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化学实验报告册(安全)
物理化学实验报告
物理化学实验报告物理化学实验报告引言物理化学实验是化学专业学生必修的一门实验课程,通过实际操作和观察,学生可以深入了解物理化学原理和实验技巧。
本文将对我参与的一次物理化学实验进行详细报告,包括实验目的、实验原理、实验步骤、实验结果和结论等内容。
实验目的本次实验的目的是研究溶液中的电解质和非电解质的电导性质,并通过实验数据分析电解质的离子浓度和离子迁移率。
实验原理电导性是物质导电能力的度量,它与溶液中的离子浓度和离子迁移率有关。
在实验中,我们通过测量溶液的电导率来间接计算离子浓度和离子迁移率。
实验步骤1. 实验前准备:清洗实验仪器和玻璃仪器,准备好所需的试剂和溶液。
2. 准备电导率测量装置:将电导率计连接到电源和电极上,并调整电导率计的刻度。
3. 测量电导率:将待测溶液倒入电导率测量装置中,等待电导率计稳定后记录测量值。
4. 清洗电导率测量装置:每次测量完毕后,将电导率测量装置清洗干净,以免对后续实验产生干扰。
实验结果我们选取了几种常见的溶液进行电导率测量,包括强电解质NaCl溶液、弱电解质CH3COOH溶液和非电解质C6H12O6溶液。
测量结果如下:NaCl溶液电导率:0.1 S/mCH3COOH溶液电导率:0.01 S/mC6H12O6溶液电导率:0 S/m结论根据实验结果,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 强电解质NaCl溶液具有较高的电导率,说明其中的离子浓度较高,并且离子迁移率较大。
2. 弱电解质CH3COOH溶液的电导率较低,说明其中的离子浓度较低,离子迁移率较小。
3. 非电解质C6H12O6溶液的电导率为0,说明其中没有离子存在。
讨论与改进在实验过程中,我们注意到实验测量结果可能受到一些因素的影响,如温度、浓度等。
为了提高实验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可以在后续实验中进行以下改进:1. 控制实验温度:由于电导率与温度有关,我们可以在实验中控制温度,以减小温度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2. 增加实验重复次数:多次测量同一溶液的电导率,可以减小实验误差,提高实验结果的可靠性。
物理化学实验报告
物理化学实验报告实验人:*****学号:*********班级:**********实验日期:2012/3/17实验一计算机联用测定无机盐溶解热一、实验目的的积分溶解热。
(1)用量热计测定KNO3(2)掌握量热实验中温差校正方法以及与计算机联用测量溶解过程动态曲线的方法。
二、实验原理盐类的溶解过程通常包含着两个同时进行的过程:晶格的破坏和离子的溶剂化。
前者为吸热过程,后者为放热过程。
溶解热是这两种热效应的总和。
因此,盐溶解过程最终是吸热或放热,是由这两个热效应的相对大小决定的。
在恒压条件下,由于量热计为绝热系统,溶解过程所吸收的热或放出的热全部由系统温度的变化放映出来。
如下图:由图可知,恒压下焓变△H为△H1和△H2之和,即:△H=△H1+△H2绝热系统,Q p =△H1所以,在t1温度下溶解的恒压热效应△H为:△H=△H2=K(t1-t2)=-K(t2-t1) 式中K是量热计与KNO3水溶液所组成的系统的总热容量,(t2-t1)为KNO3溶解前后系统温度的变化值△t溶解。
设将质量为m的KNO3溶解于一定体积的水中,KNO3的摩尔质量为M,则在此浓度下KNO3的积分溶解热为:△sol Hm=△HM/m=-KM/m·△t溶解K值可由电热法求取。
K·△t加热=Q。
若加热电压为U,通过电热丝的电流强度为I,通电时间为τ则:K·△t加热=IUτ所以K =IUτ/△t加热真实的△t加热应为H与G两点所对应的温度tH与tG之差。
三、试剂与仪器试剂:干燥过的分析纯KNO3。
仪器:量热计,磁力搅拌器,直流稳压电源,半导体温度计,信号处理器,电脑,天平。
四、实验步骤1用量筒量取100mL去离子水,倒入量热计中并测量水温。
2称取2.7~2.9gKNO3(精确到±0.01g)。
3先打开信号处理器、直流稳压器,再打开电脑。
自动进入实验测试软件,在“项目管理”中点击“打开项目”,选择“溶解热测定”,再点击“打开项目”,输入自己学号和称取的样品重量。
物理化学实验报告.
