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顺之《任光禄竹溪记》阅读练习及答案【附译文】

合集下载

任光禄竹溪记 阅读答案附翻译(2)

任光禄竹溪记 阅读答案附翻译(2)

任光禄竹溪记阅读答案附翻译(2)
5.(1)正因为它难以寻觅而且又多枯死,因此人们更加认为它珍贵。

(2)任君在萦华纷中生长,却能不沉溺其中,凡是各个富贵人家所沉湎嗜好的.全部摈斥抛弃。

(3)我不能与有势力的人比池亭花石的胜况.单独在这里取那地本来所有的东西,可以不花费劳力而使满园苍翠葱茏,也足以自乐。

【解析】
1.试题分析:在文言文阅读当中,辨析重要词语的含义正确与否,有时就需要结合具体的语境,根据上下文猜测出词义,即文言猜读法。

C解释不正确,由原文内容上句然穷其所生之地,则绝徼海外之人视之大意可知,意:料想,猜想。

所以选C。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能力层级为理解B
2.试题分析:此类文言虚词题,一般要结合具体语境,去判定某一虚词的具体用法和意义。

A.而:连词,承接;连词,表示转折。

B.以:介词,把,拿。

C.其:副词,表祈使语气;代词,它们。

D.于:介词,对于;介词,比。

所以选B。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

能力层级为理解B。

3.试题分析:解答这类题的思路是,将所给例句逐句进行分析,
筛选出符合题干要求的句子,然后再对照编组情况进行判断选择,答题时也可以用排除法,③是任光禄叙述自己种竹的原因;④是叙述任光禄种植竹,不是赞扬;⑥是作者的感受。

所以选A。

考点:筛选文中的信息。

能力层级为C
4.试题分析:此题要在准确把握文意的基础上,带着选项回到原文进行比较分析,作出判定。

C。

高二语文任光溪竹溪记(明唐顺之)译文

高二语文任光溪竹溪记(明唐顺之)译文

高二语文任光溪竹溪记(明唐顺之)译文高二语文任光溪竹溪记(明唐顺之)译文[附]文言文参考译文:我曾经到京城王侯和富贵人家的花园游览,看见他们所积蓄的,从海外到极远的边地的奇花异石,没有搜罗不到的,而不能得到的唯有竹子。

我们江南人砍掉竹子把它当柴烧,如果要构建花园,也一定要设法购买搜求海外的奇花异石,有的用一千块钱买一块石头,用一百块钱买一种花,绝不吝惜自己的钱财。

但是如果有竹子占据在那中间,就一定会把它砍去,说:“不要让这东西占了我奇花异石的地方!〞而京城的人如果可以求得一株竹子,却不惜花费数以千计的钱;但刚遇到霜雪,又枯槁而死.因为它难以寻得且又大多柏槁而死,人们就把它看得更加珍贵。

而江南的人有的甚至笑话他们说:“京城的人竟然把我们用来当柴烧的东西当作宝贝!〞唉!奇花异石确实被京城人和江南人看重,而穷根究底探求一下,在原来生长的地方,海外边远地方的人看待它们,我猜想也跟江南的竹子没有什么大不一样。

而海外边远之地,或者历来不出产竹子的地方,但如果一旦让他们见到了竹子,我猜想他们又必定比京城的人更加厉害地珍惜它。

这种情形将会让人禁不住发笑。

俗谚说:“人离开了家乡就越发卑贱,物离开了产地就更加珍贵.〞就此来说,世间喜欢或鄙视什么,又有什么常态呢?我的舅舅光禄卿任先生在荆溪上整修了一座园子,遍地种的是竹子,不种别的树木.又在竹林间建了一座小楼,有空时就与他的清客们在那里吟唱啸歌。

而私下对我说:“我不能同那些有能力的人在池塘、亭阁、奇花异石等诸多美景上一争高下,惟有这竹子从本地移取而来,可以不劳神费力就满园蓊蓊郁郁的,也足够可以使自己舒适惬意,于是就自称为竹溪主人。

你可要为我记下这件事。

〞我以为:难道真的说任君不能同有能力的人竞争,就随意地就地取材?是不是对竹子有特别的爱好,而不想把它告诉别人呢?过去的人说起竹子,以为完全没有声音颜色气味味道可喜欢,所以说它的奇巧怪异不如石头,它的风姿妖艳美丽不如花,孤单的样子犹如高傲而独立不群的士子,不能与世俗相合。

任光禄竹溪记

任光禄竹溪记

〔明〕唐顺之 余尝游于京师侯家富人之园,见其所蓄,自绝徼海外,奇花石无所不致,而所不能致者惟竹。

吾江南人斩竹而薪之,其为园亦必购求海外奇花石,或千钱买一石、百钱买一花,不自惜。

然有竹据其间,或芟而去焉,曰:“毋以是占我花石地。

”而京师人苟可致一竹,辄不惜数千钱;然才遇霜雪,又稿以死。

以其难致而又多稿死,则人益贵之;而江南人甚或笑之曰:“京师人乃宝吾之所薪。

” 呜呼!奇花石诚为京师与江南人所贵。

然穷其所生之地,则绝徼海外之人视之,吾意其亦无以甚异于竹之在江以南。

而绝徼海外,或素不产竹之地,然使其人一旦见竹,吾意其必又有甚于京师人之宝之者。

是将不胜笑也。

语云:“人去乡则益贱,物去乡则益贵。

”以此言之,世之好丑,亦何常之有乎! 余舅光禄任君治园于荆溪之上,遍植以竹,不植他木。

竹间作一小楼,暇则与客吟啸其中。

而间谓余曰:“吾不能与有力者争池亭花石之胜,独此取诸土之所有,可以不劳力而蓊然满园,亦足适也。

因自谓竹溪主人。

甥其为我记之。

” 余以谓君岂真不能与有力者争,而漫然取诸其土之所有者;无乃独有所深好于竹,而不欲以告人欤?昔人论竹,以为绝无声色臭味可好。

故其巧怪不如石,其妖艳绰约不如花,孑孑然孑孑然有似乎偃蹇孤特之士,不可以谐于俗。

是以自古以来,知好竹者绝少。

且彼京师人亦岂能知而贵之?不过欲以此斗富与奇花石等耳。

故京师人之贵竹,与江南人之不贵竹,其为不知竹一也。

君生长于纷华,而能不溺乎其中,裘马僮奴歌舞,凡诸富人所酣嗜,一切斥去。

尤挺挺不妄与人交,凛然有偃蹇孤特之气,此其于竹必有自得焉。

而举凡万物可喜可玩,固有不能间也欤?然则虽使竹非其土之所有,君犹将极其力以致之,而后快乎其心。

君之力虽使能尽致奇花石,而其好固有不存也。

嗟乎!竹固可以不出江南而取贵也哉!吾重有所感矣。

竹溪记(优秀模板6套)

