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辛弃疾豪放词风之比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苏轼辛弃疾豪放词风之比较
学生:王燕燕指导老师:张淑琴
摘要:北宋时期,苏轼在词史上开创性的发展了豪放词,他的豪放词风飘逸、高旷,释然豁达;辛弃疾极大的继承和发扬了豪放词风,创作了“稼轩体”,他的词风则雄浑、慷慨。在词坛上苏轼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他们虽同为豪放派词风,但苏词和辛词在词风方面还是存在差异。
关键词:苏轼;辛弃疾;词风比较
词,是一种押韵的可以配乐歌唱的文体。经过长期不断的发展,到了宋代,词进入了全盛时期。苏轼和辛弃疾这两位大词人便产生于这个时期,他们在词坛上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苏轼开拓了豪放词风,辛弃疾独创了“稼轩体”,确立了豪放词派。
苏轼与辛弃疾的人品与词品均属上乘,他们有着渊博的文学知识和拯世救民的思想,关心国事、朝政、兵机,作品广泛地反映社会现实,自觉深刻地升华主题,大量独创性的词扩大了词的题材,丰富了词的意境,给词坛注入蓬勃活力。苏轼具有强烈的儒家入世精神,为人重操守,不以时迁,毁誉不记。一生热爱学问事业,心中乐之,自进不已。他能随缘自适,处逆境而不颓废,处顺境而不骄逸,词作中极富超然物外的旷达,充分显示苏轼坦诚开阔的胸怀,自由洒脱的性格和豪迈的气魄。“恢复之事,为祖宗,为社稷,为生民而已”的辛弃疾具有积极进取精神和抗战复国的政治主张,深谋远虑,骁勇善战;但特殊的政治环境使他只能将“一腔忠愤”及其“抑郁无聊之气”寄之于词。
苏辛两人都是仕途不得志的有志之士,他们不同的人生经历、人生态度,自然对审美意趣产生不同的影响,使得他们的词风也存在明显的差异。王国维在《人
间词话》中评道“东坡之词旷,稼轩之词豪”;清代的陈廷焯说“稼轩词,粗粗莽莽,桀骜雄奇,出东坡之上”;“稼轩求胜于东坡,豪壮或过之,而逊其清超,逊其忠厚。”东坡的“旷”在于他超然自适的人生态度和坚强乐观的信念;而辛词的“壮”在于他“气吞万里如虎”的豪迈悲壮,雄健刚劲。下面我们从他们词的精神气质、思想特色与艺术写作手法来分析他们词风的差异。
一.精神气质
苏轼与辛弃疾,一个生活在北宋,一个生活在南宋;一个科举出生,文满天下;一个行伍出生,英名丧敌胆。
苏轼(1037——l101)生活在北宋王朝积贫积弱,外患频繁的时期。当时在我国北部地区契丹族建立的辽政权和西北地区的党项族建立的夏政权日益强大,不断派兵到宋朝边境地区进行掠夺和骚扰。软弱无能的宋王朝步步退让,先后同他们订立屈辱和约。苏轼一贯主张加强边防抗击侵略者,他从儒家治国平天下的观念出发,希望能够建功立业。
辛弃疾(1140一1207)生活在宋金对峙时期。当时民族矛盾尖锐,祖国分裂,而南宋统治者却歌舞升平、不思进取,这是一个十分需要英雄,却又无法给英雄提供舞台的时代。辛弃疾和苏轼不同,他并非通过科举考试致仕,而是早年参加了抗金斗争,有着“壮岁旌旗拥万夫”的战斗经历。辛弃疾收复失地、恢复中原的政治抱负和偏安江南的南宋小朝廷不相容,使他政治上屡遭打击,报国无望,只能把一腔热血化作篇篇诗作。
生活年代的不同,经历的不同,在他们词的创作主体上所表现的精神气质也不同。苏轼他不仅对儒释道三种思想欣然接受,而且认为他们本宗相通。他为人坦荡有气节,遵循儒释道三家兼容调和的思想,平易、重实用、圆通,将儒家的固毅、佛教的平常心很好的结合在一起。在文章中,他认为文章的艺术具有独立价值,其自身的表现功能是作家精神活动的独创。如《念奴娇·赤壁怀古》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谨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
月。
此词写于他四十七岁时,不但描绘了赤壁的雄伟景色,而且豪情激荡地歌
颂了古代英雄的业绩,抒发了他壮志难酬的不平之气,开拓了词的意境,使
词“无意不可入,无事不可言”(刘熙载《艺概》)词的上片重在写景,以“大
江东去”开篇,豪气十足的展现了赤壁风起浪涌的开阔意境,感慨深沉。下
片则由“遥想”引领五句,集中笔力塑造了青年将领周瑜的形象。作者在历
史事实的基础上,挑选足以表现人物个性的素材经过艺术的提炼和加工,从
几个方面将人物刻画得栩栩如生。先是插入“小乔初嫁了”这一生活细节,
以美人烘托英雄,更见周瑜的风姿潇洒,韶华似锦,年轻有为,足以令人艳羡。“雄姿英发,羽扇纶巾”是从肖像仪态上描写周瑜的装束,儒雅而又风
度翩翩。作者着力刻画其仪容装束,正反映出作为指挥官的周瑜临战潇洒从容,说明他对这次战争早已成竹在胸,稳操胜券。“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抓住了火攻水战的特点,精确地概括了整个战争胜利的场面。以下三句,由
凭吊周郎而联想到作者自身,表达了词人未酬壮志的郁愤和感慨。“多情应
笑我,早生华发”为倒装句,实为“应笑我多情,早生华发”。此句感慨身世,言生命短促、人生无常,深沉、痛切地发出了年华虚掷的嗟叹。这首词
感慨古今,雄浑苍凉,昂扬郁勃,由对周公瑾少年英雄的怀念。唤起读者对
人生的无限感慨和思索。而结尾句“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又写到了作
者自觉年华老去、人生如梦的感叹,含有颇重的消极意味。纵观全词,作者
由眼前广阔无垠的空间,联想到了与眼前之景密切相关的历史人物——成就
大业的周瑜;紧接着,借对周郎的凭吊想到自身满腔壮志未能实现,但这一
切深沉的恢宏的思考又最终归于“一樽还酹江月”的洒脱和旷达。词中所体
现的这一心理变化的过程就是苏轼“眼前轻,而悟更远”的人生境界和精神
气质的具体体现。同样是怀古之作,辛弃疾则在词中流露出不同的精神气质。
如他的《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怀古》:
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
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