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海珠区人口与社区分析
人口抽样调查总结报告

⼈⼝抽样调查总结报告⼈⼝抽样调查总结报告 为及时掌握⼈⼝发展变化情况,适逢2015年为“⼩普查”年度,国务院决定在2015年开展全国1%⼈⼝抽样调查,以了解2010年以来我国⼈⼝在数量、素质、结构、分布以及居住等⽅⾯的变化情况,为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提供依据。
20xx年,XX街1%⼈⼝抽样调查⼯作在区统计局的指导和⼤⼒⽀持下,严格按照上级安排部署和具体要求,严把数据质量关,集中中选⼩区⼯作⼈员从前期的准备⼯作到后期的总结⼯作,加班加点⼊户调查,较好地完成了⼯作任务,为市、区政府领导和有关部门了解群众⽣活,研究经济发展,制定政策措施,提供了真实可靠的调查分析数据和统计信息。
⼀、成⽴组织,加强领导 ⼀是根据《2015年全国1%⼈⼝抽样调查⽅案》规定,为做好我街中选社区居委会的各项调查准备⼯作,确保登记⼯作顺利完成,根据上级要求,成⽴了XX街道办事处全国1%⼈⼝抽样调查⼯作领导⼩组。
领导⼩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街民政科,办公室主任由民政科科长XXX担任,具体负责领导和组织本⾏政区域内的1%⼈⼝抽样调查⼯作。
同时,按照《海珠区2015年全国1%⼈⼝抽样调查⼯作计划》的安排,我街在每个中选⼩区选调了调查指导员和调查员。
⼆是制定了《XX街道参加⼴州市2015年全国1%⼈⼝抽样调查⼯作⽅案》,对调查的组织机构、调查的标准时点、经费物资和宣传⼯作以及阶段具体⼯作安排等都做了详细和明确的规定。
三是街道指导员积极参加区统计局安排的各项培训,会后及时向领导和各⼯作⼈员传达培训精神和内容,积极组织各中选社区居委会参加各项培训,安排分⼯,全⼒配合区统计局搞好本次调查⼯作。
⼆、周密部署,做好前期准备⼯作 (⼀)做好培训⼯作和数据整理 1、2015年全国1%⼈⼝抽样调查与往届有不同的是,本次新加⼊了PDA作为正式调查的记录⼯具。
由于没有以往经验可循,因此有过去⼈⼝普查⼯作经验的⽼同志都感到压⼒,在操作⽅⾯不熟悉、常出错等情况出现。
广州市土地面积和人口密度

2010土地面积(平方公里)年末常住人口(万人)Land Area(sq.km)Permanent Populationat Year-end(10000 person)全 市Total7434.41270.96 市 区 Urban Districts3843.431107.81区、县级市Urban Districts and Citiesat County Level2008Urban Districts土地面积(平方公里)常住人口(万人)andLand Area Permanent Population Cities at County Level (sq.km)at the Year-end (ten-thousand person)全 市Total7434.41018.2 市 区 Urban Districts 3843.43886.55 荔湾区 Liwan 59.173.35 越秀区 Yuexiu 33.8103.34 海珠区 Haizhu 90.4134.56 天河区 Tianhe 96.33114.93 白云区 Baiyun 795.79163.67 黄埔区 Huangpu 90.9530.18 番禺区 Panyu 786.15151.42 花都区 Huadu 970.0473.56 南沙区Nansha527.6519.4区、县级市2000男全 市7434.470068963605481 市 区3718.556668122923865 东山区17.2598592307807 荔湾区11.8515009262398 越秀区8.9432330217536 海珠区90.4804578423866 天河区108.3547588292924 芳村区42.617941495592 白云区1042.7858382447871区、县级市土地面积(平方公里)年末总人口(人)年末户籍人口(万人)常住人口密度 (人/平方公里)户籍人口密度(人/平方公里)Registered Permanent Residentsat Year-end(10000 person)Permanent PopulationDensity(person/sq.km)Population Density byRegistered PermanentResidents (person/sq.km)806.1417101084 664.2928821728户籍人口(万人)常住人口密度(人/平方公里)户籍人口密度(人/平方公里) Registered PermanentPermanent Population Population Density Residentsat the Year-end Density by Registered Permanent (ten-thousand person)(person/sq.km)Residents (person/sq.km) 784.1713701055645.832307168070.611241111948116.33305743441792.31148851021171.6611930743978.99205799319.713319216798.921926125864.6275866615.05368285平均每平方千米人口(人)女34014159422742947152429078534802252611436452147944857638071289002546645056838224212410511823。
广州及各区人口发展现状及城镇化率分析(附人口数量、出生人口及出生率、死亡人口及死亡率、自然增长人口及