《大学化学基础实验2》实验报告课程:物理化学实验专业:环境科学班级:学号:学生姓名:**指导教师:**实验日期:5月24日实验一、溶解焓的测定一、实验名称:溶解焓的测定。
二、目的要求:(1)学会用量热法测定盐类的积分溶解焓。
(2)掌握作图外推法求真实温差的方法。
三、基本原理:盐类的溶解通常包含两个同时进行的过程:一是晶格的破坏,为吸热过程;二是离子的溶剂化,即离子的水合作用,为放热过程。
溶解焓则是这两个过程热效应的总和,因此,盐类的溶解过程最终是吸热还是放热,是由这两个热效应的相应大小所决定的。
影响溶解焓的主要因素有温度、压力、溶质的性质以及用量等。
热平衡式:△sol H m=-[(m1C1+m2C2)+C]△TM/m2式中, sol H m 为盐在溶液温度及浓度下的积分溶解焓, J·mol , m1 , m2 分别为水和溶质的质量, M 为溶质的摩尔质量,kg·mol -1 ;C1 ,C 2 分别为溶剂水, kg; 溶质的比热容,J·kg -1;T 为溶解过程中的真实温差,K;C 为量热计的热容, J·K- 1 ,也称热量计常数.本实验通过测定已知积分溶解焓的标准物质 KCl 的 T ,标定出量热计热容 C 的值.四、实验主要仪器名称:NDRH-2S型溶解焓测定实验装置1套(包括数字式温度温差测量仪1台、300mL简单量热计1只、电磁搅拌器1台);250mL容量瓶1个;秒表1快;电子;蒸馏水天平1台;KCl;KNO3五、实验步骤:(1)量热计热容 C 的测定 ( 1 ) 将仪器打开 , 预热 . 准确称量 5.147g 研磨好的 KCl , 待用 .n KCl : n水 = 1: 200(2)在干净并干燥的量热计中准确放入 250mL 温室下的蒸馏水,然后将温度传感器的探头插入量热计的液体中.打开搅拌器开关,保持一定的搅拌速度,待温差变化基本稳定后,读取水的温度 T1 ,作为基温.(3)同时, 每隔30s就记录一次温差值,连续记录8 次后, 将称量好的 5.174g KCl 经漏斗全部迅速倒入量热计中,盖好.10s记录一次温度值,至温度基本稳定不变,再每隔 30s记录一次温度的数值,记录 8 次即可停止.(4)测出量热计中溶液的温度,记作 T2 .计算 T1 , T2 平均值,作为体系的温度.倒出溶液,取出搅拌子,用蒸馏水洗净量热计.KNO3 熔解热的测定:标准称量 3.513g KNO3 ,代替 KCl 重复上述操作.六、实验数据记录与处理KCl溶解过程中数据记录:KCl质量:5.1774g 平均温度18.295℃未加KCl之前:t=19.24℃由图可知: T=1.89℃:△sol Hm(KCl)=18933J/mol;C1=4200J/kg·℃C2=699000J/kg·℃;M(KCl)=0.0745kg/mol;m1=0.25kg;m2=0.0051774kg由△sol Hm=-[(m1C1+m2C2)+C]△TM/m2得:C=-4673.7898J/KKNO 3溶解过程中数据记录:KNO 3质量:3.510g 平均温度:18.735℃ 未加KNO 3之前:t=19.11℃加KNO 3后:由图可知: T=0.75℃;C=-1049.9943J/K;C1=4202J/kg ·℃C2=894900J/kg ·℃;M (KNO 3)=0.103kg/mol ;m1=0.25kg ;m2=0.0035112kg由△sol Hm=-[(m1C1+m2C2)+C]△TM/m2得:△sol Hm(KNO3)=23.45123kJ/mol七、实验问题讨论1.样品颗粒的大小和浓度,对溶解焓测定有什么影响?答:粒度太大不好溶解要受影响,溶解过程过长温差变化过小,就会产生误差;浓度太大也是影响到溶解速度的,时间太长温差数值变化过大,溶解焓的测定就不准了。
物理化学实验报告
物理化学实验报告引言:物理化学实验是化学专业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实验可以加深对物理化学原理的理解和应用。
本文将为您介绍一次物理化学实验的过程和结果,并分析实验中遇到的问题以及解决方法。
实验目的:本次实验的目的是研究气体的状态方程,探究气体的压强、体积和温度之间的关系,验证理想气体状态方程在一定条件下的适用性。
实验原理:根据理想气体状态方程P•V=n•R•T,其中P为气体的压强,V为气体的体积,n为物质的物质量,R为气体常数,T为气体的温度。
实验中可以通过改变温度和气体的体积来研究气体的压强变化,从而验证理想气体状态方程。
实验步骤:1. 准备实验所需材料:气密容器、压力计、温度计、气体源等;2. 将压力计插入气密容器内,并调整到适当的位置;3. 打开气体源,使气体进入气密容器,观察压力计的读数;4. 将容器放入恒温水槽中,控制温度,并记录压力计的读数;5. 根据压力计的读数和已知的温度、体积等数据,计算气体的压强。
实验结果和分析:在实验过程中,我们根据不同的温度和体积情况,记录了气体的压强数据。
通过对实验结果的分析,我们发现实验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1. 温度的控制:在实验中,我们遇到了温度难以精确控制的问题。
由于恒温水槽的温度变化较缓慢,导致实验结果可能受到一定的误差影响。
为了提高实验结果的准确性,我们可以使用更精确的温度控制装置或者采用多种温度下的数据来绘制气体的压强-温度关系曲线。
2. 气密容器的泄漏:在实验过程中,气密容器可能存在泄漏现象,会导致实验结果不准确。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可以使用更好的密封性能的气密容器,并检查容器是否存在漏气的情况。
3. 温度和压强的变化关系:通过实验结果的统计和分析,我们发现温度和压强之间存在一定的线性关系。
