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宝守护神徐森玉(图)

合集下载

赵斐云先生致徐森玉先生函一通诠解 - nlcgovcn

赵斐云先生致徐森玉先生函一通诠解 - nlcgovcn
物馆副研究员 。 1 9 7 3 年生 , 作者简介 :
学界纪事 ● 末学 万里再拜 九月九日夜十二时 谛公均此致候 。 此函未发 , 今日又有人秘密送阅程颐 《 ( 《 易传 》 六卷 ( 全 书) 天 禄 续 目》 经部宋本 , 六册 , 一锦套 , 宋刻宋印 , 白麻纸 , 第一部 ) 白口 , 刊工与《 圣 宋 文 选》 相 似, 盖婺州本 也 。 有传是 楼 印 及 各 御 玺 。 索 八 百 万 , 里 匆匆记行款 后 还 之 。 此 书 不 足 动 我 心 , 然 就书论书 , 亦宋刻上驷也 , 吾公以为何如 ? 十日午刻又及 此函阅后付丙为幸 , 里又叩 。 初及见此 , 即以其所言者系天禄旧藏而询 “ 诸刘蔷博士 。 未 几 , 刘 博 士 即 来 函 告 知 云: 先 ) 十一月傅增湘曾经眼 。 全本 是民国壬戌 ( 1 9 2 2 原装 四 函 二 十 四 册 , 第 一 函 六 册, 1 9 4 6年北京 琉璃厂蜚英阁书店主人裴子英自长春尚古斋古 随即交同业藻玉堂王子 玩字 画 店 赵 姓 处 购 得 , 其中 五 册 售 与 北 平 图 书 馆 ; 第 七 卷, 一 霖代售 , 册, 周叔弢先生以二两黄金价善价购得 , 先生所 , 虑在 ‘ 书之 厚 幸 , 非 必 享 为 己 有’ 于1 9 4 9年捐 赠故宫 。 其余三 函 十 八 册 , 抗战胜利后国民政 先 归 沈 阳 博 物 馆, 府东北文 物 管 理 处 所 收 集 , 1 9 4 8 年由国 史 馆 馆 长 金 静 庵 先 生 携 归 北 京 故 宫 。 北平图书馆所藏五册 , 于1 9 4 8 年 9 月间由 北平 故 宫 接 收 , 马衡院长为此特地致函北平图 ‘ …… 今交 还 本 院 , 书馆 , 俾天禄琳琅旧藏复还 ’ 故宫 , 本院受些鸿惠 , 至深感谢! 至此全书二十 四册重 新 聚 拢 。1 9 5 9年包括此书在内的一批 ” 天禄琳琅珍本由故宫拨交北图 。 今按 : 此部 《 经典释文 》 之版本及大概情形 , 据原北京图书馆 研 究 馆 员 丁 瑜 先 生 影 印 本 《 经 ( “ 典释文 》 上 海 古 籍 出 版 社, 跋 云: 每 1 9 8 5 年) 册的首页与末叶有蒙文篆字官印 , 纸背面有 ‘ 国 子监崇文阁官书借读者必须爱护损坏阙污典章 、 者不 许 收 受 ’ 木 记 …… 此 外 , 还有‘ 文 渊 阁 印’ ‘ 、 万历三 十 三 年 查 讫 ’ 木 记, 以及‘ 天 禄 琳 琅’ ‘ “ 古稀天 子 之 宝 ’ 等 印 章 ……” 又 云: 全书共八 百六十页 , 每 页 十 一 行, 每 行 十 六 七 字 不 等, 注 行约二十三字 , 白口 , 左右双边 , 版心下 文双行 , 记刻工姓名 。 字 体 方 正 严 谨 , 犹是南宋初年风 格 。 间有板框大小不一 , 字体较松软者 , 为后世 补版 。 全书刻工 约 分 三 期 : 陈 明 仲 …… 等 为 南 宋初叶杭州地区良工 , 是为第一期 ; 石昌 …… 系 南宋中叶杭州地区补版工人 , 为第二期 ; 此外又 有张富 …… 等则为元代补版工人 。 由此可断定 ” 今据《 赏溥杰书画 此书 确 是 宋 元 两 朝 递 修 本 。 “ 目》 载 ①, 宣统十四年( 八月二十四日赏 1 9 2 2) , 溥杰 ‘ 宋板 《 通鉴纪事 ( 本) 末》 一部六套 。 宋板 《 , ’ ” 经典释文 》 一 部 四 套。 而傅增湘《 藏园群书 , 经眼录 》 记其壬戌( 十 一 月 朔 所 见 云 ②: 1 9 2 2) “ 余在文 德 堂 睹 首 册 及 《 周 礼 音 义》 上 卷, 计二 ” 则 此 书 出 宫 未 几, 册 。 因就校于 通 志 堂 本 上 。 即曾入市待估 , 究其缘由 , 则当为其时溥仪大婚 筹措经费之 故 。 然 或 因 经 费 有 着 , 或因估价过 低, 终未成交 , 复还旧主 。 又傅氏所见之首册及 《 , 周礼音义 》 衡诸此书原本装成四函廿四册 , 故 《 卷 二, 周 礼 音 义》 为 第 八 卷, 则 首册 当 为 卷 一 、 。又文 即第二函之首册( 说 详 后) 或为第七册 ,

徐森玉安顺行迹考

徐森玉安顺行迹考

徐森玉安顺行迹考作者:杜应国来源:《贵州文史丛刊》2021年第04期摘要:抗战时期,徐森玉先生随八十箱故宫文物精品在贵州安顺华严洞栖身近三年,其间,虽因公务多次离开安顺,但每次事毕之后都会返回安顺。

安顺已成为其流离生涯中最重要的羁旅之地。

但恰是这一段经历,在有关徐森玉的研究中却几为空白。

文章根据近年来披露的史料,对之略加考订,以补缺失。

关键词:抗战时期文物西迁徐森玉安顺华严洞古籍抢救中图分类号:K26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8705(2021)04-95-103徐森玉(1881—1971),名鸿宝,字森玉,以字行。

