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说》《商汤见伊尹》中考文言文阅读练习及答案
《马说》阅读训练与答案
《马说》阅读训练与答案《马说》阅读训练与答案课内文言文:《马说》阅读训练与答案,阅读文言文《马说》,回答文后问题、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1、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1)一食或尽粟一石或()(2)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其()(3)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等()2、找出下列各句中的通假字,并写出它的.本字和意义、(1)才美不外见__________通__________含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食之不能尽其材______通_____含义:______通_____含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3)其真无马邪__________通__________含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翻译下面的句子、(1)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2)安求其能千里也?(3)鸣之而不能通其意、(4)其真无马邪?4、给下列句中加点的“食”字注音并释义、(1)一食或尽粟一石()()(2)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3)食不饱,力不足、()()(4)食之不能尽其材、()()5、归纳第一段文字的主要意思、它在文章中起什么作用?6、第二段文字中运用的修辞手法有哪些?起什么作用?7、找出全文的主旨句,说说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参考答案】1、(1)有时(2)它,代千里马(3)等同,一样2、(1)见现显露(或表现)(2)材才才能食饲喂养(3)邪耶吗,表疑问3、(1)喂马的人不懂得要根据它日行千里的本领来喂养它、(2)又怎么能要求它能够日行千里呢?(3)听它的嘶叫却不懂得它的意思、(4)难道果真没有千里马吗?4、(1)shí吃(2)sì喂sì喂(3)shí吃(4)sì喂5、指出千里马被埋没的根本原因作论证的反面论据、6、排比、引用、设问将“食马者”的愚妄写得淋漓尽致,点明全文主旨:其真不知马也、7、其真不知马也对统治者有眼不识英雄和摧残人才的现象进行猛烈的抨击,表达了作者强烈的愤慨之情、。
14《马说》-中考语文必考文言文篇目考点链接+对比拓展
14《马说》1. [统编教材课后习题] 说说作者借千里马表达了什么观点,寄寓了怎样的情感。
[答案]作者借千里马表达了“有了伯乐,才能发现人才”的观点,并指出“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亦即人才常有,而善于发现和选用人才的伯乐却不常有。
寄寓了作者对人才遭屈辱、被埋没的感慨、悲愤之情。
2.在作者笔下,千里马被埋没的原因有哪些?[答案] ①直接原因: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
②根本原因: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3.作者列举了“千里马”的哪些遭遇?[答案] ①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②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
③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4.文章开头将“伯乐”和“千里马”对举,说明了两者之间什么样的关系?这样开头,在全文中有什么作用?[答案]“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说明千里马对伯乐的依赖关系,没有伯乐那样善于相马的人,千里马往往不可能被发掘出来;“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说明千里马和伯乐二者之间的数量对比关系,一个“常有”,一个“不常有”。
这两种关系必然导致这样一个结论:千里马被埋没是不可避免的。
1.分析文中多次出现的“也”字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答案]①“不以千里称也”,流露出作者无限痛惜的感情;②“安求其能千里也”,把作者愤怒谴责的感情发展到高潮,而这句话中的“也”字,不仅凝聚着作者这种强烈的感情,而且包含着诉诸读者的正义感的意图。
③“不知马也”,抒发作者的痛切之感,以及对“食马者”的深刻嘲讽。
2.有人认为,只要是千里马,才能就会施展出来;也有人认为,千里马只有遇到伯乐,才能才会施展出来。
你怎么看?请简述理由。
[答案]示例1:只要是千里马,才能就会施展出来。
你如果有才能,总会有机会施展,得到别人的肯定。
正如“是金子,不论在哪儿都会发光”。
示例2:千里马遇到伯乐,其才能才有机会施展出来。
如果你很有才能,但身边没有慧眼识才的人,你也只能被埋没。
《马说》阅读练习及答案
《马说》阅读练习及答案《马说》阅读练习及答案《马说》阅读练习及答案1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2、千里马的悲惨遭遇是:祗辱于奴隶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3、千里马被埋没的根本原因是: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4、千里马被埋没的直接原因是: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5、食马者“不知马”的具体表现是: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6、对“食马者”的无知发出强烈的谴责的语句是: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7、表现“食马者”以“知马者”身份叹息的语句是: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
