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学考试复习资料
《美学》网上复习题库

答案:对 76、自从有了审美活动,就有了美学观念。 答案:对 77、美学是一门古老而又年轻的学科。 答案:对
第四章 美感心理要素
一、单项选择题
82、崇高与壮美的内涵在性质上()。
A.是一致的 B.有一些共同点 C.根本不同
D.差异很大
答案:A
83、悲剧性冲突源于()。
A.正义与邪恶的矛盾 B.人物的过失 C.自然的灾难 D.日常生活的不幸
B.感官层次的审美愉快
C.心意层次的审美愉快
D.精神层次的审美愉快
E.实物层次的审美愉快
答案:BCD
三、判断题
பைடு நூலகம்
73、“桂林山水甲天下”体现出自然物审美价值的高低。
答案:对
74、审美价值标准的体现制约着主体的审美行为,决定着主体的审美指向。
答案:对
75、席勒说,惟独美的意象使人成为整体,因为这两种天性必须和谐一致。
答案:A
84、文艺复兴时期的悲剧主要是()。
A.命运悲剧 B.性格悲剧 C.心理悲剧 D.问题悲剧
答案:B
85、艺术品与非艺术品的根本区别在于()。
A.艺术品是人工制品
B.艺术品是精神产品
C.艺术品用意象思维创造意象世界 D.艺术品主要传达人类的审美经验
答案:C
86、在艺术接受中,每个接受者所具有的先在的自身素质,被现代接受美学称为( )。
第三章 美感的性质与特征
一、单项选择题
62、美国哲学家苏珊·朗格提出了()。
A.艺术直觉性 B.艺术符号说 C.艺术模仿说 D.艺术游戏说
答案:B
63、艺术品结构的最重要层次是()。
A.思想内容层
B.形式符号层
C.意象世界层
《美学》复习资料

《美学》复习资料《美概》复习资料绪论(填空单选题)1、美学一词最早由德国美学家鲍姆嘉登于1735年首先使用,其本义是感觉或感性认识;2、伊斯特惕克提出感性学;3、作为最早用“美学”这术语作为一门科学名称的人,鲍姆嘉登因此被称为“美学之父”;4、1750年鲍姆嘉登出版著作《美学》第一卷,此举标志美学学科诞生;5、日本人中江兆民将aesthetics翻译为美学,王国维于1902年将日文美学引入中国;6、美学的奠基时期(以柏拉图为代表),美学的诞生时期(以鲍姆嘉登为标志),美学的发展期(以康德、黑格尔为代表),美学的解构时期(分析哲学对美学的解构);7、柏拉图有关“美本身”问题的提出标志美学思考的开始,柏拉图关于美本身的思考的结论——美是理式;8、美学的奠基人事以柏拉图为代表,美学的诞生是以鲍姆嘉登为代表,美学的发展是以康德与黑格尔为代表,美学的解构是以分析哲学为代表;9、鲍姆嘉登有感于当时的人类知识系统的缺陷,即对人类心理活动的知、情、意三者的研究状况的缺陷而创立美学这一学科,美学最初是作为研究感觉(感性知识)的一门学问而诞生的;10、康德的《判断力批判》奠定了他在美学史的崇高地位,康德把自己的哲学分为认识论(研究真)、伦理学(研究善)和美学(研究美)三个部分,真与善的对立也就是必然与自由的对立,而美则是沟通这种对立的桥梁;11、康德提出“美是无利害的快感”,在《判断力批判》中,康德按照形式逻辑的“质—量—关系—模态”,从四个方面对美感心理进行了分析,称为“审美四契机”;12、黑格尔发展了柏拉图的理论,提出了“美是理念的感性显现”这一著名命题。
13、分析美学的理论代表人为维特根斯坦;14、中国美学发展的几个阶段:第一阶段:引入与综合时期(王国维、朱光潜);第二阶段:苏化时期(蔡仪、吕荧、朱光潜、李泽厚);第三阶段:实践美学时期(以李泽厚为代表);第四阶段:后实践美学时期;15、王国维对于中国美学的最大贡献是提炼出中国古典美学的最高范畴——意境(或境界);16、朱光潜是我国现代美学的奠基人和开拓者之一;17、苏化阶段:蔡仪“美是客观的吕荧”,高尔泰“美是主观的”,朱光潜“美是主客观的统一”,李泽厚“美是客观性和社会性的统一”;18、鲍姆嘉登认为“美学对象就是研究美”,黑格尔认为“美学对象是研究美的艺术”,车尔尼雪夫斯基“美是生活”,现代审美心理学派则强调美学要研究美感经验;第一章1、《国语·楚语上》中记载的“伍举论美”,较早地明确地提出了什么是美,美与善,美与功利的关系;2、“必务求兴天下之利,除天下之害”表明墨子对美持否定的态度;3、《乐论》被认为是中国第一篇美学专门著作,其中著名观点即尽美致用,这种尽美致用观点是建立在唯物主义观点上;4、孔子关于美的论述:“里仁为美”、“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如有周公之才之美”,这里所谓的“美”是和善、德一个意思,二者可以混同使用;5、中国古代艺术家所追求的美的境界是意境;6、德谟克里特和柏拉图把美和愉快联系在一起,伊壁鸠鲁是享乐主义派把美看成是愉悦;7、美的根源在于社会实践;8、孟子全面继承了孔子的思想,在美的观点上提出了“充实之谓美”的论点;9、在中国画论中把“形神兼备”作为艺术美的重要标准,所谓“神”指人物的思想、感情、性格等,这是属于内容方面的;所谓“形”,指人物的外部表情特征,言语、动作、表情等,这是属于形式方面的。
美学考试资料

