泊秦淮
《泊秦淮》原文、译文、注释及赏析
![《泊秦淮》原文、译文、注释及赏析](https://img.taocdn.com/s3/m/8b851c1a182e453610661ed9ad51f01dc281578b.png)
《泊秦淮》原文、译文、注释及赏析泊秦淮唐·杜牧原文: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译文:迷离月色和轻烟笼罩寒水和白沙,夜晚船泊在秦淮靠近岸上的酒家。
卖唱的歌女不懂什么叫亡国之恨,隔着江水仍在高唱着玉树后庭花。
注释:秦淮:即秦淮河,发源于江苏句容大茅山与溧水东庐山两山间,经南京流入长江。
相传为秦始皇南巡会稽时开凿的,用来疏通淮水,故称秦淮河。
历代均为繁华的游赏之地。
烟:烟雾。
泊:停泊。
商女:以卖唱为生的歌女。
后庭花:歌曲《玉树后庭花》的简称。
南朝陈皇帝陈叔宝(即陈后主)溺于声色,作此曲与后宫美女寻欢作乐,终致亡国,所以后世把此曲作为亡国之音的代表。
赏析:《泊秦淮》是杜牧的代表作之一,载于《全唐诗》卷五百二十三。
下面是安徽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赵其钧先生对此诗的赏析。
建康是六朝都城,秦淮河穿过城中流入长江,两岸酒家林立,是当时豪门贵族、官僚士大夫享乐游宴的场所。
唐王朝的都城虽不在建康,然而秦淮河两岸的景象却一如既往。
有人说作诗“发句好尤难得”(严羽《沧浪诗话》)。
这首诗中的第一句就是不同凡响的,那两个“笼”字就很引人注目。
烟、水、月、沙四者,被两个“笼”字和谐地溶合在一起,绘成一幅极其淡雅的水边夜色。
它是那么柔和幽静,而又隐含着微微浮动流走的意态,笔墨是那样轻淡,可那迷蒙冷寂的气氛又是那么浓。
首句中的“月、水”,和第二句的“夜泊秦淮”是相关联的,所以读完第一句,再读“夜泊秦淮近酒家”,就显得很自然。
但如果就诗人的活动来讲,该是先有“夜泊秦淮”,方能见到“烟笼寒水月笼沙”的景色,不过要真的掉过来一读,反而会觉得平板无味了。
诗中这种写法的好处是:首先它创造出一个很具有特色的环境气氛,给人以强烈的吸引力,造成先声夺人的艺术效果,这是很符合艺术表现的要求的。
其次,一、二句这么处理,就很像一幅画的画面和题字的关系。
平常人们欣赏一幅画,往往是先注目于那精彩的画面(这就犹如“烟笼寒水月笼沙”),然后再去看那边角的题字(这便是“夜泊秦淮”)。
《泊秦淮》原文及翻译
![《泊秦淮》原文及翻译](https://img.taocdn.com/s3/m/bcb418f4b04e852458fb770bf78a6529647d35d7.png)
《泊秦淮》原文及翻译《泊秦淮》原文及翻译《泊秦淮》是唐代文学家杜牧的诗作。
此诗是诗人夜泊秦淮时触景感怀之作,前半段写秦淮夜景,后半段抒发感慨,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泊秦淮》原文及翻译,希望对你有所帮助!《泊秦淮》原文:杜牧〔唐代〕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泊秦淮》翻译:迷离的月色下,轻烟笼罩寒水、白沙,小船夜泊秦淮,靠近岸边酒家。
卖唱为生的歌女为人作乐,哪知亡国之恨?隔着江水仍然高唱着《玉树后庭花》。
《泊秦淮》赏析:此诗是诗人夜泊秦淮时触景感怀之作,前半段写秦淮夜景,后半段抒发感慨,借陈后主(陈叔宝)因追求享乐终至亡国的历史,讽刺那些不从中汲取教训而醉生梦死的晚唐统治者,表现了作者对国家命运的无比关怀和深切忧虑的情怀。
这首诗中的第一句就是不同凡响的,那两个“笼”字就很引人注目。
烟、水、月、沙四者,被两个“笼”字和谐地溶合在一起,绘成一幅极其淡雅的水边夜色。
它是那么柔和幽静,而又隐含着微微浮动流走的意态,笔墨是那样轻淡,可那迷蒙冷寂的气氛又是那么浓。
首句中的“月、水”,和第二句的“夜泊秦淮”是相关联的,所以读完第一句,再读“夜泊秦淮近酒家”,就显得很自然。
但如果就诗人的活动来讲,该是先有“夜泊秦淮”,方能见到“烟笼寒水月笼沙”的景色,不过要真的掉过来一读,反而会觉得平板无味了。
诗中这种写法的好处是:首先它创造出一个很具有特色的环境气氛,给人以强烈的吸引力,造成先声夺人的艺术效果,这是很符合艺术表现的`要求的。
其次,一、二句这么处理,就很像一幅画的画面和题字的关系。
平常人们欣赏一幅画,往往是先注目于那精彩的画面,然后再去看那边角的题字。
所以诗人这样写也是颇合人们艺术欣赏的习惯。
“夜泊秦淮近酒家”,看似平平,却很值得玩味。
这句诗内里的逻辑关系是很强的。
由于“夜泊秦淮”才“近酒家”。
然而,前四个字又为上一句的景色点出时间、地点,使之更具有个性,更具有典型意义,同时也照应了诗题;后三个字又为下文打开了道路,由于“近酒家”,才引出“商女”、“亡国恨”和“后庭花”,也由此才触动了诗人的情怀。
《泊秦淮》原文注释及简析
![《泊秦淮》原文注释及简析](https://img.taocdn.com/s3/m/d7190f3c6fdb6f1aff00bed5b9f3f90f76c64d08.png)
《泊秦淮》
唐·杜牧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注词释义】
秦淮,河名,经南京流入长江。
相传为秦始皇南巡会稽时开凿的,用来疏通淮水,故称秦淮河。
商女:一说即歌女在酒楼与船坊中以卖唱为生的女子。
后庭花:《玉树后庭花》的简称。
南朝陈后主所作,后世多称为“亡国之音”。
泊:停泊。
【古诗今译】
迷蒙的烟雾笼罩着寒江,银色的月光笼罩着小舟白沙,夜晚我停泊在秦淮河岸,正临近酒家所在的地方。
正在唱歌的歌女不知道什么是亡国之恨,依然在对岸吟唱《玉树后庭花》。
