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止

合集下载

知止而进的名言有哪些(精选2篇)

知止而进的名言有哪些(精选2篇)

知止而进的名言有哪些(精选2篇)知止而进的名言有哪些「篇一」知止而进的名言有哪些摘要:在人生的道路上,我们常常会遇到各种挑战和困难,而这个时候,知止而进就成为了一种重要的美德和行为准则。

本文总结了30句关于知止而进的名言,这些名言来自历史名人和智者的智慧之言,希望能够激励读者在困难面前保持冷静、明智的态度,以及学会在合适的时机放下,去收获更多的幸福和成就。

正文:1. 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

——《荀子》2. 不知止,则不知所止。

不知所止,则不仁。

——《孔子家语》3.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屈原4.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李白5.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荀子6. 君子终日乾乾,夕惕若厉,无崇高以自厚者也。

——《论语》7. 人生在世,为人当才,用之有节。

——《孙子兵法》8. 功成名就难,退休入山门。

——陆游9. 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

——刘备10. 要心静如水,志存高远。

——诸葛亮11.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孙子兵法》12. 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辛弃疾13. 得之我幸,失之我命。

——《山海经》14. 因势利导,知时务者为俊杰。

——《孟子》15. 步卒不利,师不能进;闻王使悍夫呼,则皆伏;往者不可谏,今者遽可谏。

——《孟子》16. 蜀犬吠日,客亦知之。

——《周礼》17. 进退维谷,明哲所能保。

——李斯18. 知足常乐,贪婪终受苦。

——佚名19. 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

——《论语》20. 高耸船可绕,深入鱼可伏。

——《孟子》21. 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论语》22. 自助者天助。

——塞内加23. 强自信心,才可克服困难。

——佚名24. 与其回首,不如展翅翱翔。

——吕思勉25.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杰竞折腰。

——杨洪基26. 比屋可封,丈夫未能坐安。

——《梅花百咏》27. 检点前程,世事两茫茫。

——陶行知28. 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2020年中考语文议论文阅读《知止 》练习及答案

2020年中考语文议论文阅读《知止 》练习及答案

知止[台湾]张继高①年幼时,父亲不止一次以“知止”二字教育我们。

当时觉得这两个字既玄又深,不能明白其中的深意。

有一年中秋,乡亲送来了两篓上好的白石榴,香甜多汁,我不禁吃个不停。

夜晚腹泻,父亲趁机 A (教训、训诲)说:这也是不懂得吃东西也应该“知止”的缘故啊。

②到了中年,每读名人传记,或观察时人的成败升沉,发现其中灾祸发生的起因在于不懂得“知止”之道的,可以说是比比皆是。

一个人理应知道他从社会上取得的最大限度是多少,超过这个限度,命运便会报复他。

问题是这个“限度”并没有科学的计算方法,也没有客观的标准。

能够估量得恰到好处的人,全凭他的自知与自省的功夫,外加一二肯直言规劝的朋友的适时谏阻。

③困难的是,已揽大权、已赚大钱的人对“知止”特别地听不进去。

像王安石,其能力、政见可以说是卓绝一代,在宋神宗的宠信之下,他独揽军政、经济大权于一身。

然而他做事太急、太贪,总想一下子就“全面”改革,结果根本无法建立真正的功业。

其不懂“知止”之道可谓极矣。

④由王安石想到乔治·华盛顿,就觉得华盛顿高明。

华盛顿虽然指挥过美国历史上赫赫有名的独立战争,但战争结束后他不以功臣自居,决心回到老家种田。

他说:“我毕生最大的兴趣在农作。

”其“知止”功夫可以说是到家了。

⑤我对培根的散文百读不厌。

他有一句讽刺不懂得“知止”的人的话:“升级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人们费了很大的劲,一级级往上爬。