模拟试题一一、单项选择题1、美感教育的最终目的在于(C)A、培养审美能力B、提高艺术鉴赏水平C、成就身心健康的完美人生D、规范社会文化2、杜甫的诗句"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所表现的意象的主要特点是(D )A、虚拟性B、敏感性C、想象性D、情感性3、"天才"主要表现在具有与众不同或高于常人的能力来创造(B)A、审美快感B、意象C、形式D、物象4、下面的表述中错误的是( B )A、意象的完成,一定要其得到物化或物态化B、意象完成后再物态化或物化C、意象的完成与艺术品的传媒质料有关D、意向的现实化与接受过程有关5、车尔尼雪夫斯基说:"形象在美的领域中占着统治地位。
"这可以说明美育是( A )A、感性的B、愉快的C、不可抗拒的D、自然而然的6、不属于艺术存在动态流程中必然环节的是( A )A、艺术批评B、艺术接受C、艺术品D、艺术创造7、下列学说中,中西美学家的观点有共通之处的是( C )A、游戏B、模仿C、表现D、娱乐8、西方第一部关于美育的专著是( C )A、《论美书简》B、《判断力批判》C、《审美教育书简》D、《美学》9、人类审美意识赖以产生的根本原因是( A )A、人类的生产劳动B、人类自觉的精神活动C、社会分工D、人类独具的运用语言的能力10、实验美学的代表人物是( B )A、立普斯B、费希纳C、布洛D、丹纳11、在朱光潜的美论中,"物"与"物的形象"的不同主要是( A )A、前者是客观的,后者是主客观的统一B、前者是客观的,后者是主观的C、前者是实在的,后者是虚幻的D、前者属于内容范畴,后者属于形式范畴12、明确地使用"崇高"一词,并且把崇高与优美对立起来,使两者成为美学范畴的美学家是(D)A、毕达哥拉斯B、爱迪生C、托马斯·班纳特D、博克13、黑格尔说:"审美带有令人解放的性质。
美学复习资料整理(完全免费)

美学复习资料第一章识记:1、美学西来:美学在中国发展有过百年来发展历程,已经和正在形成自身的现代传统,而其古典传统则更为悠久,但它却不是中国本土特产的学科,而是来自西方。
2、德国哲学家鲍姆加登在出版于1750年的著作《美学》中,首次明确的提出创立一门新学科,即今天所谓的美学。
“美学作为自由艺术的理论、低级认识论、美的思维的艺术与理性类似的思维的艺术是感性认识的科学。
”对鲍姆加登来说,美学的原义就是研究人的感性的学科。
1750年鲍姆加登《美学》的出版,标志着美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正式诞生,而他本人也因此被公认为美学学科的创始人或“美学之父”。
(人类心理功能划分为:认知<真>、意志<善>、情感<美>)3、西方美学发展阶段及形态:A、本质论美学——本质论美学是古希腊形成的以追问美的本质为中心的美学传统。
柏拉图将美的现象与“美本身”区别开来,认为在美的现象背后存在着一个终极的美的本质——“美本身”,“这美本身加到任何一件事物上面,就使那件事物成其为美”。
美的现象之所以美,不是由于它们自身,而是由于“分享”了同一的“美本身”,柏拉图将其规定为“美的理念”。
“美的理念”是各种具体美的一种终极规范,一切美的事物都以它为泉源。
这“美的理念“正是美的本质。
美的本质是美的现象背后的最重要的原因,是美的现象得以发生和存在的终极根源。
补:柏拉图代表作——《文艺对话集》。
B、神学美学——神学美学是盛行于欧洲中世纪的以基督教神学为主宰的美学。
认为上帝是世间一切美的最后创造者。
代表人物是奥古斯丁。
C、认识论美学——是欧洲17世纪发生“认识论转向“以来至19世纪的以理性问题为中心的美学。
它认为美可以凭借理性去认识。
法国哲学家笛卡儿提出“我思故我在”这一命题,为从理性上探讨美学问题提供了理论基础。
认识论美学代表着西方美学的活跃阶段,尤其是其中的德国古典美学标志着西方美学发展到一个空前的高度。
D、语言论美学——是指西方于19世纪末发生“语言论转向”以来盛行的以语言问题为中心的美学,包括俄国形式主义等美学流派。
美学原理期末考试含答案(一)2024

美学原理期末考试含答案(一)引言概述:美学原理期末考试是一门关于美学基本原理与概念的考试,对于学生来说是一项重要的考核。
本文将对美学原理期末考试的内容进行概述和详细解释,包括答案的解析和相关知识点的讲解。
大点一: 美学的基本概念与起源1. 美学的定义和涵义2. 美学的起源与发展历程3. 美感与审美的区别4. 美学的主要研究对象和范畴5. 美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大点二: 美学的主要理论流派1. 客观美学和主观美学2. 形式美学和实质美学3. 唯美主义和功利主义4. 表现主义和感觉主义5. 结构主义与后现代美学的对比大点三: 艺术创作与审美体验1. 艺术创作的过程和要素2. 艺术作品的艺术性评价标准3. 观众的审美体验与艺术欣赏4. 艺术形式与美的表达方式5. 艺术创作的社会和文化影响大点四: 美学的相关概念与思想家1. 美的标准和美的规律2. 美学的经典著作和重要思想家3. 西方美学与东方美学的对比4. 美学与个人价值观的关系5. 当代美学问题与争论大点五: 美学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1. 美学在艺术设计中的应用2. 美学在建筑和景观设计中的应用3. 美学在广告和宣传中的运用4. 美学在教育和社会文化中的作用5. 美学在心理学和人类行为中的应用总结:美学原理期末考试对于理解美学基本原理和概念,以及应用美学知识于实际生活中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深入学习和理解本文所述的五个大点,学生能够对美学的理论和实践有更全面的认知,并且能够更好地应用于自己的创作和生活中。
希望本文能够对学生们备考和理解该考试提供帮助。
《美学》复习资料