浙江吴兴(今湖州)人。

中国文博界素享盛誉的大家,博学宏识,阅历丰富,擅长于多个领域,是著名的版本目录学家、文献学家、金石学家和文物鉴定家。

曾任北京大学图书馆馆长、故宫博物院副院长兼古物馆馆长、上海博物馆馆长、中央文史研究馆副馆长等职。

徐森玉自从1924年参加清室善后委员会工作,并出任随之成立的故宫博物院古物馆馆长以来,倾其毕生之力,从事对文物古籍的搜集、整理、抢救、鉴定和征购。

其贡献之大,罕有人匹。

而今人们所熟知的不少稀世珍品,如“三稀”中的“二稀”:王献之《中秋帖》、王询《伯远帖》,还有王献之的《鸭头丸帖》、怀素的《苦笋帖》、司马光的书简手迹、苏轼与文同合绘手卷、宋拓孤本《凤墅帖》《郁孤台帖》等等,都是他参与或主持征集的,不愧“国宝守护神”之誉。

不仅如此,他还是抗战时期故宫文物西迁的重要主持者之一。

而正是这一段传奇般的经历,才使他有机缘走进安顺,入驻华严洞。

在当年故宫博物院的诸同仁中,他大约是除了长驻安顺的几位办事处成员之外,在此逗留时间最长的故宫博物院高层。

惜乎以往记载的资料太少,加之向以“作而不述”闻名的徐森玉平生不多的几本著述中亦鲜有记载,而最能如实反映其此段生活经历的日记又大都散失,因此,迄今为止,有关他在安顺工作、生活的情况,就是专门的研究者亦知之甚少。

以近年问世的《徐森玉年谱手稿》论,他的安顺经历几为空白1,这不能不说是一大遗憾。

26384305_淅川徐家岭楚国贵族墓出土青铜神兽考析

26384305_淅川徐家岭楚国贵族墓出土青铜神兽考析

一、出土青铜神兽的概况20世纪90年代初,河南淅川徐家岭九号楚国贵族墓出土青铜神兽一对。

这一对青铜神兽,大小、造型、纹饰基本相同,均为龙首、龙颈、虎身、虎尾、龟足,张口吐舌。

两只神兽,其龙首外扭,方向相反,龙首上皆附六条小龙,脊背上有一方座,座上有一神兽,也为龙首,口中还衔着一条龙。

出土的青铜神兽,通体以绿松石镶嵌出凤鸟、龙、虎、云纹、涡纹等图案。

标本HXXM9:47的后腿上部,比标本HXXM9:42后腿上部多立一个镂空的方形插座,根据对称性原则,推测HXXM9:42后腿上部也应有一个方形插座,可能已经损毁,具体功用未知。

(图1)该对青铜神兽,为分铸而成,各部件均可拆装。

考察其具体的铸造技术,有关学者认为,兽身采用范铸法浇铸而成[1]。

此外,兽身上面镶嵌的绿松石,应是楚匠人在制作模范时,提前设计好各种纹饰凹槽,之后,将绿松石裁割成合适的形状,镶嵌于器表的纹饰上,待绿松石嵌于器表后,再用错石加以打磨,使之光滑。

二、出土青铜神兽的形象探析青铜神兽的整体造型为龙形虎身,依据现今的发掘材料可知,龙和虎的形象在楚墓中十分常见。

但龙、虎形象在楚地流行的具体缘由是什么,学术研究成果并不多见,值得予以探讨。

1.龙形象探析。

在尧舜禹时期,龙是沟通天地、庇护人民的图腾。

自夏朝一统天下,龙便成了王权统治的象征。

到了商代,由于“天命玄鸟,降而生商”的缘故,统治者将玄鸟作为图腾,但为了彰显维护自己的正统地位,龙的形象在社会领域仍大量出现,尤其是在青铜器和玉器装饰中更为常见。

周人顺天应民后,龙的形象既是政权的标志又是周天子无上权威的代表。

《礼记·乐记》有云:“龙旂九旒,天子之旌也。

”楚人本是中原民众,因受商人压迫而逐渐南迁至荆地,到熊绎时期始受封于周成王。

为了表示自己是周国势力而有别于其他蛮夷,他们自然也尊崇龙的形象。

《淮南子·泰族训》记载,楚人在宫廷中设置有“九龙之钟”。

同时,楚人的祖先也与龙关系密切。

徐家岭楚墓出土玉器赏析

徐家岭楚墓出土玉器赏析

AppreciatION 鉴赏42徐家岭楚墓位于河南省淅川县南约50公里处丹江口水库西岸的龙山脚下,此地又称凤凰头。

20世纪90年代初,河南省文物考古工作者在徐家岭发掘清理了10座战国早期的楚国贵族墓葬。

虽然这10座墓葬遭到盗墓分子不同程度的盗掘,但仍出土了2000余件青铜器(其中有铭文者17件)和200余件玉器。

本文选取了徐家岭楚墓中出土的部分制作精致、保存完好的玉器介绍如下,以供读者品鉴。

1.龙形玉佩(图1)长9.4厘米,宽3.3厘米,厚0.3厘米。

青白玉,青白色,两面均有牙白色沁斑。

质地细腻,半透明。

透雕。

龙弓身,翘尾,背部有一个对穿圆孔,下部有三个对穿圆孔。

尾部有齿脊。

两面纹样相同,均阴刻卷云纹和斜线纹。

2. 龙形玉佩(图2)长8.9厘米,宽3.1厘米,厚0.4厘米。

青白玉,青白色,两面均有较大的牙白色沁斑。

质地细腻,半透明。

透雕。

龙弓身,翘尾,背部有一个对穿圆孔,下部有三个对穿圆孔。

尾部有齿脊。

两面纹样相同,徐家岭楚墓出土玉器赏析杨海青 景润刚皆浮雕卷云纹。

3.卷云纹玉璧(图3)直径10.3厘米,好径4.9厘米,厚0.5厘米。

青玉,深豆青色,受沁后大部分呈深褐色,微透明。

体较厚,有内、外廓,断面呈长方形。

两面均饰卷云纹和网纹。

该器制作规整,雕工细腻,是不可多得的玉器佳作。

4.卷云纹玉璧(图4)直径9.3厘米,好径4.7厘米,厚0.5厘米。

青玉,深豆青色,受沁后大部分呈深褐色,微透明。

体较厚,有内、外廓,断面呈长方形。

两面均饰卷云纹和网纹。

5.卷云纹玉璧(图5)直径4.4厘米,好径2.1厘米,厚0.3厘米。

青白玉,淡青色,半透明。

体较薄,断面呈长方形,有内、外廓。

两面纹样相同,皆饰两周卷云纹。

6.谷纹玉璧(图6)直径4.7厘米,好径2.2厘米,厚0.7厘米。

青白玉,青白色,内有云母,暴露处呈银白色。

玉质较差,半透明。

体较厚,断面呈长方形,有内、外廓。

两面纹样相同,均饰隆起的卷谷纹。

谷纹因其像春天谷粒发芽123456编辑|薛续友AppreciatION 鉴赏43的形状而名,是战国时期玉璧上最常见的纹饰。

馆藏丨古玉爱好者的圣地徐州博物馆藏玉精选(三)

