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氏体的应用
gcr15钢贝氏体淬火及其在铁路轴承上的应用
gcr15钢贝氏体淬火及其在铁路轴承上的应用
GCR15钢是一种高碳铬钢,具有优异的耐磨性和高强度,因此被广泛应用于制造轴承等高负荷、高速运转的机械零件。
而钢材的质量和性
能则直接影响着轴承的使用寿命和安全性能。
因此,对GCR15钢的淬火工艺进行研究和优化,对于提高轴承的质量和性能具有重要意义。
贝氏体淬火是一种常用的淬火工艺,其主要特点是淬火后钢材的硬度高、韧性好、变形小,因此被广泛应用于制造高负荷、高速运转的机
械零件。
在GCR15钢的淬火工艺中,贝氏体淬火可以有效地提高钢材的硬度和强度,同时保持其良好的韧性和耐磨性,从而提高轴承的使
用寿命和安全性能。
在铁路轴承上的应用中,GCR15钢贝氏体淬火工艺的优化可以进一步提高轴承的质量和性能。
首先,通过优化淬火工艺,可以控制钢材的
组织和性能,从而提高轴承的承载能力和耐久性。
其次,贝氏体淬火
可以有效地提高钢材的硬度和强度,从而提高轴承的抗疲劳性能和耐
磨性能。
最后,贝氏体淬火可以使钢材的变形量减小,从而提高轴承
的精度和稳定性。
总之,GCR15钢贝氏体淬火工艺在铁路轴承上的应用具有重要意义,可以进一步提高轴承的质量和性能,从而保障铁路运输的安全和稳定。
因此,对GCR15钢贝氏体淬火工艺的研究和优化具有重要意义,可以为轴承制造业的发展做出贡献。
贝氏体钢的分类
贝氏体钢的分类
贝氏体钢是一种常用于高强度结构材料的钢种,具有优异的强度、韧性、耐磨性和耐腐蚀性,因此被广泛应用于船舶、桥梁、压力容器、矿山设备等领域。
根据其组织特点和成分比例的不同,贝氏体钢可以被分为几个不同的分类。
1.低合金贝氏体钢
低合金贝氏体钢是一种含有较低合金元素的钢种,其主要成分包括碳、硅、锰、钼等。
由于其组织中的贝氏体相较其他钢种更多,因此具有更高的韧性和耐磨性。
低合金贝氏体钢常用于制造金属结构件和机械零件。
2.高合金贝氏体钢
高合金贝氏体钢是一种含有较高合金元素的钢种,其主要成分包括镍、钼、铬、钴等。
由于其组织中的贝氏体相较其他钢种更少,因此具有更高的强度和耐腐蚀性。
高合金贝氏体钢常用于制造化工设备、海洋平台、核电站等高强度、耐腐蚀的结构件。
3.双相贝氏体钢
双相贝氏体钢是一种同时含有贝氏体和奥氏体相的钢种,其主要成分包括碳、锰、铬等。
由于其组织中同时存在两种不同的相,因此具有较高的强度和韧性。
双相贝氏体钢常用于制造汽车零件、轴承、机械零件等需要高强度和韧性的结构件。
4.马氏体贝氏体钢
马氏体贝氏体钢是一种含有马氏体和贝氏体相的钢种,其主要成分包括碳、铬、钼等。
由于其组织中同时存在两种不同的相,因此具有较高的强度和耐磨性。
马氏体贝氏体钢常用于制造锻件、液压缸、导轨等需要耐磨性和高强度的结构件。
不同的贝氏体钢具有不同的组织和性能特点,适用于不同的工业领域和应用场景。
在实际生产和使用中,需要根据具体的需求选择合适的贝氏体钢材料,以保证结构件的安全可靠性和使用寿命。
原理第8章贝氏体转变
实验结论与讨论
实验结论
通过对比实验结果和理论分析,得出 贝氏体转变的规律和特点,以及其对 材料性能的影响。
实验讨论
探讨实验中存在的误差和不足之处, 提出改进措施和建议,为进一步研究 贝氏体转变提供参考和借鉴。
05 贝氏体转变的应用前景
新材料开发
高强度材料
利用贝氏体转变过程中材料的强化机制,开发高强度、高韧性、 高耐磨性的新材料。
贝氏体呈现薄膜状或针状形态。
温度对贝氏体性能的影响
03
随着温度的升高,贝氏体的强度和韧性有所下降,但塑性和韧
性有所提高。
应力的影响
01
应力诱导贝氏体转变
在应力作用下,材料内部的位错密度增加,促进了贝氏体转变的进行。
02
应力对贝氏体组织形态的影响
在应力作用下,贝氏体的形态变得更加细小、均匀,有利于提高材料的
贝氏体转变(第八章)
目录
• 贝氏体转变概述 • 贝氏体转变的机理 • 贝氏体转变的影响因素 • 贝氏体转变的实验研究 • 贝氏体转变的应用前景 • 总结与展望
01 贝氏体转变概述
贝氏体的定义
贝氏体是钢在奥氏体化后,在特定的 温度范围内(通常是低于马氏体转变 温度)进行等温或连续冷却转变时形 成的一种相变产物。
合金元素对贝氏体性能的影响
合金元素可以通过改变贝氏体的微观结构和相组成来影响其性能,如提高强度、韧性和耐 腐蚀性等。
04 贝氏体转变的实验研究
实验方法与设备
实验材料
选择具有代表性的钢铁材料作为 实验材料,如碳钢、合金钢等。
实验设备
包括加热炉、显微镜、硬度计、热 分析仪等。
实验方法
采用不同的加热和冷却速率对实验 材料进行加热和冷却处理,观察并 记录贝氏体转变过程中的组织变化 和性能变化。
贝氏体钢在铁路辙叉中的应用
297管理及其他M anagement and other贝氏体钢在铁路辙叉中的应用李国辉,刘洪武(中铁山桥集团有限公司,河北 秦皇岛 066200)摘 要:主要介绍了当前钢轨用钢,分析了国内外贝氏体钢轨的成分、性能,对贝氏体钢回火后微观组织进行了深入分析。
贝氏体钢轨综合性能优异,是未来钢轨材料的发展方向。
关键词:贝氏体钢轨;高强度;高韧性中图分类号:TG14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1-5004(2019)11-0297-2收稿日期:2019-11作者简介:李国辉,男,生于1982年,满族,本科,工程师,研究方向:理化实验。
铁路辙叉是铁路线上的一种轨线平面交叉设备,其作用是使火车车轮由一股线路转换到另一股路线。
辙叉不仅受到来自车轮的周期性冲击载荷,还会受到横向纵向滑动产生的静载荷,辙叉的工作条件及其恶劣,是在铁路结构中损伤最严重的部位,所以对辙叉材料的要求也更为严格。
