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教师到教育家(连载)
从教师到教育家(连载)
从教师到教育家(连载)作者:东缨来源:《成才之路》 2012年第35期第五章筑巴比伦塔25. 一切皆是洪宗礼(中)心灵底片之三——思维品质:循“道”。
道是事物本质及演化规律。
老子曰:“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即大道通天。
那么,如何寻找通天大道呢?杨振宁讲“成功秘诀”的第一条就是“面对原始的问题”。
见人之未见,发人之未发,让思维触角直指没人开发的处女地,探索的屐痕奔向“尚无人烟”的区域。
为何极少有人正视原始问题?因它需要的投入太大,付出太多,能力太强,又没有借鉴和参照,如同穿越飞沙走石的大漠,谁都不知道你何时何地倒下了。
洪宗礼却是个彻里彻外直面原始问题,“深入虎穴”而苦苦觅道的弄潮儿。
当人们也思考该向改革索取质量时,他的编写教材“尖兵班”已“独上高楼”;当国家吹响“一纲多本”的号角时。
他的“洪氏教材”已“登堂入室”;当第八次课改之舰匆匆启航时,“洪氏教材”已誉满神州而一览“无限风光”;当一些人也想拼力编教材时,他的中外母语教材研究的特大乐团已“雄鸡一唱天下白”……不少人将这种早干、先干、快干的运作,称之为思维超前、行为超凡、结果超越的“洪宗礼现象”。
其实“超前”“超凡”“超越”只是表象,像果实之皮,地层之表,果核什么质地,地心什么结构,不少人压根儿不曾看到。
洪宗礼思维品质、行为走势,是在淡泊明志、宁静致远之中悉心地寻找规律,凝视规律,遵循规律,一步一步坚实地循道而动、踏道而行。
说“洪宗礼现象”不错。
但有的人将洪宗礼看作超人,好像他有什么先见之明,有某种预知天赋。
错了!洪宗礼哪能推断明天,预知未来?他的理念原点并不高深,践行的步骤亦属常识:只是一心一意地看脚下的地,走眼前的路,做自己的活,想母语的事,谋划该突破的一道道难关,履行肩头的沉甸甸责任。
他在《语丝》中有一句精粹的哲思:“收获何必等明天,今天的奋斗就是明天的收获。
”不过,事物的逻辑就是如此:作为先行者的他,越是自己的,越是大家的;越是今天的,越是明天的;越是目前的,越是未来的;越是改革现实所遇的“老大难”,越恰是中国语坛攻坚的突破口。
从教师到教育家(连载)
从教师到教育家(连载)作者:东缨来源:《成才之路》 2012年第16期第三章教坛的魔杖14.开课堂百窍(上)课堂,是一条闪烁着德光智彩的河。
指挥莘莘学子竞赛般游向水天交接处的远方,教师当科学地授以精简却管用的游泳术。
这里的引领学问大得很、深得很。
要一一点燃兴趣之火,全员唤醒沉睡的思维潜能,机智地开垦一块块心灵深处的“处女地”,娴熟地弹奏生命进行曲最强、最美的和弦。
(1)“道可道,非常道。
”老子《道德经》的起句就谈了道。
揭其神秘的面纱,那为万物之源、天下之主,即蕴藏事物自身之中只可意会难以言表的道,实乃宇宙的大道理、大法则、大规律。
大道管着小术,规律支配运行。
然而,不能光有大道而没有小术,光懂得规律而不思谋循规而行的举措。
洪宗礼却是眼望远方、脚踏近土,时时着意将教育理念付诸教学践行的人。
他从实践中提炼的“五说”语文观,是带有民族特色的语文真经,蕴藏着教书育人的大规律。
对这五条,洪宗礼视其为指南针,在实践中验证它、校正它、发展它,在永不休止的教学工作中登陟高山群峰。
他心知肚明,教育理念还不是教育现实的生产力,光靠一些正确的理念是指导不上去教学的,若想将其化为教育教学实实在在的血肉,必得借助于教学论、教学法———一条转化教育理念的桥梁。
必须架起这座桥梁,让它顺畅、平稳、高效、智慧地直通学生的心灵深处。
洪宗礼边想、边干。
他以“五说”为桥墩,以数百节语文改革课为原材料,以一篇篇比较、反思、深探的教学札记为桥面,反复实验苦干数载,一座教学法的坚固的桥宣布竣工。
洪氏教学论———诱导式的语文“双引”教学法就这样诞生了。
(2)“双引”教学法,即引读、引写教学法,为语文改革插上了神奇的两翼。
一个“引”字,妙得传神。
“引”为导,导为带,带为领。
如此这般,就与传统的教师逐句讲析课文和指导学生机械模拟范文的读写教学法划清了界限。
引读、引写,这四个字表述得再精简、浅显、明快不过了。
“双引”法,说来易,做起难,做好了尤难。
我曾向洪先生发问:“双引”教学的要义是啥?他说,要义有二:一是最大限度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自己去读、去写;二是把学习规律、学习方法的“万能钥匙”交给学生,引导他们广泛熟练地读和写。
从教师到教育家
从教师到教育家第四章剪春入卷来17. 蓝图绘洞天[开篇寄语]:别有洞天的蓝图是一个美丽的梦。
它让人心驰神往,翘足而待。
但若将蓝图上的一笔一画“写”进现实,可不像白纸写字画图那么简单易成,一路上几多明坎,几多暗沟,几多扑面袭来的暴风雪,需要创业者仰望长空,脚踏大地,坚韧如鸣镝飞射,勇敢以生命相许,胸襟能海纳百川,睿智赛将帅用兵,当然,这里也包含常常无奈的翘待,几分无助的苍凉。
