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0MW亚临界火电机组热力系统(火用)分析

合集下载

600MW亚临界机组锅炉优化燃烧试验研究

600MW亚临界机组锅炉优化燃烧试验研究

600MW亚临界机组锅炉优化燃烧试验研究引言随着能源需求的不断增长和环境保护意识的提高,火力发电行业对于锅炉燃烧技术的优化研究日益重要。

600MW亚临界机组是我国火力发电的主要机组之一,其锅炉燃烧技术的优化研究对于提高发电效率、降低污染排放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旨在对600MW亚临界机组锅炉优化燃烧试验研究进行探讨,以期为工程实践提供参考和借鉴。

一、600MW亚临界机组锅炉燃烧系统的特点600MW亚临界机组锅炉燃烧系统包括煤粉预处理系统、燃烧系统、余热锅炉等,其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燃烧系统复杂:600MW亚临界机组作为大型火力发电机组,其燃烧系统具有多个锅炉燃烧器和布风器,整个系统运行稳定性和安全性要求高,需要精心设计和调试。

2.高效节能要求:近年来,环保要求不断提高,600MW亚临界机组在燃烧系统优化设计中需要考虑能源利用效率和节能减排的要求,以提高发电效率,并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3.运行稳定性要求高:600MW亚临界机组的锅炉燃烧系统对于燃烧稳定性和运行可靠性的要求非常高,需要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尽可能提高燃烧效率。

二、600MW亚临界机组锅炉优化燃烧试验研究内容为了满足600MW亚临界机组锅炉燃烧系统优化设计的需求,需要进行一系列的试验研究,以获得有关燃烧工况下的数据和参数。

具体的研究内容包括:1.燃烧系统性能试验:对600MW亚临界机组锅炉燃烧系统进行性能试验,获得其燃烧效率、燃烧稳定性等性能指标,为后续的优化设计提供参考。

2.燃烧过程数值模拟:利用数值模拟软件对600MW亚临界机组锅炉燃烧过程进行模拟,研究燃烧系统内部的流场分布和燃烧参数变化,为燃烧优化提供理论依据。

3.燃烧工况试验:通过对600MW亚临界机组锅炉在不同燃烧工况下进行试验研究,获得燃烧系统在不同负荷、燃料组成等条件下的工作特性,为燃烧系统的优化设计提供数据支持。

基于热经济学会计模式亚临界600MW机组节能分析

基于热经济学会计模式亚临界600MW机组节能分析
第4 0卷 学 报
J o u r n a l o f N o r t h C h i n a E l e c t r i c P o w e r Un i v e r s i t y
Vo 1 . 40. No . 2 Ma r ., 2 01 3
THA , t h e e x e r g y e f f i c i e nc y a n d e x e r g y e c o no mi c c o e ic f i e n t o f e a c h s u b s y s t e m we r e o b t a i n e d by c a l c ul a t i n g t h e t he r mo - d y n a mi c s a nd t h e r mo e c o n o mi c s i n d i c a t o r s .T he n e v a l ua t e d t h e e ne r g y— s a v i n g p o t e n t i a l o f t he s e s u bs y s t e ms us i n g t he a — b o r e ・ me nt i o ne d t wo c o e f f i c i e n t s a n d de t e r mi n e d whe t he r t o i mp r o v e s ub s y s t e ms . Th e r e s u l t s i n di c a t e t h a t t h e NO. 6 l o w- p r e s s u r e he a t e r s i s t h e f o c us o f e n e r g y — s a v i n g. Ke y wo r ds: t h e r mo e c o n o mi c s; ac c o u nt i n g mo de l ;e x e r g y e ic f i e nc y; e x e r g y e c o n o mi c c o e ic f i e n t

浅析600MW亚临界燃煤机组深度调峰运行

浅析600MW亚临界燃煤机组深度调峰运行

浅析600MW亚临界燃煤机组深度调峰运行因国家政策及现阶段电力市场需求导向,各火力发电机组特别是大容量机组参与深度调峰已显常态并成为未来发展趋势,本文针对某厂600MW亚临界燃的煤机组30%额定容量下深度调峰运行情况进行分析总结,就大容量机组参与深度调峰的运行工况特点及注意事项进行了梳理,探讨深度调峰对大容量机组带来的不利影响,以期为同类机组深度调峰改造及运行提供参考和借鉴。

标签:600MW亚临界燃煤机组深度调峰按照《国家发改委、国家能源局关于印发的通知》(发改运行[2016]1558号)规定,如果一台机组被认定为可再生能源调峰机组,本台机组退出市场电量交易,在后续年份中将获得不低于上年火电平均利用小时的基础电量计划,可避免激烈的市场电量交易竞争,为企业带来可观经济利益[1] 。

为此,我国各地各电力企业及一些相关技术联盟等学术机构积极组织开展深度调峰技术研讨、通过研究设备升级改造、机组灵活性改造,保机组调峰能力能满足电网需求,以便早日享受政策红利。

某厂在深入研究其机组调峰能力的基础上,抢抓先机,积极主动联系经信委开展可深度调峰机组认定工作,在2018年初其1号发电机组已被省经信委认定为可再生能源调峰机组。

一、基本概况该厂汽轮机为哈尔滨汽轮机厂有限责任公司生产,型号NZK600-16.7/538/538,型式为亚临界、一次中间再热、单轴、三缸四排汽、直接空冷凝汽式;锅炉为哈尔滨锅炉厂有限责任公司引进美国ABB-CE燃烧工程公司技术设计制造的亚临界、一次中间再热、单炉膛、正压直吹、四角切圆、平衡通风、干排渣、Π型半露天布置、全钢构架、悬吊结构、控制循环汽包锅炉,型号为:HG-2080/17.5-YM9;采用六台中速辊式磨煤机,型号ZGM113G型。

