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生产满足消费的说课稿 (2)
发展生产满足消费说课稿2
![发展生产满足消费说课稿2](https://img.taocdn.com/s3/m/03d5a524876fb84ae45c3b3567ec102de2bddf82.png)
高一政治《经济生活》模块《发展生产满足消费》说课稿《发展生产满足消费》是高一思想政治必修1 《经济生活》模块第二单元第四课第一框的内容。
整个说课分为六个部份:教材、教法、学生、学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
一、说教材1.本框的地位和作用本框所学习的物质资料生产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研究的出发点,是社会再生产全过程的决定性环节,在《经济生活》全书中承接第一单元的“消费”,并引出为何要大力发展生产力及如何发展的问题,与后面几单元内容一脉相乘,起着承上起下的作用,地位非常重要。
学习本框还有助于学生认识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和工作中心,增强学生投身现代化建设的工作热情。
2.教学目标①知识目标:通过教学,使学生识记生产与消费的关系、社会再生产的四个环节及其相互关系,了解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理解我国大力发展生产力的原因、意义及如何发展生产力;能运用生产与消费的关系,解释现实经济生活中的相关经济现象。
②能力目标:本框重点培养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观察分析能力和自主探索能力。
③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教学,使学生拥护党的基本路线;认识到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生产力,各项工作都要服从和服务于经济建设这个中心。
3.教学重点、难点①重点1:生产与消费的关系确立理由:学生惟独正确把握这对关系,才干深刻理解我国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为什么是发展生产力、我们为什么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等基本问题。
重点2:大力发展生产力的必要性及要求确立理由:让学生了解这一知识,有利于他们了解国情,拥护党的基本路线,增强爱国情感及民族责任感。
②难点:生产与消费的关系确立理由:生产与消费的概念比较抽象,对其关系不易理解。
关于重点的突出、难点的突破,将在教学过程中加以具体说明。
4.教材的处理① 充分利用书上的漫画,坚持“一图多用”的原则。
理由是:这样既直观,又体现例子典型性、精练性。
②有选择性地利用书中的5 个探索活动。
由学生自己阅读材料,进行讨论,并能联系初中已学知识,提炼观点。
发展生产满足消费的说课稿
![发展生产满足消费的说课稿](https://img.taocdn.com/s3/m/a8999039a8956bec0975e3d9.png)
《发展生产满足消费》说课稿各位老师、大家好!《发展生产满足消费》是高一思想政治必修1《经济生活》模块第二单元第四课第一框的内容。
整个说课分为六个部分:教材、教法、学生、学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
一、说教材1、本框的地位和作用本框所学习的物质资料生产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研究的出发点,是社会再生产全过程的决定性环节,在《经济生活》全书中承接第一单元的“消费”,并引出为何要大力发展生产力及如何发展的问题,与后面几单元内容一脉相乘,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地位非常重要。
学习本框还有助于学生认识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和工作中心,增强学生投身现代化建设的工作热情。
2、教学目标①知识目标:通过教学,使学生识记生产与消费的关系、社会再生产的四个环节及其相互关系,了解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理解我国大力发展生产力的原因、意义及如何发展生产力;能运用生产与消费的关系,解释现实经济生活中的相关经济现象。
②能力目标:通过对生产与消费之间辩证关系的学习,培养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观察分析能力和自主探究能力。
③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教学,使学生拥护党的基本路线;认识到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生产力,各项工作都要服从和服务于经济建设这个中心。
3、教学重点、难点①重点1:生产与消费的辩证关系确立理由:学生只有正确把握这对关系,才能深刻理解我国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为什么是发展生产力、我们为什么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等基本问题。
重点2:为什么要大力发展生产力和怎样发展生产力确立理由:让学生了解这一知识,有利于他们了解国情,拥护党的基本路线,增强爱国情感及民族责任感。
②难点:生产与消费的关系确立理由:生产与消费的概念比较抽象,对其关系不易理解。
关于重点的突出、难点的突破,将在教学过程中加以具体说明。
4、教材的处理①充分利用书上的漫画,坚持“一图多用”的原则。
理由是:这样既直观,又体现例子典型性、精练性。
②有选择性的利用书中的4个探究活动。
