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4.1.1《几何图形(1)》教学设计及评析
七年级数学上册 第四章 4.1.1 几何图形教案1 新人教版-新人教版初中七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一、自主学习一、知识回顾展示丰富多彩的图形世界.二、出示学习目标通过观察生活中的大量图片或实物,体验、感受、认识以生活中的事物为原型的几何图形,认识一些简单几何体三、出示自学提纲长方体、正方体、球、圆柱、圆锥2.图中的一些物体与我们学过的哪些图形相类似?把相应的物体与图形连接起来?。
你能再举出一些常见的图形吗?明确目标,开展自主学习小组里各个同学拿出你们搜集的几何实物图形或模型。
讨论:看看哪些事物是属于同一类的?(如茶叶盒和毛笔都是属于圆柱)比一比:哪个小组搜集的图形种类最多?数量最多?交流:请小组代表发言;小组之间交流类比。
教学流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二次备课活动小结:图形在生活里的无处不在,我们要善于利用我们的眼睛去细心的观察生活。
要用心灵去感受美。
观察屏幕里的这些图形,你能正确、迅速的区分出哪些是棱柱、棱锥和圆柱吗?思考:下列图形包含哪些简单的图形?分别请学生回答复杂图形都是由简单图形构成的。
几何图形二、自学反馈三、质疑精讲四、总结提高3、第24届国际数学家大会于2002年8月28日在落幕。
在国际数学家大会一个多世纪的历程中,第24届大会作为第一个在发展中国际举行的会议而留名史册。
这次大会的会标就选定了验证勾股定理的“玄图”作为中央图案,可以说充分表现了我国古代数学的成就,也充分弘扬了我国古代的数学文化,这也是国际数学界对我国数学发展的充分肯定。
大会的会徽取材于我国古代数学家赵爽的《勾股圆房图》。
你知道他是有哪几种平面图形构成的吗?自己动手试巩固练习1、请你把相应的实物与图形用线连接起来.2.如下图所示,这些物体所对应的立体图形分别是:___________.3.下列几种图形:①长方形;②梯形;③正方体;④圆柱;⑤圆锥;.其中属于立体图形的是()A. ①②③;B. ③④⑤;C. ③⑤;D.④⑤4.图中的各立体图形的表面中包含哪些平面图形?试指出这些平面图形中的位置5.图中的一些物体与我们学过的哪些图形相类似?把相应的物体和图形连接起来回忆所学过的平面图形:长方行、正方行、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圆小组共练,及时纠错,共同提高小组讨论了解和介绍数学史,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和动手构作业:课堂:习题4.1 1,2,3题;家庭:(1)课本习题4.1 7,8题(2)收集一些常见的几何体实物,设计一X由简单那的几何图形(三角形,圆形,正方形,长方形等等)组成的有美团,并配上几句简单诙谐幽默的解说词图的能力练习检测巩固新知教后记板书设计几何图形平面图形立体图形。
数学人教版七年级上册4.1.1几何图形(第1课时)教学设计
数学,人教,版,七年级,上册,4.1.1,几何图形,第,4.1.1几何图形(第1课时)教学设计吉首市第一中学潘红艳教学任务分析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初步认识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的概念,正确区分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
2、能从具体物体中抽象出熟悉的几何图形;3、能举出类似于长方体、正方体、球、圆柱、圆锥、棱柱、棱锥的物体实例。
能力目标发展空间观念,发展几何直觉,培养提高观察、分析、抽象、概括的能力,培养动手能力。
培养学生欣赏美、创造美的能力。
情感目标发展学生审美情趣,激发学生学习热情,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数学活动,主动与他人合作交流,在数学活动过程中体验成功的喜悦。
重点区分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学习棱柱与棱锥。
难点辨别棱柱与圆柱、棱柱与棱锥、棱锥与圆锥。
课前准备电脑、课件、模具(长方体、正方体、球、圆柱、圆锥、棱柱、棱锥)磁力片课件资料、有关金字塔及哥特式建筑风格的材料。
教学流程安排活动流程图活动内容和目的活动1 观察欣赏图片活动3 认识新的立体图形——棱柱、棱锥活动4 课堂练习活动5 课堂小结活动6 课后实践活动将学过的几何图形分为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
使过去的知识系统化。
通过演示多媒体、观察实物模具,使学生经历具体实物抽象成几何图形的过程,初步认识棱柱与棱锥;比较棱柱与棱锥、棱柱与圆柱、棱锥与圆锥的异同,使学生进一步认识棱柱与棱锥,扩展学生的认知领域。
认识立体图形,巩固所学知识。
讨论、交流,对所学知识进行梳理,完善认知结构。
用磁力片构建组合体、用所学的平面图形设计图案,培养动手能力。
教学过程设计活动4 课堂练习。
七年级数学上册 4.1.1 几何图形教案(1) (新版)新人教版
4.1.1几何图形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能直观认识立体图形和展开图,了解研究立体图形方法。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和动手操作,经历和体验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相互转换的过程,培养动手操作能力,初步建立空间观念,发展几何直觉。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与其他同学交流,活动,初步形成积极参与数学活动,主动与他人合作交流的意识。
2.通过课堂教学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是密切相关的,认识到许多数学研究的原型都源于生活实际,反过来,众多的实际问题也可以借助数学方法来解决。
二、教学重点:了解基本几何体与其展开图之间的关系,体会一个立体按照不同方式展开可得到不同的平面展开图。
三、教学难点:正确判断哪些平面图形可以折叠为立体图形;某个立体图形的展开图可以是哪些平面图形四、教学过程(一)自主探究问题与情境活动设计学校兴趣小组的同学精心设计、制作了一批作品想作为教师节礼物送给老师,急需长方体形状的纸制包装盒,你能帮帮他们吗?动手一试:把一个长方体的包装盒沿一边剪开,铺平,看看它的展开图由哪些平面图形组成;再把展开的纸板复原,你有什么体会?做一做:教科书120页探究,先请学生猜测结论,再动手操作(把四个图用纸复制下来,然后折一下,看看你的猜测对不对。
比一比:你们组的长方体的展开图与其他组的是否一样?想一想:现在你能帮助兴趣小组的同学制作长方体的纸盒吗?说说你的方案。
创设真实的问题情景,使学生产生了求知的好奇心和欲望,激起了学生探究活动的兴趣。
学生得到不同体会,并进小组交流。
学生4-6人小组进行操作活动,感受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相互转化培养学生动脑猜想、动手实践的良好习惯和交流合作精神。
进一步体会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的关系。