广州及各区人口发展现状及城镇化率分析(附人口数量、出生人口及出生率、死亡人口及死亡率、自然增长人口及自然增长率、人口迁入及迁出人数)一、广州及各区人口发展现状广州(Guangzhou),广东省辖地级市,简称“穗”,别称羊城、花城,是广东省省会、副省级市、国家中心城市、超大城市[142]、广州都市圈核心城市,国务院批复确定的中国重要的中心城市、国际商贸中心和综合交通枢纽。
根据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2020年广州市常住人口为1867.66,较2019年增长337.07万人。
从广州各区常住人口情况来看,2020年广州市常住人口为1867.66,其中:荔湾区123.83万人、越秀区103.87万人、海珠区181.9万人、天河区224.18万人、自云区374.3万人、黄埔区126.44万人、番禺区265.84万人、花都区164.24万人、南沙区84.66万人、从化区71.77万人、增城区146.63万人。
2016-2020年广州市年末户籍人口呈直线增长趋势,截止2020年底,广州市年末户籍人口985.11万人,较2016年的870.49万人增长114.62万人。
2020年广州荔湾区有户籍人口76.9万人,较2019年增长1.31万人;越秀区有户籍人口117.33万人,较2019年增长0.04万人;海珠区有户籍人口108.34万人,较2019年增长1.61万人;天河区有户籍人口101.05万人,较2019年增长4.48万人;白云区有户籍人口112.72万人,较2019年增长4.7万人;黄埔区有户籍人口60.03万人,较2019年增长3.81万人;番禺区有户籍人口108.69万人,较2019年增长5.34万人;花都区有户籍人口83.94万人,较2019年增长2.81万人;南沙区有户籍人口49.18万人,较2019年增长2.85万人;从化区有户籍人口64.98万人,较2019年增长0.81万人;增城区有户籍人口101.95万人,较2019年增长3.63万人。
广东省各市人口、GDP、面积数据2

广东省各市人口、GDP、面积数据2一、引言广东省,位于中国的南部,是中国的经济大省之一。
全省拥有广州、深圳、珠海等重要城市,以及惠州、东莞等新兴工业城市。
这些城市的发展状况如何,对于广东省的整体发展至关重要。
本文将提供广东省各市的人口、GDP和面积数据,以便读者了解各市的发展状况。
二、数据来源本文所使用的数据来源于广东省统计局发布的最新统计数据。
这些数据经过专业的统计和分析,具有较高的可信度和参考价值。
三、广东省各市人口数据根据最新的统计数据,广东省各市的人口数据如下:广州市:1530.96万人(2019年)深圳市:1302.68万人(2019年)珠海市:198.52万人(2019年)佛山市:743.34万人(2019年)东莞市:746.45万人(2019年)惠州市:607.91万人(2019年)汕头市:500.73万人(2019年)湛江市:730.55万人(2019年)茂名市:547.83万人(2019年)肇庆市:410.15万人(2019年)揭阳市:614.84万人(2019年)韶关市:295.77万人(2019年)梅州市:438.83万人(2019年)河源市:257.63万人(2019年)阳江市:261.66万人(2019年)清远市:403.74万人(2019年)潮州市:275.45万人(2019年)汕尾市:347.65万人(2019年)云浮市:258.广东省,作为中国南方最大的省份之一,其经济实力一直备受。
而各市的人口、GDP和面积数据则是反映一个城市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
本文将为大家提供广东省各市的人口、GDP和面积数据,以便大家更好地了解广东省的经济发展状况。
根据最新的人口数据,广东省的总人口已经超过了2亿。
其中,广州市的人口数量最多,达到了111万人,其次是深圳市的166万人。
佛山市和东莞市的常住人口也分别达到了74万人和41万人。
这些城市的人口数量都在不断增加,表明广东省的经济活力正在不断提升。
2017年广州市人口分布情况

一、广州常住人口情况
2017年末,广州市常住人口1449.84万人,城镇化率为86.14%。年末户籍人口897.87万人,城镇化率为79.69%;全年户籍出生人口20.10万人,出生率22.7‰;死亡人口6.09万人,死亡率6.9‰;自然增长人口14.01万人,自然增长率15.8‰。户籍迁入人口18.06万人,迁出人口4.71万人,机械增长人口13.35万人。具体情况见下表:
二、2013-2017年广州常住人口及户籍人口变化情况
三、各年龄段人口分布
注:此数据统计2017年末
从广州市各地区不同年龄阶段的人口数据上看,60岁以上人口占比最多的前三个城市分别是荔湾区、越秀区和海珠区,分别为24.5%、22.3%以及22.3%,黄埔区60岁以上长者年龄约为15万人,约占全广州市的14%。
广州赤沙村规划