”8、全文的主旨句是:其真无马耶?其真不知马也!9、有一位名人曾说过:“世上不是没有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
”由此我们可想到《马说》的一句话: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10、表明千里马和伯乐关系的语句是: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11、能够表现统治者平庸浅薄,愚妄无知的语句是: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
”12、领起全文作用的句子是: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13、表明愚妄无知,平庸浅薄的统治者对千里马的不公正的待遇的句子是: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14、表明作者对千里马被埋没的感叹的句子是:其真无马耶?其真不知马也!15、能表明千里马外在特征的句子是: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16、写千里马有异于常马的特征的句子是:一食或尽粟一石。
17、运用设问句表达作者心中感慨的句子是:其真无马耶?其真不知马也!18、美往往存在于平凡的事物当中,有时我们为了刻意的追求完美,往往忽略了身边的美,使其遭受不应有的遭遇,使我们为之遗憾痛心,这种遭遇与《马说》中千里马的遭遇相似,相应的句子是:祗辱于奴隶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19、点明伯乐对千里马的命运起决定作用的句子是: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重点语句翻译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世上有(会相马的)伯乐,然后才能发现千里马。
2024年中考语文一轮复习(广东通用):文言文阅读(一)(含答案)
4 文言文阅读(一)说明:共八大题,40小题,满分132分,作答时间为90分钟。
中考对接点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15分)【甲】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孔子云:何陋之有?(刘禹锡《陋室铭》) 1.解释文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3分)(1)有龙则灵.()(2)谈笑有鸿.儒()(3)可以调素.琴()2.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4分)(1)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2分)(2)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2分)【乙】吾斋之中,不尚.虚礼,凡入此斋,均为知己。
随分①款留,忘形笑语,不言是非,不侈②荣利,闲谈古今静玩山水清茶好酒以适幽趣。
臭味③之交,如斯.而已。
(节选自陈继儒《小窗幽记》) 【注】①随分:随意。
②侈:显扬,夸耀。
③臭味:气味,比喻同类。
3.解释文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2分)(1)不尚.虚礼()(2)如斯.而已()4.请用“/”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
(3分)闲谈古今静玩山水清茶好酒以适幽趣5.“陋室”主人与“吾斋”主人有哪些相似之处?结合两个语段的内容加以概括。
(3分)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10题。
(19分)【甲】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晋陶渊明独爱菊。
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周敦颐《爱莲说》) 6.解释文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4分)(1)可.爱者甚蕃()(2)出淤泥而不染.()(3)香远益.清() (4)宜.乎众矣()7.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4分)(1)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马说》阅读练习及参考答案
《马说》阅读练习及参考答案《马说》阅读练习及参考答案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2、千里马的悲惨遭遇是:祗辱于奴隶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3、千里马被埋没的根本原因是: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4、千里马被埋没的直接原因是: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5、食马者“不知马”的具体表现是: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6、对“食马者”的无知发出强烈的谴责的语句是: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7、表现“食马者”以“知马者”身份叹息的语句是: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
”8、全文的主旨句是:其真无马耶?其真不知马也!9、有一位名人曾说过:“世上不是没有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
”由此我们可想到《马说》的一句话: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10、表明千里马和伯乐关系的语句是: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11、能够表现统治者平庸浅薄,愚妄无知的语句是: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
