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吐血整理)古代文学史散文艺术特色发展线索

合集下载

中国古代文学的发展与特色

中国古代文学的发展与特色

中国古代文学的发展与特色古代中国文学是中华民族独特的文化遗产,经历了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文学传统。

在这个题目下,我将从中国古代文学的发展历程和其特色两个方面进行论述。

一、中国古代文学的发展历程古代中国文学的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公元前3世纪的春秋战国时期,那是中国文学的鼻祖《诗经》问世的时期。

《诗经》以其精炼的语言和优美的诗歌形式,开启了中国古代文学的先河。

此后,汉代的文学成果渐次输出,儒家经典《尚书》、《春秋》等作品代表了古代文学的又一重要阶段。

随着时间的推移,中国古代文学进入了魏晋南北朝时期。

在这个时期,宋儿作家萧子良的《陈情表》、陆机的《赠汪伦》等作品成为了古代文学的瑰宝。

同时,佛教文化的传入也为中国古代文学的发展带来了新的动力,诸如《佛说俱舍宗派论》等佛教经典文献创作,成为古代中国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国古代文学的黄金时代可谓在唐朝达到巅峰。

唐代文人崔颢的《黄鹤楼》,白居易的《长恨歌》,杜甫的《秋夕》等代表作成为了古代文学的经典之作,影响了后世的文学创作。

唐代的诗歌作品不仅在中国留下了浓厚的文化底蕴,也为东亚的文学发展,乃至世界文学史作出了重要贡献。

到了宋代,古代中国文学进入了一个不同的阶段。

宋代的文人注重散文创作,王安石的《临江仙》、欧阳修的《醉翁亭记》等散文作品成为了宋代文学的亮点。

同时,南宋时期出现了婉约派和豪放派两种文风,辉煌而多元的文学成就进一步丰富了古代中国文学的内涵。

明代则是中国古代文学发展的另一重要阶段。

明代的小说创作成为了古代中国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水浒传》、《西游记》等作品被视为是中国古代小说的巅峰之作。

此外,明代散文作品亦层出不穷,《赤壁赋》、《观沧海》等作品彰显了文人墨客的豪情壮志。

清代则在文学领域继续体现了多元的特色。

由于清朝帝制政治体制的压迫,文人士子转而以古文、小说等形式进行文学创作。

文人吴敬梓的《儒林外史》、曹雪芹的《红楼梦》等作品成为了中国古代文学宝库中的瑰宝,展现了古代文学在艺术形式与内在思想上的多样性。

古代文学知识点归纳

古代文学知识点归纳

古代文学知识点归纳古代文学是中华文化宝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凝聚了古人的智慧和文化传承。

本文将对古代文学的知识点进行归纳,以帮助读者全面了解古代文学的发展和特点。

一、古代文学发展阶段1. 古代文学的形成:古代文学起源于神话传说和口头文学的阶段,这些文学作品主要通过口口相传的方式流传。

2. 诗经时期:诗经是中国最早的诗歌总集,它集合了两千多年前的《诗经》三百多首古代诗歌,成为古代文学发展的里程碑。

3. 先秦时期:先秦时期出现了众多重要的著作,如《尚书》、《易经》、《孔子传》等,这些作品为后来的古代文学奠定了基础。

4. 魏晋南北朝时期:这一时期是古代文学的繁荣时期,出现了许多重要的作品和文学思潮,如《红楼梦》、《论语》、《诗经》等。

二、古代文学的体裁与代表作品1. 诗歌:古代诗歌是中国文学的瑰宝,主要有四大诗歌体裁,包括《古诗》、《楚辞》、《乐府诗》和《律诗》。

代表作品有《李白集》、《杜甫集》等。

2. 散文:古代散文主要表达作者的个人情感和思想,兼具哲理性和艺术性。

代表作品有《庄子》、《韩非子》等。

3. 骈文:骈文是古代文学中一种特殊的文体,注重对对偶和对称的运用。

代表作品有《骈文选编》等。

4. 戏曲:戏曲是古代文学的重要表现形式,主要有京剧、评剧和豫剧等。

代表作品有《红楼梦》、《西游记》等。

三、古代文学的特点和价值1. 崇尚品德:古代文学注重道德伦理的传承和宣扬,强调人类情感和生活的价值。

2. 艺术追求:古代文学以高度的艺术表达为特点,注重形象和意境的描绘,给读者带来美的享受。

3. 社会意义:古代文学不仅反映了当时的社会风貌和人民生活,也对社会问题进行了深刻的思考与批判,具有重要的社会意义。

4. 价值传承:古代文学作为一种传统文化的载体,代代相传,将中华民族的价值观念和思想精髓传承下来。

四、古代文学对现代社会的影响1. 文化自信:古代文学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研究古代文学可以增强个人和民族的文化自信心。

中国古代文学史之散文脉络整理

中国古代文学史之散文脉络整理
李梦阳、何景明为首的“前七子”
李攀龙、王世贞为代表的“后七子”
归有光等“唐宋派”





“公安派”代表“三袁”
袁宗道、袁宏道、袁中道
冲破传统古文的陈规旧律,自然流露个性,语言不事雕琢。
钟惺、谭元春为代表的“竟陵派”
张岱《西湖七月半》
《湖心亭看雪》
语言清新活泼,形象生动,广览简取
明末
清初
侯方域《李姬传》
重视规矩绳墨,行文谨严有法
政论文
贾谊《过秦论》
善用比喻,语言富于形象性
晁错《论贵粟疏》
王充《论衡》

大赋
枚乘《七发》
司马相如《上林》《子虚》扬雄《甘泉》《河东》《长杨》《羽猎》
大赋大都以问答为骨架,铺陈名物、排比词藻、好用古文奇字和双声叠韵词,铺陈多用整齐对称的韵语,叙述多用散文句。
京都赋
班固《两都赋》
朴实深厚,说理透辟,取譬精审
《韩非子》
严峻峭刻,深抉隐微


编年体
《春秋》
编年体
左丘明《左氏春秋》
《左传》《春秋左氏传》
叙事富于戏剧性,情节紧凑,战事描写尤为出色,语言精炼、富于形象。
国别体
《国语》
国别体
《战国策》
长于说事,善用比喻,人物形象塑造极为生动。


史传文
纪传体通史
司马迁《史记》
班固《汉书》
析理透辟,清隽卓绝,以精密见长


欧阳修《醉翁亭记》
重风神,绵邈,有跌宕唱叹的韵致
苏轼《赤壁赋》
豪放自然,多姿多彩
曾巩《墨池记》
委曲周详,完整严谨
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周全了解中国古代文学的发展轨迹与特色

周全了解中国古代文学的发展轨迹与特色

周全了解中国古代文学的发展轨迹与特色中国古代文学的发展轨迹与特色中国古代文学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经历了漫长的发展过程,形成了独特的特色和风格。

