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注孙子兵法《行军篇》

合集下载

《孙子兵法》曹操注

《孙子兵法》曹操注
夫未战而庙算胜者,得算多也;未战而庙算不胜者,得算少也。多算胜,少算败,况无算乎!吾以此观之,胜负见矣。〔曹操曰:以吾道观之矣。〕
〈作战篇〉
〔曹操曰:欲战必先算其费,务因粮於敌也。〕
孙子曰: 凡用兵之法:驰车千驷,革车千乘,带甲十万。〔曹操曰:驰车,轻车也,驾驷马;革车,重车也,言万骑之重。车驾四马,率三万军,养二人主炊家子,一人主保固守衣装,厩二人主养马,凡五人。步兵十人,重以大车驾牛。养二人主炊家子,一人主守衣装,凡三人也。带甲十万,士卒数也。〕千里而馈粮,〔曹操曰:越境千里。〕则外内之费,宾客之用,胶漆之财,车甲之奉:费日千金,然後十万之师举矣。〔曹操曰:谓购赏犹在外之也。〕其用战:胜久则钝兵挫锐,攻城则屈力,久暴师则国用不足。〔曹操曰:钝,弊也;屈,尽也。〕夫钝兵挫锐、屈力、殚货,则诸侯乘其弊而起,虽智者,不能善其後矣。故兵闻拙速,未睹巧久。〔曹操曰:虽拙,有以速胜。未睹者,言无也。〕夫兵久而国利者,未之有也。故不尽知用兵之害,则不能得用兵之利矣。
将听吾计,用之必胜,留之;将不听吾计,用之必败,去之。〔曹操曰:不能定计,则退去之。〕计利以听,乃为之势,以佐其外;〔曹操曰:常法之外也。〕势者,因利而制权也。〔曹操曰:制由权也,权因事制也。〕
兵者,诡道也。〔曹操曰:兵无常形,以诡诈为道。〕故能而示之不能,用而示之不用;近而示之远,远而示之近。〔曹操曰:欲进而治去道,若韩信之袭安邑,陈舟临晋而渡於夏阳也。〕故利而诱之,乱而取之,实而备之,〔曹操曰:敌治实,须备之也。〕强而避之,〔曹操曰:避其所长也。〕怒而桡之;〔曹操曰:待其衰懈也。〕卑而骄之,佚而劳之,〔曹操曰:以利劳之。〕亲而离之;〔曹操曰:以间离之。〕攻其无备,出其不意。〔曹操曰:击其懈怠,出其空虚。〕此兵家之胜,不可预传也。〔曹操曰:传,犹泄也。兵无常势,水无常形,临敌变化,不可先传也。故料敌在心,察机在目也。〕

《孙子兵法》第九篇行军篇

《孙子兵法》第九篇行军篇

《孙子兵法》第九篇行军篇【篇目提要】“行军”的主旨是“处军”和“相敌”。

“处军”即指部队行军和作战方法,宿营的原则和方法。

“相敌”即指战场观察的方法。

行军是一个不断变化的过程,随时会面临困难,面临选择。

孙子在本篇还提出了“令之以文,齐之以武”的文武兼用之治军原则。

【原文】孙子曰:凡处军、相敌:绝山依谷,视生处高,战隆无登,此处山之军也。

绝水必远水;客绝水而来,勿迎之于水内,令半济而击之,利;欲战者,无附于水而迎客;视生处高,无迎水流,此处水上之军也。

绝斥泽,惟亟去无留;若交军于斥泽之中,必依水草,而背众树,此处斥泽之军也。

平陆处易,而右背高,前后死生,此处平陆之军也。

凡此四军之利,共同帝之所以胜四帝也。

凡军好高而恶下,贵阳而贱阴,养生而处实,军无百疾,是谓必胜。

丘陵堤防,必处其阳,而右背之。

此兵之利,地之助也。

上雨,水沫至,欲涉者,待其定也。

凡地有绝涧、天井、天牢、天罗、天陷、天隙,必亟去之,勿近也。

吾远之,敌近之;吾迎之,敌背之。

军行有险阻、潢井、葭苇、山林、翳荟者,必谨复索之,此伏奸之所处也。

敌近而静者,恃其险也;远而挑战者,欲人之进也;其所居易者,利也。

众树动者,来也;众草多障者,疑也;鸟起者,伏也;兽骇者,覆也;尘高而锐者,车来也;卑而广者,徒来也;散而条达者,樵采也;少而往来者,营军也。

辞卑而益备者,进也;辞强而进驱者,退也;轻车先出居其侧者,陈也;无约有则请和者,谋也;奔走而陈兵车者,期也;半进半退者,诱也。

杖而立者,饥也;汲而先饮者,渴也;见利而不进者,劳也;鸟集者,虚也;夜呼者,恐也;军扰者,将不重也;旌旗动者,乱也;吏怒者,倦也;粟马肉食,不返其舍者,穷寇也;谆谆翕翕,徐与人言者,失众也;数赏者,窘也;数罚者,困也;先暴而后畏其众者,不精之至也;来委谢者,欲休息也。

兵怒而相迎,久而不合,又不相去,必谨察之。

兵非贵益多也,惟无武进,足以并力、料敌、取人而已。

夫惟无虑而易敌者,必擒于人。

曹注《孙子兵法》解说

曹注《孙子兵法》解说

曹注《孙子兵法》解说据《汉书·艺文志·兵书略》注录,兵书共五十三家。

东汉末年,战争频繁,急于运用之际,颇有眼力的曹操从所阅读的大量兵书战策中,选出含义精深的《孙子兵法》,去掉附益各篇,独存十三篇,加上简明解说,编成书册,分发部队,以便将领学习掌握,临阵施用。