除灰为双室五电场电除尘,脱硫为FDG湿法脱硫,脱硝系统采用选择性催化还原法(SCR)脱硝工艺,以液氨为还原剂。

每台锅炉布置两台SCR反应器,催化剂的型式采用蜂窝式,设计为三层。

600MW亚临界锅炉运行分析与燃烧调整研究

600MW亚临界锅炉运行分析与燃烧调整研究

600MW亚临界锅炉运行分析与燃烧调整研究600MW亚临界锅炉在我国较为大型的发电厂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但是目前对于600MW亚临界锅炉的运行以及燃烧相关方面的理论分析较少,能否对气温与制粉系统燃烧进行正确控制,关系到600MW亚临界锅炉能否正常运行,关系到运行设备和操作人员的人身安全,必须要重视气温控制以及制粉系统的燃烧控制问题。

600MW亚临界锅炉的运行分析与燃烧研究对于提升亚临界锅炉的热效率节省成本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本文对于600MW亚临界锅炉的气温控制进行了分析,对其运行进行了研究,对燃烧的调整进行了相关的论述。

标签:600MW亚临界锅炉运行分析燃烧调整气温控制引言目前600MW的亚临界机组在我国大型的发电厂中应用越来越广泛。

600MW 亚临界锅炉的运行分析主要是对于其气温的控制分析以及燃烧的控制分析,二者之间关系到亚临界锅炉的热效率,这是600MW亚临界机组在实际的运行过程中较为难控制的两个方面。

对于亚临界锅炉的气温以及燃烧的控制不仅关系到亚临界机组的热效率问题以及正常运行还关系到相关方面操作人员的人身生命安全。

虽然在亚临界锅炉的气温以及燃烧控制方面取得了巨大的进展,但是在600MW 亚临界锅炉运行的过程中还是存在着许许多多的问题。

本文将600MW的亚临界锅炉的问题归结为气温控制以及燃烧控制两个方面来进行分析。

一、600MW亚临界锅炉的气温控制如果要了解600MW亚临界锅炉的气温控制,那么首先要找到影响气温变化的因素。

在600MW亚临界锅炉中影响气温的环节因素较多包括给水的温度,机组负荷,煤的品质,制粉的层次,水和煤的比例以及烟气的挡板等。

在实际运作的过程中要根据亚临界锅炉的温度变化产生的具体原因来对气温进行控制。

目前锅炉在实际运作过程中气温变化的因素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水和煤二者之间的比例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气温,煤的燃烧程度在很大程度决定了气温控制的效果。

煤燃烧的越充分那么其对于气温的控制效果就越好,反之如果煤的质量存在问题,那么就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气温的控制,所以提高煤的质量是一个极其重要的措施。

600MW机组热经济性能分析与系统优化

600MW机组热经济性能分析与系统优化
主题三:600MW机组热经济性能分析与系统优化应用案例分析 以某火力发电厂的600MW机组为例,探讨热经济性能分析与系统优化的应用。
1、机组概况
1、机组概况
该火力发电厂拥有两台600MW机组,分别于2010年和2012年投入运营。机组 主要燃料为煤炭,发电量为每年15亿度左右。
2、热经济性能分析
2、热经济性能分析
根据实际运行数据,对两台机组的热经济性能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显示,两 台机组的能耗情况存在一定差异,其中#1机组的能耗偏高。通过进一步调查,发 现#1机组的设备选型、运行参数等方面均存在一定问题。
3、系统优化措施
3、系统优化措施
针对#1机组存在的问题,采取以下系统优化措施: (1)设备配置优化:对设备进行合理配置,消除设备冗余,提高设备利用率。 具体措施包括更换部分设备、改进设备匹配度等。 (2)操作方式优化:通过实 验和计算,找到最佳的操作方式,减少不必要的操作环节,提高操作效率。具体 措施包括调整燃烧控制策略、加强设备维护管理等。 (3)
3、系统优化措施
系统监控优化:改进机组监控系统,实现实时监测和智能控制,提高机组的 稳定性和安全性。具体措施包括安装新型传感器、改进监控界面等。
参考内容
引言
引言
600MW机组热力系统是发电厂的核心部分,其热力学性能直接影响到整个发电 厂的效率和稳定性。随着能源价格的上涨和环保要求的提高,优化600MW机组热 力系统的热力学性能具有重要意义。本次演示将分析600MW机组热力系统的工作 原理和流程,建立热力学模型,探讨影响热力学性能的因素及优化方案。
3、优化结果
3、优化结果
通过以上优化方法,可以取得以下结果: (1)降低能源消耗:优化后,机组的能源消耗量明显减少,提高了能源利用 效率。 (2)提高设备利用率:优化后,设备的利用率得到了提高,减少了设备 的闲置和浪费。 (3)提高操作效率:优化后,操作方式更加简洁、高效,减少 了操作时间和劳动强度。

600MW亚临界热经济性及耗差分析

600MW亚临界热经济性及耗差分析

600MW亚临界热经济性及耗差分析本文通过对600MW亚临界空冷机组的热经济指标进行计算,并建立耗差分析模型,找出技术的利弊,并分析其优缺点,以期为空冷机组的改进提供数据以及理论支持,并促进其经济运行,减低能量消耗。

标签:亚临界热经济性耗差分析一、前言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环境保护要求日益严格,火电厂采用空气冷却气轮机冷端技术有了长足的进步。

从1987年我国投运发电的20万千瓦的火电直接空冷机组的18年间,热力系统冷端便产生了一系列的变革,其共同特点就是用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空气作为冷却介质,变水工艺为无水工艺[1]。

