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生物名词解释及问答汇总
医学微生物学期末考试之名词解释答
答案一、名词解释:1、L型细菌:亦称细菌细胞壁缺陷型,是由于细菌胞壁的肽聚糖结构受理化因素或生物因素的破坏或合成被抑制所致。
此种细菌在普通环境下会死亡,但在高渗环境下仍可存活。
2、中介体:为细菌部分细胞膜内陷、折叠、卷曲形成的囊状结构,多见与革蓝染色阳性菌。
其功能类似于真核细胞的线粒体,故又称为“拟线粒体”。
3、质粒:是存在于细菌细胞质中的染色体以外的遗传物质,为闭合环状的双链DNA,它控制细菌的某些特定的遗传性状(如耐药、毒力等)。
4、芽胞:是细菌体在特定的情况下脱水形成的一个空泡,具有多层致密的结构,抵抗力特别强。
杀灭芽孢最有效的方法是高压蒸汽灭菌法。
5、热原质:又称为致热原,将它注入动物或人的机体可引起发热,它的成分是革蓝染色阴性菌的LPS。
热原质耐热,但不易挥发,可用蒸馏的方法祛除。
6、消毒:是指杀灭病原微生物的方法。
7、溶原性转换:细菌从温和噬菌体获得新的遗传性状。
8、转导:以温和噬菌体为载体,将供体菌的遗传物质转移到受体菌中去,使受体菌获得新的遗传性状。
可分为普遍性转导和局限性转导。
9、正常菌群:指定居于人的体表及与外界相通的腔道中微生物群,在一般情况下,对机体有益无害。
10、败血症:是指病原菌侵入血流,并在其中大量生长繁殖,产生毒性代谢产物,引起严重的全身性中毒症状。
11、人工自动免疫:用人工接种的方法给机体输入抗原性物质(如疫苗、类毒素等),使机体免疫系统因受抗原刺激而产生体液和/或细胞免疫应答的过程。
12、SPA:存在于90%金黄色葡萄球菌表面,可与人及多种哺乳动物IgG分子的Fc段非特异性结合。
SPA的这一特点可增强葡萄球菌的抗吞噬能力。
13、肥达试验:利用已知的伤寒沙门菌的O、H抗原和甲、乙型副伤寒沙门菌的H抗原,分别与不同稀释度的患者血清作定量凝集试验,根据抗体含量的多少和早期及恢复期抗体的动态变化,辅助临床诊断肠热症。
14、霍乱肠毒素:是霍乱弧菌的主要致病物质,为不耐热外毒素。
微生物名词解释及解答
名词解释:支原体:支原体是一类无细胞壁、呈高度多态性、能通过滤菌器、能在无生命的人工培养基中生长繁殖的最小的原核细胞型微生物。
烈性噬菌体:噬菌体在宿主体内大量繁殖,连续完成复制过程的五个阶段(吸附、穿入与脱壳、生物合成、装配、释放),使宿主细胞裂解死亡,并释放出大量子代噬菌体的一类噬菌体。
转导:转导是利用噬菌体为媒介,将供体菌的遗传物质转移入受体菌,通过基因重组而使受体菌获得供体菌的部分遗传性状。
抗生素:抗生素是生物(包括微生物、植物和动物)在其生命活动过程中所产生的(或由其他方法获得的),能在低微浓度下有选择地抑制或影响他种生物功能的有机物质。
微生物:微生物是一类个体微小、构造简单、人眼不能看见、需借助显微镜才能看清外形的微小生物。
接合:在供体菌与受体菌直接接触情况下,通过性菌毛的作用,遗传物质从供体菌转移至受体菌内,这种转移方式称为接合。
微生物学:微生物学是研究微生物的形态结构、生理代谢、遗传变异、生态分布以及与人类、动植物、自然界之间相互关系的一门学科。
温和噬菌体:噬菌体侵入宿主细胞后,噬菌体的DNA只整合在宿主的染色体上,并可长期随宿主DNA的复制而同步复制,一般情况下不进行繁殖和引起宿主细胞裂解的噬菌体。
干扰素:干扰素是机体细胞受病毒感染或其他干扰素诱生剂作用下,由细胞基因组控制产生的一类蛋白质,具有抗病毒增殖等多种生物活性。
菌株:表示任何由一个独立分离的单细胞繁殖而成的纯种群体。
正常菌群:在人体的皮肤以及与外界相通的口腔、鼻咽腔、胃肠道、泌尿生殖道等部位,都有不同种类的微生物生长繁殖,这些微生物群有一定的种类和数量,它们与宿主及体外环境三者保持着动态平衡,构成相互制约的生态系统正常情况下有利于宿主健康,这些微生物称为人体的正常菌群。
菌落:由单个细菌繁殖而成的肉眼可见的细菌集团称为菌落。
效价:效价是指抗生素有效成分的含量,即在同一条件下比较抗生素的检品和标准品的抗菌活性,从而得出检品的效价。
医学微生物学名词解释和问答题
质粒(plasmid)是细菌染色体以外的物质,是环状闭合的双链DNA,存在于细胞质中,具有自我复制能力,所携带的遗传信息能赋予宿主菌某些生物学性状。
异染颗粒(metachromatic granules)又称迂回体,主要成分是RNA和多偏磷酸盐的胞质颗粒,其嗜碱性强,用甲基蓝染色时着色较深,呈紫色。
中介体(mesosome)部分细胞膜内陷、折叠、卷曲形成的囊状物。
鞭毛(flagellum)是从细菌细胞膜伸出于菌体外的细长弯曲的蛋白丝状物,是细菌的运动器官,见于革兰氏阴性菌、弧菌和螺菌。
芽胞(spore)某些细菌在一定的环境条件下,能在菌体内部形成一个圆形或卵圆形小体,是细菌的休眠方式。
细菌L型(batcterial L form)细菌细胞壁的肽聚糖结构受到理化或生物因素而直接破坏或合成被抑制,这种细胞壁受损的细菌在高渗环境下仍可存活者称为细菌细胞壁缺陷型,有叫细菌L型。
微生物(microorganism)是存在于自然界一大群体形微小、结构简单、肉眼直接看不见,必须借助光学显微镜或电子显微镜放大数百倍、数千倍甚至上万倍才能观察到的微小生物。
生长因子(growth factor)某些微生物不能合成的必须由外界提供的物质。
热原质(pyrogen)即菌体中的脂多糖,由革兰阴性菌产生的。
注入人体或动物体内能引起发热反应。
细菌素(bactericn)某些菌株产生的具有抗菌作用的蛋白质,仅对与产生菌有亲缘关系的细菌有杀伤作用。
菌落(colony)单个细菌生长后形成的肉眼可见的细菌集团叫菌落。
培养基(medium)由人工方法配制而成的,专供细菌生长繁殖使用的混合营养制品。
抗生素(antibiotics)某些微生物代谢过程中产生的一类能抑制或杀死某些其他微生物或肿瘤细胞的物质。
纯培养(pure culture)挑取一个菌落,移种到另一培养基中,生产出来的细菌均为纯种。
消毒(disinfection)是指杀死病原微生物、但不一定能杀死细菌芽孢的方法。
医学微生物名词解释