由学生自己阅读材料,进行讨论,并能联系初中已学知识,提炼观点。
《发展生产满足消费》说课稿
![《发展生产满足消费》说课稿](https://img.taocdn.com/s3/m/050381cbc9d376eeaeaad1f34693daef5ef7133d.png)
《发展生产满足消费》说课稿尊敬的各位领导、教师和同学们:大家好!今天我要给大家说一说关于《发展生产满足消费》的话题。
首先,让我们来了解一下这篇文章的背景。
它是在新中国成立后的1953年,由时任国家主席毛泽东所写,刊登在《解放日报》上的。
当时,国家正在加紧进行工业和农业的建设,但部分干部却滋长了“大包干”、“小社会主义”等浮夸风气,淡化了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致使工农业生产出现了毛病,商品紧缺,群众普遍感到困难。
毛泽东就在这样的背景下,写出了《发展生产满足消费》这篇文章,强调通过加强生产、提高生产效率、增加产品种类和改进生产质量,优先满足人民群众的生活需要。
接下来,让我们分析一下文章的主要内容。
毛泽东首先讲到,当时有些干部和群众的思想还停留在旧社会,看重物质,忽视了文化和思想教育的重要性。
他指出:“我们要心目中高低尚卑,多方面地鼓励人们学文化,学技术,懂得文化,增加技能,这是一切工作的中心问题。
” 毛泽东强调,要用物质的东西来满足人民的需求,必须要先有更多更高质量的文化和思想产品,使人们的思想水平得到提高,才能更好地引导人民群众前进,推动国家的工农业生产发展。
其次,毛泽东指出了当前生产中存在的问题,即单一生产方式,生产制约消费,造成的商品紧缺问题。
他讲到生产的关键是:首先要有大量的工人和农民,然后才能发达工业,发达农业,提高生产率,满足人民的消费需求。
他号召广大干部和群众,要团结起来,狠抓生产,努力工作,提高生产效率,增加产品品种和改进产品质量,以满足人民的需求。
最后,毛泽东呼吁全国上下要团结起来,共同奋斗,实现我们长远发展的战略目标。
他说:“当我们的工农业生产多发展些,多进步一步,我们的国家,我们的人民就会多一分富裕,少一些困难。
”这句话让人们更好地理解国家的发展战略,加强了人们对新中国向何处去的信心和决心。
通过对这篇文章的阅读和分析,我们可以看出毛泽东为了让人民群众过上更好的生活,要求广大干部和群众齐心协力地打破陈腐的观念和生产方式,以现代科学技术为依托,追求高效率、高效益的生产模式,不断增加生产能力和提高生产质量,优先满足人民群众对物质和精神生活的需求。
发展生产满足消费的说课稿
![发展生产满足消费的说课稿](https://img.taocdn.com/s3/m/cc2c7e746294dd88d1d26b9a.png)
发展生产满足消费的说课稿《发展生产满足消费》说课稿一、说教材1、本框的地位和作用《发展生产满足消费》是高一经济生活必修1第二单元第四课第一框的内容,在《经济生活》全书中承接第一单元的“消费”,并引出为何要大力发展生产力及如何发展的问题,与后面几单元内容一脉相乘,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地位非常重要。
学习本框还有助于学生认识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和工作中心,增强学生投身现代化建设的工作热情。
2、教学目标①知识目标:通过教学,使学生识记生产与消费的关系、社会再生产的四个环节及其相互关系,了解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理解我国大力发展生产力的原因、意义及如何发展生产力;能运用生产与消费的关系,解释现实经济生活中的相关经济现象。
②能力目标:通过对生产与消费之间辩证关系的学习,培养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观察分析能力和自主探究能力。
③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教学,使学生拥护党的基本路线;认识到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生产力,各项工作都要服从和服务于经济建设这个中心。
3、教学重点、难点①重点1:生产与消费的辩证关系确立理由:学生只有正确把握这对关系,才能深刻理解我国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为什么是发展生产力、我们为什么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等基本问题。
重点2:为什么要大力发展生产力和怎样发展生产力确立理由:让学生了解这一知识,有利于他们了解国情,拥护党的基本路线,增强爱国情感及民族责任感。
②难点:生产与消费的关系确立理由:生产与消费的概念比较抽象,对其关系不易理解。
关于重点的突出、难点的突破,将在教学过程中加以具体说明。
消费的对象决定消费的方式生产消费的质量和水平为消费创造动力环节2:(二)消费反作用于生产接下来要讲到本课的一个难点,我首先会结合一些事例来进行知识点的讲解,然后让学生思考生活中还有那些可以反映“消费对生产的影响的例子”说给全班同学听,充分调动课堂氛围,让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中来,这样通过学生自己的分析理解,能够让学生更好的掌握难点知识。
发展生产-满足消费说课稿
![发展生产-满足消费说课稿](https://img.taocdn.com/s3/m/e33e98464a35eefdc8d376eeaeaad1f347931103.png)
达成目的:通过事例使学生充分理解生产决定消费这一知识重点。
环节三:易混易错,举例论证
环节四:归纳总结,现场练兵
(2010年上海单科)“制造成本价”、“批发价”、“零售价”,这些“价”所对应的经济活动的环节分别是( ) A.分配、交换、消费 B.分配、交换、分配 C.生产、消费、消费 D.生产、交换、交换
达成目的:总结知识,并掌握知识之间的联系,并能够做到活学活用。
环节五:板书设计,布置作业
作业思考:结合本节课知识分析马拉松热的驱动因素?
