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东部地区小学“留守生”心理健康

合集下载

《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现状及解决策略》课题研究实施方案

《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现状及解决策略》课题研究实施方案

《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现状与对策研究》之老阳三干创作课题研究实施方案一、课题简直定(一)课题的名称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现状与对策研究(二)课题及关键词概念界定1.留守儿童:是指父母双方或一方外出到外地打工,而自己留在农村生活的孩子们.他们一般与自己的父亲或母亲中的一人,或与隔辈亲人,甚至父母亲的其他亲戚、朋友一起生活.2.心理健康:指精神、活动正常、心理素质好.年夜多与遗传(基因)相关.既能过着平平淡淡的日子,也能经受各种事件的发生.心理健康暗示在社交、生产、生活上能与其他人坚持较好的沟通或配合.3.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现状及解决战略:主要研究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现状,以及解决这种现状的应对法子,从而增进留守儿童健康生长.(三)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1.有关素质教育的基本理论.素质教育的核心是培养一个完整的人,要求学生要有健康的人格,对小学生来讲,健康人格的培养,素质教育的胜利实施,离不开良好习惯的养成,换句话说,要通过一系列良好习惯的养成才华培养出完整的人来.2.新课程改革的理念.新的课程改革向教育提出了面向全体的要求,要求关注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而留守儿童因其特殊的布景,成为木桶理论中最短的一块板,尤其要受到重视和关爱.3.构建和谐社会理论.建设和谐社会体现在教育上,就是要推进教育均衡化发展,就是要进一步扩年夜教育平等,而儿童的可塑性为这一目标实现奠基了良好的基础.二、研究课题的提出(一)课题研究的布景1.关注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问题是时代的要求.随着城镇化法式的加快,在我国广年夜农村,进城打工已成为农民获取经济来源的主要方式,尤其近几年,进城打工的农民数量越来越多,这种“衣锦还乡寻富路,离田离土求发展”的状况,致使社会上形成了一群不能完全享受父母关爱、家庭温暖的特殊群体——“留守儿童”.据统计,我国1.2亿农民终年外出务工经商,或到外地打工挣钱.由此发生近2000万少年儿童留守家中,其中14周岁以下的占86.5%,按全国3.6亿儿童来计算,每18个孩子就有一人不能与父母共同生活,而且这个数字逐年在增长.这部份“留守儿童”由于长时间家庭教育相对缺失,他们的心理和人格的暗示都明显有别于有正常家庭教育的孩子,这些孩子有的逃学、旷课、不交作业、说谎,沾染打斗等不良习气;还有的孩子因第二监护人管理不妥而离家出走,甚至被拐卖.“留守儿童”现象成了一个新的社会话题,特别是能否保证留守儿童的健康心理已成为讨论的热点.2.关注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是社会发展肯定的趋势.父母在外打工的“留守儿童”,由于远离父母,缺少家庭温暖,面对复杂的社会,身心健康生长尤其令人担心.由于长期缺少父母的关爱,他们有心事无处诉说,只能用自己稚嫩的双肩扛下所有问题,很容易形成精神或人格障碍.“留守儿童”就像乡村的小草一样,在复杂的社会环境中自生自长着.如何教育好这些“留守儿童”,使他们健康生长,已成为一个不容忽视的社会问题.3.关注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状况是摆在我校面前的严峻课题.我校地处城乡结合部,近年来,随着城市建设的发展,我校留守儿童数量已达在校学生的6%.这些打工族的子女,由爷爷、奶奶或其他亲戚朋友看管,给家庭教育、学校教育以及青少年健康生长都带来了很多问题,如何解决这些问题已迫在眉捷.为教育这些“留守儿童”寻求战略办法,我们提出了《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现状及解决战略》课题.(二)本课题研究的意义和价值1.国内研究现状:自20世纪90年代,留守儿童进入年夜众的视野,其概念随着社会进步而嬗变.留守儿童作为农民工的衍生群体,其关注度从社会的边缘走向焦点.研究者从分歧视角对留守儿童的心理、体质、学业、社会性等方面展开了年夜量的研究,积累了丰富的功效,但结论年夜相径庭.留守儿童将长期存在,教育关爱工作任重道远,须防止留守儿童个体标签化,做好顶层设计,整合多方资源,建立长效工作机制,弥补家庭教育缺失,增进留守儿童健康生长.2.国外研究现状:留守儿童问题是一个全球性的问题.Yeoh 认为,“留守儿童”是指那些在移民过程中错过了迁徙机会、未能被一起带走甚至被遗弃在家乡并由亲戚或熟人照顾的儿童; 世界范围内受父母移民影响的留守儿童数量巨年夜.国外留守儿童的研究内容主要涉及留守儿童的规模,以及移民对留守儿童的日常生活、教育、医疗和健康、心理和行为等方面的影响.研究者不单描述了留守儿童各方面的发展状况,而且对移民影响留守儿童发展的机制和过程也比力感兴趣,提出了一系列中介和调节因素.从研究内容上看,国外对留守儿童研究的主要内容是留守儿童的规模以及移民对留守儿童的日常生活、教育、医疗和健康、心理和行为等方面的影响.3.从以上国内外研究来看,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状况的研究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但对这类问题的研究只是停留在理论层面,还缺乏系统性的内容和可把持性较强的做法,本课题正是基于此,从农村留守儿童的实际动身,以一线教师的亲身经历,全面了解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问题的现状,挖掘造成留守儿童心理健康问题的成因,制定培养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的办法,并在此基础上形成一套值得推广的行之有效的战略,为解决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问题试图寻找一个突破口.(三)研究条件(可行性分析)1.课题组成员既有学校领导又有一线教师,年龄结构合理,专业技术过硬,其中六位成员介入过省市级课题研究,并已经顺利结题.2.本课题是在充沛研究文献、了解留守儿童现状的基础上提出的,对课题研究的初步方案向有关教研部份的专家提请咨询与论证,因此本课题符合以后素质教育、课改方向,具有现实针对性,人文关怀性,理论依据充沛、科学.3.本课题研究目标内容清晰,可把持性强,阶段目标与实施过程都很明确,完成课题的可行性有充沛保证.4.我校“留守儿童之家”“心理咨询室”已建成使用,有一定的硬件设施和资料积累,为本课题研究提供了方便.5.课题负责人和相关人员为此课题已潜心研究了很长时间,三位教师介入了心理咨询师辅导并介入了考核,能够比力准确地、全方位地掌控该课题的研究方向,有能力协同课题组成员完本钱课题的研究.6.学校教科研经费充分,能确保此课题顺利实施.三、课题研究的设计(一)实践目标1.通过农村小学阶段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研究,了解以后我校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的现状.2.通过农村小学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研究,根据所获数据资料,分析造成以后留守儿童心理健康异常的各种因素.3.