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汽车的通过性和行驶平顺性
汽车理论各章知识点
第一章汽车的动力性1汽车动力性:指汽车在良好路面上直线行驶时由汽车受到的纵向外力决定的、所能达到的平均行驶速度。
2汽车动力性主要由三方面指标来评定:1)汽车的最高车速µamax:是指在水平良好的路面(混凝土或沥青)上汽车能达到的最高行驶车速2)汽车的加速时间t:表示汽车的加速能力。
常用原地起步加速时间与超车加速时间来表明汽车的加速能力原地起步加速时间指汽车由Ⅰ挡或Ⅱ挡起步,并以最大的加速强度(包括选择恰当的换挡时机)逐步换至最高挡后到某一预定的距离或车速所需的时间。
超车加速时间指用最高档或次高挡由某一较低车速权利加速至某一高速所需的时间3)汽车的最大爬坡度ⅰmax:是指Ⅰ挡最大爬坡度。
汽车的上坡能力实用满载(或某一载质量)时汽车在良好路面上的最大爬坡度ⅰmax表示的。
3汽车的驱动力:地面对驱动轮的反作用力Ft(方向与Fo相反)即是驱动汽车的外力,此外力称为汽车的驱动力。
4汽车驱动力公式Ft=5汽车驱动力图6汽车的行驶阻力的分类1)滚动阻力Ff2)空气阻力Fw(汽车直线行驶时受到的空气作用力在行驶方向上的分力)空气阻力分为压力阻力与摩擦阻力两部分压力阻力又分为四部分:形状阻力、干扰阻力、内循环阻力、诱导阻力3)坡度阻力Fi(汽车重力沿坡道的分力表现为汽车的坡度阻力)道路阻力:由于坡度阻力和滚动阻力均属于与道路有关的阻力,而且均与汽车重力成正比,故可以把这两种阻力合在一起称作道路阻力4)加速阻力Fj(汽车加速行驶时,需要克服其质量加速运动时的惯性力)7汽车行驶方程式Ft=Ff+Fw+Fi+Fj (N)Ff=Wf f-滚动阻力系数 W-车轮负荷Fw=C D Au a²/21.15 C D-空气阻力系数A-迎风面积m²u a-汽车行驶速度km/hFi=Gsinα G-汽车重力Fj=δm d u/d t δ-汽车旋转质量换算系数 m-汽车质量kg d u/d t 行驶加速度m/s²第二章汽车的燃油经济性1汽车的燃油经济性:在保证动力性的条件下,汽车以尽量少的油消耗量经济行驶的能力2汽车燃油经济性的评价指标:汽车的燃油经济性常用一定运行工况下汽车行驶百公里的燃油消耗量或一定燃油量能使汽车行驶的里程来衡量。
汽车通过性和平顺性
汽车通过性和汽车平顺性
6.1 汽车通过性 6.2 汽车行驶平顺性
1/106
汽车使用性能的主要指标——越野性、机动性
和稳定性
1)汽车最低离地间隙 1)纵向倾覆
2)接近角何离去角
3)纵向通过半径和最小转弯半径 4)前后轴荷分配 5)轮胎花纹及尺寸 6)轮胎对地面的单位压力
2)横向倾覆
7)前后轮辙重合度
③车辆接地比压 指车轮对地面的单位压力。
此参数的具体意义体现在哪里? 汽车宽胎与窄胎相比有什么优点?
20/106
三、汽车倾覆失效
汽车在侧坡上直线
行驶时,当坡度大到使
重力通过一侧车轮接地 中心,而另一侧车轮上 的地面法向反作用力等 于零时,为汽车将发生
侧翻的临界值。
利用什么条件判断倾覆?
21/106
rms-加速度均方根值
47/106
48/106
暴露界限:当人体承受的振动强度在此界限内,将
保持人的健康或安全。它作为人体可承受振动量的
上限。
疲劳-工效降低界限 TFD :当人承受的振动强度在
此界限内时,能准确灵敏地反应,正常地进行驾驶。
它与保持工作效率有关。
舒适-降低界限 TCD :在此界限之内,人体对所暴
GB F jl hg 2
静态分量为何 相等? 载荷转移?
假设左侧车轮达到极限状态,即:
va max
有哪些影响因素?
