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女生心理问题比男生多
初中生心理问题及疏导
初中生心理问题及疏导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初中生这个阶段往往是一个心理问题较为突出的阶段。
由于身心发育的不稳定以及社会、家庭等方面的种种影响,初中生面临着各种心理问题,如焦虑、压力、自卑等。
对于这些问题,家长和老师们需要有正确的认知和方法,以便帮助初中生们健康成长。
因此,本文将从心理问题的表现、成因和疏导方法等方面展开讨论。
心理问题的表现初中生的心理问题表现可能多种多样,常见的包括:1.情绪波动剧烈:初中生在这一阶段情绪容易波动,有时会由喜悦转为悲伤,或者由愤怒转为消沉。
2.压力过大:对学习、社交等方面的压力会让初中生感到焦虑不安,甚至影响到正常生活。
3.自尊心不足:由于自我认知和自信心较差,初中生往往容易感到自卑,缺乏自信。
4.人际关系问题:初中生受到同伴、教师、家庭等各个方面的影响,容易在人际关系上出现问题,如过分依赖、缺乏信任等。
心理问题的成因初中生心理问题的成因多种多样,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生理因素:初中生正处于生长发育期,荷尔蒙水平波动较大,导致情绪波动较为剧烈。
2.学业压力:升学压力、考试成绩等方面的压力可能让初中生感到沉重,从而产生心理问题。
3.社会环境:社会环境的变化、同伴关系、家庭矛盾等因素也会对初中生的心理造成影响。
4.自身性格特点:个体之间的性格差异也会导致初中生在心理方面出现问题,比如内向、外向、自信等差异。
心理问题的疏导针对初中生的心理问题,家长和老师可以通过以下方法进行疏导:1.倾听和支持:重要的是倾听初中生的心声,给予他们支持和理解,让他们感到自己被关心和尊重。
2.鼓励积极心态:引导初中生建立积极、阳光的心态,培养他们对未来的信心和勇气。
3.合理安排学习时间:家长和老师可以协助初中生合理安排学习时间,减轻学业压力,让他们能够更好地发展自己的兴趣爱好。
4.培养自信和独立性:激励初中生发挥自己的潜力,培养他们的自信和独立性,让他们学会独立解决问题。
5.寻求专业帮助:当初中生的心理问题严重影响到他们的正常生活时,及时寻求专业心理咨询师的帮助是非常必要的。
青春期学生容易出现心理问题的原因
青春期学生容易出现心理问题的原因原因一:家庭因素。
青少年自我意识和自主需求增加,开始产生更多不同于父母的想法,家庭里开始出现权利斗争。
很多家庭还没有准备好应对这一系列的变化而进入家庭矛盾的高峰期。
家庭氛围不和谐很容易影响到青少年的心理健康和人格建立。
原因二:人际敏感。
身心发育使青少年再次对自己在群体中的位置以及人际关系情况产生敏感,开始更加关注自己在同性别的伙伴间的位置,以及在异性同龄人眼中的形象等。
青少年再一次面对同伴竞争心理与建立友谊之间的平衡问题,但是这个时期的青少年荷尔蒙处于旺盛的青春期,往往因为人际经验不足易导致人际交往的压力感。
原因三:身心成长的失衡。
身体发育急剧变化,由于他们阅历浅,知识和经验不足,导致他们的认识力、理解力、思维力和亲情力都是远远落后于成年人的。
这种生理发育和心理发展的不平衡会让学生出现许多的困惑、烦恼和躁动不安,因此产生心理问题。
青春期学生容易出现哪些心理问题?问题一:学习问题。
频繁的考前焦虑、残酷的升学竞争,还有来自于父母老师的过高期望,往往使孩子们背负着巨大的学习压力。
这也使得孩子出现学习类的心理问题的比例在青少年心理问题中占据了突出地位。
问题二:早恋。
早恋是青春发育期容易出现的一种现象,伴随着身体的发育成长、生殖系统的成熟,中学生会在心理上产生对异性的好奇与向往,男女生之间易产生朦胧的好感,加上流行歌曲、言情小说、影视媒体的推波助澜,对孩子的性心理发育来说是种催熟剂,再加上家长、教师过于严厉的批评和监督,使学生产生了较强的逆反心理,这更容易使学生走入早恋的误区。
问题三:迷恋网络问题。
随着社会的发展,网络越来越多的走进了我们的生活,网络在给我们带来很多方便的同时也给我们带来了很多的弊端,比如说孩子迷恋网络的问题,有的学生自制能力很差,他们走进网络就走不出来了,就会迷恋上网络。
青春期学生容易出现心理问题怎么办?第一:坦诚相待。
对待孩子要保持真诚、坦诚的态度,你需要解释你对他们做出的要求与决定,这也能励他们对爸爸妈妈保持坦率。
中学生心理、学习特点及男女性别差异特点
初中学生心理特点初中生此时已开始进入青春期,他们的生理及心理方面都出现了明显的变化,主要表现在几个方面:一、智力特点。
他们的反应能力强,观察事物快而准确;他们语言表达和概括能力有了显著的提高;开始注意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而不再一味地死记硬背;抽象思维能力也有了进一步提高,具体表现在开始根据事物的本质特征和内在联系进行较恰当的判断、推和论证。
二、心理特点。
青春期是孩子长身体最迅速的阶段,他们的内心充满了矛盾和冲突。
生理成熟提前和心理成熟滞后的矛盾;独立意识增强与实际能力偏低的矛盾;渴望他人理解,但又心理“闭锁”的矛盾。
1、独立性增强。
随着少男少女自我意识的形成,他们的独立性急剧增强,他们不再被动地听从父母的教诲和安排,而是渴望用自己的眼睛看世界,用自己的标准衡量是非曲直。
