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山大地震的抗震英雄小故事

合集下载

唐山大地震幸存女兵的故事

唐山大地震幸存女兵的故事

唐山大地震幸存女兵的故事第一篇:唐山大地震幸存女兵的故事唐山大地震幸存女兵:全身瘫痪依然从容美丽诚如电影宣传语所言——“23秒,32年”。

对于所有在那场浩劫中幸存的人来说,活下来,仅仅是个开始,王林梅就是其中之一。

她是一个特招入伍的漂亮女兵,如花似玉,能歌善舞,她还是篮球运动员。

然而,这一切都毁灭于大地震那黑暗的瞬间。

医生曾经断言:高位截瘫、只有头部可以自主活动的她,大约只能存活五年。

现在,三十多年过去了,她仍然活着,并且有着令人吃惊的从容和美丽。

写字对她来说曾是“不可能完成的事情”,她却以一种异常艰难的姿势,亲自写下了这些文字,讲述她的欢乐与痛楚,讲述她对生命的感恩。

当全身瘫痪,将终生躺在床上度日的现实没有丝毫争议地确凿给我,那一时刻至今已整整过去了三十多个年头。

许多人都说这是个奇迹,不可思议,难以想象,但我觉得这其实并没有什么了不起的。

我的体会很简单:人,不管到什么时候,都要珍惜只有一次的生命,只要还活着,就应该好好活。

当然,话说起来简单,要想真正“好好活”也并不是容易的。

特别是像我这样只剩下一口气儿,几乎丧失了全部生存能力的人。

肢体瘫掉了,心也曾经死去,想活着的念头是我在生死炼狱中拣拾回来的,要好好活着的打算则更是在漫漫的时光长河里不断磨练荡涤中生成凝固的。

回首往事,当绝望一点一点积累到极至的时候,我只能无奈地在心底里一遍一遍地喊叫着“完了!完了!这辈子彻底地完了!”没有被天崩地裂的旷世惨难吓倒的我,被将终身瘫痪的事实夯实在了人间地狱里,我才只有十九岁呀!重返军营梦的喜泪还挂在腮边!那真是日月无光啊!世上所有的一切都瞬间与自己无关了,躯体已经被甩出了地球抛到了漆黑死寂的太空。

我就像一粒太空垃圾,没有存活的资格了。

那时候只是一个劲儿地傻想,徒劳地对着夜色默默的呼喊——祈求上苍恩准自己睡着后不要再醒来,让残损的生命消失在漫漫的长夜吧!遗憾的是,人的愿望也只能是个愿望而已,现实永远也不可能因为你有了愿望而去满足你,哪怕你认为自己已经可怜到了极点。

