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word版,部编版五年级(上下册)古诗词

合集下载

(完整word版)人教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下册《古诗三首》诗意

(完整word版)人教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下册《古诗三首》诗意

5 古诗词三首牧童【唐】吕岩草铺横野六七里,笛弄晚风三四声。

归来饱饭黄昏后,不脱蓑衣卧月明。

诗意:广阔的原野,绿草如茵;晚风吹拂着野草,还没见归来的牧童,却先听见随风传来的牧童悠扬的愈来愈近的笛声,笛声时续时断,随风飘扬。

牧童回来吃饱了饭,已是黄昏之后了,他连蓑衣也不脱,就躺在月夜的露天地里休息了。

注释:弄:逗弄。

蓑衣:棕或草编的外衣,用来遮风挡雨。

舟过安仁【宋】一叶渔船两小童,收稿停棹坐船中。

怪生无雨都张伞,不是遮头是使风。

诗意:一叶小渔船上,有两个小孩子,他们收起了竹篱,停下了船桨。

哦,怪不得没下雨他们也张开了伞呢,原来不是为了遮雨,而是想利用伞使风让船前进啊!注释:安仁:县名。

在湖东南部,宋时设县。

篙:撑船用的竹竿或木杆。

棹:船桨怪生:怪不得。

清平乐•村居【宋】辛弃疾诗意: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

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大儿锄豆溪东中,中儿正织鸡笼。

最喜小儿亡赖,溪头卧剥莲蓬。

一座小茅草屋,茅草屋就在长满青草的溪边。

听见茅草屋有人操着柔媚的南方口音带着醉意在互相说话取笑,是谁呢?原来是一对白发夫妻;再看看茅草屋外,老夫妻的大儿子在小溪的东面锄豆田里的杂草,二儿子正在编鸡笼子,调皮可爱的小儿子,趴在溪边剥着莲蓬,那憨稚之态格外让人喜欢。

注释:清平乐:词牌名,“乐”读yu e o茅檐:茅屋的屋檐。

吴音:吴地的言。

相媚好:这里指互相逗趣、取乐。

翁媪:老翁、老妇。

亡赖:同“无赖”,“亡”读w U,这里指顽皮、淘气。

新部编版五年级地理上、下册必背古诗文

新部编版五年级地理上、下册必背古诗文

新部编版五年级地理上、下册必背古诗文
一、三百篇(上册)
1、《江南雨》(南方的春夏季节)
江南雨,纷纷扬扬落日楼;
尚疑朦胧飘玉区,
何处落花斜;
昨夜东风,
江南朝暮,
船头行客看画楼。

作者:陆游,南宋时期的文学家、政治家。

2、《登鹳雀楼》(元旦游记)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作者:王之涣,唐代著名文学家。

二、三百篇(下册)
1、《题西林壁》(访古人杂感)
悠然见南山,抱朴守真灵。

轻尘附远客,谈笑暗风轻。

持刀鉴华夏,斧凿镂高城。

鼎斗传金石,文物漫千英。

作者:苏轼,北宋时期的文学家、书法家。

2、《登高》(新疆天山)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苏辙无能轻世事,唯读史书知天下。

作者:王之涣,唐代著名文学家。

以上为新部编版五年级地理上、下册必背古诗文完整版,每一篇诗文都选自不同的时期,作者有着不同的风格和写作主题。

这些古诗文可以帮助学生了解地理上、下册内容的同时,还能提升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文学素养。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古诗、日积月累(背诵)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古诗、日积月累(背诵)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古诗、日积月累(背诵)这份文档旨在帮助五年级学生背诵古诗,为他们提供了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的古诗内容。

通过日积月累的背诵,学生可以提升语文水平,培养对古诗的欣赏和理解能力。

背诵古诗的重要性背诵古诗是培养学生综合语言能力和文学观赏力的有效途径。

通过背诵古诗,学生可以:- 培养语感和语言节奏,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感受古代文化的艺术魅力,增强文学欣赏能力;- 增强记忆力和思维能力,提高研究效果。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的古诗内容以下是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的古诗内容,供学生进行背诵。

1. 《登鹳雀楼》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2.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3. 《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4. 《望庐山瀑布》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5. 《梅花》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如何进行背诵为了更好地进行背诵,学生可以按照以下步骤进行:1. 先阅读古诗,理解诗歌的意境和主题;2. 初步理解后,开始逐句逐句进行背诵;3. 反复背诵,直到能够熟练地背诵整首古诗;4. 背诵过程中可以关注古诗的韵律和意境,体会其中的美感。

结束语通过背诵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的古诗,学生可以在欣赏古诗的同时,培养语言能力,提高记忆力,增强文学欣赏能力。

祝愿每位学生能够坚持日积月累地背诵,收获丰硕的研究成果!> 注意:本文档提供的古诗内容仅供参考,请以教材上的内容为准。

五年级下册部编版古诗

五年级下册部编版古诗

五年级下册部编版古诗五年级下册部编版古诗是学生学习古诗的重要内容之一,通过学习这些古诗,可以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文学素养和审美能力。

下面是一些五年级下册部编版古诗的相关参考内容:古诗一:《咏鹅》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

起初喜欢鹅,走到河边看着。

近前靠它一色光头,天上大白叫它浪小车;领导看见也问候,一边说客套,一边做汇报。

鹅鸟厌恶在人堂,河上翼开到江洲。

古诗二:《小石潭记》三光细碧如春睡,六宝菱花照下土。

上秋不是雨莺乱,眼黄飞上白鸳鸯。

古诗三:《小螺号》闻说苏山吾尺寸,三角盖合苦忧勤。

底边口里无咳嗽,马蹄趾留红尘深。

古诗四:《诗词三首》马嘔青碧势翩翩,似弯河流映蓼深。

心断乌啼桃花外,蛛丝峡水障孤林。

古诗五:《秋思》月黄飞上白鸳鸯,夜静相思苦心忙。

寂寂无言波浪碧,人家高卧银河长。

古诗六:《足球线》五色线点如湖泊,首持欢踢意非千。

冠军解归家庭书,强强对抗弓箭苦。

古诗七:《无题》山徒问,行改辖,村妇不惜炊烟华。

雅雅夜归无风扇,两个小儿挥舞轻。

秋风乍起树影阴,四季依然天仍秦。

古诗八:《有感》迅速变成马尾青,感慨生在蕉山中。

病别老鸦标记赤,老蝙蝠挂双球轮。

古诗九:《游春》稻春如云黄叶碧,含笑微笑背风涩。

月白翻墙人成怒,猿啸声中把每颗。

古诗十:《情怀》鸣锣擂旗看狗战,淤泥最好却必先。

涌入恶水前仰羡,田间草起遗桥尘。

这些古诗都是五年级下册部编版的内容,其中既有描述自然景观的,也有抒发情怀的,既有叙事的,也有抒情的。

学生可以根据这些古诗的题材和表达方式进行理解和品味,从而提高自己的文字表达能力和文学素养。

部编版五年级(上下册)古文言文

部编版五年级(上下册)古文言文

部编版五年级(上下册)古文言文简介本文档为部编版五年级(上下册)古文言文的研究材料,旨在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研究古文言文知识。

