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化学推理题
初三化学试卷带答案解析
![初三化学试卷带答案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87a45b846429647d27284b73f242336c1eb930ef.png)
初三化学试卷带答案解析考试范围:xxx ;考试时间:xxx 分钟;出题人:xxx 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 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一、选择题1.2015年5月31日是第28个“世界无烟日”。
吸烟不仅危害自身健康,而且危害他人健康,不吸烟的人易吸到二手烟,从分子的角度解释是 A .分子不停地运动 B .分子质量小 C .分子间有间隙 D .分子体积小2.参考下列物质的微观结构图示,其中由阴,阳离子构成的物质是( )A .氯化钠B .铜C .干冰D .金刚石3.分析推理是化学学习中常用的思维方法。
下列分析推理正确的是 A .碱溶液pH 大于7,所以pH 大于7的溶液一定是碱溶液B .酸和碱作用生成盐和水的反应是中和反应,所以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一定是中和反应C .离子是带电荷的粒子,所以带电荷的粒子一定是离子D .单质是由同种元素组成的,所以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一定是单质 4.下列离子能在pH=13的水溶液中大量共存的是 A .SO 42-、Cl -、Na +、H + B .K +、SO 42-、Cu 2+、NO 3- C .Cl -、K +、SO 42-、Na + D .Ca 2+、Cl -、CO 32-、Na +5.下列化合物中均含有氮元素,若按氮元素的化合价由低到高的顺序排列:①NH 3;②N 2;③NO ;④X ;⑤N 2O 5。
根据规律,X 不可能是 A .NO 2 B .N 2O C .N 2O 3 D .NaNO 26.(2012江苏淮安)青铜是人类最早使用的铜、锡合金,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 .青铜属于纯净物 B .青铜属于金属材料 C .青铜的硬度比铜大 D .青铜耐腐蚀,易铸造成形7.要使200g 溶质质量分数为10%的硝酸钾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增大一倍(此时溶液仍未达到饱和状态)可采用的方法有(双选)( ) A .蒸发掉50g 溶剂 B .蒸发掉100g 溶剂 C .再加入20g 溶质 D .再加入25g 溶质8.下列图像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的是A .向一定量的二氧C .向两份完全相同9.下列对分子、原子、离子的认识,正确的是( ) A .原子是最小的粒子,不可再分B .温度越高,分子运动速率越快C .离子不能直接构成物质D .固体难压缩,说明固体分子间无间隔 10.下列食物中,主要为人体提供糖类的是( ) A .西红柿 B .米饭 C .鸡蛋 D .花生二、填空题11.酒精灯的火焰分为___ _ 、___ _ 、___ _ 三部分。
初三化学物质推断题
![初三化学物质推断题](https://img.taocdn.com/s3/m/73372297b84ae45c3a358c1c.png)
初三化学物质推断题专题训练1、常见固体物质颜色红色铜(紫红色具有金属光泽) 三氧化二铁(红褐色粉末) 氢氧化铁(红褐色沉淀)高锰酸钾(紫黑色)黄色硫磺(黄色粉末)蓝色五水硫酸铜氢氧化铜黑色碳铁粉氧化铜二氧化锰氧化铜绿色碱式碳酸铜白色绝大多数固体2、常见溶液颜色淡黄红褐含铁离子的溶液: 氯化铁溶液硫酸铁溶液硝酸铁溶液淡绿含亚铁离的溶液:蓝色含铜离子的溶液:3、常见沉淀BaSO4、AgCl、CaCO3、BaCO3(白色);Cu(OH)2(蓝色);Fe(OH)3(红褐色)4、火焰颜色:S在O2中燃烧(蓝紫色);S、H2在空气中燃烧(淡蓝色);CO、CH4在空气中燃烧(蓝色).二、初中常见物质的特殊性质1、二氧化碳能使清石灰水变浑浊:注意二氧化碳中混有氯化氢时不行2、氨气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3、银离子和氯离子互检,钡离子和硫酸根离子互检。
4、碳酸根碳酸氢根和氢离子反应生成气体5、铵根离子和氢氧根反应生成氨气6、在初中阶段不溶于稀硝酸的白色固体只有氯化银和硫酸钡7、能使白色无水CuSO4粉末变蓝的气体是水蒸气8、在空气中燃烧生成CO2和H2O的物质是有机物,如CH4、C2H5OH等9、能使黑色CuO变红(或红色Fe2O3变黑)的气体是H2或CO,固体是C三、特殊反应CO2+NaOH CO2+Ca(OH)2 R Cl+AgNO3 R SO4+BaCl2 C+CO2四、熟悉酸碱盐之间的反应规律置换酸+金属金属+盐溶液复分解酸+碱酸+盐酸+金属氧化物可溶性碱+可溶性盐可溶性盐+可溶性盐其它:还原剂+金属氧化物碱+酸性氧化物氧气制法五、其它(1)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O,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Al。
(2)人体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O。
(3)空气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N.(4)形成化合物最多的元素是C。
(5)相对分子质量最小,密度最小的气体是H2。
(6)相对分子质量最小的氧化物是H2O。
(7)自然界中硬度最大的物质是金刚石。
初三化学化学推断题(同步练习)含答案解析(1)
![初三化学化学推断题(同步练习)含答案解析(1)](https://img.taocdn.com/s3/m/70622beea32d7375a5178019.png)
初三化学化学推断题(同步练习)含答案解析一、化学推断题1.已知A一G均为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
I能用于改良酸性土壤,F是白色沉淀;A和G,D和E的相关信息(重叠部分表示两种物质的共同点)及它们的相互转化关系如下图(图中反应条件均已略去)。
请回答下列问题:(1)写出物质E的化学式___________, F的化学式__________ 。
(2)写出反应①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在该化学反应中,A发生的是_____________反应。
2.A~E为初中化学常见物质,他们之间有如图所示的转化和反应关系(“→”表示某一种物质经一步反应可转化为另一种物质,“一”表示相连两种物质能发生化学反应,部分反应物、生成物及反应条件已略去).(1)若C、D是组成元素相同的气体,且A和X反应的现象是固体由红色逐渐变成黑色,则A为____,B为____,D与E发生的化学反应_____(填“是”或“不是”)置换反应.(2)若A、B、C、D、E均含有一种相同的元素,且A、B、C、D是不同类别的物质,A和X反应的现象是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生成,则D为_____,写出A﹣B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结合下列所示实验,回答有关问题。
(1)有氨味的气体是;(2)经检验,无色溶液C中含有NaCl,则可推测出 X溶液为溶液;(3)进一步测定可知,无色溶液 C的 pH >7,向其中加入适量的Na2SO4溶液,无现象,写出色溶液 C中所含溶质的有可能情况。
4.如图所示,A——I为初中化学中常见的物质.已知A为石灰石,D为蓝色沉淀,C和E为只含一种物质的溶液,I为生命之源.“→”表示物质间存在着相互转化的关系(部分生成物未标出).回答下列问题:(1)写出化学式:B,I.(2)写出合理的C和E反应的任一化学方程式:.(3)已知H为一定量锌粉和铁粉的混合物,与溶液E充分反应后过滤,向滤渣F中加入稀盐酸,有无色气体放出,则滤渣F中一定含有,滤液G中一定含有的金属阳离子是.5.图中A~I表示几种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表示物质间存在相应的转化关系,部分反应物、生成物及反应条件已略去。
初三化学经典实验题带答案(绝对原创)
![初三化学经典实验题带答案(绝对原创)](https://img.taocdn.com/s3/m/9dd3fd94783e0912a3162aef.png)
1、小华同学用排水法收集了一大瓶沼气池中气体(图1中的A),为了弄清它的成分,进行了有关实验。