从此,曹注《孙子兵法》流行天下,其他兵书战策逐渐散失淘汰。

下面转录曹操《孙子序》:孙子序(按《太平御览》作《孙子兵法序》)操闻上古有弧矢之利,《论语》曰"足兵",(《御览》"足兵"上有"足食"二字。

)《尚书·八政》曰"师",《易》曰"师贞丈人吉",《诗》曰"王赫斯怒,爰征其旅",黄帝、汤、武咸用干戚以济世也。

《司马法》曰:"人故杀人,杀之可也。

"恃武者灭,恃文者亡,(二"恃"字,《御览》皆作"用"。

)戢而时动,不得已而用之。

吾观兵书战策多矣,孙武所著深矣。

孙子者,齐人也,名武,为吴王阖闾作《兵法》一十三篇,试之妇人,卒以为将,西破强楚入郢,北威齐、晋。

后百余岁有孙膑,是武之后也。

(自"孙子者"以下五十字,据《御览》补。

按《史记正义》引魏武帝注云:"孙子者,齐人,事于吴王阖闾,为吴将。

作《兵法》一十三篇。

"《正义》所引,即谓此文也。

)审计重举,明画深图,不可相诬。

而但世人未之深亮训说,况文烦富,行于世者,失其旨要,故撰为略解焉。

(《岱南阁丛书》本《孙子十家注》)这篇序引自中华书局编辑部1974年版《曹操集》文集卷三,括号内是编辑部所加按语。

由《太平御览》、《史记正义》、《岱南阁丛书》本《孙子十家注》诸书汇校而得,虽不完整,但要点仍在,列举如下:1、书名:《孙子兵法》、《孙子》或《兵法》;2、篇数:一十三篇;3、作者:齐人孙武;4、大旨:为吴王阖闾而作,为兵书战策之深明者;5、作注缘由:世人对本书训释繁冗,但理解不深,言多失旨。

孙子兵法——行军篇

孙子兵法——行军篇

孙子兵法——行军篇孙子曰:凡处军相敌:绝山依谷,视生处高,战隆无登,此处山之军也。

绝水必远水;客绝水而来,勿迎之于水内,令半济而击之,利;欲战者,无附于水而迎客;视生处高,无迎水流,此处水上之军也。

绝斥泽,惟亟去无留;若交军于斥泽之中,必依水草而背众树,此处斥泽之军也。

平陆处易,而右背高,前死后生,此处平陆之军也。

凡此四军之利,黄帝之所以胜四帝也。

凡军好高而恶下,贵阳而贱阴,养生而处实,军无百疾,是谓必胜。

丘陵堤防,必处其阳,而右背之。

此兵之利,地之助也。

上雨,水沫至,欲涉者,待其定也。

凡地有绝涧、天井、天牢、天罗、天陷、天隙,必亟去之,勿近也。

吾远之,敌近之;吾迎之,敌背之。

军行有险阻、潢井、葭苇、山林、蘙荟者,必谨覆索之,此伏奸之所处也。

敌近而静者,恃其险也;远而挑战者,欲人之进也;其所居易者,利也。

众树动者,来也;众草多障者,疑也;鸟起者,伏也;兽骇者,覆也;尘高而锐者,车来也;卑而广者,徒来也;散而条达者,樵采也;少而往来者,营军也。

辞卑而益备者,进也;辞强而进驱者,退也;轻车先出居其侧者,陈也;无约而请和者,谋也;奔走而陈兵车者,期也;半进半退者,诱也。

杖而立者,饥也;汲而先饮者,渴也;见利而不进者,劳也;鸟集者,虚也;夜呼者,恐也;军扰者,将不重也;旌旗动者,乱也;吏怒者,倦也;粟马肉食,军无悬缻,不返其舍者,穷寇也;谆谆翕翕,徐与人言者,失众也;数赏者,窘也;数罚者,困也;先暴而后畏其众者,不精之至也;来委谢者,欲休息也。