2、以“枝”为主干,营造特色小商圈。
、着力开发休闲农业。
“树枝状”商业骨架具体内 容
将赤沙路发展成综合商业街,而其枝干道 路赤沙南约新街、石鳞里横街、贵荣路则因 地制宜发展各具特色的专业商业街。从而构 建出“树枝状”的商业骨架。
以“枝”为主干,营造特色小商圈具体 内容
主要指以各条专业商业街为主干发展相应特色的小商圈具 体有: 赤沙南约街 石鳞里横街 美食街 餐饮型休闲街
规划简图
谢谢!
主要消费人口结构简要分析
分类 人数 消费特点
学生(大专职)
约19000(主要是广财及 两所职业学校学生)
倾向于“小资消费”
外来务工
不详
倾向于“大众消费”
本地居民
3582
倾向于“生活消费”
赤沙村卫星图
规划原则
1、提高居民收入。 2、改善居民生活环境。
3、突出特色,营造氛围。
商业布局规划
1、构建“树枝状”商业骨架,突出各“枝” 特色。
赤沙村商业规划
规划主题:赤沙小资情调乡村
赤沙村基本概况
赤沙村地处于广东省广州市海珠区官洲街东部,又称赤沙 社区,属于典型的城中村,以村为居,村内以果树农田为 主,由赤沙经济联合社统筹,内有12个生产社,辖区面积 约2.8平方公里。本社区有居民1826户,居民人口3582人, 外来流动人口约1.8万人。 注:外来人口有待考证。
贵
荣 路
娱乐型休闲街
开发休闲农业具体内容
在赤沙村东部的果林大力开发休闲农业, 首先吸引附近有小资情调的消费者前往消费, 主要是要吸引学生前去。因为很多学生毕业 后可能会留在广州工作,工作后他们不仅是 有消费能力的消费者,同时也是赤沙休闲农 业的宣传者,对做大做强赤沙休闲农业有巨 大作用。最终休闲农业区将发挥其“树冠” 的作用。
广州各区人均收入

广州各区人均收入10月31日下午,广州发布三季度GDP数据。
前三季度广州GDP达20735.4亿元,排名全国第五;增速2.3%,高于北京、上海,低于深圳、重庆。
从经验来看,广州经济向来是下半年发力,但最近广州疫情在升级,也给第四季度的冲刺带来一些不确定性。
所以,2022广州GDP能否成功“保四”,暂时还未可知,但我相信广州经济的基本面是非常扎实的,只要把疫情尽快控制下来,就问题不大。
分产业来看,广州第一产业增加值为206.11亿元,同比增长3.2%;第二产业增加值为5696.58亿元,同比增长4.1%;第三产业增加值为14832.71亿元,同比增长1.6%。
原本增速最高的第三产业,这次变成了增速最低,是广州增速降低的主要原因,同时也说明疫情对第三产业的影响真的很大。
以下是部分城市今年前三季度GDP的排名关于各大城市的GDP,我们改天再分析,今天主要想聊一聊广州各区的实力PK。
如果把目光拉近一些,看看广州11区有哪些特点?最近,广州市统计局发布了2021年广州各区的研发经费,广州日报报道了广州各区的人口年龄结构。
这2个数据,我们大致可以了解到广州各区的发展潜力。
为了更全面弄清楚广州11区的发展势能,本文选取11个区的研发经费、GDP、人口、税收、消费等维度。
来看看广州每个区有什么特点?01各区人口密度排名越秀第一,天河第二,海珠第三图源:2021年越秀区统计公报从上图可以看到,广州中心四区人口密度遥遥领先于外围区,越秀区以3.34万人/平方公里的人口密度高居广州第一,也是广东省密度最高的行政区。
越秀区作为广府文化发源地、千年商都核心、广东省和广州市的行政服务中心,到今天依然保持超高的人气度,而且聚集大量总部经济,此外,越秀区还汇聚全省最好的教育资源。
天河区以2.32万人/平方公里人口密度排在全市第二,而且这个数据很可能被低估,为什么这么讲?天河区手握两大王牌,其一,天河区拥有国家级CBD之一的天河CBD,成为广州当下最强就业中心,大量人员在天河上班但其实没有住在天河。
广州市十二区简介

广州市位于广东省中部,濒临南海,毗临港澳,地处珠江三角洲腹地。
其范围是东经112°57′至114°3′,北纬22°26′至23°56′。
东邻惠州市博罗、龙门两县;南邻东莞市和中山市,与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隔海相望;西邻佛山市三水、南海和顺德市;北邻清远市市区、佛冈县及韶关市的新丰县。
东江、北江、西江在此汇流入海,珠江穿市而过,也是我国南方海陆交通枢纽和对外交往的门户,以祖国“南大门”著称。
广州下辖11区(越秀区、荔湾区、海珠区、天河区、白云区、黄埔区、番禺区、花都区、南沙区、增城区及从化区)。
白云区位于中国第三大城市广州市老城区的北面,地处北回归线以南,阳光充足,雨量充沛,气候温和,东邻萝岗区,西界佛山市南海区,北接花都区、从化市,南连黄埔、天河、越秀、荔湾等4区,面积662.42平方公里。
白云区辖内有14条行政街,4个中心镇,即三元里街、松洲街、景泰街、黄石街、同德街、棠景街、新市街、同和街、京溪街、永平街、均禾街、嘉禾街、石井街、金沙街和江高镇、人和镇、太和镇、钟落潭镇4个镇。
白云区扼交通要冲,京广电气化铁路、105、106、107、324国道及京珠、广惠、北环、华南快速干线等高速公路穿越本区,广花、兴泰、罗南、沙泰等省道和地铁二号线、机场快速干线也行经区内,使区内交通网络四通八达。
新旧白云国际机场、华南最大的铁路编组站都坐落在区内,这些均使区内的基础设施日趋完善。
黄埔区位于中国第三大城市广东省广州市东部,在东经113°27′39″—113°27′51″,北纬23°2′25″—23°9′55″之间。
面积90.95平方公里,户籍人口19.55万(六普)。
东至东江与东莞市麻涌镇相望;东北部与增城区新塘镇接壤,南部临珠江与番禺区相邻;西部与天河区珠吉街相连,北部与萝岗区毗邻。
[1] 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热源丰富、雨量充沛。
珠三角地区划分及各地区介绍.