唐山大地震的抗震英雄故事

唐山大地震的抗震英雄故事

唐山大地震的抗震英雄故事唐山大地震发生后,唐山周边农村田地里的水井都被流沙填满。

为了尽早帮农民恢复农业生产,各地组织了打井队来到唐山实行打井作业。

1976年8月下旬,卢金川和工友们作为石家庄抗震救灾打井队的成员,进入唐山滦南县,四个月的时间里为村民们打下了二十多口井。

抗震故事①深情回忆打井队三班倒加速打井进程当年23岁的卢金川是石家庄郊区水电管理站的打井工人。

1976年8月中旬,管理站接到通知,要求所有打井分队完成手上的工作之后,不要再接新活,全部回到水电管理站检修机器。

之后卢金川才知道,唐山周边县里的农田水井已全被流沙淤满,郊区水电管理站打井队的工人们将组成石家庄抗震救灾打井队赶往唐山。

因为唐山当地电力还未完全恢复,水电管理站让厂家专门加工了几台大马力柴油机,供打井使用。

8月20日前后,卢金川和石家庄郊区水电管理站的100余名工友带上7台钻机出发了。

到达天津芦台时,卢金川才开始看到地震带来的破坏景象,但这种破坏也仅限于墙壁倒塌、路面裂缝。

等到达天津市区,这些刚刚20岁出头的小伙子们彻底呆住了。

虽然先前有心理准备,但谁都没有想到情况会这么严重:没有一座完好的楼房,断壁残垣,惨不忍睹。

绕过唐山到达滦南县,卢金川和工友们的心情才慢慢平复下来。

因为农村都是平房,受灾水准远比市区轻。

来不及休整,几位工人提出先去地里的水井查看一下,看是否能够维修。

很快他们回来了,检查结果是水井全部被流沙填满,只能重新打井。

住宿还没安排好,作为7分队的机长,卢金川带头叫工人们开工。

之前在石家庄打井时,井深基本上四五十米,但滦南县却要打一百米左右深。

打井队实行三班倒,尽快加速施工进程。

一个星期后,卢金川的7分队打出了石家庄抗震救灾打井队的第一口井。

天气渐冷两件棉衣全队轮流穿8月份出发时,大家并不知道要在唐山滦南待多久,卢金川和工友们只带了几件薄衣。

到了10月下旬,晚上的气温越来越低。

即使白天在抗震棚里,也要捂着被子,需要在夜间施工的工人们只能咬牙坚持。

致敬唐山大地震救灾人员的作文

致敬唐山大地震救灾人员的作文

致敬唐山大地震救灾人员的作文《致敬唐山大地震救灾人员》篇一律:《那些英雄的身影》在我姥姥的老家,就是唐山。

每次回唐山老家,姥姥都会给我们讲起唐山大地震时的事儿。

而这其中,最让我印象深刻的就是那些救灾人员的故事。

唐山大地震那可真是一场噩梦啊,整个城市都跟被一个大怪兽踩了一脚似的,房子东倒西歪,到处都是尘土,就像开了一场巨大的灰尘派对。

在这一片废墟当中,救灾人员就像超级英雄一样出现了。

我姥姥说,当时有一个解放军叔叔,大老远就跑来救人。

这叔叔啊,长得那叫一个精壮,脸膛黑红黑红的,一看就是常年风吹日晒练出来的。

他背着一个大大的包,跑起来的时候包一颠一颠的。

到了受灾最严重的一片地方后,这叔叔二话没说就开始找幸存者。

他弯着腰,用手一块一块地搬开那些碎砖头、破瓦块。

那手指头,没一会儿就磨得红红的,可是他就跟感觉不到疼似的。

他找啊找啊,突然听到了一点微弱的呼救声。

他立马来了精神,大声喊着“有人在这儿呢,快来帮忙!”然后就加快了手上的动作。

那碎砖块可不好搬了,有一块特别大的,这位解放军叔叔试了好几次才把它挪开一点。

旁边有几个当地的小伙子看到了,也跑来帮忙,大家齐心协力总算是把那块大石头搞定了。

这时候,大家看到一个小孩被压在下面,腿上流着血,疼得小脸煞白煞白的,一个劲儿地哭呢。

那解放军叔叔可温柔了,轻声安慰小孩说“不怕啊,叔叔这就救你出来。

”他小心翼翼地把孩子从废墟里抱了出来,然后赶紧给孩子简单包扎了下伤口。

那时候救灾的人好多啊,有解放军,有医生护士,有各地赶来的志愿者。

他们就像一群勤劳的小蚂蚁一样,忙忙碌碌地搬运东西、救治伤员。

这些救灾人员睡的是露天简易的小棚子,吃饭有时候就随便对付一口。

一天下来累得要命,连走路都摇摇晃晃的,可是第二天早上又精神抖擞地投入到救灾工作中。

他们就是靠着这股子劲儿,一点点把唐山从废墟里救起来的。

所以每次看到那些老大爷们晒太阳或者小孩们嬉笑玩耍,我就觉得这美好的画面背后啊,全是救灾人员的汗水和功劳呢。

李玉林:唐山大地震驰报中南海第一人

李玉林:唐山大地震驰报中南海第一人

李玉林:唐山大地震驰报中南海第一人作者:来源:《党史天地》2016年第20期1976年7月28日凌晨3时42分,唐山、丰南发生了7.8级大地震。

当时,没有人能判断出震中的准确位置。

上午8时,震中虽已初步确定,但有关灾情程度却没有任何消息。

是李玉林等人的出现,使中央领导意识到了灾难的惨重,并及早指示救灾部队、矿山救护队和医疗队迅速向唐山开进。

中央当时对李玉林这一举动的评价是:“为中央的救灾工作抢出了整整一个白天的时间。

”一个电话救了李玉林一命唐山大地震那一年,42岁的李玉林是开滦唐山矿工会副主席、党委委员。

当时,全国能源紧张,开滦煤矿长年3班运转,24小时开工。

为了完成开滦煤矿翻两番的任务,李玉林没日没夜地耗在矿上。

1976年7月26日晚上9点,李玉林下了矿井,等他精疲力竭上来的时候,已经是27日下午6点了。

紧接着,他又去检查了28日将要举行的万人大会的准备工作是否就绪。

听完大会的准备汇报已经是晚上9点了,李玉林还到生产一线转了转,晚上11点多才回到办公室。

这时的李玉林已经将近30个钟头没合眼了,他打算在办公室凑合着打个瞌睡。

正当李玉林要入睡的时候,办公室的电话突然响了,电话是党委书记打来的,有事请他过去一趟。

两人谈话一直到深夜12点多,李玉林和党委书记分手后看离家不远,决定回家一趟。

到家后,李玉林才想起自己还没吃饭,他找了碗米汤喝了,刚往下一坐脑袋就一晕———连续高强度的工作,让这条汉子也有点招架不住了。

直到28日凌晨1点多,李玉林才睡下。

两个小时后,地震发生了。

从梦中惊醒的李玉林,首先看见了红色的地光,之后由红色转为白色,紧接着就听到海潮般的声音传来,那是整个唐山建筑物倒塌的声音。

李玉林回忆说:“回想起那个声音,现在还毛骨悚然。

”幸运的是,李玉林家的房子没有倒,小儿子从炕头被震到了炕尾,居然还没有醒,只是落得个灰头土脸。

李玉林光脚踹开房门一看,外面什么都没有了,他的第一反应是:“矿井下好几千人不知道怎么样了?”这时,他也很想过去看一眼家人是否平安,但他仅犹豫了一下,就继续往矿上跑。

亲历唐山抗震救灾的日日夜夜

亲历唐山抗震救灾的日日夜夜

6年月日凌晨,政委杜镜秋(左四)紧急召开军党委常委会,部署抗震救灾工作。

1976年7月28日凌晨3时42分,河北省唐山市突然发生了7.8级的强烈地震。

这个拥有煤炭、钢铁、陶瓷、水泥等工业,有近百万人口的重镇顷刻间变成了一片废墟。

当时,我是空军驻唐山第六军政委,亲自经历了地震的前前后后这段与天灾地祸搏斗,与死亡和苦难奋争的日子。

作为一个幸存者,我目睹了地震给人们带来的灾难是多么无情和残酷,更加难忘的是我们的干部战士在震中震后与灾难斗争中,那许许多多可歌可泣的事迹。

一1976年7月27日晚,天气异常的闷热。

这天我睡得很晚。

28日凌晨,我刚入睡不久,突然一阵强烈的震动把我晃醒,接着又被狠狠地从床上抛到地上,房屋在剧烈地晃动,满屋弥漫着尘埃,呛得我睁不开眼,在朦胧中我意识到:这是地震。

这时我想站却站不起来,想出去却又打不开门,心想这下可能要去见马克思了。

几分钟后,震动停止了。

幸亏我们住的是一栋比较坚固的平房,没有被震倒,才幸免于难。

这时我听到房外有人在喊:政委,政委。

当我听清了是公务班的同志才稍有些清醒。

在公务班同志的帮助下,我和老伴从窗户跳了出去。

出来以后,看到的是一幕凄惨情景。

夜色中,除了我们住的一排房子没有倒外,前后左右的房屋都成了一片废墟。

眼前的情景使我心里一阵着急:军机关怎么样了?几位军领导怎么样了?1000多名干部战士、家属职工怎么样了?现在该怎么办?这些就像过电影一样在我的眼前迅速交替出现。

我急于要找到人,只要有了人,其他问题就好解决了。

此时,天空乌黑一片。

我和老伴,还有一名公务员,摸黑到处查看。

我们深一脚浅一脚地走着。

整个军部大院上千人被压埋在倒塌的房屋下,有的在呼救,有的已经没有响声了。

无论走到哪里,只要听到我说话的声音,哪里就有痛苦的呼救声:政委快救救我吧!他们的每一声呼唤都像刀子刺在我心上一样。

地震以后,在屋子里的人几乎都被倒塌的房屋堵在废墟里,有幸活着的人,醒来后能爬就爬出来了,有的虽然活着,却被压住了腿、手或是身子。

唐山大地震的感人故事

唐山大地震的感人故事

唐山大地震的感人故事唐山市滦县第三实验小学五年级六班杜颖我想每个人都不会忘记30年前的那一场浩劫,虽然我没有经历到,但我也为这场灾难痛心不已,因为毁掉的是我的家园。