6.48 gBR (km / h) hg
29/106
四、影响汽车通过性的因素
1、汽车的最大单位驱动力
Ttqig i0T Fx max ( ) max G Gr
可以通过哪些方式 和方法实现? 30/106
项目五 汽车的通过性和平顺性
(2)顶起失效:车辆前端或尾部触 及地面而不能通过的现象。
(4)几何参数:最小离地间隙、横向通过半 径、纵向通过半径、接近角、离去角等。
二、牵引支承通过性 指车辆能顺利通过松软 土壤、沙漠、雪地、冰面、沼泽等地面的能 力。
任务一 汽车的通过性
汽车的通过性(越野性)是指它在一定载质 量下能以足够高的平均车速通过各种坏路 和无路地带(如松软地面、凸凹不平地面 等)及各种障碍(如陡坡、侧坡、壕沟、台 阶、灌木丛、水障等)的能力。
汽车通过性可分为轮廓通过性和牵引支承 通过性。
一、轮廓通过性 表征车辆通过坎坷不平路段 和障碍(如陡坡、侧坡、台阶、壕沟等)的 能力。主要概念如下。
车辆支承通过性的主要评价指标包括附着质 量、附着系数及车辆接地比压。
附着质量是指轮式车辆驱动轴载质量,车辆 附着质量与总质量之比,称为附着质量系 数。
三、汽车的倾覆失效
越野汽车在通过障碍时,过大的侧坡或纵坡 会导致汽车倾覆失效。汽车在侧坡上直线行 驶时,当坡度大到使重力通过一侧车轮接地 中心,而另一侧车轮的地面法向反作用力等 于零时,则汽车将发生侧翻。
汽车的平顺性影响“ 人-汽车”系统的操纵 稳定性以及行驶安全性。
一、平顺性的评价指标
平顺性主要靠主观感觉判断。
国际标准ISO 2631,以短时间简谐振动的实验 结果为基础。ISO 2631用加速度均方根值给出了 1~80Hz振动频率范围内人体对振动反应的三个不 同界限。
(1)暴露界限:当人体承受的振动强度在此界限内, 将保持人的健康或安全。它作为人体可承受振动量 的上限。
(2)疲劳-工效降低界限:当人承受的振动强 度在此界限内时,能准确灵敏地反应,正常地进行 驾驶。它与保持人的工作效能有关。
平顺性和通过性及其评价指标11
1、汽车行驶平顺性平顺性是指汽车在一般行驶速度范围内行驶时,避免因汽车在行驶过程中所产生的振动和冲击使人感到不舒服、疲劳、甚至损害健康,或者使货物损坏的性能。
由于行驶平顺性主要是根据成员的舒适程度来评价,所以有称为乘坐舒适性。
汽车行驶平顺性评价方法,是根据人体对震动的生理反应,以及对货物完整性的影响制定的,并用震动的物理量,如频率、振幅、加速度等作为行驶平顺性的评价指标。
车身震动的固有频率应为人体所习惯的步行时,身体上、下运动的频率,它约为60—80次∕秒(1—1.6Hz),所以,车身振动加速度的极限值应低于0.6—0.7g。
人体是一个复杂的振动系统,大量的试验资料表明,人体包括心脏、胃部在内的胸腹系统,在垂直振动4—8Hz、水平振动1—2Hz范围内会出现明显的共振,这就是人体对振动最敏感的频率范围。
国际标准(ISO2631)对人体承受的振动加速度划分出3种不同的感觉界限;《1》暴露极限;振动加速度值在这个极限以下,人能保持健康或安全,这个极限作为能够承受的上限。
《2》疲劳降低工作效率界限;振动加速度在这个界限以下,能保证驾驶员正常地驾驶车辆,不至太疲劳和使工作效率降低。
《3》舒适降低界限;振动加速度在此界限时,能在车上进行吃、读、写等动作,超过此界限会降低舒适性。
2,汽车的通过性是指汽车在一定载质量下能以足够高的平均车速通过各种坏路及无路地带和克服各种障碍的能力。
(1)轮廓通过性。
由于汽车与地面间的间隙不足而被地面托住,无法通过的情况,称为间隙失效。
当车辆中间底部的零件碰到地面而被顶住时,称为顶起失效。
当车辆前端或尾部触及地面而不能通过时,则分别称为触头失效和托尾失效。
汽车通过性的几何参数包括最小离地间隙、纵向通过角、接近角、离去角、最小转弯直径等。
(2)支撑通过性《1》牵引系数TC;单位车重的挂钩牵引力(净牵引力)挂钩牵引力表明汽车在松软地面上加速、爬坡、克服道路不平的阻力或牵引其他车辆的能力。
《机动车理论》知识点归纳
《汽车理论》知识点全总结第一部分:填空题第一章.汽车的动力性1.从获得尽可能高的平均行驶速度的观点出发,汽车的动力性指标主要是:(1)汽车的最高车速Umax(2)汽车的加速时间t(3)汽车的最大爬坡度imax。
2.常用原地起步加速时间和超车加速时间来表明汽车的加速性能。
3.汽车在良好路面的行驶阻力有:滚动阻力,空气阻力,坡道阻力,加速阻力。
4.汽车的驱动力系数是驱动力与径向载荷之比。
5.汽车动力因数D=Ψ+δdu/g dt。
6.汽车行驶的总阻力可表示为:∑F=Ff+Fw+Fj+Fi 。
其中,主要由轮胎变形所产生的阻力称:滚动阻力。