珠三角地区:广州、深圳、珠海、东莞、佛山、中山、惠州、江门和肇庆等九市。
一、广州(10区2市)10区:荔湾区、越秀区、天河区、白云区、海珠区、黄埔区、番禺区、萝岗区、花都区、南沙区、从化市:从化市位于广东省中部,广州市东北面。
市境东面与龙门县、增城市接壤,南面跟广州郊区毗邻,西面和清远市、广州市花都区交界,北面同佛岗、新丰县相连。
地理坐标为东经113°17′-114°04′,北纬23°22′-23°56′。
境内西北到东南最长直线距离约45千米,东北到正南边最大距离80千米。
增城市:增城市是广州的一个县级市,隶属广州市管理。
增城位于珠江三角洲东北部、广州市区东部,背靠大广州,南与东莞隔江相望,东临惠州,北界从化、龙门。
总面积1616平方千米。
总人口81.03万人(2008年)。
市人民政府驻荔城街道,邮编:511300。
代码:440183。
区号:020。
(广州市)二、佛山市:佛山简称“禅”,是一座历史悠久的文化名城,1951年6月26日成立。
是黄飞鸿、李小龙的故乡,珠三角的经济重地。
一个荣耀千年的商贸名城,用生生不息的陶都圣火锻造出“敢为人先,崇文务实”的城市。
佛山市地处珠江三角洲腹地,东倚广州,西通肇庆,南连江门、中山,北接清远,南邻港澳,地理位置优越。
自古就是富饶的鱼米之乡。
珠江水系中的西江、北江贯穿全境。
现管辖禅城区、南海区、顺德区、高明区和三水区。
全市总面积3848.49平方公里。
禅城区面积154平方千米,区人民政府驻岭南大道(原为大福路)。
南海区面积1074平方千米,区人民政府驻桂城街道南海大道。
顺德区面积806平方千米,区人民政府驻大良街道德民路。
三水区面积874平方千米,区人民政府驻西南街道人民三路。
高明区面积960平方千米,人口29.17万。
邮政编码528500。
区人民政府驻荷城街道文汇路。
(佛山市)三、江门市地处珠江三角洲西部。
江门地区又称“四邑”、“五邑”。
广州市人居环境存在的问题与对策——以人口结构现状为例

广州市人居环境存在的问题与对策——以人口结构现状为例XXX 90(大学地理科学学院,资环不动产1班,90)摘要:人居环境是人类工作劳动、生活居住、休息游乐和社会交往的空间场所。
人居环境科学是以包括乡村、城镇、城市等在内的所有人类聚居形式为研究对象的科学,它着重研究人与环境之间的彼此关系,强调把人类聚居作为一个整体,从政治、社会、文化、技术等方方面面,全面地、系统地、综合地加以研究,其目的是要了解、掌握人类聚居发生、进展的客观规律,从而更好地建设符合于人类理想的聚居环境。
通过查阅资料、调查,浅谈广州存在的人居环境问题,研究改良的对策与办法。
关键词:人居环境;人口容量;结构性;社会公平引言广州作为华南地域的心脏城市,不仅承载着数千年的历史文化积淀,更是一个现代化的都市。
随着经济的进步,人们对城市与人之间的概念试探得也愈来愈多,在雅典宪章里,更是明确了居住职能是城市的首要职能。
南扩东进是广州城市空间的延伸,纯粹把城市问题的解决办法理解为获取更多的土地,把产业转移、污染转移理解为治理污染的唯一方式,而不合理、不科学的绿地建设效率低下。
1广州市人居环境变迁自1978年以来,以亚运会为分界限,广州城市建设经历了两个阶段,城市面貌发生了深刻的改变。
无论是从经济水平的象征——基础设施的完善程度,仍是从市民收入水平,那个进步是庞大的,可是从日趋消失的骑楼文化,从城中村的困扰,仍是从自然环境的恶化,咱们不能不承认进步的代价超级大。
2000年,广州的水环境、水资源、空气质量、固体垃圾和环境管理指标都很低。
据亚洲银行数据称,2007年到2011年间,广州的情形不断改善。
中国社科院发布《城市竞争力报告2014》蓝皮书,全国294个城市综合经济竞争力排名,深圳排第2,广州排第5。
报告对可持续竞争力、宜居城市竞争力和宜商环境竞争力等10项指数进行了排名,广州有8个指数排名掉队于深圳,仅文化竞争力和知识竞争力2项指数超过深圳。
广州区域人口情况