洪氏教材就是这样走过来的……一事业就从这里起步了。
自1984年冬季起,洪宗礼带领教材编写组的老班底没日没夜、没节没假地干开了。
每个人心不旁骛,几乎到了忘我的程度。
那是一段如火如荼的日子。
他们正编写的单元合成型语文教材是个何等模样的呢?又有哪些独树一帜的特色追求呢?新体系是实验教材蓬勃的生命。
洪氏教材建立起“一本书、一串珠、一条线”的单元合成结构体系。
谁听说以往教材,有这么“三个一”的新奇组合法?只有洪宗礼想得出来。
他把语文教学多元目标和繁杂内容给予了科学分解、优化组合并艺术化地推出“三个一”新体系。
“一本书”,是说语文教材不按读、写、知分科,一学期只用一册教材,而且全套教材是一个具有整体结构的有机教学系统,是一个大的读、写、知综合体。
“一本书”是一张经纬分明、纵横有序的语文训练网络。
“一串珠”,是说除开篇的“名人学语文轶事”外,全套教材共有36个“珠”式单元。
每颗“珠”,是一个单元读、写、知配合训练的小“集成块”综合体,又是全套教材训练体系的一个阶段训练点,点点相联,形成系统;珠珠相串,结成网络。
“一条线”,指贯穿全套教材的是以读写听说能力训练为主的多股交织集合线(包括语文能力训练线、知识结构线、思维发展线和学生学习语文心理发展线)。
正是这条线,串“珠”成“书”,形成有层次的螺旋式的训练序列。
新编写体系很奇很特,奇在珠链,特在合成。
其宛如烧菜,将油、盐、酱、醋、姜、葱,按比例合而成之;又如将许多乐器,合奏成一支和谐的乐曲。
大视界是实验教材活的灵魂。
从教师到教育家(连载)
从教师到教育家(连载)作者:东缨来源:《成才之路》 2012年第10期第二章风正一帆悬风停雨歇,天遂人愿。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的洪宗礼,心空澄鲜,智光四射,打拼在教坛圣园,冲浪于改革潮头,书写着一串串美丽而动人的故事……6. 望尽天涯路【开篇寄语】:有勇无智不成大器,有智无勇俨然故我。
智勇合璧才可以进入人生的创造境界。
那么,勇和智从何而来?透视洪宗礼人生轨迹不难看到,是从学中来,从练中来,从思中来,从望尽天涯路中来。
一二十世纪进入八十年代以后,呼啸着的中国列车进入风驰电掣般的提速期。
从“不惑”岁月走向“知天命”阶段的洪宗礼,也进入了人生发展的节点之处。
历经二十余年的积蓄、沉潜、修炼和预演,终于像潜生暗长了多年的山参一样,面世后受到人们大加赞赏;更像静静而淌的长长流水,突然间水急澜生、波奔涛涌,溅起一朵朵飞浪,让人拍案称奇。
泰山不却微尘,积少叠成高大。
真经来自平淡,功力得于漫长。
金风扑面,秋色满眼。
洪宗礼完成了从一名优秀教师向一位教育名家的跨越,在中国语文教育的园圃里,进入了繁忙而愉悦的创造收获期。
后来者会不解地发出一串问题:教师的创造期是怎样到来的?这里有无一条捷径可走?洪宗礼的成长之路有哪些可资效仿的启示?这些启示放置四海而皆准吗?教改难,科研难,语文天地创新尤难,路究竟在哪儿?每个人都可以像洪宗礼那样收割一片秋光吗?还会有各种各样更细密的问号,具体涉及语文教学的定位、语文教师的拥有、语文教法的奥秘、语文能力的提升、语文教育的追求等等。
千水奔腾源一处,万木峥嵘本一根。
问题种种,都聚焦于一点:名师名家如何更快更好地走上成长、成熟、成功之路。
而洪宗礼的探路、开路、想路,恰恰极好地回答了这些质疑。
二探路,就是抬头看,即左顾右盼地学,东张西望地学,上天入地地学。
学如探海,越学越觉得海之深远,浩渺无垠。
能有这种认识,也是在他浸渍了种种教训的苦涩之后。
1960 年秋,初上教坛时,有同事正告他说:“语文教师面前有两座山:备课文,改作文。
从教师到教育家
爱可以改变一切读《从教师到教育——洪宗礼评传家》这本书,让人在文字的穿梭中认识一位大家,——洪宗礼先生。
有一种亲切:青春的跋涩,犹如当年的我,似曾相识;有一种感动;孤独坚守,终身探索,不懈追求;有一种震撼:镌刻生命之杯,在平凡之中书写伟大!他从普通教师中来,他离我们是那样近,他离我们又是那么的远。
伟大与普通常常只有一步之遥,这一步就是就好比是洪先生说的“路在脚下”,“路一直在延伸”,然后看我们怎么去‘躬行’。
在教育之路上前行,这是我的所愿。
如何在这条路上能走出自己的一番天地?洪先生说“在学、做、思中增加知识积累、文化积累、情感积累和思想积累,在积累的沃土上丰富自己,成长自己,强大自己”!他将毕生的精力献给了母语教育,在母语教育中建造了“巴比伦塔”,在平凡中成就伟大。
那么他从教师到教育家的嬗变藏怎样的生命密码呢?“我深爱着泰州,深爱泰州中学,深爱神圣的语文教坛”!洪先生质朴的话语似乎给了我们启迪。
原来爱可以改变一切!作为一名教师我们需要以教为乐,视学生成长为至乐的“乐教之师”。
孔子育人“有教无类”,不知多少人仰慕其名望而追随。
孟子欲“得天下英才而教之”,愿助英才更上一层楼。
苏霍姆林斯基说:“如果要问我在我生活中最主要的东西是什么?我毫不犹豫地回答:对孩子的爱。
”在这个时代,我们更需要热爱教育、热爱学生,将“桃李满天下”视为人生至乐的教师!我们需要愿将教育火种播向世界每一个角落的“博爱之师”。
