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得糊涂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二十岁左右,考取秀才。二十三岁娶妻徐夫人。是年秋郑板桥首次赴 北京,于漱云轩手书小楷欧阳修《秋声赋》。
• 二十六岁,至真州之江村设塾教书。 • 三十岁,父亲去世,此时板桥已有二女一子,生活更加困苦。
作者的坎坷人生
• 作者的家世,亦属书香门第。至其父时,家道中落,虽有 学养,仅考得个禀生,枯守家园,教几个蒙童,生活相当 清苦。板桥是独子,不幸三岁丧母,依靠乳娘费氏抚养。 这位乳娘乃是他祖母的侍婢,感主人之恩,不顾自己的丈 夫与孩子,而到郑家来共度患难,每日清晨,背负着瘦弱 的板桥,到市上作小贩,宁愿自己饿着肚子,总得先买个 烧饼给孩子充饥。后来,她自己儿子虽当了八品官,请她 回去享福,她仍宁可留在郑家吃苦。板桥特为乳娘写了一 首诗,诗前缕述患难恩抚的经过情景,诗为:“平生所负 恩,不独一乳母,长恨富贵迟,遂令惭恧久,黄泉路迂阔, 白发人老丑,食禄千万钟,不如饼在手。” • 板桥的继母郝氏,贤慧而有爱心,可惜体弱,禁不住饥寒 的煎熬,于板桥十四岁时即去世,对未成年的孩子来说, 也是一项很大的打击。
作者图片
作者早年经历
• 1693年11月22日子时,郑板桥出生,其时家道已经中落,生活十分 拮据。 • 四岁时,生母汪夫人去世,十四岁又失去继母郑夫人。乳母费氏是一 位善良、勤劳的劳动妇女,给了郑板桥悉心周到的照顾和无微不至的 关怀,成了郑板桥生活和感情上的支柱。郑板桥资质聪慧,三岁识字, 至八、九岁已在父亲的指导下作文联对。少时随父立庵至真州毛家桥 读书。 • 十六岁,从乡先辈陆种园先生学填词。
难得糊涂由来的背景
• 乾隆十六年,当时郑板桥正在山东潍县当知县。 一向正直、率真、清正廉明的郑板桥在当时黑暗 的官场上很吃不开,常常受到恶势力的嘲讽、刁 难。他一面以嬉笑怒骂来抗争,一面又彷徨悲观, 产生了脱世思想。这时他的情绪,是压抑、苦闷、 孤独、自嘲、彷徨、悲观、痛苦交织在一起。就 是在这种情绪下,他写了“难得糊涂”的字幅, 不久便辞官归隐。
“聪明难,糊涂难,由聪明而转入糊涂更难。放一 著,退一步,当下心安,非图后来福报也。”意思
• “聪明难”———要进取,要“众人皆醉我独 醒”当然难。“糊涂难”———得过且过本来
并不难,但一个一心想勤政执法,为百姓做事的 人心中并不愿意这样做,因此也难。“由聪明 而转入糊涂更难”———抗争不过官场的黑暗 势力,又不愿昧着良心去“糊涂”,这种“聪明” 之后的“糊涂”更难。款跋最后一句“放一着, 退一步,当下心安,非图后来福报也”—— —在前面种种的“难”面前,只有小心从事,知 进知退,不冒失,不惹祸,只求心里安宁,不求 后世福报。
郑燮与小偷
• “一肩明月,两袖清风”,惟携黄狗一条,兰花一盆。一 夜,天冷,月黑,风大,雨密,板桥辗转不眠,适有小偷 光顾。他想:如高声呼喊,万一小偷动手,自己无力对付, 佯装熟睡,任他拿取,又不甘心。略一思考,翻身朝里, 低声吟道:“细雨蒙蒙夜沉沉,梁上君子进我门。” • 此时,小偷已近床边,闻声暗惊。继又闻:“腹内诗书 存千卷,床头金银无半文。”小偷心想:不偷也罢。 转身出门,又听里面说:“出门休惊黄尾犬。”小偷 想,既有恶犬,何不逾墙而出。正欲上墙,又闻:“越 墙莫损兰花盆。”小偷一看,墙头果有兰花一盆,乃 细心避开,足方着地,屋里又传出:“天寒不及披衣
难得糊涂图片
作者的其他作品
作者的其他作品
作者的其他作品
作者的其他作品
作者的坎坷人生