注:各区面积参考《区域概况》各区人口参考《广州市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
广州区域楼盘数量
区域 越秀区 荔湾区 海珠区 天河区 白云区 黄埔区 番禺区 花都区 南沙区 增城区 从化区 楼盘总计 总计(人口数量)约 经济情况 楼盘数量/商业/写字楼/酒店公寓 68个 25个 89个 87个 23个 8个 86个 72个 12个 71个 35个 楼盘均价 20000—30000 15000—20000 20000—30000 20000—30000 15000—20000 20000 20000 13000 10000 13000 15000
2010年
经济发展 商业经济
商业、饮食服务业、娱乐业、金融业
农业、工业 工业、房地产、商贸业 农业、工业 工业、农业 畜牧业、企业经济 工业、农业(畜牧业) 汽车、钢铁、造船、机械装备、 港口物流、高新技术、石化、科技 农业、工业、第三产业 农业、工业、商贸业 576个 1263万
商业经济、农业、工业、旅游、房地产、商贸业、金融业、畜牧业、餐饮业、娱乐业
Hale Waihona Puke 驻地 越华路183号 中山七路328号 广州大道南999号 天府路1号 广园中路238 香雪三路1号 清河东路319号 新都大道 凤凰大道1号 惠民路1号[30] 新城东路99号[30]
人口 115万 89万 155万 143万 222万 82万 176万 94万 25万 103万 59万
、餐饮业、娱乐业
广州市行政区划
市辖区 / 县级市 越秀区 荔湾区 海珠区 天河区 白云区 黄埔区 番禺区 花都区 南沙区 增城区 从化区 面积 33.80平方公里 59.10平方公里 90.40平方公里 96.33平方公里 795.79平方公里 484.17平方公里 786.15平方公里 970.04平方公里 527.65平方公里 1616.47平方公里 1974.50平方公里 人口 115万 89万 155万 143万 222万 82万 176万 94万 25万 103万 59万 邮政区码 510030 510145 510220 510630 510080 510530(原萝岗)、510700 511400 510800 511400 511300 510900
广州市海珠区 地理

海珠区有很多由风化剥蚀、海浪侵蚀或堆积 而造成的遗迹,如七星岗海蚀遗迹、松岗及 赤沙的沙堤、七星岗的丹霞地形和鳞石地形 及赤岗塔瓯穴群等。这些遗迹形成很有旅游 价值的地貌景观。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海珠区是广州市“南肺”,是珠江环抱 一个绿岛。区内遗迹旧址、名人故居和纪念 建筑众多,文物资源丰富,民主革命时期孙 中山先生两次设立孙中山大元帅府、民族英 雄邓世昌纪念馆及故居、岭南画派祖师居廉 的居所十香园、建于明代的云桂桥、琶洲塔、 赤岗塔,有见证海珠岛地貌形成历史的古海 岸遗址,以及海幢寺、廖仲恺何香凝纪念馆 等,这些历史文物古迹是海珠区宝贵的旅游 资源。
海珠区古称 “江南洲”,广州 人称其为“河南”, 处在广州市的中部, 由珠江水系广州河 段前后航道所环绕, 是四面环水的天然 良壤。海珠区风景 秀丽,气候宜人, 是一个素有广州 “南肺”之称的绿 色岛区。 海珠区拥有得 天独厚的地理和人 文环境,是广州市 唯一的岛区,与荔 湾、越秀、天河、 黄埔、番禺各区隔 江相邻,江岸线长 达47.35公里,地 理位置优越,有丰 富的土地资源、大 面积的水网果林风 景区,呈现出“山 水城市”的格局。
海珠区是广州市 能通往珠江三角洲各 市、县,和深圳、珠 海经济特区的重要通 道。区内河涌密布, 水上交通方便,不仅 是广州市区内的重要 水路航道,还可直通 珠江三角洲各内河港 口及沿海港口。区内 有客运货运码头,船 舶可直达汕头、海口、 三亚、厦门等沿海城 市。陆路有主干道、 次干道、支路,三级 路网遍布全区,12座 跨江大桥与市内各区 相连,内环路、环城 高速公路和华南大疲 乏横贯全区,地铁二 三号线通过区内最繁 华地段,路桥网络四 通八达。
海珠区综合经济实力已遥遥领先于 国内许多大城市中的同级区份。2003年, 全区实现生产总值278.49亿元,按可比 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3.3%。其中: 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1.86亿元;第二产 业实现增加值108.13亿元;第三产业实 现增加值168.49亿元。2003年,区财政 一般预算收入8.22亿元,按可比口径计 算,比上年增长13%。全区国税和地税 总收入分别为18.24亿元和24.04亿元。
近20年来广州市人口分布时空间差异及原因分析