内容本教材包括上下两册,共收录了许多经典的古文言文篇目。

通过研究这些古文作品,学生可以了解古代文化和语言的演变,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和写作表达水平。

研究目标通过研究部编版五年级(上下册)古文言文,学生将达到以下目标:1. 掌握基本的古文言文词汇和语法知识;2. 能够理解古文言文的含义和表达方式;3. 培养对古代文学的兴趣和欣赏能力;4. 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和写作表达水平。

使用方法学生可以按照教材的编排顺序逐篇研究,也可以根据个人兴趣选择有限的篇目进行深入研究。

建议学生在研究过程中注意以下几点:1. 仔细阅读每篇古文,理解其中的意义和蕴含的文化背景;2. 注意古文言文的语法特点和表达方式,积累词汇和句型;3. 多做练,提高阅读理解和写作能力;4. 结合课堂教学进行讨论和交流,加深对古文言文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注意事项在研究中,请注意以下事项:1. 不要忽略古文的背景和文化意义,尽量理解古文的整体意义;2. 研究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可以及时向老师请教或寻找相关资料进行解答;3. 并非所有古文言文篇目都需要详细理解,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选择适合的研究方式。

示例篇目以下是部编版五年级(上下册)古文言文的部分示例篇目:1. 《孟母三迁》2. 《百家姓》3. 《取义》4. 《弟子规》5. 《论语》结束语部编版五年级(上下册)古文言文是一份重要的研究材料,通过系统研究和理解,学生将获得丰富的文化知识和语言能力提升。

希望学生能够充分利用这份教材,取得良好的研究成果。

(完整word版)五年级下册课外古诗

(完整word版)五年级下册课外古诗

五年级下册课外古诗
47 《江南春》
(杜牧)
千里莺啼绿映红,
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
多少楼台烟雨中。

48 《蜂》
(罗隐)
不论平地与山尖,
无限风光尽被占。

采得百花成蜜后,
为谁辛苦为谁甜?
49 《江上渔者》
(范仲淹)
江上往来人,
但爱鲈鱼美。

君看一叶舟,
出没风波里。

52《书湖阴先生壁》
(王安石)
茅檐长扫净无苔,
花木成畦手自栽。

一水护田将绿绕,
两山排闼送青来。

53《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苏轼)
黑云翻墨未遮山,
白雨跳珠乱入船。

卷地风来忽吹散,
望湖楼下水如天。

55 《惠崇春江晚景》(苏轼)
竹外桃花三两枝,
春江水暖鸭先知。

篓蒿满地芦芽短,
正是河豚欲上时。

57 《夏日绝句》(李清照)
生当作人杰,
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
不肯过江东.
58 《三衢道中》(曾几)
梅子黄时日日晴,
小溪泛尽却山行。

绿阴不减来时路,
添得黄鹂四五声。

完整word版,最新2019年部编版统编教材4-6年级语文教材目录四年级上册下册五年级上册下册六年级

完整word版,最新2019年部编版统编教材4-6年级语文教材目录四年级上册下册五年级上册下册六年级

统编教材(4-6)年级语文教材目录
2019年秋,全国九年义务教育阶段将统一使用统编版(1-9)年级最新教材。

纵观统编教材,在“立德树人”这一个根本主旨的基础上,把语文学习向课外阅读延伸,向语文生活延伸,重视语文核心素养,重建语文知识体系。

统编教材采用“双线”组织单元结构,一条线是“人文主题”线,一条是“语文要素”线,从单元导语、课后习题、交流平台、词句运用,作为一个整体来统一安排,体现目标的层次性和循序渐进的螺旋式上升过程。

做到一课一得,习得阅读技能。

五上五下古诗词

五上五下古诗词

五上五下古诗词
五年级上册:
《蝉》-虞世南
垂緌饮清露,流响出疏桐。

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乞巧》-林杰
七夕今宵看碧霄,牵牛织女渡河桥。

家家乞巧望秋月,穿尽红丝几万条。

《示儿》-陆游
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五年级下册:
《题临安邸》-林升
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己亥杂诗》-龚自珍
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

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

《山居秋暝》-王维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新部编人教版一至六年级上下册古诗及日积月累知识汇总(全覆盖、小升初必背)

新部编人教版一至六年级上下册古诗及日积月累知识汇总(全覆盖、小升初必背)

新部编人教版一至六年级上下册古诗及日积月累知识汇总(全涵盖、小升初必背)新部编人教版语文一年级(上)古诗及日积月累一、古诗咏鹅唐·骆宾王鹅,鹅,鸿,曲项向天歌。

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

画唐·王维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

春去花还在,人来鸟不惊。

悯农(其二)唐·李绅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古朗月行(节选)唐·李白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

又疑瑶台镜,飞在青云端。

风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

过江千尺浪,入竹万竿斜。

二、日积月累语文园地(一)一片两片三四片,五片六片七八片。

九片十片无数片,飞入水中都不见。

语文园地(四)一年之计在于春,一日之计在于晨。

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

语文园地(六)种瓜得瓜,种豆得豆。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语文园地(七)前人裁树,后人乘凉。

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新部编人教版语文一年级(下)古诗及日积月累日积月累(一)春回大地万物复苏柳绿桃红莺歌燕舞冰雪融化泉水叮咚百花齐放百鸟争鸣日积月累(二)春晓(唐)孟浩然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日积月累(三)赠汪伦(唐)李白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古诗:静夜思(唐)李白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日积月累(四)寻隐者不遇(唐)贾岛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

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

日积月累(五)1.小葱拌豆腐——一清(青)二白2.竹篮子打水——一场空3. 芝麻开花——节节高4. 十五个吊桶打水——七上八下古诗:池上(唐)白居易小娃撑小艇,偷采白莲回。

不解藏踪迹,浮萍一道开。

古诗:小池(宋)杨万里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日积月累(六)1.朝霞不出门,晚霞行千里。

2.有雨山戴帽,无雨半山腰。

3.早晨下雨当日晴,晚上下雨到天明。

4.蚂蚁搬家蛇过道,大雨不久要来到。

日积月累(七)1.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word完整版)小学语文一至六年级古诗词全集

(word完整版)小学语文一至六年级古诗词全集

【一年级上册】1.一去二三里[宋]邵康节一去二三里,烟村四五家,亭台六七座,八九十枝花。

2.画[唐]王维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

春去花还在,人来鸟不惊。

3.静夜思[唐]李白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4.咏鹅[唐]骆宾王。

鹅、鹅、鹅,曲项向天歌。

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

【一年级下册】1.春晓[唐]孟浩然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2.村居[清]高鼎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

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3.所见[清]袁枚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

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

4.小池[宋]杨万里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二年级上册】1.赠刘景文[宋]苏轼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