30年后的今天,当初的那片废墟已经被勤劳的人们建成了一座更加美丽的城市,使世界为之惊奇,使我们为之骄傲。

在这次唐山大地震之中,其中就有这么一件非常另人感动的事:在唐山大地震之前,有一位年轻的母亲正在温馨的家里一边织着毛衣一边用脚轻轻地拨动着摇篮里年幼的孩子突然间,地震发生了,他们母子俩一同坠入了废墟和黑暗之中。

万幸的是,母子都没有受伤,母亲把孩子紧紧地抱在怀里,等待着人们来援救他们母子。

一天过去了,两天过去了。

孩子把母亲双乳里的最后两滴奶也吃尽了,哭声也渐渐衰弱,再不获救,孩子被渴死先于母亲而去。

绝望中的母亲双手乱扒,企图从钢筋水泥中获取食物,她的手触到了织衣针,母亲心中一阵狂喜:孩子终于有救了。

一周之后,他们母子俩终于重见天日,孩子安然无恙,母亲却永远闭上了眼睛,脸色苍白得很,人们惊奇的发现,母亲的每个手指上方都扎了一个小孔,孩子正是靠吸吮母亲的血而存活下来的。

母亲的爱是无私的,高尚的,她为了儿女可以牺牲她的一切。

在大地震的感人事件中,还有一件事非常动人的事迹:这是在学校发生的事,可怕的大地震骤然而至,所有的住校生都被压在坍塌的宿舍里了。

那时,学生们的宿舍是高大尖顶的大屋,这座屋里的人都受伤了,但大家没顾自己身上的伤口,他只有一个念头,就是要尽快地抢救每一个学生!平日里,那些老师们可以说是手缚鸡之力,但面对那个沉重的大三角架,他们想都没想,齐心协力,一下子就把它掀了过去。

经过一段辛苦的劳累,救治工作进行的非常顺利,终于,大家的努力没有白费,被困的学生全部救出来送进了医院。

天已经亮了,他们苏醒了,身上磕得青一块,紫一块的。

他们突然想起来,贾文玲老师怎么不见了。

据和她同舍的崔老师说,是贾文玲叫醒她的,如果这样的话,贾文玲老师应该已经逃出去了呀,可她为什么不来救学生们呢?原来,崔福兰老师跑出来之后,宿舍已经塌一半了,正好把门顶住了。

唐山涅火重生的故事

唐山涅火重生的故事

唐山涅火重生的故事
唐山是中国河北省的一个城市,也是一座充满着传奇的城市。

而这座城市曾经
经历了一场毁灭性的灾难,让整个城市化为废墟,但也因此展现了人类的坚韧和重生的力量。

故事发生在1976年的夏天,唐山市突然遭遇了一次强烈的地震。

地震的破坏
力极强,瞬间将整个城市夷为平地。

建筑物倒塌、道路破碎、人们惊慌失措。

唐山这座繁华的城市变成了一片废墟,无数人失去了家园,失去了亲人,失去了信心。

然而,正是在这场灾难中,唐山的人们展现出了惊人的团结和勇气。

救援队伍
迅速组织起来,无论是军队、政府部门还是普通市民,无论贫穷还是富裕,每个人都伸出了援手。

他们一起搬运废墟,救出被压在废墟下的人们,一起安抚流离失所的灾民。

经过数天的努力,救援队伍成功地营救了许多被困者,并为无家可归的灾民提
供了食物、药品和临时住所。

政府积极协调资源,迅速重建了医院、学校和基础设施,为灾后重建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几年的时间过去了,唐山逐渐恢复了往日的繁荣。

人们开始重建自己的家园,
重树生活的希望。

他们在灾后的磨难中变得更加坚强,明白了生命的宝贵和珍惜。

整个城市团结一心,共同努力,唐山涅槃重生。

唐山涅火重生的故事告诉我们,人类在面对自然灾害时的团结和坚韧是无穷的。

即使面对最严峻的挑战,只要我们齐心协力,相互帮助,就能战胜困难,迎来重生。

这个故事不仅是唐山人的骄傲,更是全人类的力量的象征,激励我们在任何逆境中都要坚持、奋斗,无论遭遇何种灾难,都要相信重生的希望。

图文唐山大地震的故事-唐山大地震感人至深的故事

图文唐山大地震的故事-唐山大地震感人至深的故事

【图文】唐山大地震的故事|唐山大地震感人至深的故事40年前发生了一起举国痛哀的灾难,直至今日我们依旧无法忘怀。

我们心怀悲戚,铭记历史,不忘逝去的同胞。

看到如今,昔日的灾难幸存者,已经在曾经满目疮痍的土地上坚强地站了起来,修补着家园,不禁让人欣慰感慨。

灾难给他们带去了永不磨灭的苦痛记忆,也给了他们面对苦难的勇气和坚毅。

与的一起祈祷吧,愿逝者安息,愿生者顺利,愿天地少灾少难,愿人们幸福美满。

整理了唐山大地震的故事,与你分享。

40年前的唐山大地震中,有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在废墟上诞生,代表着新生,给人以希望,同时也将自己的命运同1976年的大地震紧紧地连接起来。