医学微生物名词解释1. 微生物(microorganism):也称微生物生物体,指在肉眼无法看见的范围内,以细胞为基本单位的生物体,包括细菌、真菌、病毒和原生动物等。
2. 细菌(bacteria):一类单细胞的微生物,形态多样,可以存在于各种环境中,包括土壤、水体和人体等。
细菌可以分为好菌和坏菌,好菌可以帮助消化、合成维生素等,而坏菌则可能引起感染和疾病。
3. 真菌(fungus):一类多细胞或单细胞的微生物,以孢子繁殖,主要以腐解物质为营养来源。
真菌可以自发地生长在水果、面包等食物上,也可以寄生在动植物的体内。
4. 病毒(virus):一类非细胞的微生物,由外层蛋白包裹的核酸组成。
病毒必须寄生在其他细胞内才能复制繁殖,可以感染动植物和人体,引起各种疾病,如感冒、艾滋病等。
5. 原生动物(protozoa):一类单细胞的微生物,通常以异养方式获取能量和养料,可以寄生于其他生物体内,也可以独立生活。
原生动物可以引起痢疾、疟疾和阿米巴病等感染性疾病。
6. 菌落计数(colony counting):用于确定细菌数量的方法,将含有细菌的液体或糊状样品均匀涂抹在培养基上,经过一定时间后,观察并数计落在培养基上的菌落数量。
7. 嗜热菌(thermophile):喜欢高温环境的细菌,最适生长温度通常在50℃以上,有些甚至可以在超过100℃的条件下生存。
嗜热菌的发现为研究高温环境的生物和应用于工业生产带来了重要的意义。
8. 免疫系统(immune system):一套复杂的生物系统,主要功能是保护机体免受微生物和其他有害物质的侵犯。
免疫系统通过识别和排除外来物质,并产生特异性的免疫应答,防止感染和疾病的发生。
9. 消毒(disinfection):一种灭活或杀死微生物的方法,用于清洁和消毒环境、物体和表面,以预防感染的传播。
常见的消毒方法包括物理方法(如加热和紫外线照射)和化学方法(如使用消毒剂)。
10. 抗生素(antibiotic):一种由微生物产生的化合物,可以抑制或杀死其他微生物,特别是细菌。
微生物名词解释 含答案——【细胞生物学 精品资源池】
天然培养基:利用动、植物或微生物体包括用其提取物制成的培养基,成分不清楚、不稳定组合培养基:按照微生物的营养要求精确设计后用多种高纯化学试剂配制而成的培养基。
半固体培养基:在液体培养基中加入少量凝固剂而配制成的半固体培养基。
鉴别培养基:一类在成分中加有能与目的菌的无色代谢产物发生显色反应的指示剂,最常见为EMB(伊红美蓝乳糖培养基)脱水培养基:除水以外的一切营养成分的商业培养基。
加富培养基:利该分离对象对某种营养物有一特殊嗜好的原理,专门在培养基中加入该营养物,采用“投其所好”的策略。
基础培养基:选择培养基:根据某微生物的特殊营养要求或其对某化学、物理因素抗性的原理而设计的培养基,使其劣势菌变为优势菌。
水活度值:在天然或人为环境中,微生物可实际利用的自由水或游离水的含量。
氧化还原电势:又称氧化还原电势,是量度某氧化还原系统中还原剂释放电子或氧化剂接受电子趋势的一种指标,是以氢电极为标准时某氧化还原系统的电极电位值。
生物氧化:发生在活细胞内的一系列产能性氧化反应的总称。
呼吸作用:包括无氧呼吸和好氧呼吸。
有氧呼吸:底物脱氢后,氢经过电子传递链传递,最终被外源分子氧所接受,产生水并释放出ATP形式的能量,是一种高效产能方式。
次级代谢:微生物在一定生长时期,以初级代谢产物为前体,合成一些对微生物的生命活动没有明确功能的物质的过程。
无氧呼吸:一类呼吸链末端的氢受体为外源无机氧化物的生物氧化,特点是经过部分呼吸链递氢。
发酵:在无氧等外源氢受体的条件下,脱氢后产生的[H]未经过呼吸链传递而直接交某一内源性中间代谢物接受,实现底物水平的磷酸化的生物氧化反应。
同型乳酸发酵:葡萄糖发酵只产生2分子乳酸异型乳酸发酵:葡萄糖发酵除产生乳酸外,还产生乙醇、乙酸和二氧化碳等产物。
氧化磷酸化:是指呼吸链的递氢和受氢过程与磷酸化反应相偶联并产生ATP的作用,机制是化学渗透学说。
底物水平磷酸化:反硝化作用:又名硝酸盐呼吸,有两类,硝酸盐作为氮源营养物,称为同化性硝酸盐还原作用;无氧条件下,硝酸盐作为最终氢受体,称为异化性硝酸盐还原作用。
微生物名词解释
一、名词解释(每题1.5分,计30分)包含体:是病毒在寄主细胞内形成的内含物。
细胞膜:是围绕在细胞质外面的双层膜结构。
衣原体:是仅在脊椎动物细胞中生活的专性寄生菌,形态上呈球形或椭圆形,个体小,能通过细菌滤器。
同宗配合:同一菌丝体两菌丝结合形成接合孢子。
酵母菌:单细胞的子囊菌,一般以芽殖的方式进行繁殖。
生态系统:是生物群落与其生存环境组成的整体系统。
碳源:是微生物细胞内碳素物质或代谢产物中的C的来源。
拮抗:是一种微生物通过产生某种代谢物质抑制或杀死另一种微生物的现象。
菌种复壮:使衰退的菌种重新恢复到原有的活性。
DNA的变性:双链的DNA加热到一定温度时,双链可解链成为单链的现象。
DNA复制:首先DNA的双螺旋解开,其次以每条DNA链作为模板,通过碱基配对的原则合成与之互补的一条新链的过程。
根际微生物:生长在植物根系直接作用土壤范围内的微生物。
物质流:物质流是生态系统中生物元素的循环。
类菌体:在根瘤组织中形态和功能上和培养基的根瘤菌有很大的区别根瘤菌。
硝化细菌:能够将氨氧化成硝酸的严格好氧的化能无机营养微生物,包括亚硝酸细菌和硝酸细菌。
细菌活性污泥法:以活性污泥为主体的污水生物处理技术。
生物反应器:是通过酶、微生物、动植物细胞等的固定化,进行物质转化的反应器。
微生物细胞固定化:将酶活力强的微生物固定在载体上的方法。
堆肥化:依靠自然界广泛分布的微生物,人为地促进可生物降解有机物向稳定的腐殖质生物转化的过程。
自生固氮作用:是指微生物独立生活时进行固N的作用。
噬菌体:是侵染细菌、放线菌、霉菌等微生物的病毒。
菌落:菌落是指在固体平板培养基上,微生物的单细胞经过生长繁殖,形成肉眼能看到的,具有一定形态特征的微生物群体。
PHB:是细菌细胞中含有的叫聚羟基丁酸盐的贮藏物质。
初生菌丝体:担子菌的孢子直接萌发而成的菌丝体,一般不会繁殖成为子实体。
分生孢子:分生孢子是由菌丝分枝顶端细胞或者由菌丝分化成的分生孢子梗的顶端细胞分割缢缩而成的单个或者成簇的孢子。
