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诗文名句意境解读: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
部编版三年级下册必背古诗词鉴赏——竹枝词二首·其一
部编版三年级下册必背古诗词鉴赏——竹枝词二首·其一
部编版三年级下册必背古诗词鉴赏——竹枝词二首·其一
竹枝词二首·其一
唐刘禹锡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踏歌声。
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
译文
正是一场太阳雨后,两岸杨柳摇曳,青翠欲滴,江面水位初涨,平静如镜。
少女心情抑郁地漫步在岸边,忽然,一阵悠扬的歌声从江上随风飘来,仔细一听,原来是久无音讯的情郎思恋自己的情歌。
东边阳光灿烂西边雨绵绵,原以为是无情实则还有情。
注释
竹枝词:乐府近代曲名。
又名《竹枝》。
原为四川东部一带民歌,唐代诗人刘禹锡根据民歌创作新词,多写男女爱情和三峡的风情,流传甚广。
后代诗人多以《竹枝词》为题写爱情和乡土风俗。
其形式为七言绝句。
晴:与“情”谐音。
《全唐诗》:也写作“情”。
鉴赏
刘禹锡于唐穆宗长庆二年(822)正月至长庆四年(824)夏在夔(kuí)州任刺史,作《竹枝词》十一首。
十一首《竹枝词》分为两组,这是其中一组二首,作于另九首(《竹枝词九首》)之后,大约是诗人前组九首完成后,又重新创做完成的。
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全诗翻译赏析及作者出处
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
全诗翻译赏析及
作者出处
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
这句话是什幺意思?出自哪首诗?作者是谁?下面小编为同学们整理出这首古诗词的全文全文翻译及全文赏析,提供给同学们。
希望能对同学的古诗词的学习与提高有所帮助。
1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
出自唐代刘禹锡的《竹枝词二首·其一》
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踏歌声。
(踏歌声一作:唱歌声)
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
(却有晴一作:还有晴)
1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赏析《竹枝词》是古代四川东部的一
种民歌,人民边舞边唱,用鼓和短笛伴奏。
赛歌时,谁唱得最多,谁就是优胜者。
刘禹锡任夔(kuí)州刺史时,非常喜爱这种民歌,他学习屈原作《九歌》的精神,采用了当地民歌的曲谱,制成新的《竹枝词》,描写当地山水风俗和男女爱情,富于生活气息。
体裁和七言绝句一样。
但在写作上,多用白描手法,少用典故,语言清新活泼,生动流畅,民歌气息浓厚。
刘禹锡创作多首《竹枝词》,这是其中一首。
这是一首描写青年男女爱情的歌。
它描写了一个初恋的少女在杨柳青青、江平如镜的清丽的春日里,听到情郎的歌声所产生的内心活动。
首句“杨柳青青江水平”,描写少女眼前所见景物,用的是起兴手法。
所谓“兴”,就是触物起情,它与后文要表达的情事。
并无直接关系,但在诗中却
是不可少的。
这一句描写的春江杨柳,最容易引起人的情思,于是很自然地引出了第二句:“闻郎江上唱歌声”。
这一句是叙事,写这位少女在听到情郎。
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情却有情:读刘禹锡《竹枝词》
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情却有情:读刘禹锡《竹枝词》一个姑娘,一个在江边洗衣或是在船上打鱼的姑娘,在杨柳青青,春风淡淡,江水缓缓流淌的
时候,正在劳作,忽然听到有青年男子的歌声从江面飞过来,总是绕在姑娘的耳边,歌词模糊
却又像是为姑娘而歌,她侧耳倾听,却又被江风吹断,可过了一会儿,歌声又响了起来,使得
姑娘的心情忽起忽落,难以平静下来。
刘禹锡诗
这是唐代诗人刘禹锡的诗《竹枝词》所描绘的场景:“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踏歌声”,诗句
平白无华,是竹枝词这类民歌的翻版,作者不仅借用了曲谱,连语词也受其影响,足见民歌的
艺术力量,也显示了封建士大夫用民歌体写诗所达到的高度。
诗意之境
这首诗最出名的还是后两句:“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情却有情”,多少年来被人们喜爱和传
诵。
这是两句妙喻,语带双关,以“晴”来暗喻“情”,展现的是眼前景物,暗指的却是人物的感
情,把两种本不相干的事物通过谐声字联系在一起,贴切而自然,带给人意外的喜悦。
刘禹锡画像
民歌善用双关语,含蓄而明快但不不晦涩,不像一些士人官宦或道学先生,吞吞吐吐,弯弯绕
绕,闪闪躲躲,说不出半句心里话。
但是,也不直着嗓子叫喊,而是把握有度,不让人觉得唐
突。
刘禹锡诗集
这首诗广受赞誉,除了基调明快,情感健康,以及流传百世的两句诗,还给后世的诗家词人一
个启示,就是诗词创作多向民间学习,多汲取民歌的艺术营养,刘禹锡树立了好榜样,值得后
辈效法。
刘禹锡塑像
百科图说唐诗三百首上下唐诗集鉴赏唐诗三百首诗歌全集古典文学书籍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
¥63 京东购买。
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的科学意思
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的科学意思【原创实用版】目录1.引言:介绍“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的诗句及其科学含义2.科学解释:探讨诗句中的“东边日出”与“西边雨”的气象现象3.探讨“道是无晴却有晴”的科学道理:对流雨与锋面雨4.结论:总结诗句与科学知识的关联,强调科学与文学的交融正文在我国古代诗人的笔下,经常可以看到许多描绘自然现象的诗句,这些诗句在给人以美感的同时,也蕴含着丰富的科学知识。