本文将从古代文学的起源开始,向您介绍中国古代文学的发展轨迹和特点。

中国古代文学的起源可以追溯到约五千年前的商朝,当时的文学作品主要表现为祭祀礼仪、神话传说等内容,形式简单,以歌颂神佛为主。

然而,正是从这个时期开始,中国古代文学逐渐形成了几个鲜明的特点。

第一个特点是中国古代文学注重思想表达。

在古代中国,文学作品往往被视为传播思想、教育人民的重要媒介。

例如,春秋战国时期的《论语》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表达了孔子的思想观点,成为后世儒家思想的重要基础。

同样,文学作品如《诗经》、《楚辞》也体现了当时社会的思想风貌,成为了后来文化思想的重要遗产。

第二个特点是中国古代文学偏重于诗词创作。

诗歌在古代中国被视为最高尚、最重要的文学形式,被广泛应用于婚礼、祭祀、纪念活动等场合。

《诗经》是中国最早的诗歌总集,收录了周、商时期的300多首诗歌。

与诗歌类似的是,古代的中国也十分重视词曲,曾出现了很多脍炙人口的名篇,如《离骚》、《木兰辞》等,它们通过优美的语言和动人的情感表达,反映了古代人民的内心世界和对于社会现实的思考。

第三个特点是中国古代文学注重写实性。

古代中国的文学作品力求真实地描写社会生活、表达个人感受,注重对现实的观察和揭示。

鲜明的代表作品有《红楼梦》、《水浒传》等长篇小说。

《红楼梦》通过细腻的描写和丰富的人物形象,表现了封建贵族家庭的荣辱观念和衰落状态,被誉为中国古代小说的巅峰之作。

而《水浒传》则描写了农民起义领袖宋江等108位英雄的事迹,展现了他们反抗封建统治、捍卫正义的奋斗历程。

第四个特点是中国古代文学融合多元文化。

由于中国地域广阔,历史上有很多外族侵略和文化交流的情况,中国古代文学也在这样的环境下逐渐形成了多元化的特色。

汉代以前的文学作品中,就能看到汉族、夏、商、周等不同民族文化的交融,例如《山海经》中记载了各地地理、民俗的丰富故事。

古代文学的发展与特点

古代文学的发展与特点

古代文学的发展与特点古代文学是中国文化宝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了古代人们的智慧和情感,记录了那个时代的社会风貌和历史变迁。

古代文学的发展经历了漫长而曲折的历程,形成了独特的特点与风貌。

一、先秦文学的开端在先秦时期,古代文学呈现出了初步的雏形。

《诗经》是中国现存最早的诗歌总集,采集了大量描述各个时代生活的民间诗歌。

它以简洁明快的语言,直观地展现了古代社会的生活和风貌。

《诗经》的出现为以后的文学发展奠定了基础。

二、两汉文学的繁荣两汉时期,古代文学迈入了一个繁荣期。

儒家思想的兴起使得文学更加注重人的内心感受和道德伦理的思考。

贾谊的《新书》、司马迁的《史记》等著作开创了史传体的文学形式,将历史和人物形象鲜活地呈现在读者面前。

同时,汉赋也开始兴起,以辞章华丽、富有抒情的表达形式受到广泛赞誉。

这一时期的文学作品内容丰富多样,风格各异。

三、魏晋南北朝的文学变革魏晋南北朝时期,古代文学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渐渐摆脱了古代文学的束缚,呈现出了一种新的自由与多样性。

此时的文学作品开始关注个体的内心世界和情感表达,而非只是描写现实的客观形象。

代表作品如《世说新语》等,以真实、生动的笔触刻画了一批古代风流人物的生活和心态。

此外,佛教的传入也为古代文学带来了新的题材和表现手法,文学作品中出现了许多描写佛教思想的作品。

四、唐宋元明清时期的杰出成就唐宋元明清时期是古代文学的鼎盛时期,出现了许多著名的文学家和作品。

唐代的诗词达到了巅峰,有着不朽的作品,如杜甫的《月夜忆舍弟》、李白的《静夜思》等。

宋代的词也有很高的艺术成就,以苏轼、辛弃疾等为代表。

元代的杂剧在古代戏剧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例如《西游记》、《红楼梦》等。

明清时期的小说也取得了重要的发展,开始以长篇小说的形式展现,作品如《水浒传》、《金瓶梅》等。

五、古代文学的共同特点古代文学在其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了几个共同的特点。

首先,珍视儿女情长和友情,注重人与人之间的联系和互动。

其次,古代文学重视情感表达,注重诗意和抒情,通过丰富的形象描写和鲜明的语言来唤起读者的情感共鸣。

中国古代文学的艺术特点和风格变化

中国古代文学的艺术特点和风格变化

中国古代文学的艺术特点和风格变化中国古代文学是中华民族的宝贵文化遗产,经历了漫长而辉煌的历史。

在这几千年的文学发展过程中,中国古代文学形成了独特的艺术特点和风格变化。

本文将从古代诗词、小说和戏剧三个方面讨论中国古代文学的艺术特点和风格变化。

一、古代诗词的艺术特点和风格变化古代诗词是中国文学的瑰宝。

从《诗经》开始,古代诗词经历了先秦、两汉、魏晋南北朝、唐宋元明清等时期的发展,形成了多种不同的风格。

首先,在诗词的题材上,古代诗词涵盖了广泛的内容,包括抒发个人感情、描写自然景物、讴歌爱情和咏史纪事等。

随着时代的变化,题材的丰富度也呈现出多样性和开放性。

其次,古代诗词在艺术表现上追求韵律和节奏的完美。

诗词的格律规则严谨,如五言绝句、七言绝句、律诗等。

另外,古代诗词注重音韵上的运用,有韵律优美、押韵工整的特点。

最后,古代诗词在形象描写和意象运用上具有独特之处。

通过对景物和情感的描绘,古代诗词创造出大量鲜活的形象,形成了许多脍炙人口的意象,如杨柳依依、风花雪月等。

二、古代小说的艺术特点和风格变化古代小说起源于《史记》和《汉书》之类的史书,至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

从《红楼梦》、《西游记》到《水浒传》,古代小说在风格上呈现出多样性和发展的轨迹。

首先,在古代小说的题材选择上,古代小说家广泛涉及社会各个层面,反映了时代百态。

从宫廷内斗到民间传说,从历史事件到宗教神话,古代小说包罗万象。

其次,古代小说注重人物形象的刻画。

通过细致入微的描写,古代小说家塑造了许多经典形象,如贾宝玉、孙悟空、宋江等。

这些形象既富有个性特征,又具备普遍的象征意义。

最后,古代小说在叙事方式上有创新和变化。

宋代小说以细腻的描写、悲喜交织的情节为特点;明清时期的小说则更注重情节的烘托与发展,使作品更具戏剧性。

三、古代戏剧的艺术特点和风格变化古代戏剧是中国文学的瑰宝之一,起源于先秦时期的祭祀活动。

经过不断演变和发展,中国古代戏剧形成了多种类型,如传统的京剧、豫剧,以及地方戏曲等。

古代文学流派演变历程了解古代文学流派的演变历程和特点

古代文学流派演变历程了解古代文学流派的演变历程和特点

古代文学流派演变历程了解古代文学流派的演变历程和特点古代文学流派演变历程与特点古代文学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呈现出了多样的文学流派。