通过农村小学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研究,指出学校、家庭教育中存在的分歧理的教育方式.4.通过农村小学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研究,探究合适的解决战略.5.通过农村小学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研究,进行科学的比较实验和总结.(二)实效性目标1.通过农村小学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研究,培养学生的主动学习的心理健康;专心致志的心理健康;严格执行学习计划按时定量的心理健康;多思、善问、年夜胆质疑的心理健康;讲究学习卫生的习惯.2.通过农村小学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研究,形成一套可把持、可推广的留守儿童心理健康培养提高方案,为广年夜农村地域的小学“留守儿童”心理健康培养提供参考,推动课改工作的实施课题研究中,我们将以马克思主义教育哲学为指导,立足学校的办学宗旨和自身发展的需要,运用系统科学的思维、原理和方法对课题进行整体设计,然后分工负责,分头实施,把实施结果综合起来,获得最优化的效果.(三)课题研究的内容我们结合本校留守儿童实际情况,重点研究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状况,以及解决这种状况的可行性战略,从而增进留守儿童健康生长.(四)课题研究的基本方法1.行动研究法.行动研究法是本课题研究的基本方法.在自然的条件下进行实践,并对实践不竭进行反思,通过计划、实践、观察和反思四个步伐展开.对本课题,课题成员要走近学生家庭,走入学生群体亲自调查了解留守儿童的学习生活情况.通过对实践结果的检验、观察、反思,寻找得失的原因,制定对策,以指导下一阶段的实践计划.2.案例研究法.案例研究法是对单一的研究对象进行深入而具体研究的方法.在本研究中,教师可以选取一些典范的留守儿童进行个案研究,对研究对象进行全面、深入的考察和分析.用追踪法、追因法、分析法等方法进行个案研究.3.经验总结法.经验总结是教育科研中普遍应用的方法.在本课题研究中,要及时地通过分析、反思,不竭地总结经验,并将经验在一定范围内共享并反复地实践,以增进经验向理论发展.4.开通多种电子途径,搭建教师间关于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反思、交流、合作的有效平台.(五)课题研究的周期和步伐第一阶段:准备阶段(2016年6月——2016年12月)这一阶段的主要工作:2016年6月:申报课题,请县教育局专家评估、并报市教育局立项和审批.2016年7月:学校加快硬件建设,为实验做好硬件准备.2016年8月:继续加强硬件建设,学习有关的教育理论.2016年9月:对留守儿童进行问卷调查分析,建立留守儿童档案.2016年10月:对课题研究的科学性、合理性、可行性进行论证.2016年11月:召开研讨会,研究方案的设计.2016年12月:成立课题小组,拟定课题研究计划.第二阶段:实施阶段(2017年1月——2018年8月)这一阶段的主要工作:2017年1月:走访留守儿童家庭,了解留守儿童的生活情况.2017年2月:邀请专家给予指导,进一步明确研究目标和研究方法.2017年3月:确定留守儿童的典范研究对象,记录其存在的心理问题.2017年4月: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对留守儿童的暗示作好记录.2017年5月:继续开展活动,记录暗示.2017年6月:整理收集资料,针对研究过程中呈现的问题研究,研究对策.2017年7月:撰写论文.2017年8月:及时跟踪,走访家庭,记录暗示.2017年9月:针对问题开展各种活动,增进留守儿童在活动中进步与生长,并做好记录.2017年10月:继续针对性的开展活动,解决留守儿童心理存在的问题.2017年11月:继续开展活动,记录留守儿童的点滴变动.2017年12月:跟踪随访,记录留守儿童在家庭中的变动.2018年1月:召开研讨会,总结交流经验,撰写论文.2018年2月:进行理论学习,写好心得体会,提高理论水平.2018年3月:观察留守儿童在校暗示,做好记录.2018年4月:反思留守儿童的种种暗示,进一步研究相关对策.2018年5月:理论指导行动,及时开始针对性的活动,进一步提升留守儿童的综合素质.2018年6月:继续研究,及时总结经验和方法,并讨论交流.2018年7月:撰写个案分析2018年8月:撰写阶段性课题研究陈说.第三阶段:总结功效与结题阶段(2018年9月——2018年11月)这一阶段的主要工作:2018年9月:整理有关研究的过程性资料.2018年10月:归纳总结研究功效.2018年11月:撰写结题陈说,填写课题研究功效鉴定书,请专家进行研究鉴定.(六)研究预期功效及形式1.课题研究结题陈说.2.案例、论文集.3.留守儿童展示课.4.教师、学生有关获奖证书.四、课题研究保证办法(一)组织保证成立了课题领导小组、课题研究小组、课题指导小组,做到研究任务、时间、人员三落实.1.课题领导小组:组长:陈灯荣王之荣成员:谢长胜茆厚明谢珺王敏魏晓莹曹庭婷石友梅李开军付丽丽2.课题研究组人员分工:组长:陈灯荣全面负责课题实施研究,组织管理,经费保证.副组长:王之荣协助组长统筹安插课题的实验研究工作.成员:谢长胜实施课题研究,整理文字资料.茆厚明负责资料收集、整理和档案管理工作.王敏实施课题研究,撰写阶段性总结.谢珺实施课题研究、整理和档案管理工作.魏晓莹实施课题研究,撰写论文、案例等.曹庭婷实施课题研究,撰写论文、案例等.石友梅实施课题研究,收集整理案例等.李开军实施课题研究,收集整理案例等.付丽丽实施课题研究,撰写论文、案例等.3.课题指导小组:特邀下列专家担负我校课题研究顾问.魏方尧(定远县教育局教研室副主任)马跃苍(定远县教育局教研室副主任)陈邰(定远县教育局教研室副主任)(二)制度保证.学校制定了《城北小学课题研究管理制度》,实行学习研究制度、课题档案制度、家校联系制度、功效汇报制度、课题实施情况陈说制度、经费保证制度和课题研究奖励制度.学校将课题研究实施纳入到学校的教学惯例管理中,按期检查、考核、评估各部份的工作,课题领导组按期检查、考核、评估教师实施情况,并与学校奖励挂钩,与教师评先、评优挂钩,以激励为杠杆,激发教师研究热情.(三)技术保证.课题组成员科研素质高、结构合理.有干劲,有丰富的教学经验和指导能力,在国家和省市级以上发表论文多篇,具备研究的实力.陈灯荣、谢长胜老师都曾承当过省、市级课题研究并结题,魏晓莹等三位老师介入心理咨询辅导并通过考核.领导的重视、强年夜的科研步队、前瞻的研究方向和合理的经费保证为课题的实施提供了充沛可行性.(四)工作协调.做到课题研究与学校工作相结合相协调,教学科研化,科研教学化,使学校教育教学与教育科研同步发展.(五)具体要求思想是行动的指南.教科研对我们来说是一件新鲜而艰巨的任务,我们理论缺乏,经验缺乏,因此,我们实验教师要坚定信心,不怕享乐,敢为人先,敢走自己的路,在摸索中前进,在失败中生长.2.加强学习、培训任何实践,离开科学理论的指导,都只能是盲目的.因此,作为课题的成员必需加强相关理论知识的学习.只有加强学习,才华提升教师的理论水平,才华确保课题试验的胜利实施.课题组对教师进行专题培训,明确课题研究内容,提升教师科研意识,开阔教学视野.(1)课题组成员在教育实践中关注留守儿童身心发展,及时总结经验.(2)课题组成员经常反思、研究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教学反思是教师从事教学研究的基本手段,教师在实践中掌握了这种手段无疑是掌握了自己的专业生长与发展的重要工具.我们力求通过案例的分析、研究,找出解决留守儿童心理障碍的法子.(3)要对留守儿童的学习情况进行跟踪问卷调查,要给他们缔造一种民主和谐、轻松愉悦、有助于探索的学习环境,要关注学生的个体不同,因材施教,满足分歧学生的学习需求,增进每位学生的全面发展.课题组成员应及时联系实际案例对阶段性功效进行总结研究.只有经过探究和调整,才华找到解决问题的战略,我们的课题实验才华在不竭的“总结—调整—再总结—再调整”中取得胜利.城北小学心理健康课题组二0一六年六月二十六日。