微生物学复习题名词解释与问答题
《微生物学》复习题一、名词解释1、鞭毛;2、消毒;3、转化;4、正常菌群;5、抗原;6、类毒素;7、水活度;8、肽聚糖;9、病毒复制周期;10、溶原性细菌; 11、发酵; 12、外毒素;13、高频转导; 14、芽孢; 15、Hfr菌; 16、plasmid;17、菌落; 18、正常菌群; 20、外毒素;21、 Microorganism;22、立克次氏体; 23、 L型细菌; 24、一步生长曲线;25、前噬菌体;26、细菌酒精发酵;27、LPS; 28、反硝化作用;29、条件致病菌;30、生长因子; 31、溶源性细菌; 32、荚膜; 33、支原体;34、伴孢晶体; 35、Transformation; 36、巴氏消毒法;37、局限性转导; 38、.pfu ; 39、.Prion; 40、细菌生长曲线二、问答题1、以噬菌体为例,试述病毒的增殖周期。
2、什么是细菌的生长曲线?生长曲线对微生物发酵生产有何指导意义?3、简述微生物诱变育种的基本原则。
4、如何对一未知菌进行鉴定。
5、试述革兰氏染色的原理、方法、结果和意义。
6、简述诱变育种的基本原则。
7、微生物与生物之间存在哪些关系?基本含义是什么?各举1例说明。
8、简述HMP途径在微生物生命活动中的意义。
9、雌性大肠杆菌菌株可通过哪些方式变为雄性菌?比较这几种方式的差异。
(10分)10、以氮素循环为例,阐述微生物在物质循环中的重要作用。
11、阐述原核生物可通过哪些机制发生遗传变异?12、如何从土壤中获得一个可降解某种农药的细菌并对其进行鉴定。
13、试述细菌细胞壁的结构与功能。
14、简述微生物营养缺陷型菌株的筛选方法。
15、什么是转座因子?原核生物有哪些转座因子?有何特点?16、简述湿热灭菌法效果较干热灭菌法效果好的原因。
17、什么是细菌酒精发酵?与酵母菌酒精发酵相比有何优缺点?18、结合所学知识,论述:“微生物是独特的生命形式和重要的研究对象,微生物学既是生命科学的最基础学科之一,又是现代生物技术产业的主导载体”19、何谓病毒?试述噬菌体感染过程。
食品微生物名词解释==
状渗透敏感细胞,一般由革兰氏阳性菌形成。
11、烈性噬菌体:感染细胞后,能在寄主细胞内增殖,产生大量子代噬菌体并引起寄主细胞裂解的噬菌体。
12、菌落: 细菌在固体培养基上生长繁殖时,产生的大量子细胞围绕母细胞形成的肉眼可见,具有一定形态特征的子细胞群叫做菌落
36、微生物接种是微生物技术中的重要内容,常用的接种方法包括( 涂布法、划线法、倾注法、浸洗法、点植法、穿刺法 )。
37、微生物的呼吸氧化作用根据最终电子受体的性质可分为(有氧呼吸无氧呼吸发酵作用)。
38、原核生基因重组的方式有( 转化、转导、接合、溶源转变 )等4种形式。
39、噬菌体在生命活动中的寄生性具有高度的( 专一性 ),噬菌体感染细菌后可发生两种情况,据此噬菌体
43、 荚膜是某些细菌向_____细菌胞壁外______表面分泌的一层厚度不定的_____粘性、胶冻__状物质。按其在细胞表面存在的状态
可分为四大类:____大荚膜;微荚膜;粘液层;菌胶团 _。
44、 主要的菌种保藏方法有_ 冰箱保藏法;石蜡油封藏法;沙土保藏法;冷冻干燥保藏;冷冻保藏;液氮保藏 ____等。
32、细菌的特殊结构有 芽孢、荚膜、鞭毛 黏液层 和纤毛等。
33、霉菌的菌体均由分枝和不分枝的 菌丝体 构成,许多 菌丝 交织在一起形成菌丝体。
34、无菌操作是防止 微生物污染 的操作过程。
35、当利用高压灭菌锅对培养基灭菌时,蒸汽压力达到0.1×106Pa时,则锅内温度为(121.1℃).
三、问答题
1、如何控制发酵条件进行ⅠⅡⅢ型酒精发酵?
微生物复习提纲(名词解释加部分问答)
复习题1绪论:概念:微生物:是一类肉眼看不见或者看不清的微小生物的总称、种:是一大群表型特征高度相似,亲缘关系及其接近,与同属内的其他物种有着明显差异的菌种的总称。
、新种:是指最新权威性的分类,鉴定手册中从未记载过的一种新分离并鉴定过的微生物.、菌株:表示任何由一个独立分离的单细胞繁殖而成的纯遗传型群体及其一切后代。
1、什么是微生物?微生物包括哪些种类?微生物:是一类肉眼看不见或者看不清的微小生物的总称,包括原核类的细菌,真核类真菌,非细胞类的病毒和亚病毒。
2、微生物五大共性及其对人类的利弊?体积小,面积大:由此产生的其他四大共性。
吸收多,转换快:提供充分的物质基础生长旺,繁殖快:科研周期缩短,空间减小,经费降低。
也会带来极大损失。
适应强,易变异:有益变异可以创造巨大的经济效益。
反之亦然。
分布广,种类多:为未来的研究提供广阔的前景。
3、巴斯德、科赫、列文虎克和李斯特分别对微生物学的发展有哪些贡献?列文虎克:制作了显微镜,开启微生物大门。
巴斯德:证实肉汤腐败原因产生大量细菌的原因只是接种了来自空气中的微生物配种。
科赫:配置培养基,分离纯化了菌种。
李斯特:2。
1细菌:概念:原核生物:广义细菌,指一大类细胞核无核膜包裹,只存在称作核区的裸露DNA的原始单细胞生物、肽聚糖:又称黏肽,胞壁质或黏质复合物,是真细菌细胞壁的中的特有成分、原生质体:在人为条件下,用溶菌酶除尽原有细胞壁或用青霉素抑制新生细胞壁合成后,所得到的仅有一层细胞膜包裹的圆球状渗透敏感细胞,它们只能用等渗或高渗培养液保存或者维持生长。
、球状体:指还残留了部分细胞壁的圆球形原生质体、L型细胞:那些实验室或者宿主体内通过自发突变而形成的遗传性稳定的细胞壁缺损菌株.、拟核:指原核生物所特有的无核膜包裹,无固定形态的原始细胞核。
、糖被:包被于某些细菌细胞壁外的一层厚度不定的透明胶状物、鞭毛:生长在某些细菌表面的长丝状,波曲的蛋白质附属物。
、伴孢晶体:少数芽孢杆菌产生的糖蛋白昆虫毒素,成为X内毒素、菌毛:是一种长在细菌体表的纤细,中空的,短直且数量较多的蛋白质类附属物。
微生物名词解释和简答题答案
1.微生物(Microbiology):微小生物的总称2.芽胞:特殊的休眠构造3.碳素养料:凡是能为微生物生长提供碳素来源地物质4.氮素养料:凡是能为微生物生长提供氮素来源的物质6.选择培养基:根据某种微生物生长的特殊要求或对某些化学、物理因素的抗性而设计的培养基。
