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热力学实验指导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工程热力学实验指导书
土木工程学院
2009年5月19日
目录
一、气体定压比热测量实验 (3)
二、二氧化碳临界状态观测及P-V-T关系测定实验 (6)
实验一气体定压比热测量实验
一、实验目的和要求
1、了解气体比热测定装置的基本设备与测量原理。
2、熟悉本实验中的温度测量、压力测量、热量测量、流量测量的方法。
3、掌握由基本数据计算出比热值和求得比热公式的方法。
4、分析本实验产生误差的原因及减小误差的可能途径。
二、实验装置和原理
实验装置由风机、流量计、比热仪主体、电功率调节及测量系统等四部分组成,如图1所示,比热仪主体如图2所示。
流后流出。在此过程中,分别测定:室温;空气在流量计进口处的干、湿球温度(t 1,t 1w );气体经比热仪主体的出口温度(t 2);每流过10L 空气所需的时间(τ);电热器的输入功率(W );以及实验时相应的大气压(B )和流量计出口处的表压(Δh )。有了这些数据,并查用相应的物性参数,即可计算出被测气体的定压比热(c pm )。
气体的流量由调节阀控制,气体出口温度由输入电热器的功率来调节。本比热仪可测300℃以下的定压比热。
三、实验内容
开启风机,调节流量,使它保持在额定值附近。调节电热器的输入功率,根据测得的室温;空气在流量计进口处的干、湿球温度(t 1,t 1w );气体经比热仪主体的出口温度(t 2);每流过10L 空气所需的时间(τ);电热器的输入功率(W );以及实验时相应的大气压(B )和流量计出口处的表压(Δh )等数据,并查用相应的物性参数,计算出被测气体的定压比热(c pm )。
四、实验步骤和数据处理
1、接通电源及测量仪表,将U 型管(测量压力)安装好,将出口温度计插入混流网的凹槽中。
2、开动风机,旋转调节阀,读出每10L 空气通过流量计所需时间(τ,秒),使流量保持在额定值附近。
3、调节电热器功率至某值[可以根据下式预先估计所需电功率:τt W ∆≈12,式中:W
为电热器输入电功率(W );Δt 为进出口温度差(℃)——可假设从25℃加热到200℃,取n 个间隔,预估出Δt ];τ为每流过10L 空气所需的时间(s )],连续加热进入设备的空气,记录加热后的出口温度。
4、需要记载的数据:室温t 0;比热仪进口干、湿球温度——即流量计的进口温度(t 1,t 1w ,℃);连续变化的出口温度(t 2,℃);当时相应的大气压力(B ,mmHg )和流量计出口处的表压(Δh ,mmH 2O );电热器的输入功率(W ,W )。
5、根据流量计进口空气的干球温度和湿球温度,从湿空气的焓湿图查出含湿量(d ,g /kg (a )),并根据下式计算出水蒸气的容积成分:
/622
1/622
w d r d =
+
6、根据电热器消耗的电功率,可算出电热器单位时间放出的热量(kcal /s ):
3
4.186810W
Q =
⨯
7、干空气质量流量(kg /s )为:
4003
0(1)(/13.6)10/735.5610/100029.27(273.15)4.644710/13.6 =
(273.15)
g w g g w P V
r B h q R T t r B h t τ
τ--+∆⨯⨯==
+⨯+∆+(1-)()
8、水蒸气流量(kg/s )为:
4003
0(/13.6)10/735.5610/100047.06(273.15)2.888910/13.6 =
(273.15)
w w w w w P V r B h q R T t r B h t ττ-+∆⨯⨯==
+⨯+∆+()
9、水蒸气吸收的热量(kcal /s ):
2
1
2
22121(0.11010.0001167) =[0.4404()0.00005835()]
t w w t w Q q t dt
q t t t t =+-+-⎰
10、干空气的定压比热(kcal /(kg ·℃))为:
2
1
02121()
()
g t w
m
t g g Q Q Q c q t t q t t -=
=
--
11、计算举例
假定某一稳定工况的实测参数如下:
t 0=8℃; t 1=8℃; t 1w =7.5℃; B =748.0mmHg ; t 2=240.3℃; τ=69.96 s/10L ; Δh =16mmH 2O ;
W=41.84kW ;
查干湿图得 d =6.3g /kg (a )(ϕ=94%)并计算其他参数如下:
6.3/622
0.0100271 6.3/622
w r =
=+
333
41.84
9.9938104.186810 4.186810
W Q -===⨯⨯⨯ kcal /s 3
60 4.6447100.010********/13.6175.141069.96(8273.15)
g g g P V
q R T --⨯+===⨯+(1-)()
kg /s
360 2.8889100.010********/13.6 1.10331069.968273.15)
w w w P V q R T --⨯⨯+===⨯+()kg /s
62231.103310[0.4404(240.38)0.00005835(240.38)]0.116610w Q --=⨯-+-=⨯kcal /s
21
306
219.99380.1166100.2428()175.1410240.3-8t w m t g Q Q c
q t t ----⨯===-⨯()()
kcal /(k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