【名句赏析】——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这首诗是即景感怀的,金陵曾是六朝都城,繁华一时。
目睹如今的唐朝国势日衰,当权者昏庸荒淫,不免要重蹈六朝覆辙,无限感伤。
首句写景,先竭力渲染水边夜色的清淡素雅;二句叙事,点明夜泊地点;三、四句感怀,由“近酒家”引出商女之歌,酒家多有歌妓,自
然洒脱;由歌曲之靡靡,牵出“不知亡国恨”,抨击豪绅权贵沉溺于声色,含蓄深沉;由“亡国恨”推出“后庭花”的曲调,借陈后主之尸,鞭笞权贵的荒淫,深刻犀利。
本诗情景交融,朦胧的景色与诗人心中淡淡的哀愁非常和谐统一。
这首诗于情景交融的意境中,形象而典型地表现了晚唐的时代气氛,使人从陈后主的荒淫亡国联想到江河日下的晚唐的命运,委婉含蓄地表达了诗人对历史的深刻思考,对现实的深切忧思,内容深厚,感情深沉,意味无穷,引人深思。
杜牧《泊秦淮》全诗译文及鉴赏
![杜牧《泊秦淮》全诗译文及鉴赏](https://img.taocdn.com/s3/m/b3cb706aa9956bec0975f46527d3240c8447a10a.png)
杜牧《泊秦淮》全诗译文及鉴赏《泊秦淮》是由唐代诗人杜牧所创作,这是一首即景生情之作,通过写夜泊秦淮所见所闻的感受,揭露了晚唐统治者沉溺声色,醉生梦死的腐朽生活。
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希望能帮助到大家!《泊秦淮》唐代:杜牧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泊秦淮》译文及注释译文浩渺寒江之上弥漫着迷蒙的烟雾,皓月的清辉洒在白色沙渚之上。
入夜,我将小舟泊在秦淮河畔,临近酒家。
金陵歌女似乎不知何为亡国之恨黍离之悲,竟依然在对岸吟唱着淫靡之曲《玉树后庭花》。
注释选自冯集梧《樊川文集》卷四。
(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年版)。
秦淮,即秦淮河,发源于江苏句容大茅山与溧(lì)水东庐山两山间,经南京流入长江。
相传为秦始皇南巡会稽时开凿的,用来疏通淮水,故称秦淮河。
泊:停泊。
商女:以卖唱为生的歌女。
后庭花:歌曲《玉树后庭花》的简称。
南朝陈皇帝陈叔宝(即陈后主)溺于声色,作此曲与后宫美女寻欢作乐,终致亡国,所以后世称此曲为“亡国之音”。
《泊秦淮》译文及注释二译文迷离的月色下,轻烟笼罩寒水、白沙,夜晚船只停泊在秦淮边靠近岸上的酒家。
卖唱的歌女好似不懂什么叫亡国之恨,隔着江水仍然高唱着《玉树后庭花》。
注释秦淮:即秦淮河,发源于江苏句容大茅山与溧水东庐山两山间,经南京流入长江。
相传为秦始皇南巡会稽时开凿的,用来疏通淮水,故称秦淮河。
历代均为繁华的游赏之地。
烟:烟雾。
泊:停泊。
商女:以卖唱为生的歌女。
后庭花:歌曲《玉树后庭花》的简称。
南朝陈皇帝陈叔宝(即陈后主)溺于声色,作此曲与后宫美女寻欢作乐,终致亡国,所以后世把此曲作为亡国之音的代表。
《泊秦淮》创作背景杜牧前期颇为关心政治,对当时百孔千疮的唐王朝表示忧虑。
诗人夜泊秦淮河岸,眼见灯红酒绿,耳闻淫歌艳曲,触景生情,又想到唐朝国势日衰,当权者昏庸荒淫,便感慨万千,写下了这首《泊秦淮》。
《泊秦淮》赏析秦淮,即秦淮河,发源于江苏溧水东北,横贯金陵(今江苏南京)入长江。
杜牧《泊秦淮》译文《泊秦淮》鉴赏及赏析
![杜牧《泊秦淮》译文《泊秦淮》鉴赏及赏析](https://img.taocdn.com/s3/m/df50faf848649b6648d7c1c708a1284ac85005ac.png)
杜牧《泊秦淮》译文《泊秦淮》鉴赏及赏析《泊秦淮》是由杜牧所创作的,这是一首即景生情之作,通过写夜泊秦淮所见所闻的感受,揭露了晚唐统治者沉溺声色,醉生梦死的腐朽生活。
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泊秦淮》的译文及鉴赏,希望能帮助到大家!《泊秦淮》唐代:杜牧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泊秦淮》译文浩渺寒江之上弥漫着迷蒙的烟雾,皓月的清辉洒在白色沙渚之上。
入夜,我将小舟泊在秦淮河畔,临近酒家。
金陵歌女似乎不知何为亡国之恨黍离之悲,竟依然在对岸吟唱着淫靡之曲《玉树后庭花》。
《泊秦淮》注释选自冯集梧《樊川文集》卷四。
(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年版)。
秦淮,即秦淮河,发源于江苏句容大茅山与溧(lì)水东庐山两山间,经南京流入长江。
相传为秦始皇南巡会稽时开凿的,用来疏通淮水,故称秦淮河。
泊:停泊。
商女:以卖唱为生的歌女。
后庭花:歌曲《玉树后庭花》的简称。
南朝陈皇帝陈叔宝(即陈后主)溺于声色,作此曲与后宫美女寻欢作乐,终致亡国,所以后世称此曲为“亡国之音”。
《泊秦淮》译文及注释二《泊秦淮》译文迷离的月色下,轻烟笼罩寒水、白沙,夜晚船只停泊在秦淮边靠近岸上的酒家。
卖唱的歌女好似不懂什么叫亡国之恨,隔着江水仍然高唱着《玉树后庭花》。
《泊秦淮》注释秦淮:即秦淮河,发源于江苏句容大茅山与溧水东庐山两山间,经南京流入长江。
相传为秦始皇南巡会稽时开凿的,用来疏通淮水,故称秦淮河。
历代均为繁华的游赏之地。
烟:烟雾。
泊:停泊。
商女:以卖唱为生的歌女。
后庭花:歌曲《玉树后庭花》的简称。
南朝陈皇帝陈叔宝(即陈后主)溺于声色,作此曲与后宫美女寻欢作乐,终致亡国,所以后世把此曲作为亡国之音的代表。
《泊秦淮》创作背景杜牧前期颇为关心政治,对当时百孔千疮的唐王朝表示忧虑。
诗人夜泊秦淮河岸,眼见灯红酒绿,耳闻淫歌艳曲,触景生情,又想到唐朝国势日衰,当权者昏庸荒淫,便感慨万千,写下了这首《泊秦淮》。