7.鉴别培养基:根据培养基中加入能与某菌的代谢产物发生显色反应的化学试剂,从而用肉眼就能识别所研究的细菌而设计的培养基。
8.光合磷酸化:是由光照引起的电子传递作用于磷酸化作用相偶联而生成ATP的过程,即将光能转化为化学能的过程。
9.发酵作用:是不需要外源电子受体的基质能量转移代谢。
10.有氧呼吸:是指微生物氧化底物时以分子氧作为最终电子受体的氧化作用11.无氧呼吸:生物在无氧条件下进行呼吸,包括底物氧化及能量产生的代谢过程12.酒精发酵:是酵母菌在无氧条件下将丙酮酸转化成乙醇的过程,其产物是乙醇和二氧化碳。
13.同型发酵:其过程为葡萄糖经EMP途径降解为丙酮酸,丙酮酸在乳酸脱氢酶的催化下由NADH+H还原为乳酸(H为氢离子)参考P56的乳酸发酵的来写。
14.异型发酵:发酵的特点是经HMP途径,存在磷酸酮糖裂解反应参考P56的乳酸发酵的来写。
15.丁酸发酵:即由糖类生成丁酸、乙酸、二氧化碳和水的发酵16.次生代谢:次生代谢是指生物合成生命非必需物质并储存次生代谢产物的过程17.质粒:是染色体外能自主复制的遗传成分18.野生型(wild type):从自然界分离获得的菌株称为野生型19.突变体(mutant):细胞中DNA碱基和碱基序列的任何改变称为突变,如果改变了碱基在复制后稳定地存在于子代中,则成为突变型p8920.营养缺陷型(auxotroph):需要某种生长因子的突变体称为营养缺陷型21.转化作用:是外源DNA不经任何媒介被直接吸收到受体细胞的过程22.转导作用.:通过噬菌体介导的DNA在不同细菌细胞间转移和基因重组的现象23.接合作用:通过两种细菌细胞的直接接触而将DNA从一种细菌转移到另一种细菌24.普遍转导:在普遍转导中,任何遗传标记都能从供体转移到受体。
微生物学名词解释大全
微生物学名词解释大全1. 微生物:指肉眼无法看见的微小生物体,包括细菌、真菌、病毒和原生动物等。
2. 细菌:单细胞微生物,没有真正的细胞核,以分解有机物和合成有机物为生。
3. 病原菌:引起疾病的细菌,如结核杆菌、沙门氏菌等。
4. 病毒:非细胞生物,需要寄生在宿主细胞内复制繁殖,引起各种传染病。
5. 真菌:多细胞生物,以分解有机物为生,包括酵母菌、霉菌等。
6. 抗生素:由细菌、真菌等微生物分泌的物质,能抑制或杀死其他微生物,用于治疗感染性疾病。
7. 免疫系统:机体抵抗病原微生物的系统,包括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两种方式。
8. 共生:不同种类的生物在一起生活,互相有益。
9. 异生:不同种类的生物在一起生活,对彼此都无益。
10. 胞外多聚物:微生物分泌的高分子物质,能够附着在细菌表面形成生物膜。
11. 生物膜:由细菌或其他微生物形成的一层薄膜,起保护作用,也可以影响其它细胞的附着和生长。
12. 毒性因子:微生物分泌的物质,能对寄主细胞产生毒性作用。
13. 草原土壤细菌:生活在草原土壤中的细菌,对土壤含氮物质的分解具有重要作用。
14. 氨氧化细菌:能将氨氧化成亚硝酸的细菌,参与氮循环中的氨氧化过程。
15. 物种多样性:生物种类的多样性,包括细菌、真菌、原生动物等微生物的多样性。
16. 环境微生物学:研究微生物在环境中的生态角色、多样性和相互作用的学科。
17. 微生物发酵:利用微生物将有机物质转化为其他有用的物质的过程,如乳酸发酵、酒精发酵等。
18. 气候变化:指由于人类活动导致的气候系统发生变化,对微生物生态和多样性产生影响。
19. 分子生物学:研究生物大分子如蛋白质、核酸等的结构和功能的学科,也包括微生物的分子生物学研究。
20. 毒品耐药性:微生物对抗生素等药物的抗拒能力,危害人类和动物的健康。
21. 基因工程:利用重组DNA技术对微生物进行基因改造,使其具有特殊功能。
22. 微生物遗传学:研究微生物遗传变异、遗传进化和基因表达的学科。
微生物名词解释和问答题
1. 简述细菌的特殊结构类型与功能。
细菌的特殊结构包括:荚膜、菌毛、鞭毛、芽孢①荚膜功能:(1)抗吞噬作用(2)黏附作用:(3)抗有害物质的损伤作用:(4)抗干燥作用②鞭毛功能:(1)为细菌的运动器官。
(2)有些细菌鞭毛与致病性有关(3)细菌的鉴定和分类。
③菌毛功能:(1)普通菌毛:是细菌的黏附结构,与细菌的致病性密切相关,(2)性菌毛:<1>参与细菌体内信息遗传<2>性菌毛也是某些噬菌体吸附于菌细胞的受体。
④芽孢功能:(1)抵抗力理化因素对菌体的侵害。
(2)杀死细菌的芽孢是作为判断灭菌效果的指标。
(3)细菌芽孢是某些外源性感染的重要来源。
(4)有助于鉴别细菌2. 简述细菌生长曲线的四个时相的基本特征。
①迟缓期:细菌进入新环境后的短暂适应阶段。
该期菌体增大,代谢活跃,为细菌的分裂繁殖合成并积累充足的酶、辅酶和中间代谢产物;但分裂迟缓,繁殖极少。
②对数期:又称指数期,是细菌增长速度最快的一个时期。
此期细菌的形态、染色性、生理活性等都较典型,对外界环境因素的作用敏感。
③稳定期:由于营养物质大量消耗,有害代谢产物积累,该期细菌繁殖速度渐减,死亡数逐渐增加,两者大致平衡,因此该期活菌数大致恒定,总菌数缓慢增加,细菌形态、染色性和生理性状常有改变。
④衰亡期:细菌繁殖速度越来越慢,死亡数越来越多,并超过活菌数。
该期细菌形态显著改变,出现衰退型或菌体自溶,难以辨认,生理代谢活动也趋于停滞。
4. 细菌合成代谢产物的种类及其生物学特征。
①热原质:是细菌合成的一种注入人体或动物体内能引起发热反应的物质。
热原质耐高温高压。
消灭热原质,蒸馏效果最好。
②毒素与侵袭性酶:毒素:细菌产生外毒素和内毒素两类毒素。
外毒素是多数革兰阳性菌和少数革兰阴性菌在生长繁殖过程中释放到菌体外的蛋白质;内毒素是革兰阴性菌细胞壁的脂多糖,当菌体死亡崩解后游离出来。
侵袭性酶:某些细菌可产生具有侵袭性的酶,能损伤机体组织,促使细菌的侵袭和扩散,是细菌重要的致病物质。
【微生物】名解、简答、问答
【微生物】名解、简答、问答(三)名词解释1. 微生物:微生物是一大类肉眼不可见的微小生物。
其特点有:①体积微小;②结构简单;③繁殖快;④数量多;⑤种类多;⑥分布广;⑦与人类关系密切。