竹溪记(优秀模板6套)

竹溪记(优秀模板6套)竹溪记1任光禄竹溪记作者:唐顺之文本译文原文文本我曾经游观过京城世宦富贵人家的亭园,见那里集聚的东西,自极远的边地到海外,奇异的花卉石子未有不求取的,所不能求取的只要竹子。

我们江南人砍伐竹子当柴烧,筑园构亭也必定购买寻求海外的奇花异石,有的用千钱买一石,有的用百钱买一花,其实不吝惜。

然而如有竹子占据在当中,偶然就将它砍去,说:“不要让它占了我种花置石的地方”。

但京城人如果能觅到一竿竹子,常常不惜化费数千钱来购买;然而一遇到下霜降雪,便又都干枯而死。

正因为它的难以寻觅并且又多枯死,人们因此就更加珍爱它。

而江南人甚而笑他们说:“京城人竟把我们当柴烧的东西视为珍宝。

”余尝游于京师侯家富人之园,见其所蓄,自绝徼海外,奇花石无所不致,而所不能致者唯竹。

吾江南人斩竹而薪之,其为园亦必购求海外奇花石,或千钱买一石、百钱买一花,不自惜。

然有竹据此间,或芟而去焉,曰:“毋以是占我花石地。

”而京师人苟可致一竹,辄不惜数千钱;然才遇霜雪,又稿以死。

以其难致而又多稿死,则人益贵之;而江南人甚或笑之曰:“京师人乃宝吾之所薪。

”呜呼!奇花异石诚然为京城与江南人所珍爱。

然而追溯它们的产地,则边地和海外人看待它们,我想也与竹子在江南未有什么大的区别。

而边地海外,或许是从不出产竹子的地方,假如让那里的人一朝看到竹子,我想他们必定比京城人更加珍爱和看重它。

这类情况恐怕是笑不完的了。

俗语说:“人离乡则愈贱,物离乡则愈贵。

”如此说来,世上的美丑好恶,又有什么不变的标准呢!呜呼!奇花石诚为京师与江南人所贵。

然穷其所生之地,则绝徼海外之人视之,吾意其亦无以甚异于竹之在江以南。

而绝徼海外,或素不产竹之地,然使其人一朝见竹,吾意其必又有甚于京师人之宝之者。

是将不胜笑也。

语云:“人去乡则益贱,物去乡则益贵。

”以此言之,世之好丑,亦何常之有乎!南汇教育网会泽一中语文园地《司马季主论卜》2004/10/07任光禄竹溪记作者:唐顺之文本译文原文文本我的舅舅任光禄君在荆溪的边上构筑了一个亭园,到处种竹,不种其它的花木。

任光禄竹溪记译文.doc

任光禄竹溪记译文.doc

《任光禄竹溪记》译文任光禄竹溪记作者:唐顺之文本译文原文文本我曾经游观过京城世宦富贵人家的亭园,见那里集聚的东西,自极远的边地到海外,奇异的花卉石子没有不求取的,所不能求取的只有竹子。

我们江南人砍伐竹子当柴烧,筑园构亭也必定购买寻求海外的奇花异石,有的用千钱买一石,有的用百钱买一花,并不吝惜。

然而如有竹子占据在当中,有时就将它砍去,说:“不要让它占了我种花置石的地方”。

但京城人如果能觅到一竿竹子,常常不惜化费数千钱来购买;然而一遇到下霜降雪,便又都干枯而死。

正因为它的难以寻觅而且又多枯死,人们因此就更加珍爱它。

而江南人甚而笑他们说:“京城人竟把我们当柴烧的东西视为珍宝。

”余尝游于京师侯家富人之园,见其所蓄,自绝徼海外,奇花石无所不致,而所不能致者惟竹。

吾江南人斩竹而薪之,其为园亦必购求海外奇花石,或千钱买一石、百钱买一花,不自惜。

然有竹据其间,或芟而去焉,曰:“毋以是占我花石地。

”而京师人苟可致一竹,辄不惜数千钱;然才遇霜雪,又稿以死。

以其难致而又多稿死,则人益贵之;而江南人甚或笑之曰:“京师人乃宝吾之所薪。

”呜呼!奇花异石诚然为京城与江南人所珍爱。

然而追溯它们的产地,则边地和海外人看待它们,我想也与竹子在江南没有什么大的区别。

而边地海外,或许是从不出产竹子的地方,假如让那里的人一旦看到竹子,我想他们必定比京城人更加珍爱和看重它。

这种情况恐怕是笑不完的了。

俗语说:“人离乡则愈贱,物离乡则愈贵。

”如此说来,世上的美丑好恶,又有什么不变的标准呢!呜呼!奇花石诚为京师与江南人所贵。

然穷其所生之地,则绝徼海外之人视之,吾意其亦无以甚异于竹之在江以南。

而绝徼海外,或素不产竹之地,然使其人一旦见竹,吾意其必又有甚于京师人之宝之者。

是将不胜笑也。

语云:“人去乡则益贱,物去乡则益贵。

”以此言之,世之好丑,亦何常之有乎!南汇教育网会泽一中语文园地《司马季主论卜》2004/10/07任光禄竹溪记作者:唐顺之文本译文原文文本我的舅舅任光禄君在荆溪的边上构筑了一个亭园,到处种竹,不种其它的花木。

明玉-明·唐顺之《任光禄竹溪记》阅读答案(附翻译)

明玉-明·唐顺之《任光禄竹溪记》阅读答案(附翻译)

明玉|明·唐顺之《任光禄竹溪记》阅读答案(附翻译)明·唐顺之《任光禄竹溪记》阅读答案(附翻译)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6—9题。

余尝游于京师侯家富人之园,见其所蓄,自绝徼①海外奇花石无所不致,而所不能致者惟竹。

吾江南人斩竹而薪之。

其为园,必购求海外奇花石,或千钱买一石、百钱买一花,不自惜,然有竹据其间,或芟而去焉。

曰:“毋以是占我花石地。

”而京师人苟可致一竹,辄不惜数千钱。

然才遇霜雪,又槁以死。

以其难致而又多槁死,则人益贵之。

而江南人甚或笑之曰:“京师人乃宝吾之所薪。

”呜呼!奇花石,诚为京师与江南人所贵,然穷其所生之地,则绝徼海外之人视之,吾意其亦无以甚异于竹之在江以南。

而绝徼海外,或素不产竹之地,然使其人一旦见竹,吾意其必又有甚于京师人之宝之者,是将不胜笑也。

以此观之,世之好丑,亦何常之有乎?余舅光禄②任君治园于荆溪之上,遍植以竹,不植他木。

竹间作一小楼,暇则与客吟啸其中,而间谓余曰:“吾不能与有力者争池亭花石之胜,独此取诸土之所有,可以不劳力而蓊然满园,亦足适也。

因自谓竹溪主人,甥其为我记之。

”余以谓君岂真不能与有力者争,而漫然取诸其土之所有者?无乃独有所深好于竹,而不欲以告人欤?君生长于纷华而能不溺乎其中,裘马、僮奴、歌舞,凡诸富人所酣嗜,一切斥去,尤挺挺不妄与人交,凛然有偃蹇孤特之气,此其于竹,必有自得焉。