这种从被动到主动,从依赖到独立的转变,对于青少年来说是成长的必由之路。
2、情绪两极化。
青春期孩子情感浓烈,热情奔放,情绪的两极性表现得十分突出。
他们既会为一时的成功而激动不已,也会为小小的失意而抑郁消沉。
他们情绪多变,经常出现莫名的烦恼、焦虑。
3、心理上“锁”。
进入青春期,由于心理的不断发展,他们的情绪自控能力比孩提时有了较大的提高,学会掩饰、隐藏自己的真实情绪,出现心理“闭锁”的特点。
过去爱说爱笑的孩子,进入青春期可能会变得沉默寡言。
他们常把自己关在房间里,很少和父母交谈,甚至拒绝父母的关爱。
4、行为易冲动。
由于身体成熟和思想发展的不平衡,在意志上都有受情绪的影响而波动的现象。
这是他们易冲动的原因。
初中生的青春期心理特点有以上几个基本共性外,男生、女生之间心理上也存在着较明显的差异。
(1)智力特点青春期的学生,抽象思维能力也有了进一步提高,具体表现在开始根据事物的本质特征和内在联系进行较恰当的判断、推和论证。
男女学生相比,男生比较好动,他们善于动手,所以男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更强些,女生更擅长一些记忆方面的知识,所以形象思维能力更强些。
心理健康调查报告
心理健康调查报告中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报告中学生正处于身心迅速发展的时期,他们所面临的内外压力普遍增多,其中很多压力已超过了他们所能负荷的程度,常常引发纷扰的、不利的、危机重重的后果。
国内有些调查表明,不同程度的心理困扰和适应不良的学生所占比例较高。
那么,当前**县中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如何呢?带着这一问题,咱们开展了认真细致的调查研究,以期了解当前**县中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为**县各中学进一步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全面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和心理健康水平提供对策性建议,也供教育行政部门和其他人士参考。
一、调查对象:采取随机分层整群抽样的方式,选择**县近郊的5所中学,其中高中一所,职高一所,初中三所,随机选取每一个学校每一个年段的班级各一个,合计15个班级共699人,进行问卷调查。
其中初一学生108人,初二学生121人,初三学生169人,高一学生119人,高二学生113人,高三学生69人;男生328人,女生371人。
实际发放问卷800份,收回699份,回收率为;剔除35份效气宇表得分高于7分的问卷35份,实得有效问卷664份,有效率为回收总卷数。
二、调查工具:采用华东师范大学周步成等修订的《心理健康诊断考试》(MHT),该考试适用于综合检测中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
MHT共有100个题项,包括8个内容量表和一个效气宇表(即测谎量表),该考试覆盖面广,挑选率高,具有较高的信度和效度。
8个内容量表别离是:学习焦虑、对人焦虑、孤独偏向、自责偏向、过敏偏向、身体症状、恐怖偏向、冲动偏向。
每一个题项后有“是”和“否”两个答案,要求被试按照自己的真实情况进行选择。
8个内容量表得分积累起来,就是总得分。
分量表从整体上表示焦虑程度强不强、焦虑范围广不广;而总得分则表示个人焦虑的一般偏向。
该考试以整个量表在65分以上,各内容量表上超过8分作为指标来考察其心理健康状况。
若是一个学生的总分超过了65分,说明该生的总焦虑水平较高,范围较广,有情绪困扰和行为问题。
初中前后孩子严重心理问题比例最高
龙源期刊网
初中前后孩子严重心理问题比例最高
作者:
来源:《中小学德育》2013年第11期
11月2日,在第十六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上,南师大心理学院院长、著名青少年心理
研究专家傅宏教授指出,在江苏青少年心理健康普查中,10.5%的孩子曾长时间感到伤心绝望,低于全国平均水平16.9%。
小学阶段,女生表现出随年级上升而下降的趋势,进入初中显著上升,初中阶段,女生报告率高于男生,高中阶段,男生报告率显著高于女生。
读初中前后的孩子出现严重心理问题的比例最高,出现自残的比例最高,升学期的孩子则通常会出现失眠等心理波动。
傅宏教授认为,严重心理问题跟青春期的关联度更高,比如有的孩子会自残,用刀片伤害身体,更严重的用烟头烫。
从调查数据来看,自残、自杀、情绪低落、反社会行为更多的表达在青春期,与升学的关联度并不高。
这个问题过去是被忽视的,社会更关注升学带给孩子的压力,其实升学本身带来的压力是有限的。
青春期心理健康教育更加重要。
进入青春期后,孩子的欲望变得强烈,肉体上有欲望,但灵魂还是个孩子,像新手驾驶赛车,必定横冲直撞,不知道如何控制,就会出现焦虑、痛苦的情绪。
傅宏教授认为,如何平衡青春期能量的释放才是解决心理问题的关键。
比如给孩子创造参与社会活动的机会,让他学会融入社会的方法,实现自我价值。
(来源:《扬子晚报》2013年11月3日)。
为什么青春期容易出现心理问题