感受长方体展开图可以是哪些平面图形,体会同一立体图形的展开图可以是不同的,目的是让学生自己概括出所感知的知识,有利于学生感悟知识生成过程,培养学生数学交流能力(二)尝试应用问题与情境活动设计1. 如图,为一个多面体的表面展开图,每个面内都标注了数字.若数字为的面是底面,则朝上一面所标注的数字为()A.5 B.4C.3 D.22. 如图是一个正方体的表面展开图,则图中“加”字所在面的对面所标的字是()A.北B.京C.奥D.运3. 如图(1)是一个小正方体的侧面展开图,小正方体从图(2)所示的位置依次翻到第1格、第2格、第3格,这时小正方体朝上一面的字是()A.奥B.运C.圣D.火4. 如图,为一个多面体的表面展开图,每个面内都标注了数字.若数字为的面是底面,则朝上一面所标注的数字为()A.5 B.4C.3 D.2 学生独立思考小组交流答案:1 D;2.B;3.D;4.D;(三)补偿提高问题与情境活动设计1.下列图形中,不是正方形的表面展开图的是()A. B. C. D.2. 一个正方体的平面展开图如图所示,将它折成正方体后“建”字对面是()A.和B.谐C.凉D.山3. 下面形状的四张纸板,按图中线经过折叠可以围成一下直三棱柱的是学生分组讨论归纳总结答案:1.D;2. D;3.C;( )(四)小结与作业问题与情境活动设计生组内小结,总结归纳(或者协助归纳)师对重点加以强调,对于易错易混问题逐一强调.中国书法艺术说课教案今天我要说课的题目是中国书法艺术,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教学方法、教学过程、课堂评价四个方面对这堂课进行设计。
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4.1.1《几何图形》教学设计
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4.1.1《几何图形》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几何图形》是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第四章第一节的内容,本节主要介绍了平面几何图形的基本概念,包括点、线、面的概念,以及它们的性质和关系。
这部分内容是学生初步接触几何学的基础,对于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刚刚从小学升入初中,对于几何图形的认识大多停留在直观层面,对于抽象的几何概念和性质理解较浅。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注重引导学生从直观到抽象的思维转变,让学生能够理解和运用几何图形的性质和关系。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使学生了解点、线、面的概念及其性质,能够识别和运用基本的几何图形。
2.过程与方法目标:培养学生观察、思考、表达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创新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点、线、面的概念及其性质。
2.难点:几何图形的识别和运用。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实例和模型,引导学生理解和运用几何图形。
2.自主学习法:鼓励学生主动探索和发现问题,培养学生的独立学习能力。
3.合作学习法: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交流,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多媒体课件、几何模型、黑板、粉笔。
2.学具:笔记本、铅笔、橡皮、直尺。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一些生活中的几何图形,如房屋、车辆等,引导学生关注几何图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同时,提问学生对几何图形的认识,让学生初步感受几何图形的存在。
2.呈现(10分钟)教师利用多媒体课件,呈现点、线、面的定义和性质,同时进行解释和阐述。
在此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积极思考,提问学生对定义和性质的理解。
3.操练(10分钟)教师布置一些练习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的点、线、面的性质进行解答。
教师巡视课堂,及时给予学生解答指导和鼓励。
4.巩固(10分钟)教师挑选几名学生进行板书,展示他们的解答过程和结果。
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4.1 认识几何图形(1) 教案
第四章 图形认识初步课题 4.1.1认识几何图形(1)【学习目标】:1、通过观察生活中的大量图片或实物,经历把实物抽象成几何图形的过程;2、能由实物形状想象出几何图形,由几何图形想象出实物形状;3、能识别一些简单几何体,正确区分平面图形与立体图形。
【重点难点】:识别简单的几何体是重点;从具体事物中抽象出几何图形是难点。
【导学指导】一、知识链接同学们,你仔细观察过我们生活的世界吗?从城市宏伟的建筑到乡村简朴的住宅,从四通八达的立交桥到街头巷尾的交通标志,从古老的剪纸艺术到现代化的城市雕塑,从自然界形态各异的动物到北京的申奥标志……,包含着形态各异的图形。
图形的世界是丰富多彩的!那就让我们走进图象的世界去看看吧。
二、自主探究1.几何图形(1)仔细观察图4.1-1,让同学们感受是丰富多彩的图形世界;(2)出示一个长方体的纸盒,让同学们观察图4.1-2回答问题:从整体上看,它的形状是什么?从不同侧面看,你看到了什么图形?只看棱、顶点等局部,你又看到了什么?我们见过的长方体、圆柱、圆锥、球、圆、线段、点,以及小学学习过的三角形、四边形等,都是从形形色色的物体外形中得出的。
我们把这些图形称为几何图形。
(1)纸盒(1)长方体 (2)长方形(3)正方形(4)线段 点注意:当我们关注物体的形状、大小和位置时,得出了几何图形,它是数学研究的主要对象之一,而物体的颜色、重量、材料等则是其它学科所关注的。
2.立体图形思考第117页思考题并出示实物(如茶叶、地球仪、字典及魔方等)及多媒体演示(如谷堆、帐篷、金字塔等),它们与我们学过的哪些图形相类似?长方体、正方体、球、圆柱、圆锥等它们各部分不都在同一平面内,它们是立体图形。
想一想生活中还有哪些物体的形状类似于这些立体图形呢?思考:课本118页图4.1-4中实物的形状对应哪些立体图形?把相应的实物与图形用线连起来。
3.平面图形平面图形的概念线段、角、三角形、长方形、圆等它们的各部分都在同一平面内,它们是平面图形。
人教版初中数学课标版七年级上册第四章4.1.1 几何图形教学设计
人教版初中数学课标版七年级上册第四章4.1.1 几何图形教学设计4.1.1 几何图形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可以从简单实物的外形中抽象出几何图形,并了解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的区别;(2)会判断一个几何图形是立体图形还是平面图形,能准确识别棱柱与棱锥.2.过程与方法:经历发现平面图形与立体图形之间的关系,发展空间观念,培养提高观察、分析、抽象、概括的能力,培养动手操作能力.3.情感态度价值观:经历从现实世界抽象出几何图形的过程,感受图形世界的丰富多彩,激发对学习空间图形的兴趣,通过与其他同学交流活动,形成积极参与数学活动、主动与他人合作交流的意识.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的概念2.难点:从实物的外形中抽象出几何图形形也就是我们本节课的研究对象。
学会了今天的知识,也许明天的芜湖市地标建筑设计师就是你。
设计意图:站在数学的角度分析实物图片,寻找熟悉的图形,从而得到“几何图形”的概念,引出课题.(二)直观感知,获取新知问题1:我们该怎么研究我们的主角呢?(展示小学学习过的几何图形比如:球,平行四边形,圆柱,圆锥,三角形等),首先,我们一起将这些几何图形进行分类,小组讨论分类的方法。
得到立体图形的概念:有些几何图形的各部分不都在同一个平面内。
得到平面图形的概念:有些几何图形的各部分都在同一个平面内。
概念辨析:几何图形,立体图形,平面图形之间的关系设计意图:通过小组讨论的形式,使用分类的思想让学生对几何图形从新的角度分析,得到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的概念(三)运用新知,内化认知问题1:举例说明教室内有哪些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呢?教师举例:帐篷,茶叶盒,金字塔,要求学生通过连线的方式找出对应的几何图形,并思考它们的名称。