近20年来广州市人口分布时空间差异及原因分析3周春山 罗 彦 朱 红【内容摘要】利用第三、四和五次人口普查资料采用数学模型对近20年来广州市人口分布的变化特点进行探讨。
分析得出:广州市人口增长较前10年变缓,人口增长地区差异比较明显,城市中心的周边地区人口增长迅速,中心城区总体上人口减少;广州人口分布趋向规则化,均衡化,人口密度由单中心向多中心的趋势变化,同时郊区化现象比较明显等。
并对广州城市人口的增长和分布随城市规模和时空间变化特点进行了模型归纳。
关键词:广州;人口分布;人口增长【作者简介】周春山,中山大学城市与区域研究中心主任,教授;罗彦,中山大学城市与区域研究中心研究生;朱红,女,中山大学信息与网络中心工程师。
广州:510275近20年来,广州市经济经历了一个快速发展阶段,其人口变化也突现出系列特点,除了在人口数量的宏观层面上变化外,特别是在微观人口分布的空间方面也具有明显的时空间特点。
本文将深入探讨广州市近20年来人口增长的时空间差异,并分析其原因。
1 研究设计111 研究区域广州现辖十区两市。
考虑到20年人口数据的可对比性,本文选取广州市老八区,即越秀、东山、荔湾、海珠、天河、黄埔、白云和芳村作为研究对象。
不包括1999年改市为区的番禺区和花都区,也不包括市辖市增城和从化。
文中所指的中心城区主要是指越秀区、东山区、荔湾区全区以及海珠区北部。
112 资料处理本文主要利用广州市第三、四和五次人口普查资料的有关数据,分析了街道(镇)一级的人口数量和人口密度增长的时空间差异。
由于街道数量不断变化,为便于对比本文以1990年的行政地域为标准,对1982年和2000年的街道面积和人口进行了对应合并处理。
分别采用地理信息软件Mapin fo 610提取各街镇的面积、街镇的坐标以及各街镇到人口密度峰值街道的距离,用SPSS10进行回归和趋势面分析,用Surfer 810绘制了市区人口密度等值线图和三维密度模型1。
广州行政划分简化

广州行政划分简化廣州市面積7263平方千米,人口725萬(2003年)。
截至2005年12月31日,廣州市轄10個市轄區,代管2個縣級市,129個街道、33個鎮。
越秀區面積 9平方千米,人口42萬。
郵政編碼510030。
東山區面積16平方千米,人口64萬。
郵政編碼510080。
荔灣區面積12平方千米,人口52萬。
郵政編碼510145。
海珠區面積 102平方千米,人口84萬。
郵政編碼510220。
天河區面積 141平方千米,人口60萬。
郵政編碼510630。
芳村區面積46平方千米,人口19萬。
郵政編碼510360。
白雲區面積 825平方千米,人口86萬。
郵政編碼510080。
黃埔區面積 122平方千米,人口21萬。
郵政編碼510700。
番禺區面積1314平方千米,人口98萬。
郵政編碼511400。
區人民政府駐海傍西路。
花都區面積 961平方千米,人口62萬。
郵政編碼510800。
區人民政府駐新華街道。
增城市面積1741平方千米,人口83萬。
郵政編碼511300。
市人民政府駐荔城街道。
增城轄3個街道(荔城、增江、朱村),6個鎮(正果、石灘、新塘、中新、派潭、小樓83W2009年末,增城市面积1616.47平方千米,辖3个街道、6个镇,37个社区、282个行政村。
市政府驻荔城街道和平路22号。
從化市面積1974平方千米,人口54萬。
郵政編碼510900。
市人民政府駐街從化市轄3個街道(街口、城郊、江埔)、5個鎮(溫泉、良口、呂田、太平、鰲頭54W2009年末,从化市面积1974.5平方千米,辖3个街道、5个镇,44个社区、221个行政村。
市政府驻街口街道新城东路99号。
越秀區位於廣州市中心,總面積32.82平方千米。
總人口114.06萬人(2005年越秀區轄22個街道(洪橋、廣衛、北京、六榕、流花、東風、光塔、詩書、大新、人民、東湖、農林、大東、大塘、珠光、白雲、建設、華樂、梅花村、黃花崗、礦泉、登峰2009年末,越秀区面积33.8平方千米,辖22个街道,264个社区。
广州海珠区人口与社区研究分析

