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行驶平顺性

合集下载

谈汽车行驶平顺性的评价分析

谈汽车行驶平顺性的评价分析

抛 下 , 记 录 车身 和 车 轮质 量 的 衰减 振 动 。 可 以得 到 称身质量振动周 和车轮质量振动周期 。 3 . 3实 际路面随机输入行驶试验 。此项试验是评定汽车平顺性 【 b 1 是 指 常 年 累 月 每 天 重 复 在 的最 主要试验 。按照 G B 4 9 7 0 — 8 5 《 汽车平顺性随机输入行驶试验方 I S 02 6 3 1^ 体对振动反应的疲劳 振动环 境 中持续 的时 间 , 法》 进行 。 各种车轮 因工作条件不 同 , 试验要求的路况 、 车速 、 传感器 工效刚 氐 界限 对于偶尔乘车的人 ,加速 安装位置等也有所不同。 度 的容许值可 以高很多。人最敏感 的频率范 围, 对于垂直振动是 4 ~ 3 . 4 脉 冲输 入 试 验 。汽 车 行 驶 时偶 尔会 遇 到 凸块 或 凹 坑 , 其 冲 8 H z ,对 于水平振动是 2 H z 以下。而且在 2 . 8 H z以下 同样的暴露时 击会影 响汽车平顺性 , 严重时会损害人体健康 , 破坏运载的货物 。 此 间, 水平振动容许 的加速度值低于垂直振动 ; 在2 . 8 Hz 以下则相反。 项试 验按 G B 5 9 0 2 — 8 6 《 汽 车 平顺 性单 脉 冲输 入 行 驶 试 验 方 法 》 进行 , 1 . 2 国家标准对行驶平顺性 的评价方法。 G B 4 9 7 0 — 1 9 8 5 ( ( 汽车平 汽 车 以一 定 车速 驶 过 规 定 尺 寸 的 三 角 形 凸块 得 到 脉 冲 输 入 。 评 价 指 顺性 名词术语及定 义》 规定 , 用平顺性 随机输人行驶试验 测定汽车 标用坐垫上和地板上加速度最大值 或加权速度最大值 。 在随机不平 的路面上行驶时振动 对乘员及货物 的影 响来 评价汽 车 参 考 文 献 的 平 顺性 。 因 为 随机 输 入 是 汽 车 行 驶 中遇 到 的最 基 本 情 况 , 所 以 这 【 1 】 徐 璋. 汽 车 平顺 性 评 价 方 法 的研 究I J ] . 西 南 交通 大 学 , 2 0 1 2 . 种 试 验 是 评定 汽 车平 顺 性 最 主 要 的试 验 。该 标 准 规 定 , 以“ 疲劳一 工 [ 2 1 王 岩松 , 石晶 , 耿艾莉 , 等. 汽 车 平 顺 性 的 模 糊 评 价 方 法 的研 究 及 效降低界 限” T 和 “ 降低舒适界限” T 。为人体承受振动能量 的主要 应 用『 J ] . 辽 宁 工 学 院 学报 , 2 0 0 3 ( 5 ) . 评价指标 ;以 T 而和 T 。与车速 的关 系曲线——车速特性来 评价汽 【 3 ] 郝 少锋 , 吴义 民, 刘 宝锋 , 等. 车辆 平顺性改善试验 研 究…. 汽 车实 车 的平顺性。其 中轿车和客车用 “ 舒适 降低界 限” 车速特性 T r —一 v 用技 术 。 2 O L O ( 2 ) . 来评 价 , 货 车用“ 疲劳——工效 降低 界限” 车速 特性 T 广 _ 一v 来 评 价, 并对试验条件及车速范 围作 了相应 的规定 。“ 车速特性 ” 可 以在