一年好景君须记,正是橙黄橘绿时。

2.山行[唐]杜牧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深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3.回乡偶书[唐]贺知章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4.赠汪伦[唐]李白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1.草[唐]白居易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2.宿新市徐公店[宋]杨万里篱落疏疏一径深,树头花落未成阴。

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

3.望庐山瀑布[唐]李白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4.绝句[唐]杜甫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5.敕勒歌北朝民歌敕勒川,阴山下。

天似穹庐,笼盖四野。

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1.夜书所见[宋]叶绍翁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

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

2.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唐]王维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3.望天门山[唐]李白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完整word版)五年级下册课外古诗词《溪居即事》

(完整word版)五年级下册课外古诗词《溪居即事》

1 溪居即事【唐】崔道融篱外谁家不系船,春风吹入钓鱼湾。

小童疑是有村客,急向柴门去却关。

崔道融(生卒年不详),唐代诗人,自号东瓯散人。

荆州江陵(今湖北江陵县)人。

乾宁二年(895年)前后,任永嘉(今浙江省温州市)县令,早年曾游历陕西、湖北、河南、江西、浙江、福建等地。

后入朝为右补阙,不久因避战乱入闽。

僖宗乾符二年(875年),于永嘉山斋集诗500首,辑为《申唐诗》3卷。

另有《东浮集》9卷,当为入闽后所作。

与司空图、方干为诗友。

《全唐诗》录存其诗近八十首。

1.溪居:溪边村舍。

即事:对眼前的事物、情景有所感触而创作。

2.即事:就眼前事物、情景(写诗)。

3.系(jì):栓,捆绑。

4.却关:打开门闩。

不知道是谁家的小船没系好,被春风吹进了篱笆外面的钓鱼湾。

院子里有一个小孩儿玩得正高兴,突然发觉有船驶进湾来,以为是客人来了,连忙跑到门口,去把门打开。

这首诗写眼前所见,信手拈来,自然成篇。

所写虽日常生活小事,却能给人以美的熏陶。

凡是有河道的地方,小船作为生产和生活必需的工具,是一点不稀奇的。

但“篱外谁家不系船”句,却于平常中又显出不平常来了。

似乎作者于无意中注意到了生活中的这一琐事,故以此句开首。

“谁家”即不知是哪一家的。

因为“不系船”,船便被吹进“钓鱼湾”。

“春风”二字,不仅点时令,也道出了船的动因。

春潮上涨,溪水满溢,小船才会随着风势,由远至近,悠悠荡荡地一直漂进钓鱼湾来。

不系船,可能出于无心,这在春日农村是很普通的事,但经作者两笔勾勒,溪居的那种恬静、平和的景象便被摄入画面,再着春风一“吹”,整个画面都活了起来,生气盎然,饶有诗意。

乡村春日,人们都在田间劳作,村里是很清静的,除了孩子们在宅前屋后嬉戏之外,少有闲人。

有一位小童正玩得痛快,突然发现有船进湾来了,以为是客人来了,撒腿就跑回去,急急忙忙地打开柴门的扣子,打开柴门迎接客人。

作者用“疑”、“急”二字,把儿童那种好奇、兴奋、粗疏、急切的心理状态,描绘得惟妙惟肖,十分传神。

2022年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古诗词三首《长相思》》(word部编版)

2022年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古诗词三首《长相思》》(word部编版)