7.汽车加速时产生的惯性阻力是由:平移质量和旋转质量对应的惯性力组成。
8.附着率是指:汽车直线行驶状况下,充分发挥驱动力作用时要求的最低地面附着系数。
9.汽车行驶时,地面对驱动轮的切向反作用力不应小于滚动阻力、加速阻力与坡道阻力之和,同时也不可能大于驱动轮法向反作用力与附着系数的乘积。
第二章.汽车的燃油经济性1.国际上常用的燃油经济性评价方法主要有两种:即以欧洲为代表的百公里燃油消耗量和以美国为代表的每加仑燃油所行驶的距离。
2.评价汽车燃油经济性的循环工况一般包括:等速行驶,加速、减速和怠速停车多种情况。
3.货车采用拖挂运输可以降低燃油消耗量,主要原因有两个:(1)带挂车后阻力增加,发动机的负荷率增加,使燃油消耗率b下降(2)汽车列车的质量利用系数(即装载质量与整车整备质量之比)较大。
4.从结构方面提高汽车的燃油经济性的措施有:缩减轿车尺寸和减轻质量、提高发动机经济性、适当增加传动系传动比和改善汽车外形与轮胎。
5.发动机的燃油消耗率,一方面取决于发动机的种类、设计制造水平;另一方面又与汽车行驶时发动机的负荷率有关。
6.等速百公里油耗正比于等速行驶时的行驶阻力与燃油消耗率,反比于传动效率。
7.混合动力电动汽车有:串联式,并联式和混联式三种结构形式。
第三章.汽车动力装置参数的选定1.汽车动力装置参数系指:发动机的功率和传动系的传动比;它们对汽车的动力性和燃油经济性有很大影响。
汽车的通过性和平顺性
)max
iR — 分动器传动比
增大发动机扭矩、提高传动系统的传动比、限制载荷
通过性好。
2. 最低稳定车速
行驶车速低 车轮滑转的可能性小
通过性好。
也可按照发动机的最低稳定转速计算最低稳定行驶车速
va min
0.377
ne minr igiR i0
二、影响汽车通过性的因素
3. 汽车轮胎
车轮对汽车通过性有决定性影响。必须正确选择轮胎花纹、结构参数、轮胎气压、前 后轮距、车轮的接地比压、从动轮和驱动轮等,使附着力较大。 (1)轮胎花纹 对附着系数影响很大,应正确地选择轮胎花纹。
①前轮越障能力 (hw/r)随结构参数L/r的增加而减少; 当L1/L增加时,(hw/r)可以显著提高,甚至可使车轮爬上高度大于半径的 台阶。
②后轮越障能力
长轴距、前轴负荷大的汽车( L1/L 较小),后轮越过台阶的能力大于前轮; 结构参数L/r较大时,可改善后轮越过台阶的能力(与轴荷分配无关)。
二、影响汽车通过性的因素
侧滑的临界条件:
1(G cos ) G sin tan 1 m ax arctan1
式中,1— 侧向附着系数
侧滑和侧翻哪一种更危险?
宁可侧滑,避免侧翻
max m ax
即
B 2hg
1
3.汽车在良好道路上高速曲线行驶不发生侧翻的最大车速
转向时
①侧向惯性力
Fjl
G 12.96g
va2 R
在侧向力的作用下,开始发生侧滑的临界条件:
Fy 1 FZ
Gva2 12.96gR
1G
汽车不侧滑的最大允许车速为:
vm ax 12.96gR1
特别说明:与汽车的质心高度和轮距无关,但与转向半径有关
第六章-平顺性与第七章-通过性
第六章汽车制动性 - 第七章汽车通过性一、名词解释1.汽车的行驶平顺性:保持汽车行驶过程中乘员所处的振动环境具有一定舒适程度,并保持货物完好无损的性能。
2.轴加权系数:对不同方向振动,人体敏感度不一样,用轴加权系数描述这种敏感度。
3.频率加权系数:对不同频率的振动,人体敏感度也不一样,用频率加权函数w(f) 描述这种敏感度。
4.路面不平度函数:路面相对基准平面的高度,沿道路走向长度的变化称为路面不平度函数。
5.汽车的通过性:指汽车能以足够高的平均车速通过各种坏路和无路地带(如松软地面、凹凸不平地面等)及各种障碍(如陡坡、侧坡、壕沟、台阶、灌木丛、水障等)的能力。
6.牵引系数TC:单位车重的挂钩牵引力。
7.牵引效率TE:驱动轮输出功率与输入功率之比。
8.燃油利用指数E f:单位燃油消耗所输出的功。
9.间隙失效:由于汽车与地面间的间隙不足而被地面拖住,无法通过的现象。
10.顶起失效:当车辆中间底部的零件碰到地面而被顶住时。
11.触头失效 : 当车辆前端触及地面不能通过时。
12.托尾失效:当车辆尾部触及地面不能通过时。
13.最小离地间隙:汽车满载,静止时,支承平面与汽车上的中间区域(0.8b范围内)最低点之间的距离。
14.接近角:汽车满载,静止时,前端突出点向前轮所引切线与地面间的夹角。
15.离去角:汽车满载,静止时,后端突出点向后轮所引切线与地面间的夹角。
16.最小转弯直径:当转向盘转到极限位置,汽车以最低稳定车速转向行驶时,外侧转向轮的中心平面在支承平面上滚过的轨迹圆直径。
