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过秦论》说课稿

合集下载

《过秦论》说课稿

《过秦论》说课稿

《过秦论》说课稿引言概述:《过秦论》是中国古代思想家荀子的代表作之一,是一部关于政治哲学和社会伦理的著作。

本文将从《过秦论》的背景、主要内容、影响等方面进行详细阐述,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这部经典著作。

一、背景1.1 荀子的生平背景:荀子,名卿,战国时期著名的思想家,是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

1.2 《过秦论》的写作背景:《过秦论》是荀子在战国末期写成的一篇文章,当时秦国崛起,各国纷纷向秦国屈服,荀子在此背景下进行了深刻的思考。

1.3 背景对《过秦论》的影响:荀子在《过秦论》中提出了自己的政治理念和社会伦理观点,对后世的思想家和政治家产生了深远影响。

二、主要内容2.1 对秦国的批判:荀子在《过秦论》中批判了秦国的暴政和统治方式,认为秦国的崛起是以牺牲人民利益为代价的。

2.2 政治理念:荀子提出了自己的政治理念,主张君主应当明君,以仁义为本,善治人民,建立和谐稳定的社会秩序。

2.3 社会伦理观点:荀子在《过秦论》中强调了人性的恶与善,提倡道德修养和人格修炼,倡导“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思想。

三、影响3.1 对后世思想家的影响:荀子的政治理念和社会伦理观点对后世的思想家,如孟子、程颐等产生了深远影响。

3.2 对中国历史的影响:《过秦论》对中国历史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成为中国古代政治哲学的重要代表作之一。

3.3 对现代社会的启示:荀子在《过秦论》中提出的政治理念和社会伦理观点,对当代社会仍具有一定的启示意义,值得我们深入思考。

四、现实意义4.1 弘扬传统美德:《过秦论》中强调的仁义道德等传统美德,对我们当代社会的道德建设和价值观培养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4.2 建设和谐社会:荀子在《过秦论》中提出的政治理念,对我们建设和谐社会、构建和谐稳定社会秩序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

4.3 探索国家治理新思路:《过秦论》中的政治理念和社会伦理观点,为我们探索国家治理新思路提供了有益的启示。

五、结语《过秦论》作为中国古代政治哲学的经典之作,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

过秦论(说课稿)

过秦论(说课稿)

过秦论(说课稿)过秦论(说课稿)引言概述:《过秦论》是中国古代著名的辩论著作,作者是西汉时期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韩非。

本文将从五个方面详细阐述《过秦论》的内容,包括其背景、主要观点、影响等。

一、背景1.1 秦朝的崛起:秦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国家,其崛起与秦始皇的改革密不可分。

1.2 礼崩乐坏:战国时期,诸侯割据,礼制破碎,社会秩序混乱,音乐艺术也失去了原有的美感。

1.3 韩非的政治理念:韩非主张法治,认为只有通过严厉的法律制度才能实现国家的统一和社会的稳定。

二、主要观点2.1 法治思想:《过秦论》强调法治的重要性,认为通过明确的法律制度和严厉的刑罚,可以约束人们的行为,维护社会秩序。

2.2 君主专制:韩非主张君主专制,认为国家的统一和稳定需要一个强大的君主来统治,君主应具备明智的智慧和果断的决策能力。

2.3 功利主义:《过秦论》提出了功利主义的观点,强调国家利益的最大化,主张以国家利益为出发点,制定政策和法律。

三、影响3.1 对法治思想的影响:《过秦论》对后世的法治思想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为后来的法家学派奠定了基础。

3.2 对政治理论的影响:韩非的政治理论对后世的政治家和统治者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尤其是在中国古代政治文化中有着重要地位。

3.3 对社会秩序的影响:《过秦论》提出的法治观念对社会秩序的维护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为社会的稳定和发展做出了贡献。

四、批判与争议4.1 对君主专制的批判:《过秦论》的君主专制思想遭到了一些人士的批判,认为过度强调君主权力会导致专制和暴政。

4.2 对功利主义的争议:《过秦论》的功利主义观点也引发了一些争议,有人认为过度追求国家利益可能会忽视个人权益和社会公平。

4.3 对法治思想的发展:虽然《过秦论》对法治思想的贡献不可忽视,但也有人认为其过于强调刑罚和法律的严厉程度,忽视了人文关怀的价值。

五、现实意义5.1 启示现代治理:《过秦论》中的一些观点对于现代治理仍然具有启示意义,如法治思想、君主的智慧和决策能力等。

过 秦 论(优秀7篇)

过 秦 论(优秀7篇)

过秦论(优秀7篇)《过秦论》教案篇一【学习目标】1.积累并掌握本课中的重要实词、虚词、特殊句式等文言知识点。

2.理清课文思路,学习对比论证的论证方法和铺排渲染的语言特色。

3.结合时代背景了解作者的政治主张,理解作者居安思危、忧国忧民的思想。

【重难点】1、积累重要实词、虚词、特殊句式等文言知识点。

2、理解作者居安思危、忧国忧民的思想。

【教学方法】探教师串讲、学生研讨、合作探究【教学过程】一、导入一部战国史简直就是一部武林史。

几千年以来,“弱肉强食”在自然界似乎是一条法则,但在人类社会,这条法则常常被打破。

两千多年前,当武林盟主秦始王刚做着千秋万代的美梦的时候,一群疲弊的农民“斩木为兵,揭竿为旗”,轻而易举地攻破秦国“金城千里”,导致强大的秦王朝“一夫作难而七庙隳,身死人手”。

