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史新篇二十一(20世纪60-80年代的世界)

合集下载

高考历史通史复习知识结构图表王凤霞最后定稿

高考历史通史复习知识结构图表王凤霞最后定稿
政治
隋唐三省六部制
元代(地方):行省制;汉到元政治制度的特点
文化
1.思想:“三教合归儒”
2.文艺:唐诗(空前繁荣:名家辈出,作品内容丰富风格多样);楷书步入盛世,名家名作迭出,欧体、颜体、柳体争奇斗艳;草书大家张旭、怀素。绘画产生许多杰出画家和优秀作品;
3.科技雕版印刷、火药发明
1.思想:宋代形成新儒学即理学,代表二程、朱熹
2.太平天国运动兴起,定都天京,太平天国运动的失败
文化
1.林则徐开眼看世界;魏源与《海国图志》
2.《天朝田亩制度》、洪仁玕《资政新篇》
第一次工业革命和自由资本主义时代的欧美
(19世纪初~19世纪60年代)
世界历史
经济
1.工业革命在英、法、美三国迅速开展,并在19世纪中期相继完成。棉纺织技术的一系列革新成果和蒸汽机的发明和运用,促进机器普及和生产发展,大机器生产的工厂代替手工工场,作为这次工业革命的中心,1840年前后英国成为世界第一个工业国家,取得世界工业垄断地位。工业革命继续向德、俄、日等国扩展
智者学派和苏格拉底对人的价值的阐述
选修
改革
前6世纪初古希腊梭伦改革,奠定了雅典奴隶制民主制度的基础;
前4世纪中期,秦国商鞅变法
时间
分期
公元前3世纪~公元13世纪的世界(上)
秦汉(前3世纪~公元3世纪)
魏晋南北朝(3世纪~6世纪晚期)
中国历史
经济
1.手工业:青铜器轻巧华丽;丝路开通,丝绸外销激增
2.商业:“市”的形成与发展(长安商业区和住宅区严格分开,设令、长管理);
2.清朝:雍正时设军机处
3.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
文化
1.思想:王阳明心学;李贽、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的思想主张

高中历史丨世界近现代史主干知识和重点知识,高考历史必背!

高中历史丨世界近现代史主干知识和重点知识,高考历史必背!

高中历史丨世界近现代史主干知识和重点知识,高考历史必背!1.产生背景不同:明朝内阁的产生是宰相制度废除后,由于行政量巨大,皇帝精力、才能有限而设立;西方内阁作为政府机构始于英国,是由英国国王的最高咨询机关——枢密院外交委员会演变而来的2.产生方式不同:明朝内阁首辅及成员由皇帝任命;近代西方内阁是以议会为基础产生的,内阁首相通常由议会中占多数席位的政党或政党联盟的领袖担任3.权力大小不同:明朝内阁虽是国家中枢机构,但内阁的职责只备顾问;西方内阁总揽国家行政权力并对议会负责4.性质不同:明朝内阁是君主专制强化的产物,它的设置突出体现的是皇权的进一步加强;近代西方内阁则是资产阶级专政的行政机关,体现了近代民主政治的发展由此可见明朝内阁是君主专制强化的产物,不可能对皇权起到制约作用,而西方内阁是权力民主的象征,总揽国家的行政权力,并代表国家元首对议会负责的政体形式五、古代雅典民主政治与今天西方民主政治的区别与联系1.区别(1) 古代雅典民主是直接民主,通过建立一种有效协调的参与机制对付来自集团外部的威胁;西方民主是间接代议制民主,通过寻求政治代言人的方式实现自己的利益要求,不论在范围、制约机制和程序等方面都要比古代雅典广泛和完善(2)古代雅典民主是奴隶主阶级的民主(男性公民的民主),而西方民主则是资产阶级的民主(具备一定条件的男女公民的民主)。

2.联系:雅典民主为后来西方政治思想和制度提供思想渊源,如“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政治原则,国家机构“三权分立”的组织形式,“少数服从多数”的决策原则,国家公职选举任期制等原则六、欧美代议制的确立和发展1.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1)前提:英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经过1640~1688年资产阶级革命,资产阶级和新贵族的统治确立(2)标志:1689年《权利法案》颁布,确立了议会主权的地位,君主立宪制在英国确立起来(3)发展:责任制内阁的形成①内阁名义上对国王负责,实际上对议会负责②首相掌握着国家的行政权,又通过议会控制立法权2.美国共和制的确立(1)背景:美国独立后,形成了一个松散的邦联,政局动荡不安(2)标志:1787年宪法的颁布(3)内容①美国实行联邦制②美国国会、总统、最高法院分别掌管国家立法、行政、司法权力,具有分权制衡的特点③美国实行总统制的共和制(4)评价①积极:第一部比较完整的资产阶级成文宪法;确立总统制民主共和制,突出“分权与制衡”原则;确立联邦制,加强了中央的权力。

