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新模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探索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新模式本研究通过探析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新模式的必要性,分析目前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模式的问题,构建了“德育、心理健康教育、校园文化相结合”的三位一体的教育模式和家庭、学校、社会“三位一体”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网络。
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一、探索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新模式的必要性
加强和改进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新形势下全面贯彻落实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和《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精神,促进大学生健康成长、培养造就拔尖创新人才的重要途径,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建设人力资源强国的重要举措,是推动高等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任务。高等学校培养的学生不仅要有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文化素质、专业素质和身体素质,更要有良好的心理素质。我国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起步于20世纪80年代中期,经历了20年的发展历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从无到有,从少到多,在优化学生心理素质,开发学生心理潜能,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减少心理疾患发生,促进学生全面成才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心理健康教育作为高校教育工作的重要内容和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
组成部分已经得到了各级各类高校的普遍重视,也得到了广大学生的广泛认同。
十几年来,党和国家及各级教育行政部门高度重视各级各类高校中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相继制定下发了一系列关于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文件和相关政策制度。1994年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的若干意见》和1995年的《中国普通高等学校德育大纲(试行)》都强调了心理健康教育是高校大学生德育的重要内容。2001年教育部制定了《关于加强普通高等学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意见》,强调要充分认识高等学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重要性,要加强领导,规范管理,并对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主要任务和内容、工作原则、途径和方法提出了明确要求。2002年《普通高等学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实施纲要》又进一步明确了普通高等学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指导思想、主要任务、主要内容、途径和方法等内容。2004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发[2004]16号)突出强调要重视心理健康教育,根据大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和教育规律,注重培养大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和自尊、自爱、自律、自强的优良品格,增强大学生克服困难、经受考验、承受挫折的能力。2005年教育部、卫生部、共青团中央联合制定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意见》,明确指出:要进一步明确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总体要求,努力提高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咨询工作水平,要大力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队伍建设,切实建立和完善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领导体制与工作机制。2011年2月,教育部办公厅印发了《普通高等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基本建设标准(试行)》,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体制机制建设、师资队伍建设、教学体系建设、活动体系建设、咨询服务体系建设、大学生心理危机预防与干预体系建设和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条件建设等提出了规范和标准。相关政策的相继出台,为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了强有力的政策支撑,标志着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已不在只是学校的行为,而是国家规定的素质教育行为,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举措,是促进大学生健康成长培养高素质合格人才的重要途径,是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任务。
二、目前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模式问题的引出
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已经得到了国家、相关部门及高校的广泛重视,但毋庸讳言,我国高校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相对世界发达国家、欧美高校而言,还相对较为落后,还尚处于起步发展阶段,国内各地区、各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开展情况、工作质量和工作水平还存在参差不齐的现象。各级各类高等院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模式机械、陈旧,存在各种问题:一是对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重要性在认识上还存在不足,重视程度还不够;二是心理健康教育师资队伍专业化水平还不够高;三是心理健康教育课和活动不十分规范;四是心理健康教育理论研究相对滞后。
本研究是在结合近年来国家及教育行政部门印发的有关高等学
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相关文件、政策和收集、查阅大量文献资料,并开展了《辽宁省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现状调查问卷》调查和电话访谈的基础上,形成的初步统计分析结果,探索建立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新模式。
三、构建“德育、心理健康教育、校园文化相结合”的三位一体的教育模式
1.以德育工作为依托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充分发挥心理健康教育在德育工作中的重要作用
心理健康教育是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心理健康教育要以学生工作为出发点和归宿。心理健康教育已经成为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重要外延,心理调适成为培养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加强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的教育的基础和条件,最终达到培养健全人格的目标。
心理健康教育纳入学校思想道德教育的工作范畴,它既是针对目前大学生的思想状况、社会对大学生的要求而实施的有效的管理模式,也是高校学生工作科学化、专业化、规范化管理的需要。要转变心理健康教育就是对有心理问题的学生进行咨询的片面认识,树立对全体大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新观念,普及心理健康常识,把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提高提升到高校党政工作日程上来,把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真正纳入学校德育工作体系,结合实际制订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实施方案,从制度建设上保证大学生心理健康教
育工作能够真正落到实处。
2.以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和活动为依托,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队伍的科学化、专业化、职业化建设,充分发挥学生辅导员的作用,形成一个立体交叉的心理健康教育的网络,推进学校心理健康工作的开展。
心理健康教育必须贴近学生的实际,可根据不同的年级开展“分层”课堂教学。在心理学课程讲授中,应把重点放在培养学生积极、健康的人生观上,而不是仅仅停留在对心理健康学的理论讲解和对心理障碍、心理疾病的认识上。要通过课堂教学,使广大学生掌握心理健康知识和心理调适方法,帮助学生提高适应环境和社会生活的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人格。
加强对心理健康教育骨干人员、学校心理咨询师、负责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辅导员、心理健康联络员以及心理学必修课或选修课主讲老师的管理以及培训力度。要把这些人员的培训、培养工作列入学校师资培训和人才培养计划。要通过培训,不断提高他们从事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所必备的理论水平、专业知识、基本技能以及高度的责任感、良好的职业道德。重视对辅导员、班主任以及其他从事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干部、教师进行心理健康方面的业务培训。另外,要建立从事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工作资格认定体系,逐步做到持证上岗。重视心理健康教育和咨询教师的培养,鼓励他们攻读心理健康教育专业硕士、博士学位,提高他们的专业化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