为什么青春期容易出现心理问题?第一、家庭教育的误区。
家长的高期望值和孩子自身需求不一致时,总是把自己的意愿强加给孩子,很容易导致孩子感到压抑和不满,给孩子造成忧郁、疑虑等心理问题,容易造成孩子高分低能或者是心理不健全。
第二、青春期带来的生理变化。
初一前后,学生们开始进入青春期,性发育成熟,身体开始出现第二性征,体内激素水平出现显著变化,同时性趋力、躁动感、攻击性、冲动性也随之升高。
这些都受到生理发育的直接影响。
第三、社会环境的影响。
学校教育展示给学生的是正面教育,但是现在很多思想冲击着社会,简单的教育内容与复杂的社会生活之间形成了强烈的反差,导致学生陷入了入无以参照、无以归附的境地,学生思想的混轮、情绪的波动,这也是导致心理障碍的因素。
青春期容易出现哪些心理问题?第一、认识社会的能力弱。
青少年尽管独立意识发展很快,但对社会的认知能力不成熟。
在思考问题上常表现出直观易感性。
青少年的情感还不够稳定,容易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
第二、对性发育的困惑不解。
在青春发育期,人体生殖系统开始迅速发育,这是其突出的特点。
但有些青少年对自身的性发育及性成熟的生理改变常感到困惑不解。
第三、人际关系类问题。
青少年的人际关系,主要包括亲子关系、师生关系以及同学关系。
与父母的关系处理不当,从而引起青少年心理问题的例子比比皆是。
尤其当孩子处于叛逆期时,问题更为突出:自己渴望得到关注,而身边的人都完全不理解自己。
青春期心理问题如何解决?第一、想办法了解孩子的状况。
可以问问他们今天过得怎么样,做了些什么。
也可以请他们帮你一起做件事,比如一起准备晚饭,然后利用这段时间聊聊一天的感受。
告诉他们,不管发生什么,你都随时可以提供支持,你愿意倾听他们的感受,了解他们的想法。
简单鼓励几句,让他们自在地讲出自己的感受。
第二、表现关爱。
有些人也许会担心对孩子过分慈爱会让他们更依赖父母,实际上,向他们展露你对他们的情感,能让他们收获安全感。
而父母的关爱有助于提高孩子的安全感。
初中女生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初中女生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作者:常宏来源:《新一代》2015年第06期摘要:初中阶段是青春期发育的关键时期。
随着青春期生理心理的变化,同男生相比,初中女生教育中存在的问题更为突出,严重影响着她们的身心健康发展。
只有针对她们的生理心理特征,学校家庭教育相互配合,给予科学有效的疏导和教育,才能帮助她们顺利度过青春期、增强学习的信心,促使其健康成长。
关键词:初中女生;存在问题;教育措施一、存在的问题(一)早恋问题青春期的女生,随着生理发育、性机能成熟和社会环境的影响,从心理上会对异性产生好奇与向往,由于她们思想比较单纯,情感脆弱而又缺乏理性,就容易形成早恋。
如喜欢关注男生,跟男同学单独交往等,以致学习兴趣下降,追求虚荣,注重打扮,最终导致辍学、离家出走、自残等不良现象的发生。
(二)人际关系问题1.同学间的关系问题。
初中女生内心有强烈的交友需要,但由于她们自我意识太强,同学关系不融洽;即便有些女同学看似关系非常密切,但她们往往是因为玩耍或者其他原因联系在一起的。
2.与父母关系的问题。
主要是因父母与子女之间缺乏相互理解和沟通。
有的家长,只看重学习成绩,教育方式简单粗暴;有的父母外出打工,孩子成为留守儿童,正当在青春期生理和心理需要关心和帮助时,父母却远在他乡,不便倾诉,因而与父母缺少沟通。
3.与教师的关系问题。
初中女生心理特别脆弱,更希望得到老师的关心和理解。
但是,有的教师只顾教学,不亲近学生、不与学生交谈,使她们的心理需求得不到重视。
因此,课堂上容易产生逆反心理,出现抵触情绪,顶撞老师、违纪旷课等。
(三)学业问题一方面,课业任务繁重,学习竞争激烈,父母的期望值过高,使得学生精神压力越来越大。
另一方面,由于青春期复杂的心理使她们学习目标不明确,认为“打工也可以挣钱”、“嫁个好男人就可以改变一生”等错误看法,使她们失去了学习信心,得过且过,从而放弃学业。
(四)安全问题由于初中女生社会经验不足,在人际关系问题、早恋问题、学业问题等方面产生的心理压力很大,社会适应能力不强,因此,被侵害事件时有发生,诸如暴力威胁、寻衅滋扰、不良诱惑、性侵等。
中学生心理问题分析及解决办法
青少年是人生的黄金时期,常被人们喻为早晨八九点钟的太阳。
他们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
他们将背负着国家兴衰成败的重任,所谓“青少年强则国家强,青少年兴则民族兴。
”因此,关心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已成为全党、全社会的共同责任。
那么,关心青少年的健康,是不是让他们有健康的体魄就够呢?其实不然,邓小平同志就曾指出:“要多关注青少年心里在想些什么,心理状况如何?”可见,关注青少年的心理健康也十分重要。
中学生处于青少年时期,这是人生发展中最富变幻色彩的阶段,又是充满着朝气和活力的阶段,也是遭遇心理矛盾和冲突最频繁的阶段。