结果地位愈高,愈是痛苦,而且有时还是很卑鄙的。

人们用不尊严的手段爬到尊严的地位,结果是怎样呢?他们的地位是岌岌不保的。

说垮便会垮下来,不然也会慢慢减色,渐渐地被淘汰……⑥我有些近十年来在商界曾经呼风唤雨过的朋友,如今不少已潜逃海外,身败名裂,或者正在苟延挣扎之中。

其中一二位在他们春风得意,夜夜逐酒征歌,结纳权贵,炒地皮、卖军火的时候,我就曾婉劝他们适可而止、相机打住。

可惜他们听不进去。

⑦一个人要有自知之明,要懂得从社会上取得多少才是适当的。

“钱”“权”都是如此。

《知止》阅读附答案

《知止》阅读附答案

阅读下文,完成后面题目(14分)《知止》[台湾]张继高①年幼时,父亲不止一次以“知止”二字教育我们。

当时觉得这两个字既玄又深,不能明白其中的深意。

有一年中秋,乡亲送来了两篓上好的白石榴,香甜多汁,我不禁吃个不停。

夜晚腹泻,父亲趁机训诲说:这也是不懂得吃东西也应该“知止”的缘故啊。

②到了中年,每读名人传记,或观察时人的成败升沉,发现其中灾祸发生的起因在于不懂得“知止”之道的,可以说是比比皆是。

一个人理应知道他从社会上取得的最大限度是多少,超过这个限度,命运便会报复他。

问题是这个“限度”并没有科学的计算方法,也没有客观的标准。

能够估量得恰到好处的人,全凭他的自知与自省的功夫,外加一二肯直言规劝的朋友的适时谏阻。

③困难的是,已揽大权、已赚大钱的人对“知止”特别地听不进去。

像王安石,其能力、政见可以说是卓绝一代,在宋神宗的宠信之下,他独揽军政、经济大权于一身。

然而他做事太急、太贪,总想一下子就“全面”改革,结果根本无法建立真正的功业。

其不懂“知止”之道可谓极矣。

④由王安石想到乔治.华盛顿,就觉得华盛顿高明。

华盛顿虽然指挥过美国历史上赫赫有名的独立战争,但战争结束后他不以功臣自居,决心回到老家种田。

他说:“我毕生最大的兴趣在农作。

”其“知止”功夫可以说是到家了。

⑤我对培根的散文百读不厌。

他有一句讽刺不懂得“知止”的人的话:“升级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人们费了很大的劲,一级级往上爬。

结果地位愈高,愈是痛苦,而且有时还是很卑鄙的。

人们用不尊严的手段爬到尊严的地位,结果是怎样呢?他们的地位是岌岌不保的。

说垮便会垮下来,不然也会慢慢减色,渐渐地被淘汰……⑥我有些近十年来在商界曾经呼风唤雨过的朋友,如今不少已潜逃海外,身败名裂,或者正在苟延挣扎之中。

其中一二位在他们春风得意,夜夜逐酒征歌,结纳权贵,炒地皮、卖军火的时候,我就曾婉劝他们适可而止、相机打住。

可惜他们听不进去。

⑦一个人要有自知之明,要懂得从社会上取得多少才是适当的。

《道德经》原文及译文-第三十二章:知止

《道德经》原文及译文-第三十二章:知止

【原文】道常无名。

朴虽小天下莫能臣也。

侯王若能守之,万物将自宾。

天地相合以降甘露,民莫之令而自均。

始制有名,名亦既有,夫亦将知止,知止可以不殆。

譬道之在天下,犹川谷之於江海。

【原文注音】dào cháng wú míng pǔ suīxiǎo tiān xià mò néng道常无名、朴。

虽小,天下莫能chén hóu wáng ruò néng shǒu zhī wàn wùjiāng zìbīn tiān臣。

侯王若能守之,万物将自宾。

天dìxiāng hé yǐjiàng gān lù mín mòzhīlìng ér zì地相合,以降甘露,民莫之令而自jūn shǐzhì yǒu míng míng yìjìyǒu fu yìjiāng zhī均。

始制有名,名亦既有,夫亦将知zhǐ zhī zhǐkěyǐbùdài pìdào zhī zài tiān xià yóu止,知止可以不殆。

譬道之在天下,犹chuān gǔzhī yújiāng hǎi川谷之于江海。

【译文】“道”永远是无名而质朴的,它虽然很小不可见,天下没有谁能使它服从自己。

侯王如果能够依照“道”的原则治理天下,百姓们将会自然地归从于它。

天地间阴阳之气相合,就会降下甘露,人们不必指使它而会自然均匀。

治理天下就要建立一种管理体制,制定各种制度确定各种名分,任命各级官长办事。

名分既然有了,就要有所制约,适可而止,知道制约、适可而止,就没有什么危险了。

“道”存在于天下,就像江海,一切河川溪水都归流于它,使万物自然宾服。

以知止为题的作文

以知止为题的作文

以知止为题的作文Knowing when to stop is an important skill in life that can lead to better decision-making and prevent overexertion or burnout. Knowing when to stop means being able to recognize when to pause, take a step back, and reflect on a situation before proceeding. Recognizing when to stop can help prevent impulsive decisions or actions that may lead to negative consequences. Additionally, it allows for the preservation of mental and emotional well-being.知止是人生中一项重要的技能,可以带来更好的决策,防止过度努力或烧尽自己。