随着交通运输行业的不断发展,铁路逐渐向高速、重载方向发展,对辙叉的使用性能尤其是强度和硬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1 钢轨材料钢轨钢可以分成以下几类:珠光体、奥氏体、贝氏体型钢轨。
目前,全世界铁路辙叉90%以上是高锰钢铸造辙叉。
传统的高锰钢具有容易加工、加工硬化明显、方便上线等优点,目前在国内各个铁路路线上广泛使用。
但高锰钢辙叉主要是采用铸造成型,铸件内部不可避免会存在缩松和缩孔、晶粒粗大等,影响其组织致密性及使用安全性。
同时,高锰钢的热导率低,焊接过程中容易出现裂纹,维护成本高。
很难满足当前高速重载的使用要求,所以必须研究开发新型辙叉材料。
传统的珠光体钢,无论是其进行热处理还合金化处理,性能都很难再提升,已经达到极限[1]。
随着材料强度的不断提高,材料的强韧匹配问题越来越受到人们重视。
马氏体组织具有较高的强度,贝氏体/马氏体复相组织同时具有高强高韧的性能,从而得到越来越多的应用。
20世纪80年代开始,人们逐渐开始研究贝氏体钢轨,由于贝氏体钢轨性能优异,已在国内辙叉上开始应用。
热处理原理之贝氏体转变
在钢铁工业中的应用
贝氏体转变在钢铁工业中广泛应用于提高材料的强度 、韧性、耐磨性和耐腐蚀性。通过控制贝氏体转变过 程,可以优化钢铁材料的组织和性能,以满足不同工 程应用的需求。
例如,在汽车制造中,采用贝氏体转变处理的高强度钢 材能够显著提高汽车的安全性能和轻量化水平。
在有色金属中的应用
例如,在陶瓷刀具制造中,通过贝氏体转变处理,可以显著提高刀具的韧性和使用寿命,使其在切削 过程中保持锋利且不易崩刃。
THANKS
谢谢您的观看
氏体转变的有效控制。
应力的控制
应力状态对贝氏体转变也有一定影响。在热处理过程 中施加应力可以改变材料的热膨胀和收缩行为,从而 影响贝氏体的相变过程和组织结构。
在某些情况下,施加适当的应力可以促进贝氏体转变 的进行,提高材料的机械性能。然而,应力的引入也 可能导致材料变形或开裂,因此应谨慎控制。
05
04
贝氏体转变的控制方法
温度控制
温度是影响贝氏体转变的重要因素。 通过控制加热和冷却温度,可以调节 贝氏体的形貌、相组成和机械性能。
VS
加热温度决定了奥氏体化的程度,而 冷却温度则决定了贝氏体的相变行为 。通过精确控制温度,可以实现贝氏 体转变的优化控制。
时间控制
时间控制也是贝氏体转变的重要参数。加热和冷却时间对贝氏体的形成和转变有显著影响。
有色金属如铜、铝、钛等在贝氏体转 变过程中表现出良好的塑性和韧性, 使得它们在航空航天、石油化工、医 疗器械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
通过贝氏体转变处理,有色金属的耐 腐蚀性能和高温稳定性得到提高,为 各种极端环境下的应用提供了可靠的 材料保障。
在陶瓷材料中的应用
陶瓷材料具有高硬度、高耐磨性和耐高温等特性,但在断裂韧性和塑性方面存在不足。通过引入贝氏 体转变,可以改善陶瓷材料的韧性和延展性。
贝氏体等温淬火是近年来国内轴承行业研究的热点
贝氏体等温淬火是近年来国内轴承行业研究的热点。
自20世纪80年代开始,洛阳轴承研究所与重庆轴承厂合作,开始了贝氏体等温淬火在铁路轴承上的应用研究,随后与沙河轧机轴承厂开展了贝氏体等温淬火在轧机轴承上的应用研究,均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并在JB1255-1991中引入贝氏体等温淬火相关的推荐性技术要求。
同时,轴承行业也开始了贝氏体等温淬火的推广应用研究。
借助于国家“八五”重点企业技术开发项目“铁路客车轴承”,有关单位对贝氏体等温淬火的组织与性能进行了较为系统的研究,并成功地应用于准高速铁路轴承的生产中。
2001年在修订JB1255时,正式将贝氏体等温淬火的技术内容列入标准正式条文。
贝氏体淬火工艺在轧机、机车、铁客等轴承上得到较为广泛的推广应用。
贝氏体组织的突出特点是冲击韧性、断裂韧性、耐磨性、尺寸稳定性好,表面残余应力为压应力。
因此适用于装配过盈量大、服役条件差的轴承,如承受大冲击负荷的铁路、轧机、起重机等轴承,润滑条件不良的矿山运输机械或矿山装卸系统、煤矿用轴承等。
高碳铬轴承钢BL等温淬火工艺已在铁路、轧机轴承上得到成功应用,取得了较好效果。
在铁路、轧机轴承生产中,由于套圈尺寸大、重量重,油淬火时马氏体组织脆性大,为使淬火后获得高硬度常采取强冷却措施,结果导致淬火微裂纹;由于马氏体淬火后表面为拉应力,在磨加工时磨削应力的叠加使整体应力水平提高,易形成磨削裂纹,造成批量废品。
而贝氏体淬火时,由于贝氏体组织比M组织韧性好得多,同时表面形成高达-400~-500MPa的压应力,极大地减小了淬火裂纹倾向[16];在磨加工时表面压应力抵消了部分磨削应力,使整体应力水平下降,大大减少了磨削裂纹。
SKF公司把高碳铬轴承钢贝氏体等温淬火工艺主要应用于铁路轴承、轧机轴承以及在特殊工况下使用的轴承,同时开发了适合于贝氏体淬火的钢种(SKF24、SKF25、100Mo7)。
其淬火时采用较长的等温时间,淬后得到全下贝氏体组织。
轴承贝氏体淬火
轴承贝氏体淬火
轴承贝氏体淬火是一种热处理工艺,其主要目的是提高金属工件的硬度和耐磨性。
该工艺主要包括将钢制零件加热至奥氏体化温度,然后淬入热浴(如硝盐浴、金属浴或浮动粒子炉)中,保持足够的时间,使全部或部分过冷奥氏体转变为下贝氏体组织,随后空冷至室温。
在轴承制造中,贝氏体淬火被广泛应用于提高轴承的冲击韧性和抗弯曲疲劳强度。
与传统的淬火工艺相比,贝氏体淬火具有更长的浸渍时间,通常可以达到60分钟左右,这有助于使钢材更加均匀地形成贝氏体。
此外,贝氏体淬火所使用的淬火介质也不同于传统的淬火工艺。
经过贝氏体淬火处理的轴承钢,其下贝氏体的体积分数可以达到80%以上,具有更高的冲击韧性和抗弯曲疲劳强度,特别适合于高速、重载机车的应用。