二、填空1、汽车平顺性有两种评价方法:一是根据乘员舒适程度评价,二是根据汽车振动系统及其评价指标评价2、根据地面对汽车通过性影响的原因,汽车的通过性分为支承通过性和几何通过性。
3、影响汽车通过性的主要因素有:汽车的支承-牵引参数和几何参数;也与汽车的其它使用性能,如动力性、平顺性、机动性、稳定性及视野性有关。
4、汽车的通过性主要取决于地面的物理性质及汽车的结构参数和几何参数。
7第七章 汽车的行驶平顺性和通过性
第二节 汽车的通过性
(5)最小转弯直径和内轮差 最小转弯直径dH(m)指转向 盘向左或向右转到极限位置,汽车以最低稳定车速转 向行驶时,车辆外转向轮印迹中心在其支承面上的轨 迹圆直径中的较大者,表征汽车在最小面积内的回转 能力和通过狭窄弯曲地带或绕过障碍物的能力。 (6)转弯通道圆 转向盘转至极限位置,汽车以最低稳 定车速转向行驶时,车辆所有点在车辆支承平面上的 投影均位于圆外的最大内圆称为转弯通道内圆;包含 车辆所有点在车辆支承平面上的投影均位于圆内的最 小外圆称为转弯通道外圆。
第二节 汽车的通过性
(2)悬架 装用非独立悬架多轴驱动的越野汽车通过坎 坷不平地面时,常会引起某个驱动车轮的垂直载荷大 幅度减小,乃至离开地面而悬空,使驱动车轮失去与 地面的附着而影响通过性。 2.传动系结构 (1)副变速器和分动器 越野汽车传动系中增设了副变 速器,或使分动器具有低档,可以增大总传动比,获 得足够大的驱动力;同时,可使汽车能在极低的速度 下稳定行驶,减轻对土壤的剪切破坏,提高附着力。
10BW4
主编
第七章 汽车的行驶平顺性和通过性 第八章 汽车的环保性 第九章 汽车的质量利用和
第七章 汽车的行驶平顺性和通过性
第七章 汽车的行驶平顺性和通过性
第一节 汽车行驶平顺性 第二节 汽车的通过性
第一节 汽车行驶平顺性
第一节 汽车行驶平顺性
一、汽车行驶平顺性的概念 二、汽车行驶平顺性的评价 1.汽车振动及其传递途径 2.人体对振动的反应
第二节 汽车的通过性
(3)车轮接地比压 车轮接地比压p(kPa)指车轮对地面的 单位压力。 二、汽车的倾覆失效 1.汽车纵向倾覆
图7-7 汽车在纵向坡道上等速行驶时的受力图
第二节 汽车的通过性
汽车理论》知识点最新全总结
汽车理论》知识点最新全总结汽车理论》知识点全总结第一部分:填空题第一章:汽车的动力性1.汽车的动力性指标主要是汽车的最高车速Umax、汽车的加速时间t和汽车的最大爬坡度imax,从获得尽可能高的平均行驶速度的观点出发。
2.常用原地起步加速时间和超车加速时间来表明汽车的加速性能。
3.汽车在良好路面的行驶阻力包括滚动阻力、空气阻力、坡道阻力和加速阻力。
4.汽车的驱动力系数是驱动力与径向载荷之比。
5.汽车动力因数D=Ψ+δdu/g dt。
6.汽车行驶的总阻力可表示为:∑F=Ff+Fw+Fj+Fi,其中滚动阻力是主要由轮胎变形所产生的阻力。
7.汽车加速时产生的惯性阻力是由平移质量和旋转质量对应的惯性力组成。
8.附着率是指汽车直线行驶状况下,充分发挥驱动力作用时要求的最低地面附着系数。
9.汽车行驶时,地面对驱动轮的切向反作用力不应小于滚动阻力、加速阻力与坡道阻力之和,同时也不可能大于驱动轮法向反作用力与附着系数的乘积。
10.当车速达到某一临界车速时,滚动阻力迅速增长,此时轮胎发生驻波现象。
第二章:汽车的燃油经济性1.国际上常用的燃油经济性评价方法主要有两种:以欧洲为代表的百公里燃油消耗量和以美国为代表的每加仑燃油所行驶的距离。
2.评价汽车燃油经济性的循环工况一般包括等速行驶、加速、减速和怠速停车多种情况。
3.货车采用拖挂运输可以降低燃油消耗量,主要原因有两个:带挂车后阻力增加,发动机的负荷率增加,使燃油消耗率b下降;汽车列车的质量利用系数(即装载质量与整车整备质量之比)较大。
4.从结构方面提高汽车的燃油经济性的措施有:缩减轿车尺寸和减轻质量、提高发动机经济性、适当增加传动系传动比和改善汽车外形与轮胎。
5.发动机的燃油消耗率取决于发动机的种类、设计制造水平和汽车行驶时发动机的负荷率。
6.等速百公里油耗正比于等速行驶时的行驶阻力与燃油消耗率,反比于传动效率。
第三章:汽车动力装置参数的选定1.汽车动力装置参数系指发动机的功率和传动系的传动比,它们对汽车的动力性和燃油经济性有很大影响。
汽车理论 第七章 汽车的平顺性
第一节 人体对振动的反应和平顺性的评价
频率加权系数
椅面z 椅面z向:
椅面x,y向和靠背y 椅面x,y向和靠背y向 : x,y向和靠背
靠背x 靠背x向 :
第一节 人体对振动的反应和平顺性的评价
平顺性名词解释(2) 平顺性名词解释
1 2 3、 均方根值 a = 、 ∫ a (t )dt T 0