知止意味着能够识别何时暂停,退后一步,反思一下情况然后再行动。

识别何时应该停下来可以帮助我们避免冲动的决定或行为,避免可能导致负面后果。

此外,这样做也能保持心理和情感的健康。

In our fast-paced, modern world, it can be easy to fall into the trap of constantly striving for more, working longer hours, and sacrificing personal time for the sake of success. However, knowing when to stop can help individuals maintain a healthy work-life balance, prevent burnout, and ultimately lead to greater overall productivity and well-being.在快节奏的现代社会中,人们很容易陷入不断追求更多,工作更长时间,并为成功而牺牲个人时间的陷阱。

“知止而后有定”什么意思?

“知止而后有定”什么意思?

“知⽌⽽后有定”什么意思?同仁:《⼤学》的“知⽌⽽后有定,定⽽后能静,静⽽后能安,安⽽后能虑,虑⽽后能得。

”这⾥的“知⽌”的“⽌”是⽌于什么?“虑⽽后能得”的“得”⼜是得到什么?看了些解释,仍然疑惑。

抱⽉:“知⽌”的“⽌”,是“⽌于⾄善”,承接上⽂“⼤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于⾄善”⽽来。

上⽂之“三在”,即⼤学之三纲,⼤学之道的三个纲领,是儒学之旨,舍此⾮孔门⼼法。

说三纲似乎有割裂,实则⾄善即明德,亲民只是不离民⽽修以及修得明德必亲民,乃⼀以贯之之道,⼀纲⽽已。

上⽂开宗明义,提出⽬标,接着讲实现⽬标的⽅法,即“⽌、定、静、安、虑、得”,有⼈加上“知”成了七字,实际上作为⽅法,这个“知”不能列⼊,只是“知道”的意思,不是⽅法。

此六字,作为儒家经典修养论,较之佛道显得简略,如今来理解,因⽂化隔阂,⼼性遭弃,⼤多是不得要领。

然差之毫厘,失之千⾥,不得不慎!古代,除了启蒙的⽂字、⾳韵等“⼩学”外,还要学“⼤学”之经典,即《诗》《书》《礼》《易》《春秋》《乐》“六经”,通过经典明⽩宇宙⼈⽣的根本道理,直到如今,都是值得传承的!我们特爱以“质疑”“创新”为由,轻易否定古德之“道”,实则,术,可以变,道,⾃古⽽⼀,⽆需改变。

懂得这⼀点,才会坚定学习古⽂化的信⼼,谦虚⽽学,当然可以质疑。

深⼊既久,能够⼼领神会,并于现实证验,⽅明古德良苦⽤⼼,从⽽实益于⼰。

“⽌于⾄善”的“⾄善”即是“明德”,前⽂多了个“明”,即“明明德”,是要⼈去“明”那个天命之德,去修习,由不明⽽明;“在亲民”,相当重要,这是儒家的特⾊,即提醒⼈去修养明德的时候,不要脱离了实际,脱离了同伴的⼈民,盖夫⼦怃然⼀叹:“鸟兽不可与同群,吾⾮斯⼈之徒与⽽谁与?“可见此意。

正是要在现实中去“明明德”,才真切,持之以恒,则可臻于⾄善,也即最终修明明德。

明德⾃会亲民。

如何具体修?接下来才说“知⽌⽽后有定”,知道了最⾼境界是⽌于⾄善,那么就有了确定的⽅向了;有了确定的的⽅向,则意念不再浮躁盲动,故云“定⽽后能静”;不躁动⽽静,则意诚⼼安,故云“静⽽后能安”;⼼安即是本⼼状态,持此本⼼去思虑,⽅为正思正虑,⽽⾮邪思妄念,故云“安⽽后能虑”;正思正虑正思维,⽅可获得事物真相,故云“虑⽽后能得”。