馆藏丨古玉爱好者的圣地徐州博物馆藏玉精选(三)

馆藏丨古玉爱好者的圣地徐州博物馆藏玉精选(三)
中国玉文化研究会是经国家有关部门批准,民政部登记注册,文化和旅游部业务主管的国家一类社会团体。

藏品名称:玉戈
历史年代:【西汉】
藏品尺寸:宽17.2、高11.2厘米
藏品来源:徐州狮子山西汉楚王墓
藏品名称:玉熊镇
历史年代:【西汉】
藏品尺寸:长20.3、宽8.5、高6.6厘米
藏品来源:1986年北洞山楚王墓出土
藏品名称:蝉形玉佩
历史年代:【西汉】
藏品尺寸:长4.5、宽2.1厘米
藏品来源:1994—1995年狮子山楚王墓出土
藏品名称:豚形玉握
历史年代:【西汉(前206~公元25)】
藏品尺寸:长3.6,宽2.7,高0.6厘米
藏品来源:徐州奎山塔西汉墓。

美物|第28期台北故宫的稀世玉器之三,翠玉白菜等!国家宝藏

美物|第28期台北故宫的稀世玉器之三,翠玉白菜等!国家宝藏

美物|第28期台北故宫的稀世玉器之三,翠玉白菜等!国家宝藏当年蒋逃到台湾带走了大量的稀世珍宝!以至于我们难得见到这些国宝的身影。

这些国宝现大多藏于台北故宫。

藏品大多源自北京故宫、避暑山庄、颐和园、静宜园和国子监等处的皇家旧藏。

所藏的商周青铜器,历代的玉器、陶瓷、古籍文献、名画碑帖等皆为稀世之珍。

如果你去台湾地区,台北故宫博物院可一定要去!(地点:台湾省台北市士林区至善路二段221号)今天博小志要带你欣赏的是台北故宫的玉类稀世玉器:翠玉白菜、玉辟邪、鹰纹圭、玉鳌鱼花插翠玉白菜清公元1644-1911年,长18.7公分,宽9.1公分,厚5.07公分这件与真实白菜相似度几乎百分百的作品,是由翠玉所琢碾而成,亲切的题材、洁白的菜身与翠绿的叶子,都让人感觉十分熟悉而亲近,别忘了看看菜叶上停留的两隻昆虫,它们可是寓意多子多孙的螽斯和蝗虫。

此件作品原置于紫禁城的永和宫,永和宫为光绪皇帝妃子瑾妃的寝宫,因此有人推测此器为瑾妃的嫁妆象徵其清白,并企求多子多孙。

虽说翠玉这个材质与白菜造型始风行于清中晚期,白菜与草虫的题材在元到明初的职业草虫画中,屡见不鲜,一直是受民间欢迎的吉祥题材。

除此之外,包心叶类的蔬菜也曾被唐代的诗人杜甫用来作为政治环境恶劣、怀才不遇的隐喻,在文人画的传统中,亦被引用来作为绘画的主题,以表述类似的心情,暗谏为政者的昏庸。

在乾隆四十年(1775)的一首名为<题和阗玉镂霜松花插>的御製诗中,作为帝王的清高宗,从以包心叶菜为造型的花插,联想到以杜甫诗中园吏不识嘉蔬之隐喻为艺谏的传统,而有所警惕;诗云:「和阗产玉来既伙,吴匠相材製器妥。

仿古熟乃出新奇,风气增华若何可,菜叶离披菜根卷,心其中空口其侈。

插花雅合是菜花,绯桃雪梨羞阿娜,民无此色庶云佳,艺谏或斯默喻我」。

不过相信无论是此位宫廷作坊中的工匠,或是製作翠玉白菜的玉匠,都只是发挥创意、巧艺,为顺应赞助者喜好而创作,但是由于并未留下相关的资料记载,也留给观者更多想像的空间。

揭开海昏侯国的神秘面纱——_从发掘现场到博物馆的汉墓遗珍

揭开海昏侯国的神秘面纱——_从发掘现场到博物馆的汉墓遗珍

的神秘——从发掘现场到博物馆的102011年,江西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接到群众举报,在南昌市新建县(现为新建区)大塘坪乡观西村东北约500米的墩墩山上,一座古代墓葬遭到盗掘。

江西省文化厅、江西省文物局和南昌市政府高度重视,立即组织专家对现场进行勘查。

从盗洞到出土葬具判断,该墓规模较大,等级较高,很可能与文献记载的汉昌王(海昏侯)刘贺有关。

据历史记载,海昏侯国是刘贺被废黜后,于公元前63年在豫章郡海昏县建立的侯国。

刘贺作为一位既当过皇帝又成为列侯的特殊人物,在江西海昏侯国至少延续了四代。

发掘海昏侯国历史的责任落在了考古人的身上。

从2011年至2015年,江西省集结本地和全国相关科技考古力量,经过历时五年的考古发掘,共勘探约100万平方米,发掘约1万平方米,在海昏侯墓周边5平方公里内发现了紫金城遗址、历代海昏侯墓园、贵族和平民墓地等海昏侯国一系列重要遗存。

以海昏侯和侯夫人墓为中心的墓园中两座主墓同茔异穴,占据了总面积达4 000平方米的礼制性高台建筑。

Em 2011, o Instituto de Arqueologia de Jiangxi recebeu uma denúncia pública de que uma antiga tum-ba havia sido saqueada na colina Dundun, a cerca de 500 metros a nordeste da aldeia de Guanxi, na vila de Datangping, condado de Xinjian (hoje distrito de Xin-jian), em Nanchang. A Secretaria de Cultura de Jiangxi, a Administração Provincial de Relíquias Culturais e o governo municipal de Nanchang logo enviaram espe-cialistas para inspecionar o local. A escala da tumba e os artefatos recuperados indicavam que provavelmente se tratava do túmulo do Marquês de Haihun. Segundo os registros históricos, o marquesado de Haihun foi fundado em 63 a.C. por Liu He, quando ele foi deposto do trono imperial e enviado para governar o conda-do de Haihun, na província de Yuzhang. Liu He era uma figura especial que havia sido tanto imperador quanto nobre. A dinastia fundada por ele em Jiangxi continuou por pelo menos quatro gerações. Coube aos arqueólogos a missão de elucidar a história do antigo marquesado. Entre 2011 e 2015, as autoridades pro-vinciais reuniram especialistas que, em cinco anos de escavações, exploraram cerca de um milhão de metros quadrados e escavaram cerca de 10.000 metros quadra-dos. Foram descobertos importantes sítios históricos do marquesado de Haihun, como o palácio Zijin, os túmulos de nobres e plebeus e outros vestígios arqueo-lógicos em um raio de 5 quilômetros ao redor da tum-ba do Marquês de Haihun. Os túmulos do Marquês e da Marquesa ocupam o centro de um cemitério ceri-monial com uma área total de 4.000 metros quadrados.供图/南昌汉代海昏侯国遗址博物馆Museu de Relíquias de Nanchang para o Marquês de Haihun da Dinastia Han12海昏侯墓属于西汉中晚期采取“汉制”埋葬的列侯墓葬。