而举凡万物可喜可玩,固有不能间也欤?然则虽使竹非其土之所有,君犹将极其力以致之,而后快乎其心。

君之力虽使能尽致奇花石,而其好固有不存也。

嗟乎!竹固可以不出江南而取贵也哉!吾重有所感矣。

(取材于明·唐顺之《任光禄竹溪记》)解释:①徼(jiào):边界。

②光禄:官名。

6.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或千钱买一石或:有人B.然穷其所生之地穷:追究C.吾不能与有力者争池亭花石之胜胜:超过D.尤挺挺不妄与人交妄:随便7.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A.①吾江南人斩竹而薪之②而不欲以告人欤B.①则人益贵之②则绝徼海外之人视之C.①诚为京师与江南人所贵②甥其为我记之D.①君生长于纷华而能不溺乎其中②此其于竹,必有自得焉8.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理解,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A.京师人乃宝吾之所薪国都的人于是把我们的木柴当做宝贝一般B.吾意其亦无以甚异于竹之在江以南我料想它们与竹子在江南(一样)也没有什么不同C.凛然有偃蹇孤特之气令人敬畏有高傲不同一般的气节D.竹固可以不出江南而取贵也哉竹子本可以不离开江南就获得人们的尊重啊9.下列的理解和分析,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A.本文是受任君之托为竹溪写的一篇“记”。

上海市复旦大学附属中学2025届高三年级上学期10月阶段性教学质量评估语文试卷(解析版)

上海市复旦大学附属中学2025届高三年级上学期10月阶段性教学质量评估语文试卷(解析版)

上海市复旦大学附属中学2025届高三年级10月阶段性教学质量评估语文试卷一、积累与运用(10分)1. 按要求填空。

(1)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中,描写著名诗人谢灵运住过的地方溪水清澈、猿啼凄凉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2)针对魏晋名士崇尚虚无的思想,王羲之在《兰亭集序》中直接批评道:“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过秦论》中,揭示秦王朝灭亡的原因的句子是:“___________。

”2. 按要求作答(1)下列各句中,语言表达得体的一句是()A. 我刚在姑姑家坐下,她就有事失陪了,我只好无聊地翻翻闲书,看看电视。

B. 这篇文章是我刚完成的,无论观点还是文字都不够成熟,恳请您不吝赐教。

C. 这种壁纸是最近研制出来的,环保又美观,贴在您家里会让寒舍增色不少。

D. 我们夫妇好不容易得了这个千金,的确放任了些,以后一定对她严格要求。

(2)将下列编号的语句依次填入语段空白处,语意连贯的一项()街道一级的“权威淡化”直接体现在文化上关于“人”与“日常”的地方治理品牌建设。

“权威淡化”还体现在街道一级的制度打开,通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吸引优质外来资源进入②实现资源的内外流动③并匹配合适空间使其扎根④在科层体系外再建一套更灵活、柔性的沟通衔接机制A. ①②③④B. ①③④②C. ④①③②D. ④②①③二、阅读(70分)(一)(16分)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随着城市历史和沪语方言的“出圈”,海派文化的开阔包容成为社交平台的热门话题。

同学们发现,用图像呈现社会生活是一种有趣的叙述方式,决定对此进行一番学习和探究。

在此过程中,他们在《文汇报》上读到了一篇与之相关的采访。

内容如下:①文汇报:您在《摩登图释》中用12个词串讲“上海摩登”的报刊图像,帮助大家了解现代女性的由来。

《任光禄竹溪记》赏析

《任光禄竹溪记》赏析

《任光禄竹溪记》赏析《任光禄竹溪记》赏析任光禄竹溪记唐顺之【原文】余尝游于京师侯家富人之园,见其所蓄,自绝徼1海外奇花石无所不致,而所不能致者惟竹。

吾江南人斩竹而薪之,其为园,必购求海外奇花石,或千钱买一石、百钱买一花,不自惜。

然有竹据其间,或芟2而去焉。

曰:“毋以是占我花石地。

”而京师人苟可致一竹,辄不惜数千钱。

然才遇霜雪,又槁以死。

以其难致而又多槁死,则人益贵之。

而江南人甚或笑之曰:“京师人乃宝吾之所薪。

”呜呼!奇花石,诚为京师与江南人所贵。

然穷其所生之地3,则绝徼海外之人视之,吾意其亦无以甚异于竹之在江以南。

而绝徼海外,或素不产竹之地,然使其人一旦见竹,吾意其必又有甚于京师人之宝之者,是将不胜笑也。

语云:“人去乡4则益贱,物去乡则益贵。

”以此言之,世之好丑,亦何常之有乎5!余舅光禄任君治园于荆溪6之上,遍植以竹,不植他木。

竹间作一小楼,暇则与客吟啸其中,而间7谓余曰:“吾不能与有力者争池亭花石之胜,独此取诸土8之所有,可以不劳力而蓊然9满园,亦足适10也。

因自谓竹溪主人。

甥其为我记之。

”余以谓君岂真不能与有力者争,而漫然取诸其土之所有者?无乃独有所深好于竹,而不欲以告人欤?昔人论竹以为绝无声色臭味11可好,故其巧怪不如石,其妖艳绰约12不如花。

