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社会生活的变迁》说课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时期社会生活的变迁》说课稿
首先是教材分析。说本课在此册书中的地位:本课作为本册书的最后一课,因为不涉及本册书如外交事业、国防、科技等专题性内容,容易被忽略,但从本课所要表达的主题:改革开放这一伟大决策带来了中国人们生活方式的巨大变化,改革开放促进了生产力发展水平的极大提高、促进了社会经济方式的极大改变这一角度而言,本课对于学生了解改革开放伟大决策的意义、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来讲又尤为重要。因此,将本课作为一个重点课。说本课的作用:总结归纳改革开放以来人们的生活的重大变化,让学生从现实生活角度列举实例去切身体会这种变化既是本课的特色也是本课的作用。
二说本课的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掌握:在改革开放前后,人们在衣、食、住、行方面的不同,以及在就业制度、社会保障体系方面的变化。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认识:改革开放后,人们在衣食住行用等方面都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巨大变化,从中理解这是社会的进步,也是改革开放政策的胜利。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认识:实行能者上岗,就业制度的改革,打破“铁饭碗”并不是社会就业制度的倒退,而是社会进步的要求,是人才竞争的需要。
过程与方法: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认识到:我国为使下岗职工的基本生活得到保障和实现再就业,已逐步建立和完善了社会保障制度,而医疗保险制度改革是国家尽最大努力保障国有企业和职工双重利益、是适应社会发展和需要的一种社会保障制度。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认识到:是改革开放使人们在社会生活方式上产生了前所未有的巨大变化。培养学生用数字、数据、图片、图像等资料分析对比的能力,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并培养学生的历史发展观、进步观。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客观地评价我国的就业制度和医疗保险制度,从而培养学生辩证思维能力。
三说教学重点和难点。本课主要是介绍在改革开放前后,人们在衣、食、住、行及在就业制度、社会保障体系方面的显著不同,从中体会改革开放政策给人们的生活带来的巨大变化。重点:在改革开放后,人们在衣、食、住、行方面的变化。难点:对改革开放后就业制度和社会保障体系的把握。
四说教学流程。导入:针对授课对象是我市学生,以自己所制作的新中国成
立后乌鲁木齐地区具体变化的真实照片为主,由点到面,也选取了北京及祖国其它地区的发展变化的纪实影像来展示这种生活的变化。提出问题:你看完短片有何感想。设计意图:给课堂增亮点,瞬间拉近学生与历史课堂的距离,有亲切感,减轻大赛课给学生的压力感,引发学生兴趣,避开乏味的导课并创设历史情境、直接进入课堂。
展示一组照片,学生活动:你来猜猜看这些照片分别反映什么时期人们服饰的照片。学生争先恐后地回答。设计意图:选取本校学生真实照片,如穿校服在校门口的、在本校艺术节上青春活力的服饰也登上舞台等等照片。进一步给学生以亲切感、拉近距离,也引导学生得出“服饰的变化也反映了人们思想观念的变化”这一结论。直观展现人们服饰的变化,视觉教学。通过这样组一旧时侯的照片和一现在的照片的这样的对比,从而突破了教学重点:了解人们服饰方面的变化。穿插教材中的照片,不遗漏知识点。
轻松引导出:改革开放前后人们衣着的特点是什么。填写表格,明确答案。提出问题:为何有这种变化?促使学生阅读教材找答案,符合现在强调的“回归课本”,这也做到了深入浅出教材,突破了教学重点。
有了对服饰变化的学习过程,学生已经形成了了解掌握人们生活方式变化某一方面的基本思路。将课堂交给学生:将学生分为三个小组,分别为“自主学习改革开放前后人们饮食、居住、出行有哪些变化”的小组。即食、住、行小组。分别给每组以调查问卷。设计意图:挖掘教材,对课本浅白、短少的正文做以贴合实际生活的补充,符合“少教多学”的理念。让学生自己找变化,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作用,符合本课特色。而且配合以调查问卷给出的具体题目,避免了学生在分组合作时“找不出什么、没什么可谈”。同时,加强了学生团队合作、培养了其自主学习的理念。在分组合作之后又选出本组中的“小记者”来报道采访内容。培养了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切实做到调动学生积极性,学生互动、有针对性地培养学生。现场还可采访年长的听课老师,减轻学生在课堂当中的拘谨感,活跃课堂气氛。
小结之后根据课堂实际情况让学生自己一边播放幻灯片一边总结。设计意图:进一步体现课堂中学生的主体作用,补充以资料图片,让学生产生直观印象,从而突破教学重点。
教师穿插介绍曾经在计划经济体制之下“凭票证购买”的小故事,吸引学生。提出问题:为什么过去是“凭票证购买”?启发学生思考,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让其不光知道“是什么”还知道“为什么”。同时也做到了不遗漏知识点。
通过孩子的发言、照片的展示、对问题的思考,总结归纳改革开放前后人们饮食方面的变化。提出问题:喜中有忧的是什么?你有什么方法来解决?设计意图:实现了让学生阅读课本又具有自己的思考,学生结合现实生活畅所欲言,拓宽了思维、培养了辩证看待历史现象的能力,提高了分析问题的层面,真正体现了“学习历史从而指导现实生活”这一理念。调动学生积极性的同时渗透了教学内容、突破了教学重点。
以下是和学习人们服饰、饮食方面变化相同的方式。学生总结、列表格对比、探讨“喜中掺忧”的是什么、你认为该如何解决。设计意图同上。
做总结表格,明确答案。论从史出。用具体变化、实际数据说明到20世纪末,我国在整体上进入了小康社会。充分体现出授课时注重条理清晰、层次分明,结构完整。突破重点。培养学生历史发展观,客观学习历史史实。
过渡语:为了在将来拥有较高幸福指数的美好生活,同学们肯定关心的是自己将来的就业制度是什么样。自然进入了教材第二个子目的学习。学生阅读教材给出答案。设计意图:始终注重“少教多学”,将知识点清晰化、条理化便于学生记忆。深入浅出教学难点:把握改革开放后就业制度的变化。针对“铁饭碗要不要打破”来谈自己的想法,从而理解了优胜劣汰是社会发展的趋势和需要,便于理解持证上岗、培训、招聘。适时鼓励学生要发奋学习全面发展并有一技之长适应社会发展需要,达到历史课堂情感教育、树立学生正确的人生观的目的。
立意全课主题:60余年,光辉岁月弹指挥间,60余年,中华大地日新月异。原因何在?在学生总结归纳后明确:得益于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学生至此已经从现象看到本质。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的教学目标突破。
过渡语:优胜劣汰是社会发展的趋势和需要,社会主义国家必须走共同富裕的道路。应该怎样帮助那些改革过程中社会上的“弱势群体”?设计意图:1.指导学生阅读教材,疏理知识点。2.和曾经学过的我国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相联系,明白历史发展的来龙去脉,培养学生学习历史的“通感”。3.培养学生爱国意识,必须体现历史课堂情感教育的特殊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