本文将介绍古代文学流派的演变历程和特点,以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古代文学。

一、古代文学流派的起源古代文学流派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先秦时代。

先秦时期,文学基本上是围绕《诗经》展开的,这也奠定了中国古代文学的基础。

《诗经》是中国最早的诗歌总集,记录了先秦时期的贵族礼仪以及社会风貌。

二、古代文学流派的演变1. 散文流派:散文是古代文学中最早出现的流派之一。

先秦时期的散文以《史记》、《左传》等为代表,主要描写历史事件、人物传记和政治理念。

随着时间的推移,散文逐渐发展成为了各种形式,如骈文、小品文等。

2. 诗歌流派:诗歌在古代文学中起着重要作用。

唐宋两代是中国古代诗歌的鼎盛时期,出现了许多优秀的诗人,如杜甫、李白、白居易等。

唐代的诗歌以律诗为主,而宋代则注重词的创作,形成了独具特色的辞章派和豪放派。

3. 小说流派:古代小说的发展也非常丰富多样。

宋代以前的古代小说以四大名著《红楼梦》、《西游记》、《水浒传》和《三国演义》为代表,这些作品成为了中国古代小说的巅峰之作。

明清时期,小说进一步发展,出现了许多长篇小说,如《金瓶梅》、《儿女英雄传》等。

4. 戏曲流派:古代的戏曲是一种结合了音乐、舞蹈和戏剧性表演的综合艺术形式。

中国传统戏曲分为京剧、豫剧、越剧等多个流派,每个流派都有独特的艺术风格和表演特点。

京剧是中国最著名的戏曲流派之一,以其华丽的服装和精湛的表演技巧而闻名于世。

三、古代文学流派的特点1. 反映社会风貌和思想观念:古代文学流派以其独特的视角反映了当时社会的风貌和人们的思想观念。

例如,《红楼梦》通过对贵族社会的描绘展现了古代社会的虚伪和颓废。

2. 融入道德伦理和宗教信仰:古代文学流派深受儒家思想和宗教信仰的影响,强调道德伦理和宗教信仰的重要性。

许多作品都以这些主题为核心,如《道德经》和《佛经》等。

(吐血整理)古代文学史散文艺术特色发展线索

(吐血整理)古代文学史散文艺术特色发展线索

古代文学史——散文的发展先秦散文一、史传散文《尚书》文字古奥,所谓“周诰殷盘,佶屈聱牙”(韩愈《进学解》),就是指这个特点;多数以论说为主,夹叙夹议;也有一些以叙事为主的篇章,质木无文。

《春秋》记事很简略,一件事往往只用一两句话来记录,但却能通过词语的选择和曲折的笔法表明作者的爱憎和褒贬,这就是所谓“微言大义”、“春秋笔法”;记事过于简略,未能全面反映春秋时代的社会生活,质木无文。

从总体上看,《国语》质朴平实,但各篇文字风格也不尽相同;文学价值虽不及《左传》,但有的篇章亦具有较强的故事性和较浓的文学色彩。

《左传》“情韵并美,文采照耀”,是先秦时期最具文学色彩的历史散文,标志着先秦散文的成熟。

《战国策》铺张扬厉,辩丽横肆的风格,体现出战国策士们纵横捭阖、剧谈雄辩的纵横家气质。

二、诸子散文《老子》的语句简短而比较整齐,有的整章用韵,有的韵散相间。

《论语》是主要记录孔子的言行,兼记其弟子言行的语录体论集。

《墨子》文章质朴无华,造句遣词口语化。

从文学的观点看来,重理性轻感性,质实不求文采。

《孟子》善于以典型事例、比喻和寓言说理,使抽象的道理显而易见,也使文章更加形象生动,具有雄辩色彩。

《庄子》基本是由一个接一个的寓言组成,这就形成了它的一个明显特征:深邃的思想和美妙艺术表现的统一。

形象奇幻,夸张,出人意表,变化莫测。

谐趣、讥讽。

《荀子》论题集中,逻辑严密,说理透辟,淋漓尽致。

说理文中少用寓言而长于比喻,为了说理所使用的比喻,丰富多彩,层出不穷。

《韩非子》的说理文,明切犀利,冷峻峭拔,而极善分析,条理严密,议论透彻;韩非子散文最具文学色彩的是它的寓言。

韩非子的寓言,往往采用历史故事的形式,阐明道理,表达思想。

语言通俗浅白,形象可感。

秦汉散文一、秦代散文作家唯李斯一人,李斯在文学上以散文见长,其文上承战国荀卿,下西汉邹阳、枚乘,不仅布局谋篇构思严密,而且说理纵横驰骋,既重质实,又富文采,往往文质互生,在寂寥的秦代文坛上一枝独秀。

古代散文的阶段特征

古代散文的阶段特征

古代散文的阶段特征古代散文是中国古代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经历了不同的阶段,各个阶段都有其独特的特征和风格。

本文将从古代散文的阶段特征出发,逐一介绍各个阶段的特点。

一、先秦时期:浑厚雄浑的哲学思考先秦时期是中国古代散文的起源阶段,这一时期的散文以哲学思考为主要特征。

《老子》、《庄子》等著作中的散文,表达了对人生、宇宙、道德等问题的深刻思考。

散文语言简练,意境深远,展示了古代智者的哲学智慧。

二、汉魏六朝时期:华丽辞藻的繁花绽放汉魏六朝时期是古代散文的黄金时期,这一时期的散文以华丽辞藻和丰富的修辞手法为特点。

《世说新语》中的散文描写了各种生活琐事,以及人物的言行举止,语言优美,意境深沉。

《文选》中的散文则以描写风景、抒发情感为主,充满了浪漫主义色彩。

三、唐宋时期:婉约淡泊的艺术追求唐宋时期是古代散文的成熟阶段,这一时期的散文以婉约淡泊的艺术追求为特点。

唐代的散文注重描写自然景物和人物情感,如白居易的《琵琶行》以琵琶的音乐表达了作者对逝去时光的思念之情。

宋代的散文则更加注重细腻的描写,如苏轼的《东篱乐府》以描写自然景色赋予读者美的享受。

四、元明清时期:写实主义的兴起元明清时期是古代散文的写实主义阶段,这一时期的散文以真实、生动的描写为特点。

元代的散文以描写历史故事和人物为主,如《西游记》中的散文描写了孙悟空等人物的冒险经历。

明代的散文则更加注重写实,如《儒林外史》以幽默的笔调描绘了士人的生活。

清代的散文则更加注重对社会现实的关注,如《红楼梦》以细腻的描写展现了封建社会的种种弊端。

总结起来,古代散文经历了先秦、汉魏六朝、唐宋和元明清四个阶段,每个阶段都有其独特的特征和风格。

先秦时期注重哲学思考,汉魏六朝时期追求华丽辞藻,唐宋时期崇尚婉约淡泊,元明清时期倾向于写实主义。

这些阶段的特点和风格相互交融,共同构成了古代散文的丰富多样性,为后世的文学创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古代散文不仅仅是一种文学形式,更是一种思想的表达和人类智慧的结晶,它将继续影响和启迪后人的文学创作。