孑孑然13,孑孑然,有似乎偃蹇孤特14之士,不可以谐15于俗。

是以自古以来,知好竹者绝少。

且彼京师人亦岂能知而贵之?不过欲以此斗富,与奇花石等尔。

故京师人之贵竹,与江南人之不贵竹,其为不知竹一也。

君生长于纷华16而能不溺乎其中,裘马、僮奴、歌舞,凡诸富人所酣嗜,一切斥去,尤挺挺不妄与人交,凛然有偃蹇孤特之气,此其于竹,必有自得焉。

而举凡万物可喜可玩,固有不能间也欤17?然则虽使竹非其土之所有,君犹将极其力以致之,而后快乎其心。

君之力虽使能尽致奇花石,而其好固有不存也。

嗟乎!竹固可以不出江南而取贵也哉!吾重有所感矣。

【作者介绍】唐顺之(1507~1560) 明代散文家。

初中语文 古诗文赏析 唐顺之《任光禄竹溪记》原文、注释、翻译与鉴赏

初中语文 古诗文赏析 唐顺之《任光禄竹溪记》原文、注释、翻译与鉴赏

唐顺之《任光禄竹溪记》原文、注释、翻译与鉴赏信陵君救赵论作者:唐顺之论者以窃符①为信陵君之罪,余以为此未足以罪信陵也。

夫强秦之暴亟矣,今悉兵以临赵,赵必亡。

赵,魏之障也。

赵亡,则魏且为之后。

赵、魏,又楚、燕、齐诸国之障也,赵、魏亡,则楚、燕、齐诸国为之后。

天下之势,未有岌岌②于此者也。

故救赵者,亦以救魏;救一国者,亦以救六国也。

窃魏之符以纾魏之患,借一国之师以分六国之灾,夫奚不可者?然则信陵果无罪乎?曰:又不然也。

余所诛者,信陵君之心也。

信陵一公子耳,魏固有王也。

赵不请救于王,而谆谆焉请救于信陵,是赵知有信陵,不知有王也。

平原君③以婚姻激信陵,而信陵亦自以婚姻之故,欲急救赵,是信陵知有婚姻,不知有王也。

其窃符也,非为魏也,非为六国也,为赵焉耳。

非为赵也,为一平原君耳。

使祸不在赵,而在他国,则虽撤魏之障,撤六国之障,信陵亦必不救。

使赵无平原,而平原亦非信陵之姻戚,虽赵亡,信陵亦必不救。

则是赵王与社稷之轻重,不能当一平原公子,而魏之兵甲所恃以固其社稷者,只以供信陵君一姻戚之用。

幸而战胜,可也,不幸战不胜,为虏于秦,是倾魏国数百年社稷以殉姻戚,吾不知信陵何以谢④魏王也。

夫窃符之计,盖出于侯生,而如姬成之也。

侯生⑤教公子以窃符,如姬为公子窃符于王之卧内,是二人亦知有信陵,不知有王也。

余以为信陵之自为计,曷若⑥以唇齿之势激谏于王,不听,则以其欲死秦师者而死于魏王之前,王必悟矣。

侯生为信陵计,曷若见魏王而说之救赵,不听,则以其欲死信陵君者而死于魏王之前,王亦必悟矣。

如姬有意于报信陵⑦,曷若乘王之隙而日夜劝之救,不听,则以其欲为公子死者而死于魏王之前,王亦必悟矣。

如此,则信陵君不负魏,亦不负赵;二人不负王,亦不负信陵君。

何为计不出此?信陵知有婚姻之赵,不知有王。

内则幸姬,外则邻国,贱则夷门野人,又皆知有公子,不知有王。

则是魏仅有一孤王耳。

呜呼!自世之衰,人皆习于背公死之行而忘守节奉公之道,有重相而无威君,有私仇而无义愤,如秦人知有穰侯⑧,不知有秦王,虞卿⑨知有布衣之交,不知有赵王,盖君若赘旒(liú)10久矣。

2011届高考复习文言文阅读及答案:文言散文

2011届高考复习文言文阅读及答案:文言散文

2011届高考复习文言文阅读:文言散文一、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3题。

谏论[北宋]苏洵夫臣能谏,不能使君必纳谏,非真能谏之臣。

君能纳谏,不能使臣必谏,非真能纳谏之君。

欲君必纳乎,向之论备矣。

欲臣必谏乎,吾其言之。

夫君之大,天也,其尊,神也,其威,雷霆也。

人之不能抗天、触神、忤雷霆,亦明矣。

赏与刑不设,则人之情又何苦而抗天、触神、忤雷霆哉。

自非性忠义、不悦赏、不畏罪,谁欲以言博死者。

人君又安能尽得性忠义者而任之。

今有三人焉,一人勇,一人勇怯半,一人怯。

有与之临乎渊谷者,且告之曰:能跳而越,此谓之勇,不然为怯。

彼勇者耻怯,必跳而越焉,其勇怯半者与怯者则不能也。

又告之曰:跳而越者予千金,不然则否。

彼怯半者奔利,必跳而越焉,其怯者犹未能也。

须臾,顾见猛虎暴然向逼,则怯者不待告,跳而越之如康庄矣。

然则人岂有勇怯哉,要在以势驱之耳。

君之难犯,犹渊谷之难越也。

所谓性忠义、不悦赏、不畏罪者,勇者也,故无不谏焉。

悦赏者,勇怯半者也,故赏而后谏焉。

畏罪者,怯者也,故刑而后谏焉。

先王知勇者不可常得,故以赏为千金,以刑为猛虎,使其前有所趋,后有所避,其势不得不极言规失,此三代所以兴也。

末世不然,迁其赏于不谏,迁其刑于谏,宜乎臣之噤口卷舌,而乱亡随之也。

间或贤君欲闻其过,亦不过赏之而已。

呜呼!不有猛虎,彼怯者肯越渊谷乎?三代之后,如霍光诛昌邑不谏之臣者,不亦鲜哉!今之谏赏,时或有之,不谏之刑,缺然无矣。

苟增其所有,有其所无,则谀者直,佞者忠,况忠直者乎!诚如是,欲闻傥言而不获,吾不信也。

(选自《嘉祐集》有删节)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欲君必纳乎,向之论备矣向:先前B.彼怯半者奔利,必跳而越焉奔:追逐C.顾见猛虎暴然向逼顾:回头看D.苟增其所有,有其所无苟:姑且2.下列对文章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真正能进谏的大臣,必使国君接受谏言;真正能接受谏言的国君,必使大臣力谏。