汽车平顺性解析

汽车平顺性解析

动力系统
动力系统的振动和噪音也 会对车辆的平顺性产生影 响。
路况质量
路面质量
路面质量差会导致车辆颠 簸,影响平顺性。
道路坡度
道路坡度会导致车辆上下 颠簸,影响平顺性。
交通拥堵
交通拥堵会导致车辆频繁 启动和制动,影响平顺性 。
环境条件
风速
风速过大会导致车辆摇晃,影响 平顺性。
气温
气温过高或过低会影响车辆的悬挂 系统和轮胎性能,从而影响平顺性 。
环境条件改善与适应性技术
环境适应性悬挂系统
通过采用环境适应性悬挂系统,可以自动调整悬挂系统的刚度和阻尼,以适应不 同的环境条件,从而提高平顺性。例如,在高速行驶时增加悬挂系统的刚度以提 高稳定性,在颠簸的路面上减少悬挂系统的刚度以减少振动。
环境条件监测与预警系统
通过安装环境条件监测与预警系统,可以实时监测车辆周围的环境条件,如路面 状况、天气状况等,并及时向驾驶员发出预警,以采取相应的措施提高平顺性。
05
汽车平顺性的未来发 展趋势与挑战
新兴技术与未来发展
车辆动力学控制
利用先进的控制理论和算法,提高车辆的操控性和平顺性,确保 乘客的舒适度。
智能悬架系统
通过传感器和算法实时感知车辆行驶状态,自动调整悬架刚度和阻 尼,以实现最佳的平顺性能。
新能源驱动
电动汽车和混合动力汽车的普及将改变车辆的动力输出特性和振动 噪声特性,对平顺性提出新的挑战。
智能化与自适应悬挂系统
智能化悬挂系统
通过高精度传感器和算法,实时感知道路条件和车辆行驶状态, 自动调整悬挂系统参数,以提高平顺性能。
自适应悬挂系统
根据车辆载荷和行驶状态,自动调整悬挂系统的刚度和阻尼,以 保证最佳的平顺性能。

第六章汽车行驶的平顺性

第六章汽车行驶的平顺性

第六章汽车⾏驶的平顺性第六章汽车⾏驶的平顺性6.1 平顺性的评价汽车⾏驶平顺性,是指汽车在⼀般⾏驶速度范围内⾏驶时,能保证乘员不会因车⾝振动⽽引起不舒服和疲劳的感觉,以及保持所运货物完整⽆损的性能。

由于⾏驶平顺性主要是根据乘员的舒适程度来评价,⼜称为乘坐舒适性。

汽车作为⼀个复杂的多质量振动系统,其车⾝通过悬架的弹性元件与车桥连接,⽽车桥⼜通过弹性轮胎与道路接触,其它如发动机、驾驶室等也是以橡胶垫固定于车架上。

在激振⼒作⽤(如道路不平⽽引起的冲击和加速、减速时的惯性⼒等)以及发动机振动与传动轴等振动时,系统将发⽣复杂的振动。

这种振动对乘员的⽣理反应和所运货物的完整性,均会产⽣不利的影响;乘员也会因为必须调整⾝体姿势,加剧产⽣疲劳的趋势。

车⾝振动频率较低,共振区通常在低频范围内。

为了保证汽车具有良好的平顺性,应使引起车⾝共振的⾏驶速度尽可能地远离汽车⾏驶的常⽤速度。

在坏路上,汽车的允许⾏驶速度受动⼒性的影响不⼤,主要取决于⾏驶平顺性,⽽被迫降低汽车⾏车速度。

其次,振动产⽣的动载荷,会加速零件磨损乃⾄引起损坏。

此外,振动还会消耗能量,使燃料经济性变坏。

因此,减少汽车本⾝的振动,不仅关系到乘坐的舒适和所运货物的完整,⽽且关系到汽车的运输⽣产率、燃料经济性、使⽤寿命和⼯作可靠性等。

汽车⾏驶平顺性的评价⽅法,通常是根据⼈体对振动的⽣理反应及对保持货物完整性的影响来制订的,并⽤振动的物理量,如频率、振幅、加速度、加速度变化率等作为⾏驶平顺性的评价指标。

