遥感技术的发展

合集下载

遥感技术的发展历程与创新成果

遥感技术的发展历程与创新成果

遥感技术的发展历程与创新成果遥感技术是指通过远距离感知地球表面事物、现象和环境的一种技术手段。

遥感技术的发展,从最初的手工解译到图像处理及数字地球发展,越来越快,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本文将对遥感技术的发展历程及创新成果进行分类详细介绍。

一、遥感技术的发展历程1、遥感技术的起源遥感技术的起源可以追溯到1840年。

当时,法国的蒙切莫利(Alphonse Louis Poitevin) 实验了一种用铁氰化铁和铁氰化钾混合物浸泡纸张的方法,使它们在阳光照射时形成一种光敏材料。

这种方法拓展了对光的理解,也引领了地球遥感技术的发展方向。

2、空间遥感的先锋20世纪60年代至80年代初,涌现了一批民营公司和尝试建设遥感卫星航天系统的国家。

美国和前苏联开展了空间遥感的研究,开发了遥感卫星技术。

面向商业市场的兰赛公司开发了第一个LandSat-1卫星。

从那时起,遥感卫星已成为了全球遥感的先锋。

3、地球观测卫星的兴起随着遥感技术的发展,各国陆续推出了多种系列化的地球观测卫星,如:国际地球观测卫星(IGOSAT)、风云气象卫星等。

其中,对遥感技术进步做出巨大贡献的还有欧洲航天局的Envisat、德国的TerraSAR-X等。

4、数字地球的发展数字地球、虚拟地球、智慧地球等概念,在国际领域流行起来,各国纷纷实施数字地球战略。

打造全球级的数字地球平台已成为国家科技发展重要的方向。

如中国实施的“数字中国”战略,旨在发展数字经济、打造数字产业支柱。

数字地球技术的发展不仅为科研提供了更为广阔的空间,同时也为经济社会的发展带来了更大的推动力。

二、遥感技术的创新成果1、遥感数据的高精度处理对遥感数据进行高精度处理,是遥感技术的一大难点。

目前,针对遥感影像影响评估、计算机视觉等研究领域,已经开展了多项前沿的研究,如卷积神经网络(CNN)、支持向量机(SVM)等深度学习算法技术,以及基于遥感场景解译的图像分割与分类技术等。

在这些技术的应用下,大大提高了遥感数据的处理精度。

当代遥感技术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当代遥感技术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当代遥感技术的现状和发展趋势遥感技术的发展趋向:
遥感技术正朝着定量化、智能化、动向化、网络化、适用化等方向发展,最近几年来遥感技术在各个方面获取了宽泛的应用,从抗洪救灾到遥感在检查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上的应用,全领土地资源的检查等方面愈来愈多的应用到遥感技术,此后,遥感技术应用领域也将愈来愈广。

当前遥感技术正朝着以下几个方向发展:应用领域不停扩展,主要用于人类自己观察难度较大的地区,像对湿地的观察,大海的监测,极地地域的观察等方向;观察精度不停提升,当前固然在好多领域遥感都获取了宽泛的应用,可是在观察精度上还有待进一步提升,跟着高分辨率多分辨率卫星影像的获取,遥感在将来丈量的精度上也渐渐的提升;
遥感技术现状及发展趋势
结论:当前遥感技术已经在各个领域都有宽泛的应用,可是因为卫星的观察精度,研究者主观要素等问题致使影像在应用、解译、判读等方面还存在诸多的不足。

跟着遥感技术的发展,遥感技术将在此后获取宽泛的应用。

遥感技术的发展和应用案例分享

遥感技术的发展和应用案例分享

遥感技术的发展和应用案例分享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遥感技术成为了现代科技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

它不仅在环境保护、国土资源管理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也在城市规划、农业生产等方面展现着它的重要价值。

本文将从遥感技术的发展历程入手,介绍该技术在各个领域的应用,并分享一些有趣的案例。

一、遥感技术的发展历程遥感技术的发展可以追溯到上世纪50年代,当时主要应用于军事侦察领域。

在随后的几十年里,随着遥感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卫星技术的成熟应用,人们开始使用遥感技术进行大范围地表信息的获取和处理。

20世纪80年代以后,计算机技术的快速发展使得遥感技术在数据获取、影像处理与分析方面取得了显著的进步,成为现代地形地貌研究、城市规划、自然资源调查等多个领域的重要工具。

二、遥感技术在各个领域的应用1. 环境保护遥感技术在环境保护领域的应用主要体现在污染物的监测与管理方面。

通过对地表数据的采集,可对污染源的时空分布进行监测和追踪;而对卫星遥感影像的处理,则可以对不同污染物的浓度、类型等参数进行分析。

同时,遥感技术还可以在生态环境保护、资源开发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2. 国土资源管理遥感技术在国土资源调查与管理方面同样发挥着重要作用。

利用遥感技术获取的数据,可以对交通、能源、土地等资源进行实时监测,为资源开发管理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持。

此外,遥感技术在海洋资源的开发与探测方面也得到广泛应用。

3. 城市规划和土地利用城市规划和土地利用是遥感技术的重要应用领域之一。

通过对城市区域影像的处理与分析,可以对城市的空间分布、道路交通、公共设施等方面进行评估。

而对土地利用情况的研究,则可以为城市规划和土地利用的科学决策提供数据支持。

4. 农业生产遥感技术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则主要由作物分类、农业资源调查、灾害预警监测等方面组成。