经济生活
2.4.1 发展生产 满足消费
单击添加副标题
说教法 学法
一 教材分析
第一单元我们重点了解消费的相关知识,而我们消费的商品和服务是生产出来的,围绕着怎样生产这个主题,强调生产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赖以存在和发展的基础,我国必须大力发展生产力。
二 学情分析
高一学生已学习了第一单元中关于消费的知识,对消费的作用有了初步的了解,对于为什么要大力发展生产力这个问题他们在初中也接触过,但对生产和消费的辩证关系、如何发展生产力等问题并未深入了解,因此在课堂设计中要有的放矢。
三 教学目标
四 教学重难点
五 教法学法
01
02
03
04
Hale Waihona Puke 05六 教学过程环节一:图片展示,导入新课
壹
贰
环节二:自主学习,连线测试
请同学们阅读教材29页,找出生产决定消费四个方面的内容,并连线。
古代皇帝无法享受看电视的乐趣
计算机等高科技电子产品的出现和广泛应用出现支付宝、微信支付等
远程网络技术的发展,使得足不出户、方便快捷的网络教育、网络医疗、网络购物逐步发展
发展生产满足消费说课稿
![发展生产满足消费说课稿](https://img.taocdn.com/s3/m/f855cedd910ef12d2af9e7fe.png)
《发展生产满足消费》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您们好!今天我要进行说课的内容是《发展生产满足消费》。
接下来我将从教材、学情、方法、教学过程四个方面展开我的说课。
首先,我对本框内容进行分析:一、说教材的内容和地位:物质资料的生产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出发点,是社会再生产全过程中的决定环节,要满足消费,必须发展生产。
本课《发展生产满足消费》选自人教版高中思想政治必修1《经济生活》第二单元第一框。
它承接第一单元的“消费”并引出为何要大力发展生产力及如何发展的问题,与后面几个单元一脉相承起承上启下的作用,地位非常重要。
学习本框还有助于学生认识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和工作中心,增强学生投入现代化建设的工作热情。
根据教材内容和地位的分析,再结合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我制定了以下三维目标:1、知识目标:通过教学使学生体验并理解生产与消费的关系;社会再生产的四个环节及其相互关系;了解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理解我国大力发展生产力的原因、意义及如何发展生产力。
2、能力目标:通过对生产与消费之间辩证关系的分析,培养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观察分析能力和辩证思维能力;准确认识生产在社会经济生活中的决定性作用,从而培养学生正确认识我国当前为什么要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洞察力;提高学生运用经济学原理分析实际经济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参与经济生活的技能。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教学,使学生深刻领会物质资料的生产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使学生牢固树立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的观念。
二、说学情:都说备课不仅要备教材,更要备学生。
本课的授课对象是高一年级学生,思维普遍活跃,具有一定的分析能力、理解能力和概括能力。
但他们又缺乏必要的生活体验,对现实社会的认识可能存在着一定的偏差和误区。
从教材和学生这两个角度出发,我确定了以下的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1、生产与消费的辩证关系:确立理由:学生只有正确把握这对关系,才能深刻的理解我国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为什么是发展生产力,我们为什么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等问题。
发展生产满足消费 说课稿 教案 教学设计
![发展生产满足消费 说课稿 教案 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0aa2c9432379168884868762caaedd3383c4b587.png)
发展生产满足消费说课稿教案教学设计第一章:引言1.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生产与消费的关系。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发展生产以满足消费需求。
1.2 教学内容导入生产与消费的概念。
探讨生产与消费之间的相互关系。
1.3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引导学生思考生产与消费的关系。
利用案例分析,让学生了解实际生产与消费的关系。
1.4 教学评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和思考情况。
收集学生的课堂作业和案例分析报告。
第二章:生产的决定因素2.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影响生产的决定因素。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优化生产以满足消费需求。
2.2 教学内容探讨生产的决定因素,如技术、资本、劳动力和资源等。