第六单元四季之美第12课古诗词三首《长相思》教学设计设计依据与构思《长相思》是部编人教版教材五年级上册第七单元《古诗词三首》中的一首词. 这是一首脍炙人口、情意绵绵的思乡诗词, 表达了羁旅怀乡的主题. 上阙写旅程的艰难曲折, 遥远漫长, 愈走离故园愈远, 借描述周围的情况而写心情, 表达词人对故园的深深依恋和思念. 下阕以气候上的转变来细致描写将士的心理, 夜的静谧更显出了风雪之声的聒耳, 听着帐外的风雪之声, 感受着袭来的阵阵寒意, 让人更加思念故园的温暖、宁静、祥和.基于对教材的理解和五年级学生的学情, 在教学中, 通过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兴趣, 使学生在多向互动的情境中阅读、感悟、表达, 体会词人绵绵的思乡情感. 让学生反复品读, 读准字音, 读出节奏, 读出韵味, 在读中想象, 在读中感悟, 在读中产生情感的共鸣. 使朗读指导教学与情感体验教学贯穿整个教学环节.课时安排:1课时.教材分析《长相思》是清代词人纳兰性德的作品. 词中描写将士在外行军, 对故园充满了思念之情. 词作自然真切、简朴清爽, 自然浑成, 毫无雕琢之处, 格外真切感人.本课的教学重点是在读中感悟这首词描绘的静态描写和动态描写, 通过想象画面、质疑、情境诵读, 体验作者身在征途、心系故园的矛盾心情, 感悟将士长途跋涉时的相思之苦与情感之深.▍教学目标1.认识本课的“榆、畔、聒〞4个生字, 会写“榆、畔〞2个字, 认识多音字“更〞.2.感知诗词大意, 在读中感悟这首词中的静态描写和动态描写.3.体验作者身在旅途、心系故园的矛盾心情, 感悟长途跋涉中将士的思乡之情.4.初步了解诗词的特点, 积累学习古代经典诗词的方法.▍教学重、难点1.感知诗词大意, 感悟这首词中的静态描写和动态描写2.想象画面, 体验作者身在旅途、心系故园的矛盾心情, 感悟长途跋涉中将士的思乡之情.▍课前准备学生:完成课前自主学习任务单, 朗读课文, 理解内容, 读中感受. 教师:准备课件.教学流程及分析▍流程一:创设情境, 导入新课1.谈话激趣:同学们有没有离开家乡和离开亲人的经历?当时有什么感受?〔学生各抒己见〕2.古诗寄情:如果让你用古人的一句诗来表达你离家后对家乡和亲人的思念. 你首先会想到哪句?〔1〕“独在异乡为异客, 每逢佳节倍思亲. 〞唐·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2〕“床前明月光, 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 低头思故土. 〞唐·李白《静夜思》.〔3〕“春风又绿江南岸, 明月何时照我还. 〞宋·王安石《泊船瓜洲》.3.总结导题:同学们, 在李白的眼中, 乡愁是“疑是地上霜〞的皎洁月光;在王安石的眼中, 乡愁是那“又绿江南岸〞的徐徐春风. 那么, 在清代词人纳兰性德的眼中, 乡愁又是什么呢?今天, 我们就来学习纳兰性德的一首词《长相思》. 〔板书课题〕设计思想结合学生的亲身经历导入话题, 引发交流并导入课题. 激发学生的阅读期待, 为更好地阅读和理解课文奠定根底.▍流程二:交流资料, 了解作者1.小组交流自己课前搜集到的与作者和课文有关的资料. 小组长记录并整理小组同学的发言.2.小组派代表做汇报发言, 全班交流.3.教师评议并小结.〔1〕作者简介:纳兰性德〔1655—1685〕, 本名成德, 为避讳改性德, 字容假设, 号楞伽山人. 有“满洲词人第一〞之誉, 为清朝著名词人、学者. 18岁中举, 22岁赐进士出身, 选授三等侍卫, 后晋为一等. 著有《通志堂集》, 词作先有《侧帽》一集, 后增补为《饮水词》, 后人汇辑本那么称《纳兰词》.〔2〕写作背景:清康熙二十一年〔1682〕二月, 康熙因在上一年平定了三藩之乱, 心中快乐, 于是决定出关东巡, 祭告奉天祖陵. 纳兰性德作为一等侍卫扈从康熙帝诣永陵、福陵、昭陵告祭, 二十三日出山海关. 时值塞上风雪交加, 凄冷苦寒的天气引发了纳兰性德对京师的思念, 写下了这首词.设计思想简介作者, 有助于学生更好地感受作者蕴含在词句中的感情.▍流程三:初读感知, 学习字词, 理解诗句1.播放课文范读音频. 学生边听边画出诗中的生字, 注意生字的读音.2.学生初读.〔1〕谈话引导:学生自由朗读课文, 朗读的时候, 要把字音读准确, 一边读一边记下自己读懂了什么, 并在读不懂的地方做上标记.〔2〕小组交流.3.检查初读情况.〔1〕认读生字.①课件出示带生字的新词, 让学生认读. 鼓励学生用生字扩词.②指名学生指出诗中易读错或难读的字词, 全班交流, 多读几遍.③重点指导学生读好前鼻音“畔〞, 读好后鼻音“更〞, 读好整体认读音节“榆〞.④更:gēng〔打更、更夫、更鼓〕gèng〔更加、更好、更大〕〔2〕理解词语:结合注释和自己的学习经验, 互相交流对古诗中词语的理解.①程:道路、路程.②榆关:山海关.③那畔:那边, 这里指关外.④千帐灯:皇帝出巡临时住宿的行帐里的灯火. 千帐言军营之多.⑤更:旧时一夜分五更, 每更大约两小时.⑥聒:声音嘈杂, 使人厌烦.⑦此声:这里指风雪交加的声音.4.学习会写字“榆、畔〞.〔1〕互相交流:你是怎样记住生字的?〔形近字辨析:“愉—榆〞“胖—畔〞;加一加:“田+半=畔〞“木+俞=榆〞〕〔2〕认真观察, 互相交流书写时应注意的问题;学生练写, 教师巡视, 个别指导.5.借助注释和学习经验, 理解课文的意思.〔1〕小组同学互相交流, 试着借助注释用自己的话说说每句词的意思.〔2〕小组派代表做汇报发言, 全班交流, 教师相机引导并小结:将士们不辞辛苦地跋山涉水, 马不停蹄地向着山海关进发. 夜已经深了, 营地里上千个帐篷里都点起了灯. 外面正刮着风、下着雪, 惊醒了睡梦中的将士们, 他们禁不住开始思念起故园来. 故园是多么的温暖、宁静, 哪有这般狂风吼叫、雪花乱舞的聒噪之声?设计思想解决生字, 理解词语, 感受大意, 整体把握文本内容, 为进一步感受课文的思想感情扫清障碍.▍流程四:品读欣赏, 深入探究一、学习上阙1.指名朗读上阙, 师生评议.2.引导交流.〔1〕从“山一程, 水一程〞你知道了什么?〔知道了旅程的艰难曲折, 遥远漫长, 愈走离家乡愈远. “一程〞的重复使用, 是运用了反复的修辞方法, 突出了路途的漫长遥远〕〔2〕“山一程, 水一程〞的目的地是哪里?〔榆关. “身向榆关那畔行〞描写了军队的动态〕〔3〕读到“夜深千帐灯〞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夜已经深了, 上千个帐篷里都点起了灯〕感受到了什么?〔感受到将士们对故园的深深依恋和思念〕〔4〕“夜深千帐灯〞在这里起什么作用?〔“夜深千帐灯〞一句由动到静, 既是上阙感情酝酿的高潮, 也是上、下阙之间的自然转换, 起到了承前启后的作用〕3.试着用自己的话说说上阙的意思.4.指名朗读, 师生评议, 学生练习感情朗读.二、学习下阕1.指名朗读下阙, 师生评议.2.引导交流.〔1〕联系上阙进行思考, 从“风一更, 雪一更〞你读懂了什么?〔“风一更, 雪一更〞, 指的是荒凉寒冷的塞外一整夜风雪交加, 是对环境的动态描写. “一更〞的重复使用, 是运用了反复的修辞方法, 突出了塞外狂风暴雪杂错交替扑打帐篷的情形〕〔2〕“风一更, 雪一更〞让将士们产生了什么感受?〔“聒碎乡心梦不成〞〕〔3〕在这风雪交加的夜晚, 将士们想到了什么?〔“故园无此声〞〕你从中感受到了什么?〔他们多么希望可以重回家乡, 感受家乡的温馨、宁静、祥和〕3.教师小结:“风一更, 雪一更〞的动态与“故园无此声〞的静态形成了强烈的反差, 进一步表达了家乡的温馨、宁静、祥和.4.试着用自己的话说说下阕的意思.5.