徐森玉:从未夸耀居功的“文物守护神”(文汇报)

徐森玉:从未夸耀居功的“文物守护神”(文汇报)

徐森玉:从未夸耀居功的“文物守护神”(文汇报)••••2020-04-05 文汇报■本报记者刘迪【他的一言,便是九鼎】◆作为知名的文物鉴定家、金石学家和版本目录学家,徐森玉的学术造诣备受方家推崇,郑振铎在1950年致唐弢的信中说:“森老为今之‘国宝’……他乃是真真实实的一位了不起的鉴别专家……他是一个全才,他的一言,便是九鼎,便是最后的决定。

”【不以前辈、专家自居】◆这样一位被称为国宝的专家却极其淡泊名利,且乐于提携后进。

傅振伦撰有《徐森玉的嘉言懿行》一文,在回忆当年安顺华严洞期间的生活时这样写道:“我们向之聆教版本目录、金石之学,但从不以前辈专家自居而自炫自矜,不好著书立说,唯后生求教,则有问必答。

”【“知雄守雌,为而不有”】◆徐森玉学识渊博,不计名利。

其一生行迹,在香港中文大学牟润孙教授写于1970年的《徐森玉先生九十寿序》一文中有着极精到的叙述,文章最后这样结语:“知雄守雌,为而不有,方之古人,盖诚有得于柱下史之传者也,先生之德其犹龙乎?”文献、古物与徐森玉“徐森玉为查访、发掘祖国文物奔走于神州大地,在数十年的奔波生涯中,先后发现了辽代古寺、元代戏台、唐代地契、元代阿拉伯式浴池、汉代巨型碑刻,还有周代墓群、楚国木椁等无数中华瑰宝;山西赵城郊区的广胜寺藏有一部刻本大藏经,系金代遗存,学界称之为《赵城藏》,经徐森玉先生的大声呼吁,而得以入藏北京图书馆。

除此之外,徐森玉先生还为国家征集、鉴定了大量具有重要价值的文物,其中有晋代王献之,宋代司马光、苏轼的真迹,春秋、战国和商代的青铜器,殷墟出土的一批甲骨片,秦汉以来的不少帝皇印玺等,苦心孤诣,功勋卓著,无愧学界“文物守护神”的称号。

【学术档案】徐森玉(1881—1971)。

版本目录、文物鉴定、金石学家。

名鸿宝,浙江湖州人。

清末山西大学堂毕业。

历任北京大学图书馆馆长、故宫博物院古物馆馆长、北平图书馆采访部主任、合众图书馆常务董事等。

新中国成立后,任上海市文物保管委员会主任、上海博物馆馆长、中央文史馆副馆长、全国第二中心图书馆委员会主任委员、辞海编辑委员会委员。

《淳化阁帖》回归记

《淳化阁帖》回归记

《淳化阁帖》回归记安然入藏,实现了一个文化夙愿国宝《淳化阁帖》,流失海外千年,今天终于回归了。

这一条令人振奋的消息,这些天成了人们天天议论的热门话题。

昨天,上海博物馆馆长陈燮君在他那间充满书卷气的办公室里接受记者采访时,依然掩饰不住国宝回归的喜悦心情:“这是中国文物界的一大成果,是帖学界的一大盛事。

”2003年4月14日晚,夜幕下的上海记下了这难忘的一刻。

正是这天晚上,一列神秘的车队在夜色遮掩下,一路疾驰,驶入坐落于上海市中心人民广场一侧的上海博物馆。

这列神秘的车队护送到上海博物馆的正是一件国家珍宝、中国书法艺术史上有过重要记载的法帖珍品——《淳化阁帖》。

《淳化阁帖》的回归,赫然成为中国帖学界盛事。

然而,这一切都是秘密进行的。

从确定购回到派人谈判,从美国纽约起飞到上海落地,每个环节都严格保密,以致一向嗅觉灵敏的索斯比拍卖行也毫无察觉。

直到7月25日,上海博物馆馆长向中外新闻界发布消息后,美国的文物商才如梦初醒。

惊呼:“中国人把一件令世界梦想的艺术珍品悄悄地抢救回了他们的国家。

从收藏角度说,这是令我们沮丧的,但从保护艺术品的立场看,《淳化阁帖》叶落归根,也算是得善其终……”上海博物馆成功地从美国把《淳化阁帖》存世最善本抢救回归,安然入藏上海,这不啻是实现了一个久远的文化夙愿。

《淳化阁帖》,空前绝后的存世最善本《淳化阁帖》又名《淳化秘阁法帖》,或称《宫帖》,简称《阁帖》,为丛刊帖始祖,于北宋淳化年间刻于“秘阁”。

淳化三年,即公元992年,宋太宗命侍书王著把内府所藏自汉至唐名迹,镂枣木板刻于禁中,摹刻为《淳化秘阁法帖》十卷。

《阁帖》刻成后,内府用澄心堂纸、李延王圭墨拓印,从此,即为丛帖始刻。

启功先生在《中国法帖全集·序》中说到:“刻帖始于什么时候,这是尚存争议的问题。

根据文化记载,有的认为始于隋唐,也有认为始于五代,可是都没有确认为唐或五代的法帖流传。

今天所见的汇集古代魏晋至隋唐的墨迹,刻成一部类似《书法全集》的法帖,是宋太宗淳化年间的《淳化秘阁法帖》。

古玉中的金钻——神兽玉!

古玉中的金钻——神兽玉!