对农业生产的精准监测,可以为农业资源的保护与可持续发展提供技术支持,对于缓解粮食短缺、改善农民收入等方面都具有重要作用。

三、遥感技术应用案例分享1. 长江三峡库区农田用地遥感监测三峡库区是我国重要的农田种植区域之一。

遥感技术发展趋势及现状

遥感技术发展趋势及现状

byte=8 bits),所以, 通常用一个字节或二个字
节的数据进行处理。图像数据的全部数据量为:
行数×像元数×通道数×比特数/8,单位为byte。
遥感图像的数据量非常巨大。在地面
站接收的卫星数据通常被实时记录到高密
度数字磁带(HDDT)上,然后根据需要拷贝
到计算机兼容磁带(CCT)等其它载体上。
③遥感图象处理。为满足各种不同的应用 要求,需要对遥感器获取的原始图象进行 处理。常用方法有光学的和电子学的两种, 而目前以电子技术中的计算机数字处理最 为重要。处理内容有图象整饰、几何纠正 和镶嵌、特征提取和分类及各种专题处理。
航天遥感应用中使用的数据基本有两种主要形
式:遥感影像和数字图像无论是用何种遥感成像方
陆地或海洋环境信息的技术。
它是通过传感器对远距离目标进行探测,以取
得电磁波谱资料、数据,从而对地物进行识别和分类。
地球上各种物体都具有发射电磁波的特性,不
同物体又具有互不相同的光谱特征,人们在事先掌握
了各种物体的光谱特征后,只要借助某些手段收集、
记录物体的不同性质的光谱特征,把这些特征信息与
事先掌握(已知的)的光谱特征进行比较,就可以区别
一个由“陆地卫星”系列卫星、海洋观
测卫星和气象卫星为主体组成的“地球
环境遥感卫星系统”,其遥感仪器已由
第一代、第二代发展到第三代。
其他许多工业先进国家和一些发展
中国家,也都积极发展遥感技术。我国
对开发空间遥感技术,从遥感仪器到卫
星航天器都取得了很大进展,为国民经
济发展起了重大作用。
长江源头
IRS与TM融合图
上,植被显示为红色,城镇为蓝灰色,水
体为蓝色,雪和云为白色等等。假彩色合

遥感发展历程、简单归类、影像特征、格式分类介绍

遥感发展历程、简单归类、影像特征、格式分类介绍

遥感是以航空摄影技术为基础,在20世纪60年代初发展起来的一门新兴技术。

开始为航空遥感,自1972年美国发射了第一颗陆地卫星后,这就标志着航天遥感时代的开始。

经过几十年的迅速发展,目前遥感技术已广泛应用于资源环境、水文、气象,地质地理等领域,成为一门实用的,先进的空间探测技术。

萌芽时期1608年制造了世界第一架望远镜1609年伽利略制作了放大三倍的科学望远镜并首次观测月球1794年气球首次升空侦察1839年第一张摄影像片初期发展1858年用系留气球拍摄了法国巴黎的鸟瞰像片1903年飞机的发明1909年第一张航空像片一战期间(1914-1918):形成独立的航空摄影测量学的学科体系二战期间(1931-1945):彩色摄影、红外摄影、雷达技术、多光谱摄影、扫描技术以及运载工具和判读成图设备现代遥感1957年:前苏联发射了人类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20世纪60年代:美国发射了TIROS、ATS、ESSA等气象卫星和载人宇宙飞船1972年:发射了地球资源技术卫星ERTS-1(后改名为Landsat Landsat-1),装有MSS感器,分辨率79米1982年Landsat-4发射,装有TM传感器,分辨率提高到30米1986年法国发射SPOT-1,装有PAN和XS遥感器,分辨率提10米1999年美国发射 IKNOS,空间分辨率提高到1米中国遥感事业1950年代组建专业飞行队伍,开展航摄和应用1970年4月24日,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1975年11月26日,返回式卫星,得到卫星像片80年代空前活跃,六五计划遥感列入国家重点科技攻关项目1988年9月7日中国发射第一颗“风云1号”气象卫星1999年10月14日中国成功发射资源卫星1空间分辨率空间分辨率(Spatial Resolution)?又称地面分辨率。

后者是针对地面而言,指可以识别的最小地面距离或最小目标物的大小。

前者是针对遥感器或图像而言的,指图像上能够详细区分的最小单元的尺寸或大小,或指遥感器区分两个目标的最小角度或线性距离的度量。

国内外遥感技术发展及趋势

国内外遥感技术发展及趋势

国内外遥感技术发展及趋势遥感技术是一种通过非接触方式获取地表信息的技术,具有高效、快速、准确、大范围等特点。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遥感技术在国内外得到了广泛应用,同时也呈现出一些发展趋势。

一、国内遥感技术发展中国遥感技术的发展可以追溯到20世纪70年代,经过多年的发展,已经形成了完善的遥感技术体系,包括卫星遥感、航空遥感、地面遥感等多个方面。

1.卫星遥感中国已经成功发射了多颗遥感卫星,如资源卫星、环境卫星、气象卫星等,这些卫星为国内外用户提供了大量的遥感数据。

同时,中国还在积极研发更高分辨率、更快速响应的遥感卫星,以满足不断增长的遥感数据需求。

2.航空遥感中国拥有庞大的航空遥感队伍和先进的航空遥感技术,可以为各个领域提供高质量的遥感数据。

近年来,无人机遥感技术也得到了快速发展,无人机具有灵活、高效、低成本等优点,可以为应急监测、环境监测等领域提供快速响应。

3.地面遥感地面遥感技术在中国也得到了广泛应用,如地面激光雷达、地面高光谱等。

这些技术可以为地质勘查、环境监测等领域提供高精度、高分辨率的遥感数据。

二、国外遥感技术发展国外遥感技术的发展也非常迅速,主要集中在美国、欧洲、日本等国家。

1.美国美国是全球遥感技术的领军者之一,拥有大量的遥感卫星和先进的航空遥感技术。

近年来,美国还在积极推进商业遥感卫星的发展,鼓励企业参与遥感数据的获取和处理,以推动遥感技术的产业化发展。

2.欧洲欧洲也在积极发展遥感技术,拥有多个遥感卫星计划和航空遥感项目。

欧洲还在推进“哥白尼计划”,旨在建立一个全球性的地球观测系统,为环境保护、气候变化等领域提供数据支持。

3.日本日本也是遥感技术的重要发展国家之一,拥有多个遥感卫星计划和航空遥感项目。

日本还在积极推进遥感技术的应用,如在灾害监测、城市规划等领域的应用。

三、遥感技术发展趋势1.高分辨率、高精度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遥感数据的分辨率和精度也在不断提高。

未来,随着更高分辨率、更高精度的遥感卫星和航空遥感器的研发和应用,遥感技术将为各个领域提供更准确、更详细的数据支持。

我国遥感技术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我国遥感技术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我国遥感技术的现状及发展趋势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应用领域的不断扩大,遥感技术在国内外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和关注。

作为现代环境监测、自然资源管理和地理信息系统等领域的基础,遥感技术已经成为国家发展战略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文将从当前国内遥感技术的现状以及未来的发展趋势两个方面对其进行探讨。