《泊秦淮》赏析此诗是诗人夜泊秦淮时触景感怀之作,前半段写秦淮夜景,后半段抒发感慨,借陈后主(陈叔宝)因追求荒淫享乐终至亡国的历史,讽刺那些不从中汲取教训而醉生梦死的晚唐统治者,表现了作者对国家命运的无比关怀和深切忧虑的情怀。
杜牧《泊秦淮》原文、注释、译文及解读
![杜牧《泊秦淮》原文、注释、译文及解读](https://img.taocdn.com/s3/m/063739b00342a8956bec0975f46527d3240ca635.png)
杜牧《泊秦淮》原文、注释、译文及解读【作者简介】杜牧(803—852),字牧之,排行十三,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
以祖居长安南樊川,世称“杜樊川”。
文宗大(太)和二年(828)进士,又登贤良方正、能直言极谏科,授弘文馆校书郎。
旋应沈传师之辟,为江西、宣州幕吏。
又为牛僧孺淮南节度掌书记,世称“杜书记”。
入朝为监察御史、左补阙,复出为黄、池、睦三州刺史。
再入为司勋员外郎,因称“杜司勋”。
出为湖州刺史。
官终中书舍人,故世称“杜舍人”。
因中书舍人尝称紫微舍人,故又称“杜紫微”。
两《唐书》有传。
杜牧是晚唐杰出诗人,诗学杜甫,时称“小杜”。
其诗题材广泛,风格多样。
古体诗风格跌宕豪雄,近体诗更富独创性,特别是绝句,能于拗折峭健之中,兼寓风华掩映之美,充溢着一种俊爽清丽而又明快自然的情韵。
与李商隐齐名,而风格各有特色。
为别于李白、杜甫,时号“小李杜”。
明人杨慎曰:“律诗至晚唐,李义山而下,惟杜牧之为最。
宋人评其诗豪而艳,宕而丽,于律诗中特寓拗峭,以矫时弊,信然。
”(《升庵诗话》卷五)现存诗五百余首,有《樊川文集》行世。
【原文】泊秦淮烟笼寒水月笼沙 [1] ,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 [2] ,隔江犹唱《后庭花》 [3] 。
【注释】[1]笼:笼罩。
[2]商女:歌女,或指商人妇。
刘禹锡《夜闻商人船中筝》:“扬州市里商人女,来占江西明月天。
”白居易《盐商妇》:“本是扬州小家女,嫁得西江大商客。
”[3]《后庭花》:即《玉树后庭花》,属乐府吴声歌曲,为陈后主所作。
李白《金陵歌送别范宣》:“天子龙沉景阳井,谁歌《玉树后庭花》。
”刘禹锡《金陵五题•台城》亦云:“万户千门成野草,只缘一曲《后庭花》。
”【译文】迷离月色和轻烟笼罩寒水和白沙,夜晚船泊在秦淮靠近岸上的酒家。
卖唱的歌女不懂什么叫亡国之恨,隔着江水还高唱着《玉树后庭花》。
【解读】秦淮,即秦淮河,流经今南京市区西入长江,相传为秦始皇时所凿,向为游览胜地。
陈寅恪说:“牧之此诗所谓‘隔江’者,指金陵(即今南京)与扬州二地而言。
唐代杜牧《泊秦淮》原文、译文及注释
![唐代杜牧《泊秦淮》原文、译文及注释](https://img.taocdn.com/s3/m/3d8313b60875f46527d3240c844769eae009a320.png)
唐代杜牧《泊秦淮》原文、译文及注释
题记:
杜牧前期颇为关心政治,对当时百孔千疮的唐王朝表示忧虑。
诗人夜泊秦淮河岸,眼见灯红酒绿,耳闻淫歌艳曲,触景生情,又想到唐朝国势日衰,当权者昏庸荒淫,便感慨万千,写下了这首《泊秦淮》。
原文:
泊秦淮
唐代-杜牧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翻译: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浩渺寒江之上弥漫着迷蒙的烟雾,皓月的清辉洒在白色沙渚之上,入夜,我将小舟泊在秦淮河畔,临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金陵歌女似乎不知何为亡国之恨黍离之悲,竟依然在对岸吟唱着淫靡之曲《玉树后庭花》。
注释:
选自《樊川诗集注》卷四(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年版)。
秦淮,即秦淮河,长江下游支流,相传是秦时为疏通淮水开凿。
秦淮河流经的南京夫子庙一带,在六朝时十分繁华。
杜牧(803—852),字牧之,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唐代文学家。
〔商女〕歌女。
〔后庭花〕曲名,《玉树后庭花》的简称。
〔南朝陈亡国之君陈叔宝所作,后世多称之为亡国之音。
〕。
《泊秦淮》解析及释义
![《泊秦淮》解析及释义](https://img.taocdn.com/s3/m/94dafd20793e0912a21614791711cc7930b77866.png)
《泊秦淮》解析及释义
《泊秦淮》是唐代诗人杜牧的诗作,全文如下: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这首诗的意思是:迷离月色和轻烟笼罩着寒水和白沙,夜晚船只停泊在秦淮河边靠近岸上的酒家。
卖唱的歌女不知道什么是亡国之恨,隔着江水仍在高唱着《玉树后庭花》。
此诗前半段写秦淮夜景,后半段抒发感慨,借陈后主(陈叔宝)因追求荒淫享乐终至亡国的历史,讽刺那些不从中汲取教训而醉生梦死的晚唐统治者,表现了作者对国家命运的无比关怀和深切忧虑的情怀。
全诗寓情于景,意境悲凉,感情深沉含蓄,语言精当锤炼,艺术构思颇具匠心,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
这首诗通过描绘秦淮夜景和陈后主的典故,表达了诗人对晚唐国运的忧虑和对统治者昏庸无道的愤懑。
