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12学习】初三物理上册滑轮复习导学案
11.2滑轮导学案-2023-2024学年苏科版物理九年级上册
![11.2滑轮导学案-2023-2024学年苏科版物理九年级上册](https://img.taocdn.com/s3/m/35b62a2426284b73f242336c1eb91a37f11132a9.png)
11.2 滑轮导学案 20232024学年苏科版物理九年级上册一、教学内容1. 定滑轮和动滑轮的定义和工作原理;2. 定滑轮和动滑轮的优缺点;3. 滑轮组的概念及其应用;4. 滑轮的设计和选型。
二、教学目标1. 了解定滑轮和动滑轮的定义、工作原理和特点,能正确使用滑轮;2. 掌握滑轮组的概念及其应用,学会滑轮组的设计和选型;3. 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观察能力,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动滑轮的工作原理和滑轮组的设计方法;2. 教学重点:定滑轮和动滑轮的定义、工作原理和特点,滑轮组的概念及其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滑轮组模型、绳索、重物;2. 学具:笔记本、尺子、铅笔。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展示一个滑轮组模型,让学生观察并猜测其工作原理;2. 讲解滑轮的定义、工作原理和特点:介绍定滑轮和动滑轮的定义,通过实验演示和讲解,让学生理解滑轮的工作原理和特点;3. 滑轮组的概念及其应用:讲解滑轮组的概念,展示实际应用场景,让学生了解滑轮组的作用;4. 滑轮的设计和选型:讲解滑轮的设计和选型方法,让学生学会如何选择和使用滑轮;5. 随堂练习:让学生设计一个滑轮组,解决实际问题;6. 例题讲解:选取一道有关滑轮的例题,讲解解题思路和方法;7. 作业布置:布置一道有关滑轮的设计题,让学生课后思考和练习。
六、板书设计1. 定滑轮和动滑轮的定义、工作原理和特点;2. 滑轮组的概念及其应用;3. 滑轮的设计和选型方法。
七、作业设计1. 题目:设计一个滑轮组,用于提升一个重物,要求滑轮组简单易用,提升效果明显;2. 答案:根据实际情况,设计一个合适的滑轮组,包括滑轮的数目、位置和绳索的布局,使重物顺利提升。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让学生进一步了解滑轮在其他领域的应用,如航空航天、建筑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精神。
本节课主要介绍了滑轮的定义、工作原理和特点,滑轮组的概念及其应用,以及滑轮的设计和选型方法。
《滑轮导学案》
![《滑轮导学案》](https://img.taocdn.com/s3/m/388f2eba80c758f5f61fb7360b4c2e3f572725fb.png)
《滑轮》导学案导学目标:1. 了解滑轮的定义和原理。
2. 掌握滑轮的分类和应用。
3. 能够运用滑轮原理解决实际问题。
导学内容:一、滑轮的定义和原理滑轮是一种简单机械装置,由一个带有凹槽的轮子和一根固定在支架上的轴组成。
滑轮的原理是利用轮轴的旋转来改变力的方向和大小,从而减小施加在物体上的力。
二、滑轮的分类和应用1. 按轮子数量分类:单轮滑轮、复合滑轮。
2. 按用途分类:固定滑轮、挪动滑轮。
3. 应用:用于提升重物、调节绳索方向、改变施力方向等。
三、实际问题解决1. 若一根绳子通过一个单轮滑轮,两端分别挂着重物A和B,A的重力为100N,B的重力为200N,求绳子的张力。
2. 若一个箱子质量为50kg,需要用滑轮提升到3m高的楼顶,求需要施加的力。
3. 若一个人用滑轮将一块重100N的石头挪动10m,求人需要施加的力。
导学步骤:一、导入通过展示一个滑轮的实物或视频,引导学生思考滑轮的作用和原理。
二、讲解1. 讲解滑轮的定义、原理和分类。
2. 分析滑轮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途景。
三、练习1. 让学生自行计算第一个实际问题的绳子张力。
2. 让学生分组讨论并解决第二个实际问题。
3. 让学生在小组内合作解决第三个实际问题。
四、总结对滑轮的原理和应用进行总结,并强调学生学会应用滑轮原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五、作业1. 完成教室练习中的实际问题。
2. 搜集并分享滑轮在不同领域的应用案例。
六、拓展引导学生深入了解滑轮的其他应用领域,如机械制造、建筑工程等。
通过本节课的进修,学生将对滑轮的原理和应用有更深入的理解,能够灵活运用滑轮解决实际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实践能力。
11.2滑轮专题 复习教学设计 2022-2023学年苏科版物理九年级上册
![11.2滑轮专题 复习教学设计 2022-2023学年苏科版物理九年级上册](https://img.taocdn.com/s3/m/71456b68ae45b307e87101f69e3143323968f527.png)
11.2 滑轮专题复习教学设计 2022-2023学年苏科版物理九年级上册一、教学目标1.复习滑轮的基本概念和运动原理。
2.掌握滑轮组合的力的计算方法。
3.理解滑轮组合的力的作用效果。
二、教学重点1.滑轮的工作原理和力的计算方法。
2.滑轮组合的作用效果。
三、教学难点1.理解滑轮组合中的力的平衡问题。
2.解决滑轮组合中的力的方向和大小的问题。
四、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
2.小班实验装置和实验器材。
五、教学过程第一步:引入1.让学生回顾滑轮的基本概念和运动原理。
2.提问:滑轮是什么?它有什么作用?第二步:复习滑轮的力的计算方法1.回顾单滑轮和复合滑轮的力的计算公式。
2.设计几个例题,让学生通过计算得出滑轮上的力的大小。
第三步:介绍滑轮组合的作用效果1.引导学生思考滑轮组合中的力的作用效果。
2.演示滑轮组合实验,并观察实验现象。
第四步:解决滑轮组合中的力的平衡问题1.引导学生分析滑轮组合中的力的平衡问题。
2.设计几个例题,让学生通过解题练习解决滑轮组合中的力的平衡问题。
第五步:总结和归纳1.让学生总结滑轮的基本概念、运动原理和力的计算方法。
2.提问:你觉得滑轮组合有什么特点?它有什么应用?第六步:小结1.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小结。