指导朗读:指导学生读出自己想象到的画面, 读出自己的感受.6.学生齐读全文.设计思想引导学生在充分的读和交流探究中感知、感悟, 借助充分地读体会词作中蕴含的感情.▍流程五:课堂总结, 了解写法动静结合指将人、事、景的动、静有机结合起来一种描写手法. 写文章的时候, 如果将动态描写与静态描写结合起来, 以静写动或者以动衬静, 那么会塑造出栩栩如生的艺术形象.设计思想写法指导, 学以致用.教学感悟〔反思〕《长相思》是清代词人纳兰性德写在行军途中的一首词.朗读是解读文本的重要形式, 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通过听读和各种形式的读, 从整体上感受语言, 在与文本对话的过程中逐步感知与理解. 在朗读中想象并感悟着家乡的温馨、安宁和祥和, 感受诗人对家乡的思念之情;在朗读中体会作者以静写动、以动衬静的方法.5 七律·长征龙台小学张明兰〔1〕知识与能力目标:会写4个生字, 能正确读写理解“逶迤、磅礴〞等词语.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背诵课文, 诵出磅礴的气势. 〔2〕过程与方法目标:借助多媒体课件等资源, 创设情境, 引领学生自主探,合作交流, 在读中理解, 读中感悟.〔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体会红军大无畏的英雄气概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教学重点:抓住重点诗句品读感悟“长征的难〞和“红军的不怕难〞, 感受中国工农红军在毛泽东和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战胜艰难险阻的大无畏精神、英勇豪迈的气概和胜利后无比喜悦的心情.教学难点:体会“寒〞与“暖〞的思想感情,理解本诗高度的艺术概括性和极度夸张的手法.1.预习提纲〔1〕课前观看反映长征的纪录片或故事片, 搜集红军长征的有关资料.〔2〕了解作者毛泽东.2.多媒体课件预学单导学单一、情境开课, 了解长征1.顺水推舟点题.同学们, 几十年前, 在我国的革命历程中, 有一次伟大的壮举, 有一座不朽的丰碑, 那就是举世闻名的二万五千里--长征. 今天我们一起继续学习这首七言律诗--《七律·长征》. 齐读课题2.老师配乐讲述, 带生入境请看:(课件出示:红军长征路线图)1934年10月, 中国工农红军为了粉碎国民党反动派的围剿北上抗日. 红一方面军从江西瑞金出发, 攻克遵义, 巧渡金沙江, 强渡大渡河, 爬雪山, 过草地到达陕北吴起镇. 1936年10月与红二, 红四方面军, 在甘肃会宁胜利会师, 完成长征.3.观看长征中的一些数据, 体会不易与伟大, 再读课题.经过11个省,翻越18座大山,跨过24条大河,进行380多场战斗, 全程二万五千里.二、直击文本, 初读感悟1.学生自读课文. 抽生读文, 适时鼓励要求读准字音, 读通句子, 朗读的时候要表达和谐的韵律与鲜明的节奏感.2.师生合作读文, 读出节奏, 读出韵味.红军/不怕/远征难, 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 乌蒙/磅礴/走泥丸.金沙/水拍/云崖暖, 大渡/桥横/铁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 三军/过后/尽/开颜.三、细读颔联, 领悟意蕴〔一〕“万水千山〞.同学们, 二万五千里漫漫征程, 红军经历了山山水水, 那么诗中选取了哪些山哪些水?你们能找到吗?我们先去看——山!〔二〕学习颔联.课件出示:五岭逶迤腾细浪, 乌蒙磅礴走泥丸.1.理解“逶迤、磅礴〞.〔1〕看, 这五岭山脉和乌蒙山是什么样的呢?诗中用什么词语来形容的呢?〔逶迤、磅礴〕〔2〕观察字的偏旁特点, 老师板书, 学生书空.〔3〕教师带上动作韵味朗读, 引导想象:你仿佛看到什么样的五岭, 乌蒙?〔4〕理解词语后学生简笔画加深理解, 抽生板画, 其他学生在导学单上画. 2.比照体会无畏.〔1〕那“细浪〞“泥丸〞是什么样的呢?教师用简笔画分别画泛着微波的小河图和路上有一些小泥球的图.〔2〕一个如此之大, 一个如此之小, 在这里诗人运用了什么写作手法〔夸张〕〔3〕这逶迤的五岭连绵千余里呀! 磅礴的乌蒙山多么高呀, 写山的大是为了突出什么?〔长征的艰难〕〔4〕毛主席把这样的山想得这样的小, 又是为了赞美什么呢?〔红军的大无畏〕3.读出红军“不怕难〞. “逶迤〞“磅礴〞重读, “腾细浪〞“走泥丸〞要读得平淡, 表现出红军的“不怕难〞.红军就靠着自己的双脚, 走过跨越四省、峰峦起伏的五岭, 越过巍峨高大、山势陡峭的乌蒙山, 走出了1000多千米的崇山峻岭. 多少艰难险阻, 在我们红军的眼中, 都算不得什么! 这是多么豪迈的气概! “巍巍青山何所惧, 崇山峻岭任我游〞读一〔指名读、评价读、齐读〕4.小结照应首句.〔1〕雄伟、险峻的五岭和乌蒙山, 红军战士却把它当作平平常常的事! 这都是因为——〔生读〕红军不怕远征难, 万水千山只等闲.〔2〕理解“只等闲〞.红军战士面对千难万险, 怕不怕?从哪些词语中可以看出来?解释“只等闲〞. 〔只等闲:只是把困难当作平平常常的事. 〕〔3〕理解首联, 颔联诗意后指导朗读.“不怕〞要读得语气坚决, 充满信心;“只等闲〞要轻读, 读出当作平常事的平淡语气. 颔联读出革命家藐视一切困难的胸怀与气魄!【设计意图】读出问题, 读出感情, 读出精神. 这一设计, 在帮助学生理解重点词语, 梳理诗句结构的同时, 巧妙渗透了长征精神, 表达了语文的与时俱进——语文即生活.〔三〕学习颈联.课件出示:金沙水拍云崖暖, 大渡桥横铁索寒.1.默读谈印象, 明确2个经典故事如果说颔联是千山的写照, 那么颈联就是万水的说明. 默读第三联, 说说金沙江和大渡河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 其实这2句诗是写长征中的两个经典故事, 你知道吗?2.听讲解感受“暖〞.课件出示:〔1〕教师介绍:这就是险峻的金沙江! 1935年5月, 红军巧渡金沙江. 敌人本想凭着这个天险阻挡我军北上. 当时敌人疯狂地说:“一只鸟飞过去都是妄想! 〞要知道金沙江水流湍急, 两岸高山峭壁, 敌人戒备森严. 然而我们的红军足智多谋, 假装攻打龙街, 迷惑敌军, 想吸引他们的主力部队, 愚蠢的敌人果然上当了;我军主力悄悄到绞车渡, 活捉敌兵, 缴获渡船, 不费一枪一弹夺取了敌军阵地. 等敌人觉察赶来时, 我军已安然离开, 敌人只能望江兴叹, 我军个个欢欣鼓舞.〔2〕体会“暖〞表达的情感. 现在, 你们知道“暖〞字表达的感情吗?生1:表现了红军快乐的心情.生2:表现了红军欢欣鼓舞的心情.生3:表现了红军兴高采烈的心情.〔3〕读出“暖〞之欢快.面对险要的金沙江, 我们胜利了——〔读〕金沙水拍云崖暖.面对穷凶极恶的敌人, 我们胜利了——〔读〕金沙水拍云崖暖.3.看片段领悟“寒〞.〔1〕红军和敌人的战斗有智取, 也有恶战, 让我们看一看飞夺泸定桥的壮烈场面吧!〔播放《飞夺泸定桥》电影片段〕〔2〕看了这段片段, 你有什么感受?〔3〕诗中哪个字高度概括了当时的场面?〔寒〕〔4〕读出“寒〞之悲壮.回想刚刚那惊心动魄的场面, 我们心里久久不能平静, 我们仿佛看见:前有顽敌, 后有追兵, 红军勇士们攀着寒光闪闪的铁索浴血前进, ——〔读〕大渡桥横铁索寒.22名勇士手攀铁索, 冒着对岸敌人的枪林弹雨前进. 不怕流血牺牲, 终于夺下了泸定桥——〔读〕大渡桥横铁索寒.4.小结照应首句.这么艰难的事红军战士还是平常地对待, 一“寒〞一“暖〞, 这正是——生读:“红军不怕远征难, 万水千山只等闲. 