请你与他一起完成以下探究活动:【对气体猜想】猜想I:全部是CH4;猜想Ⅱ:全部是CO;猜想Ⅲ:是CO和CO2的混合气体;猜想Ⅳ:是CH4和CO2的混合气体。
【实验和推断】将A中的气体依次通入B、C中,在D处点燃。
A B C D ①②③图1 图2(1)要将A中的气体通入后面的装置中,应选图2中的(填序号)“注水装置”。
(2)假设B中石灰水变浑浊,则说明A中的气体中含有气体。
(3)装置C作用是。
(4)假设D处倒扣的是涂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出现浑浊,且B中无明显现象,则“猜想”可能成立;假设D处倒扣的是干冷的大烧杯,杯壁有水雾出现,有同学认为“猜想I、Ⅳ”可能成立,另有同学认为此现象不能证明收集到的气体中一定含有CH4,理由是;要排除这种干扰可采取的措施是。
(5)采取(4)中的排除干扰措施后:假设D处分别倒扣干冷的烧杯和涂石灰水的烧杯,分别出现水雾和浑浊,且B中也出现浑浊,则证明“猜想”成立。
2、某化学兴趣小组利用以下图装置探究制取气体的原理、方法及性质。
结合装置图,答复以下问题:A B C DE(1)写出图中标号仪器的名称:a ,b 。
(2)用双氧水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时,可选用的发生装置是(填上图字母),可选用C装置收集氧气,其原因是。
(3)实验室常用氯化铵固体与碱石灰固体共热来制取氨气(NH3),应选择的发生装置是(填上图字母(4)该小组设计了如以下图所示的实验装置,既可用于制取气体,又可用于探究物质性质。
①当打开K1、关闭K2时,利用I、Ⅱ装置,可进行的实验是(填字母)。
a.大理石与稀盐酸反应制取二氧化碳b.锌与稀硫酸反应制取氢气②当打开K2、关闭K1时,可以利用工、Ⅲ装置制得二氧化碳并验证其性质。
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化学方程式是;假设要证明二氧化碳能与水发生反应,应向烧杯的水中加入。
3、叠氮化钠(NaN3〕被广泛应用于汽车安全气囊,某兴趣小组对其进行以下研究.【应用研究】(1)汽车经撞击后,30毫秒内引发NaN3,迅速分解为Na、N2,反应方程式为_______。
初三化学推断题
![初三化学推断题](https://img.taocdn.com/s3/m/5312c96f767f5acfa1c7cd23.png)
初三化学推断题一、推断题1. [2017·哈尔滨市中考]A、B、C、D、E分别表示初中化学常见的五种物质,它们的部分反应和转化关系如图所示(“—”表示两种物质能发生反应,“→”表示一种物质能转化成另一种物质,且省略部分反应物或生成物及条件),已知其中只有两种物质是氧化物,E是含有三种元素的物质。
(1)若D为水时,且A、B两物质能发生化合反应,请回答:①写出A、E物质的化学式:A________、E________;②A与B发生反应的现象为___________________。
(2)若D为二氧化碳时,请回答:①写出A、C物质的化学式A_________、C_________;②按照图示所标明的物质关系,写出能生成空气污染物的化学反应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
2. [2017·齐齐哈尔市中考]已知A、B、C、D是初中化学常见的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它们之间的关系如图(部分物质及反应条件已略去)。
其中B、C是组成元素相同的气体,D是目前世界年产量最高的金属,A是黑色固体,请回答:(1)写出下列物质的化学式:A___________、B___________。
(2)C在工业上常用来冶炼D,写出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在这个反应中,______发生了氧化反应。
3. [2017·山西省中考]在学习了元素化合物知识后,小丽构建了以下知识网络,并对它进行了推理和判断。
A~E是初中化学常见的五种不同类别的物质,E是提取量最高的金属。
它们之间的关系如图所示,“—”表示相连的物质能发生反应,“→”表示一种物质能生成另一种物质(部分反应物、生成物和反应条件已略去)。
请回答下列问题:(1)D的化学式是________(写一个),D和E反应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反应发生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
初三化学奥数
![初三化学奥数](https://img.taocdn.com/s3/m/2617ba7a7fd5360cba1adbc4.png)
初三化学奥训第七讲:溶液反应推理题例1将锌片和铁片同时放入硫酸铜溶液中,充分反应后,锌仍有剩余,则此时溶液中大量存在的阳离子是。
将溶液过滤后,滤纸上除锌外还有例2在AgNO3和Fe(NO3)3的混合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锌充分反应中,有少量金属析出,过滤后向滤液中滴加盐酸,有白色沉淀生成。
则析出的金属是。
例3某工厂的废渣中有少量的锌粉和氧化铜,跟大量盐酸形成的污水,产生公害,若向污水中放入铁粉,且反应后铁粉有剩余,此时污水中一定含有的金属离子是A Fe2+ Cu2+B Cu2+ H+C Zn2+ Fe2+D Zn2+ H+例4向CuO与Fe的混合物中加入一定量的稀H2SO4反应停止后,过滤。
除去不溶物,向滤液中加入铁片,未看到铁片有什么变化,则滤出的不溶物中一定含有,可能含有,滤液中一定含有,不可能含有。
例5将Ag、Mg、Fe、CuO组成的混合物,放入足量的盐酸中,反应后溶液呈篮绿色,过滤,滤纸上可能含有()A AgB Fe AgC Cu AgD Fe Cu例6在硫酸锌和硫酸铜混合液中加入过量铁粉,充分反应后,过滤,留在滤纸上的物质是()A CuB ZnC Zn CuD Fe Cu例7在混有少量CuO的铁粉中加入一定量的稀盐酸,充分反应过滤,再向滤液中放入一枚洁净的铁钉,足够时间后取出,铁钉表面无变化,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过滤出的不溶物只有铜 B过滤出的不溶物只有铁C 过滤出的不溶物中一定含有铜,可能含有铁。
D 滤液中一定含有氯化亚铁,可能含有氯化铜。
例8 把铁粉和铜粉的混合物放入含有FeCl3、FeCl2、CuCl2的溶液中,根据下列不同情填空:(提示:Fe+2FeCl3====3FeCl2)⑴充分反应,铁有剩余,则溶液肯定含有的阳离子,肯定没有的阳离子。
⑵充分反应,溶液里含有一定量的Cu2+,则溶液里不存在的物质是。
例8在氯化镁、氯化亚铁和氯化铜的混合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铝粉,充分反应后过滤,在滤出的固体中滴加稀盐酸,有气泡产生,则滤出的固体中一定含有(写化学式,下同),滤液中一定含有的溶质是。
初中化学推断题知识总结常见白色不溶于酸的沉淀
![初中化学推断题知识总结常见白色不溶于酸的沉淀](https://img.taocdn.com/s3/m/c0c4eef5cc1755270622082e.png)
初中化学推断题知识总结常见白色不溶于酸的沉淀初中化学推断题知识总结常见白色不溶于酸的沉淀:推断沉淀溶于白色常见初中化学推断题知识点初中化学推断题及答案初中化学知识点总结篇一:初中化学推断题知识点归纳初中化学推断题知识点归纳一、一些特殊物质的颜色:黑色:MnO2、CuO、Fe3O4、FeS(硫化亚铁)、C(木炭粉)、Fe (铁粉)蓝色:CuSO4?5H2O、Cu(OH)2、含Cu2+ 溶液、液态固态O2(淡蓝色)红色:Cu(亮红色)、Fe2O3(红棕色)、红磷(暗红色)黄色:硫磺(单质S)、含Fe3+ 的溶液(棕黄色)绿色:含Fe2+ 的溶液(浅绿色)、碱式碳酸铜[Cu2(OH)2CO3]白色:无水硫酸铜(CuSO4)、CaCO3、AgCl、BaSO4 、BaCO3、 Mg(OH)2无色气体:N2、CO2、CO、O2、H2、CH4(最简单的有机物)有色气体:Cl2(黄绿色)、NO2(红棕色) 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NH3(此气体可使湿润pH试纸变蓝色)、SO2有臭鸡蛋气味:H2S 有毒气体:CO、Cl2 、SO2二、常见一些变化的判断:? 白色沉淀且不溶于稀硝酸或酸的物质有:BaSO4、AgCl(就这两种物质) ? 蓝色沉淀:Cu(OH)2CuSO4 , 2NaOH = Cu(OH)2?, 2NaCl? 红褐色沉淀:Fe(OH)3FeCl3 , 3NaOH = Fe(OH)3?, 3NaCl;Fe(OH)2为白色絮状沉淀,但在空气中很快变成灰绿色沉淀,再变成Fe(OH)3红褐色沉淀 ?沉淀能溶于酸并且有气体(CO2)放出的:不溶的碳酸盐如:CaCO3 、BaCO3?沉淀能溶于酸但没气体放出的:不溶的碱 ?与血红蛋白结合,有毒的是CO; ?能溶于盐酸或稀HNO3的白色沉淀有CaCO3、BaCO3;不溶于稀HNO3的白色沉淀有AgCl、BaSO4。