浅谈农村小学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教育策略

浅谈农村小学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教育策略

浅谈农村小学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教育策略农村小学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教育是一个重要而复杂的问题。

由于父母因工作或其他原因无法陪伴孩子,留守儿童经常面临着孤独、焦虑和沮丧的情绪。

为了帮助他们建立良好的心理健康,农村小学应该采取以下几个策略。

要加强对留守儿童的情绪辅导和关爱。

农村小学可以设立心理健康教育专门小组,由专业人员组成,负责关注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状况,帮助他们排解情绪,减轻焦虑和沮丧。

辅导员可以定期进行心理疏导和情绪管理的培训,教给留守儿童一些自我调节情绪的技巧,比如放松训练和情绪释放等。

学校也可以组织一些团体活动,增加孩子的社交机会,帮助他们建立友谊,减少孤独感。

加强对留守儿童家长的支持和指导。

留守儿童的家长往往因为工作繁忙,无法给予孩子足够的关爱和陪伴,进而影响到孩子的心理健康。

农村小学应该加强对留守儿童家庭的家访,了解他们的具体情况,提供必要的支持和指导。

可以邀请专业人士到学校开展家庭教育讲座,帮助家长学习如何更好地关心孩子、沟通和培养孩子的自主性。

学校还可以为留守儿童家庭提供一些就业机会,减少家庭经济压力,改善家庭环境。

加强对留守儿童的教育和发展。

农村小学应该制定一套特别针对留守儿童的教育活动。

这些活动可以包括培养学习兴趣和习惯,提高学业成绩,增强自信心等。

学校可以组织一些兴趣班,如音乐、舞蹈、绘画等,开展社团活动,如运动队、手工制作等,让留守儿童有机会参与各种课外活动,培养他们的兴趣爱好,丰富他们的精神世界。

学校还应该加强对留守儿童的职业规划教育,通过进行一些职业技能培训,帮助留守儿童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

农村小学应该采取综合性的策略,加强对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教育。

这包括情绪辅导和关爱、家长支持和指导,以及提供有针对性的教育和发展活动。

通过这些策略的实施,可以帮助留守儿童建立积极的心态,增强他们的心理健康,为他们的成长和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报告

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报告

03
调查样本和方法
Chapter
调查范围和样本选取
调查范围
本次调查选取了全国范围内具有代表 性的农村地区作为样本,涵盖了东、 中、西部地区。
样本选取
采用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从每个选 取的地区中抽取一定数量的农村留守 儿童作为调查对象。
调查方法和工具
调查方法
采用问卷调查、访施
01 02 03 04
干预措施
个体干预:针对有心理问题的留守儿童,提供一对一的心理咨询和治 疗服务,帮助他们解决心理问题
团体干预:组织留守儿童参加心理团体辅导活动,促进他们之间的交 流和互助,提高他们的心理健康水平
家庭和学校干预:加强家庭和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家长和教师 对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的关注度和支持度
预防措施
加强家庭教育:提高家长对子女心理健康的重视程度,增强亲子沟通,建立良好的家庭关系
提供社会支持:加强社区建设,提高社会对留守儿童的关注度和支持度,提供心理咨询和心 理辅导等服务
留守儿童心理问题预防和干预措施
• 提高个人心理素质:培养留守儿童的自我调 节能力和心理适应能力,增强自信心和抗挫 能力
家庭因素对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的影响最为显著。父母外出务工、家庭经 济条件较差、与父母沟通不足等都可能导致留守儿童出现心理问题。
学校因素也是影响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的重要因素。例如,学校氛围、师 生关系、同学之间的相处方式等都会对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产生影响。
社会因素同样不能忽视。社会对留守儿童的关注程度、媒体报道等也会 对其心理健康产生影响。
留守儿童心理问题表现及影响因素
学习成绩下降、注意力不集中等学习问题 影响因素分析
家庭因素:父母外出务工、家庭经济困难、亲子沟通不足等

浅谈农村小学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

浅谈农村小学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

浅谈农村小学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1. 引言1.1 留守儿童问题的严重性农村小学留守儿童是指由于父母长期在外务工或其他原因导致在农村地区留守家庭的儿童。

留守儿童通常缺乏父母的关爱和陪伴,他们在家庭和学校环境中面临着诸多问题和挑战。

留守儿童问题的严重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留守儿童缺乏家庭温暖和关爱,缺乏正常的父母陪伴和教育,容易产生孤独、焦虑和抑郁等心理问题。