这一切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西汉的政治家、文学家贾谊阐述了他的看法。

“过秦”就是“指出秦的过错”,那秦之过是什么呢?二、知人论世1、作者介绍西汉杰出的政论家、文学家,较早的汉赋作家之一。

学识渊博,年青时就负有才名,年仅二十岁,就被召为博士。

后因提议改革政治,遭权贵嫉妒、毁谤,贬为长沙王太傅,人称贾长沙、贾太傅。

贬谪后,虽身居闲职,不被重用,仍忧心朝事。

后为梁王太傅。

梁王落马而死,贾谊以为是自己失职,哭泣岁余,抑郁而终,年仅33岁。

一颗璀璨夺目的巨星从此长逝历史天空。

他的为人,很为司马迁推崇,司马迁把他和不同时代的屈原相提并论,撰写了《屈原贾生列传》。

2、题目解说《过秦论》是贾谊政论散文的代表作。

原文共有上中下三篇,本文是上篇。

“过秦”即“言秦之过”,指斥秦的过失。

过,名词用作动词,指出……的过失。

论,是一种文体。

“过秦论”,就是指斥秦的过失的论文。

3、写作背景贾谊所处的时代,属西汉的“太平盛世”,许多人认为当时天下“已安已治”了,但实际上却是矛盾重重,危机四伏。

按照贾谊的说法是“抱火厝之积薪之下而寝其上”(《治安策》)由于大地主大商人势倾王侯,土地高度集中,农民大批逃亡,农业生产遭到破坏,阶级矛盾日益加深。

《过秦论》说课稿

《过秦论》说课稿

《过秦论》说课稿引言概述:《过秦论》是中国古代思想家荀子的代表作之一,其内容涉及政治、道德、教育等多个方面,对于中国古代哲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在今天,我们依然可以从中吸收智慧,提升自己的思想境界。

本文将从《过秦论》的主要内容、思想内涵、影响等方面进行详细阐述。

一、主要内容:1.1 荀子对秦国的批评荀子在《过秦论》中对秦国进行了深刻的批评,认为秦国的统治者采取了残暴的手段,导致社会道德沦丧,人民生活困苦。

1.2 荀子的政管理念荀子主张君主应当以仁爱治国,通过德政来感化民众,提高国家的道德水平,实现国家的长治久安。

1.3 荀子对人性的观点荀子认为人性本恶,需要通过教育和规范来约束,才干使人们遵循道德规范,实现社会的和谐稳定。

二、思想内涵:2.1 道德重要性《过秦论》强调道德的重要性,认为惟独通过道德来感化民众,才干实现国家的长治久安。

2.2 教育的作用荀子在《过秦论》中提出了教育的重要性,认为惟独通过教育来规范人们的行为,才干实现社会的和谐稳定。

2.3 政治哲学荀子在《过秦论》中提出了自己的政管理念,主张君主应当以仁爱治国,通过德政来感化民众,实现国家的长治久安。

三、影响:3.1 对后世的影响《过秦论》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影响了中国古代的政治、道德、教育等方面,成为中国古代思想的重要代表之一。

3.2 对当代的启示《过秦论》中提出的一些思想,对当代社会依然具有启示意义,可以匡助我们提升思想境界,实现个人的自我提升。

3.3 对个人的影响通过学习《过秦论》,可以让我们更好地了解中国古代的政治哲学,提高自己的思想修养,拓展自己的思维空间。

四、结论:通过对《过秦论》的深入解读,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荀子的政管理念和思想内涵,从中吸收智慧,提升自己的思想境界。

同时,也可以看到《过秦论》对中国古代思想的重要性,以及对当代社会的启示意义。

希翼大家能够通过学习《过秦论》,不断提高自己的思想水平,实现个人的自我提升。

过秦论(说课稿)

过秦论(说课稿)

过秦论(说课稿)过秦论(说课稿)引言概述:《过秦论》是中国古代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化名人韩非所著的一篇政治家论述的文章。

文章以秦国的兴亡为背景,通过对秦国政治制度和统治方式的分析,阐述了韩非的政治理念和治国思想。

本文将从五个方面详细介绍《过秦论》的内容。

一、秦国的政治制度1.1 秦国的中央集权制度1.2 秦国的行政体系1.3 秦国的法律制度二、秦国的统治方式2.1 重视军事力量2.2 推行法治2.3 建立情报系统三、秦国的政治理念3.1 以法治为核心3.2 重视军事力量3.3 建立强大的情报系统四、秦国的政治成就4.1 统一六国4.2 建立中央集权制度4.3 推行法治思想五、秦国的政治失误5.1 压迫民众5.2 忽视民生5.3 缺乏民主机制正文内容:一、秦国的政治制度1.1 秦国的中央集权制度秦国实行中央集权制度,权力高度集中在国君手中。

国君通过设立官职、任命官员等手段来控制政权,实现统一的决策和管理。

1.2 秦国的行政体系秦国的行政体系分为三公九卿制,三公包括丞相、御史大夫和太尉,负责决策和监察;九卿则负责具体的行政事务,如司徒、司空等。

1.3 秦国的法律制度秦国推行严格的法律制度,制定了一系列法律和刑罚,以维护社会秩序和国家稳定。

法律的实施力度严厉,对违法者进行严惩。

二、秦国的统治方式2.1 重视军事力量秦国重视军事力量,实行军功爵位制度,鼓励将士立功。

通过强大的军事力量,秦国得以征服六国,实现统一。

2.2 推行法治秦国积极推行法治,建立了一系列法律和刑罚,以维护社会秩序和国家稳定。

法律的实施力度严厉,对违法者进行严惩,增强了统治的威严。

2.3 建立情报系统秦国建立了强大的情报系统,通过收集情报和掌握敌情,及时了解国内外的动态,为国家决策提供准确的信息支持。

三、秦国的政治理念3.1 以法治为核心秦国以法治为核心,通过制定法律和刑罚,以法律约束和规范社会行为,维护社会秩序和国家稳定。

3.2 重视军事力量秦国重视军事力量,认为军事实力是维护国家安全和统一的重要保障,通过强大的军事力量实现了对六国的征服。

必修三10《过秦论》教学设计与说课稿(共4篇)