”12、领起全文作用的句子是: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13、表明愚妄无知,平庸浅薄的统治者对千里马的不公正的待遇的句子是: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14、表明作者对千里马被埋没的感叹的句子是:其真无马耶?其真不知马也!15、能表明千里马外在特征的句子是: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16、写千里马有异于常马的特征的句子是:一食或尽粟一石。
17、运用设问句表达作者心中感慨的句子是:其真无马耶?其真不知马也!18、美往往存在于平凡的事物当中,有时我们为了刻意的追求完美,往往忽略了身边的美,使其遭受不应有的遭遇,使我们为之遗憾痛心,这种遭遇与《马说》中千里马的遭遇相似,相应的句子是:祗辱于奴隶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19、点明伯乐对千里马的命运起决定作用的句子是: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重点语句翻译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世上有(会相马的)伯乐,然后才能发现千里马。
29《马说》(解析版)2022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精选真题汇编
29《马说》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一、课内阅读(2021·山东济南·八年级期末)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马说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1.下列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不以千里称.也称:著称B.才美不外见.见:同“现”C.策.之不以其道策:马鞭子D.食之不能尽其材.材:才能、才干2.下列各项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而.伯乐不常有而.计其长曾不盈寸B.策之不以.其道去以.六月息者也C.鸣之.而不能通其意其翼若垂天之.云D.其.真无马邪故人不独亲其.亲3.下列对文章理解有误..的一项是()A.《马说》的作者是唐代文学家韩愈,“说”是古代的一种说明性文体。
B.本文的第一句“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强调了伯乐的重要性。
C.文章每段最后一句用“也”收束,分别表达了作者无限痛惜、愤怒谴责和深刻嘲讽之意。
D.这篇文章采用托物寓意的写法。
“伯乐”比喻善于识别人才的人;“千里马”比喻有才士;“食马者”比喻不识人才、摧残人才、埋没人才的浅薄愚妄的统治者。
【答案】1.C2.A3.A【解析】1.考查对文言词语的理解。
C.“策之不以其道”的意思是:策:马鞭子,这里是动词,用马鞭。
故选C。
2.考查对文言词语的意义和用法。
A.连词,都是表转折;B.介词,按照/介词,凭借;C.音节助词/助词,的;D.加强诘问语气/代词;故选A。
3.考查对文章内容及常识的理解。
A.“说”是古代的一种议论性文体,不是“说明性文体”。
马说中考试题及答案马说文言文阅读题及答案
马说中考试题及答案马说文言文阅读题及答案《马说》是唐代著名文学家韩愈的一篇文章,《马说》表达了作者对统治者不能识别人才、摧残人才、埋没人才的强烈愤慨。
以下是店铺为你整理的马说中考试题及答案,希望你喜欢。
马说中考试题及答案一二(一)阅读下文,完成5—8题。
(16分)马说韩愈⑴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故虽有名马,只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来源:学科网]⑵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⑶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5.解释文中加点词语。
(4分)⑴骈死:⑵见:⑶等:⑷策:6.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4分)⑴一食或尽粟一石。
译文:⑵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译文:7.“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这句话与文中画线句相比标点符号发生了变化,请说说这两个句子表达的效果有什么不同。
(4分) 答:8.请从形象塑造、写作手法、阐明道理三个方面中任选其一,结合文章内容对作品进行评析。
(4分)[来源:学_科_网Z_X_X_K]答:【答案】5.⑴(和普通的马)一同死⑵显露、表现⑶一样(聍待)、等同⑷驱使、鞭打解析:此题考查对文言字词含义的理解和把握。
因为是课内文言文,所以平时学习过程中,注意积累即可。
比较简单。
6.⑴(千里马)一顿有时能吃完一石食料。
⑵(千里马)呜叫,(饲养马的人)却不能通晓它的意思。
解析:此题考查对文言语句的翻译。
完成时,抓住句中的关键字词。
比如,①中的“食”或”“尽”,②中的“鸣”“通”“意”。
7.原文是反问加感叹,语气强烈,表达了对不识千里马者的讽刺及千里马被埋没的愤懑之情。
后句是一个反问句,语气不如原文强烈,抒发的感情也不如原文浓烈。
解析:此题考查对文中语句句式的把握。
《马说》中考语文典型对比阅读(含答案)
《马说》对比阅读(一)【甲】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选自韩愈《马说》)【乙】有人卖骏马者,比①三旦立市,人莫知之。
往见伯乐曰:“臣有骏马欲卖之,比三旦立于市,人莫与言,愿子还②而视之,去而顾之,臣请献一朝③之贾。
”伯乐乃还而视之,去而顾之,一旦④而马价十倍。
(选自《战国策》)【注释】①比:副词,接连地。
②还:通“环”,环绕。
③朝:早晨。
④一旦:一天。
23、解释下列加点词语的含义。
(2分)(1)才美不外见.。
见:_________ __ (2)执策而临.之。
临:______________(3)愿子.还而视之。