专题十 新民主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的过渡

专题十 新民主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的过渡

11.(2014广东文综,18,4分)在二战后非殖民化的浪潮中,亚非拉地区出现了一批新兴的民族国 家。中国共产党认为这是对新中国“有利的局势”。基于此判断,新中国 ( ) A.提出“另起炉灶”方针 B.倡导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C.放弃“一边倒”政策 D.坚持“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方针 答案 B 中国政府倡导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积极同新兴的民族独立国家发展友好关系,以打 破美国孤立、遏制中国的外交僵局,据此分析可知B项正确。二战后亚非拉地区出现的新兴 民族国家中绝大多数为资本主义国家。A、C、D三项政策均与题意不符。
2.(2018江苏单科,12,3分)1984年10月,邓小平指出:“处理国与国之间的关系,和平共处五项原 则是最好的方式。其他方式,如‘大家庭’方式,‘集团政治’方式,‘势力范围’方式,都会 带来矛盾,激化国际局势。”邓小平得出上述论断,是因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 ) A.体现了国与国一律平等的理念 B.开创了中苏两国友好的局面 C.消除了国与国之间的矛盾分歧 D.推动了上海合作组织的建立 答案 A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中国与印度、缅甸等国共同倡导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的内容是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其核 心内容是国家无论大小,一律平等,相互尊重,和平共处,故选A项。题干材料只是反映了邓小平 对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论述,未涉及开创中苏友好局面和上海合作组织建立的问题,排除B、 D两项;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并不能消除国与国之间的矛盾分歧,排除C项。
3.(2017江苏单科,12,3分)20 世纪50 年代的某外交声明称:“两国总理承认,在亚洲及世界各地 存在着不同的社会制度和政治制度。然而,如果接受上述原则并按照这些原则办事……就会 缓和目前存在于世界上的紧张局势。”新中国与该声明密切相关的外交事宜是 ( ) A.参加万隆会议 B.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C.出席日内瓦会议 D.签订《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 答案 B 阅读材料可知,其中的“上述原则”提出于20世纪50年代,适用于世界各地不同社 会制度和政治制度的国家,如能遵照“上述原则”办事,则有利于缓和世界上的紧张局势。由 此判断,“上述原则”是指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因此B项符合题意。万隆会议主要是解决亚非 国家共同关心的问题;日内瓦会议是为解决朝鲜和印度支那问题而召开的;《中苏友好同盟互 助条约》是中苏之间签订的互助条约。

2024-2025学年江西省上高二中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2024-2025学年江西省上高二中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2024-2025学年江西省上高二中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1. 1939年8月,苏联与英法长达5个月的政治军事谈判破裂,而德国接受了苏联提出的全部要求并签订了互不侵犯协定,苏联在和英法谈判中谋求不到的东西,从德国方面得到了保证。

这一结果()A.表明苏德两国的利益完全一致B.延缓了反法西斯集体安全体系的形成C.反映了意识形态决定外交关系D.说明苏联与英法两国的矛盾不可调和2. 有学者认为:“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主张民族自决和人权自由的一方取得了胜利,而且这场胜利迅速将那个依靠霸权来实现资本无限积累,依靠战争和掠夺来稳固资本扩张基础的“帝国主义时代”,连同此前在欧洲资本主义原始积累阶段起过重要作用的殖民政治和殖民统治都淘汰出局了。

”这一观点()A.强调了二战所带来的社会变化B.否定了欧洲列强殖民扩张的本质C.表达了对欧洲国际地位的担忧D.是二战冲击旧有国际秩序的体现3. 王斯德在《世界通史》中写道:“以美国为中心的当代资本主义体系建立在高度发达的科学技术基础上,资本的流动和世界市场的拓展不再局限于原来的领土范畴,而是更多地表现出超地域的全球网络特征,在这种条件下,对世界经济的控制已不需要以有形的殖民地为前提。

”据此说明二战后世界殖民体系崩溃的原因是()A.二战中反法西斯同盟树立民族自决的原则B.现代工业的新发展超越了殖民主义旧形式C.二战后西方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普遍衰落D.二战后两大阵营对峙格局有利于民族独立4. 有学者指出,将尼克松政府时期“发展对华关系”“倾听欧洲盟国的意见”等战略看作是一种实力相对衰落下的收缩战略,是值得商榷的。

虽然尼克松在远东或部分其他地区呈现收缩兵力态势,但只是“褪去”了赤裸裸的外表,从而借助共同目标的区域性力量和地缘条件以谋求经济、外交等更广阔空间中的秩序。

该学者意在强调尼克松主义()A.源于冷战中美国处于守势地位B.是对外战略在新形势下的局部调整C.促使霸权争夺开始涉及多领域D.受到地缘因素和政治多极化的影响5. 下表是战后美苏争霸中美国和苏联的经济实力对比,此表反映出的本质问题是()B.经济实力是导致战后世界格局发展演变的根本因素C.美苏争霸的核心是军备竞赛D.美苏争霸由重视军事逐渐发展为重视经济和科技6. 1959年,美苏两国破天荒地进行了历史上首次文化交流。