2.3.4.5. 病原微生物:引起人、动植物疾病的微生物。
质粒:是细菌染色体外双链环状的DNA,控制细菌某些的遗传形状,可自我复制和可转移,非细菌生存所必需。
菌落:在固体培养基上,由一个细菌生长繁殖形成的肉眼可见的细菌集团。
生长曲线:是指将一定量的细菌接种于适宜的液体培养基中进行培养,连续定时检查活菌数,并以培养时间为横坐标,培养物中活菌数的对数为纵坐标所得到的曲线。
6.7.8.9. 热原质:是许多G 菌和少数G菌产生的一种物质,注入人体或动物体内能引起发热反应,G 菌的热原质就是脂多糖。
——+消毒:杀灭物体上的病原微生物的作用与方法。
灭菌:杀灭物体上的所有微生物。
无菌操作:防止微生物生长进入机体或其他物品的操作技术。
10. 噬菌体:是侵袭细菌、真菌等微生物的病毒。
11. 温和噬菌体:噬菌体侵入细菌后,在宿主菌内不增殖,而是将噬菌体DNA整合在细菌染色体上,成为细菌染色体的一部分,并随着细菌染色体的复制而复制,当细菌分裂时,噬菌体DNA被分布至两个子代细菌中,这种状态称为溶原状态;这种噬菌体称为溶原性噬菌体或温和噬菌体。
12. 溶原性细菌:噬菌体侵入细菌后,在宿主菌内不增殖,而是将噬菌体DNA整合在细菌染色体上,成为细菌染色体的一部分,并随着细菌染色体的复制而复制,当细菌分裂时,噬菌体DNA被分布至两个子代细菌中,这种状态称为溶原状态;这种噬菌体称为溶原性噬菌体或温和噬菌体。
整合在细菌染色体上的噬菌体基因组称为前噬菌体。
带有前噬菌体的细菌称为溶原性细菌。
13. 前噬菌体:噬菌体侵入细菌后,在宿主菌内不增殖,而是将噬菌体DNA 整合在细菌染色体上,成为细菌染色体的一部分,并随着细菌染色体的复制而复制,当细菌分裂时,噬菌体DNA被分布至两个子代细菌中,这种状态称为溶原状态;这种噬菌体称为溶原性噬菌体或温和噬菌体。
微生物学名词解释题库
微生物学名词解释题库微生物学名词解释题库是专门针对微生物学相关名词的解释和定义题目的集合。
微生物学是研究微生物的学科,涉及到许多专业术语和名词。
通过解释这些名词,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微生物学的知识,提高学习效率。
1. 病原微生物:病原微生物是指能够引起疾病的微生物,包括细菌、病毒、真菌和寄生虫等。
它们通过感染人体或其他生物体,破坏生物体的正常生理功能,导致疾病的发生。
2. 菌落:菌落是指在培养基上生长的一群细菌或真菌的集合体。
菌落的形态、大小、颜色等特征可以帮助微生物学家鉴定和分类微生物。
3. 革兰氏染色:革兰氏染色是一种用来区分细菌的染色方法,可以将细菌分为革兰氏阳性菌和革兰氏阴性菌。
革兰氏阳性菌在染色后呈紫色,而革兰氏阴性菌在染色后呈粉红色。
4. 孢子:孢子是某些细菌和真菌的一种生殖和生存方式,能够在恶劣环境下生存。
细菌的孢子可以抵抗高温、干燥、辐射等外界条件,保护细菌免受危害。
5. 抗生素:抗生素是一类可以杀死或抑制细菌生长的化学物质,常用于治疗细菌感染引起的疾病。
抗生素的种类繁多,可以根据细菌的特性和耐药性选择合适的抗生素进行治疗。
6. 转录:转录是生物体内的一种生物学过程,指的是将DNA模板转录成mRNA的过程。
在细胞内,转录是基因表达的第一步,可以通过转录合成蛋白质所需的mRNA。
7. 病毒:病毒是一种生物体,无细胞结构,由蛋白质和核酸组成。
病毒依赖于寄生生长,通过感染细胞,破坏细胞的生物代谢,引起疾病的发生。
8. 免疫系统:免疫系统是人体的一种防御机制,能够识别和清除外来的病原微生物。
免疫系统包括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两种方式,可以保护人体免受感染。
通过解释微生物学的名词,可以帮助学生加深对微生物学知识的理解,拓展学习的广度和深度。
熟练掌握微生物学的名词和概念,有助于学生在研究和实践中更好地应用微生物学的知识,提高综合素质和学术水平。
希望学生通过学习微生物学的名词,能够对微生物学有更深入的认识和理解,为未来的学习和研究打下坚实的基础。
微生物考试名词解释和简答题
微生物考试名词解释和简答题名词解释:1、放线菌:是一类具有丝状分枝细胞和无性孢子的G+原核微生物。
(PPT上的答案)。
2、温和噬菌体(或溶源性噬菌体):噬菌体感染细胞后,将其核酸整合(附着)到宿主的核DNA上,并且可以随宿主DNA的复制而进行同步复制,在一般情况下,不引起寄主细胞裂解的噬菌体。
(PPT上的答案)3、异型乳酸发酵:凡葡萄糖经发酵后除主要产生乳酸外,还产生乙醇、乙酸和CO2等多种产物的发酵,称异型乳酸发酵。
(118)4、灭菌:采用强烈的理化因素使任何物体内外部的一切微生物永远丧失其生长繁殖能力的措施,称为灭菌,例如高温灭菌,辐射灭菌。
(172)5、营养缺陷型:某一野生型菌株因发生基因突变而丧失合成一种或几种生长因子、碱基或氨基酸等能力,因而不能再在基本培养基上正常生长繁殖的变异类型,称为营养缺陷型。
(198)简答题:(都是PPT上的答案)1、芽孢的耐热机制渗透调节皮层膨胀学说认为:芽孢的耐热性在于芽孢衣对多价阳离子和水分的透性很差以及皮层的离子强度很高,这就使皮层产生了极高的渗透压去夺取芽孢核心中的水分,其结果造成皮层的充分膨胀和核心的高度失水,正是这种失水的核心才赋予了芽孢极强的耐热性。
另一种学说则认为,芽孢皮层中含有营养细胞所没有的DPA-Ca,它能稳定芽孢中的生物大分子,从而增强了芽孢的耐热性。
2、病毒的特性(1)个体极小(以nm计),能通过滤菌器,形态多样,有球状、杆状、复合型。
(2)无细胞结构,主要由蛋白质、核酸构成,一个病毒体内仅含一种核酸,核酸以单链或双链形式存在。
(3)生活方式为专性活细胞内寄生,病毒酶系不全,离开活体后无生命特征。
(4)病毒以复制的方式增殖,包括核酸复制、核酸蛋白质装配,是在分子水平上进行的。
(5)对抗生素不敏感,对干扰素敏感3、微生物营养类型(1)根据生长所需要的营养物质的性质,可将生物分成两种基本的营养类型异养型生物:在生长时需要以复杂的有机物质作为营养物质自养型生物:在生长时能以简单的无机物质作为营养物质动物属于异养型生物,植物,而微生物既有异养型的也有自养型的,大多数微生物属于异养型生物,少数微生物属于自养型生物。