兵怒而相迎,久而不合,又不相去,必谨察之。

兵非益多也,惟无武进,足以并力、料敌、取人而已。

夫惟无虑而易敌者,必擒于人。

卒未亲附而罚之,则不服,不服则难用也。

卒已亲附而罚不行,则不可用也。

故令之以文,齐之以武,是谓必取。

令素行以教其民,则民服;令不素行以教其民,则民不服。

令素行者,与众相得也。

译文:孙子说:凡军队行军作战和观察判断敌情,应该注意:在通过山地时要靠近有水草的谷地;驻止时,要选择“生地”,居高向阳;如果敌人占据高地,不要仰攻。

孙子兵法第九篇行军篇详解

孙子兵法第九篇行军篇详解

粟马肉食,军无悬缶,不返 其舍者,穷寇也。 军队中没有悬着的炊具 营房

用粮食喂马,杀掉拉辎重大车的牛吃
肉,收拾其炊具,部队不返营舍的,是
准备拼命突围或逃跑的穷寇。

谆谆翕翕,徐与人言者, 失众也;数赏者,窘也;数罚 者,困也;
低声下气同部队讲话的,是敌将失 去人心;不断奖励的,是敌军没有办法; 不断惩罚的,是敌军处境困难;
处平陆之军也。凡此四军之 轩辕—— 利,黄帝之 山、水、
所以胜四帝也。
凡军好高而恶下,贵阳 而贱阴,
大凡驻军总是喜爱高处,而厌 喜爱 厌恶 恶低洼的地方;要求向阳,回避阴 暗;驻扎在便于生活和地势较高的
养生而处实,军无百疾,是 地方;这样军中就没有各种疾病, 物产丰富、 驻扎地势 谓必胜。 便于生活的
尘土高而尖的,是敌人的战车来了;尘
土低而宽广的,是敌人的步兵来了;尘土
疏散飞扬的,是敌人在砍柴曳柴火;尘土
少而时起时落的,是敌人正在扎营。
辞卑而益备者,进也;辞强 而进驱者,退也;轻车先出居 • 其侧者,陈也;
敌人派来的使者措辞谦逊却正在加紧 战备的,是准备进攻;敌人派来的使者 措辞强硬而摆成前进姿态的,是准备后
兵非益多也,惟无武进, 足以并力、
兵力并非益多益好,只要不盲目冒 只要 冒进 集中兵力 进,而能集中力量,判明敌情,选拔人
料敌、取人而已;夫惟无虑而 才,就行啦。只有那种毫无深思熟虑而 易敌者, 分析判 争取 无深谋远虑
断敌情 人心 又轻敌妄动 又轻敌的人,必定会被敌人所俘虏。 势必成为敌人的俘虏
先暴而后畏其众者,不精 之至也;
先对部下凶暴然后又害怕部下的,是 将帅太不精明 最不精明的将领;派来使者谈判措辞委婉 敌方托词派使者来谈判 慎地观察他的企图。

《孙子兵法》09行军篇

《孙子兵法》09行军篇

《孙子兵法》09行军篇09 行军篇孙子曰:凡处军相敌:绝山依谷,视生处高,战隆无登,此处山之军也。

绝水必远水;客绝水而来,勿迎之于水内,令半济而击之,利;欲战者,无附于水而迎客;视生处高,无迎水流,此处水上之军也。

绝斥泽,惟亟去无留;若交军于斥泽之中,必依水草而背众树,此处斥泽之军也。

平陆处易,而右背高,前死后生,此处平陆之军也。

凡此四军之利,黄帝之所以胜四帝也。

凡军好高而恶下,贵阳而贱阴,养生而处实,军无百疾,是谓必胜。

丘陵堤防,必处其阳,而右背之。

此兵之利,地之助也。

上雨,水沫至,欲涉者,待其定也。

凡地有绝涧、天井、天牢、天罗、天陷、天隙,必亟去之,勿近也。

吾远之,敌近之;吾迎之,敌背之。

军行有险阻、潢井、葭苇、山林、蘙荟者,必谨覆索之,此伏奸之所处也。

敌近而静者,恃其险也;远而挑战者,欲人之进也;其所居易者,利也。

众树动者,来也;众草多障者,疑也;鸟起者,伏也;兽骇者,覆也;尘高而锐者,车来也;卑而广者,徒来也;散而条达者,樵采也;少而往来者,营军也。

辞卑而益备者,进也;辞强而进驱者,退也;轻车先出居其侧者,陈也;无约而请和者,谋也;奔走而陈兵车者,期也;半进半退者,诱也。

杖而立者,饥也;汲而先饮者,渴也;见利而不进者,劳也;鸟集者,虚也;夜呼者,恐也;军扰者,将不重也;旌旗动者,乱也;吏怒者,倦也;粟马肉食,军无悬缻,不返其舍者,穷寇也;谆谆翕翕,徐与人言者,失众也;数赏者,窘也;数罚者,困也;先暴而后畏其众者,不精之至也;来委谢者,欲休息也。

兵怒而相迎,久而不合,又不相去,必谨察之。

兵非益多也,惟无武进,足以并力、料敌、取人而已。

夫惟无虑而易敌者,必擒于人。

卒未亲附而罚之,则不服,不服则难用也。

卒已亲附而罚不行,则不可用也。

故令之以文,齐之以武,是谓必取。

令素行以教其民,则民服;令不素行以教其民,则民不服。

令素行者,与众相得也。

[译文]孙子说:军队在各种地形上处置和判断敌情时,应该注意以下原则:通过山地,必须靠近山谷,驻在高处,使前面视界开阔。

文学_行军篇第九-孙子兵法全文「带译文」

文学_行军篇第九-孙子兵法全文「带译文」

行军篇第九-孙子兵法全文「带译文」行军篇第九-孙子兵法原文孙子说:领兵作战,判断敌情,应该注意:穿越山岭,应临近谷地行进,驻扎居高向阳的地方,敌人已据高地,不要仰攻,这是在山地上对军队处置的办法。

渡水一定要在离水流稍远的地方驻扎,敌人渡水而来,不要在水滨迎战,让敌人渡过一半还有一半未渡时攻击,这样才有利;想与敌人交战,不要靠近水边而迎敌;在江河地带扎营,也要居高向阳,不要面迎水流,这是在江河地带对军队的处置方法。