目前,贝氏体等温淬火工艺已经被广泛应用于火车轴承的制造中,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需要注意的是,不同的钢材成分、工件尺寸和形状等因素会影响等温时间和等温温度的选择,因此在实际应用中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调整和优化。
此外,虽然贝氏体淬火可以提高轴承的性能,但并不是所有的轴承都适合采用这种工艺,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选择。
贝氏体钢在生产中的应用
新型准贝氏体钢
在钢中加入一些合金元素可以推迟TTT曲线中铁素体和 珠光体的开始析出线,而对贝氏体 的开始析出线影响不大, 从而可以在很大的冷速范围内获得贝氏体组织。同时加入 Si、A1等阻碍碳化物析出元素,保证在很大的冷速范围内 获得准上贝氏体、准下贝氏体或其混合组织,形成一般强 度、高强度和超高强度系列的准贝氏体钢。与一般结构钢 相比,新型准贝氏体钢具有更好的强韧性配合,并具有高 的 疲劳强度和耐磨性,好的焊接性,其力学性能超过了当 前典型钢的 成分设计
为了获得贝氏体钢,需在奥氏体等温 转变曲线上达到以下条件:
1 加入合金元素使珠光体转变区大大右移,
甚至在通常工艺条件下C曲线上不出 现 珠光体转变区;
2 珠光体转变区与贝氏体转变区分离;
3 贝氏体开始转变点尽量低;
4
贝氏体转变曲线尽量平,转变平台越 宽.允许的冷却速度范围越大,转变
6
其它类型贝氏体钢
(1) 低温贝氏体钢: 具有良好的综合力学性能,是发展超级钢、超细晶钢和 纳米钢铁材料的途径之一。 (2)超细组织空冷贝氏体钢: 该贝氏 体钢以Mn、Si作为主要合金元素并添 加微量元素组成,得到的 显微组织为贝氏体、马氏体、碳化物和残余奥 氏体;经回火处理 后,消除了组织中部分残余应力,组织明显细化。 (3)奥氏体-贝氏体复相钢: 钢中奥氏体-贝氏体复相组织使钢具有高强韧 性能。该钢在合金设计上充分考虑了碳在钢中的强化作用和硅在贝氏体 转变过程中强烈抑制碳化物析出的作用,而且加入Mn、Cr等能防止石墨 化并提高淬透性。
贝氏体钢的发展前景展望
(1)扩大贝氏体非调质钢新钢种的开发: 贝氏体非调质钢有优良的综合力学性能,且生产工艺简单,所以应该
对目前的贝氏体钢种的生产工艺完善化,并扩大钢种的应用范围。使它在 模具用钢、耐磨耐冲击钢、工程构件用钢等领域得到更深入 的应用。同时 还应大力开发在弹簧、建筑用高强度钢筋、齿轮、标准件等方面的使用。
下贝氏体的名词解释
下贝氏体的名词解释在材料科学领域,贝氏体(Bainite)是一种非常重要的金属组织,其得名于英国冶金学家爱德华·贝恩(Edgar C. Bain)。
贝氏体的形成在材料加工和热处理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同时也对材料的性能产生显著的影响。
贝氏体是由奥氏体(Austenite)通过一种特殊的相变而形成的。
在合适的温度下,当奥氏体经历快速冷却或保温处理时,其结构会发生变化,形成以片状或针状晶粒排列的贝氏体组织。
这种组织与奥氏体和马氏体(Martensite)相结合,形成了复合组织。
贝氏体的晶粒结构中含有细小而均匀分布的碳化物颗粒,这使得贝氏体比奥氏体具有更好的强度和韧性。
贝氏体的形成过程复杂而精细。
在加热过程中,奥氏体会通过固溶处理形成高温的典型单相组织。
当材料快速冷却时,奥氏体的部分晶粒开始转变为贝氏体。
这种相变通常发生在温度范围内,即低于奥氏体到马氏体相变的温度,但高于马氏体形成的温度。
贝氏体的形成速率取决于冷却速率和温度。
贝氏体的特殊结构赋予了材料优越的性能。
与奥氏体相比,贝氏体具有较高的硬度和强度,同时又能保持相对较高的韧性。
这使得贝氏体成为一种理想的组织结构,在许多工业应用中得到广泛应用。
例如,钢铁制造中通过控制冷却速度来形成贝氏体,从而获得优异的强度和韧性,适用于制造高强度钢材。
贝氏体的形态和性能可以通过调整热处理过程和合金元素来控制和改变。
例如,通过合金化添加不同的元素,可以改变贝氏体的形成温度范围和速率。
同时,调整冷却速度和保温时间可以影响贝氏体的晶粒尺寸和形态。
这使得贝氏体的形态和性能可以根据具体要求进行定制和优化。
尽管贝氏体在材料科学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但是对于其形成机制和性质的研究仍然具有一定的挑战性。
因为贝氏体与奥氏体和马氏体之间的相互转变过程与原子级别的晶体结构变化紧密相关,需要进行复杂而精确的实验和理论研究。
然而,通过深入研究贝氏体的形成机制和性能,可以为材料设计和加工提供重要的指导,进一步推动材料科学领域的发展。
钢中典型金相组织
钢中典型金相组织钢是一种重要的金属材料,具有优异的机械性能和耐腐蚀性能。
钢的组织和性能之间密切相关,钢中的金相组织是其性能形成的重要因素之一。
下面将详细介绍钢中典型的金相组织。
1. 贝氏体组织贝氏体组织是钢中典型的金相组织之一。
该组织由相似于鹿角的条状组织构成,因其形状类似于法国冶金学家贝尔纳德的鹿角而得名。
贝氏体组织的形成与钢的淬火工艺密切相关,通过快速冷却钢材可以使奥氏体转变为贝氏体。
贝氏体组织具有高强度、高硬度和较好的耐磨性,因此在制造强度要求高、耐磨性要求高的零件时常采用贝氏体钢。
马氏体组织是钢中另一个典型的金相组织。
与贝氏体不同,马氏体组织属于无定形组织,其结构不规则、复杂。
同时,马氏体组织具有较高的强度和硬度,且具有较好的抗拉强度和耐磨性,因此广泛应用于地质勘探、采矿、石油化工等领域。
在淬火工艺中,将钢材加热至温度较高后迅速冷却可制得马氏体组织。
珠光体组织是钢中一种较为典型的变形组织,属于半钢中生组织。