一、我国遥感技术的现状我国的遥感技术发展始于20世纪60年代,经过近几十年的发展,现已成为全球遥感技术的重要力量。

在卫星、航空和地面遥感领域,我国都取得了较为显著的进步。

1. 卫星遥感卫星遥感是目前国内遥感技术研究的重点领域之一。

我国在该领域已经有了自主研发、自主发射和自主运行的遥感卫星,包括光谱卫星、雷达卫星和合成孔径雷达卫星等。

遥感卫星的发射和运行,改变了对地面信息的获取方式,为我国的环境监测和资源调查提供了更高效、精确、可靠的手段。

2. 航空遥感航空遥感技术是指利用飞机、直升机等载具进行遥感数据采集。

我国在该领域已经实现了高分辨率、高频次、大面积覆盖的目标,使得遥感技术在自然资源、城市更新、环境保护和灾害监测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3. 地面遥感地面遥感是指通过在地面接收、采集和处理卫星遥感数据,利用影像处理技术,进行地球观测。

这种方法是最常用的遥感技术手段之一,也是遥感技术的基础。

我国在这方面的研究也非常活跃,通过遥感技术的应用手段,对新能源、生态环境保护等方面进行研究。

二、我国遥感技术的发展趋势1. 遥感技术的智能化和可视化随着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和物联网技术的发展,遥感技术在数据分析和处理方面将更加智能化。

未来的遥感技术将实现自动化、高精度、高效率的遥感数据分析,遥感数据的可视化处理也将变得更加人性化、直观和可操作。

2. 遥感技术的高精度化高精度化是遥感技术未来的发展趋势之一,其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遥感数据获取的精度水平将得到更高的提升,例如超高分辨率、高时空分辨率等;二是遥感影像处理和应用的精度和精细程度将得到更高的提升,例如大数据分析、精准测绘等。

遥感技术近年来的发展现状

遥感技术近年来的发展现状

遥感技术近年来的发展现状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和进步,遥感技术也在不断地得到创新和突破。

遥感技术是一项可以获取地球表面信息的技术,在自然资源管理、环境保护、城市规划等领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就近年来遥感技术的发展现状进行讨论,并对其未来的发展进行展望。

一、遥感技术在数字地球中的应用数字地球是指通过遥感、地理信息系统、全球定位系统等技术将地球上所有地理信息进行数字化整合的新型计算机环境。

在数字地球中,遥感技术被广泛应用,可以通过卫星、无人机等手段获取数据,进而实现对地球表面的三维重建、精准定位等功能。

数字地球凭借着其强大的信息整合和分析能力,已经成为全球环境大数据分析的最佳工具之一。

二、高分辨率遥感技术的发展高分辨率遥感技术大大提高了遥感图像的准确度和分辨率,使得遥感图像可以获得更为精细的信息,并且可以用于更加微观的分析。

如今已经有一些商业卫星可以提供0.5米以下的影像分辨率,而无人机拍摄技术更是可以达到亚米级分辨率,为高精度的测绘和地形构建提供了更有力的手段。

高分辨率遥感在城市建设、环境保护等领域中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

三、遥感技术在环境保护中的应用环境保护是遥感技术的一个重要应用方向。

遥感技术可以在较短时间内获取大面积地图和高分辨率图像,从而可以快速了解环境的状况。

同时,遥感技术还可以通过监测水体、植被、大气等环境要素变化,实现对环境变化的预警和监测,进而及时采取措施,保护生态环境。

四、遥感技术在灾害监测和预防中的应用灾害监测和预防是遥感技术的又一重要应用方向。

地震、洪水、台风等自然灾害的发生和进展都可以通过遥感技术进行有效监测。

通过空间遥感技术、激光雷达技术等手段,可以获取灾害现场详细情况和伤亡情况,并为后续的救援和重建提供参考。

五、未来遥感技术的发展趋势未来遥感技术的发展趋势将更加聚焦于数据的精准化和应用场景的多元化。

在遥感设备硬件的不断提升和数据处理算法的不断完善下,遥感技术已经可以实现更高精度的数据采集和更快速的数据处理,为地理信息系统、数字地球等领域的发展提供了更多可能性。

国内外遥感技术发展及趋势

国内外遥感技术发展及趋势

国内外遥感技术发展及趋势
随着政府投入研究的增加,与科技进步的不断发展,遥感技术及其在
科研领域中的应用越来越受到重视,已经发展成为一门具有重要意义的学科。

接下来,将介绍遥感技术在国内外的发展历程以及未来趋势。

一、国内外遥感技术发展史
1.1 国内
在国内,按遥感应用开展时间的顺序来看,遥感技术的发展历程可以
划分为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从1957年到1980年,这个时期是我国遥感
技术发展的初期,以北京航空航天大学遥感教研室为主导,主要开展对俯
瞰图、卫星影像的研究;第二个阶段从1981年到2003年,这是遥感技术
发展的发展期,以中国科学院遥感与数字图像分析重点实验室为主导,开
始开发并运用现代遥感技术和技术体系;第三个阶段从2004年到2024年,这是遥感技术发展的成熟期,以中国遥感中心为主导,建立了我国遥感科
技研究的完整体系,并在气候变化、土地利用规划、灾害遥感监测、环境
质量监测及全球生态环境研究等方面开展了一系列有效的应用研究工作。

1.2 国际
国际上,遥感技术的发展可以追溯到20世纪50年代,以美国军方在
建立“全球镜”项为标志,到20世纪90年代,形成了大量的民用遥感卫
星系统,实现了从技术上到应用上的极大发展。

遥感技术二案:遥感技术的概念及发展历程

遥感技术二案:遥感技术的概念及发展历程

遥感技术是指通过卫星、飞机、无人机等载体对地表进行空间扫描、光谱分析、雷达回波等手段获取数据,并对这些数据进行处理、分析、解译的技术。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遥感技术已经越来越得到重视,其在地球科学、环境保护、资源开发等方面的作用愈发重要。

下面,我们就来一起了解一下遥感技术的发展历程。

遥感技术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上世纪20年代,在那个年代,遥感技术主要是针对航空侦察和军事用途。

到了上世纪60年代,随着人类探险和航天技术的不断提高,遥感技术得到了蓬勃发展。

美国在1960年代初第一次用遥感技术进行了月球表面的勘测,1969年,美国在阿波罗11号任务中首次成功登月。

这个任务迅速地推动了世界范围内的遥感技术的开发和应用。

到了20世纪70年代,遥感技术已经进入了一个发展新时期。

相关技术的价格逐渐降低,使得越来越多的国家和机构得以为自己的研究项目应用遥感技术。

各种遥感技术被广泛应用,包括电子光学遥感、雷达遥感、微波遥感等等。

此外,遥感领域的研究范围也越来越广泛,覆盖了地球物理学、气象学、环境监测、地质学、水文学等多个领域。

20世纪80年代,遥感技术又进入了一个更加成熟和广泛应用的时期。

在该阶段,地球资源卫星系统(Landsat)开始正式对公众开放。

Landsat计划是由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和美国地质调查局(USGS)联合进行的,该计划目前运行的最新卫星是Landsat 8号。

