莆田二十四景(莆田景点大全)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走进莆田
目录
莆田二十四景是原莆田县内(包括涵江区、城厢区及湄洲湾北岸的二十四个景点,这十二四个景点是清代顺治年间林尧英(1661进士、官刑部郎中)考察莆田山川名胜,手写莆田二十四景,分别是东山晓旭、西岩晚眺、梅寺晨钟、西湖水镜、南山松柏、木兰春涨、钟潭噌响、柳桥春晓、石室藏烟、智泉珠瀑、北濑飞泉、绶溪钓艇、九华叠翠、壶山致雨、三紫凌云、紫霄怪石、古囊列献、谷城梅雪、白塘秋月、宁海初日、天马晴岚、夹漈草堂、锦江春色、湄屿潮音。


1、东山晓旭:位于莆田城内东岩山,是城内一座最高山,拂晓登上巅峰而观东海,高瞻定瞩,兴化湾外岛屿罗列,旭日东升,气势磅礴,沧海无波,无际远流,景色蔚为大观,名为“东山晓旭”,列为莆田二十景之首。

三一教圣地——东山祖祠位于东岩山南麓。

2、西岩晚眺:位于城厢区,古时,石岩寺大门正前方约300米处有一大池塘,春夏时节,如天气晴朗,气象条件适宜,夕阳西下,站在寺门前眺望池塘,一轮红日和群山倒映在池中,眼看池塘中的红日落山了,突又冒出山峰,如是3次,这就是西岩三眺奇观,成为莆田二十四景之一。

固自然因素或人为原因不复昔日的风采。

3、西湖水镜:位于城厢区观桥和庙前一带,由于城区建设,也已不复存在。

4、梅寺晨钟:梅峰寺位于莆田市梅峰东麓,宋绍兴十二年(1142年)称光孝寺,一直沿用至今。

梅峰寺那高大壮美的石碑坊临近莆田胜利街,碑坊上“梅峰光孝寺”五个大字,系为赵朴初先生所书。

宋绍兴二年(1132年)住持惠泽等发愿铸造大钟,经过二次,铸造音色都不甚理想。

直到宋绍兴十二五年(1155年),住持怀某请名匠蔡通冶铸了一口铜钟,音色清朗,洪厚,凌晨时,钟声可传达40里以外。

从此“梅寺晨钟”被列为莆田一景。

1887年钟楼失火,楼内那口宋代铜钟被火熔化。

光绪二十五年(1899年),由南洋回国的微嘉法师任光孝寺住持,四处集资,兴修了大雄宝殿,钟鼓楼,韦驮殿和禅堂等,又按宋时铜钟尺寸新铸一口铜钟,钟高1.64米,外径1.04米,重1500公斤,钟身铸有《大悲咒》、《钟咒全文》共543字,音色洪亮久久不绝。

《莆田县志》载称,早课钟声可传至江口,且音有抑扬,“遇晴则抑,雨天则挫”,
可预卜阴晴。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建于山巅海拔55米处的三重檐悬栏高阁式的大悲殿高22米,殿中一尊高14.2米的观音坐像,为八闽之最,全国少有。

据说,公网雕塑金身,就用去3斤黄金。

殿后有阶梯可登上殿楼,置身廊上,极目远眺,不但莆田市区尽收眼底,而且可以望见一马平川的南北洋平原,乃至烟波浩渺的兴化湾。

在大悲殿左侧约200米处有五层海会塔,也建得巍峨壮观,在诸天殿里供奉着文殊菩萨,普贤菩萨,天皇,帝释等尊者。

5、南山松柏:广化寺后松柏苍翠,高大挺拔,山泉鸣涧,清幽宁静,人生其间,绿蔓牵衣,别有一番禅意。

相传千年之前,滔滔东海之水,直涌至南山脚下,行云流霞与青翠松柏交相辉映构成了一幅无比生动的画卷。

“南山松柏”成为莆田十二四景之一。

广化寺有四大看点,一是寺前左侧的普门庵是唐末御史黄韬所建的“东峰书堂”故址,阉前屹立着一座始建于宋乾道元年(1165年)的仿木楼阁式释迦文伟塔,五层八角形高约36米,塔室空心,顶作藻井,内壁嵌有石级,供人登援,可至各层塔门外。