根据理论知识可以得知,在恒温条件下,温度和压强成正比,即温度升高时,气体压强也会增加。
这与理想气体状态方程的预期结果相符合。
结论:通过本次实验,我们验证了理想气体状态方程在一定条件下的适用性。
物理化学实验报告
物理化学实验报告实验名称:分光光度法测定溶液中的铁离子浓度实验目的:通过本次实验,掌握使用分光光度法测定铁离子浓度的实验方法,了解分光光度计的使用原理,掌握实验数据的处理和结果分析方法。
实验原理:本实验采用分光光度法测定溶液中的铁离子浓度。
铁离子在酸性条件下与邻菲罗啉形成淡黄色络合物,该络合物在特定波长下(510nm)具有最大吸收值。
通过测定溶液的吸光度,并根据铁离子与邻菲罗啉的摩尔反应比,计算出样品中铁离子的浓度。
仪器与试剂:分光光度计、铁标准溶液、邻菲罗啉试剂、苯乙醇、氢氧化钠、硫酸、乙醇。
实验步骤:1. 标定分光光度计:分别用制备好的铁标准溶液和制备好的邻菲罗啉试剂进行标定,根据标定结果确定测量铁离子浓度时所需的吸收波长和检测范围。
2. 样品处理:待测样品含铁离子的溶液经适当稀释或稀释后,与邻菲罗啉试剂一并加入苯乙醇,混合均匀后,定容至刻度线。
3. 测定吸光度:将处理好的样品溶液倒入比色皿中,置于分光光度计中测定吸光度值。
根据标定时所选波长进行测量。
4. 计算结果:根据吸光度值,结合标定结果和反应计算规律,计算出待测样品中铁离子的浓度。
5. 结果分析:对实验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比较不同样品的铁离子浓度,评价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实验数据与结果:通过实验测定,得到待测样品A中铁离子浓度为0.023mol/L,样品B中铁离子浓度为0.028mol/L。
两次测定结果的相对偏差在5%以内,说明实验结果较为准确可靠。
实验结论:本实验采用分光光度法成功测定了溶液中铁离子的浓度,通过标定和样品处理等步骤,得出的结果较为准确。
实验通过实际操作,加深了对分光光度法的理解,提高了实验操作技能和数据处理能力。
实验注意事项:1. 操作时要仔细,避免试剂的飞溅和吸入。
2. 分光光度计的操作要规范,保证数据准确性。
3. 实验后及时清洗实验器具,保持实验环境整洁。
4. 结果分析要仔细,排除测量误差对结果的影响。
通过本次实验,我对分光光度法测定铁离子浓度有了更深入的理解,也提高了实验技能和数据处理能力。
物理化学实验报告_实验报告_
物理化学实验报告不少朋友都会做实验但是不知道如何写实验报告,那么,今天,小编给大家介绍的是物理化学实验报告,供大家阅读参考。
物理化学实验报告格式一、实验目的内容宋体小四号行距:固定值20磅(下同)二、实验原理原理简明扼要(必须的计算公式和原理图不能少)三、实验仪器、试剂仪器:试剂:四、实验步骤步骤简明扼要(包括操作关键)五、实验记录与处理实验记录尽可能用表格形式六、结果与讨论物理化学实验报告范文一:目的要求绘制在p下环已烷-乙醇双液系的气----液平衡图,了解相图和相率的基本概念掌握测定双组分液系的沸点的方法掌握用折光率确定二元液体组成的方法二:仪器试剂实验讨论。
在测定沸点时,溶液过热或出现分馏现象,将使绘出的相图图形发生变化?答:当溶液出现过热或出现分馏现象,会使测沸点偏高,所以绘出的相图图形向上偏移。
讨论本实验的主要误差来源。
答:本实验的主要来源是在于,给双液体系加热而产生的液相的组成并不固定,而是视加热的时间长短而定因此而使测定的折光率产生误差。
三,被测体系的选择本实验所选体系,沸点范围较为合适。
由相图可知,该体系与乌拉尔定律比较存在严重偏差。
作为有最小值得相图,该体系有一定的典型义意。
但相图的液相较为平坦,再有限的学时内不可能将整个相图精确绘出。
四,沸点测定仪仪器的设计必须方便与沸点和气液两相组成的测定。
蒸汽冷凝部分的设计是关键之一。
若收集冷凝液的凹形半球容积过大,在客观上即造成溶液得分馏;而过小则回因取太少而给测定带来一定困难。
连接冷凝和圆底烧瓶之间的连接管过短或位置过低,沸腾的液体就有可能溅入小球内;相反,则易导致沸点较高的组分先被冷凝下来,这样一来,气相样品组成将有偏差。
在华工实验中,可用罗斯平衡釜测的平衡、测得温度及气液相组成数据,效果较好。
五,组成测定可用相对密度或其他方法测定,但折光率的测定快速简单,特别是需要样品少,但为了减少误差,通常重复测定三次。
当样品的折光率随组分变化率较小,此法测量误差较大。
物理化学实验报告
物理化学实验报告《硫的物理化学性质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1.了解硫的物理化学性质;2.掌握硫的溶解度和燃烧性质的实验方法;3.了解硫与其他物质的反应性质。
二、实验仪器和药品仪器:试管、点燃管、洗涤瓶、磁力搅拌器药品:硫粉、水、红磷、溴水、氧化碳溶液三、实验原理和方法1.硫的溶解度:取一小块硫,放入试管中,加入适量的水,观察溶解情况。
2.硫的燃烧性质:取一小块硫,在点燃管的一端加热,观察火焰的颜色和现象。
3.硫与红磷的反应:取少量的红磷粉,放入试管中,加入适量的硫粉,用试管放在磁力搅拌器上加热,观察反应现象。
4.硫与溴水的反应:将少量的溴水加入试管中,加入适量的硫粉,观察反应现象。
5.硫与氧化碳溶液的反应:在试管中加入适量的氧化碳溶液,加入一小块硫,观察反应现象。
四、实验步骤1.硫的溶解度:(1)取一小块硫放入试管中;(2)加入适量的水;(3)观察溶解情况。
2.硫的燃烧性质:(1)取一小块硫,在点燃管的一端加热;(2)观察火焰的颜色和现象。
3.硫与红磷的反应:(1)取少量的红磷粉放入试管中;(2)加入适量的硫粉;(3)用试管放在磁力搅拌器上加热;(4)观察反应现象。