穿越盐碱沼泽地带,一定要迅速通过,切勿停留;如果在盐碱沼泽之地与敌遭遇,一定要依傍水草而背靠树木,这是在盐碱沼泽地带处军的原则。

在平原旷野,要驻扎在平坦地面,右边依托高阜,前低后高,这是在平原地区处置军队的原则。

以上四种处军的好处,就是黄帝战胜四帝的原因。

大凡驻军总是喜欢干燥的高地,避开潮湿的洼地;重视向阳处而避开阴暗之处;靠近生长水草的地方,驻扎干燥的高地,军队就不发生任何疾病,这才有了胜利的.保证。

在丘陵堤防处,一定要驻扎在它的阳面,且右边依托着它。

这是用兵的有利条件,是地形给予的资助。

上游下雨,河中必有水沫漂来,若想过河,一定等水沫消定以后。

凡地形中有“绝涧”、“天井”、“天牢”、“天罗”、“天陷”、“天隙”等情况,一走要迅速离开,不要接近。

我方远离它,让敌方接近它;我方面对着它,敌方背对着它。

军队行进中,遇到艰难险阻之处,长满芦苇的低洼地,草木茂密的山林地,必须谨慎地搜索,这些都是敌人奸细伏兵的地方。

敌人逼近而安静,是依仗它占领险要地形;敌人离我很远而来挑战的,是想诱我前进;敌人舍险而居平易之地,一定有它的好处或企图。

前方许多树木摇动,那是敌人荫蔽前来;草丛中有许多遮障物,是敌人布下的疑阵;群鸟惊飞,下必有伏兵;野兽惊骇,是大军突袭而至。

尘埃飞扬而高冲云间,是战车来临;尘埃飞扬低而广,是敌人步兵开来;尘土疏散飞扬,是敌人正曳柴而走;尘上少而时起时落,是敌人正在扎营。

敌人使者卑谦而加紧备战的,那是企图向我进攻;敌人使者言辞强硬而先头部队又向前逼进的,是准备撤退;轻车先出动,部署在两翼的,是在布列阵势;敌人尚未受挫而来讲和的,是另有阴谋,敌人急速奔跑并排兵列阵的,是企图约期同我决战;敌人半进半退的,是企图诱我前往;敌军倚着兵器而站立的,是饥饿的表现;供水兵打水先饮的,是干渴的表现;敌人见利而不进兵争夺的,是疲劳的表现;群鸟聚集在敌营上空,营地必已空虚;敌军夜有呼叫者,是因为军心恐慌;敌军纷乱无序,是敌将没有威严;敌旌旗乱动,是敌营阵已乱;敌军吏忿怒,是太烦倦之状,用粮食喂马,杀牲口吃,军中没有悬着汲水器,决心不返营舍的,那是敌军准备突围;低声下气同部下讲话的,是敌将失去了人心;不断犒赏士卒的,是敌军没有办法;不断惩处部属的,是敌人处境困难;敌将先对士卒暴虐,后又畏惧士卒叛离的,那是愚蠢到极点的将领;带来礼品谈判的,是想休兵息战;敌人盛怒而来,却久不交战又不撤离,必须仔细审察,摸清敌人的企图。