必修三10《过秦论》教学设计与说课稿(共4篇)

《过秦论》教学设计与说课稿(共4篇)《过秦论》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1.感受这篇史论铺张扬厉的气势与文风2.了解文章的主题3.贾谊怀才不遇的悲剧人生4.文言词语的积累教学重点:1.文言词语积累2.秦朝灭亡的主要过失3.铺张扬厉的文风教学难点:1.贾谊怀才不遇的悲剧人生2.作家深邃的思想穿透力3.重点文言词语识记教学手段:1.以讲授为主,辅以必要的朗读录音,感受本文的文风2.辅以必要的幻灯片配合教学需要课时预计:三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要求:1.了解贾谊的悲剧人生2.认读课文,扫清障碍3.诵读课文,整体感知本文文风4.学习课文第一、二段,把握秦国崛起的条件及逐步走向强盛的过程5.有关重点文言词语及句式的把握窥、席、包、囊、内、务、拱手、会、弱、爱、从、叩、逡巡、因外连衡而斗诸侯、追亡逐北、宰割天下、会盟而谋弱秦过程:一、导语设计中国历史上,频繁上演着改朝换代的事件。

但是,秦汉易代,对历代的统治者以强烈的震撼,同时,给知识分子的心灵以空前的震撼,也成为汉初热议的社会思潮之一。

作为中国历史上为数不多的登峰造极的强大王朝之一——秦帝国,经数代君王励精图治,历数百年岁月(公元前361年——前221年,近140年)终于结束战国诸侯割据的局面,首次统一全国。

然而,这一强大的中央集权帝国,短期内(存在不满14年)便如摧枯拉朽般迅速的折戟沉沙,灰飞烟灭,给历史、社会留下了许多值得探究的课题。

历代的统治者和知识分子不断地从中汲取亡秦经验教训,从中管窥出秦朝的灭亡对社会、历史极具穿透力。

今天,我们将要学习一篇汉初杰出知识分子的代表人物的经典名篇,分析探讨秦朝灭亡的经验教训的史论文章——贾谊的《过秦论》(板书)。

二、解题及作者1.(师):过秦论:过,(动词)指出秦的过失。

论:古代的一种文体。

本文是一篇史论。

《过秦论》分上中下三篇,这里选的是上篇。

2.贾谊(前200—前168),西汉洛阳人,政论家、文学家。

年18岁以能诵诗书、善属文闻名于郡中,年20提出改革制度的主张,表现出卓越的政治才能,得到汉文帝的赏识,但却因此受到守旧派的诋毁,被贬为长沙王太傅,后又贬为梁王太傅,后来梁王坠马而亡,贾谊认为自己失职,哭泣岁余,抑郁而终,年仅33岁。

过秦论教案及说课稿

过秦论教案及说课稿

《过秦论》教案及说课稿第一章:教学目标与内容1.1 教学目标1.1.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理解《过秦论》的作者、背景和主要内容,掌握文言文的阅读技巧。

1.1.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提高学生分析和解读文言文的能力。

1.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国家观念,认识到国家兴衰与每个人的责任。

1.2 教学内容1.2.1 课文简介:介绍《过秦论》的作者贾谊、时代背景以及文章的历史地位。

1.2.2 课文讲解:详细讲解课文内容,包括秦国的崛起、统一六国的过程以及秦朝的灭亡。

1.2.3 文言文阅读技巧:指导学生掌握文言文的断句、实词、虚词等阅读技巧。

第二章:教学重点与难点2.1 教学重点2.1.1 课文内容的理解:让学生掌握《过秦论》的主要观点和论证方法。

2.1.2 文言文阅读技巧:培养学生运用文言文阅读技巧分析课文的能力。

2.2 教学难点2.2.1 课文中的难句解析:分析课文中的长句、难句,帮助学生准确理解文意。

2.2.2 文章论证方法的应用:引导学生理解并运用举例论证、对比论证等方法。

第三章:教学过程与方法3.1 教学过程3.1.1 自主学习:让学生预习课文,了解作者和背景,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3.1.2 课堂讲解:讲解课文内容,解答学生疑问。

3.1.3 合作探讨:分组讨论课文中的观点和论证方法。

3.2 教学方法3.2.1 讲授法:讲解课文内容,传授文言文阅读技巧。

3.2.2 互动法:鼓励学生提问、发表见解,提高课堂参与度。

3.2.3 案例分析法:分析课文中的实例,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观点。

第四章:教学评价与反馈4.1 课堂评价4.1.1 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程度。

4.1.2 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在合作探讨中的表现,包括观点阐述和论证能力。

4.2 课后反馈4.2.1 作业布置:布置相关文言文阅读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4.2.2 学生反馈:收集学生对课堂内容的意见和建议,不断调整教学方法。

过秦论说课稿

过秦论说课稿

过秦论说课稿一、说教材《过秦论》是我国古代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贾谊所写的一篇政论文,收录于《汉书·艺文志》中。

该文在课文中的作用主要是让学生了解和掌握秦朝兴衰的历史教训,认识到仁政与暴政的利弊,以及国家治理的重要性。

本文在古代散文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被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本文主要内容分为三个部分:一是论述秦朝兴起的原因,指出法家学说在秦国的实践使得国家强盛;二是分析秦朝的暴政及其弊端,揭示秦朝迅速灭亡的根源;三是总结历史教训,强调仁政与礼治的重要性。