T
a(t)是测试的加速度时间信号。 是测试的加速度时间信号。 是测试的加速度时间信号
第六章 汽车平顺性
学习目标: 、 学习目标:1、了解汽车舒适性的内容 2、掌握平顺性的评价方法及其影 、 的平顺性: 汽车行驶的平顺性时值汽车在一般行驶速度 范围内行驶时, 范围内行驶时,能保证乘客不致周身振而应 起不舒服和疲劳的感觉, 起不舒服和疲劳的感觉,以及保持所运货物 完整无损的性能。 完整无损的性能。 由于行驶的平顺性主要是根据乘客的舒适程 度来评价,所以又称为乘坐舒适性。 度来评价,所以又称为乘坐舒适性。
1 2 a w (t )dt 4、 4、 加权均方根值 a w = T∫ 0
T
aw(t)是通过频率加权函数滤波网络后得到的加速 是通过频率加权函数滤波网络后得到的加速 度时间信号。频率加权函数。 度时间信号。频率加权函数。
a(t)
频率加权 滤波网络
aw(t)
第一节 人体对振动的反应和平顺性的评价
平顺性评价方法
1、 按加速度加权均方根值评价。样 、 按加速度加权均方根值评价。 本时间T一般取 一般取120s。 本时间 一般取 。 2、同时考虑 个方向 3轴向 s、ys、zs 、同时考虑3个方向 轴向 轴向x 振动的总加权加速度均方根值为: 振动的总加权加速度均方根值为:
2 a v = (1.4a xw ) 2 + (1.4a yw ) 2 + a zw
汽车行驶平顺性和通过性
7.汽车的道路条件
路面不平是汽车行驶振动的主要原因。因此,提 高道路的级别,改善路面质量,减少路面的不平度, 可以减少对汽车的冲击,使汽车的振动强度降低, 从而改善乘坐舒适性,为汽车的高速行驶、高效运 输创造条件。
26
§5-2 汽车通过性
汽车通过性:指汽车在一定的装载质量下,能以足够 高的平均速度通过各种坏路及无路地带和克服各种障 碍的能力。如通过松软地面(土壤、沙漠、雪地、沼 泽)、坎坷不平地段和各种障碍(陡坡、侧坡、壕沟、 台阶、水障)等。
第五章 汽车行驶平顺性和通过性
学习内容:
汽车行驶平顺性 汽车通过性
§5-1 汽车行驶平顺性
汽车行驶平顺性是指汽车在行驶过程中,能保证乘 员在所处的振动环境里具有一定的舒适度,以及保持 所运货物完整无损的性能。它又称为乘座舒适性。
随着人类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汽车的舒适 性要求也越来越高。因此,汽车行驶平顺性是现代高 速、高效率汽车的一个重要性能。
6
人体坐姿受振模型
3个输入点12个轴向振动
7
各轴向频率加权函数(渐进线)
各轴向0.5~80Hz的频率加权函数
8
频率加权函数、轴加权系数
位置
坐标轴名称
频率加权函数
轴加权系数 k
xs
ys
座椅支撑面
zs
rx
ry
rz
xb
靠背
yb
zb
xf
脚
yf
zf
wd
1.00
wd
1.00
wk
1பைடு நூலகம்00
we
0.63m/rad
悬挂质量 悬挂质量增加,平顺性变好,减少则平顺性变差。 为保证汽车空载或轻载时的行驶平顺性,汽车最好 使用非线性悬架或变刚度悬架。
大学_汽车理论第四版(余志生著)课后答案下载
汽车理论第四版(余志生著)课后答案下载汽车理论第四版(余志生著)课后答案下载本书为全国高等学校机电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汽车与拖拉机专业小组制订的规划教材,并于“九五”期间被教育部立项为“普通高等教育九五部级重点教材”和“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于“十五”期间被教育部立项为“普通高等教育十五国家级规划教材”。
本书根据作用于汽车上的外力特性,分析了与汽车动力学有关的汽车各主要使用性能:动力性、燃油经济性、制动性、操纵稳定性、行驶平顺性及通过性。
各章分别介绍了各使用性能的评价指标与评价方法,建立了有关的动力学方程,分析了汽车及其部件的结构形式与结构参数对各使用性能的影响,阐述了进行性能预测的基本计算方法。
各章还对性能试验方法作了简要介绍。
另外,还介绍了近年来高效节能汽车技术方面的新发展。
本书为学生提供了进行汽车设计、试验及使用所必需的专业基础知识。
汽车理论第四版(余志生著):推荐理由点击此处下载汽车理论第四版(余志生著)课后答案汽车理论第四版(余志生著):书籍目录第4版前言第3版前言第2版前言第1版前言常用符号表第一章汽车的动力性第一节汽车的动力性指标。
