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验七种子结构及幼苗形成过程的观察
《种子的萌发和幼苗的形成导学案》

《种子的萌发和幼苗的形成》导学案
导学目标:
1. 了解种子的结构和萌发过程;
2. 掌握幼苗的形成过程;
3. 理解种子和幼苗对植物发展发育的重要性。
导学内容:
一、种子的结构和萌发过程
1. 种子的结构:种子由种皮、胚和营养物质组成。
种皮是种子的珍爱层,胚是种子的发育核心,营养物质则为胚提供营养。
2. 种子的萌发过程:种子在适宜的环境条件下,吸收水分、膨胀、胚发育、根和茎的发展,最终形成幼苗。
二、幼苗的形成过程
1. 幼苗形成的必要条件:充足的水分、适宜的温度、充足的光照和适宜的土壤。
2. 幼苗的形成过程:种子吸收水分后,胚开始发育,根部向下发展,茎部向上发展,形成幼苗。
导学活动:
1. 观察实验:准备一些不同种类的种子,让学生观察种子的结构,并了解种子的萌发过程。
2. 实地考察:指挥学生到校园或者田间地头,观察不同植物的幼苗,让学生了解幼苗的形成过程。
3.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种子和幼苗对植物发展的重要性,并展示他们的讨论效果。
导学总结:
通过本次导学活动,学生应该能够了解种子的结构和萌发过程,掌握幼苗的形成过程,以及理解种子和幼苗对植物发展发育的重要性。
同时,学生也应该培养对植物发展的观察和思考能力,从而更好地理解植物发展的奥秘。
希望同砚们能够在今后的进修和生活中,关注植物的成长,热爱大自然,珍惜我们的环境。
观察种子的结构实验报告

实验名称
探究植物种子的结构
实验日期
月日
班级
姓名 组长
记录员
操作员
,
。
实验目标 (1)认识种子的结构. (2)学习观察种子结构的方法.
实验器材 培养皿、刀片、放大镜、镊子、干的菜豆种子、浸软的菜豆种子、 发芽阶段的蚕豆种子。 发现问题——土壤里的种子长出了嫩芽继而长成茁壮的庄稼, 种子怎么就长成了高大的植物呢? 跟种子的结构有关吗? 植物有根、 茎、叶等器官,种子有哪些结构呢? 一、提出问题——种子有跟植物的根、茎、叶类似的结构吗?
植物是由种子发育而来的,胚根发育成植物的
,胚芽发育
成植物的
和
。胚轴发育成连接
和 的部分,
子叶提供
,最后消失。
二、作出假设——
。
实 (假设依据——植物是由种子长出来的,植物有根、茎、叶等结构, 种子也应有相应的结构。) 三、实验步骤
(一)观察蚕豆种子的结构 验
(外部形态:一看 二捏 三挤压;内部结构:四去 五撕 六观察。)
1、观察外部形态
a. 看——蚕豆种子的形态。(椭圆形,略扁平。)在种子凹陷一侧的
步
种皮上有个斑痕是
;
b. 捏——浸泡和未浸泡的蚕豆种子,发现浸泡的种子体积变_____,
捏一捏浸泡的和未浸泡的蚕豆种子,发现浸泡的种子变_____。
c. 挤压——用手挤压浸泡的种子,你会发现水会从
冒出来。
骤 2、观察内部结构
a. 去——用左手拇指摁住豆粒,用刀片在种脐的对侧划开一个小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小心剥去种皮,会看到肥厚的“豆瓣”(子叶),数一数,有____片,
里面储存着
。
b. 撕——用手撕开种皮,感受其柔韧性,思考种皮有
幼苗的形成实验报告(3篇)