知行知止——精选推荐

知行知止——精选推荐

《老子》有言:“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长久。

”其意是知道满足,就不会受到羞辱;适可而止,就不会受到危险。

这启示我们,干工作、办事情不仅要知行,而且要知止。

知行则可以拓新,知止则可以守成。

盛时要作衰时想,上场欲作退场思。

知止,就是要知进知退、知放知收,对事物发展的“度”有准确把握。

从唯物辩证法的角度讲,事物都有自身的度。

度是事物保持自己质的数量界限或范围,超过这个范围就会引起质的变化。

月盈则亏,水盈则溢。

凡事皆有度,失度必失误。

知止,就是善于把握事物的度,使其得以最大限度地发展,避免过犹不及、物极必反。

知止而行远。

如果说“知行”是干工作的“发动机”,那么“知止”就是“制动器”。

列车没有发动机不能到达目的地,同样如果没有制动器,即使到达了目的地也不能停车,最终也会远离目的地。

从现实情况看,干工作、办事情不“知行”的不多,不“知止”的却不在少数。

例如,有的单位落实上级指示喜欢提高标准,本想把工作做得更扎实,事情办得更漂亮,但指标过高,突破了应有的限度,不仅工作本身难以完成,还会生出一些消极因素,影响其他工作的正常运转。

这就不是“锦上添花”,而是“画蛇添足”了。

知止,就要保持清醒头脑,及时对事情的发生、发展和结果有一个恰如其分的估价。

尤其对各种利害关系有清醒的认识,知道何时止住,在哪里止住。

1867年俄国沙皇亚历山大二世以720万美元的价格把阿拉斯加贱卖给了美国。

很多人不理解俄国为什么这么做,当时康斯坦丁·尼古拉耶维奇大公在给外务大臣亚·格尔恰科夫的一封信中对此作了准确阐释,他写道:“这种出让是完全合乎现代要求的。

我们不必欺骗自己,而应有所预见:美利坚合众国想要整个地统治北美,肯定会攫取我们这些领地,而我们又无法把它们藏掖起来……”如果我们再联想当时俄国刚刚折戟克里米亚,国力削弱严重,就会更加清楚地理解亚历山大二世为什么果断抛弃阿拉斯加,从而避免了因版图过大、防御成本过高而背上沉重的“包袱”。

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感想

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感想

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感想《大学》说道“知止而后能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这“知、定、静、安、虑、得”是一个顺序,是一环扣一环,是缺一不可,是不可跳跃的。

而这里的本是知。

如果没有这个本,后面的得也就不复存在了,就是轻易得到了,也不会长远的。

这又是一个哲学的道理。

知:知识、学问、知识面。

知止:智慧。

在把你要做事前的一切相关的知识、信息之间的负责关系统统研究透彻了,达到融会贯通了就能对新面临的问题正确判断,正确解决。

但解决问题之前要能静下心来,静心后才能安稳住情绪,身心安稳后长出吸一口气,才可以思故,这个思故才能一蹴而就,才能把握住事物的规律。

但人们往往不能按这样的节奏来处理和思故问题,对某一件事,不求甚解,知识面不够,又不能静下心去思故,所以往往所要拍板的事下来是事与愿违,而自己还要怨天尤人。

这实乃是盲人摸象所得出的结论,与客观和他人无关。

物有本未,事有始终,知其先后,则近道矣。

只要你抓住了事物的本质而不是现象,知道了事物的开头和结果及先后顺序,则把它办好就会易如反掌。

这就是大道就是大智慧。

诸葛亮未出茅庐则三分天下,就这知止的结果,在当时的环境下,天下形势的掌控就是那样,而唯有孔明清醒这三分天下,定位明确,方向明确找到了切入点,成就了刘备一生的霸业。

这就是他善于学习,善于分析,掌握大量的一手资料,而又安居小舍静心养性,才得出的宏伟巨论。

在今天的社会中,各种信息爆发,大量的数据、畅通的媒体、众多的各种专家,用各种观点、各种价值观轰炸着人们。

这就需要我们自己有一双慧眼去识别真伪,去辨别是非,你必须用系统的知识来武装自己,让自己成为专家或半专家的身份,去分析自己的路,寻找自己的方向,躲进小楼做一统静心思故,才能勇站立于经济大潮的正确面。

