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儿科学基础

合集下载

中医儿科学:儿科学基础答案(最新版)

中医儿科学:儿科学基础答案(最新版)

中医儿科学:儿科学基础答案(最新版)1、单选患儿,5个月。

突然听到异声后,夜间哭闹不安2周,每夜均有发作,每次约持续15分钟。

其可能的病因是OA.感受外邪B.内伤饮食C.暴受惊恐D.环境污染E.禀赋不足答案(江南博哥):C2、单选适用于热毒炽盛实热证的治法是OA.培元补肾法B.镇惊息风法C.疏风解表法D.清热解毒法E.回阳救逆法正确答案:D3、单选下列各项,不属于推拿疗法作用的是OA.安神定志B.疏理经络C.调和气血D.凉血止血E.调节脏腑功能正确答案:D4、单选小儿视觉发育正常,可区别各种颜色的年龄是OA. 3岁B.4岁C. 5岁D.6岁E. 7岁正确答案:C5、单选察鼻时,肺气郁闭的特点是()A.鼻塞流涕B.鼻孔出血C.鼻孔干燥D.鼻涕浊臭E.鼻翼扇动正确答案:E6、单选看指纹的适用年龄是OA.3岁以内B.3~5 岁C.5~8 岁D.8~12 岁E. 12—18 岁正确答案:A7、单选小儿应用脉诊的最早年龄是OA. 1周岁B 2周岁C.3周岁D.4周岁E.7周岁正确答案:C8、单选小儿诊法既主张四诊合参,又特别重视的诊法是OA.按诊B.脉诊C .问诊D .闻诊E.望诊正确答案:E9、单选佝偻病的常见体征是OA.因门隆起B.因门凹陷C.因门宽大,骨缝裂开D.因门早闭E.因门迟闭正确答案:E10、单选小儿指纹深紫,多提示OA.外感风寒B.外感风热C.邪热郁滞D.瘀热内结E.瘀滞络闭正确答案:EH、单选随着小儿年龄增长,其脉搏、血压变化规律是OA.同步增加B.同步减低C.基本不变D.脉搏增加、血压减低E.脉搏减低、血压增加正确答案:E12、单选适用于小儿窍闭神昏,惊风痫证的治法是OA.培元补肾法B.镇惊息风法C.疏风解表法D.清热解毒法E.回阳救逆法正确答案:B13、单选大黄法祛除胎毒,错误的是()A.大黄略煮B ,用生大黄C.胎粪通下后停服D.脾虚气弱者勿用E.大便正常者忌用正确答案:E14、单选具有“麻疹黏膜斑”特征的疾病是OA.麻疹B.风痴C.奶麻D.丹痴E.瘾疹正确答案:A15、单选下列疾病,表现为草莓舌的是()A.丹痴、皮肤黏膜淋巴结综合征B.流行性腮腺炎C.百日咳D.风疹E.麻疹正确答案:A16、单选小儿容易发生食积、吐泻等疾病,原因主要是()A肾常虚B .心气未充C.肝气未实D.肺常不足E.脾常不足正确答案:A17、单选脊背高突,弯曲隆起,按之不痛者是OA.正常胸B .鸡胸C.龟背D.漏斗胸E.桶状胸正确答案:C18、单选按公式计算,6岁小儿正常体重是OA.15kgB.16kgC.18kgD.20kgE.22kg正确答案:D19、单选小儿易患呕吐、泄泻、厌食、积滞、疳证等,主要原因是O A肾常虚B .心常有余C.肝常有余D .肺常不足E.脾常不足正确答案:E20、单选初生婴儿的胎粪特点是OA.卵黄色,稠而不成形B,大便稀薄,色黄秽臭C.暗绿或赤褐,黏稠无臭D.大便稀薄,夹有白色凝块E.淡黄白,质地较硬,有臭气正确答案:C21、单选患儿,女,出生后4天。

中医儿科学(打印版)

中医儿科学(打印版)

中医儿科学中医儿科学第一章中医儿科学基础第一节中医儿科学发展简史中医儿科学,是以中医学理论体系为指导,中国传统的中药、针灸、推拿等治疗方法为手段,研究自胎儿至青少年这一时期小儿的生长发育、生理病理、喂养保健,以及各类疾病预防和治疗的一门医学科学。

中医儿科学荟萃了中华民族数千年来小儿养育和疾病防治的丰富经验,随着中医学的发展而逐步形成了自己的理论和实践体系。

中医儿科学的发展历史,可以划分为四个主要阶段。

—、中医儿科学的萌芽期(远古~南北朝)自从有了人类,就有了原始的医学活动。

据考古学家考证,我国69万年前的“北京人”平均寿命大约只有14岁,因而可以说,人类早期的医学活动中,包括了相当部分的儿童医疗保健内容。

《山海经》中所载巫方是传说中我国最早的儿科医生。

古代医籍中关于儿科疾病的早期记载见于西汉墓帛书《五十二病方》,书中有关于“婴儿病痫”、“婴儿瘛”的记述。

《汉书·艺文志》载有“妇人婴儿方”19卷,是早期的妇儿科方书。

《内经》不仅建立了指导各科临床的中医理论体系,而且提出了有关儿科的不少论述,如小儿生长发育、体质特点、先天因素致病、某些疾病的诊断及预后判断等。

《伤寒杂病论》建立的辨证论治体系,特别是脏腑论杂病,对后来儿科辨证体系的形成产生了重要影响。

这一时期已有儿科医案记载,如西汉名医淳于意(仓公)曾以下气汤治小儿气鬲病,东汉名医华佗曾以四物女宛丸治小儿下利病。

《隋书·经籍志》记载南北朝医药书中专门列出儿科、产科等医事分科,同时也出现了小儿医学专著,如王末钞的《小儿用药本草》2卷,徐叔响的《疗少小百病杂方》37卷等。

二、中医儿科学的形成期(隋朝~宋朝)隋唐时期,政府重视医学教育,在太医署内由医博士教授医学,其中专设少小科,学制5年,促进了儿科专业的发展。

隋代巢元方主持编撰《诸病源候论》,其中论小儿杂病诸候6卷。

该书提出了积极的小儿护养观。

将外感病分为伤寒、时气两大类,内伤病以脏腑辨证为主,详论儿科病因证候255候。

儿科常用中药知识介绍

儿科常用中药知识介绍

2020年山东省执业药师继续教育学习材料——儿科常用中药知识介绍张桂菊第一部分中医儿科学基础简介一、中医儿科学定义以中医学理论体系为指导,以中医治疗方法为手段,研究从胎儿至青少年这一时期的生长发育、生理病理、喂养保健,以及各类疾病诊断、预防、治疗的临床医学学科。