我国的环境以及生态问题依旧比较严峻,需要进一步加强火力发电产业的安全、高校以及清洁运行。

现代主要使用的是自动化管理系统,加强运行的控制力度,有效提高监控水平。

二、亚临界空冷机组的概述亚临界是物质的一种存在状态,在这个状态下,某些物质的沸点要低于外界温度,并要比临界温度高。

在这个状态下,该物质主要是以流体的形式存在的,压力要明显地小于临界压力[2]。

其中临界压力是指临界温度下气体液化所需要的压力,而临界温度是指加压能够促使气体液化的温度临界值。

在发电场中,所谓亚临界是指电厂锅炉的蒸汽参数,具体来说是指过热器出口蒸汽的额定表压力。

压力锅炉的压力如果在14-22.2MPa范围之内,则属于亚临界压力锅炉[3]。

亚临界空冷机组主要使用的冷却介质是空气,具有无污染,可再生循环的特点。

常规的火电厂的热力系统主要有两个部分组成,分别为热源区和冷端。

冷端是由三个部分构成的,分别为凝汽设备、冷却设备以及水源工程。

空气作为冷却介质,可用于各种流体的冷凝和冷却,在火力发电厂里得到充分应用并在由翅片管式空冷散热器和空冷风机群组成的空冷介质凝汽器来实现。

因为空气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冷却介质,因此不再担心冷却介质的减量、枯竭或涨价。

一般来说,采用空冷机组厂区占地较大,投资偏高,运行中厂用电率较高。

三、600MW亚临界工况耗差分析根据表1分析可得,在600MW的亚临界工况下,其主要的运行参数实际值与目标值之间的差异不明显,运行状况比较良好,具有较高的热经济性。

600MW亚临界机组综合升级改造后的锅炉性能分析

600MW亚临界机组综合升级改造后的锅炉性能分析

600MW亚临界机组综合升级改造后的锅炉性能分析在新形势下,亚临界机组仍然是我国燃煤火电机组的核心机型。

600MW亚临界机组综合升级改造尤为重要,是提高锅炉整体性能以及最大化降低机组运行过程中供电煤耗的重要路径。

因此,本文从不同方面入手客观分析了600MW亚临界机组综合升级改造后的锅炉性能。

标签:600MW亚临界机组;综合升级改造;锅炉性能;分析在资源与环境压力作用下,火电领域产业结构优化调整以及升级日渐重要,是落实节能减排理念的关键点。

由于在内外部因素作用下,600MW亚临界机组运行中极易出现各类故障。

发电厂要多层次做好机组综合升级改造工作,实时提高锅炉运行性能,降低能耗的同时,提高机组运行经济性,顺利实现机组综合升级改造目标。

1 600MW亚临界机组综合升级改造(1)空预器密封结构与换热元件。

空预器密封结构与换热元件是600MW 亚临界机组综合升级改造的重要方面之一。

在空预器密封装置方面,发电厂可以将其升级改造为金属扇形板自动跟踪装置,将双金属管合理安装在烟道内部合理位置,在烟温动态变化下,促使内外管膨胀量不同,内管不断向外运动,曲臂、横梁等在扇形板自重影响下不断向下运动,扇形板和转子热变形同时实现,自动化调节密封间隙,降低实时控制在规定范围内。

同时,发电厂可以根据600MW 亚临界机组整体运行情况,科学升级改造换热元件,尽可能减少元件中间层的具体高度,将冷端换热元件改造为陶瓷结构,有效解决600MW亚临界机组运行中换热元件频繁出现的腐蚀问题。

(2)低温省煤器与“增引合一”。

在600MW亚临界机组运行中,发电厂要注重对低温省煤器的升级改造,在空预器出口烟道合理位置安装上低温省煤器,控制好安装数量,便于低温省煤器运行过程中回收的热量可以作为机组汽轮机运行过程中重要的输入热量。

发电厂可以在旁路电动调节门开度自动调节的基础上,动态控制低温省煤器运行过程中的具体结水流量,避免烟气温度过高或者过低。

此外,在日常运行过程中,“增引合一”也是600MW亚临界机组综合升级改造的重要方面。

浅析600MW亚临界燃煤机组燃烧器系统的优化

浅析600MW亚临界燃煤机组燃烧器系统的优化

浅析600MW亚临界燃煤机组燃烧器系统的优化摘要:为了有效控制设备数损坏和环保压力的日益增加,根据煤种和电厂实际运行面临的诸多问题,本厂对燃烧器进行改造和升级。

一、燃烧器简介本机组的燃烧器采用前后墙对冲燃烧方式:制粉系统为中速磨正压直吹式系统,磨煤机为ZGM113G型中速辊式磨煤机,共6台,其中一台备用。

煤粉细度为R90一10~40%,锅炉共配有30只低NOx轴向旋流式煤粉燃烧器:每层各有5燃烧器,同一层的5只燃烧器与一台磨煤机相连,燃烧器的投、停与磨煤机的投、停同步。

为降低NOx的生成量,在煤粉燃烧器上方的2只燃尽风风箱上布置了1层共10只燃尽风调风器。

布置如下:煤粉燃烧器各层高度间距为4.4m,各燃烧器宽度间距为3.68m,最外侧燃烧器中心线到两侧墙水冷壁中心线的距离为2.99m,燃烧器上部布置有燃尽风(OFA)风口,10只燃尽风调风器分别布置在前后墙上。