⽬前,常⽤汽车车⾝振动的固有频率和振动加速度评价汽车的⾏驶平顺性。

试验表明,为了保持汽车具有良好的⾏驶平顺性,车⾝振动的固有频率应为⼈体所习惯的步⾏时,⾝体上、下运动的频率。

它约为60~85次/分(1HZ ~1.6HZ),振动加速度极限值为0.2~0.3g。

为了保证所运输货物的完整性,车⾝振动加速度也不宜过⼤。

如果车⾝加速度达到1g,未经固定的货物就有可能离开车厢底板。

汽车平顺性评价范文

汽车平顺性评价范文

汽车平顺性评价范文
汽车平顺性主要与悬挂系统、轮胎、底盘和车身结构有关。

首先是悬
挂系统的设计和调校。

悬挂系统主要由弹簧和减震器组成,它们能够吸收
道路不平和振动,减少车辆的颠簸感。

良好的悬挂系统能够使车辆行驶时
保持平顺,提供更好的悬挂舒适性。

另外,悬挂系统的调校也需要根据车
辆的定位和用途进行相应的调整,使之更适应不同的行驶环境和需求。

其次是轮胎的选择和质量。

轮胎作为车辆与地面之间的唯一接触面,
对行驶平顺性有很大的影响。

优质的轮胎能够提供更好的抓地力和操控性,降低震动和噪音,从而提升车辆的平顺性。

此外,轮胎的气压也需要保持
合适,过高或过低的气压都会影响车辆的平顺性。

底盘的刚性和结构也是影响汽车平顺性的重要因素。

底盘的刚性能够
影响车轮悬挂的运动和减震器的工作,过弱的刚性会导致车身的弯曲和扭动,从而降低平顺性。

而良好的底盘结构能够提供更好的车身稳定性和刚性,减少车辆在行驶过程中的晃动和颠簸感。

最后是车身结构的设计和材料选择。

车身的设计和材料可以影响车辆
的重量和抗振性。

轻量化的设计能够降低车辆的重量,减少振动和颠簸感,并且提升燃油经济性。

而抗振性好的材料可以减少车身的共振和震动。

总之,汽车平顺性是一个综合性的评价指标,它受到悬挂系统、轮胎、底盘和车身结构等多个因素的影响。

一辆平顺性好的车辆需要在各个方面
都有良好的设计和调校,才能提供给乘坐者舒适的驾驶体验。

在购买车辆时,平顺性也应该是一个重要的考虑因素之一。

汽车理论课件第六章汽车的平顺性

汽车理论课件第六章汽车的平顺性

生物力学评价法
总结词
生物力学评价法是通过研究人体对振动的反应来评价汽车的平顺性,主要关注人体对振动的感知和影 响。
详细描述
生物力学评价法结合了生物学、医学和工程学的知识,通过研究人体对振动的生理反应和心理感受, 评估汽车平顺性对乘客健康和舒适度的影响。这种方法能够更深入地了解人体对振动的敏感性和适应 性,为汽车平顺性的优化提供更有针对性的建议。
合理调整汽车的行驶状态也可以改善汽车的 平顺性。
详细描述
驾驶员可以通过合理控制车速、保持稳定的 车距和行驶轨迹等措施,降低车辆在行驶过 程中受到的外部干扰,从而提高汽车的平顺 性。此外,智能驾驶技术的不断发展也为行 驶状态的自动调整提供了更多可能性,未来 可以通过智能算法自动调整车辆参数和行驶
状态,实现更加舒适的驾驶体验。
平顺性与交通事故风险
交通事故风险
研究表明,车辆的平顺性对交通事故风险有显著影响。平顺性差的 车辆可能导致驾驶员和乘客受伤的风险增加。
平顺性与安全带使用
在颠簸的路面上,安全带能够提供额外的保护,减少因碰撞产生的 伤害。
安全驾驶习惯
除了选择具有良好平顺性的车辆外,驾驶员还应养成安全驾驶习惯, 如保持车距、注意观察路况等,以降低交通事故风险。
重要性
良好的平顺性可以提高乘客和驾驶员 的舒适度,降低由于振动和冲击引起 的疲劳、晕车等问题,同时也有助于 保护车辆部件,延长车辆使用寿命。
平顺性研究的历史与发展
历史
平顺性的研究始于20世纪初,随着汽车工业的发展和人们对舒适度的要求不断 提高,平顺性的研究逐渐受到重视。
发展
近年来,随着计算机技术和测试技术的发展,平顺性的研究得到了更深入的探 讨和应用。现代汽车理论课件中,平顺性的研究和应用已经成为一个重要的章 节。

汽车行驶平顺性

汽车行驶平顺性

上、下限频率与中心频率的关系为:

f f
u l

1.12 0.89
fc fc
一、汽车行驶平顺性的评价指标
1/3倍频法认为:同时有许多个1/3倍频带都有能量作用于人体 时,各个频带振动作用无明显联系,对人体产生的影响主要是 人体感觉振动强度最大的那个1/3倍频带所造成的。
将振动传至人体加速度的功率谱密度Gp(f)所对应的1/3倍频带中心频 率fci在带宽Δfi区间积分,得到各个1/3倍频带的加速度均方根值分量σpi
车轮动载荷。 评价指标:人体对振动的响应、行驶安全性。
研究平顺性的主要目的:控制汽车振动系 统的动态特性,使振动系统的“输出”在 给定工况的“输入”下不超过一定界限, 以保持乘员的舒适性 。
平顺性分析——建立在随机振动理论的基 础上。
一、随机振动基础和路面输入(补充)
1. 随机振动基本概念
ISO2631用加速度均方根值(σrms)表示人体在1~80Hz范围内的三个感觉 界限,即:
①“舒适—降低界限TCD”——人体感觉良好,可以顺利完成吃、写、读 等动作;
②“疲劳—工效降低界限TFD”——驾驶员能够保持正常进行驾驶; ③“暴露极限”——人体可以承受振动量的上限。
“舒适—降低界限TCD”为“疲劳—工效降低界限TFD”的1/3.15;“暴露 极限”为“疲劳—工效降低界限TFD”的2倍。
人体对加速度敏感度的加权系数
倍频带的中心频率 (Hz)
加权系数 w(fci)
垂直振动
水平振动
1.0
0.5
1.0
2.0
0.71
1.0
4.0
1.0
0.5
8.0
1.0
0.25

汽车平顺性性能试验解析

汽车平顺性性能试验解析

汽车平顺性性能试验解析汇报人:日期:•汽车平顺性性能试验概述•平顺性试验方法详解•平顺性性能影响因素•平顺性性能提升策略•平顺性性能试验案例分析•平顺性性能试验未来发展趋势01汽车平顺性性能试验概述平顺性定义平顺性的重要性平顺性定义及重要性试验目的试验内容平顺性试验目的和内容平顺性试验流程和标准试验流程标准02平顺性试验方法详解整车平顺性试验选择具有不同特征的路面,如平坦、坡道、弯道等,以及不同的道路条件,如干燥、湿滑、冰雪等。

试验场地使用高精度仪器来测量车辆的振动、加速度、速度等参数,如加速度计、速度计、位移计等。

试验设备在各种路况和条件下,对车辆进行行驶测试,记录相关参数,并对数据进行整理和分析。

试验过程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评价车辆的平顺性性能,包括振动频率、振幅、相位等参数。