一位真正的教师,就是一个强大的教育磁场,他(她)能够在任何时候、任何场合,用自己的爱心、激情与人格魅力去影响他(她)遇到的每一个人,让每一个与他(她)相处过的人感受到教育之美与人生之美。
就在岁月不经意地一唱一和中,我已从教18个春秋了。
学生们来了又走,走了又来,不经意间,我已先后做了十几年的班主任了。
学生们给了我很多东西,他们让我笑过,让我哭过,也让我感动过。
在他们的成长中,我也逐渐成熟起来。
我感谢他们,是他们让我在过去那么单调的生活中,感到了快乐和满足;是他们让我有了成就感,带给我的还有感动、伤心和震撼。
从教师到教育家
从教师到教育家
东缨
【期刊名称】《成才之路》
【年(卷),期】2012(000)009
【摘要】第二章风正一帆悬8."平民"校长[开篇寄语]:是领飞的雁,是断后的兵,是强劲一个团队的主心骨,是学问讲台与道德高地的雕塑——中国的校长啊,都该像洪宗礼这样走,走出一位大教师的人生轨迹。
(1)在改革初期气势如虹的1983年5月,洪宗礼被提升为泰州中学分管教育、教学与科研的副校长。
【总页数】2页(PI0003-I0004)
【作者】东缨
【作者单位】不详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451.6
【相关文献】
1.哪些教师能成为教育家--从河南省中小学教师职称评审标准谈起
2.有助于学生发展的教师学习——美国教育家琳达·达林-哈蒙德论教师教育
3.教育家型教师:引领高品质教育发展的中坚力量--以扬州市培养“教育家型教师”实践探索为例
4.更新教师教育观念全面提高教师素质(笔谈)——“教育家”:教师培养规格的价值取向
5.创新教师教育,造就优秀教师和教育家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从教师到教育家(连载)
从教师到教育家(连载)作者:东缨来源:《成才之路》 2012年第14期第三章教坛的魔杖12. 寻思维之钥[开篇寄语]:想是一个总开关。
开发思维潜能是可持续、深层次、无止境的资源性开发。
此种开发的锐利武器是辩证思维的哲学。
如果给教育教学活动注入了哲学思维高远而精深的气质,会最终找到“登堂入室”之钥。
洪宗礼的语文教育思想之高,就高在融哲思高度于语文教育之中,让哲学成为语文学科的坚挺支撑。
一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
即是说,有些指点迷津的箴言良语确实饱含着醍醐灌顶般的训谕效应。
这就应了那句话:读千卷书不如行万里路,行万里路不如仙人指路。
洪宗礼在争分夺秒地“抢救”语文教学,又讲课又著文。
当取得了成功的喜悦且存几分自我陶醉之时,一个指路的“仙人”来了。
他,就是恢复了原职的泰州中学于一平老校长。
这一日晚上,洪宗礼正埋头写教案,于校长进来了。
他停下笔,从对方那双专注而深沉的眼神里,看出这位上世纪30年代毕业于上海正风文学院的学者型校长似乎有什么话要说,便连忙站起来让座。
老校长与他面对面膝触膝地坐下,盯着他的眼睛,语重心长地说:“你想过吗?埋头教书,充其量只是个教书匠。
只有既教书,又看路,投身教学改革,才能成为真正的好教师,才可能成为一名教育家。
”灯光映照老校长那星光般的眼睛,那声调不高的话语像幽谷钟鸣,字字敲击着洪宗礼的心灵,让他久久凝思。
说得多好啊,自己也已过不惑之年了,怎么没有想到自我发展的这一层呢?是啊,埋头教书,可以获得教学成果,可以送一批批学子进大学,可以享受“得英才而教之”的甜美,可以做一个安分、称职的教师;然而,抬头看路,投身教学改革,才可能更好地探“语文”教学之路,求语文教学之“真”,解语文教学之“谜”呀!联想到叶圣陶、吕叔湘等大家撰文“救救孩子”的疾呼厉唤,他的眼前敞开了一条路,一条改革语文教学“少慢差费”的路!就像具有非常历史意义的时刻会决定历史进程一样,这一个夜晚的短暂谈话,真正成了洪宗礼语文人生弃旧图新、远走高飞的人生节点。
从教师到教育家(连载)
从教师到教育家(连载)作者:东缨来源:《成才之路》 2012年第36期东缨第五章筑巴比伦塔25 一切皆是洪宗礼(下)(3)几度风雨,几度雪霜,一路耕耘,一路收获,从春光烂漫到秋霜染头,从普通教师到教育大师,踏去坎坎坷坷、跨越波波折折而向我们一步步走来的洪宗礼,只是为师者的普通一兵吗?他的思维轨迹,他的行走方式,他的奋斗,他的跋涉,他的突破,只是一个特例吗?那丰富的底蕴昭示了什么?他究竟代表了谁?洪宗礼说,他是中国教师长河里的一滴水,中国教师高山上的一抔土。
笔者想说,他绝不是普通的一滴水、一抔土,而是长河潮头的一朵浪花,高山峰巅的一块巨石。
“人的本质并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实际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从马克思提供的这一窗口看去,洪宗礼已不属于他自己,也不只属于泰州中学乃至所在的江苏省。
那么,他属于谁?他是中国基础教育改革大写着的一个符号。
他是中国当代教育科研最鲜明的一张名片。