如唐代诗人刘禹锡的诗句:“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这句诗既描绘了一幅美丽的自然景象,又引发了人们对气象现象的好奇心。
接下来,我们将从科学的角度解读这句诗的含义。
首先,我们来探讨诗句中的“东边日出”。
在气象学上,日出通常意味着太阳从地平线升起,标志着新的一天开始。
而“西边雨”则描绘了在日出的同时,地球另一边却在下雨的情景。
这一现象在气象学上被称为对流雨。
对流雨是由于地面温度升高,导致空气中的水蒸气上升凝结而形成的降水现象。
在热带和亚热带地区,对流雨尤为常见,而这也正是诗句中所描绘的景象。
接下来,我们再来看看诗句中的“道是无晴却有晴”。
这里的“无晴”与“有晴”实际上是在描述同一种气象现象,即锋面雨。
锋面雨是指冷暖空气相遇时,暖空气被迫上升并在锋面上形成降水的现象。
在锋面雨过程中,由于冷空气和暖空气的交汇,使得空气中的水蒸气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饱和,从而使得降水持续一段时间。
因此,虽然锋面雨的过程中天空时常阴沉,但在降水结束后,天气往往会转晴,这便是诗句中所谓的“道是无晴却有晴”。
综上所述,刘禹锡的诗句“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既描绘了一幅美丽的自然景象,又巧妙地揭示了气象学上的对流雨和锋面雨两种降水现象。
这充分说明,在古代诗人的文学创作中,科学与艺术是紧密相连的。
《竹枝词·刘禹锡》原文与赏析
《竹枝词·刘禹锡》原文与赏析刘禹锡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唱歌声。
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还有晴。
这首诗写于作者贬居夔州(今四川奉节)期间。
夔州是竹枝词的故乡,“里中儿”每每“联歌竹枝”,“聆其音,中黄钟之羽,卒章激讦如吴声,虽伧伫不可分,而含思宛转,有淇濮之艳”(《竹枝词九首引》)。
这不免引起他仿作的兴趣,于是依调填词,前后写成《竹枝词》十一首。
这是其中一首摹拟民间情歌的作品。
作品的抒情主人公是一位情窦初开的少女,其内心世界是微妙而丰富的。
尽管其情早有所钟,但对方却尚未明确表态,所以她一点芳心不免多方揣度。
作者巧妙地采用融人情于物态的手法,纡曲有致地表现了她那种乍阴乍晴、时忧时喜的特定心理。
首句渲染环境。
杨柳绽青,江水平堤,见出这是极易撩人情思的早春季节。
环境若此,季节若此,无怪女主人公要产生缠绵悱恻的“怀春”之情了。
次句借歌声为媒介,揭出女主人公心理活动的指向——“郎”无疑便是她朝思暮想的心上人。
在这般充满诗情画意的环境、季节中,渴望着爱的甘霖的她忽然听到了“郎”那动听而又费解的歌声。
她苦苦地思索和琢磨:这歌声究竟表达了什么呢?能不能据此断定他对自己一往情深、恰如自己对他那样呢?答案是:“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还有晴。
”这似乎纯系刻划景物,其实正是对人物特定心理的一种巧妙折射。
明人谢榛认为这两句“措辞流丽,酷似六朝”(《四溟诗话》)。
所谓“六朝”,是指六朝乐府民歌。
六朝乐府民歌多用谐音双关语来表达恋情,如以“莲”谐“怜”、以“碑”谐“悲”、以“篱”谐“离”等等。
的确,作者这里是效法六朝乐府民歌,以天气的“无晴”与“有晴”谐人物的“无情”与”有情”。
春末夏初之际,南方的天空中常常出现如是的奇景:这边白云翻卷、雨帘高挂,那边却红日朗照、一片晴明。
作者便以这一气候特点来写照女主人公的心境,她的始而惊喜、继而疑虑、终而迷惘,都融合在这“道是无晴还有晴”的物态中,她多么希望心上人的态度能更加明朗些,源源不断地向她发射爱的信息。
道是无晴还有晴“东山飘雨西山晴,道是无情却有晴”什么意思
道是无晴还有晴“东山飘雨西山晴,道是无情却有晴”什么意思道是无晴还有晴“东山飘雨西山晴,道是无情却有晴”什么意思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1、意思是:东山下雨,西山太阳,一边下雨一边晴天,这样的天气经常见,你说天空无情它还有晴。
2、出自:中唐诗人刘禹锡《竹枝词二首·其一》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唱歌声。
道是无晴还有晴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
3、这是一首描写青年男女爱情的歌。
它描写了一个初恋的少女在杨柳青青、江平如镜的清丽的春日里,听到情郎的歌声所产生的内心活动。
4、“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是两个巧妙的隐喻,用的是语意双关的手法。
“东边日出”是”有晴”,“西边雨”是“无晴”。
“晴”和“情”谐音,“有晴”、“无晴”是“有情”、“无情”的隐语。
“东边日出西边雨”,表面是“有晴”、“无晴”的说明,实际上却是“有情”、“无情”的比喻。
这使这个少女听了,真是感到难以捉摸,心情忐忑不安。
道是无晴还有晴但她是一个聪明的女子,她从最后一句辨清了情郎对她是有情的,因为句中的“有”、“无”两字中,着重的是“有”。
因此,她内心又不禁喜悦起来。
这句用语意双关的手法,既写了江上阵雨天气,又把这个少女的迷惑、眷恋和希望一系列的心理活动巧妙地描绘出来。
此诗以多变的春日天气来造成双关,以“晴”寓“情”,具有含蓄的美,对于表现女子那种含羞不露的内在感情,十分贴切自然。
最后两句一直成为后世人们所喜爱和引用的佳句。
用谐音双关语来表达思想感情,是我国从古代到现代民歌中常用的一种表现手法。
这首诗用这种方法来表达青年男女的爱情,更为贴切自然,既含蓄,又明朗,音节和谐,颇有民歌风情,但写得比一般民歌更细腻,更含蓄。
因此,历来为人们所喜爱传诵。
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
