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背景下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新途径
“互联网+”形势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有效途径
“互联网+”形势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有效途径随着互联网的广泛应用和发展,“互联网+”已经成为了一个热门的话题。
在这种形势下,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也随之受到了更多的关注。
作为当代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从业者,我们需要不断探索有效的途径,来帮助大学生维护良好的心理健康。
本文将从“互联网+”形势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现状和挑战出发,探讨有效的途径。
1. 心理健康问题日益突出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和生活节奏的加快,大学生面临着来自学业、就业、人际关系等方面的重重压力,导致心理健康问题日益突出。
抑郁、焦虑、人际关系问题等已经成为了大学生心理健康的主要挑战。
2. 传统教育模式难以满足需求传统的心理健康教育主要依靠学校的心理咨询室或心理辅导课程,但是由于师资力量有限、服务范围狭窄、时间和空间上的限制,很难满足大学生的需求。
3. 互联网给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带来新挑战和新机遇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和普及,使得大学生在社交、学习、娱乐等方面都离不开网络。
网络也可能成为导致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原因之一。
如何在“互联网+”形势下有效进行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成为了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1. 构建多元化心理健康服务平台传统教育模式的局限性在于其服务范围和方式单一,无法满足大学生多样化心理健康需求。
建议构建一个多元化的心理健康服务平台,包括学校心理咨询室、线上心理咨询平台、心理健康公众号等,为大学生提供更加多样化的心理咨询和支持服务。
2. 发挥互联网优势,开展在线心理健康教育互联网的优势在于信息的快速传播和覆盖面广,因此可以通过互联网开展在线心理健康教育。
学校可以建立官方的心理健康公众号或网站,定期发布心理健康知识、心理自助方法等内容,帮助大学生增强心理健康意识,提高心理健康自护能力。
3. 引导大学生正确使用网络资源互联网上不乏一些虚假的心理健康信息和误导性的内容,而大学生由于年龄较小和经验不足,容易受到这些信息的影响。
我们需要引导大学生正确使用网络资源,教育他们如何甄别真假信息,如何理性的看待网络上的信息,以免导致心理健康问题的产生。
浅谈网络环境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创新途径
浅谈网络环境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创新途径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发展,大学生们在网络环境下的生活也变得日益丰富多彩。
网络环境下也存在着各种不利于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因素,比如网络游戏成瘾、沉迷于社交媒体、信息过载等问题,这些问题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针对网络环境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需要创新途径,以更好地满足大学生的需求,提升其心理健康水平。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需要结合互联网和新媒体技术,以更加符合大学生兴趣和需求的方式进行。
传统的心理健康教育形式可能显得单一和乏味,不能很好地吸引大学生的参与。
可以利用微信公众号、短视频平台、在线问答社区等新媒体形式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制作有趣、鲜活的教育内容,增加互动性,加深大学生对心理健康的理解,引起他们的共鸣和关注。
也要注重内容的科学性和权威性,确保教育信息的准确和有效。
可以利用网络技术开展心理健康咨询和辅导服务,提供更加便捷和及时的帮助。
大学生在网络环境下的学习生活往往比较繁重,时间安排紧凑,传统的线下咨询服务可能不够灵活和便利。
可以建立心理健康咨询的在线平台,安排专业的心理咨询师进行在线咨询和辅导,为大学生提供个性化、即时化的帮助。
这样不仅可以更好地解决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也可以减轻学校心理咨询中心的压力,提高服务效率。
可以利用网络平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和自助干预工具的开发和推广。
在互联网上建立心理健康教育资源库,收集整理各类适合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资料和工具,比如心理健康自助干预APP、心理测试问卷、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等,提供给大学生进行自助学习和干预。
这样可以让大学生随时随地都能获取到心理健康教育资源,增强其自我调节和保护能力。
也可以通过网络平台进行这些工具的推广和宣传,提高大学生的知晓和使用率。
要充分利用网络社交平台和学校官方平台,建立起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良好氛围。
可以在微信、微博等社交平台上建立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官方账号,开展各种形式的心理健康教育宣传活动,比如发布心理健康知识、分享学生心理健康故事、举办心理健康主题讨论等,吸引更多的大学生参与到心理健康教育中来。
浅谈网络环境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创新途径
浅谈网络环境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创新途径随着互联网和移动设备的普及,大学生们的生活逐渐与网络紧密相连。
网络环境的发展也给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带来了一些新的挑战。
为了更好地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需要创新教育途径,使之适应网络环境的特点。
可以利用互联网平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
如今,大学生普遍熟悉并善于利用互联网平台,通过搭建专门的心理健康教育网站,提供心理健康知识、心理测试、心理咨询等服务,可以方便大学生随时随地获取相关信息。
可以通过网络开展线上心理课程,提供有关心理健康的专业知识培训,使大学生在接受知识的提升自己的心理素质。
可以借助社交媒体平台进行心理健康教育。
社交媒体已经成为大学生们重要的交流和获取信息的渠道,通过在社交媒体平台上创建心理健康教育的专页或账号,发布有关心理健康的文章、视频、图片等内容,吸引大学生的关注并传播正面的心理观念。
可以利用社交媒体的互动性,开展线上心理咨询和交流活动,让大学生们在社交媒体平台上得到心理支持和帮助。
除了网络平台外,还可以通过移动应用程序开展心理健康教育。
移动设备的普及使得人们可以随时随地使用手机应用程序,因此可以开发针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手机应用程序,提供心理测试、心理训练、心理咨询等功能。
通过这些移动应用程序,大学生可以在日常生活中随时进行心理健康的自我管理和提升,增强对心理健康的重视和关注。
可以加强网络环境下的心理健康教育宣传。
通过在大学网站、校园电视台、学校内外的公告栏等渠道发布心理健康教育宣传资料和广告,向大学生宣传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和方法,引导大学生关注和参与心理健康教育活动。
在校园内也可以开展心理健康主题的宣传活动,如举办讲座、组织心理健康知识竞赛等,以增加大学生们对心理健康教育的兴趣和参与度。
在网络环境下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需要创新教育途径,使之更加契合大学生的需求和兴趣。
通过互联网平台、社交媒体平台和移动应用程序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可以更加方便和灵活地向大学生传递心理健康知识和技能。
“互联网+”形势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有效途径