子:____________ (4)去而顾.之。
顾: _______________24、下面句中“之”的意义和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2分)例:策之不以其道A.祇辱于奴隶人之手B. 臣有骏马欲卖之C.燕赵多慷慨悲歌之士D. 臣请献一朝之贾25、把下面的文言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4分)(1)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
(2)比三旦立市,人莫知之。
26、理解填空。
(3分)甲文中千里马被埋没的直接原因是“”,根本原因是“”;乙文中卖马人能“一旦而马价十倍”是利用了人们的的心理。
27、当今社会,商家请名人作广告已成时尚。
请结合甲、乙二文相关内容,简要谈谈“名人效应”的利或弊。
(3分)(二)【甲】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敌虽有名马,只(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中考语文课外文言文阅读题
中考课外文言文专题阅读(二)【奉贤】(四)阅读下文,完成第12—15题(12分)商汤见伊尹昔者汤①将往见伊尹②,令彭氏之子御③。
彭氏之子半道而问曰:“君将何之?”汤曰:“将往见伊尹。
”彭氏之子曰:“伊尹,天下之贱人④也。
若君欲见之,亦令召问焉,彼受赐矣!”汤曰:“非汝所知也。
今有药于此,食之,则耳加聪,目加明,则吾必说而强食之。
今夫伊尹之于我国也,譬之良医善药也,而子不欲我见伊尹,是子不欲吾善也!”因下⑤彭氏之子,不使御。
【注释】①汤:商朝建国君主。
②伊尹:商朝初年的贤相。
③御:驾车。
④贱人:普通百姓。
⑤下:使……下车。
12. 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4分)(1)非汝所知.也()(2)譬之良医善.药也()1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注意加点字的含义。
(3分)则吾必说而强食之.。
__________________14.从文中看,“子不欲我见伊尹”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用自己的话回答)(2分)15.从商汤去见伊尹的行动,可见他是一个_________________的国君。
(3分)【虹口】(四)阅读下文,完成12—15题(12分)迂公修屋有迂氏者,世称迂公,性吝啬。
篱败不修,瓦裂不葺。
一日,夜半暴雨,屋漏如注。
妻子东藏西匿,仍半身淋漓。
妻且号且诟①,诘曰:“吾适②尔,因汝家富,不意乃受此累。
汝何以为父?何以为夫?”迂公无奈。
旦日,延人治屋。
然自后二月,天晴月朗,不见雨兆。
迂公叹曰:“适葺治,即不雨,岂不徒耗资财?”【注】①诟,责骂。
②适,指女子出嫁。
1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4分)⑴篱败不修.修_____⑵妻且号.且诟号_____1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2分)旦日,延人治屋_____14.文中直接表现迂公“性吝啬”的言行有:(4分)⑴_____⑵_____15.“迂公修屋”故事的寓意是_____(2分)【黄浦】(四)阅读下文,完成第12—15题(12分)郑板桥开仓济民郑板桥曾任范县令,案无留牍,爱民如子。
韩愈《马说》文言文阅读及参考答案
韩愈《马说》文言文阅读及参考答案韩愈《马说》文言文阅读及参考答案甲: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故虽有名马,只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
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乙: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耶?其真不知马也。
(韩愈《马说》)苏代为燕说齐,未见齐王,先说淳于髡曰:人有卖骏马者,比①三旦立于市,人莫之知。
往见伯乐曰:臣②有骏马,欲卖之,比三旦立于市,人莫与言,愿子还③而视之,去而顾之,臣请献一朝之④贾。
伯乐乃还而视之,去而顾之,一旦而马价十倍。
今臣欲以骏马见于王,莫为臣先后者,足下有意为臣伯乐乎?臣请献白璧一双,黄金千镒,以为马食。
淳于髡曰:谨闻命矣。
入言之王而见之,齐王大说苏子。
(《战国策·燕策二》)注:①比:连续,接连。
②臣:先秦时代,普通人之间有时也谦称自己为臣。
③还:音义同旋,围绕,绕圈子。
④旦、朝:早晨,也指一天。
1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4分)(1)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2)苏代为燕说齐()(3)臣请献一朝之贾()(4)莫为臣先后者()13、下列句中加点字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3分)()A、不以千里称也举一隅不以三隅反B、人有卖骏马者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C、人莫之知何陋之有D、足下有意为臣伯乐乎行拂乱其所为14、翻译下列句子。
(6分)(1)其真无马耶?其真不知马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2)伯乐乃还而视之,去而顾之,一旦而马价十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3)入言之王而见之,齐王大说苏子。
最新八年级语文下册《马说》精选题含答案
4. 文中作者借“千里马”不遇“伯乐” 的遭遇,寄托了怎样的思想感情?如果 韩愈生活在当今社会,你有什么建议想 对他说说?(4分)
作者在文中表达了怀才不遇、壮志 难酬的愤懑心情和对统治者埋没、摧残 人才的控诉。
我想对韩愈说:千里马固然是由伯 乐来发现的,但是在伯乐出现之前也应 该学会毛遂自荐,为自己争取机会,而 不是被动的等待。且当今社会条条大道 通罗马,无人赏识不妨自我创业。
4. 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难道真的没有千里马吗?大概是(他 们)真的不认识千里马吧。
(2)死马且买之五百金,况生马乎?