中国古代文学发展脉络

中国古代文学发展脉络

中国古代文学发展脉络中国古代文学发展脉络中国古代文学史分期及各时期的主要文学样式(1)上古时期;神话传说(2)先秦时期:散文(历史散文、诸子散文)(3)两汉时期:辞赋乐府民歌历史散文(4)魏晋南北朝时期:诗歌、骈文等(5)唐代时期:诗(6)宋代时期:词(7)元代时期:曲(8)明清时期:小说第一编先秦文学——原始神话与中国文学的起源一、原始神话文学艺术起源于劳动,在生产劳动的实践过程中,我们的远祖不仅改造了自然界的面貌,也促进了自身的进步,发展了思维,产生了语文,当音乐、美术等艺术逐渐同生产脱离而走向独立时,与之密切相关的语言艺术——文学也同时产生了。

原始社会由于生产力与知识水平的低下,人们对变幻莫测的大自然产生了神秘感,形成了对自然神的信仰,把自然力神化并借助想象企图解说它、征服它、支配它,从而产生了神话。

如精卫填海、女娲补天、大禹治水、嫦娥奔月、羿射九日等神话故事。

这些故事都有现实生活做基础,是客观现实和生活的反映。

如羿射九日之所以产生,大概是远古时代发生过多次旱灾,人民群众渡过这些灾难后,久而久之,幻想出一个善射的神弓手后羿,射去了九个太阳,只留下一个太阳,以减轻旱灾的威胁。

原始神话是我国文学史上的宝贵遗产,它通过美丽的故事,奇特、丰富的幻想,表现了浪漫主义精神,对后世文学创作有积极的影响。

小结:(1)所谓神话,是上古时代的人们,对其所接触的自然现象、社会现象所幻想出来的艺术意味的解释和描叙的集体口头创作。

2)上古神话的主要内容有:A 、解释自然现象的:女娲补天、女娲造人、盘古开天B、反映人类同自然斗争的:鲧禹治水、后羿射日、精卫填海C、反映社会斗争的:黄帝战蚩尤(3)记载上古神话的主要作品:《淮南子》、《山海经》、《庄子》等.二、诗歌源头诗歌在其发展的最初阶段,是一种口头创作。

比较原始的诗歌被后人用文字记录下来的很少。

《诗经》三百篇是我国现存最早的诗歌总集,它收集了自周初到春秋中叶的诗歌305 篇,分风、雅、颂三类、风是十五国的民歌;雅分大小雅,是周王朝直接统治区的音乐;颂是宗庙祭祀的音乐歌词。

古代散文发展脉络

古代散文发展脉络
《荀子》朴实深厚,说理透彻,取譬精审
《韩非子》严峻峭刻,深抉隐微史学家来自以记事《春秋》是一部大事记
《左传》为阐释《春秋》而作。《郑伯克段于鄢》《晋公子重耳出亡》《晋楚城濮之战》《秦晋殽之战》《晋楚邲之战》,被推为先秦散文“叙事之最”,标志着我国叙事散文的初步成熟。
《国语》一部国别史,是各国史料的汇编,记言多于记事
《战国策》记录战国时代游说之士的策谋,记言为主。铺张扬厉,议论纵横,文辞瑰丽,是战国纵横捭阖的时代特征的体现
汉代
史传文
西汉司马迁《史记》
东汉班固《汉书》
政论文
西汉贾谊《治安策》《论积贮疏》《过秦论》晁错《论贵粟疏》
东汉王充《论衡》

汉代最流行的文学体裁
始于战国后期荀子、宋玉《风赋》《高唐赋》《神女赋》
骆宾王《代李敬业传檄天下文》
“请看今日之域中,竟是谁家之天下。”
中唐
唐代古文运动
韩愈《师说》《进学解》《送穷文》《杂说四》《送李愿归盘谷序》
《送董邵南序》《送孟东野序》《张中丞传后序》《祭十二郎文》
柳宗元《封建论》《捕蛇者说》《童区寄传》《段太尉逸事状》
《三戒》《蝜蝂传》《永州八记》
晚唐
骈体文
李商隐“西昆体”
赵壹《刺世疾邪赋》祢衡《鹦鹉赋》
魏代
散文清峻通脱。曹植不受陈规约束,说话直截了当
曹丕《与吴质书》曹植《与杨德祖书》语言婉转感情真挚
魏晋之交
嵇康《与山巨源绝交书》
阮籍《大人先生传》
东晋初年
王羲之疏爽自然情味隽永《兰亭集序》
东晋末年
陶渊明《桃花源记》《五柳先生传》
南朝宋
刘义庆《世说新语》
北朝
郦道元《水经注》
北宋中叶

中国古代散文发展概述

中国古代散文发展概述

中国古代散文发展概述散文是我国古代的主要文体之一。

我国古代把与韵文、骈体文相对的散体文章称为“散文”。

我国古代散文的发展大致经历了以下几个时期:(一)先秦时期1.第一部散文集《尚书》殷商甲骨文的某些卜辞已可算作片段的散文,成篇的散文可以追溯到《尚书》。

原称《书》,到汉代改称《尚书》,意为上代之书。

这是我国第一部上古历史文件和部分追述古代事迹著作的汇编,它保存了商周特别是西周初期的一些重要史料。

《尚书》是中国古代散文形成的象征。

书中的文章结构越来越完整,具有一定的层次性。

功夫在生活和意图规划中的运用一直受到关注。

后来,春秋战国时期散文的繁荣是对它的继承和发展。

秦汉以后,专利书、诏书、章回都受到了明显的影响。

刘勰的《文心雕龙》在讨论“赵策”、“西夷”、“张彪”、“左旗”、“一队”、“书记”等文体时,也追溯到《尚书》的起源。

《尚书》中的某些章节具有一定的文采和情态。

例如,潘庚的第三章告诫潘庚动员臣民向阴迁移。

语气坚定果断,展现了潘庚的远见卓识。

2.历史散文先秦历史散文为中国的历史文学奠定了基础,对后世历史家和古文家都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