今年,他们40岁了。

“震军、震红、震雨、军培。

”地震婴儿的名字,大都有那个特殊时刻的印记,每个名字后都有一段关于地震悲情而动人的历史。

在这其中,“震生”、“抗震”是地震婴儿最普遍的名字。

如今的杨震生是唐山市截瘫疗养院院长。

他生于1976年7月28日,是震后唐山第一个在废墟上生生的婴儿。

“我们这些人,对地震没有印象,但身上却有地震抹不去的印记。

由于特殊的经历,我大学毕业后,主动要求到民政局工作。

如今,在截瘫疗养院已经工作了11年。

”杨震生说。

在唐山,因大地震导致截瘫的有3817人,是灾难留给这座城市的一道“集体伤疤”。

杨震生说,当时有外国专家预计,他们的生命极限是15年。

但唐山打破了这个“魔咒”“40年后,唐山还有800多名截瘫伤者,疗养院现在年纪最大的老人是85岁。

对这部分特殊人群,唐山市的政策是治疗、吃住全免费,每个人每月都有补贴。

他们现在生活的很好。

作为地震后生生的婴儿,能够照顾这些不幸的长辈们,我很愿意。

”杨震生说。

地震后生生的孩子,从小听父母说过无数次唐山“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故事,每个人都心怀一颗感恩的心。

汶川地震那一年,270多名叫‘震生‘、‘抗震’的地震婴儿组织了一个大型聚会。

怀着感恩的心情,他们集体去了唐山抗震纪念碑前,给灾区捐款。

致敬唐山大地震救灾人员的作文

致敬唐山大地震救灾人员的作文

致敬唐山大地震救灾人员的作文篇一《致敬唐山大地震救灾人员:黑暗中的那束光》我总觉得唐山大地震就像是一场噩梦,但有一群人却在噩梦中成为了希望的曙光,他们就是那些救灾人员。