2.解答学生提出的问题。
六、课堂练习1.组织学生解答课堂上设计的例题。
2.引导学生思考滑轮组合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七、作业1.布置课后作业:练习册上的相关习题。
2.提醒学生复习下节课的预习内容。
以上内容是关于11.2滑轮专题的复习教学设计,通过复习滑轮的基本概念、力的计算方法以及滑轮组合的作用效果,帮助学生巩固对滑轮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教学过程中引入了实验和练习,使学生能够进行实际操作和思考,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能够熟练掌握滑轮的基本概念、运动原理和力的计算方法,理解滑轮组合中的力的平衡问题,并能够应用于实际生活中。
配套K12通州区九年级物理上册 11.2滑轮教学案1(无答案)(新版)苏科版
![配套K12通州区九年级物理上册 11.2滑轮教学案1(无答案)(新版)苏科版](https://img.taocdn.com/s3/m/dd7313c7770bf78a65295496.png)
滑轮[教学目标]1.说出定滑轮和动滑轮的特点及实质.会用杠杆平衡条件分析定滑轮和动滑轮的作用.2.会判断滑轮组的省力情况,能根据给定的条件和要求设计滑轮组.3、培养学生用实验的方法研究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目标:1、2[教学难点] 目标:2、3[学法指导]阅读、实验探究、举例、讨论、练习等[教学过程]一、导入谈话:同学们知道为什么要用我手头上的这些工具吗?二、自学自测:自主学习文本,完成自测作业1.杠杆分为那几类?各类杠杆的特点是什么?2.你在什么地方看到过滑轮?人们是怎样使用它们的?三、互学互助:小组合作探究,课堂展示成果1、动滑轮、定滑轮:通过看书回答:什么叫动滑轮?什么叫定滑轮?并分别举例说明。
2、使用定滑轮的特点:(1)做课本图11—17所示的实验(师共同做),按课本上的步骤进行,认真观察,做好记录,并把数据填在课本上的表格中。
(2)根据实验的数据分析讨论,你能得使用定滑轮有什么特点?a) 使用动滑轮的特点:(1)做课本图11—18所示的实验,仔细观察,做好记录,并仿照课本自己设计表格,把数据填在其中。
(实验师生共同完成)(2)根据实验的数据分析讨论,你能得使用动滑轮有什么特点?﹡滑轮的实质:认真阅读课本上的“读一读”回答:定滑轮的实质是: ;动滑轮的实质是: ;b) 滑轮组;把定滑轮和动滑轮组合起来组成滑轮组.一般可以既省力又改变力的方向,若不计动滑轮重和摩擦,有几股绳子承担重物,所用的力就是物重的几分之一.显然,判断用力情况的关键是弄清几股绳子承担重物的重量.这要看滑轮组的组装方式,不能只看动滑轮的个数。
(师生组装滑轮组及作图)师生根据作图及实验分析得出结论:F =G/n (F 表示拉力,G 代表物重,n 表示绳子的股数) 指出该公式成立的条件是:不记动滑轮和绳子的重和摩擦。
四、导学导练:1、使用定滑轮可以________,但不能________.2、使用动滑轮可以________,但不能________.3、定滑轮的实质是________,动滑轮的实质是________.4、用定滑轮匀速提升重物,所用拉力的方向如图所示,不计摩擦,比较拉力1F 、2F 、3F 的大小( )A .1F >2F >3FB .1F =2F =3FC .1F <2F < 3FD .2F >3F >1F5、在图中,物体A 的重力为G ,在拉力F 的作用下,物体沿水平桌面做匀速直线运动,已知物体受到的摩擦力为f ,则人对绳的拉力F 的大小等于( )A .0.5GB .2GC .0.5fD .2f五、课堂小结六、教学反思。
11.2滑轮(1)导学案-2023-2024学年苏科版物理九年级上学期
![11.2滑轮(1)导学案-2023-2024学年苏科版物理九年级上学期](https://img.taocdn.com/s3/m/ff73464ba31614791711cc7931b765ce05087af7.png)
文档:11.2 滑轮(1)导学案 20232024学年苏科版物理九年级上学期一、教学内容:1. 滑轮的定义、分类和特点2. 定滑轮和动滑轮的工作原理3. 滑轮组的概念及其应用4. 滑轮的优缺点和使用方法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滑轮的定义、分类和特点,理解定滑轮和动滑轮的工作原理。
2. 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通过观察和实验,学会使用滑轮组。
3. 引导学生掌握滑轮的正确使用方法,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滑轮组的设计和应用,动滑轮的工作原理。
2. 教学重点:滑轮的分类、特点和滑轮组的工作原理。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滑轮组模型、绳索、重物、多媒体教学设备。
2. 学具:笔记本、尺子、铅笔、实验报告表格。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观察生活中常见的滑轮装置,如吊车、晾衣架等,引导学生思考滑轮的作用和原理。
2. 知识讲解:介绍滑轮的定义、分类和特点,讲解定滑轮和动滑轮的工作原理。
3. 实验演示:用滑轮组模型进行实验,让学生观察和记录滑轮组的工作过程,引导学生理解滑轮组的概念。
4. 随堂练习:让学生设计一个简单的滑轮组,解决实际问题,如提升重物。
六、板书设计:1. 滑轮的定义、分类和特点2. 定滑轮和动滑轮的工作原理3. 滑轮组的概念及其应用七、作业设计:1. 题目:设计一个滑轮组,提升一个重物,并计算所需的力量。
2. 答案:根据滑轮组的原理,可得出所需的力量为重物的重量除以滑轮组的支持绳索数。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观察、实验和讨论,让学生掌握了滑轮的基本知识和应用,但在动滑轮的工作原理方面仍需加强。
2. 拓展延伸:让学生进一步研究滑轮组在生活中的应用,如汽车悬挂系统、电梯等,提高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重点和难点解析:滑轮组的设计和应用滑轮组是滑轮的一种组合形式,它将多个滑轮按照一定的方式组合在一起,以实现力的传递和转换。
9.2《滑轮》导学案