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刘禹锡《竹枝词》
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
刘禹锡《竹枝词》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
[译文] 东边出太阳,西边下着雨,说是无晴(情),却又有晴(情)。
[出典] 刘禹锡《竹枝词》注:1、《竹枝词》刘禹锡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踏歌声。
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
2、[注释]1、竹枝:巴渝一带民歌,唱时“吹短笛,击鼓以赴节”,扬袖而舞。
竹枝词:巴渝(今四川省重庆市)一带的民歌。
歌词杂咏当地风物和男女爱情,富有浓郁的生活气息。
这一优美的民间文学形式,曾引起一些诗人爱好并仿制。
刘禹锡仿作的《竹枝词》现存十一首。
2. 唱:一作“踏”,踏歌,指唱时以脚踏地为节拍。
3. 晴:谐为“情”为双关隐语。
表面上说天气,实际上是说这歌声好像“无情”,又好像“有情”,难以捉摸。
3、译文1:江边的杨柳青青,垂着绿色枝条,水面平静,忽然听到江面上情郎唱歌的声音。
东边出着太阳,西边还下着雨,说是没有晴天吧,却还有晴的地方。
译文2:江边垂柳,绿意盎然;江中流水,平如镜面。
突然她听到了江上传来了熟悉的歌声。
哎,我心中的人儿啊,就像这晴雨不定的天气,说是晴天,西边却下着雨,说是雨天,东边却还挂着太阳。
他对我像是无情又像是有情,真让人捉摸不定。
4、刘禹锡(772-842)字梦得,唐代中期诗人、文学家、哲学家、政治家,有“诗豪”之称。
世称“刘宾客”刘禹锡生于嘉兴(当时属苏州),彭城(江苏徐州)或河南洛阳(有待考证),汉族,洛阳(今属河南)人。
自言系出中山(今河北定县)。
刘禹锡曾任监察御史,是王叔文政治改革集团的一员,他的家庭是一个世代以儒学相传的书香门第。
政治上主张革新,是王叔文派政治革新活动的中心人物之一。
后来永贞革新失败被贬为朗州司马。
他没有自甘沉沦,而是以积极乐观的精神进行创作,积极向民歌学习,创作了《采菱行》等仿民歌体诗歌。
一度奉诏还京后,刘禹锡又因诗句“玄都观里桃千树,尽是刘郎去后栽”触怒新贵被贬为连州刺史。
后被任命为江州刺史,在那里创作了大量的《竹枝词》。
唐诗名句赏析之四九: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
唐诗名句赏析之四九: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
“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是刘禹锡《竹枝词》里的句子。
全诗如下:
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岸上踏歌声。
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
《竹枝词》属于“杂曲歌辞”,是巴渝民歌的一种。
唱的时候用笛和鼓伴奏,同时起舞,声调婉转动人。
这首《竹枝词》是诗人任夔州刺史时所作,共有十余首,以这一首最为有名。
这首诗描摹民间情歌的方式,主要写的是一位沉浸在初恋中的少女的心情。
这个少女深爱着一个男子,可是还不知道对方的态度怎么样,因此心里既有期冀,又有疑虑,既有欢喜,又有担忧。
这种微妙的情愫在诗中表现的尤为淋漓尽致。
“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描写的是姑娘听到河对岸男子熟悉的歌声之后的心理活动。
这个男子今天顺着河边走来,边走边唱,歌声中似有一定的意思。
姑娘低头沉思不定,很想问一问他可又鼓不起勇气。
她就觉得男人啊,就像黄梅时节晴雨不定的天气一样,说它是晴天吧,西边还下着雨,说它是雨天吧,东边又还出着太阳。
语带双关,表面上是说天气,实际上说的是这男子的歌声好像“无情”,又好像“有情”令人捉摸不定。
这两句诗非常符合民歌的这种形象与素朴的特点,把姑娘的迷惘、眷恋、希望、期待与忐忑不安都刻画了出来。
“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原文、赏析
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
出自唐代刘禹锡的《竹枝词二首·其一》
原文
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踏歌声。
(踏歌声一作:唱歌声)
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
(却有晴一作:还有晴)
刘禹锡(772-842),字梦得,汉族,中国唐朝彭城(今徐州)人,祖籍洛阳,唐朝文学家,哲学家,自称是汉中山靖王后裔,曾任监察御史,是王叔文政治改革集团的一员。
唐代中晚期著名诗人,有“诗豪”之称。
他的家庭是一个世代以儒学相传的书香门第。
政治上主张革新,是王叔文派政治革新活动的中心人物之一。
后来永贞革新失败被贬为朗州司马(今湖南常德)。
据湖南常德历史学家、收藏家周新国先生考证刘禹锡被贬为朗州司马其间写了著名的“汉寿城春望”。
创作背景:刘禹锡于公元822年(唐穆宗长庆二年)正月至公元824年(长庆四年)夏在夔(kuí)州任刺史,作《竹枝词》十一首。
这是其中一首。
赏析
《竹枝词》是古代四川东部的一种民歌,人民边舞边唱,用鼓和短笛伴奏。
赛歌时,谁唱得最多,谁就是优胜者。
刘禹锡任夔(kuí)
第 1 页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我司不为其真实性及所产生的后果负责,如有异议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一边下雨一边晴天诗句
形容一边下雨一边晴天的诗句
形容一边下雨一边晴天的诗句是“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
”出自唐代刘禹锡的《竹枝词·其一》,原文如下:
《竹枝词·其一》
唐代刘禹锡
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踏歌声。