古玉中的金钻——神兽玉!西漢晚期至東漢玉神獸台北故宫西汉金兽南京博物院藏江苏省盱眙县窖藏出土清玉神兽水滴美国弗利尔美术馆藏清青玉甪端北京故宫博物院馆藏明青玉甪端熏炉北京故宫博物院馆藏清白玉兽台北故宫博物院馆藏清白玉兽二台北故宫博物院馆藏清白玉三阳开泰台北故宫博物院馆藏清墨晶黑水晶瑞兽(正面) 美国大都会博物馆藏清墨晶黑水晶瑞兽(背面) 美国大都会博物馆藏清青玉双猫北京故宫博物院馆藏清青玉双猴北京故宫博物院馆藏古玉的种类繁多时间跨度大真正能让古今中外人士都喜欢上的一定是圆雕的动物玉萌萌的造型温润的手感第一眼便会爱上不能自拔西汉玉神鹰(正面) 台北故宫博物院馆藏西汉玉神鹰(背面) 台北故宫博物院馆藏汉代圆雕羽人御兽佛利尔美术馆藏西汉晚期至东汉玉辟邪台北故宫博物院馆藏汉玉骆驼台北故宫博物院馆藏台北故宫博物院藏宋代玉鸭新石器时期红山文化玉兽形玦北京故宫博物院馆藏商代绿松石蛙江西博物馆藏殷墟妇好墓出土商代玉象萌萌哒商代玉熊山东出土的商代玉虎商代玉蟠龙中国国家博物馆商代圆雕玉龙佛利尔美术馆藏西周圆雕玉羊山西博物院藏西周玉兔山西博物院藏西汉玉熊镇徐州博物馆藏汉代玉猪故宫博物院辟邪形玉壶,东汉。

扬州博物馆藏。

咸阳博物馆藏西汉渭陵白玉鹰陕西咸阳汉元帝渭陵建筑遗址出土玉辟邪咸阳博物馆藏西汉渭陵白玉辟邪咸阳博物馆藏西汉渭陵白玉熊咸阳博物馆藏西汉渭陵白玉鹰汉代青白玉辟邪故宫博物院藏汉代玉辟邪宝鸡青铜博物馆藏西汉蝉形玉佩徐州博物馆藏东汉玉辟邪台北故宫博物院馆藏玉雕双峰驼汉至魏晋高11 厘米,横17.3 厘米现藏美国华盛顿赛克勒博物馆(The Arthur M. Sackler Gallery)汉青玉马首二(图1) 美国哈佛艺术博物馆藏汉青玉马首二(图2) 美国哈佛艺术博物馆藏汉青玉马首一(图1) 美国哈佛艺术博物馆藏汉青玉马首一(图2) 美国哈佛艺术博物馆藏东晋青白玉卧羊甘肃博物馆六朝玉卧驼故宫博物院汉玉镂雕虎形剑璏故宫博物院汉玉羊式水丞故宫博物院汉玉卧羊形砚滴故宫博物院汉玉卧羊故宫博物院汉玉卧羊故宫博物院汉青玉双角兽坠故宫博物院唐玉骆驼V&A博物馆唐玉狗杭州博物馆唐白玉异兽嵌件故宫博物院宋紫沁青玉子母瑞兽故宫博物院宋玉鸭衔莲纹佩故宫博物院宋玉鹿上海博物馆宋青玉太狮少狮佩故宫博物院宋黄玉卧兽杭州博物馆南宋玉子母卧兽V&A博物馆南宋玉卧虎V&A博物馆南宋玉卧犬V&A博物馆元白玉镂雕双兔佩故宫博物院明青玉卧异兽故宫博物院明青玉卧狮故宫博物院明紫褐沁白玉卧兽故宫博物院明玉镂雕双狮故宫博物院明青玉鹰钮炉顶故宫博物院明玉双兽笔架故宫博物院明青玉双鸟笔架故宫博物院明青玉三足龟故宫博物院明青玉犬故宫博物院。

马衡与徐森玉(上)

马衡与徐森玉(上)

藻( 幼浦) 受北 京大学之聘, 出任 国文系主任。 从情理上椎
妇I 【 .{ 柯可能 马幼渔 与徐森玉就在这 时相 | { 只了(9 9 B 1 1 年6

女 j. # 2 源自# # } 1 日
#女镕 Z* ,

底, 为墩劝 禁兀培复职 教育部总 长一事, 玉先生曾 与幼 森
fl 惜 专程赴梳 ) 而之后叔 先生与 森 先生 的交 f先 : f . r 谊, 也应该楚通过这 位马 先生而发 生的。
观 有确切 讯栅刈知两人 有交往的 时问, 12年。 : + 是 91 返年 , K 森 先生和叔 、先生都参 与了冰社。 社以易大 厂 冰 为 K 捌康 ( r) 社 . 希 副之 。 剧策会 一次, 每 各自携带 金 立物 , 起考释 文字, 箍别年代 。 时会 友, 『 尚有上虞 罗 振 ( 叔青) 黄县丁世峄 ( 苦 、 、 佛 ) 贵筑姚华 ( ) 胶州 柯 蘑光 、 绍志 ( 风荪) 阻县脒宝踩 ( 、0 伯潜) 山阴街貅 ( 工)杭卅 陈 、 石 、 l 汉 第( 仲恕) l阴陈年 ( 丁) 、l I 等人。 北方的金石篆刻之学 ,
次 的中卅I 之行,无疑 也是金 石学从 书斋转 向现 代实地 考
体》 一文, 金 学 崭露 头角。 在 森玉 先生NX盒 4碑 . " , h t
版 向来 趣 檄深 , 任 职教 育部 期间 , 任 常常 游 览琉璃
J. 壤、 搜 购求相 关文献。 既然 彼此兴趣相投 , 又是嗣 乡同 年, 则此 叫 人即使未 曾相 识, 也麻该是闻声相 思 r。
开始 了他后 t 生寓居 北京f 生涯。『 - l 勺 司年 发表《 汉碑 论
故城 朱圪椭 村考察 太学遗址 , 以弥 补之前未 能实地 考察 的遗憾 。 当年洛 阳一 地, 牦 而 盗I横 绝 非善地 , 两位先 生数次 结伴探寻, 仪 见两人对于 古代文物、 1 . 传统学术 生死 之的热爱之情 , 更刈反映出 两人深厚的 友喧。 而这

纪念徐森玉先生

纪念徐森玉先生

纪念徐森玉先生
陈先行
【期刊名称】《上海文博论丛》
【年(卷),期】2011(000)004
【摘要】<正>在徐森老诞辰130周年之际,上海博物馆举行这样一个规模虽小但不失隆重的纪念会,很有意义。