“互联网+”形势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有效途径【摘要】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大学生心理健康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
本文旨在探讨在互联网+形势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有效途径。
在介绍了背景情况,提出了当前存在的问题意识,并明确了研究目的。
在通过加强互联网宣传,建立心理健康平台,开展心理健康培训,实施心理咨询服务和推进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等措施,为大学生提供全方位的心理健康服务。
在强调了有效途径的重要性,提出了需要进一步努力的建议,并展望了未来的发展方向。
通过这些措施的实施,可以有效提高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促进其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
【关键词】互联网+、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有效途径、宣传、平台、培训、咨询服务、课程、重要性、努力、展望未来。
1. 引言1.1 背景介绍在当今互联网+时代,大学生作为新时代的青年力量,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心理健康挑战。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发展,大学生的心理问题日益突出,如焦虑、抑郁、孤独等问题愈发引起人们的关注。
互联网的高度互动性和快捷性,不仅给大学生带来了便利和机遇,也为他们的心理健康带来了一定的压力和影响。
在这样的背景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显得尤为重要和紧迫。
只有通过有效的途径和方法,才能更好地帮助大学生提升心理素质,增强心理抵抗力,有效应对各种心理问题的挑战。
本文旨在探讨在互联网+时代下,如何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有效解决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
通过对加强互联网宣传、建立心理健康平台、开展心理健康培训、实施心理咨询服务以及推进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等多种途径的探讨与研究,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提供可行性建议和有效方法。
1.2 问题意识在“互联网+”时代,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日益突出,成为当前高校教育领域亟需解决的重要课题。
作为青年群体的主力军,大学生身处转型时期,面临着诸多心理压力和挑战。
尤其是在互联网时代,信息爆炸、社交网络、虚拟世界等新兴影响因素,往往会给大学生带来更多的焦虑、抑郁、孤独等心理问题。
浅谈网络环境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创新途径
浅谈网络环境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创新途径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发展,大学生的网络使用已经成为他们日常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与此网络环境下也存在着一些对大学生心理健康产生影响的问题,如网络成瘾、虚拟社交、焦虑等。
为了更好地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需要创新教育方式和途径,以应对当下网络环境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挑战。
本文就浅谈网络环境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创新途径。
一、发挥网络平台优势,进行线上心理健康教育在当今社会,网络已成为信息传播的主要渠道,大学生更是网络的主要受众。
利用互联网进行线上心理健康教育,可以更好地满足大学生的学习需求。
可以通过建立专门的心理健康教育网站或平台,发布心理健康教育的相关资讯、文章、视频,让大学生能够随时随地获取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
还可以组织线上心理健康讲座、研讨会,邀请专家学者借助网络进行心理健康知识的传播和交流。
二、开设网上心理健康课程,提高大学生心理健康素养除了线上心理健康教育,还可以开设网上心理健康课程,引导大学生学习心理健康知识和技能,提高心理健康素养。
可以与专业心理机构或心理学院合作,设计针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课程,将课程内容制作成网络视频,供大学生随时观看学习。
通过这种方式,不仅能够提高大学生心理健康素养,还能够培养他们的自我调节能力和心理健康问题的处理能力,更好地适应高校学习和生活。
三、利用新媒体,开展心理健康宣传教育活动在网络环境下,新媒体成为了年轻人获取信息的主要途径,尤其是对于大学生群体更是如此。
可以利用新媒体开展心理健康宣传教育活动,借助微信公众号、微博、抖音等平台,发布心理健康知识和相关活动信息。
通过制作有趣、有料的心理健康宣传视频、短文、图片等形式的内容,吸引大学生的关注,提高大学生对心理健康的认识和重视程度,同时扩大心理健康教育的影响力。
四、构建网络心理健康服务平台,提供个性化帮助面对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需要提供更加个性化的帮助和服务。
可以利用互联网技术,构建一个专门的网络心理健康服务平台,为大学生提供个性化的心理健康服务。
浅谈网络环境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创新途径
浅谈网络环境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创新途径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和普及,网络已经成为了大学生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与此网络环境也给大学生心理健康带来了新的挑战和问题。
为了满足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需求,我们需要创新教育途径,构建适应网络环境下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体系。
我们可以利用互联网技术建立在线心理咨询平台。
通过在线心理咨询平台,大学生可以随时随地进行心理咨询。
他们可以通过文字、语音、甚至是视频的方式与心理咨询师进行沟通,分享他们的困扰和焦虑,获得专业的指导和帮助。
这种方式不仅方便,还可以保护大学生的隐私,因为他们可以选择保持匿名来进行咨询。
我们可以开展网络心理健康教育课程。
传统的心理健康教育往往需要大学生集中在一起进行学习,但是这样的方式有时受到时间和空间的限制。
通过网络课程,大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和时间安排进行学习,他们可以随时随地访问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内容。
这种方式不仅扩大了学生的学习空间,还提高了学习的灵活性。
我们可以开展网络心理健康宣传活动。
网络是大学生获取信息的重要途径,我们可以通过网络平台开展心理健康宣传活动,向大学生传递心理健康知识和技巧。
这些宣传活动可以包括心理健康知识的文章、心理健康短视频、心理健康微信公众号等。
通过这些活动,大学生可以方便地获取心理健康知识,提高心理健康意识,学会一些应对压力和困扰的方法。
我们还可以通过开展线上心理健康主题讨论活动来促进大学生之间的交流和互动。
通过线上讨论活动,大学生可以分享彼此的心理健康故事和经验,互帮互助,共同成长。
这种活动不仅可以帮助大学生感受到他人的支持和理解,还可以激发他们对心理健康的兴趣和关注,促进心理健康的积极传播。
我们可以利用大数据技术进行心理健康数据分析和预测。
通过收集和分析大规模的心理健康数据,我们可以了解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和问题,发现潜在的心理健康风险,并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
这种方式可以帮助学校和心理健康专业人员更好地了解大学生的心理需求,开展有针对性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
浅谈网络环境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创新途径