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情还有情。
译文:
正是一场太阳雨后,两岸杨柳摇曳,青翠欲滴,江面水位初涨,平静如镜。
少女心情抑郁地漫步在岸边,忽然,一阵悠扬的歌声从江上随风飘来,仔细一听,原来是久无音讯的情郎思恋自己的情歌。
东边阳光灿烂西边雨绵绵,原以为是无情实则还有情。
赏析:
这首诗多用白描,少用典故,文字通俗流畅,禁用堆砌,颇接近于民歌。
这首诗,无论从内容和格调上,都很像是一首民歌,是以船家姑娘口吻写的一首情歌。
诗人把情景巧妙地结合起来,采用双关语的句式,十分逼真细腻地描写了姑娘对情人的爱恋。
东边日出西边雨
、竹枝诗唐刘禹锡杨柳青青江上平,闻郎江上唱歌声。
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睛。
馐墨匿》这首诗是诗人以长江三峡民间生活为背景,用当地竹枝词的民歌形武写的。
刘禹锡曾依照这种巴渝民歌的曲调写了十来首歌词.以本篇最为著名。
柳色青翠,春江水满,一个姑娘听到江上传来她喜欢的小伙子的歌声,歌声像是无心,又像是有意,令人捉摸不定。
诗人用黄梅时节晴雨不定的天气作比喻,又借“晴”和“情”谐音双关,把姑娘听到歌声后又疑又喜的复杂微妙的内心活动刻画得惟妙惟肖。
露囵,“东边日出西边雨”描写的是一种特殊的天气现象,多出现在夏季。
~|:7j?1叠j j;:■”1一!‘’.?:r l-。
一j f F_。
王二=::一0+.。
.j。
f o“j r。
、一’,j王叠1|=_j i乒7。
1+一.j。
影Ⅳ’j}嚣f;-:__7j I_=二。
一_j叫。
’。
+一j,”哥蔓建j曩e{t;一原来这一团积雨云好像是高高挂在空中的一个“淋浴器”,它的喷头能覆盖的地方才有雨。
这个空中“琳浴器”的位置在风的影响下,会慢慢移动,这样地面相应的降雨区也跟着变化。
站在开阔的山顶上可以看得比较清楚,当天上的积雨云慢慢移动时.云影下的雨脚也跟着移动。
如果有一团积雨云正朝着自己所在的地方移动过来,我们可以注意选择躲避的路线:不要顺着积雨云来的方向跑,横着跑或者斜着跑.一般牡能船开官了。
q墨。
竹技词又称为柳枝词、插田歌、竹枝、竹枝子、竹歌、竹枝歌、竹枝曲,是古代巴蜀劳动人民创作的民歌,可击节而歌、和曲而唱,由调宛转动人。
为什么叫“竹枝”呢7.三峡地区盛产竹子,竹段可鼓可吹.而竹枝细软柔韧。
可用做舞蹈道具,所以这种民歌形式就有了个乡土味十足的名字——“竹枝”。
诗人刘禹锡在任夔州刺史时。
某一年春天到建平(令重庆巫山县)考察民情时听到了这种曲调。
人们表演的时候吹笛击鼓,边唱边舞,有点儿赛歌的味道。
诗人由此受到启发,依调填词,写了十采首。
这以后,竹枝词渐渐从民歌演化为文人的诗体,后来也用作词牌.每首七言四句,形同七绝,-同样保留了浓郁的民闻风味。
刘禹锡竹枝词全文译文(精选9篇)
刘禹锡竹枝词全文译文(精选9篇)刘禹锡竹枝词全文译文(精选9篇)《竹枝词》是唐代诗人刘禹锡的诗作,是他仿效民间歌谣的作品。
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刘禹锡竹枝词全文译文,一起来看看吧。
刘禹锡竹枝词全文译文篇1竹枝词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踏歌声。
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情还有情。
【字面译文】杨柳青青,春天河水清且涟漪;吸我往矣,好美的春天。
“有女怀春,吉士诱之”,都说少女的情怀,在春天最容易打开心扉。
江对面远远传来帅哥的踏歌声,歌词是“蝃蝀在东,莫之敢指。
女子有行,远父母兄弟。
朝隮于西,崇朝其雨。
女子有行,远父母兄弟。
乃如之人也,怀婚姻也。
大无信也,不知命也!”这歌声充满人生哲理,好不撩人。
诗云“悟其多矣,维其嘉矣!悟其旨矣,维其偕矣!悟其有矣,维其时矣!”恰逢一场太阳雨,两岸杨柳青青,此时此景由帅哥如此演绎《蝃蝀》之歌,不就是说人生有欢乐就有哀愁,有苦就有甜,有相聚就会有分离这个道理吗?“有女怀春,吉士诱之”,说得真好。
“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情还有情”,好个对人生道路的总结。
注释1.竹枝词:巴渝(今四川省重庆市)一带的民歌。
歌词杂咏当地风物和男女爱情,富有浓郁的生活气息。
这一优美的民间文学形式,曾引起一些诗人爱好并仿制。
刘禹锡仿作的《竹枝词》现存十一首。
2.晴:与“情”同音,诗人用谐音双关的手法,表面上说天气,实际上是说这歌声好像“无情”,又好像“有情”,难以捉摸。
刘禹锡竹枝词全文译文篇2山桃红花满上头,蜀江春水拍山流。
此句出自唐代诗人刘禹锡的《竹枝词·山桃红花满上头》竹枝词·山桃红花满上头原文:山桃红花满上头,蜀江春水拍山流。
花红易衰似郎意,水流无限似侬愁。
竹枝词·山桃红花满上头译文及注释作者:雪舞骊姬译文春天,山上的野桃花红艳艳的开的正旺,蜀江的江水拍着旁边的悬崖峭壁。
一位姑娘看见了,认为丈夫的喜爱如同这桃花转瞬即逝,而无限的忧愁就如这源源不断的江水。
注释山桃:野桃。
上头:山头,山顶上。
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
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
[译文] 东边出太阳,西边下着雨,说是无晴(情),却又有晴(情)。
[出典] 刘禹锡《竹枝词》注:1、《竹枝词》刘禹锡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踏歌声。
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
2、[注释]1、竹枝:巴渝一带民歌,唱时“吹短笛,击鼓以赴节”,扬袖而舞。
竹枝词:巴渝(今四川省重庆市)一带的民歌。
歌词杂咏当地风物和男女爱情,富有浓郁的生活气息。
这一优美的民间文学形式,曾引起一些诗人爱好并仿制。
刘禹锡仿作的《竹枝词》现存十一首。
2. 唱:一作“踏”,踏歌,指唱时以脚踏地为节拍。
3. 晴:谐为“情”为双关隐语。
表面上说天气,实际上是说这歌声好像“无情”,又好像“有情”,难以捉摸。