4.硫与溴水的反应:(1)将少量的溴水加入试管中;(2)加入适量的硫粉;(3)观察反应现象。
5.硫与氧化碳溶液的反应:(1)在试管中加入适量的氧化碳溶液;(2)加入一小块硫;(3)观察反应现象。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硫的溶解度:硫在水中不溶解。
2.硫的燃烧性质:硫燃烧时产生蓝色火焰和刺激性气味。
3.硫与红磷的反应:硫和红磷的混合物受热时发生强烈的爆炸,产生大量的白烟。
4.硫与溴水的反应:硫与溴水反应生成溴化氢气体和硫酸。
5.硫与氧化碳溶液的反应:硫与氧化碳溶液反应生成二氧化硫气体。
六、实验总结通过本次实验,我了解了硫的物理化学性质,掌握了硫的溶解度和燃烧性质的实验方法,并且了解了硫与其他物质的反应性质。
实验结果表明,硫在水中不溶解,燃烧时产生蓝色火焰,硫和红磷混合物加热会产生爆炸,硫与溴水反应生成溴化氢气体和硫酸,硫与氧化碳溶液反应生成二氧化硫气体。
物理化学实验报告
物理化学实验报告【实验名称】:物理化学实验报告【引言】:物理化学实验是物理化学学科中重要的实践环节,在实验中我们将运用物理原理和化学知识,通过实验设备进行观察和测量,从而得出实验结果并进行分析。
本次实验旨在探究XXX现象,并通过实验数据验证相关理论。
【实验目的】:探究XXX现象,并通过实验数据验证相关理论。
【实验原理】:根据XXX理论,我们可以得出以下实验方案和理论推导:(这里可以按照实验方法和理论推导进行详细叙述,尽量准确简明地描述实验原理和相关公式)【实验步骤】:根据实验目的和实验原理,我们按以下步骤进行实验:1. 实验准备:(描述实验所需的材料和设备准备,以及实验环境的调整)2. 实验操作:(详细描述实验的具体操作步骤,包括实验参数的设定和实验数据的记录)3. 实验数据处理:(对实验数据进行整理和处理,可以包括数据的统计、曲线的拟合等)4. 结果分析:(根据实验数据和理论知识,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和解释,可以进行对比和讨论)【实验结果与讨论】:根据实验步骤中所获得的数据和数据处理结果,我们进行以下结果分析和讨论:(根据实验结果和理论知识进行分析和讨论,可以使用图表或实验数据来支持分析过程)【结论】:通过本次实验,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总结实验结果和讨论,可以对结论进行一定的展望或建议)【实验中遇到的问题及解决方案】:在实验过程中,我们遇到了以下问题,并采取了相应的解决方案:(描述实验过程中的问题及解决办法,以展示实验者的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实验心得体会】:通过本次实验,我深刻认识到实验过程中的细节和数据处理对于得出准确结果的重要性。
同时,我进一步了解了XXX现象和相关理论,并对物理化学实验方法和步骤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在今后的学习中,我将更加注重实验操作的细节,并加强与理论知识的联系。
【致谢】:在此,对参与本次实验的同学表示感谢,以及对指导教师的教诲和指导表示衷心的感谢。
【参考文献】:(根据需要列出所引用的相关文献,不需要列出URL链接)【附录】:(可以附上实验数据记录表、仪器设备清单等相关资料)。
物理化学实验报告_5
物理化学实验报告实验名称:燃烧含的测定一、实验目的1、用氧弹式量热计测定萘的燃烧焓。
2、了解热量计中主要部分的作用,掌握氧弹量热计的实验技术。
二、实验原理反应为理想气体则:Qp =Qv +△nRT△rHm = △rUm + R T∑Vb(g)△U可表示为:△U = △cUb + △cU引燃丝+ △U量热计MbQv.b +lQ +K△T三、仪器和试剂氧弹量热计一台压片机一台万用表一只贝克曼温度计一支温度计(0℃-100℃)一支点火丝容量瓶(1000ml)一支氧气钢瓶及减压阀一只萘(A.R.)苯甲酸(A.R.)四、实验步骤1、热容量K的测定(1)截取15cm引燃丝,将其中部绕成环状。
(2)称取苯甲酸约0.8-10g,压成片状,并放桌上敲击2次,去除没压紧的部分,再次称量。
(3)拧开氧弹盖放在专用支架上,引燃丝两端固定在两电极柱上,药片放于坩埚中,使引燃丝与药片表面接触,盖上氧弹盖。
(4)将氧弹放于充氧器底盖上,充进1-2Mp的氧,1分钟后用放气阀将氧弹中的氧气放出,再充氧气约1分钟,查漏。
(5)量取3000ml的水倒入内桶,氧弹放于内桶底座上,点火插头插在氧弹电极上,将贝克曼温度计的传感器竖直插入量热计盖上的孔中。
打开电源,按“搅拌”。
(6)约5-10分钟后,开始初期的读数,隔半分钟读数一次,读第10次的同时按“点火”,仍半分钟读一次,直至两温差小于0.002℃时,再读数10次。
(7)停止搅拌,取出传感器,拔掉引火导线,取出氧弹并擦干外壳,用放气阀放掉氧气,打开氧弹盖,检查燃烧是否完全。
取出引燃丝,量其剩余长度。
(8)洗净并擦干氧弹内外壁,将水倒入储水桶,擦干全部设备。
等待设备和室温平衡做下一步实验。
2、萘的燃烧焓测定称取萘0.6g左右,实验步骤同上。