殷商时代有了文字,也就有了记史的散文。

到了周朝,各诸侯国的史官进一步以朴素的语言、简洁的文字记录了列国间的史实,如《春秋》。

以后,随着时代的需求,产生了描述现实的历史文学,这就有了《左传》、《国语》、《战国策》等历史著作。

《左传》与《战国策》是先秦历史散文的代表。

“至战国而后世之文体备”(章学诚《文史通义·诗教上》)。

《左传》是春秋时期《左传》的简称,又称《左传春秋》。

相传为春秋末年鲁国史学家左秋明所著,共18万字。

它记录了春秋时期240年间各国的政治、军事、外交活动和言论,以及天道、鬼神、灾祸、吉兆和占卜。

这本书充满戏剧性的叙述,紧凑的情节,优秀的战争描写,精炼的语言和形象。

《国语》是一部民族史,记载了周朝和诸侯国(公元前1000-00年)的事件。

它记录的文字多于事件,主要是当时更有远见的开明贵族的文字。

中国古代文学的发展与特点

中国古代文学的发展与特点

中国古代文学的发展与特点一、古代文学的起源与发展中国古代文学源远流长,起源可以追溯到公元前11世纪的西周时期。

在这个时期,由于文字的出现,人们开始将口头传承的传统文化转化为文字记载,从而形成了最早的古代文学作品。

随着时间的推移,中国古代文学逐渐发展壮大,并形成了丰富多样、独具特色的文学体系。

二、古代文学流派与作品1. 史书类作品在中国古代文学中,最具影响力和价值的流派之一是历史类作品。

这些作品以记载历史事件和人物为主要内容,既具有历史价值,也是独特而丰富的艺术创作。

其中最著名的是《左传》、《春秋》等。

2. 诗词类作品诗词是中国古代文化中最重要和最独特的艺术形式之一。

它以其独特而精致的语言表达方式和优美动人的意境而闻名于世。

从《诗经》到唐宋时期大量出现了许多杰出的诗人,如李白、杜甫、白居易等,他们的作品至今仍被广泛传诵。

3. 戏曲类作品中国古代的戏曲作品是另一种重要的文学形式。

戏曲是中国传统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以其独特而多样化的表演形式和丰富多彩的剧情而备受瞩目。

著名的戏曲作品有《红楼梦》、《西游记》等。

4. 小说类作品中国古代小说是世界文学宝库中独特而重要的一部分。

它以其丰富多样、情节跌宕起伏和人物刻画精细入微而备受赞誉。

《红楼梦》、《水浒传》等经典小说至今仍被广泛阅读和研究。

三、古代文学特点与价值1. 历史价值中国古代文学作为记载历史事件和人物的重要手段,具有极高的历史价值。

通过阅读这些作品,我们可以了解到不同时期社会发展变迁、人们思想观念以及社会风貌等方面的信息。

2. 人文关怀中国古代文学作品中常常融入了丰富的人文关怀,强调了人与人之间的情感纽带和道德伦理。

这些作品以其深刻的洞察力和感人至深的描绘,引发读者对于生活与情感的思考。

3. 艺术表现力中国古代文学以其独特而精致的艺术表现力而著称。

通过运用丰富多样、意境深远、形象生动等手法,这些作品展现了中国古代文化独特的审美追求和艺术风格。

4. 传统智慧中国古代文学中蕴含着丰富而独特的传统智慧。

中国古代文学发展脉络概述

中国古代文学发展脉络概述

中国古代文学发展脉络概述中国古代文学是一个历史源远流长的发展过程,若论历史悠久,只有古希腊文学、古印度文学可以与之相比。

它与中国大历史、文化紧密相连,形成自己独特的文学发展的脉络,显示出特有的民族性、传承性、时代性的特征。

它以汉民族文学为主,同时有兼容了其他少数民族的历史与文学,构成蔚为大观的中国古代文学。

无论是中国古代的诗歌,还是散文、戏曲、小说都有着明显的可以追寻的历史。

并且呈现着在创作和理论上的不断发展,丰富,日臻完善。

每种题材的演进都是一部历史,而且脉络清晰。

充分体现并显示着它的历史与文化的博大精深。

中国文学深受中国历史文化的影响,每一时代都有一个时代的代表性的文学样式,并且与各个时代的政治、经济、文化密切相关。

各种文体互相渗透、影响,互相借鉴,有交融的特点。

在文学的内涵中,又充分体现了中国文字的特殊魅力,显示出以中国古代文字为载体的中国古代文学在内涵上极大的丰富和巨大的张力。

这是世界上任何一个民族都无法比拟的。

中国文学各种文体齐备,诗歌、散文、词、戏曲、小说等无不涵盖,且各具时代特色。

就文学的历史分期来看,它可以分为先秦文学、两汉文学、魏晋南北朝文学、隋唐五代文学、宋代文学、元代文学、明代文学、清代文学及近代文学几个部分。

各部分精彩纷呈,各有千秋。

先秦文学包含着原始社会和夏、商、周三代以来的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早期)的三个阶段。

远古时期的歌谣和神话是中国文学的源头。

先秦文学以诗歌、散文等为主要文体。

诗歌又以《诗经》、《楚辞》为代表。

《诗经》以风、雅、颂、赋、比、兴之“六义”传播影响后世。

散文以《左传》、《国语》、《战国策》、和诸子散文等为最佳。

同时先秦文学也孕育着很多其他文学题材的萌芽。

其中神话传说和历史散文、诸子散文中的寓言散文是小说的源头,辞赋可以追溯到楚辞。

《九歌》中已有戏曲的萌芽。

中国文学的思想也孕育在先秦、秦汉时代。

儒家、道家、法家、墨家、阴阳家、纵横家、小说家、杂家、农家等“诸子百家”,流派纷呈,形成百家争鸣。

中国古代文学发展线索

中国古代文学发展线索

中国古代文学发展线索
中国古代文学源远流长,漫长的历史上,从古至今,中国古代文学发展出了一条曲折而又悠久的线索,历经多种兴衰。

古代文学发展的第一时期包括夏商周,这个时期最主要的代表作品是“诗经”、“尚书”、“周礼”和“易经”等,它们是中国古代文学最为根本的著作,体现了古代作家们对古老文化的尊崇和智慧积淀;这个时期中国古代文学初步形成,开始出现了高雅的文学语言,也催生了后来的中国古代文学发展。

随后,从汉代至宋代,中国古代文学于继续发生变化与发展,到了汉代,先后出现了《论语》、《汉书》、《史记》等经典著作,体现了汉代古代文学的辉煌;又到了东晋,此时文学系统建立,尤其是受到儒家的影响,让文学水平更上一层楼;到了魏晋时期,随着佛教熏陶,中国古代文学出现了全新的发展动力;到了南北朝,文学开始求新求变,文学艺术表现力大大增强,此后还有隋唐五代文学,诗词数量空前繁多,到了宋代,宋词占据重要地位,文学见证了宋代中国文化的重大发展。

从古至今,古代文学传承了历代文化的血脉,发展了一条曲折而又悠久的古代文学线索,使其变得越来越精致、丰富和多元,也成为中国古代文学史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为中国文学作出了重大贡献,引领着中国文学走向繁荣昌盛。

中国古代文学与艺术归纳总结

中国古代文学与艺术归纳总结

中国古代文学与艺术归纳总结中国古代文学与艺术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经过千余年的发展与演变,形成了独具特色的艺术风格与文学创作体系。