分析这些因素如何影响生产的发展和满足消费的能力。
2.3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让学生了解生产的决定因素。
利用小组讨论,引导学生思考如何优化生产。
2.4 教学评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和思考情况。
收集学生的讨论报告和案例分析。
第三章:消费的需求与行为3.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消费的需求与行为。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满足消费需求。
3.2 教学内容探讨消费者的需求与行为,如需求的变化、消费者的偏好等。
分析生产者如何根据消费需求进行生产和满足消费。
3.3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让学生了解消费的需求与行为。
利用小组讨论,引导学生思考如何满足消费需求。
3.4 教学评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和思考情况。
收集学生的讨论报告和案例分析。
第四章:生产与消费的平衡4.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如何实现生产与消费的平衡。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优化资源配置以满足消费需求。
4.2 教学内容探讨生产与消费的平衡的重要性。
分析如何通过资源配置和市场调节来实现生产与消费的平衡。
4.3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让学生了解生产与消费的平衡的重要性。
利用小组讨论和角色扮演,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实现平衡。
4.4 教学评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和思考情况。
收集学生的讨论报告和角色扮演表演。
第五章:案例分析与实践5.1 教学目标让学生通过案例分析了解生产与消费的关系。
发展生产,满足消费说课稿
![发展生产,满足消费说课稿](https://img.taocdn.com/s3/m/adcf83cfe109581b6bd97f19227916888486b9ff.png)
发展生产,满足消费说课稿《发展生产满足消费》说课稿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我是XX号考生,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发展生产满足消费》。
根据新课标的理念,对于本节课,我将以教什么,怎样教,为什么这样教为思路,从教材分析、教学方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等几个方面加以说明。
一、说教材本框是高一经济生活必修1第二单元第四课第一框的内容,在此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生活与消费”的相关内容,这为过渡到本框题的学习起了铺垫作用。
它承接第一单元的“消费”,与后面几单元内容一脉相乘,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地位非常重要。
因此,本框题在《经济生活》中具有不容忽视的重要地位。
学习本框还有助于学生认识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和工作中心,增强学生投身现代化建设的工作热情。
二、说学情关注学生,以学生为本是新理念所倡导的,所以在进行教学设计之前,需要先了解学生的基本情况。
高一学生已经学习了第一单元有关消费的知识,对消费的作用有初步了解,对于为什么要大力发展生产力这个问题他们在初三也初步接触过,但对生产和消费的辩证关系、如何发展生产力等问题他们并未深入了解,所以,在教学中应该“有所为,有所不为”。
三、说教学目标根据本学段学生的实际情况和课程标准的规定,结合高一学生的认知水平及其心理特征,我确定本课的教学目标如下:【知识目标】能识记生产与消费的关系,社会再生产的四个环节;能运用生产与消费的关系,解释现实经济生活中的相关经济现象。
理解我国大力发展生产力的原因及如何大力发展生产力。
【能力目标】通过学习生产与消费的辩证关系,培养自身的辩证思维能力;通过运用生产与消费的关系解释生活中的经济现象提高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
【能力目标】理解物质资料的生产是人类社会赖以存在和发展的基础,树立唯物主义历史观,拥护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认识到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生产力,各项工作都要服从和服务于经济建设这个中心。
四、说教学重难点基于以上对教材、学情的分析和教学目标的设立,我确定本课的重点和难点是:【重点】生产与消费的关系,大力发展生产力的原因及如何发展生产力。
发展生产满足消费 说课稿 教案 教学设计
![发展生产满足消费 说课稿 教案 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5a0b545803020740be1e650e52ea551810a6c9d3.png)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让学生理解生产与消费的关系;(2)让学生了解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3)让学生学会运用所学的知识分析生产与消费中的问题。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方式,让学生掌握生产与消费的关系;(2)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学会运用所学的知识分析生产与消费中的问题。