浅谈网络环境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创新途径网络技术的发展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了全新的创新途径。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探讨:利用网络资源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建立虚拟心理咨询平台、网络心理健康辅导和网络心理健康教育的评估。
网络资源的广泛应用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了便利。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需要面对广大学生,利用传统模式容易受时间、地点的限制,而网络资源的广泛应用可以突破这些限制。
教育者可以将心理健康教育资料制作成在线课程、视听教材等形式,供学生随时随地学习。
还可以建立心理健康教育的微信公众号、博客等平台,定期发布相关信息,吸引学生关注和参与。
这种方式具有开放性、灵活性和互动性,便于学生参与和反馈,提高了教育的效果和针对性。
建立虚拟心理咨询平台可以为大学生提供更加便捷的心理咨询服务。
大学生心理压力较大,需要有一个安全、私密的环境进行倾诉和咨询。
但是传统的心理咨询需要面对面的交流,学生可能面临很多顾虑和难以克服的障碍。
而虚拟心理咨询平台可以通过网络技术提供在线咨询服务,学生可以通过文字、语音、视频等形式与心理咨询师进行交流。
这种方式不仅可以降低学生的交流障碍,又确保了安全性和私密性,同时还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广泛的咨询资源和服务选择。
网络心理健康辅导可以帮助大学生更好地管理自己的心理健康。
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解决不仅需要心理咨询师的帮助,也需要学生自身的努力和参与。
网络心理健康辅导可以通过提供心理健康评估、心理自助软件、心理自助训练等方式帮助学生了解自己的心理健康状况,提供相关的解决方案和建议,引导学生进行自助调节和管理。
这种方式既可以提高学生对心理健康的认识和理解,又可以培养学生的心理自助能力,使大学生在面对心理问题时能够更好地做出反应和应对。
网络环境下,对网络心理健康教育的评估是必不可少的。
网络心理健康教育的效果和质量可以通过学生的参与度、满意度、改变度等指标来进行评估。
还可以利用网络技术建立评估问卷,对学生进行匿名调查和统计分析,加强对网络心理健康教育的监控和改进。
浅谈网络环境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创新途径
浅谈网络环境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创新途径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和普及,大学生们的生活方式和心理需求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网络环境下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探讨网络环境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创新途径。
通过网络平台传播心理知识。
网络是信息传播的重要渠道,通过新浪微博、微信公众号、知乎等网络平台,可以向大学生传播心理知识。
大学生可以通过网络资源了解到最新的心理学研究成果、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以及一些实用的心理调节方法等。
也可以在网络平台上与其他大学生交流心理问题,分享心得和经验,形成良好的心理支持体系。
网络平台的优势在于信息的即时性、全球性和互动性,可以更加有效地传播心理知识,提高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意识。
通过在线心理咨询服务提供支持。
网络环境下,大学生可以通过网络平台进行在线心理咨询。
相比传统的面对面咨询,网络咨询具有一定的优势。
大学生可以随时随地进行咨询,不受时间和地点的限制。
即使是在晚上或者寒暑假期间,大学生也可以通过网络平台寻求心理支持和指导。
网络咨询可以更好地保护大学生的隐私,让他们更加放心和舒适地与心理咨询师交流。
网络咨询可以提供更多的资源和渠道,丰富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内容。
通过在线心理咨询,大学生能够获得专业的心理帮助,提高心理适应能力,解决心理困扰,提升心理健康水平。
通过虚拟现实技术进行心理干预。
虚拟现实技术是一种将用户置身于虚拟环境中的技术,通过三维模拟和交互技术,模拟真实场景,给用户带来身临其境的体验。
虚拟现实技术可以被应用于情绪调节训练、焦虑治疗和恐惧疗法等心理干预中。
大学生可以通过虚拟现实技术进行心理干预,比如面对模拟的社交场景进行社交焦虑的训练,或者面对模拟的高空场景进行恐高的治疗。
虚拟现实技术具有真实感强、操作便捷和个性化特点,能够更好地激发大学生的情绪体验和参与度,提高心理干预的效果。
通过在线心理教育课程开展心理健康教育。
网络环境下,可以通过在线平台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为大学生提供系统的心理教育。
“互联网+”形势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有效途径
“互联网+”形势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有效途径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互联网已经深刻影响着人们的生活方式、工作方式乃至思维方式。
在这种“互联网+”的形势下,大学生作为新一代人群,也面临着互联网给他们带来的各种挑战和困惑,其中心理健康问题愈发凸显。
针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探讨“互联网+”形势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途径。
一、充分利用互联网资源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各种新媒体平台和社交平台成为学生获取信息和交流的主要渠道。
学校和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可以利用互联网资源,通过建立官方网站、微信公众号、微博、短视频等多种形式,向学生提供心理健康知识、心理咨询、心理测试等服务。
可以借助互联网平台开展线上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如在线讲座、心理健康知识竞赛等,以丰富多彩的形式吸引学生的关注和参与。
二、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宣传活动利用校园广播、电子屏、海报、宣传栏等宣传载体,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宣传活动,普及心理健康知识,引导学生正确对待心理问题,建立积极的心理健康态度。
可以邀请专业心理学家、心理医生等开展讲座、座谈会,与学生进行面对面的交流和互动,帮助他们解决心理困惑,增强心理健康知识和能力。
三、建立心理健康教育平台学校可以建立心理健康教育平台,为学生提供心理咨询服务。
学校可以聘请专业心理咨询师,为学生提供心理咨询、心理辅导等服务,解决学生心理问题。
可以建立匿名心理咨询渠道,为一些羞于启齿的学生提供更为私密的心理咨询服务,帮助他们及时解决心理问题。
四、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学校可以将心理健康教育纳入学生的课程体系中,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通过课堂教学向学生传授心理健康知识、心理调适方法及心理疾病预防知识。
可以结合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实际,引导学生自我认识、自我调节,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
五、建立心理健康教育团队学校可以建立专业的心理健康教育团队,包括专业心理咨询师、心理疾病防治专家、学生辅导员等,形成强大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团队。
“互联网+”形势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有效途径
“互联网+”形势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有效途径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信息技术的普及和深化已经成为了大学生们学习、生活和娱乐的主要方式。
互联网的便利也给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带来了一些新的挑战和困扰。
在这种情况下,如何通过互联网+的模式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成为了一项迫切的任务。