五、数据记录与处理室温:19.1℃大气压强:102.57KPa5-1、苯甲酸燃烧的记录苯甲酸的质量:0.8267 g 引燃丝初始长度:15.0cm 引燃丝剩余长度:0 cm5-2、萘燃烧的记录萘的质量:0.6028 g 引燃丝初始长度:15.0cm计算k的值:△cHm(苯甲酸)= -3226.7kj/mol Ql = -6.699j/cm△cUm(苯甲酸)=△cHm(苯甲酸)- △nRT=-3225.46KJ/mol△T=15.54-14.18= 1.36KK=-( mBQv,b+lQl)/ △ T=-(0.8267/122* (-3226.7)+(15*(-6.699)/1000)/1.36 =16.150k j/k(2)计算萘的燃烧焓:△T=16.66-15.09=1.57 KQv,B=-(lQl+K△T)/mB=-(15*(-6.699)/1000+16.150*1.57)/(0.6028/128)=-5362.71kj/molQp=Qv+△nRT=-5362.71-2*8.314*(19.1+273.15)/1000=-5367.56kj/mol六、注意事项1、压片时应不松不紧,以保证完全燃烧,且不会散开。
物理化学实验报告
《物理化学实验》标准实验报告目录实验一粘度法测定高聚物的相对摩尔质量 (3)实验二凝固点下降法测定摩尔质量 (7)实验三燃烧焓的测定 (9)实验四液体饱和蒸汽压的测定 (13)实验五碳酸钙分解压的测定 (16)实验六分光光度法测定络合物的稳定常数 (21)实验七双液系气液平衡相图的绘制 (26)实验八二组分合金相图的绘制 (29)实验九电池电动势的测定及其应用 (33)实验十碳钢在碳酸氢铵溶液中极化曲线的测定 (39)实验十一蔗糖水解速率常数的测定 (44)实验十二过氧化氢的催化分解 (49)实验十三乙酸乙酯皂化反应速率常数测定 (55)实验十四胶体电泳速度的测定 (58)实验十五溶液表面吸附作用和表面张力的测定 (62)实验十六水热法制备纳米SnO2微粉 (66)实验一 粘度法测定高聚物的相对摩尔质量一、实验目的:1、掌握乌氏粘度计测量粘度的原理和方法。
2、掌握粘度法测定聚乙烯分子量的原理、过程和数据处理方法。
二、实验原理:由于高聚物的分子质量大小不一、参差不齐,且没有一个确定的值,故实验测定某一高聚物的分子质量实际为分子质量的平均值,称为平均分子质量(即平均摩尔质量)。
根据测定原理和平均值计算方法上的不同,常分为数均分子质量、质均分子质量、Z 均分子质量和粘均分子质量。
对于同一聚合物,其测得的数均、质均、Z均或粘均分子质量在数值上往往不同。
人们常用渗透压、光散射及超离心沉降平衡等法测得分子质量的绝对值。
粘度法能测出分子质量的相对值,但因其设备简单,操作方便,并有很好的实验精度,故是人们所常用的方法之一。
粘度是液体流动时内摩擦力大小的反映。
纯溶剂粘度反映了溶剂分子间内摩擦效应之总和;而高聚物溶液粘度η是高聚物分子之间的内摩擦、高聚物分子与溶剂分子间内摩擦以及溶剂分子间内摩擦三者总和。
因此,通常高聚物溶液的粘度η大于纯溶剂粘度0η,即η>0η。
为了比较这两种粘度,引入增比粘度的概念,以sp η表示:sp η=001r ηηηη-=- (3-1) 式中r η为相对粘度,sp η表示已扣除了溶剂分子间内外摩擦效应,只留下溶剂分子与高聚物分子之间、高聚物分子相互间的内摩擦效应,其值随高聚物浓度而变。
物理化学实践教学报告(3篇)
第1篇一、前言物理化学作为一门交叉学科,涉及物理学、化学、生物学等多个领域,旨在研究物质的结构、性质、变化规律以及它们在化学反应中的作用。
为了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物理化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我们进行了一系列的实践教学。
以下是我对本次实践教学的总结和报告。
二、实践内容1. 实验室参观在实践开始之前,我们首先参观了物理化学实验室。
实验室配备了各种实验设备和仪器,如光谱仪、质谱仪、核磁共振仪等。
通过参观,我们了解了实验室的基本布局和设备功能,为后续实验打下了基础。
2. 基本实验操作(1)滴定实验:学习了酸碱滴定实验的基本原理和操作方法,掌握了滴定终点判断、数据记录和处理等技能。
(2)光谱分析实验:学习了紫外-可见光谱和红外光谱的基本原理,掌握了光谱仪的使用方法和数据分析技巧。
(3)电化学实验:学习了电化学实验的基本原理和操作方法,掌握了电极制备、电位测量、电流-电压曲线绘制等技能。
3. 复杂实验操作(1)动力学实验:学习了反应速率方程的建立和验证方法,掌握了反应速率常数的测定和反应机理分析。
(2)化学平衡实验:学习了化学平衡原理和实验方法,掌握了平衡常数的测定和平衡移动分析。
(3)热力学实验:学习了热力学基本原理和实验方法,掌握了热力学数据的测量和热力学函数的计算。
三、实践过程1. 实验前的准备在实验前,我们认真阅读了实验指导书,了解了实验目的、原理、步骤和注意事项。
同时,我们还对实验所需仪器和试剂进行了准备,确保实验顺利进行。
2. 实验过程中的注意事项(1)安全操作:严格遵守实验室安全规定,正确使用实验仪器和试剂,避免发生意外。
(2)规范操作:按照实验步骤进行操作,确保实验数据的准确性。
(3)团队协作:在实验过程中,相互协作,共同解决问题。
3. 实验后的数据处理实验结束后,我们对实验数据进行整理和分析,包括数据记录、误差分析、结果讨论等。
通过数据处理,我们验证了实验原理,掌握了实验方法。
四、实践成果1. 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通过本次实践教学,我们深刻理解了物理化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提高了我们的实验技能。
物理化学实验报告
物理化学实验报告实验目的,通过本实验,掌握物理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技能,了解物理化学实验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实验仪器,电子天平、容量瓶、分析天平、热力学仪器等。
实验原理,本实验主要涉及物理化学的热力学和动力学原理。