本文将就中国古代文学与艺术的主要特点及其演变进行总结,并展示其对中国文化传承与影响的重要意义。

一、中国古代文学的主要特点与分类中国古代文学具有丰富多样的特点,包括以诗歌为主导的文学形式、注重修身养性的思想内涵、崇尚自然感悟的艺术风格等。

根据文学创作的内容与形式,中国古代文学主要分为诗、词、曲、文四大类。

1. 诗:中国古代文学中最为重要的形式之一,以五言绝句和七言绝句为主要体裁,通过简洁的语言、独特的韵律与意象表达思想与感情。

2. 词:词是中国唐宋时期的主要文学形式,以传世名人李清照、辛弃疾为代表。

词的特点是抒发个人情感与思想,注重音韵与节奏的表达。

3. 曲:曲是中国元明时期的重要文学形式,包括散曲、律诗、牌子曲等。

曲的特点是融合了音乐与戏剧元素,具有生动活泼的表现手法。

4. 文:文是中国古代的一种散文形式,强调文字的艺术表达与修辞技巧。

中国古代文学中的经典名篇如《红楼梦》、《论语》等皆属于文的范畴。

二、中国古代艺术的主要特点与分类中国古代艺术以绘画、书法及音乐等形式为主,通过表现对象的形态与内涵来传达作者的艺术观念与情感。

1. 绘画:绘画作为中国古代艺术的重要表现形式,以山水画、花鸟画与人物画为主要类型。

中国古代绘画注重意境的表现,追求笔墨的自然与变化,体现出中国文化中崇尚自然美的思想。

2. 书法:书法作为艺术形式,强调笔画的运动与结构美。

中国古代书法包括篆书、隶书、楷书与草书四种风格,每一种风格均有着自己独特的魅力与表现方式。

3. 音乐:中国古代音乐注重音律的和谐与旋律的独特性,通常与古代诗词搭配演唱。

古代乐府诗与雅乐曲是中国古代音乐的主要代表,它们既具有优美的音乐旋律,又能够表达丰富的情感与思想。

三、中国古代文学与艺术的演变与影响中国古代文学与艺术经历了不同时期的变革与发展,吸收了外来文化的影响,形成了多样的创作风格与表现手法。

中国古代文学史文学兴衰古代文学的发展脉络与特点

中国古代文学史文学兴衰古代文学的发展脉络与特点

中国古代文学史文学兴衰古代文学的发展脉络与特点中国古代文学是中国文化宝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经历了漫长的发展过程,留下了丰富多样的文学作品。

古代文学以其独特的风格和深刻的内涵,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以时间顺序为线索,探讨中国古代文学的兴衰发展脉络以及其独特的特点。

1. 古代文学的起源和初期发展在早期的中国,文字的出现标志着文学的诞生。

中国最早的书面语言可追溯到商朝的甲骨文,这些简单而原始的刻写记录了当时的生活和崇拜活动。

随着商朝的衰落,周朝的东迁带来了一种新的文字形式,即金文,这为后来文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2. 古代文学的鼎盛时期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经济的繁荣,中国古代文学进入了一个鼎盛期。

这一时期包括了两个重要的文学时代:先秦时期和汉朝。

先秦时期是中国古代文学的黄金时代,出现了一批伟大的文学家和哲学家,如孔子、老子和墨子等。

他们的著作对中国文化乃至世界文明产生了重大影响。

汉朝则是中国古代文学的又一高峰,出现了许多优秀的文学作品,如《史记》、《楚辞》等。

3. 古代文学的低谷和复兴随着历史的变迁,中国古代文学经历了一段时间的低谷。

这一期间包括了魏晋南北朝、隋唐时期和五代十国。

这个时期文学受到政治动荡和社会变革的冲击,因此产生了一些比较浮华和空洞的文学作品。

然而,在这个时期也出现了具有独特风格的作品,如《唐诗》和《宋词》。

4. 古代文学的继承和创新随着宋朝和元朝的兴起,中国古代文学恢复了一定的繁荣。

宋代文坛涌现出众多文学家,他们推崇自然和真实的艺术理念,创作了许多细腻而充满情感的作品。

元代则是中国古代戏曲的鼎盛时期,出现了著名的四大名剧。

这一时期的文学作品多样而丰富,对后世的影响仍然深远。

5. 古代文学的衰落和传承明清时期,中国古代文学逐渐走向衰落。

封建社会的特殊制度和思想束缚限制了文学的发展,使得作品的创新性和多样性受到限制。

然而,在这一时期仍然有一些独特而优秀的文学作品,如《红楼梦》和《水浒传》等。

分析古代散文中的艺术特色和文化特征

分析古代散文中的艺术特色和文化特征

02
艺术特色分析
意境深远,韵味无穷
古代散文通过描绘自然景物、人物形象和事件,营 造出深远的意境,使读者产生无尽的遐想。
散文中的韵味体现在其含蓄、隽永的语言风格上, 让人回味无穷。
通过借景抒情、寓情于景等手法,古代散文将情感 与景物融为一体,增强了意境的感染力。
语言凝练,表达生动
02
01
03
古代散文的语言简洁明快,文字精炼,却意蕴丰富。
民间习俗与风土人情展示
描绘节日庆典
古代散文中经常描绘各种节日庆 典的场景和氛围,如春节、元宵 、清明、端午、中秋等传统节日

记录民间信仰
古代散文中记录了各种民间信仰和 习俗,如祭神、祭祖、求雨、占卜 等,反映了当时社会的文化风貌。
展现地域特色
古代散文在描绘自然景色和人文景 观时,往往展现出浓郁的地域特色 ,如江南水乡、塞北草原、山城雾 都等不同的地域风貌。
鼓励创新创作
鼓励作家在创作实践中融合古代散文 元素,创作出具有时代特色的新作品 。
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
通过国际交流与合作,推动古代散文 走向世界,增进文化认同与传播。
THANK YOU
感谢聆听
深厚的文化底蕴
古代散文融合了儒、释、道等多元文化思想,体 现了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人文精神。
多样化的文体形式
从史传、论说到游记、杂记等,古代散文的文体 形式多样,各具特色。
现代散文创作中对古代散文继承与发展
继承传统艺术特色
现代散文在语言表达、意象营造等方面继承 了古代散文的优秀传统。
拓展题材与主题
现代散文在题材和主题上更加广泛,涉及社 会、人生、自然等多个领域。
佛教文化对古代散文渗透
宣扬因果报应

散文发展的历史概述、分类、和审美特征

散文发展的历史概述、分类、和审美特征

散文发展的历史概述、分类、和审美特征
散文发展的历史概述、分类、和审美特征
散文的文体特征是:形散神聚、意境深邃、语言优美。

散文的发展历史:
先秦:包括诸子散文和历史散文。

诸子散文以论说为主,如《论语》《孟子》《庄子》;历史散文是以历史题材为主的散文,凡记述历史事件、历史人物的文章和书籍都是历史散文,如《左传》。

两汉:西汉时期的司马迁的《史记》把传记散文推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峰。

东汉以后,开始出现了书、记、碑、铭、论、序等个体单篇散文形式。

司马相如、扬雄、班固、张衡四人被后世誉为汉赋四大家。

唐宋:在古文运动的推动下,散文的写法日益繁复,出现了文学散文,产生了不少优秀的山水游记、寓言、传记、杂文等作品,著名的“唐宋八大家”也在此时涌现。

明代:先有“七子”以拟古为主,后有唐宋派主张作品“皆自胸中流出”,较为有名的是归有光。

近现代:指与诗歌、小说、戏剧等并称的文学样式。

特点是通过对现实生活中某些片断或生活事件的描述,表达作者的观点、感情,并揭示其社会意义,它可以在真人真事的基础上加工创造。

散文的分类:叙事散文、抒情散文、哲理散文。

散文的阅读策略:
1、读散文要识得“文眼”。

2、注意散文表现手法的特点。

3、注意展开联想,领会文章的神韵。

4、品味散文的语言。

5、领会作品的内涵。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代文学史——散文的发展先秦散文一、史传散文《尚书》文字古奥,所谓“周诰殷盘,佶屈聱牙”(韩愈《进学解》),就是指这个特点;多数以论说为主,夹叙夹议;也有一些以叙事为主的篇章,质木无文。