本文将讨论互联网+形势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有效途径,并提出一些具体的建议。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需要加强互联网平台的建设和运用。
通过建立专门的心理健康教育网站或者APP,可以为广大大学生提供心理健康知识、心理咨询服务、心理测试等方面的支持。
这些网站或者APP可以不仅仅是提供静态的心理健康知识,更可以提供在线课程、专家讲座、心理咨询等服务。
学校还可以利用社交媒体平台,比如微信公众号、微博等,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宣传和互动活动,增强大学生对心理健康教育的关注和参与度。
加强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宣传和普及工作。
通过多种形式的宣传和普及活动,比如主题演讲、心理健康周、主题班会等,向大学生普及心理健康知识,宣传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提高大学生对心理健康的认识和关注。
可以利用校园广播、校园电视台等媒体,在校园内定期播放心理健康教育相关的节目和宣传片,营造浓厚的心理健康教育氛围。
通过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提高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素养和自我调节能力。
可以开展心理健康知识讲座、心理健康测试、心理健康俱乐部等形式多样的活动,提高大学生对心理健康的认知和认识,增强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素养。
可以邀请心理专家开展心理咨询和心理辅导,帮助大学生解决心理困扰,提高大学生的自我调节能力。
推动学校和社会资源共享,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专业化建设。
可以与心理咨询中心、心理健康协会等专业机构合作,共同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充分利用社会资源,丰富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和形式。
可以在学校加大心理健康教育师资力量的培养和引进力度,提高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的专业水平,为大学生提供更专业化、个性化的心理健康教育服务。
浅谈网络环境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创新途径
浅谈网络环境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创新途径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和互联网的普及,网络已经成为了现代社会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在这个互联网高度发达的时代,网络环境对大学生的生活和学习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同时也对他们的心理健康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因此,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创新途径也需要跟随时代的步伐不断更新。
一、开展心理健康课程针对大学生普遍存在的心理问题,可开展一些专门的心理健康课程,让学生在课堂上了解心理健康的重要性、学习一些解决心理问题的方法和技巧,增强心理适应能力。
同时,可以加强学生自我调节和心理自助的能力,以便他们在面对心理问题时能够更好地处理和应对。
二、建设线上心理咨询平台大学生心理问题的多样性、复杂性和不时发生必须要建设一个心理咨询平台。
线上心理咨询是一种通过网络来进行咨询和辅导的服务,可以让学生在任何时间和地点都能够接受心理咨询和帮助。
学校可以通过建立一个安全稳定的线上咨询平台,为学生提供专业、可靠的心理咨询服务,通过网上交流、视频咨询等方式倾听学生的心声,帮助他们解决心理困扰,促进其心理健康。
三、开发心理健康App现在,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许多大学生使用智能手机的时间每天很长。
因此,开发一款集心理咨询、健康生活、心理测试、防欺凌教育于一体的心理健康App,可以很好地促进大学生的心理健康。
使用心理健康App可以帮助大学生更好地了解心理健康的重要性和其自身状态,对于心理问题的解决提供了便利。
在网络环境下,线上互动成为了一种非常普遍的活动方式。
针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需求,可开展一些心理健康线上活动,比如举办在线专家讲座、征集学生心理故事、开展心理健康周等等,吸引学生参与,增强心理健康意识,提高心理测评参加率。
总之,大学生心理健康正在成为关注的热点话题。
网络具有其独特的优势和便利性,有利于促进大学生群体的心理健康。
学校可以通过上述创新途径,为大学生提供更多、更好的心理健康服务,营造健康的心理环境,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更好的迎接未来的挑战。
信息时代下的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方法
信息时代下的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方法随着信息时代的快速发展,高校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日益凸显。
面对这一现实,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显得尤为重要。
在信息时代下,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方法也需要不断创新和拓展,以满足学生的实际需求。
本文将探讨信息时代下的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方法,以期为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提供一些参考和借鉴。
一、利用新媒体开展心理健康宣传教育在信息时代下,新媒体成为了学生获取信息的主要渠道。
高校可以利用微博、微信、抖音等平台进行心理健康宣传教育。
可以通过发布心理健康知识、心理情绪调节技巧、心理测试等内容,吸引学生的关注,增强心理健康意识。
还可以利用新媒体平台开展心理健康咨询服务,提供在线心理咨询和心理援助,解决学生在心理健康方面的问题。
二、开展心理健康主题活动高校可以组织各类形式的心理健康主题活动,提升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
可以举办心理健康知识讲座、心理健康沙龙、心理健康主题展览等活动,让学生了解心理健康知识,增强心理调适能力。
也可以组织心理健康体验活动,引导学生通过参与体验活动,提升心理韧性和心理应对能力。
三、建立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在信息时代下,高校可以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将心理健康知识纳入到学生的日常学习中。
通过课堂教学,向学生传授心理健康知识、心理调节技巧、心理健康保健方法等内容,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心理健康观念和认知。
也可以借助信息技术手段,开展在线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让更多的学生可以接触到心理健康知识。
四、建立心理健康辅导中心五、建立心理健康支持网络在信息时代下,高校可以建立心理健康支持网络,提供全方位的心理健康服务。
可以通过建立心理健康网站、心理健康APP等平台,让学生可以随时随地获取心理健康信息和服务。
还可以建立学生心理健康互助群,让学生之间可以分享心理健康经验和心得,建立起学生之间的心理支持网络。
六、加强心理健康教师队伍建设在信息时代下,高校需要加强心理健康教师队伍建设,提高心理健康教育的专业水平。
“互联网+”形势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有效途径
“互联网+”形势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有效途径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面临了新的挑战和机遇。
传统的教育方式已经不再适应这一时代的需求,互联网+时代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提供了新的有效途径。
本文将从多个角度探讨“互联网+”形势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有效途径。