前两句“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写秦淮夜景,通过“烟”“水”“月”“沙”四种景物的描写,渲染出一种凄冷、迷蒙的氛围,暗示了晚唐国运的衰微。
后两句“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则借用陈后主的典故,以古鉴今,用卖唱的歌女不知道亡国之恨,来讽刺晚唐统治者的昏庸无道和不吸取历史教训,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命运的忧虑和对统治者的不满。
整首诗情感深沉含蓄,语言简练,意境悲凉,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
杜牧《泊秦淮》原文译文赏析
![杜牧《泊秦淮》原文译文赏析](https://img.taocdn.com/s3/m/944ebe40001ca300a6c30c22590102020740f2f4.png)
杜牧《泊秦淮》原文|译文|赏析《泊秦淮》是唐代文学家杜牧的诗作,这首诗是杜牧夜泊秦淮时触景感怀之作,表现了杜牧对国家命运的无比关怀和深切忧虑的情怀。
下面就和儿童网小编一起来欣赏这首唐诗吧。
《泊秦淮》原文唐代:杜牧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译文及注释译文浩渺寒江之上弥漫着迷蒙的烟雾,皓月的清辉洒在白色沙渚之上。
入夜,我将小舟泊在秦淮河畔,临近酒家。
金陵歌女似乎不知何为亡国之恨黍离之悲,竟依然在对岸吟唱着淫靡之曲《玉树后庭花》。
英译Mist veils the cold stream, and moonlight the sand, as I moor in the shadow of a river-tavern,Where girls, with no thought of a perished Kingdom, gaily echo a song of courtyard flowers.注释①选自冯集梧《樊川文集》卷四。
(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年版)。
秦淮,即秦淮河,发源于江苏句容大茅山与溧(lì)水东庐山两山间,经南京流入长江。
相传为秦始皇南巡会稽时开凿的,用来疏通淮水,故称秦淮河。
②[泊]停泊。
③[商女]以卖唱为生的歌女。
④[后庭花]歌曲《玉树后庭花》的简称。
南朝陈皇帝陈叔宝(即陈后主)溺于声色,作此曲与后宫美女寻欢作乐,终致亡国,所以后世称此曲为“亡国之音”。
赏析《泊秦淮》是杜牧的代表作之一,载于《全唐诗》卷五百二十三。
下面是安徽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赵其钧先生对此诗的赏析。
建康是六朝都城,秦淮河穿过城中流入长江,两岸酒家林立,是当时豪门贵族、官僚士大夫享乐游宴的场所。
唐王朝的都城虽不在建康,然而秦淮河两岸的景象却一如既往。
有人说作诗“发句好尤难得”(严羽《沧浪诗话》)。
这首诗中的第一句就是不同凡响的,那两个“笼”字就很引人注目。
烟、水、月、沙四者,被两个“笼”字和谐地溶合在一起,绘成一幅极其淡雅的水边夜色。
泊秦淮 全文注释及译文
![泊秦淮 全文注释及译文](https://img.taocdn.com/s3/m/8359b74ff68a6529647d27284b73f242336c31b6.png)
泊秦淮全文注释及译文泊(bó):停泊,停靠秦淮(qín huái):指中国南京市秦淮河,为南京的一条重要河流,历史上以其清澈秀丽的水质和风景而闻名。
望远行舟近,闲倚酒旗风。
望远(wàng yuǎn):远眺;行舟近(jìn):船行至河口附近;闲倚(yǐ):慵懒地靠着;酒旗(qí):用来表示酒楼或茶楼的招牌。
译文:远望江面,船行至秦淮河口附近,我懒散地靠着,在微风中观赏河畔茶楼的招牌。
几番春雨颜,一缕秦淮心。
几番(jǐ fān):几次;一缕(lǚ):一丝。
译文:经历了几次春雨的洗礼,秦淮的心情也就在这柔柔的雨水中细腻而悠长。
河湾阑干静,楼阁浸清深。
河湾(wān):河流弯曲处;阑(lán)干:河岸;楼阁(gé):指茶楼和酒楼;浸(jìn):浸泡;清深(qīng shēn):清澈而深邃。
译文:河流弯曲处的河岸安静无人,茶楼和酒楼被清澈的江水浸泡得深邃而幽静。
船过津舍小,马嘶花坞深。
津(jīn)舍:指靠近渡口的客栈;花坞(wù):花丛。
译文:船只驶过靠近渡口的小客栈,马嘶声响彻花丛深处。
细雨楼台湿,寒空烛影侵。
细雨(xì yǔ):细小而持续的雨;楼台(tái):指茶楼和酒楼;湿(shī):被雨水打湿;寒空(hán kōng):寒冷的天空;烛影(zhúyǐng):烛光的影子;侵(qīn):侵入。
译文:细小而持续的雨水打湿了茶楼和酒楼,寒冷的天空中烛光的影子侵入了宁静的江畔。
清晨来往客,垂采叶齐金。
来往(lái wǎng):往来交往;垂采(chuí cǎi):形容树叶茂盛;叶齐金(yè qí jīn):指树叶繁茂,犹如金子般耀眼。
译文:清晨来往的旅客们,欣赏着这片郁郁葱葱的树叶,它们茂盛得像黄金一般耀眼。
红船转发舞,绿水踏残阴。
红船(hóng chuán):指观光船;转发(zhuǎn fā):指在江面上转圈;舞(wǔ):这里指水波的动态;踏(tà):踩;残阴(cán yīn):夕阳的余晖。
古诗词杜牧的泊秦淮
![古诗词杜牧的泊秦淮](https://img.taocdn.com/s3/m/673e466559fb770bf78a6529647d27284b7337e3.png)
古诗词杜牧的泊秦淮:
《泊秦淮》
唐·杜牧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译文:迷离月色和轻烟笼罩寒水和白沙,夜晚小船在秦淮河上航行靠近岸上的酒家。