死马况且用五百金买,何况活马呢?
5.《马说》与《千里之马》两文中“千里 马”的命运截然不同,请简答它们的不同 之处。(3分)
甲文中的千里马因为不能得到统治 者赏识、任用而被埋没,“不以千里称 也”;
2.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
(1)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想要与普通的马一样尚且做不到,怎么能
要求它日行千里呢?
(2)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果真没有千里马吗?大概是真的不认识千里马吧!
3. 作者借“千里马”的遭遇,寄托了怎 样的思想感情?(3分)
寄托了作者怀才不遇的愤懑之情。 (或“对统治者埋没人才、摧残人才的 强烈不满。”)
七、阅读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16分) 【甲】马 说(韩愈)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 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 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1. 解释下列划线词在文中的意思。(4分) (1)骈死于槽枥之间 骈:___两__马_并__驾___ (2)虽有千里之能 虽:___虽__然____ (3)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食:通_“__饲__”__,喂 (4)策之不以其道 策:_用__马__鞭__驱__赶__ 2. 翻译下列句子。(4分) (1)食之不能尽其材。
马说中考试题及答案
马说中考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 《马说》一文中,作者韩愈通过马的比喻,主要表达了什么观点?A. 马是忠诚的象征B. 马是力量的代表C. 马是智慧的化身D. 马是人才的象征答案:D2. 在《马说》中,韩愈认为“千里马”需要什么条件才能被发现?A. 需要有伯乐B. 需要有好的食物C. 需要有好的环境D. 需要有好的速度答案:A3. 下列哪一项不是《马说》中提到的“千里马”的特点?A.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B.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C. 马不扬鞭自奋蹄D. 马之千里者,其真不知马也答案:C二、填空题4. 《马说》中提到“________”,意指只有真正懂得马的人才能识别出千里马。
答案: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5. 韩愈在《马说》中用“________”来比喻那些有才华但未被发现的人。
答案: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三、简答题6. 请简述《马说》中韩愈提出的关于人才的观点。
答案:在《马说》中,韩愈通过马的比喻,表达了对人才的重视和对人才识别的见解。
他认为,人才就像千里马一样,需要有识才之人(伯乐)来发现和培养。
同时,他批评了那些不识才、不重视人才的现象,强调了人才的重要性和发掘人才的必要性。
四、论述题7. 结合《马说》的内容,谈谈你对“伯乐”和“千里马”关系的理解。
答案:《马说》通过“伯乐”与“千里马”的关系,深刻揭示了人才与识才者之间的相互依存关系。
韩愈认为,优秀的人才(千里马)需要有眼光独到的识才者(伯乐)来发现和培养。
没有伯乐,千里马可能永远无法展现其才华。
反之,伯乐也需要千里马来证明自己的价值。
这种关系强调了人才识别和培养的重要性,以及社会对人才的尊重和重视。
五、作文题8. 以“我心目中的千里马”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作文。
答案:略(考生需根据自己的理解和感悟,围绕“千里马”的象征意义,结合个人经历或社会现象,撰写一篇有深度的作文。
)【注】以上试题及答案仅供参考,实际中考试题及答案可能会有所不同。
《马说》对比阅读
《马说》比较阅读(一)(2022春·黑龙江双鸭山·八年级统考期末)阅读古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乙】昔者汤将往见伊尹①,令彭氏之子御②。
彭氏之子半道而问曰:“君将何之?”汤曰:“将往见伊尹。
”彭氏之子曰:“伊尹,天下之贱人也。
君若欲见之,亦令召问焉,彼受赐矣。
”汤曰:“非女所知也。
今有药于此,食之,则耳加聪,目加明,则吾必欲说而强食之。
今夫伊尹之于我国也,譬之良医善药也,而子不欲我见伊尹,是子不欲吾善也。
”因下彭氏之子,不使御。
【注释】①伊尹:商初大臣,曾为奴隶。
②御:驾驭车马。
1.请用“/”画出下列句子的朗读节奏。
(每句限画一处)(1)食之不能尽其材(2)彭氏之子半道而问曰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1)才美不外见.见:(2)则吾必欲说.而强食之说:3.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其真无马邪?(2)君将何之?4.【甲】文中的“食马者”和【乙】文中的商汤分别是怎样对待人才的?【答案】1.(1)食之/不能尽其材(2)彭氏之子/半道而问曰2.(1)同“现”。
(2)喜悦,高兴。
3.(1)真的没有千里马吗?(2)您要去哪里?4.【甲】文中的“食马者”不识人才,埋没人才,摧残人才;【乙】文中的商汤重视人才,尊重人才。