第21课世界殖民体系的瓦解与新兴国家的发展

第21课世界殖民体系的瓦解与新兴国家的发展
第21课 殖民体系的瓦解与新兴国家的发展 知识结构
一.世界殖民体系的崩溃 (一)亚洲1.印度2.其他地区(二)非洲1.埃及2.阿尔及利亚3.其它地区 (三)拉丁美洲1.古巴2.巴拿马 (四)世界殖民体系崩溃1.表现2.原因、特点及意义 二.发展中国家的成就 (一)亚洲国家的成就1.原因2.成就 (二)非洲经济的快速发展 (三)拉丁美洲经济的发展 三.发展中国家面临的挑战 (一)亚洲国家的问题及应对 (二)拉丁美洲的问题与应对 (三)非洲国家的问题与应对 (四)其它共同问题
史料实证:二战后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的四个阶段
(1)战后至60年代中期的初步发展阶段 这一阶段发展中国家的经济普遍落后,但已有初步的发展。新兴的民族独立 国家最重要的经济任务是从原殖民统治者那里收回国家的经济主权,把国民 经济命脉牢牢掌控在自己的手中,同时进行必要的改革和经济发展战略的制 定,为全面开展经济建设做好准。 (2)60年代中期至70年代末的高速增长阶段。这一阶段的发展中国家普遍实 行进口替代或出口导向的经济发展战略,充分利用有利的国际形势和发达国 家的资金和技术,努力发展经济,取得了不俗的成绩。 (3)80年代——失去的十年 20世纪80年代是发展中国家经济停滞不前、徘徊于低谷的十年。虽然一些国 家,如“亚洲四小龙”、拉美国家等发展比较迅速,但从总体上看,发展中 国家的年平均经济增长率大为下降,经济上困难重重。 (4)90年代以来的经济调整和深化改革阶段 进入90年代,发展中国家迎来了新一轮的发展机遇。新技术革命和发达国
Hale Waihona Puke 材料四 联合国粮农组织1998年“粮食与农业形势”年度报告说:“令人 震惊的事实是,与整个发展中国家的总体发展趋势相反,最贫穷国家的饥 饿人口自1969~1971年度以来直到现在一直未能减少。”目前,全世界有 31个国家面临粮食危机,共有8亿多人口仍然处于饥饿和长期营养不良的状 态,其中有2亿5岁以下的儿童缺少足够的食品。这些国家和地区主要集中 在非洲和南亚。 请思考: (1)根据材料一、二指出发展中国家取得了哪些成就? (2)根据材料三、四概括发展中国家面临着哪些问题?

高考历史第一轮考点知识复习学案47(第十二单元_二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和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

高考历史第一轮考点知识复习学案47(第十二单元_二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和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

第十二单元⎪⎪⎪⎪ 二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和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二战后期,美国和苏联以实力确立了两分天下的雅尔塔体制,美国对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发动了“冷战”,两极格局逐渐形成。

20世纪六七十年代,随着西欧、日本、中国、第三世界等新兴力量的崛起,整个世界出现了多极化趋势。

随着苏联解体,两极格局结束。

当今世界呈现出“一超多强”的局面,但多极化趋势不断增强。

当今世界经济发展呈现出两个明显趋势:经济区域集团化和经济全球化。

二战后,建立的以美元为中心的布雷顿森林体系和以美国为主导的世界贸易体系,适应了经济全球化的趋势,世界经济朝体系化和制度化方向发展。

20世纪六七十年代以来,世界经济开始朝区域集团化方向发展,出现了欧共体(后发展为欧盟)、北美自由贸易区、亚太经合组织等区域性组织。

随着科技进步、两极格局瓦解及各国对市场经济的认同,经济全球化趋势日趋加强。

经济全球化作为一把“双刃剑”,对发展中国家而言,既是机遇,也是挑战。

第1讲 二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轻巧识记——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思维升华——雅尔塔体制、两极格局、“冷战”的关系雅尔塔体制奠定了二战后两极格局的框架,两极格局是雅尔塔体制的一个组成部分和集中体现,从属于雅尔塔体制;两极格局下对抗的主要形式是“冷战”,“冷战”促进了两极格局的形成;一般而言,两格格局的结束意味着“冷战”的结束和雅尔塔体制的瓦解。

辨析比较——两极格局、两大集团、两大阵营两极指的是美、苏两极;以美、苏为核心,形成北约、华约两大政治军事集团,标志着两极格局的最终形成。

同时,世界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社会主义国家分别加入两大阵营。

实行资本主义制度的亚非拉国家及社会主义的南斯拉夫不属于两大阵营。

60年代中苏关系破裂,标志着社会主义阵营开始瓦解。

90年代初,东欧剧变、华约解散、苏联解体,两大集团、两大阵营、两极格局不复存在,“冷战”结束。

[史论术语——填后背诵]①丘吉尔“铁幕”演说、杜鲁门主义、马歇尔计划的出笼,以及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共产党和工人党情报局、经济互助委员会、华沙条约组织等相继成立,是美苏两极对峙格局形成的具体体现。

2019高考历史二轮复习(通史版)文档:板块二中国近代史 Word版含答案

2019高考历史二轮复习(通史版)文档:板块二中国近代史 Word版含答案

Evaluation Only. Created with Aspose.Words. Copyright 2003-2016 Aspose Pty Ltd.通史整合(五)中华文明的拐点——晚清时期(1840~1894年)政治两次鸦片战争,使中国的主权遭到破坏,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太平天国运动兴起,中国人民开始了反侵略反封建的探索历程。