燃尽风距最上层燃烧器中心线距离为4m。

平时运行中,屏式过热器管壁温度高容易超温,氮氧化物生成量较大,喷氨量大,容易造成空预器堵塞,基于以上原因,对锅炉燃烧器进行改造优化。

二、燃烧器的改造2.1燃烧系统改造主要涉及以下几个方面:1)燃尽风改为前后墙各5个主燃尽风和2个侧下辅助燃尽风,增加燃尽风风量加大燃尽风喷口的面积,燃尽风主要采用直流射流;2)将主燃尽风的标高提高,使其距离上层煤粉燃烧器6.2米~6.5米,以增加还原区的高度,同时新增侧下燃尽风,以保护侧墙水冷壁及提高侧墙未燃尽煤粉的燃尽性;3)采用低氮燃烧方式后,主燃烧区处于还原性气氛中,会造成水冷壁壁面严重缺氧,低氮燃烧改造的同时在侧墙安装贴壁风系统;4)将原燃烧器一次风喷管及浓缩器进行更换,采用文丘里+优化浓缩器的结构形式,文丘里结构可以起到很好的均流作用,将煤粉管道内的上下气流偏差进行均流,同时配合优化后的浓缩器,使一次风出口达到外浓内淡的煤粉浓度分布效果;为提高浓缩器及中心筒的耐磨性,将浓缩器和中心筒表面加装碳化硅护圈;将中心风筒的直径缩小,保证冷却浓缩器所需的冷却风量即可。

关于600MW亚临界燃煤机组深度调峰运行的分析

关于600MW亚临界燃煤机组深度调峰运行的分析

关于600MW亚临界燃煤机组深度调峰运行的分析摘要:由于国家政策及我国电力市场需求导向的影响,各个火力发电机组,尤其是对于大容量的机组参与的深度调峰已经成为发展趋势的一大特征。

借此,本文就以武乡电厂一期工程2号锅炉低负荷工况投运C层大调节比煤粉燃烧器,就大容量机组参与深度调峰运行特点及注意事项进行了梳理,并且就深度调峰对大容量机组带来的不利影响进行了探究和分析,进而为进行大容量机组深度调峰改造事宜提供理论方面的思考和建议。

关键词:600MW;亚临界燃煤机组;深度调峰;不利影响引言根据《国家发改委、国家能源局关于印发的通知》中规定了,一旦一台机组被认定为可再生能源调峰机组,那么,该机组需要退出当前的市场电量交易,并且在后续年份中会获取不低于上一年平均利用的基础电量,进而有效的避免激烈的市场竞争,为企业实现利益最大化。

因此,各个地区进行600MW亚临界燃煤机组深度调峰的运行分析,不仅可以实现机组设备的改造和升级,而且还能够提高机组应用的灵活性。

一、项目情况概述武乡电厂一期工程建设规模为1200MW,安装2台600MW国产亚临界、一次中间再热、单轴、三缸四排汽直接空冷凝汽式汽轮机,三相两极同步发电机,采用水氢氢冷却方式,励磁方式自并励静止励磁系统,安装两台2080t/h亚临界控制循环汽包锅炉,四角切圆燃烧,单炉膛∏型布置,一次中间再热,平衡通风,全钢构架,半露天布置,固态排渣煤粉炉,1号、2号机组分别于2006年10月和2007年1月投产发电。

为适应武乡电厂一期工程2号锅炉低负荷工况投运C层大调节比煤粉燃烧器,我方编制技术方案如下:拟将2号锅炉D磨对应的原煤仓增加隔层并加固,改造为1个日常使用煤仓和1个调峰用煤仓,在煤仓间运转层增加1台称重给煤机,在锅炉房0m层增加1台中速磨煤机、1台密封风机、1台增压风机及对应的压力风管道、密封风管道,在锅炉低负荷工况时将热值较高的优质煤磨制为煤粉,并通过中速磨煤机出口送粉管道输送至C层大调节比燃烧器中频加热线圈入口,以点燃热值较低的日常用煤。

600MW火电机组汽轮机热力系统分析

600MW火电机组汽轮机热力系统分析

600MW火电机组汽轮机热力系统分析发布时间:2022-05-07T06:07:55.960Z 来源:《当代电力文化》2022年2期作者:陈望奎[导读] 随着国家和社会对节能减排越来越重视,作为煤炭消费的大户,陈望奎大唐蒲城发电有限责任公司陕西省渭南市 715501摘要:随着国家和社会对节能减排越来越重视,作为煤炭消费的大户,热力发电厂对热效率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本文将从各个系统中机组结构入手对对影响热力系统热效率的因素进行分析研究,并且本文以某600MW亚临界发电机组为算例,采用分析法对其各个系统进行定量计算得到其机组的效率,分析其损失产生的原因并提出减小其损失的方案,从而对其热力系统进行优化。

研究发现锅炉中效率与其热效率有较大差别,汽轮机中低压缸效率远小于其他两缸,而回热系统中末级加热器效率比前几级效率低。

本文分析了热力参数变化以及机组结构对机组热经济性的影响,蒸汽冷却器、回热加热器等机组都为提高机组的热效率做出了贡献。

关键词:效率;热力系统;热效率;能量1.引言对于热电厂中热力系统的分析和优化一直是国内外关注的,用来评价火电机组的能效的评价方法基本可以分为两类,即基于热力学第一定律的热量法和基于热力学第二定律的研究方法。

热力系统的优化的一个最主要的目的是提高热力系统的热经济性,钱磊介绍了包括热平衡法、等效焓降法以及不同计算方式衍生出的循环函数法和矩阵分析法在内的许多热经济型计算方法[1]。

其主要思想为热力学第一定律对大型火电机组建立计算模型后,对典型工况下的各项热经济指标进行了定量计算并对其进行了综合评价及优化[1]。

武国磊分析并借鉴了等效焓降法以及热平衡分析法两种论证技术经济性的方法,得出了分析法,结合了热力学第一及第二定律,既考虑能的多少,同时兼顾了能的质量和品质,从而诊断并分析了600MW火电机组损的主要原因并提出了改进方案[2]。