![9.2《滑轮》导学案](https://img.taocdn.com/s3/m/83d1e2b51a37f111f1855bcf.png)
《滑轮》导学案一、学习目标1.认识滑轮,了解滑轮的结构;了解滑轮的实质;2.练习使用滑轮,知道滑轮的两种使用方法;3.通过实验探究,知道定滑轮和动滑轮工作时的特点。
4.联系实际,根据滑轮的使用特点,合理选择使用滑轮的方法二、导入新课播放视频,观察生产生活中使用滑轮的情景,了解本节课要学习的一种简单机械的名称叫滑轮。
三、学习新课模块一:认识滑轮,知道滑轮的作用之一是提升重物【活动一】认识滑轮,了解滑轮的结构观察拆分的滑轮,观看课件中的滑轮结构示意图,了解滑轮的结构特点:周边有,并可以绕转动的轮子,称作滑轮。
【活动二】交流自己在日常生活中所观察到的使用滑轮的情景。
模块二:练习使用滑轮,知道滑轮的两种使用方法【活动一】比赛活动:尝试使用滑轮利用提供的器材,一个滑轮、一段细绳和一个支架,将重物提升到一定的高度。
设计使用滑轮的方法,完成提升重物比赛活动。
1.小组成员合作,完成利用滑轮来提升重物的活动。
(想一想有几种使用方法)2.交流展示利用滑轮提升物体的方法【活动二】知道滑轮的两种使用方法1.观察两种方法中利用滑轮的特点,交流自己的发现。
2.结论:(1)定滑轮:提升物体时,的滑轮,叫做定滑轮;(2)动滑轮:提升物体时,的滑轮,叫做动滑轮。
学以致用——【反馈1】回看视频资料中使用滑轮的情景,辨别晾衣架、旗杆顶部、起重机和塔机上装备的分别是哪一种滑轮?模块三:探究定滑轮和动滑轮工作时的特点交流采用两种方法提升重物的感受(用力大小和方向),明确探究的主题:1. 探究使用定滑轮和动滑轮时所需拉力的大小,观察用力方向;2.探究物体上升的高度与拉力作用点移动的距离的关系。
(温馨提示:注意要与不使用滑轮直接提升物体相比较)【活动一】探究使用定滑轮和动滑轮时所需拉力的大小,观察用力方向1.依据自身感受,建立初步猜想,明确需要测量的物理量初步猜想:需要测量的物理量:设计实验与进行实验:收集数据将数据填写在“实验报告单”中的表格一中分析数据,归纳发现:(1)使用定滑轮:拉力大小F拉G物;拉力的方向;使用定滑轮省力,但可以改变;(2)使用动滑轮:拉力大小F拉G物;拉力的方向;使用动滑轮省力,但不能改变。
滑轮复习导学案
![滑轮复习导学案](https://img.taocdn.com/s3/m/da3e1046b42acfc789eb172ded630b1c58ee9b11.png)
滑轮复习导学案导学目标:1. 了解滑轮的定义、结构和工作原理。
2. 掌握滑轮的应用和计算方法。
3. 深入理解滑轮在力学中的作用。
一、导入滑轮作为机械工程中常见的零件,用于传递和调节力的应用非常广泛。
本导学案将帮助您全面了解滑轮的基本原理和运用。
二、滑轮的定义和结构1. 滑轮的定义:滑轮是一种简单机械,由轮R和轴A构成,可以在两个或多个接点之间传递力量。
2. 滑轮的结构:滑轮主要包括轮R、轴A、绳索、支撑和滚动装置等组成部分。
三、滑轮的工作原理1. 杠杆定律:滑轮利用杠杆原理来传递力量。
当应用力P作用在滑轮上,相应的载荷W也会发生变化,滑轮的力量传递原理符合杠杆定律。
2. 力的平衡:在滑轮系统中,力的平衡是指对于在滑轮上的所有力都平衡。
四、滑轮的应用1. 降低力的作用:通过增加滑轮数量,可以降低应用力的强度。
2. 改变力的方向:通过改变滑轮的布置,可以改变力的方向。
3. 增加力的作用距离:通过增加滑轮数量,可以增加力的作用距离。
五、滑轮的计算方法1. 力的平衡方程:根据力的平衡原理,我们可以得出滑轮系统中的力的平衡方程。
例如:P1 + P2 = W1 + W2。
2. 力的分解:我们可以通过对力进行垂直和平行分解,来计算滑轮系统中的力的大小和方向。
3. 力的乘法原理:根据力的乘法原理,我们可以计算滑轮系统中的力的乘积。
例如:P1 × P2 = W1 × W2。
六、滑轮在力学中的作用1. 应用举例:滑轮在各种物体举起、拖拉和运输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如吊车、起重机等。
2. 力的分析:通过分析滑轮系统中的力的大小和方向,可以更好地理解和解释物体的运动状态。
七、总结通过本导学案,我们学习了滑轮的定义、结构和工作原理,掌握了滑轮的应用和计算方法,并深入了解了滑轮在力学中的作用。
滑轮作为一种重要的机械零件,广泛应用于工程领域中。
希望通过本导学案的学习,能够增强对滑轮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滑轮导学案》
![《滑轮导学案》](https://img.taocdn.com/s3/m/86fb5cda6429647d27284b73f242336c1fb93010.png)
《滑轮》导学案一、导入1. 引入话题:今天我们将进修关于物理学中一个非常重要的观点——滑轮。
2. 提出问题:你知道什么是滑轮吗?它在我们的生活中有什么作用?二、进修目标1. 知识目标:了解滑轮的定义、结构和原理。
2. 能力目标:掌握滑轮的应用方法,能够解决与滑轮相关的物理问题。
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物理学的兴趣,激发他们对科学知识的探索欲望。
三、进修过程1. 进修内容:滑轮的定义、结构和原理2. 进修方法:讲解结合实例分析,引导学生思考3. 进修步骤:(1)了解滑轮的定义和分类;(2)掌握滑轮的结构和工作原理;(3)进修滑轮的应用方法和计算公式;(4)通过实例分析,掌握滑轮在物理问题中的应用。
四、教室练习1. 选择题:滑轮的作用是()。
A. 改变物体的形状B. 改变物体的大小C. 改变物体的运动方向D. 改变物体的颜色2. 计算题:如果一个重物挂在一根绳子上,通过一个滑轮吊起,求所需的力的大小。
五、教室讨论1. 学生展示:请学生结合实际例子,展示滑轮的应用途景。
2. 学生互动:学生之间进行讨论,分享对滑轮的理解和应用经验。
六、课后作业1. 复习滑轮的定义、结构和原理;2. 搜集滑轮应用的实例,并进行分析;3. 解答以下问题:为什么应用滑轮可以减小所需的力量?七、总结反思1. 总结:通过本节课的进修,你对滑轮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吗?2. 反思:在进修过程中有什么收获和怀疑?如何解决这些怀疑?八、拓展延伸1. 学生自主进修:鼓励学生进一步了解滑轮的应用领域和发展趋势;2. 实践探究:组织学生进行实验,验证滑轮的原理和应用。
通过本节课的进修,置信同砚们对滑轮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和认识。
希望大家能够在平时生活中多加观察和思考,发现物理学知识的应用的地方,不息提升自己的科学素养。