• 十九岁时中了秀才,二十三岁时结婚,为了生活, 到扬州去卖字画,无人赏识,很不得意,有时逛 逛青楼,却从不嫖娼,或借酒浇愁,显得消沉。 迨至他三十岁时,父亲穷困而死,后来儿也饥饿 而死,境遇至惨。所幸他四十岁中了举人,四十 四岁中了进士。再到扬州,因已有了名气,他的 字画连同旧作,都被当成墨宝,他慨于炎凉的世 态,特地刻了一方印章盖在他的作品上,印文为 “二十年前旧板桥”,多少也带点自嘲的意味。
难得糊涂的意思
• 三:心安理平说
• 郑板桥任潍县知县时,其堂弟为了祖传房屋的一段墙基, 与邻居诉讼,要他函告兴化县相托,以便赢得官司。郑板 桥看完信后,立即赋诗回书:“千里捎书为一墙,让他几 尺又何妨?万里长城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稍后, 他又写下“难得糊涂”,“吃亏是福”两幅字。并在“难 得糊涂”下加注‘聪明难,糊涂难,由聪明而转入糊涂更 难,放一着,退一步,当下心安,非图后来福报也。’在 “吃亏是福”下加注‘满者损之机,亏者盈之渐,损于己 则盈于彼,各得心情之半,而得心安既平,且安福即在是 矣’。此处引用的诗句其实为同时期的大学士张英所作, 而此处将“难得糊涂”比喻为就是聪明;难得做一次糊涂, 心安理得,也可取得心态平衡。因为“吃亏是福”既是 “难得糊涂”最恰切的诠释。
怪(金农、汪士慎、黄慎、李鱓、郑燮、李方膺、高翔、罗聘) 2. 怪在何处(画得怪、文章怪、性情怪、行为怪) 板桥的“怪”,颇有点济公活佛的味道,“怪”中总含几分真诚,几分幽默,几分酸 辣。每当他看到贪官奸民被游街示众时,便画一幅梅兰竹石,挂在犯人身上作为围屏, 以此吸引观众,借以警世醒民。 颇有骂名 他无官一身轻,再回到扬州卖字画,身价已与前大不相同,求之者多,收入颇有可观。 但他最厌恶那些附儒风雅的暴发户,就像扬州一些脑满肠肥的盐商之类,纵出高价, 他也不加理会。高兴时马上动笔,不高兴时,不允还要骂人。他这种怪脾气,自难为 世俗所理解。有一次为朋友作画时,他特地题字以作坦率的自供: “终日作字作画,不得休息,便要骂人。三日不动笔,又想一幅纸来,以舒其沉闷之 气,此亦吾曹之贱相也。索我画,偏不画,不索我画,偏要画,极是不可解处。然解 人于此,但笑而听之。” 个人润例 写字画画,斤斤计较于酬金,自是俗不可耐。但板桥毫不隐讳,而且明定出一则可笑 的怪润例:大幅六两、中幅四两、书条对联一两、扇子斗方五钱。 “大幅六两,中幅四两,书条对联一两,扇子斗方五钱。凡送礼物食物,总不如白银 为妙。盖公之所陕,未必弟之所好也。若送现银,则中心喜税,书画皆佳。礼物既属 纠缠,赊欠尤恐赖赈。年老神疲,不能陪诸君子作无益语言也。 “画竹多于买竹钱,纸高六尺价三千;任渠话旧论交接,只当春风过耳边。” 明明是 俗不可耐的事,但出诸板桥,转觉其俗得分外可爱,正因他是出于率真。
送,趁着月黑赶豪门。”
郑燮的名言名句
• 新竹高于旧竹枝,全凭老干为扶持。 《新竹》 —— 郑燮名言 我自不开花,免撩蜂与蝶。 《板桥题画· 竹》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竹石》 学问二字,须要拆开看。学是学,问是问。今人有学而不问,虽读万卷 书,只是一条钝汉儿。 —— 郑燮经典语录 春兰末了夏兰开,万事催人莫要呆。阅尽荣枯是盆盎,几回拨去几回栽。 《盆兰》 —— 郑燮经典语录 善读者日攻、日扫。攻则直透重围,扫则了无一物。 —— 郑燮名言
“聪明难,糊涂难,由聪明而转入糊涂更难。放一 著,退一步,当下心安,非图后来福报也."的由来。