第二节汽车的驱动力与行驶阻力一、汽车的驱动力二、汽车的行驶阻力三、汽车行驶方程式第三节汽车的驱动力,行驶阻力平衡图与动力特性图一、驱动力一行驶阻力平衡图二、动力特性图第四节汽车行驶的附着条件与汽车的附着率一、汽车行驶的附着条件二、汽车的附着力与地面法向反作用力三、作用在驱动轮上的地面切向反作用力四、附着率第五节汽车的功率平衡第六节装有液力变矩器汽车的动力性参考文献第二章汽车的燃油经济性第一节汽车燃油经济性的评价指标第二节汽车燃油经济性的计算第三节影响汽车燃油经济性的因素一、使用方面二、汽车结构方面第四节装有液力变矩器汽车的燃油经济性计算第五节电动汽车的研究一、混合动力电动汽车的特点二、混合动力电动汽车的结构三、混合动力电动汽车的节油原理四、能量管理策略五、实例分析一一丰田混合动力电动汽车Prius六、电动汽车的动力性计算第六节汽车动力性、燃油经济性试验一、路上试验二、室内试验参考文献第三章汽车动力装置参数的选定第一节发动机功率的选择第二节最小传动比的选择第三节最大传动比的选择第四节传动系挡数与各挡传动比的选择第五节利用燃油经济性-加速时间曲线确定动力装置参数一、主减速器传动比的确定二、变速器与主减速器传动比的确定三、发动机、变速器与主减速器传动比的确定参考文献第四章汽车的制动性第一节制动性的评价指标第二节制动时车轮的受力一、地面制动力二、制动器制动力三、地面制动力、制动器制动力与附着力之间的关系四、硬路面上的附着系数第三节汽车的制动效能及其恒定性一、制动距离与制动减速度二、制动距离的分析三、制动效能的恒定性第四节制动时汽车的方向稳定性一、汽车的制动跑偏二、制动时后轴侧滑与前轴转向能力的丧失第五节前、后制动器制动力的比例关系一、地面对前、后车轮的法向反作用力二、理想的前、后制动器制动力分配曲线三、具有固定比值的前、后制动器制动力与同步附着系数四、前、后制动器制动力具有固定比值的汽车在各种路面上制动过程的分析五、利用附着系数与制动效率六、对前、后制动器制动力分配的要求七、辅助制动器和发动机制动对制动力分配和制动效能的影响八、制动防抱装置第六节汽车制动性的试验参考文献第五章汽车的操纵稳定性第一节概述一、汽车操纵稳定性包含的内容二、车辆坐标系与转向盘角阶跃输入下的时域响应三、人一汽车闭路系统四、汽车试验的两种评价方法第二节轮胎的侧偏特性一、轮胎的坐标系二、轮胎的侧偏现象和侧偏力-侧偏角曲线三、轮胎的结构、工作条件对侧偏特性的影响四、回正力矩一一绕OZ轴的力矩五、有外倾角肘轮胎的滚动第三节线性二自由度汽车模型对前轮角输入的响应一、线性二自由度汽车模型的运动微分方程二、前轮角阶跃输入下进入的汽车稳态响应一一等速圆周行驶三、前轮角阶跃输入下的瞬态响应四、横摆角速度频率响应特性第四节汽车操纵稳定性与悬架的关系一、汽车的侧倾二、侧倾时垂直载荷在左、右侧车轮上的'重新分配及其对稳态响应的影响三、侧倾外倾一一侧倾时车轮外倾角的变化四、侧倾转向五、变形转向一一悬架导向装置变形引起的车轮转向角六、变形外倾一一悬架导向装置变形引起的外倾角的变化第五节汽车操纵稳定性与转向系的关系一、转向系的功能与转向盘力特性二、不同工况下对操纵稳定性的要求三、评价高速公路行驶操纵稳定性的试验一一转向盘中间位置操纵稳定性试验四、转向系与汽车横摆角速度稳态响应的关系第六节汽车操纵稳定性与传动系的关系一、地面切向反作用力与“不足-过多转向特性”的关系二、地面切向反作用力控制转向特性的基本概念简介第七节提高操纵稳定性的电子控制系统一、极限工况下前轴侧滑与后轴侧滑的特点二、横摆力偶矩及制动力的控制效果三、各个车轮制动力控制的效果四、四个车轮主动制动的控制效果五、VSC系统的构成六、装有VSC系统汽车的试验结果第八节汽车的侧翻一、刚性汽车的准静态侧翻二、带悬架汽车的准静态侧翻三、汽车的瞬态侧翻第九节汽车操纵稳定性的路上试验一、低速行驶转向轻便性试验二、稳态转向特性试验三、瞬态横摆响应试验四、汽车回正能力试验五、转向盘角脉冲试验六、转向盘中间位置操纵稳定性试验参考文献第六章汽车的平顺性第一节人体对振动的反应和平顺性的评价一、人体对振动的反应二、平顺性的评价方法第二节路面不平度的统计特性一、路面不平度的功率谱密度二、空间频率功率谱密度C。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车轮接地比压是指车轮对地面的单位压力。车 辆在松软地面上行驶的滚动阻力系数和附着系 数都与车轮接地比压直接有关。 • 车轮接地比压小,轮辙深度小,车轮的行驶阻 力和车轮沉陷失效的概率就小。同样,当汽车 行驶在粘性土壤和松软雪地上时,降低车轮接 地比压可使得车轮接地面积增加,提高地面承 受的剪切力,使车轮不易打滑。 • 车轮接地比压与轮胎气压有关,车轮在硬路面 上承受额定载荷时,其关系式为 p k w p w
(4)前轮距与后轮距