《孙子兵法》曹操注

《孙子兵法》曹操注

《孙子兵法》曹操注〈序〉操闻上古弧矢之利,《论语》:「足兵。

」《尚书》:「八政曰师。

」《易》曰:「师贞,丈人吉。

」《诗》曰:「王赫斯怒,爰征其旅。

」黄帝汤武咸用干戚以济世也。

《司马法》曰:「人故杀人,杀之可也。

」恃武者灭,恃文者亡。

夫差、偃王是也。

圣人之用兵,戢而时动,不得已而用之。

吾观兵书战策多矣,孙武所着深已。

审计重举,明画深图,不可相诬,而但世人未之深亮训说,况文烦富行於世者,失其旨要,故撰为略解焉。

〈计篇〉〔曹操曰:计者,选将、量敌、度地、料卒,计於庙堂也。

〕孙子曰:兵者,国之大事也;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

故经之以五,校之以计,以索其情。

〔曹操曰:谓下五事七计,求彼我之情也。

〕一曰道,〔曹操曰:谓导之以教令。

〕二曰天,三曰地,四曰将,五曰法。

道者:令民与上同意者也;故可与之死,可与之生,民弗诡也。

〔曹操曰:危者,危疑也。

〕天者:阴阳、寒暑,时制也;顺逆,兵胜也。

〔曹操曰:顺天行诛,因阴阳四时之制。

故《司马法》曰:『冬夏不兴师,所以兼爱吾民也。

』〕地者:高下、广狭、远近、险易、死生也。

〔曹操曰:言以九地形势不同,因时制利也。

论在〈九地〉篇中。

〕将者:智、信、仁、勇、严也。

〔曹操曰:将宜五德备也。

〕法者:曲制、官道、主用也。

〔曹操曰:曲制者,部曲、旗帜、金鼓之制也。

官者,五官之分也。

道者,粮路也。

主用者,主军费用也。

〕凡此五者,将莫不闻;知之者胜,不知者不胜。

故校之以计,以索其情。

〔曹操曰:同闻五者,将知其变极,则胜也。

索其情者,胜负之情。

〕曰:主孰贤?将孰能?〔曹操曰:道德、智能。

〕天地孰得?〔曹操曰:天时、地利。

〕法令孰行?〔曹操曰:设而不犯,犯而必诛。

〕兵众孰强?士卒孰练?赏罚孰明?吾以此知胜负矣。

〔曹操曰:以七事计之,知胜负矣。

〕将听吾计,用之必胜,留之;将不听吾计,用之必败,去之。

〔曹操曰:不能定计,则退去之。

〕计利以听,乃为之势,以佐其外;〔曹操曰:常法之外也。

〕势者,因利而制权也。

曹操注孙子兵法《行军篇》

曹操注孙子兵法《行军篇》

曹操注孙子兵法《行军篇》导读:《行军篇》曹操曰:择便利而行也。

孙子曰:凡处军相敌:绝山依谷,曹操曰:近水草,便利也。

视生处高,曹操曰:生者,阳也。

战降无登:曹操曰:无迎高也。

此处山之军也。

敌若绝水,必远水;曹操曰:半渡,势不可并,故可败。

欲战,无附水而迎客;曹操曰:附,近也。

视生处高,曹操曰:水上当处其高,前向水、後当依高而处。

无迎水流:曹操曰:恐溉我也。

此处水上之军也。

绝斥泽,唯亟去无留;交军斥泽之中,依水草而背众树:曹操曰:不得已与敌会於斥泽之中。

此处斥泽之军也。

平陆处易,曹操曰:车骑之利也。

而右背高,前死後生:曹操曰:战便也。

此处陆上之军也。

凡四军之利,黄帝之所以胜四帝也。

曹操曰:黄帝始立,四方诸侯亦称帝,以此四地胜之也。

凡军好高而恶下,贵阳而贱阴。

养生处实,曹操曰:恃满实也。

养生,向水草,可放牧养畜乘。

实,犹高也。

一曰:恃实满,向水草放牧也。

是谓必胜,军无百疾。

陵丘堤防,处其阳,而右背之:此兵之利,地之助也。

上雨水,水流至;止涉,待其定也。

曹操曰:恐半渡而水遽涨也。

绝涧遇:天井、天牢、天罗、天陷、天隙,必亟去之,勿近也。

曹操曰:山深水大者为绝涧,四方高、中央下者为天井,深山所过若蒙笼者为天牢,可以罗绝人者为天罗,地形陷者为天陷,涧道迫狭、深数丈者为天隙。

吾远之,敌近之;吾迎之,敌背之。

曹操曰:所居利也。

众树动者,来也;曹操曰:斩伐树木,除道也。

众草多障者,疑也。

曹操曰:结草为障,欲使我疑也。

鸟起者,伏也;曹操曰:鸟起其上,下有伏兵。

兽骇者,覆也。

曹操曰:敌广陈张翼,来覆我也。

尘高而锐者,车来也;卑而广者,徒来也;散而条达者,采樵者也;少而往来者,营军者也。

辞卑而备益者,进也;曹操曰:其使来辞卑,使间视之,敌人增备也。

辞强而进驱者,退也。

曹操曰:诡诈也。

轻车先出居侧者,阵也;曹操曰:陈兵欲战也。

无约而请和者,谋也。

奔走阵兵者,期也;半进者,诱也。

杖而立者,饥也;汲役先饮者,渴也;见利而不进者,劳也;曹操曰:士卒疲劳也。

《孙子兵法》曹操注

《孙子兵法》曹操注

《孙子兵法》曹操注《孙子兵法》曹操注〈序〉操闻上古弧矢之利,《论语》:「足兵。

」《尚书》:「八政曰师。

」《易》曰:「师贞,丈人吉。

」《诗》曰:「王赫斯怒,爰征其旅。

」黄帝汤武咸用干戚以济世也。

《司马法》曰:「人故杀人,杀之可也。

」恃武者灭,恃文者亡。

夫差、偃王是也。

圣人之用兵,戢而时动,不得已而用之。

吾观兵书战策多矣,孙武所着深已。

审计重举,明画深图,不可相诬,而但世人未之深亮训说,况文烦富行於世者,失其旨要,故撰为略解焉。

〈计篇〉〔曹操曰:计者,选将、量敌、度地、料卒,计於庙堂也。

〕孙子曰:兵者,国之大事也;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

故经之以五,校之以计,以索其情。

〔曹操曰:谓下五事七计,求彼我之情也。

〕一曰道,〔曹操曰:谓导之以教令。

〕二曰天,三曰地,四曰将,五曰法。

道者:令民与上同意者也;故可与之死,可与之生,夏阳也。

〕故利而诱之,乱而取之,实而备之,〔曹操曰:敌治实,须备之也。

〕强而避之,〔曹操曰:避其所长也。

〕怒而桡之;〔曹操曰:待其衰懈也。

〕卑而骄之,佚而劳之,〔曹操曰:以利劳之。

〕亲而离之;〔曹操曰:以间离之。

〕攻其无备,出其不意。

〔曹操曰:击其懈怠,出其空虚。

〕此兵家之胜,不可预传也。

〔曹操曰:传,犹泄也。

兵无常势,水无常形,临敌变化,不可先传也。

故料敌在心,察机在目也。

〕夫未战而庙算胜者,得算多也;未战而庙算不胜者,得算少也。

多算胜,少算败,况无算乎!吾以此观之,胜负见矣。

〔曹操曰:以吾道观之矣。

〕〈作战篇〉〔曹操曰:欲战必先算其费,务因粮於敌也。

〕孙子曰:凡用兵之法:驰车千驷,革车千乘,带甲十万。

〔曹操曰:驰车,轻车也,驾驷马;革车,重车也,言万骑之重。

车驾四马,率三万军,养二人主炊家子,一人主保固守衣装,厩二人主养马,凡五人。

步兵十人,重以大车驾牛。

养二人主炊家子,一人主守衣装,凡三人也。

带甲十万,士卒数也。

〕千里而馈粮,〔曹操曰:越境千里。

〕则外内之费,宾客之用,胶漆之财,车甲之奉:〔曹操曰:谓购赏犹在外之也。

中国古典军事文化著作《孙子兵法》原文、注释、译文(行军篇)

中国古典军事文化著作《孙子兵法》原文、注释、译文(行军篇)

中国古典军事文化著作《孙子兵法》原文、注释、译文(行军篇)《孙子兵法》又称《孙武兵法》、《吴孙子兵法》、《孙子兵书》、《孙武兵书》等,是中国现存最早的兵书,也是世界上最早的军事著作,早于克劳塞维茨《战争论》约2300年,被誉为“兵学圣典”。

共有六千字左右,一共十三篇。

作者为春秋时祖籍齐国乐安的吴国将军孙武。

《孙子兵法》是中国古代军事文化遗产中的璀璨瑰宝,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古代军事思想精华的集中体现。

孙子兵法·行军篇【原文】孙子曰:凡处军相敌,绝山依谷,视生处高,战隆无登,此处山之军也。

绝水必远水,客绝水而来,勿迎之于水内,令半渡而击之利,欲战者,无附于水而迎客,视生处高,无迎水流,此处水上之军也。

绝斥泽,唯亟去无留,若交军于斥泽之中,必依水草而背众树,此处斥泽之军也。

平陆处易,右背高,前死后生,此处平陆之军也。

凡此四军之利,黄帝之所以胜四帝也【译文】孙子说:在各种不同地形上处置军队和观察判断敌情时,应该注意:通过山地,必须依靠有水草的山谷,驻扎在居高向阳的地方,敌人占领高地,不要仰攻,这是在山地上对军队的处置原则。