经济在西方列强侵略下,中国经济结构发生变动,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洋务派创办了大量近代企业,民族资本主义产生,中国向近代化迈进。

同时,中国社会生活习俗也发生巨大变化。

思想文化面对民族危机,先进的中国人开始重新审视自己和世界,了解西方并向西方学习逐渐成为中国近代思想的主流。

(一)晚清时期(1840~1894年)的政治[诗史巧记]工业文明的冲击;两度燃起的战火;千年未有的变局;救亡图存的觉醒;军民英勇的抗争[小题验知]1.(2018·宝鸡一模)马勇在《百年变局:乱世晚清与民国乱象》一书中说,根据《江宁条约》《虎门条约》形成了所谓的“治外法权”,之所以如此,从中国方面看,怎样管理这些在中国的西洋人,中国政府似乎并没有想好,他们不是愿意让渡自己的司法权,而是不知道怎样运用这项权利。

从中可以看出“治外法权”()A.严重破坏了中国的司法主权B.真实表明了中国人以夷制夷心态C.集中反映了清政府的软弱D.全面体现了中外势力勾结的事实解析:选B据材料“从中国方面看,怎样管理这些在中国的西洋人,中国政府似乎并没有想好,他们不是愿意让渡自己的司法权,而是不知道怎样运用这项权利”,说明当时的清政府仍有以夷制夷的心态,故B项正确。

2.(2018·上饶三模)孙中山在领导民主革命的过程中对太平天国有褒有贬,一方面自称“洪秀全第二”,另一方面又说太平天国:“只知有民族,不知有民权;只知有君主,不知有民主。

即使成功了,也不过是历史上的又一个封建王朝而已。

”这表明他评价太平天国的视角是()A.革命史观和全球史观B.民族主义和现代化史观C.进化史观和文明史观D.民本主义和革命史观解析:选B根据题干材料可知,孙中山一方面在赞扬太平天国的民族主义,另一方面又在批判农民阶级的阶级局限性,故B项正确。

通用版带答案高中历史下高中历史统编版下第八单元20世纪下半叶世界的新变化知识汇总笔记

通用版带答案高中历史下高中历史统编版下第八单元20世纪下半叶世界的新变化知识汇总笔记

通用版带答案高中历史下高中历史统编版下第八单元20世纪下半叶世界的新变化知识汇总笔记单选题1、如图是1950一1970年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年均增长率统计图。

对图表内容理解正确的是A.第二次科技革命推动经济增长B.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得以发展C.各国的经济增长速度较为均衡D.美国失去世界经济霸主地位答案:B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数据反映了1950—1970年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年均增长率,这一时期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快速增长与采用凯恩斯主义理论关系密切,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得以发展,B项正确;这一时期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快速增长与第三次科技革命关系密切,排除A项;材料数据反映了各国经济增长速度不均衡,C项不符合题意,排除。

美国在20世纪70年代地位相对下降,但美国并未失去世界经济霸主的地位,排除D项。

故选B项。

2、1951~1955年,苏联肉类的年平均产量为570万吨;1961—1965年,年平均产量达到930万吨,增长60%以上;1955年的农庄庄员平均月收入为25卢布,1965年达列51.3卢布。

这一现象表明苏联A.农业改革取得一定成效B.集体化运动调动了农民生产积极性C.新经济提高了农业产量D.经济模式的突破改变农业落后局面答案:A解析:根据“1951~1955年,苏联肉类的年平均产量为570万吨;1961—1965年,年平均产量达到930万吨,增长60%以上;1955年的农庄庄员平均月收入为25卢布,1965年达列51.3卢布。

”可得出赫鲁晓夫的农业改革措施取得了一定成效,农副产品产量增加,A项正确;集体化没有积极性,排除B项;当时推行的不是新经济政策,排除C项;当时并没有突破原有的经济模式,排除D项。

故选A项。

3、如图是1951-1981年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工业总产值年均增长率(单位:%)。

其中代表日本的数据柱是A.①B.②C.③D.④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可知,二战后,由于美国独占日本,推动日本政府进行民主改革,铲除了军国主义的社会经济基础,促进了日本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2020-2021学年统编版中外历史纲要下册第21课 世界殖民体系的瓦解与新兴国家的发展习题

2020-2021学年统编版中外历史纲要下册第21课 世界殖民体系的瓦解与新兴国家的发展习题

第21课世界殖民体系的瓦解与新兴国家的发展1.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印度的民族解放运动掀起新高潮。

其中当时穆斯林联盟的领导人是()A.甘地B.尼赫鲁C.真纳D.蒙巴顿2.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亚非民族解放浪潮空前高涨。