二、中医儿科学与中医内科学的差异中医儿科学与中医内科学虽有共同之处,但也存在着明显差异。

其共同之点是均在中医学基础理论指导下进行理论探讨和临床实践。

其差异之处可概括为三个方面:①小儿正处在生长发育阶段,其生理病理、预防护理及疾病的发生发展均有其特点。

②小儿疾病在病因上较成人单纯,以外感六淫、内伤饮食、先天因素致病居多,肺脾二经的疾病占多数。

③对某些疾病具有易感性,如水痘、百日咳、麻疹等。

④儿科特有的病种:胎黄、夏季热、川崎病等。

三、小儿年龄分期1.胎儿期:从受孕到分娩。

2.新生儿期:脐带结扎到生后28天。

3.婴儿期:出生后脐带结扎开始至满1周岁。

4.幼儿期:1周岁至满3周岁。

5学龄前期:3周岁后至6〜7岁入小学前,也称幼童期。

6.学龄期:自入小学始(6〜7岁)至青春期前(一般为女12岁,男13岁)称学龄期,也称儿童期。

7.青春期:女孩自11〜12岁到17〜18岁,男孩自13〜14岁到18〜20岁。

四、小儿生理与病理病因特点1.生理特点:脏腑娇嫩,形气未充;生机蓬勃,发育迅速。

2.病因特点:外感、食伤、先天因素居多。

3.病理特点:发病容易,传变迅速;脏气清灵,易趋康复。

五、儿科中药应用概述中医学有其独具特色的多种治疗方法。

以其治疗手段划分,有药物疗法和非药物疗法;以其治疗途径划分,有内治疗法和外治疗法等。

作为中医临证医学的指导原则辨证论治,要求任何治法的应用都必须以辨证为前提和依据,同时要遵从因人、因时、因病制宜的原则。

儿科疾病的治疗大法基本与成人一致,但由于小儿在生理、病理、病因、病种上与成人有所不同,故在治疗方法、药物剂量、给药途径的运用上也有其特点。

《中医儿科学》ppt课件

《中医儿科学》ppt课件

中医儿科学的历史与发展
总结词
中医儿科学经历了数千年的发展历程,不断吸收现代医学成果,形成了较为完善的理论 体系和实践规范。
详细描述
中医儿科学起源于中国古代,经过历代医家的不断探索和实践,形成了独具特色的理论 体系和诊疗方法。近年来,随着现代医学的进步和中西医结合的深入开展,中医儿科学 在理论和实践方面都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为儿童疾病的防治和保健提供了更为全面和有

主藏精,主生长发育与生殖,主水液代谢 ,主纳气。
生长发育与生理特点
婴儿期
从28天至3周岁之内 的儿童。
学龄前期
6、7岁至10、11岁 之内的儿童。
新生儿期
出生后脐带结扎至 28天之内的婴儿。
幼儿期
3周岁至6、7岁之内 的儿童。
学龄期
10、11岁至14、15 岁之内的儿童。
病因病机特点
六淫邪气
风、寒、暑、湿、燥、 火等外感病邪。
气发生。
烫伤
烫伤是一种常见的外科疾病,中 医治疗烫伤主要采用清热解毒的 方法,如用黄芩、黄柏等中药清
热解毒,缓解症状。
妇科疾病治疗
月经不调
月经不调是妇科常见的疾病之一,中医治疗月经不调主要 采用调理气血的方法,如用当归、川芎等中药调理气血, 使月经恢复正常。
产后缺乳
产后缺乳是妇科常见的疾病之一,中医治疗产后缺乳主要 采用通乳的方法,如用穿山甲、王不留行等中药通乳,增 加乳汁分泌。
01
02
症状表现
面部肌肉抽动、肢体抽动、喉部发出 异常声音等。
03
病因分析
先天禀赋不足,肝风内动,痰火扰心 。
预防措施
保持心情舒畅,避免情绪波动。
05
04
治疗方案

中医执业医师资格考试中医儿科学速记

中医执业医师资格考试中医儿科学速记

中医执业医师资格考试中医儿科学速记中医执业医师资格考试(以下简称中医考试)是中国中医药管理局组织的专业资格考试,被视为中医师执业的基本门槛。

中医儿科学作为中医学的重要分支,是中医从事儿童医疗保健和治疗的专业领域。

在中医考试中,中医儿科学是必考科目之一,考生需要通过该科目的考试才能取得中医执业医师资格。

本文旨在为考生提供一些中医儿科学的速记要点,帮助他们更好地备考。

1. 中医儿科学概述中医儿科学是以中医理论和诊断治疗方法为基础,针对儿童特点和疾病规律,研究儿童疾病的预防、诊断、治疗及保健的学科。

它主要包括儿科基础理论、儿科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儿科保健等内容。

2. 儿科基础理论儿科基础理论是中医儿科学的基础和核心。

其中包括儿科气色学、儿科辨证学、养生学和生长发育学等内容。

考生需要重点掌握儿童体质的特点、儿童常见病、多发病的特点以及儿童生长发育规律等知识点。

3. 儿科疾病的诊断和治疗中医儿科学中涉及了很多常见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方法。

考生需要了解儿童常见疾病的临床表现、辨证要点和治疗原则。

例如,脾胃虚弱型的小儿腹泻可以采用健脾和胃、行气消积的治疗方法;肺热宿痰型的小儿咳嗽可以采用清热化痰、润肺化痰的治疗方法等。

4. 儿科保健中医重视疾病的预防和保健工作,中医儿科学也不例外。

考生需要了解儿童常见疾病的预防措施和保健方法。

例如,婴幼儿腹泻的预防要点包括合理喂养、良好卫生习惯、避免交叉感染等;小儿呼吸道感染的预防要点包括保持良好的室内空气流通、适度增加室内湿度等。

以上仅是中医儿科学的一些速记要点,考生在备考过程中应该综合利用教材、习题和模拟试卷进行复习。

此外,考生还应注重实践操作,通过实际的临床实践来积累技术和经验。

希望以上简要介绍对考生备考中医儿科学有所帮助,祝愿他们取得优异的成绩,成为优秀的中医执业医师。

中医儿科学习题及答案

中医儿科学习题及答案

第一章中医儿科学基础同步综合练习一、单项选择题1 .我国史书中明确记载的最早儿科医生为 ( )A .巫方B .扁鹊C .钱乙D .巢元方E .孙思邈2 .相传至今,我国最早的儿科专著为 ( )A .《山海经》B .《诸病源候论》C .《小儿药证直诀》D .《颅囟经》E .《五十二病方》3 .下列哪位医家被誉为“儿科之圣” ( )A .钱乙B .扁鹊C .巢元方D .张仲景E .薛己4 .明代薛铠、薛己父子精于儿科,在其以下哪一著作中论小儿各科病证 221 种,列医案 1540 则。