《春秋》记事很简略,一件事往往只用一两句话来记录,但却能通过词语的选择和曲折的笔法表明作者的爱憎和褒贬,这就是所谓“微言大义”、“春秋笔法”;记事过于简略,未能全面反映春秋时代的社会生活,质木无文。

从总体上看,《国语》质朴平实,但各篇文字风格也不尽相同;文学价值虽不及《左传》,但有的篇章亦具有较强的故事性和较浓的文学色彩。

《左传》“情韵并美,文采照耀”,是先秦时期最具文学色彩的历史散文,标志着先秦散文的成熟。

《战国策》铺张扬厉,辩丽横肆的风格,体现出战国策士们纵横捭阖、剧谈雄辩的纵横家气质。

二、诸子散文《老子》的语句简短而比较整齐,有的整章用韵,有的韵散相间。

《论语》是主要记录孔子的言行,兼记其弟子言行的语录体论集。

《墨子》文章质朴无华,造句遣词口语化。

从文学的观点看来,重理性轻感性,质实不求文采。

《孟子》善于以典型事例、比喻和寓言说理,使抽象的道理显而易见,也使文章更加形象生动,具有雄辩色彩。

《庄子》基本是由一个接一个的寓言组成,这就形成了它的一个明显特征:深邃的思想和美妙艺术表现的统一。

形象奇幻,夸张,出人意表,变化莫测。

谐趣、讥讽。

《荀子》论题集中,逻辑严密,说理透辟,淋漓尽致。

说理文中少用寓言而长于比喻,为了说理所使用的比喻,丰富多彩,层出不穷。

《韩非子》的说理文,明切犀利,冷峻峭拔,而极善分析,条理严密,议论透彻;韩非子散文最具文学色彩的是它的寓言。

韩非子的寓言,往往采用历史故事的形式,阐明道理,表达思想。

语言通俗浅白,形象可感。

秦汉散文一、秦代散文作家唯李斯一人,李斯在文学上以散文见长,其文上承战国荀卿,下西汉邹阳、枚乘,不仅布局谋篇构思严密,而且说理纵横驰骋,既重质实,又富文采,往往文质互生,在寂寥的秦代文坛上一枝独秀。

《谏逐客书》大肆运用铺排手法,颇具战国纵横家文风;运用对比手法,以古今对比,重珠玉而不重人对比等来说明事理,通俗明白。

二、汉代总评:汉代散文以政论文为主(应用文),少有现代观念中的纯文学的散文,但在优秀作家手中“述理于心,著言于翰”,往往“杂用文绮”,锻炼成为语言运用的艺术,将直接的实用性与艺术的审美价值有机地统一在一起,从而成为文学史上成就斐然、影响巨大的文学现象。

汉赋:赋是汉代文学最具有代表性的样式,它介于诗歌和散文之间,韵散兼行,可以说是诗的散文化和散文的诗化。

《汉书·艺文志》著录汉初的辞赋作品,从创作倾向看,呈现为从浓情质实到失情华丽的发展。

贾谊和枚乘的作品,分别代表了这一发展过程的先后两端,其它作家则大抵呈现为过渡阶段。

贾谊的辞作,把创作的根柢牢牢植入时代、政治和人生之中,抒发真切的感受,言说真诚的志愿,情浓意真。

他继承了屈原的创作精神,又溶入时代新的内涵。

其作品的体制,基本与先秦楚辞相同。

抒情述志、情感浓郁,是贾谊辞作的重要特色,这一点与楚辞有明显的继承关系,而与后来的汉赋有别。

在艺术表现上,直抒胸臆,议论多于形象,质朴少致。

如《吊屈原赋》、《鵩鸟赋》。

其《旱云赋》,不以描绘为目的,也不是借物喻理,而是把描摹物象同政治民生联系在一起,发挥了作品抒情述志、批判现实的功用。

《七发》是标志着枚乘开创大赋(新体赋)的典范作品。

铺叙描摹,夸饰渲染;完全失去了作者自我的真情实感。

整篇作品不见抒情的语句,没有作者的喜怒哀乐的表现。

与贾谊情感浓郁的赋作相比,是一个根本性的转变;在遣辞造句方面,也不同于贾谊赋作的质朴无华,而走向繁难和华丽;以主客问答的形式结构全篇。

这些特点,标志着大赋这种全新的文体正式登上了汉代文坛。

《子虚赋》、《上林赋》是司马相如的代表作,虽有二名,实为一篇,称《天子游猎赋》。

文章采用问难的形式,整齐排偶的句式,代表了汉大赋的主要特点:①丧失了真情实感。

这是它与楚辞本质的不同;②空间的极度排比;③以直接而单纯的铺叙摹绘为主要表现手法;④遣词用语更加繁难僻涩。

上述特点,说明它的根本特色不在抒情写志,而在于逞竞文才和游戏文字。

司马相如也有写得很有抒情色彩的赋,那就是他的小赋。

如《长门赋》。

这篇作品借陈皇后废贬长门事,抒发自己悲凉感受。

在情景交融的情感抒发方面,艺术表现已相当圆熟。

扬雄大赋拓展了大赋题材的领域。

司马相如《天子游猎赋》中的题材,为扬雄《校猎赋》、《长杨赋》所继承,另外,扬雄又开拓了新的摹写领域,一是写祭祀,如《甘泉赋》、《河东赋》;二是把笔触从京师移到了外郡,如《蜀都赋》。

后一题材领域,开创了文学史上京都赋的先河。

②进一步加强了大赋“劝百讽一”的“劝”的色彩。

其作品几乎全无讽谏。

③在写作上还有一些新的变化。

首先是篇幅相对缩短,描摹对象集中;其次是表现手法有含蓄委婉之处,这主要指他“以美为讽”的思想表达方式。

西汉中后期,除鸿篇巨制、铺张扬厉的大赋外,尚有不少体制比较短小的说理、抒情、咏物等辞赋作品。

其中的骚体,如董仲舒《士不遇赋》、汉武帝《李夫人赋》、刘歆《遂初赋》、班婕妤《自悼赋》等;赋体作品,如东方朔《答客难》、《非有先生论》,司马迁《悲士不遇赋》,孔臧的咏物小赋,王褒《洞箫赋》等。