该组织由类似“珠子”形状的球体团进行构成,因其形态类似于珠子而得名。
珠光体组织是一种中等强度的钢结构,具有优秀的成形性和可加工性,在制造材料强度、变形性好的零件时常采用珠光体钢。
4. 混合组织混合组织是一种钢中常见的金相组织,其由两种或多种不同的金相组织混合而成。
例如,当沿晶腐蚀与导致钢中存在晶界和粗晶的杂质混合存在时,就会形成混合组织。
混合组织具有钢中两种或多种组织的优点,可以在不同的应用场合中具有更为广泛的适用性。
总之,钢中的金相组织是其性能形成的重要因素。
贝氏体组织、马氏体组织、珠光体组织和混合组织等是钢中典型的金相组织,采用不同的工艺可以得到不同种类的金相组织,从而满足不同的应用需求。
贝氏体_精品文档
贝氏体贝氏体,即Beesley体,是一种高熵合金体系,以其异常的力学性能和独特的微观结构而闻名。
它由细小的晶粒组成,这些晶粒之间存在特殊的界面结构,使其具有出色的塑性和强度。
本文将介绍贝氏体的形成机制、微观结构以及其在工程领域中的应用。
一、贝氏体的形成机制贝氏体的形成机制涉及到相变和相变动力学过程。
在合金材料中,当温度和化学成分发生改变时,固态相之间的相变就会发生。
贝氏体相的形成通常涉及到两种化学元素的相互作用。
合金的元素之间发生偏析,使得其中一种元素在晶界附近的区域过饱和。
这种过饱和引起了一个固态相变过程,即贝氏体相的形成。
二、贝氏体的微观结构贝氏体的微观结构由细小的晶粒和固相隔板组成。
晶粒的尺寸一般在纳米至微米的范围内,使得贝氏体具有优异的塑性。
而固相隔板是由夹杂在贝氏体晶粒之间的两相界面组成,这些界面的缺陷和错位可以吸收和抵消外界应变,从而提高材料的韧性和断裂韧度。
三、贝氏体的力学性能贝氏体具有出色的力学性能,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强度:贝氏体的晶界和界面结构能够提高材料的应变硬化能力,使其具有优异的强度。
2. 塑性:贝氏体的细小晶粒具有良好的变形能力,使其在受力时能够发生塑性变形而不易断裂。
3. 韧性:贝氏体的固相隔板结构能够吸收和抵消外界应变,提高材料的韧性和断裂韧度。
4. 耐磨性:由于贝氏体具有高硬度和较低的易变形性,因此在一些耐磨应用中具有显著的优势。
四、贝氏体的应用领域由于贝氏体具有独特的力学性能,它在众多工程领域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以下是贝氏体在几个常见领域的应用实例:1. 汽车制造:贝氏体合金用于汽车零部件的制造,如发动机缸体、曲轴和齿轮等,以提高汽车的强度和耐磨性。
2. 航空航天:贝氏体合金用于航空发动机的制造,以提高发动机的工作温度和耐腐蚀性。
3. 电子设备:贝氏体合金用于制造电子设备的外壳和散热器,以提高设备的耐久性和散热性能。
4. 建筑工程:贝氏体合金用于制造建筑物的结构件,如桥梁和塔杆,以提高其抗风性能和使用寿命。
超细贝氏体钢制造关键技术及应用
超细贝氏体钢制造关键技术及应用1.引言随着科技的进步和工业发展的需求,高强度、高耐候性、高韧性的钢材成为了工程领域中的重要材料。
而超细贝氏体钢的出现,为解决传统钢材的缺陷和局限性提供了新的解决方案。
本文将探讨超细贝氏体钢的制造关键技术以及其在各个领域中的应用。
2.超细贝氏体钢制造关键技术2.1贝氏体相变控制技术超细贝氏体钢的制造中,贝氏体相变控制是其中的关键环节。
通过合理的热处理工艺和相变控制参数设置,可以使钢材中的奥氏体相变为贝氏体,并控制其晶粒尺寸和形貌,从而获得超细贝氏体钢材。
常见的贝氏体相变控制技术包括快速冷却法、等温贝氏体相变控制法和定向贝氏体相变法。
2.2合金元素控制技术合金元素是影响钢材性能的重要因素之一。
超细贝氏体钢制造中,通过合理添加适量的合金元素,可以调控钢材的晶粒粗化行为、减小晶界能量和提高韧性等性能。
常见的合金元素有铌、钼、钛等,它们能有效改善贝氏体相变行为并提高钢材的综合性能。
2.3热处理工艺控制技术超细贝氏体钢的热处理过程对于最终产品的性能具有重要影响。
热处理工艺控制技术主要包括淬火工艺控制、回火工艺控制以及时效工艺控制等。
通过优化热处理工艺参数,可以控制钢材的晶体结构和相变行为,从而获得具有优良性能的超细贝氏体钢材。
3.超细贝氏体钢的应用超细贝氏体钢由于其优异的性能表现,在各个领域都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以下是几个主要领域的应用实例:3.1汽车工业超细贝氏体钢被广泛应用于汽车工业中,用于制造车身结构和车轮等部件。
其高强度和耐冲击性能可以提高汽车整车的安全性和耐久性。
同时,超细贝氏体钢的低比重也能减轻整车的重量,提高燃油经济性。
3.2航空航天工业航空航天工业对材料的要求极高,而超细贝氏体钢正好满足了这些要求。
其高强度和韧性使其成为制造飞机结构件、发动机叶片和涡轮等关键部件的理想选择。
此外,超细贝氏体钢还具有良好的高温耐蚀性能,适用于航空航天发动机的工作环境。
3.3建筑工程超细贝氏体钢在建筑工程中也有着广泛的应用。
浅谈贝氏体钢钢轨、辙叉、尖轨在朔黄线的应用
j j j 、 国利 S U N Gu o — l i
( 朔黄铁路发展有限责任公司, 肃宁 0 6 2 3 5 0 ) ( S h u o h u a n g R a il w a y D e v e l o p me n t C o . , L t d . , S u n i n g 0 6 2 3 5 0 , C h i n a )
冶工贸有 限责任 公司与清华 大学 合作共 同研制 了 B T 1 3 8 0 贝 氏体钢 钢轨 、 组 合辙岔 、 尖轨 、 基 本轨 , 提高 了道岔使 用
寿命。
低 温冲 击 韧 性 >  ̄6 0 J / c m( - 4 0 c E )
HR C 3 8 - 4 5
HR C 3 8 — 4 5