B.国君拥有的地位和权势,使进言劝谏的大臣常常冒着死亡的危险。

任光禄竹溪记

任光禄竹溪记

任光禄竹溪记〔明〕唐顺之余尝游于京师侯家富人之园,见其所蓄,自绝徼海外,奇花石无所不致,而所不能致者惟竹。

吾江南人斩竹而薪之,其为园亦必购求海外奇花石,或千钱买一石、百钱买一花,不自惜。

然有竹据其间,或芟而去焉,曰:“毋以是占我花石地。

”而京师人苟可致一竹,辄不惜数千钱;然才遇霜雪,又稿以死。

以其难致而又多稿死,则人益贵之;而江南人甚或笑之曰:“京师人乃宝吾之所薪。

”呜呼!奇花石诚为京师与江南人所贵。

然穷其所生之地,则绝徼海外之人视之,吾意其亦无以甚异于竹之在江以南。

而绝徼海外,或素不产竹之地,然使其人一旦见竹,吾意其必又有甚于京师人之宝之者。

是将不胜笑也。

语云:“人去乡则益贱,物去乡则益贵。

”以此言之,世之好丑,亦何常之有乎!余舅光禄任君治园于荆溪之上,遍植以竹,不植他木。

竹间作一小楼,暇则与客吟啸其中。

而间谓余曰:“吾不能与有力者争池亭花石之胜,独此取诸土之所有,可以不劳力而蓊然满园,亦足适也。

因自谓竹溪主人。

甥其为我记之。

”余以谓君岂真不能与有力者争,而漫然取诸其土之所有者;无乃独有所深好于竹,而不欲以告人欤?昔人论竹,以为绝无声色臭味可好。

故其巧怪不如石,其妖艳绰约不如花,孑孑然孑孑然有似乎偃蹇孤特之士,不可以谐于俗。

是以自古以来,知好竹者绝少。

且彼京师人亦岂能知而贵之?不过欲以此斗富与奇花石等耳。

故京师人之贵竹,与江南人之不贵竹,其为不知竹一也。

君生长于纷华,而能不溺乎其中,裘马僮奴歌舞,凡诸富人所酣嗜,一切斥去。

尤挺挺不妄与人交,凛然有偃蹇孤特之气,此其于竹必有自得焉。

而举凡万物可喜可玩,固有不能间也欤?然则虽使竹非其土之所有,君犹将极其力以致之,而后快乎其心。

君之力虽使能尽致奇花石,而其好固有不存也。

嗟乎!竹固可以不出江南而取贵也哉!吾重有所感矣。

——选自《四部丛刊》本《荆川先生文集》译文:我曾经游观过京城世宦富贵人家的亭园,见那里集聚的东西,自极远的边地到海外,奇异的花卉石子没有不能罗致的,所不能罗致的只有竹子。

任光禄竹溪记原文及赏析

任光禄竹溪记原文及赏析

任光禄竹溪记原文及赏析任光禄竹溪记原文及赏析原文:任光禄竹溪记[明代]唐顺之余尝游于京师侯家富人之园,见其所蓄,自绝徼海外奇花石无所不致,而所不能致者惟竹。

吾江南人斩竹而薪之,其为园,亦必购求海外奇花石,或千钱买一石、百钱买一花,不自惜。

然有竹据其间,或芟而去焉,曰:“毋以是占我花石地。

”而京师人苟可致一竹,辄不惜数千钱;然才遇霜雪,又藁以死。

以其难致而又多藁死,则人益贵之。

而江南人甚或笑之曰:“京师人乃宝吾之所薪。

”呜唿!奇花石诚为京师与江南人所贵。

然穷其所生之地,则绝徼海外之人视之,吾意其亦无以甚异于竹之在江以南。

而绝徼海外,或素不产竹之地,然使其人一旦见竹,吾意其必又有甚于京师人之宝之者。

是将不胜笑也。

语云:“人去乡则益贱,物去乡则益贵。

”以此言之,世之好丑,亦何常之有乎!余舅光禄任君治园于荆溪之上,遍植以竹,不植他木。

竹间作一小楼,暇则与客吟啸其中。

而间谓余曰:“吾不能与有力者争池亭花石之胜,独此取诸土之所有,可以不劳力而蓊然满园,亦足适也。

因自谓竹溪主人。

甥其为我记之。

”余以谓君岂真不能与有力者争,而漫然取诸其土之所有者?无乃独有所深好于竹,而不欲以告人欤?昔人论竹,以为绝无声色臭味可好。

故其巧怪不如石,其妖艳绰约不如花。

孑孑然有似乎偃蹇孤特之士,不可以谐于俗。

是以自古以来,知好竹者绝少。

且彼京师人亦岂能知而贵之?不过欲以此斗富,与奇花石等耳。

故京师人之贵竹,与江南人之不贵竹,其为不知竹一也。

君生长于纷华而能不溺乎其中,裘马、僮奴、歌舞,凡诸富人所酣嗜,一切斥去。

尤挺挺不妄与人交,凛然有偃蹇孤特之气,此其于竹,必有自得焉。

而举凡万物可喜可玩,固有不能间也欤?然则虽使竹非其土之所有,君犹将极其力以致之,而后快乎其心。

君之力虽使能尽致奇花石,而其好固有不存也。

嗟乎!竹固可以不出江南而取贵也哉!吾重有所感矣!译文及注释:译文我曾经游观过京城世宦富贵人家的亭园,见那里收藏的东西,从极远的边地到海外,奇异的花卉石子没有不能罗致的,所不能罗致的只有竹子。

任光禄竹溪记 阅读答案附翻译

任光禄竹溪记 阅读答案附翻译

任光禄竹溪记阅读答案附翻译明唐顺之余尝游于京师侯家富人之园,见其所蓄,自绝徼①海外奇石无所不致,而所不能致者惟竹。

吾江南人斩竹而薪之。

其为园,必购求海外奇花石,或千钱买一石、百钱买一花,不自惜,然有竹据其间,或芟而去焉。

曰:毋以是占我花石地。

而京师人苟可致一竹,辄不惜数千钱。

然才遇霜,又槁以死。

以其难致而又多槁死,则人益贵之。

而江南人甚或笑之曰:京师人乃宝吾之所薪。

呜呼!奇花石,诚为京师与江南人所贵。

然穷其所生之地,则绝徼海外之人视之,吾意其亦无以甚异于竹之在江以南。

而绝徼海外,或素不产竹之地,然使其人一旦见竹,吾意其必又有甚于京师人之宝之者,是将不胜笑也。

语云:人去乡则益贱,物去乡则益贵。

以此言之,世之好丑,亦何常之有乎?余舅光禄②任君治园于荆溪之上,遍植以竹,不植他木。

竹间作一小楼,暇则与客吟啸其中,而间谓余曰:吾不能与有力者争池亭花石之胜,独此取诸土之所有,可以不劳力而蓊然满园,亦足适也。

因自谓竹溪主人,甥其为我记之。

余以谓君岂真不能与有力者争,而漫然取诸其土之所有者?无乃独有所深好于竹,而不欲以告人欤?昔人论竹以为绝无声色臭味可好,故其巧怪不如石,其妖艳绰约不如花。

孑孑然,孑孑然,有似乎偃蹇孤特之士,不可以谐于俗。

是以自古以来知好竹者绝少。

且彼京师人亦岂能知而贵之?不过欲以此斗富,与奇花石等尔。

故京师人之贵竹,与江南人之不贵竹,其为不知竹一也。

君生长于纷华而能不溺乎其中,裘马、僮奴、歌舞,凡诸富人所酣嗜,一切斥去。

尤挺挺不妄与人交,凛然有偃蹇孤特之气,此其于竹,必有自得焉。

而举凡万物可喜可玩,固有不能间也欤?然则虽使竹非其土之所有,君犹将极其力以致之,而后快乎其心。

君之力虽使能尽致奇花石,而其好固有不存也。

嗟乎!竹固可以不出江南而取贵也哉!吾重有所感矣。

(取材于明唐顺之《任光禄竹溪记》)注释:①徼(ji o):边界。

②光禄:官名。

1.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然穷其所生之地穷:追究或千钱买一石B.或芟而去焉芟:除去C.吾意其亦无以甚异于竹之在江以南意:意图D.昔人论竹以为绝无声色臭味可好臭:气味2.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A.①吾江南人斩竹而薪之②与嬴而不助五国也B.①而不欲以告人欤?②木直中绳,輮以为轮C.①甥其为我记之②自其不变者而观之D.①此其于竹,必有自得焉②多于在庾之粟粒3.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是对任光禄的人品进行肯定的一组是①尤挺挺不妄与人交②无乃独有所深好于竹,而不欲以告人欤③吾不能与有力者争池亭花石之胜④遍植以竹,不植他木⑤然则虽使竹非其土之所有,君犹将极其力以致之,而后快乎其心⑥竹固可以不出江南而取贵也哉A.①②⑤B.①③⑥C.②③⑤D.②④⑤4.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第二段引用俗语,说明世上评价人、物的标准,是以远近多寡而论高下贵贱。