愿大家在未来的进修道路上越走越遥,探索更辽阔的知识世界!。
11.2滑轮第一课时导学案-2023-2024学年苏科版物理九年级上册
![11.2滑轮第一课时导学案-2023-2024学年苏科版物理九年级上册](https://img.taocdn.com/s3/m/aa3d6655bb1aa8114431b90d6c85ec3a86c28b13.png)
11.2滑轮第一课时导学案 20232024学年苏科版物理九年级上册一、教学内容1. 滑轮的定义、分类和特点。
2. 定滑轮和动滑轮的工作原理。
3. 滑轮组的概念及其应用。
4. 滑轮的使用规则和注意事项。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滑轮的定义、分类和特点,能够区分定滑轮和动滑轮。
2. 使学生掌握滑轮组的工作原理和应用,能够设计简单的滑轮组。
3. 培养学生动手操作滑轮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实验技能。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滑轮组的设计和应用。
2. 教学重点:定滑轮和动滑轮的工作原理,滑轮组的概念及其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滑轮组模型、PPT、视频等。
2. 学具:笔记本、笔、滑轮组模型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展示一个滑轮组吊起重物的场景,引导学生思考滑轮的作用和原理。
2. 知识讲解:(1)介绍滑轮的定义、分类和特点,引导学生掌握滑轮的基本知识。
(2)讲解定滑轮和动滑轮的工作原理,通过示例和图示让学生理解滑轮的工作过程。
(3)讲解滑轮组的概念及其应用,引导学生学会设计简单的滑轮组。
3. 例题讲解:分析并解答与滑轮相关的典型例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4. 随堂练习:设计一些与滑轮有关的练习题,让学生动手实践,提高操作能力。
5. 课堂小结: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滑轮组的设计和应用。
6. 布置作业:布置一些有关滑轮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11.2 滑轮一、滑轮的定义、分类和特点1. 定义:滑轮是一种用来改变力的方向和大小的简单机械。
2. 分类:定滑轮、动滑轮。
3. 特点:……二、定滑轮和动滑轮的工作原理1. 定滑轮:……2. 动滑轮:……三、滑轮组的概念及其应用1. 概念:由一个或多个滑轮组成的机械装置。
2. 应用:……七、作业设计1. 选择题:(1)下列哪个选项是正确的滑轮分类?A. 定滑轮B. 动滑轮C. 定滑轮和动滑轮(2)下列哪个选项描述的是滑轮组的特点?A. 能改变力的方向B. 能改变力的大小C. 能同时改变力的方向和大小2. 简答题:请简述定滑轮和动滑轮的工作原理。
11.2滑轮(第二课时)导学案-苏科版九年级物理上册
![11.2滑轮(第二课时)导学案-苏科版九年级物理上册](https://img.taocdn.com/s3/m/ccdc1a2a03768e9951e79b89680203d8cf2f6a7b.png)
11.2 滑轮(第二课时)导学案苏科版九年级物理上册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苏科版九年级物理上册第11章第2节“滑轮”。
本节主要介绍定滑轮和动滑轮的工作原理、特点和应用。
教材通过实验和实例,引导学生认识和理解滑轮的工作原理,掌握滑轮的省力特点和应用范围。
二、教学目标1. 了解定滑轮和动滑轮的工作原理,能解释其实际应用。
2. 掌握滑轮的省力特点,能运用滑轮原理解决实际问题。
3. 培养学生的观察、实验能力,提高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定滑轮和动滑轮的工作原理、特点和应用。
难点:滑轮组的使用和设计。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滑轮组、绳子、重物、剪刀、胶带。
学具:实验记录表格、物理笔记本。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上课前,教师可以演示一个滑轮组的实验,让学生观察和感受滑轮的工作原理。
例如,教师可以用一根绳子穿过一个动滑轮,然后将绳子固定在一个重物上,让学生观察重物的提升过程。
2. 实验探究:(1)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和分析定滑轮和动滑轮的工作原理。
学生可以通过实验,观察滑轮的构造和作用,理解滑轮的工作原理。
(2)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和记录滑轮组的省力特点。
每组可以选择不同的滑轮组,进行实验并记录实验结果。
3. 例题讲解:教师可以选取一些典型的例题,讲解滑轮组的应用和设计。
例如,教师可以给出一个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滑轮原理解决问题。
4. 随堂练习:教师可以设计一些随堂练习题,让学生运用滑轮原理解决问题。
例如,设计一道计算题,让学生计算使用滑轮组可以节省多少力。
5. 课堂小结:六、板书设计1. 滑轮的分类:定滑轮、动滑轮。
2. 滑轮的工作原理:定滑轮改变力的方向,动滑轮省力。
3. 滑轮的特点:定滑轮不省力,动滑轮省力。
4. 滑轮的应用:吊车、提升重物等。
七、作业设计作业题目:1. 解释定滑轮和动滑轮的工作原理。
2. 描述滑轮组的省力特点和应用范围。
3. 设计一个滑轮组,解决一个实际问题。
《滑轮导学案》
![《滑轮导学案》](https://img.taocdn.com/s3/m/9483489ddb38376baf1ffc4ffe4733687f21fc64.png)
《滑轮》导学案一、导言本节课的主题是关于物理学中的滑轮。
滑轮是一种简单机械,通过改变力的方向和大小来减小施加力的效果。
在本节课中,我们将进修滑轮的定义、原理、类型和应用。
二、进修目标1. 了解滑轮的定义和原理;2. 掌握不同类型的滑轮结构和作用;3. 能够应用滑轮原理解决实际问题。