宋之平教授提出的单耗分析理论主要基于热力学第二定律,展示了燃烧单耗的构成分布及变化的图景。

600MW发电厂热力系统讲义汽机解析

600MW发电厂热力系统讲义汽机解析

600MW发电厂热力系统第一章600MW 机组热力系统总的介绍第一节概述火力发电厂的生产过程,从能量的观点看,就是能量的转化和转移的过程,即:燃料化学能一热能-机械能一电能,以下重点从能量的角度介绍一下火力发电厂的生产过程。

煤场的煤经碎煤机处理后由皮带输送至煤仓间原煤斗,在磨煤机的研磨作用下变成煤粉,被一次风携带至锅炉各层燃烧器,喷入炉膛,二次风则提供燃烧所必须的氧气,组织良好的燃烧,产生高温烟气。

这一过程是燃料的化学能转化为热能的过程。

锅炉内的工质吸收燃料燃烧所释放的热能,在锅炉受热面中不断被加热,从不饱和水变为高温过热蒸汽。

这一过程是能量的转移过程,即炉内的热能由辐射,对流等形式传给炉内的工质。

具有一定能量的过热蒸汽进入汽机高缸,对高缸转子做功使之转动。

这一过程是能量的转化过程,蒸汽的热能转化为转子的机械能。

高缸的排汽(冷再)进入锅炉的再热器,吸收烟气热量之后引入汽机中,低压缸做功,完成能量由化学能向中,低压转子机械能转化的过程。

具有一定动能的汽机转子带动发电机转子,产生旋转磁场,最终以电流形式由定子线圈输出,经主变送往线路。

这一过程完成机械能向电能的转化。

在上述的能量转化过程中,存在各种能量损失,有锅炉损失,管道损失,冷源损失,汽机损失,机械损失和发电机损失。

在以上损失中,各项所占比例不相同,冷源损失最大,相对应的循环热效率也最低,只有40%多,因此全厂的总效率也只有30%多。

但是从运行的角度可以通过采取各种方法,减小各项损失,达到机组优化运行,降低供电煤耗率的目的。

以下,对工质在热力系统中的循环过程作一简单介绍。

低压缸排汽被循环水冷却后,凝结成水,汇集至热井,经过凝泵升压,进入除盐装置,除去凝水中的盐份。

除盐装置出口至轴封加热器,利用轴封汽回汽对凝水加热,再到除氧器水位调节站,控制除氧器水位的稳定。

再依次经过#8,#7,#6,#5 低加,对凝水加热,之后进入除氧器。

除氧器也是一加热器,一是对凝水加热,二是除去水中的溶氧,防止设备的腐蚀。

600MW机组热力系统解析

600MW机组热力系统解析

锅炉疏水放气系统
系统的组成
锅炉疏水系统包括:炉后烟道下联箱疏水( 5% 旁路至定排)每路疏水 两只阀门(作用不同),顶棚管进口联箱疏水,省煤器入口管疏水,雾化 汽疏水,炉本体及空预器吹灰器疏水,汽包水位计疏水等。以上疏水全部 至定排扩容器;放气系统包括:汽包两侧及夹层放气(共四路),过热器 一级减温器后放气,前屏出口放气,墙再出口放气,后屏出口放气。以上 放汽管道和阀门均布置在炉顶。
系统的流程
连排汽体收集

根据连排汽体中含盐量,确定连排汽体排放大气或者 除氧器。
锅炉风烟系统
一次风系统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一次风系统的作用
一次风主要用于磨煤机中煤粉的干燥和输送。磨煤 机热风调节挡板根据给煤量,控制进入磨煤机中的 一次风量,磨煤机出口温度由冷风挡板来控制。一 次风机控制系统通过两台一次风机进口动叶开度来 控制一次风母管压力满足煤粉输送要求。另外两台 密封风机吸入口接在一次冷风母管上,因我厂磨煤 机为正压式,密封风机的作用是对磨煤机,给煤机 及热风门处进行密封,防止煤粉外漏污染环境。
锅炉排污系统
系统的组成 排污系统由连续排污扩容器,定期排污扩容器,连排扩容器水位调节站, 前墙放水,后墙放水,汽包连续排污及所属阀门管道组成。
系统的作用
连续排污可以排出炉水中部分盐份,使炉水的含盐量和 PH 值在规定 范围内。连续排污从炉水中含盐量最大的部位引出。 定期排污可排出炉水中沉淀物,调整炉水品质以补充连续排污不足。 定期排污从沉淀物积聚最多的地方引出,平圩 #1 、 #2 炉定排管从水冷壁 前后墙下联箱引出。
系统的作用

1)对过热蒸汽温度、再热蒸汽 温度进行控制,使之满足各个负荷点 的要求。 2)减温水系统安装快关阀, 当机组发生跳闸时快关阀联锁关闭, 防止汽机进水,起到保护汽轮机的作 用。

宁德600MW超临界机组热力系统热经济性分析的开题报告

宁德600MW超临界机组热力系统热经济性分析的开题报告

宁德600MW超临界机组热力系统热经济性分析的开
题报告
标题:宁德600MW超临界机组热力系统热经济性分析
摘要:
宁德600MW超临界机组是一种新型的高效节能发电设备。