横渡江河,应远离水流驻扎,敌人渡水来战,不要在江河中迎击,而要等它渡过一半时再攻击,这样较为有利。

如果要同敌人决战,不要紧靠水边列阵;在江河地带扎营,也要居高向阳,不要面迎水流,这是在江河地带上对军队处置的原则。

通过盐碱沼泽地带,要迅速离开,不要逗留;如果同敌军相遇于盐碱沼泽地带,那就必须靠近水草而背靠树林,这是在盐碱沼泽地带上对军队处置的原则。

在平原上应占领开阔地域,而侧翼要依托高地,前低后高。

这是在平原地带上对军队处置的原则。

以上四中'处军'原则的好处,就是黄帝之所以能战胜其他四帝的原因。

【原文】凡军好高而恶下,贵阳而贱阴,养生而处实,军无百疾,是谓必胜。

丘陵堤防,必处其阳而右背之,此兵之利,地之助也。

上雨水流至,欲涉者,待其定也。

【译文】大凡驻军总是喜欢干燥的高地,避开潮湿的洼地;重视向阳之处,避开阴暗之地;靠近水草地区,军需供应充足,将士百病不生,这样就有了胜利的保证。

9孙子兵法_行军篇

9孙子兵法_行军篇
孙子兵法——行军篇
行军篇
孙子曰:凡处军、相敌:绝山依谷,视生处高,战隆无登,此处山之军也。绝水必远水; 客绝水而来,勿迎之于水内,令半济而击之,利;欲战者,无附于水而迎客;视生处高, 无迎水流,此处水上之军也。绝斥泽,惟亟去无留;若交军于斥泽之中,必依水草而背众 树,此处斥泽之军也。平陆处易,而右背高,前死后生,此处平陆之军也。凡此四军之利, 黄帝之所以胜四帝也。
行军篇
敌近而静者,恃其险也;远而挑战者,欲人之进也;其所居易者,利也;众树动者,来也; 众草多障者,疑也,鸟起者,伏也;兽骇者,覆也。尘高而锐者,车来也;卑而广者,徒 来也;散而条达者,樵采也;少而往来者,营军也。辞卑而益备者,进也;辞强而进驱者, 退也;轻车先出居其侧者,陈也;无约而请和者,谋也;奔走而陈兵车者,期也;半进半 退者,诱也。杖而立者,饥也;汲而先饮者,渴也;见利而不进者,劳也。鸟集者,虚也; 夜呼者,恐也;军扰者,将不重也;旌旗动者,乱也;吏怒者,倦也;粟马肉食,军无悬 缻,不返其舍者,穷寇也。谆谆翕翕,徐与人言者,失众也;数赏者,窘也;数罚者,困 也;先暴而后畏其众者,不精之至也;来委谢者,欲休息也。兵怒而相迎,久而不合,又 不相去,必谨察之。
行军篇
兵非益多也,惟无武进,足以并力、料敌、取人而已;夫惟无虑而易敌者,必擒于人。
卒未亲附而罚之则不服,不服则难用也;卒已亲附而罚不行,则不可用也。故令之以文, 齐之以武,是谓必取。令素行以教其民,则民服;令不素行以教其民,则民不服。令素行 者,与众生而处实,军无百疾,是谓必胜。丘陵堤防,必处其阳 而右背之。此兵之利,地之助也。上雨,水沫至,欲涉者,待其定也。凡地有绝涧、天井、 天牢、天罗、天陷、天隙,必亟去之,勿近也。吾远之,敌近之;吾迎之,敌背之。军行 有险阻、潢井、葭苇、山林、蘙荟者,必谨覆索之,此伏奸之所处也。

行军篇:行军宿营,比交战更重要。

行军篇:行军宿营,比交战更重要。

行军篇:行军宿营,比交战更重要。

孙子曰:“ 凡处军相敌:绝山依谷,视生处高,战隆无登,此处山之军也。

绝水必远水;客绝水而来,勿迎之于水内,令半济而击之,利;欲战者,无附于水而迎客;视生处高,无迎水流,此处水上之军也。

“凡军好高而恶下,贵阳而贱阴,养生而处实,军无百疾,是谓必胜。

丘陵堤防,必处其阳,而右背之。

此兵之利,地之助也。

“上雨,水沫至,欲涉者,待其定也。

“凡地有绝涧、天井、天牢、天罗、天陷、天隙,必亟去之,勿近也。

吾远之,敌近之;吾迎之,敌背之。

”这一讲我们进入《孙子兵法》的第九篇《行军篇》。

你要注意《孙子兵法》每一篇的内容和标题并不是完全对应的,相互各篇之间的内容也有交叉。

之前在《虚实篇》和《军争篇》,我们用了不少篇幅讲行军的内容,而第九篇是专门的《行军篇》。

第九篇讲的行军跟前面讲的有什么区别呢?前面重点讲行军的战略意义和战略价值,而这一讲所讲的行军则重点谈具体行军的战术原则,比如说在不同的地形,你应该怎么安排行军宿营。