1. 作用与地位《过秦论》作为一篇政论文,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和历史价值。

它让学生在学习古代历史的同时,认识到国家兴衰的道理,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批判精神。

本文在古代散文中具有典型性,对于提高学生的文言文阅读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2. 主要内容(1)秦朝兴起的原因:法家学说在秦国的实践,使得国家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迅速发展。

(2)秦朝的暴政及其弊端: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实行严苛的法律制度,导致民众生活困苦,国家迅速走向灭亡。

(3)历史教训:强调仁政与礼治的重要性,提倡以德治国,为后世统治者提供借鉴。

二、说教学目标学习本课需要达到以下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理解《过秦论》的文学价值和历史背景。

(2)掌握文章的主要观点和论证方法。

(3)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和思辨能力。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分析秦朝兴起和灭亡的原因。

(2)运用比较、归纳等方法,总结历史教训,培养学生的批判精神。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认识到仁政与暴政的利弊,理解国家治理的重要性。

(2)树立正确的历史观,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

三、说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1)分析秦朝兴起和灭亡的原因。

(2)理解文章的主要观点和论证方法。

(3)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批判精神。

2. 教学难点:(1)文言文的阅读和理解。

(2)对历史事件和人物的评价。

(3)如何引导学生从历史教训中汲取智慧,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过秦论》说课稿

《过秦论》说课稿

《过秦论》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过秦论》。

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法与学法、教学过程以及教学反思这几个方面来展开我的说课。

一、教材分析《过秦论》是西汉贾谊的一篇政论散文,被选入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

这篇文章气势磅礴,论述严密,具有很强的说服力和感染力。

从单元编排来看,本单元所选的文章都是古代议论性散文,旨在让学生感受古人的智慧和思想,提高学生的文言文阅读能力和议论文写作能力。

《过秦论》在本单元中具有重要地位,它不仅展现了贾谊卓越的政治见解和文学才华,也为学生理解古代政治制度和社会变迁提供了一个生动的案例。

二、学情分析授课对象是高二年级的学生,他们经过高一的学习,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文言文基础知识和阅读能力,但对于较为复杂的文言句式和词汇仍存在理解上的困难。

在思维方面,高二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但对于历史事件的分析和评价还不够深入和全面。

此外,学生对于古代政治制度和社会背景的了解相对较少,这也会给他们理解文章的主旨带来一定的障碍。

三、教学目标基于以上的教材分析和学情分析,我制定了以下的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1)掌握文中重要的文言实词、虚词和句式,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

(2)学习本文对比论证和铺陈排比的写作手法,提高写作能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朗读、翻译和讨论,理解文章的内容和主旨。

(2)引导学生分析文章的论证结构和逻辑,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认识到秦亡的原因在于“仁义不施”,从而树立以民为本的治国理念。

(2)感受贾谊忧国忧民的情怀,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四、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掌握文中重要的文言字词和句式,理解文意。

(2)学习本文对比论证和铺陈排比的写作手法。

2、教学难点(1)理解秦亡的根本原因在于“仁义不施”。

(2)体会作者借古讽今的写作意图。

五、教法与学法1、教法(1)诵读法:通过反复诵读,让学生感受文章的气势和韵味,加深对文意的理解。

过秦论(说课稿)

过秦论(说课稿)

过秦论(说课稿)过秦论(说课稿)引言概述:《过秦论》是中国古代文化名著《史记》中的一篇文章,由司马迁所著,讲述了秦国崛起的过程以及秦始皇统一六国的历史事件。

本文将从四个部分详细阐述《过秦论》的内容,包括秦国的崛起、秦国的政治制度、秦始皇的法治思想以及统一六国的历史意义。

一、秦国的崛起1.1 秦国的地理位置优势:秦国位于中国的西北地区,地理位置优越,有利于秦国的发展和扩张。

1.2 秦国的军事力量:秦国通过改革军队,采取强化装备、训练有素的方式,大大增强了自己的军事实力。

1.3 秦国的经济发展:秦国通过改革土地制度和推行农业技术进步,提高了农业生产力,从而促进了秦国的经济繁荣。

二、秦国的政治制度2.1 中央集权制度:秦国实行中央集权制度,秦始皇拥有绝对的权力,通过任命官员、制定法律等手段来巩固自己的统治地位。

2.2 分封制的废除:秦国废除了分封制,统一了全国的土地,加强了中央政权的控制能力。

2.3 统一的法律制度:秦国制定了一系列法律,如《秦律》、《秦令》等,为统治者提供了有效的管理工具,推动了国家的发展。

三、秦始皇的法治思想3.1 法治思想的重要性:秦始皇认识到法治的重要性,通过制定法律来保护社会秩序和国家统一。

3.2 法律的普遍适用性:秦始皇主张法律的普遍适用性,不论贵贱、贫富,都要遵守法律,实现社会公平正义。

3.3 法律的严格执行:秦始皇强调法律的严格执行,对于违反法律的行为,采取严厉的惩罚措施,维护了社会的稳定和秩序。

四、统一六国的历史意义4.1 统一的政治制度:秦始皇通过统一六国,建立了统一的政治制度,为中国历史上的封建专制奠定了基础。

4.2 文化的融合:六国的统一促进了文化的融合,为中国的文化传承和发展提供了条件。

4.3 奠定了中央集权的基础:秦国的统一奠定了中央集权的基础,为后来的历史时期提供了借鉴和发展的经验。

总结:《过秦论》通过对秦国崛起和统一六国的历史事件的描述,展现了秦始皇的统治思想和政治制度,以及对中国历史的深远影响。

《过秦论》说课稿3篇

《过秦论》说课稿3篇

《过秦论》说课稿3篇《过秦论》说课稿3篇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说课稿,通过说课稿可以很好地改正讲课缺点。