硬 度
0 引 言 近 年 来 因 国 内 重载 线路 发 展 迅 速 , 重 载 线 路 对道 岔 等 线 路 设 备 的要 求 越 来 越 迫 切 。 道 岔 厂 家 也 越 来 越 重视 采 用 新工艺生产道岔 , 并 在 实 践 中积 累 了丰 富 的 经 验 。北 京特
U 7 5 v钢 轨 ≥9 8 0 MP a ≥9 %
摘要 :随着朔黄铁路运量 的增加 , 运输压 力越 来越 大, 对线路 设备质量 的要 求越来越 高。 钢轨 、 道岔是 线路设备 中最重要的环节 , 辙叉 、 尖轨 又是 道岔 的关键部件 。 实践表 明, 贝氏体钢辙 叉、 尖轨 、 基本轨采用 大大提 高了道岔使用寿命 , 增加 了安全 系数 , 创造更 多的
s e r i o u s a n d t h e r e q u i r e me n t o f e q u i p me n t i s b e c o mi n g h i g h e r . Ra i l a n d t u r n o u t a r e t h e mo s t i mp o r t a n t p a r t o f l i n e e q u i p me n t , a n d f r o g a n d p o i n t r a i l a t e k e y c o mp o n e n t s f o t h e t u r n o u t . P r a c i t c e s h o ws t h a t he 印 p t l i c a t i o n f o b a i n i t i c s t e e l f r o g , p o i n t r a i l a n d s t o c k r a i l h a s g r e a t l y i mp r o v e d he t s e r v i c e l i f e o f t h e t u r n o u t . T h e s a | 哆f a c t o r h a s b e e n i n c r e a s e d a n d mo r e e c o n o mi c nd a s o c i a l b e n e i f t b s a b e e n c r e a t e d ,
合金贝氏体钢在铁路道岔生产中的应用
钢整铸辙叉使用寿命 短 , 不宜在跨 区间无缝线路上 频 繁更换 使用 。 虽然高锰钢辙叉在铁路线上仍属于主流产 品, 但其性能、 寿命等多方 面已远远不能满足高速重载
的需求 , 以急需一 种性 能更 好 的新 型 辙叉材 料 , 所 这
究突破了空冷 贝氏体必须加入 M 、 和限于 以低 oW 碳为主的传统设计思想, 研制出了不同性能 和用途
钢轨及道岔的性能也相应 的提 出了越来越 高的要 求 。辙 叉作 为道 岔 的核 心部位 , 又是 比较 薄弱点 , 因
此 提高 辙叉 寿命 , 进辙 叉 结 构 势在 必 行 。不 可 否 改 认 高锰 钢具 有 良好 的 冲击 韧性 , 经初期 磨 耗后 , 硬度 有较 大 的提 高 , 比较适 合 制 造 辙 叉 。但 是 由于高 锰
摘
要: 在铁路 向高速 、 载、 缝发 展的过程 中 , 重 元 提高铁路钢轨 的综 合力学性能起 着越来越重 要的作用 。 目前道岔
用辙叉采用高锰钢 , 为进 一步提高耐磨性 , 人们 开始研 究 贝氏体钢 , 从而使合 金 贝氏体钢应 用而生 。贝 氏体钢 以其
性能价格 比方面具有 明显 的优势 , 使其应用前 景十分广阔。
关键词 : 无缝 线路 ; 合金 贝氏体钢辙叉 ; 型准 贝氏体钢 新
中图 分 类 号 : G 6 T 11
自 2 从 0世纪 3 年代 B i D vno 发现钢 O a n和 aepr t 中存在贝氏体 以来 , 贝氏体得到 了深人的研究 , 人们
对 贝 氏体相 变机 制 的认 识 也 在 不 断深 入 , 同时 又 研
2 1 1 Mo . . —B 系或 M o系贝 氏体 钢
2 世纪 5 O O年代 , 国人 PB P kr g 英 i e n 等发 明 c i 了 Mo —B系空冷 贝 氏体 钢 。
贝氏体尖轨应用前景分析
强度/ 硬度高 , 并且韧性好是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贝氏体钢轨的重要
特性 之一 , 也 是 贝 氏体 钢 道 岔 具 有 较 长使 用 寿 命 的
根本 保证 。
2 . 3 贝氏体钢尖轨上道使用情况
自2 0 0 8年 以来 , 中 国铁 道 科 学 院 、 鞍 山钢 铁 集 团 与齐齐 哈 尔工务机 械厂合 作 研 发 贝 氏体 钢 尖轨 先
u型缺 口冲击性能试验 , 结果表明, 室温冲击值分别
达到 8 1 J / c m 、 9 6 J / c m 、 1 0 3 J / c m , 大 于 合 金 钢 心 轨
组合辙叉技术条件( 运基线路[ 2 0 0 5 ] 2 3 0号) 规定 的 大于 7 0 J / c m 的要求。贝氏体钢轨的冲击韧性 为在
极大影响。2 0 0 9 年8 月 6日, 1 4 0 # 道岔尖轨统一更
换为贝氏体尖轨 , 到 2 0 1 0年 7月 1 5日, 安 全 运 行 3 4 5天 。从原 材料 成本来 看 , 由于 贝 氏体钢 轨较 之普 通 钢轨性 能优 越 , 冶 炼成本 增 加 , 每 吨 贝 氏体 钢 轨 比 普通 U 7 5 v 钢 轨 价格 增 加 7 0 0 0元 。但 是 , 从 现 场 维
2 0 0 2 ) , 见图 3 。
年陆续采用 贝氏体钢钢轨 、 组合辙叉、 尖轨 、 基本轨
等, 取 得 了 良好 的经 济 效 益 和 社 会 效 益 。 以黄 骅 港
站6 0 k g / m一2 5贝 氏体 钢 轨 及 西岔 区 1 4 0 # 道 岔 贝 氏