知敬、知勤、知慎、知止、知学

知敬、知勤、知慎、知止、知学

知敬、知勤、知慎、知⽌、知学[转]知敬、知勤、知慎、知⽌、知学(1)知敬:⼀以贯之。

康熙帝认为,君⼦修德,在于知敬。

知敬,就是要敬天、敬地、敬⼈、敬⼰,要有敬畏之⼼。

康熙⼤帝,地位⾄⾼,权⼒⾄上,怎样约束⾃⼰?作为皇帝的“敬”,就是对⾃⼰的约束。

敬天,康熙帝说:“朕⾃幼登极,凡祀坛庙、礼神佛,必以诚敬存⼼。

”(康熙《庭训格⾔》)⼜说:“昔年曾因⼲旱,朕于宫中设坛祈祷,长跪三昼夜,⾄第四⽇,步诣天坛虔祷,油云忽作,⼤⾬如注……朕⾃谓精诚所感,可以上邀天鉴。

”我在这⾥不是讲迷信,⽽是讲要虔诚敬天。

敬地,必须敬畏养育我们的脚下这⽚⼤地。

敬⼈,就是要仁爱。

《⼤学》⽈:“为⼈君,⽌于仁。

”康熙帝的仁爱之⼼,源⾃将⼼⽐⼼,“⼰所不欲,勿施于⼈”。

敬⼰,康熙帝说:“节饮⾷,慎起居。

”这都是敬⾝、敬⼰。

敬⼰,要从⼩事做起:“凡⼈修⾝治性,皆当谨于素⽇,朕于六⽉⼤暑之时,不⽤扇、不除冠,此皆平⽇不⾃放纵⽽能者也。

”(康熙《庭训格⾔》)敬,不要时断时续,⽽要“⼀以贯之”。

总之,康熙帝认为“敬”就是“正”,他说:“念念敬,斯念念正;时时敬,斯时时正;事事敬,斯事事正。

君⼦⽆在⽽不敬,故⽆在⽽不正。

”(康熙《庭训格⾔》)(2)知勤:⼀以贯之。

勤,就是勤奋,⽽不懒惰。

康熙帝从8岁继位,到69岁病故,终⽣勤政,终⽣勤学,以劳为福,以逸为祸。

他的勤,包括勤奋、勤俭。

他说:“祖宗相传家法,勤俭敦朴为风。

”(康熙《庭训格⾔》)他认为⼀个⼈的贫与富,重要的因素,不在命运,⽽在勤勉:“惟患⼈之不勤不勉。

”(康熙《庭训格⾔》)因此,每⼀个⼈,当读书乐志,惟勤学⼒⾏。

康熙帝的⼀⽣,是勤奋的⼀⽣。

以他勤政为例,五⼗余年,从不懈怠,御门听政,始终如⼀。

他每天⾄少写⼀千个字,他说:“善书法者,虽多出天性,⼤半尤恃勤学。

朕⾃幼好书,今年⽼,虽极匆忙时,必书⼏⾏字,⼀⽇亦未间断,是故犹未⾄于荒废。

⼈勤习⼀事,则⾝增⼀艺;若荒疏,即废弃也。

”(康熙《庭训格⾔》)如何读书?他借⽤朱⼦的话:“循序⽽有常,致⼀⽽不懈。

知足与知止作文

知足与知止作文

知足与知止作文
以下是以"知足与知止"为主题的作文:
知足与知止
世间万物,皆有定数。

知足和知止,是人生最宝贵的两种品质。

一个知足的人,能够对现有的生活状况心怀感恩,不去贪婪地追求更多;一个知止的人,明白自身的界限,不会妄自尊大,勉强去做自己力所不及的事情。

知足,可以让我们远离贪婪,过上简单而快乐的生活。

当代社会,人们普遍追求物质享受,容易陷入对金钱、地位等外物的无止境渴求中。

而知足的人,能够看到生活中最朴素的美好,懂得欣赏身边的一草一木,从而活出自在的心境。

知足之人,不会被物质的诱惑所迷惑,能够正确认识到金钱并非人生的全部,从而避免堕落为铜臭之徒。

知止,可以让我们明白自身的极限,做一个谦逊有礼的人。

人无完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和短板。

知止的人能清醒认识到这一点,不会自视过高,勉强去做超出自身能力范围的事情,从而避免遭受不必要的挫折。

同时,知止更能让人保持谦逊有礼的品德,远离狂妄自大的嚣张态度,赢得他人的尊重和赞赏。

知足和知止是中华民族数千年文化智慧的体现,是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努力学习和践行的人生宝训。

拥有知足和知止的品质,我们才能活出淡泊宁静、谦逊有礼的高尚品格,过上真正幸福美满的生活。

懂知止的作文素材

懂知止的作文素材

懂知止的作文素材
知止是一种智慧,一种对生命的哲学。

不知足,不知止;不知道控制自己,知道自己已经失去了。

人一旦没有控制住自己,就会把别人越推越远,最后把自己逼到万劫不复的境地。

这就是大智者对生命的态度!生活中我们经常会碰到很多"知止"的人,但是知止只是一种美德而不是一项义务或者是责任。

如果我们能掌握它,那将给生活带来更多的便利!
一、明哲保身
战国时期,苏秦为人豁达,有什么话不说呢?但是一次在岀使秦国的途中他不慎跌了一跤,顿时觉得心中烦闷而放声大哭。