在中学中,存在着各种各样的表现不佳的学生;有的总违反学校纪律,有的经常惹是生非,有的过于自卑,还有的会做出看起来品德极其低下的事,还有中学生犯罪率上升,离家出走的人增多,自杀率逐年上升……有人把这些学生统称为“问题学生”,而事实上,学生绝大多数不良行为都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品德问题或智力问题,实际上是由于社会、家庭、学校及自身等多种因素综合作用而造成的心理健康问题。
北京市曾经有一份调案表显示目前中学生32%心理健康水平较差,轻度心理问题占28%,中度3.9%,重度的0.1%。
中学生的心理状况如此严峻、惊人!中学生一定要学会心理卫生,学会心理调整,像重视身体健康一样重视心理健康。
人是生理和心理的统一体,人的健康包括两方面:一是身体健康,无疾病;二是心理健康,心情舒畅,两者健康,才称得上健康,缺一不可,身与心的健康,是相互影响的,是辩证的统一体。
在心理的养生中,精神食粮重于食物营养,情绪锻炼优于体格锻炼,心态平衡大于生态平衡,所以说,保持一个健康的心理才能达到良好的身体健康。
因此保持心理健康,预防心理疾病成为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它影响着我们广大中学生的学习、进步和成长。
高中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方法高中阶段正值一个人身心迅速发展的黄金阶段。
高中生有成功的喜悦,也有失败的苦楚;有友爱的温馨,也有误解的痛苦;有追求的充实,也有挫折的迷茫。
初高中学生性心理及知识调查报告
初高中学生性心理及知识调查报告在对初高中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过程中,笔者发现,影响学生心理健康的一个重要因素是对性心理及知识准备不足问题。
为了使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更有针对性和更有成效,特进行此次调查。
本次调查从学生自身的性心理及知识状况、学校性教育及家庭中父母与子女的交流与沟通状况三个方面展开。
本次调查在城区两个年级采取随机取样方法,共发放问卷260份,收回有效问卷248份。
初高中学生性心理及知识调查数据分析(一)调查对象的基本情况本次调查对象是初高中学生,女生占75%,男生占25%;初中一年级学生130名,高一学生118名;城区学生占12%,其余为乡村学生。
(二)学生对自身性心理及知识的态度及评价学生们对问卷中“能否接受你的同学谈恋爱”一项的态度,从高到低依次为无所谓(34%),能(29.9%),不能(18.6%),有的能(17.4%)。
从中可以看出,在这个年龄段中明确反对谈恋爱的学生仅占18.6%,更多的是持一种宽容或者说是赞成的态度。
学生对“自身拥有的青春期知识多少”的评价,从高到低依次是很少(44.5%),一般(30.6%),几乎为0(22.6%),充分(2%),这些数据表明学生对自身拥有青春期知识多少的评价较低(很少和几乎为0占总量的67.1%),这与问卷中b部分的调查结果能很好吻合。
在对“婚前性行为”的态度上,认为“可以”的占13.7%,“有的可以”的占39.5%、“完全不可以”的占22.1%。
同学们在对自己是否是一个有魅力的、能吸引异性的人的问题上,结果从高到低依次是“不是”(39.6%),“基本上不是”(32.3%),“也许是”(24.6%),“是”(3.2%)。
从中不难看出这一时期的学生在对自身魅力的认识上,评价较低。
最后,学生们对“性开放”的态度上,59.6%的同学表示可以理解,有24.8%的同学表示不可以理解,12%的同学表示坚决反对,另有3.6%的同学表示完全支持。
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在学生当中存在着两种潜在的危险,第一,性知识不足与性开放。
中学生异性交往心理问题的
中学生异性交往心理问题的“初二现象”及教育对策◇魏玲摘要:本文就初二年级时期异性交往的心理问题及教育对策作一番探讨,以期对中学生异性交往教育有所借鉴与参考。
关键词:中学生、初二、异性交往、心理问题当前我国中学生异性交往方面存在诸多的心理问题。
而纵观整个中学时期,初二是学生异性交往心理发生显著变化的时期,而且初二也是中学生异性交往心理问题的高峰期。
在该时期对学生进行正确引导以使该时期顺利渡过,对中学生以后能有良好的异性交往水平,及其整体心理素质水平的提高具有重要的预示作用。
一、初二学生异性交往心理问题及其主要表现笔者认为初二学生异性交往具体的心理问题及表现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认知失调,对异性交往的规范缺乏认识。
初一学生由于性意识仅仅处于一个刚刚萌芽的阶段以及认知水平较低,因此他们和其它年级的学生有一个显著的差异既是认为和异性交往没什么好处、和异性交往是错误的。
但到了初二对于异性交往的认识则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开始接受异性并对异性开始产生好感。
但是对于异性交往的规范没有认识,情窦初开的他们大多数认为中学生异性之间发展恋爱关系属正常现象,只要两个同学之间愿意,可以发展恋爱关系,他人无权干涉。
在王磊对中学生异性交往心理问题的研究中就发现初二学生在规范失调这个维度上比其它年级均要突出,并显著地高于初一年级。