他们经常感到无助和沮丧,容易产生自卑情绪,影响其心理健康的发育。

留守儿童缺乏家庭监督和教育,容易受到外界不良影响,比如沉迷于网络游戏、早恋等不良行为。

他们的自我控制能力较弱,容易走上错误的道路,影响其健康成长。

留守儿童在学校中常常表现出行为不端、学习困难等问题,他们缺乏家庭支持和指导,容易产生学习压力和适应困难,影响其学业成绩和学习态度。

留守儿童问题的严重性不容忽视,需要引起社会各界的重视和关注。

只有通过加强农村小学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促进他们身心健康的全面发展,才能有效解决这一社会问题。

1.2 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心理健康教育在现代社会中显得尤为重要,而对于农村小学留守儿童来说,更是至关重要。

心理健康教育可以帮助留守儿童建立积极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增强他们的心理抵抗力,避免受到外界负面影响的侵袭。

心理健康教育可以帮助留守儿童更好地适应生活环境的变化和挑战,提高他们的应对能力和适应能力。

心理健康教育可以促进留守儿童与同伴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帮助他们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减轻心理孤独感和焦虑情绪。

心理健康教育还可以引导留守儿童正确处理情绪问题,养成良好的心理习惯,减少不良行为的发生。

农村小学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只有通过有针对性的心理健康教育,才能更好地保障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

2. 正文2.1 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现状留守儿童是指父母长期外出务工或其他原因导致在农村家中无人照料的儿童。

他们长期独自生活在家中或由老人、亲戚照顾,缺乏父母的关爱和陪伴,心理健康问题日益凸显。

2024年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计划(三篇)

2024年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计划(三篇)

2024年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计划一、指导思想在科技飞速发展的今天,要求我们培养的人才必须具备优良的心理品质和完善的人格。

自信是一个人成才素质中的重要因素,是人格的核心部分。

在提倡“以人为本”的今天,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教师如何去关爱学生,让自信扎根于学生的心灵,尤其显得十分的重要。

二、活动目标1、通过心理健康教育,引导学生认识自己,提高对学习环境和社会环境的适应能力。

2、通过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学生乐观自信,友善待人,诚实守信,开拓创新,追求向上,不畏艰难的健全人格。

3、通过心理健康教育,使学生善于控制调节自己,排除心理困扰和行为偏差,树立人生理想,并具备个人发展能力。

三、实施步骤1、提高小学生对校园生活的适应能力(特别是一、二年级),培养他们开朗、合群、乐学、自助的独立人格。

2、培养学生善于与老师,同学交往的能力,不断正确认识自我,悦纳自我,增强自我调控、承受挫折、适应环境的能力。

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

3、帮助学生克服孤独、依赖、由学习和环境的不适所带来的困惑和交往障碍。

对这部分学生给予科学有效的心理咨询和辅导,使他们尽快摆脱障碍,调节自我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增强发展自我的能力。

四、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1、全面渗透在学校教育的全过程中,在学科教学各项教育活动、班级工作中,都应该注重对学生心理健康的教育。

2、在三至六年级中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同时举办心理健康教育的专题讲座,帮助学生掌握一般的心理保健知识和方法,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

3、开展心理咨询和心理辅导,通过学校的各种途径(心理咨询室定时开放、悄悄话信箱、绿色热线),对个别存在心理问题或出现心理障碍的学生要进行认真、耐心、科学的心理辅导,帮助学生解除心理障碍,事后建立好心理档案。

4、建立学校和家庭心理健康教育的沟通渠道,优化家庭教育环境,引导和帮助学生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观,以良好的行为、正确的方式去影响和教育子女。

五、对心理辅导教师素质与能力的要求1、要有开朗、热情、善解人意富有爱心的健康人格。

农村留守儿童生活现状及心理健康问题调查表

农村留守儿童生活现状及心理健康问题调查表

农村留守儿童生活现状及心理健康问题调查表1. 背景介绍农村留守儿童是指双亲或双亲一方外出务工,留守在农村的未成年子女。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大量的农村劳动力涌向城市就业,留守儿童问题日益凸显。

他们由于父母不在身边,生活、学习、情感等方面面临一系列问题,包括心理健康问题。

2. 农村留守儿童的生活现状1) 学习状况:由于父母不在身边,农村留守儿童的学习辅导和监督不足,导致学业进步缓慢。

2) 生活条件:缺乏家庭关爱和照料,生活缺乏温馨氛围,饮食、生活起居和个人卫生能力有限。

3) 社会交往:由于长期与父母分离,缺乏正常的亲子互动,容易产生社交问题和孤独感。

3. 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问题调查表1) 请问您的父母是否常年在外务工?(是/否)2) 您在家中的主要生活方式是独立生活还是由其他亲戚照看?(独立/亲戚照看)3) 对于父母长期不在身边,您是否感到孤独?(是/否)4) 您的学习成绩和兴趣爱好是否受到父母缺席的影响?(受到影响/未受影响)5) 您在面对挫折和困难时,是否能够得到及时的情感支持?(是/否)4. 心理问题与建议1) 孤独感:农村留守儿童容易产生孤独感,建议学校和社区加强心理关爱和沟通服务。

2) 自我学习:鼓励农村留守儿童自觉学习和自我管理,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3) 家庭关爱:鼓励父母亲回乡务农、家政服务,陪伴家庭成员,减少农村留守儿童的孤独感。

总结:农村留守儿童问题关乎家庭、学校和社会的多方关注与关怀。

通过深入了解他们的生活现状及心理健康问题,采取相应的措施和建议,可以有效改善他们的生活质量和心理健康状况。

也需要加强对留守儿童家庭的帮扶和支持,让他们能够感受到更多来自社会的关爱与温暖。

农村留守儿童问题在我国乃至全世界都是一个长期存在的社会问题,尤其在我国农村地区,这个问题尤为突出。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大量的农村劳动力涌向城市就业,导致农村留守儿童问题日益凸显。

他们由于父母不在身边,生活、学习、情感等方面面临一系列问题,包括心理健康问题。

浅谈农村小学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教育策略

浅谈农村小学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教育策略

浅谈农村小学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教育策略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越来越多的农民工前往城市打工,导致无法照顾孩子的情况越来越普遍,留守儿童已成为农村教育发展的重要问题。