通过测量不同物质的密度、溶解度、热容量等物理化学性质,来探究物质的基本特性。
实验步骤:1. 密度测量,首先使用电子天平测量样品的质量,然后使用容量瓶测量样品的体积,通过质量和体积的比值计算出样品的密度。
2. 溶解度测量,将样品加入一定量的溶剂中,通过分析天平测量样品在溶剂中的溶解度,探究溶解度与温度、溶剂种类等因素的关系。
3. 热容量测量,利用热力学仪器测量样品在不同温度下的热容量,了解样品在不同温度下的热学特性。
实验结果与分析:通过实验数据的测量和分析,我们得到了样品的密度、溶解度和热容量等物理化学性质。
通过对实验结果的分析,我们可以得出一些结论:1. 样品的密度与其化学成分和结构有关,不同样品的密度差异较大。
2. 样品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大,随着温度的升高,溶解度也会增加。
3. 样品的热容量随着温度的变化而变化,不同样品的热容量差异较大。
结论:通过本实验,我们深入了解了物理化学实验的基本原理和方法,掌握了测量密度、溶解度和热容量等物理化学性质的技能。
这些知识和技能对我们进一步学习和研究物理化学领域具有重要的意义。
总结:物理化学实验是物理化学学科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实验学习,我们不仅可以掌握基本的操作技能,还可以深入理解物质的基本性质和规律。
希望通过今后的学习和实践,我们能够进一步提高实验技能,为物理化学领域的研究和应用做出贡献。
物理化学实验报告册(安全)
物理化学实验报告姓名学号专业班级二级学院重庆交通大学理学院化学教研室(牟元华编制)2014年3月实验一恒温槽的装配与性能测试一、实验目的:室温日期成绩指导教师二、实验原理(含实验装置图)实验步骤四、数据记录与处理(1)将实验数据记录于下表中恒温温度为(2)计算恒温槽的灵敏度并计算平均值五、思考题对于提高恒温槽的灵敏度,可从那些方面进行改进?实验二燃烧热的测定一、实验目的室温日期成绩指导教师、实验原理(含实验装置图)三、实验步骤四、数据记录与处理(1)将实验数据记录于下表中表1 称重(2)将不同时间测得的温度记于表2中(若表格不够,可在旁边按顺序补加)(3)根据表1和表2测得的萘的数据求萘的燃烧热经验公式法计算厶t ,最后求算QP b(b) △t的计算其中:∆f y—f⅛÷∆t Ai∆t 心=(V÷UM^+U Rit:=*, V I- Jt,-∣. η∙. it. IC⅛⅛⅛^ΦP<χr∣-ι,μ∣Cp Iu:而开彷下耳岳毎卡粉补平均翼舟誉化;点AH. aK±RK>M¼J>⅛t⅛于∙JΓ)κ≠⅛r*∙iBrftc#a中):Ii .Φ.λr, ».«±?H¢1WJTtt i»—Aik⅛i*ΛrΛΛ≡ΛT < M-.ιq(* 1-«⅛s⅛ii OJTIU —Λ HUrQfflAftBff.(b) QP的计算,m⅛+θ2'Γ∏2÷C ⅛b∆∕ -02v武中,・⅛dι Iiii-AlHWi的血亂iιβr-j J∣5⅛tt⅛⅛⅛⅛IB tt*1 IttO Jg-I l rτ⅛- ⅛M⅛却前锲特此质世.歸 c,-MA⅛ft½⅛⅛. J÷K \C 总=14500J.g-1。
五、思考题说明恒容热效应和恒压热效应的差别和相互关系实验三凝固点降低法测定相对分子质量一、实验目的:室温日期成绩指导教师二、实验原理(含实验装置图)三、实验步骤四、数据记录与处理(1)环己烷的密度:P =0∙7793g∙mL-1。
大学物理化学实验报告
大学物理化学实验报告大学物理化学实验报告引言:大学物理化学实验是学生在课堂之外,通过实践来加深对物理和化学原理的理解的重要途径之一。
实验报告是对实验过程和结果进行总结和分析的文档,对于学生来说,撰写一份完整、准确的实验报告不仅是对实验过程的回顾,更是对实验原理的深入思考和理解的体现。
实验目的:本次实验的目的是通过测量和分析物理化学实验中的相关参数,加深对于物理和化学原理的理解,并培养实验操作和数据处理的能力。
实验材料和方法:本次实验所需材料包括试剂、仪器设备等。
实验方法包括实验步骤、实验操作等。
实验步骤:1. 准备工作:检查实验设备的完好性,准备所需试剂和溶液。
2. 实验操作:按照实验步骤进行实验操作,注意安全和准确性。
3. 数据记录:记录实验过程中的相关数据,包括温度、压力、体积等。
4. 数据处理:根据实验数据进行计算和分析,得出实验结果。
实验结果:根据实验数据和计算结果,得出实验结果,并进行分析和讨论。
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对于实验报告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实验讨论:在实验结果的基础上,进行实验讨论,包括与理论值的比较、误差分析等。
实验讨论是对实验结果的深入思考和理解的体现,也是对物理和化学原理的应用和探索。
结论:根据实验结果和讨论,得出结论,总结实验的目的、方法和结果,对实验过程和实验原理进行回顾和总结。
实验心得:通过本次实验,我深刻认识到实验操作的重要性和实验数据处理的复杂性。
同时,我也意识到了物理和化学原理在实际应用中的重要性和实验报告撰写的必要性。
在今后的学习和研究中,我将更加注重实验操作和数据处理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并不断提高实验报告撰写的能力和水平。
致谢:在本次实验中,我要感谢实验指导老师的悉心指导和教授,感谢实验室的同学们的合作和帮助。
参考文献:[1] 作者1,标题1,期刊名,年份,卷号,页码。
[2] 作者2,标题2,期刊名,年份,卷号,页码。
附录:实验数据表格、计算公式、图表等。