他是中国教师军团精干的一名尖兵。
他是一支跨国教育分队可敬爱的一位旗手。
如此看来,他再不是小我,而是一个有广泛覆盖、深刻内涵的大我。
这个“大我”超越地域,甚至超越时空,从历史深处走来,向着教育的明天走去。
他代表了中国教师的主脉和前沿。
洪宗礼怀有中国教师超凡的情操、心性、良知、眼界、思维、智慧,自觉地接受重重负荷,迎来严酷挑战,苦心孤诣地思虑着将职业变为事业之路上该锁定的前方目标,该刷新的教育理念,该燃烧的内在激情,该厚积的学养素质,该锤炼的艺术个性,该强化的科研触角……并且,累月经年,孜孜矻矻,经得起孤寂,耐得住平淡,用实实在在具体的学、做、思,铺出脚下伸延远方的路,回答历史的叩问:以“忠于职守”交出对职业的答卷,以“精益求精”交出对专业的答卷,以“以身相许”交出事业的答卷。
只想着生活琐碎的人永远看不见大事,只做小事、细事、边缘事的人,迟早容易成为被边缘化的人。
然而,像万万千千教师家庭一样,洪宗礼也有那么多不可不做的生活琐碎事。
从教师到教育家(6)
从教师到教育家作者:东缨来源:《成才之路》2012年第34期第五章筑巴比伦塔25 一切皆是洪宗礼(上)【开篇寄语]:一个人见证一段历史,也为他所处的历史所见证。
一个人心灵盛着一个宇宙,这个宇宙也映照了他的心灵。
当天人合一、物我一体、身心融透时,这个人就完完全全属于这个世界、这个时代了。
此时,笔者即将为本书“打烊”,久久凝思着案头洪宗礼文集和他主编的教材、《母语教材研究》,以及他的来信、他的电话记录,才蓦然发现,自己已生活在洪宗礼的博大世界里,眼前是洪宗礼,耳畔是洪宗礼,脑海是洪宗礼,一切皆是洪宗礼……在本书末节,笔者对若干关于主人公的疑问尝试作答,诚然比不上历史老人那板上钉钉的结论之言。
一江南有那么多青山绿水之处人才辈出,神州更有那么多物华天宝之所人杰地灵,举国还有那么多钟灵毓秀之城人才荟萃,为什么偏偏在原来鲜为人知的小小泰州——中国地图上很不起眼的江北小城,竟然产生了洪宗礼?不错,1960年秋洪宗礼踏上这块安身立命之地时,泰州城不过“三里之城,七里之廓”,2万人,全泰州市(含郊区)也不过13万之众。
然而,这里却是一片神奇的土地。
这里是施耐庵、柳敬亭、郑板桥、梅兰芳等文化名人的故里。
这里是岳飞、范仲淹及晏殊、孔尚任、李汝珍、林则徐、齐白石等英杰名家生活或履任过的地方。
文化的清泉源远流长奔来,滋润着这儿每一寸土地。
精神的烈焰穿越时空射过,这儿闪烁着生生不灭的火光。
一眼一文化,一步一历史。
先哲乡贤的学问涵养,如大气芬芳,随处可以闻觉;其醒世路标,似山石突兀,世世代代承立在乡人的心坎。
泰州中学校园这块风水宝地,更能拍打后来教育者的心魂。
因为走进历史的纵深之处,曾有两位闻名的大教育家在此办学育才。
一位是北宋胡瑗,另一位是明代平民思想家、泰州学派创立者王艮。
薪断火传,精神不老。
如种子遇土发芽,似芳草逢春又绿。
千载文化熏陶对有准备的头脑受用终身。
一位位大家的精髓在立志干一番事业的后继者身上激起火花。
溯古系今,泰州中学有于一平、潘家汉这样身正、品高、学深、志远的老校长,有一大批德才俱佳、和谐向上的教师——一个利于人才发展的教育生态,让洪宗礼找到了圆梦之园、为学之地,建业之所。
从教师到教育家
从教师到教育家第五章筑巴比伦塔22. 特大交响乐团(上)[开篇寄语]:组合思维,集体智慧,统一指挥,兵团作战,是当今运作超大型工程并确保成功的黄金之路。
这里,兵团的同步协力,源于战令畅达和指挥无误;战令畅达和指挥无误,源于精到运筹和超一流组合;精到运筹和超一流组合,源于帅者的智慧、才干、魂魄、人格等“集成块”的综合效应。
这,极像指挥大师指挥交响乐团的演奏呢!一洪宗礼就是这样一位超级指挥。
1997年开题的“中外母语教材比较研究”,在整整三载一千多个日日夜夜里,由于洪宗礼的出色指挥,六十多位教授、专家﹙有三位外国专家﹚全神贯注地演奏出和谐的第一乐章,到2000年9月,一套五部208万字的《中外母语教材比较研究丛书》问世了。
乘势而上,乐队又扩大“战果”,推出新曲,一部58万多字的《当代外国语文课程教材评介》随后诞生。
进入新世纪之后,这支乐队一步步地演化成跨国界、跨州界特大型的交响乐团。
上一节,笔者猎取了国外那条线上一些学者、大家的几个镜头。
这一节,我们把摄像机的镜头摇向国内,对准把目光凝视中国百年母语的专家们。
2003年底。
北京图书馆阅览大厅。
一位发鬓花白的女学者正端坐窗下的桌前,仔仔细细地摘抄着1902年清政府制定的第一部统一的学校课程文件《钦定学堂章程》。
她时而在大笔记上抄写,时而对着古书沉思,时而又简评几行,任思维在大脑里驰骋。
女学者叫江明,中央教科所理论室主任、研究员。
因对洪宗礼为人的敬重,对他坚守的事业的向往,她早就关注起他的人生之旅。
自从进入洪宗礼主持的课题组,领回了繁重任务的她,突然昂奋得像个年轻人,开始对百年中国教材的寻根溯源。
一年间,她不分寒暑,不论节假日,起早贪黑,奔到京城一个个大图书馆——人教社图书馆、北师大图书馆、北京图书馆……查阅、查阅、查阅,记录厚厚几大本上百万字的原始资料,对百年学校教育、教材编制的轨迹尽可能进行了深层次的考证,又用了一年多的时光写下了50多万言的百年教材研究文字,成为课题组演奏中国百年语文之歌的首席小提琴手。