第一章绪论一、基本概念(识记)(一)"美学之父":美学界对于18世纪德国性主义哲学家,美学家鲍姆嘉顿的尊称。
他最早提出建立独立的美学学科的设想。
1750年他的学术专著《美学》一书出版,标志着一门崭新的学科--美学最终诞生了,鲍姆嘉顿因此被尊崇为"美学之父"。
(二)美学学科的性质:1.从美学与其它学科的联系中把握其性质。
美学和哲学、文艺学、心理学,伦理学这些人文学科有着密切的联系,美学也是一门人文学科,研究的是人类的审美现象。
2.从美学与人的联系中把握美学学科性质。
审美现象是人类社会独有的现象,是人的一种自觉的精神活动,美学对于审美现象的研究是从人的角度出发的。
3.美学对于审美主体、审美客体、审美主体与审美客体之间的关系的研究最终涉及到的是人生价值、人的审美价值,所以美学是一门关于人的审美价值的学科。
(三)美学发展的三个历史阶段:1.审美意识的形成。
(1)审美意识是一些对于审美现象的感性直观的认识,还没有上升为理论的形态。
(2)审美意识的形成具有悠久的历史,当原始人类对自己的劳动成果产生的惊奇感、喜悦感便是最原始的审美意识。
(3)原始的审美意识逐步发展导致了原始艺术的产生。
(4)从根本上说,人类审美意识的产生是与人类的生产劳动不可分割地联系在一起的。
2.美学思想的产生(1) 美学思想是能够深刻揭示审美现象内在本质的理性认识,具有明确的理论观点和概念范畴。
(2) 美学思想具有两个基本特点:a.以语言文字的形式存在于典藉文献之中,从而能代代相传b. 具有理论的形态3.美学学科的建立(1) 美学学科的建立以美学思想的充分发展为前提(2) 美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必须具备两个基本条件:a.有专门的美学著作,使美学理论能在其中得到独立的研究,系统的阐述;b.具有不同于其它学科的独立的研究对象和范围(3) 美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以1750年鲍姆嘉顿的《美学》一书的问世为基本标志(四)在美学研究对象问题上中国当代美学界的四种主要观点:1.美学研究对象应当是美比及美的规律。
《美学》自学考试复习资料

《美学》自学考试复习资料美学,作为一门研究美的学科,对于许多自学者来说可能具有一定的挑战性。
但只要掌握了正确的方法和重点,通过自学考试并非难事。
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美学》自学考试复习资料,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
一、美学的基本概念美学是研究人与世界审美关系的一门学科,即审美活动。
它包括美的本质、美感、艺术、审美经验等多个方面。
美的本质是美学的核心问题之一。
不同的美学家对此有不同的看法。
例如,柏拉图认为美是理念,亚里士多德则强调美在于事物的形式与秩序。
理解这些不同的观点对于我们把握美的本质有着重要的意义。
美感是人们对美的感受和体验。
它具有主观性和个体差异性,但也存在一定的普遍性和共同性。
了解美感的产生机制、特点以及影响因素,有助于我们更好地欣赏和创造美。
二、艺术与美学艺术是美学研究的重要领域。
艺术作品不仅是美的体现,也是艺术家情感和思想的表达。
不同的艺术形式,如绘画、音乐、文学、舞蹈等,都有其独特的审美特征。
绘画通过色彩、线条和构图来表现美;音乐依靠旋律、节奏和和声来传达情感;文学借助语言文字塑造形象和表达思想。
艺术批评也是美学的一部分。
通过对艺术作品的分析和评价,我们可以更深入地理解艺术的价值和意义。
三、审美经验审美经验是人们在审美活动中所获得的感受和认识。
它包括审美感知、审美想象、审美情感和审美理解等要素。
审美感知是对美的直接感受,是审美活动的起点。
审美想象则能够丰富和拓展我们对美的体验。
审美情感使审美活动具有感染力和生命力,而审美理解则让我们对美的认识更加深刻和全面。
四、美学史上的重要流派和思想家在美学的发展历程中,出现了许多重要的流派和思想家。
古希腊时期的美学思想为后世奠定了基础。
如苏格拉底、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等,他们的观点对后来的美学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德国古典美学时期,康德、黑格尔等哲学家对美学进行了深入的探讨。
康德提出了审美判断的无功利性和普遍性,黑格尔则强调艺术是绝对精神的表现。
现代美学流派众多,如表现主义美学、形式主义美学、精神分析美学等。
(完整word版)期末考试美学复习资料

一、绪论基本概念:美学是研究人与现实的审美关系的学科。
它主要研究美、美感和美的创造三方面。
基本知识:1 、1750 年,德国哲学家鲍姆加登的专著《aesthetik 》第一卷出版,标志着美学学科的诞生。
因此鲍姆加登被称为“美学之父”。
2 、在汉语中,“美”字的本义有三种解释:一是“羊大为美”,二是“羊人为美”,三是头上戴羽毛装饰的舞人形象。
3 、孔子对《韶》乐评价时提出“尽美尽善”的观点。
4 、孟子提出“目之于色也,有同美焉”的观点。
5 、墨子提出“食必常饱,然后求美”。
6 、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在其名著《大希庇阿斯篇》中提出了“什么是美”的著名命题。
7 、马克思在《1844 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提出了“劳动创造了美”、“人也按照美的规律来创造”等重要命题。
基本理论:1 、关于美学的研究对象、范围和性质问题的理论观点:美学研究的对象是人与现实的审美关系。
美学研究的范围主要包括美、美感和美的创造三个方面的问题。
美学是一门研究人与现实的审美关系,即包括美、美感和美的创造问题的学科。
2 、关于美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问题的理论观点:①美学与哲学的关系。
美学是从哲学母体中诞生的学科,故隶属于哲学,与哲学有密切的关系。
哲学为美学研究提供了世界观和方法论,对美学研究起着指导作用;美学中的许多基本问题,往往会涉及到哲学基本原理,有的就是哲学问题在美学中的具体体现。
但是,美学是一门独立的学科,不应该成为哲学的附庸。
②美学与伦理学的关系。
由于美与善关系密切,因而研究“美”的美学与研究“善”的伦理学也有密切关系。
同样,美与善有区别,因而美学与伦理学也是有严格区别的。
我们既不赞成割断美学与伦理学的联系,也不赞成把美学与伦理学机械等同起来。
③美学与心理学的关系。
因为人类的审美活动是一种特殊的心理活动,因而美学与心理学有密切的关系,即美学研究要借用心理学的方法和理论来研究审美心理问题。
心理学中也包括了审美心理研究。
但是,美学与心理学毕竟是两门不同的学科,区别很大。
自考美学考试题库及答案