而国家图书馆、上海图书馆的领导没有出席,颇觉遗憾。

虽然上图领导委我作代表,实际上我是代表不了的。

套句老话,即余生也晚,不获承颜接辞,聆听森老教诲。

【总页数】2页(P42-43)
【作者】陈先行
【作者单位】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K825.81
【相关文献】
1.全凭溪水想音容——纪念徐森玉先生诞辰130周年 [J], 陈燮君;
2.陈梦家先生致徐森玉先生函一通简释 [J], 柳向春;
3.徐森玉先生和我的父亲郑振铎 [J], 郑尔康;
4.国宝森玉——上海博物馆举办座谈会纪念徐森玉先生诞辰130周年 [J], ;
5.外公徐森玉先生印象——纪念徐森玉先生诞辰130周年、逝世40周年 [J], 王圣思;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徐森玉与国立中央图书馆

徐森玉与国立中央图书馆

Xu Senyu and the National Central Library
作者: 徐家恺[1];陈希亮[1]
作者机构: [1]南京图书馆,江苏南京210018
出版物刊名: 新世纪图书馆
页码: 59-66页
年卷期: 2020年 第1期
主题词: 徐森玉;国立中央图书馆;《四库全书珍本初集》;文献保存同志会;《玄览堂丛书》
摘要:徐森玉是有"国宝"之誉的目录学家、版本学家、金石学家和文物鉴定家。

论文从参与影印《四库全书珍本初集》、参加"文献保存同志会"、编印《玄览堂丛书》、受聘国立中央图书馆顾问、战后接收清理图书文物等方面,梳理了徐森玉和国立中央图书馆的密切关系,揭示了他对国立中央图书馆的重要贡献。

鄭振鐸致徐森玉函札

鄭振鐸致徐森玉函札

鄭振鐸致徐森玉函札
柳向春
【期刊名称】《《历史文献》》
【年(卷),期】2012(000)001
【摘要】今年適逢徐森玉先生誕辰一百三十周年,辭世四十周年,謹將所見長樂鄭振鐸先生致先生手札數十通整理發表,以為紀念。

徐森玉(1881—1971),名鴻寶,字森玉,以字行,浙江吴興(今湖州)人。

嘗問學於白鹿洞書院,後鄉試獲雋。

未幾,即棄舉業而入山西大學堂,攻化學,成績斐然,著《無機化學》、《定性分析》,有'奇才'之目。

為大學堂監督長白寶熙所賞,多加眷顧,後之諳習文獻、精研古物,即自是始。

歷任奉天測繪學校及實驗學校監督、清廷學部圖書局編譯員等。

民國肇建,為教育部僉事。

【总页数】60页(P284-343)
【作者】柳向春
【作者单位】上海博物館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256
【相关文献】
1.陈梦家先生致徐森玉先生函一通简释 [J], 柳向春;
2.求恕齋函稿·致羅振玉 [J], 王繼雄
3.求恕齋函稿·致羅振玉 [J], 王繼雄;
4.羅振玉致金頌清書札 [J], 丁小明
5.欧阳渐无致徐森玉函 [J], 欧阳渐无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江西省高级工艺美术师赵坤女士创作:守护神

江西省高级工艺美术师赵坤女士创作:守护神

江西省高级工艺美术师赵坤女士创作:守护神
佚名
【期刊名称】《陶瓷研究》
【年(卷),期】2009(000)004
【摘要】青龙、白虎、朱雀、玄武为“四象之一”,《礼记·曲礼上》记载:“行
前朱雀而后玄武,左青龙而后白虎。

”四象又称四护卫,尤视白虎为辟邪祀福的守护神。

二零一零年岁次庚寅,即民间俗称的虎年。

【总页数】2页(P49-5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S858.93
【相关文献】
1.《嫦娥奔月》——江西省高级工艺美术师实力派资深老艺人任义平先生创作 [J],
2.江西省高级工艺美术师—李晶先生创作《秋雪图》 [J],
3.江西高级工艺美术师—赵坤女士创作《守护神》 [J],
4.江西省高级工艺美术师、著名陶艺家—赵坤女士创作《福运长久》艺术瓷雕 [J],
5.江西省高级工艺美木师、著名陶艺家赵坤女士创作:福运长久 [J],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光影之中触动静谧之魂

光影之中触动静谧之魂

光影之中触动静谧之魂
刘忠山
【期刊名称】《健康人生》
【年(卷),期】2018(0)6
【摘要】如影相随,那个影子真的是我的灵魂吗?在万物生辉的宇宙长河中,人生生不息和无限演绎,作为时光的一种刻度,道生万物,动静之间揭示着天地万物之玄妙,在雕琢中将这种哲学的深思和美学的极致相得益彰地表达才是我内心的渴望。

灵魂在哲学与美学中穿梭的我,深深思索着,在光影与动静的碰撞中,是否可见到那些模糊而真实存在的灵魂。

【总页数】3页(P69-71)
【作者】刘忠山
【作者单位】杭州良渚玉文化园忠山钰府玉雕创作室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光影之中城市再现2013年度全国《城建声像档案》培训班在京举办
2.触动学生兴趣之"魂"
3.光影之中舞动青春①--体育影视对中学生体育意识培养的作用
4.固根守魂的积极探索思想灵魂的深刻触动——我省举办首期厅级领导干部党性教育专题培训班综述
5.静谧的田园与躁动的诗魂-陶渊明、华兹华斯对自然和田园生活体认的比较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辽代玉魁——一件清宫流失的国宝

辽代玉魁——一件清宫流失的国宝

辽代玉魁——一件清宫流失的国宝
徐琳
【期刊名称】《紫禁城》
【年(卷),期】2008(000)002
【摘要】几年前,笔者在南京大学就读时,曾见到南大博物馆馆藏的一件玉器,那件
玉器的玉质之美,造型之独特至今仍令人记忆犹新。

来到故宫后,时常还想到它,这不仅因为它原为清宫旧藏的独特身世,更重要的,它是一件刻有文字的辽代玉器。

【总页数】10页(P148-157)
【作者】徐琳
【作者单位】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K876.8
【相关文献】
1.国宝森玉——上海博物馆举办座谈会纪念徐森玉先生诞辰130周年 [J], ;
2.辽代玉魁考 [J], 徐琳
3.和田玉文化研究的集大成之作——评张新泰的《天容国色——中国国宝和田玉》[J], 夏冠洲;
4.2007“石渠宝笈·唐风宋韵”——辽博清宫散佚唐宋国宝书画苏州特展” [J],
5.崇高风范永留人间省档案局(馆)长孙成德在纪念清宫散佚书画国宝入藏辽博60
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 [J], 孙成德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国宝守护神徐森玉(图)新浪收藏> 藏界人物> 正文国宝守护神徐森玉(图) 2011年10月18日09:47 深圳商报抗战时的徐森玉。