外壁和迭涩间浮雕佛像双头羽人,飞天乐伎,花卉鸟兽等图案。

塔檐仿砖瓦雕刻,有凌风飘举之势,其建筑艺术八闽少有,是研究宋代建筑和文化艺术的珍贵实物资料;二是天王殿前两座石经幢为宋治平二年(1065年)建造,呈五层八角形,一座无铭文,另一座刻着《佛顶尊胜陀罗尼经咒》,以及捐金助建者的姓名等,是研究梵文汉释与莆田方言关系的珍贵实物资料;寺前的郑三先祠为纪念舍地建寺的名儒郑露三兄弟讲学遗址,祠内有“开莆来学”的匾额;三是“南山樾萌”石匾是宋末民族英雄文天祥英迹,十分珍贵;四是莆田二十四景之一的“南山松柏”。

在广化寺的照壁上书写着赵朴初先生的题词:“庄严国土,利乐有情”,这是时代对中国佛教界的要求,也是广化寺僧人心愿。

6、木兰春涨:莆田人民相传的“北宋治水”,即是福建长乐人钱四娘,她生于北宋皇祐元年(1049年)三月十二日。

宋治平元年(1064年)与其母扶公柩回长乐,途中因母病于莆,逗留时逢木兰溪水泛滥,田园受淹,钱四娘目睹莆田民众,深受水患之苦,葬父后,变卖家产及所有积蓄,携带巨资十万缗(白银十万两)来莆田;于将军岩(今华亭西许村筑陂拦水,历尽三载艰辛,于治平四年(1067)夏,堰陂告竣,然而选址不当,不幸被洪水冲毁,钱在极度悲愤下,投身于波涛之中,年仅18岁,流芳千古,稍后钱四娘的同乡林从世于温泉口筑陂拦水,因选址不当,又告失败。

宋熙宁8年(1075年)蔡京利用职便,倡修家乡木兰陂,受到神宗皇帝和王安石的赏识,于是闽侯人李宏应诏来莆主持筑陂事宜,在有丰富水利知识的僧人冯智日的协助下,在将军崖与温泉口之间的木兰山下修筑石陂,历时8年告成。

春夏时节,春雨濛濛,汹涌的木兰溪溪水越过石陂与涨潮的海水相搏,激起阵阵丈余高的浪花,背向退却,而下一波浪花又紧接着来了,加上隆隆的水声,气势磅礴,十分壮观,成为莆田二十四景之一。

木兰陂游览区域有四大看点;一是冯智日纪念堂,二是木兰陂纪念馆,其中有李宏庙,钱氏圣妃庙,三是碑文长廊,四是我省最古老、最大的水利枢纽工程-----木兰陂(闸堰式滚水坝)
7、柳桥春晓:古柳桥位于城厢区霞林街与凤凰山街道交界处,连接天九湾农贸市场和顶墩村,古柳桥桥头立着一块石碑上刻“古柳桥,桥面中间的石条上刻着“柳桥春晓”。

相传曾经的“柳桥春晓”,木兰溪直流流经顶墩村,村子三面
临河,沿岸种植垂柳,间载荔枝,每到春天,垂柳长出嫩芽,垂向江面,倒映在清澈的水中,新绿的荔枝与柳树相间,组成绿色的海洋,鱼儿在水中游,鸭子在水中嬉戏,妇女在河边洗衣、洗菜、淘米,鸟儿在树鸣,树下学子捧书琅琅而读,当时,顶墩村设有码头,商贸船只往来频繁,好不热闹,这就是昔日莆田二十四景之一的柳桥春晓之美景
可是,如此美景却只保存在记忆中,如今垂柳不见踪影,只剩下几颗荔枝树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开始,“柳桥春晓”逐渐遭到破坏,古柳桥被垃圾和污水包围,发出阵阵臭味,至今不堪入目
8、石室藏烟:石室岩位于凤凰山山腰北侧,有条环山公路直通石室岩寺,石室岩山森林密,树木苍茂,郁郁苍苍,寺后山洞潮湿水汽氤氲,春夏之间,洞中水起升腾,烟雾弥漫,笼罩寺的屋顶,这些似烟非烟,似雾非雾的云气弥漫空中,从山下仰望石室岩,在烟雾缭绕之中,恰似空中楼阁,人间仙境,固有石室藏烟之称,成为莆田二十四景之一
石室岩寺景区有四大看点,一是寺后有座砖砌的七层古塔,各层四面建有佛龛,龛中雕佛像,塔翼原是木料建成,因年久失修,现已崩坏,只存塔身,看上去形似一支巨大的金鞭自插云天,塔顶有棵小榕树,枝叶茂盛,郁郁苍苍,使古塔显出无限生机,二是寺右侧是座雄伟巍峨的凌霄宝殿,每年正月初九,玉皇至尊诞辰,四方善男信女在前一天晚上就来此等待,半夜子时上头支香,诚心可鉴,三是寺后有块约二丈有余的巨石悬空伸出,形似舌头上面可容百人席地而坐,这舌形巨石人称龙舌石,传说这龙舌石伸入东海汲水,被真武上帝发现,把它曾住,要不然海水就会被汲干涸,后来人们在这块龙舌石左前方盖座北极殿,祀奉真武上帝以镇它,四是在龙舌石左侧下方有个海印洞,洞顶有棵榕树抱石而长,枝繁
叶茂,苍翠而滴,传说当年黄妙应祖师在洞中坐禅修炼,有一天深夜,有只猛虎闯过石洞,被妙应祖师用禅杖制服,后来这只被驯服的猛虎跟定祖师,如影随形,寸步不离,因此石室岩有处地名曰“伏虎岩”,妙应祖师也被尊称为伏虎祖师。

