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心理物理学方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主要工作:①感觉阈限的测定;②阈上感觉的量化。
➢ 20世纪中叶,史蒂文斯定律和信号检测论的同时 诞生,标志心理物理学的发展进入新阶段。(现
代心理物理学)
引言:什么是心理物理法
▪ 二、心理物理学研究中的变量简介
➢ 自变量:某种感觉的适宜刺激在量上的属性。
➢ 因变量:被试对刺激所做的反应。
①只有一个刺激的实验(如,绝对阈限):“信号存 在”或“信号不存在”[通常只报告两种反应],等。
1. 选择好刺激系列和反应系列。[涉及“自变量”] 2. 要尽量简化被试对刺激所作的反应。[涉及“因变量”] 3. 测定的次数要多些。
➢ 针对下述的三种方法,学习者应特别注意其中的 实验程序和实验结果的统计处理。
第一节 极限法 P50
➢ 极限法(limit method)又叫最小变化法(minimalchange method)、序列探索法(method of serial exploration)、最小可觉差法(或最小差异法) (method of least difference)等,是阈限测定的直接 方法。
➢递减时,刺激要从大于阈限的某个强度开始。“+”→“-”
说明:在绝对阈限测定中,“+”正反应是指与事实相符 的反应,“-”负反应是指与事实不符的反应。
<注意> “闪光融合”实验的特别:频率低时报告“闪光” 为正反应,频率高时报告“连续光”为负反应。因此, 递增系列反而是频率降低,递减系列反而是频率升高! (虽然这个“注意”不影响绝对阈限测定结果,但 影响“误差检验结果的解释”)
各系列所得阈限的总平均数即为该次实验所测定的 绝对阈限。(P51第一种计算方法)
➢<再次注意> “闪光融合”实验的特别之处。(闪光融合频
率高反而是绝对阈限低,相应的感觉感受性高!)
第一节 极限法
▪ 一、绝对阈限的测定
➢ 4、误差及其控制
⑴常误(constant error):在测定阈限的过程中经常 起作用,以致使测定结果产生一定倾向的误差(属 于“系统误差”)。 P77
➢一般应选10到20个强度水平。(结合表2-2)
第一节 极限法
▪ 一、绝对阈限的测定
➢ 1、自变量
⑵为了避免被试形成定势,每次呈现刺激的起点不 应固定不变,Fra Baidu bibliotek是随机变化。
⑶为了使测定的阈限准确,一般递增和递减刺激系 列要分别测定50次左右,刺激由主试操纵。
第一节 极限法
▪ 一、绝对阈限的测定
别量。(又称“最小可觉差”) ➢ 绝对阈限(操作定义):有50%的实验次数能引起
积极反应的那个刺激量。 ➢ 差别阈限(操作定义):有50%的实验次数能引起
差别感觉的那个刺激差别量。
➢ [课外自习] 阈限的性质(三个理论)、韦伯定律
引言:什么是心理物理学
▪ 专题:阈限
➢ 阈限测定实验的三个明显特点:
⑵递增序列中,被试从“无-”直到第一次报告“有+” 时,这一系列就停止;递减中被试从“有+”直到第 一次报告“无-”时,这一系列就停止。然后再进行 下一个系列。
第一节 极限法
▪ 一、绝对阈限的测定
➢ 3、阈限的计算(见表2-2)
在一个刺激系列中,被试报告“有+”和“无-”这两 个报告相应的两个刺激强度的中点(即转折点)就是 该系列的阈限。
➢即,↑—期望↘/习惯↗;↓-期望↗/习惯↘。
(两者只可存在一种)
第一节 极限法
▪ 一、绝对阈限的测定
➢ 4、误差及其控制
⑶练习误差和疲劳误差
[结合“感受性”来理解]
➢练习误差是由于实验的多次重复,被试逐渐熟悉了 实验情景,对实验产生了兴趣和学习效果,而导致 反应速度加快和准确性逐步提高的一种系统误差。
➢ 特点:将刺激按递增或递减系列的方式,以间隔 相等的小步变化,寻求从一种反应到另一种反应 (是否觉察)的瞬时转折点(即阈限的位置)。
第一节 极限法
▪ 一、绝对阈限的测定
➢ 1、自变量
⑴刺激系列,分为递增和递减两种 ,按ABBA设计 交替呈现。
➢递增时,刺激要从阈限以下的某个强度开始。“-”→“+”
②对两个刺激进行比较的实验(如,差别阈限):做 出两者在程度上的判断(大于、小于、等于)[通常 可报告三种反应],等。
➢ 控制变量:练习效应、疲劳效应、被试的意愿情 绪,等。
引言:什么是心理物理学
▪ 专题:阈限 P46
➢ 绝对阈限:那种刚刚能觉察到的最小刺激量。 ➢ 差别阈限:那种刚刚能觉察出两个刺激的最小差
➢疲劳误差是由于实验的多次重复,被试受到随实验 进程而产生的疲倦或厌烦情绪的影响,以致其反应 速度减慢和准确性逐步降低的一种系统误差。
➢在“差别阈限”测定中,常误的计算:CE = PSE – St, 即主观相等点与标准刺激之差。
➢习惯误差或期望误差:极限法所特有的误差。 ➢练习误差和疲劳误差:实验进行多次易产生的误差。
➢空间误差或时序误差:测“差别阈限”对两刺激进行 比较时存在的误差。
➢动作误差:平均差误法(调整法)易产生的误差。
➢ 2、因变量(反应变量)
⑴要求被试以口头报告方式表达。
➢被试感觉有积极反应(有感觉、正确反应),就报告 “有”。(数据记录为“+”)
➢被试感觉无积极反应(感觉不到、错误反应),就报告 “无”。(数据记录为“-”)
➢当被试在这两类判断中“说不准”时,要求猜测选定, 不能放弃(迫选),或数据记录为“?”
第一节 极限法
▪ 一、绝对阈限的测定
➢ 4、误差及其控制
⑵习惯误差或期望误差 P52
➢被试习惯于前面几次刺激的这种感觉所导致的误差 叫作习惯误差。(递增系列中被试实际已有积极反 应却仍坚持报告“无-”,以致阈限偏高;递减中 已无积极反应仍报告“有+”,以致阈限偏低。)
➢被试期待转折点尽快到来的这种感觉所导致的误差 叫作期望误差。(递增系列中被试实际尚无积极反 应却提前报告“有+”,以致阈限偏低;递减中尚 有积极反应却报告“无-”,以致阈限偏高。)
第三章 传统的心理物理学方法
引言: 什么是心理物理学 第一节 极限法 第二节 平均差误法 第三节 恒定刺激法
引言:什么是心理物理学
➢ 定义:研究心理量和物理量之间关系的科学。
物理量——对身体各感官的刺激。 心理量——各种感觉或主观印象。
▪ 一、心理物理学的发展
➢ 1860年,费希纳著《心理物理学纲要》,标志心 理物理学的诞生。(传统心理物理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