设计意图:通过直观实物图,找出对应几何图形,通过这种方法让学生学会从具体的实物中抽象出几何图形,为随后的探究活动作铺垫,同时,柱体和锥体也是立体图形中两种重要的几何图形.问题2:认识了柱体和锥体,请大家观察老师下面给出实物图片,让学生找出对应的立体图形并拖拽到相应的位置里, 同时说出哪些是柱体,哪些是锥体,并试试看能否把名称写出来?设计意图:柱体、锥体、球体是立体图形的三种常见形式,渗透二次分类的思想进一步挖掘概念,帮助学生把握立体图形的本质,从实物—几何图形—名称,培养学生观察—发现—归纳的能力问题3:拾阶而上,下面的图片是由哪些立体图形组成的呢?(学生同桌讨论,口述分析过程)Flash: 实物蒙古包(圆锥和圆柱)牛奶盒(棱柱)螺母(圆柱和棱柱)设计意图:让学生意识到多姿多彩的图形世界不光有简单的立体图形,还有一些组合的立体图形,利用FLASH展示,直观形象,利于理解,凸显多媒体的优势,拓宽学生的知识视角,引导学生多角度的剖析立体图形,渗透数学里的分类讨论思想。
人教版七年级上学期数学第四章4.1.1 几何图形说课稿
4.1.1 几何图形说课稿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非常快乐能有这样的时机与大家共同讨论: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第四章第一节?几何图形?的教学设计及其分析。
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教法学法分析、教学流程、教学设计四个方面进展阐述分析。
一、教材分析〔首先是教材分析,将从三个方面来理解〕1、教材地位和作用本节的内容是对图形的初步认识,从学生的认知程度看,小学阶段学生对正方体、长方体、点、线段等几何图形已有了感性认识,因此对几何图形并不生疏。
从课程设置看,本节课的知识是进一步学习平面几何以及立体几何的根底。
从开展学生才能看,本节知识对于帮助学生建立空间观念,丰富学生对空间图形的认识和感受,对培养观察才能、抽象概括才能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2、教学目的〔基于以上对教材的理解和分析,结合学生既有的知识和才能,遵循课程标准要求,〕我确定的教学目的是:〔1〕知识与才能:通过观察生活中的大量图片、几何模型或实物,体验、感受、认知以生活事物为原形的几何图形,认识一些简单的立体图形的根本特征,能识别这些几何图形。
〔2〕过程与方法:经历探究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的关系,开展空间观念,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抽象、概括的才能,培养动手操作才能,经历问题解决的过程,进步解决问题的才能.〔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经历从现实世界抽象出几何图形的过程,感受图形世界的丰富多彩,激发对学习空间图形的兴趣,通过与其他同学交流活动,初步形成积极参与数学活动、主动与别人合作交流的意识。
3、教学重点、难点根据以上分析,我认为识别简单的几何图形是教学重点。
从详细事物中抽象出几何图形是教学难点。
〔基于对教材理解结合七年级学生年龄特点,如何很好的完成教学目的?下面我们来研究第二个方面:教法学法〕二、教法学法分析为了更好的突出教学重点,打破教学难点,实现本节课的教学目的。
我采用“课前预习---课中展示---观察---交流---概括---应用〞的形式方式,注重实验探究、自主讨论、自主讲课,直观演示和模型展示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教案设计:4.1.1 几何图形
4.1.1 几何图形一、教学分析(地位与作用):本章主要内容有多姿多彩的图形,直线、射线、线段,角的度量,角的比较与运算..《4.1几何图形(1)》,是人教版教材《数学》七年级上册第四章第一节的第一课时,所含内容在小学阶段学生已有了感性认识,本课时以现实背景为素材,让学生亲自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的过程,能由实物形状抽象出几何图形,由几何图形想象出实物形状,进一步丰富学生对几何图形的认识,了解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的关系。
本节课的知识是进一步学习平面几何以及立体几何的基础,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本节课是学习图形与几何的第一课时需要在情感上激发学生兴趣,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
二、学情分析:从心理特征来说,七年级的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很弱,还处在感性思维为主的阶段,观察能力,记忆能力和想象能力也需要锻炼和加强。
同时,这一阶段的学生好动,注意力易分散,爱发表见解,希望得到老师的表扬,所以在教学中应抓住这些特点,一方面运用直观生动的形象,引发学生的兴趣,使他们的注意力始终集中在课堂上;另一方面,要创造条件和机会,让学生发表见解,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从认知状况来说,他们在小学时对一些基本的几何图形有了一定的认识和感知,但他们的抽象、概括能力仍需要我们老师进一步培养。
所以,我们应该让他们看到更多的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把握他们之间的转化关系,为以后的学习打好基础。
三、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能从现实物体中抽象得出几何图形,正确区分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2)能把一些立体图形的问题,转化为平面图形进行研究和处理,•探索平面图形与立体图形之间的关系.2.过程与方法:(1)经历探索平面图形与立体图形之间的关系,发展空间观念,•培养提高观察、分析、抽象、概括的能力,培养动手操作能力.(2)经历问题解决的过程,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3.情感目标:(1)积极参与教学活动过程,形成自觉、认真的学习态度,•培养敢于面对学习困难的精神,感受几何图形的美感;(2)倡导自主学习和小组合作精神,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能从小组交流中获益,并对学习过程进行正确评价,体会合作学习的重要性.四、教学重、难点:1.重点:从现实物体中抽象出几何图形,•把立体图形转化为平面图形是重点.2.难点: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之间的转化是难点.五、教具准备:长方体、正方体、球、圆柱、圆锥等几何体模型,墨水瓶包装盒(每个学生都准备一个),及多媒体教学设备和课本图4.1-5的教学幻灯片.六、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1.打开视频,播放一个城市的现代化建筑,学生认真观看.2.提出问题:在同学们所观看的电视片中,有哪些是我们熟悉的几何图形?(二)、新授1.学生在回顾刚才所看的电视片后,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并通过小组交流,补充自己的意见,积累小组活动经验.2.指定一名学生回答问题,并能正确说出这些几何图形的名称.学生回答:有圆柱、长方体、正方体等等.教师活动:纠正学生所说几何图形名称中的错误,并出示相应的几何体模型让学生观察它们的特征.3.立体图形的概念.(1)长方体、正方体、球、圆柱、圆锥等都是立体图形.(2)学生活动:看课本图4.1-3后学生思考:这些物体给我们什么样的立体图形的形象?(棱柱和棱锥)(3)用幻灯机放映课本4.1-4的幻灯片(或用教学挂图).(4)提出问题:在这个幻灯片中,包含哪些简单的平面图形?