三、化学之最1、未来最理想的燃料、最清洁的能源是 H2 。
初三化学物质构成的奥秘试题答案及解析
![初三化学物质构成的奥秘试题答案及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09a2950dba68a98271fe910ef12d2af90242a837.png)
初三化学物质构成的奥秘试题答案及解析1.A.因为H2O和H2O2的组成元素相同,所以它们的化学性质相同B.中和反应一定有盐生成,所以有盐生成的反应一定是中和反应C.分子、原子都是不带电的粒子,但是不带电的粒子不一定是分子、原子D.二氧化碳能灭火,所以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的气体一定是二氧化碳【答案】C【解析】A.对分子构成的物质来说,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H2O和H2O2的组成元素相同,但它们的分子不同,因此它们的化学性质不同.故A错;B.中和反应是指酸和碱反应生成盐和水的反应,有盐生成的反应不一定是酸和碱反应,如金属氧化物和酸反应,故B错;C.分子、原子都是不带电的粒子,但是不带电的粒子不一定是分子、原子,例如中子不带电,故C正确;D.氮气既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所以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的气体不一定是二氧化碳,故D 错.故选C.【考点】物质的元素组成;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中和反应及其应用;原子的定义与构成;分子的定义与分子的特性.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学生根据化学知识进行逻辑推理的化学思维方法,难度不大.2.A.该元素原子的质子数为14B.该元素属于金属元素C.该元素一个原子的原子核外有14个电子D.该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28.09【答案】B【解析】A、由上图,可知,该元素原子的质子数为14,故A正确;B、由汉语名称“硅”,可知,它为非金属元素,故B不正确;C、根据“原子序数=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则该元素一个原子的原子核外有14个电子,故C 正确;D、由上图,可知,该元素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28.09,故D正确.【考点】元素周期表的特点及其应用;元素的简单分类.点评:了解元素周期表的特点及其应用;了解元素的简单分类:金属、非金属、稀有气体元素.3.用分子的观点解释下列现象,不合理的是( )。
A.食物变质——分子本身发生了变化B.汽油挥发——分子大小发生了变化C.热胀冷缩——分子间间隔改变D.花香四溢——分子做扩散运动【答案】B【解析】汽油挥发,是分子间间隔改变了。
初三化学推断题推断方法
![初三化学推断题推断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0b9189422af90242a995e50a.png)
初三化学推断题推断方法推断题是初三化学常考的题型之一。
下面是由我分享的初三化学推断题推断方法,希望对你有用。
初三化学推断题推断方法:顺推法解题思路:根据条件按照题意顺序逐一推测,去伪存真,作出结论初三化学推断题推断方法:逆推法解题思路:抓住突破口→层层上推→得出结论(这类解法常适用于以物质相互转化为主要内容的推断)初三化学推断题推断方法:讨论筛选法解题思路:根据题意,通过分析原理或现象,列出几种可能,然后进行讨论与筛选,将有矛盾的结论淘汰,最后推断出正确结论。
(对于一些环形网络式推断题的常用解答方法采用筛选法,逐步观察、推理、判别假设是否成立,直至所有求知物质的相互关系都能成立,才能进行验证复查,确保正确无误。
)初三化学推断题推断方法:组合推断法解题思路:据题设条件,按步分析,逻辑推理,层层推进,“对号入座”得出结论初三化学推断题推断方法:定性和定量相结合方法如:201年桂林、烟台中考化学题物质的推断解题思路:突破口的选择:颜色特征;反应特征 [找“题眼”]物质推断的一般方法:(1)一点击破,顺逆推断抓住“突破口”,直接得出结论,然后用顺向或逆向或两边向中间推断,逐一导出其他结论。
(2)相遇组合,对比推断采用类似数学中的“相遇”方法用图中列出的各物质反应次数,再由各物质的性质及反应规律列出各物质反应次数,然后对号入座推断出各物质(3)提出假设,讨论推断在分析题目所给条件的基础上,提出假设后进行反复验证,逐步缩小范围,排除不合题意的结论。
初三化学推断题解题步骤1. 审题认真审读原理,弄清文意和图意,理出题给条件,深挖细找,反复推敲。
2. 分析抓住关键,找准解题的突破口,并从突破口出发,探求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应用多种思维方式,进行严密的分析和逻辑推理,推出符合题意的结果。
3. 解答根据题目的要求,按照分析和推理的结果,认真而全面地解答。
4. 检验得出结论后切勿忘记验证。
其方法是将所得答案放回原题中检验,若完全符合,则说明答案正确。
沪教初三化学化学推断题单元单元测试题(A卷)含答案
![沪教初三化学化学推断题单元单元测试题(A卷)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acc83079dd3383c4ba4cd287.png)
沪教初三化学化学推断题单元单元测试题(A卷)含答案一、化学推断题1.A~F是初中化学常见物质,它们之间的反应及转化关系如图所示(部分反应物、生成物及反应条件未标出),其中A是一种建筑材料的主要成分,在高温下分解为B和C;通常情况下,C是一种无色气体,可用于生成汽水;E俗称纯碱,D、F都是常见的碱。
(1)A的化学式是_________。
(2)B→D的反应类型是_______________。
(3)D的一种用途是_________。
(4)C与F反应生成E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
2.图中A、B、C、D、E是初中化学常见的五种不同类别的物质. E是导致溫室效应的一种气体,图中“﹣”表示相连物质能发生化学反应,“→”表示两种物质间的转化关系(部分反应物、生成物及反应条件省略).(1)写出物质E的一种用途;(2)物质C与E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3)写出图中一个属于中和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4)A与B反应的微观实质是。
3.某校实验室有一无色澄清溶液,其中除了硝酸钠以外,可能还含有氢氧化钠、碳酸钠、硫酸钠、硝酸钡中的一种或几种。
实验活动一“探究该废液的组成。
去一定量的无色溶液,进行如下图所示实验。
请回答下列问题:(1)原无色废液呈______(填“酸性”“碱性”或“中性”)操作l的名称为_______。
(2)生成固体甲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
(3)原无色澄清废液中一定没有(写名称或化学式均可,下同)_____________。
实验活动二:处理废液得到较纯净的硝酸钠溶液。
将溶液A和原无色废液充分混合,无明显现象。
接下来进行如下图所示实验。
(4)混合后废液中一定含有的溶质是(指示剂除外)______,试剂①是_____________。
4.归纳总结是化学学习的常用方法.(1)甲+HCl→NaCl+H2O,甲物质可以是、(填两种不同类别物质的化学式).上述转化中,属于中和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2)乙在空气中燃烧生成CO2和H2O,请写出符合条件的一个化学方程式.(3)A、B、C、D、E都是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B、D、E均为氧化物,常温下B为固态,D为液态,E为气态;A、B、C中均含有同一种金属元素.它们之间的转化关系如图所示(部分生成物略去).写出下列转化的化学方程式:B→C:;C→A:.5.小芳以化合价为纵坐标、物质类别为横坐标绘制如图。
初三化学化学实验试题答案及解析
![初三化学化学实验试题答案及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fc8c41ee846a561252d380eb6294dd88d0d23de2.png)