3. 情感态度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社会主义祖国的情感;(2)培养学生关注社会、关注经济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生产与消费的关系;(2)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
2. 教学难点:(1)生产与消费的关系在实际生活中的运用;(2)我国基本经济制度的特点和作用。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我们日常生活中所消费的商品和服务是从哪里来的吗?(2)引导学生思考:生产与消费之间有什么关系呢?2. 自主学习:(1)让学生阅读教材,了解生产与消费的关系;(2)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思考生产与消费的关系。
3. 合作探究:(1)分组讨论:生产与消费的关系在实际生活中的运用;(2)分享讨论成果,总结生产与消费的关系。
4. 案例分析:(1)让学生分析教材中的案例,了解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2)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分析我国基本经济制度的特点和作用。
5. 知识拓展:(1)让学生了解我国基本经济制度的发展历程;(2)让学生了解我国基本经济制度的发展趋势。
6. 课堂小结:(1)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2)强调生产与消费的关系以及我国基本经济制度的重要性。
四、作业布置1. 复习本节课的内容,整理笔记;2. 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思考生产与消费的关系;3. 预习下一节课的内容。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需求,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六、教学策略1. 情境创设:通过生活实例、新闻报道等方式,创设生产与消费的情境,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感受生产与消费的关系。
发展生产满足消费 说课稿 教案 教学设计
![发展生产满足消费 说课稿 教案 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b76deb734a73f242336c1eb91a37f111f1850d3d.png)
一、《发展生产满足消费》说课稿教案教学设计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生产的含义,了解生产与消费的关系。
2. 让学生掌握发展生产的方法,提高消费水平。
3. 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内容:1. 生产的含义及其重要性2. 生产与消费的关系3. 发展生产的方法与途径4. 满足消费的策略与措施四、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生产的含义、生产与消费的关系、发展生产的方法与途径。
2. 教学难点:如何平衡生产与消费,提高消费水平。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生产的含义及其重要性。
2. 讲解生产与消费的关系,让学生理解二者之间的相互作用。
3. 分析发展生产的方法与途径,结合实际案例进行讲解。
4. 探讨满足消费的策略与措施,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平衡生产与消费。
5. 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布置课后作业。
教学评价:通过课堂提问、作业完成情况等方式评价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六、教学策略:1. 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生产的含义及其重要性。
2. 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深入了解生产与消费的关系。
3. 利用小组讨论的方式,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共同探讨发展生产的方法与途径。
4. 结合现实生活,让学生提出满足消费的策略与措施,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七、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生产的含义、生产与消费的关系、发展生产的方法与途径。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实际案例,让学生深入了解生产与消费的关系。
3.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共同探讨满足消费的策略与措施。
4. 实践操作法: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提出满足消费的策略与措施。
八、教学资源:1. 教材:《发展生产满足消费》相关章节。
2. 课件:制作课件,辅助讲解教学内容。