卖唱的歌女不懂什么叫亡国之恨,隔着江水仍在高唱着玉树后庭花。
赏析:这首诗是触景感怀的,金陵曾是六朝都城,繁华一时,目睹如今的唐朝国势日衰,当权者昏庸荒淫,难免要重蹈六朝覆辙,无限感伤。
首句写景,先竭力渲染水边夜色的清淡素雅;二句叙事,点明夜泊地点;三、四句感怀,由“近酒家”引出商女之歌,酒家多有歌妓,自然洒脱;由歌曲之靡靡,牵出“不知亡国恨”,抨击豪绅权贵沉溺于声色,含蓄深沉;由“亡国恨”推出“后庭花”的曲调,借陈后主之死,鞭笞权贵的荒淫,深刻犀利。
《泊秦淮》古诗_作者杜牧_古诗泊秦淮的原文诗意翻译赏析_语文迷
![《泊秦淮》古诗_作者杜牧_古诗泊秦淮的原文诗意翻译赏析_语文迷](https://img.taocdn.com/s3/m/8646cbf588eb172ded630b1c59eef8c75fbf95cf.png)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泊秦淮》译文及注释译文浩渺寒江之上弥漫着迷蒙的烟雾,皓月的清辉洒在白色沙渚之上。
入夜,我将小舟泊在秦淮河畔,临近酒家。
金陵歌女似乎不知何为亡国之恨黍离之悲,竟依然在对岸吟唱着淫靡之曲《玉树后庭花》。
英译Mist veils the cold stream, and moonlight the sand, as I moor in the shadow of a river-tavern,Where girls, with no thought of a perished Kingdom, gaily echo a song of courtyard flowers.注释①选自冯集梧《樊川文集》卷四。
(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年版)。
秦淮,即秦淮河,发源于江苏句容大茅山与溧(lì)水东庐山两山间,经南京流入长江。
相传为秦始皇南巡会稽时开凿的,用来疏通淮水,故称秦淮河。
②[泊]停泊。
③[商女]以卖唱为生的歌女。
④[后庭花]歌曲《玉树后庭花》的简称。
南朝陈皇帝陈叔宝(即陈后主)溺于声色,作此曲与后宫美女寻欢作乐,终致亡国,所以后世称此曲为“亡国之音”。
《泊秦淮》创作背景唐朝著名人杜牧游秦淮,在船上听见歌女唱《玉树后庭花》,绮艳轻荡,男女之间互相唱和,歌声哀伤,是亡国之音。
当年陈后主长期沉迷于这种萎靡的生活,视国政为儿戏,终于丢了江山。
陈国虽亡,这种靡靡的音乐却留传下来,还在秦淮歌女中传唱,这使杜牧非常感慨。
他的诗说:这些无知歌女连亡国恨都不懂,还唱这种亡国之音!其实这是借题发挥,他讥讽的实际是晚唐政治:群臣们又沉湎于酒色,快步陈后主的后尘了。
秦淮一隅,寄至如此深沉的兴亡感,足见金陵在当时全国政治中心已经移向长安的情况下,影响仍然很大。
杜牧前期颇为关心政治,对当时百孔千疮的唐王朝表示忧虑,他看到统治集团的腐朽昏庸,看到藩镇的拥兵自固,看到边患的频繁,深感社会危机四伏,唐王朝前景可悲。
杜牧《泊秦淮》原文注释解析
![杜牧《泊秦淮》原文注释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1cc35d67ff4733687e21af45b307e87100f6f854.png)
杜牧《泊秦淮》原文注释解析杜牧《泊秦淮》原文注释解析《泊秦淮》是唐代文学家杜牧的诗作。
此诗是诗人夜泊秦淮时触景感怀之作,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杜牧《泊秦淮》原文注释解析,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作品介绍《泊秦淮》的作者是杜牧,被选入《全唐诗》的第523卷。
此诗是诗人夜泊秦淮时触景感怀之作,前半段写秦淮夜景,后半段抒发感慨,借陈后主(陈叔宝)因追求荒淫享乐终至亡国的历史,讽刺那些不从中汲取教训而醉生梦死的晚唐统治者,表现了作者对国家命运的无比关怀和深切忧虑的情怀。
全诗寓情于景,意境悲凉,感情深沉含蓄,语言精当锤炼,艺术构思颇具匠心,写景、抒情、叙事有机结合,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原文泊秦淮⑴作者:唐·杜牧烟⑵笼寒水月笼沙,夜泊⑶秦淮近酒家。
商女⑷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⑸。
注释⑴秦淮:即秦淮河,发源于江苏句容大茅山与溧水东庐山两山间,经南京流入长江。
相传为秦始皇南巡会稽时开凿的,用来疏通淮水,故称秦淮河。
历代均为繁华的游赏之地。
⑵烟:烟雾。
⑶泊:停泊。
⑷商女:以卖唱为生的歌女。
⑸后庭花:歌曲《玉树后庭花》的简称。
南朝陈皇帝陈叔宝(即陈后主)溺于声色,作此曲与后宫美女寻欢作乐,终致亡国,所以后世把此曲作为亡国之音的代表。
白话译文迷离月色和轻烟笼罩寒水和白沙,夜晚船泊在秦淮靠近岸上的酒家。
卖唱的歌女不懂什么叫亡国之恨,隔着江水还高唱着《玉树后庭花》。
创作背景杜牧前期颇为关心政治,对当时百孔千疮的唐王朝表示忧虑,他看到统治集团的腐朽昏庸,看到藩镇的拥兵自固,看到边患的频繁,深感社会危机四伏,唐王朝前景可悲。
这种忧时伤世的思想,促使他写了许多具有现实意义的诗篇。
《泊秦淮》也就是在这种思想基础上产生的。
六朝古都金陵的秦淮河两岸历来是达官贵人们享乐游宴的场所,“秦淮”也逐渐成为奢靡生活的代称。
诗人夜泊于此,眼见灯红酒绿,耳闻淫歌艳曲,触景生情,又想到唐朝国势日衰,当权者昏庸荒淫,便感慨万千,写下了这首诗:《泊秦淮》。
杜牧《泊秦淮》