一、利用互联网平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互联网+时代,大学生喜欢通过各种互联网平台获取信息,这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提供了新的机遇。
学校和社会组织可以利用微信公众号、微博、客户端和网站等各种互联网平台建立心理健康教育的信息发布渠道,及时传递心理健康知识和相关活动信息。
可以开展心理健康知识的在线普及与教育,定期推送心理健康教育内容,引导大学生正确认识心理健康问题,提高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意识。
二、建立在线心理咨询平台在互联网+时代,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呈现出多样化和个性化的特点,传统的心理咨询服务无法满足大学生的需求。
建立在线心理咨询平台是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有效途径之一。
学校和社会组织可以利用互联网平台建立心理咨询服务系统,提供多种形式的心理咨询服务,如文字咨询、电话咨询、视频咨询等,满足大学生多样化的心理需求并提供个性化的心理健康服务。
三、开展线上心理健康培训现如今,移动互联网已成为人们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APP应用已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利用互联网技术开发心理健康教育APP是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有效途径之一。
通过APP应用,可以为大学生提供各种心理健康教育资源,如心理测试、心理健康知识库、在线心理咨询等服务。
这种便捷、高效的教育方式符合大学生的生活习惯,能够更好地引导大学生认识和解决心理健康问题。
五、促进线上线下结合,构建多元化心理健康服务体系互联网+时代,线上线下结合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是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有效途径之一。
线上教育可以普及心理健康知识,提供便捷的心理咨询服务,而线下活动则可以加强大学生与心理健康教育者之间的互动和交流,进一步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成长。
浅谈网络环境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创新途径
浅谈网络环境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创新途径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发展,大学生们越来越多地活跃在网络空间中。
网络环境下的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也日益突出。
创新的心理健康教育途径尤为重要。
本文将探讨一些可以在网络环境下进行的心理健康教育的创新途径。
网络媒体平台的使用可以被用于普及心理健康知识。
大学生们普遍喜欢使用各种社交媒体平台和网络视频平台,这些平台可以成为传播心理健康知识的渠道。
学校可以利用这些平台发布心理健康宣传视频、心理健康知识文章等内容,让大学生们在享受网络娱乐的同时获取相关知识。
开设在线心理咨询服务也是一种创新方式。
很多大学生在面临心理困扰时,可能因为种种原因不愿意或者无法去求助于心理咨询师。
而开设在线心理咨询服务可以为大学生提供一个私密、方便的求助渠道。
学校可以通过建立专门的心理咨询平台或者利用现有的社交媒体平台,提供在线聊天、视频咨询等服务,以满足大学生的需求。
网络游戏可以被利用来进行心理健康教育。
虽然网络游戏在一定程度上被认为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有负面影响,但是如果正确地使用,也可以成为一种有益于心理健康教育的工具。
学校可以利用网络游戏的互动性和娱乐性,开发一些具有心理健康教育内容的游戏,让大学生在娱乐的同时学习相关的知识。
学校可以开展一些线上心理健康活动,增强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意识和素养。
可以举办网络主题讲座、网络心理健康知识竞赛、网络心理辅导课程等活动。
通过这些活动,可以提高大学生对心理健康问题的关注度,并促使他们主动参与到相关的学习和交流中去。
网络环境下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需要创新的途径。
学校可以利用网络媒体平台普及心理健康知识,开设在线心理咨询服务,利用网络游戏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以及开展一些线上心理健康活动等方式,来提升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
学校也需要加强对网络环境下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关注和研究,不断探索适合网络环境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和方法。
“互联网+”形势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有效途径
“互联网+”形势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有效途径当前,“互联网+”已经深刻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大学生群体尤其受到影响。
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日益突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变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探讨“互联网+”形势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有效途径。
一、建立多元化的心理健康教育平台在“互联网+”时代,建立多元化的心理健康教育平台至关重要。
大学可以利用网络资源,开设心理健康教育微课程、网络诊疗平台、心理健康问卷调查等,为大学生提供心理健康知识和辅导服务。
还可以通过建立心理健康教育网站、微信公众号、APP等平台,向大学生推送心理健康教育信息,帮助他们及时了解心理健康知识,解决心理压力问题。
二、打造“互联网+”心理健康课程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大学生心理健康课程也应与时俱进,打造“互联网+”心理健康课程。
通过互联网教学平台,可以推出与大学生实际生活紧密相关的心理健康课程,包括学习压力管理、人际关系处理、情感管理等。
这些课程结合了“互联网+”时代的特点,深度挖掘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内涵,能够更好地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心理健康观念。
三、拓展线上心理咨询服务“互联网+”形势下,线上心理咨询服务成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途径之一。
大学可以与专业心理咨询机构合作或自行建立校园心理咨询平台,为大学生提供在线心理咨询服务。
通过网络视频、语音、文字等多种形式,为大学生提供心理疏导、心理咨询等服务,让他们能够得到及时的心理支持和帮助,有效缓解压力和焦虑情绪。
四、加强心理健康信息安全教育在“互联网+”时代,大学生对互联网的依赖性越来越强,但互联网也存在许多心理健康信息安全隐患。
大学应加强对大学生心理健康信息安全教育,引导他们正确使用互联网资源,增强信息安全意识。
大学应建立健全的信息安全管理机制,保障大学生心理健康信息的安全和保密,避免心理健康信息泄露导致的风险和损害。
五、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师资队伍建设在“互联网+”时代,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需要有一支高素质的师资队伍。
互联网环境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新路径
2021年4月·第11期(总第675期)作者简介:贾琬朝(1992-),女,陕西西安人,硕士,助教,从事马克思主义理论、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进入新时代以来,互联网技术不断发展,互联网的普及对社会生产与人们生活产生了重大影响,也促使传统生产、生活模式发生了改变。
高校是为社会培养人才的重要场所,然而一些大学生不具备较好的自我调节能力,容易产生心理问题。
传统的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以学生心理咨询与引导为主,不符合信息时代大学生的心理与生理特征,难以达到好的效果。