从教师到教育家
从教师到教育家作者:暂无来源:《成才之路》 2012年第6期第一章青春的跋涉5. 舞台与人生【开篇寄语】:尼采说:“不同灵魂有着不同的宇宙。
”笔者说:“不同时空演绎不同的追求。
”伏契克说:“生活里是没有观众的。
”在人生或有形或无形的大舞台上,帷幕已经拉开,每人都随心所欲地表演自己的角色,都在讲述着自己心灵的故事。
(1)1964年夏秋之际,泰州中学语文组一批风华正茂的教师,起早贪黑排练着一出话剧——《年青的一代》。
在教导主任孙志宽、多才多艺的刘毓老师的导演下,大家很快进入了各自角色,紧张的业余排练在物理实验室有条不紊地进行着。
这出四幕话剧是青年人生活道路的一面镜子。
剧本描写地质大学毕业生肖继业为开发大西北地下宝藏到青海地质勘探队,因夜以继日奔劳腿患重病,而他的同学、烈士后代林育生则假借腿疾回到上海家,并以假医疗证明拒绝归队。
于是,在一对好友之间展开了两种人生观、两种幸福观、两种价值观的激烈冲突。
时下,度过灾难后的中国,如同战士走出恶战的寒冬,拥抱着和平的春光。
泰州中学的校园也成了一片明媚的乐土:书声朗朗,笑声朗朗,歌声嘹亮。
生命勃发着鲜活,激情律动着释放,追求燃烧着憧憬。
“到农村去,到边疆去,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的口号和誓言,令同学们壮怀激烈热血沸腾。
忽一日,听说学校组织大家到市工人文化宫观摩话剧《年青的一代》,全校学生高兴得像放飞的鸟群,不少人连蹦带跳地喊叫起来。
是啊,泰州小城虽有剧团,偶尔演出的也只是扬剧、准剧什么的,谁知道话剧为何物啊!况且,更吸引眼球惊喜心窝的,是这台话剧还统统由本校青年教师策划演出的呢!紫色大幕轻轻拉开了。
灯光眩目,布景逼真,上海一家小客厅。
肖继业、林育生、夏倩如、林岚等剧中人物,活灵活现地走上来了。
噢,肖继业是洪宗礼老师扮的!太帅气了!那演林育生的是顾继武老师!真棒!那亭亭玉立的夏倩如——地质学院应届毕业生,由顾复珍老师演的,她才从师大毕业四年呀,装得好像啊!场下轻声议着,但很快地就鸦雀无声了。
从教师到教育家
从教师到教育家第四章剪春入卷来18.洪氏“集团军”(1)压力和动力是同根连理枝。
坚持和突破乃一对孪生子。
挑战最烈处,孕育着出路最大处;遭遇最困难时,往往是最有希望时。
1990年,对洪宗礼及其伙伴们是至为重要的一年。
洪氏实验教材先后四易其稿,在中国语坛卷起一股大浪;其滚动式试教,也以第一二轮基本完成,第三四轮在省内外的部分学校正持续有序进行的态势,形成一股不可小觑的冲击波。
是年暮春四月,绿满泰州,杂花生树,蝶舞蜂飞。
“单元合成,整体训练”语文实验教材第三次理论研讨会在泰州召开。
全国中小学语文教材审定、审查委员和来自北京、上海、浙江、辽宁等省的53位著名语文教育专家参加了会议。
全国政协常委、中国少儿出版社社长兼总编、著名语文教育家、叶圣陶的长子叶至善来了。
全国中语会理事长、著名语文教育家刘国正来了。
全国中学语文教材审查组组长、北大著名教授冯钟芸来了,审查组成员顾黄初教授、张鸿苓教授来了。
欧阳黛娜、林炜彤、徐振维等全国知名的特级教师来了。
数所大学专家、一些出版社的主编来了。
聆听主编洪宗礼汇报。
参观实验成果展览。
观看教材试点校系列录像课。
再听海安县实验介绍。
与会者睁大了错愕的目光,为拓荒者披荆斩棘、用心血汗水浇灌的五花秋色,为建筑师拔地而起的语文大厦的智光异彩,为原来不可思议的事情,在洪宗礼他们“精卫衔石”的超强度的奔劳中,竟神话般地定影现身了的奇勋。
大家听得有滋有味,都为洪氏教材移动了体系大山而感佩不已……这次会议过后恰好一个月,国家教委教材办主任游铭钧闻讯,在省教研室负责人郑君威、窦履坤等陪同下专程来泰,考察洪氏教材。
是时,国家教委在全国各大区部署八套全科教材。
考察一连三天。
听课,看成果展览,看实验报告,开各类座谈会,向主编询问,第一手材料让他心里很有底儿,游铭钧为新发现的一套比较成熟的初中语文教材喜形于色。
他充分肯定了“这套面向农村、面向大多数,又有许多优点和自己特色的教材”。
他回京后,国家教委行文,决定把洪氏教材在国家教委立项,同时,拨发5千元为实验经费。
从教师到教育家(连载)
从教师到教育家(连载)作者:东缨来源:《成才之路》 2012年第31期东缨第五章筑巴比伦塔23. 赤诚的情怀(上)[开篇寄语]:一步一拜,从数千里外的家乡奔至朝圣地;一程一坎,哪管千难万险也取经西天,为一种信仰九死无悔地守望着———像德兰修女那样,承载完完全全无私忘我的心灵,诠释人性至善、人格至高的完美;像武训那样,其问世是回答中国教育的一个邀请,其一生是上天赠给华夏文化的一件珍奇。
这是什么?是宗教的情怀,一种超越世俗的、追寻精神境界的普泛的情怀。
其内涵的核心元素是信仰,外显的迷人光景是执著。
对事业痴迷着魔了的洪宗礼,也修炼出了如此的一种情怀。
一、从事中外母语比较研究,第一步得有足够研究的中外母语教材及有关信息资料。
这可急坏了一向心急火燎的洪宗礼。
他天天为此操心,到处找朋友帮忙,不惜一切代价购买。