![杜牧《泊秦淮》](https://img.taocdn.com/s3/m/831ce2f0cf2f0066f5335a8102d276a200296016.png)
杜牧《泊秦淮》杜牧《泊秦淮》杜牧的《泊秦淮》讽刺了那些不从中汲取教训而醉生梦死的晚唐统治者,表现了作者对国家命运的无比关怀和深切忧虑的情怀。
下面是该诗全文与赏析,和小编一起来看看吧。
泊秦淮⑴烟⑵笼寒水月笼沙,夜泊⑶秦淮近酒家。
商女⑷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⑸。
【注释】⑴秦淮:即秦淮河,发源于江苏句容大茅山与溧水东庐山两山间,经南京流入长江。
相传为秦始皇南巡会稽时开凿的,用来疏通淮水,故称秦淮河。
历代均为繁华的游赏之地。
⑵烟:烟雾。
⑶泊:停泊。
⑷商女:以卖唱为生的歌女。
⑸后庭花:歌曲《玉树后庭花》的简称。
南朝陈皇帝陈叔宝(即陈后主)溺于声色,作此曲与后宫美女寻欢作乐,终致亡国,所以后世把此曲作为亡国之音的代表。
【白话译文】迷离月色和轻烟笼罩寒水和白沙,夜晚船泊在秦淮靠近岸上的酒家。
卖唱的歌女不懂什么叫亡国之恨,隔着江水还高唱着《玉树后庭花》。
【创作背景】杜牧前期颇为关心政治,对当时百孔千疮的唐王朝表示忧虑,他看到统治集团的腐朽昏庸,看到藩镇的拥兵自固,看到边患的频繁,深感社会危机四伏,唐王朝前景可悲。
这种忧时伤世的思想,促使他写了许多具有现实意义的诗篇。
《泊秦淮》也就是在这种思想基础上产生的。
六朝古都金陵的秦淮河两岸历来是达官贵人们享乐游宴的场所,“秦淮”也逐渐成为奢靡生活的代称。
诗人夜泊于此,眼见灯红酒绿,耳闻淫歌艳曲,触景生情,又想到唐朝国势日衰,当权者昏庸荒淫,便感慨万千,写下了这首诗:《泊秦淮》。
【赏析】《泊秦淮》是杜牧的代表作之一,载于《全唐诗》卷五百二十三。
下面是安徽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赵其钧先生对此诗的赏析。
建康是六朝都城,秦淮河穿过城中流入长江,两岸酒家林立,是当时豪门贵族、官僚士大夫享乐游宴的场所。
唐王朝的都城虽不在建康,然而秦淮河两岸的景象却一如既往。
有人说作诗“发句好尤难得”(严羽《沧浪诗话》)。
这首诗中的第一句就是不同凡响的,那两个“笼”字就很引人注目。
烟、水、月、沙四者,被两个“笼”字和谐地溶合在一起,绘成一幅极其淡雅的水边夜色。
泊秦淮 全文及注释
![泊秦淮 全文及注释](https://img.taocdn.com/s3/m/4f5621d1e109581b6bd97f19227916888486b91c.png)
泊秦淮全文及注释
泊秦淮
泊秦淮是我国古代文人墨客常用的一个典故,泛指游船停泊在南京秦淮河畔,欣赏秦淮河美景,饱览南京的文化底蕴。
以下是《泊秦淮》的诗篇及其注释。
泊秦淮
淮水汤汤东流去,雨添河水入长流。
闲愁莫洗江边月,满船空作浪花头。
诗篇注释:
1. 淮水汤汤东流去:形容秦淮河水奔腾向东流去。
作者通过描绘淮水的汤汤东流,给人一种连绵不绝、奔涌向前的感觉。
2. 雨添河水入长流:雨水增加了河水的流量,使得秦淮河水更加磅礴向前流去。
此句中的“添”表明自然界力量的加持,使得秦淮河水更加宏大。
3. 闲愁莫洗江边月:欣赏江边的明月时,不要被内心的烦闷所困扰。
这句话表达了作者在游泳秦淮时的愿望和心境,想要摆脱平凡的生活,追寻内心的宁静。
4. 满船空作浪花头:形容游船在波澜壮阔的秦淮河上行驶,船艘所激起的浪花溅起满天。
这里以游船上溅起的浪花作为整体景色的描写,显示出秦淮河的雄浑和波澜壮阔的风景。
总结:
《泊秦淮》是一首抒发诗人内心情感的诗篇。
通过描绘秦淮河水东流的景象以及船行波澜壮阔的场景,诗人表达了对生活中追求变化和不凡的渴望。
同时,他也借泊秦淮之机,想要在江边赏月时远离尘嚣,得到内心的宁静。
注释:
- 淮水:指秦淮河的水。
- 东流:向东流去。
- 闲愁:指无法抚平的烦闷和忧愁。
- 洗江边月:洗去心中的烦恼,专注于赏月。
- 满船:指泊在秦淮河的游船,船头所溅起的浪花。
- 空作:形容所溅起的浪花在空中招展飞舞的样子。
泊秦淮文言文翻译及原文
![泊秦淮文言文翻译及原文](https://img.taocdn.com/s3/m/fc57611926284b73f242336c1eb91a37f11132b3.png)
秦淮河,古之金陵名川也。
其水清澈,两岸翠绿,烟柳垂丝,景色宜人。
每当夜幕降临,灯火阑珊,歌声悠扬,舞影婆娑,游子泊舟于此,心旷神怡,宛如置身仙境。
夜泊秦淮近酒家,烟笼寒水月笼沙。
夜深归客无眠处,满船清梦压星河。
翻译:秦淮河,古时金陵城中的著名河流。
河水清澈见底,两岸绿意盎然,烟柳垂下柔丝,景色十分迷人。
每当夜幕降临,灯火闪烁,歌声悠扬,舞影婆娑,远行的游子在此泊船,心旷神怡,仿佛置身于仙境之中。
夜晚停泊在秦淮河边的酒家附近,烟雾笼罩着寒冷的河水,月光也笼罩着河边的沙滩。
夜深了,归来的客人无处安眠,满船的清梦仿佛压低了星河。
译文:秦淮河,古称金陵的著名河流。
河水清澈透明,两岸郁郁葱葱,烟柳垂下柔丝,景色非常迷人。
每当夜幕降临,灯火点点,歌声悠扬,舞姿翩翩,远行的旅人泊舟于此,心旷神怡,宛如身临仙境。
夜晚停泊在秦淮河边的酒家附近,烟雾弥漫在寒冷的河面上,月光也笼罩着河边的沙滩。
夜深了,归来的客人无法入眠,船上的清梦似乎压低了满天星河。
原文: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伤心秦淮水,生恨西子湖。
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翻译:南朝时建了四百八十座寺庙,多少楼台在烟雨中隐现。
令人伤心的是秦淮河的水,生出了对西子湖的怨恨。
这份情感无法消除,刚刚从眉间落下,却又涌上心头。