自考美学考试题库及答案一、选择题1. 美学研究的主要对象是什么?A. 自然现象B. 社会现象C. 艺术现象D. 心理现象答案:C2. 下列哪项不是美学研究的基本问题?A. 美的本质B. 美的起源C. 美的分类D. 艺术创作答案:D3. 以下哪位哲学家不是美学的奠基人?A. 柏拉图B. 亚里士多德C. 康德D. 尼采答案:D二、填空题1. 美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最早是由德国哲学家________提出的。
答案:亚历山大·戈特利布·鲍姆嘉通2. 艺术创作中的“形式美”是指通过__________、色彩、线条等视觉元素的组合,达到审美效果。
答案:形状3. 根据康德的美学理论,美是一种无目的的__________。
答案:目的性三、简答题1. 简述“美”与“丑”的关系。
答案:美与丑是相对的,它们是审美体验中的两个极端。
在美学中,美通常指那些能够引起人们愉悦、和谐、平衡感受的事物,而丑则指那些引起不快、混乱、失衡感受的事物。
二者相互依存,没有丑的对比,美的概念可能就不会那么鲜明。
2. 描述一下“审美经验”。
答案:审美经验是指人们在接触艺术或自然美时所产生的一种情感和认知的体验。
它包括了感知、情感、想象、理解等多种心理活动,是一种主观的、个体化的感受,通常伴随着愉悦、欣赏、沉思等情感。
四、论述题1. 论述“艺术”与“生活”的关系。
答案:艺术与生活是相互渗透和影响的。
艺术来源于生活,艺术家通过对日常生活的观察、体验和思考,创作出反映生活的作品。
同时,艺术也反作用于生活,它能够提升人们的审美水平,丰富人们的精神世界,甚至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
艺术与生活的关系是动态的,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文化的变迁,二者的联系也在不断地发展和变化。
2. 讨论“现代美学”与传统美学的区别。
答案:现代美学与传统美学的主要区别在于它们关注的焦点和理论基础。
传统美学往往关注于艺术的形式、内容和审美标准,强调美的普遍性和永恒性。
大学美学教育考试题及答案

大学美学教育考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美学研究的对象是()A. 艺术作品B. 审美现象C. 审美心理D. 艺术创作答案:B2. 下列哪位美学家提出了“美是和谐”的观点?()A. 柏拉图B. 亚里士多德C. 黑格尔D. 康德答案:B3. 下列哪个时期的美学思想主要关注艺术作品的内在形式和审美价值?()A. 古代希腊B. 文艺复兴C. 启蒙时代D. 现代主义答案:D4. 以下哪位美学家认为审美经验是主体与对象相互作用的结果?()A. 克罗齐B. 斯图尔兹C. 杜威D. 萨特答案:C5. 下列哪个理论认为艺术作品的意义是由观众决定的?()A. 意图论B. 形式论C. 接受美学D. 社会历史批评理论答案:C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1. 简述美学的研究对象和主要内容。
答案:美学的研究对象是审美现象,主要内容包括审美观念、审美心理、艺术作品、审美教育等。
美学旨在探讨美的本质、审美经验、艺术创作和审美价值等方面的问题。
2. 请简要介绍康德的美学思想。
答案:康德的美学思想主要体现在其著作《判断力批判》中。
他认为美是无关功利的,审美判断是基于共通感而非经验的概念。
康德提出了“美的单纯性”和“审美形式的普遍性”两个重要观点,强调艺术作品的内在形式和审美价值。
3. 请简要阐述审美教育的意义和作用。
答案:审美教育是一种旨在提高个体审美素养、培养审美能力和道德情操的教育。
它有助于丰富人们的精神世界、提升综合素质、培养创新意识和创造力。
审美教育通过艺术作品鉴赏、创作实践等活动,使个体体验美、认识美、创造美,从而达到心灵和谐与个性完善。
三、论述题(每题25分,共50分)1. 请结合实例分析现代主义艺术的特点及其对社会的影响。
答案:现代主义艺术起源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其主要特点包括反传统、重视艺术家个性和创新、关注内心世界和形式探索等。
现代主义艺术作品往往具有独特的审美价值和深刻的社会意义。
美学期末考试真题

美学期末考试真题一、简答题1. 什么是美学?美学是研究艺术和审美经验的学科。
它涉及美的概念、美的标准、美的创作以及美的鉴赏等方面。
美学研究使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艺术的价值、创造力以及对我们的生活和社会的影响。
2. 解释美的概念。
美是一种主观的感受,指的是对事物外在形象或内在品质的欣赏和感受。
美的概念是不断变化的,因为它受到个人和文化背景的影响。
美的评价可以基于一系列的标准,包括形式、技巧、意义和情感等方面。
3. 艺术是否必须要追求美?艺术不一定要追求传统的美感,因为艺术的目的是引起观众的情感和思考。
尽管美对于某些艺术形式可能是重要的,但在当代艺术中,艺术家更倾向于突破传统的美学标准,打破传统的审美观念,用各种方式表达自己的创造力和个人观点。
4. 解释艺术的鉴赏。
艺术的鉴赏是通过对艺术品的观察和理解来欣赏艺术。
它需要观众对艺术来进行感受和理解,并从中获得情感上的满足和思想上的启迪。
艺术的鉴赏可以帮助人们培养对艺术的欣赏能力和审美敏感性,进一步提高自己的艺术享受和审美水平。
二、论述题1. 艺术是否具有普世性?艺术具有普世性,因为它能够跨越文化和时代的界限,使人们能够产生共鸣和理解。
尽管不同的文化有不同的艺术表达方式和审美观念,但艺术本身的表现力和情感感染力是普世的。
艺术能够触及人类的内心深处,引发人们的情感共鸣和思考。
因此,艺术是一种能够超越个人和文化差异的普遍语言。
2. 艺术家的创造力为什么重要?艺术家的创造力是艺术的灵魂,它是艺术家将内心感受和思想转化为具体形式的关键。
艺术家通过创造力能够创造出独特、突破传统的艺术作品,使之与众不同。
创造力使艺术具有创新性和个性。
美学考试资料整理