医学微生物学名词解释大题及答案
羂1.微生物:微生物是指自然界存在的一大群种类繁多的微小生物,它们结构简单、体积微小,不能用肉眼直接观察到,必须借助光学或电子显微镜放大数百倍或数千倍以上才能观察到的微小生物。
莁2.病原微生物:对人类和动物、植物具有致病性的微生物称病原微生物。
袈3.非细胞型微生物:没有细胞结构,由核酸和蛋白质组成,只能在活细胞内生长繁殖的最小的一类微生物。
芄4.原核细胞型微生物:仅有原始核质,无核膜和核仁,细胞器不发达的微生物。
肄5.真核细胞型微生物:细胞核分化程度高,有核膜和核仁,细胞器完整的微生物。
葿6.正常菌群:是指正常人体体表及与外界相通的腔道中存在着多种微生物,正常情况下它们与宿主间以及它们之间保持相对平衡,通常对人体有益无害,称为正常菌群。
芇7.菌群失调:是指在原微生境或其他有菌微生境内正常微生物群发生的定量和定性的异常变化。
这种变化主要是量的变化,故也称比例失调。
羅8.条件致病菌:某些微生物在正常情况下不致病,但在正常菌群当其菌群失调、定位转移、宿主转换或宿主抵抗力的严重降低时,可引起疾病,称条件致病菌。
膅1.细菌:是—类具有细胞壁的单细胞原核微生物。
它们形体微小,以微米(μm)为测量单位,袂结构简单,无成形的细胞核,无核膜和核仁,除核蛋白外无其他细胞器。
羀2.L型细菌:细菌细胞肽聚糖受到破坏或肽聚糖的合成被抑制后,在高渗条件下,有部分细菌仍能存活而变成细胞壁缺陷细菌,称为L型细菌。
螅3.质粒:是细菌染色体外的遗传物质,存在于细胞质中,为闭合的环状双股DNA,带有遗传信息,控制细菌的某些特定的遗传性状。
袂4.荚膜:某些细菌如肺炎球菌、炭疽杆菌等在细胞外面有一层较厚的粘液性物质,称为荚膜。
羀5.鞭毛:有些杆菌、弧菌及螺形菌的菌体上具附有细长、弯曲的丝状物,称为鞭毛。
它是细菌的运动器官。
蒀6.菌毛:有些细菌表面在电镜下可见有较鞭毛短而细的丝状物,称为菌毛。
菌毛包括性菌毛和普通菌毛两种。
蒆7.芽胞:某些菌在一定的环境条件下,细胞质脱水、浓缩,在菌体内形成折光性强、不易着色的圆形或卵圆形的小体,称为芽胞。
微生物学名词解释及习题
微生物学名词解释及习题名词解释(1)极端微生物:凡依赖于高温、低温、高酸、高碱、高盐、高毒、高渗、高压、干旱或高辐射强度等环境才能生长繁殖的微生物,称为极端微生物。
(P251)(2) 肽聚糖:又称粘肽、胞壁质或粘质复合物,是真细菌细胞壁中的特有成分。
肽聚糖分子由肽和聚糖两部分组成,其中肽包括四肽尾和肽桥两种,而聚糖则是由N-乙酰葡糖胺和N-乙酰胞壁酸两种单糖相互间隔连接成的长链。
(P12)(3)IgG:IgG是人的免疫球蛋白之一。
IgG分子是由两轻、两重4条多肽链凭借若干二硫键连接而成的一种Y形分子。
它主要由脾、淋巴结中的浆细胞合成和分泌,以单体形式存在。
IgG是血清主要的抗体成分,约占血清Ig的75%。
根据IgG分子中的r链抗原性差异,人IgG有四个亚型:IgG1、IgG2、IgG3、IgG4。
(P309)(4)免疫应答:是指一类发生在活生物体内的特异性免疫的系列反应过程。
这是一个从抗原的刺激开始,经过抗原特异性淋巴细胞对抗原的识别(感应),使它们发生活化、增值、分化等一系列变化,最终表现出相应的体液免疫或(和)细胞免疫效应。
能识别异己、具特异性和记忆性是免疫应答的三个突出特点。
(P297)(5)基因工程:又称遗传工程,是指人们利用分子生物学的理论和技术,自觉设计、操纵、改造和重建细胞的遗传核心——基因组,从而使生物体的遗传性状发生定向变异,以最大限度地满足人类活动的需要。
(P236)(6)DNA疫苗:又称核酸疫苗或基因疫苗,指一种用编码的基因制成的疫苗。
(P333)(7)两型菌体:(8)菌物:指与动物界、植物界相并列的一大群无叶绿素、依靠细胞表面吸收有机养料、细胞壁一般含有几丁质的真核微生物。
一般包括真菌、粘菌和假菌(卵菌等)三类。
(P41)(9)朊病毒:又称“普利昂”或蛋白浸染子,是一类不含核酸的传染性蛋白质分子,因能引起宿主体内现成的同类蛋白质分子发生与其相似的构象变化,从而可使宿主致病。
医学微生物学名词解释和问答题
(2) 对数期(指数期):此期细菌大量繁殖,活菌数以恒定的几何级数极快增长,持续几小时至几天不等,此期细菌形态、染色和生物活性都很典型,对外界环境因素的作用十分敏感,因此,研究细菌的生物学性状以此期细菌为最好。
(3) 稳定期:该期细菌总数处于稳定状态,细菌群体活力变化较大。此期细菌死亡数与增殖数渐趋平衡。细菌形态、染色和生物活性可出现改变,并产生很多代谢产物如外毒素、内毒素、抗生素等。细菌芽孢一般在该期形成。
肽聚糖组成 由聚糖、侧链、交联桥
构成坚韧三维立体结构 由聚糖、侧链构成疏松二
维平面网络结构
肽聚糖厚度 20~80nm 10~15nm
肽聚糖层数 可达50层 仅1~2层
肽聚糖含量 占胞壁干重50~80% 仅占胞壁干重5~20%
(2) 增菌培养基:在基础培养基上填加一些其他营养物质的培养基,如血琼脂培养基。
(3) 鉴别培养基:以鉴别细菌为目的而配制的培养基,如?固体双糖含铁培养基。
(4) 选择培养基:在培养基中假如某种化学物质,该物质能抑制某一类细菌的生长,而有利于另一类拟分离的细菌生长。如SS琼脂培养基。
18.专性厌氧菌:该类细菌只能在无氧条件下生长。
19.抗生素:有些微生物在代谢过程中可产生一些能抑制或杀灭其他微生物或癌细胞的物质。
20.兼性厌氧菌:在有氧或无氧条件下均能生长的细菌,占细菌的大多数。
21.菌落:单个细菌经一定时间培养后形成的一个肉眼可见的细菌集团。
微生物名词解释及问答汇总
1.肽聚糖:肽聚糖是由多糖链经短肽相交联而形成的网络状分子,是真细菌细胞壁特有的成分,构成细菌细胞壁坚硬的骨架部分。
2.脂多糖:(LPS),是位于G-细菌细胞壁最外层的一层较厚的类脂多糖类物质,由类脂人、核心多糖和O—特异侧链3部分组成。
3.原生质体(protoplast):指在人为条件下用溶菌酶除尽原有细胞壁或用青霉素抑制新生细胞壁的合成后,所得到的仅有一层细胞膜包裹的圆球状渗透敏感细胞。
常见于革兰氏阳性菌。