任光禄竹溪记

任光禄竹溪记

以竹子为例,普通人(京城人)与任光禄对比
任光禄: 吾不能与有力者争池亭花石之胜,独此取诸土之所有,可以不劳力而蓊
然满园,亦足适也。 无乃独有所深好于竹 孑孑然孑孑然有似乎偃蹇孤特之士,不可以谐于俗。 君之力虽使能尽致奇花石,而其好固有不存也
普通人: 不过欲以此斗富与奇竹子为例,江南人和京城人的对比(不同之处)
江南人: 斩竹而薪之 其为园亦必购求海外奇花石 或千钱买一石、百钱买一花,不自惜。 毋以是占我花石地 甚或笑之 京城人: 辄不惜数千钱 以其难致而又多稿死 则人益贵之
以竹子为例,江南人与京城人相同之处
• 奇花石诚为京师与江南人所贵。
• 总结:“人去乡则益贱,物去乡则益贵。”以此言之,世之好丑, 亦何常之有乎!
其为不知竹一也。
总结:
生长于纷华,而能不溺乎其中 尤挺挺不妄与人交,凛然有偃蹇孤特之气,此其于竹必有自得焉。
谢谢!
任光禄竹溪记
小组成员:赵希颜 李昕玥 杨婧雯 孟 鑫
问题:文末曰:“吾重有所感矣。”则 “吾”所感者为何?请结合文本,做具体 梳理归纳。
• 我们认为:文章中的“我”以竹子为例,在文中是对竹子产生了 新的感受。 • 开始的时候,作者认为在人世间往往只有越少的东西才会越令人 珍惜和爱护。在普通人认为也是这样。 • 但是舅舅的价值观让作者有了新的认识,竹子在他舅舅生活的地 方是很常见的,但是舅舅依旧认为他很珍贵,因为舅舅看的是竹 子的高洁之气。

八下语文人教月考文言文对比阅读2(带译文)

八下语文人教月考文言文对比阅读2(带译文)

月考复习资料补充部分(一)阅读(甲)(乙)两段文言文,回答11—14题。

(16分)【甲】林尽水源,……“不足为外人道也。

”【乙】仆(1)去月谢病,还觅薜萝(2)。

梅溪之西,有石门山者,森壁争霞,孤峰限(3)日,幽岫(xiù)(4)含云,深溪蓄翠。

蝉吟鹤唳,水响猿啼,英英相杂,绵绵成韵。

既素重(5)幽居,遂葺宇其上。

幸富菊花,偏饶竹实,山谷所资,于斯已办(6)。

仁智所乐,岂徒语哉!(《与顾章书》)注释:(1)仆:作者谦称。

(2)还觅薜萝:意思是正准备隐居。

(3)限:遮断。

(4)幽岫:幽深的山穴。

(5)重:这里是向往的意思。

(6)办:具备。

11.解释下面加点的字。

(4分)(1)仿佛若有光()(2)具答之()(3)于斯已办()(4)仁智所乐()12.下列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3分)A. 梅溪之西辍耕之垄上B.遂葺宇其上其真不知马也C. 于斯已办行者休于树D.乃不知有汉陈涉乃立为王13.翻译下面句子。

(6分)(1)孰知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乎!(《捕蛇者说》)(2)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岳阳楼记》)(3)既素重幽居,遂葺宇其上。

14.请结合乙文中的某一处(用自己的话概述),写出乙文流露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3分)答案:11.⑴好像⑵同“俱”,完全、详尽⑶这里(这儿)⑷喜爱(喜欢)12. C(两个“于”都是“在”的意思)13.⑴谁知道搜刮老百姓的毒害比这毒蛇更厉害呢!⑵不因外物(好坏)和自己(得失)而或喜或悲。

⑶(我)既然向来推崇隐居生活,于是就在那山上修建了房子。

14.①从描写的景色上看,景色优美,作者要建房居住在这儿,可见其避世退隐、寄情山水的思想感情。

②从菊花、竹实这些所吃食物来看,都是隐士最爱,可见其避世退隐、寄情山水的思想感情。

③从最后两句直抒胸臆句来看,表达了作者避世退隐、寄情山水的思想感情。

(只要写出1点即可,用自己的话概述内容1分,情感大意2分)(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上海市复旦大学附属中学2025届高三年级上学期10月阶段性教学质量评估语文试卷(含答案)

上海市复旦大学附属中学2025届高三年级上学期10月阶段性教学质量评估语文试卷(含答案)

上海市复旦大学附属中学2025届高三年级10月阶段性教学质量评估语文试卷一、积累与运用(10分)1. 按要求填空。

(1)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中,描写著名诗人谢灵运住过的地方溪水清澈、猿啼凄凉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2)针对魏晋名士崇尚虚无的思想,王羲之在《兰亭集序》中直接批评道:“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过秦论》中,揭示秦王朝灭亡的原因的句子是:“___________。

”2. 按要求作答(1)下列各句中,语言表达得体的一句是()A. 我刚在姑姑家坐下,她就有事失陪了,我只好无聊地翻翻闲书,看看电视。

B. 这篇文章是我刚完成的,无论观点还是文字都不够成熟,恳请您不吝赐教。

C. 这种壁纸是最近研制出来的,环保又美观,贴在您家里会让寒舍增色不少。

D. 我们夫妇好不容易得了这个千金,的确放任了些,以后一定对她严格要求。

(2)将下列编号的语句依次填入语段空白处,语意连贯的一项()街道一级的“权威淡化”直接体现在文化上关于“人”与“日常”的地方治理品牌建设。

“权威淡化”还体现在街道一级的制度打开,通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吸引优质外来资源进入②实现资源的内外流动③并匹配合适空间使其扎根④在科层体系外再建一套更灵活、柔性的沟通衔接机制A. ①②③④B. ①③④②C. ④①③②D. ④②①③二、阅读(70分)(一)(16分)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随着城市历史和沪语方言的“出圈”,海派文化的开阔包容成为社交平台的热门话题。