( )A .《活幼口议》B .《保婴摄要》C .《育婴秘诀》D .《幼幼新书》E .《幼科发挥》5 .下列哪位医家提出“小儿稚阳未充,稚阴未长者也”的生理特点 ( )A .吴鞠通B .陈复正C .万全D .薛已E .扁鹊6 .一般将多少岁作为儿童年龄的上限。

( )A . 11 岁B . 17 岁C . 14 岁D . 18 岁E . 9 岁7 .妊娠早期多少周前的胚胎期,从受精卵至基本形成胎儿,最易受到各种病理因素的伤害,造成流产或先天性畸形。

( )A . 4 周B . 8 周C . 12 周D . 16 周E . 6 周8 .幼儿期一般是指 ( )A .自出生至生后 28 天B . 1 周岁至 6 周岁C .出生 28 天后至 l 周岁D . 3 周岁至 7 周岁E . 7 周岁至 10 周岁9 .新生儿的头围一般为 ( )A . 26cmB . 28cmC . 44cmD . 34cmE . 20cm10 .“变蒸学说”最早见于哪本书。

( )A .《脉经》B .《诸病源候沦》C .《颅囟经》D .《温病条辨》E .《山海经》二、多项选择题1 .下列哪些著作为明代名医万全所著的儿科专著。

( )A .《幼科发挥》 B. 《育婴秘诀》C .《保婴撮要》D .《片玉心书》 E. 《幼科铁镜》2 .张景岳的《景岳全书·小儿则》提出下列哪些辨证治疗观点。

中医儿科学专业基础设置

中医儿科学专业基础设置

中医儿科学专业基础设置一、引言中医儿科学作为中医药学专业的一个重要分支,是通过中医理论和实践,研究儿童生长发育与健康问题,以及儿童常见病、多发病的防治方法。

中医儿科学专业基础设置是培养具备中医儿科学基本理论知识和临床实践技能的专门人才的重要环节。

二、基本要求和目标中医儿科学专业基础设置旨在提供学科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掌握中医儿科理论和临床实践的基本要点,以及儿科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治方法,具备基本的临床判断能力和病案分析能力,能够开展中医儿科临床工作。

三、课程设置1.中医儿科学基础课程–儿科学–中医基础理论–中药学基础–中医诊断学–中医内科学–中医外科学–中医儿科学–临床中医儿科学2.临床技能实训课程–儿科脉诊–儿科舌诊–儿科护理技术培训–儿科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治技巧实训3.专业实习–儿科临床实习–中医儿科专业实习四、教学方法中医儿科学专业基础设置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包括理论授课,实验实训,案例分析,临床实习等。

通过课堂教学和实践能力培养相结合,促进学生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的综合发展。

五、考核评价中医儿科学专业基础设置的考核评价方式包括学期考试、实验报告、临床实习考核以及毕业论文等。

通过综合考核评价学生的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以确保毕业生具备扎实的中医儿科学基础和临床应用能力。

六、培养目标中医儿科学专业基础设置的培养目标是培养掌握中医儿科学相关理论与实践知识,具备中医儿科诊治能力,能够在儿科临床工作中运用中医药学知识进行疾病的预防、诊断和治疗。

七、结语中医儿科学专业基础设置是培养具备中医儿科学基础知识和临床实践技能的专门人才的重要环节。

通过合理设置的课程和教学方法,学生将能够系统地学习中医儿科学的理论和实践,为未来的临床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中医儿科学课程介绍

中医儿科学课程介绍

中医儿科学课程介绍
中医儿科学是一门以中医学理论体系为指导,中国传统的中药、针灸、推拿等治疗方法为手段,研究自胎儿至青少年这一时期小儿的生长发育、生理病理、喂养保健,以及各类疾病预防和治疗的医学科学。

该学科主要涉及以下几个方面:
1. 中医基础理论:包括阴阳五行、脏腑经络、病因病机等基本理论,这是中医儿科学的基础。

2. 中药学:学习各类中药的药性、功效、应用,以及小儿常用中药的用法和注意事项。

3. 针灸推拿学:学习针灸技术和推拿手法,了解如何运用这些技术治疗小儿疾病。

4. 小儿生长发育与保健:研究小儿生长发育的规律和特点,以及如何通过合理的喂养和保健促进小儿健康成长。

5. 小儿疾病防治:学习各类小儿疾病的诊断、治疗和预防方法,包括传染病、呼吸系统疾病、消化系统疾病、泌尿系统疾病等。

中医儿科学荟萃了中华民族数千年来小儿养育和疾病防治的丰富经验,随着中医学的发展而逐步形成了自己的理论和实践体系。

如需更多信息,建议咨询中医儿科专家或查阅相关文献资料。

2024年卫生专业技术资格考试中医儿科学(中级333)基础知识试卷及答案指导

2024年卫生专业技术资格考试中医儿科学(中级333)基础知识试卷及答案指导

2024年卫生专业技术资格考试中医儿科学(中级333)基础知识模拟试卷(答案在后面)一、A1型单项选择题(本大题有40小题,每小题1分,共40分)1、中医儿科学认为,以下哪项是导致小儿感冒的主要原因?A、风邪B、火邪C、湿邪D、燥邪2、小儿推拿中,以下哪种手法适用于治疗小儿腹泻?A、清补脾土B、揉板门C、推三关D、掐四缝3、下列哪项不属于中医儿科学的基本治法?A、调养脾胃B、养阴清热C、活血化瘀D、疏风解表4、下列哪种情况下,应立即采取急救措施?A、小儿发热38.5℃B、小儿咳嗽3天,体温37.5℃C、小儿腹泻5天,体温37.8℃D、小儿突发高热,体温39.5℃,伴抽搐5、题干:下列哪项不是小儿感冒的常见症状?A. 发热B. 咳嗽C. 恶心D. 头痛6、题干:关于小儿肺炎喘嗽的病机,下列哪项描述是错误的?A. 风寒闭肺B. 风热闭肺C. 痰热闭肺D. 脾虚肺弱7、患儿,男,3岁,反复出现发热、咳嗽,伴鼻塞、流涕,咽痛,大便稀薄,舌淡红,苔薄白,指纹淡红。