译文:南朝时期建造了四百八十座寺庙,多少楼台在烟雨朦胧中若隐若现。
令人感到伤心的是秦淮河的水,竟然生出了对西子湖的怨恨。
这份情感无法消解,刚刚从眉间散去,却又涌上心头。
《泊秦淮》原文、翻译及赏析
![《泊秦淮》原文、翻译及赏析](https://img.taocdn.com/s3/m/0699c3394531b90d6c85ec3a87c24028915f85fd.png)
《泊秦淮》原文、翻译及赏析《泊秦淮》此诗是诗人夜泊秦淮时触景感怀之作,前半段写秦淮夜景,后半段抒发感慨,借陈后主(陈叔宝)因追求荒淫享乐终至亡国的历史,讽刺那些不从中汲取教训而醉生梦死的晚唐统治者,表现了作者对国家命运的无比关怀和深切忧虑的情怀。
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泊秦淮》原文、翻译及赏析,欢迎大家阅读!泊秦淮唐代:杜牧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泊秦淮》译文浩渺寒江之上弥漫着迷蒙的烟雾,皓月的清辉洒在白色沙渚之上。
入夜,我将小舟泊在秦淮河畔,临近酒家。
金陵歌女似乎不知何为亡国之恨黍离之悲,竟依然在对岸吟唱着淫靡之曲《玉树后庭花》。
《泊秦淮》注释选自冯集梧《樊川文集》卷四。
(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年版)。
秦淮,即秦淮河,发源于江苏句容大茅山与溧(lì)水东庐山两山间,经南京流入长江。
相传为秦始皇南巡会稽时开凿的,用来疏通淮水,故称秦淮河。
泊:停泊。
商女:以卖唱为生的歌女。
后庭花:歌曲《玉树后庭花》的简称。
南朝陈皇帝陈叔宝(即陈后主)溺于声色,作此曲与后宫美女寻欢作乐,终致亡国,所以后世称此曲为“亡国之音”。
《泊秦淮》创作背景杜牧前期颇为关心政治,对当时百孔千疮的唐王朝表示忧虑。
诗人夜泊秦淮河岸,眼见灯红酒绿,耳闻淫歌艳曲,触景生情,又想到唐朝国势日衰,当权者昏庸荒淫,便感慨万千,写下了这首《泊秦淮》。
《泊秦淮》赏析此诗是诗人夜泊秦淮时触景感怀之作,前半段写秦淮夜景,后半段抒发感慨,借陈后主(陈叔宝)因追求荒淫享乐终至亡国的历史,讽刺那些不从中汲取教训而醉生梦死的晚唐统治者,表现了作者对国家命运的无比关怀和深切忧虑的情怀。
这首诗中的第一句就是不同凡响的,那两个“笼”字就很引人注目。
烟、水、月、沙四者,被两个“笼”字和谐地溶合在一起,绘成一幅极其淡雅的水边夜色。
它是那么柔和幽静,而又隐含着微微浮动流走的意态,笔墨是那样轻淡,可那迷蒙冷寂的气氛又是那么浓。
杜牧泊秦淮原文及翻译
![杜牧泊秦淮原文及翻译](https://img.taocdn.com/s3/m/edf2ab1ff011f18583d049649b6648d7c1c70825.png)
杜牧泊秦淮原文及翻译杜牧泊秦淮原文及翻译秦淮,即秦淮河,发源于江苏溧水东北,横贯金陵(今江苏南京)入长江。
以下是“杜牧泊秦淮原文及翻译”希望能够帮助的到您!泊秦淮唐代:杜牧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译文浩渺寒江之上弥漫着迷蒙的烟雾,皓月的清辉洒在白色沙渚之上。
入夜,我将小舟泊在秦淮河畔,临近酒家。
金陵歌女似乎不知何为亡国之恨黍离之悲。
创作背景唐朝著名诗人杜牧游秦淮,在船上听见歌女唱《玉树后庭花》,绮艳轻荡,男女之间互相唱和,歌声哀伤,是亡国之音。
当年陈后主长期沉迷于这种萎靡的生活,视国政为儿戏,终于丢了江山。
陈国虽亡,这种靡靡的音乐却留传下来,还在秦淮歌女中传唱,这使杜牧非常感慨。
他的诗说:这些无知歌女连亡国恨都不懂,还唱这种亡国之音!其实这是借题发挥,他讥讽的实际是晚唐政治:群臣们又沉湎于酒色,快步陈后主的后尘了。
秦淮一隅,寄至如此深沉的兴亡感,足见金陵在当时全国政治中心已经移向长安的情况下,影响仍然很大。
赏析六朝至唐代,金陵秦淮河一带一直是权贵富豪游宴取乐之地。
这首诗是诗人夜泊秦淮时触景感怀之作,于六代兴亡之地的感叹中,寓含忧念现世之情怀。
这诗在语言运用方面,也颇见工夫。
首句写景,“烟”、“水”、“月”、“沙”由两个“笼”字联系起来,融合成一幅朦胧冷清的水色夜景,渲染气氛,朦胧中透出忧凉。
次句点题,并以“近酒家”的丰富内涵启动思古之幽情,秦淮一带在六朝时是著名的游乐场所,酒家林立,因此昔日那种歌舞游宴的无尽繁华实已包含在诗人此时的思绪之中。
后二句由一曲《后庭花》引发无限感慨,“不知”抒发了诗人对“商女”的愤慨,也间接讽刺不以国事为重,纸醉金迷的达官贵人,即醉生梦死的统治者。
“犹唱”二字将历史、现实巧妙地联为一体,伤时之痛,委婉深沉。
清代评论家沈德潜推崇此诗为“绝唱”,一个“犹”字透露出作者批判之意,忧虑之情。
管世铭甚至称其为唐人七绝压卷之作。
秦淮河是六朝旧都金陵的歌舞繁华之地,诗人深夜泊舟河畔,隔江传来商女《玉树后庭花》的歌声,听着这亡国之音,不禁激起时代兴衰之感,后两句对只知征歌征舞、买笑逐欢,而不以历景为鉴的统治者,给以深深的谴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并默写这首诗。
2、理解诗歌的字面意思,体会字里行间蕴涵的情味。
3、细心品味脍炙人口的千古名句。
[重点难点]
1、重点:背诵默写诗歌。
2、难点:体会诗歌的意境。
[教学时数]一教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在上课前请同学们先听老师朗读一首诗“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深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这首诗是谁写呀?(杜牧<<山行>>)