在热力系统中,热经济性是评价机组热能利用效率的重要指标。

本文旨在分析该
机组热力系统的热经济性,对其进行评价和提升。

本文首先介绍了超临界机组的基本原理和技术特点。

然后,对宁德600MW超临界机组的热力系统进行了详细的描述,包括供热系统、蒸汽发生系统和余热利用系统等。

接着,通过对机组运行数据的统计和分析,计算了其热能输入和输出量,并利用热经济学方法得出了机组的热经济
系数。

在此基础上,本文对热经济系数进行了进一步探究。

通过对比相似
机组的热经济系数,分析了宁德600MW超临界机组的优势和劣势。

针对机组热经济性存在的问题,本文提出了相应的优化措施,包括提高汽轮
机效率、优化水处理系统、增加冷却水量等。

最后,本文对宁德600MW超临界机组的热经济性进行了总结和展望。

认为在今后的运行中,需要进一步提高机组的热经济性,以实现更高效
的能源利用和更加可持续的发展。

关键词:超临界机组;热力系统;热经济性;热经济系数;优化措施。

600mw火电机组全面性热力系统简介

600mw火电机组全面性热力系统简介

600MW火电机组全面性热力系统简介一、全面性热力系统概述热力系统:根据发电厂热力循环的特征,以安全和经济为原则,将汽轮机本体与锅炉本体由管道、阀门及其辅助设备连接起来的汽水系统。

按照应用目的和编制方法不同,分为原则性热力系统和全面性热力系统。

热力系统图:用特定的符号、线条等将热力系统绘制成的图形。

根据作用不同分为:原则性热力系统和全面性热力系统原则性热力系统:表明热力循环中工质能量转化及热量利用的过程,反映了火力发电厂热功转换过程中的技术完善程度和热经济性。

由于原则性热力系统只表示工质流过时状态参数发生变化的各种热力设备,一般同类型、同参数的设备只表示一个,仅表明设备之间的主要联系,备用设备、管道及附件一般不表示。

原则性热力系统的作用:用来计算和确定各设备、管道的汽水流量,发电厂的热经济指标。

原则性热力系统的组成:锅炉、汽轮机、主蒸汽及再热蒸汽管道和凝汽设备的连接系统;给水回热加热系统;除氧器和给水箱系统;补充水系统;连续排污及热量利用系统;轴封漏汽的回收利用系统。

发电厂全面性热力系统是全厂性的所有热力设备及其汽水管道的总系统,能明确地反映电厂的各种工况及事故、检修时的运行方式。

它是按设备的实际数量来绘制,并标明一切必须的连接管路及其附件。

发电厂全面性热力系统由下列各局部系统组成:主蒸汽和再热蒸汽系统、汽轮机旁路系统、回热抽汽系统。

除氧给水系统、主凝结水系统、加热器疏放水系统、辅助蒸汽系统、凝汽器抽真空系统、冷却水系统等二、全面性热力系统的组成1、主蒸汽与再热蒸汽系统采用单元制主蒸汽系统,主蒸汽管道上布置电动关断门、自动主汽门、调速汽门2、再热机组旁路系统旁路机旁路的类型高压旁路(Ⅰ级)新汽→冷再热蒸汽管道低压旁路(Ⅱ级)再过热后蒸汽→冷凝器大旁路(Ⅲ级)新汽→冷凝器旁路系统的作用(1) 保护再热器(2)协调启动参数和流量,缩短启动时间,延长汽轮机寿命(3)回收工质和热量、降低噪声。

(4)防止锅炉超压,兼有锅炉安全阀的作用。

600WM亚临界单元机组协调控制系统分析

600WM亚临界单元机组协调控制系统分析

600WM亚临界单元机组协调控制系统分析以某600MW亚临界的机组为基础,介绍了直接能量平衡DEB协调控制系统的特点,并分析了协调控制系统的主要控制方式和控制回路。

标签:协调控制系统;直接能量平衡;机炉1 机组概况某电厂有2台600MW亚临界参数燃煤发电机组。

汽机为亚临界参数,机前主蒸汽压力为16.7MPa,机前主汽温度和再热汽温度为540℃。

锅炉为亚临界、一次中间再热、单炉膛、Π型布置、四角切圆燃烧、平衡通风、全封闭、固态排渣、强制循环汽包型燃煤锅炉,燃料为烟煤。

在额定工况下,过热器出口温度为540℃,再热器的进、出口温度为323℃、540℃。

2 DEB协调控制系统原理从能量平衡的观点,协调控制系统被分为直接能量平衡DEB协调控制系统和间接能量平衡IEB协调控制系统。

机组采用的是直接能量平衡DEB协调控制系统。

2.1 直接能量平衡DEB的特点直接能量平衡系统采用了一个代表汽轮机组能令需求的信号,这个信号作为机炉间的协调信号(能量平衡信号),控制锅炉的输出能量,保证任何工况下机组内部能量供需的平衡。

本机组应用以(P1/PT)P0为前馈信号。

协调控制系统结构原理图如图1。

图1 直接能量平衡DEB原理图P0—机前压力定值P1—汽轮机第一级压力Pb—汽包压力PT—机前压力Ne—机组输出功率N0—负荷指令以(P1/PT)P0为前馈信号的DEB协调控制系统克服了以汽轮机第一级压力P1变或调节阀开度P1/PT为前馈信号时,汽轮机调节阀开度能够快速响应负荷要求,但锅炉响应负荷慢,造成汽压剧烈变化和波动的缺点。

2.2 DEB主要变量分析DEB协调控制主要有以下几个变量:(1)汽轮机一级压力P1;(2)汽轮机调节阀有效开度P1/PT;(3)能量平衡信号(P1/PT)P0;(4)热量信号HR=P1+Cbdpb/dt;(5)热量指令BD=(P1/PT)P0+(P1/PT)P0×K1×d((P1/PT)P0)/dt+K2×dpT/dt。

毕业设计__600mw亚临界机组热力系统运行分析(可编辑)

毕业设计__600mw亚临界机组热力系统运行分析(可编辑)