秦始皇听后心知有异,便问苏秦:“你这是怎么了?”苏秦回说:“你不该岀这么大的风头,我被一个人撞见了两次。

”然后他就向众人说起自己跌断小腿前的遭遇。

当时的人都认为他是在讽刺秦王不识大体而受人所笑。

二、知足
人最大的痛苦莫过于虚荣,这是一种无与伦比的痛苦。

一个人追求更多、更好的物质条件,不去思考这与他的生命有什么关系,这对我们是一种很大的压力。

但是要知道知足才能不断进步,人就像一只小猫在花园中游荡要有方向可言,知道前进的方向才能与目标相合。

如果方向错了,要做的事都会很难成功。

当然这种感觉很美妙、很享受,但是也有一个坏消息:知足常常导致堕落。

知止是人生的一种智慧

知止是人生的一种智慧

知止是人生的一种智慧大千世界五光十色,面对诱惑,懂得知止,是一种人生境界,一种人生自守,一种人生智慧……著名的音乐、美术教育家,书法家李叔同有幅字,就是“知止”二字。

我们一般都说“知足”,但我觉得“知止”比知足境界更高一层。

知足是人家给多少,你“虽然不满意,但可接受”;知止是自己看着到了某个程度了,伸手去挡住,说:我不要了。

知足是由人的,知止由自己。

知足是不贪,知止是不随。

知止,简单来说,就是知道什么时候够了,知道什么时候该走,知道“上台靠机会,下台靠智慧”。

难不是难在不知道,是难在不知止。

当下,有些人总是“这山望着那山高”,更有甚者,每每与“醒掌一方权,醉卧温柔乡”的大贪巨蠢攀比,常抱“小巫大巫”之怨,常发“虚度此生”之慨,由“痛恨腐败”、“妒嫉腐败”渐变为“馋羡腐败”、“向往腐败”,慢慢形成一种“趋腐心理”。

认为:本本分分是“无能”,清廉自守是“没用”,敢贪多捞是“魄力”,善贪会捞是“能耐”。

由于不知足、不知止,致使“身后有余忘缩手,眼前无路思回头” 。

老庄学说中的所谓知止:是说满足之后便不再求取,知道适可而止,即不追求超越生命基本需求的利益。

老庄认为有了知止,人才会有安宁的生活,这样不但内心坦然,没有什么干扰,而且不会遭受外来的祸害。

知止是获得自身和谐的一团旺火,是自我保健修养意识方面的一道亮光,会使人多有清静、舒适、愉悦、自然,没有负重,没有所惧,没有所愧。

人常说“心底无私天地宽”,无私和知止紧密相连。

“人心不足蛇吞象”,大凡不知止者,到头来,都被碰得头破血流。

懂得知止是一种人生境界。

一个人如果一味的追求物质享受,不懂得取舍,就容易迷失方向,目光短浅,容易把自己局限在狭小的范围之中,看不到远处的风景,如果欲望太强烈,就容易走歪路。

居里夫人的会客厅里,只有一张简单的餐桌和两把旧椅子。

她说:“我生活中永远是追求安静的工作和简单的生活。

”为了搞好科学研究,她放弃了许多交往,把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到她为之毕生奋斗的事业中,获得了巨大的成就。

知止与知进作文

知止与知进作文

知止与知进作文
知止与知进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精髓,它们可以帮助人们明辨是非,做出恰当的决定。

“知止”可以帮助人们把握有效的奋斗方向,
不走弯路;“知进”则可以在把握方向上发挥积极作用,使人们明确
方向,找寻实现目标的可行性途径。

如何才能真正掌握知止与知进的道理呢?首先,要懂得拒绝并非一种
无底线的恶意,而是一种恰当的止损,保护自己免受无谓的损失。

其次,要勇于推敲,多思考,勇于把握正确的奋斗方向,并找到可行的
把握决策的捷径。

最后,要多参与时代的发展中,学习到最新的知识,尤其要学会借助技术来实现目标,在实践中不断进步和提升。

知止与知进让人们能够在把握方向上获得超常的成就,但要做到这一点,需要有一定的自控能力和若干必备的前提。

比如,要有强大的责
任心,懂得避免浪费时间和精力去做无用功;要能够对事物有一定的
判断力,避免让情绪决定自己的行动方向;要有足够多的耐心,一步
一步地掌握有效的把握方向。