三、进修内容1. 滑轮的定义和原理2. 不同类型的滑轮结构和作用3. 滑轮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四、进修重点和难点1. 进修重点:滑轮的定义和原理2. 进修难点:不同类型的滑轮结构和作用五、进修方法1. 理论进修:通过教室讲解和教材阅读,理解滑轮的原理和作用;2. 实践操作:进行实验或模拟实验,加深对滑轮的理解;3. 应用练习:通过练习题和实际问题解答,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进修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实物滑轮或视频介绍,引起学生兴趣;2. 理论进修:讲解滑轮的定义、原理和不同类型;3. 实践操作:进行实验或模拟实验,观察滑轮的作用;4. 应用练习:安置练习题,让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5. 总结:回顾本节课的内容,强化学生对滑轮的理解。
七、教学资源1. 实物滑轮或教学模型;2. 教科书和课件资料;3. 实验器械和实验指导书;4. 练习题和解答。
八、作业安置1. 阅读教材相关内容,复习滑轮的定义和原理;2. 完成练习题,稳固对不同类型滑轮的理解;3. 思考滑轮在生活中的应用,写一篇小结。
九、教学反馈1. 学生理解滑轮的水平;2. 学生在实验和练习中的表现;3. 学生对滑轮应用的理解和思考。
十、延伸拓展1. 深入钻研滑轮的原理和应用;2. 探索滑轮在复杂机械中的作用;3. 设计滑轮实验或项目,拓展学生的思维和实践能力。
十一、结束语通过本节课的进修,置信同砚们对滑轮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和认识。
希望大家能够在平时生活中发现滑轮的应用,不息探索物理学的奥秘。
祝大家进修愉快!。
122滑轮
![122滑轮](https://img.taocdn.com/s3/m/a50f3b516f1aff00bed51ea2.png)
学科:物理(九上)编写:严军12.2《滑轮》导学案一、示标学习目标:1、认识定滑轮和动滑轮;2、知道定滑轮、动滑轮的作用;3、会根据要求使用和组装滑轮。
重点、难点:知道定滑轮、动滑轮的作用和应用。
二、导学(一)、情景导入1、杠杆的平衡条件是____________。
其中省力杠杆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等臂杠杆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课本P81图12.2-1,观察图片情境,初步认识滑轮的应用。
(二)、自主学习1、定滑轮(1)、定义:工作时,中间的轴________________的滑轮。
(2)、实质:定滑轮的实质是一个_____________。
(即:_______)(3)、特点:使用定滑轮时不能_______,但能_______________。
2、动滑轮(1)、定义:工作时,轴随重物一起_________的滑轮。
(2)、实质:动滑轮的实质是一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即:_______)(3)、特点:_________,但_____________。
3、滑轮组(1)、定义:把__________和_________组合在一起的装置。
(2)、特点:既能_________,又能__________________。
(3)、省力情况:使用滑轮组时,有几段绳子吊着物体,提起物体所用的力就是物重的______________。
(即F=_________)练习:如果忽略滑轮重和摩擦,则下列各图中,作用在绳子自由端的力的大小分别是多少?三、反馈巩固1、旗杆顶上的滑轮,其作用叙述正确的是()A.省力杠杆,可改变力作用方向 B.费力杠杆,可改变力作用方向C.等臂杠杆,可改变力作用方向 D.以上说法都正确2、工人们为了搬运一个笨重的机器进入厂房,他们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四种方案(机器下方的小圆表示并排放置的圆形钢管的横截面)。
其中最省力的方案是()3、如图的三个滑轮分别拉同一物体沿同一水平地面做匀速直线运动, 所用的拉力分别为F1, F2, F3, 那么, 下列关系式中正确的是()A.F1>F2>F3 B.F1<F2<F3 C.F2>F1>F3 D.F2<F1<F34、用如图所示的滑轮组提升物体,已知物体重200牛,物体匀速上升1m,不计滑轮组重及摩擦,则()A.拉力为80牛B.拉力为40牛C.绳的自由端拉出4mD.绳的自由端拉出1m5、如图所示,不计动滑轮的重及转动摩擦,当竖直向上的力F=10N时,恰能使重物G匀速上升,则重物G=_____N,绳固定端拉力为______N,重物上升10cm,力F向上移动___________cm。
11.2滑轮导学案(1)2023-2024学年学年苏科版物理九年级上册
![11.2滑轮导学案(1)2023-2024学年学年苏科版物理九年级上册](https://img.taocdn.com/s3/m/b837a72800f69e3143323968011ca300a6c3f6d8.png)
文档11.2 滑轮导学案(1) 20232024学年学年苏科版物理九年级上册一、教学内容1. 滑轮的定义及其分类2. 滑轮的工作原理3. 滑轮组及其应用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滑轮的定义和分类,掌握滑轮的工作原理。
2. 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激发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滑轮组的设计和应用。
2. 教学重点:滑轮的工作原理及其在实际中的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滑轮组模型、绳子、重物。
2. 学具:笔记本、尺子、圆规。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观察滑轮组的工作过程,引导学生思考滑轮组是如何减轻力的。
2. 知识讲解:讲解滑轮的定义、分类和滑轮的工作原理。
3. 例题讲解:通过例题讲解滑轮组的设计和应用。
4. 随堂练习:让学生设计一个滑轮组,用以提升一定重物,并计算所需绳子的长度。
5.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滑轮组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分享各自的发现。