3、译文1:江边的杨柳青青,垂着绿色枝条,水面平静,忽然听到江面上情郎唱歌的声音。
东边出着太阳,西边还下着雨,说是没有晴天吧,却还有晴的地方。
译文2:江边垂柳,绿意盎然;江中流水,平如镜面。
突然她听到了江上传来了熟悉的歌声。
哎,我心中的人儿啊,就像这晴雨不定的天气,说是晴天,西边却下着雨,说是雨天,东边却还挂着太阳。
他对我像是无情又像是有情,真让人捉摸不定。
4、刘禹锡(772-842)字梦得,唐代中期诗人、文学家、哲学家、政治家,有“诗豪”之称。
世称“刘宾客”刘禹锡生于嘉兴(当时属苏州),彭城(江苏徐州)或河南洛阳(有待考证),汉族,洛阳(今属河南)人。
自言系出中山(今河北定县)。
刘禹锡曾任监察御史,是王叔文政治改革集团的一员,他的家庭是一个世代以儒学相传的书香门第。
政治上主张革新,是王叔文派政治革新活动的中心人物之一。
后来永贞革新失败被贬为朗州司马。
他没有自甘沉沦,而是以积极乐观的精神进行创作,积极向民歌学习,创作了《采菱行》等仿民歌体诗歌。
一度奉诏还京后,刘禹锡又因诗句“玄都观里桃千树,尽是刘郎去后栽”触怒新贵被贬为连州刺史。
后被任命为江州刺史,在那里创作了大量的《竹枝词》。
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解析
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解析那天,我独自走在乡间的小路上,望着天空,一边是灿烂的阳光洒在田野上,一边却又飘着细雨。
这景象,让我想起了那句老话:“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
”村头的老张,总是戴着那顶破旧的草帽,这天也不例外。
他边走边抱怨:“哎呀,这天气真是怪,这雨一下就是一天,让人都没法出门干活了。
”我忍不住笑了:“老张,这雨也有它的好处,你看,这雨后的小麦,叶子都绿得发亮呢。
”正说着,老李从旁边走来,他看了看天空,叹了口气:“唉,这雨下了两天了,真是愁死人了。
我的大棚里的菜,眼看都要烂掉了。
”我拍了拍老李的肩膀:“老李,别急,这雨说不定一会儿就停了。
”没过多久,东边天空的雨云慢慢散去,太阳露出了笑脸。
而西边,雨依旧淅沥沥地下着。
老张高兴地笑了:“看看,这雨停了,咱们可以去地里干活了。
”老李却皱起了眉头:“哎呀,这雨才停,地里的泥泞,谁愿意去啊?”这时,村里的王二狗跑了过来,他一脸得意:“嘿嘿,老张,老李,你们别发愁,我这有个好办法。
”说着,他从口袋里掏出一把小伞:“咱们撑着伞去地里,既不会被雨淋,又能继续干活。
”老张和老李听了,都笑了:“你这小聪明,倒是个好主意。
”于是,三人撑着伞,一起走进了泥泞的地里。
我看着他们,心想:这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不正是我们生活的写照吗?有时,我们会遇到困难,就像这西边的雨,让人无法喘息。
但只要我们保持乐观,积极面对,就像东边的日出,总会有光明和希望。
走着走着,我看到路边的小草,被雨水冲洗得更加翠绿。
突然,一阵风吹过,带来了几滴雨珠。
我伸手接住,看着那晶莹剔透的雨珠,心中感慨万千。
这雨,既有东边的晴,也有西边的雨,它教会了我们,人生亦如此,既有晴天,也有雨天,关键是我们如何看待,如何面对。
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谐音词语
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谐音词语
(原创实用版)
目录
1.介绍“东边日出西边雨”这句诗句的来源和意义
2.探讨“道是无晴却有晴”的谐音效果
3.分析谐音词语的作用和魅力
正文
“东边日出西边雨”出自唐代著名诗人刘禹锡的《竹枝词》。
这句诗句描绘了一幅雨中日出的美丽景象,表达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同时,这句诗句也蕴含了人生的哲理,意味着生活中总有阳光与阴雨共存,我们要学会在逆境中寻找美好。
“道是无晴却有晴”是对“东边日出西边雨”的巧妙谐音。
在这里,“无晴”与“无情”谐音,而“有晴”则与“有情”谐音。
这种谐音效果使得这句诗句在原有的意境上又增添了新的寓意。
它暗示了生活中虽然有时候会遇到无情的人和事,但只要我们心怀美好,总能在无情的世界中找到有情的一面。
谐音词语在中国文化中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内涵。
它们以巧妙的语言游戏让人们在欣赏诗词的同时,体会到了语言的魅力。
谐音词语在诗词中的运用,不仅丰富了诗词的意境,还使得诗词更具表现力和感染力。
总的来说,“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这句诗句通过对“晴”与“情”的巧妙谐音,表达了人们在生活中要积极面对困境,寻找美好事物的哲理。
第1页共1页。
普天乐·春日多雨的赏析
普天乐·春日多雨的赏析《普天乐·春日多雨》是一首描绘春天多变天气和少女内心情感的诗。
此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巧妙的隐喻,生动地展现了春日的景象和少女的复杂情感。
首先,诗中的“东边日出西边雨”是一个巧妙的隐喻,既描绘了江上阵雨天气,又暗示了少女的复杂心情。
这种语意双关的手法,使得诗句富有韵味和深意。
在这里,“东边日出”象征着“有晴”,即希望和温暖,而“西边雨”则代表着“无晴”,即失望和忧伤。
这种对比鲜明的描绘,使得春日的天气和少女的情感相互呼应,更加生动地展现了少女的内心世界。
其次,诗中的“道是无晴却有晴”是另一个巧妙的隐喻,也是整首诗的点睛之笔。
这句话表面上是说天气虽然看似无晴,但实际上却有晴,即阵雨过后总会迎来晴天。
而在更深一层的意义上,这句话则表达了少女的内心情感。
虽然她表面上感到困惑和不安,但实际上她内心深处却明白情郎对她是有情的。
这种情感上的转折和升华,使得整首诗更加富有感染力和深意。
此外,这首诗还通过描绘春日的景象来衬托少女的情感。
春日是万物复苏、生机勃勃的季节,而少女的情感也如同春天的气息一样复杂多变。
诗中的“柳丝长,玉骢难系”、“恨不倩疏林挂住斜晖”等句,都巧妙地借助了春日的景象来表达少女的情感,使得整首诗更加生动和富有感染力。