其中,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问题备受关注。

本文将从留守儿童的心理特点入手,谈谈针对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教育策略。

一、留守儿童的心理特点1. 孤独感:留守儿童长期与父母分离,与父母的交流减少,缺乏家人的陪伴,导致孤独感加重。

2. 自卑感:由于缺乏父母的关爱和教育,留守儿童往往感觉自己不如别人,容易产生自卑感。

3. 焦虑和恐惧:留守儿童长期面对未知的生活环境和问题,容易产生焦虑和恐惧。

4. 心理依赖:由于缺乏家庭的支持和保护,留守儿童更容易依赖外部资源,如老师、朋友等。

二、心理健康教育策略1. 建立良好的关系:老师要在日常工作中,创造机会和留守儿童谈天、聊家常,增进情感交流,让孩子们感觉到被关注和爱护。

2. 陪伴留守儿童:学校可以安排志愿者、校长、老师等人员,到留守儿童家庭进行走访,了解孩子们的生活情况,关心他们的成长。

3. 开展心理疏导课:学校可以开展一些心理疏导课程,教授留守儿童一些能够应对生活和情感问题的技巧,帮助他们逐渐增强自我认知、自我控制和自信心等方面能力。

4. 鼓励多样化的兴趣爱好:学校可以通过开展多样的兴趣小组活动,鼓励留守儿童积极参与社交活动,增加他们与同伴的交流,帮助他们建立更广阔的视野和兴趣爱好,比如离开课堂来到自然进行农作物的收获。

5. 设计适合留守儿童的成长环境:学校可以通过创设有趣的教学环境、体育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来激发留守儿童的兴趣,培养他们的创造性思维和动手能力,提高他们的自我价值感。

三、结语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问题是一个复杂的社会问题。

农村学校的教育者要提高对留守儿童的重视程度,通过开展多种形式的心理健康教育,引导留守儿童积极应对生活,增强他们的心理素质和自我意识,为他们的健康成长奠定良好的基础。

留守职校生心理健康问题分析

留守职校生心理健康问题分析

留守职校生心理健康问题分析摘要:留守职校生与非留守职校生相比,其心理健康水平较低,主要表现在人际交往缺乏主动性、情感淡漠、意志水平低、学习能力欠缺、性格怪僻、兴趣不足等方面。

对此,父母应该承担养育子女的责任。

父母应该弥补自己的失责行为。

学校应该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紧密联系家庭,发挥家、校合作力量的作用,共同为学生的健康成长负责。

关键词:留守职校生心理健康一、影响留守职校生心理健康的主要因素我们这里的留守职校生是指寄养在祖辈、亲戚、朋友等人身边的学生。

这种寄养,让学生在生活上得到了基本的照料,但在思想上却严重缺少引导与沟通,对他们的心理健康而言这是一个严重的、不可忽视的问题。

本文着重分析了留守职校生心理健康方面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教育建议。

笔者从事职业学校心理健康课程的教学工作几年来,对留守职校生与非留守职校生的心理健康水平的差异有了比较清楚的认识。

留守职校生有着敌对、默然等特点。

例如,在人际交往与团队合作活动课中,一般学生都表现出很强的主动性、自觉性和浓厚的兴趣,而个别学生却表现得很漠然,参与度很低。

在认知亲情的活动中,一小部分学生最想感谢的人不是自己的父母,而是外婆、小姨、奶奶等等,甚至有的学生憎恨自己的父母。

而且,这些学生在“再选我的父母”活动中所选择的不是自己现在的父母,而是自己前面最想感谢的人。

了解发现,这些学生都过着寄养生活,都是留守学生。

在课后作业中发现,绝大部分学生认为这样的课程有趣、好玩,而有些学生却认为,这样的课程纯属胡说、无聊、浪费时间等。

通过了解知道,这些学生几乎都是留守学生。

出于各种原因,父母无法亲自养育子女而把子女寄养在别人家里,在孩子长大些且家庭情况允许父母亲自教养孩子的时候才把孩子接回身边,致使留守职校生的心理健康水平低下。

有的孩子纠结:父母既然不能养育自己,为什么还要生育自己?从心理学角度分析,这些孩子属于从小没有确立好亲子关系的问题。

亲子关系是指父母与子女的关系,是孩子一生当中能否走向成功最重要的关键因素。

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讲座新闻稿

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讲座新闻稿

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讲座新闻稿
为了关注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问题,提高他们的自我保护意识,11月23日,由社区学校和心理辅导中心共同组织的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讲座在社区学校举行。

此次讲座邀请了心理专家王老师来为留守儿童们讲解心理健康
知识。

王老师首先提到了留守儿童心理问题的严重性,并就此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和分析。

他表示,留守儿童由于长期分离父母,缺少父母的陪伴和关爱,易产生孤独、焦虑、自卑等情绪问题。

同时,由于环境的不稳定和家庭矛盾等原因,留守儿童还可能面临着性格缺陷、行为问题等方面的挑战。

针对这些问题,王老师提出了一些有效的心理健康教育方法。

他强调了家长和社会的重要作用,希望家长能够多给予孩子关爱和陪伴,让他们感受到家庭的温暖和安全感;同时,社会应该加强对留守儿童的关注和帮助,提供更多的心理咨询和支持。

此外,王老师还介绍了一些自我保护意识的方法,帮助留守儿童在面临困难和危险时能够更好地保护自己。

最后,此次讲座取得了圆满成功。

留守儿童们表示,他们在听完王老师的讲解后,更加关注自己的心理健康问题,也对如何保护自己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他们希望社会和家长能够更加重视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问题,为他们提供更多的关注和帮助。

- 1 -。

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问题及对策课题研究方案

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问题及对策课题研究方案

《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问题及对策》课题研究方案一、课题的提出近几年来,随着经济高速发展,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流向城市,造成农村“留守儿童”的数量不断增加,目前,全国留守儿童有2300万,占全国农村儿童20%。

我校地处城市边缘,这种现象更严重。

这些儿童由祖辈或亲友监护,父母每月寄一些生活费回家,对子女的行为品德、学业成绩、心理健康等方面知之甚少,无力管教。

这部分儿童正处于成长教育的关键时期,却无法享受道父母在思想认识及价值观念上的引导和帮助,成长中缺少了父母情感上的关注和呵护,他们大多生活在放任自流和情感教育缺失的环境中,再加上社会上一些不良风气的影响,极易产生认识、价值上的偏离和个性发展的异常。

据调查:在厌学、逃课、打架、偷窃行为的学生中,“留守学生”占了一大半,在社会青少年作案记录中,“留守学生”占了60%。

所以,目前加强“留守儿童”的思想道德教育势在必行!这不仅关系着亿万家庭的幸福和快乐,而且关系着社会的长久发展,更对学校德育工作的研究发展方向提出了挑战。

我国目前虽已关注这些孩子,并在政策上给予这些留守儿童很多优惠,但如何弥补这些留守孩子情感上的饥渴,还需要我们一线的教师作进一步的探索实践。

二、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1、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着眼于留守学生的教育发展,反思学校教育工作,探究改进教育工作的途径与方法。