六、板书设计板书内容:1. 滑轮的定义和分类2. 滑轮的工作原理3. 滑轮组的设计和应用七、作业设计1. 请简述滑轮的定义和分类。
2. 请解释滑轮的工作原理。
3. 设计一个滑轮组,用以提升一定重物,并计算所需绳子的长度。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回顾本节课的教学,思考如何在今后的教学中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2. 拓展延伸:让学生调查生活中常见的滑轮组应用,了解滑轮组在各个领域的作用。
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学过程、板书设计、作业设计以及课后反思和拓展延伸等内容,完整地构成了本节课的教学方案。
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对本方案进行调整。
重点和难点解析:滑轮组的设计和应用一、滑轮组的设计原理1. 滑轮组的构成:滑轮组是由一个或多个滑轮组成的,滑轮之间通过绳子或链条连接。
2. 滑轮组的工作原理:滑轮组的工作原理是基于滑轮的转动来改变力的方向和大小。
物理九年级上册《滑轮(2)》导学案
![物理九年级上册《滑轮(2)》导学案](https://img.taocdn.com/s3/m/5043ac42a7c30c22590102020740be1e650eccf0.png)
物理九年级上册《滑轮(2)》导学案设计人:审核人:项目内容学习目标1. 阅读课本,能说出滑轮组的作用。
2.动手操作,学会组装简单的滑轮组,并能判断滑轮组的省力情况。
3. 通过实验探究,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并体会科学探究的过程。
学习重点学会分析绳子的受力情况,判断绳子的段数。
学习难点根据需要设计滑轮组的缠绕方式,并尝试组装滑轮组。
学习方法1.通过阅读了解滑轮组的特点。
2. 通过实验探究并总结滑轮组的特点,绳子的段数。
3. 通过精读,了解轮轴的特点及应用。
学习过程:自研一.基础达标1、试在下面画出由一个定滑轮和动滑轮的滑轮组有几种绕线方式?(四位同学组装滑轮组)2、小组合作,研究组装的滑轮组,在动滑轮下面挂上钩码,用弹簧测力计测出绳子自由端(就是绳子的末端)的拉力,将数据记入表中。
实验次数绳子的段数n钩码的重力G/N拉力F/N钩码上升的高度h/m绳子自由端移动的距离S/ m结论1F甲=23F乙=4点拨:尝试从多种现象中寻找相同点。
整个实验采用的实验方法:控制变量法。
探究一个物理量与几个物理量的关系时,一般采用控制变量法,即探究的这个物理量不变,改变其他物理量。
同时结论也要做到控制变二.综合提升三.拓展延伸。
示学。
分析实验数据,思考:使用滑轮组时,如果绳子的段数是n,那么拉力F =____________(不计绳重,动滑轮重与摩擦);绳子自由端移动的距离S=_____________。
1、重难点突破。
(1)讨论:为什么F总是大于物重的n分之一 ?(2)如何判断绳子的段数n?2、方法提炼。
(尝试绕绳子)F=1/2 G F=1/3 GF=1/4 G F=1/5 G总结规律:奇数从______滑轮开始绕绳,偶数从______滑轮开始绕绳自读课本P13页《生活物理社会》部分,小组讨论,了解轮轴的原理,特点和应用。
1、各组C层同学展示基础达标1。
2、合作探究,各组B层同学展示基础达标的2。
量。
甲乙丙丁小结3、各组B层同学展示重难点突破1、2。
滑轮复习导学案
![滑轮复习导学案](https://img.taocdn.com/s3/m/facbd9ed102de2bd97058805.png)
课题:力和机械复习3(第二周第4课时)学习目标:1.学会组装滑轮2.会计算关于滑轮的题目。
学习重点:滑轮组装学习难点:滑轮有关计算。
学习过程:自学指导一:滑轮组装及其特点。
1.用一个动滑轮和两个定滑轮组成的滑轮组提升重物A,要求作用在绳自由端的拉力方向向下,有三段绳子承担物重,请画出绳的绕法.2.画出滑轮中的支点,力臂。
自学指导二:关于滑轮的计算1.如图,滑轮重及摩擦不计,提升的重物重均为G,则F1=,F2=,F3=,F4=。
2..A.B两物体的重力分别为60N和140N,如图所示,当A.B物体都静止时,它们所受的合力分别为A60N,140N B0,140N C60N,0D0 ,02如图所示,在水平拉力F的作用下重100 N的物体A,沿水平桌面做匀速直线运动,弹簧秤B的示数为10 N,则拉力F的大小为_____N,物体A与水平桌面的摩擦力大小为_____ N.3.利用动滑轮将重物G沿斜面匀速拉上去。
已知斜面长为l、高为h、拉力为F(如图10所示)。
若不计摩擦,下面关系式中成立的是()4. 如图所示滑轮组,正方体A在水平地面上处于静止状态,已知A的边长为1dm,密度为kg/m3,动滑轮总重为2N,若使A对水平地面产生600Pa的压强,作用在绳端的拉力F为(忽略摩擦和绳重,g=10N/kg)A.4N B.5N C.1N D.22N5. 如图5所示动滑轮,重力为50牛顿,绳重和摩擦不计,人对绳子的拉力是260牛顿,则物重是多少?小结:课后作业:1.如图所示,物体A重100N,A与水平面间的滑动摩擦力为30N,不计滑轮与绳子之间摩擦。
若用该滑轮组使A沿水平方向匀速运动,则拉力F为N。
2. 在水平桌面上放一个200牛顿的重物,现用如图1所示装置将物体匀速拉动,物体与桌面的摩擦力是48牛顿,不考虑滑轮重力和滑轮与绳间摩擦,水平拉力F为______牛顿。
3. 如图8所示的滑轮组,不计滑轮重和摩擦,则F1=____G,F2=____G。
推荐学习K12九年级物理上册 11.2 滑轮学案1(无答案) 苏科版
![推荐学习K12九年级物理上册 11.2 滑轮学案1(无答案) 苏科版](https://img.taocdn.com/s3/m/a80e090967ec102de2bd898b.png)
学习目标
1,认识定滑轮和动滑轮
2.通过实验探究归纳出两种滑轮的特点。
3.通过利用杠杆知识分析比较两种滑轮的实质。
班级检测目标:
理解两种滑轮的特点。
学习重难点
理解滑轮的实质
学习过程
学生纠错(二次备课)
一、课前导学
1.在图中画出使杠杆OA平衡时
最小动力F1的方向和阻力F2力臂l2.
2.一根2m长的粗细不均匀的木棒,若支点在距细端1.5m处木棒恰好平衡,若在
距粗端1.5m支持它,则要在细端加98N的力。
求:(1)木棒重心的位置距粗端多少?(2)木棒重多少?
3.杠杆的平衡条件。
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公式:___________
4.杠杆分为那几类?各类杠杆的特点是什么?