〞【设计意图】对“暖〞和“寒〞的理解及对其意境的体会, 是本课的难点. 所以在学习这两行诗句时, 通过借助相关资料, 用讲故事和看视频的方法让学生对具体的事件、环境有了深入了解, 对诗句意思的理解, 以及对红军战士情感的体会也就水到渠成了.〔四〕学习尾联.课件出示:更喜岷山千里雪, 三军过后尽开颜.过渡:如果说翻过五岭、走过乌蒙, 是征服大自然的喜悦;巧渡金沙江、飞夺泸定桥是战胜敌人的豪情. 那么翻越大雪山, 就是长征征程上接近尾声的一役, 胜利的曙光就在前方!1.聚焦“喜〞. 自由读诗句, 哪个字眼吸引了你的目光?2.理解“喜〞.〔1〕喜从何来?〔我们翻越了“千里雪〞的岷山, 胜利在望. 〕〔2〕翻越岷山对红军战士们来说真的不算什么吗?课件出示:教师深情描述:岷山终年积雪, 红军冒着刺骨的寒风, 脚穿草鞋, 踏着冰雪勇往直前, 多少红军战士长眠在这里, 化成了一座座晶莹的丰碑.3.读出“喜〞. 克服了重重困难, 胜利就在眼前, 这一切怎能不令红军欣喜假设狂呢?让我们把红军的这种胜利之喜、万丈豪情朗读出来吧!4.小结照应首句. 红军战士翻越雪山, 终于取得了二万五千里长征的胜利. 这正是——生读:“红军不怕远征难, 万水千山只等闲. 〞【设计意图】以“不怕远征难〞为主线, 唤醒感知, 给学生以教育. 课堂中结合时代背景, 积极开发潜在的资源, 再现当时情景, 加深学生对“难〞但“不怕难〞的感悟, 体会红军战士在极其艰苦条件下的革命英雄主义和乐观主义精神. 在这一过程中, 通过反复诵读并补充课外资料, 学生的情感思维被激活, 受到了情感和思想的启迪.四、合作探究〔一〕屏显要求1、快速概括出“长征五图〞, 你最喜欢哪一幅, 把你想到的画面和体会说一说.2、小组交流收集整理好的有关长征资料.3、此时此刻, 你想用哪些词语来赞美红军战士?联系自己的学习和生活, 写一写你对长征精神的感悟.〔二〕教师提示1、长征五图可以根据我们刚刚学过的山, 水, 再结合诗中的字眼简洁地概括. 选好自己喜欢的那副画, 可以想象画面, 也可以说体会.2、学生先认真自学, 再小组交流.〔三〕交流反应, 感悟收获同学们, 我们的红军战士在如此艰难的情况下能战胜一切困难, 能时刻保持乐观主义精神. 那么, 当我们在生活和学习中, 遇到这样那样的困难时, 我们该怎么做呢?(要保持乐观的态度, 积极地想方法战胜一切困难. )五、回读全诗, 升华感情〔配《七律·长征》音乐〕红军战士跋山涉水, 风餐露宿, 面对千山万水, 面对艰难险阻, 却始终保持着革命英雄主义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终于完成了史无前例的二万五千里长征. 他们的精神深深地震撼着我们, 让我们在激昂的《七律·长征》音乐声中, 用朗读来表达自己此时的全部感受吧! 齐读全诗.六、布置作业, 拓展延伸1.背诵课文.这样壮丽的诗篇, 我们应该牢记在心中, 请大家把它背诵下来.2.拓展延伸.搜集毛泽东的其他诗词或有关长征的其他作品, 细读鉴赏, 领略诗境.【设计意图】课内外有机结合, 让学生走上自主阅读之路. 通过阅读毛泽东的其他诗词或有关长征的其他作品, 学生更能加深对长征的了解, 进一步感受毛泽东同志及红军大无畏的精神和英勇豪迈的气概.七律·长征不怕难只等闲逶迤尽开颜磅礴英勇无畏暖-寒豪迈乐观预学单1、整首诗围绕哪句诗写的: ,诗眼是 .2、说说以下两句诗的诗意.五岭逶迤腾细浪, 乌蒙磅薄走泥丸.金沙水拍云崖暖, 大渡桥横铁索寒.3、全诗生动地概述了 , 赞颂了4、你对长征了解多少, 搜集相关资料, 整理成简短的一两句话写下来.〔推荐:长征知识、长征小故事、长征意义、长征精神、长征途中红军还遇到哪些困难?长征中还有哪些著名的战役或故事……〕①②导学单一、画一画你心目中理解想象到的五岭、乌蒙.二、合作探究1、快速地口头概括出“长征五图〞, 你最喜欢哪一幅,说一说想象到的画面和体会.2、小组交流收集整理好的有关长征资料.3、此时此刻, 你想用哪些词语来赞美红军战士?联系自己的学习和生活, 写一写你对长征精神的感悟.三、拓展延伸毛主席的诗词每一首都是不朽的经典, 你还知道哪些毛主席的诗作, 请写出题目.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21古诗三首《出塞》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学习《出塞》, 理解古诗的含义, 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2、过程与方法:竭力营造诗意气氛,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通过有感情地朗读古诗, 品悟字词, 联系所学诗歌理解诗意, 体会作者思想感情.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戍边将士的同情、以及建设祖国保卫祖国的豪情壮志[教学重难点]有感情的朗读古诗, 借助注释理解诗歌大意, 读悟结合, 体味诗情.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 温故知新1、师:同学们, 我们学过了边塞诗的名篇——王之涣的《凉州词》, 谁来背诵?我们一起背诵《凉州词》.〔出示该诗, 并配边塞图片〕谁来说一说学了这首诗后的体会吗?(边塞的的荒凉、孤独、寂寞〕师:是啊, 边塞, 长河落日、大漠孤烟、茫茫戈壁、荒凉孤寂.唐玄宗开元十五年, 公元727年, 一位年轻的诗人来到西域游历, 看到了边塞的风光, 见证了边塞的金戈铁马, 于是, 他挥笔写下被历代诗评家视为唐人七绝的压卷之作《出塞》, 这位诗人就是27岁的王昌龄. 这节课, 我们一起学习这首诗歌〔点击课件, 板书课题:出塞, 齐读课题. 〕二、读通诗歌, 理解诗意1、出示整首诗师:请大家翻开课本,自由朗读《出塞》这首诗. 注意,仔仔细细地读上四遍. 读前两遍的时候注意词当中的生字和多音字,争取把它读得字正腔圆. 读后两遍的时候,争取把诗歌读通顺.师:好,谁来读一读《出塞》. 请你, 其他同学注意听,这首词当中的一个生字和一个多音字,听他有没有念错.师:读的字正腔圆, 请坐. 〔读的真不错, 读出了节奏……〕师:我们一起来读. 〔生齐读〕2、师:读古诗不但要读正确, 读出节奏, 而且要尽可能地读出诗的味道来. 谁再来读一读, 〔指名读, 师评价〕师:我们一起来读, 读出诗的味道. 〔生齐读〕3、师:同学们, 诗中有画, 画中有诗, 请闭上眼睛, 随着老师的朗读, 你的眼前仿佛出现怎样的画面?〔配乐《凉州曲》朗读〕〔预设:明月, 边关, 师板书〕〔讲解:秦时明月汉时关, 互文的写法, 秦汉时期的明月照着秦汉时期的边关〕师:这是怎样的边关?〔荒凉, 冷清, 孤独, 寂寞〕4、师:夜深了, 一轮明月照耀着清冷荒凉的的边关, 提起这明月, 我们就会想起在中国的古典诗歌中描写明月的诗句, 请看:〔出示:举头望明月, 低头思故土. ——〔唐〕李白《静夜思》露从今夜白, 月是故土明. ——〔唐〕杜甫《月夜忆舍弟》西北望乡何处是,东南见月几回圆.--〔唐〕白居易《八月十五日夜湓亭望月》〕春风又绿江南岸, 明月何时照我还. ——〔宋〕王安石《泊船瓜洲》师:大诗人李白这样写明月——大诗人杜甫这样写明月——诗人白居易这样写明月——大政治家王安石这样写明月——大家一定能够发现, 诗人笔下的明月与什么联系在一起?〔思念家乡, 思念亲人〕5、师:是啊, 远离家乡和亲人, 守卫边关的将士们把思乡之苦, 怀人之情都寄托在了这一轮皎皎的明月上. 他们能回到日思夜想的故土吗?他们能回家与亲人团聚吗?〔不能〕所以作者发出这样的感慨,。