2、改进教育工作根植于留守学生的现状与需求研究,从而体现新课程理念,让教育工作服务于社会。

3、寻求学校、家庭、社会三方的最佳整合,保证教育教学效果的提高与留守学生人格的健全发展。

4、以留守学生特定群体为单位,组织实验研究,通过对比寻求有效教育途径。

三、课题研究目标1、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寻求有效的对策,改变留守儿童的生存状态。

2、开发留守儿童的情商,激励他们热爱生活,热爱社会,孝敬父母,提升亲情。

3、通过补偿亲情活动,使留守儿童缺失的亲情得以回归。

4、构建对留守儿童亲情补偿教育的模式。

5、通过研究解决如何使留守儿童健康地成长。

关爱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教案

关爱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教案

关爱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教案关爱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教案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科学、合理地支配课堂时间。

怎样写教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关爱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教案,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关爱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教案1活动目标:(一) 通过此次班会,使留守学生在活动中能理解父母外出打工的辛劳,直面留守的现实。

(二)通过此次班会,帮助学生树立独立自主的生活态度,培养正确的人生观。

(三)通过此次班会,让留守儿童体会到集体的温暖,不再感到孤单寂寞。

活动准备: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相关图片,音频。

学生准备:排练情景剧,留守学生给父母的一封信,留守儿童代表发言稿活动过程:环节一:情境导入,揭示主题主持人:同学们,在我们身边有这样一群小朋友:他们的爸爸妈妈远离家乡在外务工,他们跟随爷爷奶奶在一起生活,每年只有过年时才能和父母短暂的相聚。

他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留守儿童。

他们虽然是留守儿童,但是,他们并不孤单。

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近留守儿童。

“留守不孤单”主题班会正式开始。

(主持人出示幻灯片,揭示主题,简单介绍留守儿童现状)环节二:直面留守,敞开心扉留守儿童代表配乐朗诵留守儿童给爸爸妈妈的一封信。

主持人:是啊!父母不在身边的日子是多么的难过啊!那么,今天,我们一起来当一个倾听的使者,听他们讲一讲父母不在身边的日子,他们的生活是怎么样的?班级留守儿童代表发言。

环节三:理解父母,自立自强主持人:你们知道在外务工的父母做着什么工作?过着怎样的生活吗?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幻灯片展示父母在外生活工作的图片) 主持人:看到这样辛勤劳累的父母,作为孩子的我们又能做些什么力所能及的事情呢?请你列出“我能怎么做?”清单。

(学生完成清单) 主持人:同学们!父母为了给你们创造更好的条件外出打工,你们只有努力学习,自立自强,才没有辜负你们的父母亲!环节四:感受温暖,微笑面对非留守儿童表演事先准备好的.情景剧《不孤单,你还有我》主持人:正如这个情景剧所表演的一样,你们并不孤单,所有的老师、同学都是你们的亲人。

单亲及留守家庭小学生心理疏导策略研究结题报告

单亲及留守家庭小学生心理疏导策略研究结题报告

单亲及留守家庭小学生心理疏导策略研究结题报告第一篇:单亲及留守家庭小学生心理疏导策略研究结题报告《单亲及留守家庭小学生心理疏导策略研究》结题报告一、课题名称“单亲及留守家庭小学生心理疏导策略研究”二、课题的提出近年来,学校单亲家庭子女呈明显上升趋势,因此,单亲子女的教育已成为教育者不容忽视的问题。

大杨树是个边陲小镇,是个多民族聚居之地,大多数居民都是以种地、养殖为生,在就业渠道上受到了极大的限制。

所以,许多家庭通过外出打工寻求脱贫致富之路,时间久了,随之家庭结构也有了变化,离婚率在不断上升,产生了一个庞大的特殊社会弱势群体-----“单亲、留守”家庭,也由此引发出一个十分严峻的社会问题——“单亲、留守”学生的教育问题。

这些学生由于家庭结构的不健全、失去父母应有的监护与爱抚,普遍产生心理扭曲现象,他们在校内外的不良表现尤为突出。

他们在家中不听话,经常有抵触情绪,没有良好的生活习惯,在学校对学习感到十分吃力,学习兴趣不高,不想学、不愿学,学习成绩普通偏低,在人际交往方面,很难以与周围同学和睦相处,且性格上出现两个极端,一部分性格孤僻,内向,不愿与其他同学来往,另一部分则性格刚烈,脾气暴躁,刁蛮任性,喜欢惹事生非,由于正常家庭教育的严重缺失,他们身心发展尤其是品德心理健康成长方面存在的问题正日益凸显,总之,他们与普通儿童相比,在过错,说谎,攻击和破坏行为等方面更加突出一些。

虽经老师多次教育帮助,仍屡教屡犯,引起学校和老师的关注。

展开“单亲、留守”学生教育实验,成为我们广大教育工作者所面临的一项重大的研究课题。

为此,我们确立了《单亲及留守家庭小学生心理疏导策略研究》的课题研究。

三、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一)研究的目的本课题组主要对《单亲及留守家庭小学生心理疏导策略研究》进行研究。

首先通过问卷调查和个别走访的形式,在不伤害孩子自尊心的前提下摸清我校“单亲学生”的家庭背景和心理健康情况,以利于教师有针对性的辅导;然后与班主任建立互通单亲学生情况的长效机制,随时了解单亲家庭学生的问题和心理变化情况;通过与单亲学生“结对子”、交朋友、家庭走访、谈心、举行联谊活动等形式,找到单亲家庭学生心理问题成因和有效解决的策略,使他们健康快乐的成长。

农村寄宿制小学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实践研究

农村寄宿制小学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实践研究

农村寄宿制小学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实践研究农村寄宿制小学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教育工作者和家长们关注的焦点,因为这些学生面临着离家独自生活、环境陌生、学习压力大等问题。

本文将对农村寄宿制小学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实践进行研究。

首先,建立健全的心理健康教育机制是农村寄宿制小学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基础。

学校和家长应共同制定完善的心理健康教育计划和措施,确保学生能够得到及时、有效的心理健康教育。

一方面,学校可以组织心理健康教育培训,提高教师的心理辅导能力和专业知识,以更好地支持学生的心理健康。

另一方面,家长要加强与学校的合作,积极参与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提供适当的支持和关怀。

其次,加强学生的情感管理教育是农村寄宿制小学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环节。

由于离家独自生活,学生可能面临情感上的孤独和压力。

因此,学校可以通过课堂教育、心理咨询和社团活动等形式,加强学生的情感管理教育。

例如,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表达和分享自己的情感,同时教授一些情绪调节的方法,如放松训练、情绪转移等。