(5)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①学生进行小组交流,教师对各小组进行指导,通过交流,得出问题的答案.②学生回答:包含的平面图形有长方形、圆、正方形、多边形和三角形等.4.平面图形的概念.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等都是我们十分熟悉的平面图形.注:对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的概念,不要求给出完整的定义,只要求学生能够正确区分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5.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的转化.(1)从不同方向看:出示课本图4.1-7(1)中所示工件模型,•让学生从不同方向看.(2)提出问题.从正面看,从左面看,从上面看,你们会得出什么样的平面图形?能把看到的平面图形画出来吗?(3)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①学生活动:让学生从不同方向看工件模型,独立画出得到的各种平面图形.②进行小组交流,评价各自获得的结论,得出正确结论.③指定三名学生,板书画出的图形.6.思考并动手操作.(1)学生活动:在小组中独立完成课本第119页的探究课题,然后进行小组交流,评价.(2)教师活动:教师对学生完成的探究课题给出适当、正确的评价,•并对学生给予鼓励,激发学生的探索热情.7.操作试验.(1)学生活动:让学生把准备好的墨水瓶包装盒裁剪并展开,•并在小组中进行交流,得出一个长方体它的平面展开图具有的一个特征:多样性.许多立体图形都能展开成平面图形.(2)学生活动:观察展开图,看看它的展开图由哪些平面图形组成?•再把展开的纸板复原为包装,体会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的关系.(三)、课堂小结:1.本节课认识了一些常见的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2.一个立体图形从不同方向看,可以是一个平面图形;•可以把立体图形进行适当的裁剪,把它展开成平面图形,或者把一个平面图形复原成立体图形,即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可以互相转换.注:小结可采取师生互动的方式进行,由学生归纳,教师进行评价、补充.(四)、作业布置:1.课本第123页至第124页习题4.1第1~6题.2.选用课时作业设计.课时作业设计一、填空题.1.如下图所示,这些物体所对应的立体图形分别是:___________.二、选择题.2.如下图所示,每个图片都是由6个大小相同的正方形组成的,其中不能折成正方体的是().A B C D3.如下图所示,经过折叠能围成一个棱柱的是().A.①② B.①③ C.①④ D.②④三、解答题.4.桌上放着一个圆柱和一个长方体[如下图(1)],请说出下列三幅图[如下图(2)]分别是从哪个方向看到的.5.如下图,用4个小正方体搭成一个几何体,分别画出从正面、•左面和上面看该几何体所得的平面图形.6.如下图,动手制作:用纸板按图画线(长度单位是mm),沿虚线剪开,做成一个像装墨水瓶纸盒那样的长方体模型.答案:一、1.正方体、圆柱、圆锥、球、棱柱二、2.C 3.D三、4.分别是从左面、上面和正面看到的. 5~6.略。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4.1.1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一等奖优秀教学设计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七年级上册4.1.1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1、地位作用:本节探究内容取自人教版七年级(上)第四章第一节,探究对象是生活中的常见几何体,探究的重点是几何体的分类,难点为分类标准的确立。
通过系列探究活动,使学生由小学对图形世界的感性认识过渡到感性与理性认识相融,从而开启学生认识与探究丰富多彩的图形世界的大门。
在认识了常见的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后,安排了本节课的内容,目的是让学生在这样的活动中,体验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的相互转化,从而建立空间观念,培养空间想象力。
所以在教学过程中要把握好教材,充分利用实物模型,让学生多观察、多动手操作,来实现教学目标。
2、目标和目标解析:(1)、目标:①认识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的概念②•探索平面图形与立体图形之间的关系.(2)、目标解析:能从现实物体中抽象得出几何图形,正确区分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能把一些立体图形的问题,转化为平面图形进行研究和处理,•探索平面图形与立体图形之间的关系.经历探索平面图形与立体图形之间的关系,发展空间观念,•培养提高观察、分析、抽象、概括的能力,培养动手操作能力.经历问题解决的过程,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3、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从现实物体中抽象出几何图形,•把立体图形转化为平面图形是重点.教学难点: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之间的转化是难点.突破难点的方法:从现实情境出发,通过动手操作进行实验,•结合小组交流学习是关键.二、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导学案、实物。
三、教学过程探究二:平面图形活动3:直观感知,识别图形:通过实物和图片,引导学生得出平面图形的概念.归纳:线段、角、三角形、长方形、圆等它们的各部分都在同一平面内,它们是平面图形。
思考: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是两类不同的几何图形,它们的区别在哪里?它们有什么联系?(立体图形的各部分不都在同一平面内,而平面图形的各部分都在同一平面内;立体图形中某些部分是平面图形。
4.1.1折叠、展开与从不同方向观察立体图形(教案)-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
一、教学内容
本节课选自人教版七年级上册数学第4章《几何图形初步》中的4.1.1节“折叠、展开与从不同方向观察立体图形”。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1.折叠:通过实际操作,让学生掌握正方体、长方体等简单立体图形的折叠方法,并理解其展开图形的特征。
此外,在小组讨论环节,学生们表现出了很高的积极性。他们围绕立体图形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展开了热烈的讨论,并提出了一些有趣的观点。这表明,学生们能够将所学知识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这对于他们理解抽象的几何概念具有重要意义。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需要关注以下几个方面:
1.对于教学难点,要设计更多的实例和练习,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2.引导与启发:在讨论过程中,我将作为一个引导者,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我会提出一些开放性的问题来启发他们的思考,如“你们认为这些立体图形的折叠和展开在哪些场合下最有用?”