广州海珠区人口与社区研究分析一、海珠区人口概况根据最新的统计数据显示,海珠区的总人口为186.68万人。
其中,男性人口为92.69万人,女性人口为93.99万人。
海珠区的人口密度为5094人/平方公里,人口集中在红专路、新港东路、江南大道等繁华地区。
二、海珠区人口结构1.年龄结构:海珠区的年龄结构呈现出年轻化的趋势。
从0-14岁的未成年人口占比为16.7%,15-64岁的劳动人口占比为77.5%,65岁及以上的老年人口占比为5.8%。
这说明海珠区的劳动力较为充裕,对经济的发展具有积极的影响。
2.家庭结构:海珠区大多数家庭为小家庭,核心家庭结构占主导地位。
近年来,单身人口的增加也成为一个值得关注的现象,这可能与海珠区是年轻人常居住的地区有关。
3.教育水平:海珠区的人口受教育程度相对较高。
据统计,高中及以上学历的人口占比为52.4%,本科及以上学历的人口占比为31.7%。
这说明海珠区居民受到良好的教育资源和机会,对海珠区的经济和社会发展有着积极的影响。
三、海珠区社区建设与管理1.社区规划与建设:海珠区在社区建设方面取得了良好的成效。
社区优化规划、公共设施配套等方面得到了充分重视。
目前,海珠区的社区设施齐全,包括教育、医疗、文化、体育等多种公共服务设施。
2.社区治理与管理:海珠区注重社区的自治与居民参与,通过完善的基层自治组织,提升社区的自治和管理水平。
社区居民委员会的建设已经实现了全覆盖,为居民提供了广泛的参与和意见表达渠道。
3.社区服务体系:海珠区的社区服务体系较为完善,社区居民可以享受到便捷的公共服务。
社区提供了各类社区服务站点,如社区医疗服务站、社区文化活动中心等,为居民提供综合性服务。
四、海珠区人口与社区发展的问题与对策1.人口老龄化问题:随着海珠区人口老龄化比例的增加,养老设施与服务需求也加大。
应加大对养老服务设施的建设与改善,在社区中设立专门的养老机构,提供高质量的养老服务。
2.教育资源不均衡:教育资源在海珠区存在一定的不均衡现象,比如名校集中在中心城区。
广州市人口规模及分布情况

2019-0730
15:12:45 2019-07-
30 15:12:45 2019-07-
30 15:12:45 2019-07-
30 15:12:45 2019-07-
30 15:12:45 2019-07-
30 15:12:45 2019-07-
30 15:12:45 2019-07-
30 15:12:45 2019-07-
95 116.38 166.31 169.79 257.24 109.1 171.93
2018-1225
15:27:08 2018-12-
25 15:27:08 2018-12-
25 15:27:08 2018-12-
25 15:27:08 2018-12-
25 15:27:08 2018-09-
76.9 123.83
2021-0916
14:16:19 2021-09-
16 14:16:19 2021-09-
16 14:16:19 2020-03-
23 12:08:31 2020-03-
23 12:08:31 2020-03-
23 12:08:31 2020-03-
23 12:08:31 2020-03-
全 市 1011.53 1881.06
荔湾区 78.3
112.96
越秀区 117.45 104.9
海珠区 109.52 182.18
天河区 104.93 223.86
黄埔区 63.66 119.79
番禺区 112.82 281.83
花都区 86.36 170.93
南沙区 51.75
90.04
从化区 65.54
16 16:24:25
广州区域划分