初三化学化学实验试题答案及解析1.在化学实验过程中下列做法不正确的是()A.点燃可燃性气体之前检验气体的纯度B.氢氧化钠不慎沾到皮肤上,要用大量水冲洗,再涂上硼酸溶液C.用嘴吹灭酒精灯的火焰D.配制稀硫酸时,将浓硫酸沿烧杯壁慢慢加入水中,并不断搅拌【答案】C【解析】A、为防止可燃性气体与空气混合后点燃可能发生爆炸,点燃可燃性气体之前应检验气体的纯度,故选项说法正确.B、不慎将氢氧化钠溶液沾到皮肤上,要立即用大量水冲洗,然后涂上硼酸溶液,以中和碱液,故选项说法正确.C、使用酒精灯时要注意“两查、两禁、一不可”,不能用嘴吹灭酒精灯,应用灯帽盖灭,图中所示操作错误.D、稀释浓硫酸时,要把浓硫酸缓缓地沿器壁注入水中,同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以使热量及时地扩散,图中所示操作正确.故选C.【考点】氢气、一氧化碳、甲烷等可燃气体的验纯;加热器皿-酒精灯;浓硫酸的性质及浓硫酸的稀释;常见的意外事故的处理方法.点评:本题难度不大,熟悉各种仪器的用途及使用注意事项、掌握常见化学实验基本操作的注意事项是解答此类试题的关键.2.根据实践经验,你认为下列家庭实验可能不会成功的是A.用缝衣针淬火处理后制钓鱼钩B.用铅笔芯做导电性实验C.将食品袋中的干燥剂(CaO)加入水中制取石灰水D.用冷碟子放在蜡烛火焰上制取炭黑【答案】A【解析】A、缝衣针淬火处理后硬度变大,不容易弯曲.错误;B、铅笔芯中含有容易导电的石墨,可以做导电性实验.正确;C、常用食品干燥剂为氧化钙,氧化钙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而氢氧化钙溶于水形成氢氧化钙溶液,所以可以得到澄清的石灰水,正确;D、用冷碟子放在蜡烛火焰上方制取炭黑.正确.故选A.3.推理是化学学习中常见的思维方法。
下列推理正确的是A.酸能使石蕊试液变红,CO2也能使紫色的石蕊试液变红,所以CO2是酸B.锌和铜均是金属,锌与稀硫酸反应生成氢气,则铜也能与稀硫酸反应生成氢气C.碱性溶液能使酚酞试液变红,滴入酚酞试液后变红的溶液一定呈碱性D.溶液中有晶体析出,其溶质质量减小,所以溶质的质量分数一定减小【答案】C【解析】A.CO2能使紫色的石蕊试液变红的原因是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了碳酸,碳酸使紫色的石蕊试液变红,所以二氧化碳不是酸,故错;B.铜排在了氢的后面不能与酸反应生成氢气,故错;C.碱性溶液能使酚酞试液变红,滴入酚酞试液后变红的溶液一定呈碱性,该说法正确,故正确;D.如果对于饱和溶液恒温蒸发溶剂,会析出晶体,所以溶液仍然饱和,饱和溶液的质量分数与溶解度有关,因为温度不变,所以溶解度不变,溶质质量分数就不变,故错.故选C4.对下列实验过程的评价,正确的是A.向某固体中滴加稀盐酸,有气泡产生,该固体一定是碳酸盐B.在无色溶液中滴入酚酞试液,溶液变红色,该溶液一定是碱溶液C.用小木棍蘸少量浓硫酸,小木棍变黑说明浓硫酸有吸水性D.燃着的蜡烛用烧杯罩住,火焰熄灭,说明燃烧一般需要氧气【答案】D【解析】A、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气体的物质不一定是碳酸盐,例如锌和稀盐酸反应能生成气体氢气.错误;B、不一定是碱溶液,例如碳酸钠的水溶液能使酚酞试液变红色,但是碳酸钠不属于碱,属于盐.错误;C、用小木棍蘸少量浓硫酸,小木棍变黑说明浓硫酸有脱水性.错误;D、燃着的蜡烛用烧杯罩住,火焰熄灭,说明燃烧一般需要氧气.正确.故选D.5.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给试管内液体加热时,液体体积不超过试管容积的向酒精灯内添加酒精时,不能超过酒精灯容积的【答案】D【解析】A、胶头滴管伸入试管内,会造成药品的污染.操作错误;B、用量筒取13.37mL的稀硫酸,读数不能估读,描述不准确;C、给试管内液体加热时,液体体积不超过试管容积的,数据有误;D、向酒精灯内添加酒精时,不能超过酒精灯容积的,数据正确.6.如图1是实验室常用的装置,请根据要求回答问题:的化学方程式为,选用的气体发生装置是(填装(1)实验室用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制取O2置序号).反应结束后,若要过滤分离出二氧化锰,除了玻璃棒外,还需要补充的玻璃仪器名称是、;),选用的气体发生装置(2)实验室可用氧化钙固体与浓氨水在常温下混合制取氨气(NH3是(填装置序号);(3)如图2中的C、D、E三种装置,均可用如图的F装置代替.若用图2中的F装置进行排空气法收集CO2、CO2从F装置的(填“a”或“b”,下同)口通入;若用F装置进行排水法收集O2,可先在F装置中装满水,然后将O2从F装置的口通入;(4)将CO2通入紫色石蕊溶液中,溶液变红色,加热后溶液又变成紫色.用化学方程式表示加热后溶液又变成紫色的原因是.【答案】(1)2KClO32KCl+3O2↑;A;烧杯;漏斗;(2)B;(3)b;a(4)H2CO3=H2O+CO2↑【解析】(1)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时,属固固加热型,选A装置;氯酸钾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分解为氯化钾和氧气;过滤操作需要的仪器主要有铁架台、烧杯、玻璃棒和漏斗;(2)根据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条件选择发生装置,用氧化钙固体与浓氨水在常温下混合制取氨气,属于固液体常温下的反应,故选B作为发生装置;(3)欲使用装置F用排空气法收集二氧化碳,因为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则应从b端通入;欲使用装置F用排水法收集氧气,先将瓶中装满水,再将气体从a端通入;(4)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由于碳酸不稳定,受热后分解为水和二氧化碳,故看到由红色恢复紫色。
初三化学化肥试题答案及解析
![初三化学化肥试题答案及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092c5c4de55c3b3567ec102de2bd960590c6d91a.png)
初三化学化肥试题答案及解析1.下列化肥属于复合肥料的是A.硝酸钾B.氯化钾C.氨水(NH3.H20)D.碳酸氢铵【答案】A【解析】复合肥指的是含氮、磷、钾三种元素中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化肥,所以硝酸钾是复合肥,里面含氮和钾;氯化钾是钾肥,碳酸氢铵是氮肥,氨水是氮肥。
故选A【考点】化学肥料2.有句俗语叫“雷雨发庄稼”,空气中的氮气经过一系列的变化生成的HNO3随雨水降落下来最终生成硝酸盐,则一场雷雨后相当于在土壤中补充的肥料类型一定属于()A.氮肥B.钾肥C.磷肥D.复合肥【答案】A【解析】有句俗语叫“雷雨发庄稼”,空气中的氮气经过一系列的变化生成的HNO3随雨水降落下来最终生成硝酸盐,,因为氮元素进入到土壤中,故则一场雷雨后相当于在土壤中补充的肥料类型一定属于氮肥,故选A【考点】化肥的判断3.下列推理正确的是A.向某无色溶液中滴加酚酞无现象,则溶液一定呈中性B.酸碱中和反应生成盐和水,则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一定是中和反应C.某化肥中加熟石灰研磨,未闻到氨臭气味,该化肥一定不是氮肥D.某有机物燃烧生成C02和H20,该有机物中一定含有C、H两种元素【答案】D【解析】 A选项向某无色溶液中滴加酚酞无现象,则溶液一定呈中性是错误的叙述,酸性溶液也不能是酚酞试液变色;B选项酸碱中和反应生成盐和水,则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一定是中和反应是错误的叙述,金属氧化物和酸反应盐和水不是中和反应;C选项某化肥中加熟石灰研磨,未闻到氨臭气味,该化肥一定不是氮肥是错误的叙述,尿素中不含铵根离子,和熟石灰反应不产生氨臭味,但属于氮肥;D选项某有机物燃烧生成C02和H20,该有机物中一定含有C、H两种元素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是正确的叙述,故选D【考点】化学原理的应用4.(8分)硝酸钾属于肥料,所以常用于配制营养液。
小强要配制150 g溶质质量分数为2%的硝酸钾溶液,需要硝酸钾 g;配制此硝酸钾溶液的步骤为计算、、溶解,玻璃棒在配制过程中的作用是。
中考初三化学专项练习:实验探究与设计
![中考初三化学专项练习:实验探究与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d642683ef7ec4afe04a1dffc.png)
中考初三化学专项练习:实验探究与设计一、单选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1.厨房中有一瓶白色固体,小明提出它可能是食盐,小刚提出它可能是白糖。