下列相关重大事件发生在20世纪50年代的有()①印度和巴基斯坦都成为共和国②阿尔及利亚成立民族解放阵线③阿尔及利亚独立④英军撤离苏伊士运河区A.①④B.②③C.①②④D.①③④3.1959年,以卡斯特罗为首的古巴革命力量进行武装斗争,推翻了哪一国家扶植的傀儡政权()A.英国B.法国C.美国D.德国4.2010年,中国、印度以及其他亚洲新兴经济体国家的表现都大大好于美欧发达国家。

2012年,亚洲在全球贸易总额中占三分之一。

美国在亚洲的直接投资远远超过西欧,亚洲成为美国最大的贸易伙伴。

这表明()A.亚洲成为世界经济中心B.世界经济重心转移趋势明显C.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建立D.公平贸易促进亚洲经济发展5.2015年,世界贸易组织统计了成立20年来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在国际商品贸易中所占的比重变化。

1995年发达国家在有形产品贸易中的比重是73%左右,发展中国家仅占27%,而到2015年,这个比例变成发达国家占51%,发展中国家占49%。

这表明() A.发达国家经济利益受到较大损失B.发展中国家经济利益成比例增加C.发达国家在国际分工中受到重大冲击D.发展中国家参与国际分工的程度加深6.“亚洲四小龙”主要指________、韩国、中国的台湾和香港。

()A.中国B.日本C.泰国D.新加坡7.20世纪90年代,美国一家公司在一份研究报告中指出:拉丁美洲是最大的借款者,其债务总额占世界债务总额的55%。

发展中国家有5个大的公债发行国,其中包括阿根廷、巴西和墨西哥这3个拉美国家。

这说明()A.拉美沦为美国等国的殖民地B.拉美内部的货币一体化进程加速C.拉美国家经济运行风险较大D.拉美国家迈入中等收入国家行列8.据统计,第一世界与第三世界的人均收入差距,1850年为51;1900年为61;1960年为101;1970年为141。

中国通史大事年表

中国通史大事年表
19世纪90年代
帝国主义国家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
1898年
公车上书,戊戌变法
京师大学堂
1899年
美国提出“门户开放”
19世纪末期
实业救国
1900年
·义和团运动高潮;
·八国联军侵华
1901年
《辛丑条约》:允许铁路驻兵、划设“使馆界”
1905年
·中国同盟会成立;
·清末新政、预备立宪
·清政府废除科举制
1906年
·百家争鸣:学术下移
前356年——前350年
商鞅变法
·土地私有制,重农抑商,小农经济:初税亩井田制瓦解
前221年——前 206年
秦朝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确立,皇帝制,三公九卿制,郡县制,察举制,大一统
前209年
陈胜吴广起义
前202年——8年
西汉
·中朝(内朝),郡国并行,设立刺史制度,察举制,推恩令,西域都护府;
·第26届联合国代表大会:恢复我国合法席位;
·林彪反革命集团覆灭
1972年
·尼克松访华、发表《中美联合公报》:中美关系正常化;
·日本首相田中角荣访华,中日邦交正常化
1973年
袁隆平在世界上首次育成籼型杂交水稻
1974年
核潜艇研制成功
1976年
·四五运动;
·“文化大革命”结束
1977年
高考恢复
1978年
1958年
中俄签定《爱珲条约》:割让黑龙江以北地区
1859年
《资政新篇》
1860年
清政府与英、法、美、俄签定《北京条约》:割让九龙尖沙咀、库页岛地区
1861年
总理各国事务衙门成立
1862年
京师同文馆成立
19世纪60——70年代

2022年高考历史考前回顾:20世纪以来人类的经济与生活(知识点总结及精选2022各地模拟题)

2022年高考历史考前回顾:20世纪以来人类的经济与生活(知识点总结及精选2022各地模拟题)

12 20世纪以来人类的经济与生活【专题剖析】一、世界经济的发展1.20世纪初,垄断资本主义初步发展。

资本主义国家间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与重新瓜分世界的斗争,最终引发了一战。

2.社会主义的发展1922年底苏联成立,并实施新经济政策,使社会经济得到恢复;斯大林实行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并集中力量发展重工业,迅速实现了苏联的工业化。

3.一战后,资本主义经济有所发展。

生产和消费的矛盾最终导致了经济大危机。

美国通过罗斯福新政扭转了危机,德、意、日三国走上法西斯道路,引发了二战。

4.二战后,资本主义经济快速增长的原因(1)各国把政府的宏观调控与市场调节相结合的推动作用。

(2)第三次科技革命,促进了新兴产业的发展和传统产业的升级。

5.资本主义经济危机时有发生(1)原因: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并没有解决;全球化发展,世界范围内贫富分化加剧。