美学一、填空题1、美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的形成应当是1750年,以德国哲学家鲍姆加登的《美学》一书问世为标志。
2、主观论美学的代表人物吕荧和高尔泰,客观论美学的代表人物蔡仪;主客观论美学的代表人物朱光潜;实践美学的代表人物李泽厚3、中国古典美学的总体特征(传统精神的精魂):天人合一,人与世界一体4、主体在审美活动中的精神存在特征主要体现在惊异、体验和澄明三个基本环节及其起伏运动的状态中。
5、审美发生理论学说有游戏说、生物本能说、巫术说、劳动说。
6、审美经验的构成要素感知、想象、情感和理解。
7、艺术品的层次结构:物质材料层、符号形式层、意象世界层、超验意境层。
8、美学的研究方法:科学方法、历史学方法、社会学方法、心理学方法,核心方法是哲学方法。
9 、18世纪英国经验主义哲学家博克写出了《论崇高与美》。
10、康德著作:《纯粹理性批判》、《实践理性批判》、《判断力批判》,黑格尔11、贺拉斯是古罗马时期最重要的文艺理论家,著作《诗艺》提出‘寓教于乐“的创作原则。
12、审美发生的中介是巫术礼仪活动。
13、1853年罗森克兰兹出版了《丑的美学》一书,二、名词解释:1、美学P25美学是关于审美现象的综合性的人文学科,是将以艺术活动为典范的现实审美活动作为研究对象的学问,是一门以人类生存实践为出发点,通过集中审视社会性的审美关系和历史性的审美活动,对审美主客体、审美形态、审美经验、艺术存在和审美及审美教育等进行思考、解释和论述的学科。
2.崇高是西方美学的基本审美形态之一。
是人的本质力量在经过巨大的异己力量的压抑,排斥,震撼之后,最终通过人生实践尤其是审美实践活动而得到全面的高阳和完整的体现。
在这种审美活动之中,对象和审美主体都获得了新的意义;或者说,崇高是一种通过人生实践和审美活动,在真善美与假丑恶的对立冲突中重建起来的具有肯定性价值内涵的审美形态。
在崇高形态中,人不仅超越了对象,也超越了人自身3.优美P197是理性内容与感性形式,;理想与现实,个体与社会及自然,自由与自在,主观的合目的性与客观的合规律性的和谐统一。
《美学》复习资料

《美学》复习资料一、填空题1、美学属于综合性很强的科学。
2、喜剧的审美特征就是。
3、从目前研究来看,是促进审美发生的最重要的一种中介因素。
4、根据艺术家的审美经验和审美创造的物态化成果对艺术进行划分,可把艺术分为造型艺术、、、综合艺术和语言艺术。
5、肯定了艺术模仿现实的真实性,从而使得模仿说在欧洲雄踞千年,成为欧洲艺术和审美发生理论。
6、古希腊毕达哥拉斯提出美是。
7、黑格尔在柏拉图美学思想的基础上提出:“"。
8、康德在美学论著《判断力批判》中把崇高分为两类:和。
9、社会美主要包括人的美、日常生活的美和的美,核心是人的美。
10、《》是中国古代美学思想的基础。
11、只有凭借审美的态度,即的态度去对待事物,事物也才能成为审美的对象。
12、语言艺术的审美特征主要有:形象性、概括性、和审美娱乐性。
13、“游戏说”主要是倾向于“现实、作品、艺术家、欣赏者”四要素中的两个要素来定义艺术的。
4柏拉图对美的本质进行探究,第一个从哲学的高度提出说,近代美学家黑格尔在柏拉图的基础上提出:美是“”。
5人类审美发生的特殊标志是的出现。
、只有凭借审美的态度,即的态度去对待事物,事物也才能成为审美的对象。
7美学思想的发展可以分为、和美学学科的出现三个阶段。
8审美活动的过程可分为:阶段、阶段和审美超越阶段。
9喜剧的基本特征是笑,从内容上分,喜剧的类型可分为肯定性喜剧、性喜剧和性喜剧。
0德国美学家发表的《》第一次明确提出了“审美教育”的概念。
1古罗马文艺理论家贺拉斯在其《诗艺》中提出“”的思想。
、语言艺术具有概括性、形象性、情感性和的特征。
3审美经验理论“距离说”是布洛提出的,其距离指的是距离。
二、判断题1、中国美学思想蕴含在诗论、画论和文艺理论中,少有哲学性的美学。
()2、审美经验以日常生活经验为基础,故具有很强的功利性。
()3、中国古代同西方一样具有优美和崇高的审美范畴。
()4、语言艺术属于呈现于时间动态的兼具再现与表现的艺术。
美学概论考试复习重点

美学概论复习重点第一章什么是美学1.文献记载表明,古希腊的(毕达哥拉斯学派)是最早的开始思考美的。
毕达哥拉斯学派因之成为西方从形式角度研究美和艺术的滥觞。
2.柏拉图的对话《大希庇阿斯》,是西方历史上第一篇企图给“美”下定义的文章,代表作《理想国》。
3.维柯提出“诗性智慧”。
4.德国哲学家鲍姆嘉通,“美学之父”,1750年出版了以“美学”命名的书,从此开始了美学的学科史。
5.康德主要著作是著名的“三大批判”:《纯粹理性批判》、《实践理性批判》、《判断力批判》,趣味判断就是它的美学。
6.如何理解“美的现象是属人的现象”?(与下重复)首先美是与人相关的,是属人的现象,没有人也就不会有美。
“美的现象是属人的现象”是研究美学必须恪守的第一底线,这就意味着:①在没有人之前,世界上不会有美的现象,一个物理事物如果不与人发生关系,也不可能具有任何审美意义。
②美的现象不会出现在其他非人类的活动领域,如一只蝴蝶在花丛中嬉戏,但它却绝不会感受到花的美。
同样,一只蜜蜂虽然在建巢方面,可以与最伟大的建筑师相媲美,但它筑巢时绝不会使用“美的尺度”。
③凡是说到“美”时,都意味着它是指一种人与对象之间所形成的独特的“关系”,除了这个独特的“关系”领域外,美不可能出现在别的任何关系。
7.美学的研究对象就是人的审美活动。
所谓审美活动,就是人在其历史性的生存展开中所形成的生存境况的形式表达,即“存在性境域的显现活动”:它包括:审美活动的起源、审美活动的经验形态、审美活动的本质以及审美活动的形式呈现(符号形式、艺术)等主要方面。
8.研究美学所适用的方法:①哲学的和逻辑的分析方法②符号学和语言学的方法③心理学的方法。
9.美学的目的是成就人自身。
①从审美活动认识人的自由②从审美活动认识人的完善③培养审美能力,创造美的生活。
10.德国诗人美学家席勒曾说过:只有感性的人是野人,只有理性的认识是蛮人,而真正自由的、完善的人则是理性与感性完美结合的和谐的人。
美学复习资料