第1篇一、实验目的1. 观察植物种子从萌发到形成幼苗的全过程。
2. 探究影响幼苗生长的因素,如光照、水分、温度等。
3. 了解植物种子萌发过程中各个阶段的特征和生理变化。
二、实验材料1. 种子:小麦种子、绿豆种子、蚕豆种子(各50粒)2. 容器:透明塑料杯(3个)3. 脱脂棉4. 水5. 灯具(模拟光照)6. 温度计7. 记录本三、实验步骤1. 种子处理- 将小麦、绿豆、蚕豆种子分别用清水浸泡12小时。
- 浸泡后,用镊子将种子取出,用纸巾吸去多余水分。
2. 培养杯准备- 将脱脂棉平铺在塑料杯中,加入适量的水。
- 将处理好的种子均匀地放在脱脂棉上。
3. 分组设置- 将3个塑料杯分别标记为A、B、C。
- A组:正常光照组,放置在阳光下。
- B组:黑暗处理组,用黑布遮盖。
- C组:温度处理组,放置在温度较低的环境中。
4. 观察记录- 每天观察种子萌发情况,记录下种子的发芽时间、幼苗高度、叶片颜色等。
- 每隔3天更换一次脱脂棉和水分,确保实验条件稳定。
5. 数据分析- 对实验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比较不同处理组之间的差异。
四、实验结果1. 种子萌发情况- 小麦种子:3天后开始发芽,5天时发芽率达到80%。
- 绿豆种子:4天后开始发芽,6天时发芽率达到70%。
- 蚕豆种子:5天后开始发芽,7天时发芽率达到60%。
2. 幼苗生长情况- A组(正常光照组):幼苗生长旺盛,叶片绿色,高度达到5cm。
- B组(黑暗处理组):幼苗生长缓慢,叶片发黄,高度仅为3cm。
- C组(温度处理组):幼苗生长缓慢,叶片发黄,高度仅为3cm。
五、实验结论1. 光照对植物幼苗的生长有显著影响,正常光照条件下幼苗生长旺盛。
2. 温度对植物幼苗的生长也有一定影响,低温条件下幼苗生长缓慢。
3. 种子萌发过程中,水分和温度也是重要因素,适宜的水分和温度有利于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
六、实验讨论1. 实验结果表明,光照、温度、水分等因素对植物幼苗的生长有显著影响。
观察种子的结构实验实训报告 .doc

观察种子的结构实验实训报告 .doc
实验题目:观察种子的结构
实验目的:通过观察种子的结构,了解种子的组成和结构特点,为深入研究种子发育和营养提供基础。
实验材料:大豆、玉米等常见种子;显微镜、切片刀、切片钳、载玻片、盖玻片、甘油等实验器材。
实验步骤:
1.取一颗大豆,进行切片制片。
2.将制片好的豆子切片加入载玻片中。
3.滴入一滴甘油,将其盖上盖玻片,用显微镜观察。
4.观察种子结构,包括种皮、种脐、胚乳、幼芽和胚轴等组织结构。
实验结果:
在实验中,我们观察到了大豆的种子结构。
种子外部是种皮,包裹着种仁和胚乳。
在种仁的顶部是植物胚,包括了胚芽、幼芽和胚轴。
胚芽是未来植物的主体部分,幼芽从胚芽延伸而来,胚轴是胚芽与种脐相连的部分。
种皮是保护种子免受外部环境的伤害,也能防止干旱。
种仁是种子的营养部分,可以提供胚芽和幼芽所需的氮、磷等元素。
对于人类,种子也是一种可食用的植物性食品,在人类生活中有很大的作用。
结论:
通过本次实验,我们了解了种子的结构和组成,认识到了种子的重要性。
种子作为植物的重要繁殖和生存手段,对于人类生存和发展也是至关重要的。
这一实验为我们深入了解种子的发育、营养和功能提供了基础,有助于进一步深入研究种子的科学问题。
植物学实验报告—种子与幼苗

5
较玉米籽粒小,呈椭圆形,与玉米相似。唯一不同之处为外胚叶,位于胚轴 一侧与盾片相对的地方,有一片薄膜状突起,是胚根鞘的延伸部分。
5. 单双子叶种子结构对比
6
种子萌发和幼苗形成 不同种子处理及出土情况记录
种子名称
浸种日期
出根日期
出芽日期 留土或出土
备注
大豆
菜豆
蚕豆
豌豆
实 验 报 告
实验名称: 课程名称:
种子与幼苗 植物学实验
学院: 姓名: 日期:
专业班级: 小组成员: 指导老师:
一、 实验目的
1. 巩固显微镜的使用方法; 2. 掌握种子的基本形态和结构。 3. 了解种子萌发的过程以及幼苗的类型。 4. 了解种子萌发所需的自身条件和外界条件。
二、 实验原理
1. 光学显微镜成像原理:物体先经过物镜成放大的实像,再经目镜成放大 的虚像,二次放大,便能看清楚微小的物体。光线通过凹透镜后,成正立虚像, 而凸透镜则成正立实像。实像可在屏幕上显现出来,而虚像不能。
2. 种子是种子植物的胚珠经受精后长成的结构,一般有种皮、胚和胚乳等 组成。胚是种子中最主要的部分,萌发后长成新的个体。胚乳含有营养物质。种 子是裸子植物、被子植物特有的繁殖体,由胚珠经过传粉受精形成。
3. 受精作用:当雌、雄配子体发育成熟后,经过受精作用,卵和精子结合 形成合子,合子进一步发育形成胚,受精极核形成胚乳,整个胚珠发育形成种子。
三、 实验材料以及器材
1. 材料:蚕豆,菜豆,蓖麻种子,油桐种子,玉米果实,小麦颖果切片, 大豆、豌豆幼苗。
2. 器材:光学显微镜、电视显微镜、解剖镜、盖玻片、载玻片、镊子、刀 片、擦镜纸、培养皿、吸水纸、纱布块、I2-KI 溶液和 1%番红染液。
实验探究06 观察种子的结构(原卷版)