(资料图片)徐森玉与兄弟子女合影照片,前排左为徐森玉,后排右为长子徐伯郊。

(资料图片)徐森玉,名鸿宝,以字行,浙江吴兴人。

解放前先后兼任北京大学图书馆馆长、京师图书馆主任、后任北平图书馆采访部主任兼善本、金石部主任,又改任故宫博物院古物馆馆长、故宫博物院副院长;解放后历任华东军政委员会文化部文物处处长、上海市文物保管委员会主任、上海博物馆馆长、中央文史研究馆副馆长、全国第二中心图书馆主任委员、国务院古籍整理三人领导小组深圳商报(微博)记者楼乘震今年是徐森玉先生诞辰130周年和逝世40周年,18日,上海市文物局、上海博物馆等将举行隆重的纪念活动,国家文物局、故宫(微博)博物院、有关专家学者和徐森玉先生的后辈都将出席。

提起徐森玉,年轻的同志会感到陌生,但说起前几年央视播出的反映故宫文物南迁的电视连续剧《国宝》,肯定还记得,它以独特的视角展示了中华民族那段苦难的历史,更以严谨的构思解析了中华民族多舛的命运和中华文化不灭的精神。

剧中主人公方如山的原型之一就是徐森玉。

从小就是“奇才”1881年8月17日,徐森玉出生于浙江湖州一个古籍刊刻世家,明万历、天启年间曾风行天下的套色“闵刻本”,即出于此。

3岁时,随父亲到江苏泰州,在泰州,徐森玉开始接受写得一手好字的母亲闵氏的诗书教育。

1888年,父亲不幸去世,失去了家庭支柱后,闵氏携带徐森玉及其弟投奔了任江西九江知县的本家叔父。

到九江后,徐森玉先就读于县衙家塾。

两年后,塾师对闵氏说:“这孩子本领已大过我,叫他去考白鹿洞书院吧。

”果然,徐森玉一考即中,成了国学大师于式枚的学生。

在于式枚的教育下,徐森玉贯通经史,尤工骈俪,科举考试,得中举人。

1900年,徐森玉考入山西大学堂攻读化学,得该校监督宝熙的赏识。

宝熙为清室皇族,精于鉴古,亦熟知清宫掌故,徐森玉便追随他研习鉴别古物及版本之学。

读书期间,徐森玉撰写了《定性分析》与《无机化学》两书,并由商务印书馆出版,由此徐森玉被人称为“奇才”。

《无机化学》一书,对原子论和分子学说在清末民初的传播,作出了有益的贡献。

山西大学堂毕业后,徐森玉历任奉天测绘学校、江苏实业学校监督。

辛亥革命后参收清宫文物辛亥革命以后,徐森玉进入北京大学图书馆,担任了图书馆馆长,继而在教育部任职,和鲁迅同为佥事(注:官称,略大于科长)。

他和鲁迅在一起最有趣味的事,就是关起门来摆弄“黑老虎”(即古碑拓片)。

鲁迅的许多碑拓,都是经他们两人共同研究过的。

1924年,冯玉祥部下鹿钟麟把末代皇帝溥仪赶出紫禁城,徐森玉即参加了清宫文物的清点工作。

在入宫清点文物时,他看到养心殿正殿宣统溥仪起居处,炕上衣物零乱,守军在溥仪的铺盖中查出了一件国宝———三希堂第一号宝物,王羲之的《快雪时晴帖》。

徐森玉和庄尚严等立刻买来一个保险柜严加看守。

1928年,北伐军攻克济南,北京的奉军行将退却,怕文物遭到破坏,徐森玉与沈兼士、陈垣、马衡、刘半农、周养庵及常维钧、庄尚严等自发组织“文物维护会”,负起对文物保护的责任。

这时,军阀孙殿英盗掘清东陵的消息传到北京,该会立刻推派徐森玉通知清室旧臣宝熙,后来由徐森玉又带领常维钧会同清室大员前往查看。

1925年10月10日,在清宫善后委员会的基础上,组建故宫博物院,徐森玉以清宫善后委员会委员身份参加,仍然主持古物清点工作。

1933年,国民政府任命马衡为院长,徐森玉任古物馆馆长,他们清点接收清宫文物和财产,拟订许多方案,保护了华北大量古物遗迹。

鉴定和选印《赵城藏》1933年,范成法师发现《赵城藏》,系长达4000余卷的古刻《金藏》,现存最早的大藏经刻本。

次年徐森玉特地赴山西赵城广胜寺鉴别无误,又在周边老百姓家加以收集,共得5500余卷,后与广胜寺住持和尚订立借约,以赠送广胜寺所缺的《碛砂藏》影印本一部及借资300元为条件,选借可印之经,运至北平,并在北平图书馆展出,供世人观摩,俗称《赵城藏》,轰动一时。

1935年徐森玉和叶恭绰等曾选择其中一部分影印,由北京三时学会编成《宋藏遗珍》出版。

1938年2月26日,日军占领赵城,广胜寺距日军据点仅1公里。

徐森玉惟恐《赵城藏》被掠去,心急如焚,但大家都没有办法。

力空法师也觉得如《赵城藏》仍放在寺内,难免丢失。

但交给抗日政府,日军扫荡频繁,也极易散失。

县委书记李溪林答应了力空关于要妥善搬运交给朱德总司令的要求,并获得中共中央的同意。

1942年7月6日,《新华日报》(华北版)以“赵城军民协力保护佛家珍藏,抢出广胜寺古代经卷”为题报道了这一消息。

报道中说:“赵城佛家胜地广胜寺为两千余年之古迹,藏有古代经卷4700余卷,为古代文化之珍宝。

日寇占领赵城后,觊觎此巨经已久,近日设法盗取,为我当地军民发觉,遂配合精锐武装,在该寺和尚协助下,于日前将该经卷全部抢救出来,此已转送边区政府保存。

”救出经藏的消息传到上海,尽管当时详情不太清楚,但徐森玉得知《赵城藏》被救出,悬在心中的石头终于落地。

1949年2月,北平解放,1949年4月30日,《赵城藏》被运交北平图书馆保存。

危难中抢救“居延汉简”1930年,由徐森玉担任考察团常务理事的中瑞西北科学考察团在额济纳河流域发掘到万余枚简牍,即通称的“居延汉简”,这是汉史研究的最重要的史料。