• “难得糊涂”四个字是在山东莱州的云峰山写的。有一年郑板桥专程 至此观郑文公碑,流连忘返,天黑了,不得已借宿于山间茅屋。屋主 为一儒雅老翁,自命“糊涂老人”,出语不俗。他的室中陈列了一块 方桌般大小的砚台,石质细腻,镂刻精良,郑板桥十分叹赏。老人请 郑板桥题字以便刻于砚背。板桥认为老人必有来历,便题写了“难得 糊涂”四字,用了“康熙秀才雍正举人乾隆进士”的方印。 • 因砚台地,尚有许多空白,板桥说老先生应该写一段跋语。老人便写 了“得美石难,得顽石尤难,由美石而转入顽石更难。美于中,顽于 外,藏野人之庐,不入宝贵之门也。”他用了一块方印,印上的字是 “院试第一,乡试第二,殿试第三。”板桥一看大惊,知道老人是一 位隐退的官员。有感于糊涂老人的命名,见砚背上还有空隙,便也补 写了一段话:“聪明难,糊涂尤难,由聪明而转入糊涂更难。放一著, 退一步,当下安心,非图后来报也。”
难得糊涂
郑燮
作者简介
郑燮(1693—1765年),字克柔,号板桥。 自称板桥居士,清代画家、文学家。汉族, 江苏兴化人。康熙秀才、雍正举人、乾隆 元年进士。一生主要客居扬州,以卖画为 生。“扬州八怪”之一。中进士后曾历官 河南范县、山东潍县知县,有惠政。以请 赈饥民忤大吏,乞疾归。其诗、书、画均 旷世独立,世称“三绝”,擅画兰、竹、 石、松、菊等植物,其中画竹已五十余年, 成就最为突出。他的诗清新脱俗,朴实泼 辣。著有《板桥全集》。
以“怪”出名的作者
难得糊涂的意思
• 一:自我解嘲说
• 公元1751年,郑板桥在潍县“衙斋无事,四壁空 空,周围寂寂,仿佛方外,心中不觉怅然。”他 想,“一生碌碌,半世萧萧,人生难道就是如此? 争名夺利,争胜好强,到头来又如何呢?看来还 是糊涂一些好,万事都作糊涂观,无所谓失,无 所谓得,心灵也就安宁了。”于是,他挥毫写下 “难得糊涂”。因此它被称为“真乃绝顶聪明人 吐露的无可奈何语,是面对喧嚣人生,炎凉世态 内心并发出的愤激之词。”
• 二:抗议之声说

难得糊涂的意思
公元1754年秋,郑板桥由山东范县调任潍县知县,上任之日正遇百年未见的 旱灾。而钦差姚耀宗却不闻不问,反而向他求字画。郑板桥就以鬼画讽刺, 钦差姚耀宗怒而撕画,郑板桥见百姓惨像,心力不支,非常忧郁。其妻相劝: 既然皇上不问,钦差不理,你就装作糊涂嘛!郑板桥怒言:装糊涂,我装不 来。你可知道,聪明难,糊涂难,由聪明变糊涂更难,难得糊涂。由此而有 所启发,就以“拯救万民,在所不惜”激励自己,并开官仓赈灾。他所说的 这句话,后来就成了“难得糊涂”的自注:“聪明难,糊涂难,由聪明而转 入糊涂更难,放一着,退一步,当下心安,非图后来福报也。”台湾徐兰州 说:“这句话文义,似乎喻人凡事不要太认真,得过且过,所谓‘不痴不聋, 不作阿家翁’的另一注解。加以句读,聪明者有俗庸之智慧,有赖于人的先 天遗传和后天的环境教育,才能培养成完美的性格,是以人欲聪明并不容 易。”苏东坡诗云:“人皆养子望聪明,我被聪明误一生。”所以,聪明人 难做。什么是糊涂呢?糊涂就是不精明。糊涂有两种:一种是真糊涂,懵懵 处世,似是与生俱来,装不来,求不到;一种是装的假糊涂,明明是非黑白 了然于心,偏偏装作良莠不分,既由‘聪明转入糊涂’了。根据郑板桥的这 种性格和心理结构,出污泥而不染的高雅品格,要他违背自己的理念和道德 行为,显然是一种痛苦与折磨。聪明人如基于良知道德有所为,而要他装作 糊涂而无所为,的确很难。所以徐兰州认为:“郑板桥这段感慨‘难得糊涂’ 的题书,其中有段非常感性的心路历程,也是知识分子从政,在专制制度腐 败政权中无法展现宏志的一种抗议之声。它具有为所当为的失败涵义,不可 为而为的胆识。因此,这种‘心理调节’乃是‘试图把自己的心理反差平衡 一下,以求得方寸的短暂安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