因此,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必须积极创新,融合互联网先进技术,不断丰富心理健康教育方式,完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体系,及时发现和解决大学生心理问题,提高大学生的心理素质,塑造大学生的理想人格,为国家培养高素质的应用型人才。
本文重点阐述互联网环境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改革的必要性,并在理论与实践相融合的基础上提出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路径。
一、互联网环境下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必要性互联网环境下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改革重点是弥补传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不足,改变以往以课堂授课、一对一辅导为主的心理健康教育方式,积极引入互联网技术,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了解大学生的个性化差异,有针对性地开展心理辅导工作,提高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效果。
以往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倾向于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宣传活动,引导大学生走出心理障碍,解决大学生的心理问题,使大学生具有良好的心理承受能力及自我调节能力。
在互联网环境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内容有所转变,主要是进行心理干预及发展性教育,致力于大学生的未来发展,帮助大学生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质与健全的人格。
所以,结合现代社会发展趋势与大学生心理特征,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改革非常有必要。
1.解决以往心理健康教育中的问题以往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方式比较固定,内容相对陈旧、乏味,主要是采取课堂授课、独立辅导及实践活动等方式。
“互联网+”形势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有效途径
“互联网+”形势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有效途径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大学生的生活和学习方式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他们不再局限于传统的学习方式,而是通过互联网获取信息、沟通交流、进行娱乐消遣等。
互联网的高速发展也给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带来了新的挑战和问题。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亟需“互联网+”思维的创新和有效途径的探索,以更好地满足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需求。
一、构建多元化的心理健康教育平台随着互联网技术的普及和发展,构建多元化的心理健康教育平台已经成为当前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一个重要途径。
这种平台可以结合传统的线下教育方式,还可以融入互联网技术,提供更全面、更便捷的心理健康教育服务。
学校可以建设专门的心理健康教育网站或平台,通过这个平台向学生提供各种心理健康教育资源,如心理健康知识、心理咨询服务、心理测试等。
这样一方面可以满足大学生对心理健康教育信息的需求,另一方面也可以帮助学校对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进行统一管理和监督。
可以利用各种社交媒体平台,如微信、微博等,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宣传和交流活动。
利用这些平台,学校可以发布心理健康教育的宣传资料,组织心理健康知识的普及活动,还可以为学生提供在线实时的心理咨询服务。
这种方式不仅可以吸引更多的大学生参与到心理健康教育活动中,还可以打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方便学生随时随地获取心理健康教育的帮助。
二、利用互联网技术开展个性化的心理健康教育服务可以通过互联网技术开展个性化的心理健康教育咨询服务。
学校可以在心理健康教育平台上开设专门的心理健康咨询室,通过电话、短信、邮件等方式,向学生提供个性化的心理咨询服务。
还可以利用在线聊天工具,实现心理咨询师和学生之间的即时交流,帮助学生解决心理健康问题。
可以利用互联网技术开展个性化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
传统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往往是一种统一的、面向全体学生的教学方式,很难满足不同学生的个性化需求。
而利用互联网技术,可以为学生定制个性化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需求和兴趣,进行个性化的教学设计,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和掌握心理健康知识。
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创新方法
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创新方法在当今社会,高校学生面临诸多心理压力和困扰,如学业压力、就业焦虑、人际关系等问题逐渐凸显。
因此,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变得尤为重要。
然而,传统的心理健康教育方法往往无法有效满足学生的需求,亟需创新方法来提供更加全面和个性化的心理支持。
创新方法一:网络平台与应用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网络平台及应用成为了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创新方式之一。
学校可以通过建设在线心理咨询平台,为学生提供随时随地的专业心理咨询服务。
同时,利用数据分析和人工智能技术,平台还可以根据学生的特点和需求,提供个性化的心理健康教育建议和指导。
此外,网络平台还可以通过建立心理健康教育社区或论坛,鼓励学生进行经验分享和互相支持。
学生们可以在这里找到归属感和共鸣,进一步减轻内心的困扰。
创新方法二:生活共建与参与式活动传统的心理健康教育往往是由专家或教师主导,学生被动接受。
然而,这种方式忽视了学生自身的能动性和主体性。
因此,在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中引入生活共建和参与式活动是一种有效的创新方法。
生活共建是指将心理健康教育融入学生日常生活中,使之成为学生自觉参与的一部分。
比如,在宿舍楼设置心理健康角落或小空间,并组织相关活动,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情感和经历。
此外,可以邀请学生参与策划心理健康公益活动,让他们在实践中增强自身能力和责任感。
参与式活动则是通过设计互动环节,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并体验心理健康教育内容。
例如举办角色扮演或小组讨论活动,在模拟情境中让学生感受并解决真实问题,从而提高他们的认知水平和应对能力。
创新方法三:心理辅导师队伍建设高校心理辅导师是提供专业心理支持和指导的重要力量。
然而,在现实中往往存在着人员数量不足、专业技能不够等问题。
因此,进行心理辅导师队伍建设是一项创新方法。
首先,可以通过组织培训班、研讨会等形式提升现有心理辅导师的专业素养和技能水平。
同时,鼓励现有教师及其他相关专业人士参与相关培训并取得相关资质证书,以增加心理辅导师队伍的规模。
浅谈网络环境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创新途径
浅谈网络环境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创新途径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发展,网络环境在我们生活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大学生群体是网络环境的主要受众之一,他们在网络环境下获取信息、交流思想、进行学习和生活。