3. 案例材料:收集相关案例,用于分析生产与消费的关系。
4. 练习题:设计课后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九、教学步骤:1. 第一步:导入新课,提问生产的含义及其重要性。
3发展生产 满足消费 说课
![3发展生产 满足消费 说课](https://img.taocdn.com/s3/m/cc81fa8702d276a200292ebd.png)
《发展生产满足消费》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老师、亲爱的同学们,你们好,我说课的题目是《发展生产满足消费》.一、说教材《发展生产满足消费》人教版普通高中标准实验教科书《思想政治》第1册《经济生活》第2单元第4课第1框的内容。
本框共有2目,分别是生产与消费和大力发展生产。
生产是非常贴近我们生活的经济现象,是对消费现象和经济制度的承接,所以本框题在经济生活中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二、说学情首先,从认知水平看,高一学生具备了一定的分析经济现象的能力,从能力上看也具备了一定的理论概括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可以进一步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
但本框题内容理论性较强,和学生的认识有一定的距离,应加以强化学习。
三、说教学目标根据对教材的内容分析,结合高中学生他们的认知结构,我制定了以下的教学目标:知识目标:明确生产与消费的关系、发展生产力的决定因素;理解我国大力发展生产力的意义。
能力目标:引导学生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论高度,学会从多角度去分析问题。
增强学生关注现实生活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深刻领会物质资料的生产是人类社会赖以存在和发展的基础,牢固树立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的观念。
四、说教学重、难点本着高一新课程标准,在吃透教材基础上,我确定了以下的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生产与消费的辩证关系教学难点:消费对生产的反作用五、教法与学法分析新课标倡导“构建以生活为基础,以学科知识为支撑的课程模块”,结合学生实际,我主要采取以下教法:(1)探究式学习法改变学生在学习中的被动状态,由被动灌输变为积极主动参与探究和学习。
(2)讲授式教学法本课涉及许多理论性比较强的知识,因此,仍应以讲授法为主,将传统的讲授法与探究式学习法相结合。
从形象生动的事例出发进行理论阐述,符合高中生的认知规律。
(3)讨论式教学法教师可通过组织学生进行讨论,自主生成知识。
在组织学生讨论时也可设计一些有挑战性的题目,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教法固然重要,而学法更加重要。
发展生产--满足消费--说课稿课件
![发展生产--满足消费--说课稿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de75dfa9c8d376eeaeaa3191.png)
三、说教学方法
1、直观演示法: 2、探究讨论法: 3、案例分析法: 4、情境教学法:
四、说教学过程设计
(一) 设置情境 导入新课
设计说明
播放小品《昨天、今天、明天》
让学生能够巩 固已学的消费
综合探究一
类型的知识;
初步懂得消费
“黑土”家电器只有手电 不是由主观决
筒,那现在我们的家用电 定,而是由客
必修一《经济生活》第二单元 第四课第一框题
发展生产 满足消费
说课人 傅海彦
说教材
说 说学生 课 流 说教法 程 图 说教学过程
板书设计
课堂评价
一、说教材
(一)说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框在《经济生活》全书中承接第一 单元的“消费”,并引出 生产与消费的关 系,及为何要大力发展生产力及如何发展 的问题,与后面几单元内容一脉相承,起 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地位非常重要。
2.在出行方面,皇帝只能坐马车,现在普通人却能 坐上飞机,说明什么问题?(为得出“生产决定 消费的方式”) 3.汽车比马车快得多,高档的多,说明了什么? 这种变化得益于什么?(为得出“生产决定消费 的质量和水平”)
4.假如没有电脑的出现,会不会有上网的冲动? 这说明了什么?(为得出“生产为消费创造力”)
二、说学生(情)
本课的学习对象是高一学生 (1)学生学习本课的有利条件是:学生已经 学习了第一单元有关消费的知识,对消费的作 用有初步了解,大力发展生产力这个问题也已 经在初三接触过。 (2)不利条件是:由于年龄还相对较小,参 与经济的能力还不强,又面临初高中知识的衔 接和学法的转折,所以可能对生产和消费辨证 关系的深入理解以及怎样发展生产力等问题理 解不好。所以,要因材施教,在教学中“有所 为,有所不为”。
《发展生产 满足消费》说课稿--王欢欢
![《发展生产 满足消费》说课稿--王欢欢](https://img.taocdn.com/s3/m/9349f806bb68a98271fefac7.png)
《发展生产满足消费》说课稿——王欢欢1,教材分析(学科地位、作用)《生产与经济制度》是高中政治经济学知识中的第四课,本课处于第四课第一框题。
前面的课程中,涉及了消费、消费心理等。
而消费所需的物品正好都来自于生产,那这些东西是怎么生产而来的呢?这就顺理成章的应该讲解生产与经济制度的内容。
在全本书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从现实角度来看,也使同学们更好的理解生产和消费,从而更加好的参与社会经济生活。