那么应当如何写说课稿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过秦论》说课稿,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过秦论》说课稿1各位老师:下午好。

我说课的题目是《过秦论》。

一、说教材《过秦论》是普通高中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语文必修三第三单元的自读篇目,作者贾谊在本文中论述了秦朝灭亡的原因,是“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

该单元所选课文都是古代的议论性散文。

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在于让学生掌握基础的文言语法知识,感受我国传统文化的精神,学习如何清晰有力的表达自己的思想和见解,写好议论文。

本文安排在单元的第三篇,是因为学生已经对古人的议论文写作有了初步的认识,学习本课就是要在理解的基础上,更深入地探讨古人写作议论文的技巧。

为了指导学生学好这篇课文,并实现单元教学目标,培养学生学习文言的兴趣、掌握文言学习方法、学会议论文写作的技巧,我将本文拟定两课时。

第一课时主要任务是在诵读的基础上,采用“说史析文论英雄”的评书演讲方式,疏通文意,归纳文言文字、词、句基础知识。

由于本班学生基础较好,掌握字词基础的能力较强,所以,根据大纲和考纲对学生文言文学习的具体要求,我把重点放在了第二课时,我对第二课时是这样设计的:二、教学目标:1、对“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中心论点的正确理解。

2、掌握本文所体现出的议论文写作技巧。

3、让学生在感悟大秦人的奋进精神的同时,对“施仁义”的重要性有更深刻的体会。

(设计意图:根据新课标倡导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方面出发设计课程目标的要求和高一的学生对于文言文的知识还在积累阶段,不能很好主动探究并学以致用的现状,我拟确定以上教学目标。

前两个目标比较常规,就是要让学生在学习课本知识、训练思辨能力的基础上,掌握一定的议论文写作技巧。

这里特别强调第三点目标,这是课本上和传统的教学中没有提到的。

过秦论(说课稿)

过秦论(说课稿)

过秦论(说课稿)过秦论(说课稿)引言概述:过秦论是中国古代思想家荀子的代表作之一,是一篇关于政治哲学的重要著作。

本文将从文本内容、思想观点、影响等方面进行分析和阐述。

一、文本内容1.1 荀子的立论荀子在《过秦论》中首先提出“明主制心,独行其道”的政治理念,强调统治者应当以明主之心来制衡百姓,独立行使自己的政治决策。

1.2 政治制度荀子认为政治制度应当建立在严格的法律制度之上,强调法律的严明性和公正性是维护社会秩序的关键。

1.3 政治权力荀子认为政治权力应当集中在君主手中,君主应当拥有绝对的权威和权力,以确保政治的稳定和秩序。

二、思想观点2.1 人性本恶荀子在《过秦论》中提出人性本恶的观点,认为人类天生贪婪自私,需要通过严格的法律和制度来约束和规范。

2.2 政治理想荀子认为理想的政治制度应当建立在君主制基础上,君主应当拥有绝对的权威和权力,以确保政治的稳定和秩序。

2.3 社会秩序荀子认为社会秩序的维护需要统治者的明智和执政者的公正,只有通过严格的法律和制度才能维护社会的和谐与稳定。

三、影响3.1 对后世影响《过秦论》对后世的政治思想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成为中国古代政治哲学的重要代表作之一。

3.2 对政治制度的启示荀子的政治思想为后世的政治制度建设提供了重要的启示,强调了法治和君主制度的重要性。

3.3 对社会发展的启示荀子的思想也为社会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启示,强调了统治者应当以明主之心来治理国家,确保社会的稳定和繁荣。

四、现实意义4.1 深化政治改革荀子的政治思想为当代政治改革提供了重要的参考,强调了法治和君主制度的重要性。

4.2 提升执政者素质荀子的思想也为执政者提供了重要的启示,强调了统治者应当以明主之心来治理国家,确保社会的稳定和繁荣。

4.3 增强社会凝聚力荀子的思想也为社会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启示,强调了统治者应当以明主之心来治理国家,确保社会的稳定和繁荣。

五、结语通过对《过秦论》的分析和阐述,我们不仅可以深刻理解荀子的政治思想,也可以从中得到对当代政治和社会发展的启示。

高中语文必修说课稿《过秦论》2篇

高中语文必修说课稿《过秦论》2篇

高中语文必修说课稿《过秦论》高中语文必修说课稿《过秦论》精选2篇(一)尊敬的评委老师,大家好。

今天我为大家带来一堂高中语文必修课《过秦论》的说课稿。

第一部分:教材分析《过秦论》是我们高中语文必修课中的一篇文章,由战国时期的韩非写成。

文章以分析秦国的统一策略为主线,揭示了夺取天下的道理和方法。

通过这篇文章,我们可以了解到战争征服的原则以及当时的政治思想。

第二部分: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 理解文章的主旨和中心思想;2. 掌握重要词汇和短语的含义;3. 学习分析文章的结构和修辞手法。

能力目标:1. 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注意观点的辨析;2. 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3. 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目标:1. 培养学生的国家意识和爱国情感;2. 培养学生的批判思维和独立意识;3.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第三部分:教学重难点重点:掌握文章的主旨和中心思想,理解作者的观点和立场;学习分析文章的结构和修辞手法。

难点:激发学生的思考,引导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四部分:教学方法1. 引入法:通过提问和讨论,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学习兴趣。