他拜访一些大使馆的人员,找到可能使上劲的校友,接通各种八竿子打不着的“转折亲”为此出力,奔赴南京、上海、北京等城市的各大图书馆,发信函网上征集……他随中国优秀教师代表团出国考察,也一门心思地专注于此。
2000 年10 月欧洲行。
在法国巴黎,第一个晚上。
洪宗礼通过柳士镇,约来原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教授、现中国驻法大使馆教育处的一等秘书张新木。
张曾参加过课题组的开题会,并代表西语系发言。
此时,异国他地相见,家乡人亲热非常,谈起新世纪母语研究的庞大计划,张新木惊愕地睁大了眼睛,又惊又喜乐得合不上嘴。
“你们说吧,让我做些啥?”张新木微笑着转向洪宗礼。
洪宗礼兴奋极了。
没有寒暄,省去问候,当即向他布置了收集教材、撰写卷首导语、译介法国中小学教材大纲和请法国知名专家评述法语教材等一串儿任务,张新木满口应承了。
洪宗礼又提起法国周边的瑞士、比利时等国。
张新木也一口将这些国家母语教材的搜集、翻译、评介等任务包下来了。
是夜,宾馆窗外,塞纳河的岸灯船影摇曳着粼粼波光,对岸的埃菲尔铁塔上下人流如织,巴黎笼罩在美丽而神秘的诱惑里。
洪宗礼、柳士镇、任范洪、张新木却在世界大都市之夜,开起了科研课题的策划会,人们的心沉浸在无以名状的神圣与激动的抚摸之中……在瑞典,斯德哥尔摩。
从教师到教育家(连载)
从教师到教育家(连载)作者:东缨来源:《成才之路》 2012年第8期东缨第二章风正一帆悬7. 守望杏坛人生苦短,心志求长。
只有在志与趣的峭岩间攀寻,方能触摸九天奇境,生得无愧,活得无悔。
这里,决定需要人的是守望。
守望,是一颗赤诚的心与一种痴迷的情的媾和。
洪宗礼心驰神往“卖身”语文教育五十年的精彩人生,完美地诠释了“守望”的内涵。
一20 世纪80 年代,中国像一团燃烧的火。
这时的洪宗礼,在江苏语文界脱颖而出。
他的语文课,总是吸来省内外大批“粉丝”前来观摩。
他的语文论述,也总有大量读者悉心拜读。
1981 年,他很快由教研组长擢升为教导主任,一跳两级,翌年就升为主管教学和教研的副校长。
只是在这个位子他再没提升,一直“副”到2004 年退居二线。
他是缺失为官的素质吗?不是!他没有荣升机遇来叩门吗?也不是!他因个人过失或犹豫错失了机遇吗?还不是!个中情形及原因还待笔者一一叙说。
二第一次机遇在1983 年。
那年春天,泰州市(当时为县级市)一次免去市委八个常委,要补八个常委。
洪宗礼是等额待补的一个,拟定的职务是常委、宣传部长。
扬州地委傅钟华书记和组织部长来到泰州,在乔园宾馆召开考察座谈会。
座谈分两组进行,每人半天。
其他受考察的人都是滔滔不绝讲了一两个小时,一位原泰州市某领导细针密缕地“汇报”了近三个小时,似乎还嫌时间不够哩。
而洪宗礼坐在一边,从早到晚始终缄默,一言不发,让人摸不清他究竟想些什么。
应该说,生活的路此刻在他面前正展示着关键性的急就章。
这种充满戏剧性和生命前程攸关的时刻在个人一生旅程中都是罕有的机遇。
这种机遇往往出现在某一天、某一小时乃至某一分钟。
而当事人的一句话、一个举措、一个决定,则超越时空地影响了这个人未来的命运走向与生活道路。
如此说来,洪宗礼是该想个仔细、备得厚实、谈得精彩,以便顺顺当当地渡过考察关,明朝荣登宣传部长的宝座。
谁料想,此时此刻的他,全部心思并未在此———人生岗位可能的新变化。
他仍旧想着他钟爱的母语,那不想舍弃不愿分手的母语,那母语教材的编写与试验。
从教师到教育家(连载)
从教师到教育家(连载)作者:东缨来源:《成才之路》 2012年第22期第四章剪春入卷来19.百炼五彩石(上)开篇寄语:古今成大事者,莫不似补天的女娲。
洪宗礼二十五载铸造精品教材,视质量为教材的生命,视教材为自己的生命,精益求精,融通古今,连接中外,不就在百炼五彩石,以修补教材这一片蓝莹莹的天吗?一电话急促的铃声,打断我的思路。
自三月上旬赴泰州采访洪宗礼归来,我陷入关于他人生这部书的大纲细目的苦苦推敲里。
电话恰是洪宗礼打来的,声音低沉、苍老且夹杂着几分焦忧。
我翻开自订的八开纸采访本飞快记录。
他讲述一篇将换去的选文历经数年的运行情形。
被换课文为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雨果作品《“诺曼底”号遇难记》,原因是江教社和人教社小学课本已选了同一文章,篇名《船长》。
换上哪一篇呢?换上的文章必也是外国作品,作者知名度不低于雨果,800字左右的小说,语言风格适合教与学,城乡类学校不同水平大多数师生都能接受……为此,洪宗礼请了多人参与选文。
专搞当代文学研究的南京大学丁帆选了一百多篇,中华书局一老编辑选了一百多篇……从几百篇选文中,洪宗礼初步选中了美国19 世纪最好小说家霍桑的作品《大卫的机遇》,该文九百多字,主题也较好。
这篇小说讲了三个故事。
大卫劳累睡去。
一富商见他和善,想认他为干儿子,见他睡熟,作罢。
一美女来了,想嫁给长得漂亮的大卫,见他熟睡而离去。
有两个强盗要杀他,抢他财物,狗跑来了,吓跑了两个强盗……洪宗礼请才气出众聪灵过人的无锡市锡山一中唐江澎编这篇课文。