【解析】1.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
文言文断句首先要读懂句子的意思,也可根据虚词、对话、修辞、句子结构成分、文言固定格式、习惯句式等断句。
(1)“之”是代词,做“食”的宾语,“食之”是动宾短语,“不能”是否定词,“尽其材”是动宾短语,“食之”和“不能尽其材”之间存在转折关系,二者应分开。
《马说》文言文 全国各省市中考试题(含答案)
《马说》文言文全国各省市中考试题(含答案)2006年广东省湛江市(课改区)文言文阅读(共9分)阅读《马说》,完成11——14题。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日:“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11、下列词语中的“临”字与“执策而临之”的“临”字意思相同的一项是()(2分)A、如临大敌B、临阵磨枪C、身临其境D、临别赠言12、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
(2分)(1)或:(2)食:1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2分)(1)骈死于槽枥之间。
译文:。
(2)其真无马邪?译文:。
14、从文中看,造成千里马被埋没和被摧残的原因有哪些?(3分)答:1、A 12、(1)有时(2)喂13、(1)和普通的马一同死在槽枥之间(马厩里)。
(2)(难道)真的没有千里马吗?14、(1)伯乐不常有;(2)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3)策之不以其道(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2006年曲靖市高中阶段学校招生统一考试(一)(12分)[甲]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可得。
安求其能千里也?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不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乙]昔有大长者子①,共诸商人入海采宝。
此长者子善诵入海捉船方法,若入海水漩洑洄流矶激之处②,当如是捉③,如是正,如是住④,语众人言:“入海方法我悉知之。
”众人闻之,深信其语。
《马说》阅读题及答案
《马说》阅读题及答案《马说》阅读题及答案马说阅读答案,马说韩愈⑴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故虽有名马,只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来源:]⑵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⑶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1.解释文中加点词语。
(4分)①骈死:②见:③等:④策:2.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4分)①一食或尽粟一石。
译文:②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译文:3.“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这句话与文中画线句相比标点符号发生了变化,请说说这两个句子表达的效果有什么不同。
(4分)答:4.请从形象塑造、写作手法、阐明道理三个方面中任选其一,结合文章内容对作品进行评析。
(4分)答:参考答案:1、①并列而死②同“现”显现③同样④驱使(鞭打)2、①吃一顿有时吃完一担粮食②它鸣叫,(食马者)不能明白它的意思。
3、(1)句意变化:原句:难道是真的没有千里马了吗?恐怕是真的不认识千里马吗?(1分)改句:是世上真的没有千里马呢?还是食马者真的不识千里马呢?原句:明确地揭示问题的实质,凸显了文章的主旨,揭示统治者的愚妄无知是造成人才被埋没的根本原因,表达了对人才被埋没的痛惜,对食马者的讽刺和鞭挞之情(1分);改句:与作品要表达的观点不符。
(2)句法变化:原句:先提出反问,再通过推测语气作出判断(1分),改句,表达选择关系,非此即彼(1分),原句:表达的是人才被埋没是食马者的无知造成的(1分),改句:没有明确地表达出这种讽刺意味(1分)。
4、形象塑造:文章塑造千里马日行“千里之能”,“ 一食或尽粟一石”却“不以千里称也”“ 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的形象(1分),塑造食马者(或奴隶人)“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呜之而不能通其意”,面对千里马却高喊“天下无马!”的形象,千里马和食马者的塑造在于表现作品的主要观点“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展示封建社会的.人才怀才不遇,被埋没、受摧残的悲惨遭遇。
《马说》中考语文典型对比阅读(含答案)
《马说》对比阅读(一)【甲】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选自韩愈《马说》)【乙】有人卖骏马者,比①三旦立市,人莫知之。
往见伯乐曰:“臣有骏马欲卖之,比三旦立于市,人莫与言,愿子还②而视之,去而顾之,臣请献一朝③之贾。
”伯乐乃还而视之,去而顾之,一旦④而马价十倍。
(选自《战国策》)【注释】①比:副词,接连地。
②还:通“环”,环绕。
③朝:早晨。
④一旦:一天。
23、解释下列加点词语的含义。