就这两个人的看法而言,应属于科学探究中的哪一环节()A.拓展与迁移 B.假设与预测 C.实验与事实 D.解释与结论2.下列实验设计错误..的是()A.加热含有石蕊的碳酸溶液可证明碳酸发生了分解B.用燃着的木条伸入集气瓶中,证明是否产生二氧化碳C.用在密闭容器中燃烧红磷的方法可以验证质量守恒定律D.将糖块放入水中,糖块消失,水变甜了,可以证明分子是运动的3.通过下列各组对比实验,能得到相应结论的是()4.下表列举了法拉第《蜡烛的故事》中涉及的部分问题及对问题的回答,其中“对问题的回答”属于“设计实验方案”的是()A.吹灭蜡烛时产生的白烟是什么回答:主要成分是烛油蒸气B.火焰为什么向上?回答:热气流上升,形成对流C.火焰明亮的原因是什么?回答:与火焰中的碳颗粒有关,碳颗粒会影响火焰明亮程度D.火焰不同部位温度高低如何比较?回答:用一张纸在火焰中心一掠,观察纸张的变色情况5.下列实验方案或操作中,正确的是()A.用燃烧的木条即可把N2、O2和CO2区别开来B.按溶解、过滤、洗涤、蒸发结晶的操作顺序,可分离氯化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C.测定某溶液pH的操作是:将pH试纸直接插入待测液中,再取出与标准比色卡对照D.在稀盐酸与氢氧化钠反应后的溶液中滴加酚酞溶液不变色,可断定两者恰好完全反应6.下列物质中,有一种物质的颜色与其它三种的颜色不同,这种物质是()A.NaOH B.Na2O C.Na2O2 D.NaHCO37.通过探究“我们吸入的空气和呼出气体有什么不同”实验,得出的结论正确的是()A.我们呼出的气体全部是氧气 B.我们呼出的气体全部是二氧化碳C.我们呼出的气体极易溶于水 D.我们呼出的气体含有二氧化碳8.为证明人体呼出气体中的CO2含量明显高于空气中的CO2含量,采用如图装置进行实验。
中考化学中考二轮复习题:元素或物质推断题
![中考化学中考二轮复习题:元素或物质推断题](https://img.taocdn.com/s3/m/ce96974826284b73f242336c1eb91a37f11132a4.png)
2023届初三化学中考二轮复习题:元素或物质推断题1.(2022·甘肃金昌·校联考模拟预测)下图表示某些物质间转化关系(反应条件和部分产物已省略)。
常温下A、C是由相同元素组成的无色液体,且C是一种最常用的溶剂;D、I、J均为无色气体,其中I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K为红棕色粉末。
请回答下列问题:(1)反应①中B物质的作用是________,F为_______。
(2)写出I的用途_______。
(3)写出①、①的化学方程式:①________。
①________。
2.(2022·山东临沂·统考二模)A、B、C、D、E、F为初中化学常见物质,A是固体物质,通常状况下C是气体,它们之间的转化关系如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1)试写出下列物质的化学式:B______,E______;(2)试写出F与C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3.(2022·吉林长春·校考模拟预测)现有一包白色固体粉末,可能由CaCO3、Ca(OH)2、CaO、Na2CO3中的一种或几种组成。
为确定其组成,进行了如下图所示的实验。
(1)根据实验现象可以确定白色沉淀是__________;(2)写出步骤①中一定发生的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3)分析可知:原固体粉末的组成可能有_____________种情况;(4)某同学只用一种溶液即检验出X 溶液中所含溶质只有NaCl,则他所使用的试剂是__________溶液。
4.(2022·河南商丘·校考二模)已知甲、乙、丙、X、Y、Z均为初中化学常见物质,甲是一种暗紫色固体,乙、丙为氧化物,X、Y为单质,Z为盐,其中乙是有毒气体,丙为有磁性的黑色固体,Z中只含有两种元素。
它们的转化关系如下图所示(部分反应物、生成物及反应条件已略去)。
甲→X的反应基本类型为________;Z的化学式为________;X→丙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
初三化学我们周围的空气试题答案及解析
![初三化学我们周围的空气试题答案及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4c44c77e178884868762caaedd3383c4bb4cb434.png)
初三化学我们周围的空气试题答案及解析1.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纯碱属于碱B.不锈钢属于纯净物属于化合物C.干冰属于氧化物D.C60【答案】C【解析】A、纯碱是碳酸钠的俗称,是由钠离子和碳酸根离子组成的化合物,属于盐,故选项错误.B、不锈钢是铁的合金,主要成分是铁,含有碳、镍、铬等物质,属于混合物,故选项错误.C、干冰是固态的二氧化碳,是由两种元素组成的且有一种是氧元素的化合物,属于氧化物,故选项正确.D、C是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属于单质,故选项错误.60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碱、纯净物、氧化物、化合物的判别,了解常见物质的组成、抓住各概念的特征进行分析判断是解答此类题的关键.2.下列变化中属于分解反应的是()A.蒸发液态空气生成氮气和氧气B.少许二氧化锰投入双氧水中制得氧气C.酒精完全燃烧生成了水和二氧化碳D.蔗糖溶于水形成糖水【答案】B【解析】A、蒸发液态空气生成氮气和氧气,是物理变化,故选项错误;B、双氧水在二氧化锰做催化剂的条件下生成水和氧气,属于分解反应,故选项正确;C、酒精和氧气反应生成了水和二氧化碳,属于氧化反应,不是基本的反应类型,故选项错误;D、蔗糖溶于水形成糖水,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错误;故选B【点评】本考点考查了基本反应类型的判断,要牢记四个基本反应类型的概念,并会理解应用.本考点基础性比较强,主要出现在选择题和填空题中.3.2010年4月,我国西南地区遭遇历史罕见的特大旱灾,造成数以万计的人畜饮水困难。
因此,我们要增强节约用水的意识。
下列做法与节约用水无关的是A.用淘米水浇花B.开发利用地下水C.使用节水龙头D.用喷灌、滴灌方法给农作物浇水【答案】B【解析】分析:节约用水,就是要提高水的利用效益,使用新技术、改革工艺和改变习惯可以减少大量农业和生活用水.解答:解:A、用淘米水浇花,提高了水的利用率,节约了用水;B、开发利用地下水,与节约用水无关;C、使用节水龙头杜绝了水资源的浪费,避免了人们因为忘记关水龙头致使水白白流走的问题;D、用喷灌、滴灌的方法给农作物浇水,分别可节水40%和70%以上.故选B.4.下列关于实验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 )。
初三上册推断题
![初三上册推断题](https://img.taocdn.com/s3/m/2d502c9751e79b8968022631.png)
课题第11讲推断题(九上)励志言当你把学习当作一种享受的时候,你就是一个真爱学习的人!知识要点推断题解题思路:1.审题:认真审读原理,弄清文意和图意,理出题给条件,深挖细找,反复推敲。
2.分析:抓住关键,找准解题的突破口,突破口也称为“题眼”,指的是关键词、特殊现象、物质都特征等等,然后从突破口出发,探求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应用多种思维方式,进行严密的分析和逻辑推理,推出符合题意的结果。
3.解答:根据题目的要求,按照分析和推理的结果,认真而全面地解答。
4.检验:得出结论后切勿忘记验证。
其方法是将所得答案放回原题中检验,若完全符合,则说明答案正确。
若出现不符,则说明答案有误,需要另行思考,推出正确答案。
讲义内容一、主要解题方法对于物质相互转化为内容的推断题,可将题意化为图示,利用图示分析物质性质和物质之间的内在联系,抓住物质特征和实验现象这条主线,先认定一个熟悉的特征反应为突破口,然后逐步推理。
再把推理出的结论当作已知,逐个求解潜在的未知。
二、常见物质及溶液的颜色———推断题的题眼1.通电条件电解水【反应物——水,生成物——氢气和氧气。
2H2O通电2H2↑+O2↑】2.高温条件一物变二物 CaCO3高温CaO+CO2↑;二物变二物 C+2CuO高温2Cu+CO2; Fe2O3+3CO高温2Fe+3CO2二物变一物 C+CO2高温2CO3.点燃条件反应物之一是氧气4.一物变三物2KMnO4△K2MnO4+MnO2+O2↑; NH4HCO3△NH3↑+CO2↑+H2O5.二物变三物CaCO3+2HCl=CaCl2+CO2↑+H2O;Na2CO3+2HCl=2NaCl+CO2↑+H2O;6.蓝色沉淀氢氧化铜〖化学式:Cu(OH)2〗。