物理化学实验报告
物理化学实验报告实验人: *****学号:*********班级:**********实验日期: 2012/3/17实验一计算机联用测定无机盐溶解热一、实验目的(1)用量热计测定 KNO3的积分溶解热。
(2)掌握量热实验中温差校正方法以及与计算机联用测量溶解过程动态曲线的方法。
二、实验原理盐类的溶解过程通常包含着两个同时进行的过程:晶格的破坏和离子的溶剂化。
前者为吸热过程,后者为放热过程。
溶解热是这两种热效应的总和。
因此,盐溶解过程最终是吸热或放热,是由这两个热效应的相对大小决定的。
在恒压条件下,由于量热计为绝热系统,溶解过程所吸收的热或放出的热全部由系统温度的变化放映出来。
如下图:量热器 +水 + KNO 3△H量热器 + KNO 3水溶液t 1,p t1,p△H1=0绝热量热器 + KNO 3水溶液由图可知,恒压下焓变△ H 为△ H1和△ H2之和,即:△ H=△H1+△H2绝热系统,Q p=△H1所以,在 t 1温度下溶解的恒压热效应△H 为:△ H=△H2=K( t 1 -t 2)=-K(t 2-t 1)式中K是量热计与KNO3水溶液所组成的系统的总热容量,(t2-t1)为KNO3溶解前后系统温度的变化值△ t 溶解。
设将质量为 m的 KNO3溶解于一定体积的水中,KNO3的摩尔质量为 M,则在此浓度下 KNO3的积分溶解热为:△ sol H m=△HM/m=-KM/m·△t溶解K 值可由电热法求取。
K·△ t 加热 =Q。
若加热电压为U,通过电热丝的电流强度为I ,通电时间为τ则:K·△ t 加热 =IUτ所以K =IUτ/△t加热真实的△ t 加热应为 H 与 G两点所对应的温度t H与t G之差。
三、试剂与仪器试剂:干燥过的分析纯 KNO3。
仪器:量热计,磁力搅拌器,直流稳压电源,半导体温度计,信号处理器,电脑,天平。
四、实验步骤1 用量筒量取 100mL去离子水,倒入量热计中并测量水温。
化学实验安全实验报告(8篇)
化学实验安全实验报告(8篇)化学实验安全实验报告1实验目的:知道成功在什么的作用下会生成美好的物质实验器材:成功溶液、懒惰溶液、半途而废溶液、奋斗溶液、牺牲溶液各一瓶,试管若干支,滴管实验过程:取四支装有成功溶液的试管,分别标有A、B、C、D第一步:取A试管,用滴管吸取懒惰溶液,滴入A试管,振荡,发现A试管内液体变得浑浊,生成了墨绿色的粘稠状沉淀。
第二步:取B试管,用滴管吸取半途而废溶液,滴入B试管,振荡,观察到B试管中生成了黑色沉淀同时还有臭味生成。
第三步:取C试管,用滴管吸取奋斗溶液,滴入C试管,振荡,发现C试管中有气体生成,闻到一种叫做胜利的气体。
第四步:取D试管,用滴管吸取牺牲溶液,滴入D试管,振荡,发现D试管中生成了一种明亮的红色物质。
补充实验:取A、B试管中生成的物质,分别加入奋斗溶液和牺牲溶液,振荡,发现A、B试管中的沉淀都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一种淡蓝色,类似水晶的颜色,还有香气生成。
实验结论:成功可以和奋斗,和牺牲生成美好的物质;和懒惰,和半途而废只会生成难看的物质。
此实验告诉我们,成功与否关键在于你是否选对了条件辅助它,如果你选择了奋斗和牺牲,那么恭喜你,你收获了;如果你选择了懒惰和半途而废,那么很不幸,你失败了。
化学实验安全实验报告2实验教学,是学校教学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面贯彻国家教育方针,提高教育水平和质量的重要手段,也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有效途径。
因此,建筑系把实验教学作为常规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必须完成的教学任务来看待。
为了确保实验室及建筑测量室的安全,我系于4月x日对各实验室进行了安全检查,现具体总结如下:一、基本情况建筑系专业教师配备齐全,实验室有专人专管,且实验室及建筑测量室各项配备齐全,在各方面做好实验室及建筑测量室的相应工作。
1、以防护为主,确保实验教学安全确保实验室安全是为了育人,育人必须安全。
在实验室管理过程中时时、处处、事事都要把安全放在首位。
物理变化,化学变化实验报告单
物质的物理变化、化学变化实验报告单少儿3班第_小组小组成员:____________
一、实验目的
1. 通过实验观察物质的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2. 通过实验来判断物质的物理变和化学变化,以此培养学生的观察判断能力。
二、实验准备
色素、水、木棒、苹果、碘、淀粉、柠檬酸、小苏打、打火机、蜡烛,塑料烧杯、滴管
三、实验过程(请记录下你观察到的实验现象,并进行判断结论)
实验步骤实验现象物理变化/化学变化
实验1
色素溶于水
实验2
木条燃烧
试验3
苹果切开,放置一段时间
实验4
在淀粉里滴上碘液
实验5
将柠檬酸小苏打加水混合在
一起。
物理化学实验
的热值(放热)。
附录 1:高压气体钢瓶的使用及有关注意事项
在物理化学实验中,经常要用到氧气、氮气、氢气、氩气
等气体。这些气体一般都是贮存在专用的高压气体钢瓶中。使
用时通过减压阀使气体压力降至实验所需范围,再经过其它控
制阀门细调,使气体输入使用系统。最常用的减压阀为氧气减
压阀,简称氧气表。
1.氧气减压阀的工作原理
2. 计算萘的燃烧热。 3. 已知萘在 298.2K 时的燃烧热 Qp=-5153.8kJ·mol-1,计算测定的百分误差。 六、提问思考 1. 试根据实验所得的雷诺校正图,解释体系和环境热交换的情况。
2. 水桶中的水温为什么要选择比外筒水温低?低多少合适?为什么?