(2)表现: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

6.二战后社会主义的发展20世纪五六十年代,经济发展良好。

由于计划经济体制僵化、改革效果不明显,导致社会矛盾不断激化,最终促使东欧剧变与苏联解体。

7.新中国的发展(1)新中国成立后进行了社会主义建设,奠定了中国现代化的工业基础。

(2)1978年后,中国实行改革开放,建立了市场经济体制,经济飞速发展。

2010年,中国经济总量超越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

8.二战后,新兴民族国家获得独立后,都把经济独立作为首要目标。

20世纪六七十年代,经济高速发展。

二、国际贸易与人类生活1.问题:各国实行贸易保护主义,影响国际贸易的发展。

(表现:战争与经济危机时,各国通过提高关税等措施保护本国贸易)。

2.解决——世界贸易组织的成立(1)1947年,23国在日内瓦签署了《关税与贸易总协定》。

(2)1995年元旦,在关贸总协定的基础上,世界贸易组织(WTO)成立。

3.影响(1)国际贸易规模不断扩大,科技含量的重要性不断提高。

(2)服务贸易增长迅速。

2020_2021学年新教材高中历史第八单元20世纪下半叶世界的新变化第21课世界殖民体系的瓦解与新

2020_2021学年新教材高中历史第八单元20世纪下半叶世界的新变化第21课世界殖民体系的瓦解与新

【史论生成】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民族解放运动的特点
1.时间长,持续半个世纪;范围广,并且不断向纵深发展。 2.成果大。亚非殖民地半殖民地全部获得独立,帝国主义殖民体系彻底崩溃, 第三世界崛起,有力冲击了两极格局。 3.一些国家独立后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体现了民族解放运动与社会主义运动 两大潮流的进一步汇流。 4.大多数国家是通过和平方式取得胜利的。 5.具有相互支持、互相援助的特点。
【情境探究·关键能力】 探究 发展中国家面临的挑战 【情境一】当今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人均GDP的差距从1983年的43倍扩大至目 前的60多倍。富国与穷国人均收入差距悬殊,前者为后者的200倍以上。 【思维交互1】材料反映了什么现象?说明了当今世界存在什么问题?(唯物史观、 历史解释) 提示:现象:材料反映了富国与穷国之间的贫富差距进一步加大。问题:当今世界存 在发展问题。
【情境探究·关键能力】 探究 亚非拉民族解放运动 【情境一】英国统治者哀叹:“1947年3月的印度是一艘舱中载满弹药而在大洋 中着火的船……在我们面前并无选择的余地。”英国政府感到,“把过去的公式 应用到目前的形势是不行的”,不得不让印度独立。 【思维交互1】材料中,英国统治者的哀叹说明了什么?印度独立问题是怎样解决 的?(历史解释) 提示:说明:英国殖民统治走向衰落。(或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印度民族独立运动不 断高涨)解决:英国被迫同意印度独立,1947年印度和巴基斯坦分别成为独立的自 治领。
【情境探究·关键能力】 探究 亚洲经济的发展 【情境一】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亚洲经济得到发展。20世纪60年代的日本是资本 主义世界发展速度最快的国家;七十年代新加坡、韩国是世界经济发展最快的地 区,是“七十年代的奇迹”;七十年代末的中国,实行改革开放,经济开始迅速发 展;八十年代,沙特阿拉伯由“骆驼加帐篷”的农牧业国家发展为“喷气机加计 算机”的石油富国;印度在科学技术方面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

高中历史统编版( 2019 )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第8单元第21课 世界殖民体系的瓦解与新兴国家

高中历史统编版( 2019 )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第8单元第21课 世界殖民体系的瓦解与新兴国家

1.了解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第三世界的变化。 2.认识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第三世界发展中的成就与问题。
1.通过梳理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的历史事实,从 “历史解释”角度认识世界殖民体系瓦解的过程及原因。 2.了解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第三世界的现代化建设的主要成就,从 “唯物史观”角度分析第三世界面临的问题。
2.小敏同学用口诀法记忆非洲历史:“南方古猿叫露茜,金字塔有木乃 伊。三角贸易失上亿,非洲终不为欧役。”口诀中的“非洲终不为欧役”
指的应该是( B )
A.埃及共和国建立 B.纳米比亚独立 C.收回巴拿马运河 D.尼日利亚独立
3.“我知道我会下地狱,但是我会在那里看到大资本家、窃贼、刽子手
和美国总统们。”这是拉丁美洲一个社会主义国家最高领导人的名言,
(2)非洲殖民体系的崩溃 ①1960年有17个非洲国家独立, 这一年被称为“非洲年”。 ②20世纪60年代末,非洲的独 立国家已达41个,英、法、比、 葡等在非洲的殖民帝国彻底崩溃。
1990年,纳米比亚独立,标 志着非洲殖民时代的终结
【情境探究】据史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非洲独立的影响。 (历史解释)
——《新加坡模式的崛起》
政府主导和利用外资。
(2)非洲国家 经济一度发展较快,20世纪70年代中期以后, 经济发展陷入困境。经过调整,20世纪90年代 中期,经济又开始增长。 (3)拉丁美洲各国 大力发展民族工业,积极促进国家之间的经济 合作。巴西、墨西哥、阿根廷等国家基本实现 了工业化。大多数拉美国家属于中等收入国家。
4.世界殖民体系的崩溃:1945年至1991年,全世界有90多个国家摆脱了 殖民统治获得独立,以惊人的速度摧毁了世界殖民体系。
【拓展提升】 二战后初期亚非拉民族解放运动的特点 (1)具有前所未有的规模和空前的广泛性。 (2)建立了社会主义和民族主义两类国家体系。 (3)大多请数在此国输入家标题通过和平斗争方式取得了前所未有的胜利。 (4)多数国家独立后,仍然与原宗主国保持着密切的经济、政治 和军事联系。 (5)战后的民族解放斗争具有互相支持、互相援助的特点。