C.玉米种子的胚乳滴加碘液后呈现深蓝色D.玉米种子子叶一片,菜豆种子子叶两片
5.(2023春·山东泰安·六年级统考期末)下列有关“观察种子的结构实验”的分析,正确的是()
A.图二所示剖面是沿图一所示[b]线剖开
B.在图二剖面上滴一滴碘液,变蓝的是[6]胚乳
C.图三,种子萌发时最先突破种皮的是[8]胚根
D.图二、三,两者的胚都由胚芽、胚轴、胚根和胚乳组成
6.(2023秋·黑龙江哈尔滨·七年级校考期末)观察菜豆种子和玉米种子的结构图,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在菜豆种子剖面图中数字代表的结构名称:2;4。
(2)若用碘液处理两个剖面,玉米种子中最蓝的部位是(填代号),说明该结构的主要成分是。
1.(2023秋·湖北十堰·七年级统考期末)通过“观察种子的形态和结构“的实验,发现玉米和菜豆种子大小、形状、颜色各不一样.但基本结构相同,它们都具有()
A.种皮和胚B.种皮和胚乳
C.胚和胚乳D.果皮、种皮和子叶
2.(2023·全国·七年级统考假期作业)在解剖和观察种子的结构时,与子叶相连的部位是()
D.菜豆种子的营养储存在子叶里,玉米种子的营养储存在胚乳里
【典例02】观察菜豆种子和玉米种子的结构图,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在菜豆种子剖面图中数字代表的结构名称:2;4
(2)若用碘液处理两个剖面,玉米种子中最蓝的部位是:(填代号)它的主要成分是:
(3)菜豆种子中的1、2、4、5及玉米种子中的7、8、9、11都可合称为
实验探究06观察种子的结构
【目的要求】
①认识种子的结构。
②学习观察种子结构的方法。
【材料用具】
观察玉米生物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了解玉米的生物学特性,包括其生长环境、种子结构、器官组成等。
2. 掌握观察植物细胞、组织结构的基本方法。
3. 通过实验,加深对玉米生物学知识的理解。
二、实验材料1. 玉米种子2. 显微镜3. 玉米叶片4. 水培装置5. 玉米幼苗三、实验步骤1. 种子萌发实验(1)将玉米种子浸泡在水中,置于温暖的环境中,观察种子萌发过程。
(2)记录种子萌发过程中的变化,如种子发芽、幼苗生长等。
2. 观察玉米种子结构(1)取一粒玉米种子,用刀片纵向切开,观察其内部结构。
(2)用显微镜观察玉米种子的胚乳、胚轴、胚芽等部分。
3. 观察玉米叶片(1)取一片玉米叶片,用显微镜观察其叶肉、气孔、叶脉等结构。
(2)记录叶片的形态、颜色、厚度等特征。
4. 水培实验(1)将玉米幼苗种植在水培装置中,观察其在水培条件下的生长情况。
(2)定期记录玉米幼苗的生长高度、叶片颜色等变化。
5. 观察玉米幼苗(1)用显微镜观察玉米幼苗的细胞结构,如细胞壁、细胞质、液泡等。
(2)记录细胞结构的特征。
四、实验结果与分析1. 种子萌发实验实验结果显示,玉米种子在适宜的条件下能够正常萌发,发芽过程中胚芽逐渐生长,最终形成幼苗。
2. 观察玉米种子结构通过观察,我们发现玉米种子内部结构包括胚乳、胚轴、胚芽等部分。
胚乳富含营养物质,为幼苗生长提供能量。
3. 观察玉米叶片显微镜下观察,玉米叶片具有叶肉、气孔、叶脉等结构。
叶肉细胞排列紧密,负责光合作用;气孔负责气体交换;叶脉负责运输水分和养分。
4. 水培实验水培实验中,玉米幼苗在适宜的水培条件下生长良好,叶片颜色鲜绿,生长速度较快。
5. 观察玉米幼苗显微镜下观察,玉米幼苗细胞结构完整,细胞壁、细胞质、液泡等结构清晰可见。
五、实验结论1. 玉米种子在适宜的条件下能够正常萌发,发芽过程中胚芽逐渐生长,最终形成幼苗。
2. 玉米种子内部结构包括胚乳、胚轴、胚芽等部分,为幼苗生长提供营养物质。
3. 玉米叶片具有叶肉、气孔、叶脉等结构,负责光合作用、气体交换和养分运输。
实验报告观察种子的内部构造