总的来说,《普天乐·春日多雨》是一首富有韵味和深意的诗。
它通过巧妙的隐喻和语意双关的手法,生动地展现了春日的景象和少女的复杂情感。
这首诗不仅具有艺术价值,更能够引发人们对爱情和人生的思考和感悟。
因此,它历来为人们所喜爱传诵,成为一首经典之作。
这首诗《普天乐·春日多雨》的背景可以有多重解读,具体取决于读者对诗歌的理解和感受。
但一般来说,这首诗可以被视为描绘春天多变天气和少女内心情感的诗作。
首先,从气象角度来看,诗中的“东边日出西边雨”等句子生动地描绘了江上阵雨的景象。
这种春日多变的天气可能给诗人带来了启发,让他联想到少女的复杂情感。
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唱歌声”的意思及全诗翻译赏析
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唱歌声”的意思及全诗翻译赏析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唱歌声的诗意:江边的杨柳青青,垂着绿色枝条,水面平静,忽然听到江面上情郎唱歌的声音。
出自唐朝诗人刘禹锡《竹枝词》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踏歌声。
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
参考译文江边的杨柳青青,垂着绿色枝条,水面平静,忽然听到江面上情郎唱歌的声音。
东边出着太阳,西边还下着雨,说是没有晴天吧,却还有晴的地方。
赏析《竹枝词二首》是唐代文学家刘禹锡的组诗作品。
刘禹锡传世作品中,有竹枝词十一首,分两组,这两首诗是其中一组。
这首诗写的是一位沉浸在初恋中的少女的心情。
她爱着一个人,可还没有确实知道对方的态度,因此既抱有希望,又含有疑虑;既欢喜,又担忧。
诗人用她自己的口吻,将这种微妙复杂的心理成功地与以表达。
杨柳青青江水平描写青年男女爱情的诗歌。
它描写了一个初恋的少女在杨柳青青、江平如镜的清丽的春日里,听到情郎的歌声所产生的内心活动。
首句杨柳青青江水平,描写少女眼前所见景物,用的是起兴手法。
所谓兴,就是触物起情,它与后文要表达的情事。
杨柳青青江水平并无直接关系,但在诗中却是不可少的。
这一句描写的春江杨柳,最容易引起人的情思,于是很自然地引出了第二句:闻郎江上唱歌声。
这一句是叙事,写这位少女在听到情郎的歌声时起伏难平的心潮。
最后两句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是两个巧妙的隐喻,用的是语意双关的手法。
东边日出是有晴,西边雨是无晴。
晴和情谐音,有晴、无晴是有情、无情的隐语。
东边日出西边雨,表面是有晴、无晴的说明,实际上却是有情、无情的比喻。
这使这个少女听了,真是感到难以捉摸,心情忐忑不安。
但她是一个聪明的女子,她从最后一句辨清了情郎对她是有情的,因为句中的有、无两字中,着重的是有。
因此,她内心又不禁喜悦起来。
这句用语意双关的手法,既写了江上阵雨天气,又把这个少女的迷惑、眷恋和希望一系列的心理活动巧妙地描绘出来。
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什么意思
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什么意思
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出自唐代刘禹锡的《竹枝词二首·其一》。
这首诗语言平易,诗意清新,情调淳朴,历来受到读者喜爱。
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带来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的相关诗句介绍,希望大家喜欢。
《竹枝词》原文
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踏歌声。
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
《竹枝词》译文及注释
译文
杨柳青青江水宽又平,听见情郎江上踏歌声。
东边日出西边下起雨,说是无晴但是还有晴。
注释
⑴竹枝词:乐府近代曲名。
又名《竹枝》。
原为四川东部一带民歌,唐代诗人刘禹锡根据民歌创作新词,多写男女爱情和三峡的风情,流传甚广。
后代诗人多以《竹枝词》为题写爱情和乡土风俗。
其形式为七言绝句。
⑵晴:与“情”谐音。
《全唐诗》:也写作“情”。
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解读
杨柳青翠,江水平静清澈。
在这美好的环境里,少女忽然听到自己心上人的歌声,从江边传来。
他一边朝着江边走来,一边唱着歌,他是不是对自己也有点意思呢?少女并不清楚。
因此她想到:这个人有点像黄梅时节晴雨不定的天气,说它是晴天,西边还下着雨;说它是雨天,东边又还出着太阳。
是晴是雨,真令人难以捉摸。
东边日出西边雨
东边日出西边雨出自中唐诗人刘禹锡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唱歌声。
道是无晴却有晴。
《竹枝词》就是古代四川东部的一种民歌,人民边舞边演唱,用鼓和短笛演奏。
赛歌时,谁演唱得最多,谁就是优胜者。
刘禹锡任夔(kuí)州刺史时,非常钟爱这种民歌,他自学屈原并作《九歌》的精神,使用了当地民歌的曲谱,做成代莱《竹枝词》,描绘当地山水风俗和男女爱情,富有生活气息。
体裁和七言绝句一样。
但在文学创作上,多用白描手法,太少用典故,语言清爽开朗,生动简洁,民歌气息浓郁。
刘禹锡创作多首《竹枝词》,这就是其中一首。
这是一首描写青年男女爱情的诗歌。
它描写了一个初恋的少女在杨柳青青、江平如镜的清丽的春日里,听到情郎的歌声所产生的内心活动。
首句“杨柳青青江水平”,描绘少女眼前所见到景物,用的就是曲枝手法。
所谓“启”,就是触物起情,它与后文必须抒发的情事。
并并无轻易关系,但在诗中却是不容太少的。
这一句描绘的春江杨柳,最难引发人的情思,于是很自然地带出了第二句:“闻郎江上唱歌声”。
这一句就是故事情节,写下这位少女在听见情郎的歌声时曲折难平的心潮。
最后两句:“东边日落西边雨,道就是并无云间却存有云间”,就是两个精妙的隐喻,用的就是语意双关的手法。