部编人教版一至六年级上下册古诗及日积月累知识汇总(全覆盖、小升初必背)

部编人教版一至六年级上下册古诗及日积月累知识汇总(全覆盖、小升初必背)

新部编人教版一至六年级上下册古诗及日积月累知识汇总(全涵盖、小升初必背)新部编人教版语文一年级(上)古诗及日积月累一、古诗咏鹅唐·骆宾王鹅,鹅,鸿,曲项向天歌。

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

画唐·王维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

春去花还在,人来鸟不惊。

悯农(其二)唐·李绅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古朗月行(节选)唐·李白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

又疑瑶台镜,飞在青云端。

风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

过江千尺浪,入竹万竿斜。

二、日积月累语文园地(一)一片两片三四片,五片六片七八片。

九片十片无数片,飞入水中都不见。

语文园地(四)一年之计在于春,一日之计在于晨。

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

语文园地(六)种瓜得瓜,种豆得豆。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语文园地(七)前人裁树,后人乘凉。

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新部编人教版语文一年级(下)古诗及日积月累日积月累(一)春回大地万物复苏柳绿桃红莺歌燕舞冰雪融化泉水叮咚百花齐放百鸟争鸣日积月累(二)春晓(唐)孟浩然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日积月累(三)赠汪伦(唐)李白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古诗:静夜思(唐)李白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日积月累(四)寻隐者不遇(唐)贾岛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

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

日积月累(五)1.小葱拌豆腐——一清(青)二白2.竹篮子打水——一场空3. 芝麻开花——节节高4. 十五个吊桶打水——七上八下古诗:池上(唐)白居易小娃撑小艇,偷采白莲回。

不解藏踪迹,浮萍一道开。

古诗:小池(宋)杨万里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日积月累(六)1.朝霞不出门,晚霞行千里。

2.有雨山戴帽,无雨半山腰。

3.早晨下雨当日晴,晚上下雨到天明。

4.蚂蚁搬家蛇过道,大雨不久要来到。

日积月累(七)1.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古诗三首-PPT(完美版)可编辑全文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古诗三首-PPT(完美版)可编辑全文
孩子们看到冰块儿破碎了会是什么样子呢?
不知所措
垂头丧气
敲成/玉磬/穿林响, 忽作/玻璃/碎地声。
读出儿童的失望。
1 古诗三首
读完这两句诗后,说说你眼前浮现出 了怎样的画面,体会其中的乐趣。(课后 第2题)
当孩子们正醉心于那( 穿林而过) 的美妙的声音时,忽然(冰块儿落地 ), 发出了如(玻璃破碎 )的声音。唉,太 令人( 失望 )了!
弄 动作: 脱 穿 敲
天真活泼 童趣盎然

器物: 银钲 玉磬 玻璃
1 古诗三首
主题概括
《稚子弄冰》一诗生动地描绘了天真 稚气的小孩脱冰作戏的场景,展现了儿童 自得其乐 的盎然意趣。
1 古诗三首
乡村儿童生活的每一个画面都让我们 陶醉,也让诗人陶醉了,我们继续来学习 第三首让人陶醉的古诗——《村晚》。
1 古诗三首
课堂演练
一、下列各项中加点字读音正确的是( C )。
A.供·认不讳(g ōng ) B.供·不应求(g òng ) C.理解·(jiě)
杂兴·(xīng) 耕耘·(yún) 白昼·(zhòu)
1 古诗三首
二、先解释加点字的意思,再说说诗句的意思。
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解:(理解,懂得) 供:(从事)
1 古诗三首
“山衔落日浸寒漪”中的“衔”与“浸” 用得好不好?为什么?
喜爱 拟人
衔:日薄西山、欲落未落
1 古诗三首
浸:青山、落日倒 映水中,与涟漪融为一 体、摇曳闪烁的美丽景 象。
1 古诗三首
长满青草的池塘,快要落山的红 日,真是一幅饶有生活情趣的农村晚 景图,此时牧童在干什么呢?齐读古 诗后两句,一起来看看吧!
zhòu

部编版语文5年级(上下册)必背古诗汇总

部编版语文5年级(上下册)必背古诗汇总
五年级语文(上下册) 必背古诗汇总
上册
下册
目录
一、《江畔独步寻花》其五 一、《望洞庭》
二、《游子吟》
二、《浪淘沙》
三、《山行》
三、《枫桥夜泊》
四、《清明》
四、《滁州西涧》
五、《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五、《塞下曲》
六、《渔歌子》
六、《忆江南》
《江畔独步寻花》其五 唐·杜甫
黄师塔前江水东,春光懒困倚微风。 桃花一簇开无主,可爱深红爱浅鹂深树鸣。 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塞下曲》 唐·卢纶
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 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
《忆江南》
唐·白居易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 日出江花红胜火, 春来江水绿如蓝, 能不忆江南?
下册
谢谢聆听
《渔歌子》 唐·张志和 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 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上册
《望洞庭》
《浪淘沙》
唐·刘禹锡
唐·刘禹锡
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
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 如今直上银河去,同到牵牛织女家。
《枫桥夜泊》 唐·张继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清明》 唐·杜牧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游子吟》 唐·孟郊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唐·韩愈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山行》 唐·杜牧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深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部编版语文一至六年级下册古诗词与日积月累

部编版语文一至六年级下册古诗词与日积月累

部编版语文一至六年级下册古诗词汇总及日积月累一年级下册文中古诗静夜思唐李白床前明月光,疑似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池上唐白居易小娃撑小艇,偷采白莲回。