实验报告观察种子的内部构造一、实验目的:观察种子的内部构造,并了解其组织结构和功能。
二、实验原理:种子是植物的生殖器官,是植物种子的最初形态。
由外到内分为种皮、种鞘和种仁。
种皮是由表皮细胞组成的保护层,种鞘是由胚珠出芽器官多倍化产生的提供营养的层,种仁是种子萌发时提供养分的主要部分。
种子的内部构造对于种子的萌发和生长具有重要意义。
三、实验材料和仪器:材料:白豆、刀子、显微镜、荧光显微镜、盖玻片、载玻片、植物解剖刀;仪器:投影仪。
四、实验步骤:1.取一颗白豆,用刀子将种皮剥离,将种子放在盖玻片上。
2.用显微镜放大观察种子的形态。
3.将种子放在投影仪下,通过放大镜观察种子的形态和内部构造,同时进行投影。
4.将切片的种子放在载玻片上,用荧光显微镜观察种子的组织结构。
五、实验结果:通过显微镜放大观察,可以看到白豆种子的外形为椭圆形,种皮呈黄绿色。
将切片的种子放在载玻片上,用荧光显微镜观察,可以看到种子的内部构造。
种子的组织结构主要包括种皮、种鞘和种仁。
种皮由表皮细胞组成,外层表皮细胞紧密排列,内层表皮细胞松散排列,保护种子免受外界环境的影响。
种鞘是提供营养的层,由胚珠出芽器官多倍化产生,可以提供种子萌发所需的养分和能量。
种仁是种子萌发时提供养分的主要部分,含有胚乳细胞和存储物质。
六、实验分析:七、实验总结:通过本次实验,我们观察了白豆种子的内部构造,并了解了种子的组织结构和功能。
种子的内部构造对于种子的生长和发育具有重要意义,种皮可以保护种子免受外界环境的损害,种鞘可以提供营养和能量,种仁可以供给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所需的养分。
进一步的研究可以揭示种子生长和发育的机制,为植物育种和生物研究提供重要参考。
八、实验思考:1.种子的内部构造和功能在不同植物种类之间是否存在差异?2.种子的组织结构和营养物质的分布是否随着种子的发育而变化?3.种子的内部构造是否与种子的萌发能力和生长发育有关?4.种子的内部构造是否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1.《植物解剖学实验教程》,张希筠等著。
生物实验报告--观察种子的结构

实验结论
八年级生物实验报告单
八年级生物实验报告单
实验名称
制作和观察洋葱表皮细胞的临时装片
实验日期
班级
第组
姓名
实验目的
1、制作植物细胞临时装片,学习制作临时装片的基本方法
2、认识植物细胞细胞的基本结构。
实验日期
班级
第组
姓名
实验目的
1、认识鸡卵的形态结构。2、知道鸡蛋各组成部分的功能。
3、认识鸡卵的形态结构与鸟类在陆地上生活相适应的特点。
实验材料
新鲜鸡蛋、培养皿、镊子、解剖剪
步骤
与
方法
1、观察鸡卵
2、敲出裂痕
3、观察气室
4、观察鸡卵的结构
卵白__________卵黄_________
卵黄膜_________系带_________胚盘_______
3、绘制人口上皮细胞结构图,并注明各部分名称。
4、比较植物细胞和动物细胞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绘制人口腔上皮细胞结构图,并注明各名称
相同点
不同点
植物细胞
动物细胞
实验结论
实验名称
观察人血永久涂片
实验日期
班级
第组
姓名
实验目的
认识红细胞和白细胞
实验材料
人血的永久涂片、显微镜
步骤
与
方法
1、显微镜的使用:取镜、安装、对光
3、练习画细胞结构简图1.认识种子和结构。
实验材料
显微镜,洋葱鳞片叶,纱布,清水,稀碘液,镊子,刀片,滴管,吸水纸,载玻片,盖玻片。
步骤
与
北师大版(2024)生物七年级上册《种子萌发形成幼苗》教案及反思