5.这种滑轮称为定滑轮
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N
1
2
3
5.分析表中的数据,得出的结论是:
任务三:合作探究使用动滑轮的特点
1.按右图所示方式组装动滑轮。
2.竖直向 上拉弹簧测力计,使钩码保持平衡态,读出弹 簧测力计示数,并思考这个示数与钩码所受重力的关系。(将实验数据记录在表中)
3.改变钩码的个数,重做上述实验,进行观察和比较。
动滑轮:
任务二:合作探究使用定滑轮的特点
1.按右图所示方式组装定滑轮。
2.在它的左侧挂钩码,右侧竖直向下拉弹簧测力计,观察 比较弹簧测 力计示数与钩码所受重 力的关系。(将实验数据记录在表中)
3.改变弹簧测力计拉力的方向,再进行观察和比较。
4.改变钩码的个数,重做上述实验。
实验次数
钩码所受的重力G/N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三物理上册滑轮复习导学案《简单机械》导学案复习目标:1、了解滑轮及滑轮组的应用会简单的滑轮计算复习重点:滑轮及滑轮组的分析及计算复习难点:滑轮计算导学前测:.使用__________滑轮不省力,但可以改变力的方向,使用__________滑轮能省一半力。
.定滑轮实质上是一个__________杠杆,动滑轮实质上是一个_________杠杆。
.如图所示,滑轮A是__________滑轮,它的作用是__________,滑轮B是__________滑轮,它的作用是__________。
整个装置叫__________,它的作用是__________,若G=200N,不计绳重和摩擦,则作用在绳子自由端的拉力F=__________N时可使重物G匀速上升。
.如图所示,绳子与滑轮重不计,物体处于静止状态,如果1=5g,那么2应等于__________g。
.用一个动滑轮和一个定滑轮组成的滑轮组,不考虑滑轮重和摩擦用这个滑轮组提起重物时A.动滑轮半径越大越省力B.动滑轮半径越小越省力c.定滑轮半径越大越省力D.用力的大小跟滑轮半径大小无关.如图所示,用三个滑轮分别拉同一个物体,沿同一水平面做匀速直线运动,所用的拉力分别是F1、F2、F3,比较它们的大小应是A、F1>F2>F3B、F1<F2<F3c、F2>F1>F3D、F2<F1<F3旗杆上安装的是轮,它的作用是使用动滑轮也可省距离,这时动力必须作用在动滑轮的上,但却。
图6—9中物重G都是1200N,那么在不计摩擦和滑轮重的情况下,F1=N,F2=N,F3=N,F4=N.链接中考.一个滑轮组用于承担动滑轮和物重的绳子的段数是6段,若每个动滑轮重10N,在绳子自由端向上用的力为50N,不计绳子的重力及磨擦,则货物重应为A.150NB.300Nc.90ND.270N下图中,甲物体重6N,乙物体重10N,弹簧测力计及摩擦均不计,则当甲、乙两物体静止时,弹簧测力计的读数为__________N,物体乙所受的合力为__________N。
.分别用两个相同大小的水平向右的力,拉物体向右运动了相等的距离,但一次使物体匀速运动,一次使物体加速运动,如图6—14所示,则A.两次做功大小相等B.哪个物体重力大些,外力就对物体做功多些c.拉物体匀速运动的力做功多些D.拉物体加速运动的力做功多些.滑轮组的机构效率为80%,它可以用100N的拉力匀速提起400N的重物,则负担重物和动滑轮总重力的绳子有A.3段B.4段c.5段D.6段.某人用如图6—15所示装置来拉小车匀速前进,所用拉力F为300N,滑轮组绳子的自由端1s内移动0.6,若不计滑轮重及绳子滑轮间的摩擦,那么,地面对小车的摩擦力f和滑轮组对小车做功的功率分别是A.f=900N,P=180B.f=600N,P=180c.f=600N,P=60D.f=900N,P=270.如图6—16用100N的力拉着物体A以2/s的速度匀速前进,若A受到的摩擦力是20N,那么连接A和滑轮的那段绳对A的拉力是N,物体B受的摩擦力是N,B的速度是/s;若运动前A、B相距10.经过2s 钟A、B相距,在2s钟内拉力F对A做的功是,若物体A重98N,重力做功。
一个人用200N的拉力将400N的物体沿斜面方向将它匀速拉上长5、高2的斜面,则斜面的机械效率和斜面对物体的摩擦力分别为A.40%,80NB.50%,100Nc.88%,24ND.88%,4 程跃要提起重800N的物体,但是他的最大拉力只有300N.于是,他找来了一些滑轮,想利用滑轮组提起这个重物。
已知每个滑轮重20N,程跃想站在地上向下拉绳,他最好选择图中_______滑轮组来提起重物。
请在所选的图中画出正确的绕绳方法。
如果程跃的实际拉力是280N,求出所选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只能省力不会费力的简单机械是A.杠杆B.轮轴c.斜面D.定滑轮0.骑自行车上坡走“S”形路线,这样做的好处是A.省距离B.省力c.费力,但省时间D.以上说法都不对自主学习利用一定滑轮和一动滑轮组成的滑轮组提起重600N的物体,最小的拉力是A.600NB.300Nc.200ND.100N某人到健身房进行健身活动,用如图所示的牵引装置来锻炼腿部和手臂的功能.使用时:绳A处固定不动,手在B 处用力FB拉绳,使重物G匀速上升;绳B处固定不动,腿在A处用力FA拉绳,使重物G匀速上升.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B.c.D.条件不足,无法确定如图所示,重物G=300N,动滑轮重,要使重物匀速上升3,不计摩擦和绳重,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F=640N,并向上移动6B.F=640N,并向上移动1.5 c.F=340N,并向上移动6D.F=150N,并向上移动l.5 .如左下图,物体所受重力等于120N,物体对地面的压力为零,拉力F应等于_______N.如图12—32所示,AB质量分别为20g和15g,弹簧秤重力不计,用手抓住弹簧秤时弹簧秤的读数是,用手抓住A 时,弹簧秤读数为,用手抓住B时弹簧秤读数是.A.196NB.343Nc.147ND.49N如图所示,物体重为100N,在水平拉力F的作用于下,匀速前进了2,此时弹簧的示数为10N则拉力F为________N,绳子自由端通过的距离为________,物体所受摩擦阻力为_________N。