毕业设计__600mw亚临界机组热力系统运行分析(可编辑)(文档可以直接使用,也可根据实际需要修改使用,可编辑推荐下载)重庆电力高等专科学校毕业设计说明书设计题目:600MW亚临界机组热力系统运行分析学生:专业: 电厂热能动力装置班级:指导教师:2021年 3 月重庆电力高等专科学校毕业设计任务书毕业设计题目:600MW亚临界机组热力系统运行分析毕业设计班级:热动1011/2下达任务时间:2021年3月25日完成任务时间:2021年5月27日设计指导教师:动力工程系毕业设计指导第一组组长:(签字)2021年3月一.设计任务1.从系统经济性、安全性及运行角度分析600MW亚临界机组各系统设置的合理,并编写分析论证说明书和绘制全面性热力系统图;2.按各专题的要求完成专题设计任务;二.原始资料1.600MW亚临界机组全面性热力系统图及有关运行图;2.600MW亚临界机组初步设计说明书;3.教材:《电厂锅炉》、《汽轮机设备及运行》、《热力发电厂》、《单元机组运行》、《泵与风机》、《热工基础》等;4.《火力发电厂设计技术规程》(SDJ1-84);其它有关资料;三.设计成品1.分析论证说明书(各局部热力系统小图);2.全面性热力系统图(A0);4.相应专题设计报告;四.基本要求(技术要求)1.熟练掌握所学专业知识,培养查阅资料、自学新知识的能力;2.掌握分析论证说明书的编写方法;3.培养工程识图、绘图能力;4.熟悉课题的选择、调研与设计方法;5.培养所学各专业知识的综合应用的能力;6.详细分析并掌握600MW亚临界机组各局部系统的组成、运行等特点;7.掌握机组的启动步骤及各种情况分析。

附注:《设计说明书》编写与系统图绘制基本要求及建议1.内容完整,符合任务书的要求。

2.分析条理清楚,用语规范(工程用语),编号正确连贯(如第一章第二节内的第一点可用编号 1.2.1等)。

3.书写整齐,规范,文字通顺,字迹工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600MW亚临界火电机组热力系统(火用)分析
摘要:随着我国国民经济迅速发展,我国逐渐成为能源生产和消费大国。

某典
型600MW 亚临界空冷机组为例,详细分析了主再热汽温变化对机组运行特性的
影响,从热力学角度揭示了提高蒸汽初参数的经济性;在此基础上,又对机组在
不同工况下初参数变化对能耗的影响进行了计算分析。

结果表明:对于机组,在100% THA 工况下,当将其主再热蒸汽温度由538℃提高至580℃时,机组的发电
效率可提高0.61%,供电煤耗可降低4.73g /kWh,节能效果显著。

关键词:亚临界;机组;主再热汽温
由于现代火力发电厂的蒸汽循环以朗肯循环为基础,提高主蒸汽压力,主蒸
汽流量增加,蒸汽在汽轮机内焓降增加,负荷升高,这点有利于机组的经济性,
但随着主蒸汽压力的提高,末级排汽湿度增加,这不利于机组的安全运行。

因此,综合考虑,同时提高主蒸汽温度和再热蒸汽温度更利于机组的安全经济运行提高
蒸汽初温,平均吸热温度提高,则朗肯循环效率提高;同时减少了低压缸排汽的
湿气损失,高压端的漏气损失,从而提高了汽轮机的绝对内效率,即提高主蒸汽
温度,总可以提高热经济性。

一、机组介绍
某600MW 亚临界空冷机组,其锅炉为亚临界参数、一次中间再热的Ⅱ型汽
包炉,锅炉设计排烟温度为130℃。

其汽轮机组为2×600MW 国产空冷机组,安
装有2台600MW 单轴、三缸四排汽、空冷、中间再热、凝汽式汽轮机,主蒸汽
压力为16.67MPa,温度为538℃,再热蒸汽压力为3.41MPa,温度为538℃,回
热系统为“三高三低一除氧”布置。

二、热力系统建模
1、系统主要设备模型。

机组的热力学性能可通过EBSILON 软件模拟分析,EBSILON 软件是专业的电站系统模拟软件,其基于基本物理学原理,主要应用于
电站的设计、热力性能评价以及优化。

该软件能够较为精确模拟计算电站系统的
热力学参数以及系统不同工况下的热力学参数与性能。

采用该软件对机组热力系
统进行建模,为保证模拟结果的准确性,选用的系统设备的模型,同时,还将EBSILON 模型的计算结果与经典热平衡计算结果及汽轮机说明书中数据进行对比,以验证模型的准确性。

2、模型准确性验证。

根据设备模型,并参照机组汽轮机说明书中汽水流程图,对机组在100%THA 工况下的热力特性进行了模拟,由EBSILION 软件搭建出的机
组100%THA 工况模型如图所示。

为了验证搭建计算模型的正确性与准确性,在此选取机组的2个重要参数,
即发电功率、热耗率。

将计算模型得出的发电功率、热耗率同京隆电厂汽轮机说
明书中两项数据做对比,对比结果模型计算得出发电功率为600.77MW,汽轮机
说明书中设计值为600.185MW,两者之差为0.585MW,计算得出相对误差为0。

0975%;模型计算得出热耗率为8076.04kJ /kWh,汽轮机说明书中设计值为
8064kJ /kWh,两者之差为12.04kJ /kWh,计算得出相对误差为0.1493%;可见利
用EBSILON软件搭建的模型其正确性与准确性是可以保证的,能够作为其他改造
方案的原模型。

三、主再热汽温节能效果分析
1、热力学分析。

根据朗肯循环定理,提高主蒸汽的初温与再热温度会提高平
均吸热温度,从而提升蒸汽循环效率,降低能耗。

同时,提高蒸汽初温,还可使
排汽干度提高,从而减少低压缸排汽湿气损失,提高汽轮机相对内效率。

通过工
程简化回热算法可对提高主再热汽温的节能效果进行理论分析,其是从热力学的
基本原理出发,并对系统进行简化处理,忽略各回热抽气的影响,求得主蒸汽参
数偏离目标值造成经济指标的变化,结合机组的系统热力计算模型,通过由相关
的参数状态变化而引起相关状态点焓值的变化,可求得系统循环热效率的变化率,进而得到机组煤耗率的变化。