3.成果分享:每个小组将选择一名代表来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这些成果将被记录在黑板上或投影仪上,以便全班都能看到。
(3)解决实际问题时,难以将所学知识灵活运用。
举例:在计算立体图形的表面积和体积时,部分学生可能会忘记使用正确的公式或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针对教学难点进行有效指导,通过实际操作、示例讲解、讨论交流等方式,帮助学生突破难点,确保学生能够理解透彻本节课的核心知识。
四、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2)从不同方向观察立体图形,学会用简单的几何语言描述观察到的形状。
举例:从正面、侧面、上面等不同方向观察正方体和长方体,让学生能够用“有几个面、面的形状和大小”等几何语言进行描述。
七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 第4章 几何图形初步4.1 几何图形4.1.1 认识几何图形【教学设计】
反思,更进一步提升.
总结:各部分都在同一平面内的几何图形,是平面图形.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是有联系的:立体图形的某些部分是平面图形,例如长方体的侧面是长方形.
知道几何体的特征是我们认识不同几何体、区别不同几何体的金钥匙,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进行表述与交流,在交流中发现棱柱面的个数、顶点个数、棱的条数的规律.
活动
三:
开放
训练
3.棱柱及其特征
内容:认识棱柱的顶点、侧棱、侧面、底面,并思考以下问题:
(1)棱柱的侧棱、底面、侧面有何特点?
(2)长方体、正方体是棱柱吗?
(3)棱柱怎样分类?
处理方式:让学生在充分思考的基础上填写下表(教师课件展示表格).
学生活动:展示表格中的内容,并口述自己发现的规律:n棱柱面的个数为n+2,顶点个数为2n,棱的条数为3n.
②[讲授效果反思]
对常见几何体的特征的探究让学生感受不同几何体的特殊特征的同时将对几何体的感性认识升华为理性认识,更清晰、准确地理解所学知识.
③[师生互动反思]
从教学过程和效果分析,学生能够充分交流、合作,对于问题思考和解答都有独立性,效果较好.
④[习题反思]
好题题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认识几何图形
课题
第1课时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
授课人
教
学
目
标
知识技能
1.认识圆柱、圆锥、正方体、棱柱、球,并能用语言描述它们的某些特征及能对它们进行简单的分类.
2.通过平面图形的学习,巩固有关图形知识,进一步建立空间观念.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4.1.1《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第1课时)》教学设计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4.1.1《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第1课时)》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4.1.1《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第1课时)》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认识和了解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的区别和联系。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掌握一些基本的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的概念,如点、线、面、体等,并能够正确地识别和描述它们。
同时,本节课也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现实情境和操作活动,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思考、表达等活动,培养空间想象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些初步的数学知识和基本的逻辑思维能力,他们对一些简单的图形有一定的认识。
但是,学生对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的认识还比较模糊,缺乏系统性和深度。
此外,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还不够强,需要通过大量的实践活动和思考来培养。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掌握一些基本的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的概念,如点、线、面、体等,并能够正确地识别和描述它们。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思考、表达等活动,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体验数学的趣味性和应用性,增强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和自信心。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掌握一些基本的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的概念。
2.难点:让学生能够正确地识别和描述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并能够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提供丰富的现实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活动。
2.操作活动法:通过观察、操作、思考、表达等活动,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
3.合作学习法:鼓励学生之间进行合作交流,共同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准备:准备一些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的实物模型,如正方体、长方体、圆柱体等,以及一些相关的图片和视频资料。
2.学具准备:每个学生准备一张白纸和一支笔,用于画图和记录。
人教版初中数学2011课标版七年级上册第四章4.1.1几何图形教学设计
3.教学评价:
a)过程性评价: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鼓励学生提问、表达观点。
b)终结性评价:通过作业、测验等形式,评估学生对几何图形知识的掌握程度。
c)自我评价:鼓励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反思学习过程中的优点与不足,促进自我提高。
4.教学拓展:
a)开展课外活动,如几何图形设计比赛、生活中的几何图形摄影等,提高学生对几何图形的兴趣。
b)引导学生探索几何图形在建筑、艺术等领域的应用,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在导入新课环节,教师可以通过以下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
