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十二章简单机械第一节杠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杠杆》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与学情分析
(一)教材分析
《杠杆》选自人教版九年义务教育新课程九年级物理第十三章第四节||。
1知识内容
杠杆是一种与生活实践密切相关的简单机械||,涉及力的基本概念及应用||。《杠杆》一节从内容设计上看||,既是前几章力学知识的总结和巩固||,又是力学知识的进一步应用和扩展||。本节课主要研究杠杆的基本概念及杠杆五要素(支点、动力、阻力、动力臂、阻力臂)||,并以此为基础||,研究探讨杠杆的平衡条件||,最后理论结合实践||,讲述杠杆的应用||。
2知识地位
《杠杆》一节在整个知识体系中起到了承前启后的作用||。从教材编排上来看||,本节课的学习安排在力和运动以及重力、弹力、摩擦力等内容之后||,使学生能够在掌握基本力学概念的基础上对力及二力平衡的应用进一步巩固和理解||。通过对杠杆的学习||,能够为后面学习滑轮等其它机械运动及功和能的相关知识打下坚实的基础||。杠杆作为日常生活中最为常见的简单机械之一||,是力的一种基本应用||,教材后面讲述的其他机械均可以由杠杆引出||,从内容安排上既符合由易到难、由简到繁的认知规律||,又保持了知识体系的系统性和条理性||,讲解起来容易被中学生接受||。
(二)学情分析
1知识方面
九年级的学生在小学自然课、杂志、电视及生活的方方面面接触过杠杆||,对于杠杆现象有比较充分的生活感性认识||,但可能描述不够科学严谨||,因此可以通过多媒体技术再现生活画面||,加深体验||,强调观察||,引导学生得出科学的结论||。
学生对物理现象有基本的观察和分析能力||,具有一定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若能加以正确引导||,能够相对正确独立地设计解决问题的方案||,具有较强的参与意识和表现欲望||。
3 情感方面
初中生的年龄和心理特点以及知识水平使他们对操作实验和趣味故事情有独钟||,课堂上结合生活中的趣事或是带有一定神秘色彩的故事或魔术||,极易引发他们的兴趣和探知欲||,使他们更快地进入课堂||。
(三)重点难点分析:
教学重点:力臂的概念;杠杆的平衡条件||。
教学难点:力臂的定义及画法;杠杆平衡条件的得出过程||。
初三学生要记住杠杆的定义并不难||,难的是真正的理解||。他们对杠杆及杠杆的平衡条件的理解往往只停留在表面||,对动力杠杆、阻力杠杆往往混淆不清||。有时找不到动力和阻力||,有时画不出力臂||,究其原因||,主要是对杠杆理解不够透彻||。所以||,在教学当中怎样使学生真正理解杠杆及其五要素||,包括力及力臂的正确画法||,就是该节课设计和讲授的重点也是难点||。在讲解中||,教师需要从一开始就做严格标准的画图示范||,在示范的过程中耐心细致的讲解是必不可少||,用逐步启发的办法让学生自己理解“力的作用线”、“支点到力的作用线的垂线”等概念及画法||。通过例题||,习题||,讲练结合||,层层深入||。
二教学目标
为了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适应社会对新一代人才的需求||,根据新课程标准要求和对教材的挖掘||,我确定了三个方面的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①认识杠杆||,了解有关杠杆的几个概念||。
②能识别常见的工具及简单机械中应用的杠杆及其类型||。
③理解掌握杠杆的平衡条件及其应用||。
通过动手参与小实验||,体验杠杆的惊奇效果||,培养学生把复杂的物理问题转化成简单的物理模型的能力;通过实际生活场景的再现||,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总结问题的能力;通过课堂讨论、交流所得||,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辨析判断能力||。
3.情感目标
通过本课的学习让学生在观察、讨论、交流中体会拨开迷雾发现真理的喜悦;培养看待事物一分为二的科学态度;通过学习研究杠杆工作的原理及其应用||,增加学生对物理学格物致知、学以致用的理解和认识||。通过学生自己动手动脑的探究实验活动||,增进交流与合作的意识||,加强学生之间的相互协作精神||,加强对科学的求知欲望||,使学生勇于并乐于参与科学探究||,亲身感受物理知识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
三教法和学法
(一)教法:
采用分---总---分---总的形式||,从观察现象到分析问题||,再讨论归纳||,
1.目标教学法:教学目标是课堂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我以目标为导围绕教学目标展开教学||。
2.启发式教学:在课堂教学中遵循课堂教学“三主”(学为主体、教为主导、练为主线)的原则||,充分利用实验电教手段启发学生思维||,通过观察分析规律让学生从中领悟物理现象||,理解物理规律||。
3.讨论法:在学习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能动作用||,让每一位学生在讨论中发表自己的见解||,吸收别人的方法、学会交流与合作||。
然后分组实验再讨论||,最后总结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二)学法:
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要使学生从"学会"转化成"会学"||,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学生学法的指导||,根据本节的内容特征||,教师引导学生去思考现象并由
他们发现总结规律||,同时注意学生的非智力因素:自信心、毅力、兴趣、动机等培养||,通过手势、眼神||,表情等形体语言来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通过观察总结规律||,联系实际||,运用规律解决问题||。
本节采用探究式学习法、自主学习法、合作学习法||,引导学生获取知识;通过思考讨论||,总结归纳出基本规律||,应用所学知识解释一些自然现象||,使学生能够在生活中发现各种杠杆||,善于利用杠杆来解决实际问题||,能够将课本知识转化为生活实践中实用的工具||,真正体验知识带给我们的便利与乐趣||。通过杠杆平衡条件的探究||,让学生认识到科学探究中必须要有团队合作的精神||,强调数据规律分析方法的重要性||。
四、学习过程
模块一:杠杆的概念及五要素
引导学生通过生活中的实物如:老虎钳、剪子、核桃夹、跷跷板等得出杠杆的概念及五要素的学习||。
小组交流有疑问的问题||,合作解决||。
预设问题:
力臂的概念可能会提出支点到力的作用点的距离||,重点讲解力臂的画法||。
解决措施:先让学生讨论||,实在解决不了的||,就用实验说明||,在杠杆一段固定钩码||,用弹簧测力计在另一侧竖直向下拉和斜拉||,发现示数改变||,从而引发认知冲突||,教师在这时在引入力臂的概念||。
板书:杠杆的概念和五要素||。
设计意图:初步介绍概念||,引导学生思考||,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合作交流能力||。
模块二:杠杆的平衡条件
在进行实验之前||,引导学生思考
1、在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时||,为什么要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
解决措施:大部分同学会想到静止时平衡||,想不到水平位置||,在学习完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