数据分析零部件平顺性试验针对车辆的各个零部件,如悬挂系统、座椅、方向盘等。

试验对象试验设备试验过程数据分析根据不同零部件的特点,选择相应的测试设备,如振动台、激振器、力传感器等。

在实验室中对各个零部件进行振动测试、疲劳强度测试等,以评估其在不同路况下的性能表现。

通过对测试数据的分析,评价各个零部件的平顺性性能,如振动特性、刚度、阻尼等参数。

建模方法模型验证性能预测优化设计模拟仿真分析03平顺性性能影响因素车辆自身因素悬挂系统轮胎的尺寸、胎压和充气状态都会影响车辆的平顺性。

充气不足或胎压过高都会降低轮胎的吸震性能。

轮胎车身结构交通状况交通密度、速度和流量也会影响车辆的平顺性。

在高速公路上行驶时,车辆需要承受较高的气流冲击。

路面条件路面类型、状况和不平度都会影响车辆的平顺性。

例如,破损的路面或桥梁接缝处可能会引发较大的冲击和振动。

气候条件风、雨、雪等恶劣天气条件可能会增加行驶中的不稳定性,从而影响车辆的平顺性。

外部环境因素驾驶技能驾驶员的驾驶技能和经验对车辆的平顺性有很大的影响。

熟练的驾驶员能够更好地应对复杂的路况和交通状况,保持车辆的稳定性和舒适性。

车辆平顺性评价方法及试验研究

车辆平顺性评价方法及试验研究

2、舒适度评价法
2、舒适度评价法
舒适度评价法是一种基于乘员感受的评价方法。该方法通过问卷调查或其他 形式,收集乘员对车辆平顺性的评价数据,并采用统计分析方法进行处理,以得 出乘员对车辆平顺性的整体感受。该方法的优点是能够反映乘员的真实感受,但 是需要足够的样本数据才能得出较为准确的结果。此外,由于不同乘员对舒适度 的要求不同,因此需要制定相应的标准或指南,以避免主观因素对评价结果的影 响。
(2)半主观半客观评价法的优缺点:半主观半客观评价法能够综合考虑乘员 的感受和车辆的振动性能,具有较高的实用价值。但是,半主观半客观评价法的 评价结果容易受到主观因素和客观因素的影响,需要进一步研究和改进。
结论
结论
本次演示通过对汽车平顺性评价方法的研究,总结了汽车平顺性评价方法的 重要性和发展历程,以及现有的评价方法和存在的问题。现有的汽车平顺性评价 方法主要采用客观评价法和半主观半客观评价法,但是都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和不 足之处。为了更好地反映车辆的振动性能和乘员的感受,需要进一步开展研究工 作,探索更加准确、可靠、实用的汽车平顺性评价方法。今后的研究方向可以包 括以下几个方面:
引言
引言
汽车平顺性是指车辆在行驶过程中,乘员所感受到的振动和冲击程度,它对 于乘员的舒适性和安全性具有重要影响。汽车平顺性评价方法作为车辆性能评估 的重要手段,一直以来备受。随着汽车工业的快速发展,人们对于汽车平顺性的 要求也越来越高,因此,开展汽车平顺性评价方法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文献综述
结论
1、研究更加精确的试验和测量设备,以提高汽车平顺性评价的准确性和可靠 性。
2、探索更加科学的数据处理和分析方法,以减小主观因素和客观因素对评价 结果的影响。
结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sensitive to drive while vibration intensity is within this limit.
Comfort Decrease Limit舒适降低界限:
Human can eat,read and write easily his limit.
暴露极限:当人体承受的振动强度在此界 限内,将保持人的健康或安全。它作为人 体可承受振动量的上限。 疲劳-工效降低界限:当人承受的振动强 度在此界限内时,能准确灵敏地反应,正 常地进行驾驶。它与保持人的工作效能有 关。 舒适降低界限:在此界限之内,人体对所 暴露的振动环境主观感觉良好,能顺利地 完成吃、读、写等动作。它与保持人的舒 适有关。
m/ s
2
Equivalent time curve
acceleration root mean square value
tc
m / s2
vertical direction
fc
acceleration root mean square value
horizontal direction
tc
输出 车身传至人体的加速 悬架弹簧动挠度 车轮与路面间的动载
6.1 Response to Vibration of Human and Evaluation of Ride Performance (人体对振动的反应以及平顺性的评价) 1. Response to Vibration of Human: Response to Vibration of Human is determined by frequency频率; intensity强度; acting direction作用方向; exposure time暴露时间。 ISO2631-1:1997(E).Mechanical vibration and shock——Evaluation of human exposure to wholebody vibration-Part1:General requirement《人体承 受全身振动评价——第一部分:一般要求》 GB/T4970-2009. Method of random input running test--Automotive ride comfort 《汽车平顺性随机输入 行驶试验方法》
Input: Road Surface Roughness, Speed
Vibration System: elastic element, damp element, mass of body,wheel
Evaluation Index: weighted acceleration root mean square value, probability of bump suspension stop block, driving safety
Generalization
Evaluation Method of Ride Performance(平顺性的评价方法) : 1.Accoding to comfort feeling of passenger:根据乘员舒适程度评价 2. Automobile vibration system and its evaluation index:汽车振动系统及 其评价指标
fc
vertical direction
horizontal direction
Most sensitive frequency scope of human 人体最敏感的频率范围 • Vertical direction:4~12.5HZ 4~8HZ: sympathetic vibration of bowels 人体内脏器官产生共振 8~12.5HZ: affect chine system 影响人的脊椎系统 • Horizontal direction:0.5~2HZ horizontal vibration is the bigger influence factor while frequency scope within 3HZ.
Exposure Limit 暴露极限:Human is in
health and safety while vibration intensity is within Exposure Limit.
Fatigue- Work Efficiency Decrease Limit疲劳-工效降低界限:Human can be
Meanings of Ride Performance (汽车行驶平顺性 含义): Automobile Vibration caused by Road Surface Roughness. Its frequency scope is about 0.5~25HZ.(路面不平度引起的汽 车振动,频率范围0.5~25HZ。)
Output: body acceleration, dynamic deflection of suspension spring, dynamic load between wheel and road surface
输入 路面不平度 车速
振动系统 弹性元件 阻尼元件 车身、车轮质量
评价指标 加权加速度均方根值 撞击悬架限位概率 行驶安全性
Chapter 6 Ride Performance 汽车的行驶平顺性
Generalization (概述) 6.1 Human Response to Vibration and Evaluation of Ride Performance (人体对振动的 反应以及平顺性的评价) 6.2 Statistic Property of Road Surface Roughness (路面不平度的统计特性) 6.3 Simplify of Automobile Vibration System and Vibration of Single Mass System(汽车振动系统 的简化及单质量系统的振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