9、北濑飞泉:位于常太镇岭头尾,因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东圳水库建设,沉没库底,无法修复
10、绶溪钓艇:位于莆田北郊延寿溪,古时绶溪两岸荔枝树成林,郁郁苍苍,夹着曲径小路,小桥流水,桥下碧波荡漾,鱼儿自由自在地游动,在那烟雨朦胧里或在树下或在小船上,继而吟诗作赋,继而放声高歌,悠闲自在,这就是莆田二十四景之一的绶溪钓艇。

现在一座规划总面积233公顷(1公顷约合15亩)集休闲、娱乐、运动为一体的最具特色的城市中心,综合性公园绶溪公园,正在日渐完善,并时刻准备着为兴化儿女带来荔城水乡的风韵。

11、九华叠翠,九华山位于荔城区西天尾镇海拔740米,九华山又称陈岩,九华山层峦叠嶂,翠峰如簇,形如九朵莲花,有“九华叠翠”Z之称,系莆田二十四景之一。

九华山上有陈云祠、九仙祠、八仙洞、玉皇殿,还有三口服泉,紫云岩石,仙人足迹,以及石鱼鼓,石牛等怪石,九华山仙云洞乃为祈梦之地,还可观日出。

12、紫霄怪石:紫霄山位于西天尾镇渭阳村,海拔500米。

路旁绿树翠竹相掩映,参天松柏遮云天,古藤树上绕,奇石林立,形态怪异,站立的像小熊,卧地的似玉兔,悬空的若飞马,圆形的像石鼓,无不栩栩如生;巨岩上还有众多的摩崖石刻,如“高山仰止”、“石像”“岩前枯树千峰月,云外谷传午夜钟”等,紫霄岩因怪石多,崖刻多而得名。

成为莆田二十四景之一。

紫霄山上建有大雄宝殿仙公洞。

山顶有座千年古刹,紫霄迎福寺,在紫霄山南面的“天台殿”边两株古榕原为一体,通过一条枝干落地生根,成了互相牵手的两株树,这两株古榕名为“连理枝”。

在山涧中,偶儿还能看到紫红的的明虾和无尾螺。

“紫雾腾霄无双胜地,慈云覆石第一名山”,名不虚传。

13、天马晴岚:位于黄石天马村,因自然因素或人为原因,不复昔日的风采。

14、壶山致雨:壶公山位于莆田市区南面10公里处的兴化平原上,海拔710.5米,因四周都是一望无际的南北洋平原,所以此山显得特别高大、雄伟、突兀、高耸云天,是莆田是的镇郡仙山。

壶公山因屹立在兴化平原之上,面朝东海,云蒸霞蔚,气象万千,气候变化无常。

如果壶公山的山巅被浓浓云雾笼罩,预兆大雨即将来临,群众有句农谚:“壶公山戴笠,雨将来临”壶公山山腰有一处人称“狮嘴”的地方,经常云雾腾空,人称“狮吐雾”景观,亦为天将下雨的征兆。

壶公山致雨由此得名,成为莆田二十四景之一。

有诗为证:壶山突兀崎天崖,一片云腾雨骤加,极目浓迷村落杳。

苍苍春雨万人家。

沿“狮嘴”山的边缘连续三个山头,自上而下观赏,有形似“弥勒朝天”的自然景观,其面额,眉毛、鼻子、肚子、膝盖等部位轮廓十分清晰,形象逼真,堪称“东方第一大弥勒佛”,壶公山有一座石砌的龙王庙,为明洪武五年(1382年)兴化府太守刑敬来壶山祈雨时新建,立有《祈雨碑》;山上有一处,挖地尺许就有泉水涌出,潮涨则满,潮退则降,似与海水相通;山上有贝壳及出土的船碇,这些都可以作为壶公山曾被海水淹没的明证。