第一章绪论1、美学:1750年德国理性主义哲学家、美学家鲍姆嘉登的学术专著《美学》一书出版,标志着美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正式成立。
鲍姆嘉登被称为“美学之父”。
《美学》(Aestetica)在德文中是“感性学”的意思。
美学是一门独立的人文学科,从根本上说就是一门关于人的审美价值的学科。
2、美学是一门独立的人文学科,与哲学认识论(为美学提供基本理论框架、世界观的基础)紧密相关,联系密切的其他学科:哲学、文艺学、心理学、伦理学。
n 哲学为美学提供了本体论、认识论和方法论的基础,任何一种美学理论的建立都有一定的哲学理论作为基础。
n 艺术是美学研究的重要对象。
n 美学研究所涉及的美感问题是美学的基本理论问题之一,而研究美感,离不开心理学的研究。
n 在审美活动中,审美判断往往会与伦理判断紧密交织在一起,并对审美主体的美感的形成产生重要的影响。
美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其基本性质是一门人文学科,美学离不开人,与人生价值有着重要联系。
3、美学的发展经历的三个阶段:审美意识、美学思想、独立的美学学科。
4、审美意识的形成,来源于人类劳动中对自身的改造。
人类审美意识的产生是一个历史的过程,从根本上说,是与人类的生产劳动分不开的。
5、审美意识与美学思想的区别:答:审美意识不是美学思想,因为美学思想所具有的两个基本特点审美意识都不具备。
这两个基本特点分别是:(一)应当能够借助语言文字的形式进行传播,也就是说,美学思想具有语言文字的形式存在于典籍文献之中,并得以传诸后代。
(二)美学思想具有理论的形态,不在像审美意识那样可以是一些感性直观的认识,而是远为深刻的能够揭示审美现象某些内在本质的理性认识,美学思想具有明确的理论观点和概念范畴。
6、西方美学的发展过程:8个阶段1) 古希腊美学,代表人物:柏拉图、亚里士多德,西方美学的开端;2) 中世纪,认为一切美的东西都是上帝早的3) 15-16世纪,文艺复兴时期,没有美学大家4) 18世纪,理性美学主义、经验主义美学,鲍姆嘉登出版《美学》5) 19世纪前期,德国古典主义美学,代表人物:康德、席勒、黑格尔,代表了西方美学的黄金期6) 19世纪后期,实验美学、移情美学、生命美学,代表:车尔尼雪夫,认为美是生活7) 20世纪出,心理学美学,佛洛依德8) 20世纪,语言论美学,从语言角度、符号的角度探讨美学7、“由下而上”:行而下,由具体的研究上升到抽象理论研究的方法。
美学考试题及答案

美学考试题及答案美学是一门研究美的本质、起源、功能和审美经验的学科。
以下是一份美学考试题及答案,供参考: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美学一词最早由谁提出?A. 柏拉图B. 亚里士多德C. 鲍姆加滕D. 康德答案:C2. 下列哪项不是审美经验的特点?A. 情感性B. 客观性C. 直觉性D. 创造性答案:B3. 美学中的“形式美”主要指什么?A. 作品的内在思想B. 作品的外在形态C. 作品的社会功能D. 作品的创作技巧答案:B4. 以下哪位哲学家提出了“审美无利害”的观点?A. 庄子B. 孟子C. 孔子D. 荀子答案:A5. 以下哪个不是艺术的分类?A. 绘画B. 音乐C. 建筑D. 数学答案:D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1. 简述康德的美学理论中的“审美判断”的特点。
答案:康德在其美学理论中提出了审美判断的特点,主要包括以下几点:(1)审美判断是无利害的,即判断者在审美时不涉及个人利益或目的;(2)审美判断是主观的,即它基于个体的主观感受,而非客观标准;(3)审美判断具有普遍性,即认为所有人都应该同意这个审美判断;(4)审美判断是无概念的,即不依赖于概念或定义。
2. 描述“艺术模仿论”的基本观点。
答案:艺术模仿论是一种古老的艺术理论,认为艺术是对现实的模仿或再现。
其基本观点包括:(1)艺术作品是对现实世界的直接或间接模仿;(2)艺术的价值在于其模仿的准确性和真实性;(3)艺术作品能够反映现实世界的秩序和规律;(4)通过模仿,艺术可以传达道德和教育的信息。
3. 解释“美的相对性”这一概念。
答案:美的相对性是指美的标准和审美体验因文化、个人、历史等因素而异。
这一概念认为,美不是绝对的或普遍的,而是依赖于观察者的视角和背景。
不同的文化和社会可能有不同的审美标准,个人的审美偏好也可能随着时间和经验而变化。
三、论述题(每题25分,共50分)1. 论述审美经验与日常经验的区别。
答案:审美经验与日常经验的区别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审美经验更加注重情感和直觉,而日常经验则更侧重于逻辑和理性;其次,审美经验通常具有一种超脱性,即在审美过程中,个体会暂时脱离现实世界的功利性考量;再者,审美经验往往伴随着一种独特的愉悦感,这种愉悦感源自于对美的形式、内容或表现的欣赏;最后,审美经验具有一种创造性,个体在审美过程中会进行想象和联想,创造出个人独特的审美体验。
大学美学考试重点复习整理资料