2、与异性交往的动机不当。
在初二的学生中,有的并不能正确应对自己性意识的发展,为了满足自己的性冲动以及对异性的好奇而与异性亲密地交往,这即是和异性交往的内部动机不当。
在这种动机的下,往往会产生不当异性交往甚至发生性过错。
外部动机不当则表现在有的学生和异性交往是为了向别人炫耀和证明自己,或者是借“谈恋爱”在班级中提高自己的地位。
这也是引起中学生进行不当异性交往的一个重要诱因。
3、对异性及两性关系过分关注。
初二学生性意识发展迅速,产生了性冲动,有的学生能通过学习或其它活动来转移对这方面的注意而使性冲动得到恰当的缓解。
不同青春发动时相初中男女学生焦虑抑郁状态
不同青春发动时相初中男女学生焦虑抑郁状态目的探讨不同青春发动时相初中男女学生焦虑抑郁状态差异,为针对性干预提供参考。
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对收集的654人(份)样本进行男生与女生在不同青春发生时相焦虑抑郁情况进行调查分析,了解男、女生焦虑抑郁差异。
结果不同青春发动时相女生焦虑、抑郁及焦虑抑郁共存的检出率高于男生(P<0.05)。
独生子妇的青少年焦虑、抑郁检出率低于非独生子妇的青少年(P<0.05),独生子女的焦虑抑郁共存现象高于非独生子妇的青少年(P<0.05)。
结论青少年时期心理健康问题不容忽视,男生与女生在青春发动时相焦虑抑郁状况存在差异,女生尤为严重,学习、家庭和社会应加强对青少年心理(精神)健康的干预和引导,促其健康成长。
标签:青春发动时相;青春期;焦虑抑郁与发育正常的青少年相比,青春发动时相提前或延迟的青少年普遍存在心理健康问题,如焦虑、抑郁,影响青少年身心发育。
目前国内关于同一年龄青少年所处不同青春发动时相下焦虑抑郁状态研究较少,本文对此进行了研究,取得一定的成果,现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资料来源采用多中心随机抽样法在笔者所在地区3所中学、2所小学的六年级至初三654名学生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生325人(份),女生329人(分);年龄11~16岁,平均(13.12+0.45)岁;父母系独生子妇219名,非独生子妇435名。
前后共发放调查问卷654份,成功回收654份,有效应答率100%。
1.2调查方法采用中国儿童生长发育自评调查表开展调查,调查问卷内容:(1)个体一般情况;(2)发育分期调查:采用青春发动期发育事件自我评定量表(PDS)进行评价,发育评分75分为青春发动时相提前;(3)采用儿童焦虑性情绪障碍筛查表(SCARED)和儿童抑郁障碍自评量表(DSRSC)评估青少年焦虑障碍和抑郁障碍,其中焦虑评分总分≥23分定义为焦虑状态,抑郁评分总分≥15分视为焦虑状态。
1.3统计学处理应用SPSS15.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检验方法主要为半数概率估计,用X2检验,logistic回归分析。
初中女生的心理特点、影响及教育对策
热点追踪002教育管理与艺术 2014年第1期就初中学生的年龄特点以及人的生理发展特征来看,初中这一时期正好处于青春发育期,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第二次“生长高峰”。
在此阶段,随着初中生身体外形的变化以及内部机能及性的成熟,初中生的心理特征产生了很大的变化。
其中女生的生理发育早于男生,这对女生的心理变化会产生更为激烈的影响,同时,这也直接制约着初中女生心理以及认知等能力的发展。
因此我们有必要从心理学角度来完整认识初中女生的心理特点及影响,从而进行正确的引导。
一、初中女生的生理变化特点及影响据调查发现,女生的生理发育一般早于男生,9岁时女生已进入快速增长阶段,12岁达到高峰,突出表现在女生的身高和体重的增长;女生的内脏发育在一般情况下也比男生早1-2年,女生的脂肪开始“积存”在骨盆、胸部、背的上方、上臂、臀部和髋部,因而日显丰满。
少女特征开始明显突出,第二性征及性成熟明显,一般在13岁左右成熟。
通常情况下,女生生理成熟表现较男生更为突出剧烈,但是女生的发育却非步调一致,因而女生群体中有早熟与晚熟的差别。
早熟女生内心活动激烈,半成人心理及新发现的性经验使之常常出现焦虑与不安,渴望与人交流。
而晚熟女生的发育常同大多数男生发育同步,因而心理发育相对稳定。
但随着现代社会健康状况和营养的改善,初中女生普遍较男生更早熟,而且群体人数也在逐年增长,因此初中女生早熟现象带给女生心理健康发展的影响不可忽视。
二、初中女生性别上的差异及影响一般情况,女生的优势主要表现在语言能力上。
女生形象思维的活跃往往使女生有良好的语言理解力和表达能力,这集中体现在其语言流畅、表达清晰上。
因此,在班级管理中,由于能清晰地洞察教师的意图,加之耐心又细致,自然能成为教师的助手,并且在不断的角色强化下使自身优势更加明显。
但随着生理变化,青春期发育过程中逐步强化了抽象思维的主体性,女生细腻的情感体会往往会造成女生抽象思维较男生欠缺的结果。
初中高年级的理、化课程往往又给女生提出理性思维的挑战,因此,部分女生在学业上创造性思维不足的劣势也就日益明显。
中学生心理问题数据统计