根据中医儿科学理论,该患儿的证候诊断为:A. 风寒感冒B. 风热感冒C. 风燥感冒D. 暑湿感冒8、患儿,女,5岁,面色萎黄,神疲乏力,食欲不振,大便溏薄,舌淡苔薄白,脉细弱。

根据中医儿科学理论,该患儿的证候诊断为:B. 脾胃虚弱证C. 脾虚湿盛证D. 脾肾阳虚证9、题干:下列哪项不属于中医儿科学中的“五邪”?A. 寒邪B. 热邪C. 湿邪D. 风邪E. 瘀血11、小儿易患感冒、咳嗽的原因主要是:A. 肺脏娇嫩B. 脾常不足C. 肾常虚D. 稚阴稚阳13、患儿,3岁,发热伴咳嗽5天,鼻塞流涕,咽红,舌尖红,苔薄白,指纹淡红。

应首先考虑以下哪种证候?A. 风热感冒B. 风寒感冒C. 风燥感冒D. 暑湿感冒15、题干:下列关于小儿肺炎喘嗽的病因,错误的是:A. 外感风邪B. 紫绀C. 热毒内侵17、小儿肺炎喘嗽的主要病机是:A. 肺气上逆B. 外邪闭肺C. 痰热壅肺D. 肺失宣肃E. 风寒犯肺19、题干:下列哪项不属于中医儿科学的基本治法?A.清热解毒B.健脾益气C.活血化瘀D.祛风通络21、患儿,男,5岁,因发热、咳嗽、流涕、鼻塞、咽痛、全身肌肉酸痛3天,以“上感”收入院。

中医儿科重点知识点整理汇总

中医儿科重点知识点整理汇总

中医儿科重点知识点整理汇总一、中医儿科学基础。

1. 小儿生理特点。

- 脏腑娇嫩,形气未充:小儿机体各系统和器官的形态发育及生理功能都处在不断成熟和完善的过程中。

五脏六腑功能皆属不足,尤以肺、脾、肾三脏更为突出。

- 生机蓬勃,发育迅速:小儿在生长发育过程中,无论在机体的形态结构方面,还是在各种生理功能活动方面,都是在不断地、迅速地向着成熟、完善方向发展。

2. 小儿病理特点。

- 发病容易,传变迅速:由于小儿脏腑娇嫩,形气未充,御邪能力较弱,抗病能力不强,容易被外邪所伤,感邪之后又易于传变,病情变化迅速。

- 脏气清灵,易趋康复:小儿为纯阳之体,生机蓬勃,活力充沛,脏气清灵,对药物反应灵敏,病情好转的速度较成人快,疾病治愈的可能性也较成人高。

3. 年龄分期。

- 胎儿期:从受孕到分娩共40周。

- 新生儿期:自出生后脐带结扎时起至生后28天。

此期小儿发病率高,死亡率也高。

- 婴儿期:出生28天后至1周岁为婴儿期。

这一时期是小儿生长发育最迅速的时期。

- 幼儿期:1周岁至3周岁为幼儿期。

此期小儿智能发育较快,但易发生意外事故。

- 学龄前期:3周岁后(第4年)到入小学前(6 - 7岁)为学龄前期。

此期小儿体格发育速度减慢,但智力发育更趋完善。

- 学龄期:从入小学起(6 - 7岁)到青春期(女12岁,男13岁)开始之前称学龄期。

此期儿童的体格生长稳步增长,除生殖系统外,其他器官的发育到本期末已接近成人水平。

- 青春期:女孩从11 - 12岁开始到17 - 18岁,男孩从13 - 14岁开始到18 - 20岁。

此期生殖系统迅速发育,体格生长也明显加速。

二、儿科诊法概要。

1. 望诊。

- 望神色:- 神:小儿精神状态的好坏直接反映病情的轻重。

有神表现为精神振作,目光有神,反应灵敏等;无神则表现为精神萎靡,目光呆滞,反应迟钝等。

- 色:主要观察面部气色。

正常小儿面色红润光泽。

面色红赤多为热证;面色苍白多为虚寒证或失血证;面色萎黄多为脾虚证;面色青灰多为惊风或寒证;面色晦暗多为病重。

中医儿科学 PPT课件

中医儿科学  PPT课件

21
明代儿科世医万全,字密斋,著作颇丰,仅儿科 就有《育婴家秘》4卷、《幼科发挥》2卷、《痘 疹心法》23卷、《片玉心书》5卷、《片玉痘疹》 13卷等。
就儿童养育的不同阶段,倡导“育婴四法”,即 “预养以培其元,胎养以保其真,蓐养以防其变,
鞠养以慎其疾”,形成了中医儿童保健学的系统 观点。
他善于化裁古方(如六味地黄丸)、研制新方 〔如异功散、泻白散、导赤散、七味白术散等〕, 创134方,其中丸剂70方、散剂45方、膏剂6方、 汤剂6方、外用7方,许多方剂至今仍为临床医师 所习用。
钱乙对中医儿科学体系的形成作出了突出贡献,
因而被誉为“儿科之圣”。
医学课件
16
北宋时期,各地天花、麻疹等时行疾病流行, 山东名医董汲擅用寒凉法治疗,撰写了《小儿 斑疹备急方论》,书中记录了用白虎汤及青黛、 大黄等药物的治疗经验,是为天花、麻疹类专 著之始。
医学课件
23
清代儿科医家夏禹铸著《幼科铁镜》,认为“小 儿病于内,必形于外,外者内之著也”,首重望 诊,主张望形色,审苗窍,从外知内,辨别脏腑 的寒热虚实;他运用“灯火十三燋”治疗脐风、 惊风等证,有其独到之处;重视推拿疗法在儿科 的应用。
《医宗金鉴·幼科心法要诀》由清代朝廷组织编写, 是书广泛搜集清代以前有关儿科的证治经验,加 以分析归纳编纂,立论精当,条理分明,为了便 于记忆,均以歌括列前,注解立后,颇受初学者 与临床医生的欢迎,内容丰富,方法多效,既适 用于临床,又适用于教学。
明代薛铠、薛己父子精于儿科,著《保婴撮要》 20卷,论儿科病证221种,列医案1540则。除 小儿内科病外,论及小儿外、皮肤、骨伤、眼、 耳鼻咽喉、口齿、肛肠科病证70多种,脏腑、 经络辨证用药,内治、外治、手术兼备,对中 医小儿外科学的形成作出了重大贡献。提出 “烧灼法断脐”以预防“脐风”。