同学们发现,用图像呈现社会生活是一种有趣的叙述方式,决定对此进行一番学习和探究。

在此过程中,他们在《文汇报》上读到了一篇与之相关的采访。

内容如下:①文汇报:您在《摩登图释》中用12个词串讲“上海摩登”的报刊图像,帮助大家了解现代女性的由来。

竹溪记阅读理解题答案

竹溪记阅读理解题答案

竹溪记,大概是物以希为贵罢。

下面是收集整理关于《竹溪记》阅读题目及其参考答案以供大家参考学习。

《竹溪记》阅读原文①余尝游于京师侯家富人之园,见其所蓄,自绝徼海外奇花石无所不致,而所不能致者惟竹。

吾江南人斩竹而薪之。

其为园,必购求海外奇花石,或千钱买一石、百钱买一花,不自惜,然有竹据其间,或芟而去焉。

曰:“毋以是占我花石地。

”而京师人苟可致一竹,辄不惜数千钱。

然才遇霜雪,又槁以死。

以其难致而又多槁死,则人益贵之。

而江南人甚或笑之曰:“京师人宝吾之所薪。

”呜呼!奇花石,诚为京师与江南人所贵,然穷其所生之地,则绝徼海外之人视之,吾意其亦无以甚异于竹之在江以南。

而绝徼海外,或素不产竹之地,然使其人一旦见竹,吾意其必又有甚于京师人之宝之者,是将不胜笑也。

以此观之,世之好丑,亦何常之有乎②余舅光禄任君治园于荆溪之上,遍植以竹,不植他木。

竹间作一小楼,暇则与客吟啸其中,而间谓余曰:“吾不能与有力者争池亭花石之胜,独此取诸土之所有,可以不劳力而蓊然满园,亦足适也。

因自谓竹溪主人,甥其为我记之。

”余以谓君岂真不能与有力者争,而漫然取诸其土之所有者无乃独有所深好于竹,而不欲以告人欤君生长于纷华而能不溺乎其中,裘马、僮奴、歌舞,凡诸富人所酣嗜,一切斥去,尤挺挺不妄与人交,凛然有偃蹇孤特之气,此其于竹,必有自得焉。

而举凡万物可喜可玩,固有不能间也欤然则虽使竹非其土之所有,君犹将极其力以致之,而后快乎其心。

君之力虽使能尽致奇花石,而其好固有不存也。

嗟乎!竹固可以不出江南而取贵也哉!吾重有所感矣。

《竹溪记》阅读题目22填入第①段方框处最恰当的虚词是1分··································A.乃23用自己的语言概括第②段“蓊然满园”的景象2分24第①段写“京师人贵竹和江南人贱竹现象”有何用意2分25下列的表述,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A.本文是作者受舅父任光禄之托为竹溪写的一篇“记”。

唐顺之,字应德,武进人....阅读试题答案

唐顺之,字应德,武进人....阅读试题答案

唐顺之,字应德,武进人....阅读试题答案唐顺之,字应德,武进人。

祖贵,户科给事中。

父宝,永州知府。

顺之生有异禀。

稍长,博贯群籍。

年三十二,举嘉靖八年会试第一,改庶吉士。

座主张璁疾翰林,出诸吉士为他曹,独欲留顺之。

固辞,乃调兵部主事。

引疾归。

久之,除吏部。

十二年秋,诏选朝官为翰林,乃改顺之编修,校累朝实景。

事将竣,复以疾告,璁持其疏不下。

有言顺之欲远璁者,璁发怒,拟旨以吏部主事罢归,永不复叙。

至十八年选官僚,乃起故官兼春坊右司谏。

与罗洪先、赵时春请朝太子,复削籍归。

卜筑(居住)阳羡山中,读书十余年。

中外论荐,并报寝。

倭躏江南北。

赵文华出视师,疏荐顺之。

起南京兵部主事。

父忧未终,不果出。

免丧召为职方员外郎进郎中出核蓟镇兵籍还奏缺伍三万有奇见兵亦不任战因条上便宜九事。

总督王忬以下俱贬秩。

寻命往南畿、浙江视师,与胡宗宪协谋讨贼。

顺之以御贼上策,当截之海外,纵使登陆,则内地咸受祸。

乃躬泛海,自江阴抵蛟门,一昼夜行六七百里。

从者咸惊呕,顺之意气自如。

倭泊崇明三沙,督舟师邀之海外。

斩馘一百二十,沉其舟十三。

擢太仆少卿。

宗宪言顺之权轻,乃加右通政。

顺之闻贼犯江北,急令总兵官卢镗拒三沙,自率副总兵刘显驰援,与凤阳巡抚李遂大破之姚家荡。

贼窘,退巢庙湾。

顺之薄之,杀伤相当。

遂欲纠列围困贼,顺之以为非计,麾兵薄其营,以火炮攻之,不能克。

三沙又屡告急,顺之乃复援三沙,督镗、显进击,再失利。

顺之愤,亲跃马布阵。

贼构高楼望官军,见顺之军整,坚壁不出。

显请退师,顺之不可,持刀直前,去贼营百余步。

镗、显惧失利,围要顺之还。

时盛暑,居海舟两月,遂得疾,返太仓。

李遂改官南京,即擢顺之右佥都御史,代遂巡抚。

顺之疾甚,以兵事棘,不敢辞。

渡江,贼已为遂等所灭。

淮、扬适大饥,条上海防善后九事。

三十九年春,汛期至。

力疾泛海,度焦山,至通州卒,年五十四。

讣闻,予祭葬。

故事,四品但赐祭,顺之以劳得赐葬云。

(节选自《明史》)4.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永不复叙复叙:再度任用B.坚壁不出壁:营垒C.督舟师邀之海外督:督促D.条上海防善后九事条:分条陈述5.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兵部主事”指兵部职方司,全称“职方清吏司”,是明清兵部四司之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9题
任光禄竹溪记
〔明〕唐顺之
余尝游于京师侯家富人之园,见其所蓄,自绝徼海外奇花石无所不致,而所不能致者惟竹。

