,对社会有用的人。

新中国成立50年来,我国的教育事业有了很大发展,特别是90年代以来,我国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以提高民族素质和创新能力为重点。

同时我国的体育事业也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在很多项目上夺得了世界冠军,在2008年还成功举办了第29届奥运会。

课堂大练兵1、“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

”这说明我国的教育将走向()①开放②封闭③科学化④专制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③2、下列人物中,为我国恢复高考制度作出决定性贡献的是()A、毛泽东B、刘少奇C、邓小平D、江泽民3、20世纪90年代以来,党和国家实行“科教兴国”的发展战略,明确提出要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战略重点的领域是()A、教育B、海洋高科技C、高等教育D、电子产品4、沈立在抢答奥运知识竞赛题:“中国人实现奥运历史上金牌…零的突破‟是在哪一年的奥运会?”她应该答()A 、1964年东京奥运会B 、1984年洛杉矶奥运会C 、1988年汉城奥运会D 、2000年悉尼奥运会5、中国首次获得奥运金牌和即将召开的北京奥运会分别是()A 、第23届、第29届B 、第22届、第30届C 、第21届、第26届D 、第20届、第27届6、深化教育改革的重点是( )A.增加教育投入B.提高民族素质和创新能力C.加强教师队伍建设D.实施希望工程7、为教育事业的发展指明方向的是( )A.“科教兴国”战略B.“人才强国”思想C.邓小平“三个面向”讲话D.深化教育改革8、成为群众体育活动中的三支重要队伍是( )A.老年人B.残疾人C.少数民族D.大学生我记住了:;我想到了:第19课百花争艳的文艺园地导学案、了解“文化大革命”前和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出现的优秀文艺作品2、理解新中国建立以来,我国文艺事业发展的原因3、理解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文艺园地出现繁荣局面的原因1、读一读18课的知识建构2、填一填(1)、1983年,邓小平提出,教育要面向、面向、面向(2)、1999年,党和国家作出了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新一轮教育改革的重点是。

(3)、为普及九年义务教育,我国颁布实施了《》我国基本上实现九年义小组交流检查完成情况;小组代表在全班交流订正答案。

故事引入:文革时冤死的文艺名人:1、严凤英------1931年生,安徽桐城人。

著名表演艺术家,以主演黄梅戏《天仙配》闻名。

文革中被指为"文艺黑线人物"、"宣传封资修的美女蛇",并被诬蔑为国民党潜伏特务,屡遭批斗。

1968年4月7日夜自杀身亡。

死后曾被剖尸检查,因怀疑她腹中藏着特务密电和微型收发报机2、老舍---生于1899年。

北京人,满族。

著名小说家、剧作家。

抗战期间曾主持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工作。

解放后历任全国文联副主席、作协副主席、北京市文联主席等职。

代表作有长篇小说《骆驼祥子》、话剧《茶馆》等。

1966年8月24日因不堪迫害投北京太平湖自杀。

以上两位著名的文艺名人都是在文革中被迫害致死的,文革时期,我国的文艺事业遭受了巨大的灾难。

今天,我们来学习文革前我国文艺事业的成就、了解文革中文艺事业的灾难和文革后我国文艺事业的发展新课重点问题学习:一、文艺事业的成就和灾难1、1956年为繁荣文艺,党和政府提出的方针是什么?在此方针的指导下,从新中国的成立到文革前的十七年间,我国文艺事业的成就是什么?2、八亿人民八个戏,反映了我国什么时期的文艺事业的状况,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是什么?二、文艺园地百花争艳局面的出现1、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文艺繁荣局面出现的原因?2、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文艺方面取得了哪些成绩呢?课堂小结:观察与比较新中国三个阶段的文化艺术发展的情况,你会发现它们的特点各是?1、文化大革命”前十七年前年至年:“、”2、“文化大革命“时期年至年:百花凋零3、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百花争艳,走向繁荣1.1956年为繁荣文艺,党和政府提出的方针是()A. 科技是生产力B. 百花齐放、百家争鸣C. 向科学进军D. 百花齐放、推陈出新2.被誉为是用革命烈士的鲜血写成的“生活教科书”是指()A.《保卫延安》B.《青春之歌》C.《红岩》D.《林海雪原》3.集国家音乐舞蹈之大成的作品是()A.《刘巧儿》B.现代京剧《红灯记》C.大型音乐舞蹈史诗《东方红》D. 舞剧《丝路花雨》4.下列反映改革开放以来的故事片是()A.《日出东方》B.《大决战》C.《生死抉择》D.《丝路花雨》5、.歌曲《春天的故事》歌颂了谁的丰功伟绩?()A.毛泽东B.邓小平C.江泽民D.胡锦涛二、列举我国改革开放以来文艺事业发展的表现我记住了:;我想到了:川教版八年级历史下 第七学习主题 社会生活导学案第20课 城乡人民生存状态的沧桑巨变导学案2.结合调查纵横比较预先调查亲邻好友近20年来生活方式的变化,体会改革开放为我们生活带来的巨大好处;3.理解并认识到提高生产力、发展经济对于人们改善生活所起的决定性作用。

1.十一届三中全会中做出了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点转移到 上,实行 的伟大决策;2.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农村改革的重点是 ,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重点是 ;3.通过改革开放,到2003年时,我国的经济总量在世界排名 ,其中,产量居世界第一的农产品有 。

67页的知识建构,组内交流,订正答案。

各小组选成员代表小组在班内进行交流。

改革开放的30年,是中国经济迅速蓬勃的30年!……1978年到2010年间,中国经济总量迅速扩张,国内生产总值从3645亿元增长至397983亿元,增长近110倍!……过去25年全球脱贫所得成就中,近70%的成就归功于中国!……——《政府工作报告》【人民生活的历史性巨变】读课本P134页第一、二两段文字1、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在改革前后有怎样的巨大变化?2、改革开放后城乡人民在衣、食、住、行、用等方面发生怎样变化:师生畅谈自己家庭在衣、食、住、行、用等方面的变化,然后交流、归纳过去的衣着特点是 ,现在的衣着特点是 ; 过去的饮食结构特点是 ,现在的饮食结构特点是 ;过去的居住条件 ,现在的居住条件是 ; 城乡居民过去的交通工具主要是 ,现在的交通工具主要是 ;城乡居民过去的消费结构(恩格尔系数)是以 为主,现在的消费特点是 。

3、自己家庭生活为什么会发生这样大的变化?我国城乡居民的消费结构发生变化原因是什么?在生活逐渐富裕的情况下,我们逐步实现了物质文明,但在我们的生活中,在我们的身边,却出现了一些不太和谐的现象,那么,在我们的身边都有哪些不和谐的生活现象呢?我们又应当倡导怎样的生活方式呢?1、我国城乡居民消费结构的显著变化表现为( ) A、大米为主要食品 B 、肉鱼禽蛋得到充分保证C 、牛奶面包代替稀饭馒头D 、食品支出在消费支出中的比重下降 2、我国在整体上进入小康社会的是在( )A 、新中国成立后B 、第一个五年计划完成C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D 、20世纪末 3、指导丛书P67页选择题(组内交流订正答案,成员反馈) B :小组合作部分1、小组协作完成指导丛书P68页材料题第一小题2、小组讨论指导丛书P68页材料题第二小题,将讨论结果进行组——组交流 我们老百姓都说“毛主席让我们站起来,邓小平让我们富起来”,通过我们这一课对改革开放30多年来巨大成就的感受,我们记住了 ;想到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