中医儿科学基础

中医儿科学基础
中医儿科学概念
中医儿科学,是以中医理论体系为指导,研 究小儿的生长发育、预防、保健和疾病诊 治的一门临床学科。
小儿的生理特点
小儿的生理特பைடு நூலகம்可归纳为: ①生机蓬勃、发育迅速; ②脏腑娇嫩、形气未充。
小儿的生理特点
(一)生机蓬勃、发育迅速 生机蓬勃、发育迅速是小儿生理特点之一,用
来比喻小儿时期生长发育非常迅速。以形体发 育为例,小儿体重,从出生到1周岁增长3倍, 身长增长1.5倍,头围增长0.5倍。
小儿的用药特点
1.中药剂量:小儿中药的剂量,常随年龄大小、体 质强弱、病情轻重、医者经验而不同。药性平和的药 物一般小儿的用量相对较大,尤其是益气健脾、养阴 补血、消食和中等中药。但辛热、苦寒(化为六淫致 病,辩证的重要性)、攻伐及药性较猛烈的药物,用 时应特别注意严控剂量。
小儿的用药特点
一般新生儿宜用成人量的1/6,乳幼儿宜用 成人量的1/3~2/3,幼儿及幼童宜用成 人量的2/3或成人量,学龄儿童宜用成人量。
小儿的生理特点
古代医家把小儿这种生机蓬勃、发育迅速的生理特点,称 之为“纯阳”,我国现存最早的《颅囟经》中首先提 出小儿从先天所禀之肾中元阴元阳尚未耗伤,所以生 机特别旺盛,生长发育速度迅速。“纯阳”的理论, 高度概括了小儿在生长发育的过程中,阳充阴长的过 程,有如旭日东升,草木方萌,蒸蒸日上,欣欣向荣 的生理现象。
小儿的病因特点
小儿疾病的病因与成人有相似之处,但由于有 其体质特点,尚具有特殊性。小儿病因主要有 外感六淫(即风寒暑湿燥火)、疠气(瘟疫、传 染性病邪的统称)、内伤饮食、胎产损伤、禀 赋因素(体质)四个方面,其中胎产损伤为小 儿所特有。
小儿的用药特点
小儿为稚阴稚阳之体,病理上有发病容易,传 变迅速的特点,在治疗上应做到治疗快、用药 准、剂量适宜(其实所有年龄段患者皆如此, 只是小儿体质的原因更敏感),否则易导致疾 病变化,失去治疗时机而危及患儿生命。

医学基础中医儿科学的教学设计

医学基础中医儿科学的教学设计

课程安排与时间
理论教学
安排适当的课时进行理论教学, 包括课堂讲授、小组讨论、案例 分析等,使学生掌握中医儿科学
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
实践教学
安排实践教学环节,包括临床见习 、教学实习等,让学生在实践中学 习、运用所学知识,提高临床实践 能力。
课程时间
根据学校的课程安排和教学计划, 合理安排中医儿科学的课程时间, 确保学生有充足的时间学习和实践 。
学生自主实践活动
社会实践
鼓励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如义诊、健康咨询等,培养学生的 社会责任感和医德医风。
科研实践
引导学生参与科研课题研究,培养学生的科研思维和实践能力。
学术竞赛
组织学生参加各类学术竞赛,如医学知识竞赛、临床技能竞赛等, 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竞争力。
05
评价方式与标准制定
课堂表现及参与度评价
02
中医儿科基础知识
中医儿科理论体系
1 2 3
中医儿科理论体系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形成和发展
阐述中医儿科理论体系的起源、形成及发展历程 ,包括历代医家对儿科理论的贡献和儿科专著的 成就。
中医儿科的基本特点
介绍中医儿科在理论、临床及预防等方面的基本 特点,如稚阴稚阳、纯阳之体、易虚易实、易寒 易热等。
中医儿科的辨证论治
安排学生参加临床实习和见习, 培养其临床思维和操作技能。
邀请临床专家和企业技术人员参 与实践教学,加强理论与实践的
结合。
感谢观看
THANKS
成绩评定是否公正、客观,是否有明确的评分标准和细则 。
06
教学资源建设与利用
教材选用及参考书目推荐
01
选用权威、系统、全面的中医儿 科学教材,如《中医儿科学》、 《中医儿科临床手册》等。

中医儿科学ppt课件

中医儿科学ppt课件

f其他
3、病理特点 a 发病容易、传变迅速
b 脏气清灵,易趋康复
第四节 儿科四诊特点
一、 概述 四诊合参,重视望诊。 二、望诊 1望神色 2望形态 囟门闭合过早 头小 五迟证 解颅
畸形
囟门宽大,当闭不闭 前囟宽大,目睛下垂
前囟及眼窝凹陷,皮肤干燥
3审苗窍
婴幼儿泄泻阴伤
口: a 面颊潮红,唯口唇周围苍白——猩红热 b 口腔破溃糜烂—口疮 c 口内白屑成片—鹅口疮
a 发热3-4天出疹,疹形细小,状如麻粒,口腔出现麻疹 粘膜斑—麻疹
b 低热出疹,色淡红,出没较快—风痧
c 热退疹出,玫瑰红色—奶麻
d 壮热,肤布疹点,舌绛如草莓—丹痧 e 斑丘疹大小不一,瘙痒难忍—瘾疹
f 丘疹、疱疹、结痂并见,疱疹内水液色清—水痘
g 大疱疹,疱液浑浊,疱壁薄,流出脓水—脓疱疮
4、二便 母乳喂养正常大便:卵黄色,稠而不成形,稍有酸臭气, 日行三次 大便稀薄,夹有白色凝块—内伤乳食 婴幼儿大便呈果酱色,伴阵发性苦闹—肠套叠 5、指纹 浮沉分表里,红紫辨寒热,淡滞定虚实 风关、气关、命关 三、闻诊 1 啼哭声嘶、呼吸不利,谨防急喉风 2咳声嘶哑如犬吠,白喉、急喉风
3、囟门 前囟:12-18月闭合 后囟:出生时、2-4月 4、头围
出生时33-34cm,前三个月后九个月各增长 6cm, 1周为46cm,2周为48cm,5周为50cm,15岁接近成人5458cm。 5、胸围
新生儿 32cm , 1 岁 44cm ,接近头围, 2 岁后渐大于 头围,其差数为岁数减1。 6、乳牙 4-10月 始出,2-2.5岁出齐,6岁出恒牙
பைடு நூலகம்
四、辨证论治 1以温阳散寒,活血化 瘀为治疗原则 2分证论治 a 阳气虚衰 参附汤 b 寒凝血涩 当归四逆汤