1、简介作者和写作背景
杜牧是什么朝代的诗人?(唐代)唐代有哪些著名的诗人呀?最著名的两位诗人是谁呀?(李白、杜甫)后人把李白和杜甫一起合称为“大李杜”。
除了“大李杜”还有“小李杜”,你们知道“小李杜”指的是哪两位诗人吗?(杜指的是杜牧)那李呢?指的是擅长写情诗的唐代诗人李商隐。
为了有别于“大李杜”,后人把李商隐和杜牧一起合称为“小李杜”。
杜牧生活于晚唐时期,这时的唐王朝内忧外患,战乱不断,民不聊生。
秦淮,是一条河的名称。
有谁知道这条河在哪呀?(江苏省)秦淮河由城中穿过,流入长江,两岸酒家繁多,是当时豪门贵族、官僚士大夫享乐游宴的地方。
《后庭花》据传是南朝陈后主所作,由于陈后主整日寻欢作乐,不理朝政,最终丢失了江山,因此他所作的《后庭花》也就成为了亡国之音。
如今诗人杜牧夜泊秦淮,在这样的一种情形下又听到此曲,他的心情应是怎样的呢?我们一起来欣赏杜牧的《泊秦淮》。
(板书:泊秦淮)
这是一首绝句还是律诗呀?(五言绝句)
二、学生自由朗读诗歌,整体感悟。
三、学生示范朗读再全班齐读。
四、赏析诗歌。
1、赏析一、二句: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这两句是写什么的?(写景)写了哪些景物?这些景物给你一种什么样的感觉?(写诗人夜泊秦淮所见的景物:淡烟寒水,夜幕朦胧的凄迷景象。
)
谁来把这两句话的意思说一说?(如烟的水汽笼罩在秦淮河上,月光映照着江边的沙岸。
宁静的夜里把船停在岸边,*在酒家。
)
“笼”是什么意思?(笼罩)“寒”字令你想到了什么?(天气寒冷,表明这是深秋时节)除了季节的冷?有没有别的方面的冷?(心的冷)
2、赏析三、四句: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商女,请同学们看一下注解。
(指以卖唱为生的歌女。
)
这两句话是什么意思?谁来说一说?(这时,从江对岸传来歌声,这是不知亡国之恨的歌女在唱《玉树后庭花》。
“犹唱”就是“还在唱”。
这些无知歌女连亡国恨都不懂,还唱这种亡国之音!最后二句作者是在斥责歌女吗?(不是)大家想一想,歌女以卖唱为生,既然是卖唱,就要有听众,有点歌者。
没有听众,歌女也无意唱这个曲子。
大家想一想,这些听众可能是哪些人?(在内忧外患的情形下,还有金钱、有时间、有心情听曲子应该是些豪门贵族)
这些豪门贵族明知是亡国之音,却偏要听,而且是在国难当前的情况下,可见他们是一群怎样的人?(沉湎酒色,寻欢作乐,过着醉生梦死,灯红酒绿的生活)作者面对这样的一番景象,这样的一群人,他的心情应该是怎样的?(感慨、鄙视、忧伤、悲愤)
所以“商女不知亡国恨”,表面是说卖唱的女子不懂亡国之恨,实际上是借题发挥,批评豪门贵族,表现了诗人对他们这种醉生梦死生活的鄙视。
陈后主醉生梦死,亡了国,这些豪门贵族不以为鉴,一样会步陈后主的后尘,除了忧伤、悲愤、鄙视外,从作者对历史兴亡的感慨中,我们还可感受到作者那颗忧国忧民的心。
板书:借题发挥
商女豪门贵族
主题:对醉生梦死生活的鄙视和对历史兴亡的感慨。
五、齐读并背诵全诗。
要求:读出忧伤、悲愤。
六、积累:
1、《题临安邸》。
题临安邸
[宋]林升
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
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卞州。
[翻译]青山之外还有青山,高楼之外还有高楼,湖中的游客皆达官贵人,他们通宵达旦与歌*舞女一起寻欢作乐,纸熏金迷,这种情况不只何时才能罢休?暖洋洋的春风把游人吹得醉醺醺的,他们忘乎所以,只图偷安宴乐于西湖,竟把杭州当成了汴州。
[简析]
这是一首写在临安城一家旅店墙壁上的诗。
公元1126年,金人攻陷北宋首都汴梁,俘虏了徽宗、钦宗两个皇帝,中原国土全被金人侵占。
赵构逃到江南,在临安即位,史称南宋。
南宋小朝廷并没有接受北宋亡国的惨痛教训而发愤图强,当政者不思收复中原失地,只求苟且偏安,对外屈膝投降,对内残酷迫害岳飞等爱国人士;政治上腐败无能,达官显贵一味纵情声色,寻欢作乐。
这首诗就是针对这种黑暗现实而作的,它倾吐了郁结在广大人民心头的义愤,也表达了诗人对国家民族命运的深切忧虑。
诗的头两句“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抓住临安城的特征:重重叠叠的青山,鳞次栉比的楼台和无休止的轻歌曼舞,写出当年虚假的繁荣太平景象。
诗人触景伤情,不禁长叹:“西湖歌舞几时休?”西子湖畔这些消磨人们抗金斗志的yin靡歌舞,什么时候才能罢休?
后两句“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是诗人进一步抒发自己的感概。
“暖风”一语双关,既指自然界的春风,又指社会上yin靡之风。
正是这股“暖风”把人们的头脑吹得如醉如迷,像喝醉了酒似的。
“游人”不能理解为一般游客,它是特指那些忘了国难,苟且偷安,寻欢作乐的南宋统治阶级。
诗中“熏”“醉”两字用得精妙无比,把那些纵情声色、祸国殃民的达官显贵的精神状态刻画得惟妙惟肖,跃然纸上。
结尾“直把杭州作汴州”,是直斥南宋当局忘了国恨家仇,把临时苟安的杭州简直当作了故都汴州。
辛辣的讽刺中蕴含着极大的愤怒和无穷的隐忧。
这首诗构思巧妙,措词精当:冷言冷语的讽刺,偏从热闹的场面写起;愤慨已极,却不作谩骂之语。
确实是讽喻诗中的杰作。
2、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杜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