当时的唐山啊,简直就是废墟一片。

我听我爷爷讲过,他家附近有个救灾队员,叫老张。

老张到灾区的时候,那眼睛里满是震惊和心疼。

他看到一片片倒塌的房子,有的就剩下几面墙还摇摇欲坠。

他刚稳住神,就听到微弱的求救声从一处废墟底下传出来。

那废墟堆得像小山似的,砖头、瓦块、木头七零八落。

老张二话不说就冲了过去开始扒拉。

那手啊,一会儿就满是血口子,可他就像没感觉似的。

老张一边扒着,一边大喊“坚持住,我们来救你了”。

过了老半天,才看见一只黑乎乎的小手露出来,老张眼泪唰就下来了。

又忙活了好一阵子,终于把里面一个小孩救出来了。

那孩子满脸灰尘,吓得说不出话。

老张抱着孩子就往临时医疗点跑。

这一路他跑得那叫一个快,生怕孩子有个三长两短。

他全身脏兮兮的,汗水混着灰尘顺着脸往下流。

像老张这样的救灾人员,他们没日没夜地干。

在那种情况下,吃不好睡不好,还要每天面对各种危险和惨状。

可是他们一直没放弃,从这一片废墟跑到那一片废墟,就盼着能多救一个人。

他们就是黑暗中的那束光啊,让经历那场灾难的人们看到了希望。

他们是真英雄,虽然日子过去那么久了,但他们的事迹永远都值得被赞扬,被铭记。

篇二《救灾英雄:唐山大地震中的平凡超人》在我心里,那些参加唐山大地震救灾的人员,简直就是平凡生活里冒出来的超人。

我小姨就跟我讲过一个救灾故事,这个故事里的主角是个年轻小战士,名字记不清了,就叫他小李吧。

小李刚到唐山的时候,被安排在一个居民区救灾。

那居民区啊已经看不出原来的样子了,到处是残垣断壁。

小李负责的那片废墟下好像有动静,赶紧找工具开始挖。

他这一挖,可费劲了。

因为废墟下面啥都有,有歪扭的钢筋,好像故意跟人作对似的,横七竖八地杵着。

小李把大的石头挪开,碰到钢筋就用钳子弄断。

钳子不好使的时候,他就用手拽。

唐山大地震自然灾害坚守家园的爱国故事

唐山大地震自然灾害坚守家园的爱国故事

唐山大地震自然灾害坚守家园的爱国故事唐山大地震是中国历史上最严重的自然灾害之一,发生在1976年7月28日凌晨3时42分。

地震造成了近24万人死亡,大约16万人受伤,成千上万的家庭无家可归。

然而,就在这片废墟之中,许多普通人展现出了坚守家园的爱国精神。

一、逆行而上的战士当地震发生时,驻守在唐山的军队迅速行动起来,他们冒着余震和土石坍塌的危险,挖掘被埋的幸存者。

他们将自己的生死置之度外,冒着生命危险去拯救更多的人。

他们用行动诠释着爱国情怀,用自己的坚守守护着唐山的家园。

二、医者仁心的奇迹在地震发生后,许多医生和护士们挺身而出,不计回报,扑向灾区。

他们用手术刀和药物为伤者治疗,尽力挽救生命。

他们日以继夜地工作,对疲惫和压力毫不在乎。

他们的奉献精神启发了更多人,展现出了无私的爱国之情。

三、普通人的英雄在大地震中,许多平凡的普通人也展现出了伟大的爱国情怀。

他们自发组织救援队伍,挖掘废墟救人。

他们尽自己所能,为受困的人们提供食物和庇护所。

他们没有受过专业救援训练,但他们的勇敢和同情心激励着整个国家。

四、铁骨铮铮的重建地震造成了唐山城市的几乎全面摧毁,然而,这并没有让人们失去希望和信心。

人们以韧劲和毅力,开始了重建工作。

他们拼命努力,一砖一瓦地将家园重新建立起来。

这种坚韧和决心,展示了真正的爱国主义情怀。

总结唐山大地震中,无数人们在废墟之中展现出了坚守家园的爱国情怀。

无论是军人、医护人员还是普通民众,他们都用实际行动诠释了什么是真正的爱国主义。

无论是在生命的最后一刻,还是在艰苦的恢复过程中,唐山人民以坚定的意志和乐观的态度展现出了令人敬佩的爱国精神。

唐山大地震的故事是一部关于爱国主义的生动篇章,它告诉我们,无论是在自然灾害之中还是在社会的动荡中,爱国情怀始终是我们应该坚守的信念。

不管我们身处何地,我们都应该像唐山人民一样,以自己的方式为家园和国家做出贡献。

通过这一故事,我们应该更加深刻地理解什么是真正的爱国主义。

唐山抗震救灾亲历记

唐山抗震救灾亲历记

唐山抗震救灾亲历记十年前就动了写写参加唐山大地震抗震救灾经历的文章,但每写到半路因太悲伤而屡屡停笔。

直到今年“八〃一”看了电影《唐山大地震》后,又把我带到那场史无前例、灾难空前的场景之中……又一次打开了尘封记忆的闸门,鼓励我再次拿起了笔。

向灾区进军1976年7月28日这一天,唐山市发生了7.8级强烈地震。

这一场被世界称为“20世纪人类十大灾难之一”的巨祸奇劫,造成了24万人死亡(这是官方发布的消息,小道消息还不止这个数,据说是40万人。

当时唐山有120万人,差不多死掉了1/3)。

16万人重伤,一座重工业城市毁于一旦。

西方国家一些人士哀叹唐山从地球上“抹掉了”。

1976年我在东北16军服兵役。

那年刚满17岁。

7月29日凌晨,我们接到命令,全军进入一级战备状态。

我们按照预案,很快做好了出发前的准备工作。

临出发前,又让我们把武器弹药放回库房(一个班只带一支步枪,一个基数的弹药)。

当时我们就纳闷,不知道要干什么去。

下午3点,我们登上了军用专列。

上车后,我们通过团里发布的动员令才得知,唐山发生了强烈地震。

毛主席、党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命令我们火速赶往灾区,参加抗震救灾。

第二天早上,到达昌黎站时,由于铁路受损,只好改乘汽车前进。

到达栾河,车停了下来,前方指挥员命令我们下车。

下车走近一看,通往唐山的公路桥梁已断,救灾队伍被波涛滚滚的栾河阻隔。

我们十分焦急。

这时,尖兵又从地图上发现了一座废弃的桥,桥上的预制板已多处断裂,露出锈迹斑斑的钢筋,有一种摇摇欲坠的感觉。

看看桥下湍急的河水,心里直发怵,但救灾心切,只好人车分流冒险通过。

惨不忍睹的唐山中午时分,我们到达了唐山市郊约30公里的地方,停下来加水,吃了点压缩干粮,继续向市区进发。

这时,空气中弥漫着浓烈的尸臭味,让人喘不过气来。

前进一段路程后,一段公路裂开了一道宽约4米,深约20米的口子,从上面看下去一辆解放牌大卡车掉到裂缝里,如同一个玩具,看得人心惊肉跳。

进入市区后,满目都是砖砾瓦块、残墙断垣,一片废墟,到处裸露着残脚断臂。

《唐山大地震》地震时,母亲救弟弟...

《唐山大地震》地震时,母亲救弟弟...