2. 归纳法:通过对文章重要观点的总结,让学生更好地理解。

3. 分组讨论法:以小组为单位,进行问题讨论,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

第五部分: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提问和讨论一些相关的问题,引起学生的兴趣。

例如:你们知道秦始皇怎么统一六国的吗?秦国的统一策略有哪些?2.阅读与理解(15分钟)学生阅读课文,了解文章的内容,然后回答一些问题以检查阅读理解。

3.分组讨论(15分钟)把学生分为小组,让他们讨论一下文章的中心思想和作者的意图。

教师可以提供一些问题,如:文章的主旨是什么?文章中有哪些修辞手法?4.总结(10分钟)请学生总结讨论的结果,各小组代表发言,分享他们的观点和发现。

然后教师进行总结,强调文章的主旨和中心思想。

第六部分:教学反思《过秦论》作为一篇重要的战国时期文献,对学生了解战争征服的原则和政治思想具有重要的意义。

过秦论(说课稿)

过秦论(说课稿)

过秦论(说课稿)过秦论(说课稿)引言概述:过秦论是中国古代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思想家李斯所著的一篇政治论文,被誉为中国古代最重要的政治文献之一。

本文主要探讨了秦始皇统一六国后的政治制度和治国理念,对于中国历史上的政治变革和统一大业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一、秦国的政治制度1.1 中央集权在过秦论中,李斯提出了中央集权的政治制度,即由皇帝掌握最高权力,各地方官员都是皇帝的代理人,实行一元化的政治体制。

1.2 封建制度秦国实行封建制度,将土地分封给官员和军队,建立了严密的封建等级制度,加强了对统治阶级的控制。

1.3 刑法严酷秦国实行严酷的刑法,对犯罪行为进行严厉的惩罚,以维护社会秩序和统治者的权威。

二、治国理念2.1 法治思想李斯在过秦论中提出了法治思想,主张以法律为准绳,依法治国,实行严格的法律制度,维护社会秩序和政治稳定。

2.2 功利主义李斯主张以功利为上,重视实际利益和政治效益,强调政治行为应当以实际效果为导向,追求国家长治久安。

2.3 重农抑商李斯提倡重农抑商的政策,主张发展农业,限制商业,以稳定社会经济秩序,确保国家财政稳定和人民安居乐业。

三、对后世的影响3.1 统一大业过秦论对后世统一大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为后来的统一中国奠定了政治基础和思想基础,成为中国历史上政治变革的重要参考。

3.2 法治传统李斯的法治思想和政治理念影响了后世中国的法治传统,对中国古代和现代法律制度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3.3 社会变革过秦论提出的政治制度和治国理念,对中国古代社会的变革和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为中国古代社会的稳定和繁荣做出了重要贡献。

四、现实意义4.1 参政议政过秦论提出的政治制度和治国理念,对当今中国的政治体制和政治文化具有启示意义,为参政议政、依法治国提供了重要参考。

4.2 政治改革李斯的法治思想和功利主义观念,对当今中国政治改革和制度建设提供了有益的借鉴,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供了重要思路。

《过秦论》说课稿

《过秦论》说课稿

《过秦论》说课稿引言概述:《过秦论》是中国古代思想家荀子的著作,是中国古代名著之一,也是中国古代哲学思想的重要代表之一。

本文将对《过秦论》进行说课,通过对其内容、思想和影响等方面的分析,匡助读者更深入地了解这部著作。

一、《过秦论》的背景和作者1.1 时代背景:《过秦论》成书于战国时期,这是中国历史上一个思想繁荣的时期,也是诸子百家争鸣的时期。

1.2 作者介绍:《过秦论》的作者是荀子,他是战国时期著名的思想家,被誉为“荀子”,是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

1.3 内容概述:《过秦论》是荀子的代表作之一,主要探讨了政治、道德、人性等方面的问题,对当时社会状况进行了深刻的分析和批评。

二、《过秦论》的主要内容2.1 政治观点:荀子在《过秦论》中提出了“法家”的思想,主张以法治国,认为统治者应该依靠法律和制度来管理国家。

2.2 道德观点:荀子认为人性本恶,主张通过教育和制度来规范人的行为,以达到社会秩序的稳定和和谐。

2.3 社会批评:荀子在《过秦论》中对当时的社会现象进行了批评,指出了统治者的暴政和社会的腐败,呼吁改革和革新。

三、《过秦论》的影响与价值3.1 影响历史:《过秦论》的思想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影响了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和社会伦理观念。

3.2 价值意义:《过秦论》提出了许多有启示性的思想,对于当代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仍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3.3 学术价值:《过秦论》是中国古代哲学思想的重要代表之一,对于研究中国古代思想史和文化传统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

四、《过秦论》的现实意义4.1 对当代社会的启示:《过秦论》中提出的一些观点和理论对于当代社会的发展和管理具有一定的启示作用。

4.2 对个人修养的影响:《过秦论》对于个人修养和道德观念的培养也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4.3 对国家管理的启示:《过秦论》中关于政治和社会制度的思量对于国家管理有一定的启示作用,可以为现代社会的政治改革提供参考。