网络环境下存在着一些负面影响,包括信息过载、虚假信息、网络依赖、网络暴力等问题,这些负面影响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如何在网络环境下进行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成为一个亟需解决的问题。
本文将从创新的角度探讨网络环境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
一、利用新媒体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新媒体包括微博、微信、抖音等平台,这些平台都具有传播速度快、受众广泛的特点,非常适合用来传播心理健康教育知识。
学校可以利用这些平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宣传活动,发布心理健康知识、心理健康故事、心理健康测试等内容,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更多的学生了解心理健康知识。
学校可以在这些新媒体平台上开展心理健康话题讨论,鼓励学生参与讨论,分享自己的心理健康经验和故事,促进学生之间的心理健康交流。
通过这些新媒体平台,学校可以方便地将心理健康教育知识传播给更多的大学生,提高大学生对心理健康的关注度。
二、开展网络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在网络环境下,学校可以开设在线心理健康教育课程,通过网络直播、录播等形式进行教学。
这种形式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可以让更多的学生参与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提高心理健康教育的覆盖面和有效性。
网络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可以包括心理健康知识、心理健康问题的识别和处理、心理健康保健方法等内容,帮助学生了解心理健康知识,提高心理健康意识,学会有效地解决心理健康问题。
学校还可以邀请心理学专家或心理健康专业人士来进行网络讲座,更加权威和专业地传授心理健康知识,提高学生对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重视程度。
三、建立网络心理健康服务平台学校可以建立专门的网络心理健康服务平台,为学生提供心理健康咨询、心理健康测试、心理疏导等服务。
学生可以通过这个平台随时随地进行心理健康咨询,寻求帮助和支持。
“互联网+”形势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有效途径
“互联网+”形势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有效途径随着互联网的迅猛发展和普及,大学生的生活和学习也逐渐与互联网融为一体,互联网+已经成为大学生学习、娱乐、社交等方面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互联网的发展也给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带来了挑战,比如网瘾、虚拟关系取代真实社交、沉迷于社交媒体等问题日益突出。
面对互联网+形势下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我们需要探讨更加有效的途径和方法,以保障大学生的心理健康,促进其全面发展。
建立全面的互联网+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体系。
大学可以通过建立专门的心理健康教育机构或部门,制定统一的教育计划和方针,建立全面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档案,以便及时了解和干预学生的心理问题。
大学还可以引入互联网+技术,建立网络心理咨询平台,为学生提供在线心理咨询和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方便学生随时随地获取心理健康服务。
利用互联网+技术提升心理健康教育的覆盖面和效果。
互联网+技术具有传播迅速、覆盖范围广泛的特点,大学可以利用互联网+技术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宣传和培训,如开设心理健康微课程、制作心理健康推文、推出心理健康公益活动等。
大学还可以通过建立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微信公众号、APP等平台,为学生提供心理健康知识、心理测试、在线答疑等服务,让更多的学生受益于心理健康教育。
引入互联网+元素丰富心理健康教育内容。
互联网+时代,大学生对于传统的教育内容形式可能已经产生了审美疲劳,因此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需要更加生动、有趣、贴近学生的生活。
可以结合互联网+元素,如动画、游戏、漫画、视频等形式制作心理健康教育内容,吸引学生的兴趣,增加内容的可视化、互动性和趣味性,从而更好地传播心理健康知识和技能。
第四,加强互联网+大数据分析助力心理健康教育。
根据学生在互联网上的行为数据分析,可以更加准确地了解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和需求,为制定个性化的心理健康教育方案提供依据。
大学还可以利用互联网+大数据技术,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效果评估,及时调整和优化教育内容和方式,确保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互联网+”背景下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新途径作者:贠芸来源:《现代交际》2017年第12期摘要:“互联网+”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是借助互联网平台,使传统的心理健康教育与信息技术深度融合,助飞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打造心理健康教育的新思路、新途径。
创新高校心理健康教育须转变心理健康教育的服务逻辑,做到以学生为本,更新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模式,变被动为主动,将传统的心理健康教育网络领域的延伸转变为借助互联网技术的创新,深度融合于日常教育,形成“他助-互助-自助”的心理健康教育机制。
关键词:互联网+ 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新途径中图分类号:G4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5349(2017)12-0103-0221世纪是互联网和科技的时代,在以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与现代制造业、生产性服务业等融合创新的背景下,“互联网+”这一新概念诞生问世。
通俗来说,“互联网+”就是“互联网+各个传统行业”,但并非是简单的两者相加,而是利用信息通信技术以及互联网平台,让互联网与传统行业进行深度融合,创造新的发展生态模式。
“互联网+”下的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不同于传统的心理健康教育。
它不是借助网络的平台,采用信息技术将心理健康教育从线下搬到线上,也不是心理健康教育在其领域、方式及手段上的拓展和延伸,而是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理念和模式的全新转变。
一、打造“互联网+”下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新思路(一)创新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理念,做到以人为本新时代背景下,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关键不在于心理工作者的专业技巧,而在于我们转变教育理念,通过自身促进者、中介的身份角色,使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契合学生的需求并量身定制个性化的服务。
第一,大学生作为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主体,应做到“以人为本”。
借助网络信息技术,对大学生网络属性进行分析,研究网络环境下大学生心理特点和行为模式,使心理健康教育具有针对性;第二,转变学生心理健康服务逻辑。
将传统教育中通过行政化手段介入的方式转变为互联网创新带来的因需所用,变行政思维为用户思维,从根本上增加学生对心理健康服务的喜爱度;第三,利用互联网的“隐蔽”“新颖”等特点,使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成为“个性化”。
网络对真实身份的掩盖,使得学生能够袒露真实的内心世界,运用专业测评工具来描述自己的行为模式,不仅能够获取真实可靠的个人数据,更能够通过云端数据分析,筛查学生心理问题,预防极端事件发生。