《唐山大地震》地震时,母亲救弟弟...作者:纳兰唐儿法国作家莱昂·布洛依曾写过:“人们心中有着尚不存在的地方,痛苦会进入那些地方,使之能够存在。

”有人的痛苦进入了,花一二年便消散,甚至转眼便烟消云散;有人的痛苦进去了,便久久挥散不去,甚至是一生。

很不幸,《唐山大地震》里的方登是后者。

01.地震时,母亲选择救弟弟而放弃她,从此方登把心门给关闭了1976年7月28日白天。

8岁的双胞胎方登和方达买冰棍时,身体羸弱的弟弟方达的冰棍被别的小朋友给抢吃了。

方登冲上去把对方推倒,然后拉着弟弟就往家里跑。

晚上,方达说要吃西红柿。

母亲拿了一个给弟弟。

方登说,她也要吃。

母亲说,没有了。

方登说,弟弟白天不是吃过了吗?母亲说,明天一定买给她,不骗她。

方登很不高兴,撅着嘴,翻来覆去很久才睡着了。

半夜,一场惊天动地的地震顷刻间墙橹灰飞烟灭,坍塌的楼房,断裂的地面,哀嚎地叫哭声划破了夜空,变得狰狞起来。

他们的父母李元妮和方大强双双在车里,离家不远。

李元妮不顾一切要去救被困在绝境中的孩子。

丈夫毫不犹豫地拽回妻子,自己冲过去,可是,还未到达家门口,却被楼房砸死了。

一对儿女被压在同一块石板的两端。

救一个,意味着另外一个可能被重力压死。

李元妮迟迟下不了决心,异常痛苦,内心似火焚,哀嚎着说,两个都救啊。

方达位置靠外边,他的手臂已被压断,一直哭着叫痛,能回应母亲。

方登压在底下,母亲看不见她,叫她没有回应。

方登没有死,一直用一块石头敲打着地面,可惜上面人声嘈杂,母亲与解放军根本听不到。

远处发现活人需要救。

解放军准备转身离去。

李元妮才痛苦做出抉择说,救弟弟。

正在敲打地面的方登,旋即停止了敲打。

眼神倏地暗了下去,那是绝望的眼神,并伴有一颗硕大的眼泪从眼角滚了下来。

“救弟弟”那三个字像三支利箭射在她的心尖上,从此无法拔出来。

两个孩子都救出来了。

李元妮抱着女儿的尸体哭得撕心裂肺,肝肠寸断。

李元妮以为女儿死了,然后背着儿子去救援地。

其实,方登并没有死。

唐山大地震故事

唐山大地震故事

唐山大地震故事1976年7月28日凌晨3时42分,中国北方城市唐山突然发生了一场里氏7.8级的大地震,这场地震给唐山城市带来了极大的破坏和人员伤亡。

这场地震也成为了中国历史上最严重的自然灾害之一,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记忆。

地震发生时,人们还在熟睡中,突如其来的震动将他们惊醒,房屋纷纷倒塌,人们在废墟中挣扎求生。

许多人在地震中失去了亲人,家园化为废墟。

整个城市一片狼藉,死伤无数,伤痛深重。

在这场地震中,有许多感人的故事。

有的人在废墟中奇迹般地获救,有的人用自己的生命去拯救他人。

有一对夫妻,在地震中失去了孩子,他们却毫不犹豫地走进废墟,帮助其他受困的人。

还有一位年迈的老人,他在废墟中被困了三天三夜,最后被救出时已经奄奄一息,但他却坚持要为其他受困的人让出生的机会。

地震过后,全国人民纷纷伸出援助之手,前来唐山支援灾区。

医护人员日夜奋战,救治伤员;解放军官兵冒着余震的危险,抢险救灾;全国各地的人们纷纷捐款捐物,表达对唐山人民的关心和支持。

唐山大地震的故事,不仅是一场自然灾害,更是一段感人至深的人间故事。

它让人们明白了生命的脆弱,也让人们看到了人性的伟大。

在灾难面前,人们团结一心,共渡难关,这正是中国人民的伟大力量。

唐山大地震的故事,也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教训。

地震无情,但我们可以通过科学防灾减灾知识,提高自救互救能力,减少地震灾害带来的损失。

同时,我们也要珍惜眼前人,关爱他人,让社会充满温暖和爱心。

唐山大地震,是一段令人难忘的历史,它让我们铭记过去,珍惜现在,展望未来。

愿逝者安息,愿生者珍惜,唐山大地震的故事,将永远铭刻在中国人民的心中。

唐山大地震故事梗概四百五

唐山大地震故事梗概四百五

唐山大地震内容概括1、电影《唐山大地震》讲述了一个“23秒、32年”的故事。

1976年,唐山,卡车司机方大强和妻子李元妮、龙凤胎儿女方登、方达过着平凡幸福的生活。

7月28日凌晨,唐山发生了大地震。

为救孩子,方大强死了,方登和方达被同一块楼板压在两边,无论人们想救哪一个,都要放弃另一个。

元妮选择了从小体弱多病的弟弟方达,而头脑清醒的方登听到了母亲作出的抉择。

震后,元妮独自抚养儿子,坚强地活了下来,劫后余生的方登被军人王德清夫妇领养,进入了全新的世界。

母女、姐弟从此天各一方。

2、1976年7月28日凌晨,一场7.8级大地震将唐山在23秒之内变成一片废墟。

一个年轻的母亲在面对两个孩子只能救一个的绝境下无奈选择了牺牲姐姐而救弟弟,这个决定改变了整个家庭的命运,让幸存者陷入一个震后32年的情感困境。

导演冯小刚说,这部电影的情感力量可以真正传到观众的心灵深处,让人反思在灾难面前人与人之间的情感碰撞和生死考验,是对人“心灵的拷问”。

当看到预告片中小女孩从雨中废墟中醒来,周围一片伤亡景象,哭着被人抱走的镜头时,“母亲”徐帆不禁流下了眼泪:“任何一个母亲做出这样的选择都会崩溃,这种情感像喷泉一样从我的身体里爆发出来,很久都难以释怀。