(2分)(1)才美不外见.。
见:_________ __ (2)执策而临.之。
临:______________(3)愿子.还而视之。
子:____________ (4)去而顾.之。
顾: _______________24、下面句中“之”的意义和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2分)例:策之不以其道A.祇辱于奴隶人之手B. 臣有骏马欲卖之C.燕赵多慷慨悲歌之士D. 臣请献一朝之贾25、把下面的文言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4分)(1)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
(2)比三旦立市,人莫知之。
26、理解填空。
(3分)甲文中千里马被埋没的直接原因是“”,根本原因是“”;乙文中卖马人能“一旦而马价十倍”是利用了人们的的心理。
27、当今社会,商家请名人作广告已成时尚。
请结合甲、乙二文相关内容,简要谈谈“名人效应”的利或弊。
(3分)(二)【甲】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敌虽有名马,只(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2023年《马说》阅读附答案
2023年《马说》阅读附答案2023年《马说》阅读附答案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3题。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故虽有名马,祇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1.对下面语句中加粗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不以千里称也称:扬名B.一食或尽粟一石或:有时C.才美不外见见:通“现”D.策之不以其道策:鞭子2.比较下列各组加粗的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而伯乐不常有广起,夺而杀之B.虽有千里之能以君之力C.策之不以其道成,将以攻宋D.骈死于槽枥之间每自比于管仲、乐毅3.下面对所选文段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__第1段先以“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正面提出问题,然后笔锋一转,从反面展开议论。
B.第2、3段主要写千里马被埋没的`遭遇和它才美不得“外见”的原因,作者对无知的“食马者”发出了强烈的谴责。
C.__借伯乐和千里马的传说,将人才比为千里马,将愚妄浅薄、不识人才的统治者比做食马者。
D.在作者看来,世上缺乏的是人才和发现人才的人,在两者中主要是缺乏发现人才的人。
参考答案:1.D2.B3.D2023年《马说》阅读附答案2[甲]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选自韩愈《马说》)[乙] 有人卖骏马者,比①三旦立市,人莫知之。
2023中考语文复习文言文阅读理解练习三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甲】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韩愈《马说》)15.解释文中加粗词语的意思。
(1)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食:_____________(2)策之不以其道策:_____________(3)执策而临之临:_____________16.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乙】段直字正卿,泽州晋城人。
至元十一年,河北、河东、山东盗贼充斥,直聚其乡党族属,结垒自保。
世祖命大将略地晋城,直以其众归之,幕府承制,署直潞州元帅府右监军。
其后论功行赏,分土世守,命直佩金符,为泽州长官。
泽民多避兵未还者,直命籍其田庐于亲戚邻人之户,且约曰:“俟业主至,当析而归之。
”逃民闻之多来还者命归其田庐如约民得安业。
素无产者,则出粟赈之;为他郡所俘掠者,出财购之;以兵死而暴露者,收而瘗[注]之。
未几,泽为乐土。
(节选自《元史・段直传》)【注】瘗(yì):埋葬。
17.解释文中加粗词语的意思。
(1)结垒自保结:_________________(2)俟业主至俟:_________________18.请用“/”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
逃民闻之多来还者命归其田庐如约民得安业19.段直在《元史》中被归为“良吏”,请结合选文,概括他被归为良吏的原因。
15.答案:(1)同“饲”,喂;(2)用马鞭驱赶;(3)面对解析:本题考查课内文言词语释义。
解释文言词语的意思时,要注意结合语境。
另外,考生在平时的学习和复习过程中,要关注文言篇目的课下注释,注重积累。
韩愈《马说》文言文阅读及参考答案
韩愈《马说》文言文阅读及参考答案韩愈《马说》文言文阅读及参考答案甲: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故虽有名马,只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
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乙: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耶?其真不知马也。