7.如图所示装置中,若拉力F=4N,则弹簧秤的读数是:甲如图所示,匀速向上拉动弹簧秤乙,当弹簧秤甲的示数为5N时,弹簧秤乙的示数为_____N,从而可知被提重物所受重力是______N,这个滑轮属于_____滑轮.如图所示,弹簧秤下挂着一个重为1N的滑轮,滑轮上用细线挂着一个1N的小球和一个10N重的物体,小球悬在空中,物体落在桌面上,整个装置都是静止的,这时弹簧秤的读数是A.2NB.3Nc.11ND.12N0.如图所示,使用定滑轮提升重物,当分别在A方向、B方向和c方向拉重物时A.A方向拉力最小B.B方向拉力最小c.c方向拉力最小D.三个方向拉力都一样1.在定滑轮和动滑轮的个数一定的情况下,决定滑轮组省力多少的规律是A.绳子的长度越长越省力B.省力多少是一定的c.拉住定滑轮的绳子的段数越多,越省力D.拉住动滑轮和物体的绳子的段数越多,越省力画图题如图所示的滑轮组,用300N向下的拉力将900N的重物匀速提升到高处,请画出滑轮组上绳的绕法。
站在地面上人想用尽可能小的力提升水桶。
请在图中画出滑轮组绳子的绕法。
小明想使用滑轮组提升质量为300g的物体到12的高处,绳子最大只能承受800N的力,请帮他设计一个向下拉动绳子的最简单的滑轮组,并在所选的滑轮组上画出绳子的绕法;他至少需要准备多长的绳子。
.在工地上,要把一个机件运到某高台上,机件质量为400g,但手头只有两个滑轮和几根绳子,每根绳子单根时只能承受1200N的拉力,每个滑轮只能穿单根的绳子.由2个工人拉起机件,每个工人用力约1000N左右,请你设计一个方案,能安全且顺利地把机件拉上高台,要求说明安装方法,画出简图,指出注意事项,请帮他计算提起重物时所用的拉力.如图12—24所示,是用弹簧测力计测量滑轮拉起重物时所用力的情况,比较甲、乙两图可得结论_________________;比较甲、丙两图可得结论______.实验题.在“测滑轮组的机械效率”实验中,用图6—22甲所示的滑轮组,得到下面表中所示的实验数据,则这时图6—22甲所示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为,若提起钩码的个数不变,换用图6—22乙所示的滑轮组重做上述实验,与上次相比所测滑轮组机械效率大小将•,若仍用图6—22甲所示的滑轮组,增加提起钩码的个数,与次相比,所测滑轮组机械效率的大小将..在“测滑轮组的机械效率”实验中,用图6—22甲所示的滑轮组,得到下面表中所示的实验数据,则这时图6—22甲所示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为,若提起钩码的个数不变,换用图6—22乙所示的滑轮组重做上述实验,与上次相比所测滑轮组机械效率大小将•,若仍用图6—22甲所示的滑轮组,增加提起钩码的个数,与次相比,所测滑轮组机械效率的大小将.课后练习在图所示的装置中,已知重物G1=500牛,重物G2=1200牛,在摩擦和动滑轮重力均不考虑的情况下,使重物G1保持平衡的拉力F应等于00牛。
600牛。
1200牛。
250牛用下滑轮牵引小车沿水平地面匀速前进,图中滑轮是定滑轮,滑轮是动滑轮。
已知小车的重量G=5N,拉力大小F=3N,则物体与地面之间摩擦力f=N。
若小车在拉力作用下前进了5,则绳子被拉力F拉过。
如图所示,使用滑轮组将重为G=1000N的物体匀速提升,人对绳子的拉力为N;若人重为600N,则人对地面的压力为N。
利用如图两滑轮组提升重物,不计滑轮重和摩擦.若拉力F甲和F乙相等,则所挂重物G1和G2的比值是。
如图所示,站在小车上的人用大小为20N的力拉绳子,通过滑轮,绳又拉着小车在水平面上做匀速运动,不考虑绳与滑轮间的摩擦,问小车受到的摩擦力的大小是N。
如图所示,物重G=550牛,滑轮重为10牛.当物体G 匀速上升时,则挂钩B承受拉力为_______牛,挂钩A承受_______牛的拉力,拉力F为_______牛,若绳子自由端向上拉过0.5米,则物体向上移动________米.某人体重为600N,他想坐在吊篮里用滑轮组匀速拉上去,如右图,已知吊篮重240N,不计滑轮重,则他所用的力应为A.240NB280Nc420ND.840N如图所示,小民利用滑轮组先后竖直向上匀速提升物体A和物体B。
当提升物体A时,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为75%,小民对地面的压力为F1;当提升物体B时,小民对地面的压力为F2。
已知小民的质量为65g,物体A的质量为90g,物体B的质量为50g。
假设在拉绳子的过程中,小民对绳子的拉力与对地面的压力始终竖直向下且在同一直线上,不计绳重和摩擦。
则F1:F2=。
工人用如图所示滑轮组将矿井中的物体A和物体B先后匀速提升上来。
动滑轮重50N,物体A和物体B所受重力之比为2:1,提升物体A时,滑轮组的机械效率75%。
若用此滑轮组提升物体B时,在10s内物体B上升5,则提升物体B时,拉力的功率为。
0.如图所示的滑轮组拉物体A在水平桌面上做匀速直线运动。
如果拉力F=3N,物体A的速度v=0.2/s,忽略滑轮重、绳重和轴摩擦。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物体A受到合力不为零B物体A受到的拉力为9Nc竖直墙受到的拉力为9ND拉力F每秒钟做功为1.8j1.如图所示,分别用甲、乙两个滑轮组提起重力G1=G2的重物至相同的高度h,若所用拉力F1=F2,已知甲的机械效率50%,则A.乙的机械效率75%B.乙的机械效率80%c.拉力F1做的功与拉力F2做的功之比3:2D.甲、乙两个滑轮组中的动滑轮重力之比3:1用如图所示的装置提升重1.4×104N的货物A,货物A 的体积为0.23,当货物A完全浸没在水中时,货物A在2s 内匀速升高1,绳端c处拉力F的功率P=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