“东边日落”就是“存有云间”,“西边雨”就是“无晴”。
“云间”和“情”谐音,“存有云间”、“无晴”就是“有情”、“无情”的隐语。
“东边日落西边雨”,表面就是“存有云间”、“无晴”的表明,实际上却是“有情”、“无情”的比喻。
这并使这个少女听到了,真是深感难以捉摸,心情忐忑不安。
但她就是一个精明的女子,她从最后一句分清了情郎对她就是有情的,因为句中的“存有”、“并无”两字中,着重于的就是“存有”。
因此,她内心又不禁欢欣出来。
这句用语意双关的手法,既写下了江上阵雨天气,又把这个少女的蒙蔽、留恋和期望一系列的心理活动精妙地描绘出来。
此诗以多变的春日天气来造成双关,以“晴”寓“情”,具有含蓄的美,对于表现女子那种含羞不露的内在感情,十分贴切自然。
刘禹锡的双关诗
刘禹锡的双关诗
刘禹锡创作了多首《竹枝词》,其中一首使用了双关手法,既写了江上阵雨天气,又把这个少女的迷惑、眷恋和希望一系列的心理活动巧妙地描绘出来。
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
在这句话中,“东边日出”是“有晴”,“西边雨”是“无晴”。
用语意双关的手法,既写了江上阵雨天气,又把这个少女的迷惑、眷恋和希望一系列的心理活动巧妙地描绘出来。
此诗以多变的春日天气来造成双关,以“晴”寓“情”,具有含蓄的美,对于表现女子那种含羞不露的内在感情,十分贴切自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典诗文名句意境解读: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文章类别:语文教学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译文] 东边出太阳,西边下着雨,说是无晴(情),却又有晴(情)。
[出典] 刘禹锡《竹枝词》注:1、《竹枝词》刘禹锡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踏歌声。
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
2、[注释]1、竹枝:巴渝一带民歌,唱时“吹短笛,击鼓以赴节”,扬袖而舞。
竹枝词:巴渝(今四川省重庆市)一带的民歌。
歌词杂咏当地风物和男女爱情,富有浓郁的生活气息。
这一优美的民间文学形式,曾引起一些诗人爱好并仿制。
刘禹锡仿作的《竹枝词》现存十一首。
2. 唱:一作“踏”,踏歌,指唱时以脚踏地为节拍。
3. 晴:谐为“情”为双关隐语。
表面上说天气,实际上是说这歌声好像“无情”,又好像“有情”,难以捉摸。
3、译文1:江边的杨柳青青,垂着绿色枝条,水面平静,忽然听到江面上情郎唱歌的声音。
东边出着太阳,西边还下着雨,说是没有晴天吧,却还有晴的地方。
译文2:江边垂柳,绿意盎然;江中流水,平如镜面。
突然她听到了江上传来了熟悉的歌声。
哎,我心中的人儿啊,就像这晴雨不定的天气,说是晴天,西边却下着雨,说是雨天,东边却还挂着太阳。
他对我像是无情又像是有情,真让人捉摸不定。
4、刘禹锡(772-842)字梦得,唐代中期诗人、文学家、哲学家、政治家,有“诗豪”之称。
世称“刘宾客”刘禹锡生于嘉兴(当时属苏州),彭城(江苏徐州)或河南洛阳(有待考证),汉族,洛阳(今属河南)人。
自言系出中山(今河北定县)。
刘禹锡曾任监察御史,是王叔文政治改革集团的一员,他的家庭是一个世代以儒学相传的书香门第。
政治上主张革新,是王叔文派政治革新活动的中心人物之一。
后来永贞革新失败被贬为朗州司马。
他没有自甘沉沦,而是以积极乐观的精神进行创作,积极向民歌学习,创作了《采菱行》等仿民歌体诗歌。
一度奉诏还京后,刘禹锡又因诗句“玄都观里桃千树,尽是刘郎去后栽”触怒新贵被贬为连州刺史。
后被任命为江州刺史,在那里创作了大量的《竹枝词》。
名句很多,广为传诵。
824年夏,他写了着名的《西塞山怀古》:“王濬楼船下益州,金陵王气黯然收。
千寻铁锁沉江底,一片降幡出石头。
人世几回伤往事,山形依旧枕寒流。
今逢四海为家日,故垒萧萧芦荻秋。
”这首诗为后世的文学评论家所激赏,认为是含蕴无穷的唐诗杰作。
后来,几经多次调动,刘禹锡被派往苏州担任刺史。
当时苏州发生水灾,饥鸿遍野。
他上任以后开仓赈饥,免赋减役,很快使人民从灾害中走出,过上了安居乐业的生活。
苏州人民爱戴他,感激他,就把曾在苏州担任过刺史的韦应物、白居易和他合称为“三杰”,建立了三贤堂。
唐文宗也对他的政绩予以褒奖,赐给他紫金鱼袋。
刘禹锡晚年回到洛阳,任太子宾客加检校礼部尚书,与朋友交游赋诗,生活闲适。
死后被追赠为户部尚书。
5、竹枝词,是一种诗体。
这是由古代巴蜀间的民歌演变过来的。
(主要因四川乃熊猫之故乡,竹子甚多)民歌中的《竹枝》,流传年代古老,白居易诗中有:“幽咽新芦管,凄凉古竹枝”。
从民歌演化为文人诗体,一般认为是从唐代刘禹锡开始的。
刘于长庆二年(八八二年)任夔州刺史时,这年春正月来到建平(今巫山县)见到民间联歌《竹枝》,吹短笛击鼓,边唱边舞,以「曲多为贤」。
带有赛歌的性质。
他由此受到启发,就仿效屈原作「九歌」的方式,作《竹枝》九篇,「俾善歌者飏之」。
实际是为当时民间的竹枝词歌舞作的新词。
他的新词具有鲜明的民间歌谣格调,又有浓郁的生活气息,所以在民间得到广泛流传。
当时的白居易、李涉以及其后的皇甫松、孙光宪等都写过竹枝词。
关于竹枝词的特色,我曾在一篇文章中概括为“四易”,即易学、易懂、易写、易流传。
这是从学习和阅读方面讲的。
如果从内容、形式及艺术表现手法来研究分析,可以概括为以下几点:(一)语言流畅,通俗易懂。
竹枝词是由民歌蜕化出来的,民间的口语、俚语皆可入诗,且极少用典,读起来琅琅上口,雅俗共赏。
(二)不拘格律,束缚较少。
民歌作者不太懂韵书上的规范,民间竹枝词也多依日常生活中的语言声韵。
刘禹锡最早作的九首竹枝词,可以说没有一首是符合规范的。
(三)诗风明快,诙谐风趣。
大凡竹枝词,不论出自南方或北方,也不论是汉民族或少数民族,几乎都具有这种特色。
应该说,这种诗风也是从民歌中带进来的。
(四)广为记事,以诗存史。
诗与史相结合,是我国诗歌的优良传统。
竹枝词缘于纪事,举凡风土民情、山川形胜、社会百业、时尚风俗、历史纪变等等皆可入诗。
涉及到政治、经济、社会、历史、文化等诸多领域。
可以认为,竹枝词所反映的各个历史年代的社会生活层面,无论从广度和深度来说,都是其他诗体所不能比拟的。