2022年中医执业医师笔试《中医儿科学》考试大纲新

2022年中医执业医师笔试《中医儿科学》考试大纲新

2022年中医执业医师笔试《中医儿科学》考试大纲第一单元儿科学基础细目一:小儿年龄分期要点:年龄分期的标准及临床意义细目二:小儿生长发育要点:1.体重测量方法、正常值及临床意义2.身长(高)测量方法、正常值及临床意义3.囟门测量方法、闭合时间及临床意义4.头围的测量方法、正常值及临床意义5.胸围的测量方法、正常值及临床意义6.乳牙和恒牙的萌出时间、数目正常值及临床意义7.呼吸、脉搏、血压的正常值及与年龄增长的关系8.感知、运动、语言、性格发育特点细目三:小儿生理、病因,病理特点要点:1.生理特点及临床意义2.病因特点及临床意义3.病理特点及临床意义细目四:儿科四诊特点要点:1.儿科四诊应用特点2.望诊特点及临床意义3.闻诊特点及临床意义4.问诊特点及临床意义5.切诊特点及临床意义细目五:儿科治法概要要点:1.儿科常用内治法的用药原则及给药方法2.儿科常用内治法及其适应病证3.儿科常用外治法及其临床应用其次单元儿童保健细目一:胎儿期保健要点:养胎护胎的主要内容细目二:婴儿期保健要点:1.新生儿的特别生理现象2.新生儿护养的主要措施3.喂养方式及选择原则4.母乳喂养的方法、优点、留意事项及断奶相宜时间5.人工喂养方法6.混合喂养方法7.添加辅食的原则第三单元新生儿疾病细目一:胎怯要点:1.发病特点2.病因病机3.诊断与鉴别诊断4.辩证论治5.预防与调护细目二:硬肿症要点:1.发病特点2.病因病机3.诊断与鉴别诊断4.辨证论治5.其他疗法6.预防与调护细目三:胎黄要点:1.发病特点2.病因病机3.诊断与鉴别诊断4.辨证论治5.其他疗法6.预防与调护第四单元肺系病证细目一:感冒要点:1.小儿感冒的特点2.病因病机3.诊断与鉴别诊断4.辨证论治细目二:乳蛾要点:1.病因病机2.诊断与鉴别诊断3.辨证论治细目三:咳嗽要点:1.发病特点2.病因病机3.辨证论治4.预防与防护细目四:肺炎喘嗽要点:1.发病特点2.病因病机3.诊断与鉴别诊断4.辨证论治5.肺炎合并心力衰竭的诊断与治疗6.预防与调护细目五:哮喘要点:1.发病特点2.病因病机3.诊断与鉴别诊断4.辨证论治5.预防与调护细目六:反复呼吸道感染要点:1.发病特点2.病因病机3.诊断与鉴别诊断4.辨证论治第五单元脾系病证细目一:鹅口疮要点:1.发病特点2.病因病机3.诊断与鉴别诊断4.辨证论治5.其他疗法6.预防与调护细目二:口疮要点:1.发病特点2.病因病机3.诊断与鉴别诊断4.辨证论治5.其他疗法6.预防与调护细目三:泄泻要点:1.发病特点2.病因病机3.诊断与鉴别诊断4.辨证论治5.预防与调护细目四:厌食要点:1.发病特点2.病因病机3.诊断与鉴别诊断4.辨证论治5.预防与调护细目五:积滞要点:1.发病特点2.病因病机3.诊断与鉴别诊断4.辨证论治5.预防与调护细目六:疳证要点:1.发病特点2.病因病机3.诊断与鉴别诊断4.辨证论治5.预防与调护细目七:贫血要点:1.发病特点2.病因病机3.诊断与鉴别诊断4.辨证论治5.西医治疗6.预防与调护第六单元心肝病证细目一:夜啼要点:1.发病特点2.病因病机3.诊断与鉴别诊断4.辨证论治5.预防与调护细目二:汗证要点:1.发病特点2.病因病机3.诊断要点4.辨证论治细目三:病毒性心肌炎要点:1.发病特点2.病因病机3.诊断要点4.辨证论治5.西医治疗6.预防与凋护细目四:留意力缺陷多动障碍要点:1.发病特点2.病因病机3.诊断与鉴别诊断4.辨证论治5.预防与调护细目五:抽动障碍要点:1.发病特点2.病因病机3.诊断要点4.辨证论治5.预防与调护细目六:惊风要点:1.急惊风与慢惊风的发病特点2.急惊风与慢惊风的病因病机3.急惊风与慢惊风的诊断要点4.急惊风与慢惊风的辨证论治5.急惊风的其他疗法6.急惊风与慢惊风的预防与调护细目七:痫证要点:1.发病特点2.病因病机3.诊断与鉴别诊断4.辨证沦治5.预防与调护第七单元肾系病证细目一:水肿要点:1.发病特点2.病因病机3.急性肾小球肾炎与肾病综合征的诊断与鉴别诊断4.辩证论治5.预防与调护细目二:尿频要点:1.发病特点2.病因病机3.诊断与鉴别诊断4.辨证论治5.预防与调护细目三:遗尿要点:1.发病特点2.病因病机3.诊断与鉴别诊断4.辨证论治5.预防与调护细目四:五迟、五软要点:1.发病特点2.病因病机3.诊断与鉴别诊断4.辨证论治5.预防与调护第八单元传染病细目一:麻疹要点:1.发病特点2.病因病机3.诊断要点4.辨证论治5.其他疗法6.预防与调护细目二:奶麻要点:1.发病特点2.病因病机3.诊断要点4.辨证论治5.预防与调护细目三:风痧要点:1.发病特点2.病因病机3.诊断要点4.辨证论治5.预防与调护细目四:丹痧要点:1.发病特点2.病因病机3.诊断与鉴别诊断4.辨证论治5.其他疗法6.预防与调护细目五:水痘要点:1.发病特点2.病因病机3.诊断与鉴别诊断4.辨证论治5.预防与调护细目六:手足口病要点:1.发病特点2.病因病机3.诊断与鉴别诊断4.辨证论治5.预防与调护细目七:痄腮要点:1.发病特点2.病因病机3.诊断与鉴别诊断4.辨证论治5.其他疗法6.预防与调护细目八: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要点:1.发病特点2.病因病机3.诊断与鉴别诊断4.辨证论治细目九:顿咳要点:1.发病特点2.病因病机3.诊断要点4.辨证论治5.预防与凋护第九单元虫证细目一:蛔虫病要点:1.发病特点2.诊断要点3.辨证论治4.其他疗法5.预防与调护细目二:蛲虫病要点:1.发病特点2.诊断要点3.辨证论治4.其他疗法5.预防与调护第十单元其他疾病细目一:夏季热要点:1.发病特点2.病因病机3.诊断要点4.辨证论治5.预防与调护细目二:紫癜要点:1.发病特点2.病因病机3.诊断与鉴别诊断4.辨证论治5.预防与调护细目三:皮肤黏膜淋巴结综合征让知识带有温度。