美学复习资料选填:1、审美现象就是由审美主体、审美对象,即审美客体、审美主客体之间的审美关系三个要素构成。
2、学界公认,美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的行程应当是1750年,以德国哲学家鲍姆加登《美学》一书的问世。
3、把美学的对象看作艺术,这种看法最早为普洛丁所持有。
4、人类的知识大体可分为三类: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与人文科学。
美学是关于审美现象的综合性的人文学科。
5、“本体论阶段”指的是以“本体”或者“存在”为思考中心的思想发展阶段,起止时间大约从古希腊早期到16世纪。
这一阶段,西方思想的焦点是探索超越于人与万物、给人与万物以存在根据的本体,解答世界是什么的根本问题。
6、毕格拉斯学派认为数是万物的本源。
他们从数学入手。
7、亚里士多德把美的形式归结为“秩序、匀称与明确”,指出:“一个美的事物——一个活东西或一个由某些部分组成之物——不但他的各部分应有一定的安排,而且它的体积也应当有一定的大小,因为美要依靠体积与安排”,美就是从这种体积和安排中体现出来的整一性。
8、古罗马晚期的普洛丁继承了柏拉图的理念说和亚里士多德的整一观,进一步推出了神性的太一,并把这种神性的太一设定为世界的最高本原,认为世界的产生和发展就是太一流溢出心智,心智流溢出灵魂,灵魂与物相结合而形成现象界的过程。
9、法国启蒙主义美学以狄德罗为思想代表,他的美学思想集中地体现于“美在关系”说。
10、中国古典美学的总体特征,在于它始终坚持天人合一,即人与自然、个体与社会的一体圆融关系着眼,探求审美现象的根源、实质、含义。
在一定意义上可以说天人合一体现了中国古典美学的内在精神和主导思想线索。
11、道家跟儒家充分肯定善与美的统一不同,它的美学思想奠基于“道”。
12、美学史家们有一种共识:中国美学到魏晋才真正起步。
13、“美学”一词较早见于1875年德国传教士花子安的著作,他1873年出版的《大德国学校论略》中谈到了西方美学课程的设置,1875年又著《教化议》一书,谈到“丹青、音乐”“皆美学,故相属”。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美学之父:美学界对于18世纪德国感性主义哲学家、美学家鲍姆嘉顿的尊称。
他最早提出建立独立的美学学科的设想。
1750年他的学术专著《美学》一书出版,标志着一门崭新的学科——美学最终诞生了。
鲍姆嘉顿因此被尊崇为“美学之父”。
2、美和美的东西:⑴美是构成美的东西,之所以美的根本性质和普遍规律,也即美的本质,是指凡是美的事物都必须具有某种质的规定性,是美的东西,之所以是美的根本原因和依据。
⑵美的东西是指现实世界中存在着的各式各样的美的事物。
3、崇高:崇高作为美的一种范畴,又称壮美,它主要指对象以及粗犷、博大的感情形态、劲健的物质力量和精神力量、雄伟的气势,给人以心灵的震撼,使人惊心动魄,心潮澎湃,进而受到强烈的鼓舞和激越,引起人们产生敬仰和赞叹的情怀,从而提升和扩大了人的精神境界。
4、游戏说:这是从艺术起源角度探讨艺术本质的学说。
首先由18世纪德国古典美学的奠基者康德提出后由席勒、斯宾塞等人加以发展完善。
此学说认为,艺术来源于游戏,其本质上就是一种游戏,这是因为艺术和游戏具有共同点:一是都具有虚构的力量,富有拓展性和能动性;二是他们所引起的快感都能消除了一切主观的偏见和现实的差异,使人达到忘我境界。
5、模仿说:这是一种探讨艺术本质的学说,模仿说是流行于古希腊的艺术定义,以柏拉图为代表。
认为世界的本质是理念,现实世界是对理念世界的模仿,艺术又是对现实世界的模仿,因而,艺术的本质是模仿的模仿,这种模仿也就是不真实的、虚幻的。
模仿说经亚里士多德的发展有了现实意义,影响了古典主义美学,而现实主义理论则将此学说推至最高阶段。
6、娱乐说:这是从艺术功能角度对艺术的定义,娱乐可分为“自娱”和“娱人”两个方面,自娱说的代表是清代戏剧家李渔,他认为艺术家是借助于创作中的想象在幻想世界中实现自己虽向往,但在现实中却不能实现的愿望、追求、希冀和理想,从而达到自娱的目的。
娱人说的代表人物是西方古希腊的“亚里士多德”,他以音乐为例说明艺术有使他人产生快乐的功能。
7、移情说:是西方传统美学中的代表性美论之一,它是要把我们人的主观情感移到外物中去,使外物生命化,具有人的情感,它夸大移情的作用,把美的根源和本质归结为人的移情,否定美的客观存在。
8、美学:美学史一门关于人的审美价值的人文学科。
它要研究的是人类独有的审美现象。
9、美学研究的对象:以艺术为主要研究对象,并通过艺术来研究人对现实的审美关系,进而研究各种审美对象、美感经验、审美意识、审美范畴和美学思想。
10、Aesthetiea:是德国哲学家鲍姆嘉顿《美学》一书的书名译音,在德文中的意思是感性学,即美学。
11、审美意识:审美意识是对于审美现象的感性直观的认识。
人类审美意识的产生是一个历史过程,从根本上说是与人类生产劳动分不开的。
当人类开始把自己与自然区别开来,并按照“美的规律”创造物体,并在自己的创造物中直观自身,看到了自己的创造能力的时候,人类的审美意识也就形成了。
12、审美态度:是一种宁静的,适宜于接纳对象外观的心理状态,使主体关注于对象的形式与结构。
其核心是要求人们在审美活动中超越自我和实际功利而达到对审美对象的审美静观。
审美态度是存在于审美活动中的,不同于实践、理智、道德的一种态度。
简答题:一、美学学科的性质是什么?1、从美学与其他学科的联系中把握其性质。
美学和哲学、文艺学、心理学、伦理学这些人文学科有着密切联系,美学也是一门人文学科,研究的是人类的审美现象。
2、从美学与人的联系中把握美学学科的性质。
审美现象是人类社会独有的现象,是人的一种自觉的精神活动,美学对于审美现象的研究室从人的角度出发的。
3、美学对于审美主体、审美客体、审美主体与审美客体之间的关系的研究最终涉及到的是人生价值、人的审美价值,所以美学史一门关于人的审美价值的学科。
二、美学学科如何建立?1、美学学科的建立以美学思想的充分发展为前提2、美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必须具备两个基本条件:A、有专门的美学著作,使美学理论能在其中得到独立的研究、系统的阐述。
B、具有不同于其他学科的独立的研究对象和范围。
3、美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以1750年鲍姆嘉顿的《美学》一书的问世为基本标志。
三、美和美的东西之间的差异?1、任何美的东西都只能说明它本身的美,却不能说明其他东西的美。
2、美的东西都是相对的,随着人对现实的审美关系的变化而变化。
3、美的东西不仅是漫无边际的,而且是自相矛盾的。