4.球状体或原生质球(sphaeroplast):指还残留部分细胞壁的原生质体,常见于革兰氏阴性细菌。
5.芽胞:某些细菌在其生长发育后期,在细胞内形成一个圆形或椭圆形、厚壁、含水量极低、抗逆性极强的休眠构造,称为芽抱或内生抱子。
6.伴抱晶体:少数芽抱杆菌,例如苏云金芽抱杆菌在其形成芽抱的同时,会在芽抱旁形成一颗菱形或双锥形的碱溶性蛋白晶体一6内毒素,称为伴抱晶体。
7.菌落:菌落就是在固体培养基上(内)以母细胞为中心的一堆肉眼可见的,有一定形态、构造等特征的子细胞集团。
8.异形胞:异形胞是存在于丝状体蓝细菌中的较营养细胞稍大,色浅、壁厚、位于细胞链中间或末端,且数目少而不定的细胞。
异形胞是固氮蓝细菌的固氮部位。
9.原体(elementary body,EB):宿主细胞外的形态具有感染力,它是一种不能运动的球状细胞,直径小于0.40.4M M mm,,有坚韧的细菌型细胞壁。
10帕体,又称网状体(reticulate body, RB)这是一种薄壁的球状细胞,形体较大,无感染力的个体。
11.单细胞蛋白:也叫微生物蛋白,它是用许多工农业废料及石油废料人工培养的微生物菌体。
12.酵母纤维素:它呈三明治状一一外层为甘露聚糖,内层为葡聚糖,都是分支状聚合物,中间夹着一层蛋白质(包括各种酶,如葡聚糖酶、甘露聚糖酶等)。
13.生长因子:一类对微生物正常代谢必不可少且又不能从简单的碳源,氮源自行合成的、所需极微量的有机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肽聚糖:肽聚糖是由多糖链经短肽相交联而形成的网络状分子,是真细菌细胞壁特有的成分,构成细菌细胞壁坚硬的骨架部分。
2.脂多糖:(LPS),是位于G-细菌细胞壁最外层的一层较厚的类脂多糖类物质,由类脂A、核心多糖和O—特异侧链3部分组成。
3.原生质体(protoplast):指在人为条件下用溶菌酶除尽原有细胞壁或用青霉素抑制新生细胞壁的合成后,所得到的仅有一层细胞膜包裹的圆球状渗透敏感细胞。
常见于革兰氏阳性菌。
4.球状体或原生质球(sphaeroplast):指还残留部分细胞壁的原生质体,常见于革兰氏阴性细菌。
5.芽孢:某些细菌在其生长发育后期,在细胞内形成一个圆形或椭圆形、厚壁、含水量极低、抗逆性极强的休眠构造,称为芽孢或内生孢子。
6.伴孢晶体:少数芽孢杆菌,例如苏云金芽孢杆菌在其形成芽孢的同时,会在芽孢旁形成一颗菱形或双锥形的碱溶性蛋白晶体-δ内毒素,称为伴孢晶体。
7.菌落:菌落就是在固体培养基上(内)以母细胞为中心的一堆肉眼可见的,有一定形态、构造等特征的子细胞集团。
8.异形胞:异形胞是存在于丝状体蓝细菌中的较营养细胞稍大,色浅、壁厚、位于细胞链中间或末端,且数目少而不定的细胞。
异形胞是固氮蓝细菌的固氮部位。
9.原体(elementary body,EB):宿主细胞外的形态具有感染力,它是一种不能运动的球状细胞,直径小于0.40.4μμmm,,有坚韧的细菌型细胞壁。
10.始体,又称网状体(reticulate body, RB)这是一种薄壁的球状细胞,形体较大,无感染力的个体。
11.单细胞蛋白:也叫微生物蛋白,它是用许多工农业废料及石油废料人工培养的微生物菌体。
12.酵母纤维素:它呈三明治状——外层为甘露聚糖,内层为葡聚糖,都是分支状聚合物,中间夹着一层蛋白质(包括各种酶,如葡聚糖酶、甘露聚糖酶等)。
13.生长因子:一类对微生物正常代谢必不可少且又不能从简单的碳源,氮源自行合成的、所需极微量的有机物。
14.主动运送:指一类须提供能量(包括ATP、质子动力或离子“泵”等)并通过细胞膜上特异性载体蛋白构象的变化,使膜外环境中低浓度的溶质运送入膜内的一种运送方式。
15.基团移位:指一类既需特异性载体蛋白参与,又需耗能的一种物质运送方式,溶质在运送前后还会发生分子结构的变化,不同于一般的主动运送。
16.水活度(aw):在天然环境中,微生物可实际利用的自由水:或游离水含量。
17.组合培养基:是一类用多种高纯化学试剂配制的、各成分(包含微量元素)的量都确切知道的培养基。
18.选择性培养基:根据某种微生物的特殊营养要求或其对某化学、物理因素的抗性而设计的培养基。
19.鉴别性培养基:加有能与某一菌的无色代谢产物发生反应的指示剂,从而用肉眼就能使该菌落与外形相似的其他菌落相区分的培养基。
EMP途径:又称糖酵解途径或己糖二磷酸途径,是绝大多数生物所共有的一条主流代谢途径。
它是以1分子葡萄糖为底物,约经10步反应而产生2分子丙酮酸、2分子NADH+H﹢和2分子ATP的过程。
21.ED途径:ED途径可不依赖于EMP和HMP途径而单独存在,是少数缺乏完整EMP途径的微生物的一种替代途径,葡萄糖只经过4步反应即可快速获得丙酮酸。
22.细菌酒精发酵:经ED途径发酵生产乙醇的方法。
无氧呼吸:又称厌氧呼吸,是一类呼吸链末端的氢受体为外源无机氧化物(少数为有机氧化物)的生物氧化。
硝酸盐呼吸(反硝化作用):即硝酸盐还原作用以硝酸盐作为最终电子受体的呼吸过程。
25.延胡索酸呼吸:延胡索酸琥珀酸+ 1 ATP 由兼性厌氧菌、厌氧菌进行26.发酵:在生物氧化中(狭义)发酵是指无氧等外源氢受体的条件下,底物脱氢后所产生的还原力[H]不经过呼吸链传递而直接交给某一内源氧化性中间代谢产物,以实现底物水平磷酸化产能的一类生物氧化反应。
27.同型乙醇发酵::产物中仅有乙醇一种有机物分子的酒精发酵28.同型乳酸发酵:在糖的发酵中,产物只有乳酸的发酵称为同型乳酸发酵29.异型乳酸发酵:通过HMP途径发酵后除主要产生乳酸外,还产生乙醇、乙酸和CO2等多种产物的发酵。
30.异型酒精发酵与异性乳酸发酵一样。
31.Stickland 反应:以一种氨基酸作底物脱氢(即氢供体),而以另一种氨基酸作氢受体而实现生物氧化产能的独特发酵类型。
32.循环光合磷酸化:一种存在于厌氧性光合细菌中的原始光合作用机制,在光能驱动下通过电子的循环式传递而完成磷酸化产能反应。
33.非循环光合磷酸化:这是各种绿色植物、藻类和蓝细菌所共有的利用光能产生ATP的磷酸化反应。
a.电子传递非循环式;b.在有氧的条件下进行;c.存在两个光合系统;d.ATP、还原力、O2同时产生e.还原力中的H来自于水分子的光解产物34.自生固氮菌:指一类不依赖与其他种生物共生而能独立进行固氮的微生物。