中学生心理问题数据统计中学生是一个特殊的年龄群体,他们正处于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容易面临各种心理问题的困扰。
本文通过对1000名中学生的问卷调查,对中学生心理问题进行了统计分析。
一、样本特征调查对象为1000名来自不同地区、不同学校、不同年级的中学生,其中男生占48.6%,女生占51.4%。
在年级分布方面,初中生占58.3%,高中生占41.7%。
二、心理问题的发生情况根据调查结果,中学生普遍存在以下心理问题:学习压力83.5%的中学生表示在学习中遇到压力,其中40.2%的学生认为学习压力很大。
情感问题70.9%的中学生表示在情感方面存在问题,其中47.8%的学生感到孤独,39.6%的学生感到焦虑,29.3%的学生感到沮丧。
自我价值问题56.7%的中学生认为自己存在自我价值问题,其中33.9%的学生感到自卑。
人际关系问题50.1%的中学生表示在人际关系方面存在问题,其中33.2%的学生认为和同学之间的关系不好。
心理健康问题40.5%的中学生认为自己存在心理健康问题,其中22.7%的学生认为自己存在抑郁症状。
三、心理问题的应对方式在应对心理问题方面,中学生采取的主要方式为:寻求帮助60.2%的中学生表示在遇到心理问题时会寻求帮助,其中30.4%的学生会找老师寻求帮助,20.9%的学生会找家长寻求帮助。
自我调节39.8%的中学生表示会通过自我调节来缓解心理问题,其中35.7%的学生会通过音乐、电影等方式来放松自己。
其他方式少部分中学生会通过吃东西、逃避等方式来缓解心理问题。
四、性别和年级的差异本研究还对中学生心理问题的性别和年级差异进行了分析。
结果发现,女生在情感方面的问题更严重,而男生则更容易出现自我价值问题;高中生比初中生更容易出现学习压力和心理健康问题。
五、结论研究表明,中学生心理问题的发生情况比较普遍,且存在差异。
对于这些问题,中学生主要采取的应对方式为寻求帮助和自我调节。
因此,我们应该重视中学生的心理健康,为他们提供必要的帮助和支持。
了解初中生的性别差异与教育策略
了解初中生的性别差异与教育策略1.引言在教育领域,了解学生的性别差异对于制定有效的教育策略至关重要。
初中阶段的学生正处于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他们的性别差异可能会对他们的学习和发展产生影响。
因此,教育者需要深入了解这些差异,并采取相应的教育策略来促进每个学生的全面发展。
2.性别差异的认知发展研究表明,女生在初中阶段的认知发展方面可能超过男生。
女生往往更擅长语言表达、阅读理解和写作等任务,而男生则在数学和空间思维方面表现较好。
了解这些差异有助于教育者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制定教学计划,使每个学生都能充分发挥自己的潜力。
3.情绪管理与性别差异初中生的情绪管理能力也存在性别差异。
研究发现,女生更倾向于表达自己的情感,而男生则更容易压抑情绪。
这就需要教育者提供适当的支持和指导,帮助男生学会有效地管理情绪,同时鼓励女生表达自己的情感,以促进他们的心理健康和学习效果。
4.社交互动与性别差异初中生在社交互动方面也存在性别差异。
研究发现,女生更善于合作和建立友谊关系,而男生则更倾向于竞争和展示个人能力。
教育者应该提供适当的社交技巧培训,帮助男生学会合作与分享,同时鼓励女生发展自信和独立思考的能力。
5.学习风格与性别差异初中生的学习风格也受到性别差异的影响。
研究显示,女生更偏好口头表达和集体讨论,而男生则更倾向于个人独立思考和实践操作。
因此,教育者应该提供多样化的学习方式和任务,以满足不同性别学生的需求,并帮助他们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
6.性别平等教育的重要性了解初中生的性别差异并不意味着应该将性别作为评价学生能力和发展的标准。
相反,教育者应该强调性别平等教育的重要性,让每个学生都有平等的机会和资源来发展自己的潜力。
这需要教育者提供公正的评价标准和平等的机会,以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充分发展。
7.教育策略基于对初中生性别差异的了解,教育者可以采取以下策略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多样化的学习方式和任务,满足不同性别学生的需求。
中学生与异性的交往之反思
中学生与异性的交往之反思人们的传统观念认为女生比男生文静、乖巧、懂事,可以让老师、家长少操心。
相对男生而言,女生的自我管理能力较强,对自己需求的表达方式上也要含蓄些,正因为这样,在家庭教育和老师的班级管理工作中容易被忽视。
事实上,女孩子的心理健康问题更需要老师家长的关注。
根据我们的调查发现,女生比较关注自己的心理状况,相对来讲心理负担也更重些,因此女生对于抑郁、焦虑和恐怖的体验显著高于男生,这几个指标主要是指在我们的同学在人际交往中表现出自卑、心神不宁、消极应付,日常生活感觉苦闷、生活兴趣减退,动力不足,失望、悲观情绪多,还有就是平时表现有些烦躁,坐立不安,紧张等等,可以看出女生不出问题还好,一出问题可能就比较难受,所以我们还是会更多关心女生。