4、美不是事物的某种物质属性,因而无法把美当成是某种美的东西,因此美不是美的东西。
5、在现实生活中,美的东西还往往与可欲的东西混淆在一起,而美虽然与可欲有某种联系,但仅仅是可欲绝对不能成为美。
四、艺术丑1、艺术丑是艺术美的对立面。
2、艺术丑不同于生活丑,生活丑是现实因素的丑,艺术丑是创造性因素的丑。
3、艺术作品中反映的丑的对象不同于艺术丑。
4、艺术丑是艺术作品中内容虚假腐朽、技巧伪劣。
5、有时艺术丑还指一种特殊形态的美。
五、谈谈悲剧性的效果亚里士多德曾提出“净化说”来解释悲剧性效果。
“净化”一词本是医学术语,指放血,或用泻药治病。
后来用在宗教上,指通过涤罪使道德上获得感化。
亚里士多德使用净化一词说明通过怜悯和恐惧的情绪,而最终使人的心境恢复平静。
这实际上起到一种疏导作用。
我们认为,悲剧性是由痛感到快感的,当我们猛然感受到悲剧主人公的悲惨境遇时,我们的心情会很沉痛,这种沉痛的感情升华,就会感受到其精神的无穷威力,感受到正义的力量。
通过这种关照,可以彻悟人生的意义。
这样有限的悲剧性体验,便与无限的人生追求结合起来。
六、有我之境与无我之境是意境的两种类型最初由近代著名学者王国维在《人间词语》中提出无我之境指创作主体的完全消失,隐在艺术意象的背后,有我之境中的我,这一强烈的主观色彩明显的渗透于艺术意象中,有我与无我常常以各处独立与相互渗透的方式创造着各种各样的艺术意境。
论述题:(一)如何理解美学研究的对象:(1) 美学研究的对象是:以艺术为主要研究对象,并通过艺术来研究人对现实的审美关系,进而研究各种审美对象、美感经验、审美意识、审美范畴和美学思想。
(2) 确立上述美学研究对象的理由在于:a.美学必须研究人对现实的审美关系,这是普遍存在于人类社会中的客观现象,美学必须以它为出发点。
客观世界的复杂性和人的主体需要的多样性使得人与客观世界构成了各种各样的错综复杂的关系。
审美关系则是人与客观世界构成的精神关系的一种,它是各种审美现象得以存在的基本原因。
审美关系是人类在现实的审美活动中形成的审美主体与审美客体之间的一种特殊关系,以它为美学研究对象,就会使美学研究的内容无比丰富。
这样,从被审美欣赏的对象到进行审美欣赏的人,从审美主体与审美对象之间的关系到这种关系的物化形态--艺术品及物化的过程--审美创造过程都进入了美学研究的领域。
b.美学之所以还要研究美感经验、审美意识、审美范畴和美学思想。
首先是因为这方面的研究有助于掌握审美观念历史发展的轨迹,为进一步研究提供良好的基础。
其次,有助于更深入地理解人类历史上存在过的种种审美现象。
审美观念的历史演变往往是审美活动和审美现象的历史演变所造成的,这样,沿波溯源,通过对于审美观念的研究往往会提供理解各种审美现象的钥匙。
再次,有助于理解不同时代的审美观点。
某一特定时代的美感经验、审美意识、审美范畴和美学思想的形成都有历史的承继关系,既有对前人审美观念的突破,又有对前人审美观念的继承,因此,通过对此前审美观念的研究,对于更深刻地理解特定时代的审美观念是必不可少的步骤。
c.美学之所以要以艺术为主要研究对象是由艺术所具有的一系列重要特点所决定的。
首先,艺术是人类意识的集中表现。
艺术的产生纯粹是为了满足人类的审美创造和审美欣赏的需要,因而摆脱了各种功利的束缚,艺术就有了最充分的表现空间,可以最大限度地发挥艺术家的想象和才华。
这样,艺术也就能最集中、最突出地表现人类的审美意识。
其次,艺术欣赏是一种不涉及直接功利性的审美行为。
这样,通过对艺术欣赏的研究可以使美学研究者更深刻地把握人类美感经验的本质和特点。
再次,研究审美对象问题,通过艺术就能更好地抓住其基本特征。
艺术作品也是一种审美对象,但由于艺术能最集中地体现人类的审美意识,因此艺术作品中所包含的艺术美与现实生活中的美相比,具有更集中、更典型、更概括的特点。
这样,从方法论上看,把握了高级形态的艺术美,通过艺术来研究其它审美对象,就能更深刻地揭示它们的审美特质。
最后,通过艺术去研究审美观念,是一种最便捷、最行之有效的方法。
因为艺术是特定时代审美观念的集中表现,特定时代的各种各样的艺术作品可以充分显现该时代艺术家和普通人们的审美理想、审美趣味和美学思想。
(二)分析阐述“美是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这一命题(1)既然人是"世界的美",美离不开人,因而美的本质也离不开人的本质,人总是通过自己的人生现实活动,来把自己的本质力量在客观现实中实现出来,使现实"成为人的现实,因而成为人自己的本质力量的现实,一切对象对他说来也就成为他自身的对象化"。
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我们说:美是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
(2)对象化: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中,人也在自然中选择对象、发现对象,把自己全部生命的本质力量灌注进去,使对象活起来,成为自己的自我实现和自我创造,这时就产生了"对象化"。
因此,"对象化"是人"化"到对象中去,然后再从对象中表现出来,是对象成为自己的"作品"。
这样的"作品",既有对象的性质和特点,也有人本身的性质和特点。
(3)人的本质力量:A.自然的本质力量:包括人的自然的物质属性,自然的秉赋和能力,自然的情欲和需要,以及来自于自然的生命力和创造力,它们是人之所以为人的感性基础。
B.精神的本质力量:人的自觉性、目的性和创造性等特点,使人的本质力量突破了自然的物质束缚,向着精神的自由王国上升,从而使人具有强烈的自我意识和精神力量,如,思维力量、意志力量和情感力量。
因此,人除了有自然的本质力量外,更是具有精神的本质力量。
(4)人的本质力量不是单一的,而是一个多元的、多层次的复合结构。
它不仅既有物质属性,又有精神属性,而且在交互影响之下形成了千千万万既是精神又是物质、既非精神又非物质的种种因素,它们随着人生现实的不断开展,也将进行新的排列组合和新的创造,所以,人的本质力量不但是一个多元的、多层次的复合结构,而且还是万古常新、永远处于创造之中。
(5)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包含着主体、客体和对象化三个方面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问题。
首先是作为主体的人要具有欣赏和创造美的本质力量;其次,作为客体的对象要具有审美的属性,能够把人的本质力量转化为颜色、声音等物质形式;第三,作为主体的人与作为客体的对象之间要发生相互转化和对象化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