”“女儿”张静初在看完预告片后也激动地流下泪水,她表示《唐山大地震》感人至深,是反映中国人情感的动人影片。

3、对于个人来说,在灾难中生存下来是一种幸运,但不可否认的是,地震所带来的后遗症,不仅仅是震后的生存问题,更可能是伴随终身的心理问题。

电影《唐山大地震》表现了人在灾难面前的脆弱,同时也关注了灾后人们如何释怀并摆脱心灵的枷锁。

冯小刚透露,电影的结局还是充满了温情,让人从心里感受到温暖,给人带来了生活的希望。

唐山大地震故事

唐山大地震故事

唐山大地震故事
1976年7月28日凌晨3时42分,中国北方的河北省唐山市突
然发生了一场震惊世界的大地震。

这场地震给唐山人民带来了巨大
的灾难,也让整个中国深受震惊和悲痛。

地震发生时,人们还在熟睡中,突如其来的震动将他们从梦中
惊醒。

房屋纷纷倒塌,道路龟裂,人们惊恐地奔逃着,惊恐的呼喊
声充斥着整个城市。

在这一刻,唐山城市变得一片狼藉,满目疮痍。

地震过后,唐山人民经历了一场生死考验。

在废墟中,人们互
相搀扶着,寻找幸存者,抢救伤员。

许多人用尽全力,将被埋在废
墟下的人们从死亡线上拉了回来。

众多的感人事迹让人们看到了生
命的伟大和人性的美好。

然而,地震给唐山人民造成的伤害是巨大的。

大批人员伤亡,
家园毁于一旦,无数家庭破碎。

唐山人民需要重新站起来,重建家园。

全国人民也伸出援助之手,为唐山灾区捐款捐物,支援灾区重建。

唐山大地震是中国历史上一次极其严重的自然灾害,也是一次
深刻的教训。

地震让人们认识到了自然的力量是如此巨大,也让人们意识到了生命的脆弱。

唐山人民在灾难面前表现出了顽强的生命力和伟大的团结精神,他们在重建家园的道路上不断努力,不断奋斗。

如今的唐山已经焕然一新,城市面貌焕然一新,人民生活幸福美满。

唐山大地震的故事,让我们懂得了生命的可贵,团结的力量以及重建家园的决心。

这个故事将永远铭记在中国人民的心中,也成为了中国人民勇敢面对灾难的一个生动写照。

愿唐山人民永远强大,愿中国人民永远团结一心,共克时艰。

最新整理抗震救灾英模李国华唐山农民和灾区人民心连心.docx

最新整理抗震救灾英模李国华唐山农民和灾区人民心连心.docx

最新整理抗震救灾英模李国华:唐山农民和灾区人民心连心各位领导,同志们:我叫李国华,今年39岁,是xxxx省唐山迁安市太平庄村党支部书记。

5月12日,xxxx发生了强烈的大地震,从电视里看到,山崩地裂,房倒屋塌,我们心里十分难受。

因为同样的灾难,32年前也曾落到我们头上,唐山人最清楚地震后灾区的日子有多么艰难,最清楚灾区需要什么样的援助。

于是,全市人民一下子行动起来,有钱的出钱,有力的出力,向灾区人民伸出了无私的援助之手。

我们农民兄弟也没有落后,先后自发组成36支志愿者小分队,总共477人赶往灾区。

在这些人当中,有的是家里哥几个一快儿去,有的是叫上同村乡亲一起走,有的是联络上以前的战友作伴去,还有的干脆一家老少齐上阵。

我就是这些农民志愿者当中的一个。

地震的当天夜里,我找到本村的两名支委和两名党员,对他们说:“我们都经过唐山大地震,得到过好多人的帮助,帮咱们救灾、盖房子。

如今xxxx遭了灾,那么多人还被压在废墟中,人命关天,咱们应该快去救人。

”大家说:“中!”临走时,我本想和老母亲说一声,可又一想,母亲这么多年来,身体一直不太好,听说去抗震,怕她着急,还是不告诉她老人家吧,反正家里有我媳妇照看。

就这样,13日晚上,我们放下地里的活计,挤上火车奔向灾区。

5月15日晚上,我们找到绵竹市东方汽轮机厂抗震指挥部,顾不上劳累,就加入到抢险救灾中。

先是给遇难者遗体消毒,当时天气特别热,气味儿也很难闻,我们戴着三层口罩,背着消毒用具,冒着余震,往来于危楼和废墟当中。

后来,按照指派,在空地上搭建帐篷,这样的活儿以前没干过,我们就照着图纸边看边干,半天下来,5个人一口气就搭了35顶,累的腰酸腿痛,汗水湿透了衣服,但没有一个人叫苦叫累。

我们忙着救灾,顾不上洗脸,胡子长得老长,头发上也沾满了灰土,当地一位大爷说:“孩子们,快歇歇吧,收拾收拾。

”我说:“大爷,我们是来救灾的,还讲究那么多干啥。

”有一天半夜,一阵隆隆的雷声把我惊醒,“不好,下雨了”。

最感人的抗震故事

最感人的抗震故事

最感人的抗震故事在中国历史上,经历过许多次地震。

这些地震给人们带来了巨大的痛苦和损失,但也展现了中国人民的勇敢和坚韧精神。

在这些地震中,有许多感人的故事,其中一些被广泛传颂,感动了人们的心灵。

其中一则最感人的故事是关于王良和范喜良的。

在1976年唐山大地震中,这对夫妇遭遇了巨大的灾难。

他们的房屋被毁,王良的腿也被困在废墟下。

然而,他们并没有因此放弃希望。

范喜良用自己的身体为丈夫挡住了风雨,保护他免受进一步的伤害。

她想尽一切办法呼叫救援队,同时鼓励王良保持勇气。

最终,他们都被成功救出,并在地震后的重建中展示了巨大的勇气和坚强。

另一个感人的故事发生在2008年的汶川地震中。

一位叫做陈建斌的教师,为了保护学生而牺牲了自己。

在地震发生时,他勇敢地指挥学生们躲到桌子下面,保护他们免受伤害。

他身体力行,在地震中捐出了自己的生命,但他的行为挽救了许多学生的生命。

他的无私奉献和勇气成为了人们心中一道坚不可摧的印记。

除此之外,还有许多其他的感人故事,像一对夫妻为了保护两个年幼的孩子而一起生死相依,一位救援人员不顾自己的安全冲进危险地带救援等等。

这些故事充满了情感和勇气,鼓舞了无数人坚持希望,面对困难。

最感人的抗震故事向我们展示了人性中最美好的一面。

在灾难面前,人们团结一致,无私奉献,展现出了巨大的力量。

这些故事让我们明白,无论面对怎样的挑战,我们都应该相信坚持和希望的力量。

它们提醒我们珍惜生命,关爱他人,将爱与希望传递下去。

我们应该向这些英雄们致以最崇高的敬意,将他们的精神铭记在心,激励我们在生活中追求积极向上的价值观。

通过这些感人的抗震故事,我们可以看到中国人民的勇敢与团结,也让世界感受到了中国的力量和反击灾难的决心。

> 注意:这篇文档是基于虚构的感人抗震故事创作的,供学习和阅读之用。

如果需要引用请告知原文来源。

唐山大地震的抗震英雄故事

唐山大地震的抗震英雄故事

唐山大地震的抗震英雄故事唐山大地震的抗震英雄故事北京时间1976年7月28日凌晨3时42分,唐山发生7.8级地震,地震持续约23秒,整个唐山市顷刻间夷为平地。

大地震共造成242419人死亡(含京津地区),164581人重伤,7218户家庭全家震亡,直接经济损失达54亿元。

唐山大地震灾情之严重,损失之巨大,世所罕见,被视为“20世纪全球十大灾难之一”。

今天小编就来分享一下唐山大地震的抗震英雄故事,相信各位读者会有兴趣。

唐山大地震的抗震英雄故事唐山大地震发生后,唐山周边农村田地里的水井都被流沙填满。

为了尽早帮农民恢复农业生产,各地组织了打井队来到唐山进行打井作业。

1976年8月下旬,卢金川和工友们作为石家庄抗震救灾打井队的成员,进入唐山滦南县,四个月的时间里为村民们打下了二十多口井。

抗震故事①深情回忆打井队三班倒加速打井进程当年23岁的卢金川是石家庄郊区水电管理站的打井工人。

1976年8月中旬,管理站接到通知,要求所有打井分队完成手上的工作之后,不要再接新活,全部回到水电管理站检修机器。

之后卢金川才知道,唐山周边县里的农田水井已全被流沙淤满,郊区水电管理站打井队的工人们将组成石家庄抗震救灾打井队赶往唐山。

因为唐山当地电力还未完全恢复,水电管理站让厂家专门加工了几台大马力柴油机,供打井使用。

8月20日前后,卢金川和石家庄郊区水电管理站的100余名工友带上7台钻机出发了。

到达天津芦台时,卢金川才开始看到地震带来的破坏景象,但这种破坏也仅限于墙壁倒塌、路面裂缝。

等到达天津市区,这些刚刚20岁出头的小伙子们彻底呆住了。

虽然先前有心理准备,但谁都没有想到情况会这么严重:没有一座完好的楼房,断壁残垣,惨不忍睹。

绕过唐山到达滦南县,卢金川和工友们的心情才慢慢平复下来。

由于农村都是平房,受灾程度远比市区轻。

来不及休整,几位工人提出先去地里的水井查看一下,看是否可以维修。

很快他们回来了,检查结果是水井全部被流沙填满,只能重新打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唐山大地震的抗震英雄小故事
唐山大地震发生后,唐山周边农村田地里的水井都被流沙填满。