对于女生心理的困扰,主要是人际交往,早恋问题,还有就是学习(前途及就业)焦虑,这是影响女生心理健康的几个重要方面。
前两个问题都体现青春期心理的特殊性,也是我们今天讨论的重点。
其实,我发现现在你们仿佛什么都知道,什么都会,还很老练,说出话来是一套一套的。
但实际上你们还是非常需要指导,而且是科学的、全面的、及时而有效的指导。
比如说早恋(在这里我也想和大家探讨一下,是否应该就叫做中学生情感?)问题,现在的影视剧、文学作品对于爱情的渲染已达到了一个非常高度,中学生(甚至于是低年级的初中学生)也开始“将爱情进行到底”。
家长和学校对于这件事情当然是格杀勿论,“禁止”什么什么,“校规”几条明确列出。
我看到的一个例子是浙江省的一所知名重点中学——温州中学有一个校规是“男女生的单独交往不能脱离公共区域”(话比较拗口,原话不太清楚了,大概是这样了。
),可是以身试法的“革命者”却是越来越多。
我当过班主任,做老师十多年来,到我办公室来和我交流的学生也有一大部分是关于男女生交往的,我发现,学生对于男女生交往往往会走两个极端,有的学生对异性同学有了好感,就惊惶失措的,好象自己变得很肮脏了一样,就希望自己赎罪(对不起父母、老师云云)或者要解脱“让我如何不想他(她)”;而另一部分学生则非常热衷于“谈情说爱”,每天迷离恍惚,“幸福”得晕头转向,不能自拨,甚至做出一些出格的事情(性行为)。
基于MHT的初一新生心理健康现状调查——以张家港市第二中学为例
-006-2021年第02期(总第254期)理论LILUN TANSUO引 言张家港市第二中学心理辅导室9月、10月共接待来访学生30人次,其中80%的辅导对象为初一学生。
他们表现出的主要问题有厌学、沉迷手机、情绪行为问题(严重的有亲子冲突和师生冲突)、自杀倾向和自伤行为等,并且所有的辅导个案都是由班主任或家长转介而来的,没有学生主动求助。
也就是说,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已经达到了一定的程度并且表现出异常的行为后,才能被班主任或家长发现,然后求助心理教师。
在这种情况下,我们的心理健康教育做得很有限,心理辅导也很被动。
初一新生是一个年龄小且压力大的特殊群体,他们面临着学习环境、学习内容、自己身体和心理上的巨大变化。
联合国儿童基金会执行主任亨丽埃塔·福尔表示,大约50%的心理问题出现在14岁之前。
这意味着,我们需要尽早对初一学生可能存在的心理健康问题进行预防、诊断及必要的干预辅导[1]。
基于此,本文旨在调查我校初一新生的心理健康现状,为初一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依据。
一、调查对象与方法(一)调查对象本文对277名初一年级学生进行团体施测,由心理教师按班级统一施测,施测前使用统一指导语。
最终,我们回收有效问卷271份,有效问卷率为97.83%。
其中,男生142名,占总有效调查人数的52.40%;女生129名,占总有效调查人数的47.60%。
(二)研究工具研究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为被试基本情况,包括班级、性别、是否独生子女;第二部分为心理健康诊断测验(MHT),由华东师范大学周步成编制。
该量表的信效度良好,符合心理测量学标准,是适用于我国中学生的标准化测验。
该测验包括100个项目,有9个分量表(1个效度量表和8个内容量表),从学习焦虑、对人焦虑、孤独倾向、自责倾向、过敏倾向、身体症状、恐怖倾向、冲动倾向这8个方面测量学生的心理健康程度。
每个项目有“是”和“否”两种可以选择的答案,分别计为1分和0分。
初中女生心理健康教育
初中女生心理健康教育初探中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正日益引起社会各方面的关注和重视,有关调查进一步表明,初中女生由于青春期生理心理的变化,更多地为人际关系、孤独倾向、身体症状、学习焦虑等方面所困扰和烦恼,整体心理健康水平也比男生低。
因此,初中女生心理健康教育显得尤为重要。
只有针对初中女生的生理心理特征,开展科学有效的心理健康教育,才能使她们摆脱心理障碍,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增强自我发展能力。
一、初中女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初中女生的心理健康问题中最为突出的是人际关系、学习、青春期问题,现试述如下:1. 同学间的关系问题。
初中女生内心有强烈的交友需要,但由于一些女生心胸狭隘及缺乏相应的人际交往技巧,表现为孤独、同学关系不融洽、小团体内拉帮结派等现象。
2.与父母关系的问题。
由于与父母缺乏相互理解及沟通不当,加上初中女生个性娇气、叛逆,往往造成亲子关系紧张。
3.与教师的关系问题。
初中女生心理特别脆弱、敏感,更希望得到教师的关心和理解。
她们往往会产生老师偏心、不公平、不关心自己等错误的认知,以及感到失落,没有归属感。
4.学习任务繁重,竞争激烈,父母的期望值过高,许多学校片面追求升学率,考试排名,题海战术,违反心理健康原则的教育方法和教学手段。
一方面,使学生的心理整天处于超负荷的高度紧张状态之中,致使学生出现一些异常的学习行为与习惯;另一方面,对分数的错误看法给学生的心理造成了很大的压力。