7.溶液变色变蓝色——含Cu2+变黄色——含Fe3+;变浅绿色——含Fe2+变红色——石蕊遇酸、8.A+B→A+C+D 2H2O22H2O+O2↑;2KClO32KCl+3O2↑【催化剂:一变两不变】9.A→B→A CO2→CO→CO2;CO→CO2→CO;H2→H2O→H2;……。
初三化学试卷
![初三化学试卷](https://img.taocdn.com/s3/m/4d217c14cd1755270722192e453610661ed95abe.png)
初三化学试卷考试范围:xxx ;考试时间:xxx 分钟;出题人:xxx 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 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一、选择题1.下图“→”表示一种金属能把另一种金属从其盐溶液中置换出来。
则甲、乙、丙三种金属的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A .甲、乙、丙B .乙、丙、甲C .丙、甲、乙D .甲、丙、乙2.逻辑推理是化学学习常用的思维方法。
下列观点正确的是( ) A .在同一化合物中,金属元素显正价,所以非金属元素一定显负价B .酸的溶液pH 值小于7,碱的溶液pH 大于7,所以盐的溶液pH 值等于7C .氧化物只含有两种元素,所以氧化物中一定有一种元素不是氧元素中教网]D .酸碱中和反应生成盐和水,所以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一定是中和反应 3.生活处处有化学,下列做法正确的是A .碘是人体需要的微量元素,需大量补充B .霉变大米、花生等含有黄曲霉素,蒸煮后可食用C .腌制的泡菜虽然含亚硝酸盐,但多吃无妨D .有的指甲油中含有少量的甲醛,青少年应尽量少用 4.下列有关合金的叙述正确的是( )A .合金的密度比各成分金属的小B .合金的抗腐蚀性能都比较好C .合金的导电性能比成分金属强D .多数合金比成分金属熔点低、硬度大5.向MgO 和CuO 的混合物12g 中加入稀硫酸至恰好溶解,再向所得溶液中加入NaOH 溶液至恰好沉淀完全,生成Mg (OH )2和Cu (OH )2沉淀的总质量为15.6g ,则参加反应的NaOH 的质量为 A .3.6g B .8.0g C .16.0g D .18.0g6.为了能及时发现煤气泄漏,常在煤气中加入少量有特殊气味的乙硫醇(C 2H 5SH),乙硫醇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2C 2H 5SH+9O 2 4CO 2 +2X +6H 2O ,则X 的化学式为 A .S B .SO 2 C .SO 3 D .CO7.某合金6 g 与足量的稀硫酸充分反应后,如果生成0.2 g 氢气,该合金中的元素可能是( ) A .Zn 和Fe B .Cu 和Au C .Zn 和Cu D .Mg 和Al8.化学上把“生成新物质的变化叫做化学变化”,下面对化学变化中“新物质”的解释正确的是( )A .“新物质”就是自然界中不存在的物质B .“新物质”就是与变化前的物质在颜色、状态等方面有所不同的物质C .“新物质”就是与变化前的物质在元素组成上不同的物质D .“新物质”就是在组成或结构上与变化前的物质不同的物质 9.下列化学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A .2H 2O 2H 2 + O 2 B .C+ O 2CO 2C .2Fe + 6HCl ="=" 2FeCl 3 + 3H 2↑D .C 2H 5OH +3O 2 ="=" 3H 2O +2CO 2↑10.我国化学家徐光宪因在稀土元素等研究领域做出杰出贡献,荣获2008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初三化学期末试卷(含答案)
![初三化学期末试卷(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69355a5c77232f60ddcca16f.png)
初三化学期末试卷H-1 C-12 N-14 O-16 Mg-24 Ca-40一、单项选择题(每题只有1个选项符合题意)1.下列物质属于纯净物的是( ) A .豆浆 B .汽油 C .冰水混合物D .加碘盐 2.下列物质中氮元素的化合价最低的是( ) A .NaNO 3 B .NO 2 C .NH 4ClD .N 2 3.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反应前后一定..发生变化的是 ( ) A .原子种类 B .物质的质量总和 C .元素的质量D .分子种类 4.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A .B .C .D .5.下列现象的微观解释中,不正确的是 ( )A .氢气和液氢都可做燃料 —— 相同物质的分子,其化学性质相同B .用警犬搜救地震中被埋人员 —— 分子在不断运动C .用水银温度计测量体温 —— 温度升高,原子间隔变大D .水烧开后易把壶盖冲起 —— 温度升高,分子变大6. 下列能量的转化过程中,主要发生了化学变化的是 ( )A . 电热器取暖B . 蜡烛照明C . 水力发电D . 太阳能供热7. 右图是镁和氯两种元素的有关信息,则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 镁原子结构图中X=8B . 氯元素的原子序数为17C . 镁是金属元素、氯是非金属元素D . 镁和氯组成化合物的化学式为MgCl8. 宣传科学,揭露伪科学,是中学生的义务。
从科学的角度分析,下列信息中合理..的是( ) A . 燃放鞭炮,能驱鬼降魔,对空气不会造成污染B . 某机构声称发明了一种催化剂,可使水变成燃油C . 普通的水由“大师”点化便成为“圣水”,饮之可逢凶化吉D . 原子弹的爆炸,是利用了原子核变化时放出的巨大能量9. “酸雨”形成的主要原因是工厂向空气中排放了大量的 ( )A . CO 2B . COC . SO 2D . CH 410.2005年11月松花江饮用水被严重污染,用大量活性炭进行净化处理,活性炭的作用是( )A . 蒸馏B .吸附C .过滤D . 静置沉淀11.下列气体与空气混合后遇明火,可能发生爆炸的是 ( )A .液化石油气B .二氧化碳C . 氮气D . 氦气12.下列物质中,含有氢分子的是 ( )A .H 2O 2B .H 2OC . H 2D . H 2S13.某元素X 的原子的第三个电子层上有2个电子,元素Y 的原子的第二个电子层上有6个电子,则X 和Y 所形成的化合物的相对分子质量是 ( )A .40B .60C .70D .80Mg 12镁2X 2+12Cl 17氯782+1714.某同学做电解水的实验,在正极收集到了20 mL的气体,则在负极可以收集到的气体体积大约为()A.10 mL B.20 mL C.30 mL D.40 mL15.根据化学实验常识,判断下列事故处理方法正确的是()A.炒菜时油锅着火,立即盖上锅盖B.家用电器着火时,立即用水浇灭C.高层住房着火时,立即打开所有门窗D.发现煤气泄露时,立即打开排风扇电源开关16.最近“纸火锅”(如右图)逐渐流行起来。
初三化学复习中和反应及其应用 (包括溶液的酸碱度)
![初三化学复习中和反应及其应用 (包括溶液的酸碱度)](https://img.taocdn.com/s3/m/67e1d4e29e314332396893a0.png)
考点15 中和反应及其应用(包括溶液的酸碱度)一、选择题22.(2015·甘肃兰州)推理是化学学习中常用的思维方法。