北师大版(2024)生物七年级上册《种子萌发形成幼苗》教案及反思一、教材分析:《种子萌发形成幼苗》是北师大版(2024)生物七年级上册的一个重要章节,属于植物学基础知识部分。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了解种子萌发的条件、过程以及幼苗的形成,为后续学习植物生长发育的全过程奠定基础。
教材内容贴近生活,通过实验观察和理论讲解相结合的方式,引导学生探究生命的奥秘,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科学探究精神。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描述种子萌发的条件,概述种子萌发至幼苗形成的主要过程,识别并解释种子萌发过程中各部分的变化。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验、小组讨论、分析资料等方法,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归纳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自然科学的兴趣,培养探索生命现象的好奇心,树立爱护植物、尊重生命的观念。
三、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种子萌发的条件、过程及幼苗的形成。
【教学难点】:理解种子萌发过程中各部分结构的变化及其与幼苗形成的关系。
四、学情分析:七年级学生刚接触生物学,对生命现象充满好奇,但缺乏系统的生物学知识和科学探究方法。
他们观察力较强,但分析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尚待提高。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直观展示和实验操作,引导学生从具体现象中抽象出生物学原理。
五、教学方法和策略:1. 直观演示法:利用多媒体展示种子萌发的视频和图片,增强学生对种子萌发过程的直观认识。
2. 实验探究法:组织学生分组进行种子萌发实验,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实验操作技能。
3. 讨论交流法:围绕种子萌发的条件和过程等问题,引导学生进行讨论交流,促进学生思维碰撞和观点融合。
4. 归纳总结法:在观察实验和讨论交流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归纳总结种子萌发的条件和过程,形成系统的知识体系。
六、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播放一段种子萌发成长为幼苗的视频,提问学生:“种子是如何萌发形成幼苗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好奇心。
观察种子结构(实验)PPT课件

结构。对照图所示
7
菜豆种子的结构
胚轴 胚根
种皮
胚芽 子叶
8
双子叶植物: 种子的胚具有两片子叶的植物
大豆
蚕豆
花生
9
• 我们食用的绿豆芽,吃的白嫩部分是由种 子的( 胚轴 )结构形成的。
10
观察玉米种子的结构
1、取一粒浸软的玉米种子,放在小木板上,观 察外部结构和颜色。
23
2020/1/6
24
生果果实皮的(
),“红帐种子皮”是指
(
),“白胖胚子”是指
(
)。
20
指出各部分的名称
胚轴 胚根
种皮
胚芽 子叶
果皮和种皮 胚乳
子叶 胚芽 胚轴
胚根
21
单子叶植物与双子叶植物种子的比较
项目
种子的名称
菜豆种子
玉米种子
不同点 相同点
子叶 胚乳 营养储存
2片 无 子叶 都有种皮和胚
1片 有
胚乳
22
谢谢大家
14
• 4、向种子纵切面上涂抹碘液,观察现象。 (讨论:产生该现象的原因)
15
玉米种子结构
16
单子叶植物
种子的胚具有一片子叶的植物
水稻
小麦
高粱
17
五、整理
1、将用过的种子倒进废物缸,清洗实验用具 2、将各器材复位,整理擦拭实验台。
18
四、完成实验报告
1、在此实验中,你的观察顺序是( B )。
A.由内到外 B.由外到内 C.随意观察 2、在玉米种子纵切面上滴加碘液后,变蓝的
结构是(胚乳)
3、根据胚中(子叶)的数目,将植物分为单子 叶植物和( 双子叶)植。物 4、剥离下来菜豆种子的种皮颜色是(无色), 其功能是( 保护内部)结。构
观察种子结构实验报告