• 当汽车在松软地面上行驶时,各车轮都 需克服形成轮辙的阻力(滚动阻力)。 如果汽车前轮距与后轮距相等,并有相 同的轮胎宽度,则前轮辙与后轮辙重合, 后轮就可沿被前轮压实的轮辙行驶,使 汽车总滚动阻力减小,提高汽车通过性。 所以,多数越野汽车的前轮距与后轮距 相等。
(5)前轮与后轮的接地比压
45~50
25~60 45~60
35~40
25~45 35~45
20~30
16~28 22~42
越野车(乘 用) 客车
210~370
45~50
35~40
20~30
220~370
10~40
6~20
28~44
2.接近角与离去角
• 接近角和离去角,是指自车身前、后突 出点向前、后车轮引切线时,切线与路 面之间的夹角。 • 它表征了汽车接近或离开障碍物(如小丘、 沟洼地等)时,不发生碰撞的能力。 • 接近角和离地角越大,则汽车的通过性 越好。
(3)轮胎气压
• 在松软地面上行驶的汽车,应相应降低轮 胎的气压,以增大轮胎与地面的接触面积, 降低接地比压,从而减小轮胎在松软地面 的沉陷量及滚动阻力,提高土壤推力。 • 在硬路面上行驶时,应适当地提高轮胎气 压,这样可以减小轮胎变形,使行驶阻力 减小。 • 当车轮通过不同路面时,要求不同的轮胎 气压 ,故有“中央充气系统”,但结构复 杂,可靠性差,应用不广。
6.悬架
• 6×6型和8×8型多轴驱动的越野汽车在异常坎 坷不平的地面上行驶时,常会因独立悬架的结 构引起某驱动车轮的垂直载荷大幅度减小,乃 至离开地面而悬空的现象,使驱动车轮失去与 地面的附着而影响通过性。 • 独立悬架和平衡式悬架允许车轮与车架间有较 大的相对位移,使驱动车轮与地面经常保持接 触,以保证有较好的附着性能。同时独立悬架 可显著地提高汽车的最小离地间隙,从而提高 汽车的通过性。
• ③ 若传动系装有强制锁止式差速器,应 在汽车进入车轮可能滑转地段之前挂上 差速锁。如果已经出现滑转再挂差速锁, 则土壤表面已被破坏,附着系数下降, 效果会显著下降。当汽车离开坏路地段 时,应及时脱开差速锁,以免影响转向。 • ④ 汽车通过滑溜路面时,可以在驱动轮 轮胎上套上防滑链条,以提高车轮的附 着能力。
试验证明,前轮距与轮距相等的汽车行驶 于松软地面时,当前轮对地面的单位压 力比后轮的比压小20%~30%时,汽车 滚动阻力最小。为此,除在设计汽车时, 可将负荷按此要求分配于前、后轴,也 可以使前、后轮的轮胎气压不同,以产 生不同的接地比压。
(6)从动车轮和驱动车轮
• 在越野行驶中,常以很低的车速去克服某些障 碍物,如台阶、壕沟等。4×2汽车的越障能力 要比4×4汽车差得多。后轮驱动的 4×2汽车的 越障能力比 4×4汽车约降低一半。 • 驱动轮在汽车上的部位及其数目对通过性的 影响还可从克服坡度能力加以论述。前驱动汽 车上坡的通过性最差,全轮驱动车辆爬坡能力 最大。此外,增加汽车驱动轮数,还可提高汽 车附着质量,增加驱动轮与松软地面的接触面 积,是改善汽车通过性的最有效方法。因此, 越野汽车都采用全轮驱动。
7.拖带挂车
• 汽车拖带挂车后,由于总质量增加,动 力性将有所降低,因而,汽车列车的通 过性也随之变得差些。
8.驾驶方法
• ① 汽车通过松软地段时,应尽量使用 低速挡,以便汽车具有较大的驱动力和 较低的行驶速度,尽量避免换挡和加速, 保持直线行驶。 • ② 驱动轮是双胎的汽车,如因双胎间 夹泥而滑转,则可适当提高车速,以甩 掉夹泥。
F X max M e i g i r T G Gr max
• 在汽车低速行驶时,若忽略空气阻力,最大单位 驱动力等于最大动力因数。 • 为了获得足够大的单位驱动力,要求越野汽车有 较大的比功率以及较大的传动比。这些要求可通 过提高发动机功率,在传动系中增加副变速器或 使分动器具有低档,以增加传动系的总传动比来 实现。 • 在困难的行驶条件下,限制越野汽车的额定载质 量能提高单位驱动力,同时也能降低在松软地面 上的滚动阻力。 a. 提高发动机功率 b. 提高传动比(分动箱) c. 限载
4.最小转弯直径和最大通道宽度
• 最大通道宽度是指汽车最远点最小转弯 直径与最近点最小转弯直径之差的50%。 • 车辆所需的通道宽度越窄,通过性越好。
二、牵引支承通过性
车辆支承通过性的主要评价指标包括附着质量、附 着系数及车辆接地比压。 • 附着质量是指轮式车辆驱动轴载质量,车辆附着 质量与总质量之比,称为附着质量系数。 • 附着质量系数值大有利于汽车在坏路面上行驶, 丧失通过性的可能性就小。为了保证车辆的支承 通过性,应对车辆附着质量有明确的要求。例如, 意大利对4×2牵引车组成的汽车列车的附着质量 系数规定为0.27,英国规定为0.263。