过渡:本课知识在整个政治经济学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本课包含了哪些具体内容呢?2,教学内容(重点、难点、热点)本课的教学内容主要涉及以下几方面:生产与消费的辩证关系:生产决定消费(生产决定消费的对象,生产决定消费的方式,生产决定消费的质量和水平,生产为消费创造劳动力),消费反作用于生产(消费是生产的目的;消费所形成的新的需要对生产的调整和升级起着主导作用;一个新的消费热点的出现,往往能带动一个产业的出现和成长)。
社会再生产的四个环节及其关系:再生产,顾名思义,就是生产过程的不断重复和更新。
社会再生产包括四个环节,生产、分配、交换、消费。
其中,生产是起决定作用的环节,没有生产就没有后面的三个环节,分配和交换是连接生产与消费的桥梁和纽带,对生产和消费有重要影响;消费是物质资料生产过程的最终目的和动力。
理解为什么要大力发展生产力:理论原因:物质资料的生产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
人类要存在和发展必须生产物质生活资料,以解决人们的衣食住用行等各种需要。
现实原因:(1)现阶段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生产力之间的矛盾;(2)大力发展生产力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
重点:识记生产决定消费、消费反作用于生产;怎样发展生产。
难点:理解为什么要大力发展生产力过渡:既然本课内容如此多,针对于该重点难点,同学们应该将各知识点掌握到什么程度,他们要达到什么样的要求才算完成学习呢?这就涉及到教学目标的问题了。
《发展生产,满足消费》教案(通用3篇)
![《发展生产,满足消费》教案(通用3篇)](https://img.taocdn.com/s3/m/236c193cb42acfc789eb172ded630b1c59ee9bb9.png)
《发展生产,满足消费》教案(通用3篇)《进展生产,满意消费》教案篇1进展生产满意消费教案教学目标:依据新课标的要求,依据对教材的结构和内容分析,结合高一班级同学的认知结构及其心理特征,我制定了以下的教学目标:1.学问目标:识记生产与消费的关系、社会在生产的四个环节及其相互关系,了解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冲突;理解我国大力进展生产力的缘由、意义及措施2.力量目标:培育辩证思维力量和正确熟悉我国当前为什么要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洞察力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坚固树立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进展生产力的观念,坚决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具有无比优越性教学重点1:生产与消费的关系2:大力进展生产力教学难点1:生产与消费的关系教学方法:针对本框的学问内容和高一同学特点,适应新课改的要求,在教学在中采纳如下方法:争论探究法,讲授教学法,多媒体演示法、案例分析法教学过程(一)导入老师活动:多媒体播放《阿凡达》过渡语:上课之前,让我们先来观赏一个电影片段。
播放《阿凡达》片段。
信任大家都知道这部电影的名字,看过吗?在哪里看的?对,那么它的制作技术是什么呢?同学回答:3d技术老师活动:可以让同学说一说对3d技术的了解。
或者看过阿凡达的说一说看了之后的感受。
阿凡达是至今为止,制作规模最大、技术最先进的3d电影。
3d电影的立体效果和真实感,使观众感觉到景物扑面而来,就像进入银幕深凹处,产生剧烈的“身临其境”感。
清楚的画面,身临其境的感觉,这也是为什么它能成为全球第一部票房突破19亿、20亿、21亿、22亿、23亿、24亿美元的影片。
与一般的银幕电影相比,3d电影管在视觉听觉还是感觉上都上升了一个层次。
有了3d电影,我们也能享受到更加清楚、真实的电影画面。
连续提问:阿凡达之前也也有3d电影,没有任何一部电影有阿凡达这般的规模和技术。
那么是什么让我们能观发现如此高质量的电影呢?同学回答:主要是3d技术的进展和进步老师:技术的进展和进步归根究竟是生产力的大力进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发展生产满足消费》说课稿
一、说教材
1、本框的地位和作用
本框所学习的物质资料生产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研究的出发点,是社会再生产全过程的决定性环节,在《经济生活》全书中承接第一单元的“消费”,并引出为何要大力发展生产力及如何发展的问题,与后面几单元内容一脉相承,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地位非常重要。
学习本框还有助于学生认识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和工作中心,增强学生投身现代化建设的工作热情。
2、教学目标
①知识与能力:通过教学,使学生识记生产与消费的关系、社会再生产的四个环节及其相互关系,了解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理解我国大力发展生产力的原因、意义及如何发展生产力;能运用生产与消费的关系,解释现实经济生活中的相关经济现象。
通过对生产与消费之间辩证关系的学习,培养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观察分析能力和自主探究能力。
②过程与方法:利用学生所知道的实际情况,分析生产与消费的关系,并对大力发展生产力的原因和做法进行讲解。
③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教学,使学生拥护党的基本路线;认识到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生产力,各项工作都要服从和服务于经济建设这个中心。