此外,学校还可以鼓励学生参加一些感兴趣的课外活动,积极参与集体生活,培养他们与他人交流和合作的能力。

再次,关注学生的学业压力和学习困难,提供有效的学业支持。

农村寄宿制小学学生面临着学业压力大、学习资源匮乏等问题。

因此,学校应该通过建立学习指导机制,为学生提供学习上的帮助和支持。

例如,可以开设针对学生学习特点和困难的课程,提供个别辅导和培训;同时,学校还可以整合社区和互联网资源,扩大学生获取知识的渠道,增加学习的兴趣和动力。

最后,重视家校合作,在家庭中加强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家庭是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支持者和保障者。

学校应加强与家长的沟通和合作,共同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学校可以定期组织家长会议或家访活动,向家长传达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并提供相应的咨询和指导。

同时,学校还可以鼓励家长参与学校的活动和课程,加强与学校的互动和合作,共同关心和培养学生的心理健康。

做好留守儿童的心理辅导

做好留守儿童的心理辅导

做好留守儿童的心理辅导我是一名农村的小学老师,我所在的学校80%以上的学生都是留守儿童,家长长期在外打工,由爷爷奶奶或者外公外婆照顾。

今年我担任五年级一班的班主任,班上共39名同学,留守儿童就有25名之多,这部分学生因缺乏家教或无人管理而存在着一些问题,有的沉默寡言,有的放荡无忌,有的通宵上网,成为“问题学生”。

例如:沈越阳同学就是其中的一个。

他父母长年在外地打工,他便由爷爷奶奶抚养。

由于老人溺爱孩子,处处依着他,养成了不好的学习习惯,经常不完成学习任务。

刘畅同学是父母在农村,自己寄宿在姑妈家,由于父母不在孩子身边,亲戚又不好过多、过严的管教孩子,最后导致该学生经常撒谎骗家长、老师,不完成家庭作业等习惯。

在学校,像沈越阳、刘畅这样的留守儿童还很多,存在的问题也很多,作为班主任,我就从以下几方面去帮助他。

1、用“爱”弥补留守生情感的缺失,为他们营造宽松的教育环境。

许多留守生,特别是女生,感情细腻,需要老师更多的关爱,一个善意的眼神,一个温暖的问候,就是消除他们心灵阴郁的“灵丹妙药”。

只要我们用的恰当,的确能受到良好的效果。

在心理我们要对留守儿童高度重视,给他们营造一个宽松的成长环境,既要教他们成才,更要教他们做人。

多开展活动,让留守生融入集体,在活动中培养他们尊老爱幼、热爱劳动、勤俭节约、勇于创新的好品质。

要主动关心爱护留守生的学习、生活,定期向家庭反映孩子在校表现及学习情况,努力取得家长的配合,促进留守儿童这一群体健康成长。

2、多和留守生“促膝谈心”健全他们的性格小学生正处于身心迅速发展的时期,在这一过程中产生的烦恼与冲突需要倾诉的对象,需要有人能够告诉他们怎样正确对待这些问题。

由于留守生父母不在身边,即使父母有时回来看他们,但他们又对父母充满“怨恨”,从不和他们敞开心扉。

对自己的监护人,又心存“戒心”。

如果不及时加以引导,他们的性格很容易走向极端,甚至对整个社会充满不信任,渐渐地性格会扭曲。

作为班主任,我们要在关心他们生活的基础上,和他们谈心,渗透对生活的认识。

小学留守学生心理辅导记录内容

小学留守学生心理辅导记录内容

小学留守学生心理辅导记录内容留守儿童是指由于父母或监护人长期离家务工、离异、去世等原因,而被迫与父母分隔两地生活的未成年人。

他们在身心成长过程中常面临着一系列困境和挑战,其中心理问题尤为突出。

小学阶段作为孩子个性形成和心理发展的重要时期,对留守儿童进行有效的心理辅导尤为关键。

一、认识留守儿童的特点留守儿童由于长时间与父母分隔,常因缺乏亲情陪伴而感到孤独、焦虑和逆反心理,容易产生自卑、自责情绪。

他们也可能面临同龄孩子之间的排斥和歧视,造成他们自尊心受损。

同时,在日常生活中缺少家庭教育的引导,他们对修养规范不够了解,在学校里表现出来比其他孩子更多样化的行为问题。

二、关注留守儿童的情感需求1. 倾听与表达对于留守儿童而言,倾听是满足其情感需求的有效方式之一。

我们需要提供一个安全、开放的环境,鼓励他们讲出内心真实的想法和情感,避免对他们进行过度干预或批评,以减轻他们的困惑和痛苦。

在与留守儿童交流时,要给予足够的时间和耐心,帮助他们用适当的方式表达自己。

2. 激发自信与尊重留守儿童由于长期缺乏家庭关爱,常常对自我价值产生怀疑。

在心理辅导过程中,我们应该通过积极肯定和赞美来激发他们内在的自信心,并加强对他们日常表现的关注与肯定。

同时,在与其他同学交往中引导留守儿童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从而增强他们的认同感和尊重感。

三、提供适合留守儿童成长需要的帮助1. 建立清晰稳定规范制定明确、公平且可执行的规则是支持留守儿童积极行为形成的重要手段之一。

这些规则应包括课堂纪律、作业提交以及人际交往等方面,帮助留守儿童树立正确的行为准则和价值观念。

同时,规则要在家庭和学校之间保持一致性,形成清晰而稳定的指导框架。

2. 提供心理支持留守儿童长期处于身心两地分离状态下,其内心常伴有孤独、焦虑和自卑感。

因此,提供针对个体的心理支持显得至关重要。

可以通过与他们建立亲密关系、搭建情感沟通平台,倾听他们的需求并适时给予合理回应。

同时,鼓励他们参与集体活动,增强归属感和自尊心。

调查留守儿童心理健康及应对策略

调查留守儿童心理健康及应对策略

调查留守儿童心理健康及应对策略留守儿童群体是指由于父母外出务工,长时间与父母分离而生活在乡村或城市的未成年子女。

这一群体的存在已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对于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问题,相关研究逐渐增多。