Landsat提供了一系列关于地球表面的高分辨率图像,这些图像对于气象预报、资源开发、环境保护等方面的应用非常有用。

随着21世纪的到来,遥感技术已经为了地球科学、军事侦察、资源开发等领域的重要手段。

与此同时,随着计算机和的迅速发展,遥感技术的数据处理能力也得到了大幅提高。

目前,卫星、无人机等载体对地表的扫描和监测已经可以实现高空高速的遥感技术,这大大提高了遥感技术的精度和效率。

总而言之,遥感技术的历史发展是一个漫长而辉煌的过程。

从最初的军事侦察到现在的广泛应用,遥感技术已经成为了现代社会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遥感的发展趋势

遥感的发展趋势

遥感的发展趋势遥感是一种通过卫星等遥远地点获取地球上物理信息的技术。

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遥感已经成为从空间获取地球信息的主要方法之一。

遥感的发展趋势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遥感技术的高分辨率化是发展的主要趋势之一。

随着卫星及航空遥感器的提高,地球上的特定区域可以被高精度、高分辨率地观测到,这将更好地满足人们对地球物理信息的需求。

高分辨率的遥感数据将为农业、城市规划、生态环境保护等领域提供更加精确的信息支持。

其次,遥感技术的多源融合是发展的重要方向。

当前,各国已经拥有不同类型的遥感卫星,包括光学、雷达、红外等多种传感器。

这些不同的传感器能够获取不同波段的数据,各自具有优势和局限性。

通过将不同传感器的数据进行融合,可以利用各自的优势,提高数据的质量和准确性。

再次,遥感技术的智能化和自动化是发展的必然趋势。

随着机器学习、深度学习、人工智能等技术的发展,可以对大量的遥感数据进行自动化处理和分析,提取有价值的信息。

自动化的遥感数据处理将大大提高工作效率,减少人力成本,并为决策提供更加快速和准确的数据支持。

此外,遥感技术的时间序列分析是未来发展的重点。

通过对多期遥感数据的分析,可以观测到物理现象的变化过程,推测物理规律和预测未来的趋势。

时间序列分析将使遥感技术更好地应用于灾害监测、资源管理、气候变化等领域。

最后,随着新一代遥感卫星的发射和使用,遥感技术将更加全面和深入地应用于地球科学的各个领域。

例如,中国的高分辨率遥感卫星已经在农业、城市规划、水资源调查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果,为国家发展提供了强大的支持。

总之,遥感技术的发展趋势主要包括高分辨率化、多源融合、智能化和自动化、时间序列分析以及广泛地应用于各个领域。

随着技术的进步和应用的不断深入,遥感技术将进一步提高地球信息的获取能力和分析水平,为人类的社会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提供更好的支持。

浅谈遥感技术及其应用与发展

浅谈遥感技术及其应用与发展

浅谈遥感技术及其应用与发展关键字:遥感技术遥感,既遥远的感知,指的是通过传感装置,并不直接与被检测的对象进行直接的接触,而获得检测对象的相关信息(如电磁波,电场,磁场等),并分析这些信息,对此进行加工和表达,遥感技术是新型的尖端技术。

广义的遥感是指用间接的手段来获取目标状态信息的方法。

但一般多指从人造卫星或飞机对地面观测,通过电磁波的传播与接收,感知目标的某些特性并加以进行分析的技术。

遥感科学与技术是在测绘科学、空间科学、电子科学、地球科学、计算机科学以及其他 学科交叉渗透、相互融合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门新兴学科。

1. 5S技术的联合应用遥感本身就是多学科的综合,多种技术的联合应用将大大拓宽遥感技术的应用范围,占领更广阔的市场。

具有代表性的是智能引导系统。

系统本身是在国际先进的超图数据结构(HBDS)理论基础上,实现遥感 (RS)、全球定位系统 (GPS)、地理信息系统(GIS)、智能系统 (IS)和多媒体系统 (MMS)即五“S”的联合。

在电子地图的支持下可对光盘 CD- ROM进行检索,采用分层技术,为用户提供自定义、多层次目标库,用户可自己定义起点、终点、绕行点、必经点。

智能模块为用户提供最佳路径及最短距离。

2.高光谱分辨率传感器是未来空间遥感发展的核心内容高光谱分辨率传感器是指既能对目标成像又可以测量目标物波谱特性的光学传感器,其特点是光谱分辨率高、波段连续性强。

其传感器在0.4μm-2.5μm范围内可细分成几十个,甚至几百个波段,光谱分辨率将达到 5nm-10nm。

但目前其发展仍停留在航空实验和应用阶段,预计下个世纪将会在轨道高度崭露头角,如澳大利亚的资源信息与环境卫星(ARIES-1)。

美国一些公司或组织及空军、海军等部门也都在研制和发射自己的成像光谱卫星。

美国Geosat Committee 目前正在对高光谱传感器Probe-1 进行矿产、油气、环境及农业等 4 大领域的应用试验。

遥感技术的发展过程

遥感技术的发展过程

遥感技术的发展过程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遥感技术作为一种重要的信息获取手段逐渐崭露头角。

遥感技术通过获取地球表面的遥感图像和数据,通过对这些图像和数据的分析和解译,可以获取到有关地球表面特征、变化和环境的信息,对于地质勘探、环境监测、农业、城市规划等领域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遥感技术的发展可以追溯到19世纪中叶,当时摄影术刚刚问世,人们开始意识到利用摄影技术可以对地球表面进行观测和记录。

随着摄影技术的不断发展,人们逐渐将摄影技术应用到了航空领域,开始从空中拍摄地球表面的照片。

这种航空摄影技术成为了遥感技术的雏形。

随着航空器的发展和遥感技术的不断改进,20世纪60年代,人们开始使用遥感卫星进行地球观测。

1960年,美国发射了世界上第一颗遥感卫星——提图斯卫星,这标志着遥感技术进入了一个全新的发展阶段。

遥感卫星可以在不间断地对地球表面进行观测,并将观测结果传回地面。

这大大提高了遥感技术的观测能力和数据获取效率,并且遥感卫星可以覆盖全球范围,为全球范围的地球科学研究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20世纪80年代,遥感图像的数字化处理和分析成为了可能。