体钢 尖轨 为例 , 2 0 1 1 年 1 0月 份在 黄 骅港站 小 曲线 半
贝氏体等温淬火及其在轴承上的应用
第 2 卷 第 l 3 期
2 0 0 2年 3月
材
料
热
处
理
学
报
V0 2 3 l
Ma c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h
0 l
2 002
T RANS C I A T ONS OF M AT I S AND HEA EA MEH ER AL T TR TI T
贝 氏体 等 温 淬 火 及 其在 轴 承 上 的应 用
张 增歧 , 刘 耀 中, 樊 志 强
( 阳轴 承 研 究 所 ,河 南 洛 阳 洛
摘
4 13 ) 7 0 9
要 : 述 了 国 内 外高 碳 铬 轴 承 钢下 贝 氏体 淬 火 的研 究 成 果 . 淬 火 后 的显 微 组 织 、 学 性 能 进 行 ^ 对 力
2 2 断 裂韧 性 .
文 献 [ ] 出 ,.M 复 台 组 织 的 断 裂 韧 度 与 B 量 有 关 , 5指 B, . 当B 量 由零 增 加 到 3 4 时 , 和 ¨ 分 别 由 1 M a I % Kl [ 86 P ・ t 、4 1M a-】 迅 速 增 加 到 最 高 值 2 . MP 1“ 、 l 2 4 P 『 l I ” 25 a・3 4 1
中 国分 类 号 : G 5 ,T I2 4 T 163 G 4 .
13 9 7年 w… r E gi 德 国 、 ee pr 和 B i 和 ne在 D vnot a n在美 国 几
温 温 度 升 高 . 氏 体 条 变 宽 . 化 物 颗 粒 变 大 , 贝 氏体 条 之 m 碳 且 间 的交 角 变小 . 渐 趋 向 于 平行 排 列 . 成 类 似 上 贝 氏体 的 形 逐 形 貌 ; 温 淬 火 后 的 贝 氏 体 量 随 等 温 时 间 的 延 长 而 增 加 。 等 Gr C1 经 80c奥 氏体 化 、3 。等 温 3rn 可 得 到 约 3 4 5钢 6。 20c 0 i, a 1 % B ¨等 温 6r 可 得 到 约 5 % B 得 到 垒 B 0m a 7 ¨ .组 织 需 等 温 约 20 i. ClM 钢 得 到全 B 组 织 需 更 长 时 间 。 图 I G r5 4 mnG r8 o . 为 Cl
动力学作业-贝氏体转变
通过贝氏体转变,可以改变钢的韧性特性,使其在受到外力 作用时不易脆化或断裂,从而提高钢的安全可靠性。
金属材料的加工处理
金属材料的热处理
贝氏体转变是金属材料热处理过程中 的重要反应之一,通过控制贝氏体转 变可以改善金属材料的机械性能和物 理性能。
金属材料的成形加工
在金属材料的成形加工中,贝氏体转 变可以影响材料的塑性和韧性,从而 影响其成形加工性能。
贝氏体转变的熵变与焓变
贝氏体转变过程中,由于原子排列的有序化,体 系的熵减小,焓增加。
熵变和焓变的大小取决于温度、合金元素含量以 及转变完成程度。
熵变和焓变对贝氏体转变的驱动力和相变过程有 重要影响,进而影响钢的性能。
04
贝氏体转变的微观结构
贝氏体的微观形貌
羽毛状贝氏体
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贝氏体呈现为一种羽毛状的 形态,这是由于铁素体板条在转变过程中发生扭曲 和交叉所形成的。
03
贝氏体转变的热力学
贝氏体转变的热力学条件
温度条件
贝氏体转变通常在钢的Ms点以 下的温度范围内进行,Ms点是 钢开始奥氏体向贝氏体转变的 温度。
成分条件
钢中的合金元素对贝氏体转变 有显著影响,一些合金元素如 碳、镍、锰等能够推迟贝氏体 转变,而一些元素如铬、硅、 铝等则能够促进贝氏体转变。
时间条件
贝氏体转变过程中,碳原子从奥氏体中的无序状态转变为有序状 态,导致晶体结构发生变化。
贝氏体转变的特性
贝氏体转变是非扩散性转变,碳原子在转变过程中 不发生显著的迁移。
贝氏体转变过程中,晶体结构发生改变,导致物理 性能的变化。
贝氏体转变温度范围较窄,通常只有几十度,因此 转变速度相对较快。
贝氏体转变的分类
低合金贝氏体铸钢的研究和应用
工
蓍4 0 0 蔷3 0 0
2 OO 1O O O
L 一 1 6 OO I 5 0 0 天
7O O
提高 3 ~5倍 , 明 显提 高研 磨 设 备 运 转 率 , 低 煤 粉 研 磨 成 本 。 可 降
关 键词 : 合金钢 ; 低 贝氏 体 ; 氏 体 ; 碎 机 ; 磨 机 ; 件 马 破 球 备
中 图 分 类 号 :G16 T 6 . q 5 :G12 9
文献标识码 : A
文 章 编 号 :06—64 (02 0 一OO —0 10 46 2o )5 O 7 4
Ke r s:o aly se l h ii mat n i c u h r b l m l;p r at y wo d lw l te ; nt o a e, re st rs e ; ali l s a e p rs e;
900
0 引 言
火力 发 电工 业 的 飞 速 发 展 , 煤 粉 的需 求 量 不 对
>
8 00
断增 多 , 内外 开 发 了多 种 制 粉 设 备 以适 应 这 一 要 国 求 。 目前 主要 制 粉 设 备 有 辊 磨 机 、 磨 机 和 破 碎 机 球 等 。衬 板 或 锤 头 是 球 磨 机 和 破 碎 机 上 的关 键 备 件 , 其 质 量 直 接 影 响设 备 的 正 常运 行 和研 磨 成本 , 高 提 其 质量 一 直 是科 技 工 作 者 追 求 的 目标 。长 期 以 来 , 衬 板和 锤 头 主要 用 高锰 钢制 造 。高锰 钢 是 一 种 强 韧
低合金贝氏体铸钢的研究和应用
3 试验 结果及 分析 3 1 低 合金 贝氏体 铸钢的熔 炼和 铸造 .