竹枝词使诗词的功能得到了广阔的开拓。
同时,也保存了大量有价值的第一手资料。
(yyyttree)6、“ 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踏歌声。
”诗中的这个姑娘也许是在江上打鱼,不然就是在河边洗衣吧。
在春风淡淡的日子里,杨柳都吐出碧绿的长条,江水又是那么平缓。
她正在从事劳动的时候,忽然听见一个青年人在引吭高歌,歌声好象从江面飞渡过来,总是盘旋在她的身边。
虽然歌词的内容不完全听得清楚,却又好象是为她而发似的。
等她倾耳细听的时候,歌声又忽然给一阵江风吹断了。
然而不久,歌声又响起来,又在她耳边盘绕着,赶也赶不掉……就这样,这位姑娘的心情给逗引得忽起忽落,安静不下。
“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
”写出了一位给歌声逗引得心情起伏不定的姑娘。
接下去就是两句妙喻:“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情还有情。
”这两句诗长期以来为广大人民所喜爱和传诵。
因为它语带双关地用“晴”来暗喻“情”,抓住的是眼前景物,暗射的又是此时此际人物的思想感情;而两种不相关的事物通过谐声统一在一起,如此贴切自然,又使人感到有意外的喜悦。
这样的谐声借喻,早在南朝民歌中出现,它不是只能在纸上舞文弄墨的人所能想象,而是只有善于通过歌唱来抒情表意的饿劳动人民才能够有的巧思。
劳动人民在诗歌中运用双关语,都是含蓄而不晦涩的。
用“莲”喻“怜”,用“迟”喻“池”,用“晴”喻“情”……都是如此。
正因为有含蓄的美,所以象这首诗的女子就不象那些戴着道学的假面具的大人先生那样,绕了几个圈子也还闪闪缩缩的半吞半吐,说不出半句心里的话;但也不是赤裸裸的叫喊,使人觉得唐突。
而是含蓄地用双关的语言,巧妙地道出了自己这时候的心情。
7、第一句写景,是她眼前所见。
江边杨柳,垂拂青条;江中流水,平如镜面。
这是很美好的环境。
第二句写她耳中所闻。
在这样动人情思的环境中,她忽然听到了江边传来的歌声。
那是多么熟悉的声音啊!一飘到耳里,就知道是谁唱的了。
第三、四句接写她听到这熟悉的歌声之后的心理活动。
姑娘虽然早在心里爱上了这个小伙子,但对方还没有什么表示哩。
今天,他从江边走了过来,而且边走边唱,似乎是对自己多少有些意思。
这,给了她很大的安慰和鼓舞,因此她就想到:这个人啊,倒是有点象黄梅时节晴雨不定的天气,说它是晴天吧,西边还下着雨,说它是雨天吧,东边又还出着太阳,可真有点捉摸不定了。
这里晴雨的“晴”,是用来暗指感情的“情”,“道是无晴还有晴”,也就是“道是无情还有情”。
通过这两句极其形象又极其朴素的诗,她的迷惘,她的眷恋,她的忐忑不安,她的希望和等待便都刻画出来了。
这种根据汉语语音的特点而形成的表现方式,是历代民间情歌中所习见的。
它们是谐声的双关语,同时是基于活跃联想的生动比喻。
它们往往取材于眼前习见的景物,明确地但又含蓄地表达了微妙的感情。
如南朝的吴声歌曲中就有一些使用了这种谐声双关语来表达恋情。
如《子夜歌》云:“怜欢好情怀,移居作乡里。
桐树生门前,出入见梧子。
”(欢是当时女子对情人的爱称。
梧子双关吾子,即我的人。
)又:“我念欢的的,子行由豫情。
雾露隐芙蓉,见莲不分明。
”(的的,明朗貌。
由豫,迟疑貌。
芙蓉也就是莲花。
见莲,双关见怜。
)《七日夜女歌》:“婉娈不终夕,一别周年期,桑蚕不作茧,昼夜长悬丝。
”(因为会少离多,所以朝思暮想。
悬丝是悬思的双关。
)这类用谐声双关语来表情达意的民间情歌,是源远流长的,自来为人民群众所喜爱。
作家偶尔加以摹仿,便显得新颖可喜,引人注意。
刘禹锡这首诗为广大读者所爱好,这也是原因之一。
8、首句“杨柳青青江水平”即景起兴。
这是一个春风和煦的日子,江边杨柳依依,柳条轻拂着水面;江中流水平缓,水平如镜。
次句“闻郎江上唱歌声”叙事。
在这动人情思的环境中,这位少女忽然听到了江面上飘来的声声小伙子的歌声。
这歌声就像一块石头投入平静的江水,溅起一圈圈涟漪一般,牵动了姑娘的感情波澜。
三、四两句“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还有晴”,写姑娘听到歌声后的心理活动。
她心中早就爱上了这个小伙子,但对方还没有明确表态。
今天从他的歌声中多少听出了点情意,于是她觉得:这个人的心就像捉摸不定的天气一样,说它是晴天吧,西边却下着雨;说它是雨天吧,东边却又出着太阳。
“道是无晴却有晴”一句,诗人用谐音双关的手法,把天“晴”和爱“情”这两件不相关的事物巧妙地联系起来,表现出初恋少女忐忑不安的微妙感情。
这首诗语言平易,诗意清新,情调淳朴,历来受到读者喜爱。
9、这是一首流传极广、为人民群众所喜爱的爱情诗,可歌可舞。
开头就用“杨柳”这一传统意象渲染环境,杨柳绽青,江水平堤,显见是极易撩人情思的早春季节。
少女所见:春光明媚,杨柳青青,江中流水,平如镜面,环境极美;少女所闻:在这令人陶醉的美景中,她忽然听到江上传来熟悉的歌声,情不自禁地举目眺寻。
“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还有情”,以天气之“无晴”与“有情”,谐人之“无情”与“有情”。
把女主人公爱上了一个人,但对方尚未表态,时而惊喜,继而疑虑,终而迷茫,都融合在“道是无晴(情)还是晴(情)中。
见、闻、感自然流畅的融合,把一个初恋少女的思情,盼情,羞情的心态便跃然纸上,写得极为关切、细腻,也极容易引起共鸣。
诗的语言通俗而雅致,优美而质朴,音调悠扬而婉转,富有民歌韵味。
10、竹枝词清丽宛转,音节和谐,读来琅琅上口。
刘禹锡在三峡听到了竹枝曲凋,虽是依声作词,但在竹枝词的韵律上又作了一些改进。
一是押平声韵,改变竹枝词原先的仄声韵,使曲子更加轻快悠扬。
二是注意平仄的搭配,竹枝词首句以仄声起始,先造成激昂之势—次句以平声为首,使节奏转慢,化高亢为舒缓。
第三句再以仄声起音,形成顿挫之势,又由轻柔转为昂扬。
末句再以平声收束全篇,复使曲调再次呈现宛转之势。
这样的平仄变化使曲子如行云流水,又似澎湃的海涛。
明代董文焕评说竹枝词:”其格非古非律,半杂歌谣。
平仄之法,在拗、古、律三者之间,不得全用古体。
若天籁所至,则又不尽拘拘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