为了
尽早帮农民恢复农业生产,各地组织了打井队来到唐山实行打井作业。

1976年8月下旬,卢金川和工友们作为石家庄抗震救灾打井队的成员,进入唐山滦南县,四个月的时间里为村民们打下了二十多口井。

抗震故事①
深情回忆
打井队三班倒加速打井进程
当年23岁的卢金川是石家庄郊区水电管理站的打井工人。

1976年
8月中旬,管理站接到通知,要求所有打井分队完成手上的工作之后,不要再接新活,全部回到水电管理站检修机器。

之后卢金川才知道,
唐山周边县里的农田水井已全被流沙淤满,郊区水电管理站打井队的
工人们将组成石家庄抗震救灾打井队赶往唐山。

因为唐山当地电力还
未完全恢复,水电管理站让厂家专门加工了几台大马力柴油机,供打
井使用。

8月20日前后,卢金川和石家庄郊区水电管理站的100余名工友
带上7台钻机出发了。

到达天津芦台时,卢金川才开始看到地震带来
的破坏景象,但这种破坏也仅限于墙壁倒塌、路面裂缝。

等到达天津
市区,这些刚刚20岁出头的小伙子们彻底呆住了。

虽然先前有心理准备,但谁都没有想到情况会这么严重:没有一座完好的楼房,断壁残垣,惨不忍睹。

绕过唐山到达滦南县,卢金川和工友们的心情才慢慢平复下来。

因为农村都是平房,受灾水准远比市区轻。

来不及休整,几位工人提
出先去地里的水井查看一下,看是否能够维修。

很快他们回来了,检
查结果是水井全部被流沙填满,只能重新打井。

住宿还没安排好,作为7分队的机长,卢金川带头叫工人们开工。

之前在石家庄打井时,井深基本上四五十米,但滦南县却要打一百米
左右深。

打井队实行三班倒,尽快加速施工进程。

一个星期后,卢金川的7分队打出了石家庄抗震救灾打井队的第
一口井。

天气渐冷两件棉衣全队轮流穿
8月份出发时,大家并不知道要在唐山滦南待多久,卢金川和工友们只带了几件薄衣。

到了10月下旬,晚上的气温越来越低。

即使白天
在抗震棚里,也要捂着被子,需要在夜间施工的工人们只能咬牙坚持。

当地村民得知情况后,给打井队送来2件救灾棉大衣。

在那种特殊情
况下,这两件棉大衣尤为珍贵。

之后,两件大衣成了整个打井队夜间
作业的专用衣服。

又过了一段时间,工人们实在扛不住了,大家便商量着每个分队
出一个人回石家庄,挨个通知工人们的家里准备棉服。

那个时候几乎
每家都没有电话,回到石家庄负责通知的人,只能跑遍工友的家去通知。

几天后,工人们终于穿上了从家里运过来的温暖棉服。

卢金川一直是家里的顶梁柱,去唐山打井之前,家里正在给他盖
结婚用的新房。

可他一走就是四个多月,盖房的一切琐事都压在了父
亲肩上。

在唐山的日子,就连做梦卢金川都在想着父亲,想着家里盖
房是否顺利。

幸运的是,卢金川当时的女朋友,也就是现在的老伴儿,只要有时间就去帮忙,帮卢金川的父母分担了很多活儿,也让卢金川
的内心少了一些惦念。

1977年元旦过后,这支石家庄抗震救灾打井队回到了石家庄,共
打下20多口井,卢金川的7分队被评为英雄钻井队。

唐山情节
卢金川:从唐山回到石家庄后,单位给我们每个参加过抗震救灾
打井的工人发了一套杯子,上面印着“赴唐抗震救灾留念”,我老伴
儿一直保管到现在,舍不得扔,因为是很有意义的纪念。

那四个月对
我来说是一笔宝贵财富,这四十年里,每当遇到困难我都不怕,因为
没有什么事比那个时候还困难。

前些年一直忙工作,退休后很怀念那段团结奋斗的日子。

2014年,我和当时负责使用柴油机的三个工友打算去滦南看看,可走到天津车
就坏了,没办法,只能凑合着把车开了回来。

还想再去我们以前打井
的村子看看,看看村里的变化,看看村民们,岁数越大越想念。

祝福唐山
卢金川:唐山,滦南,是我这些年来心底里一直记挂的地方,祝
唐山发展越来越好,祝老百姓们幸福安康。

抗震故事②
给唐山送圆珠笔,过程惊险又感人
当年唐山大地震发生后,全国各地给唐山送去了很多救援物资。

其中有一家上海的工厂在震后3天内赶制出了几十万支圆珠笔,每支
笔上都写有“唐山丰南抗震救灾留念”。

这几十万支笔作为抗震物资
被分批从上海运往北京机场。

为了尽快运到震区,当时在石家庄一家
医药公司当职员的刘永泰,被省委领导点名将这批物资运送到唐山。

1976年8月1日早上5点,刘永泰和同事们先到达了北京机场,
把第一批飞机上的六十几箱圆珠笔装上2吨的货车,马不停蹄奔赴唐山。

因为地震,去往唐山的路况很不好,路上时不时会有石头出现。

当刘永泰的货车开到山河县境内时,司机没看到路中间有一块大石头,“如果轧上去对货车的破坏会很大”,司机就赶紧猛打方向盘,不料
车却突然失去控制,翻车了,车上装的圆珠笔也全都掉到了河里。


后车也整个翻了过来,变成了轮子朝上。

当时路边的村民们看到翻车了,就自发组织人过来帮忙。

刘永泰
和同事也从满是玻璃碴子的车窗里爬了出来。

很多村民齐心协力把货
车翻了过来,直到这时,刘永泰才看到货车的损坏情况,玻璃全碎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