1.利用多媒体展示一组生活中的几何图形,如建筑物的形状、交通标志、艺术品等,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几何图形的美妙和实用性。
2.提问:“你们在哪里见过这些图形?它们在我们的生活中有什么作用?”引导学生思考几何图形与现实生活的紧密联系。
3.通过一个简单的几何图形拼图游戏,让学生动手操作,体验几何图形的变换和组合,为新课的学习营造轻松愉快的氛围。
(二)讲授新知
1.系统讲解几何图形的基本概念,如点、线、面、体等,并通过实例进行解释,帮助学生建立清晰的概念。
1.请同学们完成课本第56页的练习题1、2、3,以及第57页的提高题4、5。这些题目涵盖了本节课的重点知识,旨在检验学生对几何图形基本概念、性质和作图方法的掌握。
2.结合生活中的实例,思考并简述几何图形在实际应用中的优势。要求不少于200字,以锻炼学生的观察力和表达能力。
3.小组合作,共同完成一份几何图形研究报告。研究报告应包括以下内容:
3.设计富有启发性的问题和任务,引导学生运用几何图形知识解决问题,培养他们的探究精神和合作能力。
七年级(人教版)集体备课说课稿:4.1.1 《几何图形》
七年级(人教版)集体备课说课稿:4.1.1 《几何图形》一. 教材分析《几何图形》是七年级数学的重要内容,主要让学生了解和认识各种几何图形,包括线段、角、三角形、四边形等。
这部分内容为学生以后学习几何知识打下基础。
人教版教材通过丰富的情景图片和生动的语言,引导学生观察、思考、探究,从而理解和掌握几何图形的基本概念和性质。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但仍有待进一步提高。
他们对几何图形的认识大多来源于日常生活,但缺乏系统性和深入的理解。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们需要关注学生的认知水平,引导学生从直观到抽象,逐步建立几何图形的概念体系。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了解和认识各种几何图形,掌握它们的基本性质和判定方法。
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观察、思考、探究的能力,提高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意识和自主学习能力。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各种几何图形的基本概念和性质。
2.教学难点:几何图形的判定方法和空间想象能力的培养。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启发式教学法、讨论式教学法和案例教学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提高课堂效果。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教具模型和黑板等,直观展示几何图形,帮助学生建立直观印象。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日常生活中的几何图形,引导学生回顾已知的图形,为新课学习做好铺垫。
2.探究新知:介绍各种几何图形的基本概念和性质,让学生通过观察、思考、讨论,逐步理解和掌握。
3.课堂练习:设计一些具有针对性的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应用能力。
4.拓展延伸:引导学生思考几何图形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5.总结反思: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重点,释疑解惑。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要清晰、简洁、有条理,突出几何图形的基本概念和性质。
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4.1.1《 几何图形》教学设计
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4.1.1《几何图形》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几何图形》是初中数学的重要内容,人教版七年级上册4.1.1主要介绍了一些基本的几何图形,如点、线、面、角、三角形、四边形等。
这部分内容是学生初步接触几何知识的阶段,对于培养学生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对这些基本几何图形的认识和理解,学生可以为后续学习更复杂的几何知识打下基础。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刚刚从小学升入初中,对于几何知识有一定的初步了解,但总体来说,学生对于几何图形的认识和理解还不够深入。
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平面几何的基本概念,如点、线、面等,但对于三角形、四边形等复杂几何图形的性质和判定还比较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重引导学生从实际出发,通过观察、操作、思考、讨论等途径,逐步深化对几何图形的认识。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掌握三角形、四边形等基本几何图形的定义、性质和判定方法。
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空间想象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几何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和自主学习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基本几何图形的定义、性质和判定方法。
2.难点:三角形、四边形等几何图形的性质和判定方法的灵活运用。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实例引入几何图形,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主动观察、思考、讨论,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3.动手操作法: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加深对几何图形的认识。
4.小组合作学习法:培养学生团队协作精神,提高学习效果。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制作精美的课件,展示基本几何图形的图片、动画等。
2.教学道具:准备一些实物的几何图形,如三角形、四边形等,方便学生观察和操作。
3.练习题:设计一些有关基本几何图形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一些生活中的几何图形,如房屋、车辆等,引导学生关注几何图形在生活中的应用。
七年级数学上册《4.1.1 几何图形》教学设计