在《行军篇》里,孙子也不是只谈行军和宿营,所以我们分了三讲来讲这一篇。

第一讲,讲具体行军宿营的战术守则。

第二讲,讲侦察兵的32条行动法则。

第三讲,讲养兵之道。

四种地形的行军宿营守则《行军篇》开篇名义:“凡处军相敌”,处就是说你要怎么处置你的军队,在处军这个概念里面,不只是行军,还包括行军和宿营。

相敌是我们下一讲要讲的,相敌就是侦察。

那应该怎么行军宿营呢?主要还是看地形,这里主要讲了四种不同的地形,有四种不同行军和宿营的原则。

第一种地形是山地,军队在山地行军和宿营,要注意三条:第一,你带兵要靠近山谷。

因为山谷才有水源和草料,不管是人要喝水还是马要吃草,只有在山谷才能解决。

第二,不要去谷底,行军要有一定的高度,特别注意你要从阳面走。

走阳面不光是指行军,更重要的是指扎营。

你扎营在阳面,它才干燥和通风,你的军队才不容易生病。

军队是密集人群的聚集,最可怕的不是战斗减员和流血牺牲,最可怕的是起瘟疫。

孙子兵法第九篇行军篇

孙子兵法第九篇行军篇

粟马肉食,军无悬缶,不 返其舍者,穷寇也。 军队中没有悬着的炊具 营房

用粮食喂马,杀掉拉辎重大车的牛
吃肉,收拾其炊具,部队不返营舍的,
是准备拼命突围或逃跑的穷寇。

谆谆翕翕,徐与人言者, 失众也;数赏者,窘也;数罚 者,困也;
低声下气同部队讲话的,是敌将失 去人心;不断奖励的,是敌军没有办法; 不断惩罚的,是敌军处境困难;
兵非益多也,惟无武进, 足以并力、
兵力并非益多益好,只要不盲目冒 只要 冒进 集中兵力 进,而能集中力量,判明敌情,选拔人
料敌、取人而已;夫惟无虑而 才,就行啦。只有那种毫无深思熟虑而 易敌者, 分析判 争取 无深谋远虑
断敌情 人心 又轻敌妄动 又轻敌的人,必定会被敌人所俘虏。 势必成为敌人的俘虏
尘土高而尖的,是敌人的战车来了;
尘土低而宽广的,是敌人的步兵来了;尘
土疏散飞扬的,是敌人在砍柴曳柴火;尘
土少而时起时落的,是敌人正在扎营。
辞卑而益备者,进也;辞 强而进驱者,退也;轻车先出 • 居其侧者,陈也;
敌人派来的使者措辞谦逊却正在加 紧战备的,是准备进攻;敌人派来的使 者措辞强硬而摆成前进姿态的,是准备
我前进;敌人之所以不居险要而居平地, 定有它的好处和用意。
众树动者,来也;众草多 障者,疑也;鸟起者,伏也; 兽骇者,覆也; •
无风而许多树木摇动的,是敌人隐蔽前来;
丛草中有许多障碍的,是敌人布下的疑阵;
鸟飞起的,是下面有伏兵;野兽被惊吓跑
的,是敌人大举来袭;
尘高而锐者,车来也;卑 而广者,徒来也;散而条达者, 樵采也;少而往来者,营军也。 •
军纪军法来统一步调,这样的军队去打
仗就一定能取胜。平素严格贯彻命令来

孙武《孙子兵法·行军篇》原文译文及注释

孙武《孙子兵法·行军篇》原文译文及注释

孙武《孙子兵法·行军篇》原文|译文及注释《孙子兵法·行军篇》是春秋时期兵法家孙武创作的一篇散文。

主要讲军队平时训练和将领的个人修养。

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吧!《孙子兵法·行军篇》原文作者:孙武孙子曰:凡处军相敌:绝山依谷,视生处高,战隆无登,此处山之军也。

绝水必远水;客绝水而来,勿迎之于水内,令半济而击之,利;欲战者,无附于水而迎客;视生处高,无迎水流,此处水上之军也。

绝斥泽,惟亟去无留;若交军于斥泽之中,必依水草而背众树,此处斥泽之军也。

平陆处易,而右背高,前死后生,此处平陆之军也。

凡此四军之利,黄帝之所以胜四帝也。

凡军好高而恶下,贵阳而贱阴,养生而处实,军无百疾,是谓必胜。

丘陵堤防,必处其阳,而右背之。

此兵之利,地之助也。

上雨,水沫至,欲涉者,待其定也。

凡地有绝涧、天井、天牢、天罗、天陷、天隙,必亟去之,勿近也。

吾远之,敌近之;吾迎之,敌背之。

军行有险阻、潢井、葭苇、山林、蘙荟者,必谨覆索之,此伏奸之所处也。

敌近而静者,恃其险也;远而挑战者,欲人之进也;其所居易者,利也。

众树动者,来也;众草多障者,疑也;鸟起者,伏也;兽骇者,覆也;尘高而锐者,车来也;卑而广者,徒来也;散而条达者,樵采也;少而往来者,营军也。

辞卑而益备者,进也;辞强而进驱者,退也;轻车先出居其侧者,陈也;无约而请和者,谋也;奔走而陈兵车者,期也;半进半退者,诱也。

杖而立者,饥也;汲而先饮者,渴也;见利而不进者,劳也;鸟集者,虚也;夜呼者,恐也;军扰者,将不重也;旌旗动者,乱也;吏怒者,倦也;粟马肉食,军无悬缻,不返其舍者,穷寇也;谆谆翕翕,徐与人言者,失众也;数赏者,窘也;数罚者,困也;先暴而后畏其众者,不精之至也;来委谢者,欲休息也。