知止与知进的道理可以说是在一个越来越充满竞争和挑战的社会中更
明智,更清醒地面对人生中的决策,把握自己的奋斗方向。

最终,通
过知止与知进,不断提高自己,完善自我,我们可以实现自我价值。

知止而后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翻译

知止而后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翻译

知止而后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翻译【实用版】目录1.知止而后定2.定而后能静3.静而后能安4.安而后能虑5.翻译正文知止而后定,这句话的意思是,在明白了自己的目标和方向之后,人才能够坚定不移地前行。

知止,即明确自己的目标和方向,这是人生的第一步。

在明确了自己的目标和方向之后,人才能够有所定,不再迷茫和困惑,而是能够明确自己的人生道路,坚定不移地前行。

定而后能静,定了目标和方向之后,人就能够静下心来,专注于自己的目标,不再被外界的干扰所影响。

静,是一种心态,也是一种境界。

在静的状态下,人能够更好地思考,更好地理解自己和世界,更好地实现自己的目标。

静而后能安,静下心来之后,人就能够安下心来,不再焦虑和烦躁,而是能够享受生活中的平静和安宁。

安,是一种心态,也是一种境界。

在安的状态下,人能够更好地体验生活,更好地感受世界的美好,更好地实现自己的价值。

安而后能虑,安下心来之后,人就能够虑,即思考和计划。

在思考和计划的过程中,人能够更好地理解自己和世界,更好地实现自己的目标和价值。

虑,是一种智慧,也是一种能力。

在虑的过程中,人能够更好地理解自己和世界,更好地实现自己的目标和价值。

这句话的翻译是:“Knowing when to stop allows one to be determined; being determined allows one to be calm; being calm allows one to be at peace; and being at peace allows one to consider and plan.”这句话告诉我们,在人生中,明确目标和方向是非常重要的。

知止而后有定中止的意思

知止而后有定中止的意思

知止而后有定中止的意思
“知止而后有定”是一句出自古代哲学家韩非子的名言,它的意思是知道什么时候该截止,才能达到目的。

这句话反映了生活中智慧中止的重要性。

许多人认为,智慧中止能够帮助人们节省时间和精力,并使人们的工作效率更高。

在工作或生活中,知道什么时候该停止,能够帮助人们节约更多的精力,而不会浪费太多时间。

另外,知道什么时候该停止还有助于避免无谓的失误,因此能够提高工作效率。

此外,智慧中止也能够帮助人们更有效地分配自己的精力。

在每一项任务之前,都要清楚衡量它的价值和比重,因此人们才能更好地处理它们。

如果一个人能清楚地知道自己花费在哪个任务上的时间和精力的比重,那么自己的精力和时间就会受到更有效的分配。

因此,智慧中止对于让人们使用有效的时间和精力有着巨大的意义。

第三,智慧中止也能够帮助人们提高自己的能力。

许多时候,人们都会专注于一件事情,而忽视其他重要的事情,这样就会出现很多问题。

如果能够及时停止,这样不仅能够灵活运用自己的时间和精力,而且还能够拓宽自己的视野,帮助自己更好地完成每一项任务,从而提高能力。

从上文可以看出,智慧中止的意义是非常重要的。

节约时间和精力,有效分配精力,提高自己的能力,这些都是由智慧中止带来的好处。

每个人都应该从自身做起,学会智慧地中止,以使自己在工作和生活中更有效与节省资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知止
生物进化的本能让人类的眼睛总是盯着前方,那一片雾气弥漫的未知引领也诱惑着人类前进,于是前人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诸如“终日乾乾”、“自强不息”、“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连毛泽东也立志“只争朝夕”。

而到了社会加光速发展的今天,追求前进更是被人挂在嘴上,看安踏的“永不止步”和百事流行鞋的“渴望无限”便可见一斑。

然而,我们在避免了“不知进”这类错误的同时,或多或少地犯了另一个错误——“不知止”。

金钱不止,科技不止,权利不止······我们忘了,其实古人也说过“知足不辱,知止不殆”这样的话,即知道满足便不会受辱,知道停止便不会至于危险的境地。

这是老子的生存智慧,且不说他本人是否做到了,在今天,此语的意义仍是不可置否的。

首先谈谈一个负面名词——贪婪,它并不是一出生就是这副丑陋遭人嫌的样子。

先是追求,一个人在缺少物质或其它的情况下去追求会被人称为上进,如果就此停止,也许他就圆满了。

然而,开头提到的本能往往会跑出来作祟,得到了自己需要的,还想要自己不需要的,还想要更多,还想夺过别人拥有的,此时贪欲就产生了,并且这种贪欲是无止境的,它让人丧失理智,做出不该做的事。