几何图形一、教学内容及解析(一)教学内容:(1)章导言;(2)几何图形、立体图形、平面图形的有关概念及其彼此转化;(二)教学内容解析:(1)本节课是关于图形的一节概念课,是初中人教版教材第四章的第一节课.本章打算用8课时重点介绍几类图形和组成他们的点、线、角、面的相关内容,以此进一步明白得图形的概念,初步成立空间观念.其中,多姿多彩的图形打算用2课时,直线、射线、线段打算用2课时,角打算用4课时.(2)本节课学习的内容几何图形、立体图形、平面图形的有关概念及其彼此转化,其核心是让学生了解从实物中抽象出的各类图形统称为几何图形,几何图形的各部份不都在同一平面内的图形为立体图形,各部份都在同一平面内的图形为平面图形,立体图形是由一些平面图形围成的,将它们的表面适当剪开,能够展开成平面图形,如此的平面图形为相应立体图形的展开图,从不同的方向看立体图形也能取得平面图形;关键是要让学生对概念的内涵有必然的了解.学生在小学已经对一些常见的图形进行了学习,由于它与点、线、面、体的概念及其关系有必然的联系,因此在本章中有承前启后的作用,是多姿多彩的图形学习的核心内容.二、教学目标及解析(一)教学目标定位:了解几何图形、立体图形、平面图形的有关概念,把握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的彼此转化;(二)教学目标解析:1、了解几何图形、立体图形、平面图形的有关概念,把握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的彼此转化,指的是让学生能从现实物体中抽象得出几何图形,正确区分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并能把一些立体图形的问题,转化为平面图形进行研究和处置,•探讨平面图形与立体图形之间的关系;2、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从现实物体中抽象出几何图形,•把立体图形转化为平面图形,难点是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之间的转化.三、问题诊断及分析在本节课中学生主若是空间想象能力弱,可不能从现实物体中抽象出几何图形,更可不能将几何图形转化成平面图形,要克服这一困难,关键是多展现实体模型或让学生自己多动手制作几何图形.四、教学支持条件分析三角尺、几何模型.五、教学进程设计(一)教学大体流程温习导入→ 探讨归纳→巩固应用(二)教学进程1、温习引导提出问题:在同窗们生活中,有哪些是咱们熟悉的图形?设计用意:这个问题的提出,使学生对所步及的抽象概念和生活中的实物进行联系.能营造轻松和谐的学习气氛,自然导入新课.师生活动: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并通过小组交流,补充意见,教师再作订正.2、探讨归纳(1) 几何图形、立体图形、平面图形的有关概念从实物中抽象出的各类图形统称为几何图形,几何图形的各部份不都在同一平面内的图形为立体图形设计用意:让学生对几何图形概念有必然的了解.师生活动:看讲义图4.1-3后学生试探:这些物体给咱们什么样的立体图形的形象?(棱柱和棱锥).再让学生找出一些棱柱、棱锥的实例.各部份都在同一平面内的图形为平面图形设计用意:让学生对平面图形的概念有必然的了解.师生活动:看讲义图4.1-5后试探:图中包括哪些简单平面图形?再让学生找出平面图形的实例.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是能够彼此转化的.从不同的方向看立体图形能取得平面图形.提出问题:看讲义图4.1-7(1)中所示工件模型,从不同方向看能看到一些什么图形.设计用意:让学生初步了解一个立体图形从不同方向上看取得的平面图形不同.师生活动:从正面看,从左面看,从上面看,你们会得出什么样的平面图形?能把看到的平面图形画出来吗?立体图形是由一些平面图形围成的,将它们的表面适当剪开,能够展开成平面图形,如此的平面图形为相应立体图形的展开图.提出问题:你们能把咱们生活中的立体图形转换成平面图形吗?取得的平面图形是唯一的吗?设计用意:让学生明白一个立体图形能够展开成一个或几个平面图形.师生活动:让学生把预备好的墨水瓶包装盒裁剪并展开,•并在小组中进行交流,得出一个长方体它的平面展开图,学生会发觉他们剪出来取得的平面图形会和他人的不一样即展开图具有的一个特点:多样性.观看展开图,看看它的展开图由哪些平面图形组成?•再把展开的纸板恢复为包装,体会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的关系.许多立体图形都能展开成平面图形且取得的平面图形还可能不是唯一的.3、巩固应用(1)以下图是机械狗的模型,你能看到哪些几何图形?其中有哪些平面图形?哪些立体图形?(2)如图,别离从正面、左面、上面观看,各能取得什么平面图形?(3)下面是一些立体图形的展开图,用它们能围成什么样的立体图形?设计用意:让学生对几何图形、立体图形、平面图形的概念及彼此转化进一步明白得.师生活动: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并通过小组交流,补充意见,教师再作订正.六、目标检测一、讲义第119页练习.二、讲义第120页练习.七、小结归纳1.本节课熟悉了一些常见的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2.一个立体图形从不同方向看,能够是一个平面图形;•能够把立体图形进行适当的裁剪,把它展开成平面图形,或把一个平面图形恢复成立体图形,即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能够相互转换.。
人教版七年级上数学:4.1.1《几何图形(1)》学案(附模拟试卷含答案)
数学:4.1.1《认识几何图形(1)》学案(人教版七年级上)【学习目标】:1、通过观察生活中的大量图片或实物,经历把实物抽象成几何图形的过程;2、能由实物形状想象出几何图形,由几何图形想象出实物形状;3、能识别一些简单几何体,正确区分平面图形与立体图形。
【重点难点】:识别简单的几何体是重点;从具体事物中抽象出几何图形是难点。
【导学指导】一、知识链接同学们,你仔细观察过我们生活的世界吗?从城市宏伟的建筑到乡村简朴的住宅,从四通八达的立交桥到街头巷尾的交通标志,从古老的剪纸艺术到现代化的城市雕塑,从自然界形态各异的动物到北京的申奥标志……,包含着形态各异的图形。
图形的世界是丰富多彩的!那就让我们走进图象的世界去看看吧。
二、自主探究1.几何图形(1)仔细观察图4.1-1,让同学们感受是丰富多彩的图形世界;(2)出示一个长方体的纸盒,让同学们观察图4.1-2回答问题:从整体上看,它的形状是什么?从不同侧面看,你看到了什么图形?只看棱、顶点等局部,你又看到了什么?我们见过的长方体、圆柱、圆锥、球、圆、线段、点,以及小学学习过的三角形、四边形等,都是从形形色色的物体外形中得出的。
我们把这些图形称为几何图形。
注意:当我们关注物体的形状、大小和位置时,得出了几何图形,它是数学研究的主要对象之一,而物体的颜色、重量、材料等则是其它学科所关注的。
(1)纸盒 (1)长方体 (2)长方形 (3)正方形(4)线段 点2.立体图形思考第117页思考题并出示实物(如茶叶、地球仪、字典及魔方等)及多媒体演示(如谷堆、帐篷、金字塔等),它们与我们学过的哪些图形相类似?长方体、正方体、球、圆柱、圆锥等它们各部分不都在同一平面内,它们是立体图形。
想一想生活中还有哪些物体的形状类似于这些立体图形呢?思考:课本118页图4.1-4中实物的形状对应哪些立体图形?把相应的实物与图形用线连起来。
3.平面图形平面图形的概念线段、角、三角形、长方形、圆等它们的各部分都在同一平面内,它们是平面图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让自主探究成为数学课堂教学的脚手架
——4.1.1课题:几何图形(1)设计及评析
【引言】《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探索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活动,探索不仅能引发学生学习兴趣,而且可以激活学生的思维,培养样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只有不断创设情景,链接生活,运用发散思维,沟通新旧知识,才能让学生在探索中完成新知建构,让自主探究成为课堂教学的脚手架。
下面,谨以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七年级上册第四章第一单元第一节“多姿多彩的图形”教学为例简释如下:
教学过程设计
图1
活动二:看图2连线
图2
活动三:看图3思考
(1)图中有什么基本几何
图3
图4
活动四: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1、本节课我在教学中积极地创设学习情景,很快就把学生带入自主探索学习的最佳状态,只是在引入时,总是觉得缺少热情,虽然选取的生活图案有代表性,但离学生的生活实际较远甚至陌生,缺少学生爱讨论的、关注的热点图片,交流的话题也少。