(韩愈《马说》)苏代为燕说齐,未见齐王,先说淳于髡曰:人有卖骏马者,比①三旦立于市,人莫之知。
往见伯乐曰:臣②有骏马,欲卖之,比三旦立于市,人莫与言,愿子还③而视之,去而顾之,臣请献一朝之④贾。
伯乐乃还而视之,去而顾之,一旦而马价十倍。
今臣欲以骏马见于王,莫为臣先后者,足下有意为臣伯乐乎?臣请献白璧一双,黄金千镒,以为马食。
淳于髡曰:谨闻命矣。
入言之王而见之,齐王大说苏子。
(《战国策·燕策二》)注:①比:连续,接连。
②臣:先秦时代,普通人之间有时也谦称自己为臣。
③还:音义同旋,围绕,绕圈子。
④旦、朝:早晨,也指一天。
1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4分)(1)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2)苏代为燕说齐()(3)臣请献一朝之贾()(4)莫为臣先后者()13、下列句中加点字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3分)()A、不以千里称也举一隅不以三隅反B、人有卖骏马者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C、人莫之知何陋之有D、足下有意为臣伯乐乎行拂乱其所为14、翻译下列句子。
(6分)(1)其真无马耶?其真不知马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2)伯乐乃还而视之,去而顾之,一旦而马价十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3)入言之王而见之,齐王大说苏子。
《马说》《往见伊尹》中考文言文阅读练习及答案
《马说》《往见伊尹》中考文言文阅读练习及答案二、阅读下面文言诗文,完成9-14题。
(20分)(一)【甲】马说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乙】往见伊尹昔者汤将往见伊尹①,令彭氏之子御②。
彭氏之子半道而问曰:“君将何之?”汤曰:“将往见伊尹。
”彭氏之子曰:“伊尹,天下之贱人也。
若君欲见之,亦令召问焉,彼受赐矣!”汤曰:“非汝所知也。
今有药于此,食之,则耳加聪,目加明,则吾必欲说而强食之。
今夫伊尹之于我国也,譬之良医善药也,而子不欲我见伊尹,是子不欲吾善也!”因下彭氏之子,不使御。
(选自《商汤见伊尹》)【注】①伊尹:商初大臣,曾为奴隶。
②御:驾车。
9.用“/”给文中画线句子断句,限断3处。
(3分)今有药于此食之则耳加聪目加明10.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4分)(1)一食或尽粟一石()(2)策之不以其道()(3)是子不欲吾善也()(4)因下彭氏之子()11.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4分)(1)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1)君将何之?12.【甲】文托物寓意,文中的“千里马”喻指人才,“食马者”喻指封建统治者。
【甲】文中的“食马者”和【乙】文中的商汤对待人才分别是什么态度?(4分)答案:二、古文答案9.今有药于此/食之/则耳加聪/目加明10(1)有时(2)方法(3)好(4)于是11.(1)想(让它)和普通的马一样尚且不能得到,怎么要求它日行千里呢?(2)您这是要去哪里?12.【甲】文中的“食马者”不识人才,埋没人才;【乙】文中的商汤重视人才,尊重人才。
参考译文:从前商汤将要前往去见伊尹,让彭家的儿子来驾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12~15题。
(12分)
【甲】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选自韩愈《马说》)
【乙】昔者汤将往见伊尹①,令彭氏之子御②。
彭氏之子半道而问曰:“君将何之?”汤曰:“将往见伊尹。
”彭氏之子曰:“伊尹,天下之贱人也。
若君欲见之,亦令召问焉,彼受赐矣!”汤曰:“非汝所知也。
今有药于此,食之,则耳加聪,目加明,则吾必欲说而强食之。
今夫伊尹之于我国也,譬之良医善药也,而子不欲我见伊尹,是子不欲吾善也!”
因下彭氏之子,不使御。
(节选自《商汤见伊尹》)
①伊尹:商初大臣,曾为奴隶。
②御:驾车。
12.用“/”标出下列句子的朗读节奏。
(每句断一处)(2分)
(1)食之不能尽其材 (2)彭氏之子半道而问曰
13.解释下列句中加着重号的词语。
(4分)
(1)一食或尽粟一石或:_____________ (2)策之不以其道道:________________ (3)是子不欲吾善也善:_____________ (4)因下彭氏之子因:
________________
14.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4分)
(1)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2)君将何之?
15.【甲】文托物寓意,文中的“千里马”喻指人才,“食马者”喻指封建统治者。
【甲】文中的“食马者”和【乙】文中的商汤对待人才分别是什么态度?(2分)
答案:
12.(1)食之/不能尽其材 (2)彭氏之子/ 半道而问曰
13.(1)有时 (2)方法 (3)好 (4)于是
14.(1)想(让它)和普通的马一样尚且不能得到,怎么要求它日行千里呢? (2)您这是要去哪里?
15.【甲】文中的“食马者”不识人才,埋没人才(1分);【乙】文中的商汤重视人才,尊重人才(1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