计算机的引入使得遥感图像的处理更加高效和精确,同时也促进了遥感技术的快速发展。

人们可以通过计算机对遥感图像进行数字化处理、几何校正、辐射校正、图像增强等操作,从而获得更清晰、更准确的地球表面图像。

此外,计算机的应用还使得遥感图像的分类、变化检测、定量分析等成为可能,进一步扩展了遥感技术的应用领域。

随着遥感技术的不断发展,21世纪以来,遥感技术进一步融合了多种传感器和技术手段,形成了多源、多尺度、多时相的遥感数据获取和分析系统。

例如,红外遥感技术可以获取地表温度和热红外图像,用于火灾监测、农田灌溉等领域;雷达遥感技术可以在夜晚和云层遮挡的情况下获取地表形貌和湿度信息,用于地形测绘和水文监测;激光雷达遥感技术可以高精度地获取地表高程和三维信息,用于地形建模和城市规划等。

遥感的发展及应用前景

遥感的发展及应用前景

遥感的发展及应用前景遥感是一门利用空间传感器获取地球表面信息的技术。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遥感技术在环境监测、资源调查、灾害预警等领域应用广泛,具有重要的发展和应用前景。

遥感技术的发展可以追溯到上世纪50年代,当时主要以航空摄影为主要手段进行地球观测。

1960年代开始,人们利用卫星开展遥感观测,实现了对地球颗粒的全球监测,并取得了突破性进展。

随后,卫星遥感技术得到进一步发展,形成了由地球观测卫星、气象卫星、海洋卫星和资源卫星等组成的多系统综合观测网络。

在地球环境监测方面,遥感技术能够实时、无人值守地获取地球各个区域的数据,包括地表温度、植被生长情况、土壤湿度等。

这些数据能够帮助科学家们进行环境监测和预警,包括气候变化、自然灾害的发生与演变等,为相关部门提供科学决策支持。

同时,遥感技术还可以用于城市规划和土地利用管理,通过获取城市的空间数据,帮助城市规划者进行精细化管理和优化。

在资源调查方面,遥感技术可以高效地获取地球表面的资源信息,如森林面积、沙漠扩张、土地利用情况等。

这些数据可以帮助政府制定合理的资源保护政策,并监测资源的变化情况,包括水资源、矿产资源等。

遥感技术还可以应用于农业领域,通过获取农作物的植被指数和土壤湿度等数据,实现农作物的精确种植和病虫害监测,提高农业生产的效率和质量。

在灾害预警方面,遥感技术的应用可以帮助人们实时监测自然灾害的发生和演变情况,如地震、风暴、洪水等。

通过遥感影像的获取和分析,可以提前预警和监测灾害的影响范围和程度,实现对灾害的快速响应和救援,从而减少灾害对人民生命财产的损失。

总之,遥感技术在环境监测、资源调查、灾害预警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

随着卫星技术的不断进步和数据处理能力的提高,将为人们提供更加准确、全面的地球观测数据,促进科学研究和社会发展进程,并为人类创造更加美好的生活环境。

遥感技术发展及其应用

遥感技术发展及其应用

遥感技术发展及其应用一、简介遥感技术是通过卫星、飞机等远距离传感器获取地面信息的技术,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遥感技术在各个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本文将介绍遥感技术的发展历程和其在各个领域的应用情况。

二、遥感技术的发展历程遥感技术起源于二战期间的空中摄影侦察,随着卫星技术的发展,遥感技术得以迅速发展。

从最初的黑白摄影到多光谱、高光谱遥感,再到合成孔径雷达(SAR)和激光雷达遥感,遥感技术不断创新,为人类认识地球提供了强大的工具。

三、遥感技术在气象领域的应用遥感技术在气象领域的应用包括卫星气象观测、雷达气象观测等,通过遥感技术,可以实现对大气的实时监测,预警灾害、辅助天气预报等。

四、遥感技术在农业领域的应用遥感技术在农业领域的应用包括农业资源调查、土壤监测、作物生长监测等,利用遥感技术可以实现对农田的全面监测,提高农业生产效益。

五、遥感技术在城市规划领域的应用遥感技术在城市规划领域的应用包括城市扩展监测、土地利用规划等,通过遥感技术可以实现对城市空间的立体化监测,为城市规划提供科学依据。

六、遥感技术在环境监测领域的应用遥感技术在环境监测领域的应用包括大气污染监测、水质监测等,通过遥感技术可以实现对环境的全方位监测,及时发现环境问题。

七、遥感技术的未来发展趋势随着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的融合,遥感技术将迎来更大的发展机遇,未来遥感技术将更加智能化、精准化,为各行业提供更多更好的服务。

八、结论遥感技术作为一种现代高新技术,在气象、农业、城市规划、环境监测等领域都有重要的应用,未来随着技术的不断创新,遥感技术将为人类社会带来更多的便利和惊喜。

希望本文能够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遥感技术的发展及其应用。

简述当代遥感技术的发展

简述当代遥感技术的发展

简述当代遥感技术的发展
遥感技术是通过卫星、飞机、无人机等获得地球表面信息的一种现代技术。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遥感技术也在不断更新、升级。

当前的遥感技术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1. 高分辨率遥感技术:目前主要应用于城市规划、土地利用变化监测、资源调查等领域。