五、总结与展望5.1 总结:《过秦论》是中国古代思想的珍贵遗产,具有深刻的思想内涵和历史价值。

《过秦论》说课稿3篇

《过秦论》说课稿3篇

《过秦论》说课稿3篇《过秦论》说课稿1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

我说课的题目是《过秦论》。

一、说教材(一)教材所处的地位和作用高中语文必修5本书共有文言文单元5个,17篇__。

涉及了5个方面的__类型:古代记叙散文、山水游记散文、议论性散文、人物传记和古代抒情散文。

《过秦论》属于古代议论性散文,是必修三第十课。

编者在选取这些__的时候,目的是聆听其中的济世忠告,感受古人的襟抱与睿智,体会传统文化思想精华的宝贵。

阅读着这些智慧的篇章,还可以借鉴古人议论的艺术,学会清晰有力地表达思想和见解。

阅读时要多琢磨__立论的方法,注意其严密周详的论证逻辑,以及由此产生的说服力量。

同时应当有点质疑问难的精神,大胆提出问题,探究问题,从而提高思考能力和议论能力。

(二)教材目标及确定依据根据课程标准,围绕“知识与技能、方法与过程、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位一体的课标要求确立三维目标:1、归纳掌握文中的通假字、古今异义词、词类活用、特殊句式等。

2、理解__结构层次,探究文中“叙”与“论”的关系,体会本课叙事时极力铺张渲染,议论时使用对比论证的写作特点,学习事实论证、对比论证的论证方法。

3、析__的语言特点:多重排比、夸张、对偶、对比、同义叠句的运用,使__显得气势非凡,而又深刻。

4、解贾谊对秦王朝迅速灭亡原因的分析,了解借古讽今、实施仁政的意义(设计依据:高一阶段,学生文言知识体系尚待完善,对古代历史散文接触不多。

因此,教学中要进一步增加文言知识积累,并通过朗读指导,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培养学生欣赏古代历史散文的能力,养成思辨的习惯。

) (三)教学重点难点1.识辨课文中通假字,活用词,古今异义词,掌握重要实词、虚词及多义词,积累文言词句知识。

2、理解__结构层次及写作意图,赏析__的语言特点。

3、注意对“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中心论点的正确理解。

(设计依据:从学生文言知识薄弱的现状出发,与高考中文言知识比重比较大相结合,主要为学生阅读其它的文言文打下坚实的基础。

语文过秦论教案(优秀4篇)

语文过秦论教案(优秀4篇)

语文过秦论教案(优秀4篇)过秦论篇一11一、教法建议【抛砖引玉】1 . 这是千古名篇,无论从语言上,还是结构上,文采上,都是一篇典范的议论文,除课本要求的背诵以外,其他部分也要熟能成诵。

2 . 学习本文修辞手法的运用,体会本文论证语言的特色。

3 . 了解本文常见文言句式,提高文言文的阅读理解能力。

4 . 体会本文巧妙的巧思,缜密的结构,精当的铺垫。

【指点迷津】重点:1 . 了解作者贾谊。

2 . 了解本文写作的历史背景。

3 . 文章的主旨和结构:《过秦论》意为“指责秦的( 政治) 过失的一篇政论”。

分上、中、下三篇,本文选自《新书》,是上篇,内容是总论天下的形势,指出秦灭亡的原因,提出中心论点,主要是论述秦始皇的政治过失,中篇剖析统一天下后没有正确的政策,秦二世没有能够改正秦始皇的错误政策,主要指责秦二世的过失,下篇指陈在危迫的情况下秦子婴没有救亡扶危的才力,主要指责秦子婴的过失。

《过秦论》上篇的中心思想是在分析秦王朝灭亡的历史原因过程中总结出来的,即:“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

“它的现实针对性是指西汉初期的政策,是劝谏西汉统治者施行仁政。

本文共5个自然段,分五个部分。

( 大意略)4 . 本文主要的论证方法。

本文主要的论证方法是对比论证。

本文作者作了几项对比:一是将秦国的实力与山东九国对比,实力远远大于九国;二是将秦国的实力与秦统一天下后的秦朝对比,秦朝的实力大于原秦国十数倍自不待言;三是将陈涉的实力与九国对比,陈涉的实力则小到“不可同日而语”的程度。

陈涉〈九国〈秦国〈秦朝最后交锋的却是最弱小的陈涉与最强大的秦朝,而结果却是秦王朝的灭亡,“一夫作难而七庙隳,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 ”行文至此已水到渠成,结论是:“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

”5 . 本文的语言特色。

本文的语言独具特色,从语言的运用看,文章如辞赋一般,词采华丽,千变万化;多用对偶句与排比句,又多用对偶与排比浑然揉合的长句,句子短长相间,读来琅琅上口。

过秦论(说课稿)简版

过秦论(说课稿)简版

过秦论(说课稿)引言概述:《过秦论》是中国古代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思想家韩非所著,被誉为中国古代最重要的政治学著作之一。

本文将围绕《过秦论》展开阐述,从五个大点入手,详细解读其思想内涵和对中国古代政治的影响。

正文内容:一、《过秦论》的背景和意义1.1 秦国崛起及其对中国古代政治的影响1.2 韩非的政治观点及其在《过秦论》中的体现1.3 《过秦论》对中国古代政治思想的启示二、《过秦论》对统一中国的思考2.1 韩非对中央集权的主张2.2 韩非对分封制度的批评2.3 韩非对徭役制度的改革建议三、《过秦论》对法治观念的贡献3.1 韩非对法律的重视与规范3.2 韩非对法官制度的建议3.3 韩非对刑法的改革思考四、《过秦论》对士人政治参与的思考4.1 韩非对士人政治参与的重视4.2 韩非对士人选拔制度的建议4.3 韩非对士人政治责任的强调五、《过秦论》对后世政治思想的影响5.1 《过秦论》在中国古代政治学发展中的地位5.2 《过秦论》对后世政治家的影响5.3 《过秦论》对现代政治理论的借鉴总结:综上所述,《过秦论》是中国古代最重要的政治学著作之一。