一、轮廓通过性
间隙失效:汽车因离地间隙不足而被地 面托住无法通过的现象。 顶起失效:车辆中间底部的零部件碰到 地面而被顶住的现象。 触头或托尾失效:因车辆前端或尾部触 及地面而不能通过的现象。 几何参数:最小离地间隙、纵向通过角、 接近角、离去角。
图7-1 汽车通过性的几何参数
1.最小离地间隙C
2.行驶速度
行驶车速低——车轮滑转的可能性↓——通 过性↑ • 发动机的最低稳定转速求得汽车的最低 稳定行驶速度 n e min r
u a min 0.377 i g i R i0
ne min
为发动机的最低稳定转速,r/min。
3.汽车车轮
车轮对汽车通过性有着决定性的影响,为 了提高汽车的通过性,必须正确选择轮胎 的花纹尺寸、结构参数、气压等,使汽车 行驶滚动阻力较小,附着能力较大。
4.液力传动
• 当汽车装有液力变矩器或液力偶合器时, 能提高发动机工作的稳定性,使汽车可 以长时间稳定地以低速(0.5km/h~ 1.5km/h)行驶,从而可减小滚动阻力和 提高附着力,改善汽车的通过性。
5.差速器
• 为了保证各驱动车轮能以不同的角度旋转,在 传动系统装有差速器。 • 某些越野汽车上装有差速锁 。 在实际道路条件下,各驱动车轮上的附着力差 别很小,汽车总驱动力的增加一般不超过 20~25%。而且长时间使用差速锁会使半轴过 载引起功率循环,而当驱动车轮滑转导致停车 后,再挂差速锁起步,有时会因滑转处土壤表 面已被破坏或因全部扭矩突然传至另一驱动车 轮引起土壤破坏而失去效果。 • 差速器的内摩擦能使左右车轮传递的扭矩不等
3.纵向通过角
• 纵向通过角,是指在汽车空载、静止时, 在汽车侧视图上通过前、后车轮外缘做 切线交于车体下部较低部位所形成的最 小锐角。它表征汽车可无碰撞地通过小 丘、拱桥等障碍物的轮廓尺寸。 • 纵向通过角越大,汽车的通过性越好。
4.最小转弯直径和最大通道宽度
• 车辆在转向过程中,转向盘向左或向右 转到极限位置时,车辆外转向轮印迹中 心在其支承面上的轨迹圆直径中的较大 者,称为车辆的最小转弯直径。 • 它表征车辆在最小面积内的回转能力和 通过狭窄弯曲地带或绕过障碍物的能力。
表7-1 汽车通过性的几何参数
汽车类型 驱动型 式 4×2 最小离地间隙 C(mm) 120~200 接近角 (°) 20~30 离去角 (°) 15~22 最小转弯直径dH (m) 14~26
轿车
4×4
4×2 货车 4×4、 6×6 4×4 6×4、 4×2
210~370
250~300 260~350
第七章 汽车的通过性和行驶平顺性
7.1 汽车的通过性 7.2 汽车的行驶平顺性
7.1 汽车的通过性
汽车通过性:汽车 以足够高的平均车 速通过各种坏路和 无路地带(如松软地 面、坎坷不平地段) 和各种障碍(陡坡、 侧坡、壕沟、台阶、 灌木丛、水障)的 能力。
影响通过性的主 要因素:汽车的 支承-牵引参数 和几何参数;也 与汽车的其它使 用性能(如动力性、 平顺性、机动性、 稳定性、视野性) 有关。
7.2 汽车的平顺性
• 汽车行驶平顺性是指汽车在一般行驶速 度范围内行驶时,能保证乘员不会因车 身振动而引起不舒服和疲劳的感觉,以 及保持所运货物完整无损的性能。
(1)轮胎花纹
轮胎花纹对附着系数有很大影响。正确 地选择轮胎花纹,对提高汽车在一定类 型地面上的通过性有很大作用。越野汽 车的轮胎具有宽而深的花纹。
• 当汽车在湿路面上行驶时,由于只有花纹的凸起 部分与地面接触,使轮胎对地面有较高的单位 压力,足以挤出水层;而在松软地面上行驶时, 轮胎下陷,嵌人土壤的花纹凸起的数目增加, 与地面接触面积及土壤剪切面积都迅速增加。 因而同样能保证有较好的附着性能。越野轮胎 花纹的形状应具有脱掉自身泥泞的性能。 • 在表面滑溜泥泞而底层坚实的道路上,提 高通过性的最简单办法是在轮胎上套防滑链 (或使用带防滑钉的轮胎),它相当在轮胎上 增加了一层高而稀的花纹。这时,防滑链能挤 出表面的水层,直接与地面坚硬部分接触,有 的还会增加土壤剪切面积,从而提高附着能力。
三、汽车的倾覆失效
• 越野汽车在通过障碍时,过大的侧坡或 纵坡会导致汽车倾覆失效。汽车在侧坡 上直线行驶时,当坡度大到使重力通过 一侧车轮接地中心,而另一侧车轮的地 面法向反作用力等于零时,则汽车将发 生侧翻。此时有
B Gh g sin G cos 2
B tg 2h g
为了保证汽车高速行驶的横向稳定性,轿车 都力求保持一定轮距,并尽量降低质心高度。
汽车通过性可分为轮廓通过性和 牵引支承通过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