2、在组织学生探究时学生只是看课件,手中没有具体的实物可触摸,对圆柱、圆锥的特征感知得不够强烈。
3、在组织探究、合作学习时,分工不太明确,讨论、探究的效率不高,学生之间偏离讨论主题现象很多,交流汇报结果只有一部分同学有收获。
4、知识的迁移、应用部分教学设计没有完全激发学生的兴趣,学生对几何图形在生活中应用的广泛性认识不到位,学生的直觉思维、创新思维没有得到足够的培养和锻炼。
5、教学中的交流、评价浅尝辄止,如对学生讨论过程的引导不足,点拨不到位,对学生发言肯定得不及时,学生数学语言表述纠正不到位,用语随便时有发生。
6、新教学手段的应用,留给学生思维和课前准备、课中探索的机会相对不足,教师在课堂上不着一字的做法使教学的重点在学生的脑海中昙花一现,大部分学生听了就忘记了,动手学习、读书的习惯被淡忘了。
【简评】本节的教学表现出以下几个特点:一是学生的学习是主动自觉的。
自主学习理论
告诉我们:自主学习有别于各种形式的他主学习,它是指学生能积极、主动、自觉地从事自己的学习活动,而不是在外界的各种压力下被动地学习。
这种自觉从事学习活动、自我调控学习的最基本的要求是主体能动性。
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能始终坚持以问题为主线,活动为载体(整个教学过程以七个有梯次的活动序列组成),按照“生活实例——几何模型——感知概念”的程式展开,这样,既有利于调动学生自觉从事数学学习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由有助于学生对简单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的初步感知;二是学生的学习具有相对独立性。
自主学习把学习建立在人独立性一面上,而他主学习把学习建立在人的依赖性一面上。
独立性相对于依赖性。
所谓“相对独立”是指学生在学习的各个方面和整个过程中,要尽可能最大限度地减少对教师或教师以外的他人的依赖,尽可能由自己做出选择和控制,相对独立地自觉开展各种学习活动。
但由于七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认知水平和阅历有限,要彻底摆脱老师的指导完全独立学习是不现实的。
因此,对于思维水平以经验型为主,注意的稳定性尚待发展的七年级学生来说,真正绝对的自主学习是不现实的,他们的自主学习其实是在教师引导下的一种相对自主的学习。
教师的指导是不可或缺的,只不过要把指导降到最低限度,要“导”在最关键处。
因为教育的真谛在于“价值引导”与“自主构建”的统一。
所以,我们在看初中低年级学生的学习时,不能简单地分成哪是自主的或哪是不自主的,而是应该从实际出发,分清自主学习所表现的主要方面,即关注学习的自主程度,在本课教学中,教师的“导”比较恰当到位,具体表现为:(1)进行活动一时,教师首先引导学生观察图片,然后采取提问谈话启导的方式(这些图片美吗?你们能说出它们所反映的是什么地方的景观或名称吗?这些图片中有没有我们熟悉的图形呢?),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领学生以强烈的求知欲进入学习状态。
(2)在完成“找朋友游戏”——活动二:实物图片与几何体连线和看图3思考(1)后,以“它们有什么特点?你能找.出生活中与棱柱、棱锥相类似的物体?”这一看似平淡的问题,不仅引导学生概总出棱柱(锥)的特征,而且在“找类似的物体”的过程中强化自主探究的意识。
(3)小结采用“实例举证”,不仅恰如其分地实现学以致用、举一反三,而且充分展现“价值引导”;采用“自主归纳”不仅使所学知识系统化、条理化,而且有效地体现“自主构建”。
教学是一门遗憾的艺术。
如果教者能在以下方面加强与改进,定会收到更好的效果:
1、引入素材的选取上,在兼顾生活图案应具有的代表性的同时,若能更加关注学生生活现实和热点素材,则交流的话题会更加丰富,学生参与的热情会更加高涨。
2、在组织学生探究圆柱、圆锥特征时,如果在用课件展示可视性图片的同时,能增加可触性实物模型,则可促使学生对圆柱、圆锥的特征感知更加深刻。
3、如果合作学习的内容更恰当(探究柱椎体的分类及基本特征、找生活中几何图形等),要求(分组、分工、时间、纪律等)更明确,那么讨论、探究的效率则更高,学生之间偏离讨论主题现象则会减少,交流汇报及学生受益面则更广,学生对几何图形在生活中广泛应用的认识会更到位,学生的想像思维,创新思维会得到更充足的培养和锻炼。
4、如果即时性评价用语再规范丰富些,评价的面能再广泛些,对学生讨论过程的引导、点拨再到位些,对学生发言的理答得再及时些,对学生数学语言表述谬误纠正得再到位,那么,课堂氛围就会更加和谐融洽。
5、若能关注传统板书与现代信息技术手段的有机整合,则既可增大学生的思维探索空间,又可突出重点,同时还可加深学生所学内容的整体认识,培养动脑思考、动手记录等良好学习习惯。
为了提高教师的施教水平,锤炼教学基本功,优化教学结构,提高教学质量,使自主探究学习方式得以软着陆。
评课活动结束后,教师即刻对教学设计做了调整,并在另一个班级进行教学实践。
调整后的教学设计如下:
【二次教学设计】
图2
图3
图4
问题2:你知道小猫是由哪些
问题3:到此为止,你认识了那些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
板书设计
【跟进反思】
1、改后的教学,导入情景交融,选取学生熟知的话题奥运主题切入,给学生营造了乐学氛围,从而激发了学生的表达欲。
2、教学过程更加关注学生的学,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是在教师有目的、有组织的进行,既关注全体,又关注探究中的弱势群体,使每个学生在数学中得到进步和发展,在促进班级整体均衡发展上有所突破。
3、学习生活中的数学,尤其是本节课的内容与生活紧紧的联系在一起,通过生活中丰富多彩的图形让学生置身与精美的几何体迷宫,“人人学习有价值的数学”这一理念得到很好体现,并感受相合作学习的乐趣和图形的无穷魅力。
4、精巧的练习设计,激发了学生的创新思维,既巩固了新知,又培养了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
游戏式的练习推出形式,让学生感受学习的快乐,使学生乐学。
5、本节课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探究、大胆发言,“大显身手”活动将学生学习情绪推向高潮,师生、生生交流充分。
6、系统的知识框架图,使学生在原有的认知基础上建构新知,进一步完善了学生对图形世界的认识。
【跟进评价】教学是一门动态艺术,只有精良构思、精心设计、精确预估(资源环境、预设与生成)、精于实践,才能在实践中探索、在探索中反思、在反思中矫正、在矫正中完善、在完善中提升、在提升中发展。
从总体上看,执教者二次准备比较到位,实施、反思比较前卫,倘若“大显身手”活动成果表现能利用实物展台,让学生登台展示讲解,则参与面会更大,学生积极性会更高,课堂氛围会更和谐;倘若能对“大显身手”活动收放有度,在学生情绪最高涨,思维最活跃之际,先插入flash动画,动态展示正方体展合过程,然后进行下面谈话交流:“通过刚才动画欣赏,我们不难发现,有些立体图形可以展成平面图形,有些平面图形可以围成立体图形,是不是所有的立体图形都可以展成平面图形、任何平面图形都可以围成平面?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的关系究竟是怎样的?这是下节课要探究的内容。
”,则会达到“课已终,趣未尽”的效果,从而把学生的探索兴趣由课内引向课外,使学生带着收获和新问题走出课堂。
主要参考文献
1、周柳。
《“自主学习”的基本含义》,辽宁省图书馆电子图书阅览室,
2、李海东,景敏。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七年级上册教师用书》
人民教育出版社
3、《全日制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稿),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4、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资源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