互联网呈现的信息内容丰富且形式多元,这一新颖的特点能够吸引学生主动获取信息,增加心理健康服务信息传递渠道,扩大学生群体的受助面。
(二)更新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突出教育针对性当前我国大多数高校虽也能借助网络平台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从建立心理健康教育网站,设置网络宣传,到通过邮件、QQ等网络手段进行心理咨询,虽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也存在一些问题:第一,目前国内部分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网络化仅成为心理学概念、理论、效应等信息资源呈现方式的替换,传统教育方式在网络上的延伸。
第二,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依旧采取的是固有的教育模式,被动传输信息,单一形式呈现,未能使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变被动为主动。
第三,目前高校心理健康教育重视对学生知识的传授而忽视培养学生自主提升心理品质的能力,多侧重心理健康的筛查、诊断而缺乏对学生心理状况的监管、防控及预警。
而“互联网+”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是借助网络与教育的深度融合,对信息资源进行整合,由传统的辐射式“他助”转向辐合式“自助”的形式。
借助互联网创新高校心理健康途径,利用网络丰富、多元化的信息使学生能够主动获取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逐渐培养学会塑造自身健全心理品质的能力。
(三)借助多方力量形成合力,使心理健康成为日常化教育我国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目前属于“校、院(系)、学生班级”三级设置,使得心理工作局限于校园内,加之传统的高校网络心理健康教育多只是借助互联网进行在线学习、网上测评等,形式单一,学生接受教育较为被动。
“互联网+”心理健康教育借助网络媒介,使用信息化技术助飞传统教育,开创了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新局面,是高校心理工作面临的新机遇、新挑战。
(1)“互联网+”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是网络信息技术与教育领域的深度融合,移动软件开发、网络信息库的建立离不开信息技术公司的支持与合作。
(2)“互联网+”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建立学生心理数据库,连接学生家庭、社区终端,打造信息资源互通模式,可将“线上”信息传输至“线下”,根据学生对外信息开放程度,便于家庭、社区及时了解学生心理动态,做好全员全方位教育。
(3)“互联网+”高校心理健康教育重视学生自主性,打造朋辈互动模式,使心理健康教育网状扩散,增加学生受助面,提高学生自主性。
二、探索“互联网+”下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新途径(一)充分开发移动互联网用户软件,扩大心理健康教育受众群体由于近年来手机设备硬件、软件的不断提升,移动客户端的便捷化操作,人性化体验以及时间碎片化运用,使得移动网络用户逐年增加。
在“互联网+”的机遇挑战下,充分开发具有针对性的移动互联网用户软件,能够覆盖更广泛的学生群体,扩大心理健康教育的受助面。
比如开发心理健康APP,借助互联网将心理健康知识传授和心理体验融为一体,通过登录个人信息使心理健康教育成为个性化服务。
比如中国宋庆龄基金会2014年9月在西安交通大学发布了国内首款服务大学生群体的心理健康手机应用,通过免费在线测评和咨询,帮助大学生解除心理烦恼。
在互联网的推动下,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创新模式将逐渐成为工作主流。
借用网络技术,把心理服务延伸到智能手机上,通过设置学习课程、专业测评、朋辈互动、网络咨询等栏目,学生在登录个人账户之后,经过专业测评可以在“我的”一栏中查看自己在各方面的测评结果及分析;遇到心理困惑可以通过网络咨询进行即时倾诉,以免消极情绪的堆积,或进行在线预约,连接本校心理健康中心或网络咨询师,通过与专业咨询师的互动,使线上线下相结合,避免学生在遇到问题之初产生对心理咨询的抵触情绪,同时也减少了个人隐私被泄露的疑虑,变被动接受教育为主动寻求帮助。
通过互联网的大数据分析,根据学生板块浏览痕迹、信息搜索查找,定制符合学生个性化的产品内容。
充分开发移动互联网用户软件,转变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服务逻辑,使学生通过使用心理健康APP从“有效果”到“喜欢用”再到“都用”,增加学生对移动软件的使用率,扩大心理健康教育的受众群体。
(二)“线上线下”相结合,构建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网络化、系统化《教育部关于加强普通高等学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意见》中规定到“心理健康教育要以课堂教学、课外教育指导为主要渠道和基本环节,形成课内与课外、教育与指导、咨询与自助紧密结合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网络和体系”,而面对互联网的创新与挑战,心理健康工作不仅仅只是线下教学和活动实践,更需迎合时代的需要。
把握好当代大学生思想特点,将心理健康教育从线下延伸至线上,使两者有机结合,构建新的教育体系。
“90后”大学生思想活跃,内容多元且丰富,喜欢新鲜事物,对网络依赖程度较大。
根据百度CBG联合百度数据研究中心的网络调查,617%的“90后”网络用户偏好网络中内容丰富且实用的信息,比如在“90后”浏览的百度吧中占据高校信息类首位的是“大学吧”“考研吧”等;343%的用户在网络使用中注重良好的产品体验,比如说他们喜爱使用“腾讯”“淘宝”“微信”等软件,能够服务、便捷生活;还有27%的用户在网络上会更加关注具有娱乐趣味的信息,比如动漫、游戏及综艺类信息。
而传统的教育模式无法适应当前学生群体及他们多元化的思维,势必会被时代淘汰。
借助互联网,结合“90后”大学生的特点和独特的网络属性,做到线上和线下教育相结合,通过激发学生兴趣,使心理工作得以有效开展。
第一,建设心理课堂网络化,提升学生自主选择性。
高校心理课程多受师资和时空局限,不能满足学生个性化需求,而借用网络信息化技术,设置网络课堂,分板块分栏目即可不受时间、地域的限制随时随地获取丰富资源,采取线上集中学习,线下碎片化教育,根据学生需求进行自主选择。
再如高校心理讲座的举办,往往需要学生到场,费时费力,参与成本较高,采用线上教学线下活动,使网络教育与社会实践相结合,做到取长补短,相得益彰。
第二,利用心理咨询网络化,帮助学生解决困惑。
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师资力量主要以心理咨询师为主,部分高校心理工作者还包括辅导员、思想政治理论任课教师等。
虽然高校心理咨询服务在我国已普遍化,但通过与国外比较,我国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师资力量较为薄弱,师生配备比较低。
据调查显示,美国高校从事心理工作的教师与在校生人数比为1:700,而国内高校师生比仅为1:3750。
借助互联网创新,能够有效提高我国高校心理咨询的覆盖率,弥补师生比所造成的差距。
网络心理咨询具有隐蔽性强、选择性多、方便快捷等特点,可以有效提升咨询效果。
(三)借助互联网大数据分析,预防校园极端事件发生,建立预警机制当前我国物质经济日益发展,大学生需求多元化,但面对挫折他们却不能客观看待,往往出现消极情绪或者选择通过极端行为伤害自己,甚至结束自己年轻的生命,加之我国高等教育由于规模逐年扩大,导致教育质量下滑,缺乏合理有效的应对管理使得校园安全事件频发,这对高校安全稳定造成了极大的威胁。
新时代背景下利用大数据手段做好学生安全稳定工作意义重大。
第一,构建教育大数据,做好全方位监管。
学生入校后,通过办理校园一卡通采集学生个人基本信息,包括家庭、健康体检、心理测评等信息;将学生个人信息与教学实践活动信息相对应,比如课堂出勤率、考试测评结果、社会实践情况;同时记录在校园生活中产生的数据,比如网络浏览餐饮、购物等日常消费,心理咨询、就医诊断等信息,借助大数据分析技术从学生个人数据库中发现相关关系,描述心理及行为问题,进行发展趋势预测。
畅通校园信息,做到提前预警。
第二,建构新时代背景下的心理测量模型,深层分析数据。
相比较传统的心理测量数据搜集和统计分析,大数据时代下的心理测量,则能根据开放的学生信息数据,分析出可能影响学生心理健康的相关因素,并制定出对应解决方案。
同时在详细的学生个人成长信息基础之上,分析出不同人群心理困惑的产生情境,比如当学生学业成绩、情感变化、情绪源等发生变化时,学生可能由此引发的心理困惑。
参考文献:[1]陈志刚.移动互联网时代:运营商如何进行业务创新[J].中国电信业,2011(10):44-45.[2]袁忠霞,张玲.构建学校网络心理健康教育平台的思考[J].教学与管理,2013(15):29-31.责任编辑:杨国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