他读了不下200 遍,仔细研究了每个字、每个标点,设计了四个层次的开放式探究题,反复推敲几十次,做到每个题都有亮点。
之后,他又在本校上课,听取意见。
洪宗礼又在北京海淀区、苏州、家乡宝堰镇农村同时请人试讲。
各地反应都可以。
征求语文专家、大师们意见,听取几所大学外语翻译家的看法,有的认为好,有的认为差,差在语感和语言色彩都不够和谐。
请挑“刺儿”的专家修改,洪宗礼一连十几天围绕这篇文章转,一句话一句话地滤,一个字一个字地磨,他下决心抢救改好这篇文章。
从教师到教育家
从教师到教育家
东缨
【期刊名称】《成才之路》
【年(卷),期】2012(000)031
【摘要】一步一拜,从数千里外的家乡奔至朝圣地;一程一坎,哪管干难万险也取经西天,为一种信仰九死无悔地守望着——像德兰修女那样,承载完完全全无私忘我的心灵,诠释人性至善、人格至高的完美;像武训那样.其问世是回答中国教育的一个邀请,其一生是上天赠给华夏文化的一件珍奇。
【总页数】2页(P彩F-彩G)
【作者】东缨
【作者单位】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哪些教师能成为教育家--从河南省中小学教师职称评审标准谈起
2.有助于学生发展的教师学习——美国教育家琳达·达林-哈蒙德论教师教育
3.教育家型教师:引领高品质教育发展的中坚力量--以扬州市培养“教育家型教师”实践探索为例
4.更新教师教育观念全面提高教师素质(笔谈)——“教育家”:教师培养规格的价值取向
5.创新教师教育,造就优秀教师和教育家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从教师到教育家
从教师到教育家
东缨
【期刊名称】《成才之路》
【年(卷),期】2012(000)006
【摘要】第一章青春的跋涉5.舞台与人生【开篇寄语】:尼采说:"不同灵魂有着不同的宇宙。
"笔者说:"不同时空演绎不同的追求。
"伏契克说:"生活里是没有观众的。
"在人生或有形或无形的大舞台上,帷幕已经拉开,每人都随心所欲地表演自己的角色,都在讲述着自己心灵的故事。
(1)1964年夏秋之际,泰州中学语文组一批风华正茂的教师,起早贪黑排练着一出话剧——《年青的一代》。
在教导主任孙志宽、多才多艺的刘毓老师的导演下,大家很快进入了各自角色,紧张的业余排练在物理实验室有条不紊地进行着。
【总页数】2页(PI0003-I0004)
【作者】东缨
【作者单位】不详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451.6
【相关文献】
1.哪些教师能成为教育家--从河南省中小学教师职称评审标准谈起
2.有助于学生发展的教师学习——美国教育家琳达·达林-哈蒙德论教师教育
3.教育家型教师:引领高品质教育发展的中坚力量--以扬州市培养“教育家型教师”实践探索为例
4.更新
教师教育观念全面提高教师素质(笔谈)——“教育家”:教师培养规格的价值取向5.创新教师教育,造就优秀教师和教育家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从教师到教育家(连载)
第二章风正一帆悬
8.“平民”校长
[开篇寄语]:
是领飞的雁,是断后的兵,是强劲一个团队的主心骨,是学问讲台与道德高地的雕塑——中国的校长啊,都该像洪宗礼这样走,走出一位大教师的人生轨迹。
(1)
在改革初期气势如虹的1983年5月,洪宗礼被提升为泰州中学分管教育、教学与科研的副校长。
偌大的省属中学只有两名校长。
校长潘家汉毕业于北京大学物理系,为人宽厚,处事冷静,宏观高远,微观精细,在洪宗礼眼里,“是我一生遇到过的第一位具有博大胸怀、善于容人的领导。
”他主动担当了许许多多行政要务,给洪宗礼抓业务搞教改留下足够的时空。
这样,一个宽厚仁者,一个拼命三郎,两人成了珠联璧合、佳偶
天成的一对搭档。
他俩携手到1998年潘校长退休,前后密切合作了15个春秋。
而洪宗礼因教改、科研的重大课题尚未完成,一直干到2004年10月,才以中国校长少见的67岁高龄,从领导岗位退了下来。
2008年春,72岁的洪宗礼仍任江苏母语课程教材研究所所长。
“校长不是官!”洪宗礼一向这么说,这么想。
尽管在官本位的中国,各级公务员、几乎所有行当的掌门人都比照官员定级,但洪宗礼却坚定地认为,校长,只是把一所学校挑到肩上的首席责任人。
当时国之基础教育,正从教育资源匮乏期向扩张期的转变期间,校长的工作既管前线,又管后勤;既管校内,又管校外,真所谓千头万绪:吃喝拉撒睡,生死病老退,德智体美劳,党政工团队,上下左右跑,东西南北会。
诚如天津老教育家韦力笑着对笔者说,外界似乎要求校长三头六臂,八面玲珑;校长自己则须约束自己两袖清风,一肩明月。
在特定的教育发展历史时空里,因校长特定的角色多型性、触角多方性、工作多样性,绘出了“平民校长”洪宗礼许多特殊的人生故事。
(2)
洪宗礼心中的目标是“平民”校长。
平民者,百姓也。
平民校长就是不沾染一点儿官气、不脱离每一名教职工的领头人。
他仅仅是泰中教师团队中的普通一兵吗?不!