低 合金 贝氏 体铸 钢用 50k 0 g中频感 应 电 炉 熔
[] 1 MG考洛夫. 重力 离心 选煤 新方法 的研究 与发展 ]第 六 等 A. 届 国际选煤 会议译文集[ ]1 3 1 一I . C .7} 6 3 9 0 o [] 2 史书明 . 国内雨进设备 的进 展 [ . J 国外金属 矿选 矿. 9,4 : ] 1 8() 9
力越 太 , 裂纹 越易扩 展 , 促使 磨 损 加速 。 因此 在 硬 度 相 当时 , 贝氏体组织 耐磨 性优 于马 氏体组织 。
表 1 台金的化 学成分 f %)
Ta 1 C e clc mp b・ h mia o  ̄
元隶 成分 C M n
加工 硬化效 果差 , 使用 寿命短 。 铬铸铁和 镍硬 铸铁 高 由于其 组 织 中含 有 2% 以上 的 共 晶碳 化 物 , 度 0 硬 高, 耐磨 性好 _ , 脆性 太 , 接制 造 衬 板和 锤头 。 l 但 J 直
卜— 蚺
离心 跳汰 机 是 以水 为介 质 的一 种 分选 设 备 , 可 以精 选粗煤 泥 , 有 效 地避 免 浮选 人 料 的跑 粗 和减 能 轻重 选系统 负荷 ; 以分 选 l 0 1 m粒 组的 细 可 3 .Om 粒级煤 , 减轻 浮选机 的负担 ; 用于粗煤 泥 回收时 的 其
形变硬 化能力 的钢 种 , 三 向挤 压 状 态 下 高锰钢 的 在
加工 硬 化非常 明显 , 面 硬度可达 HV 1 。 表 g0 但用于 球
磨机 衬板 , 加工硬 化后 , V( 以上 的硬化层 深度 不 HS D
足 0 2l 距表 面 18a . m, n . m处 的 硬度为 H 20 接 近 V6, 高锰钢 齿板 的原始 硬度 H 20 用 于破碎 机锤 头 , V4; 加 工硬 化也 不 明显 , 因而 高锰钢 用 于制造衬 板和 锤头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
• •
• •
3.2.3下 贝氏体 下 贝 氏体是 在 转变 区 的较 低 温度 范 围形成 的, 故 称 下 贝 氏。 体 下 贝 氏体 呈针 叶状, 是 由铁 素体及 沉 淀在其 中的许 多细 小 的碳化 物组 成 的。 这些碳 化 物相 当于 马 氏 体低 温回 火 时所 产 生 的e碳 化 物。 3.2.4粒状 贝 氏体 粒 状 贝 氏体 通 常是 在 低碳 或 中碳 合 金钢 中在一 定的 冷却 速 度 范 围 内连续 冷 却时 获得 的。 在 上 贝 氏体 形成 温 度范 围 的高 温 区 域 等温 有 时也可 以 形 成粒 状 贝 氏体 。粒 状贝 氏体 由 铁素 体 基 体 以及 分 布在 基体 上 的 岛状 组成 物 组成。 小 岛呈不 连续 条 形, 平 行 排列 在铁素体 基本 中 。铁素 体 中碳 含量 很 低 ,而 小 岛 中的碳含 量 较高。 3.2.5柱状 贝 氏 体 柱状 贝 氏 体 出现在 高碳 钢及 高 碳合金 钢 中, 在 常温 时 存在 柱 状 铁 素体显微组 织, 与下 贝 氏 体类 似, 铁 素 体 中的碳 化物 都 是有 规 律排 列 的。
•
N/m^2
现明体由素度生氏转后点在碳 双显转于的范贝体变,以等素 变合不围氏必也将上温钢 的 曲 线分区金同,体须有发的转自 。离和元而由转过一生温变奥 ,珠素不于变冷个贝度曲氏 使光的同含。到上氏范线体 等体影。碳贝点限体 鼻化 温转响在量氏 温转围子温 保 以 度 转变 合 体 度变 , 和 下 以 温 冷 变 使金 转 。 区 合 曲域 钢 变才点贝一下却 贝 金 定 至下 能 线 发氏中元的 ,氏时 出生 , 温发奥体间 来 , Bs Bs
贝 氏体转 变与 珠光 体转 变 一样 ,也 可 以 等 温形 成 。贝 氏 体 等 温转 变 动 力学 曲线 也 呈C形,但 与珠 光 体转 变 不 同, 贝 氏 体 等 温转 变 不能 进 行 终 了。 等 温 温度 越 高, 越接 近Bs 点, 等 温转 变 量越少。
•
贝 氏 体是 由a相及 碳化 物 组 成 的。 这 表 明 ,贝 氏 体 转变 时必 须有 碳 原 子 的 扩 散 。但 铁 原子与 合金 元 素未 发 生扩 散。 贝 氏 体转 变 的温 度范 围 比 马 氏 体转 变 的温 度范 围高, 故 贝 氏 体铁 素体初 形 成 时 碳是 过 饱和 的, 因 此, 碳 必 然 以 碳 化物 形 式 自 贝 氏 体铁 素 体析 出 过 饱 和 的碳 ,而使 铁素 体 的碳含 量 降低 。 由此 可 见, 贝 氏体 转变 与 碳原 子 的扩 散 密切 相关。
•
•