壶公山有逼真的奇山怪石和摩崖石刻。

如锂鱼朝天,五马拉车,田螺伏坑,
老鼠剥皮,狮抢球,狮吐雾,壶洞,仙井等。

有著名的大坂宝胜山洞,是闽南十八洞之一;半山还一处“极高明”摩崖石刻,系明嘉靖年间,林有恒所书。

壶公山有“十八院三十六岩”之胜。

最著名的白云寺,凌云殿,栖云寺,简称“三云”。

15、三紫凌云:三紫山位于华亭境内依次排列的紫云、紫霞、紫微三座大山,人称“三紫山”。

三紫山的三位神灵与北宋期间赴京参加三年一度的会议。

张榜公布的那天,金榜题名的前三甲分别是紫云状元,榜眼紫霞,探花紫微。

此事在朝中引起了轰动,京城内外一片沸腾。

北宋哲宗皇帝为一方边隅出了这么多杰出的人才龙颜大悦,亲临现场主持庆贺仪式,皇后为状元敬酒一杯,还把精制的一朵金花插在状元的帽后,意即激励士子奋发向上。

仪式完后,榜上有名的士子留京授封侯任。

此时,但见三位魁元跪下奏道:“臣等久别母亲,特乞回乡回喜,请圣上恩准”,帝见他们思乡心切,不好挽留,遂恩准省亲一月,以待旨封。

三魁元即三紫山山神,三个月过去了,他们悄无声息。

哲宗坐不住了,着吏部侍郎带一干人来莆田华亭打探,但所访之人均不知三人夺魁之事。

正当他们一筹莫展,无计可施之时,这天晚上,侍郎大人做了一个奇怪的梦,说是三紫山山神赴考摘取桂冠,请钦差大人明天到紫云山上一游,便知分晓。

第二天,钦差一行来到紫云山果真在山顶的一块大石上找到了皇后给状元插的那朵金花。

哲宗皇帝看着侍郎带回的金花,心里头乃是五味杂陈,心想神灵能出现在科举竞技场上乃是天朝的幸,联不能辜负了学子的一片赤诚之心。

于是,他下旨加封三紫山,每年年长三寸,以壮其威,赐白色丝带三条,以表对兴化学子的敬意。

据说,当年农历四月十二这天,丝带送到紫云山寺供奉时不点自燃起来,化成一缕形似玉带状的白云飘向天空。

自此而后,每年这天,三紫山方圆百里都能看到一缕白云沿山腰巡游一圈,然后向天空冉冉升起,寓意在激励当地士子奋发
向上。

这就是三紫凌云,为莆田二十四景之一。

16、古囊列山献:囊山位于涵江区江口镇境内西北部,距莆田市区约20公里。

囊山海拔639米,为白沙镇澳岭的余脉,与九华山紫霄山相连,鹤立群山之中,山上多为裸露体花岗岩,半岭处有一列层层叠叠似古代炊具陶,又像一朵巨大莲花,囊山,形似悬囊,亦名“上囊”,所以得名为古囊列山献,是莆田二十四景之一。

位于囊山南麓的囊山慈寿禅寺为千年古刹,是妙应祖师与唐中和元年(公园881年)创建的。

它一跻身为我省14座全国重点保护寺庙之一。

囊山寺内建有天王殿,钟鼓楼,大雄宝殿,法堂。

藏金阁阁,餐厅、禅堂,建有山门、停车场等,寺内还保存两口大鼎,每口大鼎大致每次可容五十人就餐。

囊山寺历史悠久,唐末著名诗人黄韬,北宋名臣蔡襄,南宋状元黄公度,宋代诗人郭祥正,余越游,郑良士,南宋著名思想家朱熹,明代状元,文学家柯潜等,他们畅游囊山寺时,都挥毫题诗石刻。