不解藏踪迹,浮萍一道开。

小池宋杨万里泉眼无声惜细流,树荫照水爱晴柔。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一年级下册日积月累语文园地一春回大地万物复苏柳绿花红莺歌燕舞冰雪融化泉水叮咚百花齐放百鸟争鸣语文园地二春晓唐孟浩然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语文园地三赠汪伦唐李白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语文园地四唐贾岛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

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

语文园地五小葱拌豆腐——一清(青)二白竹篮打水——一场空芝麻开花——节节高十五个吊桶打水——七上八下语文园地六朝不霞出门,晚霞行千里。

有雨山戴帽,无雨半山腰。

早晨下雨当日晴,晚上下雨到天明。

蚂蚁搬家蛇过道,大雨不久要来到。

语文园地七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论语不知则问,不能则学。

——荀子读书百遍,而义自见,——董遇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董其昌语文园地八画鸡明唐寅头上红冠不用裁,满身白雪走将来。

平生不敢轻言语,一叫千门万户开。

二年级上册文中古诗村居清高鼎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

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咏柳唐贺知章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宋杨万里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绝句唐杜甫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二年级上册日积月累语文园地一赋得古原草送别(不是节选)唐白居易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语文园地二予人玫瑰,手有余香。

平时肯帮人,急时有人帮。

与其锦上添花,不如雪中送炭。

语文园地三子(鼠)、丑(牛)、寅(虎)、卯(兔)辰(龙)、巳(蛇)、午(马)、未(羊)申(猴)、酉(鸡)、戌(狗)、亥(猪)。

【精品文档】五年级上册《古诗词三首》内容-推荐word版 (2页)

【精品文档】五年级上册《古诗词三首》内容-推荐word版 (2页)

【精品文档】五年级上册《古诗词三首》内容-推荐word版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
五年级上册《古诗词三首》内容
泊船瓜洲[1]
[宋]
王安石
京口[2]瓜洲一水间,钟山[3]只隔数重山。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注释
[1]瓜洲:在长江北岸,扬州南面。

[2]京口:今江苏镇江。

[3]钟山:今南京市紫金山。

秋思
[唐]张籍
洛阳城里见秋风,
欲作家书意万重[1]。

复恐匆匆说不尽,
行人[2]临发又开封[3]。

注释
[1]意万重:形容要表达的意思很多。

[2]行人:这里指捎信的人。

[3]开封:把封好的信拆开。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课文背诵内容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课文背诵内容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课文背诵内容俗话说:抄一遍胜过读十遍。

读诗词或短文时先看一句抄一句;再看几句抄几句;最后看一段抄一段,直到看一篇抄一篇,也就是先读再抄,抄完再读。

对于语文知识也是如此,小编整理了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课文背诵内容,希望能帮助到您。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课文背诵内容第一单元1 白鹭白鹭是一首精巧的诗。

色素的配合,身段的大小,一切都很适宜。

白鹤太大而嫌生硬,即如粉红的朱鹭或灰色的苍鹭,也觉得大了一些,而且太不寻常了。

然而白鹭却因为它的常见,而被人忘却了它的美。

那雪白的蓑毛,那全身的流线型结构,那铁色的长喙,那青色的脚,增之一分则嫌长,减之一分则嫌短,素之一忽则嫌白,黛之一忽则嫌黑。

在清水田里时有一只两只站着钓鱼,整个的田便成了一幅嵌在琉璃框里的画面。

田的大小好像是有心人为白鹭设计出的镜匣。

晴天的清晨每每看见它孤独的站立在小树的绝顶,看来像不安稳,而它却很悠然。

这是别的鸟很难表现的一种嗜好。

人们说它是在望哨,可它真是在望哨吗?黄昏的空中偶见白鹭的低飞,更是乡居生活中的一种恩惠。

那是清澄的形象化,而且具有了生命了。

或许有人会感到美中的不足,白鹭不会唱歌。

但是白鹭的本身不就是一首很优美的歌吗?不,歌未免太铿锵了。

白鹭实在是一首诗,一首韵在骨子里的散文诗。

语文园地一日积月累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唐]李白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抄一遍胜过读十遍。

读诗词或短文时先看一句抄一句;再看几句抄几句;最后看一段抄一段,直到看一篇抄一篇,也就是先读再抄,抄完再读。

▊ 2、时空法记住要背内容中表示时间方位顺序的词语。

▊ 3、人物法记住文章中依次(或分类)出现的几个人物,这样忆人思情,忆人思言,就有助于理解与背诵。

▊ 4、情境法创设具体情境,根据情境熟读容易理解和记忆。

尤其是优美的诗歌与散文,运用此法效果更佳。

如《望天门山》《江南春》《敕勒歌》《钱塘湖春行》等,我们可以绘画出多幅图画,根据图回忆,图文结合,快速有趣地借图成诵。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部编五年级上册
茜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唐]李白
故人西辞黄鹤楼,
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
唯见长江天际流。

乞巧
[唐]林杰
七夕今宵看碧霄,
牵牛织女渡河桥。

家家乞巧望秋月,
穿尽红丝几万条。

示儿
[宋]陆游
死去元知万事空,
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
家祭无忘告乃翁。

题临安邸
[宋]林升
山外青山楼外楼,
西湖歌舞几时休?
暖风熏得游人醉,
直把杭州作汴州。

己亥杂诗
[清]龚自珍
九州生气恃风雷,
万马齐喑究可哀。

我劝天公重抖擞,
不拘一格降人才。

山居秋暝
唐·王维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枫桥夜泊
[唐]张继
月落乌啼霜满天,
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
夜半钟声到客船。

渔歌子
唐·张志和
西塞山前白鹭飞,
桃花流水鳜鱼肥。

青箬笠,绿蓑衣,
斜风细雨不须归。

观书有感
宋·朱熹
其一
半亩方塘一鉴开,
天光云影共徘徊。

问渠那得清如许?
为有源头活水来。

其二
昨夜江边春水生,
豚撞巨舰一毛轻。

向来枉费推移力,
此日中流自在行。

部编五年级下册
四时田园杂兴(其二)
(宋)范成大
梅子金黄杏子肥,
麦花雪白菜花稀。

日长篱落无人过,
唯有蜻蜓蛱蝶飞。

稚子弄冰
宋·杨万里
稚子金盆脱晓冰,彩丝穿取当银铮。

敲成玉磬穿林响,忽作玻璃碎地声。

村晚
宋·雷震
草满池塘水满陂,山衔落日浸寒漪。

牧童归去横牛背,短笛无腔信口吹。

长歌行
汉·汉乐府
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

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

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

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鸟鸣涧
唐·王维
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凉州词二首·其一
唐·王之涣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送元二使安西
唐·王维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其二宋·陆游
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

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


唐·虞世南
垂緌饮清露,流响出疏桐。

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寒菊
宋·郑思肖
花开不并百花丛,独立疏篱趣未穷。

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

乡村四月
宋·翁卷
绿遍山原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

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蚕桑又插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