对于系统循环热效率ηt为:
2、设计工况下改造方案的节能效果分析。

由机组分析可知,其主再热温度仅
为538℃,而目前600MW 机组主汽温度多在570℃左右,故机组主汽初参数存在
一定的提升空间;综合机组汽轮机金属材料强度极限和机组经济性,将主再热蒸
汽温度由538℃提高到570℃,并利用EBSILON 软件对改造方案在设计工况下的
节能效果进行计算分析。

在模拟过程中做了如下假设:
1)提高主蒸汽温度后汽轮机高压缸进汽比体积增大,其他条件不变时汽轮机
高压端漏气损失会变化。

2)设定提高主再热汽温前后主汽流量不变,主再热蒸汽压力不变,回热系统
各级抽汽的压力不变。

3)暂不考虑由于主再热蒸汽参数提高而引起的汽轮机各级相对内效率变化。

1)将主再热蒸汽温度由538℃提高到580℃后,在主汽流量不变的情况下,
各级相对内效率不变,从而回热系统各级抽汽温度升高,抽汽量减少,即汽轮机
各级用于做功的蒸汽流量增加。

2)提高主再热汽温后,汽轮机末级干度提高,如原机组七段抽汽干度为
0.999,汽轮机排汽干度为0.931;而提高蒸汽初温后七段抽汽变为过热蒸汽,汽
轮机排汽干度也提高至0.943;在降低汽轮机末级湿汽损失的同时又可保证其安
全运行。

3)提高主再热汽温后,锅炉入炉煤量由原来的73.64kg /s 增加至76.35kg /s,这主要是由于改造前后主汽流量不变,而主再热汽温均升高,即蒸汽需要从锅炉
吸收更多的热量以达到设定的蒸汽初参数。

1)由于改造后汽轮机主再热蒸汽温度提高,而主汽流量不变,故锅炉入炉煤
总热量由1446.7MW 增加至1499.9MW,增加约4.0%;
2)改造后机组出功可由600.8MW 增加至632.1MW,增加约5.2%;机组净出功可由555.5MW 增加至584.4MW,增加28.9MW;同时,由于主蒸汽做功能力
提高,汽轮机热耗率由8076.0kJ /kWh 降低至7957.9kJ /kWh;
3)改造后机组的发电效率可提高0.61%,由改造前的41.53% 提高至42.14%;发电煤耗可降低4.37g /kWh,由改造前的298.77g /kWh 降低至294.40g /kWh;供
电煤耗可降低4.73g /kWh,由改造前的323.14g /kWh 降低至318.41g /kWh。

3、变工况下改造方案的节能效果分析。

参照机组汽轮机热力说明书其他工况
下的汽水流程热力系统图,又分别在80% THA、75%THA、60% THA、50% THA、40%THA工况下,以原系统模型为基准进行了提升主蒸汽温度与再热温度的计算,变工况下提高蒸汽初、再热温度EBSILON 模型的计算结果:当机组负荷在80%~40% THA工况变化时,提高蒸汽初、再热温度后机组净出功可增加24.53~
10.32MW,汽轮机热耗率可降低124.93~142.21kJ /kWh,供电煤耗可降低5.00 ~5.70g /kWh;且随着机组负荷的降低,提高蒸汽初、再热温度后的节能效果会逐
渐提高;这主要是由于机组在低负荷下运行时,汽轮机通流部分流量减小,各项
损失增大,机组运行水平更低,因此,由提高主再热汽温带来的节能效果更加显
著。

结论
对亚临界空冷机组实际运行过程中煤耗偏高的问题,提出提高主再热蒸汽温度的改造方案,并以某600MW 亚临界空冷机组为例,分析了主再热汽温变化对机组运行特性的影响,并对机组在不同工况下的节能效果进行了计算分析。

结果表明:
1)在100% THA 工况下,当将其主再热蒸汽温度由538℃提高至580℃时,机组的发电效率可提高0.61%,供电煤耗可降低4.73g /kWh,节能效果显著。

研究结果表明:对于600MW 亚临界空冷机组,提高主再热蒸汽温度可带来可观的节能效果。

2)提高主再热汽温后,汽轮机主再热蒸汽做功能力提高,机组平均吸热温度提高,而平均放热温度基本不变,故机组循环热效率提高;同时,回热系统各级抽汽量减少,即汽轮机中用于做功的蒸汽流量增大;此外,由于主再热蒸汽初温提高,汽轮机末级排汽干度增大,使得其末级湿汽损失有所降低。

机组在提高主再热汽温后汽轮机组热效率的提高是机组供电煤耗降低的主要原因。

当机组负荷在80%~40%THA 工况变化时,提高主再热蒸汽温度后机组净出功可增加24.53~10.32MW,供电煤耗可降低5.00~ 5.70g /kWh,即改造方案在各个工况下的节能效果均很显著。

参考文献:
[1]于淑梅,李金磊.汽轮机组不同运行方式热经济性比较的通用数学模型[J].汽轮机技术,2013,52(1):24.
[2]李兵,王培红.给水泵焓升对机组经济性影响算法研究[J].华东电力,2013,37(9):10.
[3]刘桂华,张宏学.汽动给水泵组运行特性对机组热经济性的影响[J].化工机械,2013,(6):51.
[4]胡冬梅.影响火电厂供电标准煤耗率指标的因素分析[J].统计科学与实践,2012,(6):60-6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