观察种子结构实验报告观察种子结构实验报告引言:植物是地球上最为丰富多样的生物群体之一,而种子则是植物繁衍后代的重要方式之一。
种子的结构对于植物的生长发育和繁殖具有重要的影响。
本实验旨在通过观察种子的结构,深入了解种子的组成和功能。
实验材料和方法:实验所需材料包括各种植物种子、显微镜、玻璃片、刀片和显微镜载玻片。
实验步骤如下:1. 选择不同种类的植物种子,如豆类、玉米、小麦等。
2. 将种子取出并清洗干净,去除外层的果皮或果肉。
3. 将种子放在玻璃片上,用刀片轻轻切开种子,以便观察内部结构。
4. 将切开的种子放在显微镜载玻片上,加上一滴水,用另一片载玻片盖住,制作显微镜标本。
5. 将标本放在显微镜下观察,使用不同倍数的镜头进行观察和拍摄。
实验结果和讨论:通过观察不同种类的种子,我们发现种子的结构有着明显的差异。
以下是对几种常见植物种子的观察结果和讨论。
1. 豆类种子:豆类种子通常具有两片子叶,被称为子叶种子。
在观察时,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两片子叶之间的胚轴,胚轴上有胚根和胚芽。
胚根通常较长,胚芽较短。
通过观察不同发育阶段的豆类种子,我们可以看到胚根和胚芽的生长过程,了解种子的发育和萌发机制。
2. 玉米种子:玉米种子是一种单子叶种子,种子外部有一个坚硬的外壳。
在观察时,我们可以看到种子内部有一个胚乳,胚乳是由植物胚胎发育而来的,富含大量的淀粉和蛋白质。
胚乳的功能是为胚芽提供养分,在种子萌发时起到重要的作用。
3. 小麦种子:小麦种子是一种典型的禾本科植物种子,外部有一个硬壳。
在观察时,我们可以看到种子内部有一个胚乳和一个胚。
胚乳富含淀粉和蛋白质,为胚提供养分。
胚有胚芽和胚根,胚芽是植物的生长点,胚根则负责吸收水分和养分。
通过对种子结构的观察,我们可以了解到种子在植物生长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种子不仅是植物繁殖的手段,还是植物在恶劣环境下生存的适应策略。
种子的结构和萌发机制对于植物的生长发育和适应环境具有重要的影响。
观察种子结构实验报告

观察种子结构实验报告
实验目的:
通过观察不同种子的结构,了解种子的内部结构和功能。
实验器材:
显微镜、刀片、玻璃片、三角板、甜豆、玉米种子、车前草种子、葫芦种子。
实验步骤:
1. 清洗种子:将各种种子用清水清洗干净。
2. 制取玻璃片载片:在一张干净的玻璃片上放置一滴清水,然后将三角板的尖部放在玻璃片上,使其单侧挂在玻璃片上,便于后续操作。
3. 制作草本横切片:将车前草种子平放在玻璃片上,用刀片切下其一侧,使其形成横切片。
4. 制作甜豆、玉米、葫芦的长切片:将甜豆、玉米、葫芦分别用刀片切成长切片。
5. 将制作好的切片盖上载片,用显微镜观察。
实验结果:
观察甜豆、玉米、葫芦三种种子的切片,我们发现它们都具有下列特征:
1. 种子外壳:由外向内分别为子叶、胚乳和胚珠。
子叶为保护种子的盾状物;胚乳为种子贮藏的主要物质,含有多种有机化合物和营养物质;胚珠为种子发芽的起点。
2. 种子芽:包括下胚芽和上胚芽,下胚芽发育成根,上胚芽发育成真正的种子。
3. 细胞结构:观察到细胞壁、原生质、细胞核、叶绿体等细胞器官组成了种子的内部结构。
在车前草种子的横切片中,我们还观察到了大量的细胞间隙,这是由于细胞增生导致的,为种子发芽提供了必要的条件。
结论:
通过本次实验,我们了解了甜豆、玉米、葫芦和车前草等种子的内部结构和功能。
种子的外壳能够保护种子不受外界环境的影响;种子芽是种子的生命力所在,能在适宜的环境条件下发育成新的个体。
同时,我们也发现不同种子的细胞结构存在差异,这反映了种子适应不同环境和生存需求的进化过程。
小学生物课堂教案:观察植物种子的结构和生长过程