近年来出现的光学遥感成像技术、合成孔径雷达(SAR)遥感技术等,其分辨率已经达到亚米级别。

2. 气象遥感技术:主要包括卫星云图、气象雷达和气象卫星技术等。

主要用于预测风暴、龙卷风等天气现象,并对自然灾害进行预警和监测。

3. 地球物理遥感技术:主要利用重力、磁力、电磁等物理场数据进行地质资源、地形地貌、构造构造等研究。

除了传统的重力和磁力测量,目前的地球物理遥感技术中还包括了电磁、辐射测量等多种方法。

4. 环境遥感技术:主要用于海洋环境、气候变化、生态环境等方面。

例如卫星高光谱遥感技术可以用于监测海洋中微量元素的含量和生物量的变化,气象遥感技术可以用于监测气候变化和大气环境的变化。

总的来说,当代遥感技术的发展呈现出多样化和高度精细化的趋势,同时涉及到了多个应用领域,为人类的生产、生活、环境保护等提供了重要的支撑和服务。

遥感发展历史(附演讲稿)PPT课件

遥感发展历史(附演讲稿)PPT课件
气象卫星
20世纪60年代,美国发射的“泰罗斯-1”号气象卫星,开创了人类从空间观测 地球大气层的先河。
地球资源卫星
20世纪70年代,美国发射的“陆地卫星”和苏联发射的“宇宙”系列卫星,能 够从空间获取地球表面的信息,为地球资源开发和环境监测提供了重要的信息 源。
卫星遥感的出现
1972年,美国发射的“地球资源卫 星-1”号,首次实现了对地球表面的 陆地和海洋进行全球覆盖的观测,标 志着卫星遥感时代的开始。
管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政策支持
03
提供政策支持,促进遥感技术的推广和应用,推动遥感产业的
健康发展。
遥感技术的应用普及与教育
应用领域拓展
积极探索遥感技术在各领域的应用,拓展遥感技术的应用范围。
公众科普教育
加强遥感技术的科普教育,提高公众对遥感技术的认知和理解。
人才培养
加强遥感技术人才的培养,为遥感技术的发展提供人才支持。
卫星遥感技术的应用领域不断拓展, 包括土地利用、城市规划、环境保护 、资源调查、灾害监测等。
遥感技术的发展历程
20世纪80年代,遥感技术进入快速发展阶段 ,高光谱、高分辨率、多光谱卫星相继出现 ,遥感数据的获取能力得到大幅提升。
21世纪初,遥感技术应用领域进一步拓 展,包括全球气候变化监测、全球导航 卫星系统(GNSS)与遥感的融合应用等。
遥感发展历史(附演讲 稿)ppt课件
https://
REPORTING
• 遥感技术的起源 • 现代遥感技术的应用 • 遥感技术的未来展望 • 遥感技术的挑战与机遇 • 演讲稿内容概述
目录
PART 01
遥感技术的起源
REPORTING
WENKU DESIGN

遥感测绘技术的发展历程与前景展望

遥感测绘技术的发展历程与前景展望

遥感测绘技术的发展历程与前景展望遥感测绘技术是指通过利用航空、航天和卫星等平台获取地球表面信息的一种技术。

自20世纪60年代起,随着航空航天技术的快速发展,遥感测绘技术在各个领域取得了重大突破。

本文将探讨遥感测绘技术的发展历程以及未来的前景。

一、遥感测绘技术的起源与发展遥感测绘技术最早起源于航空摄影。

20世纪30年代,人们开始使用相机从飞机上拍摄地球表面的照片。

这种早期的遥感技术主要应用于地理研究和军事侦察。

然而,由于航空摄影需要大量的时间和人力资源,限制了该技术的广泛应用。

20世纪60年代,随着卫星技术的兴起,遥感测绘技术进入了一个崭新的发展阶段。

1960年,美国成功发射了第一颗地球资源卫星(Landsat-1),并于1972年启动了Landsat计划。

Landsat系列卫星通过搭载各种传感器,可以以全球范围、连续观测地球表面,从而实现了遥感测绘技术的革命性发展。

二、遥感测绘技术的应用领域遥感测绘技术在许多领域都有重要的应用,如地质勘探、环境监测、气象预测、农业管理等。

在地质勘探领域,遥感技术可以帮助发现矿产资源和石油储量,通过分析地表的特征、形态和光谱信息,判断地下的矿产类型和储量。

在环境监测中,遥感技术可以监测大气污染物、水质和土地利用变化等,帮助环境保护部门实时掌握环境状况,制定合理的环境保护政策。

此外,遥感技术还可以帮助监测森林植被覆盖率、湿地面积等生态指标,为生态保护提供数据支持。

在农业管理中,遥感技术可以帮助农民监测农田的土壤湿度、作物生长情况和病虫害发生等。

通过精细的遥感测绘,农民可以及时调整灌溉量、施肥量以及防治病虫害的措施,以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

三、遥感测绘技术的未来发展趋势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遥感测绘技术有望在未来取得更加突破性的发展。

首先,高分辨率的遥感数据将会更加普及和应用。

目前,已经有一些商业卫星能够提供亚米级的分辨率,这将为遥感测绘技术的应用带来更多可能。

其次,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将使遥感图像的解译更加智能化。

遥感技术的发展过程

遥感技术的发展过程

遥感技术的发展过程遥感技术是指借助遥感卫星、航空器和其他传感设备对地面、海洋、大气等目标进行观测和监测的技术。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实践应用的推动,遥感技术在过去几十年发生了飞速的发展。

本文将从遥感技术的起源,到现在的应用领域和未来的发展趋势进行详细阐述。

遥感技术最早的起源可以追溯到19世纪末,当时人们开始利用照相术对地球表面进行拍摄和观察。

20世纪初,航空摄影术发展起来,人们开始利用航空器对地表进行高空拍摄和观测。

这种航空遥感技术在农业、地质、环境科学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为人们提供了很多的有用信息。

20世纪60年代末,随着航空遥感技术的进一步发展,人们开始将遥感技术应用到太空观测中。

1969年,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成功发射了第一颗地球资源卫星(Earth Resources Satellite,ERS-1),并成功获取了地球表面的图片。

这标志着遥感技术进入了新的时代。

自此之后,遥感技术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

卫星的分辨率和观测能力不断提高,可以获得更精确和详尽的地球表面信息。

与此同时,计算机技术的快速发展为遥感数据的处理和分析提供了巨大的支持。

由于其高效、准确和经济的特点,遥感技术得到了广泛应用,成为地表观测和环境监测的重要手段。

现在,遥感技术已经在多个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

在农业方面,遥感技术可以对土地利用、作物生长和水资源分布等进行监测和评估,帮助农民做出科学的决策。

在城市规划和土地管理方面,遥感技术可以提供高分辨率的城市影像和地理信息,为城市规划和土地资源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在环境保护和自然资源管理方面,遥感技术可以实时监测和评估生态环境的状况,为环境监测和环境政策制定提供支持。

此外,遥感技术还可以用于气象预报、应急响应、卫星导航等领域。

未来,遥感技术将继续发展壮大。

首先,随着传感器技术的提高,卫星将能够获取更多类型的数据,如热红外、雷达、激光雷达等。

这将进一步丰富数据源,提供更多的信息。

其次,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等新技术的引入将使遥感技术在数据处理和解译方面更加高效和智能化。