为 了提高 钢 材 的综 合性 能 往往 要 采 用淬 火 及 随后 的 回 火 处 理 ,其 成本 是 相 当高 的。 而采用 低 碳 贝 氏体 钢 在 空冷 后得 到 贝 氏 体组 织 ,不 但经 济性 好, 而 且可 以 获得 抗拉 强 度 在600MN/m^2~1200MN/m^2,屈 服强 度 在 45 0 ~ 9 00 M N / m^2范 围 的 综合 性 能, 又 可 防 止 淬 火 变 形 、 开 裂 的危 险 。采 用 低 碳和 低 的碳 当量可同 时 也可 得 到良 好的可焊性和可成型性,并且在较高强度水平的同时,也可得 到较 高 的冲 击性 能。含碳 量高 使 焊接性 和 成 型 性变 得 困 难 ,但 当钢材 不 使 用焊接 成 型时, 高 的含碳 量可 以 得 到 高 的强度 指 标。 含碳量 高 可 以使 Bs点进 一步 降低, 而 达 到 较低 的相 变温 度, 更有 效地 利 用碳化物 弥散 强化, 达 到 高 碳 氏 体 的较 高 强度。
意意究的连织能具贝氏某它贝 义义贝变续所,有氏体些既氏 。,氏形冷采而非体转特具体 而体和却取且常转变征有转 且转开工的为良变的,高变 还变裂艺等获好得某也温属 具不。均温得的到些具珠于 有仅因可淬下综的特有光中 生具此减火贝合下征低体温 产有,少工氏力贝。温转转 实理研工艺体学氏通马变变 际论 件或组性体过 的,
•
•
氏 越 度决贝越晶这越寸小原 的 体 高条越于氏大界是小,, 强 低 的关, 低转 ,越因,即细因 体 贝 化 强 为 越 的 碳 度系并 ,变晶强多 则贝铁氏 贝 。式可小贝温粒度,晶强氏 , 素体 粒 来利 氏度的则变 度体体条 氏 越越条 尺 估 则 体 用 体转大越形 组 晶 算 强 变小高 细 粒寸 晶 阻 高 尺 度 , 。 , 织 粒温 贝 ,寸 大 取 力 尺 ) Hall-
petch
(
2.11
其碳奥将含变提空尺度量获 的如生间同化降随化符高 强化氏高 温高冷寸大达得时钢含更隙时和低含物合碳 , 强 , ,碳 度物体于 度锰后从约 完, 固 位 弥钢贝 。 都 当 的溶由错贝量散的氏 甚 化 的由或均直 时全奥 碳 固 于密氏增强强 , 氏 温 溶 铬 可 径 的 至 的转 体 体 钢 高 达为 最贝体 基溶碳 度 加化化组 达于度 达 变 晶, 其 大 化 本 量 , 到 进粒 增原织 到奥 氏 量 强 降 温 抗 相 理 增 。 的 后 合化 此 一 为 氏将 体 加 强 进 度 至 到 体所若拉 值 。抗。空 金作加 步一变;,化 降 ,。 截拉 强 , 有 提 冷 成用 低增步温由即仍 中 当 使 ,的高度 若 面强碳可 分。产,加细度于碳然 ,相 , ; 1% 1%~1.5% 550℃ 450 ℃ 0 6% c 1500/m ^2 0 5% M-B , 8% 1300MN/m^2 I cm 30cm , 1 7 5 0M 0 8% ~ ,
它 是 在 贝 氏 体转 变 区域 的 最高 温度 范 围 内形成 的。 无碳 化物 贝 氏 体由板 条铁 素 体束 及未 转变 的奥 氏体 所组 成, 在铁 体之 间为 富 碳 的奥 氏 体 铁 素体及 奥 氏体 内均 无碳 化物 析 出 ,所 以称 为无 碳 化 物 贝 氏 体。
上 贝 氏体 是在 较高 温 度 区 域 内形 成 的 贝 氏体 ,所 以 称为 上 贝 氏 体 。对 于 中、 高 碳 钢 ,上 贝 氏体大 约 在350~550℃之 间形成, 典型的上贝氏体在光镜下观察时 呈羽毛状,在电镜下观察看出,上贝氏体 的羽毛状组织,是由许多平行排列的铁素 体片成以及在片成之间沉淀的碳 化物 组成 的。
贝 氏 体 中的 铁 素体 在形 成 时, 与马 氏 体一 样, 也 能 在抛 光 表面 引 起 浮 凸 。 但与 马 氏 体转 变的浮 凸 不 同 。马 氏体 的浮 凸 呈N型,而 贝 氏 体转 变 的浮 凸 则 呈v型或 八型,上 贝 氏体 的惯 习面为 {111},与 奥 氏体 之 间 的 位 向关 系接 近 于 k-S 关 系,下 贝 氏 体 的习 面 为 {254}及 {569}等, 下 贝 氏体 铁素 体 与奥 氏 体之 间的关 系 为K-S关系。
•
贝 氏 体 转 变 的 温 度 范 围
•
3.1
c
Ms
与 珠光 体转 变一 样 ,贝 氏体 转变 产物 也是 由a相 与碳化 物 所组成 的两 相 混 合 物 ,但 与珠 光体不 同 ,随着 转变 温 度 的不 同, 所形 成 的 贝 氏 体组 织 在形 态 上 有很 大 的不 同。 有 人分 为 无碳 化物 贝氏体、上 贝 氏体 、下 贝 氏体、粒 状 贝 氏体以 及 柱 状 贝 氏体等。