小学生物课堂教案:观察植物种子的结构和生长过程观察植物种子的结构和生长过程一、引言在小学生物课堂中,教师可以通过观察植物种子的结构和生长过程,帮助学生加深对植物组织结构和生命现象的理解。
本教案将介绍如何进行这样一个实践活动,以及如何引导学生观察并记录观察结果。
二、背景知识在开始观察之前,了解一些基础知识是必要的。
请向学生简单介绍一下植物种子的功能以及种子的组成部分。
告诉他们种子通常由种皮、胚珠和胚乳组成。
胚乳负责为新生婴儿提供养分,并能帮助它们存活和生长。
三、实验设备与材料准备为了进行这次观察实验,准备以下材料:1. 不同类型的植物种子(例如豌豆、黄瓜、玉米等);2. 放大镜或显微镜;3. 显微刀或手术刀(注意保证安全);4. 玻璃片和载玻片。
四、实验步骤第一步:观察种子外部结构1. 将各种植物种子放在放大镜下进行观察。
2. 用显微刀轻轻切开一颗种子,然后用放大镜或显微镜观察内部结构。
3. 根据观察,描述每个种子的外部特征和内部结构。
第二步:观察种子的发芽过程1. 在载玻片上放置一些湿润的纸巾或棉花。
2. 将所选植物种子平均分布在纸巾上,并轻轻按压,确保其紧贴纸巾表面。
3. 覆盖另一块玻璃片并用胶带封好,以保持湿度。
4. 将装有种子的载玻片放置在一个透明容器中,并在容器上覆盖保鲜膜以增加湿度。
确保容器保持温暖和充足的光照。
5. 每天检查并记录观察结果,包括种子的变化、出现幼苗的情况、幼苗生长的速度等。
五、任务目标与解读通过本次教学活动,使学生能够:1. 了解植物种子的组成部分以及它们的功能;2. 观察和描述植物种子的外部结构;3. 学会观察和记录种子的发芽过程,并理解幼苗是如何从种子中生长出来的。
六、实验结果与分析在观察过程中,学生可以看到不同类型的种子具有不同的外部特征。
一般而言,植物种子通常呈现出平坦圆形或扁豆形状。
种子表面可能有光滑、粗糙或有刺状突起等特征。
通过显微镜观察内部结构时,学生会发现每颗种子都有一个胚珠,其内部含有细胞。
【精品讲义】浙教版 科学 7年级下册 1.4.1 植物的一生——种子的结构和萌发(学生版)

浙教版七年级下科学同步学习精讲精练第1章代代相传的生命1.4-1植物的一生——种子的结构和萌发目录 (1) (3) (4) (8) (11)一、种子的结构1.观察种子(1)观察浸涨的菜豆种子(如下图所示)①观察菜豆种子的外形:当种子形成、成熟之后,皮相连处的维管束脱落,在种子上留下的痕迹,种脐。
菜豆种子从种脐处向内凹陷,呈肾形。
②观察菜豆种子的胚:如下图所示,菜豆种子的胚芽、胚轴、胚根、子叶四部分组成。
各部分结构能如下。
(2)观察浸涨的玉米种子(如下图所示)①用刀片在玉米种子中央纵向剖开,用放大镜观察玉米种子的胚。
玉米种子的胚也是由子叶、胚芽、胚轴和胚根四部分组成。
②在玉米种子的剖面滴上碘液,能看到胚乳的部分变成蓝色,这是由于胚乳中储存有大量的淀粉。
这个实验说明了玉米种子中的有机物储存在胚乳中(注意菜豆种子营养物质主要为蛋白质,故在菜豆种子的剖面滴上碘液,没有明显的变化)。
2.种子的分类菜豆种子和玉米种子在结构上的共同点:都有种皮和胚,这是种子的基本结构。
其中胚又由子叶、胚芽、胚轴和胚根四部分组成。
不同点可分类如下。
(1)根据种子里有无胚乳,可将种子分为:(2)根据胚中的子叶数目,植物可分为两类:(3)两种分类之间的关系:单子叶植物的种子(除慈姑等少数外)基本上是有胚乳的种子;双子叶植物的种子(除蓖麻、柿子等少数外)基本上是无胚乳的种子。
(4)在有胚乳的种子中,营养物质主要储存在胚乳里。
在无胚乳的种子中,营养物质主要储存在子叶中。
二、种子的萌发1.种子的结构是种子萌发的基础。
种子中活的胚,是将来发育成幼苗的结构基础,子叶或胚乳中的营养物质是胚发育需要的营养物质的来源。
2.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3.种子萌发的自身条件具有完整且活的胚。
一般需度过休眠期,正在休眠的种子是不能萌发的。
4.种子萌发的过程当一粒种子萌发时,首先要吸收水分,然后子叶或胚乳中的营养物质转运给胚根、胚芽、胚轴,开始分裂和生长,胚根先发育,突破种皮形成根,胚轴伸长,胚芽发育成茎和叶。
部编初中生物观察种子的结构实验报告