中医儿科学知识点总结归纳

中医儿科学知识点总结归纳

中医儿科学知识点总结归纳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中医学在儿科领域中的应用逐渐受到重视。

中医儿科学是研究儿童生长发育和儿童疾病治疗的一个重要分支,它以中医理论为基础,结合儿童的生理特点和疾病表现,总结出一系列与儿科相关的知识点。

本文将对中医儿科学的知识点进行总结归纳。

一、儿科疾病的分类中医儿科学将儿科疾病分为内科、外科和五官科三个方面。

其中内科主要包括呼吸系统疾病、消化系统疾病、神经系统疾病等;外科主要包括创伤性损伤、手术后伤口愈合等;五官科主要包括眼科、耳鼻喉科等。

二、中医儿科的特点中医儿科学有着独特的特点。

首先,它强调整体观念,认为儿童的身体发育和功能发展是一个整体的过程,各个脏器和组织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

其次,它注重辨证施治,根据儿童病情、体质和环境等方面的差异,采取个体化的中医治疗方法。

此外,中医儿科强调预防为主,注重保护儿童的正气,提高儿童的免疫力和抵抗力。

三、中医儿科的常见疾病1. 儿童风寒感冒儿童风寒感冒是指受到寒邪入侵导致的感冒症状。

常见症状包括发热、咳嗽、流鼻涕等。

治疗上,可以采用温中散寒的中药方剂,如葛根汤。

2. 儿童腹泻儿童腹泻是儿科常见病之一,病因多样,如饮食不洁、感冒后肠道感染等。

中医治疗可采用清热利湿的方法,如黄连上清丸。

3. 儿童支气管哮喘儿童支气管哮喘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炎症性疾病,以气喘、咳嗽等症状为主。

中医治疗可选用平喘化痰的方法,如加味透骨草汤。

4. 儿童多动症儿童多动症是一种注意力不集中、过动和冲动的行为障碍。

中医治疗可采用平肝息风的方法,如柴胡疏肝散。

四、中医儿科的诊疗方法中医儿科学在诊疗方法上有着独特的优势。

一般诊断包括观察、闻、问、切四个方面,通过观察儿童的面色、舌苔、脉象等来判断病情。

治疗方法主要包括中药治疗、针灸推拿、中药熏洗等。

五、中医儿科的注意事项中医儿科的治疗过程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首先,强调患儿的饮食调养,合理搭配膳食,保证营养的平衡。

其次,家长在治疗中要积极配合医生的指导,加强儿童的体育锻炼,提高免疫力。

中医儿科习题集及答案

中医儿科习题集及答案

《中医儿科》习题集第一章中医儿科学基础一、单项选择题1 .我国史书中明确记载的最早儿科医生为 ( )A .巫方B .扁鹊C .钱乙D .巢元方E .孙思邈2 .相传至今,我国最早的儿科专著为 ( )A .《山海经》B .《诸病源候论》C .《小儿药证直诀》D .《颅囟经》E .《五十二病方》3 .下列哪位医家被誉为“儿科之圣” ( )A .钱乙B .扁鹊C .巢元方D .张仲景E .薛己4 .明代薛铠、薛己父子精于儿科,在其以下哪一著作中论小儿各科病证 221 种,列医案 1540 则。

( )A .《活幼口议》B .《保婴摄要》C .《育婴秘诀》D .《幼幼新书》E .《幼科发挥》5 .下列哪位医家提出“小儿稚阳未充,稚阴未长者也”的生理特点 ( )A .吴鞠通B .陈复正C .万全D .薛已E .扁鹊6 .一般将多少岁作为儿童年龄的上限。

( )A . 11 岁B . 17 岁C . 14 岁D . 18 岁E . 9 岁7 .妊娠早期多少周前的胚胎期,从受精卵至基本形成胎儿,最易受到各种病理因素的伤害,造成流产或先天性畸形。

( )A . 4 周B . 8 周C . 12 周D . 16 周E . 6 周8 .幼儿期一般是指 ( )A .自出生至生后 28 天B . 1 周岁至 6 周岁C .出生 28 天后至 l 周岁D . 3 周岁至 7 周岁E . 7 周岁至 10 周岁9 .新生儿的头围一般为 ( )A . 26cmB . 28cmC . 44cmD . 34cmE . 20cm10 .“变蒸学说”最早见于哪本书。

( )A .《脉经》B .《诸病源候沦》C .《颅囟经》D .《温病条辨》E .《山海经》二、填空题1 .《山海经》中所载的 __________ 是传说中我国最早的儿科医生。