35.共生固氮菌:指必须与其他种生物共生在一起时才能进行固氮的微生物。
36.“Park”核苷酸:即UDP-N-乙酰胞壁酸五肽,合成肽聚糖单体。
37.cfu(菌落形成单位):把稀释后的一定量菌样通过浇注琼脂培养基或在琼脂平板上涂布的方法,让其内的微生物单细胞一一分散在琼脂平板上(内),待培养后,每一活细胞就形成一个单菌落,此即“菌落形成单位”。
38.同步生长:就是指在培养物中所有微生物细胞都处于同一生长阶段,并都能同时分裂的生长方式。
39.典型生长曲线:定量描述液体培养中单细胞微生物群体生长规律的实验曲线。
40.延滞期:又称停滞期、调整期或适应期。
指少量单细胞微生物接种到新鲜培养液中后,在开始培养的一段时间内,因代谢系统适应新环境的需要,细胞数目没有增加的一段时期。
41.指数期:又称对数期,指在生长曲线中,紧接着延滞期的一段细胞数以几何数增长的时期。
42.生长限制因子:凡处于较低浓度范围内可影响生长速率和菌体产量的某营养物。
43.连续培养:在一个恒容积的流动系统中培养微生物,一方面以一定速率不断地加入新的培养基,另一方面又以同样的流速不断流出培养物(菌体和代谢产物),以使培养系统中的细胞数量和营养状态保持恒定,即处于稳态。
44.单批培养:指将微生物置于一恒定容积的培养基中,经过培养生长,最后一次收获的培养方式。
45.恒浊器:是根据培养液细胞密度调节培养液流入的速率,使装置内细胞密度保持恒定。
细胞密度通过光电控制系统调节。
46.恒化器:通过控制某种限制性营养物质(生长限制因子)的浓度调节微生物的生长及其细胞密度,使装置内营养物质浓度恒定。
47.连续发酵:连续培养如用于生产实践,就称为连续发酵。
48.高密度培养:又称高密度发酵,指微生物在液体培养中细胞群体密度超过常规培养10倍以上时的生长状态或培养技术。
49.灭菌:凡是能够杀死或消除材料或物体上全部微生物的方法。
50.消毒:能够杀死、消除或降低材料或物体上的病原微生物,使之不致引起疾病的方法。
51.防腐:能够防止或抑制微生物生长,但不能杀死微生物群体的方法。
52.化疗:利用具有高度选择毒力的化学物质抑制宿主体内病原微生物或病变细胞的治疗措施称为化疗。
53.巴氏消毒法:一种专用于牛奶、啤酒、果酒或酱油等不宜进行高温灭菌的液态风味食品或调料的低温湿热消毒法。
54.间歇灭菌法:将待灭菌物品于常压下加热至100℃处理15 ~60min ,杀死其中营养细胞。
冷却后37℃保温过夜,使其中残存芽孢萌发成营养细胞,第二天再以同样的方式加热处理,反复三次,可杀灭所有的芽孢和营养细胞,达到灭菌目的。
适用于一些不耐高温的培养基、营养物等的灭菌。
55.加压蒸汽灭菌法:将待灭菌的微生物放置在有少量水的加压蒸汽灭菌锅内。
将锅内的水加热煮沸,并将其中的空气彻底驱尽后将锅封闭。
再持续加热就会使锅内的蒸汽压逐渐上升,从而使温度达1000C以上进行灭菌。
56.连续加压蒸汽灭菌法:让培养基在管道的流动过程中快速升温、维持和冷却,然后流进发酵罐。
培养基一般加热至135~140℃下维持5~15s。
仅用于大型发酵厂的大批量培养基的灭菌。
57.梅拉特反应:在高温作用下,溶液中氨基化合物(氨基酸、肽、蛋白质等)中的游离氨基与羰基化合物(糖类)中的羰基相互反应而产生深褐色产物的复杂反应。
58.过滤除菌法:用各种滤器对培养液中某些不耐热的成分除菌。
59.表面消毒剂:是指对一切活细胞、病毒粒和生物大分子都有毒性,不能用作活细胞或机体内治疗用的化学药剂。
60.石炭酸系数:在一定时间(10min)内,被试药剂能杀死)全部供试菌(伤寒沙门氏菌)的最高稀释度与达到同效的石炭酸的最高稀释度之比。
61.抗代谢药物:是指一类在化学结构上与细胞内必要代谢物的结构相似,并可干扰正常代谢活动的化学物质。
62.抗生素:抗生素是一类由微生物或其它生物生命活动过程中合成的次生代谢产物或其人工衍生物,它们在很低浓度时就能抑制或干扰它种生物(包括病原菌、病毒、癌细胞等)的生命活动,因而可用作优良的化学治疗剂。
63.生物药物素:一类比抗生素疗效更为广泛的生理活性产物,如酶抑制剂等微生物的其他次生代谢物,为与抗生素相区分,就把这类具有多种生理活性的微生物次生代谢物称做生物药物素。
64.F质粒:又称F因子、致育因子,是大肠杆菌等细菌决定性别并有转移能力的质粒。
65.营养缺陷型:某一野生型菌株因发生基因突变而丧失合成一种或几种生长因子、碱基或氨基酸的能力,因而无法在基本培养基(MM)上正常生长繁殖的变异类型,称为营养缺陷型,它们可在加有相应营养物质的基本培养基平板上选出。
66.艾姆斯试验:利用细菌营养缺陷型的回复突变来检测环境或食品中是否存在化学致癌剂的简便有效的方法。
67. 基本培养基(MM,符号为[-]):是指仅能满足某微生物的野生型菌株生长所需的最低成分的合成培养基。
68.完全培养基(CM,符号为[+]):是指可满足某种微生物的一切营养缺陷型菌株的营养需要的天然或半合成培养基。
69.转化:受体菌直接吸收来自供体菌的DNA片段,通过交换将其整合到自己的基因组中,从而获得了供体菌部分遗传性状的现象称为转化。
70.转导:通过缺陷噬菌体的媒介,把供体细胞的小片段DNA携带到受体细胞中,通过交换与整合,使后者获得前者部分遗传性状的现象,称为转导。
71.普遍转导:通过极少数完全缺陷噬菌体对供体菌基因组上任何小片段DNA进行“误包”,而将其遗传性状传递给受体菌的现象,称为普遍转导。
72.局限转导:局限性转导指通过部分缺陷的温和噬菌体把供体菌的少数特定基因携带到受体菌中,并与后者的基因组整合、重组,形成转导子的现象。
73.接合:供体菌通过性菌毛与受体菌直接接触,把F质粒或其携带的不同长度的核基因组片段传递给后者,使后者获得若干新遗传性状的现象,称为接合。
74.高频重组(Hfr)菌株:有些大肠杆菌的F因子可与核染色体整合在一起,这种类型的菌株与F-菌株接合的重组频率比F+与F-菌株接合的重组频率高几百倍以上,因此,常将其称为高频重组(Hfr)菌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