部编初中生物观察种子的结构实验报告【探究内容】
观察种子的结构
【探究目的】
1、认识种子的结构。
2、学习观察种子结构的方法。
【探究器材】
浸软的菜豆(或大豆、花生等)种子、浸软的玉米种子、刀片、放大镜、滴管系、稀释的碘液
【探究过程】
一、观察菜豆种子的结构
1、取一粒浸软的菜豆种子,观察它的外形。
从种子两侧捏一下泡透的种子,能够从种子内挤出水的小孔就是种脐。
2、剥去种子最外面的一层薄皮,分开和着的两片子叶。
剥去种皮时动作要轻,并用放大镜观察两个豆瓣的连接部位。
两片豆瓣分开后,认识胚的组成。
3、用放大镜仔细观察子叶、胚根、胚轴和胚芽的结构。
(用同样的方法观察花生种子)
二、观察玉米种子的结构
1、取一粒浸软的玉米种子,观察它的外形。
2、用刀片将玉米种子从中央纵向剖开。
(参照教材第85页图Ⅲ-8)
3、在剖面上滴一滴碘液,再用放大镜仔细观察被染成蓝色的胚乳以及未被染成蓝色的果皮和种皮、胚根、胚轴、胚芽和子叶的结构。
一定要用培养皿垫在底下切,不可以直接接在桌面上切,以免损坏桌面。
另外,刀片锋利,注意安全。
【交流与评估】
1、种子结构中的哪一部分将来发育成一个植物体?
2、种皮有什么作用?豆类植物的子叶有什么作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验七种子结构及幼苗形成过程的观察
一、实验目的
1.掌握种子的基本形态结构和类型。
2.了解种子萌发成幼苗的过程及幼苗类型。
3.掌握根尖各分区的内部结构。
二、实验材料、仪器及试剂
1.实验材料:菜豆种子、蓖麻种子、玉米等,小麦麦粒纵切永久装片
2.仪器:光学显微镜
三、实验内容
(一)种子的结构和类型
1.双子叶无胚乳种子的形态结构
材料:充分吸胀与软化菜豆种子。
外形:观察种皮、种脐、种脊、种孔、种瘤。
剥出胚分清子叶,胚芽,胚根和胚轴。
2.双子叶有胚乳种子的形态结构
材料:蓖麻种子。
两层种皮、种阜、种脊,剥去种皮,其内白色肥厚的部分即为胚乳,在胚乳之间有胚,包含子叶、胚芽、胚根和胚轴。
3.单子叶植物有胚乳“种子”的形态结构
材料:玉米浸泡颖果,观察外形。
取小麦麦粒纵切永久装片进一步观察:果皮,种皮,糊粉层(含贮藏蛋白质),胚乳(内含淀粉粒),胚:包含胚根和胚根鞘,胚芽和胚芽鞘,幼叶,胚轴,盾片,外胚叶等。
(二)种子萌发和幼苗形成过程、幼苗类型
(三)根尖的外部形态及分区的内部结构观察
1.根尖的材料的培养
在实验前一周将小麦籽粒浸水吸胀,放在下垫有纸巾的培养器内加盖,在25℃下,待幼根长到2-3cm时即可。
2.根尖外部形态观察
根冠、分生区(生长区),伸长区和根毛区
3.根尖的内部结构
取小麦或玉米根尖纵切面、观察根尖各区结构特点。
(详见《植物学实验》P41-42)
四、作业
绘根尖分区轮廓图
五、思考
以蚕豆种子和小麦(或玉米)籽粒为例,比较双子叶植物和禾本科植物“种子”结构上的异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