2 .最早的儿科专著《颅囟经》,提出婴幼儿体属 ______ 的观点,论述了小儿脉法及惊、痫等疾病的证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6
小儿的生理特点
古代医家对小儿的这种生理特点早有论述,如 《灵枢•逆顺肥瘦》说:“婴儿者,其肉脆血少 气弱”,清代吴鞠通则进一步指出小儿时期 “稚阴未长,稚阳未充” ,进一步说明了小儿 无论在物质基础与生理功能上,都是幼稚和不 完善的。
2020/11/14
7
小儿的生理特点
脏腑娇嫩、形气未充主要表现在肺常不足、脾常 不足、肾常虚等几个方面:
中医儿科学基础
中医儿科学概念
中医儿科学,是以中医理论体系为指导,研 究小儿的生长发育、预防、保健和疾病诊 治的一门临床学科。
2020/11/14
2
小儿的生理特点
小儿的生理特点可归纳为: ①生机蓬勃、发育迅速; ②脏腑娇嫩、形气未充。
2020/11/14
3
小儿的生理特点
(一)生机蓬勃、发育迅速
生机蓬勃、发育迅速是小儿生理特点之一,用 来比喻小儿时期生长发育非常迅速。以形体发 育为例,小儿体重,从出生到1周岁增长3倍, 身长增长1.5倍,头围增长0.5倍。
小儿为稚阴稚阳之体,病理上有发病容易,传 变迅速的特点,在治疗上应做到治疗快、用药 准、剂量适宜(其实所有年龄段患者皆如此, 只是小儿体质的原因更敏感),否则易导致疾 病变化,失去治疗时机而危及患儿生命。
2020/11/14
16
小儿的用药特点
1.中药剂量:小儿中药的剂量,常随年龄大小、体 质强弱、病情轻重、医者经验而不同。药性平和的药 物一般小儿的用量相对较大,尤其是益气健脾、养阴 补血、消食和中等中药。但辛热、苦寒(化为六淫致 病,辩证的重要性)、攻伐及药性较猛烈的药物,用 时应特别注意严控剂量。
2、传变迅速:小儿患病以后,又有变化迅速的特点。 这主要体现在疾病的寒热虚实相互转化上。小儿疾病 “易虚易实,易寒易热”转变远较成人迅速。
2020/11/14
13
小儿的病理特点
(二)脏气轻灵、易趋康复 小儿疾病在病情发展传变的过程中,由于小儿体禀纯阳、生机蓬
勃,发育迅速、活力充沛,组织器官修复能力强,而且病因比较 单纯。疾病的过程中,情志因素干扰和影响相对较少。所以疾病 容易治愈。小儿疾病虽然多见,但大都病程较短、恢复亦快。正 如《景岳全书·小儿则》指出:“其脏气清灵,随拨随应。但能确 得其本而撮取之,则一药可愈,非若男妇损伤积痼痴顽可比。”
⑴肺常不足:肺主一身之气,外合皮毛。肺脏娇 嫩,则卫外不固,易为外邪侵袭。肺之气赖脾 之精微充养,脾胃健旺,则肺卫自固,而小儿 脾胃不足,则肺气亦弱。
2后天之本,主运化水谷精微, 为气血生化之源,小儿发育迅速,生机旺盛, 对营养精微需求较成人相对为多,但小儿脾胃 薄弱,饮食稍增,即易引起运化功能失常,故 曰脾常不足。
2020/11/14
19
小儿的用药特点
3.中药煎煮方法 煎煮小儿汤剂,一些先煎、 后入、包煎、及烊冲药物的处理与成人汤剂相 同,煎出的药量,根据年龄大小来决定,一般 婴儿60-100ml,幼儿及幼童100-150ml, 学龄儿童150-200ml(优势病种)。
2020/11/14
20
人有了知识,就会具备各种分析能力, 明辨是非的能力。 所以我们要勤恳读书,广泛阅读, 古人说“书中自有黄金屋。 ”通过阅读科技书籍,我们能丰富知识, 培养逻辑思维能力; 通过阅读文学作品,我们能提高文学鉴赏水平, 培养文学情趣; 通过阅读报刊,我们能增长见识,扩大自己的知识面。 有许多书籍还能培养我们的道德情操, 给我们巨大的精神力量, 鼓舞我们前进。
2020/11/14
14
小儿的病因特点
小儿疾病的病因与成人有相似之处,但由于有 其体质特点,尚具有特殊性。小儿病因主要有 外感六淫(即风寒暑湿燥火)、疠气(瘟疫、传 染性病邪的统称)、内伤饮食、胎产损伤、禀 赋因素(体质)四个方面,其中胎产损伤为小 儿所特有。
2020/11/14
15
小儿的用药特点
2020/11/14
5
小儿的生理特点
(二)脏腑娇嫩、形气未充 脏腑娇嫩、形气未充是小儿生理的另一特点,脏腑是
指五脏六腑,形气是指形体结构、气血津液、气化功 能。小儿出生后,五脏六腑都是娇嫩柔弱的,其形体 结构、四肢百骸、筋骨肌肉、气血津液、气化功能都 是不够成熟和相对不足的。
2020/11/14
2020/11/14
11
小儿的病理特点
小儿的病理变化亦具有特色,归纳起来,小儿 病理特点主要有:
①发病容易、传变迅速; ②脏气清灵、易趋康复。
2020/11/14
12
小儿的病理特点
(一)发病容易,传变迅速
1.发病容易: 吴鞠通指出小儿“脏腑薄,藩篱疏, 易于传变,肌肤嫩,神气怯,易于感触。”正说明小 儿易于发病,且发病之后易于传变。
2020/11/14
9
小儿的生理特点
⑶肾常虚:肾为先天之本,肾中元阳元阴为生命 之根本,各脏之阴取之于肾阴的滋润,各脏之 阳依赖于肾阳之温养。小儿出生后处于生长发 育之时,肾气未盛,气血未充,肾气随年龄增 长而逐渐充盛,此即小儿肾常虚之意。
2020/11/14
10
小儿的生理特点
此外,小儿五脏功能生理特点,还表现为肝常有 余、心常有余。所谓肝常有余,不是指小儿肝 阳亢盛,而主要是指小儿时期肝主疏泄,具有 升发疏泄全身气机的功能。心常有余同样不是 指心火亢盛,而是指小儿发育迅速,心气旺盛 有余,呈生机蓬勃之象。
2020/11/14
4
小儿的生理特点
古代医家把小儿这种生机蓬勃、发育迅速的生理特点,称 之为“纯阳”,我国现存最早的《颅囟经》中首先提 出小儿从先天所禀之肾中元阴元阳尚未耗伤,所以生 机特别旺盛,生长发育速度迅速。“纯阳”的理论, 高度概括了小儿在生长发育的过程中,阳充阴长的过 程,有如旭日东升,草木方萌,蒸蒸日上,欣欣向荣 的生理现象。
2020/11/14
17
小儿的用药特点
一般新生儿宜用成人量的1/6,乳幼儿宜用 成人量的1/3~2/3,幼儿及幼童宜用成 人量的2/3或成人量,学龄儿童宜用成人量。
2020/11/14
18
小儿的用药特点
2.中药剂型 为了适应不同的疾病,中药的 剂型一般可分为汤剂和丸、散、膏、丹等几种。 目前,中药新剂型如冲剂、糖浆剂、片剂、浸 膏剂、针剂、栓剂等应用方便,临床也有肯定 的疗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