我国遥感的发展及应用

我国遥感的发展及应用

我国遥感的发展及应用随着遥感技术在国内的逐渐发展,其应用范围也在不断扩大。

在中国,遥感技术已经成为了生产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工具,广泛应用于农业、城市规划、地质勘探、水资源管理、环境监测等领域。

我国遥感技术的发展历程发展初期:20世纪50年代后期至60年代初期,中国开始使用遥感技术,主要用于农业科学研究和地质勘探。

这一时期的遥感技术主要是美国和苏联的航空遥感技术,大部分遥感数据需要从海外获取。

技术进阶:70年代以后,我国逐渐掌握了卫星遥感技术,同时也研制出了自己的遥感卫星。

1970年代初,我国开始设计“6401”卫星,这是我国第一颗遥感卫星,成功地进行了飞行试验。

1975年,我国研制出了“1号”卫星,开始实现遥感卫星数据的实时获取。

万里行长征: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我国推出了“万里行长征”计划,计划建设遥感应用系统,大力倡导遥感技术的应用。

其中,以地理信息系统(GIS)为核心的遥感系统,在城市规划、资源调查和环境监测等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

在技术方面,我国也开始研制多源遥感数据融合技术,提高遥感数据的综合利用效果。

技术完善:近年来,我国的遥感技术不断完善,研制出的高空间分辨率、高光谱分辨率和高时间分辨率的卫星,大大提高了遥感数据的准确性和时效性。

同时,互联网技术和大数据分析技术的不断发展,也为遥感数据的管理和分析提供了更为先进的工具和方法。

遥感应用领域农业:遥感技术可以通过获取植被信息、土地利用形态和土壤水文特点等数据,预测农作物产量、土地肥力状况、自然灾害风险等,为农业科学研究和农业生产提供支持。