囊山,群岩耸立,地形险要,有辟支岩,文殊岩,佛日山,古竹上,须弥台,伏虎石,鲎母石等,又有降龙洞,半月池,山奇而怪。

尤其“鳖姆石”更具特色。

它高约百米,宽约60米,自然形成像一只“大鳖”,古人就称它为“鳖姆石”。

它含氯化镁较高,容易吸收空气的水气。

因此,它随天气阴晴而变色。

晴天,石面呈现白色,与周围古老苍黑的花岗岩形成强烈反差,一旦气候突变或将要下雨之前,湿气加重,白色石面迅速转变成苍灰色,进而渐变为灰黑色。

又因这块巨石面积高大,目标明显,每逢晴雨交加,石面会起变化,雾气布满山岗,示意将要下雨,山下方圆几十里的村民都会看见,人们称它为“气象台”。

17.谷城梅雪:位于黄石七境村内,由于梅树被砍或死亡,已见不到如雪的
遍地梅树。

18.宁海初日:宁海桥位于涵江与黄石两地交界处,木兰溪下游的入海口。

古为宁海渡,故名宁海桥。

自元至清,300多年间,六建六圮。

到清雍正十年(1732年)第七次修建,历时15年建成,是一座势如长虹,凌空飞架的大石桥,雄伟壮观。

每年端午节,拂晓站上桥上,观日出,蔚为奇观,一轮金黄旭日从海平面上缓缓升起,披似一面大圆镜,放射出万道金光,桥下波光粼粼,犹如金龙逐波,十分壮观,故有“宁海初日”之雅称。

为莆田二十四景之一。

桥北岸有座建桥时同建的吉祥禅寺,大门外四根花岗岩石柱,目审手扪,并无刻凿或书写痕迹,但站在三米之外的一定角度审视,却有两行书法遒美的隶书对联,诚为奇迹。

联曰:取我物必秧,舍我物必昌,入吾门不贪,出吾门不富。

专家考证,这幅对联,系林环撰书。

据说是用宁海桥桥下的水泡沫写就。

林环(1376-1414年)福建莆田城内赤柱(今城厢区英龙街人),明代状元。

宁海桥筑有14个桥墩,十五个桥洞,全长约160米。

桥面由75条条石组成,每条条石长约10米,面宽和厚各有1米。

桥面宽约5米,两旁没有护栏。

桥头两边各有2只石狮和守桥将军镇守,气势辉宏。

据传约300年前的建桥师傅是用两艘大型木船载着每条约15吨(300担)重的巨型条石,乘着涨潮时海水的浮力,把它架上石墩。

约在二十世界九十年代,为了方便涵江和黄石的交通,居然以原桥桥墩为基础,在上面修建钢筋水泥大桥,人称“桥上桥”。

既破坏文物又存在严重的安全隐患。

好在2012年9月,在原宁海桥下游110米处,新建一座桥面宽41年的大桥。

19.白塘秋月:白塘湖公园位于涵江区境内,为福建省最大天然湖。

拥有900
余亩水域,宽阔的湖面上波光粼粼,渔歌互合,绿树绕岸,六角亭中,胡笛合奏,悠扬祥和,五月初五,龙舟竞渡,百亩桃树,鲜花竞放,观者如潮,人间仙境,尽在其中。