1931年5月底,汉简运到北平,藏于北平图书馆和北京大学,1937年,卢沟桥事变爆发,因担心简牍等文物受损,徐森玉指导和全力协助考察团理事会干事沈仲章,秘密将简牍和相关资料自北平经天津、青岛、上海秘密运往香港。

汉简运到香港后,徐森玉与当时在香港大学任教的许地山教授联系,存入香港大学,并由沈仲章负责整理和照相,准备由商务印书馆在上海制版印刷,予以出版。

1940年6月,徐森玉又建议将汉简自港运往昆明,傅斯年等主张改运美国。

7月12日徐森玉致信胡适,说明始末,希望胡安排一切。

胡适在7月31日复信云:“接读后百分兴奋,百分感叹!沈仲章兄之冒险保存汉简,森玉兄之终始护持,皆使适感叹下泪。

”1940年10月中旬汉简顺利运到美国华盛顿中国大使馆。

10月30日胡适曾给叶恭绰和徐森玉一信,报告汉简抵达及转交国会图书馆善本暂时保管的情况。

20年后,经台湾当局与美方接洽,居延汉简于1965年11月原封未动地运到台湾,至今保存完好。

在押运文物途中折腿“九·一八”事变之后,日寇步步进逼,为避劫难,国民政府决定文物南迁。

徐森玉参与主持了这项工程浩大的文物大迁徙。

至于这批南迁文物的数字,据《古物南迁的记忆与真相》一文所列:总数为19816箱72包15件13扎(其中70%以上为故宫古物),其中文献档案约45万件,图书古籍约30万件,陶瓷、青铜器、书画、玉石器、漆木器、文玩、珠宝等共约30万件。

为了文物安全,他们分两路迁移,一路用卡车,由北京、陕西,一路由水路,先把文物运到上海,再运往南京,然后溯江而上,由洞庭湖入长沙。

本拟在长沙作暂时落脚之地,但日寇又南侵,形势紧张,最后决定文物南迁贵阳。

文物迁移贵阳后,徐森玉即奔波于昆明与贵阳之间,在昆明郊区为北京图书馆寻找存放善本珍籍的地方,不幸股骨受折,从此落下残腿。

徐森玉的忘年交钱锺书曾写有一首《徐森玉丈(鸿宝)间道入蜀话别》:春水生宜去,青天上亦难。

西江望活鲋,东海羡逃鳗。

送远自崖返,登高隔陇看。

围城轻托命,转赚祝平安。

两次到沪抢救古籍善本上海成为“孤岛”后,江南一些家藏珍版秘籍的故家旧族,眼看一家性命难保,再也无心顾及先辈藏书,纷纷抛售善本书,此时的上海,就像一个超级古籍聚散市场,北京的书贾趁机南下收书,一车车运往北方销售。

其间,一辆北行的列车发生了火灾,几节车皮装的全是古籍,徐森玉闻讯,悲愤至极。

面对这样一场浩劫,上海商务印书馆的张元济、暨南大学校长何炳松、暨南大学文学院院长郑振铎、光华大学校长张寿镛等人,纷纷致电重庆,要求当局出面挽此危局。

于是在1939年年底,重庆方面成立了一个文献保存同志会,1940年,徐森玉再度受命出山,冒险潜往上海,参加了这一抢救工程。

那段时间里,他和郑振铎天天出入上海藏书大家的书斋和书库。

他的任务主要是版本鉴定以及保存和运出。

7个月中,他写了9份书面报告,详细记叙了收书的过程。

并亲自携带82部(502册)宋元古本于1941年7月31日登上了飞往重庆的飞机。

飞机起飞后才知道,重庆一带正在遭受日寇的轰炸,只好拐到桂林滞留。

在桂林整整等了40天,一直到9月10日,方才抵达重庆。

后来郑振铎回忆这个过程时写道,这40天中,上海、香港、重庆三地,有关人士无不整天提心吊胆、牵肠挂肚,因为所有这一切,仅仅由徐森玉老先生一个人担当着。

1941年12月8日,日本发动了太平洋战争,当天,上海彻底沦陷,“同志会”的抢救工作被迫停止。

从1940年春至此,他们在两年不到的时间内购得善本3800余种,仅宋元刊本就有3000多种。

明清善本先后捆扎成2000多个邮包,邮寄到香港,由叶恭绰和许地山负责存在香港大学冯平山图书馆内。

郑振铎《求书日录》中记载:“创立了整个的国家图书馆。

虽然不能说‘应有尽有’,但在‘量’与‘质’两方面却是同样的惊人,连自己也不能相信竟会有这么好的成绩!”“有我人在,文物也在”1948年9月,辽沈战役打响,国民政府决定将文物运往台湾。

与前几次迁徙不同,这次文物迁台的决定,在故宫内部引发了激烈的争议。

当时,马衡是故宫博物院的院长,抗战胜利后一直留守北平。

徐森玉是故宫博物院的副院长,坐镇南京。

国民政府将遴选文物的任务交给了徐森玉,并明确指令,尽量将南京文物全部运往台湾,如果实在带不走,也要选择一类文物,将二类文物留在大陆。

而徐森玉在那段时间给台静农的信里曾明确表示反对文物迁台。

年已七十的徐森玉心里明白,他处于进退两难的境地。

为了保证文物的安全,装箱完毕,他与跟随他多年的庄尚严说:“现在这些文物就要分开了。

从今以后,我负责看管这一半,你负责看管那一半。

你要代我到台湾去,看管好这批家当,有你人在,就要有这些文物在。

我在这里也是这样,只要有我人在,文物也在。

”庄尚严点头答应:“先生放心,人在文物在!”购回“二希”功德无量解放以后,徐森玉不顾年迈体弱,全身心地投入了上海市文物保管委员会的工作。

这期间,他亲手主持了上海博物馆和上海图书馆的创办,四处走访,为国家征集、鉴定了大量有重要价值的文物,包括晋王献之《鸭头丸帖》、唐怀素《苦笋帖》、宋司马光《手迹》、宋苏轼《文同合卷》、宋拓孤本《凤墅帖》、《郁孤台帖》和明天启刻《萝轩变古笺谱》等,均为稀世珍品。

1962年,经徐森玉动议和督促,将密封在铁箱内30多年的宋刻龙舒本《王文公文集》玻璃版底片从故宫博物院找出来,由中华书局(微博)上海编辑所予以影印出版,为古文献的整理、保存作出了贡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