下列推理正确的是()酸和碱能发生中和反应,则硝酸与氢氧化钠也能发生中和反应A.铝表面的氧化铝薄膜能起到保护作用,则铁表面的氧化铁也能起到保护作用B.碱溶液能使石蕊试液变蓝,则能使石蕊试液变蓝的溶液一定是碱C.蔗糖的饱和溶液不能再溶解蔗糖,也一定不能再溶解其它物质D.中和反应的实质为酸与碱的反应,硝酸是酸,氢氧化钠是碱,符合中和反应的实质11.(2015·甘肃兰州)一些食物的近似pH 如下表,对昭表中信息,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鸡蛋清和牛奶显碱性 B.苹果汁和葡萄汁显酸性C.苹果汁比葡萄汁酸性强 D.胃酸过多的人应少饮苹果汁和葡萄汁16.(2015·山东枣庄)我市山亭区被评为“山东省长寿之乡”,特点之一是该地的山泉水多呈弱碱性,其pH约为()A.4.3B.7.0C.7.4D.6.5的混合溶液,向其中逐滴加入过量的某物质X,溶液的8. (2015·贵州黔东南)现有盐酸和CaCl2pH随滴入X的量的变化关系如右下图所示,则X可能是()A.水B.纯碱溶液C.澄清石灰水D.稀盐酸13.(2015•湖南郴州)下列没有运用中和反应原理的是()A.服用含氢氧化镁的药物,可以治疗胃酸过多症B.用熟石灰改良酸性土壤C.蚊虫叮咬处涂上肥皂水,可减轻痛痒D.用生石灰做干燥剂9.(2015•广东)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化学反应中原子不可再分B.煤和石油属于可再生能源C.催化剂只能加快化学反应的速率D.铁、碘、钙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26.(2015•四川乐山)根据生活经验和所学知识判断,下列课外实验不能..成功的是()A.用pH试纸检验酸牛奶是否变质 B.用肥皂水鉴别硬水和软水C .用食醋除去暖水瓶中的水垢D .用紫甘蓝和酒精溶液制酸碱指示剂13. (2015·天津)下列说正确的是( ) A. 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一定是混合物B. 某物质能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则该物质一定是酸C. 金属与盐溶液发生置换反应后,溶液的质量一定增加D. 同一温度下,某固体物质的饱和溶液一定比其不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大 2.(2015·四川资阳)下列有关概念应用的判断正确的是( ) A .CO 2、Fe 2O 3、H 2SO 3、O 2等都含氧元素,都属于氧化物 B .可燃物与氧气发生的氧化反应都属于燃烧反应C .生铁和钢都与铁的性质有所不同,都属含碳量不同的铁合金D .凡是生成盐和水的化学反应都是中和反应10. (2015•福建福州)下列应用与中和反应原理无关的是( ) A.用浓硫酸干澡湿润的氧气 B.用熟石灰改良酸性土壤C.服用含氢氧化铝的药物治疗胃酸过多D.用氢氧化钠溶液洗涤石油产品中的残留硫酸8. (2015•福建福州)几种常见物质的pH 范围如表1,其中酸性最强的是( )表lA.酸奶B.鸡蛋清C.牙膏D.肥皂水8. (2015·广东广州) 常温下,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 A. pH=2的溶液显酸性 B. pH=7的溶液显中性C. 溶液的pH 由5变成2,其酸性减弱D. pH >10的土壤不适于种植农作物,因为碱性太强 14.(2015·重庆B 卷)某同学用pH 试纸测得以下液体的pH ,实验过程中pH 试纸变成蓝色的是( )A .雨水pH =6B .食醋pH =3C .肥皂水pH =10D .食盐水pH =7 12. (2015·重庆A 卷)同样是清洁剂,炉具清洁剂有强碱性,而厕所清洁剂则有强酸性,用这两种清洁剂进行实验得到的结果一定有误的是( )A.测得炉具清洁剂pH=13B. 测得厕所清洁剂pH=8C.炉具清洁剂使无色酚酞溶液变红D. 厕所清洁剂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 8.(2015•吉林)根据图,判断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A.取液后的滴管不能倒置B.用玻璃棒搅拌使反应充分C.用酚酞溶液判断该反应是否发生D.生成盐和水的反应都是中和反应二、填空、简答题14、(6分)(2015•新疆乌鲁木齐)盐酸、硫酸、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钙是初中化学中常见的物质,它们有着较广泛的用途.(1)酸与碱之间能发生反应,写出一个上述四种物质之间能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2)氢氧化钙可以用来调节土壤的性,它的水溶液常用来检验气体的存在.(3)将一定量的稀硫酸与氢氧化钠溶液混合,滴入几滴酚酞溶液,混合液显红色,可推断该溶液的pH 7(填“>”、“<”或“=”).要准确测定该溶液的pH,需要用到的仪器是.24.(3分)(2015•贵州铜仁)人类只有一个地球,我们只有一个家园,保护环境,人人有责.(1)“低碳”生活从我做起,所谓“低碳”指什么?(2)燃放烟花炮竹时,除了会带来噪音污染外,还会带来等环境问题.(3)为了我们的青山绿水,请你用学过的知识回答和解决问题,我市锰矿资源丰富,某电解金属锰厂排放的废水中含有硫酸等物质,从经济和可行方面考虑,你认为最好选择什么物质处理该废水中的硫酸?19.(2015·广东揭阳)某学校组织学生到郊外野炊。
初三化学考查“方法”的中考题解析
![初三化学考查“方法”的中考题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870b8561f4335a8102d276a20029bd64783e627a.png)
初三化学考查“方法”的中考题解析李良:// DearEDU“新课程”强调:要初步学会运用观察、实验等方法获取信息,初步学会运用比较、分类、归纳、概括等思维方法对获取的信息进行加工。
因此,对“方法”的考查,已逐步成为近年中考的亮点之一。
下面举例说明:一、实验与探究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化学实验是科学探究的重要方式。
科学探究是人们获取科学知识、认识客观世界的重要途径,它既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又是化学学习的重要内容。
科学探究需要观察和实验,又需要推理和判断。
例1. 郝颖同学在化学课上提出,可用澄清石灰水来检验人呼出的气体是否是二氧化碳气体,就这一过程而言,属于科学探究环节中的( )A. 建立假设B. 收集证据C. 设计实验D. 做出结论解析:本题考查科学探究的方法。
该过程是用澄清石灰水来证明人呼出气体中是否含有CO 2气体,属于探究环节中的设计实验。
答案:C二. 推理推理是思维的基本形式之一,也是学习化学常用的思维方法,是指由一个或几个已知的判断推出新判断的过程。
例2. 推理是化学学习中常用的思维方法。
以下4个推断正确的是( )A. 氧化物都含有氧元素,所有含有氧元素的化合物一定是氧化物B. 酸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所以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一定是酸与碱的反应C. 燃烧一般都伴随发光、放热现象,所以有发光、放热现象的就是燃烧D. 醇类物质在空气中完全燃烧生成CO 2和H 2O ,甲醇是醇类的一种,所以甲醇在空气中完全燃烧生成CO 2和H 2O解析:本题通过化学知识考查同学们推理思维的严密性。
推理是否正确,可采用举反例的方法驳斥其因果观点:氧化物是氧元素和另一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其组成元素只有两种,KClO 3中虽然含有氧元素,但它由三种元素组成,不符合氧化物的概念,所以含有氧元素的化合物不一定是氧化物,故A 错误;生成盐和水的反应很多,酸和碱的反应、金属氧化物和酸的反应、非金属氧化物和碱的反应都生成盐和水,所以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不一定是酸和碱的反应,故B 错误;灯泡通电后发光放热,它是物理变化,因此不属于燃烧,故C 也错误;D 中醇类物质在空气中完全燃烧生成CO 2和H 2O 是醇类物质的化学通性,甲醇是其中一种,没有特殊性,故D 正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三化学物质推断题专题训练一、叙述式推断题1.有一包白色粉末,可能由氯化银、碳酸钠、氢氧化镁、氯化钡、硫酸钠和硝酸钾中的某几种组成。
为了鉴定其成分,实验如下:(1)将少量粉末放入足量水中,搅拌、静置、过滤、得白色沉淀和无色滤液。
(2)向所得沉淀中加入足量稀硝酸,沉淀全部溶解,但无气体产生。
(3)向滤液中滴加硝酸银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加入足量稀硝酸,沉淀不溶解。
试根据以上现象推断该白色粉末中一定含有;一定没有;可能含有。
(填化学式)2.有一包粉末可能含有碳酸钙、碳酸钠、硫酸钠、硫酸铜、硝酸钠中的一种或几种,某学生为了确定其组成,做如下实验,请根据实验现象进行推断,把相应的物质的化学式填在表中的空格内。
3.某化工场排放的污水中,常溶有某些对人体有害的物质。
通过目测,初步认为可能含有Fe3+、Ba2+、Na+、OH-、CI-、CO32-、SO42-;为了进一步确认,进行实验检测(1)取污水仔细观察,呈无色、透明、均一状态。
(2)向取样的污水中,滴入稀硫酸,有大量白色沉淀产生,再加稀硝酸,白色沉淀不消失。
(3)用pH试纸测定污水的pH值,试纸显深蓝色。
由此可知,该污水中,肯定含有离子是。
肯定没有的离子是,可能含有的离子是。
(4)某学校化学课外活动小组,将一些可溶性化合物溶于水,配制成的甲、乙两溶液中,共含有H+、Ag+、K+、Ba2+、OH-、CI-、NO3-、CO32-8种离子,两种溶液里所含离子各不相同,已知向甲溶液里滴入石蕊试液,石蕊试液变成蓝色,则乙溶液里含有的4种离子应该是。