兵怒而相迎,久而不合,又不相去,必谨察之。

兵非益多也,惟无武进,足以并力、料敌、取人而已。

夫惟无虑而易敌者,必擒于人。

卒未亲附而罚之,则不服,不服则难用也。

卒已亲附而罚不行,则不可用也。

009孙子兵法导读行军篇解析

009孙子兵法导读行军篇解析

? 粟马肉食,军无悬缶,不返其舍者,穷寇也;谆谆 歙歙,徐与人言者,失众也;数赏者,窘也;数罚 者,困也;先暴而后畏其众者,不精之至也;来委 谢者,欲休息也。兵怒而相迎,久而不合,又不相 去,必谨察之。
? 兵非贵益多也,惟无武进,足以并力、料敌、取人 而已;夫惟无虑而易敌者,必擒于人。 卒未亲而罚 之则不服,不服则难用也;卒已亲附而罚不行,则 不可用也。故令之以文,齐之以武,是谓必取。令 素行以教其民,则民服;令素不行以教其民,则民 不服。令素行者,与众相得也。
? 本章大致可分为三大部分:
? 第一部分、不同地形的处军原则 ——处军之法 ? 第二部分、三十二相敌术 ——相敌之法 ? 第三部分、治军统众的指导思想 ——统众之法
? 第一部分、不同地形的处军原则: ? 一、一般地形的处军之法
? (1)处山之军 ? (2)处水上之军 ? (3)处斥泽之军 ? (4)处平陆之军
? 前死后生:前低后高。即背靠山险而面向平易。曹 操注:“战便也。”按 :孙子言地形皆以高为“生”, 以下为“死”,故上文有“视生处高”之言。
? 【译文】在平原上应占领开阔地域,而侧翼要依托 高地,前低后高。这是在平原地带上对军队处置的 原则。
? 【原文】凡此四军之利,黄帝之所以胜四帝 也。
? 黄帝之所以胜四帝也:据《史记 ·五帝本纪》 载黄帝曾败炎帝于阪泉,杀蚩尤于琢鹿,并 北逐荤粥,统一黄河流域。所胜未足四帝之 数,故致诸家疑原文有误。汉简本《黄帝伐 赤帝》篇有“ (南伐赤帝 ), ……东伐 (青 ) 帝……西伐白帝, ……北伐黑帝 ……已胜四 帝,大有天下”,可知原文作“四帝”不误 。
? 养生而处实,养生,指人马得以休养生息。处实, 指择运输便利而物资供应丰实之地而处。曹操 注:“恃满实也。养生向水草,可放牧养畜乘。实, 犹高也。”梅尧臣注谓“实”指“利粮道”,近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曹操注孙子兵法《行军篇》
导读:《行军篇》
曹操曰:择便利而行也。

孙子曰:凡处军相敌:绝山依谷,曹操曰:近水草,便利也。

视生处高,
曹操曰:生者,阳也。

战降无登:
曹操曰:无迎高也。

此处山之军也。

敌若绝水,必远水;
曹操曰:半渡,势不可并,故可败。

欲战,无附水而迎客;
曹操曰:附,近也。

视生处高,
曹操曰:水上当处其高,前向水、後当依高而处。

无迎水流:曹操曰:恐溉我也。

此处水上之军也。

绝斥泽,唯亟去无留;交军斥泽之中,依水草而背众树:
曹操曰:不得已与敌会於斥泽之中。

此处斥泽之军也。

平陆处易,曹操曰:车骑之利也。

而右背高,前死後生:
曹操曰:战便也。

此处陆上之军也。

凡四军之利,黄帝之所以胜四帝也。

曹操曰:黄帝始立,四方诸侯亦称帝,以此四地胜之也。

凡军好高而恶下,贵阳而贱阴。

养生处实,
曹操曰:恃满实也。

养生,向水草,可放牧养畜乘。

实,犹高也。

一曰:恃实满,向水草放牧也。

是谓必胜,军无百疾。

陵丘堤防,处其阳,而右背之:此兵之利,地之助也。

上雨水,水流至;止涉,待其定也。

曹操曰:恐半渡而水遽涨也。

绝涧遇:天井、天牢、天罗、天陷、天隙,必亟去之,勿近也。

曹操曰:山深水大者为绝涧,四方高、中央下者为天井,深山所过若蒙笼者为天牢,可以罗绝人者为天罗,地形陷者为天陷,涧道迫狭、深数丈者为天隙。

吾远之,敌近之;吾迎之,敌背之。

曹操曰:所居利也。

众树动者,来也;
曹操曰:斩伐树木,除道也。

众草多障者,疑也。

曹操曰:结草为障,欲使我疑也。

鸟起者,伏也;
曹操曰:鸟起其上,下有伏兵。

兽骇者,覆也。

曹操曰:敌广陈张翼,来覆我也。

尘高而锐者,车来也;卑而广者,徒来也;散而条达者,采樵者也;少而往来者,营军者也。

辞卑而备益者,进也;
曹操曰:其使来辞卑,使间视之,敌人增备也。

辞强而进驱者,退也。

曹操曰:诡诈也。

轻车先出居侧者,阵也;
曹操曰:陈兵欲战也。

无约而请和者,谋也。

奔走阵兵者,期也;半进者,诱也。

杖而立者,饥也;汲役先饮者,渴也;见利而不进者,劳也;
曹操曰:士卒疲劳也。

鸟集者,虚也。

夜呼者,恐也;
曹操曰:谆谆,语貌;翕翕,失志貌。

数赏者,窘也;数罚者,困也。

先暴而後畏其众者,不精之至也。

曹操曰:先轻敌,後闻其众,则心恶之也。

来委谢者,欲休息也。

兵怒而相近,久而不合,又不相去,必谨察之。

曹操曰:备奇伏也。

兵非多益,
曹操曰:权力均也。

一云:兵非贵益多。

无武进,
曹操曰:未见便也。

足以并力、料敌、取人而已。

曹操曰:厮养足也。

夫唯无虑而易敌者,必擒於人。

卒未专亲而罚之,则不服,不服则难用也;卒已专亲而罚不行,则不可用也。

曹操曰:恩信已洽,若无刑罚,则骄惰难用也。

故合之以文,齐之以武,
曹操曰:文,仁也;武,法也。

是谓必取。

令素行以教其民,则民服;素不行以教其民,则民不服。

令素行者,与众相得也。

感谢您的阅读,本文如对您有帮助,可下载编辑,谢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