城市规划:遥感技术可以通过获取城市更新、土地利用、建设用地变化等信息,实现城市发展规划及城市土地资源管理。

地质勘探:遥感技术可以通过获取地质构造、地貌地貌和矿产资源信息,实现地质矿产资源寻找和勘探。

水资源管理:遥感技术可以通过获取地表水和地下水分布、水质、水量等信息,实现水资源的合理利用和管理。

环境监测:遥感技术可以通过获取大气污染、水资源污染、土地污染等信息,实现环境监测和环境保护。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文昌卫星发射中心
地理环境与位置
• 海南岛是中国陆地纬度最低、距离赤道最近的地区。火箭 发射场距离赤道越近、纬度越低,发射卫星时就可以尽可 能利用地球自转的离心力,因此所需要的能耗较低,使用 同样燃料可以达到的速度也更快。据称,在海南发射地球 同步卫星比在西昌发射火箭的运载能力可提高10-15%, 卫星寿命可延长2年以上。
1、酒泉卫星发射中心
发射历史
几十多年来,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建立起了一套比较完 善的综合发射设施,拥有一支过硬的科技队伍。先后发射 卫星37颗,创造了中国航天发射史上多个第一:
• 1960年11月5日,这里成功地发射了中国制造的第一枚地 地导弹;
• 1966年10月27日,中国第一次导弹核武器试验也在这里 试验成功;
“神舟三号飞船”,“神舟四号飞船”,“神舟五号飞 船”,“神舟六号飞船”,“神舟七号飞船”相继从这里 成功发射。
2、西昌卫星发射中心
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始建 于1970年,于1982 年交付 使用,1984年1月发射中国 第一颗通信卫星。中心由总 部、发射场(技术区和两个 发射工位)、通信总站、指 挥控制中心和三个跟踪测量 站,以及其它一些相关的生 活保障(医院、宾馆等)单 位组成。
3、太原卫星发射中心
发射历史
• 1997年至2002年的5年多时间里,太原卫星发射中心一共 发送22颗卫星,成功率100%,扭转了“八五”期间、 “九五”初年中国航天发射的严峻局面,使中国航天在国 际上重树雄风。
• 2003年10月21日,中心发射“资源一号”02星和“创新 一号”搭载星取得成功;
打击效果评估、战场环境监测等;
在遥感理论与应用方面
六、遥感技术在中国
1、酒泉卫星发射中心 2、西昌卫星发射中心 3、太原卫星发射中心 4、文昌卫星发射中心
在遥感卫星发射基地方面
1、酒泉卫星发射中心
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又 称“东风航天城”,是中 国科学卫星、技术试验卫 星和运载火箭的发射试验 基地之一,是中国创建最 早、规模最大的综合型导 弹、卫星发射中心,也是 中国目前唯一的载人航天 发射场。
• 2004年7月25日,“探测二号”卫星从这里冲向太空,准 确入轨;
• 2004年9月9日,两颗“实践六号”卫星从这里成功进入 太空,相映生辉;
• 2004年11月6日,中心发射“中国资源二号”卫星;
• 2011年1月10日,中心发射“中国资源三号”卫星。
4、文昌卫星发射中心
简介
• 文昌航天发射中心位于中国海南省文昌市附近约北纬19度19 分,东经109度48分,是中国以前的一个发射亚轨道火箭 (如弹道导弹)的测试基地。现在正在扩张,将成为中华人 民共和国的第四个卫星发射中心。由于此地点的纬度较低, 离赤道只有19度,地球自转造成的离心力可以让火箭负载更 多的物品。建设是为未来中国航天事业而发展。这中心将可 以用来发射正在研制的重型长征五号系列火箭。
• 自1970年4月24日,长征一号运载火箭成功发射中国第一 颗卫星——“东方红一号”以来,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用长 征一号、长征二号丙及长征二号丁火箭已成功发射了20多 颗科学实验卫星;
1、酒泉卫星发射中心
发射历史
• 1975年11月26日,中国第一颗返回式卫星在这里发射成 功;
• 1987年8月,酒泉卫星发射中心为法国马特拉公司提供了 发射搭载服务,使中国的航天技术从此开始走向世界;
简介
3、太原卫星发射中心
特点
• 中心先后成功地发射了我国第一颗太阳同步轨道气象卫星 “风云一号”,第一颗中巴“资源一号”卫星,第一颗海 洋资源勘察卫星等,创造了我国卫星发射史上的9个第一。
• 发射中心拥有火箭和卫星测试厂房、设备处理间、发射操 作设施、飞行跟踪及安全控制设施。太原卫星发射中心具 备了多射向、多轨道、远射程和高精度测量的能力,担负 太阳同步轨道气象、资源、通信等多种型号的中、低轨道 卫发射中心
• 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场 区的两个发射工位及技术 测试中心、指挥控制中心 等配套设施,能担负和完 成多种型号的国内外卫星 发射服务。在中国目前的 三大卫星发射中心中,功 能比较齐全,设备比较完 善,既能发射采用低温推 进剂的“长征三号”系列 运载火箭,又能发射运载 能力较大的捆绑火箭。
✓ 利用多时相影像发现土地利用变化、农作物估产, 精准农业中的应用;
✓ 气象、海洋、全球和局部环境监测与保护; ✓ 资源调查、自然灾害监测; ✓ 建设数字城市、数字省区和数字中国中的应用; ✓ 水利建设与规划,洪涝灾害监测; ✓ 医学、考古、质量检测; ✓ 军事应用:重要目标定位与侦察、导航与武器制导、
• 海南发射火箭的历史可追溯至20世纪80年代。1988年12月5 日,中国第一座用于科学研究的探空火箭发射场在海南岛西 海岸建成,主要是发射亚轨道火箭(如弹道导弹)的测试基 地。同年12月19日成功发射了火箭。该发射场是世界上少数 几个靠近赤道的火箭发射试验基地之一,它的建成对中国发 展空间科学和航天技术具有重要意义。
2、西昌卫星发射中心
发射历史
• 1984年6月8号成功发射我国第一颗地球同步轨道卫星;
• 1986年的2月1号,成功发射我国第一颗通信广播卫星, 东方红二号,东方红二号的发射成功,结束了我国租用外 国卫星看电视的历史;
• 1990年成功发射我国承揽的商务卫星,亚洲一号;
2、西昌卫星发射中心
• 2007年10月24日18时05分04秒(UTC +8时),我国的首颗绕月人造卫星— —嫦娥一号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升空, 启程奔向38万公里外的月球;
遥感处理技术的发展
六、遥感技术在中国
• 在自主卫星方面 • 在遥感理论与应用方面 • 在遥感卫星发射方面 • 在遥感教育方面
六、遥感技术在中国
自主卫星:
1、海洋系列卫星:海洋1号、海洋2号、海洋3号 2、气象系列卫星:风云1号、风云2号、风云3号 3、资源系列卫星:资源1号、资源2号、资源3号 4、环境卫星系列:环境1号A、B、C 5、。。。。。。
• 2、课间实习; • 3、成绩:平时20%+期中 20%+期末60%; • 4、考试方式:考勤、作业、期末考试(?)
• 同时,发射基地选在海南,火箭可以通过水陆运输,火箭 的大小就不受铁轨的限制(长征二号系列由于受到铁路运 输的限制,其组件的最大直径只能限制在3.5米)。另外, 从海南岛发射的火箭,其发射方向1000公里范围内是茫茫 大海,因此坠落的残骸不易造成意外。
4、文昌卫星发射中心
建设历史
• 20世纪70年代,中国建设航天发射场时,就曾经把海南岛列 为最佳场址之一,但鉴于当时冷战的国际环境,沿海地区很 容易被外国军队占领,最终不得不改在较为不易被攻击的西 昌。文昌发射中心在冷战后重新开工建设。
五、遥感技术的发展
• 3、遥感信息处理方面
图像处理技术不断发展 图像处理软件不断完善 与相邻学科的结合
✓ 图像处理 光学处理——数字处理(数据压缩、影像融合)
✓ 信息提取 目视判读——自动分类——专家系统
✓ 图像分析 定性——定量(作物估产——精细农业)
✓软 件 人机对话——视窗式——构件式、集成化、固件化
3、太原卫星发射中心
地理位置与环境
• 太原卫星发射中心位于山西省太原市西北的高原地区,地 处温带,海拔1500米左右,与芦芽山风景区毗邻,是中国 试验卫星、应用卫星和运载火箭发射试验基地之一。
• 这里冬长无夏,春秋相连,无霜期只有90天,全年平均气 温5℃。
3、太原卫星发射中心
发射历史
• 1968年12月18日,中国自己设计制造的第一枚中程运载 火箭发射成功。
特点
2、西昌卫星发射中心
地理位置与环境
• 西昌卫星发射中心位于四川省境内,中心总部设在四川省 西昌市西北约60公里处的秀山丽水间,卫星发 射场位于 西昌市西北65公里处的大凉山峡谷腹地。卫星发射测试、 指挥控制、跟踪测量、通信、气象、勤务保障六大系统的 相应场区,都分散在峡谷之中的不同区域。
• 该地区属亚热带气候,全年平均气温为16℃,全年地面风 力柔和适度。这里每年10月至次年5月是最佳发射季节。
简介
1、酒泉卫星发射中心
特点
• 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是中国最早建成的运载火箭发射试验基 地,是测试及发射长征系列运载火箭、中低轨道的各种试 验卫星、应用卫星、载人飞船和火箭导弹的主要基地,基 地并负有残骸回收、航天员应急救生等任务。
1、酒泉卫星发射中心
地理位置与环境
• 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基地始建于1958年,海拔1000米,占 地面积约2800平方公里,位于内蒙古阿拉善盟额济纳旗境 内 , 现 装 配 、 发 射 场 位 于 北 纬 40.965371N , 东 经 100.283658E。由于地处荒凉,最接近的城市是其西南的 甘肃省酒泉市,因而为名。
• 2010年10月1日18时59分57秒,嫦 娥2号点火,19时整成功发射。在飞 行后的29分53秒时,星箭分离,卫 星进入轨道。19时56分太阳能帆板 成功展开。目前已飞入指定轨道。
发射历史
3、太原卫星发射中心
太原卫星发射中心始建于 1967年。目前,已建成具有 多功能、多发射方式,集指挥 控制、测控通信、综合保障 系统于一体的现代化发射场, 航天发射综合能力实现了从 年执行1次发射任务到每年执 行10次以上高密度火箭卫星 发射任务的跃升。
• 1980年5月18日,中国第一枚远程运载火箭也在这里发射 成功。
• 1992年10月,酒泉卫星发射中心首次为国际用户执行了 发射任务,即利用长征二号丙火箭发射中国返回式卫星时 搭载发射瑞典空间公司的弗利亚卫星进入预定轨道,获得 成功。
1、酒泉卫星发射中心
发射历史
• 1999年11月20日,“神舟”号试验飞船从这里发射升空, 拉开了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的幕布。此后“神舟二号飞船”,
简介
2、西昌卫星发射中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