通史复习:近代后期的世界(18世纪60年代-20世纪初)[课件]

通史复习:近代后期的世界(18世纪60年代-20世纪初)[课件]

知识扩展
线索三:文官制度
1.背景: (1)19世纪中叶以前,英国的官吏任用存在严重混乱和舞弊现象。 (2)随着工业革命的完成,工业资产阶级的力量壮大。 (3)反映工业资产阶级要求的自由主义者极力主张对官吏的任免制度进行改革。 2.确立:
1870年6月,以枢密院名义颁布了关于文官制度改革的命令,规定以公开竞争考试来录 用文官。从此建立了公开竞争考试的原则。后来经过不断的补充修正,文官任用制度逐渐 完备起来。
知识扩展
线索四: 16--18世纪英国农业革命 3、影响:
③圈地运动摧毁了小农经济,建立起资本主义的大农业,使农村由封 建土地所有制转变为资本主义土地所有制。 ④为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准备了阶级条件。靠圈地发家的贵族地主成为 资产阶级化的新贵族,他们在后来的资产阶级革命中起到了领导者的 作用,为资产阶级革命奠定阶级基础。
知识扩展
线索七:综合认识工业革命对近代社会转型的影响
工业革命从经济、政治、思想等角度推动了西方社会从传统社会向近代社会的转型,反 映了近代人类向经济工业化、政治民主化、思想文化科学化的方向发展。 (1)工业化进程:工业革命推动了工业文明的进程以及机器大生产的工业化进程,英国成为 “世界工厂”,世界主要资本主义国家成为工业化国家。 (2)城市化进程:工业革命促使新能源、新的交通工具出现,改变人们的社会生活方式和思 想习俗观念,推动了城市化进程。 (3)世界市场: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完成标志着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最终形成,以欧美资本主义 列强为主导的资本主义世界体系最终建立起来。 (
政治:资本主义民主政治制度继续在欧洲大陆发展,社会主义运动兴起,大大推动了 人类的民主化进程。资本主义殖民掠夺,促使亚非拉民族解放运动方兴未艾。列 强争夺世界霸权,最终爆发“一战”。

2023版新教材高中历史第八单元20世纪下半叶世界的新变化第21课世界殖民体系的瓦解与新兴国家的发展

2023版新教材高中历史第八单元20世纪下半叶世界的新变化第21课世界殖民体系的瓦解与新兴国家的发展

第21课世界殖民体系的瓦解与新兴国家的发展学考达标练进阶训练第一层知识点一世界殖民体系的崩溃1.1960年有17个非洲国家独立,这一年被称为“非洲年”。

到20世纪60年代末,非洲的独立国家已达41个,约占非洲总面积的84%,总人口的88%。

这说明( ) A.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B.美苏争霸进入紧张阶段C.世界殖民体系彻底崩溃D.民族解放浪潮空前高涨2.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殖民体系崩溃,是人类历史的巨大进步。

下列与之相关的历史事件,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印度和巴基斯坦分别成为独立的自治领②阿尔及利亚独立③加纳独立④埃及收回苏伊士运河主权A.①②③④ B.②①③④C.①④③② D.②①④③3.二战后,在反法西斯斗争中,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觉悟提高,民族民主意识增强,亚非拉民族解放运动高涨,帝国主义殖民体系不断瓦解。

其中,标志着帝国主义殖民体系最终瓦解的历史事件是( )A.印度和巴基斯坦的分治B.巴拿马收回运河主权C.纳米比亚的独立D.1960年非洲17个国家宣告独立知识点二发展中国家的成就和面临的挑战4.虽然国际贷款和援助大量进入,但非洲仍有33个国家被联合国核准为“全球最不发达国家”。

20世纪90年代非洲统一组织框架加速搭建后,多年来严重困扰非洲发展的战乱问题部分得到有效调解,非洲的贫困率也从1996年的57.5%下降到2005年的50.4%。

这说明非洲( )A.和平发展成为时代特征B.联合自强推动社会发展C.区域集团改善经济秩序D.政治合作提升国际地位5.二战后,“去殖民化并没有结束西方对非西方世界的影响或给先前被统治的民族带来和平与繁荣”。

出现这种局面的根源在于( )A.新独立的民族国家没有形成团结的局面B.世界超级大国的干涉C.不平等的国际经济政治旧秩序依然存在D.国际局势的动荡不安选考高分练进阶训练第二层6.1948年,苏加诺领导印尼独立革命后,荷兰与印尼双方在海牙签订“圆桌会议协定”。