他是教师之友。
他的办公桌就在教师的办公室里。
他每一天都和教师们一样走进教室上课。
他认为,一个教师如果离开讲台,就如安泰离开大地,终将一事无成。
每逢年节,他总是躬身前往,到每一个教师家探望拜年,面对面地听他们的心声,了解他们的意愿,帮助解决各家的难题。
作为大朋友,他一堂堂地听年轻教师的课,从早上第一节听到下午第六节,从周一听到周六,从教室听到运动场,从文、史、地听到数、理、化。
他特别注意多学一点,多懂一点,了解各学科的本质规律及相互间的内在联系。
听课后,他打开听课笔录,温声细语地与老师谈课。
时为年轻教师的王铁源回忆说:“洪宗礼老师听课特别多,他尤其喜欢听我的课。
我问他‘你干吗偏爱听课?’他说‘我通过听课,看你如何教,学生如何学,教材是否适合学生,课堂教学是原点,是出发点啊!’每逢听完课,他总能提出自己改进教学的真知灼见。
年轻教师就是这样一步步提升起来的!”
作为年龄相仿的朋友,洪宗礼极为尊重中年教师,急他们之所急,帮他们之所需。
他还是教师之首。
他一次次上大型观摩课,给老师们的教改引路,供老师们当靶子研究,让老师们洞明现代课堂的格局和课堂的理想境界。
洪宗礼带头抓教研,探索教与学、讲与练、静与动、知与行、
道与文等一个个难题,一次突破占领一座屹立的山峰,无数突破崛起一个庞大的高原。
洪宗礼还带头践行教师的规范和学校的规定。
要求老师做的,他总是第一个做到并做得尽量好。
久而久之,在老师们眼里,他是一杆旗,这杆旗成了泰州中学教师群体的标志和骄傲。
但有一件事不能不提。
此事对洪宗礼特别重要,影响特别深远。
这就是1984年全省首批评特级教师。
洪宗礼的教绩骄人,著述亦丰,但年龄在报审者中最小。
当时指导思想又偏旧,提出天平要向功劳卓著的老教师倾斜,“小的”要让“老的”。
还有一条不成文的心照不宣的地域条件,苏南是文化发达地区,从宽;苏北则是文化贫瘠地区,从严。
于是,洪宗礼成了最具争议的人物。
推一下,他当毫无抱怨地下到普通教师的群体里;拉一把,又为极有希望大展宏图的他垫起了抬高脚跟的一块基石。
在评审组一次次反复中,他在评选筛子里被筛来筛去,命运的压轴板还是跷起了他,评委们最终让他早几年奔驰起来,这也为未来的中国语文大家的闪亮登场,及早地亮起了绿灯。
这件事给了他莫大的荣誉,更提升了他的内涵和襟怀。
从此以后,他更多了几分宽容。
对老师业务上从严,生活上却尽量从宽,评职称就高不就低。
早晋上一级,就可能早激活一个人,早开发一个大写的人生。
他常常这么想,自己本来就是一名教师,无非比别人多了一些机遇罢了。
(3)
洪宗礼有一双对学子欣赏的眼睛,更有一颗爱生如子的心。
在他的眼睛里,每一个学生都是教师和校长胸前一枚闪闪发光的奖章。
在他心之天平上,每一个学生,都像一座大山高耸入云。
一个也不能放弃!对于一个家庭,孩子是百分之百的希望;对于国家民族,孩子是百分之百的未来。
洪宗礼正是怀揣这样的信念,在全校大会上提出:面向全体同学,必须从最后一名学生抓起!他坚定地认为:“后进生不是天生后进,不是处处后进,不会永远后进。
”他激动地说:“一名好校长必须爱每一名老师,不爱每一名老师的校长绝不是好校长!一名好老师必须爱每一名学生,不爱每一名学生的老师绝不是好老师!”在一所省级重点中学,面对普遍大拼大比高考升学率的潮流,这些话语几等于天籁妙音、教坛绝唱。
学生张蛇宝,绰号扒地草。
是刚上高三年级的最后一名学生。
他基础差,起点低,又不肯钻研,学不进去,渐渐地,他甘心居后,自己对自己没信心了,各科老师也对他束手无策,不知如何是好。
洪宗礼在大会讲话中从张蛇宝说起:“张蛇宝是个宝,不是扒地草,我相信他,只要把他的上进心激醒激活,他一定会学好,真正成为泰中的一块宝!”
会下,他亲自找张蛇宝细细谈心,他觉得补课先补心,心态自信了比什么都重要。
他给他讲一个个后进生“速成”先进生的例子,讲补习旧知识与学会新知识的方法,鼓励他抓紧高三的每一天的每一
节课、每一分钟,就准会有突破的喜悦和高考的凯旋。
张蛇宝激动了,他的眼睛里溅起火星,他的两手也下意识地攥紧拳头。
洪宗礼又请来各科老师为他会诊,各有分工地给他补习吃偏饭。
洪宗礼为他补语文课,每次都从他的实际出发,让他感到有所得有进展有收效。
信心一点点见长,成绩一科科变强,像和面发酵了一样,张蛇宝信心大增,学业也终于赶上来了。
他以高考神变的超越,真的从一片碎石摇身一变成了一块宝玉!
对于一所社会瞩目的重点中学,没有成绩,过不去今天;光有成绩,过不去明天。
洪宗礼和潘家汉校长提出一个折中办法,就是既要马儿好,又要马儿少吃草,更要马儿吃定量的草。
要升学率,又必须按教育规律抓升学率。
规律是什么?洪宗礼的解释就是让学生全面发展,突出个性,学得主动,教得灵活。
1986年秋,洪宗礼任高二五班语文课。
班上有一名“跛腿”的偏才叫唐卫华。
他各门功课学得都不怎么强,唯独作文鹤立鸡群。
周日里,他整天在市图书馆里读书、看杂志,尤其喜欢读小说,写小说,常常写入了迷。
洪宗礼觉察到该生的形象思维能力有专长,极善于编织意识流的故事,人物描写得活灵活现,并能娴熟地运用西方意识流的手法揭示人物内心的矛盾冲撞、个性的叛逆和张扬,有一种引人入胜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