留守儿童常常面临多重压力和心理困扰,因此探讨他们的心理健康状况及应对策略尤为重要。

首先,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状况较为复杂。

由于父母的缺席,这些孩子往往缺乏情感上的支持,造成孤独感和失落感。

研究表明,很多留守儿童在情感表达和社交技能方面存在短板。

他们通常难以建立深厚的亲密关系,可能导致他们在面对同龄人时的社交焦虑和抑郁情绪加重。

部分留守儿童表现出学习困难,原因在于心理压力过大,不能专注于学业。

另一方面,留守儿童还可能遇到来自于周围环境的不友好因素,例如乡村学校资源匮乏、教育质量不高等。

这些因素也会对他们心理健康产生负面影响。

在一些极端情况下,留守儿童甚至会经历家庭暴力、虐待或其他形式的心理创伤。

这些经历对他们的身心发展造成了长期的消极影响,表现为情绪不稳定、自我价值感低下、行为问题以及人际关系的障碍等。

为了有效应对留守儿童心理健康问题,必须采取多层面的策略。

家庭层面的干预至关重要。

尽管父母外出务工可能难以避免,但家庭成员可以通过电话、视频等现代通讯手段保持联系,定期交流,尽可能为孩子提供情感支持与关心。

此外,监护人应更多地关注孩子的情绪变化及心理状态,及时给予疏导与鼓励。

学校同样在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的保障中扮演着关键角色。

教师作为孩子成长的重要引导者,需要关注到留守儿童的特殊需求。

学校方面可以设立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提高学生对心理健康的认知,引导他们正确表达情感。

此外,学校可以建设友好的校园环境,加强师生之间、同学之间的互动,以促进留守儿童增强自尊心和归属感。

社区的支持同样不可忽视。

社会工作者可以开展针对留守儿童的心理辅导活动,将专业心理知识传递给孩子和家长。

社区机构应组织丰富多彩的文娱活动,鼓励孩子参与集体活动,以此提高他们的社交能力和集体认同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黑龙江省东部地区小学“留守生”心理健康初探摘要:本文通过对“留守生”和对照组小学生进行mht-cr测试,进一步明确“留守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以引起人们对“留守生”问题的重视。

我们不但要关心他们的生活状况,更应该关注他们的心理健康问题,促进他们的心理健康。

关键词:小学;留守生;心理问题
初步研究表明,“留守生”作为中小学生的特殊群体,不同程度上存在着学习成绩下降、辍学、心理问题较重、社会适应困难、品行不良甚至走上犯罪道路的现象。

调查表明,近年来“留守生”违法犯罪呈上升趋势。

可见,“留守生”问题已成为突出的社会问题,它直接影响农村中小学生身心健康,影响学校素质教育的实施,关系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及整个社会的发展与稳定。

因此,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建设美丽中国的今天,对“留守生”的教育研究已刻不容缓。

笔者立足黑龙江省东部地区,对小学“留守生”情况进行了一系列系统的调查和研究,特别关注了这一特殊群体的心理健康情况。

笔者从农村、林场、农场及城乡结合部的小学中随机抽取了111名“留守生”作为研究对象(实验组),其中男生42人,女生69人。

同时,为了说明问题,确定了相应的普通同学作为对照组,共确定了130人,其中男生56,女生74人。

采用《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测验》(mht-cr),对111名“留守生”和130名对照组同学进行了测试,统计结果如下:
通过对实验组111人样本的mth统计结果来看:x≥65存在一定的心理障碍,“在日常生活中有不适应的行为,有可能有攻击或暴力行为,需要制订特别的个人指导计划”的学生,在本次的调查中还没有发现。

65>x>25可能存在心理问题,需要引起关注的有84位,占总人数的75.68%。

在这84位实验对象中,男生占39.29%,女生占60.71%,女生所占的百分比要比男生高21.42%。

通过对对照组130人样本的mth统计结果来看:x≥65存在一定的心理障碍,“在日常生活中有不适应的行为,有可能有攻击或暴力行为,需要制定特别的个人指导计划”的小学生目前还没有。

65>x>25可能存在心理问题,需要引起关注的学生却有78位,高达60%,而在这其中,女生要明显高于男生。

总的来看,65>x>25可能存在心理问题,需要引起关注,实验组占总人数的75.68%,对照组占总人数的60%,实验组比对照组高出15.68个百分点。

无论实验组还是对照组都存在着女生高于男生的情况。

说明在小学阶段的留守对他们的心理健康是有很大影响的,而且女生受留守的影响更为突出。

问题思考:为什么非留守小学生可能存在心理问题的比例如此之高?我们的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
真的需要反思,小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必须引起我们的高度的重视。

下面从mth因素分析的角度来详细分析一下。

通过实验组(小学)和对照组(小学)的对比、分析还发现:
在“学习焦虑”因素中,因子分大于8分的实验组占总人数的
54.05%,而对照组为33.85%,因子分在小于8大于3的这个阶段中,对照组大于试验中,说明该问题可能存在,只是还处在隐性状态。

在“对人焦虑”因素中,实验组有9位,占8.11%,其中女生有7位,但是对照组却不存在这种现象。

可见,父母是否在身边,对子女的人际交往有一定影响,而这种影响在女生的身上似乎更明显。

在“孤独倾向”因素中,对照组有3.08%的学生“感到孤独、抑郁”,这可能是与父母、同学、朋友缺少沟通造成的,也可能是在个人因素的影响下产生的。

相反,在实验组中,并没有存在这中现象,或许是父母不在身边,自己通过别的渠道,使不感到孤独。

但是,“不太喜欢主动参加集体活动和与人交往,不太喜欢人多的场合”的学生,实验组却比对照组高出15.47%。

显然,这种与对照组的反差,更能说明实验组是真正感到孤独,只是自己不愿意承认,或是把自己伪装起来、不愿意让别人看出来。

在“自责因素”中,实验组因子分大于8的有30人,占27.03%,对照组有18人,占13.85%,因子分在8到3之间的,实验组占该组的48.56%,对照组占该组的60%。

这说明自责倾向在这些样本中普遍存在,只是由于外在条件不一样,对照组更多是潜在的,而实验组更多是显现出来。

无论是潜在的还是显现的,都需要引起我们的关注。

在“过敏倾向”因素中,“过于敏感或是比较敏感”的,对照组为67.7%,实验组为78.38%,实验组比对照组高出10.68%。

这些父
母不在身边的子女,更容易为一些小事而烦恼,习惯留意日常生活的小事,又或许是双亲没在身边,缺少必要的心理依靠,因而容易出现对一些事比较敏感。

在“身体症状”因素中,“身体状态一般,有时会出现失眠等现象”的人数比率大致持平。

但是在实验组中,更多的是“已经出现问题,如头痛、失眠等症状”,并且要比对照组高出15.09%。

在“恐怖倾向”因素中,实验组无论是“存在较严重的恐惧感”的还是“可能会对某些事物有恐惧感”的均高于对照组。

可见父母是否在身边,对子女安全感的形成具有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杨丽珠,刘文.毕生发展心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2]陈琦.教育心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