每年农历八月十五夜,皓月当空,微风吹拂,湖面上后浪推前浪,激起一道道波纹,而每一道波纹都有众多的倒影月亮。

霎时,成千上万个月亮在湖面上随波逐流,互相掩映,观者目不暇接,拍手称快,高歌抒怀,此情此景,煞是壮丽奇观。

相传农历八月十五午夜,在气象条件适宜的情况下,会出现罕见的奇观:皓月当空,微风吹拂,白塘湖上,微波阵阵,波纹上显出了壶公山和月亮并存的倒影。

倒影随波缓缓向前移动,最后合成了壶公山的全貌。

而此时,倒影瞬间消失了。

许多观众在午夜后还逗留于此,就是要目睹这一人间奇迹。

白塘秋月成为莆田二十四景之一。

20.夹漈草堂:夹漈草堂是我国著名的史学家郑樵的著书立说之处,为莆田二十四景之一。

它位于涵江区新县镇巩溪村的夹漈山,郑樵29岁(1133年)在芗林寺旁建了一座修史草堂,作为长年修史著书的地方。

因家庭变故而陷入极度困穷,常常“厨无烟火”,但扔“风晨夜雨,执笔不休”。

据说宋绍兴二十七年(1157年)郑樵已修书50种,献给皇帝,被授右迪功郎,但他没有接受。

回家后筑草堂于夹漈山,编纂《通志》丛稿。

绍兴三十一年(1161)通志书城,郑樵到临安献书,适逢高宗赴建康(今南京市),未得见。

第二年春,高宗还临安,诏命郑樵将《通志》缴进,高宗授他枢密院编修官,是时,郑樵已病逝,终年58岁。

草堂坐北朝南,三面环山,背后是高高的书亭寨,前面无遮无拦,视野开阔。

夹漈草堂傍石而筑,石壁至今尚在。

宋乾道五年(1169年)兴化军知军钟离松把草屋改成瓦屋,并题额“夹漈草堂”,以供后人瞻仰。

草堂左后方数十米处有胜迹殿,正殿供奉夹先生塑像,被当地人叫做“无尘山房”,殿内从来不需拂扫,因为这里既无蛛丝虫迹,也无烟尘沉积。

殿门联为“三十年力学不下山,度量包罗天地,五百部著书曾诸阙,精神贯彻古今”。

夹漈草堂已改建成“郑樵纪念馆“。

馆名系赵朴书先生所书。

楹联为“万古不磨修史笔,四山长护著书堂”。

馆内广场上竖立一块“圣旨碑”,在史学流芳廊庑上,镶嵌着夹先生画像及图赞,历代名人朱熹,陈俊卿,郑克庄,郑侨,纪昀(纪晓岚)等人的题赞。


在夹漈草堂后山,还屹立着一座郑樵的石像。

夹漈草堂周围景点甚多,自古就有“夹漈二十四景”之称,在石砌洗砚池边有一大丛竹林,每株竹子都是方形的,还有“下马石”,“晒书石”,“放生池”,“曲水流觞”等。

21.湄屿潮音:闻名中外的湄洲妈祖祖庙,位于风光旖旎的湄洲岛上,在祖庙前的海边有闻名遐尔的莆田二十四景之一的“湄屿潮音”。

在祖庙后崖上,有斗大的“观澜”石刻,站在“观澜”石上,可领略到观潮听音的奇趣。

在这里,眺望茫茫大海,水中有山,山外有海,山海相衔,海天相接,颇为壮观。

此时你便会有“遥指方壶海外山,三山仙境在此间”的感受。

涨潮了,波涛滚滚,你侧耳倾听,涛声有远而进,由大而小,初似琴胡细响,继如钟鼓齐鸣。

再而像龙吟虎啸,最后则如迅雷骤雨,汹涌澎湃。

山光水色,相映成趣,山海回荡,盈耳不决,真是奇妙极了。

这就是动人心魄的“湄屿潮音”。

为什么湄屿潮音能够如此美妙动听呢?据地质工作者观察,原来在妈祖庙
前,海岸线地质为岩岸,海床有大片的辉绿岩,因为受风涛冲蚀,日深月久,辉绿岩形成了许多天然的凹槽洞穴,好像战壕一样,潮汐吞吐,产生共振,便发出这样奇妙的有节奏的音响。

据说在唐代“湄屿潮音”就著称于世。

它与浙江普陀山的“潮音洞”,“梵音洞”被人们誉为人间观潮听音的奇观。

22.锦江春色:位于涵江区江口镇,兴化湾碧蓝的海水。

“九里洋”上淡黄色的油菜花,绿油油的麦浪,翠绿的松树林形成色彩相映的天然景观,成为莆田二十四景之一。

23.钟潭噌响:位于荔城西南郊下林村水磨坑,离莆田市中心约5公里。

溪水从近30米高的悬崖上飞流直下,瀑布撞击深潭,发出洪钟般的巨响,且有福消受从天而降的亿万珠玑。

24.智泉珠瀑:位于城厢区龙桥街道,北磨西山上。

自石室岩北行一公里便是。

智泉泉水在陡峭的岩石上奔突,顺山势形成了奇特的三级瀑布,首尾相连,水石相激,飞珠溅玉,雾气弥漫,在阳关下形成一道道彩虹,泉流石上,跌宕有声,形成八音繁会的自然交响曲;涧底怪石磊磊,似骆驼等。

25.望江云海:位于涵江区庄边镇上院村,是莆田第一高峰,有东南沿海“镇山之石”的美称,海拔1083.4米。

天气晴朗时,在主峰上向东南方向远眺,百里以外的兴化湾尽收眼底。

古时海湾为江,所以以“望江山”为名。

这里山高气候多变,不时云雾突涌,形成新的自然景观。

望江山不仅是雾海,更是林海和竹海,海有丰富的文化底蕴。

在望江山主峰南侧,尚存一处古建筑遗址,此处曾是名扬莆、仙、永三地的“望江书院”,书院大约建于清代末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