它对中国古代政治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对统一中国的思考,韩非提出了中央集权的主张,批评了分封制度和徭役制度;二是对法治观念的贡献,韩非重视法律的规范,提出了法官制度和刑法的改革思考;三是对士人政治参与的思考,韩非重视士人政治参与,提出了士人选拔制度和士人政治责任的强调。

《过秦论》对后世政治思想的影响也是深远的,它在中国古代政治学发展中占据重要地位,对后世政治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并为现代政治理论提供了借鉴。

总结部分内容尽量详细且专业,但是由于文本生成模型的限制,可能会出现一些不够准确或不够完整的表达。

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过秦论》说课稿

《过秦论》说课稿

《过秦论》说课稿过秦论是中国古代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化名人韩非所著的一本著作。

它是中国古代政治思想史上的重要经典之一,对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和社会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从四个方面对《过秦论》进行详细阐述。

一、《过秦论》的背景与意义1.1 秦朝的政治制度:介绍秦朝的政治制度,特殊是秦始皇实行的集权制度和法家思想的影响。

1.2 韩非的思想观点:阐述韩非在《过秦论》中提出的政治观点,包括重视法治、反对纵横家、强调国家利益等。

1.3 对后世的影响:讲述《过秦论》对后世政治思想的影响,特殊是对汉代和后来各个朝代的政治制度和思想发展的影响。

二、《过秦论》的思想内容2.1 法治思想:详细介绍《过秦论》中韩非对法治的重视,包括制定法律、明确刑罚、加强监察等方面。

2.2 政管理论:阐述《过秦论》中韩非对政管理论的探讨,包括君主的权力、官员的选拔、军事力量的重要性等。

2.3 社会伦理观:说明《过秦论》中韩非对社会伦理观的思量,包括道德教化、利益共享、社会秩序等方面。

三、《过秦论》的文化内涵3.1 儒法之争:介绍《过秦论》中韩非与儒家的思想之争,包括儒家的仁政观点和法家的法治观点。

3.2 文化传统的反思:阐述《过秦论》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反思,包括对礼教的批评、对道德观念的思量等。

3.3 现实主义思想:说明《过秦论》中韩非的现实主义思想,包括对政治实践的关注、对利益的追求等。

四、《过秦论》的启示与价值4.1 对政治制度的启示:指出《过秦论》对中国古代和现代政治制度的启示,包括权力制衡、法治建设等方面。

4.2 对社会发展的启示:讲述《过秦论》对中国古代和现代社会发展的启示,包括社会秩序的维护、道德建设等方面。

4.3 对个人修养的启示:说明《过秦论》对个人修养和道德观念的启示,包括追求真理、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等方面。

综上所述,《过秦论》是中国古代政治思想史上的重要经典之一,它的思想内容丰富,对中国古代和现代的政治制度、社会发展和个人修养都有着深远的影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中语文《过秦论》说课稿
各位评委老师好!
我叫XXX,是成都市XX中学的一名语文老师,我抽到的说课题目是《过秦论》。

下面是我的说课内容。

一、说教材
《过秦论》是高中语文教材第二册第五单元的第一篇课文,节选自贾谊的《新书》,原著分为上、中、下三篇,这里选的是上篇。

通过对秦王朝兴起、强盛、衰亡过程的叙述,议论了秦王朝成败的因由。

通过单元提示,我们知道,《史记》和《汉书》等纪传体史书的出现,标志着我国历史散文取得了空前伟大的成就。

要通过本单元的学习进一步引导学生欣赏古典文学作品,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其中《过秦论》是本单元的重点课文,学习时,要把握课文的思想内容,着重了解贾谊对秦王朝迅速灭亡的原因的分析,在朗读和背诵过程中,注意掌握有关的文言文词语和文言句式。

高中语文教学大纲对文言文学习的要求是:诵读古典诗词和浅易文言文,背诵一定数量的名篇。

掌握文中常见的文言实词、虚词和句式,能理解词句含义,读懂课文,学习用现代观念审视作品的内容和1
————来源网络整理,仅供供参考
思想倾向。

根据课文特点,结合大纲要求,我确立了如下教学目标。

二、教学目标
1、归纳掌握文中的通假字、古今异义词、词类活用、特殊句式等。

2、理解文章结构层次,探究文中“叙”与“论”的关系,体会本课叙事时极力铺张渲染,议论时使用对比论证的写作特点,学习事实论证、对比论证的论证方法。

3、赏析的语言特点:多重排比、夸张、对偶、对比、同义叠句的运用,使文章显得气势非凡,而又深刻。

4、了解贾谊对秦王朝迅速灭亡原因的分析,了解借古讽今、实施仁政的意义。

三、重点、难点
高一阶段,学生文言知识体系尚待完善,对魏晋历史散文接触不多。

因此,教学中要进一步增加文言知识积累,并通过朗读指导,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培养学生欣赏魏晋历史散文的能力,养成思辨的习惯。

据此,本课的教学重点为:
1.识辨课文中通假字,活用词,古今异义词,掌握重要实词、虚
————来源网络整理,仅供供参考 2
词及多义词,积累文言词句知识。

2、理解文章结构层次及写作意图,赏析的语言特点。

本课的教学难点为:
注意对“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中心论点的正确理解。

四、教学程序
《过秦论》篇幅较长,文言知识较丰富,文章内涵丰厚,因此我设计用三课时教学。

第一课时的要点是:了解作家作品,识辨课文中通假字,活用词,古今异义词,掌握重要实词、虚词及多义词,积累文言词句知识,精读课文,要求读透,讨论绘制结构图示。

第二课时的要点是:详细深入理解文章结构层次及写作意图。

第三课时的要点是:赏析的语言特点。

五、结束:
我的说课完毕,谢谢各位老师!
3
————来源网络整理,仅供供参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