5.青春期心理问题是初中女生心理困扰中较为又一普遍而又严重的问题。
初中阶段,性器官渐渐发育,性意识也慢慢成熟。
此时,女生主要表现为性情多愁善感,容易产生青春期闭锁心理。
另外,初中学生开始对异性出现好奇与向往,在教育引导不及时不得力的情况下,女生更容易涉足早恋。
综上,由于初中女生情感脆弱,且敏感多疑,在人际关系问题、早恋问题、学习适应等方面产生的心理冲突比男生更为突出。
因此,我们尤其要正确认识初中女生的心理问题,采取切实有效的策略,实施心理健康教育。
师大附中初中部学生心理健康综合测验卷分析
师大附中初中部学生心理健康综合测验卷分析报告一、背景目的:中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是教育界和全社会的热点、焦点。
现代社会十分复杂,价值观多元化,家庭不稳定,以及各种社会思潮无不影响着广大中学生的健康成长。
因此适应社会、适应学校环境对于一些学生来说,成为一件困难的事情。
从各方面调查来看,中学生心理健康的情况令人担忧。
根据著名心理学家王极盛先生公布的对全国中学生的多年调查结果,32%的中学生有心理问题。
中学生心理健康的需要给广大教师提出一个时代的命题,我们这些步入工作岗位的教师队伍,应该了解学生的心理问题,以便能够及时有效地给学生提供心理健康的辅导,并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的培养。
本文针对中学生心理健康的一些问题进行调研,试图探明我校学生心理健康状况,找到解决我校学生心理问题的方法(尤其是班主任工作中的可操作性的方法)。
二、对象与方法:1.调研对象:吉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一、二年级学生。
2.调研方法:采用记名调查问卷法。
(本文绝对为被调查者学生保密,维护其个人稳私权,体现心理健康调查的原则),数据资料的处理和分析工作包括对问卷调查结果原始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对来自问卷调查的数据主要采用了定量分析的方法。
三、调研过程:筛选适合我校学生使用的问卷,最后确定该问卷(《中学生心理健康综合测验》),因为这是一份标准化,经过试验的成熟问卷。
我们于2009年11月9日上午九点三十分(间操时间)开始(团体)测试。
测试时,测试人员在广播里读指导语并讲明答题注意事项。
(在施测过程中班主任在班级,确保学生答题认真,心理咨询室人员在各层走廊,答疑)于2009年11月9日上午十点前回收问卷。
问卷统计工作于2009年11月13日十一点半结束。
我们共发放问卷1462份,回收1462份,其中有效问卷1361份,其中女生692人,男生697人。
有问题的学生数为442人,其中女生为250人,男生183人。
四、数据分析(一)一、二年级各班问题率分析首先,我们为了解各班大体情况,将一、二年级各班的问题率进行统计,各班情况详见下(两)表:表一:(表一:一年级)表二:(表二:二年级)通过上面两表,我们发现只有一年一班、一年五班、二年一班、二年八班、二年九班女生问题率低于男生,其余16个班女生问题率都高于男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中女生心理问题比男生多
近三成学生易冲动失控
调查显示,初中生情绪不稳定的问题表现突出。
其中,经常发脾气,自己想控制但控制不住的学生占28.9%;容易激动和烦恼的学生占27.9%.
学生情绪不稳定还表现在学习劲头和人际关系中。
有30.1%的学生认为自己学习劲头时高时低,有两成上下的学生对同学、老师、父母的态度都是忽冷忽热,时而亲近时而疏远。
专家解释说,情绪不稳定表现为情绪容易波动,难以调控。
情绪不稳定的学生哪怕遇到一丁点事情,就可能爆发,而且难以控制自己。
除了偶发事件的刺激外,孩子本身个性突出的特征,也是导致他们易冲动的重要原因。
就业难导致厌学者增多
调查显示,在当前初中生的各种心理健康问题中,以学习压力感所占比例最高,严重程度最大,位居各种心理健康问题之首。
虽然近年教育减负呼声不断,种种措施相继出台,但此次调查显示,被调查者中感到学习负担很重的学生占35.1%.
不少学生是在紧张和焦虑中度过学习生活的。
27.4%的学生上课紧张,因为“总担心老师会提问自己”;近四成学生考试紧张,“一听说要考试,心里就发慌”。
调查发现,厌学学生的比例比往年高了。
28.6%的学生讨厌考试,15.4%的学生讨厌做作业,另有7.5%的学生干脆讨厌上学。
专家分析,虽然教育部门近年致力于给学生减负,但是受大环境和考试选拔制度影响,学生的学业压力并没有减少多少。
值得注意的是,近年大学生就业难导致部分学生、家长产生学习无用论,学生缺乏学习动力因而厌学,这是一种新现象。
1/4学生常因苦闷哭泣
一个可怕的调研结论是:4.7%的被调查学生曾有自杀念头。
很多学生表示,他们长期处于抑郁状态。
超过1/4的学生经常无精打采,提不起劲来;超过1/5的学生经常感到苦闷;15.6%的学生感到前途没有希望。
处于抑郁的学生无法排解,只能自责、哭泣,甚至想自杀。
此次调查就显示,32.4%的学生经常责怪自己,25.8%的学生容易哭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