3、教学重点、难点
①重点1:生产与消费的辩证关系
确立理由:学生只有正确把握这对关系,才能深刻理解我国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为什么是发展生产力、我们为什么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等基本问题。
重点2:为什么要大力发展生产力和怎样发展生产力
确立理由:让学生了解这一知识,有利于他们了解国情,拥护党的基本路线,增强爱国情感及民族责任感。
②难点:生产与消费的关系
确立理由:生产与消费的概念比较抽象,对其关系不易理解。
关于重点的突出、难点的突破,将在教学过程中加以具体说明。
4、教材的处理
①充分利用书上的漫画,坚持“一图多用”的原则。
理由是:这样既直观,又体现例子典型性、精练
性。
②有选择性的利用书中的4个探究活动。
由学生自己阅读材料,进行讨论,并能联系初中已学知识,
提炼观点。
理由是:这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发散思维、创新意识,懂得知识迁移,使教学更具启发性。
二、说教法
常言道“教无定法”,这更是新课改形势下不变的真理。
针对本框的特点,我在教学中将采用如下方法:
1、探究讨论法
理由:这体现新课改精神,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2、案例分析法
理由:用案例更加通俗易懂,利于调动学生课堂参与的积极性。
3、多媒体演示法
理由:利用多媒体设备,能更活跃课堂气氛,增强视听效果,提高课堂教与学的效率。
三、说学法
教与学是相通的,教师的教可帮助学生更好地学。
通过教学,要求学生掌握如下学法:
1、案例分析法
理由:这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观察、分析、归纳能力,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2、有效阅读法
理由:这是为了克服以前那种死记硬背、生搬硬套的不科学方法,让学生学会巧妙记忆、巧妙阅读。
3、知识迁移法
理由:初高中知识联系有利于学生全面掌握知识,真正做到“温故而知新”。
四、说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
教师:展示一组生活中的商品和服务的图片引出话题人们消费的商品和服务从何而来?让学生能够巩固已学的消费类型的知识;初步懂得消费不是由主观决定,而是由客观物质状况决定。
做到“温故而知新”。
教师总结:商品和服务不能凭空想象,必须通过生产创造出来。
2、教学过程:多角度解读标题“发展生产满足消费”
教师提问:
①漫画“今非昔比”中,坐拥江山和美人的皇帝为何坐不上飞机、吹不了空调?
(为得出“生产决定消费的对象”)
②在出行方面,皇帝只能坐马车,,现代普通人却能坐上飞机,说明了什么问题?
(为得出“生产决定消费的方式”)
③飞机比马车快得多,高档得多,说明了什么变化?这种变化得益于什么?
(为得出“生产决定消费是质量和水平”)
④假设莱特兄弟没有发明飞机,人们会不会有飞上蓝天的冲动或向往?这种向往能否实现?
(为得出“生产为消费创造动力”)
(1)通过漫画的讨论分析及几组相关问题的解决,进行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启发式教学,激活学生内在的求知欲,引导学生积极思考、独立探究、自行发现并得出正确结论,掌握“生产决定消费”的观点,突出重点,突破难点,达到教学目的。
通过形象比喻及相关图片的展示,调动学生思维,活跃课堂气氛,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教师总结:生产决定消费,没有生产,就没有消费,人类的历史就是生产发展的历史,物质资料的生产是人类社会赖以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师生共同分析探究活动:“以上消费观念,与当时的生产力发展水平有什么联系?”教师总结:
生产力水平落后,消费水平低,说明生产决定消费。
运用所学知识解决探究活动的问题,可以巩固知识点的学习。
(2)解读探究活动:“消费对生产有什么影响?”
教师总结:
①消费是生产的目的,只有生产出来的产品被消费了,这种产品的生产过程才算最终完成。
②消费所形成的新的需要,对生产的调整和升级起着导向作用。
一个新的消费热点的出现,往往能带动一
个新的产业的出现和成长。
消费为生产创造出新的劳动力,能提高劳动力的质量,提高劳动者的生产积极性。
消费对生产的反作用。
(3)教师提问:
从整个社会来看,是否生产出的产品一次性提供给人们消费,这个过程就简单地停止了呢?
引出话题“社会再生产”的概念及其四个环节的相互关系
教师总结:在生产、分配、交换、消费四个环节中,生产是决定性环节,消费是最终目的和动力,分配和交换是桥梁和纽带。
(这组关系用图示表示)通过图示,可以将社会再生产四个环节的相互关系直观地呈现在学生面前,让学生记忆深刻。
(4)(根据“生产决定消费”观点)教师提问:
要想提高消费水平该怎么办? 引出话题大力发展生产力,教师提示:发展生产力的必要性及要求。
教师归纳:
①为什么要大力发展生产力:
a.物质资料的生产是人类社会赖以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b.社会主义的主要矛盾决定
c.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
d.大力发展生产力的意义
②如何发展(要求):a.坚持发展是硬道理。
b.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c.加快科技发展。
d.坚持改革开放。
4、课后作业:练习册
五、说板书设计
一、发展生产满足消费
1.生产与消费
(1)生产决定消费
(2)消费对生产具有反作用
2.大力发展生产力
(1)原因/必要性
(2)如何发展/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