这些辞赋,情感浓郁,与大赋很不相同。

东汉时期,辞赋创作仍然有骚体和赋体两种类型。

骚体作品的代表,如班彪《北征赋》,冯衍《显志赋》,班固《幽通赋》,张衡《思玄赋》,蔡邕《述行赋》等。

这些作品,或纪行以发感慨,或述志以见情怀,抒情意味浓厚。

赋体创作呈现明显变化。

初期赋家继承前汉司马相如、扬雄的赋风,以京都为题材,创作铺张扬厉的大赋,班固《两都赋》、张衡《二京赋》是其代表。

东汉中期以后,以张衡《归田赋》为发端,赋体创作向着贴近现实人生、篇幅短小和抒情言志的方向发展,张衡《归田赋》、赵壹《刺世疾邪赋》、祢衡《鹦鹉赋》等,就是这类抒情小赋代表。

《史记》是汉代散文的最高成就,还是这一时期伟大的史学家、文学家司马迁所撰修的不朽巨著《史记》。

它不仅是我国古代源远流长的历史散文作品的顶峰,而且还开创了新的文学门类-传记文学,并为其树立了一座难以企及的丰碑。

《史记》的艺术成就:高超的写人艺术、深沉的人生感慨、优秀的语言艺术等。

《史记》在中国古代散文的发展史上起了承先启后的作用,集先秦之大成,又为后世之楷模,不仅在史学上的地位是空前的,在文学史上的地位也是极高的,如:在写作方法、文章风格等方面自《汉书》起,正史在体裁形式上都是承袭《史记》。

东汉前期的散文以《汉书》和《论衡》为代表。

它们一为国史,一为私人著作,风格迥然不同,《汉书》贯穿了儒家的正统思想,《论衡》则表现了独立思考、自抒机杼的个性。

魏晋南北朝散文建安散文:内容上不再是重复和敷衍经义,而是注重抒发情怀,言之有物;形式上摆脱了引经说教的枯燥拘束,变为注重文采,渐求骈俪;风格上,建安文章的作者都有很强的个性特点。

如曹操清俊通脱,曹丕隽丽流畅,曹植气盛辞华,孔融诙谐高妙等,都各有千秋。

犹有特色者为曹操。

继承汉末抒情小赋的优良传统,形成建安赋作情文并茂的特点。

有一个自觉主动进行辞赋创作的作者群(三曹、七子),积极创作,互相切磋,写出了大量赋作,而且进行理论探讨。

建安作家由于思想较为自由,其赋作题材更加广泛。

建安赋作的抒情性进一步加强。

在艺术形式方面也有新的进展,不仅辞藻流丽妍美,对仗工巧整齐,而且注意到韵律和谐,开启六朝美赋创作之风气,成为汉赋向南北朝骈赋变化的开端。

正始时期,玄风大畅,波及文坛,便是谈玄的论文大量出现,善谈名理成为一大内容。

另有一部分针对司马氏黑暗政治恐怖和虚伪提倡名教进行讽刺和抨击的文章。

这些文章,“师心以遣论”,具有更高的文学价值。

西晋文坛也是注重形式技巧的讲究,以繁缛绮丽为特征。

东晋受玄言诗影响,文采趋于平淡,然亦有王羲之《兰亭集序》、陶渊明《桃花源记》《五柳先生传》等佳作。

两晋散文成就最高者,仍为潘岳、陆机。

自建安以迄两晋,散文沿着重艺术特质的方向发展,尤其在形式技巧方面的进步更为长足,为南朝骈文的成熟铺平了道路。

两晋赋坛的创作呈现出多样化的局面:赋作体制上,虽然小赋仍占主流,但大赋也一度复兴,产生了脍炙人口的佳作;题材上,除感伤赋刺世赋之外,还出现了山水赋。

艺术形式上取得很大成就,主要表现在用事(典)、辞藻、音律三个方面。

西晋赋坛成就最高者为左思、潘岳、陆机。

晋代山水赋的代表作家当推东晋的郭璞和孙绰。

骈文的特征:骈文是一种具有均衡对称之美的文体。

它实际上是广义的散文的一部分,但与狭义的散文相比有明显的区别。

骈文的主要特征有四:对偶、用典、声律、辞藻。

南朝骈文发展成熟过程:①刘宋时期可视为南朝骈文正式形成的时期,此时骈文的四特征都已具备。

②齐梁以后,是南朝骈文的成熟期,此时声律说已发明,骈文更是进入了俳偶精工、用事绵密、声律严整、辞藻丽靡的阶段。

③骈文至徐陵、庾信达到高峰。

南朝是骈赋成熟定型的时期。

其表现形式是对偶精工,事典博赡,声韵和谐,藻饰华丽。

内容大多比较狭窄,以体物抒情小赋为主流。

但南朝也出现了少数感情深厚、气势流畅而又精工奇隽之作,成为千古流传。

北朝散文沿着汉文化传统观念发展,尊崇儒学,偏重实用,其创作注重经世致用,而且文采斐然。

北魏统治者好勒石纪功,北碑多为散体,大量的碑版促进了北朝散文的发展。

北朝不像南朝那样以诗歌繁荣著称,而是以散文繁荣为特色。

北朝赋受两汉魏晋赋影响更多一些,而受南朝赋影响较小。

赋风在总体上保持着“词义贞刚,重乎气质”的传统,不事雕琢,自然流丽,但并不淫放轻艳。

题材方面不离宫廷生活与王朝政治,赋风质朴。

后期题材有所扩展和深入,出现了一些自抒情志的作品。

唐宋散文隋代文风上承南北朝宫体文学的馀绪,浮华轻靡。

隋文帝崇尚朴质,有意转变文风,但当时作家受南朝文风的影响甚巨,一时难以改革文风。

而炀帝又崇尚宫体之类的金粉文学,于是隋朝文学,又笼罩在六朝唯美的风气下,缺少新时代的气象。

这期间提倡古文的作家并不多,以李谔与王通为代表。

李谔感慨时文过于讲求浮华,连篇累牍,不外吟风弄月,于是要求改变文风,使归于璞质。

李谔抨击时文的缺点,而陈舜禹之典、周孔之说,以儒家的实用文学来代替月露风云之篇。

唐的统一为文学的发展提供了新的环境和可能。

在此形式下魏徵等人提出了南北文学融合的问题。

此时的文坛虽延续齐梁,为骈体文所主宰,却也在发生潜移默化。

这种变化在四杰和陈子昂的文章中得到了具体体现。

四杰是指骆宾王、王勃、杨炯、卢照邻。

四杰在唐代散文的贡献主要表现在创作上。

他们既是名重于时的诗人,又是骈文名家。

以文来说,他们的骈体文在词藻华艳之外,又加进了俊逸刚健,没有堆砌芜杂的毛病。

虽然还没完全脱离六朝文风,但毕竟表现出新的追求和倾向。

总之,四杰和陈子昂的散文代表了初唐文风改革的两个方向,一是骈体文本身的洗心革面;一是散体文章浓厚的儒家精神和风格近古。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