吾江南人斩竹而薪之。

其为园,亦必购求海外奇花石,或千钱买一石,百钱买一花,不自惜。

然有竹据其间,或芟而去焉,曰:毋以是占我花石地!而京师人苟可致一竹,辄不惜数千钱;然才遇霜雪,又槁以死。

以其难致而又多槁死,则人益贵之。

而江南人甚或笑之曰:京师人乃宝吾之所薪!
呜呼!奇花石诚为京师与江南人所贵。

然穷其所生之地,则绝徼海外之人视之,吾意其亦无以甚异于竹之在江以南。

而绝徼海外,或素不产竹之地,然使其人一旦见竹,吾意其必又有甚于京师人之宝之者,是将不胜笑也。

语云:人去乡则益贱,物去乡则益贵。

以此言之,世之好丑,亦何常之有乎!
余舅光禄任君治园于荆溪之上,遍植以竹,不植他木。

竹间作一小楼,暇则与客吟啸其中。

而间谓余曰:吾不能与有力者争池亭花石之胜,独此取诸土之所有,可以不劳力而蓊然满园,亦足适也。

因自谓竹溪主人。

甥其为我记之。

余以谓君岂真不能与有力者争,而漫然取诸其土之所有者;无乃独有所深好于竹,而不欲以告人欤?昔人论竹,以为绝无声色臭味可好。

故其巧怪不如石,其妖艳绰约不如花,孑孑然有似乎偃蹇孤特之士,不可以谐于俗。

是以自古以来,知好竹者绝少。

且彼京师人亦岂能知而贵之?不过欲以此斗富与奇花石等耳。

故京师人之贵竹,与江南人之不贵竹,其为不知竹一也。

君生长于纷华,而能不溺乎其中,裘马僮奴歌舞,凡诸富人所酣嗜,一切斥去。

尤挺挺不妄与人交,凛然有偃蹇孤特之气,此其于竹必有自得焉。

而举凡万物可喜可玩固有不能间也欤然则虽使竹非其土之所有君犹将极其力以致之而后快乎其心。

君之力虽使能尽致奇花石,而其好固有不存也。

嗟乎!竹固可以不出江南而取贵也哉!吾重有所感矣。

【注】①绝徼(jiào):极远的边地。

徼,边界。

(选自《四部丛刊》本《荆川先生文集》)
6.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或芟而去焉芟:锄除
B.然穷其所生之地穷:探求
C.世之好丑,亦何常之有乎常:平常
D.尤挺挺不妄与人交妄:随意
7.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京城人乃宝吾之所薪。

项王乃复引兵而来,至东城,乃有二十八骑。

B.遍植以竹,不植他木。

木欣欣以向荣。

C.因自谓竹溪主人。

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

D.不可以谐于俗。

故燕王欲结于君。

8.下列各句中对文章的阐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起笔写京师人与南人对待竹子的不同态度,一贵一贱,形成鲜明的对照;进而推理叙写绝徼海外人可能有的态度,从而发出世之好丑,亦何常之有的慨叹。

B.光禄任君虽身处江南,却不以世俗贱竹而贱之,反而在园中遍植以竹,并自号曰竹溪主人。

虽寥寥几笔,却刻画了一个不苟合流俗、志趣高雅的人物形象。

C.本文既写人又写竹,两相取巧。

其竹巧怪不如石,妖艳绰约不如花,绝无声色臭味可好;其人凛然有偃蹇孤特之气。

借人物形象凸显了竹之品质,是本文的艺术特色。

D.本文题为记,所记的中心事件是舅父任君治园植竹一事,但作者并没有在记上大做文章,而是借题发挥,通过对比、衬托,自然托出文章的主旨。

9.下面的文言语句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而举凡万物/可喜可玩固有/不能间也欤/然则/虽使竹非其土之所有/君犹将极其力以致之/而后快乎其心。

B.而举凡万物可喜可玩/固有不能间也欤/然则虽使竹非其土之所有/君犹将极其力以致之/而后快乎其心。

C.而举凡万物/可喜可玩/固有不能间也欤/然则虽使竹/非其土之所有/君犹将极其力以致之/而后快乎其心。

D.而举凡万物可喜/可玩固有不能间也欤/然则虽使竹非其土之所有/君犹将极其力以致之/而后快乎其心。

答案:
5.B.怨字奠定了全诗的情感基调,先排除A和D,再根据绝句押韵(第三句末尾字不押韵)和平仄知识选B。

6.C,固定的,不变的,即规则、标准。

7.D,介词,和、与。

A却/只、仅仅、B介词,用(把)/连词,表修饰。

C连词,因此/介词,经由、通过。

8.C表现手法、主题是借竹的品质凸显人物形象、品德。

10.B
9.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⑴。

正因为它的难以寻觅(罗致)而且又多枯死,人们因此就更加珍爱它。

⑵我想他们必定比京城人更加珍爱和看重它。

这种情况恐怕是笑不完的了。

⑶恐怕还是对竹独有特殊的爱好,而不愿意把它告诉别人吧?
参考译文:
我曾经游观过京城世宦富贵人家的亭园,见那里收藏的东西,从极远的边地到海外,奇异的花卉石子没有不能罗致的,所不能罗致的只有竹子。

我们江南人砍伐竹子当柴烧,筑园构亭也必定购买寻求海外的奇花异石,有的用千钱买一石,有的用百钱买一花,并不吝惜。

然而如有竹子占据在当中,有时就将它砍去,说:不要让它占了我种花置石的地方。

但京城人如果能觅到一竿竹子,常常不惜花费数千钱来购买;然而一遇到下霜降雪,便又都干枯而死。

正因为它的难以寻觅而且又多枯死,人们因此就更加珍爱它。

而江南人中有人讥笑他们说:京城人竟把我们当柴烧的东西视为珍宝。

呜呼!奇花异石诚然为京城与江南人所珍爱。

然而追溯它们的产地,则边地和海外人看待它们,我想也与竹子在江南没有什么大的区别。

而边地海外,或许是从不出产竹子的地方,假如让那里的人一旦看到竹子,我想他们必定比京城人更加珍爱和看重它。

这种情况恐怕是笑不完的了。

俗语说:人离乡则愈贱,物离乡则愈贵。

如此说来,世上的美丑好恶,又有什么不变的标准呢!
我的舅舅任光禄君在荆溪的边上构筑了一个亭园,到处种竹,不种其它的花木。

竹林间造了一座小楼,有空就与客人在那里吟诗啸歌。

他偶然对我说:我不能与有势力的人比池亭花石的胜况,单独在这里取山地本来所有的东西,可以不化费劳力而使满园苍翠葱茏,也足
以自适。

因此自称是竹溪主人。

请外甥为我记述一下吧。

我认为任君哪里是真的不能与有势力者攀比,而随意取其当地所有;恐怕还是对竹独有特殊的爱好,而不愿意把它告诉别人吧?过去有人谈论竹子,以为它决没有动人的姿色和香味值得喜爱。

所以它奇巧怪异不如石,妖艳柔美不如花,孑孑然有如高傲独立的士人,不能与尘俗混同合一。

因此自古以来,知道珍爱竹子的人极少。

那么京城人难道也是能知竹而加以珍爱的吗?他们不过是想用此与别人争夸富贵,如同用奇花异石向人炫耀一样。

所以京城人的珍爱竹子,与江南人的不重竹子,他们同属于不知竹是一样的。

任君在繁华纷闹中生长,而能不沉溺其中,衣饰车马僮仆歌舞,凡是富贵人家所沉湎嗜好的,一切摒斥而去。

尤其是方正刚直不随意与人交往,凛然有高洁独立之气,这正是任君对于竹子必有自得的地方。

世上可喜可玩的万物,原有不能割舍的?那么虽然假使竹子不是这里的土地所有,任君也将竭尽其力予以收集,然后心里才高兴。

任君的财力虽然使他能尽量寻觅奇花异石,然而他的爱好本不在此啊。

可叹啊!竹子本可以不出江南而为人贵重,对此我重新有了感受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