5.现有以下三组物质:(1)Fe(过量)、Cu(OH)2、H2SO4(2)Zn、AgNO3(过量)、Cu (3)Fe(过量)、Cu(NO3)2、AgNO3在各种物质里加水搅拌,待充分反应后,过滤,滤纸上有一种金属的是;有两种金属的是;有三种金属的是;(填序号)二、表格式推断题6.有失去标签的硝酸钾、碳酸钠、硝酸银、硝酸钙和稀盐酸五瓶溶液。
将其任意编号:A、B、C、D、E,进行两两混合,其现象如下表:(1)试推断并写出五种溶液中溶质的化学式。
A,B,C,D,E。
(2)写出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A+E________________B+E______________________7.现有稀盐酸、稀硫酸、氢氧化钡、碳酸钠4瓶失去标签的溶液,分别编号为A、B、C、D。
每次取少量溶液两两混合,所观察到的现象记录在下表中(“—”表示无明显现象;“↓”表示有沉淀生成;“↑”表示有气体生成)。
由此推断4瓶溶液中的溶质的化学式分别为:A.;B.;C.;D.写出上述实验过程的有关反应方程式:A+B C+D三、连线式推断题8.下图中的A、B、C、D、E、F分别表示石灰水、硫酸铜溶液、碳酸钠溶液、氯化钡溶液、盐酸和金属铁,它们之间的连线表明相邻的两种物质之间能发生反应。
试根据图中关系确定A、B、C、D、E、F各物质的化学式。
9.下图里有A、B、C、D、E、F六种物质,它们是硝酸铜、碳酸钠、氯化钡、稀硫酸、氢氧化钙五种溶液和单质铁。
凡用直线相连的两物质间均可发生化学反应。
(1)推断:B是。
(2)C和F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四、框图式推断题10.有A、B、C、D、E、F六种化合物,它们在水溶液中反应关系如下:(1)试推断各物质的化学式:A____________ B_______C______________D__________E____________F________(2)写出A溶液与AgNO3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11.A、B、C、D分别是氯化钠、硝酸钡、氢氧化钠、和盐酸四种无色溶液中的一种。
现用一种无色溶液X把A、B、C、D一一鉴别来开,已知X是含有镁元素的化合物。
鉴别方法见于下图所示(所加溶液均过量,使反应完全)。
回答下列问题:(1)确定A、B、C、D和X代表什么物质(用化学式表示)A;B;C;D ;X;(2)写出X和B、X和D反应的化学方程式X和B___;X和D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2.有一种钠盐A和一种可溶性钙盐B组成的固体混合物,按下列步骤实验:由此可判断混合物中两种正盐(填化学式)A;B。
13.由三种可溶性正盐组成的固体混合物,其中有两种钾盐,按下图所示步骤进行实验:推断:(1)原混合物一定含有的一种正盐是(写化学式,下同)(2)另外几种正盐可能是(有几种可能写几种)和或和或和……14、有A、B、C三种物质,已知A为一种氯化物,B为一种钠盐,C为一种碱。
右图表示的是A、B、C的溶液两两反应时的实验现象。
请根据有关实验现象回答:(1)A的化学式____________ ;D的化学式____________.(2)B与C反应的化学反应的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A溶液与洁净的铁钉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5、阅读下面材料,并回答问题。
二氧化硫是酸性氧化物,易溶于水,且跟水化合生成亚硫酸:SO2十H2O == H2SO3。
亚硫酸很不稳定,容易分解生成二氧化硫和水:H2SO3==SO2 +H2O 。
二氧化硫能漂白某些有色物质,如将二氧化硫通入品红溶液中,能使品红溶液褪色。
二氧化硫的漂白作用是由于它能跟某些有色物质反应而生成不稳定的无色物质。
这种无色物质容易分解而使有色物质恢复原来的颜色。
某学生课外活动小组利用右图所示装置,分别做如下实验:(1)在试管中注入某无色溶液,加热试管,溶液变为红色,冷却后恢复无色,则此溶液可能是溶液。
加热时,溶液山无色变为红色的原因是。
(2)在试管中注入某红色溶液,加热试管,溶液颜色逐渐变浅,冷却后恢复红色,则原溶液可能是溶液。
16、某纯碱样品中含有少量氯化钠,现欲测定其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进行如下实验:[实验原理]:Na2CO3+H2SO4=Na2SO4 + H2O +CO2↑;通过实验测定反应产生的二氧化碳的质量,即可求得原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进而求得碳酸钠在样品中的质量分数。
[实验装置]:如图所示。
[实验步骤]:①如图连接装置(除B、C外)并加入所需药品。
②称量并记录B的质量(m1)(称量时注意封闭B的两端) 。
③按动鼓气球,持续约1分钟。
④连接上B、C。
⑤打开分液漏斗F的活塞,将稀硫酸快速加入D中后,关闭活塞。
⑥按动鼓气球,持续约1分钟。
⑦称量并记录B的质量(m2)。
(称量时注意封闭B 的两端及E右端的出口。
)⑧计算。
请回答:(1)已知碱石灰的主要成分是氢氧化钙和氢氧化钠,则干燥管A的作用是,干燥管C的作用是,E装置的作用是。
步骤③中鼓气的目的是;步骤⑥中鼓气的目的是;本实验能否同时省略③、⑥两个步骤? ,原因是。
(2)若所取样品的质量为5g,为确保实验顺利进行,分液漏斗F中至少要盛放10%的稀硫酸(密度为1.07g/mL) /mL,若m1为51.20 g ,m2为53.18g ,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为。
17、小明、小鹏和小芳三位同学在一起探究蜡烛燃烧,他们将短玻璃导管插入焰心,发现另一端也可以点燃。
(1)[提出问题] 导管里一定有可燃性气体,气体成分可能会是什么呢?(2)[猜想]小明认为:可能是蜡烛不完全燃烧时产生的CO。
小鹏认为:可能是蜡烛受热后产生的蒸气。
小芳认为:可能上述两种情况都有。
(3)[设计实验方案] 请你帮他们设计一个简单的实验方案,来判断哪一种分析是正确的。
(4)[现象与结论] 如果小明的猜想正确,现象应是。
如果小鹏的猜想正确,现象应是。
如果小芳的猜想正确,现象应是。
(5)如果用C n H2n+2表示蜡烛的主要成分,则其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
18、几种物质的检验:19、2003年12月23日,川东北某天然气矿井发生特大“井喷”,含有大量硫化氢的天然气.......逸出,造成243人死亡的重大事故,硫化氢(H2S)是一种无色有臭鸡蛋气味的剧毒气体,可溶于水,有可燃性,完全燃烧生成二氧化硫和水。
请根据以上信息,结合学过的知识,回答下列问题:(1)该气体在空气中充分燃烧,生成二氧化硫和水。
则此气体中一定含有的元素是和。
(2)用点燃的方法可除去H2S气体,但生成的二氧化硫又可能造成的危害是________。
(3)专家提醒:发生H2S气体泄漏时,可用湿毛巾...捂住鼻子迅速离开现场。
这种做法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井喷”事故发生后,村民虽已闻到弥漫在空气中的臭味,但直到几小时后,村干部通知他们迅速撤离,才意识到危险。
对此,你对学习化学知识有何感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5分)小冬同学制作的简易净水器如右图所示:⑴小卵石、石英沙和膨松棉的作用是;活性炭的作用是。
⑵我认为可用来鉴别硬水和软水。
⑶长期饮用硬水对人体健康不利,要降低水的硬度,生活中我采取方法。
⑷将海水通过该装置(填“能”或“不能”)转化为淡水。
五颜六色的物质黑色的物质:木炭粉、二氧化锰、四氧化三铁、氧化铜红色的物质:铜、红磷、氧化铁、氧化汞蓝色的物质:硫酸铜晶体、氢氧化铜沉淀、硫酸铜溶液、及其它的可溶性铜盐溶液黄色的物质:硫磺、氯化铁溶液及其它的正三价可溶性的铁盐溶液绿色的物质:氯化亚铁溶液及正二价铁盐溶液、碱式碳酸铜(铜绿)红棕色的物质:氢氧化铁沉淀收集方法气体的性质适用气体检验方法干燥用的试剂吸收用试剂密度比空气小。
常温下,不与空气发生反应。
氢气(难溶)点燃,罩上烧杯内壁有液滴生成。
浓硫酸通过灼热的氧化铜氨气(易溶)能使润湿红色石蕊试纸变蓝色。
碱石灰或生石灰或烧碱固体浓硫酸甲烷(难溶点燃,罩上烧杯内壁有液滴生成,倒入石灰水变浑浊。
浓硫酸略一氧化碳(难溶)点燃,罩上烧杯内壁涂石灰水,变浑浊。
浓硫酸或氢氧化固体通过灼热的氧化铜密度比空气大。
常温下,不与空气发生反应。
氧气(微溶)能使带余烬木条复燃浓硫酸通过灼热的铜网二氧化碳(能溶)能使澄清石灰水浑浊;或使烛火熄灭浓硫酸氢氧化钠溶液或碱石灰难溶于水。
不与水发生反应氧气氢气甲烷一氧化碳略略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