我们可以看到,无数的贪官都是在这样的贪欲的支配下渐渐迷失了自己人生的方向的,他们不知在自己追求的道路上适可而止,一个接一个的落马。

我们每天在新闻媒体上看到听到类似的消息,难道教训还不够深刻吗?同样是因为贪婪,这个世界上多了毒品交易、权钱游戏、暴力犯罪、枪支走私等。

因此就个人而言,适可而止,知足常乐,是我们应有的态度。

不仅在面对金钱与权利的时候要“知止”,有时候面对好事也要把握好分寸。

韩信在随刘邦征战沙场后,面对的是显赫的军功与刘邦的赞誉,若他懂得知止,不对更高更大的功名利禄存在幻想,而是解甲归田,也许就不会想到在汉室霸业已定之时去像主上邀功,也许就不会引起猜忌而家破人亡了。

而春秋时期的范蠡就聪明多了,在助勾践兴越国,灭吴国之后,激流勇退,在追求功名的道路上适可而止,结果不但安度余生,还给后人留下了一段佳话。

可见,适时知止,不仅是一种勇气,更是一种生存的大智慧,不骄傲,不炫耀,不露锋芒,自然不容易惹祸上身。

无论是正面的例子,如“体操王子”李宁及时退出体育场而保持了优秀的战绩与辉煌,还是反面的教训,如二战中臭名昭著的魔头希特勒,重建了德国却控制不住自己更大的野心和极端民族主义,最终被全世界背叛,都告诉我们,知止者智,且大智者不言智。

说的这里有人可能会想,在这个社会中,来自大众、家庭的压力何其这多,竞争何其激烈,若是这般知足常乐,还有动力去投身这时代的大潮吗?的确,生命的意义在于奋斗,知止并不是阻止你去奋斗去争取去实现自我价值,而是在你开始之后给你一个提醒,就像车载测速仪会在你飚的正嗨的时候告诉你你超速了,这也许会有些扫兴,也许会让你看着前面可望不可即的风景哀叹,但是,它起码能保护你不在生命之路上狼狈的人仰马翻甚至更惨。

另外,“知止”这两字说不定还能给我们一个新的起点——在停下来之后整装待发,蓄力而待喷薄。

所以,不管是个人还是社会,都极为需要这两字的警醒。

有一个耳熟能详的故事是这样的:在一次攀登珠穆朗玛峰的途中,当一个人奋力攀登到6400米的高度时,因体力不支而不再继续。

有人认为他应该再坚持一下,说不定就成功了。

但他却好不遗憾,因为他知道,那是他的极限了。

面对像珠峰一样宏伟的目标本就不易,而在历史上,差一步就能登顶却有勇气放弃的人更是之又少。

华盛顿也曾面对这样一座政治高峰。

他的能力与智慧拯救北美人民于水火之中,他被当做神一般的存在受万人景仰,只要他
愿意,只差一步,他就可以成为至高无上的皇帝。

但当他的部下几次递上建议称帝的信函时,他的反应只是冷淡甚至厌恶。

在之后的执政生涯中,他多次提出回庄园,并开创了美国总统连任不得超过两届的先例。

他在政治的巅峰前停了下来,然后留下了几世英明。

如此智慧与魄力不得不让人折服。

个人尚且如此,作为一个国家一个社会不是也该适时地实践这个道理吗?
我们的祖国发展正上高速,每天都可以看见新闻在说我们的GDP,我们的增长率,每天在自豪在骄傲,但是,请不要忘了,在这片辽阔的土地上,不得不承认,还存在许多问题。

比如食品安全,环境卫生,比如物价房价,公共设施质量。

而造成这些问题的很大一个原因,不是我们发展得还不够快,恰恰相反,是我们发展得太快了,快得差点停不下来。

因为太快,震后重建的房子又塌了;因为太快,新生儿的妈妈们不敢给宝宝买大陆奶粉了······于是,有人呼喊,亲爱的祖国,请你慢一些,等等步伐不够的国民吧,把经济慢下来,等等我们的灵魂。

这也正是“知止”的要求,不过度发展,不过快追求,能伸能缩,能张能弛。

综上可见,知止是如此重要,对坏事好事是这样,对做人做官是这样,对个人社会也是这样。

它是车子的刹车,给予安全的保护,是勒马的缰绳,及时停住脚步。

买不起李叔同的字挂在厅中提醒自己,就老老实实谨记古人的原句吧:“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知足不辱,知止不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