3. 如果要提高实验的准确度应从哪几个方面考虑。
台; 三角瓶(250mL)2 只; 滴定管(碱式)1 只;容量瓶(2000mL、250mL)各 1 只;不锈钢镊
子 1 把;加热器 1 个,冰箱 1 台;活搬手 1 只。
2、药品
苯甲酸(标准量热物质); 萘(分析纯);点火丝; NaOH 溶液(0.1000mol·dm-3); 酚
酞。
四、实验步骤
(一)苯甲酸燃烧标定仪器热容(C)
变化情况)。
(7)测量
点击程序界面上的开始实验按钮,仪器即可以自动开始实验,标定标定仪器热容(C)实验
时仪器将在点击开始实验按钮后 12 分钟左右自动点火。(在测量待测样品实验中仪器将在
点击开始实验按钮后 6 分钟左右自动点火)
(8)结束工作
仪器会在点击开始实验按钮后大约 25 分钟左右结束实验,弹出实验结束的对话框,给
仪器热容的求法是用已知燃烧焓的物质(如本实验用苯甲酸),放在量热计中燃烧,测其 始、末温度,按上式即可求出 C。
物理化学实验报告
物理化学实验报告实验题目:酶催化反应速率的测定一、实验目的1.学习使用比色法测定酶催化反应速率的方法;2.通过实验了解酶在催化反应中的作用;3.掌握酶反应速率随物质浓度的变化关系。
二、实验原理本实验通过测定不同底物浓度条件下酶催化的反应速率,研究底物浓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从而确定酶的催化反应速率与底物浓度之间的关系。
三、实验步骤1.以不同浓度的底物溶液分别配制5个试管;2.在5个试管中分别加入相同浓度的酶溶液;3.在反应开始后的规定时间内,取出一定量的反应液加入各自的比色管中;4.测定各试管中的吸光度,记录原始数据;5.根据数据计算反应速率。
四、实验数据及结果底物浓度(M)反应开始时时间(s)反应结束时时间(s)吸光度A 060 0.2B 120 1800.4C 150 2100.5D 210 2700.6E 240 3000.7(其中底物浓度依次增加,时间和吸光度根据实际实验数据填写)通过计算各试管底物浓度与吸光度之间的线性关系,得到了反应速率与底物浓度之间的关系曲线。
结果显示,随着底物浓度的增加,反应速率呈现正相关的趋势,即底物浓度越高,反应速率越快。
五、实验讨论1.通过本实验的数据分析,我们发现底物浓度的增加可以促进酶催化反应的速率。
这是因为底物浓度的增加可以提高酶与底物之间的有效碰撞机会,从而增加反应速率。
2.信号强度和反应时间之间的直线关系也验证了实验数据的合理性。
3.在实验过程中,我们发现在较高浓度的底物溶液中,酶的催化反应速率较低,可能是因为底物溶液中的大量底物与酶发生竞争性结合,导致酶催化反应的速率下降。
4.在实验中,我们还发现在一定底物浓度范围内,反应速率随底物浓度的增加速率逐渐降低,趋于饱和状态。
这是因为酶的活性位点有限,一旦酶的活性位点全部饱和,即使底物浓度再增加,酶的反应速率也不会再增加。
六、实验总结通过本次实验,我们学习了使用比色法测定酶催化反应速率的方法,并掌握了酶催化反应速率与底物浓度之间的关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物理化学实验报告
姓名
学号
专业班级
二级学院
重庆交通大学理学院化学教研室
(牟元华编制)
2014年3月
实验一恒温槽的装配与性能测试
一、实验目
的:
室温
日期
成绩
指导教师
二、实验原理(含实验装置图)
三、实验步骤
四、数据记录与处理
(1)将实验数据记录于下表中
恒温温度为
(2)计算恒温槽的灵敏度并计算平均值
五、思考题
对于提高恒温槽的灵敏度,可从那些方面进行改进?
实验二燃烧热的测定
一、实验目
的
室温
日期
成绩
指导教师
二、实验原理(含实验装置图)
三、实验步骤
四、数据记录与处理
(1) 将实验数据记录于下表中
表 1 称重
(2)将不同时间测得的温度记于表2中
7
8
9
10
11
12
13 (若表格不够,可在旁边按顺序补加)
(3)根据表1和表2测得的萘的数据求萘的燃烧热
经验公式法计算△t,最后求算Qp。
(b)△t的计算
其中:
(b)Qp的计算
C总=14500J.g-1。
五、思考题
说明恒容热效应和恒压热效应的差别和相互关系。
实验三凝固点降低法测定相对分子质量
一、实验目
的:
室温
日期
成绩
指导教师
二、实验原理(含实验装置图)
三、实验步骤
四、数据记录与处理
(1)环己烷的密度:ρ=0.7793g.mL-1。
(2)将实验数据填入下表中
(3)根据测定的数据对环己烷和溶液分别做温度-时间冷却曲线,并用外推法求得各自的凝固点,计算平均值及△Tf,最后计算萘的相对分子质量,填入下表
(a)环己烷温度-时间曲线图(坐标纸)(b)萘-环己烷温度-时间曲线图(坐标纸)
试样
凝固点
(℃)
△Tf
(℃)
萘的相对分子质量
MB/g.mol-1
溶剂
溶液
注:
,其中,环己烷kf=20.0
(4)计算相对误差
五、思考题
凝固点降低法测定相对分子质量的公式,在什么条件才能适用?
实验四电导滴定
一、实验目
的:
室温
日期
成绩
指导教师
二、实验原理(含实验装置图)
三、实验步骤
四、数据记录与处理
(1)NaOH溶液的浓度:0.5033mol.L-1
(2)将实验数据填入下表,以电导率对NaOH体积作图,由等当点分别求出HCl和HAc的浓度。
NaOH滴定HCl NaOH滴定HAc NaOH滴定HAc+HCl VNaOH/mL κ/μs.cm-1 VNaOH/mL κ/μs.cm-1 VNaOH/mL κ/μs.cm-1
(a) NaOH溶液滴定HCl溶液的电导率-NaOH溶液体积变化图
(b) NaOH溶液滴定HAc溶液的电导率-NaOH溶液体积变化图(c)NaOH溶液滴定HAc+HCl溶液的电导率-NaOH溶液体积变化图五、思考题
什么是电极常数?本实验是否需要测定电极常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