白云区位于广州市老城区北部,东邻增城区市,西界南海区,南连荔湾、越秀、天河、黄埔等4个城区,北接花都区和从化市。
三元里街、景泰街、同德街、松洲街、黄石街、棠景街、新市街、同和街、京溪街、永平街、嘉禾街、均和街、石井街、金沙街和江高镇、人和镇、太和镇、钟落潭镇等14条行政街荔湾区自古以来即是广州市最有名的商业繁华区之一。
如今的荔湾更拥有“一街、二路”---上下九商业步行街,康王路和中山七、八路三个重要的商业地带。
荔湾区辖22个街道:沙面街道、岭南街道、华林街道、多宝街道、昌华街道、逢源街道、龙津街道、金花街道、彩虹街道、南源街道、西村街道、站前街道、桥中街道、白鹤洞街道、冲口街道、花地街道、石围塘街道、茶滘街道、东漖街道、海龙街道、东沙街道、中南街道。
华林街道位于荔湾区的西南部,东起人民路,西至宝华路,南到和平路,北连长寿路。
面积0.72平方千米,居民2万多户,人口近6万,辖14个社区。
办事处驻十八甫北曹基直街81号。
逢源街道位于广州市荔湾老城区的中部,东起康王路,西至龙津西路,南接长寿西路,北达中山八路。
面积0.78平方千米,人口近7万。
办事处驻华贵路华贵横街25号。
龙津街道办事处驻光复中路299-301号。
彩虹街道位于荔湾区中部。
面积1.06平方千米,常住人口3.5万人。
办事处驻中山八路周门街80号。
多宝街道办事处驻恩宁路多宝坊23号。
岭南街道办事处驻十八甫南路冼基东24号。
西村街道位于荔湾的西北部,东与流花商业区相连,南联西关腹地,西倚珠江与南海市相望,北邻白云区石井镇。
面积3.27平方千米,占荔湾总面积的27.71%;人口8.4万人。
办事处驻协和路1号。
南源街道位于荔湾区的西北部。
面积1.85平方千米,人口5.4万人。
办事处驻南岸路马塘坊23号。
金花街道位于荔湾区中部,东、北邻接越秀区,西与彩虹街相接,南与龙津街、逢源街相接。
面积1.168平方千米,人口6万多人。
辖12个社区。
办事处驻西华路金花直街蟠虬街100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口现状
(《产业规划视角下的广州市人口变动研究》) 综合基于地形起伏度的高丘陵和低山区的人口承载力评价和基于归一化植被指数的低丘陵和平原区人口承载力评价结果,得到广州市基于人居环境适宜性的人口承载力评价结果,并根据人口密度超载情况分为超载、临界和富余三类(人口密度超载界于±100 人/平方公里之间计为临界状态)。
根据2010年统计年鉴数据,广州市人口承载情况中,荔湾区、越秀区、海珠区属于超载区,海珠区超载人口24万。
广州市中心城区人口亟待疏解与控制。
2、人口密度
广州市常住人口密度空间分布(2012年统计年鉴)
从总体上看,广州市常住人口分布呈中心区人口密度高,外围人口密度低的局面。
海珠区的密度在全市排名第二,严重超出广州平均密度1735.357人/平方公里,呈现高密度聚集。
根据人口密度等值线分布图来看,广州人口分布的多中心趋势加强,2010年已经形成了一个人口分布中心(解放中路附近)以及三个次级中心(海珠区江南中街、白云区景泰街、天河区石牌街)。
海珠区的江南中街为其中一个人口次级中心,主要承接了老城区(荔湾区、越秀区)的人口转移。
●海珠区常住人口密度空间分布(2010年六普数据)
海珠区内部人口分布西多东少,呈现明显的空间分布不均衡。
区内江南中街形成一个人口中心,同时也是广州市的一个人口次中心。
3、外来人口空间分布
●广州外来人口空间分布
广州外来人口空间分布不均衡,中圈层和外圈层内侧比重相对较高。
2000到2010年以来,已经形成四个规模较大的外来人口集聚中心。
外来人口倾向于聚居于居住在交通便利、居住成本相对较低的城中村里,而海珠区凤阳街辖区内有瑞宝村、沙溪村、康乐村等,城中村面积占80%以上,根据六普数据,外来人口比例占73.3%,成为广州市外来人口集聚中心之一。
海珠区外来人口空间分布
海珠区内部,凤阳街和江海街的外来人口密度最高。
外来人口主要集中分布于海珠区西部,呈现西多东少的特点。
4、外来人口比例较高
根据六普,2010年海珠区常住人口为人1558663,其中外来人口为789044人,占50.62%。
外来人口比例较高,主要为务工人员。
全区范围看,凤阳街、江海街、南洲街外来人口占常住人口比例最高。
外来人口主要分布于区中、南部。
区域西部外来人口比例较低。
5、人口增长空间分布趋势
根据前面对于广州市常住人口及外来人口空间分布,海珠区为核心城区的外围圈层,整体上承载着核心城区的人口扩散和外来人口的集聚两大作用。
整体上与2000——2010年广州市人口呈现从中心区向近郊区扩散的现象相吻合。
海珠区所有街道中,海幢街和南华西街出现人户分离,人口开始外迁。
这两个街道是老城区,与广州市的整体人口迁移情况吻合。
其他街道均吸纳了外来人口居住,以凤阳、瑞宝、江海、南洲、华洲、官洲等街道为主。
6、人口年龄组成、老龄化程度
●广州市人口老龄化程度
根据2010年广州市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广州的老龄化程度呈现为双中心结构的空间格局,分别为老城核心区(包括荔湾、越秀、海珠)和郊区从化。
海珠区属于老年型初期,是广州人口老龄化核心之一。
●海珠区人口年龄组成
根据六普数据,65岁以上人口有136418人,占总人口的8.75%。
已进入人口老龄化。
7、人口受教育程度
根据六普,海珠区完成了九年义务教育的人占85.60%。
每10万人中具有大学程度(大专及以上)的人数为25170人,高于全市19228人的平均水平。
海珠区15岁以上文盲人口为12402
人,文盲率为0.89 %,低于全市0.95%的平均水平。
从全市来看,海珠区接受高等教育的人口比例在全市排名第三,次于天河区、越秀区。
8、社会空间分异
广州市社会空间重构模型
广州社会空间分为三大圈层,海珠区位于中圈层。
呈现几大特点:
1、滨江沿线、主要道路两侧大规模房地产开发,导致大规模人口迁入,形成中高收入阶层
社区
2、为数众多的城中村成为典型的中圈层社区空间之一,吸引大量外来人口,成为外来人口
聚集区。
3、海珠区西部老城区为中低收入本地居民聚居区。
人口问题总结
1、海珠区人口高度密集,成为全市一个人口分布中心,亟待疏解
2、海珠区外来人口数量巨大,并大量集聚在城中村内,带来一系列社会经济问题
3、海珠区主要承担和新老城区的人口扩散以及外来人口集聚的两大作用
4、海珠区人口老龄化问题较突出
5、海珠区出现不同类型的社会区,有一定的隔离和分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