高考历史(通史版)课件:第六部分 专题十五 第2课时 20世纪60—80年代的世界

高考历史(通史版)课件:第六部分 专题十五 第2课时 20世纪60—80年代的世界

(3)作用
①经济:促进了西欧发展,客观上加速了世界经济的发展; 在经济上西欧日益成为美国的竞争对手,对美国的经济霸 主提出挑战。 ②政治:使西欧开始摆脱美国的控制;增强了西欧同美苏 抗衡的力量,促进了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发展。
2.迅速兴起的日本 ①制定符合本国国情的经济发展战略。 ②外交上以___日__美_关__系__为基轴,依赖美国保护,
主题一 团结协作、合作互赢的典范——欧洲走向联合
史料一 谋求欧洲统一有相当远的历史渊源。然而在千余 年的发展中,欧洲的政治家和统治者们虽不惜使用最强大的武 力,却都失败了。经过两次世界大战的厮杀后……欧洲政治家 们清醒地认识到,如此下去,欧洲不再是欧洲人的欧洲。
史料二 1951 年,法国、联邦德国等六国签订《欧洲煤钢 共同体条约》;1958 年,上述国家建立欧洲经济共同体和欧洲原 子能共同体,决定建立关税同盟,实施共同农业政策,组成农 产品共同市场;1965 年六国签订《布鲁塞尔条约》,决定将上述 三个共同体的机构合并,统称欧洲共同体……1992 年,法国、 德国、意大利等欧洲 12 国签署《欧洲联盟条约》,1993 年欧盟 成立;1999 年,欧洲单一货币欧元正式问世;2004 年,欧盟成 员国达到 25 个。
(4)影响②①有在力一地定冲程击度了上战改后变国了际世关界系的中面的貌两。极格局。
当代美国等国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一)美国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1.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1)背景: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联邦政府的调节和管理职能深 入到各主要经济部门。
①运用___财_政__和金融手段刺激生产和消费,干 预资本主义再生产。 (2)表现②广泛补贴出口产品,维护高出口水平。 ③大力投资科研和教育,推行____福_利__主_义__政策。

二十世纪世界史2免费范文精选

二十世纪世界史2免费范文精选

第六章
走向多化的世界极
第一节
大节节的分化和不节盟两
节的节起运
一.美、、日节系的欧
节化
二.节共节节和社国运会
主节节节分裂
三、节非节到不节盟从会
节运
第二节
美节争霸
一.五十、六十年代
美节节系
?
古巴节节危机
二.越南节七十年代争与
美节节节的节化争霸
三、八十年代美节节系
的重大节折
第三节
格局的节节两极
一、德节一和雅节塔国
制的瓦解体
二、节节集节的解散和节西
方冷节的节束
节束节
冷节节束后,世界格局节入了一大节型期。

个 20 世节 90 年代是世界向新格局节渡的起
始节段,节节段的特征主要表节节新矛盾节、节节力量节相节新格局的主节节。

在此节程个旧并争
中,美建立节世界的意节世界朝多化节展的客节节节形成尖节矛盾。

海节节和科索国极与极湾争
沃节展示了节型期世界主要矛盾的演化。


世节之交的世界,全球化已成节节史潮流。

节节节面节始的全球化节程向正在节向新世节的人从
节社提出了一系列具有挑节性的“全球节节”。

节些节节节节上是代世界基本的节性会当构
矛盾的反映。

人节社和节代文明的持节节展大程度上取于节些节节的答案。

会很将决
中是世界的重要节成部分,中的节展世界的节展息息相节。

正理解中世国国与确国与
界的节系,是节展中的需要,也是人节社共同节步的要求。

通节本节程的节,我节节既国会学
代世界和代中及其相互节系都有比节深入的理解。

当当国会。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通史新编二十一(20世纪60-80年代的世界)
一、美苏两极格局的发展(美苏争霸)
50-60年代优势在美方
70年代苏攻美守,美局部收缩
80年代美强硬,苏全球收缩
知识链接:古巴导弹事件,越南战争,中苏关系恶化,中美关系正常化------
二、新兴力量的崛起(60-80年代)
1、欧洲共同体的形成:1951年,法国、联邦德国、意大利、比利时、荷兰、卢森堡六国建立欧洲煤钢共同体,1958年又组成欧洲经济共同体和欧洲原子能共同体,1967年3个机构正式合并,统称为欧洲共同体(欧共体)。

2、日本成为世界经济大国:60年代末,日本成为仅次于美国的资本主义世界第二号经济大国。

3、不结盟运动的兴起:1961年召开了第一次不结盟国家和政府首脑会议,不结盟运动正式诞生。

三、苏联社会主义改革与挫折
1、赫鲁晓夫改革:经济:突破口-农业改革:工业改革:扩大地方权力。

政治:批判斯大林个人崇拜。

结果:收效甚微。

失败原因:缺乏实事求是的精神,缺乏正确的指导思想,没有打破斯大林模式框架
2、勃列日涅夫改革成就:军事工业,生活水平。

败因:①改革仍没有突破原有斯大林模式的框架,只是修补性的改革;②执政后期趋于保守;③苏联与美国军备竞赛消耗了大量人力、物力、财力资源,影响经济发展。

3、戈尔巴乔夫改革:面对经济改革的困境,戈尔巴乔夫把改革重心转向政治领域,国内局势逐渐失控;1991年八·一九事件,苏联政权性质发生变化;《阿拉木图宣言》标志苏联解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